0087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300303002443330027005476060025005746900011005997010015006108010023006251158-000120230809160811.0 a978-7-5604-5082-7dCNY38.00 a20230809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解读b专著f王红主编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2.12 a134页d26cm a该书稿分为六个专题,即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靠谱?专题二,多样的世界是统一的吗?专题三,物质世界是怎样存在和发展的?专题四,我们该怎么认识和改造世界?专题五,人类社会是如何存在和发展的?专题六,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发展趋势?专题七,人类社会的发展前途和方向是什么?通过专题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a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人员0 a马克思主义理论x研究 aA81v5 0a王红4主编 0aCNbFHWHc20230816 0106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3001482100038002212150016002593300431002753330027007066060041007336900011007747110031007858010023008161158-000220240906141152.0 a978-7-5228-4169-4dCNY198.00 a202409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报告h2022b专著f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09 a414页d23cm a《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报告》是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编、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编撰的学科学术发展年度报告,自2015年起出版。该《报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年度主要进展作出概述、反思与展望;每年邀请若干位专家撰写专论,对当年度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文献进行深入解读;重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七个二级学科学术发展状况分别加以论述,力求全面准确,体现学科的思想性、理论性和学科性、学理性。 a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人员0 a马克思主义理论x研究报告y中国z2022 aA81v502a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44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300861002403330023011016060037011246900015011617010015011768010023011911158-000320241217113756.0 a978-7-5671-5132-1dCNY58.00 a202412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研究b专著f陈桂香著 a上海c上海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90页d24cm a陈桂香,博士,毕业于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就职于北京市委党校二分校。人民主体思想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一思想以根本价值理念的形式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全过程,指引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形成、确立和发展。基于此,本书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对他们的人民主体思想进行系统而全面地梳理和研究,揭示人民主体思想的基本内涵,尝试以生成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的逻辑理路,形成具有一定新意和自己研究心得的关于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研究体系。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章主要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探讨影响他们人民主体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第二章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及其思想的发展脉络,梳理这一思想纵向发展的历史脉络,探寻其历史逻辑;第三章主要梳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主要内容;第四章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结构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 a马克思主义研究人员0 a马克思主义x人民x主体思想x研究 aA811.64v5 0a陈桂香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329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9001472100038002362150016002743300577002903330013008676060031008806060045009116900011009566900012009677010017009797010015009967010017010118010023010281158-000420241224174121.0 a978-7-5162-3460-0dCNY42.00 a202412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程b专著f侯仕福,朱琼,杨艳妮主编 a北京c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d2024.02 a217页d26cm a本书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统编思政课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依据编写,立足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旨在帮助高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关文件精神与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书中设置有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项目,实践活动目的明确化、实践流程具体化,同时辅以适用、实用的实践参考资料,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高校师生0 a毛泽东思想x高等学校j教材0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x高等学校j教材 aA84v5 aD610v5 0a侯仕福4主编 0a朱琼4主编 0a杨艳妮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55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205002523300780004573330013012376060013012506900012012637010013012758010023012881158-000520240628132956.0 a978-7-122-45861-2dCNY58.00 a202406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向上管理b专著e深度沟通+正确汇报+自我赋能f王楠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09 a144页d21cm a王楠,北京市希望公益基金会、中医学文化传承基金主任,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健康中国推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大健康产业化运营及投资专家,多年致力于大健康产业发展,参与多家大健康企业合伙创业与运营。 a本书是一本运用逆向管理思维,帮助基层员工与中层管理人员有效“管理”自己,成为企业中超稀缺员工的书籍。一个人在职场,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要学会向上管理。全书共8章,第1章从总体上阐述被“底层思维”限制的职场人士现状,并引出解决方案——向上管理理论。向上管理是本书的中心主题,全书所有内容均是围绕该主题展开。第2章详细论述了向上管理的概念、意义、条件、原则等,旨在让读者对向上管理建立整体认知。第3章着重讲述了向上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读懂领导,学会用领导的思维考虑问题、做工作。第4-7章分别从深度沟通、融洽关系、工作汇报、自我赋能4个方面进行阐述,具体应该如何做好向上管理工作。注重实战,有案例,有方法,条分缕析,手把手教读者掌握向上管理的策略、方法、技巧,快速告别职场“小透明”。第8章剖析向上管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15个问题,为读者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a职场人士0 a工作方法 aB026v5 0a王楠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33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0001922150016002223140123002383300643003613330013010046060023010176900015010407010015010558010023010701158-000620241223134656.0 a978-7-5131-9433-4dCNY60.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不会汇报工作,还敢拼职场b专著f李宗厚著 a北京c开明出版社d2024.12 a319页d21cm a李宗厚,职场培训师,在王利芬优米网录制过《不会汇报工作,还敢拼职场》视频课件,熟悉职场礼仪知识,著有多部职场管理著作。 a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都可能遇到汇报工作的挑战,在现代竞争激烈职场环境中,提升汇报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和能力,增加晋升和加薪的机会,相比于通过试错来积累汇报工作的经验,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汇报技巧和方法,避免走弯路,从而节约时间和成本。《不会汇报工作,还敢拼职场》本书旨在为读者解决职场工作汇报问题。全书从总论、基础技巧、进阶技巧、情绪管理四个方面,讲述了汇报工作的要点,详细分析了职场汇报程序和注意事项,全方位多角度的手把手教会职场人汇报工作,让你职场打拼不栽跟头。通过阅读本书,积极运用前人智慧经验总结,避开“职场坑”,更好的开启自己的升职加薪之路。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富有经验的老员工都很适用。 a大众读者0 a工作方法j通俗读物 aB026-49v5 0a李宗厚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70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1001482100038001892150016002272250023002433140513002663300525007793330025013046060047013296900011013766900011013877010015013988010023014131158-000720241114134232.0 a978-7-5228-4374-2dCNY148.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唯物史观核心概念研究b专著f李永杰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1 a316页d24cm2 a哲学与社会发展文丛 a李永杰,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政治哲学与社会发展、社会组织等。2006年毕业于中央党校研究生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12年到2014年在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做博士后研究。出版个人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目,中央编译局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a书稿分三编,即“唯物史观重要概念的诠释与阐发”“唯物史观重要概念在我国的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重要概念的价值和意蕴”,共分为25章。本书主要探讨唯物史观若干核心概念的内涵辨析、在汉语语境中的生成,以及在中国的理解、阐释与运用。主要对“共同体”“社会有机体”“市民社会”“所有制”“社会存在”“人民”“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分配正义”“货币异化”“金融帝国主义”等唯物史观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域,作者运用概念史研究方法做了一些开拓性工作,发表的论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a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人员0 a历史唯物主义x马克思主义x发展x研究y中国 aB03v5 aD61v5 0a李永杰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097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300411002363330025006476060023006726900012006957110019007078010023007261158-000820240926165212.0 a978-7-5207-3785-2dCNY59.80 a202409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一切都还来得及b专著f东方心学苑著 a北京c人民东方出版社d2024.03 a284页d26cm a这是一部献给所有教练同时也是所有普通人的生命发展辅导书,既包含东方的心学智慧,又具有系统的教练体系,同时穿插大量的实践案例,是对“东方心教练”这一生命发展学习体系的完善介绍,堪称道与术并举,对于教练和普通个人的自我成长和完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书中提出了“十大生命胜任力”的思想体系,借助训练+教练+修练的模式,可以让人们从个人到组织、从家庭一企业、从成长到成功,活出生命内在的力量和真正的意义。 a生命哲学教学研究人员0 a生命哲学x教学研究 aB083v502a东方心学苑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44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5001542100036001992150016002352250021002513140191002723140185004633300399006483330021010476050019010686900014010877010021011017010021011228010023011431158-000920240826132105.0 a978-7-5013-8177-7b精装dCNY120.00 a202408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宋本周易b专著f(三国)王弼,(晋)韩康伯注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08 a280页d24cm2 a国家珍贵古籍丛刊 a本书由三国魏王弼 、晋韩康伯注 、唐陆德明释文。王弼字辅嗣,山阳高平人。三国时期曹魏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作品包括《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等。 a韩康伯,名伯,以字行,东晋颍川长社人,历仕中书郎、侍中、吏部尚书等职。陆德明,名元朗,字德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仕陈、隋、唐。经学家、训诂学家,“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a本书属于国家珍贵古籍丛刊系列,本系列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第一批)》,按照“品种完整、注重普及、体现价值、避免重复”的原则从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选取时代早、流传少、价值高、经典性强的五十种善本高精彩印,首批十种,每种均请该领域专家撰写导读,促进古籍成果整理。《周易九卷》为首批入选典籍之一。精选南宋初刻本,尚有“宋本”“汲古主人”等印记,精美珍稀,实为珍本。 a《周易》研究人员 a《周易》x注释 aB221.2v5 0c(三国)a王弼4注 0c(晋)a韩康伯4注 0aCNbFHWHc20240829 0108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4001842150014002182250015002323300480002473330021007276050019007486900014007677010015007817010015007968010023008111158-001020241105143412.0 a978-7-5702-3511-7dCNY88.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周易全解b专著f金景芳,吕绍纲著 a武汉c长江文艺出版社d2024.04 a2册d26cm2 a长江人文馆 a《周易全解》包括对《易经》《易大传》的全部解释,以及作者对《周易》几十年来研究的心得体会,主要内容如下:一、本书恪遵孔子作《易大传》所开辟的道路,也并不否认《周易》是卜筮之书,而着眼点却不在卜筮,而在于它内部所蕴藏着的思想。二、纠正前人对孔子《易大传》的错误理解。三、纠正传本《系辞传》在讲筮法那部分有错简和脱字。四、《周易》一书的精华在于思想,而思想则主要寓于六十四卦的结构之中。本书博采诸家之言,以明白晓畅的文字详陈《周易》的文字义理,是读者了解《周易》的非常好入门读物。 a《周易》研究人员 a《周易》x研究 aB221.5v5 0a金景芳4著 0a吕绍纲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44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0001962150016002263140285002423300547005273330047010746050023011216900015011447010017011598010023011761158-001120240828164913.0 a978-7-5166-7532-8dCNY98.00 a202408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易经》的智慧b专著e人道与水道f姜文来编著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4.09 a498页d24cm a姜文来,男,1964年生,辽宁省凌源市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际水资源学会中国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环保联合会理事,中国老科协报告团成员。现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水资源、水文化及水科普研究。 a本书采取“原文—直译—意译”对比形式对《易经》进行解读,同时附加注释作为辅助,对不常见字进行注音力求阅读无障碍,力图通俗易读。在此基础上,对《易经》深入阐释,包括宗旨—体会—水释。“宗旨”对本卦凝练出要旨,言简意赅;“体会”主要阐述该卦借鉴及启示,运用《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故事进一步阐释。“水释”结合水的实际,将《易经》相关的原理、启示应用到水领域,提出《易经》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借鉴和启示,力图为水利插上《易经》“翅膀”,形成国内外首部以《易经》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思想汇”,对水务研究和工作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价值。 a本书对水务研究和工作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价值 a《周易》j通俗读物 aB221-49v5 0a姜文来4编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05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28001862150016002142250019002303300415002493330025006645170023006896060031007126900015007437010015007588010023007731158-001220240812173842.0 a978-7-5333-4988-2dCNY58.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儒家“诚”观念研究b专著f刘乾阳著 a济南c齐鲁书社d2024.08 a344页d26cm2 a观念史研究丛书 a“诚”观念贯穿儒学发展的始终,它的本义是真实无妄,是说明天人之间相互连通的核心概念之一。后来经过种种改造,其上附着了本体论、心性论、修养论、功夫论等丰富的内涵。本书首先阐释了“诚”的多层含义范畴,详细梳理了历代儒家学派,如思孟学派、荀子、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等对“诚”观念的理论建构与解构,充分肯定了“诚”在儒学体系中的重要性,深刻反思了儒家“诚”观念发展的得失,最后指出了“诚”观念对当代儒学发展的作用和价值。 a儒家哲学思想研究人员1 a儒家“诚”观念研究0 a儒家x哲学思想x研究y中国 aB222.05v5 0a刘乾阳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04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28001862150016002142250019002303300455002493330021007046060025007256900015007507010013007658010023007781158-001320240814141440.0 a978-7-5333-4987-5dCNY58.00 a202408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儒家“天理”观念研究b专著f李涛著 a济南c齐鲁书社d2024.08 a415页d26cm2 a观念史研究丛书 a天理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尤其是在儒学发展的新儒学思想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天理既是宇宙生成万物的本源,亦是人之道德价值产生的本源,具有宇宙本体和道德本体的双重涵义。宋明儒学中的天理,蕴含着一个深层次的秩序观,天理不是同人之现实世界隔离的形上本体,而是贯注于生命伦常和社会生活日用之间的作用之性。社会运行所展现的家庭秩序和国家秩序,都是天理下贯于社会生活的落实与展现。现实社会的各种规则、制度需要遵循天理,才能使社会秩序形成良性循环以实现和谐。 a哲学思想研究人员0 a儒家x哲学思想x研究 aB222.05v5 0a李涛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04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28001882150016002162250019002323300461002513330017007126060025007296900015007547010015007698010023007841158-001420240814141525.0 a978-7-5333-4985-1dCNY68.00 a202408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儒家“天下”观念研究b专著f刘飞飞著 a济南c齐鲁书社d2024.08 a415页d26cm2 a观念史研究丛书 a本书立足于古代儒家对于“天下”的概念理解,进一步探讨“天下”一词的哲学概念。作者认为,古人在提到“天下”时,往往不是在客观地陈述某种地理知识,而是表达某种政治、文化观念。古代所谓的“天下”,在不同的语境中常常展露为不同的面相:它时而表现为自在的世界,是一切事物的载体;时而承载着人的价值关怀,是士大夫为学事功的终极所向;当然,它也是帝王心中的统辖范围,虽然其范围总是有限的,远非“普天之下”。“天下”的多重面相,决定了对“天下”的研讨要兼顾多个领域的问题。 a文化研究人员0 a儒家x文化研究y中国 aB222.05v5 0a刘飞飞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087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28001942150016002222250019002383300259002573330025005166060037005416900015005787010015005938010023006081158-001520240812173856.0 a978-7-5333-4986-8dCNY68.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古代儒家“耻”观念研究b专著f李富强著 a济南c齐鲁书社d2024.08 a415页d26cm2 a观念史研究丛书 a全书分十章,从观念史角度,对传统儒家的“耻”观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疏解,展现传统儒家“耻”观念的生成与发展,揭示以“耻”观念为标识的“耻”德在中国古代传统伦理与政治结构中的特殊意蕴,以及现代价值。本书旨在为现代人的自我转化与世界转化提供文化资源与精神依托。 a儒家哲学思想研究人员0 a儒家x哲学思想x研究y中国z古代 aB222.05v5 0a李富强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28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70001522100030002222150016002523000017002683140123002853140067004083300406004753330017008816060015008986900015009137010043009287020015009718010023009861158-001620240904150319.0 a978-7-5753-0302-6dCNY39.00 a20240904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儒家思想b专著f(英)丹尼尔·K.加德纳(DanielK.Gardner)著g朱邦芊译 a南京c译林出版社d2024.10 a132页d22cm a牛津通识读本 a丹尼尔·K.加德纳,史密斯学院历史系教授。研究专攻领域为前现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史。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士,哈佛大学哲学博士。 a译者朱邦芊,男,专职译者,主要从事社科历史和科普类书籍的翻译。 a孔子学说首创于公元前6世纪,随后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探究了儒学传统的主要哲学观念,展示了它们在两千六百年来,对国内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深远影响。全书聚焦于孔子的两个最关键的哲学主题:如何成就君子,如何求得善治,借此展示了儒家思想在后世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它们在社会生活中是如何实践的。此外,本书还探讨了在当今时代这些问题所具有的持久的意义,并讨论了儒学传统是如何与西方观念和技术并行存在的。 a儒学研究人员0 a儒学x研究 aB222.05v5 0c(英)a加德纳c(Gardner, Daniel K.)4著 0a朱邦芊4译 0aCNbFHWHc20240905 0174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8001932150016002313140219002473300935004663330021014016060025014226900015014477010015014628010023014771158-001720241206134758.0 a978-7-5228-4467-1dCNY128.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儒家内在超越性的功夫诠释b专著f彭战果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1 a316页d24cm a彭战果,哲学博士,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兰州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西哲学比较。出版有《儒墨哲学比较研究》等著作三部。在《山东大学学报》、《周易研究》《文化中国》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a儒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思想对身心修养与转化的关注,可以用“功夫”一词进行概括。“内在超越”是现代新儒家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以表达儒家内圣思想的基本含义。内在超越概念蕴含着以内在性通达超越本体的环节,而这一环节恰恰可以为儒家功夫模式的建构提供坐标和参照系。但是,历史上儒家很少对身心修养体系作出清晰而层次分明的界定,同时也不太关注具体的、可操控的身心转换模式的现实。为此,本书勾稽文献,梳理辨析儒家内在超越性的三种功夫实现路径:一、由道德本心以贯通天道;二、由“如在”而凸显超越性心体;三、易学观法中所蕴含的超越维度。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儒家身心修养与转化的具体过程,展现出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修养功夫模式。书稿重点分析了如下内容。首先,从对西周礼乐传统的回顾入手,指出礼乐不仅仅体现在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上,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这种规范达到塑造和提升人格的目的。其次,指出孔子在儒家功夫体系建构中的贡献。再次,指出孟子特别强调道德之心的发现和扩充。最后,指出宋明儒家功夫修证的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对儒家修养功夫进行本体论与方法论的建构。 a哲学思想研究人员0 a儒家x哲学思想x研究 aB222.05v5 0a彭战果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05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48001552100036002032150016002393300449002553330013007046050019007176050019007366900015007557010019007708010023007891158-001820241230100846.0 a978-7-5013-8192-0b精装dCNY120.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宋本大学章句 宋本中庸章句b专著f(宋)朱熹注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2 a169页d26cm a本书属于国家珍贵古籍丛刊系列,本系列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第一批)》,按照“品种完整、注重普及、体现价值、避免重复”的原则从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选取时代早、流传少、价值高、经典性强的五十种善本高精彩印,首批十种,每种均请该领域专家撰写导读,促进古籍成果整理。《宋本大学章句·宋本中庸章句》为首批入选典籍之一。本书由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朱熹集注,版本为宋淳祐十二年当涂郡斋刻本,精美珍稀,校刊精善,实为珍本。 a大众读者 a《大学》x注释 a《中庸》x注释 aB222.12v5 0c(宋)a朱熹4注 0aCNbFHWHc20250102 0122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5000271000041000621010008001031020015001111050018001261060006001442000041001502100036001912150015002273300616002423330031008586060009008896060027008986900015009257010015009408010023009551158-001920240926163147.0 a978-7-5013-8002-2dCNY40000.00 a202409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稀见历代四书文献丛编b专著f周春健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03 a50册d26cm a“四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本书收录宋代至明清时期对“四书”注释、考证、订补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文献六十余种,其中不乏名家力作,如元张存中《四书通证》、元胡炳文《四书通》、元赵德笺《四书笺义》、明陈琛《陈紫峰先生四书浅说》、清宋翔凤《四书古今训释》、清毛奇龄《四书正事括略》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书作者周春健,中山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四书学、诗经学、文献学等方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作者周春健,中山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四书学、诗经学、文献学等方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 a儒学研究人员,四书研究人员0 a儒家0 a四书x研究x文献j汇编 aB222.15v5 0a周春健4编 0aCNbFHWHc20241010 0204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0001762150016002063140476002223301013006983330021017116050019017326900015017517010015017668010023017811158-002020241112141518.0 a978-7-5166-7670-7dCNY7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庸通解b专著f钟永圣著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4.10 a207页d24cm a经济学博士,祖籍山东高密。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经典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导师楼宇烈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一流学会建设工程国际健康智库”专家,辽宁省首届“最佳写书人”奖获得者,辽宁省委讲师团“最美讲师”获得者,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客座教授。主要著作,《论语通解(一)》《论语通解(二)》《黄帝内经选讲》《道德经通解》《大学通解》《管子选讲》《中华经典十二部浅说》和《中国经典经济学》等十几部,其中《中国经典经济学》英文版于2016年7月在伦敦面向世界发行。 a继《论语通解》和《大学通解》之后,《中庸通解》是四书通解当中的第三本。历来解读《中庸》,很少有基于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观念,结合人的身心生理、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的现实来贯通论述。本书的特点就是基于中华文化儒、墨、道、法、医等各家学说共通的宗旨,融汇于生活常识中解读,使晦涩难懂或者是高妙难行的经典概念,化为可以为大众理解和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的理念。特别是厘清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让人们生起对儒家学说的真正信心。例如,指明“纯净了的人性即是天性,觉悟了的人命即是天命”;在区分天德、天心、天命、天性、天道等概念基础上,为读者解释天性、本性、自性、率性、人性、品性、德性诸词汇的含义,以便理解和落实。指出后代写文章多受此影响,如“法性山高,顿落群峰之峻;醍醐海阔,横吞众派之波”。天真活泼无造作,就是率性合道;法本无法,顺自然就是无住生心。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庸》理事圆融、解行兼备,具有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和人经合一的特点。行文当中大量引用孔子言说和诗经语言,极其精警和优美。本书在解读当中既有认知境界上的阐明,也有文学美学上的欣赏。从现场反应上来看,是国学大讲堂系列中最受读者欢迎的经典解读。 a《中庸》研究人员 a《中庸》x研究 aB222.15v5 0a钟永圣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06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6001982150016002343300457002503330019007076050013007266900014007397010021007537120027007748010023008011158-002220240813092459.0 a978-7-5057-5955-8dCNY36.00 a202408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论语b专著f(春秋)孔子著g“学而书馆”编辑组编 a北京c中国友谊出版公司d2024.09 a174页d24cm 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语录体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至今的两千多年里,它一直教导人们学习、修身、处世、为政等诸多方面,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品行风骨、道德智慧等。本次整理出版以通行本为底本,同时参考朱熹《四书章句》、刘宝楠《论语正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择优而取。 a《论语》爱好者 a《论语》 aB222.2v5 0c(春秋)a孔子4著02a“学而书馆”编辑组4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26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37001552100036001922150016002282250021002443300662002653330021009276050019009486900015009677010021009828010023010031158-002320241230101056.0 a978-7-5013-8195-1b精装dCNY130.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元本论语集解b专著f(三国)何晏撰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2 a183页d26cm2 a国家珍贵古籍丛刊 a本书属于国家珍贵古籍丛刊系列,本系列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第一批)》,按照“品种完整、注重普及、体现价值、避免重复”的原则从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选取时代早、流传少、价值高、经典性强的五十种善本高精彩印,首批十种,每种均请该领域专家撰写导读,促进古籍成果整理。《论语集解十卷》为首批入选典籍之一。本书为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版本珍稀,校刊精善,实为珍本。本书由三国魏何晏集解,唐代陆德明释。何晏,字平叔,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玄学家,《魏诗》收录有何晏的五言诗《言志诗》。陆德明(约550-630年),名元朗,字德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仕陈、隋、唐。经学家、训诂学家,“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a《论语》研究人员 a《论语》x研究 aB222.25v5 0c(三国)a何晏4撰 0aCNbFHWHc20250102 0203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0001982150016002283140664002443300795009083330021017036050019017246900015017437010015017588010023017731158-002420241126113217.0 a978-7-5168-4060-3dCNY78.00 a202411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论语方法论b专著e把《论语》作为方法f王原君著 a北京c台海出版社d2025.01 a352页d23cm a王原君,诗人,品牌文化学者。山东作家协会会员。知丘文化创办人,曾担任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评委。1983年生于山东莒县,现居北京。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传播学专业。出版文化理论著作《象征资本》(线装书局),随笔集《那时我年轻 满嘴都是草莓》(陕西人民出版社),诗集《知丘》(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开始文学写作,作品发表于《青年文学》《山东文学》《文学港》《天涯》《诗刊》等多种刊物,文章亦入选多部合集。2011年,获第二届汉江·安康诗歌奖。2012年,参与策划编辑《漂泊的一代,中国80后诗歌》(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至今,业余时间持续研读《论语》等传统文化典籍。立体阅读春秋战国之交的历史与研究资料,熟读《左传》和《史记》等,深入了解孔子与其弟子生活的时代,做了大量深入的思考。 a这是一本读《论语》的感悟的书。书稿每一小节的结构形式如下:论语经典句子+对原文的意思的注解+对这一段话的发散思索和感悟,主要是基于大量相关阅读的分析和论述。对《论语》原句的解释只占很小部分,更多的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以及《论语》中有关伦理道德、学习成长、治理国家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作者尝试将《论语》作为一种方法,来烛照现实生活,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治理一家公司,都可以用到《论语》中讲到的道理。《论语》中的哲学思想其实是一种方法论,可以提供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对于普通读者就是一种生命实践哲学,深入理解《论语》可以帮助人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作者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花了大量时间研究《论语》,并实地走访数百博物馆,重走孔子与弟子周游列国之路,进行实地文化考察,写就了这部充满自己的思考的诚意之作。书中的思考和感悟对每一个人的生命实践都有或多或少的启发。 a《论语》研究人员 a《论语》x研究 aB222.25v5 0a王原君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20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3001542100036001972150016002333140085002493140062003343300421003963330021008176050025008386900014008637010019008777020019008968010023009151158-002520240826131955.0 a978-7-5013-8175-3b精装dCNY240.00 a202408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元本孟子b专著f(汉)赵歧注g(宋)孙奭译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08 a320页d24cm a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县人。东汉末年官员、经学家、画家。赵岐对《孟子》研究颇深。 a孙奭 ,字宗古,博州博平人。北宋时期大臣、经学家、教育家。 a本书属于国家珍贵古籍丛刊系列,本系列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第一批)》,按照“品种完整、注重普及、体现价值、避免重复”的原则从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选取时代早、流传少、价值高、经典性强的五十种善本高精彩印,首批十种,每种均请该领域专家撰写导读,促进古籍成果整理。《孟子十四卷》为首批入选典籍之一。本书由汉赵歧注、宋孙奭音译,版本为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精美珍稀,校刊精善,实为珍本。 a《孟子》研究人员 a《孟子》x注释x译文 aB222.5v5 0c(汉)a赵歧4注 0c(宋)a孙奭4译 0aCNbFHWHc20240829 0120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4001782150016002123140151002283300493003793330017008726060017008896900015009067010015009218010023009361158-002620241113114810.0 a978-7-5604-5525-9dCNY65.00 a202411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礼义诠释学b专著f王宝峰著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4.10 a314页d23cm a王宝峰,西北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东西方哲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文献学、儒家哲学、中西哲学比较。 a诠释学是发掘中华传统经典文献哲学价值的关键所在。本书首先以历史学与哲学相结合,解决了中国哲学的学理问题,并梳理出中国哲学的八个学理,提出“中国效度”与“哲学效度”相结合是中国哲学最为根本的学理。基于此见,作者以“礼义”这一经学哲学性内容为视域与根柢,通过阐发“述古”“周文轴心”等观念,确立了中国哲学研究的“中国效度”;再以原创性哲学“诠释学”之“意识形态文本”为核心理念,提出诠释学五层次理论,通过融通方法论诠释学与哲学诠释学之人类哲学诠释学新理论形态,确立中国哲学研究的“哲学效度”。 a经学研究人员0 a经学x方法论 aB222-03v5 0a王宝峰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114nam 0 0024117450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6002002150016002363300497002523330023007496050015007726900014007877010021008017120027008228010023008491158-002720240625152710.0 a978-7-5057-5907-7dCNY36.00 a202406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道德经b专著f(春秋)老子著g“学而书馆”编辑组编 a北京c中国友谊出版公司d2024.07 a174页d24cm a《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言》《道德真经》,共五千余言,分上下两篇,通行本中,前三十七章为上篇,以“道”开头,称《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以“德”开头,称《德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道家哲学的首部经典。它与《论语》一起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影响了中国人两千五百多年的哲学观。诚如鲁迅先生所言:“不读《老子》,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本次整理,我们以通行本为底本,采用大字号、全注音方式,既方便读者诵读背,不伤眼,又能快速进行国学入门,培养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a国学学习者及爱好者 a《道德经》 aB223.1v5 0c(春秋)a老子4著02a“学而书馆”编辑组4编 0aCNbFHWHc20240703 0307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1001542100036002052150016002413141239002573301237014963330017027336060027027506900015027777010021027928010023028131158-002820240930104736.0 a978-7-5013-8233-0b精装dCNY180.00 a202409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宋本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直解b专著f(宋)范应元注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2 a500页d24cm a《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范应元撰,约成书于宋宝祐咸淳间 (1253—1274)。该书所据古本包括韩非、严遵、刘安、扬雄、司马谈、司马迁、河上公、王弼、杨孚、孙登、马诞、王誗、郭云、阮籍、阮咸、董遇、陈韶、李奇、梁王尚、张嗣、梁帝简文、应吉父、张玄静、张君相、朱桃椎、开元御注、傅奕、李若愚、陈碧虚、苏辙、司马光等三十余家,其中相当一部分为书志所未著录,其他《老子》集注亦未提及。范氏以古本为权衡,同时又广泛征引当时能见到的各种版本,互为参证,辨析同异,绝不轻易改动,由此可了解南宋时期《老子》版本的流传情况。其引用所依原本,今或存或佚,其存者显见全貌,佚者也可由此书得见残篇,可谓之是《道德经》古本之大集成。集宋代《老子》先贤注家。注解援引韩非、河上公、王弼、韩康伯、郭璞、张冲应、陆德明、傅奕、成玄英、苏辙、司马光、程颐、王雱、朱熹等旧说十余家,并加以自己的注解,兼收并蓄,亦可一窥南宋解《老子》之风气。然此书元明以来,引用者少,版本无多,实是研究《老子》之憾。傅增湘称“此书《道藏》不收,焦氏《老子翼》探据亦不及,真道家逸典矣。” 国家图书馆所藏《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原为傅增湘收藏,傅增湘曾持之示与友人,皆推崇备至,书中有沈曾植、杨守敬、邓邦述、章钰、王闿运、缪荃孙等多人跋语,傅氏亦自作长跋以记之,并题诗八首,珍赏之情溢于言表。20世纪以后,学者研究、整理校注《老子》时,多征引范注,可见《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内容之非常丰富,文献价值之高。 a《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范应元撰,约成书于宋宝祐咸淳间(1253—1274)。该书所据古本包括韩非、严遵、刘安、扬雄、司马谈、司马迁、河上公、王弼、杨孚、孙登、马诞、王誗、郭云、阮籍、阮咸、董遇、陈韶、李奇、梁王尚、张嗣、梁帝简文、应吉父、张玄静、张君相、朱桃椎、开元御注、傅奕、李若愚、陈碧虚、苏辙、司马光等三十余家,其中相当一部分为书志所未著录,其他《老子》集注亦未提及。范氏以古本为权衡,同时又广泛征引当时能见到的各种版本,互为参证,辨析同异,绝不轻易改动,由此可了解南宋时期《老子》版本的流传情况。其引用所依原本,今或存或佚,其存者显见全貌,佚者也可由此书得见残篇,可谓之是《道德经》古本之大集成。集宋代《老子》先贤注家。注解援引韩非、河上公、王弼、韩康伯、郭璞、张冲应、陆德明、傅奕、成玄英、苏辙、司马光、程颐、王雱、朱熹等旧说十余家,并加以自己的注解,兼收并蓄,亦可一窥南宋解《老子》之风气。然此书元明以来,引用者少,版本无多,实是研究《老子》之憾。傅增湘称“此书《道藏》不收,焦氏《老子翼》探据亦不及,真道家逸典矣。”国家图书馆所藏《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原为傅增湘收藏,傅增湘曾持之示与友人,皆推崇备至,书中有沈曾植、杨守敬、邓邦述、章钰、王闿运、缪荃孙等多人跋语,傅氏亦自作长跋以记之,并题诗八首,珍赏之情溢于言表。20世纪以后,学者研究、整理校注《老子》时,多征引范注,可见《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内容之非常丰富,文献价值之高。 a儒学研究人员0 a道家x《道德经》x注释 aB223.12v5 0c(宋)a范应元4注 0aCNbFHWHc20241010 0159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140396002423300621006383330023012596050021012826900015013037010015013188010023013331158-002920241203142530.0 a978-7-5458-2420-9dCNY78.00 a202412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老子新说b专著e中西会通解老子f陈继龙著 a上海c上海书店出版社d2024.11 a258页d21cm a陈继龙,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195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长期在党校执教。著有《韩偓诗注》(2001年学林出版社出版)、《韩偓事迹考略》(200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吴梅村词笺注》(200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并在澎湃新闻上发表了《老子之“道”与海德格尔的“林中空地”》(2023年5月)与《从马克思到海德格尔关于“异化问题”思想的考索》(2023年11月)等论文,对老子古典学说与海德格尔哲学思想颇有心得。 a本书是对老子《道德经》及其思想的解读,并将其与西方哲学进行对比研究之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在汲取古今注本精华的基础上,对老子《道德经》作简要注释;下篇凡十五章,分别对老子思想中的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政治哲学、思维特点及《道德经》中的几个重要概念进行解释与分析。本书试图将老子的思想放到世界思想史的范畴内,通过与西方著名哲学家思想的比较分析,以全新的视角,充分挖掘与揭示老子思想的丰富内涵,消除中外哲学思想的隔阂,会通其意蕴,从而提升老子在世界思想史上应有的地位,并籍此校正坐标,阐释中国老子古典学说的特色与水准,从中国本位出发,以“他山之石”,克服西方面临的思想危机,捍卫中国在世界思想史上的话语权。 a《道德经》研究人员 a《道德经》x研究 aB223.15v5 0a陈继龙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388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61001532100034002142150016002482250027002643140249002913300415005403330017009556060039009726900015010117010017010267020025010437020019010688010023010871158-003020241204113257.0 a978-7-5732-1465-2b精装dCNY68.00 a202412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近思录备考b专著f程水龙主编g(日)贝原笃信辑,(日)安褧著 a上海c上海古籍出版社d2024.12 a270页d21cm2 a东亚《近思录》文献丛书 a贝原益轩(1630—1714),名笃信,字子诚,通名久兵卫,早年号损轩,晚号益轩,筑前藩(今福冈县)侯侍医贝原宽斋第五子,日本江户时代前期具有代表性的儒学家、教育思想家、博物学家。安褧(1778—1845),日本江户时代会津藩人(今福岛县会津若松市),又名安部井帽山。 a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明交流史,儒家文化对日本也有不少影响。日本学者对《近思录》的诠释,不仅能加深我们对日本儒学的理解,我们也可以借由他们的视角,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的传统,发现儒家思想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近思录备考》十四卷,对《近思录》原文以及叶采的注进行解释,兼顾字词训诂与义理诠释。本次整理,以宽文八年初刻本为底本。《近思录训蒙辑疏》是一部未完稿,仅有两卷。本书在《近思录》原文下广引中、日、朝鲜学者的解释。 a理学研究人员0 a理学y中国z南宋x《近思录》x研究 aB244.75v5 0a程水龙4主编 0c(日)a贝原笃信辑4著 0c(日)a安褧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089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28002042150019002323300257002513330021005085170031005296000040005606900016006007010013006168010023006291158-003120241021153830.0 a978-7-5333-5038-3dCNY49.00 a202410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好恶与治道b专著e黄道周《缁衣集传》思想研究f蔡杰著 a济南c齐鲁书社d2024.09 a27,199页d26cm a本书从黄道周的学术生平入手,按照时间顺序,勾勒其理学与经学著述交迭出现的治学历程。其次,从黄道周著名的理学问答录《榕坛问业》,发掘与揭示其中的经学内容,展现黄道周理学与经学思想交融的特征。最后,从工夫论的角度,进一步论述黄道周试图调和理学与心学的努力。 a思想研究研究人员1 a黄道周《缁衣集传》思想研究 0a黄道周f(1585-1646)x哲学思想x研究 aB248.995v5 0a蔡杰4著 0aCNbFHWHc20241024 0129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33001532100034001862150016002202250013002363140179002493300501004283330021009296000038009506900014009887010015010028010023010171158-003220241202102053.0 a978-7-220-13896-6b精装dCNY89.00 a202412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阮元思想研究b专著f李成良著 a成都c四川人民出版社d2024.12 a468页d21cm2 a论世衡史 a李成良(1947—2004),四川资阳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清代学术史。主编《可爱的四川》《四川师范大学校史》等。 a本书是一部深入研究清代著名学者、经学家、训诂学家阮元思想与学术成就的著作。作者通过广泛搜集和考辨阮元及其交游的同时代人的大量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阮元在经学、教育、史学、文学、金石学、书学、文献学以及科技思想等多个领域的贡献和影响。书中不仅揭示了阮元作为乾嘉学派殿军的重要地位,而且展现了他如何继承和发扬清初学风,兼收并蓄,严谨治学,以及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开创性工作。此外,本书还探讨了阮元在清代中叶学术界的地位,以及他的学术思想如何给后世提供了宝贵经验,产生了深远影响。 a学术思想研究人员 0a阮元f(1764-1849)x学术思想x研究 aB249.9v5 0a李成良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33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7001532100032002002150016002323140346002483300405005943330017009996060021010166900013010377010017010508010023010671158-003320241206110715.0 a978-7-5473-2597-1b精装dCNY98.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珞珈中国哲学文存h第二辑b专著f吴根友主编 a上海c东方出版中心d2024.12 a543页d21cm a吴根友,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人文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双召集人之一。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2018年起)、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哲学类,2018—2022年)。历任哲学学院副院长 、国学院副院长,哲学学院院长(2013—2020年11月),湖北省哲学史学会长(2012年——2021年)。 a本选题是国家重点学科——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学科的系列选题之一:“珞珈中国哲学文存”(第二辑)。第二辑内容分为四部分: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中国哲学的当代阐释;哲学问题与哲学家研究;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书稿主要聚焦于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老一辈学人的哲学思索与时代书写,展现了“珞珈中国哲学学派”的深厚学脉与整体精神风貌,以代表性学人的代表性作品的形式呈现出“珞珈中国哲学学派”的精神特质与哲思取向。 a哲学研究人员0 a哲学y中国j文集 aB2-53v5 0a吴根友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26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4002122150016002463140135002623300457003973330027008545170017008816000034008986900015009327110037009478010023009841158-003420241210102852.0 a978-7-5543-1340-4dCNY40.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其道大光b专著e梁启超故事集f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梁启超研究会编 a广州c羊城晚报出版社d2024.11 a219页d26cm a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梁启超研究会由江门市新会区委宣传部主管,用于开展梁启超学术研究,出版专著,组织策划有关公益项目和各方面交流活动等。 a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神童轶事、政治活动、艺事活动、家庭教育、婚恋经历、生平轶事。收集了部分梁启超研究专家及新会梁启超研究会会员撰写的梁启超故事近百篇。内容贯穿梁启超波澜壮阔的一生,既有反映梁启超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所作艰苦卓绝努力的曲折经历,也有描写梁启超学术业绩方面的传奇轶事,还有梁启超日常生活中平易简朴、感人肺腑的点点滴滴。展示了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政治活动家、思想家,享誉中外的学术巨擘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高尚的精神情操和人格魅力。 a梁启超事迹感兴趣的读者1 a梁启超故事集 0a梁启超f(1873-1929)x生平事迹 aB259.15v502a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梁启超研究会4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54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35001532100038001882150016002263140453002423300489006953330015011845170013011996000030012126900015012427010015012578010023012721158-003520241010115019.0 a978-7-5598-7425-2b精装dCNY88.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50000 ay z 000yb ar1 a先哲b专著e章太炎传f金宏达著 a桂林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10 a384页d22cm a金宏达,笔名子通。1944年生,江苏南京人。198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小说学会理事。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论文集《小说,敲碎与缀合》《中国现代小说的光与色》《平视张爱玲》,散文集《金顶恒久远,宏达随笔》《达观》《零落词采》,研究专著《鲁迅文化思想探索》《重述张爱玲》等。与于青合编《张爱玲文集》(四卷本)等。 a章太炎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卓有影响的人物,有“民国先驱,国学泰斗”之称,本书以宏畅老成的笔调,紧扣主线,概述了章太炎曲折跌宕的人生历程,凸显了他作为一位极具使命感的爱国主义革命家令人钦仰的形象,是向一般读者介绍先哲章太炎的较好读物。全书分十章:第一章、苦读经籍的岁月;第二章、风云初征;第三章、一个斗士的孤影;第四章、追捕声急;第五章、《苏报》案与三年西牢;第六章、东京笔政;第七章、纵横民初政坛;第八章、在贼中;第九章、“护法”:行走的旗帜;第十章、抗战强音;外一章、鲁迅与章太炎。 a传记爱好者1 a章太炎传 0a章太炎f(1869-1936)x传记 aB259.25v5 0a金宏达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43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8001932150016002312250023002473140384002703300431006543330021010856060027011066900014011337010013011478010023011601158-003620241126164108.0 a978-7-5228-4432-9dCNY118.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齐泽克“生命政治”思想研究b专著f刘刚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315页d24cm2 a哲学与社会发展文丛 a刘刚,山东枣庄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教授,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福建师范大学),出版专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在《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思想教育研究》《广西民族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等6项,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a全书除导言、结语外,共设五章。本书以“生命解放”为视角,系统梳理并探讨齐泽克生命政治思想。通过对“生命政治”内涵及其问题意识演进的分析,阐明齐泽克生命政治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生命解放;从“内在解放”与“外在解放”两个维度,讨论了生命政治的“主体”回归、生命安全、生命福利、生命自由;揭示了生命政治生活实践的实质是促进生命解放的“增量式”实现,最后分析了齐泽克生命政治思想的出场意义,并对“后齐泽克生命政治”的理论发展作出展望。 a哲学思想研究人员0 a齐泽克x哲学思想x研究 aB555.4v5 0a刘刚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623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13001061020015001191050018001341060006001522000081001582100044002392150016002832250021002993140398003203300465007183330015011835170015011986060025012136900015012387010027012537020015012807020015012958010023013101158-003720241022142124.0 a978-7-108-07947-3b精装dCNY82.00 a20241022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fre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规训与惩罚b专著e监狱的诞生e修订译本f(法)米歇尔·福柯著g刘北成,杨远婴译 a北京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d2024.10 a360页d21cm2 a现代西方学术文库 a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判性的法国思想家。青年时期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职。197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系统史教授,直至逝世。福柯的大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开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地批判现代理性话语;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饱含激情,这也是他在欧美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a本书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福柯称此书为“我的第一部著作”,历史学家彼得·盖伊则将《规训与惩罚》描述为福柯的关键文本,认为它影响了19世纪监狱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究。事实上,该书自出版以来,在哲学、政治、历史乃至建筑、艺术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诸多理论家和艺术家灵感的源泉。 a哲学爱好者1 a监狱的诞生0 a哲学理论y法国z现代 aB565.59v5 1c(法)a福柯b米歇尔4著 0a刘北成4译 0a杨远婴4译 0aCNbFHWHc20241024 0113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45001492100038001942150016002323300451002483330099006995170021007986060021008196900011008407010017008518010023008681158-003920241230101653.0 a978-7-5150-2687-9dCNY183.00  a202412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典鉴b专著e幸福文化知行案例f章小影主编 a北京c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d2023.01 a441页d26cm a幸福文明是人类活动的动力源泉和追求目标,创建幸福文明的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本书以什么是幸福文明为切入点,以通过文化建设达成幸福文明知行合一为目标,以中国建筑、鲁花集团、方太集团等十六家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家文化实现修身与管理理念融合、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有积极作为的企业、学校、政府等典型案例作为支撑,阐释了幸福文明知行合一的意义、基理、原则和方法,旨在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对社会文化生活的积极引导作用。 a本书可为广大社会组织尤其是企业家更好履行社会责任,传承、发展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益借鉴1 a幸福文化知行案例0 a幸福x案例y中国 aB82v5 0a章小影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5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300456002363330019006926060017007116060015007286900011007436900011007547010013007658010023007781158-004020230921163942.0 a978-7-227-07828-9dCNY35.00 a2023092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40000 ay z 000yy ar1 a伦理学与道德教育探究b专著f张静著 a银川c宁夏人民出版社d2023.06 a186页d26cm a本专著分为绪论、中西方伦理思想的渊源与发展、伦理变迁的基本向度与现代伦理新维、社会主义伦理体系、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情感主义伦理学与道德教育、公民伦理进路中的现代道德教育等7章,从伦理道德的基本理论着手,概述了伦理学与道德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从人工智能伦理道德的研究、网络交往中伦理道德的探析、新闻摄影中伦理道德问题的探讨等方面,对现代伦理道德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全书内容翔实,脉络清晰,不仅讨论了伦理道德的理论,也对其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 a伦理学研究人员0 a伦理学x研究0 a德育x研究 aB82v5 aG41v5 0a张静4著 0aCNbFHWHc20230927 0109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5100152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300479002573330015007366060025007516900015007767010023007917020015008148010023008291158-004220241204145401.0 a978-7-5739-1638-9dCNY70.00 a20241204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jpn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更好的初老人生b专著f(日)岸见一郎著g蔡鸣雁译 a杭州c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1 a192页d21cm a本书为日本引进版权图书。上班族总会走到退休阶段,忧心钱财和健康是免不了的事,而问题的本质在于人际关系的变化。当离开熟悉的职场时,要如何重新定义自己与工作、家庭、社会的关系,要如何觉得自己有贡献,让新的人生过得充实呢?本书列举阿德勒、柏拉图、马可·奥理略、三木清等众多哲学家的观点,教你如何活得更好。“退休后必须找个工作以外的生存价值”是很多人的焦虑,而这种焦虑来自”人的价值取决于生产性”这项认知。本书会帮助读者战胜对退休的畏惧,使人学会离开熟悉的职场也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a中老年读者0 a人生哲学x中老年读物 aB821-49v5 0c(日)a岸见一郎4著 0a蔡鸣雁4译 0aCNbFHWHc20241205 0080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4002162150020002503300179002703330013004495170023004626060023004856900015005087010013005238010023005361158-004320241231083130.0 a978-7-5194-8079-0dCNY5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a z 000yy ar1 a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b专著e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e畅销纪念版f宋默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7 a229页c图d23cm a本书内容包括:放下欲念:修一颗清净心;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心平气和,才能内心强大;放下放下,越放下,才能越快乐;修好这颗心,人生更从容;看淡红尘纷扰,内心自在安闲等。 a大众读者1 a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0 a人生哲学j通俗读物 aB821-49v5 0a宋默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5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31001532100034001842150016002183300499002343330015007336060023007486900015007717010015007868010023008011158-004420241206145949.0 a978-7-222-23496-3b精装dCNY98.00 a2024120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人生哲思录b专著f周国平著 a昆明c云南人民出版社d2025.01 a461页d21cm a书稿选取了周国平最能代表其哲学思想并且表达精炼适当的文字,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将书稿分为四编: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这也是人生的四大主题。每个主题下面分出若干中级主题,每个中级主题下又分出若干小主题,逐级分类,条理十分清晰。本书稿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人生哲学视角,作者通过多个人生关键词,对生死、苦乐、两性、爱、美、孤独、艺术、人性等人生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解答。这些思考和见解不仅具有理论深度,更贴近现实生活,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和困惑。 a哲学爱好者0 a人生哲学j通俗读物 aB821-49v5 0a周国平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34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47001522100038001992150015002373140297002523300435005493330013009846060023009976900015010207010023010357020013010588010023010711158-004520241227143456.0 a978-7-5714-4346-7dCNY59.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jpn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无意义的意义b专著f(日)泉谷闲示著g佟凡译 a北京c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5.01 a76页d21cm a著有毕业于东北大学医学部。在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财)神经研究所附属医院工作,后前往法国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留学。回日本后,开设专攻精神疗法的泉谷专科医院,任院长。《“普通就好”这种病》《不要把工作当作人生价值》《改变你人生的对话术》《反教育论》《磨练真正思考能力的音乐学》等畅销书。 a日本多本畅销书作者、通过精神疗法引导众多患者的精神科医生泉谷闲示,深度探讨现代都市人无意义感的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并给出找回自己人生的36个处方,引导大家找到真正的自我价值。作者借鉴了前人的思想,探访了尼采、弗兰克尔等哲人的精神世界,引导大家从经典中寻求答案——找到“现代人的空虚感究竟是什么”的答案,找到摆脱苦恼的灵感。此外,本书提到了我们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希望本书成为某种路标,指引走在开荒道路上孤独思索着的人们。 a大众读者0 a人生哲学j通俗读物 aB821-49v5 0c(日)a泉谷闲示4著 0a佟凡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06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8001922150016002303300467002463330009007136060033007226900014007557010015007697010017007848010023008011158-004620231120085612.0 a978-7-5636-7832-7dCNY43.00 a2023112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高职职业素养教程b专著f王林,邱钰文主编 a青岛c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d2023.04 a190页d26cm a本书的编写,坚持立德树人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指导思想,围绕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以学生和准职业人的双重身份蠱加的教育需求为重点内容。本书紧密结合社会。和高等教育实际,贴近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分8个模块共27个任务。其中8个模块分别为职业与职业素养、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心理素养、沟通素养、礼仪素养、团队合作素养、职业发展素养。本书尝试并探索了符合高等教育特点的职业素养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模式,突出了职业素养教育的新特色,构建了职业素养教育的新体系。 a高职0 a职业道德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B822.9v5 0a王林4主编 0a邱钰文4主编 0aCNbFHWHc20231122 0116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0001822150016002123140149002283300447003773330013008246050027008376900017008647010015008818010023008961158-004720241111110655.0 a978-7-5168-4037-5dCNY55.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了凡四训的智慧b专著f宋广辉著 a北京c台海出版社d2024.11 a252页d24cm a宋广辉,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硕士,资深媒体人,曾任中央主流新闻网站副总编。中华传统儒释道文化研习者,中医药文化爱好者,素食文化践行者。 a本书深度解读了古典名作《了凡四训》的精髓,通过四大部分系统阐述了立命、改过、积善与谦德的人生哲学智慧。本书不仅仅是对古典智慧的解读,更是将《了凡四训》的智慧与当下生活和时事紧密结合,鼓励读者躬身力行,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无论是面对职场的挑战,还是家庭生活的琐碎,或者是社会公益的参与,本书都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启示。通过具体案例和现代视角的解读,让读者在理解古典智慧的同时,也能找到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契合点,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的双重提升。 a大众读者 a《了凡四训》j通俗读物 aB823.1-49v5 0a宋广辉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39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8001802150016002183140380002343300459006143330013010736060019010866900014011057010013011198010023011321158-004820241230152046.0 a978-7-5594-9215-9dCNY42.0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幸福者退让原则b专著f王辉著 a南京c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d2025.02 a281页d21cm a王辉,曾用名王牧。畅销书作家,全民阅读发起人,个人和企业IP顾问。深耕出版写作十多年,擅以主流文笔记录每个感动的瞬间。擅长用教练方式引导读者的阅读倾向,陆续出版了《一念放下,万般从容,李叔同传》《微历史,1840—1949百年家族》《做内心强大的女人》《完美关系》《身在泥泞之中仍要仰望星空》等畅销书。其中《做内心强大的女人》畅销200多万册,作者致力于文史、励志和两性情感等方面的研究。 a本书对“幸福者退让原则”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解读,包括对这一概念正确的理解、所包含的意义和要点、所适用的范围以及有哪些实践的方法等。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了大量在现实中发生的具体案例,旨在让大家活得通透豁达,得以适时地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安全和幸福。书中同时指出,幸福者退让原则是一种在特定情况下权衡利弊后做出的理性选择,它对于个人的幸福、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无原则地退让,在涉及重大原则问题时,仍需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a大众读者0 a幸福j通俗读物 aB82-49v5 0a王辉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86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8001922150016002302250039002463140393002853300847006783330017015256060021015426900012015637010015015758010023015901158-004920241202104837.0 a978-7-300-33397-7dCNY89.00 a20241202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人伦的文化基因与现代思考b专著f关健英著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5.01 a417页d23cm2 a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a关健英,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伦理思想史。出版著作《与老庄对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先秦秦汉德治法治关系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德治新论》(研究出版社)等,在《哲学研究》《道德与文明》等发表论文60余篇。兼任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国学学会副会长。中宣部“马工程”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之一。 a中国传统人伦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道德智慧和文化基因,重人伦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迄今仍具有价值合理性。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这一变化深刻地体现在伦理道德领域。传统的人伦关系已不能完全覆盖现代人的生活和交往领域,一些传统的人伦观念渐趋式微,一些新的人伦观念逐渐生长。社会生活中很多丑恶的道德现象屡屡触碰人伦底线,人们面临着人伦的纠结甚至是撕裂之痛。健全的人伦关系和健康的人伦观念是凝聚社会力量、提升道德境界、构筑意义世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人伦观发展史表明,人伦伤痛是社会道德乱象的重要表征,道德建设必须从人伦关系及人伦观念的构建做起。如何既立足传统,又面向未来,修复和坚守独属于中国人的人伦观,重建新时代的人伦规范,通过人伦关系和人伦观念的重塑,彰显权利与义务、个人与社会、利益与道德二者之间,既冲突又统一、既蕴含又超越、既制衡又有张力的关系,如何实现传统人伦观之精华部分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仍然是一个未完结的问题。 a人伦研究人员0 a人伦x研究y中国 aB825v5 0a关健英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24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050008001822100034001902150016002242250021002403300643002613330017009046060021009216900011009427010015009538010023009681158-005120241224084311.0 a978-7-301-35861-0dCNY89.00 a2024122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美学十五讲b专著f朱良志著 a2版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25.01 a412页d19cm2 a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a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课的讲稿,讲述的是中国美学的基本内涵。他尝试通过中国美学发展自身的逻辑,去接触其核心问题,理出一个初步线索,着重敷陈中国美学的“生命超越”特性。全书分为三个意义单元:前五讲分别从道、禅、儒、骚以及气化哲学五个方面,追踪生命超越美学产生的根源及其流变,这是根源论;中间五讲集中讨论中国美学在知识之外、空间之外、时间之外、自身之外、色相世界之外追求美,体现出独特的超越美学旨趣,这是形态论;后五讲则是对境界、和谐、妙悟、形神和养气五个基本美学范畴的讨论,这是范畴论。书稿深具学理,高屋建瓴且探幽烛微,颇见学术功力,兼之行文畅达优美,颇富情致和文采,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美学著作。本次修订吸收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a美学研究人员0 a美学x研究y中国 aB83v5 0a朱良志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0907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37001302100030001672150016001973300379002133330033005926060015006256900011006407010015006518010023006661158-0052 a978-7-5166-6932-7dCNY60.00 a2023101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美学基本问题阐释与探索f杨朝晖著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3.08 a100页d24cm a本书对美学基本问题进行了阐释与探索,介绍了美与美学的基础性内容,旨在为探索美学基本问题奠定基础;在阐述不同大家对于美学认知的基础上论述了美学建构问题;探讨了美的分类、美的形态、审美活动、美感、审美符号、审美文化、审美心理与美育等美学关注的不同方面,旨在构建一个美学基本问题探究体系;厘清了一些困扰人们的美学基本概念问题,同时也帮助人们找到了获得美的途径与培养美感的正确方向。 a本书可供美学研究者借鉴与参考0 a美学x研究 aB83v5 0a杨朝晖4著 0aCNbFHWHc20231018 0141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4001842150016002183140319002343300477005533330021010306000040010516900015010917010013011067010015011198010023011341158-005320241118161732.0 a978-7-305-28485-4dCNY45.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哲诗宗白华b专著f金雅,李祎罡著 a南京c南京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08页d23cm a金雅,文学博士,浙江理工大学教授,校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校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校研究生培养督导组成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美学文艺思想史和美学文艺学基础理论研究。李祎罡,男,陕西省渭南人,浙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美学。 a宗白华是我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艺术学家,他著述丰富、思想成果深厚且影响深广。其兼容中西而富有民族底蕴的艺术思想,对我国现代艺术思想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研究我国现代艺术思想的重要资源,也是当代艺术实践的重要理论借鉴。本书对宗白华的经典美学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还对其主要作品中体现出的重要美学范畴、主要艺术命题、对中国现代美学精神的影响与关联等进行了总结和发掘。著作附录较为系统地整理了宗白华的美学文章简目、重要言论、研究资料目录等。 a美学思想研究人员 0a宗白华f(1897-1986)x美学思想x研究 aB83-092v5 0a金雅4著 0a李祎罡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39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140381002263300475006073330017010826060011010996900011011107010013011218010023011341158-005420240826145924.0 a978-7-111-76487-8dCNY59.00 a202408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成长心理学b专著f訾非著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08 a252页d21cm a訾非,199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99年毕业于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系,获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心理系博士后。曾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致力于完美主义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审美心理学与表达性艺术治疗,并探索出了针对完美主义和强迫性人格的感受分析咨询模式。 a本书将精神分析理论知识与作者丰富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和案例融为一体,探讨了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关心的亲密关系、人格成熟、人格修复、原生家庭、成功、创造力、道德发展、生死等议题,这将为读者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烦扰进行答疑解惑,最终帮助读者塑造健康和成熟的人格。阅读此书,读者将收获一种全新的成长观:真正的长大成人不是指生理年龄超过18岁,而是指一个人既能保有孩子般的纯真,又能成熟到足以解决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即使有些能力暂时还没有发展完善,也依然在朝着自己选定的目标前进。 a心理学学习者0 a心理学 aB84v5 0a訾非4著 0aCNbFHWHc20240829 0129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100001532100036002532150016002893140156003053300427004613330013008886000039009016900015009407010053009557020013010088010023010211158-005520241028142825.0 a978-7-5184-4841-8dCNY178.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克莱因学派思想新辞典b专著f(英)伊丽莎白·博特·斯皮利厄斯(ElizabethBottSpillius)等著g胡芸等译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95页d24cm a伊丽莎白·博特·斯皮利厄斯(Elizabeth Bott Spillius)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克莱因学派精神分析师,英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培训分析师和英国精神分析学会杰出研究员。 a梅兰妮·克莱因是客体关系的创始人,也是对当代精神分析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克莱因思想对当今的心理治疗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将克莱因流派的主要概念和思想全都罗列其中,并依次论述了随着时间发展,同一个概念在不同时期有着如何阐述,能够帮助读者深入浅出的理解一个概念的内涵及其来龙去脉,为学习克莱因流派的广大读者提供了非常全面和细致的语义解析,为学习客体关系和克莱因学派提供重要辅助。本书是一本辞典类的读物,可以供学习者作案头书。 a大众读者 0a梅兰妮·克莱因x精神分析学派j词典 aB84-065v5 0c(英)a斯皮利厄斯c(Spillius, Elizabeth Bott)4著 0a胡芸4译 0aCNbFHWHc20241031 0117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69001532100036002222150016002583140117002743300403003913330021007946060017008156900015008327010031008477020015008788010023008931158-005620240702163643.0 a978-7-5184-4857-9dCNY108.00 a20240702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fre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拉康精神分析的临床概念化b专著f(法)达妮埃尔·布里约著g李新雨译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4.09 a225页d24cm a(法)达妮埃尔·布里约,执业精神分析师,曾是法国公立医院系统的精神病学顾问,两本关于拉康临床实践和诊断的书的作者。 a拉康学派是精神分析极为重要的一个分支。拉康的学说以“艰深晦涩”而著称,本书从一些临床个案出发,在临床与理论(形式化)之间来回穿梭,以表明两者的运作缺一不可,我们需要精神分析的理论来阅读临床图景,但也是从这些临床图景出发,才有了精神分析的理论。书中用具体的例子表明,在拉康对弗洛伊德的解读中,临床工作和概念形式化是相互依存的;书里阐述的治疗以及理解精神病理学的方法为拉康理论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a精神分析研究人员0 a精神分析学派 aB84-065v5 1c(法)a布里约b达妮埃尔4著 0a李新雨4译 0aCNbFHWHc20240710 0124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8002162150016002543140201002703300417004713330023008886060015009116900014009267010015009407010013009558010023009681158-005720240729113007.0 a978-7-5769-0618-9dCNY50.00 a202407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融合多维特征的认知诊断模型、方法与应用研究b专著f杨华利,黄涛著 a武汉c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8 a270页d24cm a杨华利,女,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数据挖掘与认知诊断。研究方向为智能数据挖掘与认知诊断,主持或骨干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 a本书聚焦于认知诊断,旨在根据做题过程中学习者与试题的交互获取最直观的作答数据,构建认知诊断模型以建模学习者的内在认知加工过程,进而诊断学习者的知识掌握状态,并通过预测学习者未来表现来评估模型的有效性。该书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诊断模型相结合,深入分析教育场景,并利用如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等先进的学习技术来建模认知诊断场景。以此为教师教学提供课前学情数据,为学生分析个人薄弱技能,让教与学更有针对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a心理测量学研究人员0 a心理测量学 aB841.7v5 0a杨华利4著 0a黄涛4著 0aCNbFHWHc20240731 0110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2250011002263300537002373330021007746060019007956900015008147010015008298010023008441158-005820241212114025.0 a978-7-5321-9160-4dCNY59.00 a20241212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心的表达b专著f李沁云著 a上海c上海文艺出版社d2025.01 a419页d21cm2 a艺文志 a《心的表达》收录了心理咨询师李沁云关于自己接受精神分析,同时作为咨询师对来访者进行精神分析的一系列文章。作为一本与心理治疗相关的作品,《心的表达》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心理治疗,尤其是作者所处的精神分析流派。在书中,她分享了自己接受精神分析的经历,也分享了自己帮助其他人进行进行精神分析的个案,作为读者可以感受作者内心的起伏和来访病人的伤痛和困境,也能代入自己的情况。一方面,有共鸣就意味着理解,我们读者的伤痛也被看到、理解了;另一方面,书中具体的个案,也让我们可以抽身客观看待书中的个案和我们自己的情况。这两方面治愈、安慰了我们的内心。 a精神分析研究人员0 a精神分析j文集 aB841-53v5 0a李沁云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88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8001802150016002183140459002343300750006933330123014436060027015666900014015937010013016078010023016201158-005920241211144848.0 a978-7-5226-2943-8dCNY75.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生情商管理b专著f方雄著 a北京c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d2024.12 a236页d24cm a方雄,男,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团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讲师,担任公共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智慧”“大学生情商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教学任务,从事一线教学、科研与学生工作,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获得“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曾系统学习心理学及身心成长课程,具备一定的课程教学、心理咨询和学生管理工作等经验。 a本书立足于情商这条主线,在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力求提升大学生学习情商基本理论的自主意识,提高在情绪情感、耐受挫折、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最终达到知、情、意的和谐统一。本书从认识情绪、修炼情商、正确认识自我、科学管理情绪、合理疏导压力、学会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完善人际关系、情商价值九个方面入手,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许多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情商的具体措施,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切身感受到情商带给自己的深刻体悟合巨大能量,从而更好地驾驭自己的情绪。本书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本书可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商教育等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学生和广大心理学爱好者的参考书。 a本书可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商教育等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学生和广大心理学爱好者的参考书0 a大学生x情商x能力培养 aB842.6v5 0a方雄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75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64001532100034002172150016002513140659002673300419009263330013013455170023013586060033013816900017014147010023014317020013014548010023014671158-006020241227143543.0 a978-7-221-18810-6dCNY58.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jpn aCNb520000 ay z 000yy ar1 aemo咨询室b专著e烦恼为什么会找上你f(日)桦泽紫苑著g郭祎译 a贵阳c贵州人民出版社d2025.01 a256页d21cm a桦泽紫苑日本精神科医生,时间管理教练,畅销书作家。1965年生于日本北海道,1991年于札幌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2004年远赴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留学三年,归国后创立了桦泽心理学研究所(株式会社)。在各类杂志上,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 等网络媒体上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播神经医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知识,拥有近80万粉丝。热爱阅读,每月阅读20本以上的书,习惯持续30年以上。曾以个人独特的读书术出版《高材生的读书术》,在日本创下15万册销售量。作者的YouTube频道“精神科医生桦泽紫苑的桦频道”,点击量超过400万人次,电子杂志订阅人数高达15万,订阅数量在日本首屈一指,被誉为“日本特受推崇的精神科医生”。著作有《桦泽紫苑学习法》《享受紧张》等41本,日本累计发行量高达218万本。 a精神科医生讲我们该的烦恼。烦恼是会一直存在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消除心理压力、不安和焦虑来“消除”它们。具体方法有三点,分别是“转换视角”“语言化”“行动化”。本书教我们认识烦恼的3个特征和3个优点,让大家正确理解,不必悲观和难过。并通过自我分析等方法,转换视角积极思考。通过“说”“写”交流自己的观点,把事情语言化,你的烦恼就会消失,生活也会随之改变。这是一种可以在所有情况下使用的技巧,无论是在私人场合还是在工作中。 a大众读者1 a烦恼为什么会找上你0 a心理压力x心理调节j通俗读物 aB842.6-49v5 0c(日)a桦泽紫苑4著 0a郭祎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32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47001522100030001992150016002293140131002453300575003763330013009516060029009646900017009937010023010107020015010338010023010481158-006120240813161245.0 a978-7-5207-4033-3dCNY58.00 a20240813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jpn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愤怒的勇气b专著f(日)岸见一郎著g姚逸苇译 a北京c东方出版社d2024.09 a321页d21cm a(日)岸见一郎哲学家。1956年生于京都府。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期满退学。专攻哲学,1989年开始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 a《愤怒的勇气》是一部深度探讨愤怒情绪的书籍,作者通过个人经历和学术观察,解析了私愤与公愤的区别,探讨了愤怒在个人和社会层面的作用和影响。书中强调了理性对话和思考的重要性,对历史事件和时事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分析,呼吁读者拥有改变世界的勇气。岸见一郎,这位深受尊敬的哲学家和阿德勒心理学专家,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在本书中,他提出了愤怒不仅仅是情绪上的反应,而是一种对不公正现象的主动反抗。他不主张简单的发泄怒气,而是鼓励读者通过对现实的不满,自发地行动起来,积极改变现实。书中融合了对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历史事件和时事的深入观察,呈现了独特的学术视角。 a大众读者0 a愤怒x自我控制j通俗读物 aB842.6-49v5 0c(日)a岸见一郎4著 0a姚逸苇4译 0aCNbFHWHc20240822 0105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4002162150016002503300423002663330013006896060023007026900017007257010035007427020015007778010023007921158-006320240515154701.0 a978-7-221-17782-7dCNY58.00 a2025010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20000 ay z 000yy ar1 a我们为什么缺乏安全感b专著f(西)玛丽亚·埃斯克拉佩兹著g程肖琳译 a贵阳c贵州人民出版社d2025.01 a288页d26cm a所有让你感到痛苦的事情和人际关系其实都有迹可循。《我们为什么没有安全感》清晰呈现了——讨好型人格、控制狂、被迫害妄想、过度焦虑等的形成的根本原因——缺乏安全感。作者玛丽亚·埃斯克拉佩斯基于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和脑神经科学,通过自己的个人案例和丰富真实的咨询案例,探寻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情感创伤的原因,分析何为有毒的关系,帮你找到缺乏安全感的真相,学会疗愈情感创伤、摆脱人际关系中的情感包袱。本书的出版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a大众读者0 a心理调节j通俗读物 aB842.6-49v5 1c(西)a埃斯克拉佩兹b玛丽亚4著 0a程肖琳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08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300517002363330029007536060023007826900015008057010015008208010023008351158-006420240617161435.0 a978-7-5482-4852-1dCNY58.00 a202406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b专著f李泉主编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3.01 a247页d26cm a本书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主要围绕3—6岁幼儿的行为展开观察与分析,论述了观察儿童的教育价值和方法,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积极行为支持与行为的功能评估等视角提供理解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生成、维持与矫正的基本原理与系统技术。该书前三章介绍观察儿童的方法,并选取班级集体、游戏活动、数学知活动进行观察方法的示范后五章介绍儿童行为分析的方法,并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学习者阅读本书学后知道如何从儿童行为表现和变化中,把握儿童的发展和内需要,并据此进一步读懂儿童的心理,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运用在幼教育的实际活动中。 a学前儿童行为分析研究人员0 a学前儿童x行为分析 aB844.12v5 0a李泉4主编 0aCNbFHWHc20240619 0125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8002002150016002383300615002543330009008696060037008786900015009157010017009307010015009477010015009628010023009771158-006520231120165847.0 a978-7-5648-5002-9dCNY43.00 a2023112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b专著f辜贤春,马谚,陈燕主编 a长沙c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3.08 a190页d26cm a本书稿为中职保育专业教材。本书共十三个项目,在介绍幼儿心理发展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从相关概念、发展特点和培养措施等几个方面对幼儿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情绪情感、意志力、个性以及社会性的发展进行阐述,并结合幼儿的特点提出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本书针对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学习目标、关键专业术语、任务清单、项目分组、项目导入、任务分解、核心专业知识、关键职业技能微实训、知识总结、职业基础知识测试、职业核心技能实践等板块的渐进式学习,提升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相关工作以及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a中专0 a婴幼儿心理学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B844.12v5 0a辜贤春4主编 0a马谚4主编 0a陈燕4主编 0aCNbFHWHc20231122 0127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13001061020015001191050018001341060006001522000112001582100034002702150015003043140117003193300409004363330013008455170035008586060021008936900014009147010042009287020017009708010023009871158-006620241204104948.0 a978-7-121-49197-9b精装dCNY64.00 a20241204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每天10分钟冥想b专著e放松身体、充沛精力、提升创造力f(英)帕特里奇亚·科拉德(PatriziaCollard)著g仁虚法师译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5.01 a96页d19cm a帕特里奇亚·科拉德博士是一位正念和自我同情方面的教师、心理治疗师,她也是东伦敦大学的讲师,出版过多部心理学著作。 a本书是一本精美的彩色插图书,包含了简单、实用的冥想练习方法。冥想是一种心理学方法,可以通过静坐、调整呼吸等方式,帮助人们释放压力、放松身心、恢复能量。这本小书汇集了一系列简短的冥想练习、实用的冥想技巧和积极的生活理念,旨在教会读者在5-10分钟的时间内,利用简短有效的冥想练习快速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与焦虑,提高专注力,帮助职场人士和其他大众读者高效实现压力管理和精力管理,生活和工作得更快乐、更健康和更放松。 a大众读者1 a放松身体、充沛精力、提升创造力0 a心理学j通俗读物 aB84-49v5 0c(英)a科拉德c(Collard, Patrizia)4著 0a仁虚法师4译 0aCNbFHWHc20241205 0124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131001532100034002842150016003183300431003343330013007655170031007786060021008096900014008307010037008447010037008817020013009187020015009318010023009461158-006820241230103114.0 a978-7-121-47971-7dCNY79.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无畏的心理学b专著e24小时读懂50个心理学关键词f(英)埃米莉·拉尔斯(EmilyRalls),(英)汤姆·柯林斯(TomCollins)著g廖冉,刘晓倩译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80页d21cm a《无畏的心理学:24小时读懂50个心理学关键词》,是按照心理学发展的时间脉络来梳理重要的思想、发明人、事件、定理和实验等内容的。与本书配套的系列共5册,分别讲述了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科学、物理学学科领域自开创以来影响最深远的50个核心观念。全书配有精美插图、图表,力求使复杂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富有趣味。系列中的每本书都在280页左右,全彩印刷,制作非常精良,适合阅读的人群范围广泛,是很好的增长知识、丰富谈资的科普系列图书。 a大众读者1 a24小时读懂50个心理学关键词0 a心理学j通俗读物 aB84-49v5 0c(英)a拉尔斯c(Ralls, Emily)4著 0c(英)a柯林斯c(Collins, Tom)4著 0a廖冉4译 0a刘晓倩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15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8001842150016002223140169002383300413004073330017008206060021008376900014008587010015008728010023008871158-006920241105113105.0 a978-7-5598-6499-4dCNY50.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50000 ay z 000yy ar1 a午夜时分的心理课b专著f黄扬名著 a桂林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6 a228页d19cm a黄扬名,英国约克大学心理学博士,台湾辅仁大学心理系副教授,经营“生活中的心理学博士”等心理学网络平台,参与“瑞智庄园”等心理学手机应用的开发,致力让心理学普惠大众。 a本书2022年10月在中国台湾出版,是一部心理学通俗读物,也是一部心理学博士写给普通读者的“人生参考书”,解答了在自我成长、人际关系、职场和情感这四个方面,普通人可能遇到的种种困惑。本书在写作风格上用字浅显易懂,让一般未接触过心理学的读者可以轻松地阅读。在内容上,书中的每个议题除心理学理论的说明外,亦提出相关生活故事、实证研究成果来支撑理论,作者也引导读者将心理学理论延伸到生活中其他各项议题中,进行反思与应用。 a心理学学习者0 a心理学j通俗读物 aB84-49v5 0a黄扬名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12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300572002323330013008046060019008176900015008367010017008518010023008681158-007020241104104136.0 a978-7-5309-9015-5dCNY68.00 a2024110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20000 ay z 000yy ar1 a灾害心理防护b专著f白学军主编 a天津c天津教育出版社d2023.12 a313页d26cm a该书全面介绍近年来国内、国际灾害心理防护学领域的最新进展,详尽阐述了灾害心理防护学学的理论体系,系统论述灾害心理防护学的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特别是结合2008年5月汶川强烈地震救援的经验教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救援的经验教训,对各种常见灾害的心理防护和救援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全书内容全面系统,紧密结合实际,科学性和指导性强,将集中反映当代灾害心理防护学发展的新趋势。本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个方面全面阐释了灾害心理防护的实践操作。更为重要的是,针对不同受灾群体和参与救援灾害的群体进行不同角度的灾后心理防护工作。 a医学人员0 a灾害x心理保健 aB845.67v5 0a白学军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44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207002543300567004613330013010285170025010416060045010666900012011116900014011237010015011378010023011521158-007120241206133904.0 a978-7-5208-3231-1dCNY78.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借双翅膀飞上天b专著e让孩子从困境走向卓越f竺亚君著 a北京c中国商业出版社d2024.11 a224页d21cm a竺亚君博士,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知名华人企业家。他的课程以生动活泼、幽默感人著称,许多学员从中得到启迪,心灵得到净化。竺亚君博士在亲子教育、青年心理学方面颇有建树,因此被亲切地称为心灵导师“开心老爸”。 a竺亚君老师为了研究网瘾并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创作了《借双翅膀飞上天》一书。本书借鉴了美国哈佛大学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心理学对12—18岁青少年成长进行研究。总结出青少年品格塑造、脱离网络游戏、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分析孩子行为根源、内心冲突、矛盾心理。根据不同孩子的天赋,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方法。竺亚君老师的课程使许多网瘾少年回归课堂,叛逆孩子回到父母身边,被学校开除的学生重新走进大学,抑郁青年走上创业的道路,影响并改变了许多家庭。竺亚君老师的课程填补了家庭教育的空白,并带来了新的理念,给正在困境中的广大家长带来了福音。这是本书与其他专业教科书的重要区别。 a家庭父母1 a让孩子从困境走向卓越0 a互联网络x病态心理学x青少年心理学x研究 aB846v5 aB844.2v5 0a竺亚君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17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5001472100034001722150016002063140157002223300471003793330013008506060013008636900014008767010015008908010023009051158-007220241210141431.0 a978-7-5090-1870-5dCNY68.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富养b专著f吴佳丽著 a北京c当代世界出版社d2024.12 a382页d21cm a吴佳丽1992年生于江苏连云港,2018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家庭教育指导师、小学教育教师、艺术教师、国家小学奥数教练、首都书画院会员、爱莲堂书画院创始人之一。 a本书以家族的家风传承——“精神的富养”为主线,展现一位新时代90后女性的成长。从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爱与支持,到后来遇到人生伴侣,一起创业、育儿,再到追寻个人价值。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正与正人、尽责与付出、尊重与慈爱、上孝与下教……尤其是夫妻二人致力于传统国画、书法的推广与教育,并立志将此作为一辈子的基业。在个人成长历程背后,是有关家风、家教的传承、传统文化的修养,还有个人对教育尤其是精神富养的理念,对新一代女性来说,有普遍的借鉴意义,能引起读者共鸣。 a大众读者0 a成功心理 aB848.4v5 0a吴佳丽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05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300509002263330013007356060023007486900017007717010015007888010023008031158-007320241121105646.0 a978-7-5113-9086-8dCNY39.80 a2024112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底层逻辑b专著f敬梓编著 a北京c中国华侨出版社d2023.12 a304页d26cm a“底层逻辑”就是本质,是规律,是事物间的共同点、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变化之后不变的东西。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底层逻辑,只有探寻到万变中的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在本书中,敬梓对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底层逻辑的内容做了总结,与你分享是非对错、思考问题、个体进化、理解他人和社会协作五个方面的底层逻辑,带你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底层逻辑”并不局限于职场工作和商业世界。希望你在看到千变万化的世界后,依然能心态平静、不焦虑,能够通过“底层逻辑+环境变量”不断创造新的方法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始终如鱼得水。 a大众读者0 a成功心理j通俗读物 aB848.4-49v5 0a敬梓4编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38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73001532100034002262150016002603300727002763330017010036060023010206900017010437010044010607020015011048010023011191158-007420241225145950.0 a978-7-5722-9366-5dCNY110.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人生高弹性法则b专著f(美)苏珊·阿什福德(SusanJ.Ashford)著g曲韵凡译 a杭州c浙江教育出版社d2024.12 a288页d26cm a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通过提升个人的适应力和成长性来保持竞争力。作者结合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智慧,提出了一套具体可行的方法,帮助读者将日常生活中的经历转化为学习和成长的原材料,并通过反思和行为调整实现个人发展。书中提出了六大步骤,从调整心态到设定目标,再到实验和反思,每一步都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建议。这些步骤不仅适用于个人发展,也同样适用于团队和组织的成长。作者强调,成长不是被动等待的机会,而是可以通过日常的小事,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主动去追求和实现的过程。这本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共11章,涵盖了个人成长和领导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保持高弹性是必要的,以及如何识别和利用ZUI具成长潜力的经历。第二部分介绍高弹性法则的6大步骤。第三部分探讨了如何将高弹性法则应用于个体和组织。 a心理学爱好者0 a成功心理j通俗读物 aB848.4-49v5 0c(美)a阿什福德c(Ashford, Susan J.)4著 0a曲韵凡4译 0aCNbFHWHc20241226 0113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8001802150016002183140157002343300401003913330017007926060027008096900014008367010015008508010023008651158-007520241226142240.0 a978-7-5594-8970-8dCNY6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神话求原b专著f尹荣方著 a南京c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d2024.12 a455页d21cm a尹荣方(1952—),男,籍贯上海。上海关学院荣休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神话学研究,著有《神话求原》《社与中国上古神话》《洪水神话的文化阐释》等作品。 a本选题是一部国内原创的历史社科选题。作者以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为准则,从历法、农业生产等角度,带我们重新理解上古神话背后的原型和本源,比如“月亮上为什么会有兔子?”“刑天的原型是什么?”“女娲补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等等问题。书中有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如提出“夸父”的原型其实是一棵大树,而“夸父逐日”神话的背后,其实是古代先民根据大树的太阳投影轨迹,来测定季节时长,目的是更好地指导生产活动。 a神话研究人员0 a神话x研究y中国z古代 aB932.2v5 0a尹荣方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5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34002052150016002393300411002553330023006665170031006896060047007206900012007677010015007798010023007941158-007620241230105927.0 a978-7-307-24165-7dCNY99.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天地映射b专著e先秦龙文化演生的符号学阐释f王利芬著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12 a473页d26cm a本书以先秦龙文化演生为线索,以认知心理学整合结构符号学和逻辑符号学的合理要素,以中国各地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的各种“第一龙”为符号学分析材料,并用文献、文字和传说辅证,探究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动物符号所记录、传承的知识体系。书稿阐释了动物象征的星象学以及该动物符号系统从无字时代到有字时代的演生,重新释义了考古学中的各种“第一龙”,揭示了龙兼具地方意义和普遍意义的文化认知机制以及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星象学基础。 a龙民族文化研究人员1 a先秦龙文化演生的符号学阐释0 a龙x民族文化x符号学x研究y中国z先秦时代 aB933v5 0a王利芬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5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57001492100040002062150016002463300765002623330019010276060027010466900012010737010017010858010023011021158-007720241227161240.0 a978-7-5202-1339-4dCNY800.00  a2024122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佛教美学典藏i出土及传世造像b专著f高建平等主编 a北京c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d2023.05 a708页d26cm a出土及传世佛教造像与石窟造像和地面寺院造像情况有所不同,石窟造像有相对完整的石窟开凿序列,地面寺院亦有相对完整的殿堂造像布局,这种系统性本身就能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信息。此外,在各类古代文献资料中也可以找到它们的相关记载。但出土及传世造像则不然,尤其是窖藏坑出土的造像,它们好像是历史留给后人的记忆碎片,需要我们使出浑身解数去解读它背后的秘密。整体而言,本卷内容比较零散,这也是由此类造像的存世现状所决定的,主要包括出土石刻造像、汉传金铜造像、漆木陶瓷造像以及藏传佛教金铜造像四部分。中国出土石刻造像众多,本书所选造像主要有:四川成都出土南朝造像,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造像,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邺城遗址北吴庄出土造像,陕西西安出土北周造像,山西南涅水出土造像,以及河南地区出土的几处造像。所选造像年代主要集中在南北朝时期兼及隋唐,个别内容题材较为特殊的涉及宋、明。 a佛教美学爱好者0 a佛教x美学x研究y中国 aB948v5 0a高建平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0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5000271000041000621010008001031020015001111050018001261060006001442000055001502100040002052150016002453300415002613330019006766060027006956900012007227010017007348010023007511158-007820241227161053.0 a978-7-5202-1448-3dCNY1200.00  a2024122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佛教美学典藏i地面寺院造像b专著f高建平等主编 a北京c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d2023.11 a862页d26cm a《地面寺院造像》分册是《中国佛学美学典藏》丛书中的一本,共分为三个部分:小乘佛教造像艺术(新疆地区考古发现);大乘佛教造像艺术(汉地佛教寺院造像);藏传佛教造像艺术(西藏地区考古发现)。全书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的风格特征、历史传承及美学意义和历史价值都做了详细的论述和客观的评价,全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文字优美、图片震撼,书稿的学术性、专业性、艺术性都很强,本书出版之后,将是一本精美的佛教美学典藏。 a佛教美学爱好者0 a佛教x美学x研究y中国 aB948v5 0a高建平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0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5000271000041000621010008001031020015001111050018001261060006001442000051001502100040002012150014002413300417002553330019006726060027006916900012007187010017007308010023007471158-007920241227161214.0 a978-7-5202-1393-6dCNY1400.00  a2024122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佛教美学典藏i石窟造像b专著f高建平等主编 a北京c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d2023.07 a2册d26cm a《中国佛教美学典藏石窟造像》(上下册)为“中国佛教美学典藏”系列丛书的一册,为佛教造像内容的组成部分。该书通过丝绸之路及内陆传播地为脉络,以时间为序,梳理了不同地区的石窟及不同材质、不同风格、不同种类的石窟内外的佛教造像,再现了我国古代对外传的佛教艺术的接受、植入与发展,体现了造像艺术风格跨越时间的流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书中配有大量的插图,真实展现了石窟下的佛像之美,时代之痕,劳动人民之智。 a佛教美学爱好者0 a佛教x美学x研究y中国 aB948v5 0a高建平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2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57001492100040002062150016002463300437002623330019006996060027007186900012007457010017007578010023007741158-008020241227161121.0 a978-7-5202-1423-0dCNY400.00  a2024122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佛教美学典藏i造像经典与仪轨b专著f高建平等主编 a北京c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d2023.08 a858页d26cm a本书稿是我社重点项目《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丛书之一,详细介绍了佛教典籍中有关造像的依据与仪轨。从宗教角度对佛教艺术进行重新划分,先介绍承载佛教造像的空间场域,然后对造像种类、佛陀相貌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法衣服饰、法器及庄严器具进行详细论述,同时还附上对佛像的比例有详细规定的《造像量度经》。《造像经典与仪轨》从佛教自身出发,在经典与仪轨、历史派阶段的特征变化上,对佛教造像的美学有一定的认识,是普通读者走进佛教美学殿堂的优质读物。 a佛教美学爱好者0 a佛教x美学x研究y中国 aB948v5 0a高建平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255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0002022150016002323140814002483301107010623330019021696060019021886900011022076900012022187010021022307020017022518010023022681158-008120241112164617.0 a978-7-5169-2917-9dCNY89.00 a2024111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丹亭卢真人广胎息经b专著f(明)卢丹亭撰g白照杰整理 a北京c华龄出版社d2025.01 a324页d24cm a卢真人,丹亭或为名或为号,其生卒不详,传先世为秦时卢敖、卢生,皆是著名方士仙家。明人胡应麟(1551-1602)在《少室山房杂记》中有记曰,“丹亭济源人,博学能文,究易穷道,尤深于炉鼎府,行止无定,来时自来,去时自去,忘生老病死,无住而不自在逍遥也。”可知卢丹亭与胡应麟同时或更早,当为明中后期人,精通易学和内丹,为当时的玄门高士。白照杰,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哲学及其关系等领域之研究,道家古典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哲学学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明道道教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副秘书长;国际研究团队“From the Ground Up,Buddhism and East Asian Religions”成员;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道教研究所所长等;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访学者;法国国家科学院社会·宗教·政教关系研究所(Groupe Sociétés,Religions,Lacités in Paris)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人间佛教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a《丹亭卢真人广胎息经》(简称《广胎息经》)是非常典型的医学指导和内丹类著作,明代开始即引起重视,为医家和内丹家所关注。近代以来,萧天石在中国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发现抄录《广胎息经》而独立成书的几个节抄本,且署为傅山抄纂(暂统称为“傅山本”),由此引起新一轮关注。依托“傅山”的大名和萧天石《道藏精华》的刊布,“傅山本”《广胎息经》逐渐为医学界和道学界所熟悉。然《广胎息经》除“傅山本”外,至少还有两个版本可以获得,其一是上海图书馆所藏残本(简称上图本),另一个则是本书作为底本的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所藏完整抄本(简称上医本)。上图残本约存原书二分之一篇幅,原本可到馆阅读,但2023年上半年开始因损坏严重,不再出库,图书馆方面亦未进行整体影印和电子化。上医本则是目前可以发现的《广胎息经》唯一完整抄本,结构完整,内容较之上图本和“傅山本”要丰富得多。以上医本《广胎息经》为底本,并参校“傅山本”和目前已经难以获得的上图本,方能整理出较为完整、正确和“原汁原味”的《丹亭卢真人广胎息经》。而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进一步探讨此书的医学和文化价值,并纠正目前流行的有关此书的错误认识。有鉴于此,为更完整地呈现中国古代医学文化、更好地挖掘和整理中医古籍资料,本书作者着手整理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藏《丹亭卢真人广胎息经》。 a传统文化爱好者0 a内丹x中医典籍 aB95v5 aR2-5v5 0c(明)a卢丹亭4撰 0a白照杰4整理 0aCNbFHWHc20241114 0160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140598002603300361008583330017012196060025012366900011012616900012012727010017012847010017013018010023013181158-008320241210111702.0 a978-7-5687-1607-9dCNY88.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碧泉论丛h第三辑i哲学与文化专辑b专著f王丽梅,翁后发主编 a湘潭c湘潭大学出版社d2024.12 a560页d26cm a王丽梅,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现为湘潭大学碧泉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湘学研究院研究员,碧泉文化促进会专家顾问,全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张栻与湖湘文化研究专委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多项省级项目,出版专著《张栻的思想世界》、校点《胡氏春秋传》以及参著《湖湘学案》《湘学史》《湖湘经世名贤传》等,在《哲学与文化》《孔子研究》《江苏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加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大型工程“湖湘文库”的撰写,长期从事中国文化、湖湘文化之教学与研究。 翁后发,江苏泗阳人,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现为湘潭大学碧泉书院讲师。 a本书预计收录论文20篇左右,作者大多为碧泉书院教师、学生以及其他院系、高校的师生,论文主题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逻辑学、宗教学等主要的哲学研究领域。哲学专辑将立足湖湘哲学精神,探索中国文化发展脉络,放眼世界哲学前进方向,把握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主线,以期对相关领域的问题研究有所推进,对社会理论发展有所增益,并激发碧泉书院师生的学术研究热情。 a碧泉书院师生0 a社会科学x哲学j文集 aC53v5 aB-53v5 0a王丽梅4主编 0a翁后发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099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300409002443330019006536060041006726900011007137010015007248010023007391158-008420241120101218.0 a978-7-5690-7382-9dCNY78.00 a202411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h18b专著f王欣主编 a成都c四川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30页d24cm a《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18》遴选了近年来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最新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翻译、文学与文化、语言与语言教学、区域与国别研究这几个部分,涉及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及相关研究。论文集体现了学院传统优势的学科方向,展示了学院在此领域取得的成绩。论文集以视域扩展为突出特点,融合跨学科的视野和研究方法,探索外语学科的研究前沿,突破传统外国语言、文学、文化和翻译的疆界,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一定建树。 a语言学研究人员0 a语言学x文学评论x文化学y国外j文集 aC53v5 0a王欣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096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300407002323330021006396060019006606900011006797010017006908010023007071158-008520241118152051.0 a978-7-5690-7327-0dCNY68.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差异h第15辑b专著f金惠敏主编 a成都c四川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59页d24cm a本书为文化理论研究学术论文集,全书收录了跨学科的国际前沿理论,包括哲学、文学、文化、社会学、人类学、媒介研究、全球化研究等领域,以及对当代文学、文化现象和文本进行深度分析和评论的论文,主要特点为介绍最新理论研究成果,辑录系统和有深度的长篇论文。本辑主要收录的论文总体上无内容导向问题,哲理性、系统性与思想性较强,理论水平较高,有益于启发读者学术思维和理论思考,对相关领域研究者和爱好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a社会科学研究人员0 a社会科学j丛刊 aC55v5 0a金惠敏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32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13001071020015001201050018001351060006001532000067001592100034002262150016002603140205002763300409004813330073008906060045009636900015010087110039010238010023010621158-008620241223105231.0 a978-7-5230-0630-6b精装dCNY358.00 a20241223d2024 emk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城市统计年鉴h2024b专著f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编著 a北京c中国统计出版社d2024.12 a570页d30cm a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主要负责组织实施价格调查、城镇住户调查、城市基本情况调查,收集、整理和提供有关调查的统计数据;对有关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组织指导有关专业统计基础工作;进行统计分析。 a《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24》是全面反映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收录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2023年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统计数据。本年鉴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国城市行政区划,列有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城市分布情况;第二部分为地级以上城市统计资料,具体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民生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数据;第三部分是县级城市统计资料;第四部分是附录,为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城市x统计资料y中国z2024j年鉴j汉、英 aC832-54v502a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4编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47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13001071020015001201050018001351060006001532000071001592100034002302150016002643140321002803300429006013330073010306060049011036900015011527110043011678010023012101158-008720241218140546.0 a978-7-5230-0597-2b精装dCNY360.00 a20241218d2024 emk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社会统计年鉴h2024b专著f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编 a北京c中国统计出版社d2024.12 a573页d30cm a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是国家统计局的司级行政单位。负责组织实施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等统计调查,收集、整理和提供有关调查的统计数据;组织实施妇女儿童两个发展纲要执行情况的统计监测;综合整理和提供教育、卫生等统计数据;对有关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组织指导有关专业统计基础工作;进行统计分析。 a《中国社会统计年鉴2024》是一部反映我国社会发展相关领域基本情况的综合性统计资料年刊。书中收录了2023年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主要统计数据以及重要年份的全国主要统计数据,同时收录了国际社会统计的主要数据。本年鉴正文内容分为13个部分:1.综合;2.人口家庭;3.卫生健康;4.教育培训;5.就业;6.收入消费;7.社会保障;8.居住环境;9.文化休闲;10.资源环境;11.公共安全;12.社会参与;13.国际资料。附录为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社会统计x统计资料y中国z2024j年鉴j汉、英 aC832-54v502a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4编 0aCNbFHWHc20241219 0098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82001302100034002122150016002463300337002623330013005996060023006126900018006357010040006537010038006938010023007311158-0088 a978-7-111-75443-5dCNY80.00 a202405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安居12周正念练习f(美)凯瑟琳·卡登(CatherineCadden),(美)居杰(JessWiensChu)著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04 a388页d22cm a本书基于非暴力沟通和正念,给读者提供了在家中练习、成长的方法,用12周的时间,通过一系列简短、简单、可行的练习过程(包括个人练习、伙伴练习和小组练习),给出循序渐进、营造支持和陪伴氛围的方法和指南。其中,个人练习清晰明确地给出了每一天的练习内容,伙伴练习包含具体的每个人的练习步骤,小组练习包含准备、小组带领人怎么做,小组练习过程等等。 a一般读者0 a心理交往j通俗读物 aC912.11-49v5 0c(美)a卡登c(Cadden, Catherine)4著 0c(美)a居杰c(Chu, Jess Wiens)4著 0aCNbFHWHc20240605 0155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4002142150016002483140455002643300497007193330013012166060023012296900018012527010017012708010023012871158-008920240902154229.0 a978-7-5477-5053-7dCNY58.00 a202409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分寸之道b专著e说话做事追求尺度的殿堂级人生大智慧f马小平编著 a北京c北京日报出版社d2024.10 a213页d24cm a马小平,喜善汇文艺社的创始人,全国著名曲艺作家、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代会第八、九、十、十一届代表,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国际关公文化协会主席,文化艺术国际网董事局主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文化传播研究所名誉所长,文化和旅游部人才库专家组组长。曾任全国小剧场专业委员会主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曲协主席、曲艺团团长等职。 a本书集中探讨在人生各个领域中如何把握分寸,即在说话做事时追求适度的智慧。本书强调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更好地把握分寸,实现人生的和谐与成功。具体来看,本书将从人际交往、职场发展、家庭关系等方面阐述如何在上帝视觉下追求“限度”。比如在人际交往中,本书会教你如何成为处事得体、说话巧妙,言行进退有度的人,让你在刚柔张弛之间透出一种力量感和智慧感;而在职场发展中,本书会分析在处理事务时如何把握分寸,包括制定合理的目标、规划有效的策略、掌握适度的努力等,让你在成功的路上走的顺风顺水。 a大众读者0 a人际关系j通俗读物 aC912.11-49v5 0a马小平4编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29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2001862150016002183140213002343300517004473330013009646060023009776900018010007010015010188010023010331158-009020241106142932.0 a978-7-5470-6649-2dCNY68.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理解我们内在的冰山b专著f李崇建著 a沈阳c万卷出版公司d2024.11 a288页d21cm a李崇建,中国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毕业,知名亲子导师、心理咨询师。经常受邀于世界各地中小学、大学演讲,曾赴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大学、兆基书院等高校开专题讲座。著有《麦田里的老师》《移动的学校》《没有围墙的学校》等。 a这是一本讲解冰山理论的心理自助书。冰山理论是被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维琴尼亚·萨提亚(1916—1988)所创造的。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能被看见的只是冰山一角;若能层层深入挖掘,就能开启与自己和他人的深刻对话。在书中,作者李崇建会带读者进行冰山模式的对话练习,即从外在的事件、行为、应对姿态入手,一步步探索“我的感受”“我的期待”“我的渴望”“我的本质和核心”等。读者可以深入探索自我,也可以解答人际关系中的难题,比如如何让青少年愿意开口沟通,如何处理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等。 a大众读者0 a心理交往j通俗读物 aC912.11-49v5 0a李崇建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38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48001922150016002403140261002563300515005173330017010326060035010496900018010847010017011028010023011191158-009220241105133520.0 a978-7-5139-4767-1dCNY42.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社交心理学b专著e漫画图解版f吴兰芳编著 a北京c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0 a216页d22cm a吴兰芳,90后,编辑,自由撰稿人。多年图书出版经验,参与社科、学术以及教辅类书籍的选题策划、组稿、编校、出版工作。从业以来,编撰出版体育、健身、养生等方面的书籍十余本。曾任职于中国家庭报社,负责《青春期健康》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热爱文学,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 a《社交心理学(漫画图解版)》旨在帮助读者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全书以漫画形式解读社交心理,从交友、职场、爱情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讲述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深入挖掘人性背后的心理秘密,揭示人们的行为动机,帮助读者提高说话办事的能力,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一步步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本书从现实出发,最终回到现实,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够从本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社交策略。只要真正领会了心理学的奥妙,就能将人生的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通畅顺达。 a心理学爱好者0 a心理交往x社会心理学j通俗读物 aC912.11-49v5 0a吴兰芳4编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69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61001542100038002152150016002533140552002693300465008213330021012866060035013076900015013427010015013577010015013727010017013878010023014041158-009320241212100431.0 a978-7-5121-5425-4b精装dCNY158.00 a202412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四川社会组织发展报告h2024b专著f杨伟,孙英,李泽明主编 a北京c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96页d24cm a杨伟,四川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局长、二级巡视员,作为副主编参编《四川社会组织发展报告(2022)》,参与多部图书的审订工作。孙英,四川兴合田职业教育研究院理事长、院长,获评2019年度“全国社科联优秀社会组织工作者”、2021年贵州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四川省“十二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1-2015年度)》、参编《协同管理导论》。李泽明,四川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曾两次荣立三等功并获“四川省法治政府建设先进个人”“2019年度全省优秀第一书记”等荣誉。其主笔的《四川省民政厅行政处罚现状与对策建设》获2018年全国民政论坛二等奖。 a本书是四川省继2022年后第二部以省内社会组织为专门主题的蓝皮书。全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理论篇、专题篇、区域篇、案例篇及附录七部分。报告总体呈现了四川社会组织2022—2023年的发展现状与成效。全书从社会组织类别、社会组织管理理论创新、区域分布、组织发展专题等多维度的视角,总结分析了四川社会组织的发展成效、主要作用、政策措施、成绩问题、困难及挑战,提出发展建议,分享四川优秀社会组织和服务项目的案例经验。已通过四川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审核,审核号:川社服【2024】15号。 a社会组织研究人员0 a社会组织x研究报告y四川z2024 aC912.21v5 0a杨伟4主编 0a孙英4主编 0a李泽明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54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79001522100030002312150016002613140163002773140309004403300363007493330023011125170041011356060015011766900014011917010023012057020015012288010023012431158-009420240827114252.0 a978-7-5225-3351-3dCNY48.00 a20240827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jpn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冲突b专著e从“未开社会”到现代社会的人类学研究f(日)栗本英世著g旦却加译 a北京c九州出版社d2024.09 a208页d22cm a栗本英世,博士,日本大阪大学教授,国立民族博物馆副教授,主要丛书战争人类学与非洲研究。著有《文化的地平线现代非洲人的故乡》(包央译,2019,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a旦却加(1987—),藏族,青海同仁市人,文化人类学博士,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族群与区域文化、传统村落等研究。专著《紛争と調停の人類学》(ハル书房,2019)。译著有《喜马拉雅藏族社会家庭与婚姻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2017)、《中根千枝藏学论文编译集》(青海人民出版社,2021)。 a本书以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论,基于对非洲不同原住民进行长期田野调查的研究结果,主要围绕早期非洲被欧洲国家殖民后发生的一系列冲突事件,通过民族志的写作方式深描冲突的动机、原因和过程等,分析未开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类型及其性质。作者通过对美国西北部、新几内亚高地以及巴西和委内瑞拉不同民族的比较研究,论证了战争与和平是不同空间社会中被创造出来一种人类行为。 a社会人类学研究人员1 a从“未开社会”到现代社会的人类学研究0 a社会人类学 aC912.4v5 0c(日)a栗本英世4著 0a旦却加4译 0aCNbFHWHc20240829 0119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8001472100038001852150016002233000065002393300480003043330051007846060061008356900015008967010017009118010023009281158-009520240724145111.0 a978-7-5772-1034-6dCNY58.00 a202407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GIS与城市大数据b专著f何青松主编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07 a260页d26cm a普通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公共管理卓越人才培养新形态精品教材 a在内容组织上,本教材致力于以系统而全面的方式介绍GIS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涵盖了GIS的不同方面,包括基本知识、空间数据模型、空间分析方法、空间关系建模以及实际案例应用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学习,读者将能够全面掌握GIS的基本技能,深入理解GIS在城市大数据处理中的价值,并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本教材以系统而全面的内容安排,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GIS技术及其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a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建设研究人员0 a地理信息系统x应用z现代化城市x城市建设x高等学校j教材 aC912.81v5 0a何青松4主编 0aCNbFHWHc20240731 0233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140277002483301486005253330015020116060021020266900014020477010013020618010023020741158-009620241114104650.0 a978-7-5164-3170-2dCNY78.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职场盛名综合征b专著e内涵、测量与影响f张琼著 a北京c企业管理出版社d2024.12 a200页d24cm a张琼,南昌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江西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博士期间公派英国拉夫堡大学联合培养。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于国际权威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发表论文,于《求实》 《当代财经》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a在全球人才竞争严峻态势下,对于高成就或具有高潜力的人才,组织往往积极采取正面反馈、晋升提拔等正向激励措施,赋予人才以“盛名”,以达到激励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进而驱动组织创新和发展。尽管这些正向激励措施的有效性在组织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然而现实情况是,这些受到组织重视的人才在组织中所获得的认可、机会和期望,反而有可能成为他们的“诅咒”,产生盛名综合征,即主观感知“盛名难副”,可能为盛名所累进而产生一系列负面后果。回顾职场盛名综合征学术研究现状发现,职场盛名综合征这一研究主题在近年来备受国内外主流权威期刊的关注和推崇,尽管如此,职场盛名综合征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学术讨论还有待深入,观之国内相关文献目前更可谓凤毛麟角。不少学者指出,职场盛名综合征研究发展受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概念内涵及测量工具存在不足。与此同时,目前大部分相关研究都聚焦于职场盛名综合征可能引发的消极效应,对于其积极效应的探究,尤其是双刃剑效应的探索十分有限。由此,职场盛名综合征的概念、测量工具,以及其在组织情境中的影响结果及具体作用机制,都亟待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基于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首先进行了研究一:职场盛名综合征的概念与测量量表开发。研究一是为了回应What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根据以往文献基础以及现实观察,采用演绎法建构出职场盛名综合征的概念内涵,进而依照成熟的量表开发程序,开发出符合时代性、普适性、结构合理性的,且信效度良好的测量量表。然后进行了研究二:职场盛名综合征对员工职业能力发展的双刃剑效应。研究二是为了回应How和When的问题,主要内容为: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提出职场盛名综合征对员工职业能力发展的双刃剑效应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包括双路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 a职业工作者0 a职业x应用心理学 aC913.2v5 0a张琼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73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1001482100038002092150016002472250029002633140211002923300837005033330021013405170023013616060029013846900014014137010015014278010023014421158-009720240814134749.0 a978-7-5228-4038-3dCNY198.00 a202408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社会生活方式b专著e理论构建与现实发展f王雅林等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08 a414页d23cm2 a哈尔滨工程大学社会学丛书 a王雅林,二级教授,现执教于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生活方式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社会学会名誉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活方式研究、发展与现代化理论研究。 a本书由上篇(理论研究篇)和下篇(经验研究篇)组成。本书从新时代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实践要求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谱系,并吸收中外优秀文化思想,在理论研究层面,鉴于生活方式概念的复杂性和不可穷尽性,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建构性更强的宏观理论建设上,以建立同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过程相匹配的生活方式理论体系。书中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包括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三层次说”的创新阐释,提出了“生活本体论”概念,创新阐释了马克思生活方式的一元本体观;基于中华文明史,以生命、生活、生活方式三个标识性概念为考察对象,揭示了作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生存形态的历史生成演化脉络;在系统梳理我国生活方式研究40年学术积累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活方式理论体系,突出论述了生活方式在新时代特有的社会建构功能;创新阐发了“生活型社会”概念及实施方案;系统构建了生活方式研究特有的方法和方法论等。在经验研究层面突出了生活方式研究的实践性和致用性。 a社会生活研究人员1 a理论构建与现实发展0 a社会生活x生活方式x研究 aC913.3v5 0a王雅林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20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9001472100038002262150016002643300535002803330021008155170023008366060019008596900014008787110045008928010023009371158-009820241028134405.0 a978-7-5680-7640-1dCNY98.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完整社区b专著e理论、实践与新探索f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编著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0 a440页d26cm a全书共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理论篇,从完整社区提出的时代背景出发,全面总结什么是完整社区、社区的由来及相关理论研究,并对新时期社区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第二部分实践篇,在作者参与的多个完整社区案例中,按照“既有社区、新建社区”两个类型选取六个典型案例,从实践层面总结完整社区建设的重、难点和先进经验;第三部分探索篇,主要内容涵盖完整社区建设技术指南和全过程工作指引两大板块,其中技术指南包括完整社区划定、社区体检、建设标准、场景营造等建设要点及规划编制方法,工作指引从“策、融、规、建、营”五个阶段对完整社区建设工作进行全过程指引。 a社区建设研究人员1 a理论、实践与新探索0 a社区建设x研究 aC916.2v502a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4编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609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71001492100038002202150016002582250023002743300887002973330021011846060033012056900011012386900014012497010015012637010015012787010015012938010023013081158-009920241230140317.0 a978-7-5228-2815-2dCNY12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生育、人口与教育投资b专著e家庭量化历史f郭永钦,蔡孟君,王凌峰译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492页d26cm2 a量化经济史经典译丛 a本书将计量方法应用于家庭研究,以得出全球模式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家庭是社会和经济的基本单元,是生育、劳动力、教育、消费等关键决策元素。家庭对妇女的地位的影响尤其大。本书由计量经济学领域著名学者克劳德·迪博尔特主编,汇集了计量经济学领域相关专家和读者,提供了经济学、历史学、人口学、人类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见解,旨在阐明家庭组织与长期经济发展的关系。目录家庭计量学:编者的话一个统一增长计量模型:历史中的家庭组织和经济增长生育率和儿童教育投资基于双胞胎的变量工具评述欧洲历史上的家庭组织与人力资本非均衡意大利的家庭结构起源与影响:一个历史的视角性别关系与经济发展:一个关于欧亚大陆财富倒挂的假设殖民地布宜诺斯艾利斯精英家庭网的政治权力经济发展的区域格局:工业革命期间法国企业的类型学研究19世纪以来法国的人力资本聚合乌拉圭蒙得维的亚的家庭构成、性别和劳动力性别福利机制、家庭-工作模式以及女性就业刚果共和国的矿业、家长制管理以及教育扩展:1920年至今西欧国家的儿童教育(1900-2015)。 a教育投资研究人员0 a生育率x关系x教育投资x研究 aC92v5 aG467.2v5 0a郭永钦4译 0a蔡孟君4译 0a王凌峰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15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8002022150016002402250027002563300463002833330035007466060049007816900015008306900015008457010015008608010023008751158-010020241021151621.0 a978-7-5654-5421-9dCNY89.00 a202410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人口老龄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b专著f咸金坤著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70页d26cm2 a新时代青年学者经济文库 a我国人口结构的转型、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可能会对企业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状况。因此,本书尝试以人口结构转变为切入点,研究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特别聚焦于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效应。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主要分析制造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行为(资本代替劳动)。第二,分析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资行为。第三,聚焦于分析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第四,考察人口老龄化是否改变了企业的投资结构,即是否使得企业增加金融资产投资比重。 a人口老龄化企业投资行为研究人员0 a人口老龄化x影响x企业x投资行为x研究y中国 aC924.24v5 aF279.23v5 0a咸金坤4著 0aCNbFHWHc20241024 0157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2002082150016002403140165002563300769004213330027011906060033012176900015012507010015012657010015012808010023012951158-010120241213095653.0 a978-7-5473-2620-6dCNY68.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文化认同机制b专著f孙步忠,曾咏梅著 a上海c东方出版中心d2024.12 a377页d21cm a经济社会学博士后,文学博士,南昌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文化经济学。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5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a本书立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文化人格的嬗变与重建,将进城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凸显进城农民工参与、融入城市社区的积极—消极程度。将城市视为足够开放和足够现代的场域,弱化了其排斥性;将进城农民工社区融入的过程,看作一个城市人际互动网络中进城农民工方与城市方之间的合作博弈。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本质上是一个城市文化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接纳,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对城市文化认同的问题。本书运用社会心理学及人格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进城农民工文化人格的嬗变及重塑;运用文化人类学及伦理学方法分析进城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职业道德的塑造;将进城农民工文化人格嬗变过程中的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与其文化人格的嬗变相关联,分析其融入城市社区的适应性特征;运用合作博弈论、博弈学习理论分析农民工方与城市方的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分析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自主性与自适应性。 a农业人口城市化研究人员0 a农业人口x城市化x研究y中国 aC924.24v5 0a孙步忠4著 0a曾咏梅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34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07001472100034002542150016002883140181003043300450004853330019009356060019009546900015009737110029009887110055010178010023010721158-010220241118163120.0 a978-7-5230-0567-5dCNY80.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的中国人口i广西卷b专著f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a北京c中国统计出版社d2024.11 a239页d23cm a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普查组织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具体负责普查的组织实施。 a根据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2020年11月4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本书作为本次人口普查专题研究成果《新时代的中国人口》丛书其中的一卷,以此次人口普查广西数据分析为基础,参考历次人口普查资料,从人口的发展、性别年龄构成、老龄化、生育状况、死亡状况、婚姻与家庭状况、受教育状况、人口分布与迁移、城镇化、居住状况、资源环境和发展展望等方面,系统阐述新时代的广西人口状况。 a人口普查工作者0 a人口普查y广西 aC924.25v502a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4编02a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4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27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30002052150016002353300647002513330023008986060027009216900018009487020015009667110027009818010023010081158-010320241227161333.0 a978-7-5225-2763-5dCNY4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无退休社会b专著f日本《朝日新闻》采访组著g程雨枫译 a北京c九州出版社d2024.12 a232页d21cm a“老龄化”与“人口负增长”早已经成为日本的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贫富差距拉大,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经济衰退和失业,更加剧了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能否安享晚年”已然成为日本社会的普遍担忧。日本的经验,对同样面临老龄化问题的中国来说很有借鉴价值。“无退休社会”具体意味着什么?或许你会联想到一个不得不活到老干到老的社会,又或者脑海中浮现出身体健朗、精力充沛的新时代老年人形象。这两种未来都有可能成为现实。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人都会老去。这也是永恒不变的事实。“无退休社会”是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都要面对的现实。百岁人生时代的到来究竟是“实现了人类的长寿梦”,还是“加剧了长寿风险”?这取决于我们的选择与行动。请跟随书中的人物,一起探索无退休社会的生活方式吧。 a人口老龄化研究人员0 a人口老龄化x研究y日本 aC924.313.4v5 0a程雨枫4译02a日本朝日新闻采访组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26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0001802150016002103140275002263300451005013330015009526060011009676900011009787010015009898010023010041158-010420241112132434.0 a978-7-5168-4049-8dCNY52.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成为管理高手b专著f牛克锦著 a北京c台海出版社d2024.10 a190页d24cm a牛克锦,作家,学者,讲师,多年来专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和推广,致力于用传统文化精髓解决当下社会的复杂问题。《江南时报》《黔中早报.阅读周刊》等多家报刊专栏作家,在三十余家刊物撰写书评。著有《所谓会管理,就是会管人》《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机会一旦错过就回不来了》等书籍。 a本书汇聚了全球顶尖管理专家的智慧结晶,融合了最新的管理理念与实战案例,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而实用的管理体系。从领导力的塑造、团队建设的艺术,到高效沟通的策略、目标管理的精髓,再到变革管理的智慧、激励机制的创新,每一章节都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管理的核心要素,帮助管理者在实战中不断提升自我,引领团队迈向卓越。书中不仅理论扎实,更注重实践操作。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读者可以直观地看到成功管理者是如何应对挑战、解决问题,从而在实战中学习和掌握管理的真谛。 a广大管理者0 a管理学 aC93v5 0a牛克锦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52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140275002383300671005133330009011846060011011936900011012047010017012157010017012328010023012491158-010520241204105253.0 a978-7-121-49206-8dCNY49.00 a2024120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管理学基础b专著f王建林,崔夷修主编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5.01 a193页d26cm a王建林,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授、专业带头人、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物流行指委教改专委会委员,兰州交通大学硕士生导师。主持完成《采购业务处理》、参与完成《管理学》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完成9项省部级以上项目,获省级科研、教学成果奖6项,曾为多家大型企业提供运营管理咨询服务。 a本书以管理过程为主线,围绕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本着“易教、易学”的原则,系统介绍管理学的基础理论。本书引入马克思主义管理观,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方法,锻炼学生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本书包括6个项目,每个项目都由学习目标、思维导图、案例导入、知识储备、自主练习、综合实训、案例分析7个部分组成。本书还设有思考与探索、管理思辨、案例、管理故事、素质拓展等栏目,旨在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性检验,并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书配有丰富的数字资源,如课程标准、课程教案、电子课件、微课、习题、习题答案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技能服务平台。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商贸大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企业各类管理人员参考。 a高职0 a管理学 aC93v5 0a王建林4主编 0a崔夷修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36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050008001782100038001862150016002243000033002403300743002733330009010166060035010256900015010607010015010758010023010901158-010620240920152840.0 a978-7-5654-5416-5dCNY30.00 a202409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管理心理学b专著f朱丹主编 a6版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92页d26cm a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特色教材 a本书共有十章内容,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管理心理学概述,主要介绍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形成与发展等内容;第二部分是个体心理,主要包括社会认知、个性、需要与动机、情绪、态度、挫折、激励等内容;第三部分是群体心理,主要包括群体的规范、压力和凝聚力,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等。本书囊括了管理心理学的基本范畴、研究方法、基础知识、理论框架,并对近年来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做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体现了当今国内外管理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成果和研究动态。本书包括以下内容:导论篇讲述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产生和发展;个体心理篇讲述了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激励理论;群体心理篇讲述了群体心理概述、群体的人际关系、群体沟通、群体的冲突;组织心理篇讲述了组织心理概述、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组织发展;领导心理篇讲述了领导心理概述、领导者的心理素质、领导理论及模式。 a高职0 a管理心理学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C93-051v5 0a朱丹4主编 0aCNbFHWHc20240926 0145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50001922150016002423140369002583300452006273330065010796060021011446900013011657010015011788010023011931158-010720241205101345.0 a978-7-5763-4553-7dCNY85.00 a202412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管理研究方法b专著e理论与实践f谢琳主编 a北京c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27页d26cm a谢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理论、战略管理、农业管理。教学成果,长期深耕企业管理领域教学实践,主讲管理研究方法、战略管理、制度经济学等课程,其中制度经济学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科研成果,先后在《中国工业经济》、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广东省社科基金2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10余项。 a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研究基础、研究设计、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等。首先,本书对管理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概述,包括研究基础与原理、科学过程与研究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其次,本书详细讲解了如何进行研究设计,包括变量测量、数据收集等方面的内容。第三,本书介绍了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包括假设检验、T检验与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受限因变量回归分析、中介效应分析、调节效应分析、因果推断、报告研究结果等方面的要点。在部分涉及实操的章节,本书还给出了实例展示。 a本书适合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0 a管理学x研究方法 aC93-3v5 0a谢琳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59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4002182150016002523140116002683300833003843330021012176060033012386900014012717010015012857010015013008010023013151158-010920240913155642.0 a978-7-5218-6313-0dCNY68.00 a202409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面向数字孪生的管理类仿真建模与分析课程研究b专著f徐湖洋,房圆晨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08 a262页d24cm a徐湖洋,男,蒙古族,1988年3月出生,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博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态系统的可靠性、可维修性。 a数字孪生是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型管理模式,它将资产和流程进行数字化表达,用于理解、预测和优化绩效,以实现经营成果的改善。数字孪生革新了价值链流程,使产品、生产过程或性能各个环节的连接更加顺畅,从而实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故障率、缩短开发周期等目标,助力企业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数字孪生由三部分组成:数据模型、分析或算法、知识。在高校教学实践中中,数字孪生课程是对仿真建模与分析等老课程的内容重构。在数字孪生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相关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亟待调整和优化,然而此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本书回顾了仿真建模技术特别是离散事件仿真在管理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历程,梳理出仿真建模方式的变迁路向,以此为基础,探索其管理类应用教学路向的转变,探讨在数字孪生技术推动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仿真建模与分析课程与管理类学科的交叉作用,并从知识体系构建和实践方法整合的角度提出教学策略,使仿真建模与分析课程更好地与管理类专业课程融合。 a数字技术研究人员0 a数字技术x应用x管理学x研究 aC93-39v5 0a徐湖洋4著 0a房圆晨4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68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13001061020015001191050018001341060006001522000071001582100034002292150016002633140492002793300513007713330013012846060021012976900014013187010029013327020015013617020015013768010023013911158-011020241112110640.0 a978-7-111-76993-4b精装dCNY69.00 a20241112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写给管理者的睡前故事b专著f(加)亨利·明茨伯格著g薛香玲,徐二明译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5.01 a216页d21cm a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当今世界最杰出的管理思想家之一,经理角色学派的创始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管理学院教授,战略管理学会主席,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伦敦商学院等学校担任访问学者。他曾两次获得《哈佛商业评论》年度最佳文章“麦肯锡奖”,2000年获得美国管理科学院杰出学者奖,2003年获得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终身成就奖,2015年获得全球最具影响力50大商业思想家(Thinkers50)终身成就奖。他举办的经理人培训班在全世界大受欢迎,总能带给人耳目一新、振聋发聩的感受。 a《写给管理者的睡前故事》是全球知名管理思想家亨利·明茨伯格的第20本书,这无疑是他最有趣的一本书,也可能是他最严肃的一本书。本书摒弃了传统管理书籍的冗长与枯燥,转而以轻松幽默而又富含深意的故事形式,向管理者们揭示管理的精髓。书中精选的42篇文章是明茨伯格多年来的管理洞见与心得,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管理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找到反思与成长的静谧时刻。从日常管理的琐碎细节到战略决策的宏大视角,每个故事都蕴含着对管理本质的深刻洞察,帮助管理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实践,激发新的灵感与思路。 a大众读者0 a管理学j通俗读物 aC93-49v5 1c(加)a明茨伯格b亨利4著 0a薛香玲4译 0a徐二明4译 0aCNbFHWHc20241114 01980nam0 2200277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4002182150016002523140188002683301044004563330035015005170021015356060063015566900014016196900012016337010017016457010017016628010023016791158-011220240625094403.0 a978-7-5487-5867-9dCNY58.00 a202406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专著e思政课教学案例库f韩慧莉,陈紫薇编著 a长沙c中南大学出版社d2024.06 a204页d26cm a韩慧莉,女,法学博士,中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术与教学骨干。主持教育部课题2项,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 a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大学生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道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思政课是大学生接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要路径,目前各大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阵地之一。为给任课教师在课内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中提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充实教学资料,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为蓝本,汇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典型人物事迹来编撰本书。作为一门兼具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中面临的道德问题与法治问题,从而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本书将按照这个主线来进行编撰,充分挖掘案例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元素,以章节教学案例为依托,讲好“中国故事”,适应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的多层次需求,为思政课教师充分备课和学生主动掌握理论提供便捷。 a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员1 a思政课教学案例库0 a中华民族x民族意识x关系x大学生x思想政治教育x研究y中国 aC955.2v5 aG641v5 0a韩慧莉4编著 0a陈紫薇4编著 0aCNbFHWHc20240626 0109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140109002403300381003493330043007306060025007736900014007987010015008128010023008271158-011320241011100101.0 a978-7-5115-8484-7dCNY48.00 a202410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专著f任初轩编 a北京c人民日报出版社d2024.11 a223页d24cm a任初轩,取人民日报出版社宣传之谐音,是人民日报出版社编辑团队的集体署名,编辑出版的图书得到读者广泛好评。 a本书是一部通俗理论读物,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系统深入论述,精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已发表的相关理论、评论文章,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着力点》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重大意义、实践路径进行系统深刻阐释;此外,本书还附“拓展阅读”,生动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 a本书可供广大读者特别是党员干部学习参考0 a中华民族x民族共同体 aC955.2v5 0a任初轩4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59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140201002503300803004513330021012546060025012756900014013007010015013148010023013291158-011420240701132358.0 a978-7-5218-6021-4dCNY48.00 a202407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式引进研究b专著f张相林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06 a307页d24cm a山东莒南人,北京大学管理学硕士、博士,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学术兼职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测评专委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a本书通过分析上海浦东、深圳市、中关村等国内标杆区域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以及部分省市的人才团队式引进模式探索,对我国海外人才团队式引进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索。借鉴广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绩效评价方法和实践,本书分析归纳了影响人才团队绩效的关键因素,探索构建了海外人才团队绩效评价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本书提出了海外人才团队式引进的相关政策建议。主要观点有:在强化政府统筹与管控作用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引进中的决定性作用;紧密结合国内外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常态,加快人才团队式引进制度建设;加快转变人才工作思路,重引进更重管理,推动人才管理模式创新;加强团队引进风险评估和团队绩效评估研究,科学构建人才引进风险管理和团队绩效评价体系;改革薪酬与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构建面向团队兼顾个人的激励机制;建立海外人才团队资源库,重视人才与团队资源信息化管理。 a人才引进研究人员0 a人才引进x研究y中国 aC964.2v5 0a张相林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72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8002002150016002382250017002543140359002713300731006303330017013616000043013786900012014217010013014338010023014461158-011520240814135330.0 a978-7-5228-4033-8dCNY88.00 a202408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思想研究b专著f任恒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08 a315页d24cm2 a深圳学人文库 a任恒,法学博士,现为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特聘副研究员、助理教授,主要从事“集体行动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相关领域的研究。参与撰写《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2017)》等,发表论文《集体行动何以可能——多学科视域中的国外集体行动研究回顾与展望》《优化营商环境的政府责任探讨:现实价值与推进路径》《“廉政账户”政策的理论困境及其实施问题探讨》等。 a本书将奥斯特罗姆有关资源占用者可借助“自组织”进行自主治理的系统主张,凝练为自主组织的自主治理思想(下文简称自主治理思想),旨在较全面地呈现奥斯特罗姆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与理论价值,以积累个体之间展开自主合作与治理机制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公共资源的治理实践提供独特的理论参考。概言之,以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思想为研究对象,围绕学界有关公共事物治理、集体行动问题与社会制度分析的系列成果,对所涉人物观点进行综合梳理与对比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本书采用寓评于介的方法,力图对奥斯特罗姆有关人类社群可以借助自主组织进行自主治理的系列思想予以细致剖析,并遵循“生成背景—应用场域—构建逻辑—分析特色—价值审视”的研究进路,旨在对奥氏自主治理思想进行系统性、全方位的诠释工作,以助把握奥氏该项研究的衍生脉络、逻辑结构及学术价值等核心内容。 a公共管理人员 1a奥斯特罗姆b埃莉诺x公共管理x思想评论 aD035v5 0a任恒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092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050008001782100038001862150016002243300320002403330037005606060037005976900012006347010013006468010023006591158-011620240805135654.0 a978-7-304-12549-3dCNY46.00 a202408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西方行政学说b专著f丁煌著 a3版 a北京c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d2024.07 a166页d26cm a本书为开放教育教材,涉及:初创过程中的西方行政学说(威尔逊的行政学说,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怀特的系统化行政理论),演进过程中的西方行政学说(古利克的一体化行政管理思想,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等),深化过程和拓展过程中的西方行政学说。 a高校相关专业师生,行为学研究人员0 a行政学y西方国家x开放教育j教材 aD035v5 0a丁煌4著 0aCNbFHWHc20240807 0121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53001532100034002062150016002403140208002563300409004643330025008736060023008986900014009217010015009358010023009501158-011720240816152649.0 a978-7-5194-8193-3b精装dCNY85.00 a202408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斋藤幸平的马克思生态社会主义研究b专著f袁仕洵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7 a202页d24cm a袁仕洵,021年,博士研究生,就读于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参与研究《马克思哲学视野下人工智能的形而上学研究》《乡村振兴视域下吉林省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等项目,曾发表省级论文两篇。 a本书立足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试图对斋藤幸平的马克思生态社会主义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研究,主要内容为他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认知、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阶段性分析、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生态意蕴的解读、对马克思“新陈代谢”理论的解读和他的“去增长”理论,从马克思生态社会主义批判的角度出发,对斋藤幸平所认知的马克思生态社会主义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日后对斋藤幸平的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打下基础并提供一些参考。 a生态社会主义研究人员0 a生态社会主义x研究 aD091.6v5 0a袁仕洵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33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51001522100042002032150016002453300749002613330023010106000025010336900012010587010015010708010023010851158-011820241028175826.0 a978-7-119-13530-4dCNY80.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vieg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习近平著作选读e越南文h第一卷b专著f习近平著 a北京c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0 a255页d24cm a《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至2017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演讲、指示、批示、训令等71篇。这些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物。 a习近平著作研究人员 0a习近平x著作j越南语 aD2-0v5 0a习近平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33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51001522100042002032150016002453300749002613330023010106000025010336900012010587010015010708010023010851158-011920241028175707.0 a978-7-119-13546-5dCNY80.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vieg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习近平著作选读e越南文h第二卷b专著f习近平著 a北京c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0 a255页d24cm a《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等75篇。这些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物。 a习近平著作研究人员 0a习近平x著作j越南语 aD2-0v5 0a习近平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34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13001071020015001201050018001351060006001532000051001592100042002102150016002523300749002683330023010176000025010406900012010657010015010778010023010921158-012020241028175744.0 a978-7-119-13529-8b精装dCNY120.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vieg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习近平著作选读e越南文h第一卷b专著f习近平著 a北京c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0 a255页d24cm a《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至2017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演讲、指示、批示、训令等71篇。这些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物。 a习近平著作研究人员 0a习近平x著作j越南语 aD2-0v5 0a习近平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34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13001071020015001201050018001351060006001532000051001592100042002102150016002523300749002683330023010176000025010406900012010657010015010778010023010921158-012120241028175755.0 a978-7-119-13545-8b精装dCNY120.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vieg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习近平著作选读e越南文h第二卷b专著f习近平著 a北京c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0 a297页d24cm a《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等75篇。这些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物。 a习近平著作研究人员 0a习近平x著作j越南语 aD2-0v5 0a习近平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611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13001061020015001191050018001341060006001522000135001582100034002932150016003272250013003433140153003563300581005093330013010906010063011036900012011667110039011787110021012177120039012387120021012778010023012981158-012220241105142619.0 a978-7-5117-4268-1b精装dCNY68.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b专著f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新华社研究院编g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新华社研究院译 a北京c中央编译出版社d2024.11 a312页d24cm2 a红厅论坛 a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内设机构。新华社研究院主要承担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研究、媒体融合发展研究等工作。 a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4年8月6日下午,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新华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红厅论坛: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国际研讨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本书收录的18篇论文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新华社社长傅华及16位国内外智库专家在红厅论坛上的主旨发言。论文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重点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进入关键时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三个议题进行研讨交流,对国内外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a领导干部02a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2024)x文件j学习参考资料j汉、英 aD229v502a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4编02a新华社研究院4编02a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4译02a新华社研究院4译 0aCNbFHWHc20241107 0110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8001482100034002262150016002603300483002763330013007596010032007726900011008047110033008158010023008481158-012320241227161555.0 a978-7-5098-6778-5dCNY78.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共产党历史h第三卷e1978-2012h上册b专著f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著 a北京c中共党史出版社d2025.01 a484页d26cm a《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1978—2012)上册严谨、平实地反映了1978—1989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集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生动性于一体,导向正确、史实准确、可信可读,为全党全社会学习党的历史提供了权威的正史。本书的编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关怀和指导,若干重要问题的表述均经中央批准,代表了目前对这一时期党史研究的最高水准。全书着重反映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是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教材。 a党员干部02a中国共产党x党史z1978-2012 aD23v502a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79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78001552100034002332150016002673301168002833330013014516010032014646900011014967110033015078010023015401158-012420241227161703.0 a978-7-5098-6777-8b精装dCNY108.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共产党历史h第三卷e1978-2012h上册b专著f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著 a北京c中共党史出版社d2025.01 a366页d26cm a《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上册记述中国共产党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历史,约42万字,收录图片36幅,重点展现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立足中国国情,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教训,创立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该书的编写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遵循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充分吸收党的历史和党的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力求集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生动性于一体。该书的出版发行,为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历史提供了权威正本,为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新的基础教材,对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启迪智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a党员干部02a中国共产党x党史z1978-2012 aD23v502a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9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6001962150016002323140164002483300429004123330017008416010038008586900012008967110021009088010023009291158-012520240729114246.0 a978-7-202-15373-4dCNY53.00 a202407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30000 ay z 000yy ar1 a西柏坡口述历史h第四册b专著f西柏坡纪念馆编 a石家庄c河北人民出版社d2024.08 a301页d24cm a西柏坡纪念馆前身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命名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a本书收录了几十位革命者的口述,分为新中国成立、北平解放、淮海战役胜利、渡江战役胜利等七个主题。西柏坡纪念馆组织专门小组,深入到当事人家中,寻访第一手鲜活资料;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公开向社会征集、搜集公开发表过的有关西柏坡时期的口述历史文章,以进一步丰富本书的历史内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本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有独到的视角,能够反映出一件事、一个人的精神信仰,相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在历史碎片中读懂西柏坡、传承西柏坡精神。 a广大党员干部02a中国共产党x党史z1947-1949j史料 aD231v502a西柏坡纪念馆4编 0aCNbFHWHc20240731 0113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4001482100034002222150016002563300460002723330039007326010064007716900016008357110031008518010023008821158-012620241018115337.0 a978-7-222-22048-5dCNY126.00 a202410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共产党宁洱历史h第二卷b专著e1950-1978f中共宁洱县委党史研究室著 a昆明c云南人民出版社d2023.08 a197页d26cm a《中国共产党宁洱历史第二卷(1950-1978)》全面记述了云南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共宁洱县委以及县属各级党组织艰苦奋斗的执政历程,全面反映了宁洱县委在1950年至1978年进行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执政历史,深刻揭示党在宁洱县执政的历史规律,取得的辉煌成就,历史性总结宁洱县29年间取得的重要成就和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宁洱县历史具有与现实更密切的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对现实的借鉴、指导作用更直接、更明显,具有社会价值、史料价值。 a地方党史研究人员,地方学组织工作者02a中国共产党x地方组织x党史y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z1950-1978 aD235.744v502a中共宁洱县委党史研究室4著 0aCNbFHWHc20241024 0120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300565002443330013008096010027008226060031008496900014008806900014008947010015009088010023009231158-012720231024173410.0 a978-7-5482-4794-4dCNY46.00 a2023102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b专著f方琼主编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3.03 a199页d26cm a本书收录了2021年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师生50余人近60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优秀征文(诗歌、散文、学术论文等),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浴血而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建立新中国、革新创造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现了该院师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扎实学习和丰硕成果。既有对历史的思考,回望历史问初心,100年光辉岁月,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着中华民族克服艰难险阻,坚定信念,砥砺前行,蓬勃发展,取得了伟大的建设成就;也有对当下的热情,立足当下展未来,学习党史、坚定信念,让广大青年学子汇聚浩荡能量,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a共产党员02a中国共产党x党史j文集0 a中国文学x当代文学x作品集 aD23-53v5 aI217.1v5 0a方琼4主编 0aCNbFHWHc20231101 0117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0001482100050002182150016002683300488002843330043007725170035008156010027008506900014008777010015008918010023009061158-012820241231161322.0 a978-7-5646-5624-9dCNY35.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记忆历史 牢记初心b专著e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的思、悟、行f亓光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56页d26cm a本书为国家一流社会实践课培育项目建设成果。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党成立100周年,加强大学生的党史教育,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大学生研读党史著作、进行理论思考,围绕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探寻故土共色基因、存留经典红色档案、感悟前辈红色故事等主题撰写文章,分为“党史思悟”“我与红色历史”“访谈记忆”三篇,全方位的展示当代大学生学党史的优秀成果。本书对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树牢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启迪意义。同时,本书也适合学校思政教师和管理人员阅读使用。 a本书适合学校思政教师和管理人员阅读使用1 a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的思、悟、行02a中国共产党x党史j文集 aD23-53v5 0a亓光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1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42001942150016002363300667002523330085009196010031010046900011010357010015010468010023010611158-012920241127094937.0 a978-7-312-06128-8dCNY98.00 a202411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全面从严治党及其实践路径b专著f杨根乔等著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53页d24cm a全书分上、中、下篇。其中,上篇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形成依据与重大意义,主要研究全面从严治党的形成依据、发展历程和重大意义;中篇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与鲜明特点,主要研究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鲜明特点;下篇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路径与具体对策,主要研究全面从严治党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建设为基础、以组织建设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根本、以纪律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为关键。该研究成果既希望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选题的关注和研究,同时也能为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为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书适用于高校、科研院所和党政机关使用,可作为广大党员干部、专家学者阅读参考用书。 a本书适用于高校、科研院所和党政机关使用,可作为广大党员干部、专家学者阅读参考用书02a中国共产党x党的建设x研究 aD26v5 0a杨根乔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06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300496002403330013007366010031007496900014007807010015007948010023008091158-013020231026143305.0 a978-7-5207-3517-9dCNY79.80 a20231026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实事求是思想发展史论纲b专著f钟君主编 a北京c人民东方出版社d2023.08 a409页d26cm a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策源地。书稿紧紧岳麓书院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运用大量的文献资料,从中国大历史的视角,系统考察了实事求是的哲学意蕴与文化溯源,深入探讨了岳麓书院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策源地,重点阐释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与发展过程以及新时代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和发展,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宏大的实事求是的思想理论图谱。选题为《岳麓书院:实事求是从这里走来》的详细版,契合党的宣传基调,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出版价值。 a共产党员02a中国共产党x实事求是x研究 aD261.3v5 0a钟君4主编 0aCNbFHWHc20231101 0115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1001482100030002092150015002393300563002543330013008176010041008306900015008717010017008868010023009031158-013120231026151633.0 a978-7-100-22589-2dCNY588.00 a20231026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道理学理哲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丛书b专著f董振华主编 a北京c商务印书馆d2023.01 a12册d26cm a为更好深入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探索建设新时代习近平思想的哲学基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央党校哲学部、商务印书馆联合推出“道理学理哲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丛书”,由董振华担任主编,丛书包含《人民至上》《胸怀天下》《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系统观念》《实事求是》《斗争精神》《理想信念》《自我革命》《历史主动》共十二册书,以期通过全面深刻系统学习领悟二十大精神和活学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的灵魂,以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科学方法、凝聚磅礴伟力,为推进伟大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a党员干部02a中国共产党x党员x思想政治教育x研究 aD261.42v5 0a董振华4主编 0aCNbFHWHc20231101 0098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300419002323330017006516010039006686900014007077010013007218010023007341158-013220241029171717.0 a978-7-5630-8539-2dCNY68.00 a2024102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理论自信源于实践b专著f徐进著 a南京c河海大学出版社d2023.12 a178页d26cm a这是一本党校理论学习读书实践笔记。围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党校理论研究、课题研究、理论宣讲,阐释好党的理论,撰写好学习心得,用理论指导实践,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紧扣现实问题,对如何增强理论自信、如何用理论武装头脑、如何打牢理论根基等方面进行阐述,让理论照进现实,用理论指导实践,增强理论宣传的主动性,筑牢理论的基础,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a广大党员干部02a中国共产党x干部教育j学习参考资料 aD262.3v5 0a徐进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40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9001482050008002272100034002352150016002693000023002853300654003083330017009626010063009796900014010426900018010567110043010748010023011171158-013320241226084113.0 a978-7-5216-4954-3dCNY52.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纪检监察工作法律法规一本通b专著f《纪检监察工作法律法规一本通》编写组编著 a2版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4.12 a572页d21cm a根据最新监察法修订 a实践中,广大一线纪检监察干部需要一本兼具专业性和实效性的工具书,方便严格按照新的法律法规要求开展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工作。为此,我们在前版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需要,按照简便实用的原则对本书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体系,本书体系以监察法规为主。二是系统集成,收录最新的监察工作有关法规,涵盖《监察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在刑法条文中重点收录监察机关管辖的101个罪名;此外,考虑监察机关办案实践中会涉及移送公安机关管辖的罪名,为了方便查阅,兼顾收录了工作中会涉及的“洗钱”等常见的22个罪名。三是精准有效,本书在修订中删繁就简,仅收录了日常工作中运用较为广泛的重点法规,倾力打造一本一线办案人员案头常备且便于随身携带的工具书。 a一线办案人员02a中国共产党x纪律检查x法规x行政监察法y中国j学习参考资料 aD262.6v5 aD922.114.4v502a纪检监察工作法律法规一本通编写组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6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300575002323330033008076010041008406900014008817010013008958010023009081158-013420240713104222.0 a978-7-224-14820-6dCNY98.00 a2024071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纪检监察体制研究b专著f王冠著 a西安c陕西人民出版社d2023.01 a576页d26cm a纪检监察制度是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和国家监察制度的统称。《纪检监察体制研究》一书绝大部分内容为2021年四川师范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项目“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研究”、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理论与方案研究”成果,内容聚焦改革开放以来纪检监察制度的发展变迁,分析了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调适、反腐败战略方针的演进、反腐败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对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等几方面内容。书稿文献资料权威翔实,研究体例新颖,以兼叙带议的行文,将资料、数据、模型、分析和建议融为一体,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理解运作逻辑。 a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研究人员02a中国共产党x纪律检查x制度建设x研究 aD262.6v5 0a王冠4著 0aCNbFHWHc20240717 0206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2250039002603140897002993300466011963330015016626010049016776900012017267010017017387010017017558010023017721158-013520241225144635.0 a978-7-302-67868-7dCNY98.00 a20241225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我在村里当书记b专著e“双重回嵌”之路f赵月枝,白洪谭主编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5.01 a407页d26cm2 a县域中国·人民历史e缙云口述史研究 a赵月枝 清华大学,教授,女,59岁。2022年受聘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担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主任。聚焦新闻传播理论、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以及城乡关系视野下的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已出版10部中英文著作和数百篇学术文章。2014年创建缙云县河阳乡村研究院并任执行院长,以创新有全球视野和中国立场的人文社会科学为己任,致力乡村研究、乡土文化挖掘、乡村口述史书写、乡村文化传播赋能以及国际人文交流工作。白洪谭 济南大学,讲师,男,41岁。2018年至今为济南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兼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河阳乡村研究院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乡村传播与农民口述历史、新媒体与社会转型、传播与社会发展等。最近十年一直扎根田野,从事浙江省缙云县域口述历史书写、地方产业与社会发展研究。在《新闻界》《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年记者》《新闻春秋》等期刊发表论文十几篇,《质化研究理论与方法》副主编,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a2023年2月开始,本书编写团队对十三位明星村书记进行深访和田野调研,整理大量访谈资料和田野笔记。基于田野调研和文献研究,揭示先富村书记返乡的主体性及其公心和奉献精神,同时将故事性与理论性、结构与主体、理论关怀与实证资料有机结合,生动呈现地方政府让先富起来的乡村“能人”回嵌党领导下的村庄共同体、回嵌乡土的路径和过程。通过生动材料和独特视角,回应中央关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助力于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水平。 a党政工作者02a中国共产党x农村x基层干部x先进事迹y缙云县 aD263v5 0a赵月枝4主编 0a白洪谭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14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01001472100034002482150016002823300413002983330015007115170045007266010051007716900014008227110045008368010023008811158-013620241010145527.0 a978-7-5183-6984-3dCNY35.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观念之变b专著e中国石油二〇二三年主题教育活动优秀案例选f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编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10 a148页d24cm a本书汇集了中国石油2023年“转观念勇担当新征程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优秀案例27篇,介绍了中国石油各基层单位在“转观念勇担当新征程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深刻领会主题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着力点,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突出”新征程”时代坐标,抓思想、抓契机、抓载体,全力推动主题教育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确保取得实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a党建工作者1 a中国石油二〇二三年主题教育活动优秀案例选02a中国共产党x石油企业x基层组织x党的建设x案例 aD267.1v502a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4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76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5001472100034002222150016002563140223002723300877004953330039013726010037014116900011014487110037014598010023014961158-013720240930110214.0 a978-7-5090-1858-3dCNY89.00 a202409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概况h2023b专著f《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概况》编委会编 a北京c当代世界出版社d2024.11 a392页d24cm a《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概况》编委会是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从事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和研究工作的人员组成。《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概况》是系统介绍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与各国政党、政治组织交往情况的连续出版物,每年一册。 a《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概况(2022)》是系统介绍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与各国政党、政治组织交往情况的连续出版物,1993年正式出版,每年一册,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从事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和研究工作的人员编写。《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概况(2022)》是该书的第31册,记述了2021年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工作的基本情况。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综合评述2021年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工作的情况和特点。第二部分党际交往,介绍2021年中国共产党与外国政党、政治组织、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等交往的基本情况包括文电往来。第三部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记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重申党的对外交往原则,党的对外工作100年暨中联部建部70年,外国政党政要和友好人士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电(函)等。第四部分国际反应,包括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热议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声援中方立场、反对将新冠病毒溯源政治化。第五部分大事记,扼要记述2021年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工作大事。 a共产党对外交往工作研究人员及工作者02a中国共产党x国际关系x概况z2023 aD27v502a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概况编委会4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58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529002543300419007833330017012026060045012196900014012647010015012787010017012938010023013101158-013820240930103629.0 a978-7-5008-8527-6dCNY68.00 a202409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基层工会干部培训教材b专著e安徽版f王慧,邵月娥主编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10 a277页d19cm a王慧,安徽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工会理论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会理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企业民主管理、数智工会建设等。参与编写了《怎样当好新时代职工代表(全新修订版)》《基层工会干部实务教程》《新时代工会工作创新实务》《新编“两代会”实务操作及常见问题解答》《智慧工会,一起向未来》等多部教材。邵月娥。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危机干预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会理论创新、职工思政引领、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心理健康调适、劳动和技能竞赛、职工文化等方面,参与编写《新时代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实务》《基层工会干部实务教程》等著作。 a为了适应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切实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立足当前基层工会干部培训要求,围绕基层工会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突出重点、聚焦难点、体现亮点,着重提升基层工会干部服务职工本领,以不断增强基层工会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是新时代新征程基层工会干部实用的培训教材和自学辅导读物。 a基层工会干部0 a基层组织x工会工作y中国x干部培训j教材 aD412.6v5 0a王慧4主编 0a邵月娥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69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140497002503300609007473330015013566060029013716900015014007010017014158010023014321158-014020240920152808.0 a978-7-5008-8072-1dCNY45.00 a202409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创新十讲b专著f任国友编著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09 a162页d19cm a任国友,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安全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学团队负责人,劳动安全特色学科团队负责人、职业风险与劳动素养评价研究所所长、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兼任国家科技部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劳动学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公开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20余部,主持国家、教育部、北京市、应急管理部课题20余项。主要从事劳动风险与大数据技术、城市公共安全科学与技术、工业安全与风险管理、应急决策与仿真技术研究。 a新时代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创新十讲:本书以“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意见”为纲目,以中国工会十七大以来的重要改革实践为背景,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职责为主线,系统介绍新时代工会劳动保护工作需掌握的基本内容和案例分析,与基层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无缝对接,满足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工作的现实亟需。本书分十讲,分别是新时代工会劳动保护制度概论、新时代工会参与生产安全监督、新时代工会参与事故调查监督、新时代工会参与隐患排查治理、新时代工会参与教育培训组织、新时代工会参与班组建设监督、新时代工会参与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新时代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监督、新时代工会参与工伤保险监督和新时代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创新与实践。 a工会工作者0 a劳动保护x工会工作y中国 aD412.64v5 0a任国友4编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00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300423002463330023006696060029006926900015007217010013007368010023007491158-014120240523165304.0 a978-7-305-27399-5dCNY50.00 a20240523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农民工社会融合政策的公共性问题b专著f汪超著 a南京c南京大学出版社d2023.12 a240页d26cm a公共性应该超越任何一种特殊的利益来服务社会普遍利益,并发挥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功能。作者依循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阐释路径,研究发现隐缺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工在政策创立过程中有时会成为一个“被隐身群体”,于是作者在本土化语境中采用政策网络中一些人对话的方法,辅以正当性对话规范,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政策创立从“管理”向“合作”转型,通过重复性的对话交流实践调适着政府的管理主义思维并向实质公共性靠拢,达到公共性的形实共融。 a民工城市化研究人员0 a民工x城市化x研究y中国 aD422.64v5 0a汪超4著 0aCNbFHWHc20240529 0110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300498002443330027007426060049007696900014008187010015008328010023008471158-014220230920160346.0 a978-7-206-19759-8dCNY58.00 a2023092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2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b专著f陶光均著 a长春c吉林人民出版社d2023.03 a173页d26cm a本书在借鉴国内外大学生志愿服务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特点和实践育人功能的内涵进行阐释。从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和管理机制两方面为切入点,强化顶层设计,整合社会资源,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促进公共社会发展,助力青年学子健康成长。同时提出了从加强志愿服务理论学习、强化志愿服务实践体验和构建以“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为切入点,强化大学生实践体验,深化志愿服务育人功能。本书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及其实现路径的研究,充分发挥青年志愿服务的育人价值,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a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人员0 a大学生x青年志愿者行动x社会服务x研究y中国 aD432.6v5 0a陶光均4著 0aCNbFHWHc20230927 0138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050008001922100042002002150016002423000043002583300711003013330025010126060045010376900011010827010017010938010023011101158-014320241108103333.0 a978-7-5167-6596-8dCNY45.00 a202411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社会保障国际比较h上册b专著f穆怀中主编 a4版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224页d26cm a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主干课程教材 a本书在全球经济和人口发展变化背景下对社会保障发展趋势、水平演变和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国际比较,扩展学生专业学习的国际视角。本书的核心观点、定量论证和比较方法被社会保障领域专家学者广泛肯定和认可,得到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好评。本书第四版重点增加社会保障模式改革和社会保障水平变动的趋势研判,补充和更新国际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水平以及经济效应等数据,以核心指标数据国际比较,分析社会保障发展的总体趋势,探索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规律,开拓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国际视角。同时,增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践,在国外社会保障发展及经验借鉴、案例分析等部分,重点强调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年来社会保障制度结构调整和参数调整,适当增加案例分析,用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实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现中国特色和制度优势。 a高校社会保障专业学生0 a社会保障x对比研究y世界x高等学校j教材 aD57v5 0a穆怀中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17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1001482100034002092150016002432250027002593140095002863300439003813330023008206060027008436900011008707010013008818010023008941158-014420240725161036.0 a978-7-218-17831-8dCNY128.00 a202407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b专著e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论要f刘伟著 a广州c广东人民出版社d2024.07 a278页d24cm2 a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丛书 a刘伟,著名经济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a本书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丛书”中的一种。本书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领导核心、制度基础、时代方位、发展主题以及基本方略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政策解读和理论探讨,着重阐析了为什么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等重大理论问题;解答了中国应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讨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前提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等实践问题。 a现代化建设研究人员0 a现代化建设x研究y中国 aD61v5 0a刘伟4著 0aCNbFHWHc20240731 0220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141120002583300427013783330023018055170025018286060027018536900011018807010013018917010015019048010023019191158-014520241106102746.0 a978-7-5154-1503-1dCNY88.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式现代化b专著e历史、经验与理论探索f祝辉,孟祥娟著 a北京c当代中国出版社d2024.10 a220页d23cm a祝辉,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新疆行政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法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教育教学名师、“四个一批”理论界人才、“天山雪松计划”等人才项目。出版专著《“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与中亚国家油气合作研究》《大道致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研究》等;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项,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科学社会主义》《新疆社会科学》《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曾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青年佳作奖等。孟祥娟,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政治学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及地厅级项目3项,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课题。在《科学社会主义》、《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新疆财经大学学报》、《实事求是》《新疆社科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在《兵团日报》、《今日新疆》发表多篇理论文章,论文《<共产党宣言>文本话语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启示》入选中央党校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话语高端论坛”、论文多次入选自治区青年社科论坛等学术会议,多次荣获科研成果奖项。 a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本书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路径及其深远意义。本书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对“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这一思想的深刻回应,还分析了它作为人类社会走向光明未来、踏上“自由人联合体”这一更高平台的手段和路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路径、实现方式、世界意义、当代价值。 a现代化建设研究人员1 a历史、经验与理论探索0 a现代化建设x研究y中国 aD61v5 0a祝辉4著 0a孟祥娟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38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3001482100034001912150016002253140204002413300601004453330023010466060027010696900011010967010015011078010023011221158-014620240920144820.0 a978-7-210-15770-0dCNY128.00 a202409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贡献b专著f辛向阳著 a南昌c江西人民出版社d2024.10 a300页d24cm a辛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二级研究员、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宣部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有专著20部,发表文章400余篇。 a本书坚持大历史观和唯物史观,把中国式现代化放在全球视野中,以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潮流中的独特价值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原创性贡献为视角,以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人类难题、回答世界课题、解决全球议题为主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科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内在逻辑、原创价值、时代意义,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在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走向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方面的人类贡献,系统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时代价值,为发展中国家走现代化道路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文化支撑。全书主题鲜明、视野开阔、逻辑严密、叙述流畅,是一部直面全球现代性问题,构建“理论中的中国”的原创通俗理论精品。 a现代化建设研究人员0 a现代化建设x研究y中国 aD61v5 0a辛向阳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68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700153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140295002503300801005453330023013466060027013696900011013967010015014078010023014221158-014720240822145713.0 a978-7-5194-8201-5b精装dCNY89.00 a202408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形态研究b专著f赵志强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8 a232页d24cm a赵志强(1981—),男,山西晋中人,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毕业,法学博士。从事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的研究,在《社会主义研究》《中州学刊》《党政研究》《理论导刊》《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a本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采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分析框架和视角,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重点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理性支撑、历史逻辑、形成及内涵、完善和发展、制度优势等方面展开论述,比较系统第勾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是人类制度文明的崭新形态,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历史和人民做出的正确选择,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是社会主义制度形态在中国的具体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制度领域的体现,它以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土壤,经过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而逐渐形成。一经形成,它便具有了独特的样貌、结构和发展状态,彰显出独特的制度优势,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和发展。 a现代化建设研究人员0 a现代化建设x研究y中国 aD61v5 0a赵志强4著 0aCNbFHWHc20240829 0159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332002523300656005843330025012406060029012656900012012947110027013068010023013331158-014820241211105358.0 a978-7-5630-9367-0dCNY88.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新论b专著f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著 a南京c河海大学出版社d2024.11 a344页d24cm a本书由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著,作者均为统战部门和社会主义学院的教授、专家。主要作者朱杰,江苏省委统战部研究室主任,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任世红,教授,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主持完成中央社院招标课题、全国社院系统科研项目、中央社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和省社科基金等科研课题10余项。 a本书分为“总论+分论”两个板块,共十三章。第一章“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指针”为总论,主要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形成背景、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第二章至第十三章为分论,主要涉及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统一战线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发挥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争取人心的作用、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握做好统战工作的规律以及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本书理论性强,可为全省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训提供参考。 a统一战线工作研究人员0 a统一战线工作x研究y中国 aD613v502a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349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8002102150016002482250033002643140195002973300437004923330027009296060033009566900014009897010015010037010015010187020015010338010023010481158-014920241113131537.0 a978-7-5769-0602-8dCNY86.00 a202411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集b专著f李良明,吴清华著g吴清华编 a武汉c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9 a481页d24cm2 a湖北党的建设研究中心学者文库 a李良明,男,1947年生,湖北省孝感市人。现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吴清华,男,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a本著是作者已公开发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部分学术论文的结集,共七章,其主要内容涵盖以下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关革命与建设道路的实践思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关革命与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与建设道路的作用与影响等等。本著通过探讨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艰辛探索与贡献,以此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与基本经验。 a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人员0 a马克思主义x发展y中国j文集 aD61-53v5 0a李良明4著 0a吴清华4著 0a吴清华4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458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5001472100032002322150016002643140280002803300459005603330023010195170019010426060027010616900014010887010017011027010017011197020021011368010023011571158-015020241213095640.0 a978-7-5473-2623-7dCNY98.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式现代化的理性探寻b专著e学术论坛论文集f蒋传光,贺朝霞主编g樊志辉执行主编 a上海c东方出版中心d2024.12 a487页d24cm a蒋传光,男,1963年6月出生,汉族,籍贯安徽濉溪,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教授,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院长。曾著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撰写“司法制度”部分,该书获1999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提名奖,1999年第十一届国家图书奖。 a本书以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每年举办的“哲学与法政学院学术论坛”的论文为基础,收录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多位教授的论文。学院内哲学、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社会学等专业的老师均以自身专业的专业性及特性出发,从不同领域积极开展研究,书写自己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成果、研究心得与教学成果,以期形成哲学与法政学院多科学特色的出版物,为全院师生的科学研究提供学术园地和科研支撑平台,同时也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与创新性的建议。 a现代化建设研究人员1 a学术论坛论文集0 a现代化建设y中国j文集 aD61-53v5 0a蒋传光4主编 0a贺朝霞4主编 0a樊志辉4执行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096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49001522100042002012150016002432250033002593300317002923330025006096060035006346900012006697010015006818010023006961158-015120241101163710.0 a978-7-119-14029-2dCNY68.00 a202411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freg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解码“全过程人民民主”b专著e法文f李君如著 a北京c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17页d24cm2 a“中国话语”知识分享研究系列 a“中国话语”知识分享研究系列。本书从历史角度阐明协商民主与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根本不同,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本质特征和主要优势,通过甄选反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典型案例,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效能和国际影响,以期在新征程上创新中国民主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向国际社会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民主形象。 a社会主义民主研究人员0 a社会主义民主x研究y中国j法文 aD616v5 0a李君如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095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42001962150016002382250033002543300317002873330025006046060035006296900012006647010015006768010023006911158-015220241104154318.0 a978-7-119-14028-5dCNY68.00 a202411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解码“全过程人民民主”b专著e英文f李君如著 a北京c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17页d24cm2 a“中国话语”知识分享研究系列 a“中国话语”知识分享研究系列。本书从历史角度阐明协商民主与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根本不同,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本质特征和主要优势,通过甄选反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典型案例,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效能和国际影响,以期在新征程上创新中国民主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向国际社会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民主形象。 a社会主义民主研究人员0 a社会主义民主x研究y中国j英文 aD616v5 0a李君如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096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53001522100042002052150016002472250033002633300317002963330025006136060039006386900012006777010015006898010023007041158-015320241101165030.0 a978-7-119-14030-8dCNY68.00 a202411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spag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解码“全过程人民民主”b专著e西班牙文f李君如著 a北京c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17页d24cm2 a“中国话语”知识分享研究系列 a“中国话语”知识分享研究系列。本书从历史角度阐明协商民主与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根本不同,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本质特征和主要优势,通过甄选反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典型案例,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效能和国际影响,以期在新征程上创新中国民主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向国际社会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民主形象。 a社会主义民主研究人员0 a社会主义民主x研究y中国j西班牙文 aD616v5 0a李君如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096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49001522100042002012150016002432250033002593300317002923330025006096060035006346900012006697010015006818010023006961158-015420241101165137.0 a978-7-119-14031-5dCNY68.00 a202411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rusg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解码“全过程人民民主”b专著e俄文f李君如著 a北京c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17页d24cm2 a“中国话语”知识分享研究系列 a“中国话语”知识分享研究系列。本书从历史角度阐明协商民主与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根本不同,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本质特征和主要优势,通过甄选反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典型案例,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效能和国际影响,以期在新征程上创新中国民主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向国际社会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民主形象。 a社会主义民主研究人员0 a社会主义民主x研究y中国j俄文 aD616v5 0a李君如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096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53001522100042002052150016002472250033002633300317002963330025006136060039006386900012006777010015006898010023007041158-015520241101165213.0 a978-7-119-14019-3dCNY68.00 a202411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arag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解码“全过程人民民主”b专著e阿拉伯文f李君如著 a北京c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17页d24cm2 a“中国话语”知识分享研究系列 a“中国话语”知识分享研究系列。本书从历史角度阐明协商民主与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根本不同,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本质特征和主要优势,通过甄选反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典型案例,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效能和国际影响,以期在新征程上创新中国民主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向国际社会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民主形象。 a社会主义民主研究人员0 a社会主义民主x研究y中国j阿拉伯语 aD616v5 0a李君如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0966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65001302100030001952150016002253300393002413330035006346060029006696900012006987010015007108010023007251158-0156 a978-7-5166-6936-5dCNY85.00 a2023101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我国人大制度视域下开发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研究f黄胜平著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3.09 a280页d24cm a本书作者根据自己长期在开发区从事民主政治建设的经历与体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较为深入地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我国开发区发展和开发区治理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入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既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一批全国各地包括江浙地区开发区人大工作成功经验,又揭示了若干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路径和有效对策。 a本书适用于社会主义民主研究人员0 a社会主义民主x研究y中国 aD616v5 0a黄胜平4著 0aCNbFHWHc20231018 0095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42001962150016002382250033002543300317002873330025006046060035006296900011006647010015006758010023006901158-015720241105140953.0 a978-7-119-14082-7dCNY68.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解码“全过程人民民主”b专著e日文f李君如著 a北京c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17页d24cm2 a“中国话语”知识分享研究系列 a“中国话语”知识分享研究系列。本书从历史角度阐明协商民主与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根本不同,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本质特征和主要优势,通过甄选反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典型案例,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效能和国际影响,以期在新征程上创新中国民主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向国际社会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民主形象。 a社会主义民主研究人员0 a社会主义民主x研究y中国j日文 aD62v5 0a李君如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095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42001962150016002382250033002543300317002873330025006046060035006296900011006647010015006758010023006901158-015820241105141003.0 a978-7-119-14081-0dCNY68.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解码“全过程人民民主”b专著e德文f李君如著 a北京c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17页d24cm2 a“中国话语”知识分享研究系列 a“中国话语”知识分享研究系列。本书从历史角度阐明协商民主与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根本不同,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本质特征和主要优势,通过甄选反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典型案例,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效能和国际影响,以期在新征程上创新中国民主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向国际社会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民主形象。 a社会主义民主研究人员0 a社会主义民主x研究y中国j德文 aD62v5 0a李君如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096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42002002150016002422250033002583300317002913330025006086060039006336900011006727010015006838010023006981158-015920241105141016.0 a978-7-119-14083-4dCNY68.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解码“全过程人民民主”b专著e葡萄牙文f李君如著 a北京c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17页d24cm2 a“中国话语”知识分享研究系列 a“中国话语”知识分享研究系列。本书从历史角度阐明协商民主与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根本不同,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本质特征和主要优势,通过甄选反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典型案例,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效能和国际影响,以期在新征程上创新中国民主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向国际社会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民主形象。 a社会主义民主研究人员0 a社会主义民主x研究y中国j葡萄牙语 aD62v5 0a李君如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28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67001552100036002222150016002583140135002743300489004093330019008986010054009176900016009717110031009878010023010181158-016020240731135357.0 a978-7-202-16714-4b精装dCNY1200.00 a202407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30000 ay z 000yy ar1 a石家庄人大志b专著e1949.07—2023.12f石家庄人大志编纂委员会编 a石家庄c河北人民出版社d2024.07 a818页d29cm a本书由石家庄人大志编纂委员会集体编写,编写人员长期从事人大工作,对石家庄市人大的发展历史比较熟悉,专业水平和文字水平可以得到保证。 a本书全面记载了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发展的历程,上限起自1949年7月1日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下限至2023年12月。全书以届立篇,逐届记述,共分为14篇,各篇内以人大各项职责和重要工作为章节横向展开。本书史料来源于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档案、市组织史、省内有关市县档案局(馆),经过了当事人等有关人士的核实和佐证,资料真实可信。本书既尊重了历史原貌,也体现了历史的连续性,是一部真实反映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的志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a地方政府工作者02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x工作概况y石家庄z1949-2023 aD624.221v502a石家庄人大志编纂委员会4编 0aCNbFHWHc20240807 0171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8001932150016002312250031002473140612002783300449008903330015013396060055013546900012014097010017014218010023014381158-016120241211102258.0 a978-7-5228-4627-9dCNY158.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省域治理现代化发展报告b专著f袁方成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266页d24cm2 a基层与地方治理年度报告系列 a主编袁方成,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编译局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地方和基层治理。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厚植“两山”根基 共建共治共享——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安吉经验》《田野中国,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层探索》《国家治理与社会成长——中国城市社区治理40年》等,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等权威及重点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多篇获得三大文摘转载,获省部级社科奖多项。 a本书是基层与地方治理年度报告系列之一。本报告从历史与理论的双重维度阐释了省域治理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历史发展与现实关照,构建了省域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以2019年至2021年的省级数据为基础,形成省域治理现代化指数报告。并以专题形式汇报11个省份的省域治理典型案例。本报告通过对各省省域治理实践效能展开考察,充分发掘各省治理的优势和短板,对典型地区省域治理现代化的经验总结,展示了中国省域治理的经验、成就与优势,预期可为省党委政府制定宏观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a党政工作者0 a省x地方政府x行政管理x现代化管理x研究报告y中国 aD625v5 0a袁方成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19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158002543300429004123330021008416060035008626900015008977010017009128010023009291158-016220240809141722.0 a978-7-5482-5050-0dCNY65.00 a202408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云南城乡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案例精选b专著f谭立力等编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56页d24cm a谭立力,教授,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昆明市政协委员,呈贡区侨联主席。担任云南大学MPA教育中心副主任、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副主任等管理服务工作。 a本书为近年来云南省在城乡基层治理中较成功、较有特色的经典案例集,从云南城乡基层实践的政策体制、管理方式及其运行、村民参与、政府扶贫、治理创新、社区建设、三社联动、街道改革、治安管理、流动人口的平权待遇诸面向,展现了技术型治理的总体特征。本书应用了内容分析、质化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多样性方法,对来自政策文本及其实践、民众和干部的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以及创新和管理案例等丰富多元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分析与阐释,使得研究结论扎实有力。 a行政管理研究人员0 a地方政府x行政管理x案例y云南 aD625.74v5 0a谭立力4编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40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140202002503300579004523330021010315170023010526060025010756900011011007010015011118010023011261158-016420240703131229.0 a978-7-5482-5052-4dCNY48.00 a202407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之制”b专著e通向中国之治的逻辑f夏文贵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162页d24cm a夏文贵,副教授,就职于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多篇论文被重要期刊和学术公众号转载,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部,入选云南大学“东陆中青年骨干教师”、云南省兴滇英才“青年人才支持计划”。 a“中国之治”是在党领导下的“中国之制”的制度框架体系支撑下进行的。为更好理解这一点,则需从“中国之制”入手,从而形成对“中国之治”的深层逻辑把握,由此确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本书结合“大思政”,写作共分三个部分:一是“中国之制”的伟大意义和时代价值;二是“中国之制”的形成与发展;三是“中国之制”的内在结构、运行机理和基本特征等。本书结合“大思政”的目标要求,是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做到实处的成果展现,将专业理论研究切实融入现实实践之中,为“课程思政”在高校中的广泛开展提供着有益借鉴,能够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一定的知识借鉴,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前沿性。 a社会管理研究人员1 a通向中国之治的逻辑0 a社会管理x研究y中国 aD63v5 0a夏文贵4著 0aCNbFHWHc20240710 0118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300551002463330075007976060035008726900011009077010017009188010023009351158-016520241009150436.0 a978-7-5690-7278-5dCNY78.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报告h2023b专著f姜晓萍主编 a成都c四川大学出版社d2024.10 a361页d24cm a本书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发展与社会风险控制研究中心2023年针对“社会治理创新”这一主题开展理论探讨后形成的理论成果。本书展现出了研究中心围绕“社会发展”“应急治理”“乡村治理”以及“社会治理”四大研究板块中的重点领域或重大问题的发展动态开展的对策性、前瞻性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力求通过图书的出版发挥研究中心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领域的决策和政策咨询作用,以对社会治理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乃至国家治理水平。本书主要针对于从事社会治理、社会风险控制研究的诸多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等。 a本书主要针对于从事社会治理、社会风险控制研究的诸多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0 a社会管理x研究报告y中国z2023 aD63v5 0a姜晓萍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201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141010002443300409012543330025016636060031016886900014017197010015017338010023017481158-016620241209155758.0 a978-7-5008-8621-1dCNY88.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国家治理中的基层效能b专著f陈建平等著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12 a277页d19cm a陈建平,1980年生,福建南平人,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曾担任福建省纪委监察厅、福州市纪委监察局特约研究员,现任福建省监察委员会首届特约监察员,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建设与治理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福建省科学社会主义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农村廉洁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基层治理、廉政建设与基层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领域的研究。陈洋庚,1984年生,管理学博士,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廉政学、乡村治理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张燕妹,1986年生,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党建理论、基层治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近年来主持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年度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年度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福建省高校党建重点项目等教学科研课题5项,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 a治国安邦重在基层。高效能的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本研究紧扣基层治理现实,围绕着高效能基层治理的内在实现逻辑展开研究,本研究认为基层每个治理层级和主体的角色使命构成了基层治理的秩序结构,更重要的是聚焦了基层效能的核心议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这在基层高效能治理中就凸显地体现为党领共治的主体格局。而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逻辑就构成了高效能基层治理的价值底色。 a国家行政管理研究人员0 a国家x行政管理x研究y中国 aD630.1v5 0a陈建平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76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07001482100034002552150016002893140455003053300501007603330073012616060055013346900017013897110043014067110039014498010023014881158-016720241211153501.0 a978-7-5230-0652-8dCNY320.00 a20241211d2024 emk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家公共服务统计年鉴h2024b专著f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编 a北京c中国统计出版社d2024.12 a150页d30cm a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负责组织实施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等统计调查,收集、整理和提供有关调查的统计数据;组织实施妇女儿童两个发展纲要执行情况的统计监测;综合整理和提供教育、卫生等统计数据;对有关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组织指导有关专业统计基础工作;进行统计分析。科技部战略规划司负责拟订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并协调实施,组织开展技术预测,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运行相关工作。实施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承担科技统计相关工作。 a本书是一本反映国家公共服务各领域基本情况的综合性统计资料,收录了近年来国家公共服务各领域主要统计指标年度数据。本书内容包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以及文体服务保障等九个领域有关数据。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文物局。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国家行政机关x公共服务x统计资料y中国z2024j年鉴 aD630.1-66v502a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4编02a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4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55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9001472100034002362150016002703140303002863300571005893330019011606060055011796900017012347110039012518010023012901158-016820241119131002.0 a978-7-5237-0780-7dCNY20.00 a202411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应急预案编制管理百问百答b专著f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82页d21cm a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主要职责是统筹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组织编制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预案并负责各类应急预案衔接协调,承担预案演练的组织实施和指导监督工作,承担国家应对特别重大灾害指挥部的现场协调保障工作,指导地方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组织指导应急管理社会动员工作。 a应急管理部组织编制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应急预案编制管理百问百答》(以下简称《百问百答》),旨在更好地服务广大基层,实实在在地帮助基层解决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中的疑点难点问题,提高基层应急预案质量。《百问百答》定位于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开展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解疑释惑”,分别从预案类型、编制程序、编制内容、预案管理等四个方面,梳理了101个问题及其解答。编制过程中,应急管理部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座谈交流,广泛征集各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和928个基层单位的意见建议,总结吸纳相关经验做法,力求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开展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提供“辅导书”“工具书”。 a应急管理工作者0 a乡镇x农村社区x突发事件x危机管理y中国x问题解答 aD630.8-44v502a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4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874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8002082150016002463140203002623140296004653140253007613300427010143330021014416060033014626900017014957010015015127010017015277010017015448010023015611158-016920240816103324.0 a978-7-5228-4043-7dCNY89.00 a202408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概论b专著f杨文,梁亚敏,谭贵全编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08 a315页d24cm a杨文,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师从李新芝教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办主任,社会工作师。长期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a梁亚敏,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从王国敏教授,现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出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等著作4部,在《社会科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主研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 a谭贵全,四川师范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当代中国哲学改革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著作,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四川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a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环境和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演进,对救灾救荒思想、老人、儿童、妇女和残疾人福利思想、传统的重民和济贫思想以及传统的福利保障模式做了详细的阐述。本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或一般读者能系统地了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产生、发展以及主要社会福利思想和社会保障模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书的读者主要为社会学类本专科学生以及从事中国福利思想研究的一般读者。本书拟申请成为四川省自考课程“中国福利思想”的指定教材。 a社会福利研究人员0 a社会福利x思想史y中国x概论 aD632.1-09v5 0a杨文4编著 0a梁亚敏4编著 0a谭贵全4编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27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4001972150016002313300694002473330015009416060025009566900014009817110029009958010023010241158-017020240513162406.0 a978-7-5194-7599-4dCNY128.00 a2024051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平凉信访志b专著f《平凉信访志》编纂委员会编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3.11 a143页d26cm a《平凉信访志》是全面记载平凉信访工作历史的资料性著述,也是平凉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遵循依法编志、实事求是、述而不论、寓论于述的原则,坚持“横不缺大项,纵不断主线”,行文除大事记采用编年体外,其余均为记述体。记述时限上起1949年平凉解放,下迄2022年12月31日。共6编21章49节,35万余字,包括封面、彩页照片、目录、序言、凡例、综述、正文、大事记、附录、后记等内容,结构按编、章、节、目编写,以述、记、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客观记述了平凉信访工作的发展历程、成功经验、信访干部队伍建设、信访业务工作规范化建设、信访改革举措落实及信访工作情况,做到了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专业性、资料性相统一。 a信访工作者0 a信访工作x概况y平凉 aD632.8v502a平凉信访志编纂委员会4编 0aCNbFHWHc20240515 0139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140163002443300629004073330029010366060039010656900012011047010015011168010023011311158-017120240808165519.0 a978-7-5482-5128-6dCNY60.00 a202408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边疆民族地区规划与治理概论b专著f杨庆编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05页d24cm a杨庆,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了《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及其文化的研究》,并作为副主编出版了学术著作《云南城市特色规察划研究》。 a《边疆民族地区规划与治理概论》一书已送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审读,审读意见表明:“未发现有违反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及违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等内容”。我社及作者根据审读意见中提出的一些修改意见对书稿进行了修改。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针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边疆特征和民族特征,论述了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治理的内容及思路,包括新时代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的云南路径,乡村空间治理模式及要点,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路径,边疆民族地区村庄规划的编制,边疆民族地区“三生空间”的识别、划定及优化,民族社区治理及社区规划的内容、原则和方法,民族地区新乡村规划的基本思路等。全书内容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与时代性。 a民族地区乡村规划研究人员0 a边疆地区x民族地区x社会管理x研究 aD633v5 0a杨庆4编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45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95001542100034002492150016002833140265002993300415005643330073009796060041010526900015010937110037011087110037011458010023011821158-017220241218150228.0 a978-7-5230-0606-1b精装dCNY360.00 a20241218d2024 emk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民族统计年鉴h2023b专著f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 a北京c中国统计出版社d2024.12 a575页d30cm a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务院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国家统计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主管全国统计工作。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具体承担本书的编撰工作。 a该书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政府少数民族工作基本情况以及全国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资料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由“统计资料篇”“附录”共2部分组成。统计资料篇,分“民族自治地方”“陆地边境县”“牧区半牧区县”“民族乡镇”“全国少数民族发展情况”“其他资料”等6部分。统计资料主要来源于国家政府主管部门、各级统计和民族工作部门。附录,包括相关行政区划名单,以及历史、文化、旅游、文学、体育等相关内容。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民族地区x统计资料y中国z2023j年鉴 aD633-54v502a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发展司4编02a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4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63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65001542100034002192150016002533140479002693300475007483330073012236060041012966900014013377110019013518010023013701158-017320241009085320.0 a978-7-5237-0697-8b精装dCNY298.00 a20241009d2024 emk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应急管理年鉴h2023年卷b专著f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9 a480页d26cm a应急管理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主要负责组织编制国家应急总体预案和规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预案演练。建立灾情报告系统并统一发布灾情,统筹应急力量建设和物资储备并在救灾时统一调度,组织灾害救助体系建设,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承担国家应对特别重大灾害指挥部工作。指导火灾、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等防治。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处理防灾和救灾的关系,明确与相关部门和地方各自职责分工,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a《中国应急管理年鉴(2023年卷)》由应急管理部组织编写,记录了2023年度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概况,客观反映了重要工作进展。主要内容以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各单位报送的工作资料和统计数据为基础,并参阅主流媒体、部委门户网站和《中国应急管理报》等媒体的公开报道,经过系统整理、编辑和加工后成稿,全书共计约56万字。全书共十一篇,包括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应急管理综述,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基础保障与能力建设,党的建设,英雄模范,地方应急管理,典型事故案例和附录。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突发事件x公共管理y中国z2023j年鉴 aD63-54v502a应急管理部4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39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5001472100034002222150016002563140253002723300519005253330025010446060031010696900012011007010017011128010023011291158-017420241126142927.0 a978-7-220-13850-8dCNY57.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乡村振兴视域下驻村第一书记角色重构与作用发挥机制研究b专著f窦清华主编 a成都c四川人民出版社d2024.12 a384页d23cm a窦清华,中共宜宾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四川省委组织部首批干部教育市级名师、四川省委组织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师资库成员、宜宾市英才计划社科菁英、宜宾市委宣讲团宣讲专家。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和基层党建教学科研,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a书稿为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驻村第一书记角色重构与作用发挥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乡村振兴场域下第一书记角色认知、职责定位及作用发挥展开研究,借助“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实证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变”与“不变”的基础上,在理论上建构了第一书记的五大应然角色,并将其角色置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予以观察,对实践中第一书记的角色履行是否符合预期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为第一书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a乡村社会管理研究人员0 a乡村x社会管理x研究y中国 aD638v5 0a窦清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432nam 0 0024117450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140188002503300649004383330025010876060029011126900011011417010015011528010023011671158-017520240625171206.0 a978-7-5482-5208-5dCNY58.00 a202406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语境研究b专著f李红梅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47页d24cm a李红梅,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作者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20篇,其中北大核心刊物4篇,在中北大学学报发表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艺术路径探析》。 a该书稿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沿着“研究综述—范畴界定—理论分析—对策研究”的逻辑思路展开。具体构架为,一是文献综述,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语言学等学科语境研究进行综述,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二是范畴界定,在跨学科和当前研究基础上,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语境的内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语境的特征、分类、结构、功能等;三是实践总结,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语境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四是现实观照,用语境分析法审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外语境、内语境的特点和语境意蕴;五是对策研究,提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语境建设的原则和路径,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指导。 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员0 a思想政治教育x研究y中国 aD64v5 0a李红梅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52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5500153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140193002583300699004513330033011506060045011836900014012287010013012428010023012551158-017620240805152718.0 a978-7-5194-8141-4b精装dCNY95.00 a202408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交往研究b专著f张丽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7 a256页d24cm a张丽(1989—),女,河南邓州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近年来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智能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展开系统研究。 a本书的写作主要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交往带来的影响展开的。论著首先在分析媒介技术演进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交往特征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当下智能技术作为交往媒介时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交往的新特征,即交往场域全景开放、交往形式丰富多样、交往样态多元复杂共同构成智能技术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交往的新特征。其次,分析了上述新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带来的现实挑战,即交往新特征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疏离、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风险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弱化。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应当从内在动力机制、技术融入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同时入手,最大程度规避智能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交往过程中的风险,以保障智能技术能够真正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a智能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员0 a智能技术x应用x思想政治教育x研究y中国 aD64-39v5 0a张丽4著 0aCNbFHWHc20240807 0130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17001472100030002642150016002943140143003103300409004533330019008626060041008816900014009227110033009367110055009698010023010241158-017720240806081351.0 a978-7-200-18848-6dCNY70.00 a202408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基层立项课题优秀成果选编h2023b专著f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编 a北京c北京出版社d2024.10 a318页d25cm a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是组织和推动北京市基层单位和理论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对策性研究、理论研究,开展基层文化建设活动的群众团体。 a本书是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基层思想工作研究所共同组织编写的2023年度基层立项课题优秀成果选编,近30篇文章,结构清晰,涉及北京机关单位、医院、学校和科研院所,主要介绍在新形势下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以及处理的方法和对策,内容涉及基层社科实践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均是当今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性、现实指代意义以及研究和参考价值,适合相关人员阅读。 a基层政治工作者0 a基层组织x政治工作y北京z2023j文集 aD64-53v502a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4编02a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4编 0aCNbFHWHc20240807 02029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67001552100038002222150016002603000015002763140719002913300599010103330021016096060035016306900012016657010017016777010017016947010017017118010023017281158-017920241230141918.0 a978-7-5228-4868-6b精装dCNY12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b专著f李培林,陈光金,王春光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432页d24cm a社会蓝皮书 a李培林,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9年入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央文明委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卫生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委咨询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社会学专家组首席专家。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四个一批”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称号。主要著作有《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村落的终结》《社会转型与中国经验》《和谐社会十讲》《当代中国民生》《当代中国城市化及其影响》《李培林自选集》等。主编《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社会蓝皮书)。 a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2025年度分析报告(社会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政府研究人员撰写。本报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为主题,分析了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2024年是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通过各方努力,中国克服了许多困难,在经济发展、就业形态、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教育均等化、社会保障、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这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在人口发展、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治理和社会治安等领域,还有不少矛盾和风险需要化解。 a社会分析研究人员0 a社会分析x社会预测y中国x2025 aD668v5 0a李培林4主编 0a陈光金4主编 0a王春光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235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6002403140796002563300937010523330021019896060025020106900014020357010015020497010013020648010023020771158-018020241203142200.0 a978-7-5136-7978-7dCNY88.00 a202412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遭受家庭暴力妇女求助行为模式研究b专著f吴金凤,杨健著 a北京c中国经济出版社d2024.12 a228页d24cm a吴金凤,博士,岭南师范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岭南师范学院培训点)讲师,湛江市妇联与湛江市教育局联合聘任社区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兼任麻章退役军人事务办心理疏导员。曾从事学校社工工作服务青少年。主编出版书籍3部,包括《与孩子谈情说爱—亲职教育小组工作实务手册》、《社会工作伦理》及《禁毒社会工作》,主持并参与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不同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心理减压、反家暴、儿童青少年防性侵、心理健康等专题培训,并开展过基层干部能力提升、活动策划与实践等社会治理培训项目工作。杨健,男,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专任教师。广东省心理学会儿童青少年心理援助专委会副秘书长,湛江市心理危机干预队成员,入选湛江市“高层次人才”等人才工程。拥有多年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指导学生获得多项省级学科竞赛奖项。 a本书主要论述了遭受婚姻暴力妇女求助行为模式,以建构的扎根理论为研究方法,对受暴妇女进行质性访谈,从过程视角探索受暴妇女求助中的认知、影响因素、求助障碍以及求助成效。研究结果包括:第一,受暴妇女的求助包含过程视角,受暴妇女的求助行为分为求助前的知觉并定义暴力问题、决定寻求帮助、确定适当的求助对象,过程视角将求助视为非线性的过程,并包含一个反馈循环;第二,受暴妇女会依个人需求、暴力的时间以及求助成效使用非正式或正式支持系统;第三,受暴妇女的求助行为受到施助者、施暴者三方的互动所影响,三方的交互作用对受暴妇女求助行为产生促进或阻碍因素;第四,传统的华人文化在求助行为不同阶段都呈现抑制效应,家庭本位及自力更生的求助观念,通过集体主义与面子文化、人情文化、孝道文化深刻影响受暴妇女的求助行为,父权社会建构下的文化具有高度的性别压迫性,影响受暴妇女从认识及定义暴力问题到求助行动整个历程,并通过受暴妇女、施助者及施暴者三方的互动渗透到各个过程,影响求助成效;最后受暴妇女在障碍中亦能运用脸面文化,发挥个人主体性,发展个人的求助应对策略。 a家庭问题研究人员0 a家庭问题x研究y中国 aD669.1v5 0a吴金凤4著 0a杨健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18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1001472100042002282150016002703000029002863300418003153330019007336060045007526900014007976900014008117110039008257110029008648010023008931158-018120241018102411.0 a978-7-5167-6607-1dCNY42.00 a202410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劳动保障协理员i五级b专著f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就业促进会组织编写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209页d26cm a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程 a为加快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的规范化开展,推动职业标准的广泛实施,拟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编写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程4种,明细如下:劳动保障协理员(基础知识)、劳动保障协理员(五级)、劳动保障协理员(四级)、劳动保障协理员(三级)。劳动保障协理员(五级)、劳动保障协理员(四级)、劳动保障协理员(三级)主要包括基层平台信息管理、就业创业服务、社会保险服务、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等内容。 a劳动就业协理员0 a劳动就业x社会保障x职业技能x鉴定j教材 aD669.2v5 aD632.1v502a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4组织编写02a中国就业促进会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024 0110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79001532100034002322150016002663300439002823330053007216060021007746900017007957110041008128010023008531158-018220241028135600.0 a978-7-5129-2080-4b精装dCNY98.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职业发展指南i建筑建材职业卷b专著f中国职业发展指南丛书编委会组织编写 a北京c中国人事出版社d2024.01 a361页d26cm a《中国职业发展指南·建筑建材职业卷》选取相关的若干职业,各职业均从十个方面进行研究描述,即新职业的一天、职业定义概况、主要工作职责、薪酬福利待遇、知识能力要求、专业教育现状、就业创业信息、职业贯通发展、职业发展前景及其他与该职业有关的政策、技能标准等,使读者能够快速、系统地了解该职业的基本概况。本书旨在指导院校学生、待就业、再就业群体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分析,为职业人群提供知识技能支持,为人力资源服务研究人员提供政策指引和信息参考。 a本书为人力资源服务研究人员提供政策指引和信息参考0 a职业y中国j指南 aD669.2-62v502a中国职业发展指南丛书编委会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031 0107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75001532100034002282150016002623300435002783330025007136060021007386900017007597110041007768010023008171158-018320241022155415.0 a978-7-5129-2085-9b精装dCNY98.00 a202410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职业发展指南i绿色职业卷b专著f中国职业发展指南丛书编委会组织编写 a北京c中国人事出版社d2024.01 a361页d26cm a《中国职业发展指南·绿色职业卷》选取相关的若干职业,各职业均从十个方面进行研究描述,即新职业的一天、职业定义概况、主要工作职责、薪酬福利待遇、知识能力要求、专业教育现状、就业创业信息、职业贯通发展、职业发展前景及其他与该职业有关的政策、技能标准等,使读者能够快速、系统地了解该职业的基本概况。本书旨在指导院校学生、待就业、再就业群体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分析,为职业人群提供知识技能支持,为人力资源服务研究人员提供政策指引和信息参考。 a人力资源服务研究人员0 a职业y中国j指南 aD669.2-62v502a中国职业发展指南丛书编委会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024 0109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85001532100034002382150016002723300445002883330025007336060021007586900017007797110041007968010023008371158-018420241022155420.0 a978-7-5129-1994-5b精装dCNY98.00 a202410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职业发展指南i人力资源和商务职业卷b专著f中国职业发展指南丛书编委会组织编写 a北京c中国人事出版社d2024.01 a361页d26cm a《中国职业发展指南·人力资源和商务职业卷》选取相关的若干职业,各职业均从十个方面进行研究描述,即新职业的一天、职业定义概况、主要工作职责、薪酬福利待遇、知识能力要求、专业教育现状、就业创业信息、职业贯通发展、职业发展前景及其他与该职业有关的政策、技能标准等,使读者能够快速、系统地了解该职业的基本概况。本书旨在指导院校学生、待就业、再就业群体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分析,为职业人群提供知识技能支持,为人力资源服务研究人员提供政策指引和信息参考。 a人力资源服务研究人员0 a职业y中国j指南 aD669.2-62v502a中国职业发展指南丛书编委会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024 0166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02001482100032002502150016002822250025002983140396003233300502007193330023012216060036012446900014012807010017012947110065013118010023013761158-018520241220150825.0 a978-7-5473-2614-5dCNY150.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林明生活账本b专著e1976-2020f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刘建平主编 a上海c东方出版中心d2024.12 a452页d24cm2 a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 a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 年12月,是中国大陆高校设立的第一家专门研究中国当代历史的学术机构。该中心主要任务是进行相关专题的研究,搜集整理民间资料和地方档案,加强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和对话,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国当代史教学体系,培养中国当代史研究和教学的新人,以推动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展开和深化。目前编辑有《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等出版物。 a《林明生活账本(1976-2020)》用账本形式:从柴米油盐的票据到衣食住行用、休闲玩乐的开支,再到工作收入、买房看病、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收支记录,用清晰的数据反映了过去和现在的收入数量、收入来源、消费规模与消费构成。以微观视角刻录出新中国45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些账本里记录了不同时期的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45年来民生不断改善,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小小的家庭账本和里面的点滴收支记录,串起了大家的暖心回忆。从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小账本折射中国人的收入来源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a社会生活史研究人员0 a社会生活y中国z1976-2020j史料 aD669.3v5 0a刘建平4主编02a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82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4002122150016002463140477002623300705007393330021014446060045014656900014015106900012015247010015015368010023015511158-018620241205165516.0 a978-7-5218-6451-9dCNY58.00 a202412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农村社区照顾中的社区参与与自治b专著e共融照顾模式f陈伟涛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11 a262页d24cm a陈伟涛,1979年出生,河南周口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四川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18-2019年度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学一年。中国社会学会会员,兼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残障与康复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入选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计划,长期从事应用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和互助养老方面的研究,主要讲授课程为《社会心理学》、《中国社会》、《社会组织研究》等。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8项,在《史学月刊》、《求索》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篇;撰写专著1部。 a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中国农村社区照顾需结合服务创新,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力度,以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以社区发展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为指导,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社区照顾的社区参与与自治存在着家庭参与意愿与能力不足、社区参与机制和资源赋能不足等问题,通过深入剖析文化凝聚与身份认同、参与机制与资源赋能等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社区参与与自治的综合路径、文化与身份认同的发展路径等多元化解决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出农村社区照顾的社区参与与自治的新模式——“共融照顾模式”,该模式强调社区内部老少互助、多方共融的社会氛围,并强调要提供全面、多元化的照顾服务。本文不仅加深了对社区发展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的理解,也为农村社区照顾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和参考。 a农村社区研究人员0 a农村社区x社区管理x群众自治x研究y中国 aD669.3v5 aD638v5 0a陈伟涛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81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140181002583301022004393330025014616060035014866900014015217010015015358010023015501158-018720240731152131.0 a978-7-5218-6069-6dCNY99.00 a202407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西北内陆中心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及其效应研究b专著f张文斌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06 a443页d24cm a张文斌,男,甘肃武威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现任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房地产系教师,主要从事房地产管理、土地资产管理、城市与区域规划、资源环境经济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a本书以西北内陆中心城市居住空间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生态学视角下“分异表征-分异测度-分异机制-分异效应-分异调控”五个维度,宏观、中观、微观三大尺度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及其效应的分析框架,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及GWR、PSR等模型,对居住空间分异的演化过程、特征与模式、影响机制、效应评价及调控引导等展开了系统研究。本书的特色与创新点在于,与以往研究相比,其在研究视角、分析框架、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具体如下:(1)研究视角方面:从居住区位、居住价格、居住类型等多视角审视居住空间分异格局,并从城市、街区、家庭及个人等尺度揭示居住空间的分异程度,拓展了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视角与尺度。(2)分析框架方面:构建生态学视角下“分异表征-分异测度-分异机制-分异效应-分异调控”五个维度,宏观、中观、微观三大尺度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及其效应研究的分析框架,为研究居住空间提供了新的思路。(3)研究方法方面:将生态位理论引入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中,建立城市居住空间系统生态位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居住势、居住态及居住生态位等指数描刻兰州市主城区居住空间分异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城市居住空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a城市居住空间研究人员0 a城市x居住空间x研究y西北地区 aD669.3v5 0a张文斌4著 0aCNbFHWHc20240807 0136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8001922150016002302250019002463140185002653300449004503330099008996060027009986900017010257010015010427010015010578010023010721158-018820240805132459.0 a978-7-5769-0647-9dCNY80.00 a202408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社区工作实务指南b专著f胡宗山,袁方成著 a武汉c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12 a432页d24cm2 a治理政治学丛书 a胡宗山, 男,1972年5月出生,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基层治理与社区工作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各类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a本书以社区实务工作为编写内容,以广大社区工作者为阅读对象,通过对社区党建、社区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社区应急管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社区治理创新等具体工作的概念内涵、原则机制、流程规范、方法技巧的介绍,为一线社区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提供工作指南。全书共分十章,分为正文、案例、延伸阅读等。该书以近年来社区工作的新发展为编写素材,尤其是将十九大以来党和政府对社区工作的最新要求、全国社区工作发展的最新趋势作为编写重点,积极展示社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a本书既可以作为社区工作者学习和培训的指导材料,也可以作为社区治理的学习者日常学习和资料查阅所用0 a社区x工作y中国j指南 aD669.3-62v5 0a胡宗山4著 0a袁方成4著 0aCNbFHWHc20240807 0129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71001492100030002202150016002503300653002663330035009196060051009546900014010057110021010198010023010401158-018920241226083346.0 a978-7-5169-2940-7dCNY14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总数据集b专著f中国老龄协会编 a北京c华龄出版社d2024.12 a186页d26cm a“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是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部署、国家统计局批准,每五年开展一次的重要国情调查,持续为统筹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老年民生国情调查。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积极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次是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由中国老龄协会负责调查各项具体工作,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负责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指导地方计划生育协会参与落实抽样方案,配合做好各地调查员、督导员选拔培训,开展入户调查等工作。为摸清老龄化基本国情、补齐老龄民生保障短板、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a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统计人员0 a老年人x生活状况x抽样调查统计x统计数据y中国 aD669.6v502a中国老龄协会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1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55001492100030002042150016002343300409002503330027006596060043006866900014007297110021007438010023007641158-019020241226083620.0 a978-7-5169-2736-6dCNY180.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老龄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h2022b专著f中国老龄协会编 a北京c华龄出版社d2024.06 a226页d26cm a本书选取了老龄研究领域的精华理论研究成果,涉及老龄政策的多方面,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老年人社会参与政策评估,资本市场服务养老服务业研究、深化公共养老服务分配研究,等等。内容涉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养老服务、老年社会参与等方方面面,切实从老年人的利益出发,反映了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发展中的热点、重点以及难点问题,具有现实针对性和专业性价值,所提对策建议也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 a老年人社会政策研究人员0 a老年人x社会政策x研究成果y中国z2022 aD669.6v502a中国老龄协会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093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01001472100038002482150016002863300203003023330029005055170039005346060049005736900015006227110037006378010023006741158-019220240925105544.0 a978-7-5178-5791-4dCNY49.00 a2024092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走向高水平基层社会治理b专著e宁波市鄞州区全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f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课题组著 a杭州c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d2023.11 a211页d24cm a本书共八章。第一、二章提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时代及鄞州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第三章至第七章聚焦鄞州区全域社会治理实践;第八章总结鄞州区高水平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以及其对中国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 a本书适用于社会管理研究者1 a宁波市鄞州区全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0 a城市管理x社会管理x现代化管理x研究y鄞州区 aD675.54v502a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课题组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29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100050002072150016002573300675002733330021009486060025009696900014009947010013010087010013010218010023010341158-019320241231143538.0 a978-7-5646-5662-1dCNY79.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惠州市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b专著f周巍,李开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20页d26cm a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为了解惠州市基层治理的主要举措和实际成效,在惠州市政法委的领导下,惠州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与评估中心坚持调研选题求准、调研队伍求优、调研过程求深、建言献策求精、成果转化求实五个原则,组建跨学科多院校的专家团队,整合七个县区政法委力量,选取八个市县社会治理观察点深入个案研究。本书以惠州市社会治理实践为研究对象,尝试回答了“惠州市在心底社会背景之下如何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如何为全国社会治理模式提供惠州经验”这一重大问题。本书主要围绕三大部分展开,即“整体篇:惠州市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题篇:惠州市基层参与主体的经验总结和模式提炼”“案例篇:惠州市各县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同时探讨了乡村旅游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影响以及删去基层治理实践探索。 a社会管理研究人员0 a社会管理x研究y惠州 aD676.5v5 0a周巍4著 0a李开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21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35001532100030001882150016002182250021002343140175002553300421004303330023008516060033008746900015009077010015009228010023009371158-019420240628112156.0 a978-7-5565-2522-5b精装dCNY78.00 a202406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吴越国政治研究b专著f何勇强著 a杭州c杭州出版社d2024.06 a430页d24cm2 a吴越历史文化丛书 a何勇强,浙江慈溪人,1971年生。1990年就读于杭州大学历史系,200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从事宋史与浙江地方史研究。 a本书是“吴越历史文化丛书·基础研究”之一种。《吴越国政治研究》从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包括政治人物群体)、政治制度、政策等方面对吴越国政治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分《钱镠崛起杭州临安》《钱氏两浙霸权的建立》《吴越国与杨吴政权的和战》《保境安民政策与吴越国对外关系》《吴越国的政治体制》《吴越国的政区沿革》《吴越国的政治群体》《吴越国的经济制度》《钱元瓘与吴越国中期政局》《钱弘佐拓土》《纳土归宋》《吴越国的政治影响》共12章。 a政治制度史研究人员0 a政治制度史x研究y中国y吴越 aD691.21v5 0a何勇强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58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57001522100034002092150016002433140330002593140067005893300505006563330025011615170017011866060031012036900016012347010023012507020013012738010023012861158-019520240816171517.0 a978-7-5008-8318-0dCNY52.00 a20240816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jpn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高龄海啸b专著e日本养老观察f(日)川口彰俊著g凌云著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08 a162页d19cm a川口彰俊日本资深养老专家;社会福祉法人“喜寿会”常务理事兼特别养护养老院“七 美 Kotobuki 苑”院长;射水市介护认定审查委员会委员、高龄者保健福祉计划·介护保险事业推进委员会委员;引进介护起重器、介护机器人、IT、情绪介护+科学介护等,把一家老式的特别养护养老院打造成日本最先进的养老院之一;连续三年获得“最上进养老机构”县知事奖。 a凌云前资深媒体人;科普作家,著有《万物与花同》《花与万物同》。 a我国面临老龄化问题,二十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日本在1995年就进入老龄社会,养老产业相对发达。作者川口彰俊是日本资深养老专家,拥有理论和实践经验。其夫人凌云在我社出版过《万物与花同》等,保证了文字的质量。作者以十余年的从业经验,以“科学介护”(养老护理)为切入点,讨论日本高龄少子化、养老行业历史、制度、新冠疫情带来的困境以及养老行业的明天等问题,总结日本作为养老问题先行者的经验与教训,并试图为全球养老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配有图片和短视频(以二维码展示)。 a养老社会服务研究人员1 a日本养老观察0 a养老x社会服务x研究y日本 aD731.386v5 0c(日)a川口彰俊4著 0a凌云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02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108001522100038002602150016002983300259003143330021005735170023005946060025006176900015006427010033006577010035006907020015007258010023007401158-019620241224171150.0 a978-7-5764-1457-8dCNY99.00 a20241224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衰退b专著e美国社会的百年变迁e1895-2020f(美)罗伯特·D.帕特南,(美)谢琳·罗姆尼·加勒特著g陈雪飞译 a北京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d2024.12 a527页d25cm a全书共有九章,第一章过往即为序章,第二章经济学:平等的兴衰,第三章政治:从不落主义到礼让的轮回,第四章社会:社会资本与家庭形成,第五章文化:个人主义与社区,第六章种族与美国人的“我们”,第七章性别与美国人的“我们”,第八章20世纪的弧线,第九章漂泊与成功。 a社会问题研究人员1 a美国社会的百年变迁0 a社会问题x研究y美国 aD771.28v5 1c(美)a帕特南b罗伯特·D.4著 1c(美)a加勒特b谢琳·罗姆尼4著 0a陈雪飞4译 0aCNbFHWHc20241226 0124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100030002072150016002373300661002533330025009146060027009396900011009667010015009778010023009921158-019720241211102537.0 a978-7-5195-0633-9dCNY128.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戴维·米特兰尼功能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b专著f郭海峰著 a北京c时事出版社d2024.12 a341页d24cm a戴维·米特兰尼就一位以其最为著名的功能主义来实现永久和平的政治思想家——肯尼思·汤普森将米特兰尼列入《国际思想大师——20世纪主要理论家与世界危机》一书中的十八位国际思想大师行列,并盛赞米特兰尼为“‘以功能主义超越政治学’的世界秩序理论家”。功能主义是米特兰尼为实现永久和平而提出的一种有关于方法和行动的实践路径的理论,其理论主旨主要体现在关于为什么和如何实现永久和平的客观分析和理性选择上,其凝聚着人类为实现永久和平而做出的努力和尝试。本书从社会意识形态对理论塑造和理论指导政治实践的角度,对米特兰尼功能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进行学理意义上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具体呈现出米特兰尼功能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背景、思想渊源、逻辑起点、实践路径、本质内涵和价值追求。 a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人员0 a国际关系理论x理论研究 aD80v5 0a郭海峰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405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61001532100034002142150016002483140168002643300549004323330021009816060025010026060025010276900011010527010013010637010013010767010015010898010023011041158-019820240724153144.0 a978-7-5194-8093-6b精装dCNY85.00 a202407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亚利益共同体的“中国方案”b专著f孙静,徐杰,孙丽罕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7 a230页d24cm a孙静,男,1978年9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2011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国际关系专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11年9月至今,在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工作。 a利益共同体是近年来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极大价值的外交理念。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中亚提出打造中哈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又先后提出与中亚各国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本书以利益共同体的内涵、主要内容、发展走向、背景及战略价值为出发点,分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利益交汇点、构筑中国与中亚国家利益共同体的现实基础,总结了打造中国与中亚国家构筑利益共同体的主要方面以及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培养共同的责任意识、与俄罗斯的协调、其他机制的沟通与协调、提供更广泛的地区公共产品和文化交流进行积极应对。 a国际关系研究人员0 a国际关系x研究y中国0 a国际关系x研究y中亚 aD81v5 0a孙静4著 0a徐杰4著 0a孙丽罕4著 0aCNbFHWHc20240731 0159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9001482100030001872150016002173140415002333300585006483330021012336060023012546900012012776900010012897010015012998010023013141158-019920241112094950.0 a978-7-5195-0609-4dCNY13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b专著f贾烈英著 a北京c时事出版社d2024.11 a367页d24cm a贾烈英,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中东欧研究中心主任,《国别和区域研究》副主编。2001年获第一届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6年入选第二届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12年获得“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18年入选北京语言大学教学名师。曾在英国、美国做访问学者,在欧洲多国讲学。 a在当前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国际组织的角色和能力愈发重要。全球正面临着一系列复杂而紧迫的挑战,从全球卫生危机到气候变化,从贸易纠纷到人权争议,这些问题无国界,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国际组织在其中扮演了协调、调解和提供方案的关键角色,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本书通过国际组织制度篇、国际组织实证篇、联合国秘书长篇和国际人才培养篇四个方面对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进行详尽论述,具体内容包括欧洲协调机制的内化过程、国际制度的有效性、全球化的逻辑与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文化与青年国际公务员的素质培养等。在帮助读者了解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吸引国际人才,以及加强国际组织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a国际政治研究人员0 a国际组织x国际政治 aD813v5 aD5v5 0a贾烈英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00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300433002383330029006716060019007006900014007197010017007338010023007501158-020020241218104320.0 a978-7-208-18909-6dCNY98.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关十人谈h第四辑b专著f唐士其主编 a上海c上海人民出版社d2024.12 a172页d21cm a本书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唐士其和《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任庄俊举共同参与主编的文集,主要收录了国际关系领域重要学者、教授关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和前景看法的访谈记录,共十篇。主要涉及心理文化学与国际关系研究、世界民族主义研究、艺术与国际政治研究、北极研究、大数据国际关系研究、南极研究、水资源研究等等国际关系研究的热门领域。访谈对象皆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a本书适用于国际关系研究者0 a国际关系j文集 aD81-53v5 0a唐士其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16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4001972150016002313300583002473330019008306060029008496900018008787010015008968010023009111158-020120241231133149.0 a978-7-5085-4676-6dCNY5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我们和你们b专著e中国和古巴的故事f双余主编 a北京c五洲传播出版社d2024.11 a133页d26cm a2020年,一首流行歌曲《Mojito》“火”了,也让古巴这个万里之外的国家被更多中国人所了解。位处美丽的加勒比海的古巴,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中古是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有相同的理想和信念。中古两国友好合作已遍及各个领域,文化交流也有很大发展空间,特别是民间文化交流呈现出迅速上升的势头。古巴人民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学习中文的热情很高,一些古巴艺术家受中国企业家之邀,常年在中国演出或授课;古巴的文化元素在中国也随处可见。借中古建交60周年之际,《中国和古巴的故事》这一文集呈现了中古双方友好往来的累累硕果,作者包括政界、企业界、教育界、媒体、文艺界、侨胞等多个领域的著名人士。 a中外关系爱好者0 a中外关系x友好往来y古巴 aD822.275.1v5 0a双余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8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7001482100038002152150016002533140186002693300573004553330027010286060033010556900015010887010015011038010023011181158-020220241230110759.0 a978-7-5769-0846-6dCNY65.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调审合一”体系下法庭调解话语博弈策略研究b专著f柯贤兵著 a武汉c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16页d24cm a柯贤兵,男,1975年10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职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在SSCI刊物和国内CSSCI刊等重点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a中国“调审合一”体系下,法庭调解与法庭审判作为两种相对立的民事纠纷解决方式,具有不同的司法功能和社会属性。一方面,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客观上促使司法体制改革倡导“调解为主、审判为辅”的诉讼机制;另一方面,在中国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现代化大背景下,司法实务上要强化法庭审判的诉讼功能。基于中国“调审合一”体系下法庭话语博弈策略研究,重点关注法庭调解话语策略运用,如介入性、趋近化、合作性、礼貌性、说服性、意愿性策略等。中国“调审合一”体系的法庭调解话语研究,拓宽了法庭机构话语研究的领域,对当前法治建设现代化中的司法公正、社会和谐建设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a法庭法律语言学研究人员0 a法庭x法律语言学x研究y中国 aD90-055v5 0a柯贤兵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0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69001492100034002182150017002523300430002693330023006996060023007226060023007456900014007687110021007827110021008038010023008241158-020320241231140522.0 a978-7-5218-5904-1dCNY156.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世界各国增值税法与销售税法概览b专著f杨小强团队,孙玉涛团队编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12 a1216页d26cm a本书收集了158个国家的增值税法和销售税法的最新资料,分国别详细介绍了各国有关这两个税种的法律规定和征收规则等,主要内容包括各国增值税法和销售税法的基本情况、应纳税人、应税范围及税率、应税时间及应税地点、税收申报、缴纳与抵扣规则、发票管理、违法罚则等。书的最后还附上了作者团队近两年帮助我国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处理的有关税收问题的真实案例,以便我国外贸企业了解相关国家法律规定,并合理正确地运用税收规则,顺利地进行对外商业活动。 a增值税税法研究人员0 a增值税x税法y世界0 a销售税x税法y世界 aD912.2v502a杨小强团队4编著02a孙玉涛团队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5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1000271000041000681010008001091020015001171050018001321060006001502000049001562100034002052150015002393140189002543300505004433330093009486060017010416900018010587010017010768010023010931158-020420241009154250.0 a978-7-5117-4635-1b精装dCNY12000.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近代西方金融学文献丛刊b专著f张远航主编 a北京c中央编译出版社d2024.11 a20册d26cm a张远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近年来,参与了《马克思画传》《真理的力量——马克思的壮丽人生》等多部马克思主义普及宣传类的著作的撰写工作,参与了《不朽的马克思》电视片的创作工作。 a《中国近代西方金融学文献丛刊》系列丛书分为三辑:《货币学》《金融学》《银行学》。这是一套涵盖了中国近代西方金融学领域历史史料、学术观点及理论应用等内容的丛书,突出中国近代西方金融学特色,系统编选中国近代西方金融学文献,纵向综述货币、金融、银行等宏观金融领域中各核心理论研究的来龙去脉、历史沿革等,展现中国现代金融学体系的创建和发展。为读者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近代西方金融学的重要理论及思想变化。不仅适合学术专家、研究人员查阅和借鉴,同时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国近代西方金融学的重要参考书。全套书分为二十卷。 a不仅适合学术专家、研究人员查阅和借鉴,同时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国近代西方金融学的重要参考书0 a银行法x研究 aD912.281.4v5 0a张远航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203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1001482100038001892150016002273141031002433300422012743330019016966060023017156900018017387010017017568010023017731158-020520241126093729.0 a978-7-5228-4409-1dCNY168.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民商法论丛h第78卷b专著f梁慧星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1 a390页d24cm a梁慧星1966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民法硕士学位。1985—1988年担任《法学研究》杂志副主编;1988年晋升研究员,担任民法室主任;1990年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现任《法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主要著作,独著,《民法》、《中国民法经济法诸问题研究》、《民法学判例与立法研究》、《民法解释学》、《民法总论》;合著,《合同法》、《经济法的理论问题》、《民法债权》、《物权法》、《中国物权法研究》、《民商法论从》(主编)、《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主编)。1966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民法硕士学位。1985—1988年担任《法学研究》杂志副主编;1988年晋升研究员,担任民法室主任;1990年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现任《法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主要著作,独著,《民法》、《中国民法经济法诸问题研究》、《民法学判例与立法研究》、《民法解释学》、《民法总论》;合著,《合同法》、《经济法的理论问题》、《民法债权》、《物权法》、《中国物权法研究》、《民商法论从》(主编)、《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主编)。 a《民商法论丛》1994年创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法学类集刊,亦为CSSCI来源刊。二十多年来,《民商法论丛》发表了许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出培养了许多法学人才,目前在民商法学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者几乎都在《民商法论丛》上发表过论文。78卷设有专题研究与译文两个栏目;定位于研究民商法领域的基本理论和重大法律问题,为我国民商事立法的现代化和审判实务的科学化提供科学的法理基础,提升我国民商法理论水准,培养民商法理论人才。 a民商法研究人员0 a民商法x研究j文集 aD913.04-53v5 0a梁慧星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482nam0 220030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203001522100044003552150016003993300475004153330013008905100068009035170027009716060021009986900014010197010038010337010041010717020015011127020015011277020015011428010023011571158-020620241227173505.0 a978-7-5217-6756-8dCNY79.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我的!b专著e所有权规则如何影响我们dMine!ehow the hidden rules of ownership control our livesf(美)迈克尔·赫勒(MichaelHeller),(美)詹姆斯·萨尔兹曼(JamesSalzman)著g苏京春,马婉宁,李雅洁译zeng a北京c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2024.12 a312页d23cm a本书是一本关于所有权的通俗读物,书中通过一个个日常生活重的真实故事,探讨了当下所有权面临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传统的先到先得等所有权规则受到冲击,出现了地下水争夺、数字虚拟商品处置争议等问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书中分别探讨了先到先得、占有、劳动、依附、自我所有权、家庭所有权等六种形式的所有权规则在当下受到的冲击,结合版权保护、财产继承等实际问题,剖析其中所蕴含的所有权争夺,从所有权的角度对冲突进行解读,并指出解决这些问题和冲突的关键是进行巧妙的所有权设计。 a大众读者1 aMine!ehow the hidden rules of ownership control our liveszeng1 a所有权规则如何影响我们0 a所有权j通俗读物 aD913.2v5 0c(美)a赫勒c(Heller, Michael)4著 0c(美)a萨尔兹曼c(Salzman, James)4著 0a苏京春4译 0a马婉宁4译 0a李雅洁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08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300455002583330017007135170031007306060025007616900014007867010015008008010023008151158-020720241025112738.0 a978-7-5162-3780-9dCNY68.00 a202410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理性之路b专著e律师的理性思维是怎样炼成的f杨金钟著 a北京c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d2024.10 a351页d24cm a律师是一个需要理性的行业,更是一个需要高认知层次的行业。培养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不但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更需要严谨的理性思维能力。基于此,作者结合三十多年律师执业生涯,总结梳理了执业感悟,既是个人业务的总结,也是个人心路的历程,有助于对新从业的青年律师借鉴参考。主要包括其撰写的代表性辩护词、代理词、商务合同、法律意见书的写作方法经验谈,以及代理的重大疑难案件的心得体会,例如“法律人的理性思维”“辩护词的构筑规范与技巧”“律师应当多学一些经济学”等。 a律师从业人员1 a律师的理性思维是怎样炼成的0 a律师x思维方法x研究 aD916.5v5 0a杨金钟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86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050008001982100034002062150016002403140498002563300724007543330035014785170023015136060015015366900014015517010013015658010023015781158-020820241217145502.0 a978-7-5216-4861-4dCNY55.00 a202412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犯罪心理分析b专著e恶的群像及如何远离f张蔚著 a2版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4.12 a260页d24cm a张蔚,现任职广州商学院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博士,师从马皑教授。从事司法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相关的课程讲授和研究。芒果TV《明星大侦探》解说嘉宾,深圳都市频道《法治第1线》节目嘉宾,珠江之声FM105.7节目嘉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首都科学讲堂》演讲嘉宾。以“十方迦南”为笔名长期进行犯罪心理学专业知识传播。已出版著作《犯罪心理分析,邪恶的二十个模样》《犯罪心理分析,恶的群像及如何远离》,译有《犯罪心理学》《重拳之下,亲密关系和家庭暴力犯罪(第5版)》《说谎心理学,那些关于人类谎言的有趣思考》等。 a本书为作者张蔚《犯罪心理分析:恶的群像及如何远离》的再版,主要包含对经典刑事案件中犯罪人犯罪心理及犯罪行为的分析,并运用法律知识解析犯罪后果及法律责任。如何识别危险信号,从而远离性侵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也会被骗?人贩子距离我们的孩子到底有多远?为什么很多人遇到犯罪时会僵住而无法逃跑?恋爱中,如何识别对方的PUA骗术?遇到陌生人问路,该怎么帮?突遇持刀抢劫,普通人怎么做最可能保命?……认识发生在身边的犯罪行为,了解犯罪人犯罪心理,学会遇到危险时如何自我保护,是每一个成年理性人的必修课。作者以对经典刑事案件和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件告诉读者在遭遇违法犯罪危险时,如何把伤害降低,做好自我保护。作者拥有刑侦和心理学双重背景,案例介绍较生动,对犯罪人心理分析部分则结合了犯罪心理理论和具体个案情况,具备专业性的同时非常具有可读性。 a犯罪心理学研究人员,法律工作者1 a恶的群像及如何远离0 a犯罪心理学 aD917.2v5 0a张蔚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38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0002112150016002412250025002573040021002823300688003033330017009916060043010086900014010517010017010657020017010828010023010991158-020920241230103050.0 a978-7-5197-9846-8dCNY3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理论法真题名师带练b专著e2025年版f杨艳霞主编g叶晓川编写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24.12 a169页d26cm2 a法考30天快刷黄金考点 a法律考试中心组编 a本书以核心命题点(原考点)为基本单元,概括阐述考点内容,全面归纳考查方式,提示命题陷阱,揭示与关联考点综合考查的可能性,全面解读本考点应试方法;同时,通过对本考点内的2017-2024年部分真题的详细解读,达到熟悉考点内容,并能理解掌握前述应试技能的目标。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加强统计分析,明晰复习思路。第二,客观题归类精解,考点细致分类。第三,深入透彻讲解,点面结合突破。第四,加强陷阱点拨,提高反干扰本领。特别疑难的试题解析后,我们会附【陷阱点拨】,对出题者的干扰项设置方式、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应如何突破这种干扰等问题,进行简练而透彻的点拨,努力提高大家的应试技能。第五,明晰难度系数,把握复习节奏。难度系数的运用,目的在于为考生提供一把可以测量自己学习进展情况及复习效果的标尺。 a参加法考考生0 a法的理论x资格考试y中国j自学参考资料 aD920.0v5 0a杨艳霞4主编 0a叶晓川4编写 0aCNbFHWHc20250102 0205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4001472100038001912150016002293140691002453300751009363330017016876060021017046900017017257010017017427010015017598010023017741158-021020241030165402.0 a978-7-5764-1816-3dCNY89.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南国法学h第5卷b专著f高一飞,张培主编 a北京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d2024.09 a474页d24cm a高一飞,湖南桃江人,男,1965年出生。原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理事、广西刑法学会副会长。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任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助理;2004年荣获“重庆市第二届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张培,广西沵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现担任中央广播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栏目主讲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案件咨询专家,政协第十二届南宁市委员会委员,政协第十二届南宁市委员会委员智库成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宁波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拥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上市公司董秘资格、证券从业资格、全国中小企业交易系统高级管理人员从业资格。 a本书是广西大学法学院的教授论文集结出版,具体内容包括: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论述的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新时代维护科技安全的三重逻辑与实践评估,亚洲犯罪学的概念、方法、范式与未来,监检衔接中“四种形态”规范性运用的思考,“以学代罚”措施类型化分析及规制路径——以“集赞”代罚行为为例,论人身行政强制措施的刑事诉讼效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实证研究,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新问题及其法律对策,共享经济平台下新型劳动关系的识别与劳动权利的保障,二元价值构造下预约合同边界的认定,未成年人犯罪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预防机制研究,性侵未成年案件中被害人陈述“一站式”询问机制研究,论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实践反思及其展开,我国逮捕率问题研究,人民检察院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研究,人民检察院刑事涉案财物管理研究。 a法学专业人员0 a法学y中国j丛刊 aD920.0-55v5 0a高一飞4主编 0a张培4主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19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5001532100034001982150016002322250013002483140171002613300409004323330021008416060025008626900014008877010015009018010023009161158-021120240724153256.0 a978-7-5194-8085-1b精装dCNY85.00 a202407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公民法治教育实现路径探究b专著f李金枝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7 a216页d24cm2 a中国模式 a李金枝,1980年8月生,女,汉族,河北地质大学法政学院讲师,法学博士,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理论专业。研究方向为法治理论与实践、公民法治教育,发表CSSCI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a公民法治教育已成为我国法治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公民角色、公民身份及其价值诉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各国公民法治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战。本书从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各国公民法治教育模式所面临的困境入手,探讨公民法治教育的时代需求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以及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提出中国公民法治教育模式的建构设想,研究公民法治教育的功能机制并探索其实现路径。 a法制教育研究人员0 a法制教育x研究y中国 aD920.4v5 0a李金枝4著 0aCNbFHWHc20240731 0144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8002022150016002403140093002563300657003493330015010065170023010216060021010446060033010656900014010986900016011127010015011288010023011431158-021220240703091527.0 a978-7-5178-5590-3dCNY58.00 a2024070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法治的精神基础b专著e历史经验与当代实践f陈亚飞著 a杭州c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d2023.09 a189页d24cm a陈亚飞,法学博士,《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副主编、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法哲学。 a本书对伯尔曼的宗教自然法思想和综合法学思想予以深度关注并从中得到启迪,将目光移转至法律体系背后的价值维度。本书不仅系统梳理了西方哲学史上法律价值之维的流变史,也深入论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中国法治的诸般影响,从理性、道德、习俗、人性、政治经济以及中国传统的伦理观等多重维度,对法律的价值根基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最后落脚于正进行法治变革的当下中国,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应融合本土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价值资源,建构起一个符合中国语境的更具有包容性的价值体系,并以这样的价值体系为法治建设提供精神指引。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现代法治背后重要的价值根基,其对型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拓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a法律工作者1 a历史经验与当代实践0 a法治x研究y中国0 a法学家x思想评论y美国z现代 aD920.4v5 aD909.712v5 0a陈亚飞4著 0aCNbFHWHc20240710 0122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300663002383330017009016060021009186900014009397010015009538010023009681158-021320240522170157.0 a978-7-5604-5241-8dCNY36.00 a202405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法治的生态环境与方略b专著f刘平海著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3.01 a138页d26cm a法治国家建设是一个多条件、多维度的系统性工程。本书重点从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角度出发,阐述法治国家建设除注重法哲学理论及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等法治形式外,更为重要的是法治“软件”,即“法治生态环境”的构建,否则,即使再完善的立法,法治这种理想的社会状态也难以为继。本书首先从法治的语义理解、生存环境、人文精神、道德环境等方面论述一切社会层面的治理不完全是应用法律加以规范就能衡量和有效把握,还需要对法治精神层面的法的意识与观念的重视。同时,辩证分析了法治的生存环境、人文精神和道德环境对法治国家建设的意义。其次,对当前中国的法律环境和现实环境进行梳理,为法治中国建设廓清“硬件”基础。最后,方向性指明中国法治战略实施的四方面基本思路。 a法治研究人员0 a法治x研究y中国 aD920.4v5 0a刘平海4著 0aCNbFHWHc20240529 0212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65001532100030002182150016002483140751002643300776010153330019017916060023018106900014018337010013018478010023018601158-021420241010171142.0 a978-7-5225-3397-1b精装dCNY98.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民间习惯法与国家法新型关系研究b专著e以武陵山区为例f杨程著 a北京c九州出版社d2024.09 a300页d24cm a杨程,1987年1月生,女,汉族,2019级武汉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和宪法学。2011年参加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新型关系研究》研究,2017年结题排名第二。在《2016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析》发表《聂树斌案检视》,在《2018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析》发表《高考“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的正当性检视——从重庆高考“政审”风波谈起》等学术论文。冉瑞燕,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一级副教授,宪法与行政法学硕士生导师,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法治实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在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行政程序证据规则》、《历史上武陵山区民间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等独撰学术论文26篇,论文《论少数民族习惯法对政府行政行为的影响》获武汉市人民政府第11次社科成果优秀奖。项目4项。 a主要研究武陵山区现存民间习惯法与国家法在现实中的矛盾冲突及调适融通对策。通过历史梳理、社会调查、田野观察、规范分析,发现民间习惯法作为一种“活法”,现在仍然广泛存在于武陵山区民间,其中在婚姻家庭、继承、丧葬、物权、民事交往、社会治安与民间纠纷解决等领域明显。为构建民间习惯法与国家法二者互动融通的新型多元一体关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1)除了继续完善法律系统内的立法融通外,应在系统之外坚持公民的实质参与,让村规民约成为“向上送活法”、“向下送国法”的规范载体,发挥“维风导俗”的社会功能;(2)通过政府行政行为主导,搭建行政协调的平台和通道,利用沟通与商谈程序,通过行政行为解决国家法与地方性知识之间冲突;(3)开启司法调判的最终场域,规范习惯法进入司法适用的程序与客观标准,使“合乎理性”的民间习惯法成为司法调判的法源,完善国家法建构的法律秩序。 a习惯法研究人员0 a习惯法x研究y中国 aD920.4v5 0a杨程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097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300413002483330019006616060017006806900014006977010015007118010023007261158-021520241224094501.0 a978-7-5691-0892-7dCNY20.00 a202412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2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法治社会民间法的功能与适用b专著f卓轶群著 a贵阳c贵州大学出版社d2024.05 a106页d26cm a本书立足于实地调研,描述了法治在西部的真实走向,并且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西部多族群地区法治与民间秩序之间的调适。本书由法治——统一建设的必然要求、民间法——多种知识和多重规则、重新审视民间秩序的内在价值、统一法治与多重民间规则的共筑发展共四个部分组成。而今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语境下,民间法与制定法的互动研究乃至发展,是社会治理转型的规范性回应,而本书对我国民间法在新时期的调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a习惯法研究人员0 a习惯法y中国 aD920.4v5 0a卓轶群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461nam 0 0024117450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0001472100034002172150016002513140167002673300671004343330017011056060021011226900014011437110039011578010023011961158-021620240625113215.0 a978-7-5109-4185-6dCNY66.00 a202406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人民法院案例选h总第194辑b专著f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 a北京c人民法院出版社d2024.05 a260页d24cm a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是最高人民法院直属事业单位(正局级)。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开展应用法学和审判理论研究,积极参与司法改革工作。 a《人民法院案例选》是最高人民法院最早创办的案例研究连续出版物,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版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出版册数最多的案例研究书籍。创办二十多年来,《人民法院案例选》坚持“反映审判面貌,总结审判经验,研究审判理论,服务审判工作”的编选方针,突出“真实、全面、及时、说理”的编辑特色,从一个侧面记载了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发展的轨迹,反映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面貌,展示了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成就,受到了学术界与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和喜爱,在全国法院、社会各界乃至国际上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法研所乃至最高人民法院的品牌性刊物。随着法律界对案例分析和案例指导需求的增长,关于案例分析的书刊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a案例研究人员0 a案例y中国j汇编 aD920.5v502a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4编 0aCNbFHWHc20240703 0324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0001472100034002172150016002513140690002673301935009573330015028926060021029076900014029287110039029428010023029811158-021720241225101543.0 a978-7-5109-4347-8dCNY66.00 a202412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人民法院案例选h总第195辑b专著f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 a北京c人民法院出版社d2024.11 a248页d24cm a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是最高人民法院直属事业单位(正局级)。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开展应用法学和审判理论研究,积极参与司法改革工作,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为人民法院事业和司法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1991年研究所成立不久即创办了《人民法院案例选》,并以此为载体独立开展应用法学的研究,同时,还对一些重大的长期性课题开展了专项研究。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进行机构改革后,研究所和国家法官学院合署办公。2004年7月,为切实发挥研究所在应用法学研究和司法改革工作中的作用,院党组决定重组研究所。研究所作为独立的科研机构不再与国家法官学院合署办公,并且研究所还承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研究小组办公室(司改办)的日常工作。2006年底以后,研究所不再承担司改办的工作。 a《人民法院案例选》是最高人民法院最早创办的案例研究连续出版物,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版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出版册数最多的案例研究书籍。创办二十多年来,《人民法院案例选》坚持“反映审判面貌,总结审判经验,研究审判理论,服务审判工作”的编选方针,突出“真实、全面、及时、说理”的编辑特色,从一个侧面记载了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发展的轨迹,反映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面貌,展示了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成就,受到了学术界与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和喜爱,在全国法院、社会各界乃至国际上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法研所乃至最高人民法院的品牌性刊物。随着法律界对案例分析和案例指导需求的增长,关于案例分析的书刊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是虽然平台增多,但缺乏集中性、系统性;二是虽然数量增大,但缺乏精选性、经济性;三是虽然来源多元化,但缺乏权威性,给法律工作者使用案例增加了难度。因此,《人民法院案例选》将作出符合读者期待的变化,自2016年开始改为月刊。改版后的《人民法院案例选》将继续秉承“反映审判面貌、司法水平和指导审判工作并重”的编辑方针,形成“全面、及时、权威、开放”的编辑特色。考虑到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评析、编辑案例的权威性和说服力,改版后的《人民法院案例选》将全面收集最高人民法院以各种载体发布的各类典型案例,按照读者最普遍的阅读习惯重新编辑,按月集中展现在读者面前,形成“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审判指导与参考案例”“典型案例发布”等栏目。同时,《人民法院案例选》继续保留经典的“专题策划”“案例精析”栏目,展现各地法院的优秀案例和司法智慧。此外,为增强互动性和可读性,《人民法院案例选》增设了“域外撷英”“专家关注”等栏目。为发挥《人民法院案例选》培育思想、褒奖学术的理念,特推出“案香浮动”栏目,刊登某位法官的三至五个优秀裁判案例,挖掘其中裁判精髓,充分展现专家型法官的个人风采、人生经历、著述思想及对司法事业的热爱与贡献。《人民法院案例选》陪伴着一代又一代法律人成长,这里有恒久珍贵的司法智慧与用之不竭的办案经验,他见证了审判工作的不断进步,本次改版是《人民法院案例选》的一次重新出发,在以后的日子里,《人民法院案例选》将以全新的面貌为读者呈现更多具有针对性与指导性的经典案例。 a法律工作者0 a案例y中国j汇编 aD920.5v502a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73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61001472100034003082150016003422250015003583140191003733300751005643330017013156060089013326900012014217110025014338010023014581158-021820241210163310.0 a978-7-5216-4844-7dCNY35.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一本通b专著f法规应用研究中心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4.12 a256页d21cm2 a法律一本通 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是中国法治出版社内设的研究机构,由从事法规、案例图书品种策划出版的资深编辑、国内法学院系的资深教授组成,专门从事法学法律法规图书的编辑研究,为广大读者提供学习法律的资料。 a“法律一本通”系列丛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以其科学的体系、实用的内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丰富了其内容,增强了其实用性,再次博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该分册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为中心,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逐条解释,是学习和适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实用图书。根据最新监督法编写修改。本分册根据新的监督法编写。关联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就某些重点文件的重点条款收录相关的答记者问。增加相关典型案例,全面说明法条适用。 a人民代表人员0 a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x监督法x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x全国人民代表大会x选举法y中国 aD921v502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17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3001482100038001912150016002293300595002453330017008406060039008576900015008967010015009118010023009261158-021920241231143018.0 a978-7-5764-1335-9dCNY39.00  a202412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宪法解释制度源流考b专著f牟宪魁著 a北京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d2023.12 a208页d26cm a本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对违宪审查制度的阐释入手,释明了违宪审查权即解释宪法权的本质内涵,并区分了抽象性违宪审查制度与附随性违宪审查制度各自产生的制度背景、政治基础及两种模式各自的合理性及利弊;第二、三章分别回顾了我国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体制和制宪构想,分析了当时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释宪制度及彼时采司法释宪的可能性欠缺之处;最后一章概括了司法释宪,即大法官释宪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形成及初步实践,总结了其曲折发展及其中启示。总体而言,本书从制度、学说、实践的角度考察了中国近现代宪法解释制度源流,揭示了宪法解释制度的演进、宪法保障功能的发挥与政治、社会生态的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 a法律学习人员0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x法律解释x研究 aD921.05v5 0a牟宪魁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93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5001472100034002322150016002663140812002823300446010943330045015406060049015856900016016347010015016508010023016651158-022020241213110858.0 a978-7-5216-4897-3dCNY49.00 a20241213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条文对照与学习问答b专著f魏艳主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408页d21cm a魏艳,教授,重庆交通大学硕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理论博士研究生,主讲《党内法规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法政治学、中共党史党建,国家公派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访问学者,“八五”川渝普法讲师团成员(党内法规类),重庆市政治学会理事,在《思想教育研究》《学术界》《探索》期刊上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法规建设经验与展望》《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相辅相成的实践路径——基于二元执行主体有效联动的分析》等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民主监督与自我革命的有机结合及实现路径》被《新华文摘》摘编,5篇被CSSCI检索,10篇刊发在CSSCI扩展版及中文核心期刊。在人民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公开出版专著4部。主持“党的全面领导法治化推进机制研究”“党规国法协同推进党的领导法治化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其中省部级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获重庆市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 a2006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本书是关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关联对照与学习问答,通过详细对照新旧法律条文,采用问答形式和简洁易懂的语言,对监督法的每一条法律条文内容、立法精神、立法原理进行深度解析,并辅以关联法条和相关法律法规汇编,旨在帮助法律从业者、学者、实务工作者及公众深入理解并有效适用这一强化人大监督职能与效率的重要法律。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研究人员0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x研究y中国 aD921.114v5 0a魏艳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440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5001482100030002232150016002532250025002693040021002943300688003153330017010036060053010206900016010736900016010897010017011057020017011228010023011391158-022120241230103102.0 a978-7-5197-9853-6dCNY3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真题名师带练b专著e2025年版f杨艳霞主编g兰燕卓编写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24.12 a142页d26cm2 a法考30天快刷黄金考点 a法律考试中心组编 a本书以核心命题点(原考点)为基本单元,概括阐述考点内容,全面归纳考查方式,提示命题陷阱,揭示与关联考点综合考查的可能性,全面解读本考点应试方法;同时,通过对本考点内的2017-2024年部分真题的详细解读,达到熟悉考点内容,并能理解掌握前述应试技能的目标。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加强统计分析,明晰复习思路。第二,客观题归类精解,考点细致分类。第三,深入透彻讲解,点面结合突破。第四,加强陷阱点拨,提高反干扰本领。特别疑难的试题解析后,我们会附【陷阱点拨】,对出题者的干扰项设置方式、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应如何突破这种干扰等问题,进行简练而透彻的点拨,努力提高大家的应试技能。第五,明晰难度系数,把握复习节奏。难度系数的运用,目的在于为考生提供一把可以测量自己学习进展情况及复习效果的标尺。 a参加法考考生0 a行政法x行政诉讼法x资格考试y中国j自学参考资料 aD922.104v5 aD925.304v5 0a杨艳霞4主编 0a兰燕卓4编写 0aCNbFHWHc20250102 0136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4002182150016002522250015002683140191002833300507004743330015009816060055009966900016010517110025010678010023010921158-022220241218144957.0 a978-7-5216-4930-7dCNY48.00 a20241218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一本通b专著f法规应用研究中心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436页d21cm2 a法律一本通 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是中国法治出版社内设的研究机构,由从事法规、案例图书品种策划出版的资深编辑、国内法学院系的资深教授组成,专门从事法学法律法规图书的编辑研究,为广大读者提供学习法律的资料。 a“法律一本通”系列丛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以其科学的体系、实用的内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对其进行了多次改版,丰富了其内容,增强了其实用性,再次博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该分册以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为中心,将行政法及最新司法解释等法律文件逐条分析,成为学习和适用行政法的实用图书,适合高校师生、普通读者参考使用。编者对本书再次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除了增补新的法律法规内容外,还新增了近来收集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典型案例。修订后的本书能够反映当下我国行政法规及其解释的最新全貌。 a法律工作者0 a行政许可法x行政处罚法x行政强制法x基本知识y中国 aD922.114v502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219 0230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8002112150016002492250021002653140243002863301413005293330025019426060031019676900016019987010015020148010023020291158-022320241231085217.0 a978-7-5654-4992-5dCNY7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我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研究b专著f何海英著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28页d26cm2 a墨香财经学术文库 a何海英,男,1981年生,管理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沈阳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辽宁省省级重点新型智库首席专家、沈阳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约研究员、沈阳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院负责人等。 a本书共分为9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方法与框架、创新之处进行阐述。第2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对新制度经济学、城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行文献回顾和文献综述,并对相关研究做出了评述。第3章为相关理论,主要归纳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包括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经济理论、契约与委托代理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寻租”理论;行政法治理论,包括行政法治理论、行政效率理论、行政效能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第4章为我国城市综合行政执法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反思。主要介绍了我国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发展历程、取得成就、现状与反思。第5章为我国城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主要介绍了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英国、新加坡,大陆法系国家,如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执法实践。以及对我国执法立法、执法机构与监督制度、公安与综合执法活动关系、执法程序、执法理念、高素质执法队伍、行政执法与市场关系的启示。第6章为我国城市综合行政执法现状的实证分析。对我国行政体制进行性剖析,解读改革政策,以案例的形式归纳出存在7方面的问题,如城市综合行政执法立法有待加强、执法体制有待变革、执法理念有待提升、执法方式有待改进、执法监督机制有待健全、执法信息化有待增强、执法队伍有待培养。第7章为我国城市综合行政执法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分析了平衡记分卡用于绩效考核的可行性,确定了城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战略目标,进而确定考核指标体系并进行设计。第8章为优化城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对策建议。提出了7条有针对性、可执行的对策建议。第9章为结论与展望。介绍了本研究的最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同时指出本研究的局限,以及对未来学者研究的展望。 a行政执法改革研究人员0 a行政执法x改革x研究y中国 aD922.114v5 0a何海英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68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4001932150015002273140485002423300603007273330019013306060031013496900018013807110023013988010023014211158-022420241230154605.0 a978-7-5216-4957-4dCNY10.0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监察法学习宣传本b专著f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72页d21cm a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主办的中央级法律类专业出版社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法律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中国法治出版社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服务;坚持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服务;坚持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 a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宪法,制定监察法。本次监察法修订主要涉及“包括完善监察法总则和有关监察派驻的规定、完善监察措施和监察程序、充实反腐败国际合作相关规定、强化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等”多项内容。按此意见,修改后的《监察法》将从原有的69条扩充至78条。本书对本法法条进行梳理,概括条旨,辅以知识点或案例,通过在形式上轻加工,做出一定程度的变化,为读者学习、了解、宣传本法提供一个差异化的文本。学习和宣传法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书将为新时代大众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法律相关知识提供一定帮助。 a监察法研究人员0 a监察法y中国j学习参考资料 aD922.114.4v502a中国法治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6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050008001982100034002062150016002402250015002563140191002713300505004623330037009676060035010046900015010397110025010548010023010791158-022620241217145724.0 a978-7-5216-4929-1dCNY43.00 a2024121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治安管理处罚法一本通b专著f法规应用研究中心编 a2版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308页d21cm2 a法律一本通 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是中国法治出版社内设的研究机构,由从事法规、案例图书品种策划出版的资深编辑、国内法学院系的资深教授组成,专门从事法学法律法规图书的编辑研究,为广大读者提供学习法律的资料。 a“法律一本通”系列丛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以其科学的体系、实用的内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对其进行了多次改版,丰富了其内容,增强了其实用性,再次博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本书内容将主要围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法律条文,结合典型案例,对该法进行逐条阐释。在主法条的相关规定之后附上案例指引,收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以及相关机构公布的典型案例的裁判摘要和案例要旨。通过相关案例,可以进一步领会和把握法律条文的适用,从而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参考。并对案例指引制作索引目录,方便读者查找。 a治安管理处罚法学习者,法律工作者0 a治安管理处罚法x基本知识y中国 aD922.14v502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45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1001472100034002382150016002722250017002883140243003053300493005483330061010416060035011026900016011377110023011538010023011761158-022720241224155635.0 a978-7-5216-4894-2dCNY98.00 a2024122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全书b专著e含规章及法律解释e2025年版f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772页d23cm2 a法律法规全书 a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主办的中央级法律类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每年出版图书约1000种,涵盖法律法规、法律工具书、法律基础知识读物、法律职业考试、法律实务、法学学术、法律教材教辅、大众社科等领域。 a本书涵盖道路交通领域常用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相关示范文本,书中收录文件均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部委经过清理修改后的现行有效标准文本,方便读者及时掌握最新法律文件。全书法律文件按照紧密程度排列,而不是文件公布的时间顺序排列,以方便读者集中对某一类问题查找使用,避免疏漏重点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全书重点法律文件附加条文主旨,指引读者快速找到目标条文,了解条文规定的主要内容。本书重在全面收录法律文件,同时为确保内容准确,所有文件无注释加工内容。 a道路交通安全法研究人员,法律工作者,道路交通安全法学习者0 a道路交通安全法x法律解释y中国 aD922.145v502a中国法治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41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7001482100034002352150016002692250017002853140243003023300489005453330033010346060027010676900016010947110023011108010023011331158-022820241224160754.0 a978-7-5216-4863-8dCNY108.00 a2024122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法律法规全书b专著e含规章及法律解释e2025年版f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780页d23cm2 a法律法规全书 a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主办的中央级法律类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每年出版图书约1000种,涵盖法律法规、法律工具书、法律基础知识读物、法律职业考试、法律实务、法学学术、法律教材教辅、大众社科等领域。 a本书涵盖公安领域常用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相关示范文本,书中收录文件均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部委经过清理修改后的现行有效标准文本,方便读者及时掌握最新法律文件。全书法律文件按照紧密程度排列,而不是文件公布的时间顺序排列,以方便读者集中对某一类问题查找使用,避免疏漏重点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全书重点法律文件附加条文主旨,指引读者快速找到目标条文,了解条文规定的主要内容。本书重在全面收录法律文件,同时为确保内容准确,所有文件无注释加工内容。 a公安法规研究人员,公安工作者0 a公安x法规y中国j汇编 aD922.149v502a中国法治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42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4002182150016002522250015002683140191002833300487004743330063009616060053010246900015010776900014010927110025011068010023011311158-022920241217145753.0 a978-7-5216-4845-4dCNY49.00 a2024121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学前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一本通b专著f法规应用研究中心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448页d21cm2 a法律一本通 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是中国法治出版社内设的研究机构,由从事法规、案例图书品种策划出版的资深编辑、国内法学院系的资深教授组成,专门从事法学法律法规图书的编辑研究,为广大读者提供学习法律的资料。 a“法律一本通”系列丛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以其科学的体系、实用的内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丰富了其内容,增强了其实用性,再次博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该分册以学前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一本通为中心,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逐条解释,是学习和适用学前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一本通的实用图书。根据最新学前教育法、教育法一本通编写,关联了学前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一本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就某些重点文件的重点条款收录相关的答记者问。增加相关典型案例,全面说明法条适用。 a学前教育、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习者及研究者,法律工作者0 a学前教育x教育法x未成年人保护法x基本知识y中国 aD922.16v5 aD922.7v502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219 0097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7001482100034001852150016002193300371002353330057006066060023006636900016006867010015007028010023007171158-023020241230105903.0 a978-7-307-24310-1dCNY7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教育法律渊源b专著f黄明东著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12 a373页d26cm a本书是一本研究中国教育法律渊源的专著。书稿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法律渊源的基本理论、我国宪法中的教育法律渊源、教育法律、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民法商法中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教育法规、教育政策、教育国际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法律以及法律原则中的教育法律。书稿全面详尽地总结了国内各行各业涉及的教育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梳理中国教育法律的渊源,以期为我国教育法典化工作贡献力量。 a本书可供教育行业、法律行业的大学生、工作者阅读和参考0 a教育法x研究y中国 aD922.164v5 0a黄明东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40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7001472100034002342150016002682250017002843140243003013300489005443330031010336060023010646900016010877110023011038010023011261158-023120241224160114.0 a978-7-5216-4884-3dCNY98.00 a2024122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律法规全书b专著e含规章及法律解释e2025年版f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732页d23cm2 a法律法规全书 a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主办的中央级法律类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每年出版图书约1000种,涵盖法律法规、法律工具书、法律基础知识读物、法律职业考试、法律实务、法学学术、法律教材教辅、大众社科等领域。 a本书涵盖教育领域常用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相关示范文本,书中收录文件均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部委经过清理修改后的现行有效标准文本,方便读者及时掌握最新法律文件。全书法律文件按照紧密程度排列,而不是文件公布的时间顺序排列,以方便读者集中对某一类问题查找使用,避免疏漏重点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全书重点法律文件附加条文主旨,指引读者快速找到目标条文,了解条文规定的主要内容。本书重在全面收录法律文件,同时为确保内容准确,所有文件无注释加工内容。 a教育法研究人员,法律工作者0 a教育法y中国j汇编 aD922.169v502a中国法治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40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7001482100034002352150016002692250017002853140243003023300489005453330031010346060023010656900016010887110023011048010023011271158-023220241224160133.0 a978-7-5216-4887-4dCNY100.00 a2024122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法律法规全书b专著e含规章及法律解释e2025年版f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768页d23cm2 a法律法规全书 a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主办的中央级法律类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每年出版图书约1000种,涵盖法律法规、法律工具书、法律基础知识读物、法律职业考试、法律实务、法学学术、法律教材教辅、大众社科等领域。 a本书涵盖医疗领域常用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相关示范文本,书中收录文件均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部委经过清理修改后的现行有效标准文本,方便读者及时掌握最新法律文件。全书法律文件按照紧密程度排列,而不是文件公布的时间顺序排列,以方便读者集中对某一类问题查找使用,避免疏漏重点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全书重点法律文件附加条文主旨,指引读者快速找到目标条文,了解条文规定的主要内容。本书重在全面收录法律文件,同时为确保内容准确,所有文件无注释加工内容。 a卫生法研究人员,法律工作者0 a卫生法y中国j汇编 aD922.169v502a中国法治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350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5001472050008002222100034002302150016002642250015002803140191002953300375004863330039008616060095009006900015009956900014010107110025010248010023010491158-023320241224161459.0 a978-7-5216-4914-7dCNY39.00 a20241223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一本通b专著f法规应用研究中心编 a2版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336页d21cm2 a法律一本通 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是中国法治出版社内设的研究机构,由从事法规、案例图书品种策划出版的资深编辑、国内法学院系的资深教授组成,专门从事法学法律法规图书的编辑研究,为广大读者提供学习法律的资料。 a“法律一本通”系列丛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以其科学的体系、实用的内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对其进行了多次改版,丰富了其内容,增强了其实用性,再次博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分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中心,将涉及网络安全法及最新法律文件逐条分析,成为学习和适用该法的实用图书。 a本书适合高校师生、普通读者参考使用0 a计算机网络x数据处理x安全管理x科学技术管理法规x个人信息x法律保护x法规x基本知识y中国 aD922.17v5 aD923.7v502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49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0001862150015002163140489002313300443007203330037011636060025012006900015012258010023012401158-023420241226141759.0 a978-7-5197-9868-0dCNY5.0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b专著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25.01 a24页d21cm a法律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是司法部直属的法律专业出版机构,享有“社会科学类全国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全国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和“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法律出版社秉承“为人民传播法律”的办社宗旨,历经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图书出版为主,兼及期刊出版、电子出版、数字出版、教育培训和法律服务等多种业务。出版物内容涵盖法律文本、法学理论、法学教育、法学学术、法律实务、法律普及以及法律文化、人文历史、政治财经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法律出版行业首列。 a该书法法律法规单行本,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全部法条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对科学普及工作的组织管理、社会责任、科普活动、科普人员、保障措施和法律责任等内容作了相关规定。《科学技术普及法》的制定,旨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促进科学技术普及,加强国家科学技术普及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 a科学技术普及法学习者,法律工作者0 a科学技术普及法y中国 aD922.17v5 0aCNbFHWHc20250102 0120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8002012150016002393300587002553330037008426060043008796900016009227010015009388010023009531158-023520241227090954.0 a978-7-5648-5414-0dCNY45.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互联网运动式治理的法治化转型研究b专著f王丽娜著 a长沙c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99页d26cm a互联网专项治理是相关管理部门的一种重要治理选择,本书纵向勾勒互联网专项治理的发展历程,横向厘清其规制体系,分析其治理主体的构成,和治理客体分类,并探究互联网专项治理的行政过程。本书还探讨了互联网专项治理的必然性和过渡性,并对期治理的进行再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互联网运动式治理面临的诸多困境,提出走出困境的路径在于互联网专项治理的法治化转型,包括充分发挥其治理中的法制输送机制,促进互联网法的完备化、制度化、体系化和均衡化发展,并推动互联网法的良好执行、适用、遵守和互联网法的监督体系建设;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专项治理中的治理学习机制和技术再塑机制,共同推动互联网专项治理的法治化转型。 a互联网络科学技术管理法规研究人员0 a互联网络x科学技术管理法规x研究y中国 aD922.174v5 0a王丽娜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886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050008002182100038002262150016002643000027002803140516003073300616008233330013014396060061014526900014015136900012015277010017015397010017015568010023015731158-023620241111095420.0 a978-7-300-33337-3dCNY49.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b专著e立体化数字教材版f王红云,赵永宁主编 a5版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92页d26cm a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教材 a王红云 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纳税会计、纳税筹划和会计法规。截止2024年8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出版由王红云主编《纳税会计》(第7版)、《税法》(第11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5版)、《会计职业道德》(第2版)等教材和纳税读物21本。曾荣获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二等奖1本,省高校优秀教材奖3本,省“十二五”规划教材3本,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长期从事税务局、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赵永宁 云南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a本书严格依据最新的财经法规政策进行编写,全面涵盖了会计法律制度、结算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力求做到内容全面、结构清晰、案例丰富,特别注重在教材中体现正确价值观教育,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本次修订是根据新修订的《会计法》的相关内容,修订了教材的相关内容。根据最新的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大纲的内容,在第4版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各章配有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需要的“基本要求”。针对需要特别关注和理解的内容,以“提示”或者对比或归纳表格的方式供读者学习。同时,在知识结构上进行了优化,教材内容更加明晰,结构更加科学。为了便于课时的安排,删除了原第4版中的第4章税收法律制度。 a高校学生0 a财政法x经济法x会计人员x职业道德y中国x高等学校j教材 aD922.2v5 aF233v5 0a王红云4主编 0a赵永宁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50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0001802150015002103140489002253300467007143330031011816060019012126900016012318010023012471158-023720241226141753.0 a978-7-5197-9867-3dCNY5.0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b专著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25.01 a24页d21cm a法律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是司法部直属的法律专业出版机构,享有“社会科学类全国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全国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和“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法律出版社秉承“为人民传播法律”的办社宗旨,历经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图书出版为主,兼及期刊出版、电子出版、数字出版、教育培训和法律服务等多种业务。出版物内容涵盖法律文本、法学理论、法学教育、法学学术、法律实务、法律普及以及法律文化、人文历史、政治财经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法律出版行业首列。 a该书法法律法规单行本,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的全部法条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主要规定了纳税人和征税范围、税率、应纳税额、税收优惠、征收管理等内容,对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计税期间、扣缴义务人、涉税信息共享等税收征管事项也作了规定。该法中规定,免税项目具体标准由国务院规定。应税交易的销售额未达到国务院规定的增值税起征点的,免征增值税。同时规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可以制定增值税专项优惠政策,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a增值税法学习者,法律工作者0 a增值税法y中国 aD922.229v5 0aCNbFHWHc20250102 0150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4002142150016002482250059002643140327003233300463006503330019011136060041011326900018011737110041011918010023012321158-023820241224150300.0 a978-7-5218-6541-7dCNY78.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经济法基础过关一本通b专著f财政部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组织编写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12 a352页d26cm2 a中财传媒版202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系列丛书 a财政部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是由国务院出资、财政部代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文化企业集团,集团下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和经济科学出版社均为全国一级出版社、百佳出版社,在财经专业出版领域享有盛誉。集团组织了各大高校具有丰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编写经验的老师,负责编写中财传媒版202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系列丛书注定会赢。 a为了帮助考生准确理解最新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和教材的内容,顺利通过考试,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组织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教授,编写了本套丛书。丛书紧扣最新大纲和教材,设计了大量极具参考价值的习题,帮助考生强化复习,总结知识点。《经济法基础过关一本通》属于系列之一,本书突出对教材变化及知识点的解读,配以例题点津,并精选典型习题帮助考生巩固知识。本书的目标是:帮助考生了解、掌握大纲和教材的重点考点;帮助考生在考场上能够快速定位答案,高效利用考试时间。 a经济法研究人员0 a经济法y中国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D922.290.4v502a财政部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226 0214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7001482100034002152150016002493141038002653300464013033330019017676060023017866900020018097110049018298010023018781158-023920241122115154.0 a978-7-5216-4825-6dCNY108.00 a202411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企业合规分论b专著f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编著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4.11 a448页d26cm a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于2018年发起成立全国企业合规委员会,秉承“合规自律、协同服务、交流互鉴、创新发展”的宗旨,通过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和企业服务平台,助力中国企业合规发展,实现治理现代化。拥有专业化、宽领域的专业合规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合规服务,主要包括,设计制定合规管理体系方案,起草完善合规制度文件,评估企业合规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测评合规体系有效性,开展企业合规培训等。2021年3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报送,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等联合发布“企业合规师”这一新职业,该职业定义,从事企业合规建设、管理和监督工作,使企业及企业内部成员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行业规定和道德规范的人员。主要工作任务,1.制定企业合规管理战略规划和管理计划;2.识别、评估合规风险与管理企业的合规义务;3.制定并实施企业内部合规管理制度和流程;4.开展企业合规咨询、合规调查,处理合规举报;5.监控企业合规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开展评价、审计、优化等工作;6.处理与外部监管方、合作方相关的合规事务,向服务对象提供相关政策解读服务;7.开展企业合规培训、合规考核、合规宣传及合规文化建设。 a作为企业合规师这一新职业的报送单位,为企业合规师新职业从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提供参考和指引,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商法中心)于2022年编写了“企业合规师专业水平培训辅导用书”。在此基础上,商法中心组织合规领域权威专家,总结实践经验,根据最新政策法规重新编写,形成本书《企业合规分论》,分九个章节,从反腐败和反商业贿赂合规、贸易合规、数据合规、税务合规、竞争合规、ESG等多个维度,全面阐释了企业合规师应当掌握的重点领域知识技能。 a企业法研究人员0 a企业法x研究y中国 aD922.291.914v502a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4编著 0aCNbFHWHc20241128 0213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4002142150016002483141038002643300455013023330019017576060023017766900020017997110049018198010023018681158-024020241122115307.0 a978-7-5216-4824-9dCNY79.00 a202411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企业合规通论b专著f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编著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4.11 a328页d26cm a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于2018年发起成立全国企业合规委员会,秉承“合规自律、协同服务、交流互鉴、创新发展”的宗旨,通过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和企业服务平台,助力中国企业合规发展,实现治理现代化。拥有专业化、宽领域的专业合规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合规服务,主要包括,设计制定合规管理体系方案,起草完善合规制度文件,评估企业合规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测评合规体系有效性,开展企业合规培训等。2021年3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报送,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等联合发布“企业合规师”这一新职业,该职业定义,从事企业合规建设、管理和监督工作,使企业及企业内部成员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行业规定和道德规范的人员。主要工作任务,1.制定企业合规管理战略规划和管理计划;2.识别、评估合规风险与管理企业的合规义务;3.制定并实施企业内部合规管理制度和流程;4.开展企业合规咨询、合规调查,处理合规举报;5.监控企业合规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开展评价、审计、优化等工作;6.处理与外部监管方、合作方相关的合规事务,向服务对象提供相关政策解读服务;7.开展企业合规培训、合规考核、合规宣传及合规文化建设。 a作为企业合规师这一新职业的报送单位,为企业合规师新职业从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提供参考和指引,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商法中心)于2022年编写了“企业合规师专业水平培训辅导用书”。在此基础上,商法中心组织合规领域权威专家,总结实践经验,根据最新政策法规重新编写,形成本书《企业合规通论》,分十个章节,从企业合规的概念理清、合规风险的识别、合规体系的建设、合规管理的工具等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了企业合规师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 a企业法研究人员0 a企业法x研究y中国 aD922.291.914v502a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4编著 0aCNbFHWHc20241128 0220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5001472100034002222150016002563141038002723300477013103330045017876060041018326900020018737110049018938010023019421158-024120241224154654.0 a978-7-5216-4855-3dCNY88.00 a202412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企业合规制度规范选编b专著f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编著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4.11 a456页d26cm a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于2018年发起成立全国企业合规委员会,秉承“合规自律、协同服务、交流互鉴、创新发展”的宗旨,通过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和企业服务平台,助力中国企业合规发展,实现治理现代化。拥有专业化、宽领域的专业合规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合规服务,主要包括,设计制定合规管理体系方案,起草完善合规制度文件,评估企业合规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测评合规体系有效性,开展企业合规培训等。2021年3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报送,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等联合发布“企业合规师”这一新职业,该职业定义,从事企业合规建设、管理和监督工作,使企业及企业内部成员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行业规定和道德规范的人员。主要工作任务,1.制定企业合规管理战略规划和管理计划;2.识别、评估合规风险与管理企业的合规义务;3.制定并实施企业内部合规管理制度和流程;4.开展企业合规咨询、合规调查,处理合规举报;5.监控企业合规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开展评价、审计、优化等工作;6.处理与外部监管方、合作方相关的合规事务,向服务对象提供相关政策解读服务;7.开展企业合规培训、合规考核、合规宣传及合规文化建设。 a作为企业合规师这一新职业的报送单位,为企业合规师新职业从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提供参考和指引,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商法中心)于2022年编写了“企业合规师专业水平培训辅导用书”。在此基础上,商法中心组织合规领域权威专家,总结实践经验,根据最新政策法规重新编写,形成本书《企业合规规范选编》,系统梳理了企业合规师应当掌握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国际惯例等规范,将与企业合规最相关的条文摘录和汇编,是企业合规师和企业合规相关从业人员的必备工具书。 a参加企业合规师资格考试考生,企业法学习者0 a企业法y中国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D922.291.914v502a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4编著 0aCNbFHWHc20241226 0097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100034002072150016002413140015002573300274002723330027005465170025005736060033005986900020006317010015006517120019006668010023006851158-024220241230113307.0 a978-7-5216-4645-0dCNY11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证券业务指引b专著e企业上市法律实务指南f国枫研究院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4.10 a449页d24cm a主编:马哲 a本书内容涵盖上市定位与板块选择、上市前的股权融资与股权激励、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兼并收购和主营业务变化、股份公司改制、业务合规、财产合规、劳动合规以及生产经营合规等IPO筹备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法律事项,并着重从风险防范、审核关注、解决落实等角度,提出理论见解总结实务经验。 a上市公司法研究相关人员1 a企业上市法律实务指南0 a上市公司x公司法x研究y中国 aD922.291.914v5 0a马哲4主编02a国枫研究院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56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7001472050008002242100034002322150016002662250015002823140191002973300597004883330063010856060061011486900016012096900016012257110025012418010023012661158-024420241217145533.0 a978-7-5216-4924-6dCNY56.00 a2024121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本通b专著f法规应用研究中心编 a2版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468页d21cm2 a法律一本通 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是中国法治出版社内设的研究机构,由从事法规、案例图书品种策划出版的资深编辑、国内法学院系的资深教授组成,专门从事法学法律法规图书的编辑研究,为广大读者提供学习法律的资料。 a“法律一本通”系列丛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以其科学的体系、实用的内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对其进行了多次改版,丰富了其内容,增强了其实用性,再次博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分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中心,将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最新司法解释等法律文件逐条分析,成为学习和适用该些法的实用图书。适合高校师生、普通读者参考使用。编者对本书再次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除了增补上述内容外,还新增了近来收集到的典型案例。修订后的本书能够反映当下我国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规及其解释的最新全貌。 a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习者,法律工作者0 a产品质量法x食品卫生法x消费者权益保护法x基本知识y中国 aD922.294v5 aD922.164v502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02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42001862150016002283000029002443300402002733330009006756060045006846900016007297010017007458010023007621158-024520241118134114.0 a978-7-5167-6666-8dCNY25.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子商务法律法规b专著f袁志勇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125页d26cm a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材 a本教材适用于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2019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引入了最新的法律规范,共分为7个项目,详细阐述了电子商务中的法律基础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电子商务法概述、电子商务主体法律基础、数据电文与电子签名、电子商务合同、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电子商务争议解决等。 a中专0 a电子商务x法规y中国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D922.294v5 0a袁志勇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03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300449002443330025006936060031007186900018007497010017007678010023007841158-024620231026152736.0 a978-7-5482-4878-1dCNY39.00 a20231026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子商务法原理与案例研习b专著f高春艳编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3.03 a245页d26cm a本书结合近年来我国最新出台的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规范,在介绍电子商务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入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领域丰富的电子商务法相关权威案例,力图在提升学生法律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本书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首先介绍法与电子商务法基础知识,其次分别介绍包含电子商务经营者法律制度、电子商务合同法律制度、电子支付法律制度、电子签名法律制度、电子认证法律制度、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电子商务争议的解决等内容。 a电子商务法规研究人员0 a电子商务x法规x案例y中国 aD922.294.5v5 0a高春艳4编著 0aCNbFHWHc20231101 0144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91001482100034002392150016002732250017002893140243003063300493005493330051010426060031010936900018011247110023011428010023011651158-024720241224155734.0 a978-7-5216-4888-1dCNY128.00 a2024122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全书b专著e含规章及文书范本e2025年版f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968页d23cm2 a法律法规全书 a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主办的中央级法律类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每年出版图书约1000种,涵盖法律法规、法律工具书、法律基础知识读物、法律职业考试、法律实务、法学学术、法律教材教辅、大众社科等领域。 a本书涵盖市场监管领域常用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相关示范文本,书中收录文件均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部委经过清理修改后的现行有效标准文本,方便读者及时掌握最新法律文件。全书法律文件按照紧密程度排列,而不是文件公布的时间顺序排列,以方便读者集中对某一类问题查找使用,避免疏漏重点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全书重点法律文件附加条文主旨,指引读者快速找到目标条文,了解条文规定的主要内容。本书重在全面收录法律文件,同时为确保内容准确,所有文件无注释加工内容。 a市场监管法规研究人员,法律工作者,市场监管人员0 a市场监管x法规y中国j汇编 aD922.294.9v502a中国法治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40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7001472100034002342150016002682250017002843140243003013300489005443330031010336060023010646900016010877110023011038010023011261158-024820241224160549.0 a978-7-5216-4885-0dCNY96.00 a2024122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律法规全书b专著e含规章及典型案例e2025年版f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680页d23cm2 a法律法规全书 a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主办的中央级法律类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每年出版图书约1000种,涵盖法律法规、法律工具书、法律基础知识读物、法律职业考试、法律实务、法学学术、法律教材教辅、大众社科等领域。 a本书涵盖土地领域常用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相关示范文本,书中收录文件均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部委经过清理修改后的现行有效标准文本,方便读者及时掌握最新法律文件。全书法律文件按照紧密程度排列,而不是文件公布的时间顺序排列,以方便读者集中对某一类问题查找使用,避免疏漏重点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全书重点法律文件附加条文主旨,指引读者快速找到目标条文,了解条文规定的主要内容。本书重在全面收录法律文件,同时为确保内容准确,所有文件无注释加工内容。 a土地法研究人员,法律工作者0 a土地法y中国j汇编 aD922.309v502a中国法治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243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5001482100038002232150016002613140439002773301279007163330019019955170029020146060033020436900016020766900018020927110035021108010023021451158-024920241022131822.0 a978-7-5764-1771-5dCNY120.00 a202410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地产视角b专著e房地产与建设工程法律实务f上海中联(贵阳)律师事务所编著 a北京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d2024.09 a556页d26cm a上海中联(贵阳)律所事务所(一家以商事法律服务为主的综合性专业法律服务机构,专业化分工,团队化合作,整合全所人力资源,确保及时、高效地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律所长期担任贵州省内各级党政机关、大型国有及民营企业法律顾问;致力于在公司、金融、投资融资、大数据、建设工程、房地产、公司企业刑事合规及法律风险防范、涉外法律服务等领域提供各类非诉讼服务;专注于各种复杂、疑难民商事争议案件的解决,以及职务犯罪、经济犯罪等重大刑事诉讼案件的刑事辩护。) a本书是关于房地产与建筑工程法律实务的著作。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房屋拆迁与征收补偿,包括承租人在征收补偿中的主体地位及权益问题研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优益权单方面变更、解除征收补偿协议相关问题探析等;第二部分诉讼执行,包括首封债权的优先受偿,“超级优先权”,开发商以解除合同的生效判决排除法院对房屋强制执行的例外情况分析等;第三部分集体土地,包括法院按照公平原则调整家庭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价款约定相关问题探析,新《土地管理法》做了哪些修改;第四部分国有土地,包括政府优惠减免土地出让价款相关法律实务问题探析,探析与“毛地出让”有关的几个法律问题;第五部分工程质量及验收,包括建设工程缺陷责任期与质量保修期辨析及裁判实务,建设工程质量鉴定手记;第六部分工程转包分包及实际施工人,包括建设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及挂靠之下工伤责任的承担与追偿,发包人指定分包的法律风险与防范;第七部分工程价款,包括政府投资项目代建模式下的结算困境,施工过程结算之实务分析;第八部分工程管理,包括有关委托代建的几个实务问题浅析,逐条解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第九部分房屋买卖与租赁,包括以一则案例分析房屋认购协议的性质及事实房屋买卖合同关系的成立,商品房认购协议被认定为本约合同的标准;第十部分房地产开发,包括房地产项目分割转让的合法性问题研究,在建工程转让法定条件的认定;第十一部分不动产担保,包括浅析不动产抵押纠纷案件的诉讼管辖问,不动产抵押权的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及认定。 a建筑法研究人员1 a房地产与建设工程法律实务0 a房地产法x建筑法x研究y中国 aD922.384v5 aD922.297.4v502a上海中联(贵阳)律师事务所4编著 0aCNbFHWHc20241024 0145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4001802150016002143140451002303300415006813330031010966060027011276900014011547010017011688010023011851158-025020241211140311.0 a978-7-5008-8395-1dCNY78.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劳动法讲义b专著f杨思斌编著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12 a277页d19cm a杨思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教授,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自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劳动法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至今已有18年。主要讲授《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劳动法专题》《劳动争议处理实务》等课程,担任《劳动合同法释义》《社会保险法释义》《公务员法释义》等多部法律释义的主要撰稿人,主编《劳动法案例教程》一书。在劳动法的教学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案例分析,注重学科前沿问题的探讨。 a劳动法,是指所有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们所学习研究的劳动法是广义的劳动法,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规章。本书通过对中国劳动法律体系进行梳理,对我国有关劳动法律的基本情况、特点、调整对象、主要内容等进行介绍,并辅之以案例等形式进行讲解,有助于工会干部和职工、相关研究人员快速学习了解中国劳动法律构建及特点。 a工会干部和职工相关研究人员0 a劳动法x基本知识y中国 aD922.5v5 0a杨思斌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89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2250017002383140139002553301129003943330029015236060023015526900016015757110025015918010023016161158-025120241220171614.0 a978-7-5216-4857-7dCNY39.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图解劳动法b专著f法规应用研究中心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4.12 a204页d21cm2 a图解法律系列 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中国法治出版社组织法律专业人士以满足人民群众学法用法需求为出发点,编写相关实用专业的法律工具书和通俗易懂的普及读物。 a图解法律系列运用图表的形式,将可视化思维融入法律工具书的解读和编排中,将知识转化和视觉效果相融合,使读者可以一目了然的获得法条的关键信息,方便读者学习、记忆和使用。本书对《劳动法》的条文,并可结合《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二)》进行以下分析解读:【条文主旨】归纳条文主旨,突出条文要义,方便读者明确法条的规范对象。【思维导图】围绕本条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将法条内容进行梳理,重点知识清晰化,强调记忆点,方便学习运用。【专业术语解释】对于法条中的核心法律术语,用简洁凝练的文字就行解释,使专业问题变的精准易懂。【新旧对照】对重要法条或新修订之处的主要内容进行标注,体现立法沿革,使读者理解修改的核心内容。【要点注释】对重要法条或新修订之处的主要内容进行释义,概括立法背景、立法宗旨、法条内涵,解析实务适用中的重点。【案例精析】收录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典型案例,旨在以案释法,概括裁判规则,为相关法律在实务中的适用提供有效指引。【关联规定】将与新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法律文件逐一列举,方便读者查找,形成系统性知识架构。我们力争做到内容的直观性、形式的生动性、使用的便捷性,打造一本全面实用、好看好用的新型业务指导用书。 a劳动法学习者,法律工作者0 a劳动法y中国j图解 aD922.504v502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90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2250033002523140787002853300487010723330019015596060023015786900016016017010013016178010023016301158-025220241127152415.0 a978-7-5216-4804-1dCNY49.00 a202411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劳动者应知应会法律常识b专著e漫画案例版f汪洋等著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4.11 a344页d21cm2 a新时代公民法律常识全知道丛书 a汪洋,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判员,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从事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工作十余年,承办审结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近千件。曾撰写《新就业形态下关联企业“混同用工”的司法识别及法律责任认定》获全国法院优秀案例分析优秀奖,《劳动合同“过错性解除”的审查标准与合法性认定——张某诉网络技术公司劳动争议案》等近十篇劳动争议案例被中国法院年度案例选收录。孙霜悦,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判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律硕士。主要从事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工作,撰写多篇案例收录于中国法院年度案例选。肖唯,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判员,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工作,曾获“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二等奖、全国法院优秀案例分析三等奖、北京市法院调研工作二等奖,入选北京市朝阳法院司法专业人才库。刘冠男,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北京交通大学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工作。 a本书旨在对广大劳动者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和应对劳动法律问题提供指南,从大量生效案件裁判中选择具有典型和普法意义的,为普通职工提供简练明晰的参考。本书编排合理、内容务实,对纷繁复杂的疑难问题进行高度凝练,深入浅出,有助于劳动者全面、系统、准确理解法律要义。本书从更好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增强劳动者法律意识出发,选取法律常见实例,编写为小案例,进行分析解读并提供法律依据,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此外,本书还结合司法实践对每则事例提供了维权小技巧、规避风险注意事项等,为读者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 a劳动法研究人员0 a劳动法x案例y中国 aD922.505v5 0a汪洋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44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7001472100034002442150016002782250017002943140243003113300499005543330039010536060035010926900016011277110023011438010023011661158-025320241224155452.0 a978-7-5216-4889-8dCNY96.00 a2024122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全书b专著e含规章及法律解释e2025年版f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716页d23cm2 a法律法规全书 a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主办的中央级法律类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每年出版图书约1000种,涵盖法律法规、法律工具书、法律基础知识读物、法律职业考试、法律实务、法学学术、法律教材教辅、大众社科等领域。 a本书涵盖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常用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相关示范文本,书中收录文件均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部委经过清理修改后的现行有效标准文本,方便读者及时掌握最新法律文件。全书法律文件按照紧密程度排列,而不是文件公布的时间顺序排列,以方便读者集中对某一类问题查找使用,避免疏漏重点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全书重点法律文件附加条文主旨,指引读者快速找到目标条文,了解条文规定的主要内容。本书重在全面收录法律文件,同时为确保内容准确,所有文件无注释加工内容。 a劳动社会保障法研究人员,法律工作者0 a劳动法x社会保障法y中国j汇编 aD922.509v502a中国法治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31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050008001942100034002022150016002362250015002523140191002673300465004583330033009236060031009566900016009877110025010038010023010281158-025420241217145610.0 a978-7-5216-4926-0dCNY39.00 a2024121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劳动合同法一本通b专著f法规应用研究中心编 a2版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360页d21cm2 a法律一本通 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是中国法治出版社内设的研究机构,由从事法规、案例图书品种策划出版的资深编辑、国内法学院系的资深教授组成,专门从事法学法律法规图书的编辑研究,为广大读者提供学习法律的资料。 a“法律一本通”系列丛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以其科学的体系、实用的内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对其进行了多次改版,丰富了其内容,增强了其实用性,再次博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劳动合同法分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为中心,将劳动合同法及最新司法解释等法律文件逐条分析,成为学习和适用该法的实用图书。适合高校师生、普通读者参考使用。编者对本书再次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除了增补上述内容外,还新增了近来典型案例。修订后的本书能够反映当下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及其解释的最新全貌。 a劳动合同法学习者,法律工作者0 a劳动合同法x基本知识y中国 aD922.524v502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91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2250017002423140139002593301133003983330033015316060027015646900018015917110025016098010023016341158-025520241220171047.0 a978-7-5216-4858-4dCNY39.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图解劳动合同法b专著f法规应用研究中心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4.12 a204页d21cm2 a图解法律系列 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中国法治出版社组织法律专业人士以满足人民群众学法用法需求为出发点,编写相关实用专业的法律工具书和通俗易懂的普及读物。 a图解法律系列运用图表的形式,将可视化思维融入法律工具书的解读和编排中,将知识转化和视觉效果相融合,使读者可以一目了然的获得法条的关键信息,方便读者学习、记忆和使用。本书对《劳动合同法》的条文,并可结合《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二)》进行以下分析解读:【条文主旨】归纳条文主旨,突出条文要义,方便读者明确法条的规范对象。【思维导图】围绕本条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将法条内容进行梳理,重点知识清晰化,强调记忆点,方便学习运用。【专业术语解释】对于法条中的核心法律术语,用简洁凝练的文字就行解释,使专业问题变的精准易懂。【新旧对照】对重要法条或新修订之处的主要内容进行标注,体现立法沿革,使读者理解修改的核心内容。【要点注释】对重要法条或新修订之处的主要内容进行释义,概括立法背景、立法宗旨、法条内涵,解析实务适用中的重点。【案例精析】收录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典型案例,旨在以案释法,概括裁判规则,为相关法律在实务中的适用提供有效指引。【关联规定】将与新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法律文件逐一列举,方便读者查找,形成系统性知识架构。我们力争做到内容的直观性、形式的生动性、使用的便捷性,打造一本全面实用、好看好用的新型业务指导用书。 a劳动合同法学习者,法律工作者0 a劳动合同法y中国j图解 aD922.52-64v502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83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1001472100034002382150016002723000043002883140517003313300560008483330047014086060045014556900015015007110045015158010023015601158-025620241105142502.0 a978-7-5237-0742-5dCNY60.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核心考点精讲精练b专著e2025版f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82页d26cm a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系列 a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由“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培中心”人员组成。为充分发挥我社注安教材品牌影响,辅导报名注安师考试的人员学好用好安全生产知识,使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全社会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培养有用之才,应急管理出版社研究成立了“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培中心”(简称“安培中心”),重点打造“注安课堂”线上课程服务品牌,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21年以来,安培中心致力于以扎实的专业积累为考生提供备考咨询、课程开发、学习服务等内容,专注安全领域知识服务的同时,注安课堂品牌效应逐步提升。 a本书为全国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职业资格考试配套辅导用书中的“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科目。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按照专业类别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分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3个公共科目和“安全生产专业实务”1个专业科目,“安全生产专业实务”科目分为煤矿安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化工安全、金属冶炼安全、建筑施工安全、道路运输安全和其他安全专业(不包括消防安全)7个专业类别。其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为客观科目;“安全生产专业实务”为主客观混合科目。 a参加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安全生产法y中国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D922.54v502a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29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42002022150016002443300686002603330013009466060035009596900016009947110033010108010023010431158-025720241112112343.0 a978-7-5167-6749-8dCNY20.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工伤保险画里有话b专著f河南智韵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100页d21cm a紧密围绕《工伤保险条例》的核心内容,以趣味生动的漫画形式,简单明了、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地宣传工伤保险政策与知识,让参保人员、工伤职工了解《工伤保险条例》的内容,从而宣传普及工伤保险法律法规,增强广大职工工伤保险权益意识,有效预防各类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内容上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伤司组织制作的《漫画<工伤保险条例>》(职工权益DVD版)改编,保障案例的典型性、权威性。本书以连环漫画的形式讲解案例,生动活泼,打造宣教小手册,采用全彩印刷。全书包括参保缴费、工伤认定的情形和工伤认定的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条件和等级、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违反条例的法律责任等30个主题的连环画组成,每副连环画讲解一个案例,每一主题的最后一页为权威解说,生动活泼的同时又不失严谨;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a大众读者0 a工伤保险x条例y中国j通俗读物 aD922.554v502a河南智韵数字科技有限公司4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980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47001482100034002952150016003293140485003453300634008303330069014646060065015336900015015986900014016136900014016276900015016417110023016568010023016791158-025820241227145506.0 a978-7-5216-4834-8dCNY15.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中国工会章程 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工作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b专著e大字本f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4.12 a104页d21cm a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主办的中央级法律类专业出版社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法律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中国法治出版社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服务;坚持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服务;坚持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 a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中国工会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工会女职工工作是工会工作、妇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基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及其以上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是妇女联合会的团体会员。本书包含《工会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中国工会章程》(2023年10月12日通过)、《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工作条例》(2024年4月26日通过)、《妇女权益保障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以及实践中经常用到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a本书适合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和妇委会工作人员日常学习与工作参考使用0 a工会法x工会章程x妇女权益保障法x妇女劳动保护x劳动法y中国 aD922.56v5 aD412.1v5 aD922.7v5 aD922.54v502a中国法治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3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2250015002443140191002593300415004503330033008656060021008986900015009197110025009348010023009591158-025920241224154253.0 a978-7-5216-4843-0dCNY35.00 a2024122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矿产资源法一本通b专著f法规应用研究中心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328页d21cm2 a法律一本通 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是中国法治出版社内设的研究机构,由从事法规、案例图书品种策划出版的资深编辑、国内法学院系的资深教授组成,专门从事法学法律法规图书的编辑研究,为广大读者提供学习法律的资料。 a“法律一本通”系列丛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以其科学的体系、实用的内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丰富了其内容,增强了其实用性,再次博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该分册以矿产资源法为中心,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逐条解释,是学习和适用矿产资源法实用图书。根据最新矿产资源法编写修改。本分册根据新的矿产资源法编写。关联了矿产资源法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就某些重点文件的重点条款收录相关的答记者问。增加相关典型案例,全面说明法条适用。 a矿产资源法学习者,法律工作者0 a矿产资源法y中国 aD922.62v502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39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5001482100034002132150016002473140305002633300471005683330023010396060031010626900016010937010017011098010023011261158-026020241122154958.0 a978-7-5237-0798-2dCNY168.00 a202411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专家解读与案例解析b专著f李显冬主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82页d24cm a李显冬,祖籍辽宁省辽中县,1951年10月生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后就读于太原五中,之后考入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国土资源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物权法、民商法、侵权行为法、知识产权法、中国民法史、矿业法、土地法、农业法、婚姻继承法、网络侵权法等。 a《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再次修改,突出五大特点:一是增加促进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规定。二是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编制。三是完善矿业权相关规定,增加了无需取得探矿权的情形等。四是为规范勘查开采活动,增加勘查方案、开采方案调整程序。五是加强矿区生态修复,明确修复原则和要求,加强修复费用监督管理,都是与时俱进。作者围绕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法律条文逐条解读,并针对以上五大特点做了重点说明,配以案例和解析,让读者更加深刻理解矿产资源法,指导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事业更加规范运行。 a矿产资源法研究人员0 a矿产资源法x法律解释y中国 aD922.625v5 0a李显冬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62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0002042150016002343140484002503300531007343330027012656060037012926900016013297010015013458010023013601158-026120241119143455.0 a978-7-5197-9616-7dCNY68.00 a202411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环境法制建设研究b专著f李奇伟著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24.01 a219页d23cm a李奇伟,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环境法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曾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法治理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法制研究》。出版专著2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部分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摘编。荣获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第一届阿里巴巴“撷英青年环境法学优秀人才奖”。 a农村是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场域,亦是人类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融合的复杂系统。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一方面面临着自身生产、生活污染加重的形势,另一方面也需要应对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环境风险。本书对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环境法制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不仅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环境法制的理论意涵、基本特征、关键环节,也从规范建构层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法制建设的现状、不足,并在借鉴域外经验基础上,尝试提出具备本土适应性的制度建构方案,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法治化进程。 a农业环境保护法研究人员0 a农业环境x环境保护法x研究y中国 aD922.684v5 0a李奇伟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05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4002112150015002453300437002603330023006976060047007206900016007677110021007838010023008041158-026220241231140710.0 a978-7-5109-4320-1dCNY2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环境资源审判h2021b专著f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编 a北京c人民法院出版社d2024.12 a88页d26cm a本书是最高人民法院编写的环境资源审判中英文白皮书,系统总结了2021年全国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会议内容,全书分五部分介绍了2021年中国环境资源审判情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公正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保障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大局;坚持良法善治,不断完善环境资源审判规则体系;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环境资源审判体系。 a环境保护法研究人员0 a环境保护法x审判x研究y中国y2021j汉、英 aD922.684v502a最高人民法院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77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5001482100038002132150016002512250025002673140634002923300467009263330019013936060033014126900016014457110033014618010023014941158-026320241225145802.0 a978-7-5228-4735-1dCNY169.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h2024b专著f海洋法治发展报告编写组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390页d24cm2 a大连海事大学智库丛书 a李国强,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吉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在吉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4年至2020年在吉林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法基础理论、成年监护制度、自然资源权利等。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财产法体系的解释》《相对所有权的私法逻辑》等著作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3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其他科研项目10余项。获评第三届“吉林省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相关科研成果三次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a《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2024)》共15章。第一章对中国海洋法治的政策与管理进行论述,第二章聚焦于海洋权益的法治发展,第三至九章分别对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环境、《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海洋资源利用、海洋渔业、海洋安全的法治发展展开论述,第十章探讨航运法治发展,第十一章探讨防治船源污染的法治发展,第十二章阐述国际海商海事这一特色领域的法治发展,第十三、十四章、十五章则重点突出涉外海洋法治,前瞻性思考海洋外交、国际海洋治理、国际海洋法治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并提出建议。 a海洋法研究人员0 a海洋法x研究报告y中国z2024 aD922.694v502a海洋法治发展报告编写组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38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1001482100030002092150016002392250025002553040021002803300688003013330017009896060039010066900015010457010017010607020017010778010023010941158-026420241230102942.0 a978-7-5197-9847-5dCNY4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民法真题名师带练b专著e2025年版f杨艳霞主编g韩祥波编写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24.12 a222页d26cm2 a法考30天快刷黄金考点 a法律考试中心组编 a本书以核心命题点(原考点)为基本单元,概括阐述考点内容,全面归纳考查方式,提示命题陷阱,揭示与关联考点综合考查的可能性,全面解读本考点应试方法;同时,通过对本考点内的2017-2024年部分真题的详细解读,达到熟悉考点内容,并能理解掌握前述应试技能的目标。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加强统计分析,明晰复习思路。第二,客观题归类精解,考点细致分类。第三,深入透彻讲解,点面结合突破。第四,加强陷阱点拨,提高反干扰本领。特别疑难的试题解析后,我们会附【陷阱点拨】,对出题者的干扰项设置方式、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应如何突破这种干扰等问题,进行简练而透彻的点拨,努力提高大家的应试技能。第五,明晰难度系数,把握复习节奏。难度系数的运用,目的在于为考生提供一把可以测量自己学习进展情况及复习效果的标尺。 a参加法考考生0 a民法x资格考试x中国j自学参考资料 aD923.04v5 0a杨艳霞4主编 0a韩祥波4编写 0aCNbFHWHc20250102 0161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1001472100034002382150016002723140225002883300755005133330021012686060027012896900015013167010017013318010023013481158-026520241220161307.0 a978-7-5109-4340-9dCNY75.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民商审判前沿e争议、法理与实务e“民商法沙龙”微信群讨论实录h第五辑b专著f李志刚主编 a北京c人民法院出版社d2024.11 a324页d24cm a李志刚,法学博士,曾长期担任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后担任金融机构法务、公司律师,现任教于山西师范大学,兼任北京仲裁委仲裁员,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破产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金融仲裁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a《民商审判前沿:争议、法理与实务》以微信对话体的方式,如实呈现了”民商法沙龙”讨论的全貌,集中展示了民商审判前沿问题的分歧观点、论证过程;并通过汇集梳理理论学说,选编真实典型案例,为民商法学的理论研究提供具有实践面向的“中国问题”,为法官、律师与其他民商法实务工作者提供可资借鉴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实务观点及理由,并为我国民商事法律、司法解释的不断完善提供有益参考。《公司法》于2023年12月29日再次修订,新旧《公司法》中的若干重要制度发生变化,广受关注。因此,公司法问题也是2023年至2024年期间“民商法沙龙”群友热议的重点。故第五辑将首要和主要篇幅留给了公司法专题。包括公司法专题在内,本辑还包括合同法专题、物权法专题、民事诉讼法专题共计25个热点、难点小专题,参与讨论的学者、法官,思考深入,体现出了深厚民商法理论功底,使本书具有一流的专业水准和学术品位。 a民法商法研究人员0 a民法x商法x研究y中国 aD923.04v5 0a李志刚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42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5001482100034002332150016002672250017002833140243003003300491005433330045010346060031010796900015011107110023011258010023011481158-026620241224160653.0 a978-7-5216-4882-9dCNY105.00 a2024122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司法解释全书b专著e含指导案例e2025年版f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784页d23cm2 a法律法规全书 a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主办的中央级法律类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每年出版图书约1000种,涵盖法律法规、法律工具书、法律基础知识读物、法律职业考试、法律实务、法学学术、法律教材教辅、大众社科等领域。 a本书涵盖民法典领域常用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相关示范文本,书中收录文件均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部委经过清理修改后的现行有效标准文本,方便读者及时掌握最新法律文件。全书法律文件按照紧密程度排列,而不是文件公布的时间顺序排列,以方便读者集中对某一类问题查找使用,避免疏漏重点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全书重点法律文件附加条文主旨,指引读者快速找到目标条文,了解条文规定的主要内容。本书重在全面收录法律文件,同时为确保内容准确,所有文件无注释加工内容。 a民法学习者,法律工作者,参加法律考试考生0 a民法x法典x法律解释y中国 aD923.05v502a中国法治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09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300509002443330021007536060033007746900015008077010015008228010023008371158-026720241107143049.0 a978-7-224-14901-2dCNY69.00 a2024110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清末民国时期人格权制度研究b专著f苗春刚著 a西安c陕西人民出版社d2023.04 a295页d26cm a中国古代人格以“忠孝”为基础、以身份差等为特点,近代意义上的人格与人格权制度通过清末法律继受传入中国。人格权制度在《大清民律草案》首次规定,至民国时期,历经民国《民律草案》《中华民国民法》,该制度在立法上继承又有所变化。基于人格权制度内涵的包容性与转型时期人格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清末民国时期的人格权实践在清末民初、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两个不同阶段,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保护两个层次上展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反思这一时期人格权立法与实践得失,对全面理解当下的《民法典》人格权立法模式、司法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a人格权利研究人员0 a人格x权利x研究y中国z近代 aD923.14v5 0a苗春刚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46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2250029002503140373002793300423006523330015010756060037010906900015011277010017011427010015011598010023011741158-026820241113143835.0 a978-7-5216-4815-7dCNY88.00 a202411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法院审理担保案件观点集成b专著f杜卫红,邵普主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4.11 a368页d24cm2 a法院审理案件观点集成丛书 a杜卫红,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二级高级法官,从事商事审判工作近30年,主审参审商事案件两千余件。邵普,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硕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三级高级法官,从事商事审判工作近16年,主审参审商事案件近两千件。多篇文章在《审判前沿》《北京审判》《法官论坛》等期刊发表,多篇案例分析被收录在《中国法院年度案例》等出版物中。 a典型案例在司法审判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法院审理担保案件观点集成》通过整理全国各级法院的已生效裁判,总结、归纳出具体的裁判经验、思路和尺度,以及认定事实、适用法律的方法。同时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司法政策精神、审判业务意见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专家法官著述、目前审判实务中的主流观点等对案例进行了透彻分析。阅读本书,使读者可以在快速了解担保案件法律争议问题的前提下,迅速了解法院的司法观点和态度,以及裁判的思路和尺度。 a法律工作者0 a担保x经济纠纷x审判x案例y中国 aD923.25v5 0a杜卫红4主编 0a邵普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19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300623002443330019008676060023008866900015009097010015009248010023009391158-026920240814152025.0 a978-7-5764-1719-7dCNY69.00 a202408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多数人之债法律问题研究b专著f章正璋著 a北京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d2024.08 a405页d23cm a本书是研究多数人之债的著作,按照我国《民法典》对于多数人之债的立法顺序,遵循由一般到特殊之规范结构,同时考虑到具体多数人之债的逻辑依存及逻辑递进关系。全书共分十二章,详细研究了按份之债、可分之债与不可分之债、连带债权与连带债务、真正连带与不真正连带、协同之债、债权准共有、债务共有、债权债务之共同共有、债权让与、债务转移、债务加入、赔偿请求权让与、补充责任、保证责任、重复保险、重复委任以及请求权竞合等多数人之债的具体形态。对于每一类多数人之债,着重从概念、特征、历史演进、相关制度比较以及对内对外效力等方面予以考察研究。既注重历史维度,又注重理论深度和实践面向,涉及的民商法知识面较为广泛,具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和广度。 a债权法研究人员0 a债权法x研究y中国 aD923.34v5 0a章正璋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38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140336002323300447005683330045010156060033010606900014010937010017011078010023011241158-027020240828153811.0 a978-7-5664-2841-7dCNY39.00 a202408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商业秘密法学b专著f崔汪卫主编 a合肥c安徽大学出版社d2024.09 a316页d24cm a崔汪卫,现任安庆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安徽省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安庆市法学会常务理事。在《中国出版》《体育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来源刊18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省部级项目5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 a本书是知识产权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主要内容包含商业秘密的概念、性质、立法演变、立法基础、商业秘密权的行使、竞业禁止制度、不可避免披露制度、商业秘密侵权责任、商业秘密刑事立法等。本书突出普及性、研究性、时效性、实践性,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教材附录还对我国制定商业秘密专门立法提出建议稿草案,供学生学习和科研人员研究时参考。教材搜集了国内和英美等国一些经典司法判例,使学生读起来更易理解教学内容,今后更好地运用于实务工作。 a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科研人员,相关领域读者0 a商业秘密x保密法y中国j教材 aD923.4v5 0a崔汪卫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60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3001482100034002212150016002552250043002713300878003143330021011926060063012136900016012766900018012927010017013108010023013271158-027120241231140659.0 a978-7-5109-4294-5dCNY89.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知识产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纠纷惩罚性赔偿裁判规则研究b专著f丁文严主编 a北京c人民法院出版社d2024.12 a380页d26cm2 a中国法院类案检索与裁判规则专项研究丛书 a本书为“中国法院类案索引与类判规则专项研究丛书”中的《知识产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纠纷惩罚性赔偿裁判规则研究》,主编为丁文严。为了不断满足新时代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理论研究会开展的类案检索与裁判规则专项研究,借助大数据检索平台,形成同类案件大数据报告,为使用者提供同类案件的裁判全景,并从大数据检索到的海量类案中挑选可索引的、优秀的例案,对司法实践遇到的法律适用问题予以引领和规范。本书选取了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不正当竞争、植物新品种权五大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裁判规则中常见、多发、法律适用分歧较大的问题,在大数据检索分析的基础上,遴选出可供参考的例案,形成24条具有典型意义惩罚性赔偿裁判规则。其中采用可视化的图片形式,对司法实践中的例案进行数据分析和归纳,同时,每个规则下挑选出3个典型案例,结合审判实践和理论研究进行分析说理。本书体例主要包括【规则描述】、类案检索大数据报告、可供参考的例案、裁判规则提要四大部分,体例清晰,内容全面。 a知识产权研究人员0 a知识产权x侵权行为x不正当竞争x经济纠纷x赔偿x研究y中国 aD923.404v5 aD922.294.4v5 0a丁文严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72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9001482100038002172150016002553140255002713300845005263330025013716060029013966900016014257010015014418010023014561158-027220241223160430.0 a978-7-5764-1866-8dCNY169.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论b专著e理论阐释·政策解读·案例评析f冯晓青著 a北京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d2024.12 a783页d23cm a冯晓青,男,中国政法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知识产权法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知识产权法硕士和博士点负责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a本书为一部侧重于知识产权保护边界划分的理论与实践兼顾的知识产权法方面的个人专著。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但又承载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领域的使命,在知识产权司法实践中,最重要的是明确知识产权保护边界,以此确认个案中被控行为是否构成知识产权侵权。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本书以知识产权保护原理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知识产权司法实践和问题,以及当前知识产权司法政策和司法保护特点,关注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型知识产权问题,对知识产权保护理论、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司法政策、新技术条件下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书分为理论阐释、政策解读和案例评析三部分,力图立足于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策规范和法律制度,以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现状为基础,遵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规律,探讨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相关理论、政策规范和实践问题,并适当借鉴他山之石。 a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人员0 a知识产权保护x研究y中国 aD923.404v5 0a冯晓青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74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0002042150016002343140503002503300627007533330033013806060027014136900016014407110027014568010023014831158-027320241213101710.0 a978-7-5197-9824-6dCNY59.00 a20241213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最新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汇编b专著f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编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25.01 a621页d21cm a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是法律出版社旗下的专业法规编纂机构。法律出版社是法律传媒业的基层单位,是为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服务的基础力量。法律出版社自1980年复建以来,伴随着国家法制建设发展进程,经历了艰苦创业、恢复发展和高速增长若干个发展阶段。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以国家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为主要内容,分析研究立法主旨和读者需求,策划编纂适合办案实务、教学研究和一般大众实际需要各类法律图书。法规中心长期与国家机关、法学院校及研究机构保持密切合作,拥有相关领域较为权威、专业的作者资源和编辑团队。 a本书为“法律法规小红书”系列之一,全面收录、整理了截至2024年12月底所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各种政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法律规范性文件,全面覆盖知识产权领域的方方面面。本书以综合、著作权(著作权登记、信息网络传播权与互联网著作权、出版、集体管理与付酬、著作权行政执法)、专利(专利代理、专利申请、专利许可、专利行政执法)、商标(商标注册与评审、商标许可使用与转让、驰名商标认定、商标行政执法)、其他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梳理相关法律法规,法规编排注重其相互间的关联性、逻辑性,体例清晰、查询方便。全书对重点法律附加条旨,可指引读者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条文;分类细致,对内容较多的领域进一步细分,便于读者按需查找。 a知识产权法学习者,法律工作者0 a知识产权法y中国j汇编 aD923.409v502a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40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140245002423300531004873330035010186060055010536900015011087010015011238010023011381158-027420241015113453.0 a978-7-5218-6340-6dCNY70.00 a202410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合同设计b专著f胡旻卉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09 a226页d23cm a胡旻卉,女,湖南邵阳人,汉族,毕业于重庆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系统经济分析、合同理论及应用等,学术成果发表在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Information & Management以及《中国管理科学》等期刊。 a随着信息技术(IT)飞速发展与社会分工日趋细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将IT部门的职能外包给专业的IT供应商,利用IT供应商的技术和资源优势,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客户在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时,常常面临着合同签订前(事前)IT供应商具有关于服务能力的私有信息、服务过程中(事中)IT供应商服务努力不可观测和服务完成后(事后)IT供应商服务效果不可证实三类挑战。本书使用甄别合同、监控和再谈判三种工具以分别应对上述三类挑战,并结合固定价格合同、时间材料合同、收益共享合同和绩效合同四种合同形式,深入探讨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合同的设计与选择问题。 a企业采购信息技术服务的管理人员0 a信息产业x商业服务x对外承包x承包合同x研究y中国 aD923.64v5 0a胡旻卉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208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2250029002463140613002753300837008883330017017256060023017426900015017657110023017808010023018031158-027520241216110552.0 a978-7-5109-4319-5dCNY98.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侵权纠纷办案实用手册b专著f人民法院出版社编 a北京c人民法院出版社d2024.11 a540页d23cm2 a人民法院办案实用手册系列 a人民法院出版社于1986年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直属的出版机构,人民法院出版社秉承”立足审判,服务法治”的办社宗旨,坚持”突出司法实务,推出理论精品,拓展法治普及,做强特色教育,创立独家品牌。人民法院出版社为审判人员和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审判实务工作参考书和应用法学理论图书,形成了图书作者的权威性、理论阐释的精髓性、法律理解的准确性、图书内容的实用性的出版风格。所出版的全国法律业大教材中的《中国刑法教程》、《中国民法教程》等教材、《司法手册》、《经济审判手册》等手册类系列、《人民法院案例选》丛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新释新解》丛书等,都受到了读者的极大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a“人民法院办案实用手册系列”图书精心选编了办案中常用、必备的法律规范文件,简明实用。自2012年以来,已出版了《刑事办案实用手册》《民事办案实用手册》《行政办案实用手册》《执行办案实用手册》等8种图书,并多次重印修订,深受读者的欢迎,已成为法律工作人员案头的必备工具书。为更好地满足法律工作人员在具体专业领域的办案需求,本系列继续推出侵权纠纷办案实用手册,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相关领域的法律规范。本丛书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最新。辑录2024年10月公布的具体专业领域内最新、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文件。(2)收录全面。所选录内容含刑法、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司法解释及指导性文件、部门规章、指导性案例以及地方规范性文件等,收录较为全面,便于读者查阅使用。(3)分类规范。单册图书以具体专业领域内所涉内容为纲,将领域内所涉问题分门别类列出。整体遵循效力位阶与时间顺序相结合的体例进行编排。力求做到清晰明了,方便读者快速有效查找相应裁判依据,提高办案效率。 a侵权法爱好者0 a侵权法y中国j汇编 aD923.79v502a人民法院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42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5001472100034002422150016002762250017002923140243003093300493005523330035010456060031010806900016011117110023011278010023011501158-027620241224160229.0 a978-7-5216-4880-5dCNY72.00 a2024122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家庭法律法规全书b专著e含典型案例及文书范本e2025年版f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524页d23cm2 a法律法规全书 a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主办的中央级法律类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每年出版图书约1000种,涵盖法律法规、法律工具书、法律基础知识读物、法律职业考试、法律实务、法学学术、法律教材教辅、大众社科等领域。 a本书涵盖婚姻家庭领域常用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相关示范文本,书中收录文件均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部委经过清理修改后的现行有效标准文本,方便读者及时掌握最新法律文件。全书法律文件按照紧密程度排列,而不是文件公布的时间顺序排列,以方便读者集中对某一类问题查找使用,避免疏漏重点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全书重点法律文件附加条文主旨,指引读者快速找到目标条文,了解条文规定的主要内容。本书重在全面收录法律文件,同时为确保内容准确,所有文件无注释加工内容。 a婚姻家庭法研究人员,法律工作者0 a婚姻法x亲属法y中国j汇编 aD923.909v502a中国法治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466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0002112150016002412250025002573040021002823300688003033330017009916060059010086900018010676900018010856900016011037010017011197020017011368010023011531158-027720241230102936.0 a978-7-5197-9850-5dCNY4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商经知真题名师带练b专著e2025年版f杨艳霞主编g汪华亮编写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24.12 a234页d26cm2 a法考30天快刷黄金考点 a法律考试中心组编 a本书以核心命题点(原考点)为基本单元,概括阐述考点内容,全面归纳考查方式,提示命题陷阱,揭示与关联考点综合考查的可能性,全面解读本考点应试方法;同时,通过对本考点内的2017-2024年部分真题的详细解读,达到熟悉考点内容,并能理解掌握前述应试技能的目标。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加强统计分析,明晰复习思路。第二,客观题归类精解,考点细致分类。第三,深入透彻讲解,点面结合突破。第四,加强陷阱点拨,提高反干扰本领。特别疑难的试题解析后,我们会附【陷阱点拨】,对出题者的干扰项设置方式、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应如何突破这种干扰等问题,进行简练而透彻的点拨,努力提高大家的应试技能。第五,明晰难度系数,把握复习节奏。难度系数的运用,目的在于为考生提供一把可以测量自己学习进展情况及复习效果的标尺。 a参加法考考生0 a商法x经济法x知识产权法x资格考试y中国j自学参考资料 aD923.990.4v5 aD922.290.4v5 aD923.404v5 0a杨艳霞4主编 0a汪华亮4编写 0aCNbFHWHc20250102 0143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6001472100034002032150016002372250025002533140327002783300467006053330021010726060025010936900016011187110023011348010023011571158-027820240829151913.0 a978-7-5109-4232-7dCNY28.00 a202408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商事法律文件解读h总第234辑b专著f人民法院出版社编 a北京c人民法院出版社d2024.08 a120页d23cm2 a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 a人民法院出版社是最高人民法院直属的出版机构,承担着最高人民法院法制宣传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是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的主阵地之一,出版了包括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汇编、案例分析、审判理论与实务丛书、法学理论著作以及法律普及性读物等各门类的法律书籍,在出版及法律业界树立起独特的品牌,并在司法实务领域确立了明显的优势地位。 a本书是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之一。在“司法解释、司法指导性文件与解读”栏目,本辑收录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的解读文章;在“部门规章、规章性文件与解读”栏目,本辑收录了《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该办法答记者问文章;在“指导案例、典型案例与解读”栏目,本辑重点收录了《重庆破产法庭2023年度十大典型案例》;在“新类型疑难案例选评”栏目,本辑收录了《某运输公司与朱某升等追收未缴出资案》一文。 a法律解释研究人员0 a商法x法律解释y中国 aD923.995v502a人民法院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36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1001482100030002092150016002392250025002553040021002803300688003013330017009896060047010066900015010537010023010688010023010911158-027920241230102958.0 a978-7-5197-9851-2dCNY4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刑法真题名师带练b专著e2025年版f杨艳霞主编g杨艳霞编写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24.12 a195页d26cm2 a法考30天快刷黄金考点 a法律考试中心组编 a本书以核心命题点(原考点)为基本单元,概括阐述考点内容,全面归纳考查方式,提示命题陷阱,揭示与关联考点综合考查的可能性,全面解读本考点应试方法;同时,通过对本考点内的2017-2024年部分真题的详细解读,达到熟悉考点内容,并能理解掌握前述应试技能的目标。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加强统计分析,明晰复习思路。第二,客观题归类精解,考点细致分类。第三,深入透彻讲解,点面结合突破。第四,加强陷阱点拨,提高反干扰本领。特别疑难的试题解析后,我们会附【陷阱点拨】,对出题者的干扰项设置方式、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应如何突破这种干扰等问题,进行简练而透彻的点拨,努力提高大家的应试技能。第五,明晰难度系数,把握复习节奏。难度系数的运用,目的在于为考生提供一把可以测量自己学习进展情况及复习效果的标尺。 a参加法考考生0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D924.04v5 0a杨艳霞4主编4编写 0aCNbFHWHc20250102 0222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140468002443301182007123330017018946060021019116900015019327010013019478010023019601158-028020241223134045.0 a978-7-5764-1870-5dCNY69.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有罪必罚原则的提倡与贯彻b专著f李鑫著 a北京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d2024.11 a421页d23cm a李鑫,河北沧州人,法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刑法学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刑法基础理论、刑法分则教义学、刑事执行学等。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先后主持2018年度河北省法学会课题“监狱行刑法治化的规范与实践问题研究”、2022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青年调研课题“我国减刑裁量体系的反思与重构”、2024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新《体育法》背景下反兴奋剂法律体系的制度逻辑与优化实施”。 a本书围绕有罪必罚原则的一般原理与展开机制进行研究,共分七章。本书通过考察有罪必罚原则的本体意义及法治价值,论述有罪必罚原则的宪法根据和刑法对有罪必罚原则的规定,分析我国提倡有罪必罚的现实依据及理论根据,进而从刑法的司法和刑事执行上探寻有罪必罚原则的贯彻机制。首先,本书对有罪必罚原则的基本内涵进行解释,从“有罪必罚”和“原则”两方面探讨有罪必罚原则的本体意义,并从法律之治和良法之治两方面论述有罪必罚原则的法治价值。通过对宪法和刑法的规范分析,指出我国宪法为有罪必罚原则提供了合宪性根据,《刑法》第3条前段以成文法的方式明确规定了有罪必罚原则,进而为在我国提倡并贯彻有罪必罚原则奠定了基础。其次,本书对在我国确立有罪必罚原则的现实依据及理论根据进行论述,为有罪必罚原则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确立提供充分的依据和支撑,以此证明在我国提倡并贯彻有罪必罚原则,不仅不会使刑法基本原则出现体系性混乱,反而有利于促使刑法基本原则功能的协调,推动刑事法治价值的实现。最后,本书从刑法司法和刑事执行两方面对有罪必罚原则的贯彻机制进行论述。一方面,从司法理念、刑事追诉机制以及出罪防控机制等方面建构了有罪必罚原则的司法贯彻机制,并指出有罪必罚原则在司法贯彻中存在一定的例外情形。另一方面,从有罪必罚原则与刑事执行的一般关系、刑事执行理念以及刑事执行方式等方面探讨有罪必罚原则在刑事执行上的贯彻机制。 a刑法研究人员0 a刑法x研究y中国 aD924.04v5 0a李鑫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200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301439002443330017016836060021017006900015017217010015017368010023017511158-028120241216153446.0 a978-7-301-35852-8dCNY62.00 a2024121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预防性刑法的风险及控制研究b专著f房慧颖著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25.01 a216页d26cm a工业时代产生的传统刑法理论如何在智能时代作出自我更新与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刑法在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预防性刑法理论强调以事前预防为主,但又可能会因诱发刑罚权的恣意扩张,导致公民自由的不当限缩而显得过犹不及、矫枉过正。刑法体系需要具有自我演化的能力和自我反思的内在因素,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与社会系统的同步进化。为了回应上述问题,本书立足于当前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的现实背景,以及我国近年来的刑法立法实践,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以刑法参与风险治理时表现最为显著的预防性刑事立法现象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通过类型化思维和批判性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辩证性思考和尝试性回答。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三章),从宏观视角切入,论述了预防性刑法的产生根源、风险检视与风险化解进路。作者认为,预防性刑法积极应答时代需求,充分发挥刑法技能,但是存在着过度刑法化的隐忧,可能滋生司法恣意,导致刑法机能失衡。因此第二部分(第四、五、六章),从微观视角切入,以网络犯罪、污染环境犯罪和数据犯罪产生于风险社会的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犯罪为例,对预防性刑法进行具象考察并探求模式革新之路。以期有利于预防性刑法研究的创新与发展,为我国传统刑法的预防性转型提供科学指引,构建我国预防性刑法规制模式的新范式。本书对预防性刑法风险的控制从宏观、微观等层面进行多维度的探索,认为应当坚持罪责刑法向安全刑法拓展、压制刑法向规范刑法转变、惩罚刑法向预防刑法延伸的观念,坚持刑法谦抑和法益保护的立场,坚持目的正当性、手段合理性、干预适当性和规范科学性的原则,以及坚持法益保护关联性、宪法的合比例性、行为实质违法性和刑法干预补充性的标准。 a刑法研究人员0 a刑法x研究y中国 aD924.04v5 0a房慧颖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23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8001762150016002143000035002303140097002653300501003623330021008636060049008846900015009337010013009488010023009611158-028220240718150654.0 a978-7-300-32988-8dCNY48.00 a202407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刑法解释学b专著f魏东著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4.07 a257页d26cm a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 a魏东,四川大学刑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刑法。 a刑法解释学既是解释学(诠释学)、法律解释学的一门分支,也是刑法学的一门分支,是以研究刑法解释活动的规律与方法为对象的一门学科,是在刑法原理、刑事政策原理、法秩序统一原理以及法律解释学原理的指导下,对刑法立法规定进行解释适用的理论知识体系。本书深入检讨当下中国刑法解释学教学的新发展与问题意识,在回应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解释学的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具体方案,对刑法解释的教义学原理、具体案例的刑法解释学运用等进行详细的阐述,指导学生建构刑法解释的基本体系。 a高校法学专业学生0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x法律解释x高等学校j教材 aD924.05v5 0a魏东4著 0aCNbFHWHc20240724 0141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9001472100034002362150016002702250017002863140243003033300489005463330027010356060033010626900015010957110023011108010023011331158-028320241224155410.0 a978-7-5216-4873-7dCNY99.00 a2024122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司法解释全书b专著e含立案及量刑标准e2025年版f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812页d23cm2 a法律法规全书 a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主办的中央级法律类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每年出版图书约1000种,涵盖法律法规、法律工具书、法律基础知识读物、法律职业考试、法律实务、法学学术、法律教材教辅、大众社科等领域。 a本书涵盖刑法领域常用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相关示范文本,书中收录文件均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部委经过清理修改后的现行有效标准文本,方便读者及时掌握最新法律文件。全书法律文件按照紧密程度排列,而不是文件公布的时间顺序排列,以方便读者集中对某一类问题查找使用,避免疏漏重点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全书重点法律文件附加条文主旨,指引读者快速找到目标条文,了解条文规定的主要内容。本书重在全面收录法律文件,同时为确保内容准确,所有文件无注释加工内容。 a法律学习者,法律工作者0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x法律解释 aD924.05v502a中国法治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325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0001942150016002243141605002403301023018453330039028686060047029076900016029547010015029708010023029851158-028420241211095313.0 a978-7-5197-9692-1dCNY58.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涉人工智能犯罪刑事归责研究b专著f杨丰一著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24.01 a289页d24cm a杨丰一,男,1994年出生,辽宁葫芦岛人,法学博士,行政管理学博士后。2012年9月至2021年6月于吉林大学法学院攻读本硕博贯通培养研究生,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21年7月入职东北大学文法学院,任讲师,硕士生导师,法学系党支部书记、法理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东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吉林大学犯罪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辽宁省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秘书长、辽宁省法学会治安治理法学研究会理事。发表学术论文7篇,1.《2000-2021中国对外卫生援助规模、渠道、区域和领域分析》,载《中国公共卫生》(CSCD)2023年第12期;2.《数字社会政府治理的逻辑疏理与矛盾纾解》,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CSSCI)2023年第2期;3.《恪守与厘革之间,人工智能刑事风险的刑法应对》,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2021年第5期;4.《新时代腐败犯罪的法治防控研究》,载《法学杂志》(CLSCICSSCI)2019年第9期;5.《人工智能时代下刑事风险与刑法应对的“是”与“非”》,载《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版)2019年第4期;6.《关于刑事从业禁止制度的反思与完善》,载《警学研究》2019年第4期;7.《张弛失济,贪污受贿犯罪量刑失衡之里表与纾难——基于600份判决的研究》,载《警学研究》2018年第5期。主持科研项目5项,1.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数字社会转型中法治政府建设的矛盾疏理与纾解”(2022M710631);2.主持中科协高端青年智库项目“智慧社会转型中人工智能刑事风险防范研究”(2021zkx62);3.主持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青年项目“数字社会转型中的犯罪治理现代化研究”(L21CSH004);4.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科研启动)“深刻变革时代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进路研究”(N2214010);5.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社科繁荣)“风险社会视域下基层社会治理逻辑的法治转型研究”(N2314014);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辽宁省人大数字立法项目、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年度重点课题等共计3项。 a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成为国际社会角逐的新焦点。在各国纷纷制定发展规划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的同时,我国国务院于2017年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构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指导人工智能的健康有序发展。《涉人工智能犯罪刑事归责研究》围绕涉人工智能犯罪的刑事责任归属展开论述,主要包含五部分内容。本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部分作为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讨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能否合理界定、人工智能刑事风险是否客观存在、人工智能刑法研究是否符合社会需求三个问题。第二部分讨论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规范层面所诱发的影响,即涉人工智能犯罪的归责困境。第三部分梳理了学者提出的解决人工智能过失犯罪归责困境的应对措施并将其类型化,具体包括解释论进路、立法论进路与对策论进路。第四部分讨论的是应对涉人工智能犯罪归责困境的立场遴定。第五部分讨论的是应对涉人工智能犯罪归责困境的路径抉择。 a人工智能计算机犯罪刑事责任研究人员0 a人工智能x计算机犯罪x刑事责任x研究y中国 aD924.304v5 0a杨丰一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77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75001492100034002242150016002583140381002743300709006553330019013646060047013836900016014307010013014467010013014597010015014728010023014871158-028520241226155433.0 a978-7-5109-4363-8dCNY135.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办理实务问题及典型案例精解b专著f石魏,冀敏,严玉婷著 a北京c人民法院出版社d2024.11 a700页d24cm a石魏,男,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刑庭员额法官,北京市法学会首届“百名法学英才”,第三届北京法院司法实务研究专家。冀敏,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诉讼法学博士。严玉婷,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法学博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电信网络诈骗治理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信息通信行业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网络犯罪相关立法及政策研究。 a网络时代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态势和情势更加复杂多变,犯罪的组织形式、手段方式持续迭代升级,境外诈骗集团垄断化、犯罪形式复合化、黑灰产犯罪境外化、犯罪链条专门化、犯罪获赃隐蔽化,司法实践中的情况纷繁复杂,刑事犯罪治理体系的反应滞后性凸显,全链条打击难度不断加大。本书立足司法工作主动适应犯罪治理的时代性变化的基本立场,紧扣审判实务常见难点、堵点、疑点、争议点,分析传统刑事犯罪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定罪量刑方面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围绕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关联犯罪的实体认定、程序规范、证据审查与认定、跨境联合打击等重难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展开论述,内容涵盖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办理刑事审判实务的多层面、多角度、多领域,并附常见典型案例和法律索引,旨在打造协助公检法司等审判实务部门办案参阅的“集成式”著作。 a公检法司工作者0 a电信x互联网络x诈骗x预防犯罪x案例y中国 aD924.335v5 0a石魏4著 0a冀敏4著 0a严玉婷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7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156002523300423004083330013008316060031008446900018008757010017008938010023009101158-028620241112102549.0 a978-7-5687-1593-5dCNY90.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诉讼制度改革与理论探索h2023年卷b专著f廖永安主编 a湘潭c湘潭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40页d24cm a廖永安,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波士 顿分校访问学者。现任湖南警察学院院长,“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a2023年在诉讼法治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并取得极为显著的成效。本书收集的论文的作者主要是湖南省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律师、高校教师等诉讼法理论与实践部门工作人员。论文主要是涉及诉讼制度、司法改革等领域基础理论、实践对策。本书的主要内容为:我国(湖南)诉讼实践的现状及分析;我国推进司法改革的对策和建议;诉讼与司法理论的提升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加强。该书稿对我国司法实务界与理论界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a司法人员0 a诉讼x司法制度y中国j文集 aD925.04-53v5 0a廖永安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40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5001482100030002132150016002432250025002593040021002843300688003053330017009936060053010106900016010637010017010797020015010968010023011111158-028720241230103008.0 a978-7-5197-9848-2dCNY3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民事诉讼法真题名师带练b专著e2025年版f杨艳霞主编g蔡辉编写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24.12 a185页d26cm2 a法考30天快刷黄金考点 a法律考试中心组编 a本书以核心命题点(原考点)为基本单元,概括阐述考点内容,全面归纳考查方式,提示命题陷阱,揭示与关联考点综合考查的可能性,全面解读本考点应试方法;同时,通过对本考点内的2017-2024年部分真题的详细解读,达到熟悉考点内容,并能理解掌握前述应试技能的目标。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加强统计分析,明晰复习思路。第二,客观题归类精解,考点细致分类。第三,深入透彻讲解,点面结合突破。第四,加强陷阱点拨,提高反干扰本领。特别疑难的试题解析后,我们会附【陷阱点拨】,对出题者的干扰项设置方式、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应如何突破这种干扰等问题,进行简练而透彻的点拨,努力提高大家的应试技能。第五,明晰难度系数,把握复习节奏。难度系数的运用,目的在于为考生提供一把可以测量自己学习进展情况及复习效果的标尺。 a参加法考考生0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D925.104v5 0a杨艳霞4主编 0a蔡辉4编写 0aCNbFHWHc20250102 01178nam0 2200241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3001472100030002302150016002603140105002763300439003813330029008206060035008496900016008847010013009008010023009131158-028820240624084447.0 a978-7-5197-9214-5dCNY79.00 a202406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实践与制度完善研究b专著e理论、实践与制度完善f张乾著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24.01 a269页d23cm a张乾,男,汉族,1963年出生,法学博士,山东政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学、检察理论与实践。 a本书以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检察民事公益诉讼为分析视阈,从基本范畴展开,系统阐释了检察公益诉讼的改革背景,初步构建了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体系。通过对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践进行观察、分析与评价,提出了制度现存的主要困境。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实践,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本书从理论、程序、立法及未来面向等方面对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完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为努力完善我国公益司法保护制度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依据。 a民事诉讼司法制度研究人员0 a民事诉讼x司法制度x研究y中国 aD925.104v5 0a张乾4著 0aCNbFHWHc20240626 0168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140427002443300667006713330021013386060035013596900016013947010013014108010023014231158-028920241223155530.0 a978-7-5764-1871-2dCNY69.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b专著f孟穗著 a北京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d2024.11 a367页d23cm a孟穗,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河北省政府法学智库专家成员、河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法学会犯罪学会理事。长期从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等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参与多项省级社科基金项目、厅级人文社科项目,发表法学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撰写多部法学专著及国家规划教材,多次获得省级优秀学术论文奖。论文曾被最高人民法院内刊发表,并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重要批示。 a探索建立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重大改革部署,既是架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本书围绕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理论和具体制度展开研究,共分为七章。从诉讼目的、诉权、诉讼请求、诉讼标的、诉的利益和既判力等六个方面研究探讨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基础理论问题。并以次为理论坐标,深入探讨检察民事公益诉讼适用范围之拓展、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和诉讼程序,以及检察民事公益诉讼之证据制度与惩罚性赔偿制度等改革热点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指导下的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必定是以科学的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理论为基础,能够体现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特点的、完备的现代化诉讼制度。 a司法制度研究人员0 a民事诉讼x司法制度x研究y中国 aD925.104v5 0a孟穗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87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5001472100034002222150016002562250033002723140483003053300671007883330021014596060035014806900016015157010015015317010015015467010015015618010023015761158-029020241119145124.0 a978-7-5216-4795-2dCNY39.00 a202411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民间借贷纠纷法律知识一本全b专著e漫画案例版f朱晋华,程新淼,谷佳琛著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4.11 a300页d21cm2 a新时代公民法律常识全知道丛书 a朱晋华,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北七家法庭负责人。荣获“北京市司法业务技能比赛商事审判业务标兵”“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北京市法院先进法官”等称号。研发“民间借贷计算管理系统”获评智慧法院建设年度创新案例。谷佳琛,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获评北京法院学术讨论会优秀奖、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二等奖,研发“民间借贷计算管理系统”获评智慧法院建设年度创新案例。程新淼,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多次获评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优秀奖,撰写的案例入选《中国法院2021年度案例》。 a受各类因素影响,近年来民间借贷纠纷成为我国民商事案件中数量最多的类型。借贷发生的原因、主体、形式、期限等情况多样,法律对于合同效力、利率上限、举证责任、计算方法等规定详尽。对于不熟悉相关规定的当事人来说,遇到纠纷时,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什么是民间借贷、怎么算民间借贷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权利救济程序。本书分三个部分,通过百件案例,以生动易懂的方式回答民间借贷纠纷涉及的常见问题,并附加对应法律规定。通过本书,既可以系统学习民间借贷纠纷裁判规则,也可以检索对应问题以及时解决当下难点。此外,本书作者是“民间借贷计算(交互)管理系统”(简称:民间借贷计算器)研发者,对该系统的使用进行了简明介绍。对于当事人之间存在多笔款项往来的计算,该系统可以一键生成符合法律规定的计算明细。 a民间借贷研究人员0 a民间借贷x经济纠纷x案例y中国 aD925.105v5 0a朱晋华4著 0a程新淼4著 0a谷佳琛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10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6002403300495002563330033007516060039007846900018008237010013008418010023008541158-029120240807105148.0 a978-7-227-07905-7dCNY48.00 a2024080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4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正义b专著e法官主持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研究f何磊著 a银川c宁夏人民出版社d2023.01 a255页d26cm a本书共分为10章。分别为“新时代行政诉讼中法官调解的发展”“行政诉讼中法官调解与协助调解人制度构建”法官调解下行政诉讼的边界范围“行政诉讼中法官调解与人工智能的应用”“行政诉讼中法官调解与互联网+的结合”“行政诉讼中法官调解与区块链的挑战与应对”行政诉讼中法官调解与调解技术的作用“行政诉讼中法官调解与“枫桥经验的意义”等几个方面,以总分结构展开,从互联网+背景、区块链在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中的优势与弊端、应用的挑战与应对进行深度考察,反思逐步完善弱点,建构科学、制度、规范化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a行政诉讼调解(诉讼法)研究人员0 a行政诉讼x调解(诉讼法)x研究y中国 aD925.114.4v5 0a何磊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073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0001982150016002283300165002443330031004096060013004406900018004537010015004718010023004861158-029220240325085103.0 a978-7-5197-7665-7dCNY58.00 a2024032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家政策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研究b专著f彭中礼著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23.03 a306页d26cm a本书力图通过对国家政策概念的历史考证、实践探究与理论提升,澄清其内涵与外延,以准确理解国家政策概念,使之契合法治的基本精神,不断推进中国法学概念体系的圆润自洽。 a民事诉讼研究员,临床工作者0 a民事诉讼 aD925.118.4v5 0a彭中礼4著 0aCNbFHWHc20240327 0140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7001482100030002152150016002452250025002613040021002863300688003073330017009956060053010126900016010657010017010817020017010988010023011151158-029320241230103056.0 a978-7-5197-9852-9dCNY3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刑事诉讼法真题名师带练b专著e2025年版f杨艳霞主编g许玉霞编写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24.12 a143页d26cm2 a法考30天快刷黄金考点 a法律考试中心组编 a本书以核心命题点(原考点)为基本单元,概括阐述考点内容,全面归纳考查方式,提示命题陷阱,揭示与关联考点综合考查的可能性,全面解读本考点应试方法;同时,通过对本考点内的2017-2024年部分真题的详细解读,达到熟悉考点内容,并能理解掌握前述应试技能的目标。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加强统计分析,明晰复习思路。第二,客观题归类精解,考点细致分类。第三,深入透彻讲解,点面结合突破。第四,加强陷阱点拨,提高反干扰本领。特别疑难的试题解析后,我们会附【陷阱点拨】,对出题者的干扰项设置方式、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应如何突破这种干扰等问题,进行简练而透彻的点拨,努力提高大家的应试技能。第五,明晰难度系数,把握复习节奏。难度系数的运用,目的在于为考生提供一把可以测量自己学习进展情况及复习效果的标尺。 a参加法考考生0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D925.204v5 0a杨艳霞4主编 0a许玉霞4编写 0aCNbFHWHc20250102 0142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9001482100034002372150016002712250017002873140243003043300493005473330035010406060031010756900016011067110023011228010023011451158-029520241224160312.0 a978-7-5216-4872-0dCNY110.00 a2024122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全书b专著e含指导案例e2025年版f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880页d23cm2 a法律法规全书 a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主办的中央级法律类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每年出版图书约1000种,涵盖法律法规、法律工具书、法律基础知识读物、法律职业考试、法律实务、法学学术、法律教材教辅、大众社科等领域。 a本书涵盖刑事诉讼领域常用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相关示范文本,书中收录文件均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部委经过清理修改后的现行有效标准文本,方便读者及时掌握最新法律文件。全书法律文件按照紧密程度排列,而不是文件公布的时间顺序排列,以方便读者集中对某一类问题查找使用,避免疏漏重点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全书重点法律文件附加条文主旨,指引读者快速找到目标条文,了解条文规定的主要内容。本书重在全面收录法律文件,同时为确保内容准确,所有文件无注释加工内容。 a刑事诉讼法研究人员,法律工作者0 a刑事诉讼法x法律解释y中国 aD925.205v502a中国法治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23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7001482100030001852150016002153140193002313300455004243330029008796060031009086900018009397010015009578010023009721158-029620240806114810.0 a978-7-5197-9350-0dCNY116.00 a202408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刑辩律师实战私课b专著f邓学平著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24.01 a454页d24cm a邓学平,上海权典律师事务所主任,前资深检察官,多家媒体专栏作者。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财经大学兼职导师,上海政法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研究院研究员。 a本书涵盖了法科毕业生从踏入刑辩律师职场到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专业刑辩律师,所需要掌握的办案技能。全书共包含十六个章节,对应十六堂实务课程。具体包括如何审查证据、如何调查取证、如何撰写文书、如何提高沟通能力、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如何开拓案源等实务技能。这本书的特点是实务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融合了作者七年检察官和十年刑辩律师,积累了逾千件实务案例的实践经验。所有的课程都结合作者实际经办的案例,突出可复制性和可实操性,有许多大学教材或大学课堂学不到的实践智慧。 a法律专业师生,法律工作者0 a刑事诉讼x辩护x案例y中国 aD925.210.5v5 0a邓学平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48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050008002062100034002142150016002482250015002643140191002793300595004703330045010656060043011106900016011537110025011698010023011941158-029720241217145554.0 a978-7-5216-4925-3dCNY49.00 a2024121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一本通b专著f法规应用研究中心编 a3版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492页d21cm2 a法律一本通 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是中国法治出版社内设的研究机构,由从事法规、案例图书品种策划出版的资深编辑、国内法学院系的资深教授组成,专门从事法学法律法规图书的编辑研究,为广大读者提供学习法律的资料。 a“法律一本通”系列丛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以其科学的体系、实用的内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对其进行了多次改版,丰富了其内容,增强了其实用性,再次博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分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为中心,将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及最新司法解释等法律文件逐条分析,成为学习和适用该法的实用图书。适合高校师生、普通读者参考使用。编者对本书再次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除了增补上述内容外,还新增了近来收集到的最高人民法院及其研究室、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其法律政策研究室、公安部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修订后的本书能够反映当下我国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及其解释的最新全貌。 a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学习者,法律工作者0 a行政复议法x行政诉讼法x基本知识y中国 aD925.304v502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01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1001482050008001792100034001872150016002213300419002373330021006566060043006776900016007207010017007368010023007531158-029820241227114206.0 a978-7-04-063724-3dCNY49.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仲裁法学b专著f肖建国主编 a2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08 a328页d26cm a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近年来我国仲裁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仲裁立法、实践的最新进展,深入、准确地阐释仲裁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系统、全面地传递仲裁法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在内容上力求“新颖性”“权威性”“规范性”的统一,在编写体例上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如每章均通过二维码链接典型案例、拓展阅读等数字资源,在章末设置思考题,并通过二维码给出参考答案,以强化教材的导学、助学功能。 a高校法学专业师生0 a仲裁法x法的理论y中国x高等学校j教材 aD925.701v5 0a肖建国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089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4002012150016002353300319002513330017005706060021005876900012006087010017006208010023006371158-029920240429154156.0 a978-7-5196-1338-9dCNY128.00 a20240429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基层司法实践与现代科技融合探究b专著f黄松涛主编 a北京c经济日报出版社d2023.08 a295页d26cm a本书稿积极探索互联网司法新模式,推动现代科技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积极分享中国法治建设”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司法信息系统,创造更高水平数字正义,努力为本地区更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积极贡献。为此我们量身推出《基层司法实践与现代科技融合探究》一书,为各地实际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a司法研究人员0 a司法x研究y中国 aD926v5 0a黄松涛4主编 0aCNbFHWHc20240508 0162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1001482050008002092100034002172150016002513140449002673300513007163330021012296060035012506900015012857010017013007010017013178010023013341158-030020241204115117.0 a978-7-5109-4346-1dCNY130.00 a202412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最新刑事诉讼文书样式b专著e参考样本f胡云腾,黄祥青主编 a2版 a北京c人民法院出版社d2024.11 a572页d26cm a胡云腾,男,汉族,1955年9月生,安徽霍邱人,1971年9月参加工作,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刑法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二级大法官。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 黄祥青,男,1963年12月出生,汉族,籍贯湖北江陵,全日制研究生,法学博士,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级高级法官。曾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 a本书是为帮助司法工作者及时了解法律修改对刑事诉讼文书样式产生的影响,提升法官裁判文书制作能力,提高裁判文书质量而编写。本书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有关刑事诉讼的文书样式的基础上,根据最新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了修改,收录了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诉讼文书,从立案、审判再到执行和监督,既包括了一审、二审、再审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决定、命令、通知、公告,也涵盖了速裁程序、简易程序、特殊程序等。既是方便实用的工具书、大辞典,也是文书类的教科书,可以满足人民法院刑事诉讼工作的需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a刑事诉讼研究人员0 a刑事诉讼x法律文书x范文y中国 aD926.13v5 0a胡云腾4主编 0a黄祥青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22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050008001942100034002022150016002362250015002523140191002673300373004583330039008316060029008706900014008997110025009138010023009381158-030120241220172000.0 a978-7-5216-4912-3dCNY32.00 a2024122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法律援助法一本通b专著f法规应用研究中心编 a2版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5.01 a200页d21cm2 a法律一本通 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是中国法治出版社内设的研究机构,由从事法规、案例图书品种策划出版的资深编辑、国内法学院系的资深教授组成,专门从事法学法律法规图书的编辑研究,为广大读者提供学习法律的资料。 a“法律一本通”系列丛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以其科学的体系、实用的内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对其进行了多次改版,丰富了其内容,增强了其实用性,再次博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法律援助法分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为中心,将法律援助法及最新法律文件逐条分析,成为学习和适用该法的实用图书。本书内容将主要围绕法律援助法的条文,结合实务当中的典型案例,对法律援助法进行逐条阐释。 a本书适合高校师生、普通读者参考使用0 a法律援助x基本知识y中国 aD926.5v502a法规应用研究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11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8001472100030001852150016002153140092002313300455003233330017007786060021007956900014008167010015008308010023008451158-030220240906133405.0 a978-7-5496-4332-5dCNY99.00 a202409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三十而砺 含弘光大b专著f吴海主编 a上海c文汇出版社d2024.09 a553页d21cm a吴海,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7 月起开始执业,现为光大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高级合伙人。 a2024年是上海市光大律师事务所成立三十周年。作为海派专业精品律所的典型代表,光大始终与时代浪潮同步,与法律发展同频,在上海及其他省市成为颇具特色和影响的律师事务所。为纪念这一重要时刻,该律所组织二十多位光大律师,精心了撰写这部带有回忆性质的书稿,以回顾他们的执业生涯及与光大结缘的岁月,试图用一个个鲜活的自身故事中,从各个不同角度呈现光大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史,同时折射出中国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与进步,以及中国律师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当代法律—专题回忆录。 a律师行业人员0 a律师x工作y中国 aD926.5v5 0a吴海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94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140561002383300785007993330025015846060031016096900018016407010017016588010023016751158-030320241205130857.0 a978-7-5216-4856-0dCNY99.00 a202412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社区矫正前沿h2023b专著f张桂荣主编 a北京c中国法制出版社d2024.12 a480页d24cm a张桂荣,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社区矫正工作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刑法学硕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环境犯罪与环境刑法》《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矫治制度研究》《行政性保安处分制度的构建》等多部专著。参与《域外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新趋势》(主编)、《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立法研究》(副主编)、《国外罪犯安全分级评估与管理制度规定及工具选编》(副主编)多部著作的出版,发表论文、研究报告数十篇。安文霞,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社区矫正工作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博士。出版《恢复性行刑理论研究》,发表论文、研究报告数十篇。 a本书是由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组织人员编写的《社区矫正前沿》系列文集之一。文集主要收集了2023年司法部社区矫正管理局与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共同组织开展的“社区矫正专门执法队伍建设”主题征文活动所评选出的优秀论文。这些优秀论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就社区矫正执法队伍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将论文划分为理论篇、实务篇两部分进行编辑。其中,理论篇重点对社区矫正执法队伍建设的理论依据、建设模式、赋能路径等进行探讨,从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元视角提出优化策略与完善建议;实务篇主要介绍了各地在推进社区矫正执法队伍建设过程中的有益实践以及深入思考,生动反映了涉及我国东、中、西部18个省份的社区矫正执法队伍建设现状。全书既有深入的理论探讨,也是对实践探索的总结,书籍的出版对于丰富我国社区矫正专门执法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推动社区矫正专门队伍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a社区监督改造研究人员0 a社区x监督改造y中国j文集 aD926.74-53v5 0a张桂荣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91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80001542100030002342150016002643140405002803300830006853330029015156060046015446900018015907110045016088010023016531158-030420240816153819.0 a978-7-5197-9407-1b精装dCNY158.00 a202408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法治上海建设实践b专著e2019-2023年f中共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编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24.01 a446页d24cm a中共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是上海市委的议事协调机构,设在上海市司法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研究全面依法治市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等 a2018年12月,上海按照中央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及相关要求,组建中共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及委员会四个协调小组和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组织开展了法治上海建设品牌选树和上海市法治建设优秀案例征集评选宣传等活动。本书分为品牌篇和案例篇。品牌篇收录了30个成效显著、特色鲜明、有口皆碑的法治上海建设品牌,其中既有对上海具有特殊意义的项目,比如“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直通车’(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具有鲜明上海特色、覆盖全市、已有公认口碑的项目,比如“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市司法局、相关部门)”;在某一领域(区)具有创新性、运行成熟、成效比较明显的项目,比如,公益诉讼保护上海“新模式”(市检察院)等。案例篇收录了近5年来的上海市法治建设十大优秀案例,共50个案例,均为在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案例。 a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研究人员0 a社会主义法治x建设x研究y上海z2019-2023 aD927.510.4v502a中共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4编 0aCNbFHWHc20240822 0081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100033000101000041000431010008000841020015000921050018001071060006001252000104001312100034002352150017002693300133002863330015004196060036004346900018004707110051004887110021005398010023005601158-0305 a978-7-210-14307-9dCNY290.00 a20240110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江西省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汇编e1980-2022f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江西省司法厅编 a南昌c江西人民出版社d2022.11 a1636页d26cm a本书收集了江西省2018年到2022年所有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并适当地解释了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理清了主要的省政府规章。 a法律工作者0 a地方法规y江西z1980-2022j汇编 aD927.560.9v502a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4编02a江西省司法厅4编 0aCNbFHWHc20240117 0170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8002062150016002443140463002603300617007233330023013406060041013636900022014047010015014268010023014411158-030620240902161752.0 a978-7-5764-1729-6dCNY69.00 a202409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及其海南范例研究b专著f刘利利著 a北京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d2024.08 a367页d23cm a刘利利,女,法学博士,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等研究。2004年7月参加工作,200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海南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行政科科员,现任海南师范大学党政办公室督查督办科科长。曾发表论文《习近平生态生产力观探析》(《贺州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角色定位探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语境下生态农业的伦理蕴涵》(《伦理学研究》2019年第1期),等等。 a本书是针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及其海南范例的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色和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是对我国进入新时代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追求的愿景构想。我们要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最终实现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人与自然和解和谐的价值追求。本书具体包括,第一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第二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逻辑;第三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实践逻辑;第四章海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第五章海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特色实践;第六章海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经验原则与构建路径。 a环境保护法研究人员0 a生态环境建设x环境保护法x研究y海南 aD927.660.268.4v5 0a刘利利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40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4002122150016002463140149002623300645004113330013010566060027010696900019010967110027011158010023011421158-030720240827104549.0 a978-7-5482-5240-5dCNY58.00 a202408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精品案例h2023b专著f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编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39页d24cm a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接受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和指导;同时监督和指导全市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本书是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2023年评出的昆明市法院精品案例选编,包括刑事案例2篇、民事案例8篇、行政案例2篇、执行案例1篇,便于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所选出的13个精品案例,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审判程序公开、透明、公正,注重法、理、情的有机结合及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二是法律适用上敢于大胆创新和突破,对相关立法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学理论、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的理解把握较为到位,不少案件体现出承办法官及合议庭创造性司法的能力;三是法律文书制作规范,结构合理,争议焦点归纳准确,认定事实清楚,说理透彻充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四是一些案件审理所确定的审判原则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积极影响,对于同一类型案例的审判具有指导作用。 a司法人员0 a案例y昆明z2023j汇编 aD927.741.05v502a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4编 0aCNbFHWHc20240829 0141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85001522100038002372150016002753140185002913300570004763330017010466060021010636900014010847010029010987020015011278010023011421158-030820240811175608.0 a978-7-5764-1598-8dCNY39.00 a20240811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英格兰和威尔士法律服务规制框架审查最终报告b专著f(英)戴维·克莱门蒂著g王进喜译 a北京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d2024.08 a245页d21cm a本书作者为(英)戴维·克莱门蒂,英国法律服务委员会委员。本书译者为王进喜,男,1970年生,法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职业伦理研究所所长,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 a本书作为英国法律服务法出台前的咨询报告,具有对英国法律服务规制变革体系性、全面性、针对性、权威性解读等优势,对于研究律师制度的学者、律师行业管理者,以及对英国法律制度感兴趣的读者,了解2007年英国法律服务规制变革的历史背景、各方的意见建议、对不同规制模式的成本评估等,有着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阐述,对于完善我国的法律服务规制也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本书内容是对英格兰和威尔士法律服务规制框架的审查报告,分为从A到F,共6章。第A章,法律服务规制框架的目标和原则。第B章,规制模式。第C章,投诉和惩戒。第D章,治理、问责和其他相关问题。第E章,规制缺口。第F章,替代性商业结构。 a法律研究人员0 a法律x研究y英国 aD956.1v5 1c(英)a克莱门蒂b戴维4著 0a王进喜4译 0aCNbFHWHc20240814 0139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1001482100030002092150016002392250025002553040021002803300688003013330017009896060057010066900011010637010017010747020015010918010023011061158-030920241230103108.0 a978-7-5197-9849-9dCNY3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三国法真题名师带练b专著e2025年版f杨艳霞主编g李毅编写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24.12 a115页d26cm2 a法考30天快刷黄金考点 a法律考试中心组编 a本书以核心命题点(原考点)为基本单元,概括阐述考点内容,全面归纳考查方式,提示命题陷阱,揭示与关联考点综合考查的可能性,全面解读本考点应试方法;同时,通过对本考点内的2017-2024年部分真题的详细解读,达到熟悉考点内容,并能理解掌握前述应试技能的目标。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加强统计分析,明晰复习思路。第二,客观题归类精解,考点细致分类。第三,深入透彻讲解,点面结合突破。第四,加强陷阱点拨,提高反干扰本领。特别疑难的试题解析后,我们会附【陷阱点拨】,对出题者的干扰项设置方式、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应如何突破这种干扰等问题,进行简练而透彻的点拨,努力提高大家的应试技能。第五,明晰难度系数,把握复习节奏。难度系数的运用,目的在于为考生提供一把可以测量自己学习进展情况及复习效果的标尺。 a参加法考考生0 a国际法x国际私法x国际经济法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D99v5 0a杨艳霞4主编 0a李毅4编写 0aCNbFHWHc20250102 0138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1001482100030001892150016002193140289002353300509005243330021010336060037010546900011010917010015011028010023011171158-031020241203151109.0 a978-7-5195-0636-0dCNY198.00 a202412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际法与自主武器系统b专著f褚家玮著 a北京c时事出版社d2024.12 a527页d23cm a褚家玮,清华大学法学博士,曾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比较公法与国际法所交流学习,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已发表“论国家对危人类罪确立管辖权的义务——兼评《防止及惩治危人类罪条款草案》第 6、7 条”“论危人类罪中的‘政策’要素”等论文,参与编写并出版《大国崛起与国际法教育》。 a本书从国际法的角度对自主武器系统的合法性以及这一系统对现存法律规则的影响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实践和学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书基于最新的资料,概述了针对自主武器系统的主要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梳理并更新了各国的立场和实践成果,对主要争议问题做出了总结和评论;界定了关于自主武器系统的概念和范围;讨论了关于自主武器系统的合法性问题;探索了使用自主武器系统会对武装冲突的定性,以及对国际人道法基本原则产生的一般性的影响和挑战;讨论了在特定武装冲突背景中自主武器系统的使用产生的具体影响以及面临的限制条件。 a武器系统研究人员0 a独立自主x武器系统x国际法x研究 aD99v5 0a褚家玮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10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4002012150016002353300473002513330019007246060017007436060017007606900014007776900015007917010017008068010023008231158-031120241230105937.0 a978-7-307-24213-5dCNY98.00  a202412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h第二十九辑b专著f李双元主编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3.12 a469页d26cm a《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二十九辑)分为国际私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比较法与其他、国际法资料等几大部分,主要探讨了如下议题:欧盟诉中国知识产权“禁诉令”案研究、区块链在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执行中的应用——机遇与挑战、ISDS改革视野下国际多边投资争端解决中心的构建方案及实施路径、中国履行《第一阶段协议》知识产权保护承诺的实证研究、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反垄断国际合作的困境与出路、影视艺术创作短视频转换性使用法律问题研究、私法视角下的亚轨道飞行:第二和第三者责任与保险研究等问题。 a国际法研究人员0 a国际法j文集0 a比较法j文集 aD99-53v5 aD908-53v5 0a李双元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98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05000800178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000025002363140624002613300591008853330159014766060029016356900014016647010017016788010023016951158-031220241104173019.0 a978-7-111-76951-4dCNY65.00 a202411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际商法b专著f田东文主编 a4版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0 a294页d26cm a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 a田东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系和法学院访问学者,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主讲本科生课程商法、科创企业公司治理、国际经济学、本科留学生课程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硕士研究生和硕士留学生课程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课程商法、公司治理等。主持北航研究生教育与发展研究专项1项,主持并完成北航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5项、教材建设项目3项。主持在研航空航天专项1项。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工业和信息化部唯实人才培育基金1项、北京市教委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励基金1项、工业和信息化部项目3项。主持财政部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1项、商务部项目2项。 a本教材立足于国际商事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法律知识,系统、科学地阐述了国际商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全书包括国际商法总论、国际商事主体法、国际商事行为法、国际知识产权法和国际商事救济法共五篇十一章,内容涵盖国际商事交易的各主要环节。在保持原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法律和司法实践的发展,针对相应章节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和更新。本教材力求做到:在内容上充分反映国际商法学科及商事交易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将国际商法的基本理论、判例及司法实践与国际商事交易实践相结合,在阐释理论的同时注重实务能力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举例说明,配合阐释各章的关键知识点,章后附有复习思考题,便于读者学习使用。 a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亦可作为从事国际经济贸易、国际商务、法律事务及跨国企业管理人员的学习用书0 a国际商法x高等学校j教材 aD996.1v5 0a田东文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200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9001482100034001872150016002213301326002373330127015636060029016906900014017197010017017338010023017501158-031320241231144138.0 a978-7-5697-1747-1dCNY88.0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军人心理健康维护b专著f杨国愉主编 a重庆c西南大学出版社d2025.01 a384页d26cm a书稿以军人心理健康维护为主题,系统地介绍了军人心理健康维护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以及部队应用实践。书稿共十章,第一章“军人心理健康维护概述”简要阐述了军人心理健康维护的概念、原则以及中外军队的心理健康维护发展史;第二章“军人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介绍了军人认知发展、情绪发展、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以及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第三章“军人心理评估”,简要阐述了心理评估的概念、基本方法、常用工具及其应用;第四章“军人心理健康教育”阐述了开展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军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施;第五章“军人团体心理训练”立足实践,分别从军人团体心理训练的概念与类型、特点与目标、理论与设计以及组织实施等五个方面进行讲解;第六章“军人心理咨询与治疗”,介绍了相应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第七章“军人心理危机干预”,介绍了心理危机的类型、性质、发展规律,如何通过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线索识别自己与战友的心理危机,并重点阐述心理危机的干预方式和过程;第八章“战时心理防护”,分别介绍了军人在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进行心理健康防护的方法、注意事项;第九章“非战争军事行动心理防护”,主要从灾害救援行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任务、海外维和行动以及准军事行动4个方面阐述对军人心理健康的维护;第十章“军人心理健康维护中心建设”,阐述了军人心理健康维护中心建设的原则及意义、心理健康维护中心的主要职能与工作。本书可以作为部队院校心理学、医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基层部队管理工作及心理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a本书可以作为部队院校心理学、医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基层部队管理工作及心理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参考用书0 a军人x心理健康x健康教育 aE0-051v5 0a杨国愉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2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93001302100030002232150016002533300453002693330091007226060025008136060025008386900014008637010029008777010029009067020013009358010023009481158-0314 a978-7-5166-6601-2dCNY60.00 a20231011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战时交际、口译和语言e历史与当代视角f(澳)阿曼达·劳格森,(澳)理查德·格尔曼著g肖蓉等译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2.12 a211页d21cm a本书汇集了关于战争与冲突中关于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的多学科研究,主要考察了口译员在战争中的历史和当代经验,探讨了在战争环境下造成交际困难的政策问题。研究借鉴了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翻译研究、跨文化交际学、历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以及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为此类研究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方法。本书探讨不同时间和地区的具体冲突情况,以及语言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重点研究以下三种情境:语言和军队、战争和缔造和平中的人际交流、以及战争中的口笔译活动。 a本书内容可供口笔译领域、冲突和战争研究领域以及军事历史领域的学者、从业人员和决策者参考0 a军事x文化交流x研究0 a军事外交x翻译x研究 aE0-055v5 1c(澳)a劳格森b阿曼达4著 1c(澳)a格尔曼b理查德4著 0a肖蓉4译 0aCNbFHWHc20231018 0121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2002102150016002423300589002583330025008476060043008726900012009157110033009278010023009601158-031520241112161145.0 a978-7-5065-7554-6dCNY25.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h2024b专著f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编 a北京c解放军出版社d2024.11 a162页d24cm a本书为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组织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全书约12万字,聚焦深入阐释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的重大问题,突出学习领悟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设置了12个问题,着重回答与阐释怎么看新中国成立75年来人民军队的历史贡献,怎么看全球地缘热点频频破局生战,怎么看中美关系发展走向,怎么看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怎么看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的确立和落实,怎么看推动政治整训往深里走、往实里落,怎么看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怎么看繁荣发展强军文化,怎么看加强新时代基层建设,怎么看密切官兵关系、兵兵关系,怎么看勤俭建军这一条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怎么看新时代新征程更要拼搏奋斗。 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员0 a军队x思想政治教育y中国j学习参考资料 aE221v502a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4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79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27001532100028001802150016002083140251002243300988004753330013014636060023014766900014014997010013015138010023015261158-031720241009160010.0 a978-7-101-16056-7b精装dCNY88.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甲午海战b专著f陈悦著 a北京c中华书局d2024.09 a530页d24cm a陈悦,江苏靖江人,现居福建福州,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客座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中国海军史、舰船史、船政史、甲午战争史的研究与普及,著有《船政史》《甲午海战》《中国军舰图志》等。 a北洋海军是中国第一支现代意义的海军,其实力曾一度雄踞亚洲第一。正因北洋海军的存在,中国掌握着东亚的制海权,东亚海疆也得以风波安定。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被国人寄予无限希望的北洋海军浴血奋战,拼却一身也未能改变失败的战局,曾经高扬的黄龙旗无助地跌落在威海军港。甲午战争唤醒了中国四千余年的大梦,引发国人百数十年的反思,“雪耻甲午”成为历代国人特别是海军将士独立强国的信念所在和挥之不去的情节。在甲午海战爆发130年、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甲午战争史研究专家陈悦以海军史的研究为基础,深度发掘中日双方文献资料,结合新近的水下考古成果,以丰富的照片、图解配合严谨的历史叙事,解读甲午海战全过程。书中不仅详尽展示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生动再现惊心动魄的海战场面,而且将海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对海战前后反映出的海军技战术和制度问题更是进行了深刻分析,深刻揭示了北洋水师惨败的真相和奋力一搏的无畏勇气。当我们重温历史,昔日的衰败和没落,必定是今日重建和振兴的起点。本书是2014年《甲午海战》的修订版,对原书的部分章节史实和观点予以修订,并增加甲午海战大事记,以及参战者的回忆和事迹材料。 a一般读者0 a中日甲午战争j史料 aE295.2v5 0a陈悦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16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131002463300443003773330013008206060041008336900015008747010015008898010023009041158-031820241118172035.0 a978-7-220-13906-2dCNY68.00 a20241118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简史b专著f张驰主编 a成都c四川人民出版社d2025.01 a384页d24cm a张驰,副教授,中共泸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省长征精神研究会会员,泸州市史志学会理事。曾参编教材《红军长征在泸州》等。 a本书是一本地方党史读物,简要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的发展历程。该书以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为研究对象,以川南游击纵队斗争史为历史主线,通过前期考证、史料挖掘和整理,较为完整地记述了川南游击纵队创建的时代背景、战斗过程,以及历史贡献、深远影响和时代价值。该书结构完整、章节有序,逻辑清晰、史料翔实,导向正确、内容充实。书中突出表现了川南游击纵队斗争历史中官兵战士的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情怀,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意义,可读性强。 a大众读者0 a中国工农红军x游击队y西南地区j史料 aE297.23v5 0a张驰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256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1001482100038001892150016002272250023002433000041002663140198003073300365005053330021008706060019008916900011009107010017009217010017009388010023009551158-031920241211111338.0 a978-7-5673-0655-4dCNY158.00 a2024121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侦察与监视b专著f黄晓涛,范崇祎主编 a长沙c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5.01 a717页d24cm2 a军事高科技知识丛书 a“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a黄晓涛,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导,英国帝国理工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新体制雷达研究,主持承担武器装备型号、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a本书系“军事高科技知识丛书”之一,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黄晓涛教授、范崇祎副教授主编,是针对战场侦察与监视编写的科普读物。全书共分为四篇十二章,重点围绕光电、雷达、水声技术,对侦察与监视的技术原理、典型装备、应用案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覆盖了陆、海、空、天等平台,探讨了未来战场制胜的关键因素。 a军事侦察研究人员0 a军事侦察x研究 aE87v5 0a黄晓涛4主编 0a范崇祎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27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140263002423300401005053330025009066050023009316900014009547010015009687010015009838010023009981158-032020241209164757.0 a978-7-5042-2652-5dCNY68.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三十六计精要新解b专著f薛国安,樊利君著 a北京c国防工业出版社d2024.11 a220页d24cm a薛国安,原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导、少将,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出版图书《薛将军精解孙子兵法》。樊利君,湖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湖南元亨利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商战智慧——向孙子兵法学经营管理》副主编,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 a本书以通行的《三十六计》为蓝本,在原著文言文的基础上,加以时代新解,史论结合,全面介绍了谋略的来源、精确含义、运用之妙和计谋心得;充分发挥战争事件对计谋的诠释,是从战役战术层面讲战场作战的谋略,可以说是专讲诡道的兵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习主席在2014年就曾指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军事文化更是直接关乎国本、国运。兵书,作为军事文化的重中重之中,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比以往更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a《三十六计》研究人员 a《三十六计》x研究 aE892.2v5 0a薛国安4著 0a樊利君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23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9001542100036002032150016002393140102002553140043003573300445004003330025008456050023008706900015008937010019009087010019009278010023009461158-032120240826132040.0 a978-7-5013-8176-0b精装dCNY220.00 a202408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宋本十一家注孙子b专著f(汉)曹操,(唐)杜牧注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08 a340页d24cm a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a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唐朝文学家。 a本书属于国家珍贵古籍丛刊系列,本系列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第一批)》,按照“品种完整、注重普及、体现价值、避免重复”的原则从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选取时代早、流传少、价值高、经典性强的五十种善本高精彩印,首批十种,每种均请该领域专家撰写导读,促进古籍成果整理。《十一家注孙子三卷》为首批入选典籍之一。宋刻本,此版本是《孫子兵法》除《武經七書》之外的另一重要傳本系統“十家注—十一家注”系統的母本。十分珍贵。 a《孙子兵法》研究人员 a《孙子兵法》x注释 aE892.25v5 0c(汉)a曹操4注 0c(唐)a杜牧4注 0aCNbFHWHc20240829 0128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7001482100034001852150016002193140290002353300355005253330095008806060021009756900012009967010015010088010023010231158-032220241206141917.0 a978-7-118-13524-4dCNY148.00 a2024120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经典军事运筹学b专著f刘进等编著 a北京c国防工业出版社d2025.01 a356页d24cm a刘进,男,汉族,湖南桃源人,1982年出生。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博导、电子信息专业硕导,主要从事不确定优化与博弈理论、网络空间优化与博弈、电磁空间优化与博弈、人工智能的优化与博弈机理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12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主持各类课题23项。 a在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积极倡导下,我国的军事运筹学经历了起步研究、重点发展和全面发展等阶段,取得了很大成果。本书主要讲述军事运筹学的原理和模型,首先粗略描绘了军事运筹学的学科概貌;其次介绍了军事运筹学的三大基本工具:优化理论、博弈理论与决策理论;最后介绍了军事运筹学的基本板块:搜索理论、射击理论、格斗理论、损耗理论、效能理论、统筹理论和模拟理论。 a本书可作为军队指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相关专业本科生课程的教材或者教辅0 a军事运筹学j教材 aE911v5 0a刘进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480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6002402250027002563140363002833300357006463330073010035170023010766060029010996900017011287010017011457010017011628010023011791158-032320241129082802.0 a978-7-118-13517-6dCNY88.00 a20241129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水面舰艇b专著e劈波斩浪的海上利剑f赵宝鑫,姜振浩编著 a北京c国防工业出版社d2025.01 a312页d23cm2 a武器装备知识大讲堂丛书 a赵宝鑫,海军指挥学院教员,战术学博士,先后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海军指挥学院,从事海军合同作战和海上无人装备作战运用研究,牵头参与多项军事理论科研课题,参编多部教材,发表数篇相关学术论文。姜振浩,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军官,军事硕士,先后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海军指挥学院,主要从事海军信息化装备发展研究和作战保障相关工作,多次执行大型水面舰艇试验试航保障任务。 a本书共分10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以水面舰艇装备的发展演变为主线,从古代的桨帆船到近代的铁甲舰,从辉煌一时的战列舰到当今称霸海洋的航空母舰,详细梳理了各种舰艇的设计理念、建造背景、辉煌战绩及历史地位。本书通过丰富的战例回顾和史实梳理,展现了世界范围内水面舰艇的发展脉络,展望了无人水面舰艇等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在未来信息化海战场的发展和应用。 a本书适合广大水面舰艇爱好者,以及关心海上舰船装备发展的读者阅读和收藏1 a劈波斩浪的海上利剑0 a水面舰艇y世界j通俗读物 aE925.6-49v5 0a赵宝鑫4编著 0a姜振浩4编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20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300549002443330115007936060017009086900011009257010017009368010023009531158-032520240910105143.0 a978-7-5612-9480-2dCNY69.00 a202409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无人系统及其作战运用b专著f吴虎胜主编 a西安c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d2024.08 a283页d26cm a本书分为七章,第一章无人作战系统概述,主要介绍无人作战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优势、不足以及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第二章无人作战系统关键技术基础;第三章空中无人系统及其作战运用;第四章地面无人系统及其作战运用;第五章水域无人系统及其作战运用;第六章无人系统反制装备及其作战运用;第七章无人系统催生新型作战运用模式。本书能够为读者带来一幅无人系统及其作战运用的全景图、立体图,为读者了解无人系统的概念、原理、技术、应用、发展等提供有益帮助。本书可以作为高校学校无人作战工程、无人系统工程等专业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学科的研究者、学习者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a本书可以作为高校学校无人作战工程、无人系统工程等专业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学科的研究者、学习者的教材或参考资料0 a作战指挥系统 aE94v5 0a吴虎胜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73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140433002443300669006773330019013466060053013656900010014186900012014287010017014408010023014571158-032620241129092326.0 a978-7-5136-7995-4dCNY88.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b专著f樊晓燕编著 a北京c中国经济出版社d2024.12 a252页d24cm a樊晓燕,山东济宁人,法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现任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经济理论与思政教改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经济学会理事。近年来主持研究课题1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课题4项,多次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的研究,先后出版独立撰写和参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20余篇。 a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理论话语权的争夺日益激烈,在经济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西方经济学发展脉络和主线,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对待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立场。本书从作者经济学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学生理论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试图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和西方经济理论产生背景的历史维度、西方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困境的解释力有限的现实维度、西方经济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比的理论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维度这四个维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要求等方面展示教学案例及其使用。促进对于西方经济学的正确理解和应用,将对社会性质、具体国情、传统文化、适用条件等差异的考量融入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效果,加强价值引领。 a思政教育工作者0 a高等学校x经济学x思想政治教育x教案(教育)y中国 aF0v5 aG641v5 0a樊晓燕4编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45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140383002443300471006273330019010985170019011176060017011366900010011537010017011638010023011801158-032720241112110225.0 a978-7-5090-1862-0dCNY6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天鹅学报b专著e更好读的经济学f鲁晓东主编 a北京c当代世界出版社d2024.11 a382页d23cm a鲁晓东,男,46岁,汉族,山东临沂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岭南学院副院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中山大学转型与开放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访问学者,“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获得者。200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鲁晓东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及国际金融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a《天鹅学报》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鲁晓东教授发起并创作,是一份来自岭南师生的联合作品。全书共分五个章节,分别以“如果没有农业革命,人类将会怎样?”“逆水行舟,自由贸易是好的经济学吗?”“千年商都养成记”“回望世界经济史上的19××年”“贸易中的贸易”为题,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当前或过往世界经济的某一个切面,深入浅出地剖析经济学史上的一些重大议题,并由此展开议论与思考。本书内容兼具经济学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融合了经济考量与人文关怀,为这个网络时代还原独立、创新性思考的魅力。 a经济学研究人员1 a更好读的经济学0 a经济学x研究 aF0v5 0a鲁晓东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77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8001942150016002323140672002483300547009203330025014676060017014926900014015098010023015231158-032820241010142738.0 a978-7-300-33299-4dCNY69.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b专著f本书编写组著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33页d24cm a刘伟,男,汉族,1957年1月出生于河南商丘,祖籍山东蒙阴,中国共产党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农村部副部长,国务院发展中心城乡统筹基础领域负责人。中央政治局31次集体学习土地问题讲解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银行合作的旗舰项目《中国,2030》以及《中国高效、包容、可持续城镇化》专题负责人。国土部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国农业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赵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政治经济学评论》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本书编写组还包括其他作者。 a关于新质生产力,本书主要进行了对如下内容的探讨:一、新质生产力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思想。二、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完整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四、新质生产力是应对全球格局变动的战略举措。五、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是发展数字经济。六、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避免经济衰退的重要手段。七、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重共享发展共享发展。八、以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开放。九、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持续制度创新。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十一、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十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握的几条原则。 a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人员0 a生产力经济学 aF014.1v5 0aCNbFHWHc20241017 0103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0001982150016002283300441002443330021006856060019007066900015007257010013007407010013007538010023007661158-032920240919144606.0 a978-7-5195-0634-6dCNY98.00 a202409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经济活动中典型泡沫问题研究b专著f郑志,梁旭著 a北京c时事出版社d2024.10 a315页d23cm a现代社会是以经济生活为主导的社会,是继农业社会或传统社会之后进入到的社会发展新阶段,是在工业革命以来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的,更是对传统社会的超越。然而,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经济泡沫带来的经济波动及其破坏性问题。经济泡沫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研究,本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中一些泡沫问题,重点分析泡沫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概述其特点并讨论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抑制泡沫问题的产生。 a泡沫经济研究人员0 a泡沫经济x研究 aF014.82v5 0a郑志4著 0a梁旭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078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2001532100030001952150020002253000013002453300199002583330017004576060021004746900013004957010013005088010023005211158-033020241230154702.0 a978-7-5133-5827-9b精装dCNY69.0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a z 000yy ar1 a钱从哪里来h6i叙事之年b专著f香帅著 a北京c新星出版社d2025.01 a251页c图d21cm a得到图书 a本书是一本经济类通俗读物。作者调研了新能源、跨境电商等行业,探讨了“种草”“出海”等商业趋势,重点分析了当前中国企业如何找到自身比较优势,在出海浪潮中找到一席之地,对企业和个人都有一定参考意义。 a经济学爱好者0 a经济学j通俗读物 aF0-49v5 0a香帅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550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108001522100034002602150016002943140190003103300587005003330025010875170031011126060021011436900013011647010042011777020015012197020015012348010023012491158-033120241029113736.0 a978-7-121-49004-0dCNY79.00 a20241029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无情的经济学b专著e24小时读懂50个经济学关键词f(英)泰伊凡·佩廷格(TejvanPettinger)著g刘一姣,王宇辰译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5.01 a237页d24cm aTejvan Pettinger(泰伊凡·佩廷格),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经济学,现在于英国格林学院任教。他为《经济评论》撰稿,是《破解经济学》(2017年)的作者。他还经营着受欢迎的专业网站economicshelp.org。 a劳动力市场是如何运转的?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和以充分就业为目标,哪个更好?发展中国家怎样才能摆脱贫困陷阱?经济学所探求的,是我们生产、消费与分配资源的方式,以及激发我们行为的财务动机或其他动机。几个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研究货币和各类市场的方法不断变迁,伟大的思想家们分门别类地阐释了它们的运作原理。在这本插图精美的书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令人着迷的经济学世界及其中最出色的精英们。从需求与供给到全球化和国际贸易,从博弈论到亚当·斯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米尔顿·弗里德曼等知名经济学家们的主要观点,这一入门精要书籍都有所涉猎。它将带你快速理解经济学这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中最重要的主题与理论。 a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1 a24小时读懂50个经济学关键词0 a经济学j通俗读物 aF0-49v5 0c(英)a佩廷格c(Pettinger, Tejvan)4著 0a刘一姣4译 0a王宇辰4译 0aCNbFHWHc20241031 0099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42002062150016002483300415002643330021006796060019007006900014007197010013007338010023007461158-033220241107154717.0 a978-7-5047-8129-1dCNY52.00 a2024110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开放共享战略下石墨烯技术合作创新网络研究b专著f李娜著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02 a123页d26cm a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创新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基于知识共享的技术创新合作成为越来越多创新组织应对复杂多变外部环境的重要措施。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的形成和完善,一方面,有利于创新主体更加深刻认识本领域的创新知识和充分利用相关创新资源开展科技活动,提升创新主体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创新组织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异质性创新知识,实现对已有知识的互补,丰富的知识结构有利于促进知识创新,进而提高创新组织在原始创新方面成功概率。 a知识经济研究人员0 a知识经济x研究 aF062.3v5 0a李娜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252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8002022150016002402250021002563140789002773301109010663330025021756060015022006900014022157010015022298010023022441158-033320241025112403.0 a978-7-5236-1125-8dCNY79.00 a202410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据经济学b专著e数据资产管理和产业升级f郑洪涛著 a北京c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2 a290页d21cm2 a数据资产管理丛书 a郑洪涛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风险管控与投融资专家。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会计学会内控专业委员会专家,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数据资产管理专业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工信部、发改委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专家。国资委、财政部、发改委、证监会、银保监会政策专家;多家央企、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独立董事。中国化学建设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参与国家化工产业、文旅产业、健康养老、生态环保、现代农业等产业投资规划和政策制定;国家重大工程/奥运会工程招投标专家;多家省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及政府投融资规划及落地方案指导;多家中央企业双碳行动规划和产业规划和重大投资方案/融资模式的设计指导;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投资研究和指导;保险、信托、银行和基金等金融机构产业投资指导;主持大型中央企业集团数字化转型、财务共享和司库建设;多家地方政府和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规划和实施。 a本书详细阐述了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包括数据采集和验证、数据存储与安全、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共享与合作、数据治理和合规、数据清理与废弃等关键环节。这一体系确保了数据资产的高效管理、有效利用和合规运营,为数据资产的长期价值最大化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本书还深入探讨了数据对产业化发展的颠覆性影响,尤其在生产制造业、社会生活和商业经济活动中表现出强大的颠覆力。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企业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运营效率,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在案例解析部分,本书介绍了华夏银行数字金融和数字风险控制的实践案例。华夏银行作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其数字金融模式、数字风险控制体系和数字科技能力为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最后,本书还对中国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全球数据产业的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在中国,政策与法规的强有力支持、企业数据管理的日益规范以及数据市场的蓬勃发展共同构成了中国数据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而国际市场上数据技术的快速演进、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数据隐私与安全立法的不断完善也为全球数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数据经济学》专著为我们揭示了数据在当代社会和经济中的核心价值,展望了数据产业的广阔前景,并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借鉴。 a信息经济发展研究人员0 a信息经济学 aF062.5v5 0a郑洪涛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097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05000800196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000037002583300253002953330029005486060031005776900014006087010017006227010017006397010017006568010023006731158-033420241016095825.0 a978-7-5685-4181-7dCNY51.00 a202410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公共经济学b专著f陈树文,王大刚,辛宪章编著 a3版 a大连c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d2024.08 a204页d26cm a普通高等教育公共管理精品规划教材 a本书共分为10章,全面、系统、透彻地阐述了公共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与所有核心问题,具体包括包括资源配置、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预算、公共收入、公共支出理论、消耗性公共支出、转移性公共支出、地方公共经济等内容,建立了公共经济学理论与知识体系架构。 a高校公共管理相关专业师生0 a公共经济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F062.6v5 0a陈树文4编著 0a王大刚4编著 0a辛宪章4编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12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3001472100034002402150016002743300435002903330017007256060031007426900017007736900015007907110055008058010023008601158-033520240906135842.0 a978-7-5096-9887-7dCNY88.00 a202409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评论h2023年卷b专著f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编 a北京c经济管理出版社d2024.01 a304页d26cm a书稿内容,本书是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集结高校教师和学生、地方财政局等研究人员连续多年出版的学术论文集,共包含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方面的十七篇论文,这些文章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中国国情,对地方财政、税收分配、社区建设、家庭生育养育成本、人才吸引及学院相关课程建设等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书稿出版价值,本书的研究内容对政府制定公共管理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课程实际对学院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a公共管理人员0 a公共经济学x公共管理j文集 aF062.6-53v5 aD035-53v502a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15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4001472100034002112150016002453140127002613300423003883330023008116060021008346900019008557010017008748010023008911158-033620241009141048.0 a978-7-5218-6376-5dCNY70.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制度经济学研究h2024年第3期(总第八十五辑)b专著f黄少安主编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09 a226页d26cm a黄少安,男,1962年生于湖南邵阳。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著名青年经济学家,在产权理论和制度经济学领域颇有成就。 a本书主要选取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杂志社主办、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承办的“中国制度经济学论坛(2019)”上的部分主体报告内容。《制度经济学研究》已经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www.cnki.net)、中国台湾华艺数位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www.ceps.com.tw),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成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收录来源书刊。 a制度经济学研究人员0 a制度经济学j文集 aF091.349-53v5 0a黄少安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40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4002012150016002352250041002513140237002923300492005293330021010216060053010426900015010957010017011108010023011271158-033820241212170648.0 a978-7-310-06649-0dCNY112.00 a202412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20000 ay z 000yy ar1 a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报告h2023b专著f刘晨阳主编 a天津c南开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62页d26cm2 a“知中国·服务中国”南开智库系列报告 a刘晨阳,男,河北衡水人,1972年出生,南开大学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亚太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亚太经济、APEC问题。 a《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报告》为年度报告,自1998年以来连续出版,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资助项目”的研究报告。该报告由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组织撰写,汇集了国内该领域多位专家的真知灼见,是目前我国研究亚太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的标志性学术成果,同时也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参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报告2023》包括全球及亚太地区经济形势、亚太贸易投资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亚太数字经济和创新增长合作、亚太包容和可持续增长合作等4个专栏,以及资料选编。 a经济发展研究人员0 a区域经济合作x经济发展x研究报告y亚太地区z2023 aF114.46v5 0a刘晨阳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246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42001472100038002892150016003273140899003433300775012423330017020176060068020346900011021027110045021137110029021588010023021871158-033920241108150900.0 a978-7-5642-4527-6dCNY79.00 a202411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b专著e2023-2024e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复苏f“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著 a上海c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30页d26cm a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2009年发起成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旨在以一种开放式的科研组织模式,凝聚海内外相关研究力量,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定期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为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经济洞见、政策对策及长期治理建议,推动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是上海财经大学下设二级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的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上世纪30年代由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担任国立上海商学院教务长时,就设立了经济研究室。1950年8月,上海法学院财经系科并入,学院增设经济系。1951年6月,经济系更名为经济计划系。1958年8月,经济计划系随学校与华东政法学院合并成立上海社会科学院。1960年重建上海财经学院,设商业经济等专业;1962年夏,撤商业经济专业,设工业经济、贸易经济等专业,直到1972年4月随学校被撤销。1978年复校,1980年2月成立经济学系,由原经济学系、数量经济研究所合并组成。2000年4月成立经济学院。 a本报告采取了国际前沿、国内较为独特的基于准结构模型的情景分析(alternativescenarioanalyses)和政策模拟(policysimulations)方法,在对统计数据和经济信息充分收集和科学鉴别校正的基础上,对中国宏观经济最新形势进行严谨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客观预测,并提供各种政策情景模拟结果供决策参考。本报告力求体现三大特点:一是聚焦中国宏观经济中面临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基于扎实的数据采集和整理的严谨计量经济分析、理论内在逻辑分析及历史视野比较分析,做到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三个维度的结合:理论逻辑、实践真知、历史视野;三是给出不同情景下的经济预测与短期政策应对和针对某个方面或领域给出长期治理建议,实现短期对策与中长期治理互动互补有机结合。这些特点使得我们的报告具有“六性”:科学性、严谨性、现实性、针对性、前瞻性和思想性。这样的“三维六性”的宏观报告分析方法在国内外都具有独特性。 a经济研究人员0 a中国经济x宏观经济形势x经济分析x经济预测x研究报告z2023-2024 aF12v502a“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4著02a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28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4001972150021002313300699002523330023009516060029009746900014010037010017010178010023010341158-034020241209104832.0 a978-7-5177-1444-6dCNY194.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丛书b专著f黄汉权主编 a北京c中国发展出版社d2024.11 a3册(652页)d24cm a本丛书一套三本,分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政策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篇》。其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篇》是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阐述,从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缘起与理论创新出发,研究增强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动能、传统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径等理论问题,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做好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政策篇》从政策角度诠释新质生产力,包括适应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科技政策、产业政策、数据政策、人才政策、开放政策等研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篇》则是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案例展示,精选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案例,对于广泛开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a生产力发展研究人员0 a生产力x发展x研究y中国 aF120.2v5 0a黄汉权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52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5700153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140336002603300551005963330039011476060047011866900014012337010015012478010023012621158-034120240923141617.0 a978-7-5194-8277-0b精装dCNY95.00 a202409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成逻辑b专著f卫离东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9 a260页d24cm a卫离东,男,1990年4月生,山西万荣人。法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助理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建设。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等多项课题,公开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经济问题探索》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a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迈向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基本理论进路,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成逻辑,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历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与创新的一般原则、特殊规律和创新路径,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孕育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人员0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x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x研究 aF120.2v5 0a卫离东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986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7001472100038002242150016002623140398002783300867006763330023015435170031015666060029015976900014016267010015016407010015016557010015016708010023016851158-034220241217142537.0 a978-7-5223-3543-8dCNY82.00 a202412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重塑财经未来b专著e新质生产力引领跨界融合生态f罗玉婵,成蕴琳,王嘉杰著 a北京c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d2024.11 a313页d24cm a贵州商学院教授,1980年4月生。深耕智能财务、商业模式创新与跨界融合研究,成果丰硕。拥有丰富的企业咨询和实践经验。担任多家企业的战略顾问,参与过多个跨界融合项目的策划与实施。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企业实践提供有力支持。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获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出版《经济管理与会计实践创新研究》、《市场调查实务》等专著,广受好评,展现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动力的卓越能力。 a本书通过明确跨界融合的概念,探讨跨界融合在新时代背景下(如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性,以及其对财经生态和商业模式的深远影响。全书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归纳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阐述跨界融合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研究跨界融合对财经生态的重塑,并分析跨界融合的挑战与对策,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本书的主要特点如下:1.跨学科性: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和优势。2.前瞻性与实践性:内容具有前瞻性,能够洞察未来财经生态和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同时注重实践性,提供具体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跨界融合的理念。3.系统性与全面性:从新质生产力的解析到跨界融合的趋势与动因,再到财经生态的重塑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构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框架,帮助读者全面把握跨界融合对财经生态与商业模式的影响。4.创新性: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为财经生态与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a生产力发展研究人员1 a新质生产力引领跨界融合生态0 a生产力x发展x研究y中国 aF120.2v5 0a罗玉婵4著 0a成蕴琳4著 0a王嘉杰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18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2001472100034002092150016002433300572002593330021008316060045008526900017008977010013009148010023009271158-034320241227115209.0 a978-7-115-66125-8dCNY88.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AI商业进化论b专著e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制胜之道f田丰著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5.01 a302页d23cm a本书以“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为主题,探讨了AI如何赋能千行百业,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本书共7章,主要介绍了新质生产力之问,AI之问,AI顾问实践:人类的“辅导员”,AI助手实践:人类的“副驾驶”,智能体实践:人类的“AI代理人”,用尺度定律推演未来,新质生产关系与AI伦理等内容。本书基于国内多行业、多领域应用“AI+”已取得明显收益的项目的一手材料展开深入分析,为读者充分展现AI如何帮助人类提升效率和改变生活方式,并引发读者对AI如何塑造人类未来的思考。本书适合各行业读者了解AI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也适合作为高校AI通识课程的教材或参考读物。 a人工智能研究人员0 a人工智能x应用x生产力x发展x研究y中国 aF120.2-39v5 0a田丰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298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69001542100038002232150016002613000021002773141083002983301240013813330021026216060039026426900012026817010017026938010023027101158-034420241225095611.0 a978-7-5228-4701-6b精装dCNY128.00 a202412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h2024b专著e践行开放发展理念f韩保江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340页d24cm a高质量发展蓝皮书 a韩保江,经济学博士,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讲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教研部原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收入分配、当代世界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等问题。邹一南,经济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校(院)教学与智库建设创新工程乡村振兴项目组首席专家,国家高端智库委托课题“高质量发展蓝皮书”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发展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朱晟君,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兼任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兼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理事兼副秘书长,英文期刊Growth and Change共同主编(Co-Editor-in-Chief)。主要研究全球化与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等。周密,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131”创新型人才。长期从事中央重大政策的理论化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经济地理学、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政策等。 a本年度的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以开放发展为主题,通过总报告以及开放形势篇、经贸往来篇、交流合作篇、制度开放篇和开放布局篇,全面而富有建设性地评价当前我国经济开放发展水平,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书总报告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放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构建体现开放形势、经贸往来、交流合作、制度开放、开放布局等方面的开放发展评价指数,并对2013-2023年全国开放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研究表明,2023年中国经济开放发展总指数为29.75,较2013年相比增长了13.4%。分报告由开放形势篇、经贸往来篇、交流合作篇、制度开放篇和开放布局篇组成,从不同角度对2023年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开放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其中,开放形势篇分别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等进行分析;经贸往来篇分别对2023年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展进行分析;交流合作篇分别对2023年中外人才交流合作、中外技术交流合作、中外文化交流合作进展进行分析;制度开放篇分别对2023年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国涉外经贸法律和规则制度体系建设、中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中国参与国际规则与标准制定进展进行分析;开放布局篇分别对2023年中国沿海开放新高地建设、中国沿边开放新支点建设、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展进行分析。最后,本书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开放发展重要事件进行了梳理回顾。 a经济发展研究人员0 a中国经济x经济发展x研究报告z2024 aF124v5 0a韩保江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09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300523002383330021007616060029007826900012008117010015008238010023008381158-034520231121164431.0 a978-7-206-19996-7dCNY58.00 a2023112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20000 ay z 000yy ar1 a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b专著f杨晓猛著 a长春c吉林人民出版社d2023.05 a246页d26cm a本书以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基点,以企业家对话录的形式进行呈现,通过对新基建、新制造、新零售、新文旅、新外贸等多个领域发展趋势及观点交锋,以小见大、从微显著,提炼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方向和深入思考。旨在让就业创业者真切感受企业家的思考与探索,他们作为新时代发展的实践者、见证者,是如何立足市场化浪潮与国家战略要求相一致,不畏困难、砥砺前行。激励就业创业者始终保持奋斗本色,始终保持对祖国和事业的热爱,弘扬企业家精神,以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a经济发展研究人员0 a中国经济x经济发展x研究 aF124v5 0a杨晓猛4著 0aCNbFHWHc20231129 0089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3001472100034002302150016002643300227002803330021005076060025005286900014005537010017005677010017005847010017006018010023006181158-034620231121163656.0 a978-7-5587-5032-8dCNY68.00 a2023112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十四五”云南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构建研究b专著f王志平,安正源,李清清主编 a昆明c云南科技出版社d2023.06 a217页d26cm a本书针对云南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结合国内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经验和启示,阐述了“十四五”云南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云南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现状、载体构建思路、构建重点、对策建议等内容。 a技术革新研究人员0 a技术革新x研究y云南 aF124.3v5 0a王志平4主编 0a安正源4主编 0a李清清4主编 0aCNbFHWHc20231129 0165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100038002072150016002453140337002613300633005983330021012316060051012526900014013037010015013177010015013327010015013478010023013621158-034720241206133739.0 a978-7-5228-4461-9dCNY128.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财富水平与绿色发展效率b专著f王艳龙,关晓宇,孙铁柱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1 a316页d24cm a王艳龙,1979年3月出生,博士,吉林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环境经济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一项,省社科基金项目两项,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两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一项,参与科技厅项目一项。出版专著一部,在SSCI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a本书首先分析了财富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进而梳理了国内外与本书相关的研究文献,对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概括;其次,对财富、财富水平、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效率概念进行界定,根据财富水平相关理论、绿色发展相关理论以及财富水平对绿色发展影响的相关理论,对财富水平影响绿色发展效率的机理进行分析;再次,对财富水平与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对财富水平与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对财富水平影响绿色发展效率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到相关结论;最后,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结果,分别从国家、社会与企业层面提出财富水平推动绿色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帮助提高我国财富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的推动作用。 a经济发展研究人员0 a国民财富x影响x绿色经济x经济发展x研究y中国 aF124.5v5 0a王艳龙4著 0a关晓宇4著 0a孙铁柱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220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4002012150016002353141128002513300487013793330021018666060025018876900014019127010017019268010023019431158-034820241227155429.0 a978-7-5218-6555-4dCNY7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b专著f谢花林等编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12 a648页d24cm a谢花林,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领军人才(2021),国家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2022),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21),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17),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7),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研究方向,土地利用、国土空间优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陈倩茹,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为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生态文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在Land Use Policy、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Landscape Ecology、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经济地理》、《中国土地科学》、《自然资源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任Land Use Policy、《经济地理》等期刊的匿名审稿人。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经济。温家明,博士,讲师。在Land Degradation &Development、《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陈彬,博士研究生。在《中国土地科学》《经济地理》等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研究。研究方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a本书首先概述了数字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概念界定、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在文献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从制度逻辑、技术逻辑、现实逻辑等方面剖析数字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在逻辑。接下来,就数字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赋能生态产品“三资三变”、数字赋能物质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数字赋能调节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数字赋能文化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展开专题探讨。最后,从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生态产品价值融资等视角展望数字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a生态经济研究人员0 a生态经济x研究y中国 aF124.5v5 0a谢花林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58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6001472100034002132150016002473140141002633300770004043330021011745170021011956060065012166900012012817010015012938010023013081158-034920240810104454.0 a978-7-5218-6169-3dCNY72.00 a202408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PPP模式支持“一带一路”建设b专著e效应、机制与政策f仇娟东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07 a307页d24cm a仇娟东(1986—),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宁夏哲学社会科学托举人才入选者,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a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目标,但没有金融支持的“一带一路”,是难以有投资和贸易的“一带一路”,可持续的资金支持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首先,本研究聚焦以PPP模式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从理论层面说明PPP模式契合正确“义利观”引领“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其次,基于“一带一路”沿线PPP项目投资的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PPP项目发起政府级别、多边金融机构支持以及收益来源方式影响PPP项目中私人部门投资额的机制。再次,基于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保险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的经济效应。最后,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给出相关政策建议。本研究基于大样本数据的实证检验,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寻找符合趋势的资金渠道提供政策建议、为回应外界“债务陷阱”等质疑提供微观证据、为中国“走出去”企业趋利避害提供参考信息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与创新。 a政府投资研究人员1 a效应、机制与政策0 a政府投资x合作x社会资本x应用x“一带一路”x国际合作x研究 aF125v5 0a仇娟东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03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3001482100046001912150016002373300411002533330065006646060021007296900012007507010015007628010023007771158-035020241231090806.0 a978-7-5628-7092-0dCNY78.00  a202412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世界反贫困的中国方案b专著f向德平等著 a上海c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3.12 a353页d26cm a本书全面介绍人类减贫的中国探索和实践,深入分享了中国扶贫脱贫的经验做法,生动展现中国反贫困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彰显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贫困治理、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的贡献和责任担当。全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包括:中国反贫困的背景与意义、中国反贫困的发展历程、中国反贫困的制度优势、政府主导下的中国反贫困、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精准方略推动中国扶贫、中国反贫困的成功经验、中国反贫困的世界影响等内容。 a本书适合在贫困治理领域研究的学者、实务工作者、大众阅读和学习0 a扶贫x研究y中国 aF126v5 0a向德平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3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9001482100034002172150016002513140189002673300499004563330023009556060043009786900014010217110031010358010023010661158-035120241216142922.0 a978-7-5230-0599-6dCNY148.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居民收支与生活状况报告h2024b专著f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司编著 a北京c中国统计出版社d2024.11 a315页d26cm a住户调查司研究制定住户和相关民生统计调查监测制度,组织实施全国住户调查,收集、整理、汇总并提供有关统计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和评估,指导各地区开展分市县住户调查工作。 a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体报告,主要是通过最新的年度数据来反映全国居民收入、消费、居住条件、生活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的总体情况。第二部分为专题报告,主要是收录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居民收支和生活状况综合分析以及与居民收支相关的专题分析研究成果,侧重于一些重点时间节点以来的居民收支和生活状况的变化情况分析以及聚焦重点群体和热点问题的分析。第三部分为地区分报告,共32篇,涵盖了2023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居民收支和生活状况报告,全面反映分地区居民收入和消费的水平和结论。 a家庭收支调查工作者0 a居民家庭收支调查x调查报告y中国z2024 aF126.2v502a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司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69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490002523300589007423330025013316070051013566900012014077010013014198010023014321158-035220241220140854.0 a978-7-5136-7992-3dCNY98.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构建嘉陵江流域生态经济走廊思路研究b专著f丁瑶等著 a北京c中国经济出版社d2024.12 a424页d24cm a丁瑶,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总经济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兼任国家发展改革委服务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重庆市社科界联合会常委,重庆市社科规划库专家,重庆市统计局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重庆市行政区划咨询论坛专家,重庆市经济、统计专业技术职务高评委委员,重庆工商大学MPAcc事业导师。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及政策研究,多项研究成果荣获省部级以上优秀研究成果奖,多份决策咨询报告和建议获市领导肯定性批示。 a嘉陵江是联通渝川陕甘四省(市)的大动脉,也是连接大西南与大西北的重要纽带。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加快构建嘉陵江生态经济走廊,既是发挥成渝地区比较优势,积蓄释放双城经济圈引领作用,带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也是促进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合作互动,推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互联互通的客观需要。研究将以流域经济理论为支撑,系统分析嘉陵江流域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系统谋划嘉陵江流域生态经济走廊建设的定位目标和路径举措,为加快推动嘉陵江流域高质量发展,促进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互动融合,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贡献力量。 a生态经济发展研究人员 a嘉陵江x流域经济x生态经济x区域经济发展x研究 aF127v5 0a丁瑶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22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8002112150016002493300567002653330027008326060061008596900012009207010015009327010015009478010023009621158-035320241231155646.0 a978-7-5228-3482-5dCNY9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区域产业分工、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b专著f于晨阳,涂成林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296页d26cm a城市群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本书从区域产业分工这一视角切入,分别从绿色和健康两个维度考察区域产业分工能否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其影响机制是什么,政府干预等其他要素在该过程中能否发挥有利作用。主要内容分为上下两篇,共十一个章节。上篇主要围绕区域产业分工、环境规制与绿色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包括六章内容,通过使用更加客观的评价方法,从相对水平的角度测度中国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下篇则主要围绕区域产业分工、环境规制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财政投入等视角阐释了区域产业分工、环境规制与信息基础设施等关键因素对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 a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员0 a产业布局x地域分工x绿色经济x经济可持续发展x研究y中国 aF127v5 0a于晨阳4著 0a涂成林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8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358002543300421006123330025010336060033010586900014010917010013011058010023011181158-035420241212113137.0 a978-7-5136-7997-8dCNY98.00 a202412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质生产力驱动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b专著f宋敏著 a北京c中国经济出版社d2024.11 a240页d24cm a宋敏,男,管理学博士、理学博士后、教授、美国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现为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导师、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管理。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2部,获得陕西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陕西省教学成果奖多项,主持参加国家级、教育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课题多项。 a本书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于数字新质生产力驱动下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黄河流域发展的短板、问题与弱项,重点围绕碳排放、数字金融、产业发展、绿色金融及共同富裕等多个主题,涉及数字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黄河流域经济、生态、社会等多个方面,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全流域高质量发展以及民生改善提供理论支撑,力图为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作出贡献,对促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a经济学研究者、从业者0 a黄河流域x区域经济发展x研究 aF127.2v5 0a宋敏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11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1001482100042002092150016002513300494002673330025007616060045007866900014008317010017008458010023008621158-035520241231143714.0 a978-7-5047-8257-1dCNY88.0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h2022b专著f庄毓敏等编著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5.01 a225页d26cm a《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2022)》从绿色、创新概念和基础理论出发,阐述了构建指数的理论框架、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指数的编制经验,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原则选取指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从绿色创新投入和绿色创新产出两大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全面评价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情况。本报告的研究成果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更好地把脉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短板和突出问题,对标先进城市,见贤思齐,为长江经济带全流域绿色创新发展提供准确数据参考和科学决策依据。 a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人员0 a长江经济带x区域经济发展x研究报告z2022 aF127.5v5 0a庄毓敏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74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140661002483300485009093330021013946060037014156900015014527010017014678010023014841158-035620241222204113.0 a978-7-5136-8023-3dCNY88.00 a202412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八八战略”与省域现代化先行b专著f李金昌主编 a北京c中国经济出版社d2024.12 a381页d24cm a李金昌,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财经大学校党委书记、浙江省“八八战略”研究院院长。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长期从事统计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理论方法与应用、大数据理论、政府统计改革、应用抽样技术等,先后主持研究国家社科、自科基金项目8项(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在《经济研究》《统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 200篇,1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一、二等奖。受聘担任国家统计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统计研究》等期刊编委。 a20多年来,“八八战略”引领浙江发生了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精彩蝶变,指引浙江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本书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以浙江省为案例,深入剖析了“八八战略”在引领浙江省域现代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从理论渊源到实践路径,从体制机制创新到产业高质量发展,再到区位优势的发挥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文化强省建设等方面的探索,本书旨在全面展示浙江省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a经济发展研究人员0 a区域经济发展x经济发展战略y浙江 aF127.55v5 0a李金昌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21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8002162150016002543300529002703330033007996060045008326900015008777010015008927010013009077010015009208010023009351158-035720240422095529.0 a978-7-5390-8874-7dCNY50.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2021江西区域创新发展能力评估及比较b专著f陈春林,邹慧,彭娇霞著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336页d26cm a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正全面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区域创新发展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的根本途径。区域创新发展可切实增强区域发展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对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破解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促进区域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书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从总量、均量和增量三个维度来构建区域创新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评估了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区域创新发展水平,有助于政产学研和社会公众了解江西区域创新发展趋势与格局、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和政策,为江西区域创新发展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证据支撑。 a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决策和政策者0 a区域经济x国家创新系统x研究y江西z2021 aF127.56v5 0a陈春林4著 0a邹慧4著 0a彭娇霞4著 0aCNbFHWHc20240424 0125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8001482100030002162150016002463140247002623300275005093330133007846060046009176900015009637010015009788010023009931158-035820241209140725.0 a978-7-03-080224-8dCNY268.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展与展望b专著e2020-2025年f毛中根等著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4.12 a105页d26cm a毛中根,西南财经大学,教授。中国文化消费提升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我国文化消费提升路径与机制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教育部教指委委员、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居民消费研究会理事长。已在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a本书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以来,成渝地区在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联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未来产业布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等方面的成就进展、问题及未来展望展开论述。共20余万字,包括20余章。 a本书可供国家和区域政府相关决策者,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非政府组织以及关心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公众等参考0 a区域经济发展x研究y成都y重庆z2020-2025 aF127.71v5 0a毛中根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20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20002303300607002503330025008576060039008826900015009217010013009368010023009491158-035920240614093631.0 a978-7-5587-5117-2dCNY68.00 a2024061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RCEP对云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b专著f范刚著 a昆明c云南科技出版社d2023.08 a135,198页d26cm 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标志着全球覆盖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终于宣告诞生、正式启航。RCEP作为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大型区域自贸协定,将为云南在新时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巨大助力。在此框架下,深度融入RCEP建设,对于云南更高效配置资源和要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分析RCEP签署后,给云南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二篇着重研究RCEP背景下,云南建设区域性经济贸易中心的对策;第三篇研究RCEP背景下云南农业、旅游业、服务业开放发展的举措;第四篇为专题研究。 a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人员0 a区域经济合作x国际合作x研究y云南 aF127.74v5 0a范刚4著 0aCNbFHWHc20240619 0170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900154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000019002573140481002763300569007573330021013266060045013476900014013927010017014068010023014231158-036020241204143017.0 a978-7-5228-4581-4b精装dCNY198.00 a202412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h2024b专著f陶一桃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414页d24cm a经济特区蓝皮书 a陶一桃,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深圳)研究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深圳市国家级学术领军人才、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学科带头人、深圳大学领军学者;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a《经济特区蓝皮书: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着力打造的高端学术品牌和标志性科研成果之一,创立于2009年,是国家教育部报告,被列入中国蓝皮书计划,是全国唯一的经济特区蓝皮书。它以动态研究方式反映每一年深圳等传统经济特区和喀什、霍尔果斯、图们江等新兴经济特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环境、创新、改革的主要进展及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对策,具有权威性、前沿性和原创性,已经在海内外产生了标志性的影响,是经济特区研究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研究中国经济特区的重要史料来源,已成为深圳自己打造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品牌。 a经济发展研究人员0 a经济特区x经济发展x研究报告y中国z2024 aF127.9v5 0a陶一桃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98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62001492100038002112150016002493140529002653300851007943330021016456060025016666900014016917010017017058010023017221158-036120241230140141.0 a978-7-5228-4867-9dCNY12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h2024年第1辑(总第17辑)b专著f陶一桃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316页d26cm a陶一桃,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深圳)研究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深圳市国家级学术领军人才、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学科带头人、深圳大学领军学者;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章平,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a本书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编,连续出版多年,是研究集刊,集中反映国内外关于中国经济特区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研究进展和政策主张。全书每年出版一次,主要跟踪研究经济特区发展现状、出现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集中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关于经济特区研究的相关成果,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本辑收录文章对深圳经济特区45年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做了分阶段的梳理总结,对深圳以绿色生产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了分析,有效诠释了高质量发展“为何、为谁”的根本动因,明确高质量发展“谁来干、怎样干”的方式方法,解答高质量发展“是什么、干什么”的价值属性。收录文章还通过分析深圳市政府在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转型等方面举措,探讨其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路径,以期为其他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提供合理的规划与政策建议。收录文章也深度介绍了深港携手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意义、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 a经济特区研究人员0 a经济特区x研究y中国 aF127.9v5 0a陶一桃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5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73001542100034002272150016002613140219002773300426004963330073009226060041009956900015010367110037010518010023010881158-036220241206140356.0 a978-7-5230-0632-0b精装dCNY628.00 a20241206d2024 emk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县域统计年鉴h2024i县市卷b专著f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 a北京c中国统计出版社d2024.12 a448页d30cm a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的主要职能是按照国家统计局的部署,全面承担全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统计任务,搞好全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准确、及时、全面地搜集、整理、核定和发布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统计数据。 a《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24》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资料性年鉴,从2014年开始分为《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卷)》和《中国县域统计年鉴(乡镇卷)》两卷。其中:县市卷收录了2023年全国2000多个县域单位的基本情况、综合经济、农业等方面的资料,包括山区、丘陵、平原、民族地区、陆地边境县、牧区、半牧区、九大农区、棉花生产大县、扶贫工作重点县等。乡镇卷收录了2023年全国30000多个乡镇的基本情况、人口与就业、财政收支等方面的资料。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县级经济x经济统计y中国z2024j年鉴 aF127-54v502a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4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63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8002142150016002523140336002683300653006043330021012575170025012786060029013036900012013327010015013448010023013591158-036320240829132405.0 a978-7-5228-4079-6dCNY89.00 a202408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拉美国家的发展困境与出路b专著e演化发展经济学的视角f王效云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08 a315页d24cm a王效云,1983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拉美经济,中东欧经济。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与商务部、发改委、外交部、国开行等单位委托的多项课题,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拉丁美洲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太平洋学报》、《国际展望》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a本书以演化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采用较长时期的历史视角,对拉美国家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以来的发展模式进行剖析,得出结论:生产方式或曰生产结构是拉美国家陷入低增长困境的根源。低端的、远离技术中心的生产结构,使得拉美国家缺乏对知识、技术和创新的内在需求,无法启动技术和创新这一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些低端的生产活动都是报酬不变或报酬递减的,产品市场基本都是完全竞争的,难以为国民福利的增加提供基础;这些生产活动生产环节少、产业链条短,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也难以形成产业间的协同。对于拉美国家来说,要突破经济发展困境,就要在生产领域谋求大变革,综合借助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技术政策等有利于生产和创新的工具,建立和发展高质量的生产活动,改变当前的生产结构。 a经济发展研究人员1 a演化发展经济学的视角0 a经济发展x研究y拉丁美洲 aF173v5 0a王效云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224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2001482100030002002150016002303141008002463300603012543330021018576060040018786900015019187010015019337010017019488010023019651158-036420241008170634.0 a978-7-5166-7577-9dCNY158.00 a202410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巴西发展报告b专著e2023-2024f程晶,吴洪英主编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4.09 a215页d26cm a本书主编单位简介,湖北大学。北大学是新中国最早进行巴西研究的高校,“创中国巴西研究之先河”(1964年起),创中国拉美研究“10个第一”,即第一个开始巴西史研究(1964年)、第一个设立巴西史研究机构(1978年)、第一批参与创建“中国拉美史研究会”(1979年)、第一个获拉美史硕士学位授权点(1984年)、第一个招收拉美史专业硕士生(1985年)、第一个培养拉美研究中坚力量最多、第一个推出巴西研究成果最多、第一个巴西研究时间最长、第一个在巴西开办孔子学院(2008年)、第一个发行《巴西黄皮书》(2017年起)。目前,湖北大学建有巴西研究中心和拉美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高校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中心,设立湖北省首家“区域国别研究院”,推出我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巴西黄皮书》。本书主编简介,程晶,女,历史学博士,湖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巴西国别及拉美区域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外交部等科研项目14项,在《世界历史》《世界民族》《史学理论研究》《拉丁美洲研究》等学术期刊及著作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巴西发展报告2019》《巴西发展报告2020》《巴西发展报告2021-2022》《巴西及拉美历史与发展研究》等著作9部。 a书稿是一部由湖北大学国别与区域发展研究院(历史与文化学院)编写的巴西发展年度报告,是该研究院学术团队继《巴西发展报告2019》《巴西发展报告2020》《巴西发展报告2021-2022》之后推出的又一部聚焦巴西年度内政外交,新政策、进展、实施成效及其未来动向的研究成果。本书主编程晶是湖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外交部等科研项目14项,主编过《巴西及拉美历史与发展研究》等著作9部。书稿内容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中巴关系报告等六大部分,共计14篇研究报告,中巴两国17名学者共同参与其中。本年度研究报告导向正确,体例清晰,语言规范,不涉及重大政治敏感问题,达到了出版要求。 a经济发展研究人员0 a经济发展x研究报告y巴西z2023-2024 aF177.74v5 0a程晶4主编 0a吴洪英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61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9001532100034002022150016002362250013002523140121002653300869003863330027012556060033012826900011013157010015013268010023013411158-036520240808110749.0 a978-7-5194-7757-8b精装dCNY95.00 a202408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特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探究b专著f宋效峰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7 a248页d24cm2 a中国模式 a宋效峰,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财经大学东亚政治经济研究所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治理。 a本书系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的最终成果。本书首先尝试构建某种理论解释架构,以便对中国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角色作出深度解析。本书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契合时代特点,提供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质国际公共产品。从结构上看,本书主要由七个部分构成,首尾各以导论和余论作为呼应,主干部分则按照理论建构—应用分析的逻辑顺序展开。总体而言,本书呈现导入问题—理论引入—场域分析—角色建构—理念确立—实施路径—领域范式—比较借鉴—对策建议的研究进路。在研究路径和方法上,本书以规范研究为主、以实证研究为辅,统观器物、制度和观念等不同层面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来进行论证。本书内容除具备一定理论深度外,还具有较突出的时效性特点。本书尽可能掌握最新资料,参考文献力求全面、可靠。就如何完善中国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战略、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范式做出补充探讨,并指出了本研究的未尽之处。最后,着眼于当前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面临的新趋势,就如何提升中国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提出了本书的观点。 a公共物品供给制研究人员0 a公共物品x供给制x研究y中国 aF20v5 0a宋效峰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14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05000800180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040053002383300495002913330021007866060031008076900011008387010017008498010023008661158-036620240719134654.0 a978-7-5129-2044-6dCNY39.00 a202407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政府经济学b专著f温来成主编 a3版 a北京c中国人事出版社d2024.01 a144页d26cm a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人事服务中心组织编写 a本书总结概括了国内外政府经济学领域最新的、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反映我国政府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市场条件下政府经济运行规律,描述中国政府经济管理制度,阐明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提供政府经济学学习、研究的基本方法。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在此基础上发挥宏观调控功能。政府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以及运行状况,对市场体系建设、市场机制运行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是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a政府经济研究人员0 a行政干预x宏观管理x经济学 aF20v5 0a温来成4主编 0aCNbFHWHc20240724 0114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8001882150016002263000037002423300521002793330009008006060037008096900014008467010017008608010023008771158-036720241111114545.0 a978-7-5654-5444-8dCNY42.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b专著f姜晓辉主编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56页d26cm a中等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基础课教材 a本书以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程教材为主线,以推进教材建设和管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工商管理的基础理论出发,系统地介绍了计划与决策管理、组织与执行管理、领导与沟通管理、控制管理、创新管理、企业文化、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本书以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程教材为主线,以推进教材建设和管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工商管理的基础理论出发,系统地介绍了计划与决策管理、组织与执行管理、领导与沟通管理、控制管理、创新管理、企业文化、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a中专0 a工商行政管理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F203.9v5 0a姜晓辉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63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505002463300525007513330033012766060037013096900014013467010013013608010023013731158-036820241010152102.0 a978-7-5103-5369-7dCNY79.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工商管理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b专著f梁钰著 a北京c中国商务出版社d2024.09 a351页d24cm a黄建柱(1981-),性别,男,籍贯,湖北枣阳人,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专任教师,经济师,物流师。自2006年起先后在国有大型企业和知名外企从事物流与跨境供应链相关业务,2019年转型从事供应链管理教学与研究,先后在各级期刊发表《基于决策树模型的广西物流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开发研究与实践》教研教改论文5篇,主持完成《自贸区背景下广西物流企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等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并参与其他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作为副主编《汽车零件集配作业管理》广西“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a本书深入探讨了工商管理教学的现状与挑战,并针对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本书详细阐述了工商管理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创新,致力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模块化课程设计融入创新元素。同时,本书还关注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强调信息化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此外,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本书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本书聚焦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策略,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学及科研能力的提高指明了方向。本书旨在为工商管理教育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a工商行政管理教学改革研究人员0 a工商行政管理x教学改革x教学研究 aF203.9v5 0a梁钰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37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9001472100038002262150016002643140117002803300613003973330029010106060037010396900014010767010015010908010023011051158-036920240815094046.0 a978-7-5764-1663-3dCNY76.00 a202408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适应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的市场监管权力配置与约束机制研究b专著f刘继峰著 a北京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d2024.08 a421页d23cm a刘继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本科、研究生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 a本书立足于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围绕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清晰、明确、合理划分政府监管市场边界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经济关系的变革要求市场监管能力与之相适应,适应能力包括权力的配置、权力的约束。本书稿以我国的经济运行现状研究为基础,探讨市场监管的不足及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市场权力,包括程序性权力和实体性权力的配置、约束。第一章总起,介绍市场监管法治的基本理论;第二章介绍适应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的市场监管权及其面临的挑战;第三章讨论了适应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的市场监管实体性权力的配置;第四章讨论了适应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的市场监管程序性权力配置研究;第五章分析了市场监管权力的约束机制。 a市场监管权力配置研究人员0 a市场监管x权力x配置x研究y中国 aF203.9v5 0a刘继峰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32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59001532100034002122150016002463140149002623300561004113330029009726060033010016900012010347010015010468010023010611158-037020240722080148.0 a978-7-5194-8071-4b精装dCNY95.00 a202407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科技风险型邻避冲突b专著e生成机理与治理变革f张海柱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6 a240页d24cm a张海柱,男,1985年10月出生,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公共治理与公共政策专业,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现工作于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a本书以科技风险为切入点考察邻避冲突现象,从而提出了“科技风险型邻避冲突”这一新的研究范畴。科技风险型邻避冲突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现代性冲突”,是现代性转型的结果与表征。通过宏观层面上聚焦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的转型、中观层面上探究邻避冲突“技术治理”范式的困境以及微观层面上反思科学理性支配与科学知识不确定性之间的内在张力,本书对科技风险型邻避冲突的生成机理与治理困境进行了深刻剖析,进而基于“反身性”理念探讨了以“知识民主”为核心的邻避冲突治理新范式。本研究体现了多学科视角的融合,一方面拓展了邻避研究的学术视野,另一方面也为科技风险研究提供了新的现实场景。 a科学技术风险管理研究人员0 a科学技术管理x风险管理x研究 aF204v5 0a张海柱4著 0aCNbFHWHc20240724 01387nam0 220030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101001532050008002542100038002622150016003003140078003163140045003943300477004393330023009166060015009396900014009547010037009687010027010057010015010327020015010478010023010621158-037120240802152117.0 a978-7-300-32973-4dCNY198.00 a20240802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计量经济学基础e中国版h下册b专著f(美)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美)唐·C.波特,叶阿忠著g费剑平译 a6版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4.07 a493页d26cm a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Damodar N. Gujarati),西点军校的经济学荣誉退休教授。 a唐·C.波特(Dawn C. Porter),统计学博士。 a人大社《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等外聘专家审读意见(20240603)该书讲述了计量经济学的基础内容,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及训练,分为单方程回归模型、放松经典模型的假定、计量经济学专题、联立方程模型与时间序列经济学等篇。第六版增加非线性模型及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非线性向量自回归模型、非参数和半参数计量模型等内容。本书稿内容丰富,语言流畅,结构合理,浅显易懂,案例清楚,数学模型简洁,可供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参考使用。本书稿较好地体现了系统性、实用性与适用性等内容。本册是下册。 a计量经济学研究人员0 a计量经济学 aF224.0v5 1c(美)a古扎拉蒂b达摩达尔·N.4著 1c(美)a波特b唐·C.4著 0a叶阿忠4著 0a费剑平4译 0aCNbFHWHc20240807 0268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8001482100034002062150016002403141229002563300845014853330023023306060029023536900017023827010017023998010023024161158-037220241226161527.0 a978-7-5218-6551-6dCNY89.0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量经济研究h2025年. 第16卷. 第1期b专著f张屹山主编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5.01 a432页d26cm a张屹山,男,1949年10月生。1970年入吉林大学数学系学习,1973年毕业留校任教,1992-1993年在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学习,1996-2008年任吉林大学商学院院长。现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CSSCI 集刊《数量经济研究》主编,商学与管理学院数量经济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 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自1980年起,从事数量经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我国最早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学者之一。在经济管理类教学中实现文理渗透、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张屹山教授学养深厚,视野广阔,学风端正,才华出众,在数量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在国内高校学术界享有盛誉。迄今为止,张屹山教授先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有5篇获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1篇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篇获国家统计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篇获人民日报优秀内参二等奖。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其中《投入产出技术研究》一书,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或参与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其中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另外还曾获得吉林省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吉林省第六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 a《数量经济研究》(TheJournalofQuantitativeEconomics)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主办、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协办的学术集刊,是数量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专业学术刊物。2017年起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被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2017-2022连续六年荣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优秀集刊奖,2022年获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入库集刊。《数量经济研究》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数量经济学界普遍接受和认同的本学科高水平学术刊物之一。本刊自2010年创刊以来,得到学界的专家学者大力支持,取得了较大的学术影响。2019年起转为季刊,每期9篇文章,每篇论文在1-1.6万字。《数量经济研究》强调稿件的学术性、前瞻性、实证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聚焦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组稿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关注国际学术前沿,关注重大经济现实问题,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a数量经济学研究人员0 a数量经济学j文集j汉、英 aF224.0-53v5 0a张屹山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5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8002102150016002483300623002643330025008876060041009126900011009537110037009648010023010011158-037320241219085218.0 a978-7-5771-0349-5dCNY45.00 a20241219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20000 ay z 000yy ar1 a考点清单i经济法基础b专著f优路教育初级会计考试研究中心编 a长春c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3.07 a214页d26cm a本书作为初级会计考试的辅导用书,完全参考考试大纲和考试真题编写。本书在结构上,开篇“应试指导”分别从考试介绍、题型解读、内容解读、备考指导等维度,介绍考情、本书的逻辑及主要内容。正文按照“章—专题—考点”的逻辑展开,章下分考情概述、思维导图、名师精讲、强化练习。考情分析重点介绍本章考情;思维导图介绍框架结构;名师精讲是本书的核心,考点内容依据规避著作权和教材教辅化的原则组织编写。强化练习精选常考、易混易错习题供考生检测学习成果。本书在内容上,按照章节主要内容有总论、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法概述及货物和劳务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财产和行为税法律制度、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a参加初级会计考试考生0 a经济法x资格考试y中国j自学参考资料 aF23v502a优路教育初级会计考试研究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04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050008002012100034002092150016002433300399002593330009006586060031006676900012006987010015007107010017007257010017007428010023007591158-037420241227142845.0 a978-7-04-063782-3dCNY32.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会计综合技能训练b专著f王辉,高克智,张竹云主编 a3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5.01 a203页d26cm a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创新教材。本书主要内容为学习与训练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相关经济业务的实际操作训练,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编制等。通过本课程的手工操作与财务软件操作训练,学生能够掌握会计业务流程全过程的知识与技能。为了利教便学,本书配有教学课件、实训用书、参考答案、数字化(网络)资料等教学资源。本书既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财务会计类专业学生用书,又可作为社会相关人员培训用书。 a高职0 a会计学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F230v5 0a王辉4主编 0a高克智4主编 0a张竹云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82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42001942150016002363140809002523300407010613330013014686060019014816900012015007010017015127010017015298010023015461158-037520241205113759.0 a978-7-5047-8251-9dCNY49.80 a202412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会计文化认知b专著f徐秀燕,王翠翠主编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0 a125页d26cm a徐秀燕,硕士研究生,会计专业高级讲师,高级双师型教师,任职于济南信息工程学校。济南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曾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国家级优秀奖;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济南市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济南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级教科研课题多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王翠翠,济南信息工程学校会计事务专业负责人,高级讲师,济南市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科教研中心组成员,济南市会计事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获得全国财经类专业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全国财经类专业教师技能比赛二等奖、山东省财经专业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济南市财经专业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等多个教学奖项。主编出版《会计信息化应用》教材,多次参编“十四五”、“十二五”国规教材。主持济南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多次参与省、市级教学改革项目。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 a本书以深入探索会计系统之美、会计起源、会计思想、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以及会计职业道德为专题,每个专题的阐述均紧密围绕中国会计历史演进的脉络展开。会计系统之美旨在帮助学生对会计建立整体、系统认知;会计起源介绍了会计历史起源与名称起源,呈现了在会计诞生之初的文化基因;会计思想是上层建筑,指导会计制度的建立,会计核算是会计制度的具体落实。同时将历史上与会计相关的人物、物质精神文化代表编入各章节,增强可读性。 a会计人员0 a会计文化y中国 aF230v5 0a徐秀燕4主编 0a王翠翠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08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050008001922100038002002150016002383000025002543300449002793330017007286060035007456900014007807010015007948010023008091158-037620240814105046.0 a978-7-5654-5352-6dCNY46.00 a202408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会计研究方法b专著e从案例出发f步丹璐著 a3版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12页d26cm a新世纪研究生教学用书 a会计研究方法这本全书共八篇,分为导论、研究思想的形成、档案式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调查问卷研究方法、会计研究的主要领域、会计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计量软件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学领域的主要学术期刊等内容。本书主要希望带大家从实际问题出发,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过程,从而帮助大家形成自己的研究思维,并用合适的研究方法来证明其是否为社会科学中的重要规律。本次修订补充理论依据和新的案例,同时扩展二维码资源。 a研究生类教材0 a会计学x研究方法x研究生j教材 aF230-3v5 0a步丹璐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03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8001942150016002323000033002483300399002813330009006806060049006896900014007387010017007528010023007691158-037720241115132111.0 a978-7-5654-5443-1dCNY38.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会计报表的填制与数据分析b专著f李海军主编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01 a154页d26cm a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系列教材 a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会计报表填制与数据分析的系统理论框架,涵盖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等内容,解释了会计报表的结构和意义,并通过数据分析方法解读了会计报表的信息。此外,本书阐述了报表之间的关系,解释了它们之间的钩稽关系,以确保会计报表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同时,本书介绍了如何利用会计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从而切实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便做出正确的企业经营决策。 a中专0 a会计报表x编制x会计分析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F231.5v5 0a李海军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097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05000800186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300319002443330071005636060045006346900014006797010015006938010023007081158-037820241224091822.0 a978-7-5429-7697-0dCNY45.00 a202412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b专著f赵威主编 a5版 a上海c立信会计出版社d2024.12 a227页d26cm a本书为“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书共六个情境,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与分析方法、企业财务效率分析和会计报表综合分析。本书整体层次分明,加强了对企业实际会计报表分析的训练,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教材,力争做到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内容安排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 a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财经类学生的教材,又可作为实务从业者的参考用书0 a会计报表x编制x会计分析x高等学校j教材 aF231.5v5 0a赵威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09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300449002603330023007096060029007326900014007617010013007757010013007887010015008018010023008161158-037920231026161137.0 a978-7-206-19829-8dCNY45.00 a20231026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20000 ay z 000yy ar1 a大数据背景下会计行业的发展探索b专著f张汇,王晶,施全艳著 a长春c吉林人民出版社d2023.04 a122页d26cm a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利用大数据进行发展的领域正在协助企业不断地发展新业务,创新运营模式。本书重点阐述的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会计行业未来的发展之路。书中内容对大数据和会计的基本认知进行了汇总,从大数据人才培养标准和会计行业发展现状及时代要求中梳理出会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使会计初学者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大数据能更好的与会计实务衔接,对会计教育人员、会计从业人员都有一定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a会计学发展研究人员0 a会计学x发展x研究y中国 aF233.2v5 0a张汇4著 0a王晶4著 0a施全艳4著 0aCNbFHWHc20231101 0118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05000800182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000035002443300551002793330021008306060029008516900014008807010017008948010023009111158-038020241118132421.0 a978-7-5654-5456-1dCNY46.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成本会计学b专著f蒋雪清等主编 a2版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94页d26cm a普通高等学校会计应用型规划教材 a本教材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具体介绍了要素费用、综合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以及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和定额法的应用,并介绍了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的方法。本教材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具体介绍了要素费用、综合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以及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和定额法的应用,并介绍了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的方法。本教材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具体介绍了要素费用、综合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以及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和定额法的应用,并介绍了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的方法。 a高校会计专业师生0 a成本会计x高等学校j教材 aF234.2v5 0a蒋雪清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29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050008001782100038001862150016002243000035002403140138002753300519004133330009009326060033009416900014009747010017009888010023010051158-038120240802105234.0 a978-7-300-33039-6dCNY55.00 a202408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财务会计b专著f王国生编著 a7版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4.06 a294页d26cm a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 a王国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近年来,独立出版《事业单位会计》《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案例》《零售企业会计实务》等书籍5部。 a本教材以会计法为指导,根据近期财政部颁布施行的具体准则和税务总局制定的税收法规,突出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业务特点,按照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财会人员目标的要求,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编制依据、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财务会计对象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等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重点讲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核算;第三部分介绍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a高职0 a财务会计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F234.4v5 0a王国生4编著 0aCNbFHWHc20240807 0114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050008001782100038001862150016002243000037002403300521002773330009007986060033008076900014008407010017008548010023008711158-038220240920153419.0 a978-7-5654-5414-1dCNY34.00 a202409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财会知识b专著f黄建萍主编 a3版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62页d26cm a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系列教材 a本书是为了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编写的需要,以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专业教学标准”、国家现行财经法规制度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综合考虑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大赛的规则,立足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际而编写的中等职本书是为了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编写的需要,以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专业教学标准”、国家现行财经法规制度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综合考虑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大赛的规则,立足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际而编写的中等职业教材。 a中专0 a财务会计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F234.4v5 0a黄建萍4主编 0aCNbFHWHc20240926 0182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587002463300421008333330229012546060019014836900014015027010015015167010015015318010023015461158-038320241105083600.0 a978-7-5671-5099-7dCNY88.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案例b专著f方慧,刘焱主编 a上海c上海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60页d24cm a方慧,副教授,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会计准则、信息披露、预算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在《会计研究》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近三年撰写专报20余篇,所撰写二十余篇教学案例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中欧国际案例库等;刘焱,副教授,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财会系副主任、案例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建筑学会理事、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会计准则理论与实务。在《南开管理评论》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数篇。所撰写二十余篇教学案例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中欧国际案例库等。 a本书采用理论与案例结合的方法撰写,着眼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解释,系统地介绍了财务会计理论中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新金融工具准则、租赁准则、新收入准则、债务重组准则与企业合并准则六大核心准则内容,并在每一专题后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有助于读者理解和认识理论知识的内涵及在企业层面的应用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本书结合财务会计理论课程与案例教学,旨在解决国内财务管理案例相关教材在教学中适用性较差的问题。 a本书可作为会计、审计硕士等《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指定教材,也可作为会计、财务管理等学术硕士《财务会计理论》《财务会计实务专题》等课程的参考教材,同时也可以提供给企业管理专家学者、管理咨询机构及企业经营管理者作为参考读本0 a财务会计x研究 aF234.4v5 0a方慧4主编 0a刘焱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35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300643002483330137008916060021010286900012010497010015010617010017010768010023010931158-038420241204110439.0 a978-7-5429-7798-4dCNY88.00 a202412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审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本b专著f项国,翟继光编著 a上海c立信会计出版社d2024.11 a513页d24cm a审计文书是国家审计机关、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依照必要的程序和手续,因业务需要而制作的并经领导签发的各类文书的总称。它是审计工作的记录和文字凭证。为帮助广大审计人员以及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审计文书的种类及其基本写作技巧,我们编写了本书。全书分为十二章,第一章为审计基本法律制度,第二章为审计准备与过程文书,第三章为审计结果文书,第四章为审计复议文书,第五章为审计文本参考格式,第六章为内部审计基本法律制度与准则,第七章为政府审计计划范本,第八章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报告范本,第九章为审计结果公告范本,第十章为政府审计报告范本,第十一章为政府审计工作报告范本,第十二章为审计整改报告范本。 a本书适宜作为广大审计人员及被审计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学习掌握审计文书写作的参考书,也适宜作为广大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审计、审计法的参考资料0 a审计x文书x写作 aF239v5 0a项国4编著 0a翟继光4编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16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050008001902100038001982150016002363000031002523300383002833330131006665170011007976060035008086900014008437010015008578010023008721158-038520241111114455.0 a978-7-5654-5439-4dCNY29.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审计习题与案例b专著e精编版f曲明主编 a5版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68页d26cm a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列教材 a近年来,财政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并增加了内部控制审计、关键审计事项等新审计准则,审计理论与审计信息化、智能化等审计实务也有了新的发展。为了保证本教材能够比较及时地反映新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在讲述审计学主要内容的同时,增加了新审计准则和审计实务的有关内容,并在有关章节设立复习思考题和讨论分析题,,提高了本教材的新颖性、可阅读性和教学方便性。 a本教材适合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和经济法学类等本科专业学生学习审计学使用,也可作为会计、审计、经济监督管理等专业人员学习审计知识使1 a精编版0 a审计学x高等学校j教学参考资料 aF239.0v5 0a曲明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19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05000800182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000035002443300553002793330023008326060035008556900014008907010015009048010023009191158-038620241118134224.0 a978-7-5654-5452-3dCNY33.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审计习题与案例b专著f曲明主编 a9版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11 a350页d26cm a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列配套教材 a本教材的编修坚持以满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为目标,着力技能培养,突出案例分析。在教材构架和内容的编排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全面与通用兼顾、继承与创新并蓄,在充分吸收我国审计工作和审计教学实践经验及同类教材优的基础上,构建本教材的结构体系。本书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角度设计教材内容,全面系统地阐述审计的基本理论与实务。基本理论部分包括审计学概述、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与法律责任、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计划审计工作、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审计报告;实务部分包括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和货币资金审计。 a高校会计学专业师生0 a审计学x高等学校j教学参考资料 aF239.0v5 0a曲明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97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000030002403140769002703300587010393330009016266060031016356900014016667010015016808010023016951158-038720241223181508.0 a978-7-302-67874-8dCNY56.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审计基础与实务b专著e微课版f金炜主编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08页d26cm a高职高专互联网+新形态教材 a金炜,教授,注册会计师,烟台职业学院会计系大数据与审计专业负责人。曾参与学校国家级高职骨干校会计专业建设和山东省优质校会计专业群建设,被学校评为“国家级骨干校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双创’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曾主持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会计》《会计综合实训》等,主编的《基础会计》《制造业分岗位会计综合实训》和《营改增后的会计综合实训》分别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曾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其中3篇论文获市级奖励,主持和参与教育部、省级和院级规划课题5项。于洁,中共党员,讲师,注册会计师,烟台职业学院会计系大数据与审计专业专任教师。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先进个人”,参与《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建设,参编《审计基础与实务》教材。邵敏,中共党员,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烟台职业学院教师,曾被学校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主持和参与省级、市级和校级课题4项。 a本书内容已经外聘专家审读审核通过后同意安排出版。本教材以培养服务于各行业审计监督人才为导向,以审计知识为主体,以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知识为补充,并结合智慧审计实训,从而构建融合审计基础知识、审计工作流程、新信息技术变革的审计知识体系。本教材具有以下三个特色:一是注重精准育人。每个项目都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并在审计实务部分开设了“职业素养提升栏目”,先立德树人。二是重视案例教学。全书共分为11个项目,每个项目都以“案例导入”开篇,每个任务都设有“任务引例”并附有“任务解析”。三是引入动态资源。配备课程知识点讲解和智慧审计实训操作视频,学习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学习,简便实用。 a高职0 a审计学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F239.0v5 0a金炜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30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050008001762100034001842150016002183300651002343330095008856060027009806900014010077010017010218010023010381158-038820241202152439.0 a978-7-04-063464-8dCNY37.00 a202412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审计学b专著f李越冬主编 a2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2 a256页d26cm a本书是慕课配套教材,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本书主要以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为主线,讲解审计基本理论和会计报表审计实务,同时兼顾政府(国家)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本书在保持审计理论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注意理论分析与审计实务的结合,以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为例,并以此案例为本书的系统性案例,贯穿整个业务循环审计,使其与审计实际工作密切结合,从而具有可操作性。另外,本书详细讲解了会计报表审计实务;会计报表审计以业务循环为主线展开,并重点介绍各循环主要账户审计;以内部控制问卷调查表形式列示了各业务循环内部控制要点及其评审方法;列示了各账户审计的明细表参考格式和内容;以基本相同的审计程序讲解对各账户的审计,便于学习、记忆与比较。 a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审计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和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0 a审计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F239.0v5 0a李越冬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20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8001782150016002163000027002323140121002593300477003803330013008576060029008706900015008997010017009148010023009311158-038920240814162013.0 a978-7-300-33154-6dCNY56.00 a202408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政府审计b专著f蒋秋菊主编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4.09 a362页d26cm a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教材 a蒋秋菊,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在“学银在线”主持有相关的线上课程《政府审计理论与实务》。 a本书以政府审计的各类业务为主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政府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审计概述、政府审计组织与法律规范、政府审计基本业务流程与基本方法、财政审计、金融审计、国有企业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涉外审计、政府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以及政府审计报告等,全面、清晰地反映了政府审计改革的要求。为方便教学,本书配有教学课件供教师使用;为突出实务性,章节后附有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取材于真实企业的业务案例,内容丰富,并配有参考答案,供教师方便、快捷地布置和评阅作业。 a高校师生0 a政府审计x高等学校j教材 aF239.44v5 0a蒋秋菊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175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000029002443140585002733300523008583330013013816060025013946900014014197010015014337010017014488010023014651158-039020240926115440.0 a978-7-111-76704-6dCNY59.00 a202409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创新思维与创业实战b专著f顾颖,王莉芳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0 a228页d26cm a高等院校精品课程系列教材 a顾颖,博士,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国际合作重大科研课题30余项,两次获得欧盟项目资助赴德国大学访问研究。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学术月刊》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中小企业创业与管理》等专著和教材20余部。2021年主持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在研)1项,2022年主持省部级“高等教育中外教材比较研究项目”1项。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创新创业新思维与新实践”(中国大学MOOC)负责人和主讲人,2024年课程由省级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a本书是在《创新创业新思维与新实践》一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全书共分为15个模块,涵盖创业本领与创业精神,寻找创业合伙人,构建创业团队,商业模式创新,商业计划与创业方法,创新创业与创利,创业融资,创业营销,创业机遇,创业风险,赛教结合与敢闯会创,产业数智化带动创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成功,创业标杆:隐形冠军,元宇宙产业链创业等模块,注重科学性、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本书的编排融入作者多年来从事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管理专业教育的经验,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紧跟创新创业领域的前沿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a高校师生0 a创业x高等学校j教材 aF241.4v5 0a顾颖4主编 0a王莉芳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74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221002523300933004733330025014066060023014316900012014547010015014668010023014811158-039120241031141637.0 a978-7-5103-5413-7dCNY68.00 a202410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工作场所乐趣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b专著f陈雪丽著 a北京c中国商务出版社d2024.10 a302页d24cm a陈雪丽,澳门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博士,澳门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广州南方学院经济学学士。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教研室主任,讲师。出版《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规划》《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教材。 a本书研究基于中国本土管理情境,以长隆集团旗下的酒店业员工为调查对象,同时引入反馈寻求行为为中介变量,个人-组织匹配为调节变量,通过实证分析讨论工作场所乐趣和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在经过访谈和小样本预测试的基础上形成正式问卷,通过853份有效样本,借助SPSS24.0和AMOS24.0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工作场所乐趣对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员工与同事的社交活动、员工在工作中的庆祝活动和整体的乐趣氛围对员工创造力呈显著的正相关;(2)工作场所乐趣对员工反馈寻求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员工与同事的社交活动、员工在工作中的庆祝活动和整体的乐趣氛围对员工反馈寻求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3)员工反馈寻求行为对创造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员工反馈寻求行为在工作场所乐趣和员工创造力的作用过程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5)个人-组织匹配在工作场所乐趣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其中一致性匹配、要求-能力匹配正向调节了工作场所乐趣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需求-供给匹配对工作场所乐趣与员工创造力之间无调节作用。 a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人员0 a人力资源管理x研究 aF243v5 0a陈雪丽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220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0002022150016002323140963002483300607012113330021018186060017018396900012018567010015018687010015018837010015018988010023019131158-039220241126154900.0 a978-7-5001-8103-3dCNY49.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b专著f董晨光,王兆乾,杨光烁著 a北京c中译出版社d2024.08 a278页d24cm a第一作者,董晨光(1983.03-),女,汉族,籍贯山东泰安,泰山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学士,从事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现任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人事科科长,高级经济师职称。近年来在《中国产经》《国际公关》《中国市场》《中国集体经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等国家级期刊发表人力资源及经济管理论文若干,副主编出版著作《经济转型视角下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1部。第二作者,王兆乾(1980.05——),男,汉族,籍贯山东泰安,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学士,从事专业,人力资源及档案管理。现任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人事科副科长,经济师。近年来在《人力资源管理》《人事天地》《商情》等期刊发表人力资源及档案管理论文若干。第三作者,杨光烁(1995.02-),女,汉族,籍贯山东莱阳,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士,从事专业,党的建设、人力资源和档案管理。现任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工会副主席、团委副书记,政治工作科负责人,经济师职称。近年来在《中国产经》《中国煤炭报》《中煤地质报》、中国青年网、中国网等期刊、报纸发表党的建设、人力资源及档案管理论文、经验若干。 a本书通过四个关键要素——反馈机制、定期评估、部门间沟通、资源整合以及文化建设与宣传,全面解析了人才激励与留任策略的核心内容。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人才激励与留任策略的核心框架。本书通过四个关键要素——反馈机制、定期评估、部门间沟通、资源整合以及文化建设与宣传,全面解析了人才激励与留任策略的核心内容。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人才激励与留任策略的核心框架。本书旨在为组织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人才激励与留任策略框架,帮助组织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深入剖析每个关键要素的内涵和实践方法,本书旨在为组织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助力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 a人力资源管理人员0 a人力资源管理 aF243v5 0a董晨光4著 0a王兆乾4著 0a杨光烁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08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4001472100042002112150016002533300430002693330035006996060041007346900015007757010015007907010013008058010023008181158-039320241112112118.0 a978-7-5661-4559-8dCNY7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30000 ay z 000yy ar1 a区块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b专著f周语嫣,杜鹏著 a哈尔滨c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50页d26cm a《区块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一书,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本书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和方法,然后阐述了区块链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第三章详细描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第四章重点分析了区块链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多方面应用,如招聘、培训等。第五章通过实例展示了具体实践,第六章则深入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最后,第七章总结了研究结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a区块链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人员0 a区块链技术x应用x人力资源管理x研究 aF243-39v5 0a周语嫣4著 0a杜鹏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10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61001542100034002152150016002493300437002653330025007026060067007276900015007946900014008097010015008238010023008381158-039420241126114156.0 a978-7-5429-7774-8b精装dCNY398.00 a202411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解读及案例讲解b专著f项国主编 a上海c立信会计出版社d2025.01 a225页d26cm a本书全面梳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对人力资源法律法规适用的关键问题进行解读,收录了最新的人力资源案例并进行案例分析,力图有效帮助人力资源从业者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法律法规问题。本书希望集权威性、专业性、可读性、指导性、资料性为一体,成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党政领导、工会干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速查手册,成为广大劳动者学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维护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合法权益的良师益友。 a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人员0 a人力资源管理x劳动政策x劳动法x社会保障x福利政策x法规y中国 aF249.20v5 aD922.5v5 0a项国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12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2250021002443140077002653300423003423330025007656060031007906900015008217010015008368010023008511158-039520240925142529.0 a978-7-307-24571-6dCNY68.00 a202409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人力资本外部性与城市化研究b专著f陈思怡著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39页d24cm2 a人力资源管理论丛 a陈思怡,女,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劳动力市场理论与政策。 a本书以人力资本外部性理论为依托阐释目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劳动要素集聚的现象。以个体劳动者行为选择为基础,以人力资本外部性理论为依托,构建了城市化动力机制问题的分析框架,具体分析了人力资本与产业现代化在劳动要素集聚与现代部门有效劳动需求形成中的作用,以此解释城市化的形成过程,提出城市化中劳动力向现代部门流动与有序聚集是劳动者自主选择的结果,是微观劳动生产率与宏观经济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并用数据对研究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a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人员0 a城市x人力资本x研究y中国 aF249.21v5 0a陈思怡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197nam0 2200241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4002182150016002523140185002683300405004533330021008586060025008796900015009047010013009198010023009321158-039620240624151911.0 a978-7-5218-5959-1dCNY52.00 a202406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人力资本错配的测算及成因研究b专著e基于行业垄断的视角f葛晶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06 a235页d23cm a葛晶,男,安徽濉溪人,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持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中)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多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a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较为均匀的分布在各个行业不同,中国的人力资本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部门偏向,对中国提升创新效率、实现高质量增长形成严重阻碍。本书意图在行业垄断的视角下,对中国人力资本错配的多种特性事实进行解释并提出对策建议。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对生产性部门内部的人力资本错配进行测算和解释;第二,对生产性部门与非生产性部门间的人力资本错配进行测算和解释;第三,对企业家精神的错配进行解释。 a人力资本研究人员0 a人力资本x研究y中国 aF249.21v5 0a葛晶4著 0aCNbFHWHc20240626 0139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4002142150016002483140265002643300410005293330101009395170025010406060025010656900015010907010015011058010023011201158-039720241016145913.0 a978-7-5773-0672-8dCNY68.00 a202410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化条件下劳资关系研究b专著e基于劳动过程变化视角f王兆成著 a郑州c郑州大学出版社d2024.10 a300页d23cm a王兆成 男,1983年生,博士,现就职于郑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科研方向为三维视觉传达、虚拟现实设计与人工智能,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科学研究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研发能力。已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省、市级人文社科青年基金研究课题4项。 a本书学术著作。本书主要基于当下数字化时代背景,力求遵循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生产过程理论、资本积累等理论,以劳动过程视角来分析数字化条件下劳资关系的变化,从劳动过程、劳动组织方式、资本对劳动监督的方式、剩余价值创造等方面,围绕重点研究内容对劳资关系的变化展开研究,内容科学严谨。本书适用对象主要是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学者、研究生、本科学生,以及相关研究部门与政策决策机构人员。 a本书适用对象主要是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学者、研究生、本科学生,以及相关研究部门与政策决策机构人员1 a基于劳动过程变化视角0 a劳资关系x研究y中国 aF249.26v5 0a王兆成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94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67001532100042002202150016002622250033002783000049003113140694003603300517010543330023015716060031015946900014016257010013016398010023016521158-039820241213104811.0 a978-7-5047-8311-0b精装dCNY96.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面向应急风险环境下弹性供应链网络设计与运作管理b专著f徐伟等著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1 a243页d24cm2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丛书 a“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 a徐伟,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山东科技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物流工程系党支部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青年工作组成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高级物流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参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博士点基金1项,作为主持人承担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其他省级、厅局级及横向课题10余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获中国煤炭教育协会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其他厅局级奖励10余项;获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获得山东科技大学“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a本书细致的总结了现有的应急风险下供应链管理方式,重点从弹性供应链角度出发,系统而又全面的研究如何使用弹性供应链网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现在和未来应急风险下供应链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的特点是,强调先进性和实用性。首先详细定义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风险的概念,并对风险进行分类和评级;其次对供应链弹性的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多种供应链弹性提升方案;最后从实际出发,以弹性供应链角度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供应链管理策略。基于以上特点,本书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方法上,力求简单明了、清晰直观、易于应用。 a供应链管理研究人员0 a应急系统x供应链管理x研究 aF252.1v5 0a徐伟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47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42001922150016002342250033002503000049002833140235003323300537005673330017011046060033011216900014011547010015011688010023011831158-039920240903141456.0 a978-7-5047-8211-3dCNY90.00 a202409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应急物流系统及资源配置b专著f王英辉等著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08 a243页d24cm2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丛书 a“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 a王英辉,男,1969年11月出生,河北辛集人,石家庄铁道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交通运输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交通经济、物流与大数据,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核心以上论文三十多篇。 a本专著对现有的应急物流系统进行了梳理,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重大疫情下的应急物流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主要以动态性和协同性来提高应急系统对物资配置的效率为总目标。围绕总目标进行了功能和流程的优化及设计。在最新研究成果及有关应急物流最新理论的支持下,对应急物流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了功能定位和流程优化,以保证每个功能能够与其他功能协同,动态一致,保证整个协同的高效性。提出了基于大数据、云技术及智慧物流的应急系统的运行理念,结合第四方物流,探讨以高效的应急物流系统满足大量数据下的动态需求,从而能动态满足不同疫情状态下的物资配置要求。 a物流管理人员0 a应急系统x物流管理x资源配置 aF252.1v5 0a王英辉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73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8001962150016002343000035002503140337002853300706006223330009013286060061013376900017013987010017014157010015014328010023014471158-040020241125170405.0 a978-7-300-33384-7dCNY48.00 a20241125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基础b专著f吴云旋,熊毅主编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5.01 a274页d26cm a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 a吴云旋,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福建省物流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福建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电子商务)成员,福建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金融服务与管理)成员。熊毅,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福建省名师,福建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福建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电子商务)负责人,泉州市优秀“双师型”教师(现代物流管理专业)。 a《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基础》教材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围绕高素质智慧物流人才和供应链运营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任务化、岗课赛证融通,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全书内容分为智慧物流概述、智慧物流技术、智慧物流运输、智慧物流仓储、智慧物流配送、智慧物流包装、智慧物流装卸搬运、智慧供应链八大项目。教材创新性地给予重要知识点配套微课讲解,而且辅以大量的案例和实例介绍了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院校、职业本科物流类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又可作为从事物流与供应链行业企业人员的培训用书和参考用书。本书配备了免费的教学PPT、教学大纲、教学视频和课后练习等教学资源,并以省级精品课程在超星学银在线和智慧职教MOOC上架,读者可以访问学习并获取资料。 a高职0 a智能技术x应用x物流管理x供应链管理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F252.1-39v5 0a吴云旋4主编 0a熊毅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095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300293002523330009005456060061005546900017006157010017006327010015006497010015006648010023006791158-040120240812161124.0 a978-7-04-062819-7dCNY48.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基础b专著f霍佳震,刁月,卢怡主编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09 a329页d26cm a本书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经管类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十章,分别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述、顾客服务、物流网络设计、物流信息管理、运输管理、库存管理、物流辅助活动、供应链协调、供应链集成、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另外,本书配有教学课件,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并大大减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工作量。 a高职0 a智能技术x应用x物流管理x供应链管理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F252.1-39v5 0a霍佳震4主编 0a刁月4主编 0a卢怡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64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42002032150016002452250033002613000049002943140257003433300664006003330033012646060033012976900015013307010015013458010023013601158-040220241212132521.0 a978-7-5047-8262-5dCNY103.00 a202412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基于数字技术的应急物流配送中心规划b专著f吴菁芃著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1 a243页d24cm2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丛书 a“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 a吴菁芃,博士,研究员,就职于北京科技大学物流研究所,担任《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理事长,全球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北京副主席。曾为商务部流通司重点项目“中国共享物流发展指引”项目组主要成员,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重点项目“中国大件物流行业分析报告”项目组负责人。 a本书包括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数字物流与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的数学方法、应急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资料分析、应急物流配送中心总体规划、应急物流配送中心的设备与设施规划、应急物流配送中心仓储作业系统规划、应急物流配送中心拣选作业系统规划、应急物流配送中心数字物流系统规划、应急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评价体系,共十章。本书通过结合本人及北京科技大学物流研究所参与研发的数学工具软件、流程仿真软件、物流网络分析与规划系统、物流中心EIQ分析软件、三维图像仿真软件、立体仓库总体规划与布局软件、组合式货架参数化设计软件、立体库货架有限元分析软件众多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与系统结合应急物流系统、应急物流配送中心的相关规划与设计进行数据及技术层面分析并提供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支持。 a应急物流配送中心规划研究人员0 a应急系统x物流配送中心x研究 aF252.14v5 0a吴菁芃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11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8001932150016002313300505002473330031007526060043007836900015008267010017008418010023008581158-040320241227090414.0 a978-7-5772-1440-5dCNY4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智慧物流企业经营与管理b专著f阮喜珍主编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96页d26cm a本书共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物流企业管理概论、物流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物流企业战略管理、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物流企业作业管理、;物流企业质量管理、物流人力企业资源管理、物流企业经营成果控制与分析。每章均有开篇引导案例、章节中课堂案例讨论和章末经典案例,并配有启发式的思考题,具有较好的互动性和实用性。章末设计有工作导向标,它是以该章中涉及的某个基础岗位或针对某一内容作为背景,详细陈述工作的流程,能帮助读者对最基本的管理流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文中穿插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小贴士,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 a智能技术物流企业经营管理者0 a智能技术x应用x物流企业x企业经营管理 aF253-39v5 0a阮喜珍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1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42002022150016002442250033002603000049002933140183003423300407005253330021009326060045009536900016009987010015010148010023010291158-040420240704114859.0 a978-7-5047-7897-0dCNY88.00 a202407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基于情景构建的应急物流安全动态决策b专著f朱佳翔著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06 a200页d24cm2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丛书 a“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 a朱佳翔,常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供应链管理和交通经济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重大灾害中情景构建的应急物流安全动态协同决策与架构支持研究”。 a《基于情景构建的应急物流安全动态决策》一书主要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下应急物流安全决策的静态、滞后等缺陷,应用情景构建等决策理论、技术与方法,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情景构建,以及与应急物流安全相关的模糊决策、鲁棒决策等动态协同决策,给出突发公共事件下应急物流安全动态协同决策的架构与决策支持,拓展了综合交叉学科理论在应急物流安全决策与应用研究领域的范围。为政府及应急物流安全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分析工具。 a物流管理研究人员0 a突发事件x物流管理x安全管理x决策y中国 aF259.221v5 0a朱佳翔4著 0aCNbFHWHc20240710 01772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8001982150016002363000019002523140631002713300459009023330013013616060035013746900015014097010015014247010015014397010017014548010023014711158-040520241218134143.0 a978-7-5223-3537-7dCNY88.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产业扶持政策应用b专著f康坤,董娣,李爱红主编 a北京c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d2024.12 a405页d26cm a财政部规划教材 a康坤,中共党员,现任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教授、高级会计师、副院长,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专业。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多次参与河南省职业教育领域重大政策制定,参与省级职业教育攻坚、示范校特色校、省级双高工程、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及教学诊改、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创新开展河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精品教材及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主编、参编河南省校企合作精品教材的财经类教材多部,参编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教材多部。获评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兼任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注册会计师协会、资产评估师协会和注册税务师协会的非执业会员等。 a本书是一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产业政策概览、我国的产业扶持政策、扶持政策信息管理、企业资源梳理与描述、扶持项目申报技能、扶持政策应用规划、产业扶持政策应用实务等,通过该教材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家产业政策管理路径、产业政策管理层级和产业政策扶持措施,理解产业政策风向标作用,掌握产业扶持政策申报的基本方法,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创新创业项目、研发后补助等扶持项目的模拟申报和扶持政策应用规划,提升学生政策应用能力,树立规范获取政府扶持资金的意识和政策敏感性。 a高校学生0 a产业政策y中国x高等学校j教材 aF269.22v5 0a康坤4主编 0a董娣4主编 0a李爱红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00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4001992150016002333300417002493330025006666060029006916900015007207010015007358010023007501158-040620241230145256.0 a978-7-5218-2627-2dCNY66.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智能化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b专著f张万里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12 a432页d26cm a本书基于资本-技能互补模型、要素流动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构建智能化与产业升级的整体框架,从政府、企业和居民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视角数理推导智能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从劳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两个层面探讨智能化对产业升级的调节作用,使用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以及空间面板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最后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视角提出促进产业升级的具体措施和政策保障体系。 a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人员0 a产业结构升级x研究y中国 aF269.24v5 0a张万里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22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140105002603300479003653330021008446060045008656900019009107110031009298010023009601158-040720241210102637.0 a978-7-220-13918-5dCNY68.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成都市产业发展蓝皮书h2024b专著f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编著 a成都c四川人民出版社d2024.11 a384页d26cm a本书由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主编完成,具体由成都市发改委牵头,各市级部门、区(市)县政府等通力配合完成。 a本书全面呈现成都产业发展年度成效和特征,采用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的数据。全书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一、2023年成都产业建圈强链总体评估,包括成都产业建圈强链整体推进情况,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分析等;二、2024年上半年成都产业建圈强链监测分析,评估成都市30条重点产业链的发展情况;三、典型案例,呈现成都市各县(市、区)在产业建圈强链等方面形成的典型案例及经验;四、建言献策,收集专家撰写的成都市产业发展的相关文章。本书能为成都各产业发展提供建议,是行业发展决策的参考资料。 a地方经济研究人员0 a地方经济x产业发展x研究报告y成都z2024 aF269.277.11v502a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51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4001952150016002293140339002453300612005843330015011966060013012116900011012247010015012358010023012501158-040820241230100154.0 a978-7-122-42805-9dCNY69.0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项目管理全过程从入门到精通b专著f田金涛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5.01 a214页d26cm a田金涛,营销家,在读菲律宾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田金涛早年在营销一线进行了艰苦的锤炼,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同时他深入理论学习,获得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成为讲师。他积有效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成立江西天悦集团,以实际行动感召集团员工"悦人,悦家,悦天下"。集团下辖多家公司,经营涉及医疗、健康、销售、旅游、传媒等多个领域。 a做好项目管理对整个企业的良好运转和经营至关重要。本书从不同环节,多个层面全面阐述项目管理的工作体系,旨在打造一本实用性强的项目管理入门书。全书包括10章、2个附录。第1章主要介绍了项目管理基础知识,项目经理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及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第2-10章详细介绍了从事项目管理时,项目经理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具体项目的计划制订、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及评估复盘。2个附录分别为项目管理中主要环节流程图和项目管理常用术语解释。附录部分全部采用流程图和思维导图的形式,对重点内容和知识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实用易读,方便读者通过图和表就可以轻松预览本书重点,把握全书脉络。 a项目管理者0 a项目管理 aF27v5 0a田金涛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7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01001482050008002492100042002572150015002993000033003143300404003473330017007516060023007686900012007917110047008037110039008508010023008891158-040920241230164351.0 a978-7-5167-6493-0dCNY25.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改善你的企业i成本核算b专著f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 a2版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6 a67页d26cm a一本为小企业家开发的培训教材 aIYB培训帮助创办企业时间不长,但通过企业的日常经营已经有一些企业管理体验,迫切需要了解企业管理的系统知识,建立企业管理基本体系的小企业家。IYB培训帮助你开发和实施市场营销计划;计算并控制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成本;有效控制企业的投入和采购;管理企业存货;建立基本的记账体系;制定并实施企业改善计划。IYB最终帮助你系统地建立企业的基本管理体系,提高你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与水平,改善企业并提高企业的赢利与竞争力。 a企业管理人员0 a企业管理x成本计算 aF270v502a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4组织编写02a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50102 0163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140263002263300557004893330277010466060013013236900014013367010015013508010023013651158-041020241115113424.0 a978-7-121-49062-0dCNY69.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股权心法b专著f宋俊生著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10 a248页d21cm a宋俊生,宋非讼法律团队负责人;北京市安博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中国法学会培训中心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全国十余家著名高校总裁班特聘讲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影视机构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律师协会法律风险与合规管理委员会委员。 a股权架构的设计是公司的顶层设计,只有股权架构设计得合理,公司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组织和治理结构,进而推动公司的绩效增长。本书聚焦股权架构,以股权架构顶层设计、股权架构模式解码和股权架构重组规划等内容对股权架构进行拆解,目的是帮助读者从认识股权架构开始,逐步进行股权架构设计和公司治理,并规避常见的风险与陷阱。本书作者拥有丰富的律师执业经历,常年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总裁班讲授股权课程,在互联网上拥有百万名粉丝,深得广大学员、网友的赞誉。因此,本书内容兼具课程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易于阅读、理解。 a本书适合创业者了解如何与人合伙开公司,也适合公司股东学习如何搭建股权架构、增加公司控制权、在资本和税收上的股权规划,还适合企业高管学习掌握“三会一层”的管理权限、企业管理的法律风险防控,也适合法律、财务、税务、股权咨询等专业人士掌握为客户提供股权服务时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0 a股权管理 aF271.2v5 0a宋俊生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14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8002102150016002482250027002643300429002913330033007206060041007536900014007947010015008087010015008237010015008388010023008531158-041120241115132205.0 a978-7-5654-5433-2dCNY95.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股东关系网络与企业并购研究b专著f鲁春洋,孙洪锋,张记元著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94页d26cm2 a新时代青年学者管理文库 a本书采用跨学科交叉研究法、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互融合的方法探究股东关系网络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深入剖析股东关系网络对企业并购的作用机制,探索股东关系网络作用与不同类型并购的关系,检验股东关系网络影响并购的经济后果。本书采用跨学科交叉研究法、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互融合的方法探究股东关系网络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深入剖析股东关系网络对企业并购的作用机制,探索股东关系网络作用与不同类型并购的关系,检验股东关系网络影响并购的经济后果。 a上市公司股东企业兼并研究人员0 a上市公司x股东x影响x企业兼并x研究 aF271.4v5 0a鲁春洋4著 0a孙洪锋4著 0a张记元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17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97001482050008002452100042002532150015002953000033003103300404003433330017007476060023007646900012007877110047007997110039008468010023008851158-041220241230164414.0 a978-7-5167-6473-2dCNY25.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改善你的企业i记账b专著f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 a2版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6 a78页d26cm a一本为小企业家开发的培训教材 aIYB培训帮助创办企业时间不长,但通过企业的日常经营已经有一些企业管理体验,迫切需要了解企业管理的系统知识,建立企业管理基本体系的小企业家。IYB培训帮助你开发和实施市场营销计划;计算并控制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成本;有效控制企业的投入和采购;管理企业存货;建立基本的记账体系;制定并实施企业改善计划。IYB最终帮助你系统地建立企业的基本管理体系,提高你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与水平,改善企业并提高企业的赢利与竞争力。 a企业管理人员0 a企业管理x会计方法 aF272v502a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4组织编写02a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50102 0100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4001932150016002273300405002433330009006486060037006576900014006947010017007087010015007258010023007401158-041320241226112341.0 a978-7-04-063470-9dCNY25.0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企业内部控制实务b专著f谭玉林,何莹主编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5.01 a227页d26cm a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本书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的编写范式,共设八个项目,从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的奠定,到企业组织架构、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资产管理、销售业务、成本费用及财务报告等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实务,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每个项目均设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描述、案例分析、实训操作及评估反馈等环节。本书既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财务会计类专业学生用书,又可作为社会相关人员培训用书。 a高职0 a企业内部管理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F272.3v5 0a谭玉林4主编 0a何莹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57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93001482100034002412150016002753140153002913300593004443330205010376060017012426900014012597110033012738010023013061158-041420241227155017.0 a978-7-5429-7864-6dCNY98.6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b专著e2025年版f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主编 a上海c立信会计出版社d2025.01 a574页d26cm a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由一批长期从事在教育和实务第一线的专家组成,具有丰富的教学及实践经验,以期为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 a在我国大力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背景下,我们作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企业类)的学员,为了增进对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理解,便于基本规范的正确实施,特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以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为基础,力求有所创新,具有以下特点:①强调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并试图梳理企业公司层面和各业务层面的主要风险点;②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已从传统的财务报告目标扩展至战略目标,本书在介绍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时融入企业管理的思想与工具;③内部控制与业务流程密不可分,本书也侧重于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与梳理;④本书对基本规范及配查指引的每一项内容进行了深入而又详细的剖析,并引用了大量的相关案例分析。 a本书可用于广大会计实务工作者学习、贯彻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参考,也可作为各大院校会计、审计、财务、资产评估和企业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学习和研究内部控制的参考资料0 a企业内部管理 aF272.3v502a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29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6002062150016002423040035002583140205002933300429004983330015009276060023009426900014009657010017009797010017009967010015010138010023010281158-041620240726085534.0 a978-7-5184-5047-3dCNY88.00 a202407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五自积分制绩效管理实践b专著f蔡余良,封志明,卫文主编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4.06 a333页d26cm a扬子江文旅投资发展集团组织编写 a蔡余良,担任扬州市扬子江文旅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扬州热电有限公司等公司法定代表人,担任扬州市扬子江文旅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扬州市西园饭店有限责任公司、扬州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高管。 a本书分五章,阐述了五自积分制方案的绩效管理实践,分别是绪论、方案解析、方案应用、形成方案的行为规范和方案的局限性,全面阐述了五自积分制方案在扬州花园国际大酒店的应用。五自积分制方案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系统、三个功能、四个步骤和五个特点,是扬子江投资发展集团控股企业扬州花园国际大酒店在经营实践中探索出的一套企业机制创新的方案,旨在通过员工绩效考评与分配的机制创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将积极性导入达成企业战略的目标。 a企业管理者0 a企业绩效x企业管理 aF272.5v5 0a蔡余良4主编 0a封志明4主编 0a卫文4主编 0aCNbFHWHc20240731 01508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94001532100034002472150016002813140317002973300434006143330029010486060039010776900014011167010034011307020015011647020015011797020013011948010023012071158-041720241009075921.0 a978-7-121-48883-2dCNY138.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安防b专著e为数字企业创建军事级防御f(英)吉姆·沙曼(JimSeaman)著g张延伟,屈若媛,祝名译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10 a521页d26cm a吉姆·沙曼,一直致力于追求安全事业。他曾在英国皇家空军警局任职22年,工作内容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包括物理安全、航空安全等。他成功地将自己的技能应用到企业环境中,现在的工作领域涉及金融服务、银行业、零售、制造、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等。此外,他还帮助企业改进了网络安全,增强了信息安防措施,并参与制定了各种行业安全标准。 a本书结合自传式研究和安防工业参考资料,探究“防护”和“安全”这两个词的起源,以便让读者明白“安防”更适合企业,并说明了“安防”为企业带来的潜在利益。本书通过引入军事例子、军事比较,对“安防”这一术语的起源、企业数据安防、网络/IT安全、信息系统安全、物理安全、工业系统安防、供应链安全、开发人类防火墙、建设复原力、制定安防策略等进行了详细论述,有助于读者及读者所在企业更有效地防御前所未有的威胁,创建军事级防御,保护企业的重要资产。 a企业数据安全管理研究人员0 a企业管理x数据管理x安全管理x研究 aF272.7v5 0c(英)a沙曼c(Seaman, Jim)4著 0a张延伟4译 0a屈若媛4译 0a祝名4译 0aCNbFHWHc20241010 0142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42002052150016002473300633002633330183008965170021010796060029011006900015011297010015011448010023011591158-041820241227160745.0 a978-7-312-05923-0dCNY56.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参与型企业社会责任b专著e现象、机制及边界f方亚平著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76页d26cm a本书从消费者直接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这一现象入手,探索参与型企业社会责任适宜的活动方式,并明确其在提升品牌资产层面的有效性。本书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个体在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决策过程中的动机归因及价值判断,预测个体对参与型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反应,通过对个体个性特质的分析,讨论参与型企业社会责任可能的影响因素。揭示了个体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决策过程、心理机制及边界条件,为企业社会责任类型学研究添砖增瓦的同时,为企业有效开展参与型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提供帮助。本书适合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管理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也可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市场营销人员等相关从业人员以参与型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获取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参考指南。 a本书适合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管理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也可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市场营销人员等相关从业人员以参与型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获取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参考指南1 a现象、机制及边界0 a企业责任x社会责任x研究 aF272-05v5 0a方亚平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211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34002202150016002543141010002703300424012803330017017046060049017216900015017706900015017857010015018007010015018158010023018301158-041920241120113438.0 a978-7-5164-3176-4dCNY68.00 a202411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b专著f嵇国平,罗京城著 a北京c企业管理出版社d2024.12 a180页d24cm a嵇国平,江西抚州人,管理学博士。现为南昌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级基金项目9项,近年专著有《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企业软实力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双重中介效应》《基于企业惯例的企业竞争优势培育研究》,在《光明日报》《经济管理》《经济问题》《商业研究》《华东经济管理》等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目前主要从事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优势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承担《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罗京城,硕士,中级审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国际金融理财师(CFP)、国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赣州市高层次人才,现任江西会昌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自2007年以来,长期从事金融行业和企业管理研究,荣获社会科技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作为主要发明人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先后分别参与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课题2项,参与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1项;参与教材编写1部;在《中国审计报》《金融教育研究》等国家、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会计学会会员。 a本书首先基于SOR理论模型、组织认同理论与感知质量理论,阐明了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企业认同、感知质量、消费者伦理行为与亲社会动机五个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正式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并构建以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为自变量,以消费者企业认同与感知质量为中介变量和亲社会动机为调节变量,以消费者伦理行为为因变量的概念模型。最后,应用565份样本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本书提出的8个研究假设和模型进行检验。 a企业责任人员0 a企业责任x社会责任x影响x消费者行为论x研究 aF272-05v5 aF713.55v5 0a嵇国平4著 0a罗京城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04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5100153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300429002583330021006876060019007086900014007277010025007417020015007668010023007811158-042020240905112917.0 a978-7-5739-1472-9dCNY109.9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转型启示录b专著f(美)马蒂·卡根等著g潘农菲译 a杭州c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8 a101页d23cm a本书为美国引进版权图书。产品运营模式是如今大部分世界顶级科技公司都在使用的方式,为了在快速变化的技术时代保持竞争力,很多公司的领导者都知道他们必须转型,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不知道该如何转型。因此,本书旨在帮助组织完成业务转型和创新,持续创造客户喜爱的、可为企业带来效益的科技驱动型解决方案;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产品运营模式;通过详细的成功转型案例证明,阐释公司转型为产品运营模式的绝对可行性;通过成功的产品创新案例研究来启发读者。 a企业创新研究人员0 a企业创新x研究 aF273.1v5 1c(美)a卡根b马蒂4著 0a潘农菲4译 0aCNbFHWHc20240912 0091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300338002463330017005846060029006016900017006307010015006478010023006621158-042120240906135738.0 a978-7-5096-9872-3dCNY98.00 a202409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创新管理研究h2024年·春季刊b专著f孙慧主编 a北京c经济管理出版社d2024.01 a339页d24cm a本书开始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每年出版2本,每本收录十多篇文章。本书包括人口资源与环境、企业管理、世界经济三个栏目,分别收录人口资源与环境、企业管理、世界经济三个方面的经济热点,以期在新疆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加强管理创新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本土化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发挥基地信息库、思想库、人才库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a企业管理人员0 a企业管理x创新管理j文集 aF273.1-53v5 0a孙慧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06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8001472100034001952150016002293300492002453330017007376060029007546900017007837010015008008010023008151158-042220241105105456.0 a978-7-5096-9888-4dCNY98.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创新管理研究h2023年.冬季刊b专著f孙慧主编 a北京c经济管理出版社d2024.01 a339页d24cm a随着管理研究从基础管理逐步转变为战略管理和职业化管理,再到创新管理,管理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正是“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出版《创新管理研究》的缘由。从本书开始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每年出版2本,每本收录十多篇文章。本书包括人口资源与环境、企业管理、世界经济三个栏目,分别收录人口资源与环境、企业管理、世界经济三个方面的经济热点,以期在新疆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加强管理创新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本土化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发挥基地信息库、思想库、人才库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a企业管理人员0 a企业管理x创新管理j文集 aF273.1-53v5 0a孙慧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36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196002523300566004483330021010146060025010356900014010607110025010748010023010991158-042320240702160637.0 a978-7-5026-5395-8dCNY99.00 a202407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案例集萃b专著f上海市质量协会编著 a北京c中国标准出版社d2024.06 a197页d26cm a上海市质量协会(原名“上海市质量管理协会”)1981年6月13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原为事业性质单位,现为上海市各行业致力于质量管理与质量创新事业的企事业单位会员组成的专业性非营利社团法人组织。 a根据上海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会同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团委、上海市妇联印发的《关于开展上海市群众性质量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为进一步普及群众性质量活动、宣传优秀质量活动成果,扩大活动参与面、覆盖面,广泛组织发动基层一线班组员工参与质量改进,营造人人参与质量提升的良好氛围,上海市质量协会在本市群众性质量活动指导单位的指导下,在上海市各重点行业与企业的共同参与下,充分发挥协会活动推进机制与知识与人才汇聚的平台优势,开放共建共享,征集遴选了一批2019-2023年期间的来自本市制造、服务与工程等行业的具有代表性的QC小组成果,拟编著出版本案例集。 a质量管理研究人员0 a质量管理x案例y上海 aF273.2v502a上海市质量协会4编著 0aCNbFHWHc20240710 01210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0002082150016002383300492002543330021007466060029007676060029007966060029008256060014008546060014008686900012008827010015008948010023009091158-042420231121154832.0 a978-7-5166-6796-5dCNY58.00 a2023112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关系治理、知识转移与联盟绩效作用机制研究b专著f李运河著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3.05 a176页d26cm a本研究依据关系治理、知识转移与联盟绩效的相关理论,构建了一个供应商联盟关系治理、知识转移与联盟绩效作用机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框架,动态考察供应商联盟核心企业如何通过关系治理维系与供应商之间特殊的联结关系,促进供应商联盟企业间知识的有效转移,进而构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联盟绩效提升的演化过程。基于以上研究目的,本文拟解决以下三个关键问题:(1)供应商联盟中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有效治理问题;(2)关系治理、知识转移与联盟绩效的内涵及其度量问题;(3)关系治理、知识转移与联盟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问题。 a企业管理研究人员0 a企业管理x供销管理x研究0 a企业管理x技术转移x研究0 a联合企业x企业绩效x研究0 aF273.1v50 aF276.4v5 aF274v5 0a李运河4著 0aCNbFHWHc20231129 02341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114001522100038002662150019003043140651003233300909009743330015018835170037018986060023019356900012019587010040019707020015020107020015020258010023020401158-042520240926140324.0 a978-7-5043-9265-7dCNY79.00 a20240926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营销即战略b专著e企业如何用营销变革驱动增长与创新f(美)尼尔马利亚·库马尔(NirmalyaKumar)著g张婉莹,逄世龙译 a北京c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d2024.10 a13,299页d22cm a尼尔马利亚·库马尔(Nirmalya Kumar) 市场营销学教授,市场营销中心主任,伦敦商学院Aditya V. Birla印度中心联合主任。同时还在哈佛商学院、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和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研究生院任教。作为一名教练、顾问、研讨会负责人和市场演讲者,库马尔已经与40个不同国家的近50家财富500强公司合作。他是一位屡获殊荣的教师,曾为阿克苏诺贝尔、贝塔斯曼、卡特彼勒、陶氏化学、艾尔肯和萨拉·李等不同公司设计并提供课程。他在巴塔印度公司和Zensar技术公司(RPG集团富士通·西门子的合资企业)的董事会任职。库马尔是80多篇文章、案例、教学笔记和视频的作者。他的管理实践文章发表在《金融时报》和《哈佛商业评论》,学术文章发表在《管理学院杂志》《营销杂志》和《营销研究杂志》等。 a如今的营销人员正面临着一种糟糕的处境。CEO们认为,组织的当务之急是留住顾客和避免价格战等营销方面的挑战,然而他们越来越怀疑营销人员能否经受得住这些挑战。营销的传统目标——接近顾客已经成为组织范围内的一种使命,然而,营销作为一种职能却丧失了其重要意义。曾经被视为关键性支出的营销费用如今却只被视为一种巨大的成本。为什么会这样呢?营销人员怎样才能恢复他们在组织中曾经显赫一时的地位呢?尼尔马利亚·库马尔认为,营销人员要想重新受到CEO的重视的途径是处理好一些会引起CEO关注的问题。营销的命运取决于营销经理能否将其扮演的角色从以促销为中心的战术家提升到以顾客为中心的变革性创新行动的领导者。本书以作者在营销领域15年的研究、教学和咨询工作为基础,概括了七种将为营销人员在CEO会议上赢得重要席位的变革性创新行动。通过一些公司的案例,作者阐述了对3V(重要顾客、价值主张和价值网)的关注将如何帮助营销人员带领实现转变。对于那些迫切希望知道如何在未来守住其在组织中的阵地并成为绢织命运的主导者的营销人员来说,本书可谓一场及时雨。 a企业管理者1 a企业如何用营销变革驱动增长与创新0 a企业管理x营销管理 aF274v5 0c(美)a库马尔c(Kumar, Nirmalya)4著 0a张婉莹4译 0a逄世龙4译 0aCNbFHWHc20241010 0158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8001922150016002303000041002463140374002873300495006613330051011566060039012076900012012467010017012587010017012758010023012921158-042620240913114303.0 a978-7-5685-5176-2dCNY55.00 a202409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财务大数据分析b专著f吴彦文,张潇羽主编 a大连c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d2024.09 a259页d26cm a大数据时代财经类专业数智财经系列教材 a吴彦文,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教授,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教学经验,发表财会类论文1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论文1篇,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用友ERP供应链管理系统实验教程》(获首届省级优秀教材建设奖)等教材编写,开发校级精品线上课《会计基础》。张潇羽,具有多年财务、会计专业教学经验,参与多本财务、会计专业教材编写工作。 a教材内容基于企业典型财务工作任务,打造“大数据+会计”教学内容,将Python技术与财务大数据分析方法与教学实践相融合,让学生通过大数据技术解决财务分析问题,满足“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以大数据技术赋能财会人才的培养目标。教材依托财务分析师岗位的工作情境,共有7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包括项目情境、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项目导图、项目任务、思政链接、项目总结、项目测评、项目评价八项基本内容,项目任务以工作流程为主线,涵盖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结论建议四大数 a高校财经类专业师生,财力管理数据处理技术人员。0 a财务管理x数据处理x高等学校j教材 aF275v5 0a吴彦文4主编 0a张潇羽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9 0128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000033002383300549002713330111008206060029009316900012009607010017009727010017009898010023010061158-042720241211144949.0 a978-7-5689-4821-0dCNY42.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财务管理学b专著f汪红霞,梁红英主编 a重庆c重庆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36页d26cm a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本科系列教材 a本书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本书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一般规律,以企业资金运动特征为主线,以企业财务管理相关业务操作为主体,系统地阐述了现代企业如何进行财务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管理导论、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长期筹资管理、项目投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股利分配和财务分析。本教材力求在内容上接近企业的经营实务,突出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教材内容精练、讲解透彻,案例结合实际,既可作为本科院校相关专业财务管理、公司财务等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广大财务管理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学习和参考。 a本书既可作为本科院校相关专业财务管理、公司财务等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广大财务管理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学习和参考0 a财务管理x高等学校j教材 aF275v5 0a汪红霞4主编 0a梁红英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10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300336002463330161005826060023007436900012007667010015007787010017007937010015008108010023008251158-042820241112095841.0 a978-7-5429-7650-5dCNY49.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财务大数据分析b专著f余畅,余晖文,刘玥主编 a上海c立信会计出版社d2024.11 a285页d26cm a本书主要介绍了大数据财务分析基础认知、PowerBI基础实践、企业价值与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综合分析及大数据财务分析报告撰写等十二个项目内容。本书教学资源丰富,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可以较好地引导读者从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视角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进行探索。 a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对于希望了解大数据财务报表分析的企业从业人员也是一本简单易懂的参考书0 a财务管理x数据处理 aF275v5 0a余畅4主编 0a余晖文4主编 0a刘玥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13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05000800182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300555002403330009007956060033008046900012008377010017008498010023008661158-042920241111154609.0 a978-7-04-063228-6dCNY39.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财务管理实务b专著f魏标文主编 a3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1 a270页d26cm a本书是浙江省高职院校“十四五”重点立项建设教材,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系列教材之一。本书以财务管理基本观念、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全面预算和财务分析为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了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内容、方法与技能。本书强化财务管理知识的应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了利教便学,部分学习资源(微课视频、课程总结)以二维码形式提供在相关内容旁,可扫描获取。此外,本书另配有教学课件、参考答案等教学资源,供教师教学使用。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专科院校财经商贸大类专业财务管理相关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参考用书。 a高职0 a财务管理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F275v5 0a魏标文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07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7001482100034002152150016002493300435002653330009007006060051007096900014007607010017007747010017007918010023008081158-043020241231102541.0 a978-7-04-063471-6dCNY22.0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企业财务会计学习指导、习题与项目实训b专著f谭玉林,梅建安主编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5.01 a250页d26cm a本书是主教材《企业财务会计》的配套习题册。本书与主教材在体例、内容与顺序上保持一致,便于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所学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每个项目都包含“学习指导”“技能测试”和“实训操作”三部分。学习指导部分将各项目重点知识进行了梳理,利于学生巩固强化。技能训练和实训操作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核算分析题等题型。本书适合高等职业院校师生配合教学使用,也可供社会其他人士选取作为财务会计自学教材。 a高职0 a企业管理x财务会计x高等职业教育j教学参考资料 aF275.2v5 0a谭玉林4主编 0a梅建安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42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800148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300804002463330009010506060051010596900015011107010015011257010017011408010023011571158-043120241230102842.0 a978-7-04-063079-4dCNY49.8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b专著f苏毅,谢莎莎主编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09 a342页d26cm a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群数智化财经系列教材之一,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本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关于专业数字化改造升级的有关要求,致力于服务与推动财务会计类专业内涵建设。本书以建立数据管理理念为基础,以Excel2016为操作平台,根据企业会计岗位能力新需求确定工作任务,从思维、技术和实践三个方面,提升学习者的职业能力。本书以项目任务式结构组织编写,共分为三个部分,九个项目。第一部分为共享财务,包括:Excel数据分析思维与基本应用、Excel在账务处理中的应用;第二部分为业务财务,包括:Excel在进销存管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第三部分为战略财务,包括:Excel在投融资管理、营运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本书将价值引领、知识与业务能力培养、数据思维、美学素养、工匠精神、职业场景有机融合,达成“知识、技能、素养”三位一体的学习目标。 a高职0 a表处理软件x应用x财务管理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F275-39v5 0a苏毅4主编 0a谢莎莎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68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8002122150016002503140364002663300669006303330029012996060035013286900015013637010015013787010015013938010023014081158-043220241212094314.0 a978-7-5121-5422-3dCNY58.00 a202412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职业技能评价组织财务管理创新路径研究b专著f朱雪松,杨玉兰著 a北京c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04页d26cm a朱雪松,2015年6月调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负责财务工作,现任党总支纪检委员、培训处处长。杨玉兰,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国际财务管理师、国资委财政部首期“全国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培养高端班”学员,现任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财务总监,广州市奥威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国文新思智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 a从新中国成立初的模仿苏联模式,到经济全球化浪潮引领下的西方财务管理模式的引进,再到西方模式的本土化移植及本土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我国财务管理体系在不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前行,而作为财务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职业技能评价组织的财务管理也在此过程中从模仿走向了发展与创新。本书针对当前信息化时代中,传统财务管理无法跟上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发展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技能评价组织财务管理创新的应然路径。全书共10章,从职业技能评价组织财务管理创新的历史回溯研究和财务管理特征的研究,到对创新的必然性分析、创新财务体系构建、创新的技术驱动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预算管理、预算执行、成本管理、收入管理和风险管理创新路径及创新的组织和人才保障路径。 a人工智能财务管理研究人员0 a人工智能x应用x财务管理x研究 aF275-39v5 0a朱雪松4著 0a杨玉兰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17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7001472100034002242150016002583300509002743330027007835170043008106060031008536900015008847010013008998010023009121158-043320241112112842.0 a978-7-5684-2298-7dCNY50.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双元能力和创业拼凑b专著e资源禀赋对科技型创业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f康琪著 a镇江c江苏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27页d24cm a随着我国双创事业的高速发展,科技型创业企业将科技与创业紧密结合,在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创新驱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克服创业企业都存在的先天“弱小性”,科技型创业企业需要具备一些相应的能力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资源匮乏带来的压力。本书结合科技型创业企业的特点,对双元能力和创业拼凑在科技型创业企业资源禀赋和创业绩效之间发挥的链式中介作用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面向科技型创业企业的实证研究,在实践上为科技型创业企业走出资源困境提供可参考的建议,有助于科技型创业企业从多维度提升创业绩效。 a高技术企业绩效研究人员1 a资源禀赋对科技型创业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0 a高技术企业x企业绩效x研究 aF276.44v5 0a康琪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33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30001492100034001792150016002133300707002293330021009366060025009576060035009826900014010176900016010317010013010478010023010601158-043420241226091714.0 a978-7-302-67818-2dCNY12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重企强国h3b专著f卢纯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91页d26cm a本书由8章组成,每章自成体系,都分别包含相关思想理论观点的总结阐述和中国企业未来发展设想的思考与探讨两大部分。通过8个篇章从多维度阐释了即对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系统思考和发展愿景。本书前四章是对中国企业当前改革发展所面临的特殊背景、对策方案和发展路径的探讨;后四章是对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思路的探讨。通过这种方式,从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变化,重新审视中国企业的历史性整体蝶变、新时代创新跨越和未来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深刻认识到底是什么力量和原因,成就了中国企业这种伟大的历史性蝶变和发展跨越,重新审视中国企业未来应该实现怎样的发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核心功能和必须发挥的关键作用,聚焦中国企业核心功能的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发展新优势的塑造,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快做强做优做大。 a企业发展研究人员0 a企业管理x经验y世界0 a国有企业x经济发展x研究y中国 aF279.1v5 aF279.241v5 0a卢纯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29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78001522100034002302150016002643300609002803330017008895170032009066060027009386900015009657010029009807020013010098010023010221158-043520241227154229.0 a978-7-115-66253-8dCNY59.8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fre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AI领导课b专著e企业数智化转型的9项关键行动f(比)大卫·德克莱默著g邓斌译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5.01 a205页d26cm a企业领导者们,别让AI占上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并重塑了领导力的角色。目前,一些领导者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放弃了关键职责,比如将战略决策权交给技术团队,或将投资决策外包给对公司文化和运作不够了解的外部机构。在这个人机协作日益重要的时代,负责任的领导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领导层不能及时理解并运用AI技术来制定经营策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将难以达成。本书不局限于探讨AI技术的发展,而是鼓励领导者积极拥抱AI,引领企业迈向智慧科技应用的新纪元。书中提出了九项关键行动,旨在帮助领导者控制AI在组织中的快速部署,并通过实施以AI为核心的经营模式,提升员工绩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和竞争力。 a企业管理人员1 a企业数智化转型的9项关键行动0 a企业管理x数字化x研究 aF279.12v5 1c(比)a德克莱默b大卫4著 0a邓斌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83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6001482100038001942150016002323140752002483300471010003330019014716060023014906900015015137010015015287010017015438010023015601158-043620240913134607.0 a978-7-5228-4204-2dCNY128.00 a202409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企业史评论h第6期b专著f李晓,巫云仙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09 a316页d24cm a李晓,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金融不良资产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日本北九州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史、企业史。巫云仙,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企业史研究所所长,“一带一路”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经济史(企业史、金融史),以及金融制度。兼任中国生产力学会理事,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马经史学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校级,以及社会和企业横向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是教育部第3批“马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经济史》主要撰写人员;获2017年度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a《企业史评论》是一本连续出版的集刊,已经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5期,目前的《企业史评论》第6期是计划中继续的集刊。该书以卷首语、企业史学·理论与方法、企业发展·制度变革、经营方略·管理理念、国有企业·国企改革、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学术研究述评七个栏目进行组稿,一部分是作者的约稿,另一部分是翻译国外代表性的企业史研究成果(外文原文的文章发表时间较早),内容较为充实,文章质量高,为国内经济史、企业史和管理思想史的研究提供研究咨询和发表平台,得到国内学界的认可和肯定。 a企业史研究人员0 a企业史x研究y世界 aF279.19v5 0a李晓4主编 0a巫云仙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9 0112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100034002072150016002413300515002573330021007726060025007936900014008187010015008327010013008478010023008601158-043720241227161439.0 a978-7-5218-4838-0dCNY86.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b专著e品牌导向视角f袁少锋,高英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12 a712页d26cm a从品牌战略(品牌导向)视角阐述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阐述品牌导向发展模式的内涵,品牌导向发展模式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品牌导向模式相较于顾客导向和竞争导向模式的优越性,并重点围绕企业应该如何贯彻品牌导向发展模式展开论述:阐述了中国企业贯彻品牌导向发展模式面临的主要障碍;贯彻品牌导向发展模式的基础前提(重视产品质量);贯彻品牌导向发展模式的第一要务(培育战略领导能力);社交媒体时代品牌塑造的新逻辑与新路径;老字号品牌复兴的逻辑与路径;国有和民营企业贯彻品牌导向模式的差异化路径;地方政府的助推角色等。 a企业发展研究人员0 a企业发展x研究y中国 aF279.2v5 0a袁少锋4著 0a高英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285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852002543301339011063330049024456060061024946900015025557010015025708010023025851158-043820240918144002.0 a978-7-5103-5334-5dCNY88.00 a202409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扶贫成效考核、企业精准扶贫与企业绩效b专著f黄玉菁著 a北京c中国商务出版社d2024.11 a391页d24cm a黄玉菁毕业于武汉大学,就职于武汉纺织大学会计学院。近年围绕公司投融资等财务行为、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做了大量研究,其中与本项目研究密切关联的工作基础主要包括,第一,围绕中国上市公司专利交易行为,已经形成多篇有关专利交易动机、专利交易市场效率等方面的工作论文,正在开展共同机构持股对专利交易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熟悉中国上市公司专利交易的实践逻辑以及制度环境。此外,从事公司财务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已经在《中国工业经济》《管理评论》《Nankai Business Review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Economics & Politics》 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了数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被广泛引用和转载。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与上市公司职工劳动收入份额,趁火打劫抑或锦上添花》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 2017年第4期,被知网收录至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双语数据库,以及被《世界经济年鉴》评选为2017年国际投资学最佳中文论文Top10。 a本书主要内容:第一,地方政府官员的扶贫考核与晋升激励是否影响企业精准扶贫?第二,企业产权性质与政商关系是否影响企业精准扶贫?第三,企业精准扶贫是否增加未来的企业绩效,其影响机制是什么?本文基于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本文研究发现官员扶贫考核越重要、官员晋升激励程度越大的省份,企业越有可能参与精准扶贫且投入水平越高。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外省平调与升迁的官员,省内晋升和中央调任的官员辖区的企业会更倾向于参与精准扶贫;相比于非出生地任职的官员,出生地任职的官员辖区的企业会更倾向于参与精准扶贫;地区的政府干预程度越强,当地企业越倾向于参与精准扶贫。第二,本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更可能参与精准扶贫,并且投入水平可能会更高。具有政商关系的企业相比于没有政商关系的企业更有可能参与精准扶贫,并且投入水平可能会更高。进一步地,本文研究发现政商关系级别越高,关系越接近中央政府,企业越有可能参与精准扶贫且投入水平越高。此外,当企业高管与地方政府官员存在校友关系时,会加强产权性质对企业精准扶贫的促进作用。第三,本文研究发现参与精准扶贫会增加企业绩效。平均而言,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会在未来一年增加了5.2%的TobinQ,并且未来一年增加了2.67%的净资产利润率、2.34%的净利率、1.65%的毛利率、1.02%的资产回报率。这种增长主要来自于利润率,并且没有破坏经营效率。本文进一步分析发现,参与精准扶贫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政府采购合同这类显性资源支持,获得更多债务融资这类隐性资源支持,最终提升了企业绩效。 a企业管理社会责任扶贫政企关系企业绩效研究人员0 a企业管理x社会责任x扶贫x政企关系x企业绩效x研究y中国 aF279.23v5 0a黄玉菁4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47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5700153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300816002603330079010766060033011556900015011887010015012038010023012181158-043920240411100108.0 a978-7-5218-5323-0b精装dCNY48.00 a2024041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创新的机理与政策研究b专著f彭文斌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3.01 a307页d26cm a本书系中山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自2017年起“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金沙江一哀牢山一马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科学考察的综述性专著,亦系青藏高原东南缘晚古生一早中生代特提斯大地构造演化研究之成果,由工作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及东南亚地区的一线地学科研人员共同编著完成。全书共5章,包括了东古特提斯科考的背景、研究概况和研究意义;东古特提构造带地质概况及其周缘地块地质特征。集成了金沙江、哀牢山和马江一长山构造带及右江盆地内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火成岩地球化学数据,综合探讨了相关岩浆作用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分析了金沙江一哀牢山一马江带的构造演化及与东古特提斯主洋发展的时序关联与空间配置,进而重建了东古特提斯多陆块拼贴的构造演化模型等。本书的研究成果是在科考所获第一手地质资料、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而成,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古特提斯构造演化提供了关键素材,为区域成矿背景和资源环境演变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a本书可供地质学、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和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科研和教学等相关人员0 a构造带x岩浆作用x研究y中国 aF279.23v5 0a彭文斌4著 0aCNbFHWHc20240417 0127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100034002072150016002413140114002573300463003713330115008346060025009496900015009747010017009898010023010061158-044020241227154504.0 a978-7-5429-7854-7dCNY80.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企业会计准则b专著e2025年版f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a上海c立信会计出版社d2025.01 a466页d26cm a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财务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其前身为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 a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自2006年起相继制定(或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等42项准则,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陆续施行。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收录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财政部制定(或修订)并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存货》等42项具体准则的原文。第二部分收录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18号。由于多项准则曾进行过修订,为避免混淆,本书为每项准则和准则解释标注了发布年份和发布文号,方便读者查阅。 a本书适用于企业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财务和证券咨询与分析人员、证券和税收相关监管机构人员学习和贯彻企业会计准则0 a企业x会计准则y中国 aF279.23v5 0a财政部4制定 0aCNbFHWHc20250102 0155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7001482100034002152150016002493140173002653300663004383330115011016060031012166900015012477110031012628010023012931158-044120241227154916.0 a978-7-5429-7866-0dCNY99.8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讲解b专著e2025年版f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编 a上海c立信会计出版社d2025.01 a282页d26cm a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本委员会由一批长期从事会计研究和工作的高校及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相关方向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实务实践具有深刻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 a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是我国财政部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会计政策改革决策,目标在于: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独立实施的准则体系。为帮助广大企业会计人员理解和撑握企业会计准则,我们编写了《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讲解》一书。全书共分42章,详细介绍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和首次执行日的会计处理以及对企业的影响,并提供详尽案例及其操作实务,对案例加以详细分析,有助于企业会计人员更好地领会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精髓,掌握新准则下会计及税务实务问题的处理,更深入地了解企业会计改革、掌握新旧变化、开阔视野,更迅速地掌握新准则体系,更熟练地运用新准则进行职业判断和账务处理,协调处理好新准则下的税务问题。 a本书适用于企业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财务和证券咨询与分析人员、证券和税收相关监管机构人员学习和贯彻企业会计准则0 a企业x会计制度x案例y中国 aF279.23v502a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72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77001492100034002262150016002603140173002763300919004493330017013686060029013856900015014147110031014298010023014601158-044220241227154820.0 a978-7-5429-7867-7dCNY186.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企业会计准则条文讲解与实务运用b专著e2025年版f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编 a上海c立信会计出版社d2025.01 a526页d26cm a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本委员会由一批长期从事会计研究和工作的高校及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相关方向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实务实践具有深刻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 a新会计准则体系制定的主要思路是,在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前提下坚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原则。基于上述原则,新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减值计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股份支付、投资性房地产以及合并财务报表等方面的会计处理。另外,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许多内容引进了现代财务理论,让货币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法和资产定价等公司财务基本工具和方法在许多具体会计准则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为此,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具体实施,在企业会计政策的具体选择以及在相应规范制约下的灵活应用等方面给企业留下了更大的空间,同时对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们组织了一批具有丰富会计理论基础的会计实务工作者,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收集了许多实际案例,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写了本书,主要详细介绍和分析我国各项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条款,并准备了一些案例加以夯实。本书适用于企业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财务和证券咨询与分析人员、证券和税收相关监管机构人员学习和贯彻企业会计准则。 a企业会计人员0 a企业会计x会计准则y中国 aF279.23v502a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6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3001482100034002212150016002553140245002713300499005163330015010156060043010306900015010737010015010888010023011031158-044320241226161551.0 a978-7-5218-6320-8dCNY52.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社会资本对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b专著e理论与经验证据f赵景艳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09 a400页d24cm a赵景艳,女,汉族,河北正定人,安徽财经大学讲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区域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社会资本、企业投资区位选择、区域经济发展。在《农业技术经济》、《旅游科学》、《广东财经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a我国企业异地投资呈现出明显的“卢卡斯之谜”特征,有学者指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制度环境的差异。相对于正式制度,普遍存在的非正式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与市场活动的影响更为深远。为此,本文系统研究了非正式制度的重要内容—社会资本,对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结合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现状分析与实证检验,发现各地社会资本会通过事前信息传播与网络嵌入、事中提高互信程度、事后监督等功能影响企业投资区位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引资效应。但这种效应会受到地区与企业异质性以及企业管理者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a企业管理者0 a社会资本x影响x企业x投资x研究y中国 aF279.23v5 0a赵景艳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0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300424002403330029006646060035006936900015007287010013007438010023007561158-044420230818111246.0 a978-7-5604-5075-9dCNY68.00 a20230818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b专著f刘韬著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2.12 a261页d26cm a该书稿融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性为一体,系统展示了作者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方面的思路、想法和观点。全书由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附录和参考书目4个单元构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相关理论和结构理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理论部分包括现代企业资金筹集管理理论、资金投放管理理论、资金运营管理理论和资金分配管理理论。 a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研究人员0 a企业管理x财务管理x研究y中国 aF279.23v5 0a刘韬4著 0aCNbFHWHc20230816 0137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61001532100030002142150016002443140275002603300443005353330017009785170041009956060035010366900015010717010013010868010023010991158-044520241203142822.0 a978-7-5507-4172-0b精装dCNY78.00 a20241203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溢出b专著e新质生产力浪潮下中国企业出海营销战略f曹虎著 a深圳c深圳出版社d2025.01 a284页d26cm a曹虎,科特勒咨询集团中国区总裁、全球合伙人、科特勒咨询中国公司的开创者,师从“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和实战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长期致力于企业营销战略、品牌战略、创新产业咨询等,服务过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超过120家。著有《什么是营销》《数字时代的营销战略》。 a作者深入企业出海研究多年,调研了多家品牌、机构及平台、多位学术专家等,形成了来自于一线经验式的内容。本书围绕中国企业出海的背景、品牌出海趋势洞察与方法论、出海品牌案例解析、品牌出海的相关要点等内容展开论述,精选中国企业出海成功案例,对其进行深度剖析和全面解读,能够为中国企业定制可行性出海方案,打造以企业出海为切入口的科创著作,推动中国科创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通过科技创新来拉动市场活力,促进更多的国际合作,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a企业管理人员1 a新质生产力浪潮下中国企业出海营销战略0 a企业管理x国际营销x研究y中国 aF279.23v5 0a曹虎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58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1001482100042002092150016002513140481002673300469007483330021012176060035012386900015012737110027012888010023013151158-044620240903141405.0 a978-7-5047-8212-0dCNY128.00 a202409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职业经理人年度报告h2024b专著f职业经理研究中心编著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08 a537页d26cm a职业经理研究中心成立于1993年,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正司局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职业经理成长规律研究、职业经理标准拟订、职业经理资质培训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人才一体化服务工作。举办单位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心完成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委托的多项研究课题,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完成职业经理人四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作为建设单位完成多项国家财政基建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是全国职业经理人考试测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承担单位。 a高管人才队伍建设在中国企业中是非常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已上市公司高管人才队伍建设为研究对象,研究上市公司中的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高管人才队伍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的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可能的原因。同时还对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和股权激励情况加以统计分析,以期为企业高管人才队伍建设和薪酬激励对标提供参考和建议。《中国职业经理人年度报告2024》也围绕行业职业经理人的供需情况、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推进相关行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a企业管理研究人员0 a企业管理x研究报告y中国z2024 aF279.23v502a职业经理研究中心4编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41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75001542100034002292150016002633140293002793300417005723330073009896060031010626900018010937110043011118010023011541158-044720241218151754.0 a978-7-5230-0635-1b精装dCNY380.00 a20241218d2023 emk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全国企业创新调查年鉴h2024b专著f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编 a北京c中国统计出版社d2023.11 a605页d30cm a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负责组织实施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等统计调查,收集、整理和提供有关调查的统计数据;组织实施妇女儿童两个发展纲要执行情况的统计监测;综合整理和提供教育、卫生等统计数据;对有关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组织指导有关专业统计基础工作;进行统计分析。 a《全国企业创新调查年鉴2024》一书收录了我国企业创新调查最新年度(2023年)的主要统计数据,是较为全面反映我国当前企业创新活动开展情况的统计资料书。全书共分为十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企业创新主要指标情况,第二部分至第十部分按各行业规模(限额)以上企业创新调查主要指标和主要分组进行了汇总分列,第十一部分为规模以下企业创新调查的主要指标和主要分组情况,第十二部分为为国际比较情况。最后附有调查简要技术说明和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企业创新y中国z2024j年鉴 aF279.23-54v502a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4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41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7001482100034002152150016002493140114002653300590003793330115009696060031010846900018011157110017011338010023011501158-044820241227154902.0 a978-7-5429-7868-4dCNY90.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b专著e2025年版f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a上海c立信会计出版社d2025.01 a524页d26cm a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财务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其前身为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 a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财会〔2006〕3号文件,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为了指导企业准确理解和应用准则,促进准则的平稳有效实施,2006年10月30日,财政布发布财会〔2006〕18号文件,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截至目前,财政已经发布或修订36项企业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为帮助广大企业会计人员了解和掌握企业会计准则,我们编写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书,本书整理和收录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财政部制定并发布的1-42项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另外,本书还收录了财政部制定并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18号。本书在前版基础上增加了财政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 a本书适用于企业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财务和证券咨询与分析人员、证券和税收相关监管机构人员学习和贯彻企业会计准则0 a企业x会计准则y中国j指南 aF279.23-62v502a财政部4制定 0aCNbFHWHc20250102 0140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90001482100034002382150016002723140156002883300568004443330063010126060029010756900018011047110017011228010023011391158-044920241227154938.0 a978-7-5429-7865-3dCNY68.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b专著e2025年版f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等制定 a上海c立信会计出版社d2025.01 a396页d26cm a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财务的国务院组成部门。 a本书是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24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二部分为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分别为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至第18号;第三部分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四部分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五部分为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第六部分为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法规,包括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2号等。本书可帮助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尽快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和优化,从而尽早建立健全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 a本书可作为各级、各类内部控制规范宣传、学习和培训的辅助教材0 a企业内部管理x规范y中国 aF279.23-65v502a财政部4制定 0aCNbFHWHc20250102 0170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5001482100034002332150016002673140153002833300717004363330205011536060035013586900018013937110031014118010023014421158-045020241227154959.0 a978-7-5429-7863-9dCNY99.8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案例讲解b专著e2025年版f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编 a上海c立信会计出版社d2025.01 a282页d26cm a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由一批长期从事在教育和实务第一线的专家组成,具有丰富的教学及实践经验,以期为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 a为了深入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确保实施工作平稳、有序、顺利进行,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大力宣传并认真组织学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各项内容。为了帮助各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能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全部内容及其精神实质,并在实务中加以应用,我们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案例讲解》做了全面修订。本书对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每一项内容都进行了深入而又详细的剖析,并引用了大量的相关案例分析。本书可以帮助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尽快对本单位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和优化,从而尽早建立健全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希望本书能成为各级、各类内部控制规范宣传、学习、培训的辅助教材,有助于宣传、学习、培训的推进,提高宣传、学习、培训的实际效果。 a本书可用于广大会计实务工作者学习、贯彻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参考,也可作为各大院校会计、审计、财务、资产评估和企业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学习和研究内部控制的参考资料0 a企业内部管理x规范y中国z2025 aF279.23-65v502a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3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8002002150016002383300416002543330025006706060057006956900016007527010015007688010023007831158-045120240118163614.0 a978-7-5369-8707-4dCNY48.00 a202401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有企业科研单位人才资源开发研究b专著f韩振龙著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5 a140页d26cm a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本书稿分6章,主要分析了国有企业科研单位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分别论述了国有企业人才建设理论与影响因素、国有企业科研单位人员聘用管理、国有企业科研单位人才考核管理、国有企业科研单位人才监督管理、国有企业科研单位收入分配管理、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路径。作者从人才开发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到如何调动人才队伍积极性,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做了大量研究,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a人才资源开发研究人员0 a国有企业x科学研究组织机构x人才资源开发x研究y中国 aF279.241v5 0a韩振龙4著 0aCNbFHWHc20240124 0118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1001482100034002092150016002433140114002593300465003733330013008386060029008516900019008807110017008998010023009161158-045220241227154840.0 a978-7-5429-7855-4dCNY76.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小企业会计准则b专著e2025年版f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a上海c立信会计出版社d2025.01 a443页d26cm a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财务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其前身为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 a本书是在2024年版《小企业会计准则》基础上进行修订,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小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小企业会计准则》全文,并附录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及财务报表,第二部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内容更新至2022年修订版,第三部分为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法规的有效性截至2024年12月31日。 a会计人员0 a中小企业x会计准则y中国 aF279.243.52v502a财政部4制定 0aCNbFHWHc20250102 0140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7001482100034002152150016002493140175002653300545004403330077009856060029010626900019010917110033011108010023011431158-045320241227154736.0 a978-7-5429-7858-5dCNY70.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b专著e2025年版f小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编 a上海c立信会计出版社d2025.01 a408页d26cm a小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本委员会由一批长期从事会计研究和工作的高校及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相关方向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实务实践具有深刻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 a为帮助广大小企业会计及财务人员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迅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我们特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和编写了本书。全书分为十六章,介绍了小企业会计各类业务的主要账务处理,第一章小企业会计准则概述,第二章至第十六章分别讲述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外币折算、财务报表。本书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对两种准则间的不同做了比较,有利于广大财会人员迅速全面地掌握小企业创立及经营发展过程中各类业务的处理。本书是在2024年版的基础上做了修改和补充。 a本书适用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和税收相关监管机构人员学习和贯彻小企业会计准则0 a中小企业x会计准则y中国 aF279.243.52v502a小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71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7001482100034002152150016002493140175002653300847004403330077012876060029013646900019013937110033014128010023014451158-045420241227154723.0 a978-7-5429-7859-2dCNY86.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小企业会计准则解读b专著e2025年版f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编著 a上海c立信会计出版社d2025.01 a501页d26cm a小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本委员会由一批长期从事会计研究和工作的高校及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相关方向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实务实践具有深刻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 a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小企业会计准则》共10章,包括总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以及外币业务、财务报表和附则。第二部将《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全面梳理,力争做到全面、准确细致入微的解读。综合全书,本书特点如下:1.尽可能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业务经营情况相结合。书中编入的案例立足于小企业的规模特点,具有针对性进行案例选取。读者可以参照讲解与实操结合,快速掌握该准则核心内容,规范账务处理,提升业务水准,使财务数据更准确。2.针对行业特点进行讲解。本准则讲解所囊括行业包括商贸、生产加工业、建筑安装业以及农业等,根据不同行业自身特质及业务类型,结合准则要求及会计科目使用方法进行解读。一方面使读者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实务中运用有更系统认知,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该准则适用范围的广泛性。3.对两部准则进行区分。解读部分中每章最后一节会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比较,避免读者在使用两部准则时存在混淆。 a本书适用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和税收相关监管机构人员学习和贯彻小企业会计准则0 a中小企业x会计准则y中国 aF279.243.52v502a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89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7001472100034002242150016002583140722002743300465009963330021014616060063014826900019015457010015015647010015015797010013015948010023016071158-045520241126135406.0 a978-7-5103-5453-3dCNY79.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型供应链金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机制研究b专著f朱长明,李梦怡,刘扬著 a北京c中国商务出版社d2024.09 a351页d24cm a朱长明(1978年—),男,汉族,河南固始人,硕士,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现为信阳农林学院旅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先后在《农业经济》《商业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3部,主持省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7项。 李梦怡(1993年—),女,汉族,河南光山人,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会计专业。现为信阳农林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财务会计。先后在《农业经济》《财会通讯》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2部,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3项。刘扬(1995年—),男,汉族,河南固始人,硕士,毕业于青海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现为信阳农林学院管理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先后在《市场研究》《河北农业》等期刊发表论文7篇,参与省级科研项目2项。 a本书深入探讨了供应链金融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的作用机制。本书首先剖析了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困境,详细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基础及其运作模式。书中重点分析了新型供应链金融如何通过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整合,提升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验证了供应链金融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本书还讨论了政策环境、技术支持以及风险控制等因素对供应链金融实施效果的影响,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a企业融资研究人员0 a供应链管理x金融业务x作用x中小企业x企业融资x研究y中国 aF279.243.56v5 0a朱长明4著 0a李梦怡4著 0a刘扬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08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4001472100034002112150016002453300444002613330025007056060039007306900019007697010017007887010017008058010023008221158-045620240415154550.0 a978-7-5103-5108-2dCNY88.00 a202404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500问b专著f刘亚利,曹石林编著 a北京c中国商务出版社d2024.02 a242页d26cm a本书通过调研分析各级预算单位和代理机构对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中小企业划型认定,预留面向中小企业的采购份额,采购需求管理、编制采购文件时如何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政府采购供应商如何享受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专家评审过程如何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以及涉及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质疑投诉、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疑难杂症精心梳理,总结归纳出500个最核心的难点问题,逐一分析解答并提供法律依据参考。附录整理汇集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方便读者随时查阅。 a企业经济政策研究人员0 a中小企业x经济政策y中国x问题解答 aF279.243-44v5 0a刘亚利4编著 0a曹石林4编著 0aCNbFHWHc20240417 0145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13001071020015001201050018001351060006001532000077001592100034002362150016002703140293002863300427005793330073010066060051010796900021011307110043011518010023011941158-045720241212161558.0 a978-7-5230-0588-0b精装dCNY280.00 a20241212d2024 emk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h2024b专著f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编 a北京c中国统计出版社d2024.11 a445页d30cm a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负责组织实施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等统计调查,收集、整理和提供有关调查的统计数据;组织实施妇女儿童两个发展纲要执行情况的统计监测;综合整理和提供教育、卫生等统计数据;对有关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组织指导有关专业统计基础工作;进行统计分析。 a本书收集了202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经营、研发及相关活动、固定资产投资等资料,以及相关的国际比较数据,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全书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反映高技术产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第二部分主要反映高技术产业企业的研发活动、新产品开发和销售、专利、技术获取和改造、企业办研发机构等情况。第三部分主要反映高技术产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第四部分为国际比较资料。第五部分为附录,主要是统计指标解释。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高技术产业x统计资料y中国z2024j年鉴j汉、英 aF279.244.4-54v502a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4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21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48002082150016002563300543002723330021008156060033008366900021008697010017008907010017009077010015009248010023009391158-045920231027163335.0 a978-7-5026-5162-6dCNY58.00 a2023102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江苏省消费品召回工作指南b专著f张天龙,管旭琳,殷姣编著 a北京c中国质量标准出版传媒有限公司d2023.11 a216页d26cm a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消费品存在缺陷就应及时召回,消费品的缺陷是指因设计、制造、警示等原因,致使同一批次、型号或者类别的消费品中普遍存在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该书主要包括概述、缺陷线索监测与分析、缺陷信息调查与异议处理、召回的实施与监督和宣传教育五章内容,明确了消费品召回工作的社会价值、基本概念、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等,能够帮助技术机构熟悉业务,提高召回管理能力和水平,并指导相关企业更好地开展缺陷消费品召回活动。作者团队长期从事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及相关标准化工作,在该领域有一定的建树。 a消费品质量管理者0 a消费品x质量管理y江苏j指南 aF279.275.3-62v5 0a张天龙4编著 0a管旭琳4编著 0a殷姣4编著 0aCNbFHWHc20231101 0181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89001532100034002422150016002763140107002923140047003993300935004463330029013816060039014106900019014497010015014687010015014837010015014988010023015131158-046020240708160658.0 a978-7-5194-8043-1b精装dCNY85.00 a202407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b专著e基于广州的多案例研究f陈晓龙,王雪峰,周怀峰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6 a206页d24cm a陈晓龙,男,广州科技企业孵化协会,副秘书长。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a王雪峰,男,广州科技企业孵化协会,秘书长。 a本书以广州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为研究对象,在系统阐述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内核和特征基础上,从确定方向、精选种苗、动员资源、运营资源、同类企业和产业孵化五个维度剖析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过程与机制,初步构思出广州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留待后面的多案例分析检验。本书扎根于广州12家孵化器案例的资料和数据,聚焦广州典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案例的全过程,遵循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步骤,以实地调查、深度访谈和二手资料为基础,分析归纳案例的资料和数据,建立证据链,为抽象概括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的发展理论提供来自广州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足够素材。本书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的研究,抽象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路径的一般理论,然后与本书提出的理论构想进行比对,在案例内抽象出的理论与本书提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理论构想一致,在某种程度上说,本书提出的理论构想在案例范围内得到检验:即确定孵化方向、精选孵化种苗、有效动员孵化资源、高效运营资源、孵化同类企业和产业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高质量发展可行路径。 a高技术企业孵化器研究人员0 a高技术企业x企业孵化器x研究y广州 aF279.276.51v5 0a陈晓龙4著 0a王雪峰4著 0a周怀峰4著 0aCNbFHWHc20240710 0094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5000271000041000621010008001031020015001111050018001261060006001442000043001502100036001932150015002293300347002443330037005916060035006286900015006637010015006788010023006931158-046120241218141235.0 a978-7-5013-8019-0dCNY40000.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近代企业史资料汇编b专著f李玉主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09 a50册d26cm a本书内容讲述:在近代中国的大量期刊中,有一类期刊,它们由当时一些著名企业家所创办,编刊特色尤为鲜明,印制也非常精美。这些期刊不仅内容丰富,影响较远,而且其版本意义也不容低估。但是此类期刊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流布范围有限,保护效果不太理想,对之加以系统影印,不仅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善举,而且对于中国经济史与企业史研究亦能起到相当大的推进作用。 a本书适用于想了解企业经济史的读者0 a企业x经济史j史料y中国z近代 aF279.29v5 0a李玉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08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57001522100034002092150016002433300455002593330021007146060025007356900018007607010023007787020015008018010023008161158-046220241230144928.0 a978-7-115-66279-8dCNY59.8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jpn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b专著f(日)稻盛和夫著g曹岫云译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5.01 a205页d21cm a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创业50年来,先后经历过两次石油危机、日元升值危机和日本泡沫经济危机。而每次危机后,他的企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稻盛和夫具有应对和克服经济危机的丰富经验。把危机看做成长的机会,把萧条当做再发展的飞跃台,都是他的经验之谈。本书将从应对策略和经营思想等多个层面展现这位“经营之圣”应对经济危机的大智慧,围绕稻盛经营哲学阐述在逆境中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取得发展的方法,对当今面临困境的中国企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是萧条中企业的思想读本。 a企业管理研究人员0 a企业管理x研究y日本 aF279.313.3v5 0c(日)a稻盛和夫4著 0a曹岫云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31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4002142150016002483300716002643330025009806060033010056900012010387010013010508010023010631158-046320241015142954.0 a978-7-5096-9894-5dCNY98.00 a202410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总承包模式下大型工程社会责任的合作与激励机制研究b专著f薛凤著 a北京c经济管理出版社d2024.01 a339页d24cm a本专著通过分析总承包商内外部不同情景下履责特征,细分四种不同的工程结构,分别构建总承包商内部的社会责任合作履责决策模型和总承包商对分包商的激励模型,并分析履责成本、绩效转化、公平感知等因素对实施主体履责策略的影响机理。本项目创新点如下:(1)履责收益分配比例受公平偏好与社会责任投入产出的综合约束,呈现非单调关系,有别于现有理论正相关的单一关系。(2)印证已有研究中创新和社会责任的双向促进关系,识别双方的互动合作能够增强社会责任对大型工程可持续绩效促进作用的条件,补充了现有实证研究结论。(3)从理论推演验证大型工程社会责任“固定补贴+绩效奖励”激励机制的成效优于单一指标的激励,证实大型工程社会责任多维度激励的有效性。(4)总提出不同偏好和绩效排名下提升平行分包商履责积极性的策略,丰富现有研究中社会责任激励的对策手段。 a重大建设项目研究人员0 a重大建设项目x社会责任x研究 aF282v5 0a薛凤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2328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05000800194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000035002523140929002873300694012163330009019106060037019196900012019567010017019687010015019857010015020008010023020151158-046420241209153939.0 a978-7-111-77116-6dCNY49.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工程项目管理b专著f梁鸿颉,赵霞,王斌主编 a2版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47页d26cm a“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a梁鸿颉,1963年8月,九三学社社员,教授、教授级高级经济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物业管理师,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第五届理事,辽宁省评标专家、辽宁省建设工程招标办专家库专家,沈北新区第三届政协委员,第四届政协常委。1992年12月至2010年12月从事技术经济及工程经济相关工作;2001年以来主持完成了沈阳仙女河污水处理厂等60个项目、总投资人民币42亿元的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审查等工作;2010年12月至今任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房产与工程管理系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主讲“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价款结算”“Revit建筑建模及BIM技术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主持完成了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制度保障研究”“工程造价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研究”等课题研究;出版了《工程价款结算原理与实务》《工程项目管理》等7部教材,其中《工程项目管理》被评选为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十四五”省级规划教材;2018年,主持开展辽宁省职业教育BIM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 a本书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规范,结合具体工程实践编写,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及市场需求,以“理论结合实训”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基本理论,融入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结合大量的工程案例导入,系统、详细地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进行阐述。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项目范围管理及管理策划、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程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及工程项目收尾管理。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中专、函授及土建类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本书除具有教材功能外,还兼具工具书的特点,是建筑工程施工必备的资料用书。 a高职0 a工程项目管理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F284v5 0a梁鸿颉4主编 0a赵霞4主编 0a王斌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097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50001802150016002303300367002463330067006136060017006806900012006977010015007098010023007241158-046520241106140601.0 a978-7-5646-6146-5dCNY46.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工程项目管理b专著f尚梅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1 a224页d26cm a本书结合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从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及主要职能领域两个视角阐述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及方法。首先阐述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组织等;其次,以时间为关注点,从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工程项目实施策划等视角阐述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直至竣工验收等阶段的管理理论及方法;最后,以工程项目主要知识领域为关注点,阐述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工程项目费用管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等理论及方法。 a本书适合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及其他建设相关领域本科及高职学生使用0 a工程项目管理 aF284v5 0a尚梅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29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2250033002383140141002713300515004123330021009276060019009486900012009677010015009797010015009948010023010091158-046620240810145435.0 a978-7-5218-6168-6dCNY58.00 a202408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健康城市治理b专著f温锋华,林勤英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09 a307页d24cm2 a中央财经大学城市治理研究丛书 a温锋华 中山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访问学者,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a本书从健康城市的概念内涵、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研究综述入手,系统梳理了世界各地的实践经验和中国的探索实践,对健康城市治理的关键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其中理论研究部分包括健康城市基础理论及近期研究进展;实践方面分为国外发达国家健康城市建设经验和我国部分典型健康城市探索;健康城市的专项部分包括城市公共卫生危机的循证治理和儿童友好、老年友好型城市健康治理等方面。本书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健康城市的内涵及发展历程,国内外健康城市治理的实践与经验,有助于把握健康城市的内在机制,了解健康城市的规划、建设与治理的内在逻辑。 a城市管理研究人员0 a城市管理x研究 aF293v5 0a温锋华4著 0a林勤英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16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43001302100034001732150016002073300577002233330017008006060023008176900015008407010017008557010017008727010015008898010023009041158-0467 a978-7-302-65167-3dCNY49.00 a202404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物业管理实务f黄如跃,沈焕明,庞鑫主编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04 a454页d24cm a本书立足于物业行业管理实践、立足于物业环境管理岗位的需求。对长期以来物业环境管理的实践经验加以理论的总结与概括。其内容主要有: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物业环境管理的来源,物业环境管理产生的背景,即城市的发展的物业环境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理论上阐述了物业环境管理的内容、目标与手段。书中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环境污染的种类、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和治理的措施;卫生保洁管理的要求、垃圾的收集、清运与处理;物业管理区域内绿化的设计、绿化植物的栽种、养护与管理等;在安全管理方面书中从治安管理、消防管理和车辆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阐释与分析;最后还就和谐社区建设做出简要的分析。 a物业管理人员0 a物业管理x环境管理 aF293.33v5 0a黄如跃4主编 0a沈焕明4主编 0a庞鑫4主编 0aCNbFHWHc20240605 0107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4002122150016002463300457002623330025007196060023007446900015007677110037007828010023008191158-046820240527160659.0 a978-7-227-07843-2dCNY78.00 a20240527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64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保洁管理基础与实务b专著f宁夏机场物业园林服务有限公司编 a银川c宁夏人民出版社d2023.08 a414页d26cm a本书是一部研究保洁管理基础知识、总结保洁实操经验、培养保洁行业人才的指导用书。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讲述保洁管理基础知识,下篇讲述机场保洁实操,主要内容涉及各业态保洁管理、保洁工具与药剂、保洁人员管理、保洁服务安全管理、保洁服务质量管理、机场不同场所的保洁、机场不同部位的保洁等。全书所述内容能为现代保洁管理人员,尤其是机场的保洁管理人员提供理论知识和实操经验方面的帮助,对于优化机场保洁管理流程、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a清洁卫生物业管理人员0 a清洁卫生x物业管理 aF293.33v502a宁夏机场物业园林服务有限公司4编 0aCNbFHWHc20240529 0198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8001842150016002223000031002383140717002693300427009863330199014136060037016126900015016497010015016647010015016798010023016941158-046920241216140023.0 a978-7-112-30628-2dCNY49.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房地产估价b专著f宋宏,郭斌主编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89页d26cm a高等学校“十四五”系列教材 a宋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事处副处长/教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近年来科研方向围绕房地产价值研究、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先后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副主编《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教材3部,负责、参与国家省市等纵向研究课题20余项。熟悉科研规律,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郭斌,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学科带头人,现任管理学院副院长,MBA教育中心主任。主持参加国家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43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和科研奖励8项,出版《住房供应体系及其价格发展趋势研究》专著1部,主编出版《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9部教材。主要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土地经济与管理,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来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廖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 a本书作为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方向课程之一,结合最新全国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系统介绍了房地产估价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及程序,不仅包括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房地产估价的基本方法,还配有便于学习的线上电子资源。本书可作为工程管理、房地产估价、土地估价、工程造价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习房地产估价的教材,也适用于参加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的业内人士以及房地产从业人员阅读,还可以作为对房地产估价感兴趣人事的参考用书。 a本书可作为工程管理、房地产估价、土地估价、工程造价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习房地产估价的教材,也适用于参加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的业内人士以及房地产从业人员阅读,还可以作为对房地产估价感兴趣人事的参考用书0 a房地产价格x估价x高等学校j教材 aF293.35v5 0a宋宏4主编 0a郭斌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14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7001482100038001852150016002233000057002393300499002963330009007956060041008046900016008457010017008618010023008781158-047020241231144607.0 a978-7-112-29767-2dCNY2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房地产经纪实务b专著f郑晓俐主编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08 a132页d25cm a高等职业教育工程管理类专业“十四五”数字化新形态教材 a全书根据最新房地产行业动态和最新房地产经纪知识,紧扣房地产职业标准和企业实践,以房地产经纪业务的工作过程为主线,系统设计了房地产经纪门店开设、房源开拓、房屋供给信息录入与发布、客源开拓、交易配对与撮合成交、签订成交合同、税费结算与售(租)后服务等业务环节,每个环节由学习目标、技能要求、相关案例、经验及图表等组成。同时,本书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还设计了房地产经纪综合实训和业务技能竞赛内容,重点突出了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策略、操作流程以及操作技巧,注重工匠精神的体现,趣味性、可学性和可用性强。 a高职0 a房地产业x经纪人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F293.355v5 0a郑晓俐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4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41001552100036001962150016002322250045002483300679002933330033009726060045010056900014010507010013010648010023010771158-047120241230101334.0 a978-7-5013-7437-3b精装dCNY16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智慧城市信息协同研究b专著f马捷等著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1 a334页d26cm2 a图书馆·情报·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书系 a我国信息协同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政府、企业、公民等城市各类信息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协同,共享渠道不畅通,信息从产生、传输、存储到利用整个周期并未形成一个“生态”体系,大量信息被重复采集、挤压存储、低效利用,耗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严重拖慢了问题处理速度,行事低效。基于这一现状,本书对智慧城市的信息协同结构与模式展开研究,以协同论、图论、复杂网络理论、信息生态理论以及群体智慧理论为理论支撑,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析智慧城市的信息协同结构和信息协同模式,分析信息协同网络的薄弱环节,提出智慧城市信息协同的整体优化和配置策略,对于丰富信息协同理论体系,促进信息协同建设向信息生态化发展,完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a现代化城市管理信息化研究人员0 a现代化城市x城市管理x信息化x研究y中国 aF299.2v5 0a马捷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58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8002022150016002403140547002563300435008033330021012386060035012596900015012947010015013098010023013241158-047220241216115813.0 a978-7-5228-4710-8dCNY89.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城乡融合发展b专著e摆脱贫困迈向共同富裕f涂圣伟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286页d24cm a涂圣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入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二期“发改英才”支持培养计划、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农村公共政策、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战略。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委托课题50余项。在《中国农村经济》《新华文摘》《经济日报》等国内外报刊公开发表文章80余篇。出版《中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道路》《中国乡村振兴的制度创新之路》《布局“十四五”,新支柱产业培育战略路径》等专著、合著多部。曾获得国家发改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农业农村部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a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并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本书围绕城乡融合发展这一主题,沿着脱贫攻坚到乡村全面振兴,再到农业农村现代化,最后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一历史性进程,重点阐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等重大任务的实现路径,并从产业发展、要素配置、收入增长等角度,提出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 a城乡建设研究人员0 a城乡建设x经济发展x研究y中国 aF299.21v5 0a涂圣伟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23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8001962150016002343140144002503300483003943330025008776060041009026900015009437010015009588010023009731158-047320240806084354.0 a978-7-112-30179-9dCNY98.00 a202408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公用事业发展报告h2023b专著f王俊豪等著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09 a384页d25cm a王俊豪,浙江嵊州市人,经济学博士。曾先后在英国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和美国Columbia University做学术研究工作,英国伦敦城市大学荣誉博士。 a本书主要研究供水、排水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天然气、电力、电信、铁路等公用事业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行业。公用事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主要表现在:公用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生产部门进行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基础性条件,公用事业不但为制造业、加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各行业的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供水、供气、电力、电信、等基础条件,也为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基础。同时,公用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构成了其他行业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其性能和价格的变化,必然对其他行业产生连锁反应。 a公用事业发展研究人员0 a公用事业x发展x研究报告y中国z2023 aF299.24v5 0a王俊豪4著 0aCNbFHWHc20240807 0140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300811002523330021010636060041010846900016011257010013011418010023011541158-047420241105105746.0 a978-7-5096-9899-0dCNY88.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京津冀城市群人口与产业协调发展研究b专著f刘洁等著 a北京c经济管理出版社d2024.01 a304页d24cm a本书通过理论篇、主报告和专题报告三个篇章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人口与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及其趋势进行深入系统研究,重点回答了“城市群人口聚散规律的驱动因素是什么?”“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城市群产业与人口协调发展的格局与趋势是什么?”“影响京津冀城市群产业与人口发展协调性的成因是什么?”“如何促进京津冀城市群产业与人口协调发展?”等四个问题。理论篇主要论证了城市群人口聚散规律和驱动路径,并对产业发展和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主报告通过以下五个方面论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产业与人口协调发展格局与趋势,分析了人口与产业协调性不足的三个层面的成因,并相应提出了政策建议。专题报告分为“城市群促进产业与人口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与人口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及“基于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性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质量评价”,从国际经验、地区案例以及综合评价等多维度对总报告进行补充。 a经济发展研究人员0 a城市群x区域经济发展x研究y华北地区 aF299.272v5 0a刘洁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01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1001482100030002092150016002393300417002553330027006726060033006996900018007327010015007508010023007651158-047520240918115821.0 a978-7-5195-0610-0dCNY198.00 a202409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际友城与城市国际化发展b专著e天津的实践探索f葛建华著 a北京c时事出版社d2024.12 a527页d24cm a本书主要从历史、政治、经济等多角度厘清在城市国际化视域下国际国际友城合作的发展脉络,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得出城市国际化建设与国际国际友城交往与合作具有双促进作用。本研究的基本思路由五个部分组成。通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途径,而国际国际友城合作是提高城市国际化的一条重要的路径选择,对于服务我国的高水平开放、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发挥重要作用。 a城市国际化发展研究人员0 a城市建设x国际化x研究y天津 aF299.272.1v5 0a葛建华4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94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38002052150016002432250035002593140330002943300957006243330023015816060029016046900018016337010017016518010023016681158-047620241226113312.0 a978-7-5228-4836-5dCNY8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河南实践b专著f王新涛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219页d24cm2 a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实践系列丛书 a王新涛,男,1981年出生,现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获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称号,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以上课题20余项,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多次参与省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和应用对策研究的起草工作。 a本书立足于以人为核心推动新型城镇化,对河南十年来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总体介绍和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各地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城镇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联系起来,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制定出台一系列关键改革举措,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城乡结构实现历史性嬗变。2023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58.08%,河南进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社会,城乡关系从二元结构向城乡融合发展演化,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改革红利得到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河南新型城镇化也呈现增速减缓、区域分化、短板弱项仍然存在等问题,仍需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围绕要素顺畅流动、城乡融合发展、城市现代化治理等推出一批改革创新举措,在构建城镇化新格局、增强县级城市的城镇化载体功能、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质量、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城镇居民高品质生活空间、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 a城市化建设研究人员0 a城市化x建设x研究y河南 aF299.276.1v5 0a王新涛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2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51001522100050002032150016002533300555002693330155008246060033009796900014010127010017010267010015010438010023010581158-047720241113113213.0 a978-7-5646-6463-3dCNY55.00 a202411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engg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土地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b专著f陈龙高,李龙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0 a292页d26cm a土地信息系统是一门集成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管理、遥感科学和土地管理,用于高效处理、分析和展示土地相关空间和属性数据的综合性学科。本书在吸收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土地信息系统技术最新发展的基础上,系统的总结了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土地信息系统相关基本概念与数学基础,土地信息的数据获取、处理、分析与可视化,土地信息系统的标准化与系统设计,以及土地信息系统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介绍。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学、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企业技术人员等参考使用。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学、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企业技术人员等参考使用0 a土地管理x地理信息系统j英文 aF301.2v5 0a陈龙高4主编 0a李龙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61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42002102150016002523140368002683300612006363330031012486060045012796900011013247010015013358010023013501158-047820241028142521.0 a978-7-5116-7109-7dCNY98.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全球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与态势分析b专著f孔令博等著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0 a296页d26cm a孔令博,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学科咨询部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学科知识服务和农业情报分析工作,近年来主持或共同主持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战略情报专项任务、中国农科院所级创新工程、所级基本科研业务费以及横向委托等课题20余项。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论文8篇;作为主编或主著出版专著8部;作为主要参与人撰写的4份咨询建议获得省部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a农业微生物产业的发展将现有的“植物-动物”二元结构农业转变为“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元结构的新型农业,包括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酶制剂、微生物能源、微生物食品等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提质增效、缓解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污染、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目标、推动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书对紧密围绕农业微生物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以农业微生物产业全球战略布局与政策支持、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农业应用与产业化发展等方面为切入点,基于政策文本、行业报告、科技论文、专利文献、统计数据、企业年报等数据和资料,对全球及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现状、热点和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a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研究人员0 a农业科学x微生物学x产业发展x研究y世界 aF31v5 0a孔令博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775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01001472100034002482150016002823140346002983300624006443330029012685170017012976060041013146900015013557010029013707010033013997020015014327020015014478010023014621158-047920241129162533.0 a978-7-5008-8481-1dCNY88.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沉默的三文鱼b专著e海洋生态悲歌f(挪威)西蒙·塞特尔,(挪威)谢蒂尔·厄斯特利著g梁友平,李菁菁译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12 a277页d19cm a西蒙·塞特尔,挪威记者,他的作品在很多国家出版,获得许多奖项提名。谢蒂尔·厄斯特利,挪威作家、记者,线上杂志《收获》(Harvest)的共同运营人之一。他的报道和四部书籍赢得了多个奖项。梁友平,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学院客座教授,曾三次常驻中国驻挪威大使馆,分别任办公室主任、政研室主任和副司级政务参赞。李菁菁,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学院挪威语教师。 a20世纪70年代早期,一群科学家想为人类创造更多的食物,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海洋。科学家们在挪威和瑞典的41条河流里进行基因取样调查,发明了一种肉质更多、生长更快的驯化三文鱼。三文鱼养殖业诞生了。这项产业由挪威海岸逐渐扩展到苏格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智利、冰岛和法罗群岛。于是更多的就业机会出现了,商业蓬勃发展,三文鱼养殖主富得流油,三文鱼寿司作为一种新食物在全球传播开来……但是当这种新鱼类被放进大自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野生三文鱼消失了,疾病在三文鱼养殖场里传播,寄生虫泛滥,三文鱼养殖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者西蒙·塞特尔、谢蒂尔·厄斯特利用5年的时间,深入研究了全球三文鱼产业,首次全面地呈现了该产业的面貌。 a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研究人员1 a海洋生态悲歌0 a大麻哈鱼属x水产养殖业x经济史y世界 aF316.49v5 1c(挪威)a塞特尔b西蒙4著 1c(挪威)a厄斯特利b谢蒂尔4著 0a梁友平4译 0a李菁菁4译 0aCNbFHWHc20241205 0246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140445002573301351007023330023020535170027020766060029021036900011021326900015021437010013021588010023021711158-048020240912105637.0 a978-7-5228-4199-1dCNY128.00 a202409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农民工市民化b专著e自主选择与社会秩序统一f解安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09 a291页d24cm a解安,1963年生,河北滦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师从刘美珣先生,获博士学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高端智库)研究员,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农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村发展学会理事,教育部教指委委员,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要成员等。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曾赴俄罗斯等多国考察与学术交流。 a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始缓慢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加速,但是人的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当前,我国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农民工市民化。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对我国扩大内需、调整当前经济内外失衡和产业结构失衡格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理论经济)“农民工市民化:自主选择与社会秩序统一”的结项成果,在界定农名工市民化的概念以及解析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现状、存在问题等的基础上,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现实中农民被动城镇化和相关社会治理不能及时有效跟进的问题,提出“农民自主选择与社会秩序统一”的理念,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强的农民工市民化路径,提炼出中国特色的农民工市民化以及城镇化理论。内涵式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着眼于城镇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城镇化,为健康、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助力农民工快速市民化,本书提出一系列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改革建议,如以“农民自主选择与社会秩序统一”创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土地股份合作制。这一方面进一步增强了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自主选择能力,因为它使农民既得到了土地带来的收益又不被土地所牵绊;另一方面即使农民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现市民化,他们依然还可以回到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而不致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动荡;为了推动“三农”工作机制创新,本书提出“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为核心的农村工作新机制,以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四化同步”。 a民工城市化研究人员1 a自主选择与社会秩序统一0 a民工x城市化x研究y中国 aF32v5 aD422.64v5 0a解安4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40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79001532100034002322150016002662250013002823140140002953300583004353330029010186060029010476900014010767010015010907010015011058010023011201158-048120240801082603.0 a978-7-5194-8135-3b精装dCNY85.00 a202408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革命老区乡村人才振兴探究b专著e革命老区乡村人才振兴探究f马永祥,邵姝静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7 a188页d24cm2 a中国模式 a马永祥,男,汉族,1971年3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环县人,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现任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从事区域经济与企业治理研究。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原则。坚决贯彻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战略有助于乡村广泛吸引人才、高效利用人才、积极留住人才,满足乡村人才需求,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陕甘宁革命老区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措施有借鉴意义,对研究我国“三农”问题有借鉴价值。 a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人员0 a农村x社会主义建设y中国 aF320.3v5 0a马永祥4著 0a邵姝静4著 0aCNbFHWHc20240807 0133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1001532100034001942150016002282250013002443140139002573300571003963330029009676060035009966900014010317010015010458010023010601158-048220240724153239.0 a978-7-5194-8086-8b精装dCNY85.00 a202407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乡村全面振兴探究b专著f赵铁军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7 a216页d24cm2 a中国模式 a赵铁军,1976年生,甘肃宁县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副教授,陇东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a本书是一本学术著作。作者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以乡村发展现实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陕甘宁革命老区乡村人才振兴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发现,由于陕甘宁革命老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历史原因,乡村人口素质相对偏低,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导致该地区乡村发展缓慢。研究指出,推动陕甘宁革命老区乡村人才振兴,要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要构建乡村人才振兴体系,引培并举厚实乡村人才队伍;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乡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要建立乡村人才保障体系,服务乡村人才发展;要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培育乡村建设人才。 a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人员0 a农村x社会主义建设x研究y中国 aF320.3v5 0a赵铁军4著 0aCNbFHWHc20240731 0189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5001472100034002222150016002563140171002723301093004433330025015366060035015616900014015967010015016108010023016251158-048420240725163256.0 a978-7-307-24498-6dCNY79.00 a202407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保护类村庄空间结构识别与影响机理研究b专著f潘方杰著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07 a239页d26cm a潘方杰,男,汉族,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主要从事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生态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研究。 a随着城镇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推进,乡村衰退成为全球性问题。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确立了“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总体部署;“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村庄建设,保护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和乡村风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中央和国家层面对特色保护类村庄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关系的深刻阐释,反映了对特色村落统筹保护与利用的最新认识和实践,为其建设提供了战略支撑与理论保障。本研究以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遵循“理论分析—结构辨识—过程透视—机理揭示—对策建议”的逻辑思路,以乡村地域系统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等理论为基础,在系统梳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内在逻辑及实施路径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GIS空间分析方法及计量模型,科学识别特色保护类村庄整体及不同类型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系统揭示特色保护类村庄空间演化的影响机理,甄别不同类型村庄特色资源并科学提出统筹保护与发展对策建议,为特色保护类村庄空间优化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a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人员0 a农村x社会主义建设x研究y中国 aF320.3v5 0a潘方杰4著 0aCNbFHWHc20240731 0129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3001482100034002212150016002553140157002713300463004283330025008916060035009166900014009517020015009657110037009808010023010171158-048520241118155713.0 a978-7-109-32672-9dCNY108.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乡村振兴观察h第三辑b专著f河北省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研究院编g贺疆主编 a北京c中国农业出版社d2024.10 a187页d26cm a河北省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研究院,由河北省乡村振兴局主管,主要工作为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和前沿成果转化,承担数字赋能推进乡村振兴的相关理论、规划研究等工作。 a《乡村振兴观察》(第三辑)是河北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研究院编写的,在乡村振兴语境下,立足国家战略,宏观地观察、记录、分析、展现当下乡村的建设、发展和变迁的书籍,它观察和展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生动场景,呈现一幅轰轰烈烈的乡村振兴全景图,同时有思考、有建议,最主要的是对时乡村振兴战略下对美丽乡村发展的客观的记录。本书分时代聚焦、振兴论坛、郡县之声、智能赋科、乡村旅游、留住乡愁、深度观察、乡间舞台、原野短笛等篇章,用图片与文字多角度、多维度地展现着当下乡村的美好生活。 a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人员0 a农村x社会主义建设x研究y中国 aF320.3v5 0a贺疆4主编02a河北省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研究院4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20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0002012150016002313300588002473330029008356060039008646900014009037110031009178010023009481158-048620241226084513.0 a978-7-5199-1429-5dCNY6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乡村振兴报告b专著f农业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编 a北京c研究出版社d2024.12 a192页d26cm a本书全面梳理、总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其定位是:讲好中国“三农”故事,对中国乡村振兴实践与经验进行系统论述,向世界全面客观介绍当代中国农村发展成就,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基于该定位,全书设置总论和“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篇章。农业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作为农业农村部的核心政策研究智库、改革开放以来多个中央“一号”文件等重要政策文件的酝酿诞生之地,在农村变迁史、政策改革史、农民发展史、“一号”文件与中国农村改革等农史研究领域发挥了关键的导向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研究地位。 a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人员0 a农村x社会主义建设x研究报告y中国 aF320.3v502a农业农村经济研究中心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4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8001972150016002353300457002513330029007086070029007376900014007667010015007808010023007951158-048720231030161805.0 a978-7-5369-8695-4dCNY398.00 a202310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黄土高原治沟造地理论与实践b专著f陈怡平等著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4 a478页d26cm a全书共八章,第一章系统围绕黄土高原适宜治沟造地区域的选择,科学总结了黄土高原适宜治沟造地区域选择标准;第二章系统总结治沟造地边坡失稳机制与修复技术;第三章系统总结新造耕地湿陷防控原理与技术;第四章系统总结了新造耕地土壤质量评价结果,第五章系统总结新造耕地士壤质量空间格局;第六章系统总结了新造耕地适生农作物筛选的创新成果;第七章系统总结了新造耕地土壤氮磷增容提质技术;第八章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等展开讨论。 a黄土高原土地整理研究人员 a黄土高原x土地整理x研究 aF321.1v5 0a陈怡平4著 0aCNbFHWHc20231101 0149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140395002483300393006433330115010366060051011516900014012027010013012168010023012291158-048820240830145907.0 a978-7-220-13790-7dCNY65.00 a202408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风险管理研究b专著f汪瑞等著 a成都c四川人民出版社d2024.08 a367页d24cm a汪瑞,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天府青城计划“天府社科菁英”,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持主研国家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3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近30篇。阙海宝,管理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吉利学院校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智库报告,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奖5次。 a本书是关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风险研究的学术专著,着眼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需求,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风险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全面梳理了相关理论与文献,深入总结了我国土地产权的历史演变和现实困境,深度探讨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的主体风险、复合利用风险和乡村治理风险,科学评估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风险的程度,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理论研究指导改革实践、服务政府决策。 a本专著适合相关理论研究者阅读,也可供具有一定经济学或管理学知识储备并对研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兴趣的社会公众参考0 a农村x住宅建设x土地制度x风险管理x研究y中国 aF321.1v5 0a汪瑞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179nam 0 0025317450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140143002483300421003913330021008126060025008336900016008587010015008747010013008898010023009021158-048920240626100623.0 a978-7-5482-5063-0dCNY46.00 a20240626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山区农户耕地经营行为研究b专著f阳利永,尹娟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3.12 a256页d24cm a阳利永,1983年生,湖南衡南人,玉溪师范学院地理与国土工程学院副教授,云南省高校高原湖泊流域农业结构调整与面源污染治理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成员。 a本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农户问卷调查获取农户耕地经营第一手资料,采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农户耕地经营行为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与分析。这对深入研究农户耕地经营行为和完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书稿以以山区农户为研究对象,从家庭、地块2个微观尺度,按照“谁来种?么?怎么种?”3个层次,对农户耕地经营行为进行系统性实证研究,找出其特征并发现问题,最后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政策出台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a耕地保护研究人员0 a耕地保护x研究y中国 aF323.211v5 0a阳利永4著 0a尹娟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59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1001482100038002192150016002573000029002733140320003023300571006223330023011935170033012166060027012496900014012767010015012908010023013051158-049020241028141644.0 a978-7-5228-4318-6dCNY148.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式农业机械化道路b专著e资源禀赋、制度变革和技术溢出f方师乐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0 a365页d26cm a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a方师乐,1989年生,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毕业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产业振兴、要素流动和产权制度改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7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a本书系统研究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道路。采用实地调研与经济理论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结合、空间分析与时间分析结合的方法,从多视角、多维度阐释中国式农业机械化道路的理论意蕴、动力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首先回顾中国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跨区服务和以人口流动为标志的城镇化的发展历史,从历史的脉络中梳理出中国式农业机械化的外在动因和内在机制,升华农业机械化的真正内涵及其对粮食生产方式的深刻影响,并将思想理论化、模型化,通过搜集各层级的宏、微观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验证研究假说,并进行多案例研究。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a农业机械化研究人员1 a资源禀赋、制度变革和技术溢出0 a农业机械化x研究y中国 aF323.3v5 0a方师乐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090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1001472100038002282150016002662250017002823300241002993330031005406060037005716900014006087010015006228010023006371158-049120240812150725.0 a978-7-5654-5381-6dCNY78.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程中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变迁与效果研究b专著f郭云贵著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07 a212页d26cm2 a墨香学术文库 a本书稿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变迁的历程,探究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变迁的动因,评估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变迁的效果,对于未来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科学参考价值,有助于了解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的基本思路。 a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研究人员0 a农村劳动力x就业政策x研究y中国 aF323.6v5 0a郭云贵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49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5001472100034002322150016002663300860002823330021011426060027011636900014011907010015012047010015012198010023012341158-049220241127143252.0 a978-7-5429-7773-1dCNY98.00 a202411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乡村振兴战略下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研究b专著e以江西省为例f侯俊华,汤作华著 a上海c立信会计出版社d2024.11 a571页d24cm a本书基于区域经济理论、创业理论与行为决策理论,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依据“意愿-行为-绩效”的逻辑思路,以乡村振兴战略下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及其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梳理当前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社区环境、乡土文化、现代农业产业特征等方面入手探究乡村振兴战略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和行为的影响效应;接着运用“推-拉”理论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因素以及动力机制,并依据“创业意愿—机会识别—创业行为”的理论框架解析驱动创业意愿向创业行为转化的内在机理;然后从个人、决策、环境三个层面进行创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识别,在此基础上构建包含机会开发、战略选择、创业模式、资源整合、网络构建五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进行定量的测度;最后构建创业行为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效应模型,探究通过驱动创业行为来促进创业绩效提升,进而推动乡村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并结合江西的案例分析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a农民创业研究人员0 a农民x创业x研究y江西 aF323.6v5 0a侯俊华4著 0a汤作华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63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140269002443300781005133330015012946060037013096900014013467010013013608010023013731158-049320241211144830.0 a978-7-5226-2950-6dCNY65.00 a2024121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凉山脱贫地区乡村治理研究b专著f余滢著 a北京c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d2025.02 a168页d24cm a余滢,女,西昌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1980年生,法学博士,法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法学。独撰专著一部;主编、副主编或参编教材十余本;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CSSCI 3篇,北大核心期刊4篇。主持省、州级科研课题3项,主研国家级课题1项。 a社会治理是指在党的领导下,由政府居中引导,多元社会主体积极参与解决有关社会保障、民生福祉、社会矛盾等社会事务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有序发展。乡村是基层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乡村治理是为了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石,因此,乡村治理就是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治理体系。从而可以有效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在党的领导下,凉山彝族自治州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前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但由于凉山脱贫地区乡村自然环境相对比较封闭,人文环境相对较为保守,故而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并存,多元治理规则并行。这片区域的乡村在治理过程中既具有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又具有区域特色问题。本书通过实证调研,详细分析凉山脱贫地区乡村治理的现状、困境与原因,构建推进有效治理路径,将凉山脱贫地区的乡村振兴推向纵深。 a扶贫工作者0 a农村x扶贫x研究y凉山彝族自治州 aF323.8v5 0a余滢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62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4002122150016002463140207002623300794004693330013012636060053012766900014013297010015013438010023013581158-049420241111113636.0 a978-7-307-24695-9dCNY88.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慢性病对农村老年相对贫困影响的效应与机制研究b专著f于长永著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39页d24cm a于长永 ,1979年生,管理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区域经济专业博士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 Eau-Claire)访问学者(2017年8月-2018年8月)。 a基于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和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六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采用深度访谈、描述性分析、二元Logit回归模型、OLS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采用多维度指标综合测量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相对贫困、健康相对贫困和精神相对贫困,系统刻画了慢性病与农村老年人相对贫困的现状、结构差异与发展趋势;实证分析了慢性病对农村老年人三种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与机制,具体内容包括:有无慢性病(反映慢性病广度)、慢性病数量(反映慢性病严重程度)和慢性病类型(反映慢性病的结构差异)对农村老年人经济相对贫困、健康相对贫困和精神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并采用共线性诊断、变量变换和倾向值匹配(PSM)等方法检验模型估计结果的稳健性;从农村老年人的劳动参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交活动三个方面,揭示了慢性病对农村老年人经济相对贫困、健康相对贫困和精神相对贫困的影响机制。 a医学人员0 a慢性病x影响x农村x老年人x贫困问题x研究y中国 aF323.8v5 0a于长永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78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99001542100034002532150022002872250021003093301033003303330025013636060025013886900014014137110037014277120041014648010023015051158-049520241217170239.0 a978-7-109-30646-2b精装dCNY398.00 a20241217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湖南大通湖区(农场)志b专著f中国农垦农场志丛编纂委员会组编g湖南大通湖区(农场)志编纂委员会主编 a北京c中国农业出版社d2022.12 a35,36,549页d26cm2 a中国农垦农场志丛 a湖南大通湖区前身为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等四大国营农场和南湾湖军垦农场、国营大通湖渔场。1950年建成大通湖蓄洪垦殖区。1951年2月成立大通湖特区,同年3月创建国营大通湖农场。2020年撤场改区。经过七十余年变迁,2020年末,大通湖区下辖河坝、北洲子、金盆、千山红等四镇和南湾湖办事处,幅员面积379.31平方千米。《湖南大通湖区(农场)志》记录了自大通湖农场建场七十余年来的风雨历程,是记录大通湖农场改革发展光辉历史的里程碑式著作。大通湖农场人在这片热土上艰苦创业、辛勤耕耘,在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前赴后继,勇立潮头。场志的编纂,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为我们鉴往知来、把握现在,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是农场公司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起到“存史、资治、教化”作用,具有极其深远、重大的意义。本志书涵盖大通湖农场自然地理、建制沿革、农林牧渔、工业、第三产业、科教文卫、人文建设、农场管理、农场基层组织等十几编内容,全面、详细。本书不仅彰显了大通湖农场七十余年来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绩和贡献,更丰富了大通湖农场的文化事业,成为文化建设内涵的重要载体,还是社会各界了解大通湖农场的窗口和研究农垦历史文化、把握发展规律的重要参考资料。 a国营农场发展研究人员0 a国营农场x概况y益阳 aF324.1v502a中国农垦农场志丛编纂委员会4组编02a湖南大通湖区(农场)志编纂委员会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63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5001542100034002092150022002432250021002653040035002863140290003213300640006113330023012516060027012746900014013017110035013158010023013501158-049620241021143554.0 a978-7-109-32512-8b精装dCNY358.00 a202410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江苏云台农场志b专著f江苏云台农场志编纂委员会主编 a北京c中国农业出版社d2024.09 a12,30,497页d29cm2 a中国农垦农场志丛 a中国农垦农场志丛编纂委员会组编 a由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任丛书编纂委员会主任,全国35个垦区负责同志任丛书编纂委员会成员。江苏云台农场组织成立本书编纂委员会。主编单位,江苏云台农场位于位于江苏连云港市新浦区南郊,始建于1952年9月,现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联系点、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江苏省农垦集团公司先进单位。 a江苏省云台农场位于江苏连云港市新浦区南郊,始建于1952年9月。《江苏云台农场志》记述了农场从建场初期到现在蔬菜、花卉、农产品出口、休闲旅游、配套建设等方面的诸多成绩,以及其通过不断的改革进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成为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全国农垦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奋斗历程。全书以朴实的语言,全面、详实记录了农场建场以来七十余年的史实、数据,系统、真实、科学地记述了农场的历史、地理、社会、人文、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过往与现状,充分反映农场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本书为各农垦农场的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a农垦农场相关工作者0 a国营农场x概况y连云港 aF324.1v502a江苏云台农场志编纂委员会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65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09001482100042002572150016002993140281003153300599005963330025011956060041012206900015012617110023012767110033012997110035013328010023013671158-049720241030141446.0 a978-7-5116-7120-2dCNY100.00 a202410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4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b专著f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水稻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编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0 a146页d26cm a中国水稻研究所是以水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多学科综合性国家级研究所。研究所以水稻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着重解决稻作生产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承担多项国家级重大课题。中国水稻研究所有国家级改良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1个,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 a该书介绍了2023年中国水稻品种资源研究动态、水稻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水稻转基因技术研究动态、中国水稻生产发展动态、中国水稻种业发展动态、中国稻米市场与贸易动态等内容,并对2023年水稻新品种发布及品种权有关的一些信息进行了汇总,适合水稻生产、水稻种业、科研、贸易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参考。书中详细介绍了水稻生产、品种、栽培、植保、品质、加工等方面研究成果,水稻科技工作在稻田生态与环境调控机制研究、水稻弱势粒充实机理及调控途径研究、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理论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稻米品质的理化基础、生态环境对品质的影响以及肥力、种植技术、交互因素等农艺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水稻贸易进行了总结等。 a水稻产业发展研究人员0 a水稻x产业发展x研究报告y中国z2024 aF326.11v502a中国水稻研究所4编02a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4编02a国家水稻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4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26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5001472100042002322150016002743300573002903330041008636060025009046900015009297010013009447010015009577010015009728010023009871158-049820240819093804.0 a978-7-312-06065-6dCNY68.00 a202408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b专著e以安徽省为例f杨军,刘家保,王晓波著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08 a158页d24cm a粮食安全与城乡一体化的协调互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成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本书从理论和现实角度分析了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引致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可能风险因素、城乡一体化和粮食安全之间内在机制和作用路径,并引用生物生态学理论成果创新性的构建生态圈模型,探索基于粮食安全风险管理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结合当前已实施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政策体系,针对性地提出了一揽子组合对策建议,不仅能为安徽省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妥善解决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可操作性实际战略选择,对于国内其他地区分环节、分区域、有针对性制定相关实操政策方面也具有借鉴意义。可供农业经济发展领域研究人员参考。 a本书可供农业经济发展领域研究人员参考0 a粮食问题x研究y安徽 aF326.11v5 0a杨军4著 0a刘家保4著 0a王晓波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45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37001552100030001922150016002223300651002383330253008896060027011426900015011697010015011848010023011991158-049920241226092242.0 a978-7-03-077321-0b精装dCNY119.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江西粮食生产概论b专著f黄国勤著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4.12 a204页d26cm a本书共分八章。第一至三章,在对粮食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简述了江西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战略地位;第四至六章,分别对江西粮食生产取得的成就、演变的历程及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七至八章,在重点分析江西粮食生产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江西粮食生产的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基本原则及战略措施等。该书是首部系统研究江西粮食生产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的学术著作,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资料性三大显著特点。本书适合于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以及农业经济、耕作制度、作物栽培、作物育种、土壤肥料、农业发展等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阅读,也适用于从事农学特别是作物学等方面实际工作者参考,还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a本书适合于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以及农业经济、耕作制度、作物栽培、作物育种、土壤肥料、农业发展等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阅读,也适用于从事农学特别是作物学等方面实际工作者参考,还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科研人员的参考书0 a粮食x生产x研究y江西 aF326.11v5 0a黄国勤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5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34002052150016002393300723002553330021009786060045009996900015010447010017010597010017010768010023010931158-050020241231155656.0 a978-7-5096-9815-0dCNY6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粮食经济研究报告h2024b专著f韩卫江,肖春阳编著 a北京c经济管理出版社d2024.12 a235页d26cm a2023年10月14日上午,学会在北京召开了第八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第八届第一次理事会议暨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鑫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继往开来乘势而为不断开创中国粮食经济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2023年10月14日下午,学会召开了《保障粮食安全研讨会》。请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原主任委员陈锡文,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原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总经理高铁生,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王晓辉作了报告。为此,学会将换届大会的领导讲话、会议文件、《保障粮食安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的报告稿以及刊发在《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简讯》2022年,2023年的部分稿件一起结集出版,取名《中国粮食经济研究报告2024),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a粮食经济研究人员0 a粮食作物x作物经济x研究报告y中国z2024 aF326.11v5 0a韩卫江4编著 0a肖春阳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221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141132002603300427013923330025018196060041018446900015018857010017019007010017019178010023019341158-050120241202113904.0 a978-7-5208-3250-2dCNY58.00 a202412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研究报告h2024年b专著f周万怀,张若宇主编 a北京c中国商业出版社d2024.12 a200页d26cm a周万怀,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棉花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英文工作组副组长、全国纤维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计算机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智能化棉花品质检测技术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项,主持或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4项,发表核心及以上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2项,曾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项。多本SCI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基金同行评审专家家/行业标准4项,发表核心及以上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2项,曾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项。张若宇,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农业农村部西北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ISO智慧农业战略咨询数据组联合主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教育部国家级人才,宝钢优秀教师,美国University of Georgia 访问学者,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科技奖和新疆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兵团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兵团优秀共产党员和兵团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棉花协会棉花工业分会副会长,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执行编委,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Agriculture 分栏主编,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等8本SCI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基金同行评审专家。 a《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是安徽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多年以来,坚持研究工作基础上,针对2024年研究发展方向编写而成的。全书对2024年中国棉花行业发展概况进行概要分析,意在让阅读者了解当前国内棉花生产、加工、贸易和流通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及市场发展形势,整体分析我国棉花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另报告将持续跟踪棉花行业新兴生产技术和前沿研究动态,供有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把握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提供参考。 a棉花产业发展研究人员0 a棉花x产业发展x研究报告y中国z2024 aF326.12v5 0a周万怀4主编 0a张若宇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07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6002403300414002563330025006706060033006956900014007287010017007427010017007597010017007768010023007931158-050220230915145620.0 a978-7-5587-4798-4dCNY68.00 a20230915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地方优质鸡产业的发展b专著f郭其华,刘晓跃,朱新培主编 a昆明c云南科技出版社d2022.12 a230页d26cm a本书是一本介绍我国地方优质鸡养殖产业发展的农业专著。在我国,鸡肉是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消费肉类,主要来源于白羽肉鸡、有色羽肉鸡、优质鸡、817模式的肉杂鸡等。近年来,我国肉类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鸡肉消费量明显增加。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疫情造成猪肉供应量大幅下滑,人们对动物蛋白的需求部分转移到鸡肉消费上,鸡肉消费增长填补猪肉缺口约22%-25%,成为保障和平衡肉类供应的最主要产品。其中,优质鸡的生产增长尤为迅速。 a养鸡产业发展研究人员0 a养鸡业x产业发展x研究y中国 aF326.3v5 0a郭其华4主编 0a刘晓跃4主编 0a朱新培4主编 0aCNbFHWHc20230920 0177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42001962150016002383140243002543300922004973330021014196060035014406900014014757010017014898010023015061158-050320241115140952.0 a978-7-5116-7143-1dCNY80.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与评价b专著f王爱玲等编著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0 a205页d24cm a王爱玲,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要从事农业信息领域研究与分析,参与多项国家及北京市研究报告的编写,出版著作多部,撰写《农业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与服务——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图书馆为例》等文章多篇,并多次在行业会议中作报告。 a休闲农业是一产与三产高度融合的新型业态,是都市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休闲需求也逐渐增长。上世纪80年代,昌平区出现了可供游客采摘的果园,这标志着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的萌芽。采摘果园在满足市民休闲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北京市政府因势利导出台了相关的鼓励政策,休闲农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营主体和高峰期从业人员数量至2007年达到最高峰,接待人次和经营收入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达峰。随后休闲农业进入发展的平台期,加上大棚房整治等原因,产业规模不断下降。2022-2023年北京市产业经济与政策创新团队休闲农业产业经济课题组开展了北京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调查、热点问题调查与相关问题研究,调研范围涵盖全市13个涉农区,研究内容包括休闲农业的产业现状、发展模式、存在问题、品牌建设、发展评价、产业趋势等。本书是在两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数据主要来源于实地调研和历年《北京统计年鉴》和《北京区域统计年鉴》。因统计数据的滞后性,本书中休闲农业的最新统计数据为2022年,部门数据和调研数据为2023年。 a农业发展研究人员0 a观光农业x农业发展x研究y北京 aF327.1v5 0a王爱玲4编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45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5001472100042002222150016002643300773002803330027010536060033010806900015011137010015011287010015011437010017011588010023011751158-050420230915143726.0 a978-7-5047-7836-9dCNY68.00 a20230915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构建基于职业教育的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b专著f张博,王丽,王晓丹编著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2.12 a215页d26cm a本书针对辽宁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现实,以目前国家高度重视的职业教育为切入点和抓手,抓住辽宁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要矛盾,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和发展找到了两大动力:企业和职业教育双轮驱动,构建了两大支点:区域特色品牌和联合体企业品牌,找到了两大方法:战略寻根、品牌塑魂,解决了两大问题:区域农产品内部没有龙头主体带动都在吃大锅饭,消费者不知道选择谁等等,这正是此书的核心价值。本书紧贴辽宁省情和乡村实践,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理论基础、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创建步骤与方法、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农产品品牌建设比较发达的国家做了简要介绍,对国内农产品品牌建设比较先进的地区、企业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全新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的道路和方法,同时,选取沈阳、本溪、鞍山等重点区域进行田野调查,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突破,希望对全国各地农产品品牌建设有所帮助和启发。 a农产品品牌战略研究人员0 a农产品x品牌战略x研究y辽宁 aF327.31v5 0a张博4编著 0a王丽4编著 0a王晓丹4编著 0aCNbFHWHc20230920 0107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300445002503330027006956060039007226900015007617010017007767010017007938010023008101158-050520230915143548.0 a978-7-5468-2314-0dCNY52.00 a202309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20000 ay z 000yy ar1 a甘味品牌品质与品牌价值b专著f刘国华,祝秀梅主编 a兰州c敦煌文艺出版社d2023.01 a268页d26cm a“甘味”品牌丛书之一。本书以“甘味”特色农产品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甘味”品牌的形成机理,并对品牌的形象、感知价值、品牌认同、品牌特色等进行了评价,以严谨的分析、科学的论证、简明的架构、晓畅的语言,展示了“甘味”特色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以及“甘味”品牌的重要价值。本书是甘肃省优势农产品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专家对“甘味”特色产品的评价成果汇集,对提升甘肃省“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形象和市场知名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a农产品品牌形象研究人员0 a特色农业x农产品x品牌x研究y甘肃 aF327.42v5 0a刘国华4主编 0a祝秀梅4主编 0aCNbFHWHc20230920 0226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1001482100038002292150016002673140505002833301125007883330025019136060035019386900015019737010015019888010023020031158-050620240927152813.0 a978-7-5228-4244-8dCNY158.00 a202409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社会转型的理论与实践b专著e宁夏农村现代化与共同富裕建设和探索f王春光等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09 a316页d24cm a王春光,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农村社会发展、农村流动人口、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海外移民等方面的研究。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的研究,先后出版了《社会流动和社会重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中国城市化之路》《巴黎的温州人》《中国农村社会分化和农民负担研究》等专著,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中国人口科学》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 a本书以闽宁合作为重点议题,以新社会转型为理论基础,阐述了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新时代,闽宁合作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以及与以前相比,闽宁合作有怎样的相同和不同,并从区域共同富裕建设的角度分析与展望了闽宁合作的今昔和未来。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共同富裕的“共存”逻辑:新社会转型的生态篇,第二部分是共同富裕的“共生”逻辑:新社会转型的产业发展篇,第三部分是共同富裕的“共融”逻辑:新社会转型的社会融合篇。这三部分分别从共同富裕的“共存”“共生”“共融”的逻辑出发,介绍了新社会转型背景下闽宁合作过程中宁夏在生态、产业发展和社会融合方面产生的变化。由此,在生态移民研究的基础上,本书从更大、更宽的视角上来探讨和分析闽宁合作现象及其具有的内在学术和实践价值。本书认为,所谓新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原来二元分割并进行切换转变的形态向着多元边界融合、模糊化、重组和更新的形态转变的过程。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启的闽宁合作相比,第二次闽宁合作关系经历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即从帮扶协作、援助到合作的变化过程。共同富裕既是闽宁合作的动力源,也是其合作的发展要求,这决定了闽宁合作的必有路径和发展方向,即从单向的帮扶协作转向在合作中实现双赢和多赢,达成共赢和共富,或者以共富方式驱动彼此合作。本书就是以这样的架构展开研究。 a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人员0 a农村x社会主义建设x研究y宁夏 aF327.43v5 0a王春光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43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62001492100038002112150016002493000019002653300743002843330029010276060050010566900016011067010017011227010017011398010023011561158-050720241226085020.0 a978-7-5228-4644-6dCNY15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烟台乡村振兴发展报告h2023-2024b专著f于法稳,高言进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276页d26cm a乡村振兴蓝皮书 a本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烟台市乡村振兴展开了系统性研究。首先从整体层面分析烟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总结并提炼其主要经验做法,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借助乡村五大振兴的指标对近期发展状况进行测评,并对未来发展加以展望。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民生活三个维度,全方位展现烟台市在乡村发展方面的新探索,剖析烟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提升的路径及对策。研究结果显示,烟台市农村产业已在品牌建设崛起、全产业链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正在逐步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在统筹县域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数字乡村与新型农村能源体系等乡村建设领域也取得了部分成果;同时改善了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民工就业,提高了农村消费水平和优化了消费结构。 a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人员0 a农村x社会主义建设x研究报告y烟台z2023-2024 aF327.523v5 0a于法稳4主编 0a高言进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80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7001542100038002112150016002493000023002653140701002883300405009893330025013946060045014196900016014647010017014807010017014978010023015141158-050820240830093536.0 a978-7-5228-4118-2b精装dCNY168.00 a202408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广州乡村振兴发展报告h2024b专著f孟源北,林广志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08 a414页d24cm a广州乡村振兴蓝皮书 a孟源北 广州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学博士,研究员。长期从事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理论视野》《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报刊发表论文40余篇,并出版著作10余部。先后主持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党建研究会、省市社科规划和高端智库多项科研课题,曾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林广志 历史学博士,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研究院研究员。曾任政协第十届广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历史文化、区域合作及公共政策研究,参与主编《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澳门旅游休闲发展报告》《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发展报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报告》等多部智库报告。 a本书稿是广州乡村振兴蓝皮书第二本,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案例篇共22篇分报告,分别从智库建设、农村党组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乡村示范带建设等角度分析了广州乡村振兴发展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同时介绍了增城区、花都区、从化区、白云区等区乡村振兴建设的成功经验,全景呈现广州乡村振兴发展成果,可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多的广州经验、贡献广州智慧。 a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人员0 a农村x社会主义建设x研究报告y广州z2024 aF327.651v5 0a孟源北4主编 0a林广志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75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5001482100034002332150016002673140327002833300791006103330013014016060033014146900015014477110025014628010023014871158-050920241118164122.0 a978-7-109-32648-4dCNY110.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贵州农业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i第一批次公布名单b专著f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编 a北京c中国农业出版社d2024.10 a217页d26cm a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是贵州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职责是统筹研究和组织实施“三农”工作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政策措施;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文化、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治理;指导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发展工作。提出促进大宗农产品流通的建议,培育、保护农业品牌等有关工作。 a近年来,贵州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推进“贵州绿色农产品·吃出健康好味道”整体品牌形象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扶优培强了一批“贵”字号农业品牌。为进一步树立贵州农业品牌形象,提高“贵”字号农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增强贵州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结合实际,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经过两年深入遴选,形成《贵州省农业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目录》(第一批次)。本册目录集中呈现贵州省农业品牌建设的丰硕成果(第一批次),详细展示了8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内涵、特点、优势等内容,行业涵盖茶叶、刺梨、中药材、水果、蔬菜、辣椒、食用菌、粮油、牛羊、生猪、生态家禽、生态渔业、特色林业及其他等14个类别,以面向市场提供“贵”字号品牌农产品渠道指引。 a广大读者0 a农产品x商业品牌y贵州j目录 aF327.73v502a贵州省农业农村厅4编 0aCNbFHWHc20241121 0098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300382002463330025006286060045006536900015006987010017007138010023007301158-051020241122163509.0 a978-7-5697-2433-2dCNY68.00 a202411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贵州乡村振兴实践案例报告b专著f王廷勇等主编 a重庆c西南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97页d26cm a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对基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实践案例进行全方位考察,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振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共十编,第一编党建引领篇、第二编产业发展篇、第三编社会服务篇、第四编P城乡治理篇、第五编城乡法治篇、第六编巡察整改篇、第七编改革创新篇、第八编教育改革篇、第九编医疗改革篇、第十编公共务篇。 a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人员0 a农村x社会主义建设x案例x研究报告y贵州 aF327.73v5 0a王廷勇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47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300798002483330077010466060017011236900012011407010015011527010013011677010015011808010023011951158-051120240929162912.0 a978-7-5630-8885-0dCNY58.00 a202409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农业文明八讲b专著f何顺畅,姜雪,何新楚著 a南京c河海大学出版社d2024.01 a163页d26cm a本书以中华农业文明发展史为线索,以农业土地资源经营与变革为核心,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及其“三农”情结和新世纪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政策法规、方针路线为重点,具有一定的史实价值和学术价值。本书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土地法、行政法规和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中共孝感市委、市政府等印发的“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培养方案、工作要求等编写,设计了八讲、三十八章的内容结构:第一讲,中华农业文明的文字创造与考古信息检索(共四章);第二讲,土、地、地主与地主经济演绎(共三章);第三讲,国家时代推动农业文明快速发展(共三章);第四讲,西周井田制与土地私有制发展(共六章);第五讲,土地地主制演变和农民革命(共五章);第六讲,封建社会的土地制改革与逆变(共六章);第七讲,中国共产党诞生及其领导的土地革命(共三章);第八讲,中华现代农业文明中的农村工作者(共八章)。 a各涉农专业的高校的师生、“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项目的学生、“三农”工作者0 a农业史y中国 aF329v5 0a何顺畅4著 0a姜雪4著 0a何新楚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17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8001822150016002203300585002363330027008216060041008486900016008897010015009058010023009201158-051220240812143611.0 a978-7-5625-5916-0dCNY68.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矿产资源经济学b专著f张均主编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61页d19cm a《矿产资源经济学》是一部以矿产资源经济学基本理论为核心,紧密结合矿产勘查评价、矿业项目评价、矿产市场分析、矿产资源资产与矿业权评估、矿业投资风险分析的教科书,吸收了资源经济学、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强调资源经济理论与矿产勘查评价实践结合,揭示矿产资源的基本经济属性,注重矿产勘查与评价过程的经济性和最优化,系统地阐述了矿产资源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全书共分12章,包括资源经济学基本原理、资源经济学分析方法、矿产投资决策基础理论和方法、矿产资源勘查技术经济评价、矿业投资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矿产资源资产评估与矿业权评估、矿业投资风险与风险规避、矿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a高校资源经济学专业学生0 a矿产资源x资源经济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F407.133v5 0a张均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28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8001942150016002322250021002483300621002693330037008906060039009276900014009666900014009807010015009948010023010091158-051320240903115636.0 a978-7-5654-5407-3dCNY56.00 a202409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能源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机制b专著f姜淇川著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09 a152页d26cm2 a墨香财经学术文库 a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主要对国内外能源金融市场风险测度、风险传导以及风险预警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第三章主要对能源金融市场风险机制以及跨市场间的风险传导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第四章主要研究了国际石油市场与中美股票市场、汇率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第五章主要基于第四章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了能源金融跨市场间的风险波动溢出机制。第六章构建了能源金融市场风险预警体系,建立了基于多因素的组合预测模型。第七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如何防范能源金融市场风险传导以及实施风险预警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a能源工业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研究人员0 a能源工业x金融市场x风险管理x研究 aF407.2v5 aF830.9v5 0a姜淇川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2064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152001532100034003052150016003393140355003553140218007103140295009283300339012233330025015626060021015876900017016087010044016257010047016697120035017168010023017511158-051420240820152819.0 a978-7-5136-7868-1dCNY168.00 a20240820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ger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帕尔格雷夫国际能源经济学手册b专著f(瑞士)曼弗雷德·哈夫纳(ManfredHafner),(瑞士)贾科莫·卢奇亚尼(GiacomoLuciani)主编g中海油能源经济咨询有限公司译 a北京c中国经济出版社d2024.08 a347页d26cm a曼弗雷德·哈夫纳(Manfred Hafner)教授,任教于巴黎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讲授国际能源经济学和(地缘)政治学课程,并在近期负责埃尼·恩里科·马泰基金会(Fondazione Eni Enrico Mattei,FEEM)的《地缘政治与能源转型》研究课题。哈夫纳教授同时经营一家能源战略咨询公司,在过去数十年中为政府、国际组织和能源行业提供广泛的咨询服务。 a贾科莫·卢奇亚尼(Giacomo Luciani)教授,于2011年在巴黎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开设国际能源硕士学位项目,并担任日内瓦高等国际关系及发展研究院的跨学科研究兼职教授,以及日内瓦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商品交易硕士项目的访问教授。 a中海油能源经济咨询有限公司,企业、能源类智库,功能定位为“一部三中心”,“一部”是公司战略决策参谋部;“三中心”是指经营决策与管理创新支撑中心、重大项目评价与咨询论证中心和能源经济与信息对外交流合作中心。公司致力于为国央企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破解关键问题、营造良好环境,谋划务实管用之策。 a本书是一本能源经济领域的英语类外版图书,内容集合了世界范围内多位专家、学者等关于能源经济领域的重要观点。该书涵盖油气全产业链和氢能、风光电等多个能源行业,并围绕能源交易与价格机制、全球能源发展趋势以及能源经济区域格局等展开论述。作为帕尔格雷夫手册系列关于能源经济领域的最新著作,该书将为能源专家、学者、学生及更广泛的公众提供专业参考。 a能源专家、学者、学生0 a能源经济学j手册 aF407.2-62v5 0c(瑞士)a哈夫纳c(Hafner, Manfred)4主编 0c(瑞士)a卢奇亚尼c(Luciani, Giacomo)4主编02a中海油能源经济咨询有限公司4译 0aCNbFHWHc20240822 01403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4002182150016002523000045002683140224003133300330005373330125008675170023009926060039010156900014010547010017010687010017010858010023011021158-051520241108084349.0 a978-7-111-76919-4dCNY59.80 a202411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化网络化智能技术b专著e工业大数据及其应用f张存吉,何佳龙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60页d26cm a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系列教材 a张存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工程系主任,完成过多本教材的编写。2001.7-2017.8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2017.12-2021.1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工业工程系 2021.2-至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系。 a本书是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系列教材之一,系统地阐述了工业大数据背景、采集、处理、分析、存储、可视化及其应用案例。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工业大数据概述、工业大数据感知与预处理、工业大数据存储与计算平台、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业大数据的分类与聚类、工业大数据挖掘与知识图谱、工业大数据的可视化和工业大数据的综合应用。 a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教育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自动化等工科专业的课程配套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1 a工业大数据及其应用0 a制造工业x数据处理x高等学校j教材 aF407.4v5 0a张存吉4主编 0a何佳龙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12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42002082150016002503000043002663300437003093330013007466060045007596900019008047110037008238010023008601158-051620241125160521.0 a978-7-5167-6673-6dCNY56.00 a202411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工业制造网络化技术b专著f湖北省人才事业发展中心组织编写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279页d26cm a湖北省培养紧缺技能人才开发项目系列教材 a湖北省培养紧缺技能人才开发项目系列教材共计6种教材。其中,《工业制造网络化技术》一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概述、TSN技术、5G技术、软件定义网络、云制造与敏捷型组织等。本套教材的读者对象是参加全省组织的紧缺技能人才培训的相关人员,技工院校、就业训练中心和中高职院校就读学生,其他省市要求进行职业能力提升的人员,参加新职业鉴定培训的人员以及其他希望学习相应知识与技术的人员。另外,教材还要满足岗位培训和就业培训的需要。 a职业教育0 a互联网络x应用x制造工业x技术培训j教材 aF407.406.14v502a湖北省人才事业发展中心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128 0126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175002523300319004273330135007466060027008816900019009087010015009277010015009427010017009578010023009741158-051720241126094402.0 a978-7-122-46774-4dCNY78.00 a202411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实务b专著f陈洁,侯磊,杨丽丽编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5.01 a255页d26cm a陈洁,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天津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天津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天津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a本书分为10章,内容包括总论、会计核算方法、设立阶段会计实务、招投标阶段会计实务、合同签订阶段会计实务、物资采购和资产管理阶段会计实务、劳务使用阶段会计实务、成本和费用会计实务、收入和利润会计实务、财务报告。本书强调了实践性,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指导,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实务的相关理论。 a本书有助于指导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领域的研究工作,同时适合高等学校会计等相关专业学生学习使用,也是建筑领域工程和管理人员的重要参考用书0 a建筑施工企业x企业会计 aF407.906.72v5 0a陈洁4编著 0a侯磊4编著 0a杨丽丽4编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20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50001942150016002442250035002603300513002953330033008086060039008416900014008807010017008947010015009118010023009261158-051820241010135626.0 a978-7-5646-6433-6dCNY38.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能源资源与社会发展b专著f翟石磊,徐剑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9 a172页d26cm2 a中国矿业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丛书 a本文集系中国矿业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丛书之一。本文集从社会发展的视角审视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能源资源开发、消费与治理等问题,创造性地将人文社会科学与科学技术研究融合起来,形成了基于“能源人文”框架下的全新的研究范式。收录于文集的文章聚焦主题,内容涵盖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在能源资源开采、运输和消费中的技术、政策、政治博弈以及市场调节等议题,从跨学科视角进行分析和阐释,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本文集不仅对国别区域研究和国际能源资源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对相关学科的融合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探索意义。 a能源工业资源产业发展研究人员0 a能源工业x资源产业x产业发展y世界 aF416.2v5 0a翟石磊4主编 0a徐剑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57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140319002403300652005593330021012116060041012326900017012737010017012908010023013071158-051920241230112453.0 a978-7-5198-7542-8dCNY90.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能源互联网理论与实践b专著f王继业主编 a北京c中国电力出版社d2024.12 a280页d26cm a王继业,现任国网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经理(常务副院长),中国通信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主任委员、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电力信息技术标准委员会副主任、《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主编等职务。长期从事电力信息通信相关领域工作,获得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突出贡献奖、优秀创新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a本书共分为10章。第1-4章分析国内外能源发展趋势、各国能源战略和电力系统发展历程,剖析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电力系统发展面临的挑战。同时,梳理了国内外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剖析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环境等方面,尤其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革命、互联网发展、新基建战略等新形势、新政策的推动作用。第5-10章对能源互联网的实施落地进行顶层规划和设计,系统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的总体架构和方法论,展示在电源、电网、储能、信息和综合等领域能源互联网相关技术和标准的研究成果,首次深入研究分析5G技术在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典型应用和实现研究成果,创新以互联网运营思维的角度,提出能源互联网落地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带动的业态创新以及创造的开放共享能源互联网衍生价值。 a能源发展研究人员0 a互联网络x应用x能源发展x研究y世界 aF416.2-39v5 0a王继业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3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5001542100038002092150014002472250035002613300570002963330025008666060049008916900014009407010017009548010023009711158-052020241216140851.0 a978-7-5625-6085-2b精装dCNY596.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吉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报告b专著f薛昊日等编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册d30cm2 a吉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系列丛书 a《吉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在完成吉林省铁、铜、铅锌、镍、钨、锑、钼、金、银、稀土、煤、磷、硼、铬、硫铁、萤石等16个单矿种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基础上汇总编制的,是全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系统总结。全书以现代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理论方法和GIS评价技术为基础,优选出若干个典型矿床开展成矿要素及成矿模式研究,充分利用基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以及自然重砂等综合信息资料开展地质解释,对上述16个矿种资源量进行定量预测,基本摸清了矿产资源潜力及其空间分布,对主要矿种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划分了成矿区带,提出了吉林省相关矿种的勘查部署工作建议。全书分上、下两册,共十三章。 a矿产资源评价研究人员0 a矿产资源x资源潜力x资源评价x研究报告y吉林 aF426.1v5 0a薛昊日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10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92001542100038002462150016002843300423003003330015007235170039007386060027007776900014008047110025008188010023008431158-052120241111092556.0 a978-7-5625-5990-0b精装dCNY298.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创新引领突破 开拓续写辉煌b专著e青海省“十三五”地质工作创新与成果f青海省地质调查局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09 a360页d21cm a本书对比“十三五”之前的工作,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要求,梳理总结“十三五”期间的地质勘查布局、部署、矿种、项目安排等方面的创新;总结绿色勘查在政策制定、理论、技术方法等创新成果。从推进绿色勘查等管理制度创新,调整地勘工作布局部署及实施“四大工程”等地勘工作思路创新,成矿理论及成因认识等地质理论创新、物化遥等勘查方法手段应用等技术创新方面入手,总结青海省地勘工作成功的做法和措施,突出全省的找矿成果和科技创新经验等。 a地质工作者1 a青海省“十三五”地质工作创新与成果0 a地质x工作x研究y青海 aF426.1v502a青海省地质调查局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06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7001482100038002152150016002533300421002693330025006906060069007156900014007847010015007988010023008131158-052220241216145338.0 a978-7-5625-6040-1dCNY158.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青海省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与绿色发展研究b专著f童海奎等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09 a190页d21cm a本书在详细介绍国内外和青海省重要矿产资源以及矿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省矿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提出了青海省矿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战略措施及战略布局,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全面统筹分析和研究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需求因素、区域资源基础与潜力因素、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水平因素、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因素等,有利于完善青海省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规划,有利于提高青海省矿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青海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a矿产资源发展研究人员0 a矿产勘探x矿产资源开发x矿业经济x绿色经济x经济发展x研究y青海 aF426.1v5 0a童海奎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05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67001492100038002162150016002543300445002703330021007156060039007366900014007757010017007898010023008061158-052320241230164833.0 a978-7-5625-5926-9dCNY19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新疆周边国家主要矿产资源潜力分析与选区研究b专著f赵同阳等编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74页d26cm a本书以与我国新疆地区接壤的八个国家矿产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各国区域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产资料以及矿产资源矿业管理体制与矿业政策的基础上,以资料的综合研究为手段,开展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的总结与分析和跨境成矿带和典型矿床的对比研究,系统总结成矿规律,划分找矿远景区,进行资源潜力分析。结合国家矿产资源需求,在客观评估不同国家投资环境基础上,提出近期可以开展勘查的主攻矿种、成矿类型和勘查靶区等,为实施境外勘查提供决策依据。 a矿产资源研究人员0 a矿产资源x资源潜力x资源评价y新疆 aF426.1v5 0a赵同阳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45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140465002483300401007133330021011146060025011356900014011607010017011748010023011911158-052420241112111117.0 a978-7-5183-7076-4dCNY9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解码能源b专著e能源专家谈能源转型f董秀成编著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10 a388页d26cm a董秀成,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副监事长、中国石油流通协会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监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石油学会国际合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能源协会碳中和研究分会副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等。 a本书以作者长期研究国家能源转型的成果和思想观点为基本素材,以笔触勾勒一幅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能源华丽转身的画卷,聚焦中国未来能源转型之路,见证中国能源转型的历史脉络,透视中国能源转型的现状和问题,论述未来中国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取向。本书按照逻辑关系进行编排,分为中国能源综合发展、中国能源分类发展、中国能源转型综合发展战略、中国能源转型分类发展战略和中国能源转型发展政策等五大篇章。 a能源经济研究人员0 a能源经济x研究y中国 aF426.2v5 0a董秀成4编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03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5001472100034002222150016002563300393002723330013006656060047006786900014007257110041007398010023007801158-052520241211115214.0 a978-7-5671-5161-1dCNY88.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我国海上风电制氢产业发展研究b专著f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编著 a上海c上海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20页d24cm a本书由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编著。本书内容涵盖了国内外海上风电制氢及相关技术发展状况和我国海上风电与氢能产业耦合支撑及发展潜力,并对海上风电制氢及相关储运技术以及海上风电制氢的可持续运营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路径上,从技术成熟度、降本空间等角度,优选碱性电解水制氢、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及海水原位制氢技术,能够分别作为近中远期规模化发展的适配技术路线。 a广大读者0 a海上x风力发电x制氢x产业发展x研究y中国 aF426.2v502a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14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50002082150016002583300457002743330069007316060035008006900015008357010013008507010013008638010023008761158-052620241115101017.0 a978-7-5646-6005-5dCNY40.00 a202411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煤炭跨期产能优化及其调控机理研究b专著f杨晴,张磊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01 a172页d26cm a本书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证检验、动态规划和系统仿真等方法研究了中国煤炭产能管理问题,系统回答了中国煤炭最优产能是多少、实际产能为什么偏离最优产能、如何实现煤炭产能精准调控等三大科学问题。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中国煤炭边界产能的测算、中国煤炭跨期产能的优化、中国煤炭产能偏离度的解构、中国煤炭产能偏离的理论机理与实证检验、中国煤炭产能偏离调控政策仿真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结论与展望等。本书可供从事能源管理工作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a本书可供从事能源管理工作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0 a煤炭资源x资源管理x研究y中国 aF426.21v5 0a杨晴4著 0a张磊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18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50002102150016002603300549002763330021008256060035008466900015008817010013008967010013009098010023009221158-052720241115101042.0 a978-7-5646-6002-4dCNY58.00 a202411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进口短缺情景下我国石油能源系统韧性研究b专著f陈赛,聂锐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01 a208页d26cm a“备预不虞,为国常道”。在当前不确定的世界格局下,我国的能源安全面临着各种风险,坚持能源底线思维,建立一个具有韧性的能源体系,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书顺应当前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需求,以韧性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石油进口网络的压力测试模型,从短期和长期对我国石油及能源系统韧性进行了模拟,并梳理了有关提升能源系统韧性政策。本书介绍了中国能源系统在石油进口短缺发生后不同情景下的系统韧性;可以为如何恢复能源供应短缺,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回答如何提升能源系统韧性、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以及未来能源政策设计提供合理科学的参考。 a能源政策研究人员0 a石油经济x能源政策x研究y中国 aF426.22v5 0a陈赛4著 0a聂锐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23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1001482100034001892150016002233300510002393330151007496060049009006900015009497010017009648010023009811158-052820241008133358.0 a978-7-5183-7009-2dCNY150.00 a202410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炼油成本管理与核算b专著f黄让敏主编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12 a328页d26cm a为深入贯彻集团公司2023年工作会议部署和股份公司财务部年度工作要点,落实集团公司大集中ERP工作要求,炼化新材料公司组织开展炼油化工装置成本系数修订工作,目的是夯实成本基础管理,推进业财一体,强化成本管控,进一步发挥财务在生产经营中的指导作用。本书内容紧密联系炼油化工装置成本系数修订工作成果,结合炼油化工基础知识及财会知识,亮点在于28套装置的具体成本核算系数。本书可作为中国石油炼油化工和新材料业务领域决策、管理、科研和生产的重要参考用书,也可为系统外读者了解学习中国石油炼化企业成本管理方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a本书可作为中国石油炼油化工和新材料业务领域决策、管理、科研和生产的重要参考用书,也可为系统外读者了解学习中国石油炼化企业成本管理方式提供借鉴和参考0 a石油炼制x工业企业x成本管理x经济核算y中国 aF426.22v5 0a黄让敏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36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90001492100034002392150022002733300691002953330025009866060046010116900015010577110039010728010023011111158-052920241015102803.0 a978-7-5183-6988-1dCNY1458.00 a202410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组织史资料h第六卷b专著e2014-2017f大庆油田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编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10 a2册(1720页)d26cm a本书为大庆油田组织史资料的第六卷。本书按时间顺序分阶段编写,确保了纵向上时间的连续性,横向上内容的完整性。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时期各阶段党政组织机构的演变为经线,以各阶段的机构设置、职能、编制和领导干部及其变化情况为纬线,客观、全面、准确地记述了大庆油田组织机构的发展历程。在材料来源上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广征、核准、精编、严审、及时”的方针,全面、客观、准确记述大庆油田组织沿革、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做到观点实事求是、史料详实、体例科学、文字简明。在编纂过程中,所记述的机构名称、职能、编制、人物、时间等全部内容均出自档案资料,以及司志、年鉴、文件选编、会议材料、工作总结、统计报表等,确保了所述内容的客观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经核查,意识形态与政治导向均无问题。 a油田企业发展研究人员0 a油田x工业企业管理y大庆z2014-2017j史料 aF426.22v502a大庆油田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4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37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90001492100034002392150022002733300699002953330025009946060046010196900015010657110039010808010023011191158-053020241016111839.0 a978-7-5183-7048-1dCNY2108.00 a202410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组织史资料h第七卷b专著e2017-2020f大庆油田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编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10 a2册(2492页)d26cm a本书为大庆油田组织史资料的第七卷。本书按时间顺序分阶段编写,确保了纵向上时间的连续性,横向上内容的完整性。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时期各阶段党政组织机构的演变为经线,以各阶段的机构设置、职能、编制和领导干部及其变化情况为纬线,客观、全面、准确地记述了大庆油田组织机构的发展历程。在材料来源上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广征、核准、精编、严审、及时”的方针,全面、客观、准确记述大庆油田组织沿革、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做到观点实事求是、史料详实、体例科学、文字简明。在编纂过程中,所记述的机构名称、职能、编制、人物、时间等全部内容均出自档案资料,以及司志、年鉴、文件选编、会议材料、工作总结、统计报表等,确保了所述内容的客观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经核查,意识形态与政治导向均无问题。 a油田工业发展研究人员0 a油田x工业企业管理y大庆z2017-2020j史料 aF426.22v502a大庆油田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4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22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90001482100034002382150016002723300562002883330025008506060046008756900015009217110039009368010023009751158-053120241016111946.0 a978-7-5183-7016-0dCNY628.00 a202410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组织史资料h附卷三b专著e2014-2017f大庆油田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编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12 a736页d26cm a《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组织史资料》附卷三(2014-2017),按时间顺序分阶段编写,确保了纵向上时间的连续性,横向上内容的完整性。在材料来源上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广征、核准、精编、严审、及时”的方针,全面、客观、准确记述XXX组织沿革、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做到观点实事求是、史料详实、体例科学、文字简明。它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的组织人事大事纪要及文献资料选编为主要内容。《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组织史资料》附卷三(2014-2017)的出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大庆油田组织发展历程的文献资料,对存史、资政、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核查,意识形态与政治导向均无问题。 a油田工业管理研究人员0 a油田x工业企业管理y大庆z2014-2017j史料 aF426.22v502a大庆油田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4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27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90001482100034002382150016002723300606002883330025008946060046009196900015009657110039009808010023010191158-053220241016112101.0 a978-7-5183-7015-3dCNY618.00 a202410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组织史资料h附卷四b专著e2017-2020f大庆油田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编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12 a724页d26cm a《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组织史资料》附卷四(2017-2020),按时间顺序分阶段编写,确保了纵向上时间的连续性,横向上内容的完整性。在材料来源上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广征、核准、精编、严审、及时”的方针,全面、客观、准确记述XXX组织沿革、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做到观点实事求是、史料详实、体例科学、文字简明。它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的组织人事大事纪要及文献资料选编为主要内容。《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组织史资料》附卷四(2017-2020)的出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大庆油田组织发展历程的文献资料,对存史、资政、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核查,意识形态与政治导向均无问题。经核查,意识形态与政治导向均无问题。 a油田工业管理研究人员0 a油田x工业企业管理y大庆z2017-2020j史料 aF426.22v502a大庆油田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4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15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91001542100034002452150016002793300421002953330073007166060041007896900018008307110055008488010023009031158-053320241105113437.0 a978-7-5183-7017-7b精装dCNY178.00 a20241105d2024 emk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年鉴h2021b专著f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编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12 a308页d29cm a本书是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编辑出版的权威专业性年鉴,全面、系统、准确记述川庆钻探2020年度基本情况及在井筒工程、油气合作开发、综合地质研究、生产服务、国际合作与外事工程、多元经济、科技与信息、改革与管理、党的建设、群团工作、机构与人物、二级单位概览等方面发展状况。是一部权威资料性工具书,采用”板块式”结构,分类编纂,由综合情况、动态信息和辅助资料三大部分组成,资料准确,内容详实。适合石油历史研究人员和大学师生参考。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油气钻井x石油企业y四川z2021j年鉴 aF426.22-54v502a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39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68001542100034002222150016002563140279002723300520005513330019010716010036010906900015011268010023011411158-053420241021155027.0 a978-7-5240-0003-7b精装dCNY328.00 a202410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马钢志b专著e2001-2019年f《马钢志(2001—2019年)》编纂委员会编 a北京c冶金工业出版社d2024.10 a716页d24cm a马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A+H股上市公司,占地面积13.5平方公里,现有员工4.3万人,具备2000万吨钢配套生产规模,形成了钢铁产业、钢铁上下游关联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格局。2017年,马钢粗钢产量1971万吨,资产总额91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96亿元,利润总额56.1亿元。 a本书客观、全面、准确、完整、实事求是地记述了马钢集团2001年至2019年9月19日(中国宝武与马钢集团正式签约重组)期间的发展沿革、变迁情况、重大改革、经营管理、生产建设等内容,以达到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资料性的统一。全志以史实为线索,按照组织机构、重点工程建设、钢铁主业、多元产业、经营管理、企业改革、科技工作、节能环保、员工队伍、党群工作、企业文化、人物与荣誉共12个篇进行记述。本书的出版,对于统筹推动企业发展高质量、生态环境高水准、厂区面貌高颜值、员工生活高品质,加快打造后劲十足大而强的新马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钢铁企业工作者02a马鞍山钢铁公司x概况z2001-2019 aF426.31v5 0aCNbFHWHc20241024 0176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228002523300873004803330051013536060071014046900014014757010015014898010023015041158-053520241010152131.0 a978-7-5103-5363-5dCNY80.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b专著f巫雪芬著 a北京c中国商务出版社d2024.11 a356页d24cm a巫雪芬(1983-),女,经济学博士,南昌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贸易经济、产业组织与创新等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省级项目十余项,在《当代财经》《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a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贸易与创新的关系向来是国际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书在总结中国对外贸易和技术创新的发展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构建贸易自由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分析框架;基于1998-2015年共18年的中国制造行业的长周期、大规模的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等多种计量方法,从进口竞争加剧、中间品进口贸易自由化和出口贸易自由化三个方面,实证分析贸易自由化如何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量”和“质”,从而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贸易政策的调整和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本书的创新点在于,在研究视角方面,从“量”与“质”两个角度剖析国际贸易对微观企业的创新影响;在研究内容方面,从进口竞争加剧、中间品进口贸易自由化和出口贸易自由化三个方面系统考察贸易自由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时间跨度方面,采用长周期数据以更准确揭示进出口对创新影响的内在规律。 a自由贸易(中国)制造工业企业管理技术革新研究人员0 a自由贸易(中国)x影响x制造工业x工业企业管理x技术革新x研究y中国 aF426.4v5 0a巫雪芬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65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4002122150016002463140580002623300409008423330025012516060035012766900014013117010015013257010013013407010015013538010023013681158-053620240913153738.0 a978-7-5687-1561-4dCNY58.00 a202409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多维路径探索b专著f吴媛媛,陈芮,崔艳叶著 a湘潭c湘潭大学出版社d2024.09 a369页d24cm a吴媛媛,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管理学硕士,讲师,现任信阳农林学院管理学院。目前主要从事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省级项目1项,地厅级项目10余项。陈芮,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任信阳农林学院管理学院。目前主要从事企业投资管理及公司治理的学术研究。先后多次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级、市厅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在国内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崔艳叶,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信阳农林学院管理学院教师,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目前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3篇,主持省教育厅项目一项,参与河南省政府项目一项。 a本书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梳理总结了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目标要求,构建创新驱动、结构优化、效率支撑、绿色发展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结合产业链创新、智能制造、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全球价值链合作、提升市场主体能力等主要问题,系统提出了科学规划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政策。全书不仅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学理意义,还有鲜活的实践案例,对政府决策、企业发展以及学者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a制造工业发展研究人员0 a制造工业x产业发展x研究y中国 aF426.4v5 0a吴媛媛4著 0a陈芮4著 0a崔艳叶4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11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41001492100034001902150022002243300467002463330089007136060027008026900015008297010017008448010023008611158-053720241231090726.0 a978-7-111-71233-6dCNY329.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压力容器发展史b专著f张立权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册(1056页)d26cm a本书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有关专家撰写,对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是一部反映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建立、发展和技术进步历史的系统资料汇集。全书共分为十篇,分别为化肥、炼油、石化和煤化工等压力容器篇,大型储存容器篇,移动式压力容器篇,核电压力容器篇,压力容器重要零部件篇,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篇,压力容器高等教育篇,部分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篇,压力容器安全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篇,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中国压力容器学会)历届理事长简介篇。 a本书适合压力容器行业管理者、政策制定者阅读,亦可作为从业者了解技术发展历史的参考资料0 a压力容器x工业史y中国 aF426.41v5 0a张立权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59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3001542100038002072150016002453000017002613140417002783300520006953330021012156060043012366900017012797010017012968010023013131158-053820241218155912.0 a978-7-5228-4680-4b精装dCNY158.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创新报告h2024b专著f谢卫红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390页d24cm a制造业蓝皮书 a谢卫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普通高校经济学教职委副主任、广东省大数据专家、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家。广东工业大学数字经济与数据治理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制造业大数据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广东省大数据战略研究决策咨询基地副主任,广东省工业企业大数据战略决策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广东工业大学大数据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广东省系统工程学会副会长。 a《“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制造业数字化不仅是企业竞争的关键领域,也是我国构筑竞争优势、抢占发展主导权的战略路径。《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创新报告(2023)》发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延续该主题,继续编制新一年度的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创新报告。本报告重点关注制造大省广东,同时也研究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的制造业数字化创新及转型问题,并聚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数字化创新与转型问题。此外,还遴选3个经典案例供业界借鉴。 a制造工业研究人员0 a制造工业x数字化x研究报告y中国z2024 aF426.4-39v5 0a谢卫红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36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77001532100034002302150016002643140170002803300526004503330027009766060033010036900017010367010015010537010015010688010023010831158-053920240724153327.0 a978-7-5194-8088-2b精装dCNY95.00 a202407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全链数字化转型研究b专著e基于发展格局下的广东省制造业f曹和平,童庆禧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7 a294页d24cm a曹和平 男,1957年2月,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政治经济学会副会长、多个省和国家中心城市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 a本书是多学科跨界合作的结果。该研究是在组合性专业调研、集体讨论、选定执笔人、广泛征求业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全书共十二章,其研究对象是“大车间一流水线-模块化”经济向数字经济初期阶段-数字智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紧贴我国前沿省份,国家中心城市及地方核心经济区的实际,对省域经济及地方国民经济体系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作者视野宽阔,国内外对标,提出的问题,解决思路,转型升级目标、定位、阶段性展开方案,具有前沿案例支持下的理论升华特点,对发展中经济体甚至发达经济体国民经济体系新成长阶段性转型升级具有中国版式的参照意义。 a制造工业数字化研究人员0 a制造工业x数字化x研究y广东 aF426.4-39v5 0a曹和平4著 0a童庆禧4著 0aCNbFHWHc20240731 0139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01001472100038002482150016002863300673003023330025009756060047010006900016010477110029010637110041010928010023011331158-054020230911164205.0 a978-7-5369-8612-1dCNY76.00 a20230911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陕西省汽车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b专著f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陕西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编著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2.12 a222页d26cm a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工业电动化、网络化、数字化转型成为此次工业变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汽车产业作为陕西省的支柱产业,在新技术体系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发展机遇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研究报告旨在为我省汽车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报告首先深度分析国内外发达区域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与技术路线;其次详尽阐述了陕西省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全产业链的制造水平、智能化技术应用现状、政策支持现状,以及企业存在的顶层规划、中间层推动实施和底层技术应用问题,并归纳总结企业转型中面临的挑战;最后分析研究陕西省支撑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装备及技术现状,提出了我省汽车产业制造升级的初步建议。 a汽车工业发展研究人员0 a汽车工业x智能制造系统x工业发展战略x研究 aF426.471v502a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4编著02a陕西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4编著 0aCNbFHWHc20230913 0210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07001472100038002542150015002923140932003073300409012393330029016486060051016776900015017287110045017437110035017888010023018231158-054120241223102154.0 a978-7-112-30704-3dCNY78.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光储直柔产业生态发展报告h2024b专著f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光储直柔专业委员会,北京格物致胜咨询有限公司主编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2 a92页d26cm a邓志辉,硕士,高级工程师,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直流实验室中心总工,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光储直柔专业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深圳市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Z/TC 9 )委员,深圳市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协会专家委员。长期从事直流微电网、低压直流供配电、设备节能技术相关方面的研究开发应用工作。郝斌,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直流建筑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专家,发起成立光储直柔专业委员会并担任秘书长,国际电工委IEC/SyC LVDC/AhG8建筑中的低压直流应用特设工作组专家和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 PES直流电力系统技术委员会低压全直流技术分委会副主席。长期从事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致力于低压直流建筑应用关键技术和光储直柔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直流供电建筑与智能微网整合应用研究”和“低压直流建筑关键技术验证与产品研发”、住建部“光储直柔新型建筑电力系统技术集成与示范”和“光储直柔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等20余项相关科研项目,主编了《民用建筑低压直流配电设计标准》。 a本书以国家“双碳”政策为纲领,为了更好的推进建筑减碳,让更多的建筑实现近零碳甚至零碳,以的“光储直柔”产业生态发展研究为基础,聚焦行业重点问题,从市场层面探讨分析“光储直柔”产业生态发展。主要内容包括: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新型电力系统;建筑“光储直柔”系统的研究现状;光储直柔的优势、挑战及其应用场景;光储直柔的投资风潮;光储直柔发展与政策;产品需求情况分析;光储直柔的商业模式讨论;光储直柔的应用案例等。 a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研究人员0 a太阳能光伏发电x产业发展x研究报告y中国z2024 aF426.61v502a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光储直柔专业委员会4主编02a北京格物致胜咨询有限公司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33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7001482100034002252150016002593140199002753300503004743330017009776060039009946900015010337110025010488010023010731158-054220241231114041.0 a978-7-5198-9725-3dCNY120.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标杆典型案例集b专著f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编 a北京c中国电力出版社d2024.12 a199页d26cm a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根据《公司法》设立的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8295亿元,以投资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 a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总结推广各地示范建设经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标杆评选工作,本书从参评的示范标杆案例中精选了20篇,按照出版发行的定位,重新进行策划,每篇典型案例增补工作思路、典型经验和推广前景三个板块内容,同时将原案例做法实践部分内容补充翔实资料。增补后,每篇典型案例均从案例背景、工作思路、做法实践、实际成效、典型经验和推广前景六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供系统各单位学习借鉴。 a电力行业人员0 a电力工业x工业企业管理x案例y中国 aF426.61v502a国家电网有限公司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207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7001472100034002342150016002683140557002843300811008413330055016526060033017076900015017407020017017557110029017728010023018011158-054320241230141457.0 a978-7-5198-9564-8dCNY50.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管理与技术人员应知应会b专著f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组编g张建明主编 a北京c中国电力出版社d2024.11 a156页d26cm a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承担着全省14个市(州)电网建设、运营和发展任务,公司本部现设16个部门,5个职能型事业部、9家业务支撑单位、14家地市级供电企业、80家县供电公司、1家省管产业单位平台企业。截至2024年8月底,公司全口径用工4.14万人,服务用电客户1025.6万户。2023年,省内售电量完成127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增速排国网第二。跨区跨省外送电量522.3亿千瓦时。曾任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企业管理部、科员集团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具有资深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曾任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企业管理部、科员集团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具有资深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a随着甘肃省电力公司各级单位人员队伍规模日益扩大,公司工作及业务开展不断向标准化、精益化、数字化迈进,对甘肃省电力公司各级单位人员的业务知识储备,技能水平和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为助力公司“大培训”体系整体搭建,拔高公司各级单位员工的企业认同感、责任感,指导甘肃省电力公司各级单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一步提升工作规范性、高效性,有必要编制一套甘肃省电力公司工作知识指南,供各级单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日常查阅、学习使用。内容覆盖发展战略、通用制度、党建常识、党风廉政常识、电力生产常识、电力安全常识、电力营销常识法律法规常识以及信息安全常识等知识与能力内容。教材内容与2024年的相关题库内容有机契合,内容涵盖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可向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及分、子公司推广,有助于公司“大培训”体系的整体搭建,能够在工作相关的各方面为管理与技术人员提供权威、详细的知识查阅依据。 a本书供各级单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日常查阅、学习使用0 a电力工业x工业企业管理y甘肃 aF426.61v5 0a张建明4主编02a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4组编 0aCNbFHWHc20250102 0213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34002202150016002543140305002703301167005753330021017426060061017636900015018247110029018398010023018681158-054420241231141600.0 a978-7-5198-9637-9dCNY45.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湖北省电力量子信息技术研究报告h2023年b专著f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编 a北京c中国电力出版社d2024.12 a140页d26cm a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科院)成立于1951年,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属科研单位,是中国电力行业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保护控制技术,高电压与输变电技术,自动化与信息通信技术,配用电与计量技术,新能源、储能与电工新技术等研究,研究范围涵盖电力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各个方面。 a本报告围绕湖北省电力领域发展需求,全面梳理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国内外情况和成果,结合具体案例展现量子信息技术在湖北省电力行业的应用情况,研判电力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湖北省电力量子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建议。本报告内容共分为七章,相关章节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电力量子信息技术发展背景,回顾了全球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其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中的关键作用。第2章量子信息技术简述,对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对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等核心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第3章湖北省量子技术发展优势,探讨了湖北省在量子技术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包括政策支持、扎实的研究基础、完善的产业链条、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多样的应用场景。第4章湖北省电力行业特色与产业优势,分析了湖北省电力行业的独特优势,如作为电力核心枢纽、铁路交通要津、世界水电之都和舰船电力摇篮的地位。第5章湖北省电力量子体系架构规划,提出了湖北省在电力量子技术方面的总体目标和技术体系规划。第6章湖北省电力量子应用示范工程场景展望,展望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应用场景,如量子变电站示范工程场景、水电站量子应用示范工程场景、舰船电力量子示范工程场景和地-月空间电力量子示范工程场景。第7章湖北省电力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建议,分析了湖北省在推动电力量子技术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a电力发展研究人员0 a量子力学x信息技术x应用x电力发展x研究报告y湖北z2023 aF426.61v502a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4组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61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6001472100034002232150016002573140347002733300588006203330017012085170025012256060039012506900015012897110031013048010023013351158-054520241231133351.0 a978-7-5198-9585-3dCNY60.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解放用户 创造价值b专著e现代供电服务广州实践f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编 a北京c中国电力出版社d2024.12 a187页d26cm a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广州供电局主要从事广州电网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负责广州市11个区的电力供应和服务。广州供电局在南方电网和广东电网公司的坚强领导下,始终锚定世界一流目标,创建全国领先标杆供电局,在保障电力供应、建设现代化电网、服务南沙开发开放等方面深度发力,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在供电服务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a本书分为5篇,包括理念引领,用户价值篇,组织价值篇,生态价值篇和第五篇评价反馈篇。包括新形势下供电服务发展方向,南方电网供电服务理念广州市供电服务特色需求分析,广州供电局供电服务实践模式,洞察多元需求,深度理解用户,推动产品创新,持续满足需求开展推广触达,推动价值实现,打造平台型组织,协同穿透赋能,打造数智化能力,开拓数智服务夯实生态服务平台底座,支撑多方共享共创,完善生态伙伴管理机制,保障生态有序运作,丰富多元生态合作模式,促进生态加速聚合,搭建以提升服务体验为核心的用户评价体系,搭建有效传导市场压力、提升协作效率的内部运营评价体系,搭建分级动态、持续优化的生态伙伴评价体系。 a电力行业人员1 a现代供电服务广州实践0 a电力工业x工业企业x商业服务y广州 aF426.61v502a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4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9001472100034002262150016002603300425002763330021007016060041007226900015007637010015007788010023007931158-054620241126103431.0 a978-7-5096-9943-0dCNY98.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中国实践b专著e消纳分析、补贴效率与经济效益f王风云著 a北京c经济管理出版社d2024.01 a339页d24cm a本书对我国电力能源结构变动和发展趋势、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配储与储能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及经验启示、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及补贴效率、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收支平衡、补贴退减下可再生能源发电经济效益等展开深入研究。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为政府部门制定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编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对建立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要电力能源供给方式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a再生能源研究人员0 a再生能源x发电x电力工业x研究y中国 aF426.61v5 0a王风云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87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140473002583300749007313330017014806060053014976900015015507010017015657010017015828010023015991158-054720241231112806.0 a978-7-5198-9706-2dCNY45.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转化与实践b专著f许路广,唐锦江主编 a北京c中国电力出版社d2024.01 a140页d26cm a许路广,男,高级工程师,2011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被评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优秀专家人才;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先进个人,曾获国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浙江省电力行业、嘉兴市政府、科技进步奖等奖励10余项;主持负责完成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群创项目2项,主持课题获浙江省科技厅科技成果;授权专利10余项;主持撰写网络培训教材2项;合理化建议在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嘉兴供电公司获奖5余项;共10篇科技论文在中文核心、省核心等刊物上录用发表。 a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以质量取胜是企业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QC小组活动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电力企业中得到了高度重视。为更好地指导各质量管理小组规范、高效地完成质量管理活动全流程,同时能将相关成果提炼、总结和转化,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和企业相继编写了专著和教材,其中大多偏向于流程的普及和理论的传播。本书遴选近年来在全国各行业,尤其是电力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评比中获得佳绩的优秀案例,进行深度解析和点评,让读者了解其亮点和不足,取其精华、臻于至善,从而更好地将质量管理相关细化的要求落于实践。本书针对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理解、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应用与实践案例剖析等,撰写通俗易懂的教材,切实让员工快速掌握工作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概述、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知识产权保护、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转化应用和典型案例点评与剖析。 a电力行业人员0 a电力工业x工业企业管理x质量管理x成果转化y中国 aF426.61v5 0a许路广4主编 0a唐锦江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54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65001302100030001952150016002253300449002413330027006906060051007176900018007687110027007868010023008131158-0548 a978-7-5166-6914-3dCNY68.00 a2023101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市级供电企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究与实践f国网金华供电公司编著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3.07 a296页d24cm a本书以电网业务为主线,深入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领域应用研究和实践场景探索,在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现状趋势、产业布局和技术框架基础上,围绕电网规划、调度控制、运维检修、客户服务、经营管理、综合能源、信息通信和网络安全等全业务环节,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电网业务提质增效,牵引撬动电网数字化升级、高质量发展。全书在开展技术应用研究基础上,按专业领域分别开展案例解读和成效分析,相关成果在科研、教学和学习等方面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a本书适用于供电企业人员0 a人工智能x应用x供电x工业企业管理x研究y中国 aF426.61-39v502a国网金华供电公司4编著 0aCNbFHWHc20231018 0160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4002162150016002503140387002663300474006533330113011276060049012406900018012897110035013078010023013421158-054920241230141759.0 a978-7-5198-9616-4dCNY50.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浙江电力零售市场交易百问百答b专著f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编 a北京c中国电力出版社d2024.12 a156页d26cm a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2016年05月19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负责浙江电力市场交易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负责市场交易组织,提供结算依据和相关服务,负责电力交易相关的合同汇总管理,负责市场主体注册和相应管理,披露和发布市场信息是浙江电力市场建设的重要窗口,内设综合部、市场部、交易部、技术部、结算部、稽查合规部等六个职能部门。专业背景涵盖电力生产、调度、营销、财务、信通等主要业务领域。 a本书以问答形式解答浙江电力零售市场建设中普遍关注和应知应会的基础性、原理性问题。全书包含六部分内容,分别从浙江电力零售市场的基本情况和政策规则,电力零售市场主体注册、交易和结算相关流程;电力交易平台和e-交易App的使用方法;电力零售市场运营、信息披露、售电公司履约保函及信用评价体系;绿电绿证交易;负荷侧资源参与电力市场六个方面进行了电力零售交易相关问题和回答。本书可作为电力市场从业人员、电力市场网格服务人员及各类市场经营相关人员学习浙江电力零售交易相关知识的参考书籍。 a本书可作为电力市场从业人员、电力市场网格服务人员及各类市场经营相关人员学习浙江电力零售交易相关知识的参考书籍0 a电力市场x零售市场x市场交易y浙江x问题解答 aF426.61-44v502a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4组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6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92001532100038002452150022002833140029003053300477003343330037008116060066008486900014009147010015009287010017009437010015009608010023009751158-055120241226141213.0 a978-7-5214-4939-6b精装dCNY9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ak z 000yy ar1 a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发展蓝皮书b专著e1993-2024f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配方颗粒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24.11 a274页c彩照d24cm a主编:吴宪、程学仁、魏梅 a本书共六章,主要从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发展历程、中药配方颗粒监管政策法规变化、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情况、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现状、面临的挑战、应对策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中药配方颗粒从中药饮片剂型改革试点到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到结束试点的发展历程及监管法规进行了详细总结,同时整理了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进程以及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情况,通过深人入分析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发展需求,展望中药配方颗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中药配方颗粒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引。 a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发展研究相关人员0 a中成药x颗粒剂x制药工业x工业发展x研究报告y中国z1993-2024 aF426.7v5 0a吴宪4主编 0a程学仁4主编 0a魏梅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0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8001962150016002343300662002503330025009125170015009376060031009526900015009837010017009987010015010158010023010301158-055220241010153023.0 a978-7-5035-7772-7dCNY68.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海上香路b专著e中国与世界f袁敦卫,陈婕编著 a北京c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d2024.09 a192页d24cm a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迄今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而“海上香路”大致与“海上丝绸之路”重合,二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岭南有着悠久厚重的沉香产业史,底蕴丰盈,特色鲜明。《海上香路:中国与世界》一书立足岭南,研究中国海上香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通过发掘、丰富、拓展岭南文化内涵,为新时代岭南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提供新素材、新视角、新赛道。本书有扎实的学术依据和政策背景,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既通过赋予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注重人文与经济的相互激荡、彼此生发,也通过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世,全方位、多角度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现自身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 a沉香产业发展研究人员1 a中国与世界0 a沉香x产业发展x研究y中国 aF426.77v5 0a袁敦卫4编著 0a陈婕4编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02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8002002150016002383300423002543330029006776060035007066900014007417110021007558010023007761158-055320240531153130.0 a978-7-5369-8791-3dCNY56.00 a202405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2年陕西水利发展统计公报b专著f陕西省水利厅编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8 a164页d26cm a《2022年陕西水利发展统计公报》是陕西省人民政府直属的主管水利的政府机构——陕西省水利厅公开发布的针对陕西省水利事业的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事项所作的统计数据的报道性公文记载图书,书中记载了2022年陕西省水利发展方面的相关数据和详细的资料。《2022年陕西水利发展统计公报》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指导性和新闻性,该书对陕西省水利事业和全国水利事业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陕西省水利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a水利事业相关领域研究人员0 a水利建设x经济统计y陕西z2022 aF426.9v502a陕西省水利厅4编 0aCNbFHWHc20240605 0104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9001482100034001872150016002213300439002373330021006766060033006976900014007307010015007447010017007598010023007761158-055520241230105918.0 a978-7-307-23807-7dCNY39.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水利现代化b专著f洪林,李小平编著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87页d26cm a本书简要阐述水利现代化的内涵、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剖析国内外水利现代化水平的差距和我国水利现代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水利建设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水的边际效应以及水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论证我国建设水利现代化的必要性及其战略意义。同时也系统介绍了现代跨流域调水技术、水利信息化、数字水利、“3S”技术以及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等在水利现代化中的应用动态以及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旨在吸引全社会的力量关注并支持水利现代化建设。 a水利建设研究人员0 a水利建设x现代化y中国j教材 aF426.9v5 0a洪林4编著 0a李小平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68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4002182150016002523140437002683300573007053330021012786060051012996900015013506900011013657110033013768010023014091158-055620241223152642.0 a978-7-5136-8002-8dCNY98.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h2023b专著f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编 a北京c中国经济出版社d2024.11 a424页d24cm a主编、副主编均为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领导。编委、主撰等均为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工作人员。单位简介,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为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全省工信领域重要的科研智库和决策支撑平台。主要职责是对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有关行业产业政策建议;参与研究制定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研究经济运行调节的相关重大政策和措施;搭建产学研用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a2023年,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山东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工信厅工作要求,明确职能定位,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工作基础,提升科研能力,在课题研究、规划编制、论证咨询、运行分析、交流合作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本汇编书稿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从事工业经济、信息化的科研人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撰写而成。全书稿由45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组成,书稿坚持问题导向,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有关行业产业发展建议,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撑。 a工业发展研究人员0 a工业发展x信息产业x产业发展x研究y山东z2023 aF427.52v5 aF49v502a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13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100034002072150016002413000029002573300445002863330021007316060071007526900014008236900012008377010013008498010023008621158-055720241227161422.0 a978-7-5218-5809-9dCNY69.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b专著f叶翀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12 a504页d26cm a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a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每一次变革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高速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提升了可达性,改变了区域产业结构。我国高速铁路的通车里程已超过世界高速铁路通车里程的三分之二,高速铁路建设持续稳定推进。本书基于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交替推拉理论和虹吸效应理论等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理清高速铁路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以更好地发挥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a铁路工程研究人员0 a高速铁路x铁路工程x工程建设x影响x区域经济x经济增长x研究y中国 aF532.3v5 aF127v5 0a叶翀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3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6001942150016002303300463002463330065007096060043007746900016008177010017008337010017008508010023008671158-055820240929163846.0 a978-7-202-16898-1dCNY75.00 a202409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30000 ay z 000yy ar1 a河北交投奋进十年b专著f王国清,齐树平主编 a石家庄c河北人民出版社d2024.01 a426页d26cm a本书介绍了河北交通投资集团自2013年成立以来十年间的成就和经验,通过详细叙述集团在高速公路投资、建设、运营和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详细的、全面的和深入的视角,帮助读者了解河北交通投资集团在过去的十年中是如何逐步发展壮大,以及其在未来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展示了河北交通投资集团作为河北省内举足轻重的国企之一所作出的贡献,旨在进一步凝聚团结奋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力量,也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河北交通投资集团过去十年的历史、现状,以及其在未来的发展规划。 a高速公路交通运输企业运营管理者,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研究人员0 a高速公路x交通运输企业x运营管理y河北 aF542.822v5 0a王国清4主编 0a齐树平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71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140134002483300883003823330053012656060071013186900015013897010017014047010015014218010023014361158-055920241223144634.0 a978-7-121-49390-4dCNY46.00 a20241223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客舱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b专著f谢晓芳,李静主编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5.01 a181页d26cm a谢晓芳,1998.07至今,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02.09-2004.06,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读研;2010.09-2011.06,北京邮电大学,国内访问学者。 a本书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学习民航客舱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基础知识的教材,适用于民航相关专业基础教学和非民航专业通识教学,主要内容以”三个敬畏”为价值导向,详细述写客舱安全概述、客舱运行管理、客舱安全管理、空防安全、空防预案、劫、炸机处置、机组资源管理、人为因素、差错管理、机组资源管理的应用、飞行机组安全管理、乘务员安全管理、旅客安全管理、服务设备安全管理、应急设备安全管理、应急处置基本概述、颠簸、释压、机上失火、机组失能、应急撤离、陆地撤离、水上撤离、特殊情景的应急撤离、求生通用常识、求救信号、求生技能等知识,涵盖民航当局关于客舱安全的各项管理规则及应急处置的指导程序,由浅入深,从客舱安全的角度使学生全面了解民用航空的安全规则,通过学习客舱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客舱内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提高学生的客舱安全管理意识与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民航专业在校生及民航从业人员提供一个能够提升专业能力和培养民航专业素质的知识平台,以适应我国建设多领域民航强国的现实需求。 a本书适用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空中乘务专业师生0 a民用航空x旅客运输x客舱x安全管理x突发事件x处理x高等学校j教材 aF560.82v5 0a谢晓芳4主编 0a李静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02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300305002463330089005516060039006406900014006797010017006937010017007107010017007278010023007441158-056020240807145751.0 a978-7-5128-1344-1dCNY68.00 a2024080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航空服务学b专著f韩瑞玲,彭伟峰,张晓燕主编 a北京c中国民航出版社d2024.05 a425页d29cm a本书具体分为3个部分,对应9章内容。第一,理论知识部分,对应第1、2章,分别是航空服务学概述、服务基本理论。第二,服务实践部分,对应第3-8章,分别是航空安全服务、机场服务、客运销售服务、地面旅客服务、航空餐饮服务与客舱服务管理、航空信息服务。第三,服务评价与分析部分,对应第9章,即航空服务质量评价与分析。 a本教材适用于民航服务、空中乘务或空中商务专业学生,或有志于进入航空服务行业的社会人才0 a民用航空x商业服务x高等学校j教材 aF560.9v5 0a韩瑞玲4主编 0a彭伟峰4主编 0a张晓燕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06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9002223300485002413330029007266060029007556900014007847010015007988010023008131158-056120240902141524.0 a978-7-5561-3670-4dCNY98.00 a202409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低空经济及其应用场景b专著f黄正中著 a长沙c湖南人民出版社d2024.09 a11,325页d23cm a低空经济是指利用机器人技术、新能源驱动技术、飞行器技术以及机器视觉技术等多种新技术,在航空、航空传输、航空技术应用、航空创业等领域开发新服务和商业模式,结合数字技术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等服务体验,创造新的航空经济价值。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迅速兴起,无人驾驶、数字低空、绿色能源成为主要方向。本书介绍若干个低空经济及其应用场景,展示低空经济场景化应用方案,为读者提供航空与行业相结合的案例参考,为传统行业提供空中解决途径或辅助手段,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其人力和经济成本。 a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研究人员0 a民用航空x产业发展x研究 aF561.9v5 0a黄正中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208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140943002383300530011813330021017116060029017326900012017617010017017737010017017908010023018071158-056220241223114437.0 a978-7-5630-9433-2dCNY49.8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旅游资源学b专著f朱士鹏,刘安乐编著 a南京c河海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40页d24cm a朱士鹏,中共党员,硕士,六盘水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旅游经济、旅游资源开发。长期主讲《旅游资源学》、《旅游经济学》等多门课程。主持参与地厅级以上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13篇。先后获六盘水师范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六盘水师范学院“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刘安乐,旅游管理博士,副教授,双师型教师,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千层次人才,中国旅游研究院在站博士后。贵州省“资源型城市旅游产业化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贵州三线工业遗产资源活化利用与旅游形象构建贵州省高校社科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经济效应、三线遗产旅游。在《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编写省级规划教材1部。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国家自科、社科基金6项。主持教育部供需对接育人项目、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主持省级一流课程1门、主讲2门;主持部门委托横向课题2项,编制旅游规划近10余项。曾获省高教成果二等奖、省社科二等奖、中国地理学会期刊优秀论文奖等10余项。 a本教材根据新的《旅游资源分类》国标GB/T18972-2017进行编写。教材内容包括绪论、旅游资源分类及成因、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地域分异与我国旅游资源分区、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九个章节。每个章节由“学习目标”、“思政目标”、教材正文、课后思考、案例分析等部分组成,其中,教材正文还增加了补充阅读、知识拓展。本教材的特点:(1)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学习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2)结合课程内容精心选取了关联性很强的教学案例供学生分析;(3)内容上注重适度够用,剔除了陈旧过时的知识,补充了新的内容。 a高校相关专业师生0 a旅游资源x高等学校j教材 aF590v5 0a朱士鹏4编著 0a刘安乐4编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12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05000800190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000037002483300449002853330025007346060031007596900014007907010017008047010015008218010023008361158-056320240905131517.0 a978-7-5689-4791-6dCNY45.0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风景名胜区规划b专著f陈睿智,董靓主编 a3版 a重庆c重庆大学出版社d2024.08 a240页d26cm a普通高等教育风景园林专业系列教材 a本书以《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为依据,在前两版的基础上修订完成,采用了最新规范和标准,主要内容包括:风景名胜区规划概述,风景名胜区调查与分析,风景名胜区保护与游赏规划,典型景观与景点规划,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应急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审批和实施,实例分析等。本书编写时注意理论与实例结合,希望通过本教材的介绍,让读者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核心内容、程序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实践风景名胜区规划打下基础。 a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师生0 a风景区规划x高等学校j教材 aF590.1v5 0a陈睿智4主编 0a董靓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097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9001482100034001872150016002213300417002373330021006546060019006756900014006947010015007088010023007231158-056420241227161401.0 a978-7-5218-5820-4dCNY8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旅游规划与设计探究b专著f裔小茜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12 a592页d26cm a旅游规划与设计融合了艺术和科学的理念,旨在构建独特而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体验。本书通过阐释旅游规划的概念及对象、特点与原则、理论体系、类型与层次解读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进而探讨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的相关内容,最后着重研究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旅游线路规划与设计、旅游产品设计与实践,旨在为旅行者提供全面而卓越的旅游服务。全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通俗易懂,力求为相关读者扩充知识,拓展知识面与视野。 a旅游规划研究人员0 a旅游规划x研究 aF590.1v5 0a裔小茜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50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05000800180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000044002383300859002823330021011416060035011626900015011977010015012128010023012271158-056520241126073217.0 a978-7-301-35749-1dCNY63.00 a202411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旅游服务礼仪b专著f张萌主编 a2版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25.01 a334页d19cm a高等院校旅游专业“互联网+”创新规划教材 a本书主要是为准备从事旅游服务或旅游管理工作,或者已经在旅游企业工作的人学习服务礼仪知识而写,如管理类旅游专业的大学本科生等,以及那些已经掌握服务工作技能而又想使自己的礼仪表达细节、个人礼仪形象塑造和人际沟通能力更有成效的朋友和其他从事人际沟通交往工作的人而专门设计。本书除介绍了服务礼仪中的基础知识,如礼仪的历史渊源、发展构成、含义功能和特征原则,并着重讲述了个人礼仪形象的塑造,如仪容设计礼仪、行为动作礼仪、服饰装扮礼仪和语言沟通礼仪等,还对不同工作环境下的服务礼仪做了必要的介绍,如酒店不同岗位的服务礼仪、旅行社不同岗位的服务礼仪以及景区景点的服务礼仪等,最后还设计了对不同宗教文化和不同地域文化的旅游者在礼仪服务工作应注意的事项和禁忌。为适应目前旅游行业对服务礼仪的实际要求,满足旅游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在本书中突破了传统的教材内容,加入了实训环节。实训可以将学生在旅游服务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分解到各个实训项目中,以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a高校旅游专业师生0 a旅游服务x礼仪x高等学校j教材 aF590.63v5 0a张萌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01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05000800182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000039002443300371002833330009006546060041006636900015007047010015007198010023007341158-056620241209155833.0 a978-7-5654-5459-2dCNY48.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旅行社计调业务b专著f张颖主编 a3版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38页d26cm a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融合创新型教材 a本书对旅行社计调岗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按工作任务由点到面逐步展开,融“教、学、做”为一体,前后连贯,一脉相承。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坚持“产学结合型一体化”的课程理念设计,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21世纪高职高专教育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改革、创新精神,体现新行业新规范与标准,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 a高职0 a旅行社x业务管理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F590.63v5 0a张颖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38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4002162150016002503140150002663300535004163330117009516060025010686900015010937010015011088010023011231158-056720240731164033.0 a978-7-5487-5952-2dCNY49.00 a202407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扩散及其对服务破坏行为的影响研究b专著f龙安娜著 a长沙c中南大学出版社d2024.07 a209页d24cm a龙安娜,湖南湘西人,吉首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省厅级课题2项。 a本书为学术专著,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以下三个步骤对游客不文明行为进行了研究:一是运用半结构化访谈与关键事件法开发了适合我国文化情境下的游客不文明行为测量量表,为后续的两个实证研究提供了测量工具;二是基于认知评估理论和管理控制理论构建了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扩散路径,验证了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扩散效应;三是基于情感事件理论与顾客导向理论,进一步探讨了游客不文明行为对旅游从业者服务破坏行为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帮助文旅等相关部门减少游客不文明行为传播扩散、治理旅游行业的服务破坏行为以及指导文明旅游工作建设有参考价值。 a本书对帮助文旅等相关部门减少游客不文明行为传播扩散、治理旅游行业的服务破坏行为以及指导文明旅游工作建设有参考价值0 a游客x个人行为x研究 aF590.63v5 0a龙安娜4著 0aCNbFHWHc20240807 0119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8002022150016002403300598002563330009008546060045008636900018009087010017009268010023009431158-056820241220145359.0 a978-7-5772-1495-5dCNY79.90 a2024122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职业院校导游服务赛项核心技能指南b专著f蒋庆荣主编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5.01 a359页d26cm a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是珠海市市属公办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于2021年-2023年连续三届承办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导游服务赛项。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获得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一等奖8人次。成绩突出。在2022-2023年度金平果全国高职院校专业排名中旅游管理专业排名全国第9.在近年的备赛工作中,已经形成一系列成果及资料,经专家评审,具有竞赛指导的借鉴价值。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目前尚未有类似出版物出版,各院校在备赛过程中亟需资料进行指导,本书具有学术价值及商业价值,出版后,不仅可以引领技能竞赛的发展,同时可以指引一批赛项出版相似成果,带动行业发展。 a高职0 a高等职业教育x导游x旅游服务x竞赛j指南 aF590.63-62v5 0a蒋庆荣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76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140318002363300859005543330025014136060033014386900014014717010017014858010023015021158-056920241216112922.0 a978-7-121-49343-0dCNY45.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康养旅游产品设计b专著f邬玮玮主编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11 a180页d26cm a邬玮玮,管理学硕士,教授,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舟山市 ”拔尖人才”、舟山市 ”新世纪111”第二层次培养对象,舟山市”模范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曾为多家企业做旅游品质提升项目及培训工作,并多次承担饭店行业星级评定工作,近年来主持并参与省部级课题、市厅级课题多项,在核心期刊及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 a本书由校企双元合作编写,以康养旅游产品设计为主线,融入行业标准,采用项目化任务驱动模式,基于真实工作过程开发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流程与认知规律,依托康养旅游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接新规范、新技术,校企双元开发课程标准,融合“旅行策划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21年版标准),以及国家、省内各类相关竞赛内容,“岗课赛证”合一,讲授康养旅游产品开发的理念、观点、方法及措施等内容。本书在内容体系上,分为两个篇章八个项目,设计了“理论篇”与“实训篇”,“理论篇”系统阐述了康养旅游产品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分为康养旅游产品认知、康养旅游产品设计认知、康养旅游产品设计方法、康养旅游产品定价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包括若干子任务;“实训篇”按类别阐述了主流康养旅游产品的设计方法,分为森林康养旅游产品设计、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设计、温泉康养旅游产品设计、康养旅游产品设计的其它类型等项目,同时选取了典型产品设计工作任务进行训练,以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理念、设计技巧和设计能力。 a旅游保健产品设计人员0 a旅游保健x旅游产品x产品设计 aF590.7v5 0a邬玮玮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08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000049002323300443002813330027007246060035007516900015007867010015008018010023008161158-057020240617153024.0 a978-7-5482-5056-2dCNY48.00 a202406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生态旅游案例集b专著f李佳编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05页d26cm a新文科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精品系列教材 a本书是“新文科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精品系列教材”之一,基本构架包括生态旅游概述、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业态、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影响、旅游绿色发展、生态旅游管理八个章节内容,遵循案例编写与知识要点相衔接原则,将案例教学作为理论知识的延伸与应用。注重案例的典型性与启发性,以真实发生的事件、翔实的具体数据、鲜活的故事情节等作支撑,清晰地印证相应知识要点,配以案例使用说明,加深教与学双方对知识要点的延伸理解与知识应用。 a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师生0 a生态旅游x案例x高等学校j教材 aF590.75v5 0a李佳4编著 0aCNbFHWHc20240619 01690nam0 220030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000049002503140295002993140145005943140083007393300413008223330027012356060039012626900015013017010017013167010015013337010017013488010023013651158-057120240810153848.0 a978-7-5482-5055-5dCNY60.00 a202408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旅游人类学案例集b专著f光映炯,成海,凌文锋编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3 a205页d24cm a新文科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精品系列教材 a光映炯,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民族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美国夏威夷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旅游管理系主任。云南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云南省乡村旅游协会专家,云南大学“理解中国”文化旅游研究基地专家、云南大学“理解中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专家,丽江文化旅游学院特聘专家。 a成海,工学学士、管理学硕士、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云南省地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 a凌文锋,管理学学士、法学博士。2013年初毕业后即任教于河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至今。 a本书是“新文科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精品系列教材”之一,全书按照旅游人类学概述、旅游人类学理论、旅游人类学方法、旅游者及其行为特征、东道主与社区、东道主与社区的互动、旅游中的跨文化管理、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和旅游人类学的新趋势展开论述,共有20个典型案例。在案例的选择上,本书以中国案例为主,突出旅游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并同时突出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旅行者、东道主与社区居民、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等。 a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0 a旅游业x社会人类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F590-05v5 0a光映炯4编著 0a成海4编著 0a凌文锋4编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33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42001942150016002362250019002523140162002713300507004333330043009406060019009836900012010027010015010147010017010298010023010461158-057220240731160547.0 a978-7-309-17557-8dCNY69.00 a202407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旅游文创理论与实务b专著f薛可,邓元兵主编 a上海c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07 a356页d26cm2 a博学·文创系列 a薛可,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副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两站博士后。 a在当今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以文化为核心、以创意为基点、以旅游为形式,文创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成为目前文旅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旅游文创凭借着旅游与创意、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成为未来旅游和文创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创意资源,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文化强国、旅游强国、创意强国是我们一直以来不断思考的问题。本书从文创产业、旅游产业的基本概况出发,了解文创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关系,把握旅游与文创之间如何相互融合、相互借力,从而实现旅游文创的共赢。 a文创专业本科师生,旅游文化发展研究人员0 a旅游文化y中国 aF592v5 0a薛可4主编 0a邓元兵4主编 0aCNbFHWHc20240807 0119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42002082150016002503300552002663330061008186060037008796900014009167010015009308010023009451158-057320241216103850.0 a978-7-312-06164-6dCNY79.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战略转型与升级路径研究b专著f杨乙元著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86页d24cm a体育旅游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成功典范,在数字技术、数据、互联网平台等数字经济的持续作用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展现出强劲动力。本书以解决“十四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出发点,对新时代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做进一步“问题-理论-实际-应用”研究探索,提出新时代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的战略转型与升级路径,助推“十四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书分为六个章节,分别介绍新时代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的背景、理论前提、现实基础、战略转型、升级路径、实证研究等。可为新时代我国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a本书可为新时代我国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0 a体育x旅游业x数字化x研究y中国 aF592.3v5 0a杨乙元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22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140173002443300452004173330023008696060037008926900014009297010015009438010023009581158-057420240730085000.0 a978-7-307-24469-6dCNY98.00 a202407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案例研究b专著f程丛喜著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07 a239页d24cm a男,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资深翻译、资深英文导游,现任湖北省高等院校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湖北省导游名师。 a该书将立足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互联网+”、新型城镇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聚焦乡村旅游为平台的农产品营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民宿营销、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增效等问题的研究,详细分析相关案例的研究背景、研究理论基础等内容,在分析相关典型案例的基础上,针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旨在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发展规律及内在联系,为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科学发展、研究推广及经营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a旅游业发展研究人员0 a乡村旅游x旅游业发展x研究y中国 aF592.3v5 0a程丛喜4著 0aCNbFHWHc20240731 0109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34002052150016002393300453002553330025007086060057007336900014007906900014008047010013008188010023008311158-057520241231144127.0 a978-7-5687-1442-6dCNY46.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海岛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践与创新b专著f邓捷著 a湘潭c湘潭大学出版社d2024.04 a293页d26cm a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岛旅游成为新的旅游趋势。目前,海岛旅游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整体的运营上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其创新性不足,落后的海岛旅游模式已不适宜当前发展形势,在共同富裕背景下,转型升级是当前海岛旅游的必然路径。为此,本文通过阐述共同富裕视角下海岛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分析当前海岛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共同富裕背景下海岛旅游转型升级原则和策略,推动发展海岛生态环境转型升级。 a海岛生态发展研究人员0 a岛x旅游业发展x关系x生态环境x协调发展x研究y中国 aF592.7v5 aX321.2v5 0a邓捷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66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09001472100034002562150016002903140509003063300511008153330027013266060039013536900018013928010023014101158-057620240902151324.0 a978-7-5194-8247-3dCNY78.00 a202409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江郎山·廿八都国家5A级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b专著f《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研究组编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8 a252页d24cm a《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研究组主要由程乾、曹慧郎、吴康勇、张帆和朱跃林等几位成员组成。研究组汇集了浙江工商大学旅游研究方面教授博导以及具有丰富的景区管理实践经验的第一线工作者,是一个融合理论和实践强的作者集体。本书全面工作主要由程乾、曹慧郎和吴康勇负责,包括总体思路、大纲编写、人员组织、前言和全书修改完善、完稿等工作。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由程乾、曹慧郎和吴康勇撰写;第四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由张帆撰写;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由程乾撰写;第十一章由朱跃林撰写。 a近年来,江山市把“景区”作为全域旅游转型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作为全域旅游动能转换的第一动力,全力打造以景区带动型全域旅游发展的江山样本,取得了丰硕成果。本书从国内外高等级景区高质量发展特色及模式,江山市旅游发展优势、略势、机遇和挑战(SWOT)分析,江郎山·廿八都旅游景区不同发展阶段和特征,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贡献测算模型及评价分析,和全域旅游背景下高等级旅游景区助力共同富裕的举措以及创新路径,全面分析了全域旅游背景下高等级景区带动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和发展路径,提出了有针对性建议。 a地方旅游业发展研究人员0 a地方旅游业x旅游业发展x研究y江山 aF592.755.4v5 0aCNbFHWHc20240905 0129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4001782150016002123140269002283300425004973330027009226060049009496900014009987010015010128010023010271158-057720241216114750.0 a978-7-5570-3455-9dCNY58.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小米营销法b专著f黄志伟著 a广州c广东旅游出版社d2024.12 a308页d23cm a黄志伟,商业书作家,擅长人力资源管理及电商营销。多年来致力于知名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研究,对华为管理法及华为营销法有着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先后出版了《华为管理法》《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等著作,坚持将知名企业的核心管理法进行拆解、匹配,以帮助更多中小企业提升实力和竞争力。 a小米公司已成为一家集手机、物联网平台、智能家居、生活消费品、互联网线上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互联网公司。本书以解析小米的营销思路、方法等为主,以帮助普通企业借鉴小米的营销策略,实现销售,获得发展。作者搜集了丰富小米公司营销资料,分析了饥饿营销、话题营销、口碑营销、粉丝营销、社会化营销等相关营销方法的实施及效果,将小米营销法的核心内容梳理出来,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内容新颖,案例可读性强,文字贴合当下读者的阅读兴趣。 a通信工业企业营销管理者0 a通信企业x工业企业管理x营销管理x经验y中国 aF632.4v5 0a黄志伟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63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47001522100038001992150016002372250025002533140390002783300621006683330025012896060021013146900010013357010015013458010023013601158-057820241217160233.0 a978-7-5685-5254-7dCNY70.00 a202412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每天10分钟商务英语自信开口b专著f果佳编著 a大连c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d2024.11 a368页d24cm2 a实用商务英语系列丛书 a果佳 大连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英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商务英语与国际教育方向,出版多本托业图书;讲授《大学英语》、《基础英语》等英语课程,教龄20年,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发表CSSCI论文3篇。孙乐(丛书主编),大连美森文化培训学校校长,剑桥大学英语考评部授权培训师,研究商务英语词汇方向,主持出版多套商务英语备考图书,对商务英语备考等有深入了解。 a本书覆盖了商务职场人士经常遇见的80个实用商务场景,例如求职面试、新人入职、日常事务、人事管理、组织会议等。海量、地道的口语词汇、表达和对话,上班族们可以按需随时查阅使用。每一节的内容涵盖如下模块:【告别胆怯——必备词汇抢先看】列出该场景的常用口语词汇,让你告别胆怯,敢于开口。【锦上添花——实用表达大放送】列出该场景下细分的高频商务句型,丰富你的表达,让你有话可说。【牛刀小试——模拟对话说不停】将商务句型置入实际的商务场景中,让你学会在实际场景中如何运用【自信开口——情景实战一起来】精编地道、实用的商务实景对话,让你在职场中自信开口【勇攀高峰——商务知识轻松学】补充场景相关的商务小知识,提升你的职场文化和礼仪。 a商务人士,英语学习者0 a商务x英语x口语 aF7v5 0a果佳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35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4300152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140199002493300561004483330025010096060027010346900010010617010015010718010023010861158-057920240809144707.0 a978-7-5223-3331-1dCNY60.00 a202408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跨文化商务翻译策略研究b专著f王芮清著 a北京c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d2024.10 a230页d24cm a王芮清,女,博士,就职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全国商务英语翻译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商业联合会教育培训工作专家。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多年,主讲《商务翻译》、《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发表相关教学论文数篇。 a本书旨在为从事跨文化商务翻译的工作者和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同时也可作为商务翻译培训教材使用。书中包含丰富的翻译实践案例,对于提升跨文化商务翻译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跨文化商务翻译事业的发展。本书将系统阐述跨文化商务翻译的基础理论、实践技巧和发展趋势。从跨文化商务翻译的概念与意义、特点与挑战入手,深入分析了跨文化商务翻译的理论与实务。书中还将包含商务翻译领域的案例分析,以及市场需求、翻译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并阐述翻译技术与跨文化商务翻译的关系,分析了翻译辅助软件、术语管理工具、机器翻译等技术在商务翻译中的应用与挑战。 a商务英语翻译研究人员0 a商务x英语x翻译x研究 aF7v5 0a王芮清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04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2002102150016002423300400002583330029006585170025006876060019007126900011007317010015007427010015007578010023007721158-058020241225151643.0 a978-7-5473-2643-5dCNY78.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商业模式重构b专著e从核心科技到价值主张f胡兴民,杨芳莉著 a上海c东方出版中心d2024.12 a200页d21cm a本书以疫情过后,中国经济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为契机,重新探讨商业模式的创新方向。全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描述了商业模式的概念和理论,指出商业模式为企业带来的作用。第二部分从商业模式最早提出的概念开始,从理论角度论述商业模式的发展过程,并总结现有商业模式的主要理论模型。第三部分从五种路径特别提出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并提出1-3-1价值创新模型。第四部分从实践出发,提出了具体打造创新商业模式的方法。 a本书适用于商业模式研究者1 a从核心科技到价值主张0 a商业模式x研究 aF71v5 0a胡兴民4著 0a杨芳莉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50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5200152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253002543300606005073330019011136060015011326900014011477010023011617020015011847020015011998010023012141158-058120240814104431.0 a978-7-5207-4029-6dCNY59.80 a20240814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jpn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7步成交b专著f(日)今井晶也著g潘郁灵,赵婉琳译 a北京c人民东方出版社d2024.10 a235页d21cm a【日】今井晶也 CEREBRIX株式会社执行官兼营销总部部长,负责企业品牌、业务规划、营销和销售。 被誉为“日本营销的布道者”,主要研究、开发和传授企业营销、新型营销的营销模式,曾为1100家企业,1.2万款商品大幅提升销量。在日本,平均每年有1.5万名学员跟随学习。 a本书是一门B2B销售指导课,但其底层逻辑可应用于各种销售场景。大客户(企业)销售是销售业务的高难度动作,也是企业的命脉,而对销售人员来说,业绩意味着幸福感。本书中,作者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销售是什么?以往,企业销售部门的人员普遍会祈祷“希望下个月的销售业绩能好一些”,这是凭感觉、凭经验,一旦业绩不佳,就会紧张、失掉自信。由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销售是一门科学管控结果的技术。这是一个新角度、新观点。它有要关注的稳定目标(如,要重点分析客户不买的原因,而不是买的原因,因为客户购买可能是偶发性、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成果很难复制),有能够制定且行之有效的计划,并据此展开了具体论证和销售流程、销售技术指导。 a广大销售从业者0 a销售x方法 aF713.3v5 0c(日)a今井晶也4著 0a潘郁灵4译 0a赵婉琳4译 0aCNbFHWHc20240822 0114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100034002072150016002413300501002573330019007586060027007776900015008046900018008197010015008377010015008528010023008671158-058220241231140538.0 a978-7-5096-9671-2dCNY9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经济时代下零售业的发展研究b专著f刘小筱,代桂勇著 a北京c经济管理出版社d2024.12 a339页d26cm a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大批新兴的数字技术不断涌现。代表性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行业的发展方式。数字经济实现了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的结合,打破了传统行业在空间、时间上的限制。对于零售企业而言,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商业分析,从而更好地识别用户需求;同时,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还有助于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价值倍增。本文通过研究数字经济时代下零售业的发展现状,探究零售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创造价值,从而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a零售业研究人员0 a零售业x网络营销x研究 aF713.32v5 aF713.365.2v5 0a刘小筱4著 0a代桂勇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8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42001822150016002243000029002403300579002693330009008486060033008576900015008907010017009058010023009221158-058320241105112120.0 a978-7-5167-6598-2dCNY36.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子商务基础b专著f杜小祥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179页d26cm a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材 a本书主要介绍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电子商务安全与电子支付、新媒体营销、创新与创业等内容,内容贴近电商企业的真实业务场景,力求目标明确、生动有趣,实训任务均采用真实的业务数据,在内容的设置上增加自媒体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关键技能点,配套相关学习资源。本书整合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岗、课、赛、证”融合的需要,每个任务分别设实训项目,各实训项目对标省市级创新创业项目评价标准,使学生能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实现将电子商务知识内化,形成电子商务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能设计电商创业项目书及参加省市级以上的电子商务类创新创业技能竞赛。 a中专0 a电子商务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F713.36v5 0a杜小祥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11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42001822150015002243000029002393300517002683330009007856060019007946900015008137010017008288010023008451158-058420241030151139.0 a978-7-5167-6634-7dCNY19.00 a202410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子商务基础b专著f贾婧文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95页d26cm a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材 a1.主要内容: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跟踪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反映电子商务的实践及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2.主要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以案例分析驱动,分层指导、综合评价的方式组织和开展教学,以提升学生素养,满足就业需要。3.选题价值:以电子商务的实际业务为背景,以电子商务活动为主线,内容涉及计算机基础、电子商务安全、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客服、电子支付、商品基础、法律法规等内容。 a中专0 a电子商务j教材 aF713.36v5 0a贾婧文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202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2250039002543140481002933300681007743330183014556060023016386900015016616900013016767010017016897010017017068010023017231158-058520241224135446.0 a978-7-302-67765-9dCNY59.80 a202412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跨境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b专著f隋东旭,邹益民主编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11页d26cm2 a跨境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丛书 a隋东旭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吉林省电子商务学会委员,吉林省青年创业就业指导师,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大数据与跨境电商),参与省级课题6项,参与省旅游局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多篇。公开出版教材15部,其中主编10部,副主编5部。邹益民 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所,思睿智训创始人、董事长。研究方向,跨境电商、农村电商、智能信息处理。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a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跨境电商平台、商家、银行、物流等参与主体的技术和运营能力持续升级。本书着眼于跨境电商数据分析与应用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训促学,分别对跨境电商数据分析基础知识、跨境电商数据分析方法、模型与指标、跨境电商数据采集、清洗与处理、跨境电商数据可视化、跨境电商市场数据分析、跨境电商竞争数据分析、跨境电商商品数据分析、跨境电商客户数据分析做出具体阐述,在讲解知识时,提供多个数据分析案例辅助读者深入理解相关电商数据的具体概念及方法,旨在锻炼学习者的数据分析应用能力的同时,并且能独立的根据电商运营中的数据分析与应用结果解决在运营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为培养具备数据分析与应用技能的电商运营人才提供理论技能支持。 a本书主要针对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移动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统计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欲从事电子商务网络数据分析师相关工作的人士学习、参考0 a电子商务x数据处理 aF713.36v5 aTP274v5 0a隋东旭4主编 0a邹益民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211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2250029002483140940002773300546012173330013017636060029017766900015018057010015018208010023018351158-058620241011100812.0 a978-7-111-76790-9dCNY69.00 a202410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子商务b专著e商业模式、战略与运营f杨雪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1 a504页d26cm2 a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管理丛书 a杨雪,南京大学商学院营销与电子商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学院质量改进与认证办公室主任。曾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信息系统系助教、讲师,香港城市大学高级研究员,佐治亚大学商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商学院等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字经济与平台经济、大数据环境下的移动与社会化商务、免费试用软件与产品、自发虚拟团队、企业与个人信息系统应用等。研究成果发表在三十多个国内外一流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与面上项目)、南京大学文科青年跨学科团队专项等多个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获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社科优青、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南京大学商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商学院科研新星奖、南京大学新华报业优秀青年教师奖、南京大学杜厦奖教金等奖励。担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人工智能技术与管理应用研究会学会委员、江苏省数字经济学会会员、国际信息系统协会及中国信息系统协会会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等。 a本书针对高校培养电子商务与营销类专业人才的目标和要求,在系统梳理电子商务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全面分析驱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评价电子商务发展取得的成效及展望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从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与战略、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和电子商务创新与实施三大部分着手,勾勒电子商务的最新全貌。本书秉持“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编排内容,利用开篇案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思考并讨论相关问题,进而组织电子商务理论知识,搭建知识体系与框架,从更专业的角度深入理解企业运营背后的电商逻辑;提供章末案例,鼓励读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解析、交流共享。 a高校师生0 a电子商务x高等学校j教材 aF713.36v5 0a杨雪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11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42001952150016002373000039002533300419002923330009007116060039007206900015007597010017007747010015007917010015008068010023008211158-058720241231143748.0 a978-7-5047-7609-9dCNY45.0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农村电商实务b专著f陈祖才,林夏,廖毓主编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5.01 a115页d26cm a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类专业系列教材 a本书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教学标准》,并参照相关行业标准编写。本书聚焦农村电商实务,内容囊括农村电商的概念、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农村电商的基本模式以及农村电商运营基本流程等内容。经过多年校本使用,本书搭建了系统的理论框架,并兼具实践教学意义,注意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选内容,减少复杂的理论分析。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技术应用教材,也可作为行业部门技术工人岗位培训教材及自学用书。 a中专0 a农村x电子商务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F713.36v5 0a陈祖才4主编 0a林夏4主编 0a廖毓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19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300482002523330081007346060039008156900015008546900012008697010017008817010017008988010023009151158-058820241230140329.0 a978-7-115-64450-3dCNY69.8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商视觉设计b专著e全彩慕课版f张之峰,朱孟昀主编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4.07 a196页d26cm a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电商视觉设计的相关知识点和基本设计技巧,包括初识电商视觉设计、商品图片精修与视觉合成、商品营销推广图设计、电商海报设计、商品详情页设计、活动专题页设计、PC端店铺首页设计、手机端店铺首页设计。第1章以外的其他几章内容均以知识讲解与案例制作作为主线展开介绍,知识讲解部分能够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电商视觉设计中的各类基础规范,案例制作部分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电商视觉设计思路并能完成案例制作。每章最后还安排了课堂实训及课后习题,可以拓展学生对电商视觉设计的实际应用能力。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商视觉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电商视觉设计相关人员学习参考0 a电子商务x视觉设计x高等学校j教材 aF713.36v5 aJ062v5 0a张之峰4主编 0a朱孟昀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4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50001802150016002303300461002463330023007076060029007306900015007597010015007748010023007891158-058920241106140258.0 a978-7-5646-6145-8dCNY42.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子商务概论b专著f李琰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1 a216页d26cm a本书根据教材培养方案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确立了“一主线”“两基础”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电子商务运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以“经济管理方法论”和“运营方法技能”为基础,涵盖了经济、管理、互联网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电子商务基本知识,电子商务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环境与安全教育等内容。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学生既可以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行机制、原理、模式、工具、方法比较了解,也可以对目前或未来适合中国的煤炭行业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a本书适用于高校师生0 a电子商务x高等学校j教材 aF713.36v5 0a李琰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09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300319002583330142005776060029007196900015007487010017007637010017007807010017007978010023008141158-059020231120164401.0 a978-7-5648-5055-5dCNY50.00 a2023112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b专著f赵振亚,叶小芬,熊政力主编 a长沙c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3.09 a221页d26cm a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而发展,是一种新兴的经济产业,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新的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涌现也给电子商务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虽然电子商务相关教材不断涌现,品种繁多,但是能够反映电子商务最新趋势的教材还很少。 a本书可作为校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教学教材,也可以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企业物流部、零售业或制造业企业配送中心、物.流中心进行业务培训的参考教材0 a电子商务x高等学校j教材 aF713.36v5 0a赵振亚4主编 0a叶小芬4主编 0a熊政力4主编 0aCNbFHWHc20231122 0238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141022002483300743012703330021020136060025020346900015020597010017020747010017020918010023021081158-059120241008153246.0 a978-7-5103-5383-3dCNY55.00 a202410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跨境电商英语实训教程b专著f盛湘君,朱依萍主编 a北京c中国商务出版社d2024.09 a200页d30cm a盛湘君,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骨干、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省级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一直从事高职课程教学与研究,具有丰富的课程设计、教材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的经验。自2008年,带领团队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试点。基于敦煌、速卖通、EBay、wish与亚马逊等各大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开展跨境电商创业、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完成了浙江省教科规课题”跨境电子商务中网络即时文本交际的英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梳理了跨境电商平台沟通常用英语1000句,发表了论文《网络互动协商对提高二语语法能力的影响》《跨境电子商务交际与二语词汇能力的发展》与《跨境电商中的英语词汇应用》等论文。朱依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跨境电商英语、跨文化交际、综合英语等课程教学。荣获浙江省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参与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参编国规教材《跨境电商英语实训教程)、《跨境电商交际英语》,以及浙江省级新形态教材《跨境电商实用英语》等。暑假在多家跨境电商企业进行下企业锻炼,从事外贸业务员、运营等岗位工作,熟悉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多次指导学生获省级学生技能竞赛一、二等奖。 a本教材作为跨境电商英语的实训教材,紧密围绕客服的售前、售中、售后阶段的十大主题场景展开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包括网络交流、网店介绍、商品描述、价格协商、营销与促销、网络订购、付款方式、商品包装、货运物流、投诉处理。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1.以情境为主导,以实用为主旨,以培养学生英语跨境电商中的交流能力为目的2.模拟跨境电商客服的沟通流程,围绕跨境电商客户服务过程中的语言交际需求编写典型的交际任务。3.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英语情景练习,便于教师组织语言应用活动,促进学生技能发展。4.兼顾跨境电商的客服交流与信函往来的需求。另外,本教材的阅读与会话内容也兼顾跨境电商客服日常交际和书面交流的语言特征。5.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增强用户体验。教材配备了视频与音频,如Speaking部分的CoreDialogue配备了场景交流视频,视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a跨境电商专业人员0 a电子商务x英语j教材 aF713.36v5 0a盛湘君4主编 0a朱依萍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22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8001802150016002183000085002343300551003193330009008706060043008796900018009227010015009408010023009551158-059220241220145016.0 a978-7-5772-1461-0dCNY59.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跨境电商物流b专著f项捷主编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65页d26cm a高等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双高计划”国家级示范专业物流管理类精品教材 a跨境物流方向上分为进口和出口,进口方式有保税进口和直邮进口;出口发货模式可以通过线上设置物流模板发货,也可以通过线下联系海运、空运、铁路运输、海外仓、快递、专线物流等方式发货。本书以供应链“系统”思维观和物“流”思维观,将一体化跨境电商物流所需的各项任务、业务流程和战略串在一起,提供了一个新的物流领域的研究框架,在全球经济环境下对跨境电商新业态物流实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介绍了运用物流原理以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方法和手段;提供了一种概念性的方法,将物流作为一个核心竞争力整合到企业供应链战略之中,对物流各个环节的运作管理要实现像小河流水般的顺畅。 a高职0 a电子商务x物流管理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F713.365.1v5 0a项捷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34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050008001762100038001842150016002223000027002383140241002653300451005063330035009576060029009926900018010217010015010398010023010541158-059320240919134246.0 a978-7-300-33278-9dCNY49.00 a202409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网络营销b专著f王玮编著 a3版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51页d26cm a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教材 a王玮,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人才。研究方向为IT与组织行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暨南大学科研培养与创新基金等研究项目10余项。 a本书依托经典网络营销理论,结合最新发展趋势,紧紧围绕“网络营销基础”、“网络营销模式”、“网络营销实务”及“移动营销”4篇展开。全书强调“网络营销基础”在网络营销领域的依托;强调“网络营销模式”在网络营销领域的引领;强调“网络营销实务”在网络营销企业的运作;强调“移动营销”,突出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结合。第3版修订包括:增加网络消费者用户画像、平台模式的发展、视频营销等内容,第12章改为“微营销”,对移动营销的最新发展进行补充完善。 a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网络营销人员0 a网络营销x高等学校j教材 aF713.365.2v5 0a王玮4编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39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2250023002323140242002553300545004973330017010426060025010596900018010847010013011028010023011151158-059420241111152055.0 a978-7-302-67523-5dCNY69.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高转化文案这样写b专著f尤月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92页d21cm2 a新时代·营销新理念 a尤月,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从事文案工作8年有余,专注营销文案研究,服务客户涉及酒店、旅游、快消品、服饰美妆、教育培训、短视频等多个行业品牌,积累了丰富的文案写作经验,能从市场及营销的角度进行文案输出。目前为一家教育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人。 a无论是传统的微信朋友圈营销,还是火热的短视频卖货、直播带货,都离不开“文案”的加持。文案写作能力就是“营销力”,会写文案的人更是坐在键盘后面的“金牌销售”。本书共分为如下几个章节:第一章:按下用户大脑中的“购买按钮”,启动文案“转化”;第二章:包装卖点,写出“高转化”热卖文案;第三章:感知调配,高转化文案秘密配方;第四章:搞定“三个一”,打造文案必备武器库;第五章:文案实战,释放转化的魅力。全书从理论到实操教读者从零开始写好文案到实现“转化”,书中有理论、有步骤、有工具、有案例拆解,还加入了AI辅助元素,适合文案新手一边学习一边直接用。 a网络营销人员0 a网络营销x文书x写作 aF713.365.2v5 0a尤月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14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140111002363300427003473330009007746060033007836900018008167010017008347010017008518010023008681158-059620241129100008.0 a978-7-121-49145-0dCNY42.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直播销售b专著f易耀苹,张妮妮主编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11 a204页d26cm a易耀苹,双师型教师,从事电子商务类教学工作十余年。出版多本教材。双师型教师,从事电子商务类教学工作十余年。 a本书以直播销售为主线,强调对直播销售能力的训练,依据课程标准,分为8个项目和2个综合实战项目:认识直播电商、认识直播销售、设计直播销售形象、应用直播销售语言、学习直播产品、掌握直播销售话术、理解直播销售运营、夯实直播复盘基础知识以及穿戴甲直播建设、新中式服装直播建设。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直播电商服务、网络营销等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四级)考试参考书,或供直播电商从业者初级培训和自学使用。 a中专0 a网络营销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F713.365.2v5 0a易耀苹4主编 0a张妮妮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62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4002112150016002453140262002613300685005233330057012085170029012656060029012946900014013237010015013378010023013521158-059720241223111422.0 a978-7-121-49337-9dCNY109.00 a20241223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商业数据分析思维b专著e用有效的分析推动业务增长f章振骥著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5.01 a298页d24cm a章振骥(网名三元方差),目前任职国内头部互联网公司数据分析专家,拥有8年数据分析经验。公众号“三元方差”主理人,在“数据分析思维”领域有上百篇内容沉淀,文章全网阅读量超百万。曾在拉钩教育推出网课《万能的数据分析法则》,累计学员超万人,课程内容获得学员一致好评。 a本书是一本指导读者用数据分析思维解决商业问题的实战指南。用数据分析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思考问题,这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有关。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真正掌握了数据分析思维的人,即使对数据工具和分析套路了解得不多,也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思维篇、流程篇和实战篇。思维篇介绍了数据分析师需要掌握的常见思维能力,包括定义问题的思维、分析问题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流程篇介绍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流程,以及每个步骤内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分析流程、定义和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结论汇报、其他分析方法。实战篇通过讲述不同场景的分析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思维和流程的具体应用,包括用户增长分析案例、产品的用户留存分析案例、营销转化分析案例、经营分析案例。 a本书适合数据领域从业者、业务与管理人员、在校学生阅读1 a用有效的分析推动业务增长0 a商业信息x数据处理j教材 aF713.5v5 0a章振骥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55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050008001902100038001982150016002363000037002523300886002893330009011756060035011846900015012197010017012347010017012518010023012681158-059820240902153115.0 a978-7-5654-5404-2dCNY35.00 a202409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市场营销实务b专著f肖院生,唐曾嫣主编 a3版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09 a220页d26cm a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规划教材 a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它是学好市场营销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方面的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增强营销意识,提高营销能力和水平;形成营销操作层面的初步技能,具备从事基层营销工作的相应的考评标准,采取自我评分、小组评分和教师评分三方面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2.围绕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采取“项目+任务”的结构模式;每一项目在说法上以直接要解决的问题出现,清楚明了。每一项目在明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同时设计两个实训内容:一是结合所选择的企业来进行分析;二是结合本小组开设的实体店,明确每一项目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增加“项目实施”,落实实体店策划具体营销活动的开展。3.教材与其他读物不同,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不是教师单一地进行课堂讲授,也不是学生完全独立自学。借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本教材尝试采用“讲一讲”(教师讲授)、“学一学”(学生学习)相结合。 a中专0 a市场营销学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F713.50v5 0a肖院生4主编 0a唐曾嫣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40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140257002583300510005153330023010255170033010486060015010816900015010967010013011118010023011241158-059920241011094912.0 a978-7-111-76803-6dCNY99.00 a202410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AIGC智能营销b专著e4A模型驱动的AI营销方法与实践f栗建著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2 a410页d23cm a栗建,喜利得中国公司数字营销和品牌总监,国内AIGC营销和元宇宙营销领域的早期实践者,著有《元宇宙营销,认知、方法与实践》一书。曾担任陶氏化学的数字营销总监、飞利浦中国的数字化转型负责人、爱德曼的数字营销总监,在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转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a本书基于4A模型全面介绍AIGC智能营销,主要从分析、构建、激活和增强4个环节深入讲解AIGC智能营销的方法与实践、组织转型与流程变革。在分析方面,介绍AIGC如何收集并分析海量客户数据,深入洞察目标用户。在构建方面,讲解AIGC如何根据用户洞察打造个性化的用户体验,自动生成个性化的内容、文本、图像和视频。在激活方面,讲解如何利用AIGC进行精准的用户触达并建立起对话式的超级闭环,以及如何通过与用户的对话式交互营销获取销售线索并进行个性化的线索转化。在增强方面,介绍如何利用AIGC辅助团队进行决策,优化流程,全面提高营销效率。 a市场营销学研究人员1 a4A模型驱动的AI营销方法与实践0 a市场营销学 aF713.50v5 0a栗建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05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1001482050008001892100034001972150016002313300354002473330095006016060031006966900015007277010017007427010017007598010023007761158-060020241227093311.0 a978-7-04-061302-5dCNY56.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市场营销学b专著f王德章,赵大伟主编 a4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2 a432页d26cm a本书是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市场及购买行为、组织市场及购买行为、企业营销战略规划、不同角色下的企业营销战略、市场营销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调查与预测、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产品策略、产品生命周期与新产品开发、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营销组织、营销控制、国际市场营销、服务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 a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参考教材0 a市场营销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F713.50v5 0a王德章4主编 0a赵大伟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46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63001522100034002152150016002493140255002653300540005203330047010606060063011076900015011707010015011858010023012001158-060120241010140409.0 a978-7-5103-5371-0dCNY88.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engg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子口碑对旅游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b专著e英文f张曦月著 a北京c中国商务出版社d2024.11 a391页d24cm a张曦月,贺州学院老师,国际旅游管理博士,新闻学硕士,文学及管理学双学士。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讲师。珠海市香洲区青联委员,珠海市香洲区人才协会会员,广东省翻译协会会员,出版《商务英语》《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规划》《销售管理》等教材。 a本书旨在建立一个实用的架构以研究电子口碑,并将其作为一个有效的营销传播工具进行市场化应用。基于我国旅游业和款待业的现状,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介绍方式以及消费方式。本书特别关注在线旅游平台上的电子口碑营销如何被营销人员合理使用,并且通过考察电子口碑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索营销人员如何利用网络电子口碑来提升其营销传播策略。通过信息采纳模型IAM作为研究的基础,并附加了更多的影响因素,以更好地理解网络说服的过程和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以了解电子口碑信息如何影响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看法,并最终影响其购买产品的决策。 a网络营销顾客满意度旅游产品购买行为研究人员0 a网络营销x顾客满意度x影响x旅游产品x购买行为x研究j英文 aF713.55v5 0a张曦月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10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50002082150016002583300495002743330023007696060027007926900015008197010015008348010023008491158-060220241115101055.0 a978-7-5646-5981-3dCNY52.00 a202411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社会网络视角下的游客体验价值共创行为研究b专著f李如友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09 a212页d26cm a本书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系统地探讨了游客体验价值共创行为的内涵、特征及过程,并实证检验了游客体验价值共创行为的驱动因素及效应,从而揭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游客参与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的内在机理,对旅游地和旅游企业如何通过营销活动引导和促进游客参与旅游体验价值共创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书篇章结构为:绪论,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的内涵,游客参与旅游体验价值共创行为的特征及维度结构,游客参与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的前因,游客参与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的结果,促进游客参与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的对策。 a消费心理学研究人员0 a游客x消费心理学x研究 aF713.55v5 0a李如友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00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300407002443330039006516060033006906900015007237010013007388010023007511158-060320230824184128.0 a978-7-206-19573-0dCNY58.00 a20230824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2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网络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b专著f黄睿著 a长春c吉林人民出版社d2022.09 a153页d19cm a本书以消费者行为相关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为写作视角,全面介绍了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消费实践中的应用。全书在对经典理论进行阐述的同时,关注理论前沿,吸收学术界的最新思想。同时,在内容安排上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呼应,强调科学性、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全书阐述了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以及网上购物行为相关基础理论;对消费者网上购物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和路径分析。 a网络销售专业的研究学者与网络消费者0 a电子商务x消费者行为论x研究 aF713.55v5 0a黄睿4著 0aCNbFHWHc20230830 0229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85001522100038002372150016002753140163002913301388004543330025018425170029018676060027018966900018019237010027019417020015019687020013019838010023019961158-060420240927134327.0 a978-7-5043-9269-5dCNY59.00 a20240927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刻意创新b专著e消费者真实需求的洞察指南f(美)马特·查诺夫等著g刘立著译g柏翔译 a北京c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d2024.09 a192页d21cm a(美)马特·查诺夫(MATT CHANOFF)顶级天使投资人,Flashpoint 公司联合创始人。曾担任美国国家基金会亚洲项目负责人,并在Technology Forecasters 公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 a本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意外创新”,记录了创新者因为发现或未能发现本真实需求而导致成功和失败的案例。第1章讨论“顾客对创新产品冷漠”问题,第2章讨论一家小型乡村企业——蜂鸟探鱼器公司及其领导人吉姆·巴尔科姆(JimBalkcom)的故事。第3章介绍一个几乎不可能成功的案例:这群创新者是地球上最无权无势的人,她们用一个简单的“产品”:尖叫声,改变了自己的社区。第4章至第6章描述并讨论三种不同类型的创新,我们称为延续式创新、变革式创新和原生式创新。案例包括IBM最成功和最失败的创新案例:SoulCycle以及费城郊外的一家带状购物中心。第二部分是“刻意创新”,讨论创新者在刻意寻找本真实需求并围绕本真实需求进行创新时应采取哪些步骤。第7章介绍梅里克和马特迈向本真实需求理论的第一步。第8章讨论阻碍发现本真实需求的认知偏差、认知错觉和盲区。第9章讨论梅里克和马特在闪点公司以及丹尼在IBM公司是如何努力营造应对这些挑战的文化和创新环境。第10章和第11章介绍梅里克和马特为发现未满足的真实需求而开发的两个核心工具——情境图和主要互动记录(DPI)。附录是关于DPI的更详细说明。关于刻意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cdi.gatech.edu网站。创新者在本质上是一群“离经叛道”的人。他们喜欢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做事,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刻意创新方法不会抹杀创新者这一特质。寻找未被满足的真实需求不能被简化为一系列受管理者监督的步骤。创新者的旅程通常要穿越未知的领域,目标顶多是这个想象之旅的一部分。这个创新之旅还需要创新者具备勇气、毅力、创造力、适应力和辛勤工作——这些特质是所有冒险都必须具备的。我们的愿景是,本书能为创新之旅提供合适的工具。 a消费需求研究相关人员1 a消费者真实需求的洞察指南0 a消费者x顾客需求j指南 aF713.55-62v5 1c(美)a查诺夫b马特4著 0a刘立4著译 0a柏翔4译 0aCNbFHWHc20241010 0142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6001472100034002032150016002373140360002533300405006133330009010185170017010276060069010446900018011137010015011318010023011461158-060520241217133845.0 a978-7-121-49368-3dCNY59.00 a2024121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Photoshop综合实训项目b专著e商业广告制作f何军主编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5.01 a240页d29cm a何军,男,1974年11月,2004年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1994.07—1997.04,在慧觉镇初级中学工作;1997.07—至今,在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工作。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身正为范,德高为师”的教育理念,积极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加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各种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多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认可。 a本书紧密结合了当前广告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和详细的操作步骤,帮助学生掌握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商业广告设计与制作的专业技能。本书共8章,内容涵盖汽车、房地产、食品、电子产品、服装、杂志、公益和画册书籍等多个领域的广告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意思维和技术能力。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广告设计、计算机平面设计、视觉艺术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广告设计领域的从业人员参考学习。 a中专1 a商业广告制作0 a商业广告x制作x计算机辅助设计x图像处理软件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F713.81-39v5 0a何军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17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140199002363300289004353330129007246060023008536900014008767010015008908010023009051158-060620241216132211.0 a978-7-302-67785-7dCNY48.00 a2024121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商业智能与科学决策b专著f郑展编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5.01 a246页d26cm a郑展,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战略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主讲管理类专业课程6门。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余篇。 a本书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新需求,融合商业智能,面向知识、素养、能力三维人才培养要求,把决策理论、决策方法、决策实践纳入同一框架,体现了思维培养、思政教育、思想提升的教学功能。全书共3篇,第1篇描述科学决策的基本问题,第2篇阐述商业智能环境中的决策改变,第3篇介绍科学决策中应用较广的几类方法。 a本书可作为管理类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组织的管理者与员工,从事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教师、研究人员等的参考书0 a商业经营x经营决策 aF715.1v5 0a郑展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55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2001962150016002283140255002443300697004993330015011965170021012116060019012326900012012517010013012638010023012761158-060720241216115244.0 a978-7-5546-2508-8dCNY50.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小本经营之道b专著e开一家赚钱的小店f刘珂著 a苏州c古吴轩出版社d2024.12 a204页d23cm a刘珂,门店连锁管理专家,门店实战训练导师,专注于实体店、网店的培训、运营工作,精通于项目策划、市场分析及运营管理,擅长将复杂的商业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实际方法。善于从市场需求、行业趋势及创业者个人特质等维度出发,为创业者提供量身定制的创业方案。 a本书是一本专为怀揣创业梦想、渴望在商海中开辟自己小天地的年轻人量身打造的实战指南。本书涵盖了从创业初期的项目选择、市场调研,到中期的店铺选址、产品策划与定价,再到后期的宣传推广、客户维护及竞争应对等全链条的开店步骤,更通过丰富的实战案例与深度剖析,为创业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和宝贵经验。本书通过详细解析成功案例与失败教训,帮助创业者规避潜在风险,抓住市场机遇;深入剖析了产品的独特性、品质控制及价格策略等关键要素,教会创业者如何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组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宣传手段,包括社交媒体营销、口碑传播、活动策划等,帮助创业者有效传递品牌形象,吸引潜在客户,提升店铺知名度和影响力;提供了多种应对策略,帮助创业者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 a商业经营者1 a开一家赚钱的小店0 a商店x商业经营 aF717v5 0a刘珂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70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4002142150016002482250037002643140202003013300851005033330023013546060021013776900012013987010013014108010023014231158-060820240628132926.0 a978-7-122-45862-9dCNY58.00 a202406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服务驱动增长b专著e个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客户关系维护f闲云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09 a174页d21cm2 a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与经营实战丛书 a林沁(笔名,闲云),工商管理博士,北京理曜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投融资专家、企业整体合规管理专家,曾服务过阿里巴巴、娃哈哈、蒙牛、康恩贝、鲁商集团、五江集团、东阿阿胶、广药集团等中国500强企业。 a企业应该先做产品,还是先做服务?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产品很重要,但服务绝对不能忽视,谁忽视对客户的服务,谁的未来之路就不会走得太远。本书围绕“服务驱动增长”的主题,全面而详尽地分析现代企业(品牌)如何做好对客户的服务工作。第1章分析个性化服务的基础知识及重要性,个性化服务有助于企业与客户长久而忠诚关系的形成,这种关系一旦形成,将会贯穿产品、运营和营销等方方面面。第2章介绍了客户价值评估,介绍如何对客户价值进行精准而科学的评估,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价值评估体系。第3章介绍了客户层级划分,并介绍如何对不同层级客户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技巧。第4章介绍了与客户深度沟通,从销售和客服工作两个层面进行详细分述。第5章介绍了客户关系维护,目的是帮助企业树立粉丝思维,轻松将临时客户变为终身用户。第6、7章重点介绍了企业的老客户和大客户管理,包括步骤、流程、策略等。第8章是本书的升华,分析了如何将客户关系转化为商业增长力,实现通过服务确定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a服务业管理相关人员0 a服务业x企业管理 aF719v5 0a闲云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48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8002002150016002383300792002543330077010466060019011236900014011427010015011567010017011717010017011888010023012051158-060920241220144648.0 a978-7-5772-1489-4dCNY49.90 a2024122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酒店客户关系管理b专著f苏炜,郑晓旭,王姣蓉主编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5.01 a224页d26cm a本书主要基于酒店快速发展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而酒店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精准目标市场,开发并维护好价值客户,从而提高酒店收益。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客户开发和客户管理两大部分。客户开发主要介绍酒店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目标市场开发,分析用户需求,甄选价值客户。客户管理部分包括客户档案建立、客户沟通技巧、客户流失及满意管理、客户投诉处理管理等等。本书主要围绕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酒店企业如何利用数据技术进行客户的筛选、开发、维护等管理,从而让学生系统掌握酒店的服务技巧,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本书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创新,结合酒店数字化运营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来更高效率地完成酒店用户的开发和维护。二是视角创新,在高职教育领域首次编著《酒店客户关系管理》,将学生的学习视角从服务SOP向客户服务软技能拓展,通过大量丰富、真实的知名酒店案例,训练学生的对客服务能力。 a本书适用于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二年级学生,以及酒店一线员工0 a饭店x销售管理 aF719.2v5 0a苏炜4主编 0a郑晓旭4主编 0a王姣蓉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07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050008001862100042001942150016002363000021002523300443002733330013007166060037007296900014007667010017007808010023007971158-061020240926141925.0 a978-7-5167-6702-3dCNY13.00 a202409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餐厅服务基本技能b专著f周武杰主编 a3版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136页d21cm a就业技能培训教材 a《餐厅服务基本技能》是就业技能培训教材中的一种,其主要内容包括餐厅服务认知、餐厅服务员的基本技能、接待服务、餐饮服务礼仪、顾客投诉处理等。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操作技能突出,语言通俗易懂,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强,便于学员学习和掌握。该选题价值:2020年是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政策红利的集中释放期,抓住历史性机遇,围绕“紧、大、新”开发短平快教材是培训室围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做好资源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该品种涉及从业人员较多,作为优先改版品种之一。 a技术教育0 a饮食业x商业服务x技术培训j教材 aF719.3v5 0a周武杰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50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42002062150016002483140401002643300473006653330015011386060031011536900014011847010015011987010013012138010023012261158-061120241118134006.0 a978-7-5047-8242-7dCNY68.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餐饮企业股权设计、激励与风险防控b专著f胡光瑞,赵磊著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0 a153页d24cm a胡光瑞,法律硕士,执业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股权商事专家。服务领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股权资本服务,股权架构、团队股权激励、股权融资、股权调解;起草各类股权文件、股权纠纷、股权法律风险规避及企业上市咨询与辅导。赵磊,资产管理专家。具有15余年银行、资产管理等金融行业从业经历,成功管理过多个大型资产组合,曾在国内知名资产管理公司任职,成功处置百余家各类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理不良资产金额超数百亿元。 a本书包含餐饮企业的股权设计、股权激励设计实施的原理、用到的工具、常见的问题和应用的方法、餐饮企业股权融资的落地实施、餐饮企业门店合伙人实践、股权法律风险的防范。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股权力量-破局而出的智慧,第二部分餐饮企业股权设计-整合资源、分配利益,第三部分股权激励-餐饮企业成功的秘籍,第四部分股权股权融资-餐饮企业快速发展的利器,第五部分餐饮企业门店合伙人的股权实践,第六部分餐饮企业股权风险的规避-不走弯路就是捷径,第七部分推动餐饮企业的“股权飞轮”。 a企业管理者0 a饮食业x企业管理x股权管理 aF719.3v5 0a胡光瑞4著 0a赵磊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18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1001472100042002282150016002703300521002863330013008076060051008206900014008717110049008858010023009341158-061220241125170801.0 a978-7-5167-6062-8dCNY26.00 a202411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家政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教程b专著f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组织编写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130页d26cm a本书内容关注家政企业经营管理者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系统性、专业性、指导性、操作性。从家政服务业概况、家政服务的组织机构、家政经理人与职业能力建设、家政服务组织机构的管理和运营、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家政服务业发展趋势等多个角度,解决家政企业负责人开展管理和运营的基本需求,内容齐全丰富,文字简单易懂,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的方式,指导相关人员科学、系统开展家政企业管理与运营工作。本书为全国妇联巾帼家政提质扩容计划立项项目,列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职业技能“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培训系列教材。 a职业教育0 a家政服务x服务业x企业经营管理x职业培训j教材 aF719.9v502a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128 0103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8001882150016002263300445002423330029006876060039007166900014007557010015007698010023007841158-061320241129095959.0 a978-7-5150-3015-9dCNY82.00 a20241129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要素市场化改革b专著e新版f彭森主编 a北京c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d2025.01 a376页d24cm a党中央多次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十四五”时期,要解决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必须在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研究”项目成果,以一个总论和五个分论的形式,对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a生产要素市场改革研究人员0 a生产要素市场x市场改革x研究y中国 aF723.0v5 0a彭森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097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55001532100038002082150015002463300362002613330021006236060045006446900015006897010015007048010023007191158-061420240628153233.0 a978-7-5723-0929-8b精装dCNY38.00 a202406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2023年度山东省技术市场统计分析报告b专著f刘峰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7 a69页d26cm a本选题针对近几年山东省技术合同签订及执行情况、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进入市场情况、技术输出吸纳情况、技术合同服务的社会-经济目标情况、知识产权情况、技术领域情况,根据技术合同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山东省技术交易的特点和趋势,对技术(产权)交易机构、技术卖方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的构成和促成技术交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同时整理形成了2023年度山东省技术市场大事记。 a技术市场研究人员0 a技术市场x统计分析x研究报告y山东z2023 aF723.84v5 0a刘峰4主编 0aCNbFHWHc20240703 0181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0001862150016002163140354002323300857005863330029014436060051014726900014015237010015015378010023015521158-061520241216115527.0 a978-7-5168-4064-1dCNY50.00 a2024121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手机能做的网上生意b专著f芙朗编著 a北京c台海出版社d2025.01 a192页d24cm a芙朗,本名归思娜,“90后”,拥有10年以上全球500强企业工作经验,曾就职于联想集团、凯捷咨询等企业,后职于大型跨国制造企业康明斯中国区总部,担任数字化产品运营经理。本人精力旺盛,爱好众多,趁业余及休假在家期间,开发出多种副业赚钱之道,现已小有成绩,通过多种渠道的副业,如短视频剪辑、代写文案、种草软文及视频带货、以及发布副业赚钱教程等,增加了不少收入。 a本书是一本介绍如何利用手机这一工具在网络上做生意的经济类书籍。在当今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了。我们不仅能用它与人沟通、联络,还可以用它来进行工作、学习和娱乐,现在,我们甚至还可以让它成为自己赚取额外收入的小工具。工作之余在家休息的时候,与其漫无目的地刷视频,让时间从指间溜走,不如把这些闲暇时间都利用起来,用手机挣一点小钱,提高一点生活质量。本书将引导你进入一个你可能早有耳闻,但未曾深入了解的领域,帮助您掌握各种方法和技巧,将你的手机变成一台赚钱机器。从写作到推广,从拍摄到接单,从开设网店到更多可能的领域。本书共有六章,第一章介绍哪些人适合用手机做副业赚钱,并提醒心态要稳,不要踩坑;第二章介绍跟写作有关的网上副业,如自媒体、种草软文、投稿公众号、写小说、剧本杀等;第三章介绍给各种购物平台做推广挣钱的方法;第四章介绍拍短视频及开启直播赚钱的方法;第五章介绍在各种平台接单赚钱的方法;第六章介绍在各种购物平台开个人小店赚钱的方法。 a移动电话机商业经营爱好者0 a移动电话机x电子商务x商业经营x基本知识y中国 aF724.6v5 0a芙朗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9 0082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53001552100030002082150016002383300247002543330019005016060023005206900015005437010013005588010023005711158-061620241227161303.0 a978-7-03-077097-4b精装dCNY16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可持续农产品供应链管理b专著e理论与建模f何勇著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4.12 a220页d26cm a本书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角度介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消费者偏好挖掘、绿色生产、质量分级以及绿色认证等策略,为农产品利益相关者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我国政府推行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a农产品研究人员0 a农产品x供应链管理 aF724.72v5 0a何勇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091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300339002403330017005796060039005966900014006357010015006498010023006641158-061720241202112154.0 a978-7-5671-5119-2dCNY62.00 a202412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充电企业管理研究与实践b专著f杨金鑫著 a上海c上海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90页d24cm a杨金鑫,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科技信息处副处长。随着电动汽车、移动设备和其他可充电设备的普及,能源充电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为了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充电企业正积极寻求创新的管理方法和能源充电技术。本书从国内市场现状、充电基础设施模式、示范项目专项分析等方面,总结了充电企业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a充电研究人员0 a充电x服务业x企业管理x研究y中国 aF726.9v5 0a杨金鑫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73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140652002583300451009103330021013615170027013826060019014096900011014287010015014398010023014541158-061820240913171839.0 a978-7-5218-6302-4dCNY52.00 a202409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农产品与电商边界b专著e跨境贸易中的机遇与挑战f李伟强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08 a226页d24cm a李伟强,讲师,计算机工程硕士,曾主持市/厅级和校级课题,参与市/厅、校级课题多项。湛江科技学院双师型讲师,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乡村振兴实战赛]最佳指导老师,发表论文10篇,参与编写教材1部,软件著作权1项。指导学生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铜奖和湛江科技学院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指导学生获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乡村振兴实战赛],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广东赛区省级选拔赛[乡村振兴实战赛]最佳创业奖、最佳创意奖等。目前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a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双重驱动下农产品市场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通过电子商务这一新兴平台得以实现,特别是在跨境贸易方面,农产品的买卖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市场交易方式,然而这种新兴的贸易模式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挑战,在《农产品与电商边界:跨境贸易中的机遇与挑战》一书中,将探讨这些变革如何重塑全球农产品市场,并分析农产品电商平台在优化全球贸易模式中的作用以及需要面对的挑战,电子商务的兴起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接入能力。 a国际贸易研究人员1 a跨境贸易中的机遇与挑战0 a国际贸易x研究 aF74v5 0a李伟强4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066nam 0 0024197450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300445002523330021006976060039007186900014007577010015007717010015007868010023008011158-061920240625153914.0 a978-7-5103-5196-9dCNY88.00 a202406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宗商品国际价格研究i2023b专著f李秀香,吴朝阳著 a北京c中国商务出版社d2024.07 a356页d24cm a本书对大宗商品国际价格进行深入持续的研究,共分能源、矿石和有色金属、粮食三部分,其中能源部分研究三种商品: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矿石和有色金属部分研究三种商品:铁矿石、铜精矿和稀土;粮食部分研究四种商品: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揭示其波动趋势、分析其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本书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研究,对拓展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和国际价格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对探究提升我国在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方面的竞争力,对保护我国的贸易利益和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a国际贸易研究人员0 a国际贸易x商品价格x研究报告z2023 aF740.3v5 0a李秀香4著 0a吴朝阳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2120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050008001882100038001962150016002343000035002503140928002853300513012133330009017266060037017356900015017727010015017877010017018028010023018191158-062020241106115621.0 a978-7-300-33329-8dCNY46.00 a2024110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外贸会计实务b专著f方瑛,潘海红主编 a2版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5.01 a297页d26cm a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 a方瑛,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教授,安徽省级教学名师,审计专业带头人,主要从事外贸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评估省级专家库成员,安徽省审计专家库成员。主持省级课题9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1篇,主编教材6部。参加过多个省直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安徽省教育厅高职税务技能大赛、高职审计技能大赛、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全国贸易会计技能大赛以及全国涉外会计技能大赛等,均获得奖项。潘海红,教授,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教学督导,教育部就业创业指导特聘专家,全国金融行指委互联网金融专指委副主任委员,安徽省金融专家库成员,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安徽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省级专业带头人,主持课题20余项,主编教材20多部,出版专著1本,国际金融省级精品课负责人,主持财富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金融科技国家教学资源库子项目互联网证券课程,主讲证券投资分析,外贸会计,国际金融,创业等课程,为安徽省进出口公司、安徽荃银种业等多家上市公司开展外汇风险防范,企业筹融资等讲座。 a本教材着眼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实际,针对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实施的反馈情况,实现“教、学、测、训”四大功能。教材内容按照“唤醒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目标”——“培养职业技能”——“习得求职技巧”——“转变职场角色”的顺序编排,使学生接受全程化、分段式的全面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和训练,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升教学效果。本教材具有“创新结构体例”“方便教师上课”等特点,内容编写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a高职0 a外贸企业会计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F740.45v5 0a方瑛4主编 0a潘海红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091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3001482100034001812150016002153300283002313330081005146060039005956900015006347010015006498010023006641158-062220241226112359.0 a978-7-04-063567-6dCNY40.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际服务贸易b专著f方慧主编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2 a230页d26cm a本书是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十一章,分别是国际服务贸易概论、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国际服务贸易政策、国际服务贸易多边规则、国际服务贸易区域性规则、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国际服务外包、传统的国际服务贸易、新兴的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市场格局、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a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社会人士自学用书0 a国际贸易x服务贸易x高等学校j教材 aF746.18v5 0a方慧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55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7001472100034002342150016002683300903002843330019011875170033012066060027012396900014012667010013012808010023012931158-062320241105105540.0 a978-7-5096-9892-1dCNY88.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及贸易救济体系研究b专著e贸易规则、影响效应和应对策略f张伟著 a北京c经济管理出版社d2024.01 a270页d24cm a深入研究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愈发重要角色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传统关税壁垒的逐步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影响国际贸易流向和贸易结构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农产品领域,由于涉及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等敏感问题,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用尤为广泛和复杂。然而,现有理论研究往往集中于关税和配额等传统贸易政策,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探讨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技术性贸易措施如何通过影响市场准入条件、增加贸易成本等方式影响农产品出口的具体机制上缺乏明确的理论框架。对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分析,现有研究往往忽视了其动态性。技术性贸易措施在短期内可能导致贸易流量的波动和市场重组,而长期来看则可能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由于发展中国家需要在保护本国农业和提高出口竞争力之间找到平衡,因而此类动态变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因此,研究不仅需要分析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农产品出口的短期影响,还需要研究此类措施如何影响农产品的生产方式、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反向影响农产品出口国的国际竞争力。 a农产品研究人员1 a贸易规则、影响效应和应对策略0 a农产品x技术贸易x研究 aF746.2v5 0a张伟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44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140165002603300641004253330019010666010055010856900014011407110021011548010023011751158-062420241220113424.0 a978-7-5543-1364-0dCNY68.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2023年广东省贸促系统优秀调研报告汇编b专著f广东省贸促会编 a广州c羊城晚报出版社d2024.12 a332页d26cm a广东省贸促会是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群团组织和省政府领导同志联系的贸易投资促进机构,于195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省委省政府联系经贸界人士、企业、团体的重要纽带。 a2023年,广东省贸促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部署,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动全省贸促系统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将调查研究工作同贸促工作和服务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各地贸促系统形成一大批优秀调研成果,获得了省市各级政府领导的批示和肯定。本书是广东省贸促系统2023年优秀调研报告的汇编,内容涉及跨进电商促进县域产业体制发展的调研,全球产业链重构对广东家电产业的影响,发挥贸促海外平台资源优势助力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本书的出版有利于全省贸促系统各单位学习借鉴其中的优秀做法和成功经验,更好为广东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 a调查研究工作者02a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x调查报告y广东z2023j汇编 aF752.3v502a广东省贸促会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41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000037002363140131002733300633004043330023010376060047010606900014011077010017011218010023011381158-062520240810160511.0 a978-7-5672-4900-4dCNY58.00 a202408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海关报关实务b专著f胥洪娥主编 a苏州c苏州大学出版社d2024.08 a316页d26cm a数字新媒体营销产教融合型系列教材 a胥洪娥,女,管理学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现为常熟理工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绩效与竞争战略等。 a本书是根据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要求编写的与行业实践深度融合的专业教材,一方面通过对报关报检相关理论框架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本书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篇;另一方面依据货物的分类和数字化报关的要求,介绍不同类别货物和货品报关操作流程,形成本书的实践篇。图书能使学生了解海关通关与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国内外法律、法规、机构、办理程序和方法等知识;掌握报关企业、报关员、海关基本知识及国家外贸管制的基本内容;熟练计算进出口过程当中关税、国内环节税及各种费用;掌握一般进出口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保税货物等的报关流程;填制进出口报关单等,能熟练从事进出口业务中报关环节的具体工作,并具有搜集资料、阅读和利用资料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a进出口贸易研究人员0 a进出口贸易x海关手续y中国x高等学校j教材 aF752.5v5 0a胥洪娥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30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42001842150016002263140193002423300497004353330009009326060039009416900014009807010017009947010015010118010023010261158-062620241106091456.0 a978-7-5175-0845-8dCNY52.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通关实务b专著f张援越,孙建主编 a北京c中国海关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01 a160页d26cm a本系列教材由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等报关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及报关企业业务专家联合编写。 a基于行业新业态以及职业新形态,进出口通关作业和报关单证填制依然是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术与技能。本教材对接《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中“助理报关师”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加入了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不同信用等级企业的海关管理原则和措施、“两步申报”通关作业程序、金关工程(二期)加工贸易管理系统操作、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商品报关操作、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录入规范等岗位技能新内容,按照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进行编写,使学习者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职业核心技能,了解专业知识。 a高职0 a海关手续y中国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F752.5v5 0a张援越4主编 0a孙建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04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69001522100034002212150016002553300415002713330023006866060053007096900016007627010013007788010023007911158-062720240701165549.0 a978-7-5103-5154-9dCNY68.00 a202407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engg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农业国际贸易政策经济效应分析b专著e以玉米为例e英文f刘凯著 a北京c中国商务出版社d2024.11 a347页d26cm a充足的农产品供给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中国农业产业站上改革的“十字路口”。本书以玉米为例,通过定性分析、定量评估,研究农业政策改革对农业产业、相应下游加工产业以及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一共分为七章,分别对价格政策、临时收储政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通过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对现行和可能的施行的国际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最终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a农产品贸易研究人员0 a玉米x农产品贸易x国际贸易政策x研究y中国j英文 aF752.652v5 0a刘凯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49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0001842150016002143140140002303300753003703330025011236060043011486900021011917010015012128010023012271158-062820241114135502.0 a978-7-5197-9592-4dCNY88.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俄经贸投资指南b专著f姜思源著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24.01 a285页d24cm a姜思源 上海政法学院 中国-上合基地合作交流部负责人 男 汉 1973年生,学位 博士 职称 助理研究员 研究领域 上海作组织研究、俄罗斯问题研究。 a本书围绕解决中国在俄投资的一系列实务问题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俄罗斯投资环境分析,围绕俄罗斯经济环境、重点产业及发展规划、中企在俄投资情况等板块展开;第二部分是俄罗斯投资风险法律控制,围绕经营主体的设立运行、经营管理、劳动用工等板块展开;第三部分是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围绕特别投资合同、特许权协议、保护和鼓励投资协议、产品分成协议、中小企业优惠、优先投资项目、地区鼓励政策等板块展开;第四部分是外商投资的行业限制,围绕战略行业外商投资法、外国国企受到的限制、其他行业限制、政府采购对外国产品的限制性规定等板块展开;第五部分是风险防范,围绕政治风险防范、社会风险防范、制裁风险防范、尽职调查风险防范、争议解决风险防范等板块展开;第六部分是争议解决,围绕俄罗斯仲裁法院、俄罗斯商事仲裁、如何聘请俄罗斯律师、中国仲裁裁决在俄罗斯的承认与执行等内容展开。 a国际贸易投资研究人员0 a国际贸易x国际投资y中国y俄罗斯j指南 aF752.751.2-62v5 0a姜思源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28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300623002603330021008836060037009046900016009417010017009577010017009747010015009918010023010061158-062920240429154103.0 a978-7-5196-1342-6dCNY52.00 a20240429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河北自贸试验区的实践与探索b专著f武义青,刘海云,李清编著 a北京c经济日报出版社d2023.08 a214页d26cm a《河北自贸试验区的实践与探索》是河北经贸大学自贸试验区研究团队继《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实践与探索》、《京津冀自贸试验区的实践与探索》之后的又一部著作。该著作全面回顾了河北自贸试验区成立的背景、整体规划以及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分别从正定自贸试验片区、雄安自贸试验片区、大兴自贸试验片区、曹妃甸自贸试验片区等四个片区全面详细分析了各片区的资源优势、取得的成绩、制度创新案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河北省四个自贸试验片区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综合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河北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政策建议。该著作是目前第一部全面系统总结河北自贸试验区发展的著作,对全面研究河北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a经济发展研究人员0 a自由贸易区x经济发展x研究y河北 aF752.822v5 0a武义青4编著 0a刘海云4编著 0a李清4编著 0aCNbFHWHc20240508 0097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43002182150022002613040021002833300261003043330013005656060041005786900016006197010017006357010017006527020019006698010023006881158-063020241226105829.0 a978-7-5730-0495-6dCNY35.00 a20221122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60000 aa z 000yy ar1 a自贸港知识面对面b专著e大学版f刘家诚,李洪山主编g温小平本册主编 a海口c海南出版社d2022.04h2023.09重印 a226页c彩图d24cm a海南省教育厅组编 a本书内容包括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背景与意义、《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政策解读、海南重点园区建设成就、我与自贸港共成长等方面,还增加了人才政策、青年担当等方面的内容,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生逢其时、重任在肩,理应担起使命,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a高校学生0 a自由贸易区x经济建设y海南j青年读物 aF752.866v5 0a刘家诚4主编 0a李洪山4主编 0a温小平4册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18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9001472100034002262150016002602250043002763300455003193330119007746060021008936900014009148010023009281158-063220241010144353.0 a978-7-5183-6954-6dCNY56.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加油站全流程诊断与优化实务b专著f《加油站全流程诊断与优化实务》编委会编著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09 a208页d23cm2 a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统建培训资源 a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销售企业为解决经营难题,提升加油站经营量效业绩,实现精益管理,需要提升加油站经理的经营技能。本书立足于全员,通过全方位、全过程诊断加油站现有问题,通过量化指标诊断加油站实际销售能力,通过市场调查、现场比对、数据测算等手段,提出从设施设备改造到管理流程优化的全面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并提供可以直接借鉴的应用案例。本适合适合加油站经理、地市销售公司零售业务管理人员、地区销售企业零管管理人员、销售分公司零售管理人员阅读、培训使用。 a本适合适合加油站经理、地市销售公司零售业务管理人员、地区销售企业零管管理人员、销售分公司零售管理人员阅读、培训使用0 a加油站x经营管理 aF764.1v5 0aCNbFHWHc20241017 0111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42001802150015002223300555002373330009007926060039008016900012008407010013008528010023008651158-063320241213104732.0 a978-7-5167-6632-3dCNY17.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汽车营销与服务b专著f王翎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85页d26cm a本书为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示范品牌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教材项目之一,全书以任务引领的方式,围绕经济发达地区家用汽车销售的类型,介绍汽车营销与服务相关知识,同时设计系列活动项目,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的中等职业教育课改特色实验学校,是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实验学校,与上海旅游专科学校共同发起组建了上海旅游职业教育集团,与上海商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发起组建了上海上海商贸职业教育集团。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是一所以商贸、旅游为主,集航空服务、会展、信息等专业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a中专0 a汽车x服务营销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F766v5 0a王翎4编 0aCNbFHWHc20241219 0092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05000800180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300355002383330009005936060033006026900010006357010017006458010023006621158-063420240812161112.0 a978-7-04-062810-4dCNY53.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财政与金融b专著f董云展主编 a2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0 a377页d26cm a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财经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分为财政部分和金融部分,共11学习项目,主要内容包括财政与财政部门、财政支出、财政收入、政府预算、金融与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保险与信托、金融市场、国际金融、货币供求与均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每个学习项目包括:职业能力目标、典型工作任务、案例引导、正文、项目小结、阅读资料和课后习题等。 a高职0 a财政金融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F8v5 0a董云展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44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8001962150016002343140047002503300714002973330083010116060031010946900012011257010017011377010017011548010023011711158-063520241230154210.0 a978-7-313-31050-7dCNY4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b专著f王同科,闫峻晖主编 a上海c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72页d26cm a王同科,毕业于河北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学士。 a本书紧密围绕“二十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将财经素养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内容设置上,本书不仅涵盖传统的财经知识体系,还结合现代科技和金融创新,引入数字经济、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财经领域的发展需求。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编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注重校企协同开发教学内容,将树立职教思想贯穿于内容之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实用的图表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财经知识,提升财经素养。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财经道德意识和财经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财经观念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经济担当的新时代公民。 a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财经商贸类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参考0 a大学生x财政经济x素质教育 aF810v5 0a王同科4主编 0a闫峻晖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8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297002463300411005433330011009546060029009656900014009947010015010088010023010231158-063620241108113736.0 a978-7-307-24697-3dCNY68.00 a202411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公共部门财务管理b专著e原理与应用f黄景驰著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39页d26cm a黄景驰,1979年10月生,2012年6月毕业于德蒙福特大学(De Montfort University,UK),获公共财政管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7月进入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公共财政学以及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自2014年起,承担了行政管理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公共部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任务。 a本教材主要针对无财务与会计专业背景的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计划讲授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本书计划通过知识讲授、例题讲解、课后习题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形式,系统地讲授并使学生掌握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技巧及其应用。教材的主要内容计划包括五个部分,主要有: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导论、公共部门管理会计基础、公共部门财务会计基础、公共部门的财务分析与决策、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审计原理与绩效评估。 a大学生0 a公共部门x财务管理j教材 aF810.6v5 0a黄景驰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17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4002122150016002463140092002623300418003543330009007726060043007816900015008247010017008397010015008567010017008718010023008881158-063720240806110516.0 a978-7-122-46242-8dCNY38.00 a202408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智能财税共享中心岗位模拟实训b专著f赵锦河,王艳,赵锦屏主编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09 a114页d26cm a赵锦河,中级会计师,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具有8年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教学工作经验。 a本教材对标“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考试大纲,以财税代理服务公司对中小微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代理核算为背景,以财税代理行业最新业务实践案例为原型,以财税共享中心岗位为前提,内容包括绪论、销售发票开具、日常业务单据整理与制单、月末结转和结账、凭证与报表规范性审核、纳税申报等模块,让学生熟悉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练习对应岗位的工作技能,体现了业财税一体化流程。教材配套操作示范微课视频,引导帮助学生开展实操。 a中专0 a财税x管理信息系统x中等职业教育j教材 aF810-39v5 0a赵锦河4主编 0a王艳4主编 0a赵锦屏4主编 0aCNbFHWHc20240807 01546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101001522100044002532150016002973300679003133330105009925170021010976060027011186900014011457010027011597010031011867020015012177020013012328010023012451158-063820241231144219.0 a978-7-5217-7046-9dCNY98.0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税的荒唐与智慧b专著e历史上的税收故事f(美)迈克尔·基恩,(美)乔尔·斯莱姆罗德著g薛凯欣,余江译 a北京c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2025.02 a496页d26cm a这是一本妙趣横生的税收简史。作者之一乔尔·斯莱姆罗德,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财税专家之一,现在担任国际财政学会会长(世界财税研究界的最广泛、影响最大的学术组织)。迈克尔·基恩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财政事务的主管。这本书梳理了历史上五花八门的征税方式。税收是经济很重要的一个侧面,可以为很多历史事件提供解释。在很多看似奇葩的税收(比如英国的窗户税、俄罗斯的大胡子税,还有人头税等)背后,是各种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作者通过这种轻松、诙谐的写作方式,其实想传达的思想是,所有的税收制度设计都用共同点,比如税基的可测算性,征税的成本与收益,税收的分配功能等。在设置一项税收或者一项政策时,需要考虑实施的成本收益,这些原则是共同的。历史上税收的经验和教训也可以为当下的政策出台提供简介和参考。 a财税领域的学者、学生,政策制定者,税务部门、征税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关心税收对个人收入和财务规划的人士1 a历史上的税收故事0 a税收管理x财政史y世界 aF811.9v5 1c(美)a基恩b迈克尔4著 1c(美)a斯莱姆罗德b乔尔4著 0a薛凯欣4译 0a余江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02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8002162150016002543300433002703330021007036060025007246900012007497010015007618010023007761158-063920240416150427.0 a978-7-5223-2641-2dCNY68.00 a20240416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治理机制研究b专著f赵福昌著 a北京c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d2023.12 a313页d24cm a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是央地关系的核心内容。本书稿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野,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治理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明确了央地财政关系的内涵后,梳理回顾了中国央地收入划分改革的演进、央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演进、中国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演进,考察了央地财政关系的国际经验和可资借鉴之处,分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央地财政关系改革的治理逻辑,对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治理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a财政关系研究人员0 a财政关系x研究y中国 aF812v5 0a赵福昌4著 0aCNbFHWHc20240424 0101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300437002503330021006876060025007086900012007337010015007458010023007601158-064020240424145520.0 a978-7-5218-5231-8dCNY65.00 a2024042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经济不确定性对财政政策绩效的影响b专著f邹甘娜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3.09 a307页d26cm a研究经济不确定性对财政政策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系到积极财政政策的提质增效。本书在充分梳理和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估算中国经济不确定性水平出发,采用一般均衡模型考察不同区制的经济不确定性下中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并分析经济不确定性影响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机理,采用中国的现实经济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财政政策以强化其有效性的建议,以便应对和消除经济不确定性的上升对经济运行造成的负面影响。 a财政政策研究人员0 a财政政策x研究y中国 aF812v5 0a邹甘娜4著 0aCNbFHWHc20240429 0147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4002112150016002453140114002613300747003753330027011226060029011496900014011787010017011928010023012091158-064120241227154606.0 a978-7-5429-7853-0dCNY99.8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政府会计准则制度b专著e2025年版f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a上海c立信会计出版社d2025.01 a282页d26cm a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财务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其前身为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 a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发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随后陆续发布了1-10号政府会计准则和3号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以及1号政府会计准则解释。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随后又连续发布了各项补充规定和衔接规定。为满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学习、参考和实际操作的需要,我们编写了《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一书。本书分为五篇,第一篇为政府会计准则,包括《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准则》第1-10号,第二篇为政府会计制度,包括《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第三篇为政府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和衔接规定,第四篇为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第五篇为其他规定。本书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和相关监管机构人员学习和贯彻新政府会计准则体系,也适合需要了解政府业会计准则制度的其他人士阅读参考。 a政府业会计准则制度人员0 a预算会计x会计准则y中国 aF812.3v5 0a财政部4制定 0aCNbFHWHc20250102 0149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183002543300709004373330021011466060035011676900016012027010013012188010023012311158-064220240903142814.0 a978-7-5218-6263-8dCNY56.00 a202409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经济下税收治理效能的评估与提升研究b专著f袁娇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08 a307页d24cm a姓名,袁娇职称,讲师职务,税收教研室主任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类型,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税理论与政策、税收经济数量分析工作经历,2017.09-至今 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a本书以“数字经济→税收治理→效能提升”为逻辑主线,遵循“问题揭示→效能评估→提升路径”的研究思路展开,主要包括三大核心模块,模块一,数字经济全景解构及其对税收治理的影响。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及“用户参与价值创造”成为数字经济最为典型的特征,其对传统税收治理体系产生多维冲击和挑战。模块二,数字经济下税收治理效能的评估。本课题围绕数字经济下税制与征管匹配度、税收征管有效性、税收营商环境满意度三个维度,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金字塔式税收治理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据此展开多维实证测度与分析。模块三,数字经济税收治理效能提升路径框架设计。为有效破解数字经济税收治理三大壁垒,实现“税费应收尽收、税费数据可信安全共享、纳税人缴费人隐私保护”三重目标,整体性集成式提升税收治理效能,亟需从税制与征管两翼加以谋划。 a税收管理研究人员0 a信息经济x税收管理x研究y中国 aF812.423v5 0a袁娇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54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6002403140376002563300424006323330099010566060031011556900016011867010015012027010017012177010017012348010023012511158-064320241105105802.0 a978-7-5429-7732-8dCNY86.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税务文书式样与范本案例b专著f项国,翟继光,王冬梅主编 a上海c立信会计出版社d2024.10 a501页d26cm a项国,英国莱斯特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律师,通过美国加州司考、HKCPA、FIPA、AIA、ACCA,USCPA、剑桥大学高级财务管理师,有20年以上大型企业财务管理、资本运营工作经验。翟继光,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从教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中华考试网、法律教育网讲师。现任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民营企业税法研究室主任,《法制日报》《第一财经日报》特邀评论员,中国财产规划与管理研究会理事。 a本书分为八章,第一章为税务管理类文书,第二章为发票管理类文书,第三章为税款征收类文书,第四章为税务检查类文书,第五章为阻止出境类文书,第六章为税收保全类文书,第七章为税收强制执行类文书,第八章为税务处罚类文书。本书共收集92类税务文书,110份税务文书范本。本书收集的范本均为各地税务机关执法过程中制作的真实税务文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为避免对相关纳税人的声誉造成影响,本书省略了具体纳税人的名称,但保留了税务机关的名称。 a本书适宜作为各级税务机关执法的参考工具书,也可以作为各高校、研究机构进行税法、税务研究的参考书0 a税收管理x文书x写作y中国 aF812.423v5 0a项国4主编 0a翟继光4主编 0a王冬梅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29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140190002483300508004383330015009466060035009616900016009967110021010128010023010331158-064420241028134354.0 a978-7-5678-1551-3dCNY48.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税收季度报告h2024.3b专著f国家税务总局编 a北京c中国税务出版社d2024.01 a268页d28cm a国家税务总局为国务院主管税收工作的直属机构。2018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 a《中国税收季度报告》是由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组织编写、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季度出版物,是国家税务总局对外进行税收联络和信息交换的窗口,主要内容为国家税务总局税收要论、税收要情、税收政策解读、重要税收经济调研、税收要事等,分析性文章坚持原创首发。“税收经济调研”栏目以刊登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税务局主要领导文章为主,内容为当季税收经济热点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中国税收季度报告》2024年第3期全面反映全国税务系统2023年第三季度税收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内含详尽的税收要情和最新财税政策等。 a税务工作者0 a税收管理x工作报告y中国z2024 aF812.423v502a国家税务总局4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49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05001472100034002522150016002863140251003023300503005533330017010566060025010736900019010987110033011177110023011507110029011738010023012021158-064520241106111334.0 a978-7-5218-5833-4dCNY98.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杭州税收优秀论文集i2023年度b专著f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税务局,杭州市税务学会,杭州市国际税收研究会编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10 a397页d26cm a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税务局主要职责是负责贯彻执行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法规,组织落实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负责所辖区内各项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州市税务学会和杭州市国际税收研究会是专门开展群众性税收学术研究的社会团体。 a本书是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税务局组织的全市税务系统开展的2023年课题申报成果,暨2023年杭州税收优秀论文集,全书共71篇论文。杭州市税务局结合税收工作安排,以强化一流税收智库建设为目标,以税收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紧紧围绕加强党建统领、深化税制改革和税费征管改革、优化纳税服务、强化队伍建设、推进以税咨政等方面,精心组织课题调研,并邀请专家开展课题评选。拟将优秀课题收录至该论文集中,汇编成《2023年度杭州税收优秀论文集》,希望通过论文集的出版,留存优秀税收研究资料,促进科研成果及科研人才的学习交流。 a行业从业人员0 a税收管理y中国j文集 aF812.423-53v502a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税务局4编02a杭州市税务学会4编02a杭州市国际税收研究会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38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000033002383140183002713300567004543330013010216060037010346900018010717010017010898010023011061158-064620240903090915.0 a978-7-5218-6259-1dCNY85.00 a202409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东南亚国家税收制度b专著f杨向英主编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08 a307页d24cm a高等教育财税系列精品规划教材 a杨向英,女,云南华坪人,现为云南财经大学教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税收理论与实务。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教育厅课题一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课题研究。 a本书适用于财政、税收专业学生学习以及教学研究使用,也为致力于了解东南亚国家税收制度的内容和发展趋势的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人提供参考借鉴。税收制度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经济社会制度安排,不仅对一国的生产和经济社会关系带来深刻变化,还将对国际间商品、劳务、资本、技术、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带来直接、间接的影响。本书以国家税务总局官网发布的“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中的东南亚国家税收制度为基础,并广泛收集和整理了东南亚国家官方网站上有关税制改革的资料和国内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并按国别、税类从税制要素的角度对东南亚各国税收制度的内容及其改革发展趋势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 a高校师生0 a税收制度y东南亚x高等学校j教材 aF813.303.2v5 0a杨向英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13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7001482100034002252150016002593300499002753330021007746060035007956900014008307110037008448010023008811158-064720241022140302.0 a978-7-5220-2590-2dCNY108.00 a202410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b专著f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编 a北京c中国金融出版社d2024.10 a228页d29cm a本书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货币信贷包括货币总量、金融机构存贷款及其利率、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汇率、跨境人民币收付等的概况。第二部分展示了中国人民银行在2024年第二季度进行的重要货币政策操作。第三部分介绍了金融市场运行概况及金融市场制度建设情况。第四部分分析了世界及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第五部分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了展望,并介绍了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思路。附录仍和以往一样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货币政策大事记、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国主要经济和金融指标、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和金融指标。 a货币政策研究人员0 a货币政策x研究报告y中国z2024 aF822.0v502a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4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87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39001522050008001912100042001992150016002413000025002573140303002823300901005853330033014866060041015196900011015607010017015718010023015881158-064820241209151431.0 a978-7-5663-2647-8dCNY58.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金融专业英语阅读b专著f沈素萍主编 a4版 a北京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92页d26cm a金融专业英语系列教材 a沈素萍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曾任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主管本科英语教学。美国哈佛大学访问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外金融制度文化比较。沈素萍教授现担任北京市高教学会大学英语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财经院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金融英语证书考试专家组成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英语研究所副所长。 a《金融专业英语阅读(第四版)》是金融专业英语系列教材的第一部分。第四版的修订正值后新冠疫情和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并在二十大与时俱进的原则下,在第三版的基础上,对有些章节的辅助阅读文章进行了更换,新更换的文章皆写作于近三年以内,体现了新冠疫情对全球金融的影响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同时包含丰富的案例,体现新的时代背景下金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书共十八章,包括:第一章:货币政策。第二章:外汇风险和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原因。第三章:管理外汇风险的工具和方法。第四章:美国对外汇交易的干预。第五章:金融市场和中间业务。第六章:共同基金。第七章:债券。第八章:期权。第九章:互联网金融。第十章:保持风险管理决策一致性。第十一章:国际清算银行。第十二章:商业银行借贷。第十三章:信贷分析。第十四章:何种抵押贷款更适合你?第十五章:什么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银行系统?。第十六章:财务报告与公认会计准则简析。第十七章:保险的历史起源。第十八章:保险单及其业务周期。其中,第十五章为新增内容。 a高校金融专业师生,英语学习者0 a金融x英语x阅读教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F83v5 0a沈素萍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67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2250023002543301025002773330021013026060033013236900011013567010013013677010013013808010023013931158-064920241029140102.0 a978-7-5220-2610-7dCNY46.00 a202410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可持续金融b专著e从发展愿景到市场行动f裘菊,陈玺著 a北京c中国金融出版社d2024.10 a196页d26cm2 a中欧陆家嘴智库丛书 a本书为《中欧陆家嘴智库丛书》。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从发展新愿景和市场现实视角来总结和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及未来方向。上篇“可持续金融:经济发展新愿景”包含三章内容:第一章从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出发,回顾了可持续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全球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第二章详细介绍了作为全球可持续金融最佳实践代表的欧盟,其可持续金融体系的演进历程,以及涵盖分类标准、信息披露和可持续投资工具三大支柱在内的可持续金融制度框架;第三章聚焦于中国实践,介绍了可持续金融作为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在我国的创新和发展,以及未来方向。下篇“可持续金融:市场行动与挑战”将视角转向微观市场主体,着重关注市场主体进行可持续投资面临的激励和约束方面。下篇包括第四、第五、第六章三部分内容:第四章首先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资金需求和资金来源,分析了私人部门可持续投资不足的原因,以及公共政策可以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第五章是针对融资约束对企业可持续投资影响的专题研究,从融资约束和资本成本两个维度检验资本供给对企业绿色投资的激励问题;第六章聚焦于金融机构,探讨了影响金融机构可持续投资的内部和外部激励,并在最后举例探讨了一些政策供给端目前存在的问题。 a金融发展研究人员0 a金融业x经济可持续发展x研究 aF83v5 0a裘菊4著 0a陈玺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44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05000800182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000035002443140297002793300499005763330009010756060043010846900012011277010017011398010023011561158-065020241129164720.0 a978-7-300-33419-6dCNY39.00 a20241129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金融职业技能b专著f邓雪莉主编 a2版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5.01 a202页d26cm a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 a邓雪莉,副教授,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金融学院副院长,山西省品牌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金融科技、个人理财、金融职业技能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负责建成省级职业教育“金课”1门、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门,省级微课1门,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及省级教科研项目近1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4部。 a本教材立足职业院校金融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特色,深度对接金融企业业务改革与创新需求,在内容设计上邀请校企合作企业的专家和一线从业人员,以金融行业典型工作岗位为基础共同设计课程模块任务;同时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慧金融赛项规程,将岗位任务、课堂教学、技能竞赛融为一体,体现了“岗课赛”融通的职业教育特色。本教材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等精神,全过程融入具体技能模块工作场景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培养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金融从业人员。 a高职0 a金融工作x职业技能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F830v5 0a邓雪莉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94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757002543300473010113330111014845170027015956060019016226900012016417010015016538010023016681158-065120241212113046.0 a978-7-5008-8545-0dCNY28.00 a202412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黄丽娜工作法b专著e洋葱式四层精剥金融服务f黄丽娜著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11 a277页d19cm a黄丽娜,1987年出生,经济师,现任中国农业银行浙江温州瑞安仙降支行副行长兼客户经理,“黄丽娜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农业银行劳动模范”“中国农业银行五一劳动奖章”“最美温州人”等荣誉和称号。2014年,黄丽娜成为农行温州分行历史上首位年度业务量超10万笔的柜员,平均每天业务量近400笔。2015年,她的业务量在农行浙江省分行中排名第一,并创造温州分行业务量最高纪录,单日业务量506笔。高效、准确的业务办理让客户的客等时间、办理时间明显缩短。她总结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洋葱工作法”,被授予浙江省财贸系统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品牌服务操作法,农行浙江省分行在全行推广学习。2023年11月,“黄丽娜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她带领团队建立“劳模接待日”“榜样八小时”等特色工作机制,持续扩大工作法的传播效应,不断为金融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内生动力。 a本书结合黄丽娜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经验总结,系统阐述了洋葱工作法的内涵、操作要点及实施效果。黄丽娜工作法,以其独特的“洋葱式四层精剥”理念为核心,将金融服务过程细分为岗前三备、受理三精、营销三感、班后三储四个层次,层层递进,精准高效。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详细的流程讲解,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一高效工作法,从而在金融服务领域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和服务质量的飞跃。本书不仅适用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也为其他服务行业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a本书不仅适用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也为其他服务行业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1 a洋葱式四层精剥金融服务0 a金融x商业服务 aF830v5 0a黄丽娜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02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300383002403330079006236060015007026900012007177010017007297010017007468010023007631158-065220240522165956.0 a978-7-5604-5155-8dCNY52.00 a202405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金融案例新编b专著f封清源,李佳洁编著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3.06 a200页d26cm a本书收录了30余个近年来的热门金融案例,涵盖了金融学中最重要篇章知识,主要涉及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实践、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管理、证券投资、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货币供求与金融调控、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收支与内外经济均衡、汇率理论与汇率制度、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创新与监管等国内外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案例按照基本原理、案例内容、思考与讨论的框架编写,每个案例都蕴含了金融学的重要理论。 a本书可用于高校经管类专业课堂教学,也可作为金融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0 a金融x案例 aF830v5 0a封清源4编著 0a李佳洁4编著 0aCNbFHWHc20240529 0217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140377002423301154006193330029017736060051018026900012018536900015018657010013018808010023018931158-065320241210102807.0 a978-7-5103-5480-9dCNY88.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金融科技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b专著f聂梓著 a北京c中国商务出版社d2024.11 a391页d24cm a聂梓,女,湖北荆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武汉纺织大学会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企业违约、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研究。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一项,在《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商业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a近年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数字化新机遇。数字技术与金融不断深入融合创新,金融科技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201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专门探讨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传统金融。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指出要坚持“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的发展原则,以加强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以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科技审慎监管为主线,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凭借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运用,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机构,提供更加精准普惠的金融服务,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扩大企业融资渠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那么,金融科技是否能够为缓解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提供机遇呢?本书以金融中介理论、金融功能理论、金融创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为指导,探讨了金融科技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进一步从股票流动性和股价崩盘风险两个角度探讨了资本市场是否能够有效识别金融科技缓解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赋能作用。最后,在本书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a企业债务风险管理研究人员0 a金融x科学技术x企业债务x风险管理x研究y中国 aF830v5 aF279.23v5 0a聂梓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32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2250037002523300579002893330115008686060045009836900018010287010017010468010023010631158-065420240705154105.0 a978-7-115-64775-7dCNY65.00 a202407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Python金融数据分析与挖掘b专著e微课版f黄恒秋编著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4.01 a274页d26cm2 a大数据应用人才能力培养新形态系列 a本书从Python基础,到应用Python进行科学计算、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挖掘建模等基础训练,再到利用Python进行金融数据挖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进行金融数据分析、挖掘和量化投资的全过程。全书分三篇:基础篇、案例篇和实训篇。基础篇(第1-6章)主要介绍Python基本知识及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挖掘建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案例篇(第7-11章)主要介绍利用Python进行金融数据挖掘分析与量化投资的基础案例和综合应用案例;实训篇(第12章),由8个实训组成。本书将从Python基础知识、基本数据分析技能,扩展到基础案例和综合案例,最后通过实训帮助读者强化训练,完成Python相关知识的学习。 a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数学、计算机、经济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也适合作为金融数据挖掘研究者、爱好者的参考书0 a软件工具x程序设计x应用x金融x数据处理 aF830.41-39v5 0a黄恒秋4编著 0aCNbFHWHc20240710 0151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300923002383330037011616060029011986900015012277110017012428010023012591158-065620241016153104.0 a978-7-5220-2572-8dCNY69.00 a202410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金融时代新银行b专著f恒丰银行著 a北京c中国金融出版社d2024.09 a379页d24cm a本书开篇首先概述了数字金融时代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数字金融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领域,正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并给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金融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也为建设金融强国提供了有力支撑。随后,书中详细剖析了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及其发展趋势。从Bank1.0到Bank4.0的演变过程中,银行业服务逐渐实现了线上化、移动化,场景金融深度融入互联网生态,为客户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作者强调,数字化转型不仅是银行业适应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服务质效、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探讨新银行建设路径时,书中以恒丰银行为例,深入剖析了其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成果。恒丰银行通过构建数字化敏捷银行,实现了业务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全书内容丰富、观点独到,不仅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也为广大读者了解数字金融时代下的银行业变革提供了宝贵窗口。无论是银行业从业者还是关注金融科技发展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启示和借鉴。 a银行业从业者及金融科技发展的读者0 a数字技术x应用x银行业务 aF830.49v502a恒丰银行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39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140219002403300577004593330021010366060013010576900015010707010017010857010017011028010023011191158-065720240820105336.0 a978-7-305-28323-9dCNY56.00 a202408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个人理财规划b专著f周晓莲,华荷锋主编 a南京c南京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60页d26cm a周晓莲,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先后讲授《个人理财规划》《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等课程。华荷锋,博士,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一直担任《金融营销》《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等课程的讲授工作。 a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解个人及家庭理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财基本理论涉及生命周期、货币时间价值等理论。理财基本技能即完整的理财规划流程,包含个人家庭财务状况分析、理财目标设立与分析、各分项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综合理财规划方案制定等。理财分项规划诸如现金规划、保险规划、住房规划、教育规划、养老规划、投资规划、遗产规划等。本书内容设计与理财经理、保险顾问等金融服务营销岗位相契合,并结合国情增加银行理财、个人养老金、房产税等新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在理财基本技能的章节中应用大量理财案例进行分析,可读性、实用性强。适合金融专业师生、理财经理、保险营销顾问和有理财需求的个人使用。 a私人投资研究人员0 a私人投资 aF830.59v5 0a周晓莲4主编 0a华荷锋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101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300475002263330021007016060015007226900015007377010013007528010023007651158-065820240924110018.0 a978-7-5090-1800-2dCNY89.00 a202409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交易的真谛b专著f丁亮著 a北京c当代世界出版社d2024.02 a388页d26cm a书稿是一位资深投资者对资本市场趋势交易体悟的经验总结。作者有多年投资经验,且连续多年盈利,对资本市场有着深刻的认识,尤其擅长趋势交易。他将自己多年的经验经验和对趋势投资的认识诉诸笔端,写成一篇篇以短小精悍的文章,希望同样走在趋势交易道路上的投资者能少走弯路,战胜市场。本书能解决投资中的很多问题,比如,如何找到入场的关键点?如何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如何抓住一目了然的机会?如何看待行情的短期波动?如何看待多空双方的博弈?……投资者遇到的绝大多书问题在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a股民,投资爱好者0 a投资x研究 aF830.59v5 0a丁亮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36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0001782150016002083140209002243300603004333330017010366060013010536900016010667010015010828010023010971158-065920241113115538.0 a978-7-5168-4051-1dCNY59.80 a202411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富足的习惯b专著f祖臣雷著 a北京c台海出版社d2024.11 a184页d24cm a祖臣雷,文化作者。从事出版传媒十多年,代表作有《别太单纯,也别太不单纯》《孟非的说话之道》等。其丰富的个人阅历、缜密细腻、一针见血的的笔法,总能给读者带来直呼过瘾的阅读体验。现任职于天津纵横文化有限公司。 a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其致富的秘密,不仅仅是他们的消费习惯、节约的习惯,还有思维习惯、理财习惯、社交习惯、高效习惯、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习惯是你不知不觉中做的事情,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就是习惯。坏的习惯能毁了一个人,而好的习惯能成就一个人。当然,除了这几点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坚持不懈。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打开财富的大门。本书深刻揭示了一个核心秘密——成功者独特的“富足的习惯”。书中通过剖析成功人士的理财与生活哲学,展示了节俭、高效、积极理财、持续学习及不懈坚持等关键习惯对积累财富的重要性。此外,书中还分享了实用的方法和案例,帮助读者建立并巩固这些富有的习惯,从而开启财富增长的良性循环。 a投资管理人员0 a投资管理 aF830.593v5 0a祖臣雷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66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5001482100042001832150016002253000023002413301065002643330017013296060023013466900015013697010017013848010023014011158-066020241231143727.0 a978-7-5047-8126-0dCNY49.0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零基础学看盘b专著f关俊强编著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5.01 a125页d26cm a富家益股市新手系列 a本书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的股票投资指南,重点介绍了如何进行股票盘口的观察和分析。本书首先介绍了看盘的概念和作用,以及为什么进行盘口观察对于投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对看盘的整体了解,读者可以明确看盘在股票投资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详细介绍了盘口数据的含义和解读方法,包括买卖盘的挂单情况、成交量和成交金额等指标的分析。读者可以学习如何通过盘口数据来判断市场的供需关系和资金流向,从而做出相应的交易决策。介绍了盘口形态分析的方法,包括盘口图形的形成和演变规律、买卖力量的对比等。读者可以了解如何通过盘口形态的变化来判断股票价格的走势,并做出相应的买卖决策。介绍了一些与看盘相关的指标和工具,如涨停板、委托簿、Level2行情等。读者可以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指标和工具来辅助盘口观察和分析,提高交易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强调了在看盘操作中的风险管理和心理控制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方法和技巧来帮助读者控制风险,避免情绪驱使的错误决策。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应对市场波动和压力的方法,帮助读者保持冷静和理性。通过一些实战案例和经验分享,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些案例和经验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盘口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升盘口观察和分析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a股票投资人员0 a股票投资x基本知识 aF830.91v5 0a关俊强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8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42002042150016002463140313002623300433005753330019010085170029010276060023010566900015010797010017010948010023011111158-066120241230155652.0 a978-7-113-31917-5dCNY69.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波浪战法b专著e判断股票高抛低吸买卖信号f股海扬帆著 a北京c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2 a179页d24cm a黄凤祁,笔名,股海扬帆,湖南商学院,本科学历,专业,会计,职称,经济师;工作单位,中国工商银行;主要著作,《涨停板分时图交易实战技法》、《高抛低吸波段战法》等,长期从事股票与外汇投资的实盘操作,擅长超短线交易,积累了丰富的股市实战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日内超短线交易法”、“量价操作技法”等甚为实用的交易技巧。 a本书主要是根据股票在震荡行情时表现出来的一些技术特征,总结出来的一套寻找震荡波段高低买卖点时的炒股实战技术,更适用那些技术水平一般的投资者,或是那些价值投资者在抄底操作时失误或是面对技术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到来时的因地制宜地去进行短线操作,以降低持股成本,或短线安全获利的一种操盘技术。定位于有一定基础的老股民,同时也涵盖那些期望通过学习而提升自己炒股技术的新股民。运用战法的形式,将复杂的炒股技术做到了简单化,同时又不失实用性。 a股票交易爱好者1 a判断股票高抛低吸买卖信号0 a股票交易x基本知识 aF830.91v5 0a股海扬帆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45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42002002150016002423140311002583300439005693330085010085170025010936060023011186900015011417010017011568010023011731158-066220241230155552.0 a978-7-113-31884-0dCNY69.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五三战法b专著e判断牛股波段买卖信号f股海扬帆著 a北京c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2 a148页d24cm a股海扬帆(本名黄凤祁),湖南商学院,本科学历,专业,会计,职称,经济师;工作单位,中国工商银行;主要著作,《涨停板分时图交易实战技法》、《高抛低吸波段战法》等,长期从事股票与外汇投资的实盘操作,擅长超短线交易,积累了丰富的股市实战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日内超短线交易法”、“量价操作技法”等甚为实用的交易技巧。 a本书主要是根据“五线上买,三线下卖”的交易原则,五线归一为选股形态,以五箭齐发形态为买股时机,以双线合璧形态为加仓时机,以万法归一形态为减仓时机,以三线归巢形态为清仓时机,同时注重量价等指标的配合运用,属于一种中短线操盘技术。定位于有一定基础的老股民,并兼顾有学习欲望的新股民。复杂的炒股技术,通过案例简单化、直观化、条理化,让投资者一看就明白,一学就会。适合有一定股票投资基础的投资者、对股票战法感兴趣的散户、中小投资者等阅读使用。 a本书适合有一定股票投资基础的投资者、对股票战法感兴趣的散户、中小投资者等阅读使用1 a判断牛股波段买卖信号0 a股票交易x基本知识 aF830.91v5 0a股海扬帆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42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42002002150016002423140309002583300481005673330019010485170025010676060023010926900015011157010017011308010023011471158-066320241230155500.0 a978-7-113-31844-4dCNY69.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云梯战法b专著e判断牛股短线买卖信号f股海扬帆著 a北京c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2 a179页d24cm a黄凤祁,笔名,股海扬帆,湖南商学院,本科,专业,会计,职称,经济师;工作单位,中国工商银行;主要著作,《涨停板分时图交易实战技法》、《高抛低吸波段战法》等,长期从事股票与外汇投资的实盘操作,擅长超短线交易,积累了丰富的股市实战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日内超短线交易法”、“量价操作技法”等甚为实用的交易技巧。 a本书主要是根据股价在强弱技术形态时的表现总结出的一种短线操盘方法,主要包含有如何建立股票池、如何选股和如何买卖股票、如果判断是否持股等短线操盘手法和技巧。本书虽然注重短线操盘手法,但更为注重中长线选股的要求,是以价值投资为根基而制定出的一套短线操盘战法。定位于有一定基础的老股民,并兼顾有学习欲望的新股民。本书完稿后,可集合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弘扬正确的价值投资理念,力争扩大销量。将复杂的短线抢板技术和强势股的短线操盘技巧,简化为了明了的一套战法,让投资者一学就会,一看就懂。 a股票交易爱好者1 a判断牛股短线买卖信号0 a股票交易x基本知识 aF830.91v5 0a股海扬帆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8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050008001762100038001842150016002223000031002383300471002693330009007406060033007496900012007827010015007948010023008091158-066420241118134233.0 a978-7-5654-5450-9dCNY30.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际金融b专著f张乐主编 a6版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84页d26cm a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 a本教材立足于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前者在于让学生全面清晰地了解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涵盖的内容,掌握工作岗位对应的业务技能,以利于就业;后者在于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经济大势,于高处看世界,具备国际视野,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教材立足于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前者在于让学生全面清晰地了解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涵盖的内容,掌握工作岗位对应的业务技能,以利于就业;后者在于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经济大势,于高处看世界,具备国际视野,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a高职0 a国际金融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F831v5 0a张乐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33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9001482050008001872100042001952150016002373300712002533330035009656060013010006900012010137010017010257010017010428010023010591158-066520241230102253.0 a978-7-5663-2576-1dCNY52.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际金融b专著f刘舒年,温晓芳主编 a6版 a北京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62页d26cm a《国际金融》第六版教材补充了相关的国际金融知识,更新了全部专栏阅读,并在保持原有框架和结构的基础上对个别章节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以期让教材与市场运行同步,让课堂与实践紧密相连。新版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党的二十大制定的金融体制改革目标为基石,新编内容突出了以下特点:1、专栏阅读重点体现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进程及成效,重视培养学生的“中国视角”,充分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在国际金融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中国因素对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影响。2、教材内容紧密跟踪前沿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深邃的国际金融理论和逻辑,配套阅读保持时代性,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的作用,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使命担当。3、教材同时配套的数字化资源丰富,供教师和学生选择使用。 a国际金融研究人员,金融专业师生0 a国际金融 aF831v5 0a刘舒年4主编 0a温晓芳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91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8001942150016002323140442002483300895006903330021015856060019016066900012016257010013016378010023016501158-066620241216155144.0 a978-7-5228-4681-1dCNY98.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全球治理视角下的离岸金融体系b专著f廖凯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340页d24cm a廖凯,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研究员,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硕导。南省拔尖人才,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博士毕业于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际政治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经济、外交与国防政策,中美战略竞争,全球治理。论文曾发表于Survival,International Affairs等国际关系领域顶级期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全国高校基础科研项目等多项课题。政策咨询报告曾发表于《人民日报内参》、《经济内参》、光明日报《知识界动态清样》并获省部级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a由全球离岸金融中心和货币市场组成的离岸金融体系在过去几十年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给跨国洗钱和腐败等金融犯罪提供了温床。本书旨在从全球治理的角度分析这个体系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其结构、运行机制,及其利弊;并分析国际组织和主要金融大国在反洗钱和制度性改革方面的努力。本书提出三方面主要观点:一、挑战目前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推动全球化最重要因素这一观点。本书认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离岸金融体系在推动资金自由流动和经济全球化方面扮演了更重要角色二、这个游离于各国政府监管之外的金融体系实际上是二战后主要大国因自身利益或相互竞争间接推动发展起来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多次因缺少大国推动多边治理方案,其负面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三、尽管一些国际组织积极推动反洗钱和整个离岸金融体系的改革,但英美作为主要金融大国再次因自身利益和大国竞争等原因,未能积极推动多边合作和全球治理方案。在此背景下,本书试试图提出离岸金融体系改革的中国方案,并认为我国可将其作为切入点,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和建设的中国方案。 a离岸金融研究人员0 a离岸金融x研究 aF831v5 0a廖凯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50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9001472100034002362150016002702250017002863300795003033330021010985170025011196060033011446900012011777110035011898010023012241158-066720241105112037.0 a978-7-5220-2593-3dCNY45.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b专著e政策、标准与实践研究f中国农业银行绿色金融研究院编 a北京c中国金融出版社d2024.11 a213页d24cm2 a绿色金融丛书 a自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之后,我国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标准体系以及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全书共分6章:第1章介绍了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基本概念与重点关注事项。第2章梳理了国内外金融支持普惠主体绿色发展的标准与政策情况,发现国内外不乏支持可持续领域的政策标准。第3章以小微企业为核心主体,探索研制了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标准。第4章分析了四个行业的绿色融资场景及模式,基于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提供了可供金融机构选择的20余种金融产品创新方案,并提炼了三种金融机构可应用的金融科技服务方式,分别聚焦流贷智能认定、碳普惠平台、主体ESG评价系统,以支持金融机构更好推动相关业务落地。第5章分析了两者融合发展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建议。第6章为拓展章节,汇编了我国地方政府、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融合发展方面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供读者参考。 a经济发展研究人员1 a政策、标准与实践研究0 a金融业x经济发展x研究y中国 aF832v502a中国农业银行绿色金融研究院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32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9001472100034002262150016002602250023002763300591002993330025008905170037009156060045009526900014009976900014010117010015010258010023010401158-066820241029140115.0 a978-7-5220-2609-1dCNY66.00 a202410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金融开放创新与风险监管b专著e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专题研究f刘功润等著 a北京c中国金融出版社d2024.11 a281页d26cm2 a中欧陆家嘴智库丛书 a《金融开放创新与风险监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专题研究》分上下两辑,共收录了11篇专题研究报告。上辑以金融开放创新为主题,梳理离岸金融、资本项目可兑换、碳金融发展等金融开放创新实践的国际经验及发展趋势,并以之为参照,就建设临港创新实践区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路径研究提出政策建议。下辑以金融风险监管为主题,聚焦经济金融监管与改革实践、风险处置与管理等,从国际经验出发,综合理论与实际,探索适合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中国数字经济监管、银行理财监管以及防范系统性风险提供全球视野参考,助力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更全面、更有效地与国际接轨,促进金融领域的稳健发展。 a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人员1 a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专题研究0 a金融开放x金融风险x风险管理x研究y上海 aF832.0v5 aF832.1v5 0a刘功润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48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1001482100042002192150016002613300790002773330029010675170027010966060041011236900014011646900015011787010013011938010023012061158-066920241230144235.0 a978-7-5663-2530-3dCNY52.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银行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b专著e基于银行准入放开的角度f周凡著 a北京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d2024.08 a262页d26cm a全书共分为8章:第1章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分析了文章的研究意义;梳理了文章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提出了文章的研究创新点。第2章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第3章从理论模型入手,具体研究银行准入放开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第4章基于中国银行业微观数据,从资产负债表表内和表外两个角度,实证研究银行准入放开对银行自身风险的影响及机制。第5章通过结合中国地级市银行业分支机构微观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采用行业融资依赖度降低内生性,探究银行准入放开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第6章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银行准入放开对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及机制。第7章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探究银行准入放开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路径。第8章针对全文的研究内容和主题进行了综合性的总结和分析,探讨了文章的创新与实践意义,并进一步突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a银行改革企业创新研究人员1 a基于银行准入放开的角度0 a银行改革x影响x企业创新x研究y中国 aF832.1v5 aF279.23v5 0a周凡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091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71001302100030002012150016002313300249002473330027004966060033005236900017005566900017005737010015005907010015006057010015006208010023006351158-0670 a978-7-5166-7020-0dCNY69.80 a2023101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清廉保险e新时代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教育手册f黄开堂,向亚云,王杨华著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3.06 a228页d24cm a本书从预防腐败的角度,从保险员工的工作出发,从廉洁从业、合规工作、信守承诺、抵制诱惑、严守底线、持正守廉、俭以养廉、家庭助廉等八个方面,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保险员工的廉洁从业规范和防范腐败的方法,涵盖了保险工作的各个廉洁风险点。 a本书适用于保险从业人员0 a金融业x廉政建设y中国j手册 aF832.1-62v5 aD630.9-62v5 0a黄开堂4著 0a向亚云4著 0a王杨华4著 0aCNbFHWHc20231018 01725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140240002423300643004823330183011256060039013086900014013476900012013617010017013737010017013907010017014078010023014241158-067120241105085433.0 a978-7-111-76912-5dCNY59.8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碳金融b专著f彭红军,顾光同,石宝峰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09 a357页d26cm a彭红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碳金融、供应链金融,现任南京林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系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a本书系统讲授碳金融相关内容,包含3篇:碳金融概述、碳金融工具与碳金融市场。碳金融概述包含碳金融的起源、碳金融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发展碳金融的意义3章内容;碳金融工具包含碳金融工具概述、碳市场交易工具、碳市场融资工具与碳市场支持工具4章内容;碳金融市场包含碳金融市场体系、运行机制与效应、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与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3章内容。内容立足于宏观、微观角度对碳金融进行刻画,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碳金融发展的脉络、碳金融工具应用及创新与碳金融市场的运行及发展。本书设置知识拓展、思政专栏、双碳专栏、碳汇金融专栏、探究与思考等模块,根据碳金融领域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借鉴相关碳金融和碳交易经典教材,优化碳金融知识体系,将思政教育贯穿全书。 a本书适用于高校经济金融类专业绿色金融方向、碳金融专业、碳中和经济学微专业以及相关硕博点特色方向相关课程的教学,同时对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绿色金融与碳金融领域的从业者也具有参考价值0 a二氧化碳x排污交易x金融市场y中国 aF832.2v5 aX511v5 0a彭红军4主编 0a顾光同4主编 0a石宝峰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25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300693002383330021009316060019009526900014009717010015009858010023010001158-067220240429153730.0 a978-7-5196-1364-8dCNY49.00 a20240429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银联前置系统业务解析b专著f张延峰著 a北京c经济日报出版社d2023.12 a201页d26cm a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各商业银行之间客户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为满足客户各种各样的需求,银行不断地推出新的业务品种,采用新的交易技术和手段,为客户提供多元的金融电子服务。其中,大规模地利用银行卡联网联合技术,推动跨行交易,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提供不停顿、跨地域的电子化服务手段,已成为各银行,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银联前置系统是银行内部诸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行内全部的跨行交易,通过银联处理中心实现了银行卡交易联网,各银行内部须研发一套对应的银联前置系统,本书籍作为信大融金的优秀系统书籍,充分展示了银联业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是我在专业银行业务领域的成果转化,也是呕心沥血的专业著作之一,希望银行领域从业人员能够从这部作品中有所领悟,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a银行领域从业人员0 a银行业务y中国 aF832.2v5 0a张延峰4著 0aCNbFHWHc20240508 0161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140662002443300375009063330021012816060025013026900014013277010013013418010023013541158-067320241104104724.0 a978-7-310-06646-9dCNY88.00 a202410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20000 ay z 000yy ar1 a我国金融机构治理现代化研究b专著f郝臣等著 a天津c南开大学出版社d2024.11 a420页d23cm a郝臣(1978-),男,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2007年获南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南开大学任教至今,现任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金融机构治理研究室主任、南开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系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机构治理与公司财务,具体研究方向为保险机构治理。作者先后在《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保险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上海证券报》《董事会》《中国商业保险》等报刊推出思想论文30余篇,出版《中国保险公司治理研究》《中国保险机构治理指数研究》《金融机构治理手册》《公司治理手册》《国有控股金融机构治理研究》等学术著作、研究报告、教材、译著等40余部,先后主持包括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a本书以我国金融机构治理现代化为主题展开研究,创新地搭建了现代治理体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我国金融监管机构、金融业务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类金融机构和境外金融机构五大类共50余种具体金融机构的治理现代化研究展开梳理与分析。本书既是国内首本金融机构治理现代化领域的学术著作,定义了相关概念并搭建了研究框架体系;也是一本金融机构领域的工具书,梳理总结了千余篇领域内重要参考文献。 a金融机构研究人员0 a金融机构x研究y中国 aF832.3v5 0a郝臣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08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6001482100034002242150016002583300409002743330063006836060033007466900018007797110031007978010023008281158-067420241227160812.0 a978-7-5220-2622-0dCNY9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h2024-4(总第116期)b专著f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编 a北京c中国金融出版社d2024.12 a417页d26cm a本书主要以最新的经济指标概览及经济金融统计和调查数据为主要内容,用英汉两种语言表现形式反映了2024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最新变化。包括经济指标概览、金融机构货币统计、金融市场统计、利率、资金流量表、经济调查、物价统计、外资金融机构统计、主要经济金融指标图、主要指标的概念及定义等版块。本书结构清晰,内容翔实,数据充实可靠,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尤其对宏观经济分析研究和金融市场跟踪监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a本书对宏观经济分析研究和金融市场跟踪监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0 a中国人民银行x统计资料z2024 aF832.31-66v502a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0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300641002483330017008896060021009066900015009277010013009428010023009551158-067520241126102601.0 a978-7-5096-9947-8dCNY98.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投资b专著e现实与未来f杜月著 a北京c经济管理出版社d2024.01 a201页d24cm a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探索走中国式道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多年以来,我国的增长伴随着高储蓄率、高投资率的特征,投资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观点认为我国面临投资率过高、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在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投资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是值得探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本书拟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从一般规律、国际比较、战略需要等角度,分析投资在现代化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和应承担的使命,以及如何更好发挥政策效能的问题。具体而言,全书内容包括如何认识投资的作用,如何认识投资形势、稳定投资增长,我国未来投什么、怎么投,如何提高投资效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等问题。 a投资研究人员0 a投资x研究y中国 aF832.48v5 0a杜月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50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8001482100038002062150016002443140311002603300567005713330025011386060038011636900015012017110023012168010023012391158-067620241112105034.0 a978-7-5223-3449-3dCNY13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b专著e2023-2024f中国信托业协会编 a北京c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d2024.10 a369页d29cm a中国信托业协会(China Trustee Association)成立于2005年5月,是全国性信托业自律组织,是经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以下简称“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现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保监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a本报告沿袭了一贯秉承的以事实案例和数据统计为根据的硏究理念,高度贴近市场与实践,以专业的高度、公正的观点,全面分析了2023年信托业发展的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操作性的方案,并对2021年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做出预测。报告的硏究范围涵盖2023年信托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行业分析、信托公司、信托产品、信托市场、法规与政策、焦点问题几个方面,对2023年和2023年的中国信托业进行了全景式的回顾、总结、解析与展望,提出了一系列既具理论高度又有操作价值的思路、观点和理念。主要内容有:2023年中国信托业回顾与展望、2023年金融货币政策分析、2023年信托产品募集规模及收益等。 a信托行业发展研究人员0 a信托业x研究报告y中国z2023-2024 aF832.49v502a中国信托业协会4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55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5001482100034002232150016002572250021002733140271002943300595005653330021011605170035011816060025012166900015012417010013012568010023012691158-067720241129113521.0 a978-7-302-67544-0dCNY129.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资产泡沫与双支柱调控框架b专著e基于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视角f董丰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48页d24cm2 a清华经管思想文库 a董丰,男,40岁,现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等。董丰聚焦“资产泡沫与宏观经济”,在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共31篇。 a本书基于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和政策导向,深入探讨了资产泡沫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关系,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本书特色鲜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作者从宏观经济研究范式出发,运用前沿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深入剖析了资产泡沫的传导机制和双支柱政策的调控逻辑。同时,作者注重将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本书内容体系新颖完善,研究视角全面。全书共分六章,从资产泡沫的形成机制、双支柱政策框架的背景,到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各自对资产泡沫的影响,再到两类政策的协调配合,最后延伸到开放经济背景下的讨论,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a资本市场研究人员1 a基于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视角0 a资本市场x研究y中国 aF832.51v5 0a董丰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099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8001842150016002222250013002383300391002513330025006426060031006676900015006987010013007138010023007261158-067820241115132300.0 a978-7-5654-5431-8dCNY79.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信用债违约问题研究b专著f薄澜著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41页d26cm2 a志勤文库 a本书稿以企业信用债为研究对象,针对信用债违约现状—形成机理—影响因素—经济后果—预警与防范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依据委托代理等理论,从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边界条件、信用债违约的内在动因和外部触发机制对信用债违约的形成机理进行阐述分析,并采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方法对政府-企业-资本市场在信用债违约中的三方利益冲突进行论述,提炼特点与规律,最后提出研究结论与防范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对策建议。 a债券市场违约研究人员0 a债券市场x违约x研究y中国 aF832.51v5 0a薄澜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40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2250023002583300745002813330021010265170025010476060025010726900015010977010015011128010023011271158-067920241028165818.0 a978-7-5220-2597-1dCNY66.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b专著e中国股市退市问题探究f于卫国著 a北京c中国金融出版社d2024.10 a281页d26cm2 a中欧陆家嘴智库丛书 a《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中国股市退市问题探究》讲述了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心、股市退市制度的历史演进、退市问题的国际经验、完善退市制度的路径和建议、退市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投资者保护等内容。希望监管者在本书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及时完善退市制度,助力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希望广大投资者以史为鉴,积极关注上市公司的公告,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做积极股东、专业股东,避免“踩雷”退市公司而导致投资损失,也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本书分为七章,从对比中外股市的退市情况开始,阐述了中国股市必须配套严格的退市制度的必要性,并回顾了中国股市退市制度的演进路径,总结了国际市场的退市问题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退市制度的路径和建议,以及退市中的违法违规问题以及投资者保护,并对投资者如何避免“踩雷”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a股票市场研究人员1 a中国股市退市问题探究0 a股票市场x研究y中国 aF832.51v5 0a于卫国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204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8001932150016002313140909002473300523011563330021016796060025017006900015017257010015017407010015017558010023017701158-068020241225142542.0 a978-7-5228-4791-7dCNY158.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债券市场h2025b专著f李扬,王芳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390页d24cm a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兼学术委员会主席,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指数专家委员会主席,亚洲金融合作协会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第三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专业领域,金融、宏观经济、财政。王芳,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兼任第一创业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深圳第一创业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任中国证券业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证券业协会固定收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会员自律管理委员会委员,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会会员自律管理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深圳市金融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专业领域,金融、证券、工商管理。 a《中国债券市场》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延续性选题,今年为第10年出版。本书全面剖析了中国债券市场的最新发展脉络。宏观环境篇深入探讨了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及国际债券市场的动态,分析了全球利率环境和大宗商品市场走势,为理解市场背景提供坚实基础。市场篇则细致考察了货币、债券一级及二级市场的运行状况,探讨了资产管理、交易特征、信用风险、衍生品市场等多个市场的发展情况。此外,该书还专章介绍了政府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绿色债券等细分市场,并讨论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及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策略,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市场洞察。 a债券市场研究人员0 a债券市场x研究y中国 aF832.51v5 0a李扬4主编 0a王芳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50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05001472100034002522150016002863300743003023330027010455170045010726060033011176900015011507010017011657010017011827010017011998010023012161158-068120241016144039.0 a978-7-5220-2580-3dCNY68.00 a202410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重构人民币债券的信用之锚b专著e信用评级理论的创新和新的评级体系建设研究f王少波,艾仁智,万华伟编著 a北京c中国金融出版社d2024.11 a290页d24cm a信用评级距今已走过百余年的发展历程。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的不断变化,加之社会体制和人文经济多元化的客观存在,现有信用评级体系已经逐步显现出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亟需提出一套与时俱进的、适合于不同经济体制的信用评级理论和方法。本书对3C信用评级进行了全面介绍,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实践与反思,对3C评级方法体系提出的背景及原因做简要的介绍;第二部分为人民币债券全球信用评级理论概述,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3C评级理论进行详细介绍;第三部分为3C评级方法体系,主要介绍了联合资信信用评级基础定义、行业风险评价方法、企业评级方法总论及评级模型构建技术;第四部分为重点行业3C评级方法和模型,详细介绍了20个重点行业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模型;第五部分为3C信用评级质量评价,介绍了联合资信信用评级质量评价体系和3C评级质量检验结果;第六部分为展望。 a人民币债券研究相关人员1 a信用评级理论的创新和新的评级体系建设研究0 a人民币x债券x信用评级x研究 aF832.51v5 0a王少波4编著 0a艾仁智4编著 0a万华伟4编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16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98001482100034002462150016002803300433002963330025007296060066007546900014008206900016008347110051008508010023009011158-068220241227160850.0 a978-7-5220-2382-3dCNY65.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报告b专著e2018-2023f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编著 a北京c中国金融出版社d2024.04 a277页d26cm a2018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13个部委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国家赋予广西金融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和重大机遇。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广西积极谋划、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以推动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为重点,狠抓九大方面改革任务落实,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与东盟的金融合作,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a金融国际合作研究人员0 a金融开放x国际合作x研究报告y广西、东南亚国家联盟z2018-2023 aF832.6v5 aF833.306v502a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委员会办公室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6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6001472100034002032150016002373300550002533330021008036060045008246900014008697110025008838010023009081158-068320241126134524.0 a978-7-5220-2611-4dCNY40.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支付清算h2024年第3辑b专著f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编 a北京c中国金融出版社d2024.11 a170页d26cm a《中国支付清算》是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编写、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以支付清算结算为研究对象的出版物。本书紧紧围绕“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经济金融工作部署,跟踪支付清算发展,研究支付清算理论、探讨支付清算实务、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宗旨,密切关注国内国际支付清算发展的理论成果和改革动态,涉及国内外支付服务组织、账户管理、支付工具、金融基础设施、市场监管等主要内容,同时兼顾相关经济金融领域的重要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理论性、实务性和学术性。本书共分普惠金融、金融账户、金融改革、国际观察、经验交流、政策传递及中国支付清算论谈个别发言文章共7个部分。 a货币结算研究人员0 a支付方式x货币结算x研究报告y中国z2024 aF832.6v502a中国支付清算协会4编 0aCNbFHWHc20241128 0080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57002102150020002673300197002873330017004846060027005016900015005287010013005438010023005561158-068420241230152817.0 a978-7-5192-5563-3dCNY88.00 a20241230e20252018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ak z 000yy ar1 a“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移民汇款与开放发展b专著f林勇等著 a广州c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d2018.12h2025.01重印 a296页c图d24cm a本书讲述了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以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为例,初步探讨了移民汇款、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外国援助以及外债等在开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a外汇研究人员0 a移民x外汇x研究y世界 aF832.63v5 0a林勇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5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8002012150016002392250027002553300395002823330041006776060041007186900017007597010015007768010023007911158-068520241230102531.0 a978-7-5770-0756-4dCNY68.00  a202412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数据在区域招商引资中的应用实践b专著f杨军主编 a成都c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3.12 a307页d26cm2 a数字时代大数据应用丛书 a目前,我国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可有效提升新时期区域招商引资的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区域招商,推动区域招商模式的创新。本书主要围绕大数据在区域招商引资中的应用实践,分析大数据时代对区域招商引资产生的影响,探索大数据时代区域招商引资模式创新的路径。本书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大数据简介、区域经济简介、大数据在区域招商引资中的应用形式、大数据在区域招商引资中的典型案例、结论与展望。 a本书适合从事招商引资相关工作人员使用0 a数据处理x应用x外资利用x研究y中国 aF832.6-39v5 0a杨军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097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6001472100034002132150022002473120061002693140017003303300223003473330025005706060025005956900017006207010017006377120033006548010023006871158-068620241227094329.0 a978-7-5220-2235-2dCNY30.00 a202403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a z 000yy ar1 a支付清算文集h2022年(总第7辑)b专著f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编 a北京c中国金融出版社d2023.11 a125页c彩图d26cm a封面英文共同题名:Payment and settlement selected papers a主编:贝劲松 a本书设特稿、运行管理、研究分析、观察思考、服务创新五个栏目,收录了《持续推进支付体系高质量发展》《中央银行零售支付新基建服务政企民生》《全力推动清算工作提质增效》《浅谈支付系统城市处理中心精细化运维管理新模式》等文章。 a支付方式研究相关人员0 a支付方式y中国j文集 aF832.6-53v5 0a贝劲松4主编02a中国人民银行b清算总中心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323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8001942150016002322250017002483140924002653301683011893330021028726060035028936900014029287010013029428010023029551158-068720241225132505.0 a978-7-5228-4699-6dCNY88.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基于大数据的地方金融风险治理b专著f石涛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283页d24cm2 a中原智库丛书 a石涛,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鹤壁分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兼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中原英才计划—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科技专家库评审专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4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出版中文专著1部,获得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2项。在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Resources Policy、Finance Research Letters、中国行政管理、中国农村经济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文章为ESI高被引论文或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中央党校《咨询报告》等国家及省级智库提交报告10余篇,数篇成果被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肯定。现为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Finance Research Letters,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等40余本SSCI/SCI期刊外审专家。研究方向,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大数据治理与公共政策、城市韧性与绿色经济交叉领域。 a本书系作者主持完成的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及协同治理研究”的结项成果,结项等级为“良好”,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理论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在现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基于大数据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及协同治理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进展,探讨了地方金融风险的形成与传染机理,从大数据角度分析了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的逻辑理路和协同治理的理论要义。二是现状和经验分析部分,主要是第三章和第四章。结合数据可得性,分析了地方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发生现状,梳理了分权视角下地方金融风险治理的演变过程,利用大数据分析了地方金融风险治理的政策趋势,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的难点,指明了基于大数据视角的地方金融风险协同治理现实约束,为基于大数据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及协同治理提供了事实依据。同时,系统梳理分析了广州等多个地方政府针对地方金融风险的大数据治理典型实践,为基于大数据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及协同治理提供了实践依据。三是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及仿真实验部分,主要是第五章至第七章。基于理论和实践分析,从多个角度搭建了基于大数据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并据此利用熵值法、Dagum指数法以及空间计量法分析了2013-2021年国内30个省市地方金融风险水平及收敛性,探讨了地方金融风险的发展态势。同时,利用2013年1月4日—2022年1月15日2167个“温州指数”日频样本,考虑COVID-19冲击情景,验证了LSTM集成模型和GWO集成模型对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的精准性和鲁棒性,预测了“十四五”时期地方金融风险的发展趋势。四是协同机制构建及对策部分,主要包括第八章和第九章。基于上述理论、现状、案例和计量实证分析结果,从实质参与、实质行动、共享动机、联合行动等四个角度,搭建基于大数据的地方金融风险协同治理机制。进一步地,从数字化协同、大数据创新、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分类治理、立法规范等多个角度提出了提高基于大数据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及协同治理效率的对策建议。 a风险管理研究人员0 a地方金融x风险管理x研究y中国 aF832.7v5 0a石涛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21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8001472100034002052150016002393300599002553330021008546060039008756900018009147110029009328010023009611158-068820241216134927.0 a978-7-5220-2623-7dCNY68.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深圳金融h2024年.第四辑b专著f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编 a北京c中国金融出版社d2024.12 a294页d24cm a本书共有十二章,作为《深圳今融》系列的第四辑,旨在更为全面地展现深圳金融业“敢为人先”的探索成果,在更高层次展现深圳金融业者的研究水平,同时搭建更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本书以“全球股市震荡回顾以及金融数字化转型”组织封面特稿,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辖内重点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分别从科技金融助力产业发展、转型金融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等角度切入,探讨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持续推动金融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以金融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书聚焦高质量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转型金融,公司治理,跨境数据治理多个板块,选取代表行文章,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做了深入且具体的探讨。 a经济发展研究人员0 a地方金融事业x经济发展x研究y深圳 aF832.765.3v502a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4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64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301017002483330021012656060049012866900016013357010015013517010017013668010023013831158-068920241022140150.0 a978-7-5220-2589-6dCNY65.00 a202410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广西金融前沿报告h2024b专著f蔡幸,芮红磊主编 a北京c中国金融出版社d2024.10 a379页d26cm a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和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拟出版动态反映广西金融发展态势的蓝皮书系列之一《广西金融前沿报告2024》。《广西金融前沿报告》已经连续六年公开出版,在广西经济金融界的影响力越来越显著。编撰委员会高度重视《广西金融前沿报告》的学术性、应用性、前瞻性、综合性、权威性,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拥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学者共同完成。《广西金融前沿报告2024》包括3篇主题报告、11篇专题报告和附录。其中,3篇主题报告分别反映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在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面临的挑战,并就“十四五”广西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对策建议;11篇专题报告分别围绕东盟区域金融合作、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研究方向,聚焦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前沿理论与应用研究。本书获得广西金融与经济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广西一流学科金融学方向、广西财经学院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广西财经学院中国—东盟保险研究院、广西财经学院第一批金融开放门户建设经费资助。 a经济发展研究人员0 a地方金融事业x经济发展x研究报告y广西z2024 aF832.767v5 0a蔡幸4主编 0a芮红磊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48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221002543300627004753330021011026060045011236900018011687110037011868010023012231158-069020241129151924.0 a978-7-5697-2752-4dCNY86.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重庆金融h2024b专著f中共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编 a重庆c西南大学出版社d2024.11 a350页d24cm a由中共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牵头负责同志李英为中共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下属事业单位重庆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政策研究部部长,中级经济师,近年来牵头编制了多种信息资讯及刊物,牵头编印了多个系列的金融宣传册。 a本书稿由重庆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在重庆市金融业的共同支持下组织编写而成。书稿分为综合篇、改革篇、运行篇、创新篇、环境篇、机构篇、重要事件、附录八个部分,内容涵盖了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总体情况、深化金融改革情况、运行环境以及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等,系统地记录了2023年重庆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数据、重大项目进展、金融改革成果,以及对2023年重庆金融市金融发展工作重点做了概述,并在附件中将2023年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汇总,详尽地描述了重庆市金融业2023年的发展状况。本书稿是记录重庆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数据、重大项目进展、金融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载体,能够为重庆金融业发展贡献力量。 a经济发展研究人员0 a地方金融事业x经济发展x研究y重庆z2024 aF832.771.9v502a中共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4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39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0001472100032001972150016002293140351002453300413005963330025010095170019010346060038010536900015010917010013011068010023011191158-069120241213095350.0 a978-7-5473-2617-6dCNY78.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生b专著e新华银行微观史e1949-1952f刘平著 a上海c东方出版中心d2024.11 a377页d23cm a刘平,历史学博士,曾先后供职于人民银行、银行监管机构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现任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大象无形,青年思想教育札记》(2001年)、《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1897—1949)》(2008年)、《从金融史再出发,银行社会责任溯源》(2011年)、《民国银行练习生记事》(2016年)、《微观金融史,一个民国银行职员的档案寻踪(1921—1942)》(2019年)等。 a本书主要记录了1949—1952年的四年间,新华信托储蓄商业银行经历重组、改制,从官商合办银行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公私合营银行的全过程。全书以历史档案为基础,在报纸刊物等历史文献的字里行间挖掘史料,不仅从宏观的角度刻画了银行业、商业等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变迁,也从微观的视角展现了时代与个人的互动,在具体事件中充分刻画了新华银行职员奋勇向前的身影,细致地还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旧体制转换阶段的人民生活与社会风貌。 a商业银行历史研究人员1 a新华银行微观史0 a商业银行x银行史y中国z1949-1952 aF832.95v5 0a刘平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03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40001992150016002393300413002553330031006686060041006996900015007407110023007558010023007781158-069220240520132257.0 a978-7-5717-1838-1dCNY168.00 a2024052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30000 ay z 000yy ar1 a华北抗日根据地金融年谱b专著f河北省金融学会编 a石家庄c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184页d26cm a本书对华北抗日根据地金融发展的脉络和概况进行了综述,并以编年体的形式详细梳理了1938年—1945年期间的金融史实,包括金融工作相关的重要文件、规章制度、规定办法、会议总结、金融管理、银行业务及工农业生产贷款等活动。本书完整展现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金融历史,填补了华北抗日根据地金融历史的研究空白。本书的史料,有助于读者了解红色金融事业成长壮大的历史,从中总结经验,启迪现实,指导金融工作,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a抗日根据地金融事业研究人员0 a抗日根据地x金融事业y华北地区j年谱 aF832.96v502a河北省金融学会4编 0aCNbFHWHc20240522 0102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5001482100034001832150016002172250029002333300407002623330013006696060043006826900014007257010017007398010023007561158-069320241227161351.0 a978-7-5218-6330-7dCNY65.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金融学b专著f严佳佳等编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12 a512页d26cm2 a数字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丛书 a数字金融是金融与科技结合的高级发展阶段,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本书是福州大学数字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丛书之一,作为数字金融学的教材,本书以数字金融发展为背景,从宏微观方面对数字金融的主体进行展开:首先,全面地界定数字货币;其次,对数字银行、数字证券、数字保险主体的新兴业务模式和业务创新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体现了数字金融过程中技术升级的过程;最后,本书结合金融数字化转型,对数字监管提出了新的展望。 a高校师生0 a数字技术x应用x金融业x高等学校j教材 aF83-39v5 0a严佳佳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83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8002122150016002503140370002663300820006363330025014566060037014816900015015187110033015338010023015661158-069420241111143718.0 a978-7-5223-3448-6dCNY80.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保险问道之资产负债联动管理b专著f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编著 a北京c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d2024.10 a313页d24cm a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英文名称为,Insurance Asse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of China,缩写为IAMAC)成立于2014年9月,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同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以下简称“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自律组织。协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保监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a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方法转向资产负债联合管理,也有的表述为相机抉择资金管理(DiscretionaaryFundManagement).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又一次出现了重大转变,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理论产生了。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综合考虑,对应地进行分析。根据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协调各种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利率、期限、风险和流动性等方面的搭配,作出最优化的资产负债组合,以满足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产负债成本收益不匹配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市场化手段,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的有效联动,畅通传导机制,防范利差损风险。在负债端持续优化业务结构、降低负债成本、摆脱利差依赖,在资产端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优化资产配置、提高投资收益。通过资产负债两端同向发力,共同推动保险业提质增效。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于分析资产、负债两方面之间的“缺口”,并围绕缺口探索解决途径。 a银行经营管理研究人员0 a保险业x资产管理x债务管理x研究 aF840.32v502a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4编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10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1001472100034002382150016002723300451002883330025007396060033007646900014007977110039008118010023008501158-069520240415094148.0 a978-7-117-35833-0dCNY98.00 a202404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家新农合跨省就医结算与监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b专著f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著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3.12 a249页d26cm a本书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信息系统建设案例的经验分享,全书围绕国家新农合跨省就医结算与监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展开,分为背景理论、系统建设、系统运行评价、附件四大部分。书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梳理了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所应参考的政策文件和理论依据,又阐述了系统建设从需求分析到系统搭建再到系统运行的实践全过程,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将国家新农合跨省就医结算与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经验总结编撰成书,可以对其他类似系统的建设和研究提供相关参考和借鉴。 a系统的建设和研究人员0 a医疗保险x异地结算x政策选择 aF842.6v502a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4编著 0aCNbFHWHc20240417 0199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140657002583300699009153330021016145170031016356060025016666900015016917010015017068010023017211158-069620241213103115.0 a978-7-5008-8544-3dCNY28.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孙希军工作法b专著e车辆科技理赔技术应用与服务f孙希军著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01 a277页d19cm a孙希军,1977年出生,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经理,主要负责车辆定损、理赔审核等关键工作环节。曾荣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第九届全国理赔技能大赛查勘定损(科技理赔)第一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竞赛标兵、客服明星、总公司理赔铁军标兵等多项荣誉和称号。孙希军的重要贡献体现在多个方面。他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理赔工作方法,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理赔成本。他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理赔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大大降低了不必要的理赔支出。同时,他致力于提高理赔效率,缩短理赔周期,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理赔服务。此外,他还积极培养和带动年轻同事,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为公司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车险理赔团队。 a本书阐述了孙希军工作法的科技应用和创新点,本工作法是一种融合了先进科技与创新理念的理赔模式。它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检测设备等前沿科技手段,对传统的车险理赔流程进行了深度优化和再造。通过该工作法的应用,保险公司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处理理赔案件,有效降低理赔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也为整个车险理赔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孙希军科技理赔工作法的应用为保险公司带来了显著的成本节约。通过精准定损、风险防控和流程优化,减少了不必要的理赔支出,提高了理赔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社会效益方面,该工作法的推广有助于提高整个车险理赔行业的服务水平和公信力。此外,科技理赔工作法的应用也推动了保险行业与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为科技创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a车险理赔行业人员1 a车辆科技理赔技术应用与服务0 a汽车保险x理赔y中国 aF842.63v5 0a孙希军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09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3001482100034002212150016002553300457002713330025007286060035007536900015007887110037008038010023008401158-069720241209161511.0 a978-7-5220-2643-5dCNY128.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巨灾风险综合治理创新研究b专著f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编 a北京c中国金融出版社d2024.01 a409页d24cm a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巨灾风险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巨灾保险的发展对于完善和创新我国多层次的国家风险治理和保险保障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立足于中国巨灾风险综合治理全局,深入总结全国多地在巨灾保险领域的丰富实践和发展经验,全面展示巨灾风险管理领域的创新探索,为我国巨灾保险政策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推动国家灾害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提升。 a巨灾风险管理研究人员0 a自然灾害x灾害保险x研究y中国 aF842.64v502a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15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69001532100050002222150016002723300539002883330021008276060025008486900015008737010013008888010023009011158-069820240904144839.0 a978-7-5646-6387-2b精装dCNY98.00 a202409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异质性视角下多层次农业保险的实现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b专著f王韧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8 a268页d24cm a本书整理了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域间的农业保险相关数据,对多层次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我国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指数,从空间计量角度,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阐明了农户、保险人、地方政府的三方博弈模式的作用机理,分析其供给与需求的差异;对各主要农业保险服务供给主体的保险公司效率进行了评价;并使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对异质性视角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多层次”投保需求进行了分析。从四个层面、三个方向对优化多层次农业保险机制提出了建议并且对优化多层次农业保险机制提出了建议。 a农业保险研究人员0 a农业保险x研究y中国 aF842.66v5 0a王韧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12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8001962150016002343300487002503330025007376060023007626900012007857010015007977010017008127010017008298010023008461158-069920241122144216.0 a978-7-5772-1332-3dCNY66.00 a202411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视觉文创设计b专著f宋萱,毛素梅,周志杰主编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0 a305页d29cm a在不断发展的全球化时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建立起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体系。同时加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借鉴国内外优秀品牌的管理和营销经验,深度挖掘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品牌,例如神秘的故宫文物、传奇的神话故事和古色街巷里的人文烟火,都可以成为文化产品开发的源头。本书围绕非遗文化传承与活化进行创新设计和项目实训,通过结合包装制作工艺的实践学习和电脑辅助设计制图的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创设计实操技能,使之具备较高设计服务人员职业素养。 a文化产品视觉设计人员0 a文化产品x视觉设计 aG114v5 0a宋萱4主编 0a毛素梅4主编 0a周志杰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19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9001472100034002262150016002603300517002763330025007936060041008186900012008597010015008717010013008867010015008998010023009141158-070020241107162757.0 a978-7-5092-2501-1dCNY68.00 a2024110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传统村落民俗民艺及原住民生活活态利用策略研究b专著f但文红,李亮,黎瑞源著 a北京c中国市场出版社d2023.11 a400页d26cm a本书以生态(社区)博物馆理论、村落文化景观理论和产业经济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典型传统村落民俗民艺与原住民活态生活调查的基础上,以发展当代产业为目标,从县域、村级和农户(经营主体)三个层面开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量表的研究,并以项目反映理论模型为工具评价传统村落集中分布的8省(区)的137个县(市)当代产业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还艺于市”和“参与式村落规划”策略,编制控拜村、雀鸟村、景迈山遗产区和三卿口村当代产业发展规划,并从县域、村级和农户(经营主体)角度,开展传统村落文化附加型产业发展和文创设计。 a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人员0 a村落x文化产业x产业发展x研究y中国 aG124v5 0a但文红4著 0a李亮4著 0a黎瑞源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11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300457002523330069007096060029007786900012008077010017008197010015008368010023008511158-070120240523082056.0 a978-7-5604-5201-2dCNY58.00 a2024052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儿童文化产品创意开发与训练b专著f刘迎辉,李岩主编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3.08 a223页d26cm a本书从儿童文化产品创意开发的视角出发,以儿童文化研究和创意理论为支撑,结合大量案例,对儿童文化产品创意开发进行了系统阐述。每章均包含知识导入、思考与讨论、正文、知识链接、本章小结和课后思考,部分章节还包含案例分析。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儿童文化产品创意开发的训练范式,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实施创意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整体设置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产品开发能力的训练和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策划能力。 a本书为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也可供旅游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使用0 a儿童x文化产品x产品设计 aG124v5 0a刘迎辉4主编 0a李岩4主编 0aCNbFHWHc20240529 0109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34002052150016002393300463002553330025007185170031007436060029007746900012008037010015008158010023008301158-070220241231143044.0 a978-7-104-05447-4dCNY72.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古韵新姿b专著e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创新研究f姜潇硕著 a北京c中国戏剧出版社d2024.10 a253页d26cm a本书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创新展开研究。首先,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了概要叙述,使读者能够对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次,概要叙述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相关内容,有条理地讲述了其设计原则、方法与流程;再次,对文化创意产品中的文化与创意元素进行了分析,厘清了二者之间的关联;从次,介绍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创新技巧,向读者介绍一些新元素、新技巧的应用;最后,将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结合在一起,从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讲述,并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其融合的相关实际案例。 a文化产品设计研究人员1 a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创新研究0 a文化产品x产品设计x研究 aG124v5 0a姜潇硕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67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74001532100030002272150016002573140609002733300420008823330021013026060029013236900012013527010015013647010015013798010023013941158-070320241010114653.0 a978-7-5225-3395-7b精装dCNY95.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研究b专著e以“中文+” 模式为视角f宋学清,肖可意著 a北京c九州出版社d2024.09 a256页d24cm a宋学清(1979.9—),男,吉林集安人,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外国语大学中外文化研究院院长。在《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扬子江评论》《当代文坛》《学术交流》《文艺评论》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项目23项,主编参编教材6部,专著2部,中央采纳咨询报告2篇。 肖可意(1981—),男,内蒙古赤峰人,吉林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吉林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近五年发表核心及其他学术论文14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创新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其他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4项。 a《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研究——以“中文+”模式为视角》一书主要研究“中文+”模式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分析其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本书基于“中文+”模式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基础理论,在大量调研与资料查阅的前提下,发掘“中文+”模式背景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度分析了“中文+”模式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播现状,提出了“中文+”模式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a文化传播研究人员0 a中华文化x文化传播x研究 aG125v5 0a宋学清4著 0a肖可意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95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9001482100038002172150016002553140613002713300668008843330021015526060029015736900012016027010015016147010017016297010017016468010023016631158-070420240830093208.0 a978-7-5228-4126-7dCNY128.00 a202408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h总第十一辑b专著f刘宏,张恒军,唐润华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08 a315页d24cm a刘宏,现任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俄语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兼委员,入选辽宁省千百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是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教学名师。张恒军,现任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院长、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专家、通讯评议专家;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评审专家。唐润华,现任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1992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曾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 a本书是以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为研究对象,面向全球学界的专业学术集刊,创办于2017年,由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组织编撰,集中推出当前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辑为第11辑,发布了2022-2023年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十大案例,聚焦时尚传播、民间故事中的中华文化基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影像传播策略、围棋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历程、中外合拍片创作的博弈、提升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竞争力等当前中华文化传播中的热点现象和话题,对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海外影响力和传播力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本刊紧密贴近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工作实际,既有严肃的深度学理探讨,又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研究,对于关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a文化传播研究人员0 a中华文化x文化传播x研究 aG125v5 0a刘宏4主编 0a张恒军4主编 0a唐润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277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47001302100038001772150016002153300693002313330033009246060049009576900015010067010015010218010023010361158-0705 a978-7-5686-0864-0dCNY48.00 a2023041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黑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f孙鸿鹤著 a哈尔滨c黑龙江大学出版社d2023.02 a188页d24cm a本书是省社科规划项目《“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作者创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权威数据,对黑龙江省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对黑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覆盖、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资源供给、人才队伍、服务能力等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相关法律和文件,提出黑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针对黑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和具体措施提出对策建议。 a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人员0 a公共管理x文化工作x体系建设x研究y黑龙江省 aG127.35v5 0a孙鸿鹤4著 0aCNbFHWHc20230419 0268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42001942150016002363141416002523300617016683330013022856060031022986900015023297010017023447010017023617010017023788010023023951158-070620241119144817.0 a978-7-5719-2657-1dCNY68.00 a202411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30000 ay z 000yy ar1 a遇见冰雪b专著f张贵海,祝劲松,侯卫东主编 a哈尔滨c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1 a305页d24cm a张贵海,籍贯辽宁省凌源市,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管理学博士,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哈尔滨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体育总局冰雪体育产业专家,国家文旅部旅游景区创意专家;黑龙江省政府重点培育智库首席专家、省人大第三方评审专家,黑龙江省科顾委宏观经济专家、省文旅厅冰雪旅游专家、省体育局冰雪体育专家、省外事办公室智库专家;兼职黑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东北亚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组织部干部培训工大基地客座教授。主要专业方向为冰雪产业、旅游产业等。主笔《中国旅游发展绿皮书》冰雪旅游部分,连续10年担纲《哈尔滨旅游发展蓝皮书》撰稿人,主持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以及省级课题15多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6项,先后在国家和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3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中国滑雪产业发展研究》专著和《滑雪旅游概论》教材各1部。祝劲松,生于哈尔滨,199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雕塑专业,现就职于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冰雪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9月获哈尔滨市政府授予“冰雪艺术大师”荣誉称号、教授。出版著作《冰雪雕塑艺术》《现代冰雪景观艺术》。冰雪论文发表于“人民日报”“美术大观”等期刊。侯卫东,籍贯山东,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高级工艺美术师,黑龙江省注册设计师一级,黑龙江省冰雪建筑资质专家,黑龙江省设计家协会冰雪雕艺委会会长,黑龙江省当代艺术研究院冰版画院副院长,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冰雪雕艺委会副会长,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冰雪雕艺委会副会长、秘书长,哈尔滨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哈尔滨大工匠。现任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冰雪发展筹备办主任。 a“一本书读懂冰灯艺术”,从松花江上古老的渔灯,到世界四大冰雪节之殊荣,作为中国冰雪艺术的肇兴之地,龙江冰雪已经走过了61年的岁月。它是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的积淀,是冰雪文脉的传承,更是新中国冰雪文化的坚守与创新表现。本书将全面展示新中国六十余年来取得的冰雪文化人文业绩,力争打造成一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传播面广的冰雪经典名作。在喜迎哈尔滨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之际,本书的出版不仅能唤起龙江人的回忆与自豪,还能激发外地游客的好奇心,让更多的人了解冰雪艺术,爱上冰灯冰雪雕艺术。这是一本不仅具有与冰雪相关的人文历史、冰雪雕塑与冰雪建筑的专业知识,还具有教会读者如何欣赏冰雪艺术的讲解与指导,是一本既有温度又实用的工具书。 a大众读者0 a冰x雪x地方文化y黑龙江省 aG127.35v5 0a张贵海4主编 0a祝劲松4主编 0a侯卫东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2499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66001542100038002202150016002583000019002743141226002933300545015193330025020646060044020896900014021337010017021477010017021647010017021818010023021981158-070720241121170926.0 a978-7-5228-4562-3b精装dCNY168.00 a202411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长江文化发展报告b专著e2023-2024f曹劲松,汪晓燕,陈希希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1 a316页d24cm a长江文化蓝皮书 a曹劲松 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研究员。现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南京社会科学》总编辑。曾任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院长,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委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文明办主任、市台办主任等职务。在政治理论、信息传播、文化建设和数字经济等领域有深厚造诣和众多成果,先后著有学术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7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主持部省市课题20余项,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汪晓燕 现任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负责意识形态、舆情信息、理论武装、新闻宣传、文化体制改革、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机关、市委讲师团等工作,曾在南京团市委、青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市委外宣办等部门任职,在思想建设、理论研究、对外交流、新闻传播和文化体制改革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陈希希 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主任,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首席分析师,江苏省三八红旗手。长期聚焦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调研采写的一批专题调研、分析报告获中央领导和省市领导批示,有力推动了现实工作改进。曾主笔撰写多项国家高端智库重点课题,主持省市级课题10多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多项研究获评江苏发展研究奖、江苏智库研究与决策咨询优秀成果。10余篇决策咨询专报被中央和江苏省党政机关采纳转化为政策。 a本书以长江文化发展为核心,站在全国视角归纳阐述了长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系统梳理了2023-2024年度全流域长江文化发展现状,从长江上、中、下游分篇章对长江文化进行区域研究,归纳总结2023-2024年度长江沿线省市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工作实践、长江文化研究和传播情况,阐述长江文化发展的实践观察、总结发展经验、展望发展前景。书稿内容涉及长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长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长江文化和旅游融合、长江文化和城市更新、长江文明国际传播等诸多方面,既有客观的论述,又有微观的剖析;既有全局的透视,又有具体的分析;既有面上的思考,又有实例的展示。 a长江流域文化研究人员0 a长江流域x地方文化x研究报告z2023-2024 aG127.5v5 0a曹劲松4主编 0a汪晓燕4主编 0a陈希希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10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9001472100038002262150016002643300419002803330035006995170037007346060041007716900015008127010015008278010023008421158-070820230827145348.0 a978-7-5723-1598-5dCNY39.00 a2023082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沂蒙“非遗”校本课程开发b专著e临沂市推进校本课程建设的市域实践f曲雪梅著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7 a200页d26cm a本书系统梳理了《沂蒙非遗课程的开发与区域推进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过程,以成果提炼为核心,理论成果为主,实践案例为辅。本书主要内容包含此项研究开展的初衷、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沂蒙非遗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致力于沂蒙文化传承、沂蒙精神引领、沂蒙非遗课程完善与课程化实施,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文化自信中国人”作为总目标。重在引导学生了解非遗、感受非遗、研究非遗,体验非遗中的文化魅力,形成沂蒙文化自信。 a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建设研究人员1 a临沂市推进校本课程建设的市域实践0 a非物质文化遗产x课程建设x研究y山东 aG127.52v5 0a曲雪梅4著 0aCNbFHWHc20230830 0132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3001472100028002302150020002583300603002783330043008815170055009246070047009796900017010267010017010438010023010601158-070920241113110858.0 a978-7-5554-2061-3dCNY80.00 a2024111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创新之思b专著e2023年长三角六市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f蔡茉莉主编 a扬州c广陵书社d2023.10 a431页c图d24cm a本书为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论文集,选取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以及安徽省马鞍山市、浙江省嘉兴市文化馆作为典型,以各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免费开放、群众文艺精品创作、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全民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数字资源建设和数字化服务、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文旅融合、公共文化服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文化志愿服务开展、文化共富、文化馆改革创新发展等方面的优秀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成果对于全国其他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a本书适用于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从业者1 a2023年长三角六市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a长江三角洲x公共管理x文化工作z2023j文集 aG127.5-53v5 0a蔡茉莉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17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8002022150016002403300535002563330013007916060025008046900018008297010015008477010017008627010015008798010023008941158-071020240422095331.0 a978-7-5390-8919-5dCNY68.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2022“豫章讲坛”选编b专著f付玲,冯婷婷,高婧编著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457页d26cm a南昌市图书馆主办的“豫章讲坛”是一个开放性的公益讲座平台,它立足江西、南昌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红色文化根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大众、传承文化、传播知识、提升文明”的创办理念,秉承“让名人、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宗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知识、普及艺术。本书选编2021年“豫章讲坛”讲座内容,集合了十余位嘉宾分享的观点,内容涵盖江西、南昌历史文化,包括红色文化、书院文化、江右商帮、江西诗派等。讲座也邀请到国内名家开讲,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内容丰富多元,很多都是首次发布,可读性强。 a大众读者0 a地方文化y江西j文集 aG127.56-53v5 0a付玲4编著 0a冯婷婷4编著 0a高婧4编著 0aCNbFHWHc20240424 0115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8001882150016002263300555002423330019007976060031008166900015008477010017008627010015008798010023008941158-071120240813170132.0 a978-7-5625-5911-5dCNY45.00 a202408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湖北文化概况b专著f肖巧玲,杨丽主编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09 a232页d19cm a《湖北文化概况》是高等院校文化素质类通识课英文教材,学习对象为爱好中国文化的中国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教材内容的选取紧跟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深入挖掘湖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聚焦今日湖北发展,展示今日湖北风采,面向世界传播湖北文化,加深学习者对湖北的了解,促进中外学习者语言与文化互动交流,提升文化感知力和跨文化理解力。本教材共12章,内容具体包括湖北历史、地理、交通、饮食、建筑、中医、教育、科技、音乐、体育、民族和非遗文化等。我们希望通过本教材与各位读者共享湖北昔日的辉煌和当下的成就,为增进文化理解、促进民心想通,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做出独特贡献。 a地方文化爱好者0 a地方文化y湖北x概况j英文 aG127.63v5 0a肖巧玲4主编 0a杨丽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124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19001472100038002662150016003043300472003203330021007926060025008136900018008387110047008567110047009037110017009508010023009671158-071220230915114018.0 a978-7-5598-6097-2dCNY68.00 a202309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50000 ay z 000yy ar1 a桂学研究h第九辑b专著f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国家文科(中文)基地·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桂林学院编 a桂林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3.06 a358页d26cm a本书是教育部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主编的论文集,以“植根南疆八桂民族土壤,建设新型地域文化之学”为宗旨,是“桂学研究”系列成果之-。本辑(第九辑)共收录论文20余篇,分为“特约专稿”“古代桂学”“现代桂学”“当代桂学”“桂学访谈”“桂学应用”“本硕园地”等板块。作为“桂学研究”系列的最新成果,充实并进一步完善了桂学体系的总体框架;发现、总结了桂学在中华地域之学中的特殊性;探索了桂学在当代的应用,服从于“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目标。 a地方文化研究人员0 a地方文化y广西j文集 aG127.67-53v502a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4编02a国家文科(中文)基地·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4编02a桂林学院4编 0aCNbFHWHc20230920 0164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433002523300577006853330027012626060035012896900019013247110037013438010023013801158-071320241206140811.0 a978-7-220-13901-7dCNY88.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非遗里的成都b专著f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a成都c四川人民出版社d2024.12 a497页d24cm a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为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为正局级事业单位。成都市地志办主要负责组织本地修志工作,制定完善地方志的编纂方案及有关规章制度,指导协调全市各级各类志书、综合年鉴编纂;负责旧志整理、地情资料信息收集及开发利用,编写地情丛书,提供地情咨询服务;承担地方史志课题研究,负责组织地方志、年鉴理论研究,修志经验交流和队伍培训工作;协调配合各级各类志书及地情资料图书的出版发行,组织和领导市地方志学会等。 a本书是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著的一本全面讲解成都非遗的大众读物,其内容平实易懂,笔触生动细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图文并茂地全方位展现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源流、历史、现状,记录非遗传承人的口述,并展现非遗产品、非遗技术在新时代的独特应用。全书将分为古蜀、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5个章节,以历史为脉络,将3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徐展开。每个章节以史料记载引入,按照“技艺源流+辉煌历史+当代应用+传承人口述”的顺序编辑创作,图文并茂,在严谨考据的同时令读者看到一项非遗技艺的完整脉络。此外,每个章节最后还会附上对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的地址、交通方式等信息。 a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人员0 a非物质文化遗产y成都j普及读物 aG127.711-49v502a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4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39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51001492100030002002150016002303300741002463330025009876060069010126900016010816900018010977010017011158010023011321158-071420241226084457.0 a978-7-5199-1757-9dCNY10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重庆文化和旅游发展报告h2023b专著f冉华章主编 a北京c研究出版社d2024.12 a420页d26cm a《重庆文化和旅游发展报告·重庆蓝皮书》每年编辑出版1辑,主要内容分为综合篇、专题篇、区县篇、特载篇等4个部分,立足重庆市文化和旅游业年度工作实际,全面展示重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客观分析重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形势,积极探索重庆文化旅游业的改革发展规律,追求视角全面性、内容真实性、数据可靠性,是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重庆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不可或缺的工具书。2023年,重庆市文化旅游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和行业发展,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融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 a旅游文化发展研究人员0 a文化产业x产业发展x地方旅游业x旅游业发展x研究报告y重庆z2023 aG127.719v5 aF592.771.9v5 0a冉华章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6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4001932150016002272250021002433140216002643300444004803330021009246060013009456900012009587010015009708010023009851158-071520241204102831.0 a978-7-121-49215-0dCNY136.00 a2024120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多源信息融合推理与应用b专著f刘准钆等著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5.01 a301页d24cm2 a信息融合技术丛书 a刘准钆,男,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信息融合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信息融合、模式识别等方向的研究,在IEEE TFS/TCYB/TNNLS/TIP/TSMC/TGRS等重要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等。 a本书共共15章,主要包括多源信息融合处理理论与方法及多源信息目标检测、识别和应用两部分内容。书中具体讲述了多源信息融合处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多源信息融合发展的核心理论方法,如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等;介绍了多源高冲突信息鲁棒性证据推理方法、多辨识框架下异构证据融合方法以及多值迁移融合方法等多种融合技术;给出了多源信息融合的典型应用,特别是在不确定数据分类、多源信息融合检测与识别领域的实践应用,如多源图像数据融合目标识别和多特征融合目标检测。 a信息融合研究人员0 a信息融合 aG202v5 0a刘准钆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2025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050008001972100034002052150016002392250051002553140419003063140328007253300433010533330135014866060047016216900012016687010015016807010017016958010023017121158-071620240814112116.0 a978-7-302-67091-9dCNY199.00 a202408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系统规划与管理师教程b专著f刘玲,张树玲主编 a2版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08 a382页d23cm2 a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用书 a刘玲,北京大学数学系硕士,现任北京信城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门经理、管理者代表。我国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分委会荣誉架构师,ITSS项目经理和ITSS工程师授权讲师。20年IT行业从业工作经验,先后从事软件开发、信息安全、运行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标准研制等工作,擅长结合业务实际情况进行质量策划和质量管理,以及组织内部多体系融合。主编《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 第4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 第3版》等书籍。 a张树玲,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现任金山办公高级标准体系专家。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专家库专家、金融信创生态实验室专家,ITSMS、ISMS国家注册审核员。主编《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 第3版》、《信息系统监理师教程 第2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 第4版》等书籍。 a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发展、数字中国与数智化发展、系统科学与哲学方法论、信息系统规划、应用系统规划、云资源规划、网络环境规划、数据资源规划、信息安全规划、云原生系统规划、信息系统治理、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人员管理、规范与过程管理、技术与研发管理、资源与工具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智慧园区发展规划、数字乡村发展规划、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新型消费系统规划、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 a本书是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应试者必读教材,也可作为信息化与数字化相关教育的培训与辅导用书,还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与参考用书0 a信息系统x项目管理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G203v5 0a刘玲4主编 0a张树玲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140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5001532100032001982150016002303140384002463300429006303330025010596060025010846900014011097010015011238010023011381158-071820241209144452.0 a978-7-5473-2587-2b精装dCNY70.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时代网络舆论生态探究b专著f侯劭勋著 a上海c东方出版中心d2024.11 a332页d21cm a侯劭勋,管理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副研究员,上海高校智库、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思政研究专委会常务副主任,长期致力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上海高校智库内涵计划等各类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文章20余篇,获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篇。 a在数字时代,信息的呈现与沟通表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显著特征。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海量的网络用户群体等各类因素共同造就了我国当前客观环境多变、形势演化复杂的网络生态。作者从网络舆论生态治理和主流价值观弘扬的角度,选取了网络谣言、情绪疏导、知识科普、网络形象构建、核心价值观培育等与当前网络舆论场息息相关的主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并尝试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具体建议。本书的出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一些网络现象及其治理思路。 a互联网络舆论研究人员0 a互联网络x舆论x研究 aG206.2v5 0a侯劭勋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217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8002012150016002393140390002553301151006453330019017966060029018156900017018447010017018617010015018788010023018931158-071920241203135741.0 a978-7-5228-4618-7dCNY179.00 a202412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媒体与社会h第三十五辑b专著f谢耘耕,陈虹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439页d24cm a谢耘耕,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会长,亚洲舆论学会副主席,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主编、民调蓝皮书《中国民生调查报告》主编、《新媒体与社会》(CSSCI来源集刊)主编。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2002-2004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2007-2010年)。 a《《新媒体与社会》是以新媒体与社会为基本研究范畴的学术集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中国知网(cnki.net)、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cn)同步收录。本期主要栏目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教育转型”“学科前沿”“学术沙龙”“个案研究”。“新一代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教育转型”专栏主要有《智慧、智能与智识——人工智能之于新闻传播教育的转型探究》《数智传播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解构与重构——基于“道法术器”的分析框架》《生成式AI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技术反思·人文素养·交往实践:数字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等论文。“学科前沿”栏目主要有《“家—媒”关系视角下现代家庭代际间情绪传播模式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舆论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与创新》《技术—主体—用户互动:可供性视角下的全媒体国际传播体系建设》《社交媒体中PLOG图像交往特征、动因与反思》《人工智能在事实核查中的应用与风险管控》等论文。“学术沙龙”栏目主要有《实践逻辑嵌入传播模式论:融媒体创新基层治理现代化》《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视角下网民负面情绪传播扩散的动因研究》《建构与互动: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关系视角阐释》《都市“肌肤”:屏幕社会的媒介学分析》等论文。“个案研究”栏目主要有《MBTI网络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建构研究——以豆瓣小组为例》等论文。 a社会学研究人员0 a媒体(新闻)x社会学x研究 aG206.2-05v5 0a谢耘耕4主编 0a陈虹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46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862002533330021011156060045011366900017011817010017011988010023012151158-072020241227161307.0 a978-7-5657-3834-0dCNY79.8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传媒实践教学研究h第四辑b专著f胡一梁主编 a北京c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77页d26cm a目前计算、云、大数据、人工智能、5G+4K/8K、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成为打造这个传媒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数字环境的主力工具,为总结媒介社会环境下传媒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创新,推动线上线下联动、虚实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平台化、泛在化实践教学生态系统建设,探索开放共享、产教融合的媒体化实践教学模式,2019年开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委员会在一年一度的中国传媒实践教学论坛的论文征集基础选录、编辑以及特约稿件编辑出版《中国传媒实践教学研究》。《中国传媒实践教学研究》集刊拟以“立足传媒实践教学研究,面向传媒教学创新”为办刊宗旨,常设栏目包括:实践教学热点前沿问题研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实践教学系统研究、实践教学“金课”研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创新研究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平台交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努力将其打造成国内外传媒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术研究平台、跨学科交流平台、高水平科研成果展示平台,推动传媒实践教学理论研究与业务实践有效提升。 a传媒教学研究人员0 a传播媒介x教学研究x高等学校y中国j文集 aG206.2-53v5 0a胡一梁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13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3001472100034002302150016002643300508002803330021007886060019008096900012008287010015008407010015008558010023008701158-072120240729133906.0 a978-7-5768-3376-8dCNY78.00 a202407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20000 ay z 000yy ar1 a新闻语篇中的间接引语构建国家形象研究b专著e话语语用学的视角f郁伟伟,谢朝群著 a长春c吉林大学出版社d2024.07 a369页d24cm a在总结前人应用话语历史分析法(DHA)的应用研究基础上,本书尝试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利用包含766篇文本,共计近450754词的大规模公共卫生广播新闻语料库(CPHBN),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如应用最新版的LanxBoxX软件,采用可视化共现图谱和USAS语义赋码检索,构建四维分析框架:引语时态分布特征、介入资源分布特征、被报道者身份特征及话语历史分析视角下的主题、互文性和话语策略分析。并结合承载具体语言形式的典型文本和非典型文本的案例分析,总结其所构建的国家形象,以期对公共卫生广播新闻语料库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作一系统研究。 a新闻语言研究人员0 a新闻语言x研究 aG210v5 0a郁伟伟4著 0a谢朝群4著 0aCNbFHWHc20240731 0091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8001842150016002223300275002383330041005136060051005546900014006056900014006197010013006338010023006461158-072220231129083118.0 a978-7-5723-1790-3dCNY45.00 a20231129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b专著f孙凯著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8 a240页d26cm a新媒体作为我国数字乡村战略全面实施的重要载体,具备实时性、交互性、多样性、可选择性等特点,本书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新媒体定义、新媒体的萌芽与成熟等话题,逐步展开,着重篇幅探究新媒体对农村、农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如何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战略中发挥巨大作用。 a传播媒介关系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人员0 a传播媒介x关系x农村x社会主义建设x研究y中国 aG219.2v5 aF320.3v5 0a孙凯4著 0aCNbFHWHc20231206 00897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31001302100030001612150016001913300355002073330027005626010037005896900015006267010015006418010023006561158-0723 a978-7-5166-6670-8dCNY48.00 a2023101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党报深度报道研究f闫伊默著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3.06 a241页d24cm a本书在梳理党报深度报道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和新媒体环境,通过强调深度报道理念之于党报的意义和价值,从党报深度报道的概念内涵、深度报道选题、深度报道主题、深度报道采访、深度报道叙事、深度报道策划等全流程,结合大量鲜活案例,并借鉴政治学、心理学、叙事学等相关理论,深入研究党报深度报道的规律,并以实践为指向,力图为党报深度报道操作实践提供借鉴。 a本书适用于党报研究人员02a中国共产党x党报x新闻报道x研究 aG219.23v5 0a闫伊默4著 0aCNbFHWHc20231018 0099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300419002403330023006596060029006826900018007117010015007298010023007441158-072420240117163937.0 a978-7-224-14902-9dCNY39.80 a202401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晚清陕西新闻事业发展史b专著f余亚莉著 a西安c陕西人民出版社d2023.05 a170页d26cm a清末最后十多年,是近代陕西新闻事业的开端和探索时期,也是近代陕西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本书以晚清中国新闻事业发展为宏观视野,以晚清陕西报业为研究对象,揭示出晚清陕西报业的肇始、发展、高潮这一变化主线,重点探讨陕西新闻事业与陕西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关系。全景式呈现了晚清陕西报业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陕西报业的样貌和新闻从业者前赴后继、坚韧不拔的救国热忱,展现出晚清陕西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身份人格的艰难转型。 a新闻事业史研究人员0 a新闻事业史y陕西z清后期 aG219.274.1v5 0a余亚莉4著 0aCNbFHWHc20240124 0192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7001482100038002252150016002633140307002793300907005863330021014936060065015146900014015796900014015937110039016078010023016461158-072520241113115051.0 a978-7-5043-9290-9dCNY108.00 a202411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h2024b专著f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编著 a北京c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d2024.10 a150页d24cm a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是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的国家广电总局直属事业单位。中心成立以来,在广电总局党组领导下,定位于广电总局党组参谋助手,服务于广电总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和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在政策研究、咨询服务、战略规划、发展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广播影视行业高端智库的重要作用。 a《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4)》(2024广电全媒体蓝皮书)是第19部广电行业年度发展报告。蓝皮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体化观察全媒体发展实践,全面反映2023年以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改革成就,把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下广电全媒体发展的关键问题,紧扣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提出广电全媒体发展新对策。其中,“专题报告”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领导署名撰写,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部署下阶段广电行业重点工作。“发展报告”全方位涵盖当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热点,着重新闻宣传、内容创作与生产、媒体建设和媒体融合、公共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建设与发展、国际传播与交流、行业治理与安全、党建与人才等九大版块研究,坚持政策导向和问题导向,全面总结新实践新经验,分析和前瞻广电全媒体发展新挑战新趋势,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发展亮点报告”详细阐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成绩,系统展现各地行业发展动态。 a媒体发展研究人员0 a广播事业x电视事业x互联网络x视听传播x研究报告y中国z2024 aG229.2v5 aG206.2v502a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4编著 0aCNbFHWHc20241114 0083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7001542100028001912150016002192250017002353300255002523330019005076060017005266900015005437010015005588010023005731158-072620240812173905.0 a978-7-5333-4989-9b精装dCNY168.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刘光裕编辑学文集b专著f刘光裕著 a济南c齐鲁书社d2024.10 a596页d26cm2 a山大中文专刊 a刘光裕是从业十余年的老编辑,对编辑与出版行业了解颇深,有丰富的编辑经验和卓越、独特的见解。本书从他的编辑经历出发,从“编辑”的概念、出版业与编辑学、出版家与编辑史三大方面,对其编辑经验与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是一部具有专业性与系统性的编辑学理论著作。 a编辑学研究人员0 a编辑学j文集 aG232-53v5 0a刘光裕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092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4001952150016002293300261002453330075005066060029005816900017006107010017006277010015006448010023006591158-072820241030114435.0 a978-7-5671-5084-3dCNY150.00 a202410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学报编辑论丛h2024b专著f刘志强,张昕主编 a上海c上海大学出版社d2024.11 a816页d26cm a本书由华东地区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协会组织编辑,上海大学期刊社编审刘志强主编。全书为关于中国高校学报和期刊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介绍的汇编。全书刊载论文100余篇,内容包括:学报创新与发展、编辑理论与实践、编辑素质与人才培养、数字化出版、期刊工作研究5个栏目。 a本书可供各类期刊和图书编辑出版部门及主管部门的编辑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参考0 a高校学报x编辑工作j文集 aG237.5-53v5 0a刘志强4主编 0a张昕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88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89001532100028002422150016002702250023002863140645003093300508009543330021014626060041014836900016015247110033015407110025015738010023015981158-072920241115152437.0 a978-7-101-16876-1b精装dCNY98.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近现代大众读物的编写、出版和影响b专著f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编 a北京c中华书局d2024.12 a400页d24cm2 a新闻出版博物馆文库 a复旦大学历史系,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在最近教育部考核中获得优秀。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研究专业方向齐全,科研成果卓著,在国内历史学科中名列前茅。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是上海市十二五、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杨浦区政府合作共同建设。新闻出版博物馆将以国家一级博物馆为目标,坚持“深耕传统、面向世界、拥抱未来”,以新颖的立意、厚重的实物、多元的手段,展示新闻出版的历史文化和事业成果,建成集“征集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产业创新”等于一体的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打造新闻出版业文献档案中心、文物修复中心、创新发布中心和文创展示中心,填补国内没有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的空白。 a上海是近现代中国印刷业和出版业中心,也是近现代中国大众读物的重要产地。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近现代大众读物的编写、出版和影响”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9月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博物馆、出版社的4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围绕新闻史、出版史、印刷史和阅读史等主题展开研讨。本书为此次研讨会精选论文的合集,从多个方面勾勒出近现代大众读物的编写、出版和在流传过程中的影响,展现出大众出版的内在逻辑及大众读物对于民间思想的塑造,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a出版文化研究人员0 a出版事业x文化史x研究y中国z近现代 aG239.295v502a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4编02a复旦大学历史学系4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28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4002122150016002462250019002623300680002813330013009616060039009746900016010138010023010291158-073020240419165735.0 a978-7-5762-4757-2dCNY68.00 a202404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老一辈出版家口述实录b专著f《老一辈出版家口述实录》编委会编 a南昌c江西高校出版社d2024.01 a318页d26cm2 a出版人口述系列 a“出版人口述系列”是由中国出版协会支持推动,江西高校出版社策划实施的大型主题出版物系列,作者涵盖不同时期、不同层面、不同岗位的老中青出版人,以全方位、多视角反映出版的发展历程,以及出版业在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中出现的新成就、新变化、新面貌和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本书稿系“出版人口述系列”第一辑,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担纲主编。书稿共收录20位老一辈出版家的口述资料,对其中16位老一辈出版家进行实地采访拍摄,制作成口述视频;对其中3位,制作资料性视频。相关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嵌入图书。书稿口述作者均为从事出版工作30年以上,为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过全国性出版奖项的优秀出版人,通过截取其从业生涯的重要事件进行讲述,可为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提供宝贵的史料。 a大众读者0 a出版事业x文化史y中国z现代j史料 aG239.297v5 0aCNbFHWHc20240424 0244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1001482100034002292150016002633141070002793300671013493330023020205170037020436060029020806900015021097010017021247010015021418010023021561158-073120241021145630.0 a978-7-5194-8327-2dCNY148.00 a202410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文化传承与服务创新b专著e2023年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f刘伟成,杨萍主编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10 a714页d24cm a刘伟成,男,1971年9月出生,现任湖北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湖北省图书馆学会理事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三级研究馆员。武汉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与信息服务系统。在《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等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知识产权或成果转化案例评析》《信息检索技术进展研究》《跨语言信息检索》等专著4部,主编教材《数字信息资源检索》《信息检索》《知识产权法》共3部,参编《信息检索进展》(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信息建搜新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等学术著作(教材)共5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项。杨萍,女,1976年1月出生,现任湖北省图书馆副馆长,湖北省图书馆学会秘书长,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图书馆管理与读者服务。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中科协项目各1项,完成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体系制度、主题阅读,国家图书馆建筑蓝皮书、全民阅读研究,湖北省社科基金读者需求反馈机制、湖北省乡村文化振兴等研究项目7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 a湖北省图书馆学会结集出版年会学术论文集,已成为全省图书馆界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对增强全省图书馆界学术研究向心力,提升基层图书馆研究能力,推动理论研究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书以“文化传承与服务创新”为主题向全省图书馆界人士征集学术论文,涉及智慧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服务和业务创新、阅读推广、信息资源建设、地方文献开发、古籍保护、区域图书馆联盟、总分馆体系建设、特殊人群高质量服务、少儿服务创新、图书馆新型空间建设等研究议题,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举措,是全省图书馆界同仁关于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结晶。本书既有理论研究的深度,也有实证基础上的梳理、分析和解读,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学术导向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a图书馆学术研究人员1 a2023年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0 a图书馆学x学术会议j文集 aG250-53v5 0a刘伟成4主编 0a杨萍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26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65001532100036002182150016002543300644002703330021009146060037009356900015009727110029009878010023010161158-073220241230101440.0 a978-7-5013-7584-4dCNY80.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engg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图书馆学报年刊h2021b专著e英文f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1 a260页d26cm a《中国图书馆学报年刊(英文版):2021》收录《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年度优秀学者发表的重点理论文章,包括当前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所收文章既有理论大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有初出茅庐的学科新星的探索之作,全面反映一年来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状况与水平。本书收录文章包括:《Newstart,newvision&newmissions:AninterpretationofthestandardofthefifthassessmentandratingofpubliclibrariesforadultsinChina》、《AnempiricalstudyonintegratedplatformforpubliclibraryservicesinruralChina:Basedon“PingqiaoModel”inXinyang,Henanprovince》《Onthe”chainsystemandgrassrootssitesofChina:TheexampleoftheservicesystemdesignofpubliclibrariesinBaoji》。 a图书馆学研究人员0 a图书馆学y中国z2021j年刊j英文 aG250-54v502a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565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392002523300481006443330033011256060043011586900012012016900012012137010013012257010013012387010013012518010023012641158-073320241127140911.0 a978-7-104-05578-5dCNY98.00 a202411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图书馆知识管理与服务研究b专著f韩洁,郝昕,王兆著 a北京c中国戏剧出版社d2024.11 a246页d26cm a韩洁,德州学院图书馆资源建设部主任,管理学硕士,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发表CSSCI论文7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市厅级科研项目2项;作品获市厅级科研奖项5项。出版专著专著有《现代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与创新服务研究》《后现代主义思维视阈下的图书馆学建设与发展》《德州谱牒文献概要》。昕,硕士研究生,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应用。王兆,硕士研究生,馆员。 a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本,知识的急剧增长、快速传播和交流使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界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成为了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契机。本书在知识和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获取与组织、传播与共享、应用与转化流程,分享了知识图谱、语义网络、数据挖掘等应用工具,重点围绕基于参考咨询和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知识管理应用展开研究。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可为图书馆知识管理与服务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 a图书馆知识管理与服务研究人员0 a图书馆管理x知识管理x图书馆服务x研究 aG251v5 aG252v5 0a韩洁4著 0a郝昕4著 0a王兆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10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6002102150016002463300459002623330031007216060037007526900015007897010017008047020017008218010023008381158-073420240926163328.0 a978-7-5013-7929-3dCNY98.00 a202409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制度构建b专著f肖红凌主编g杨嘉骆等编著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02 a205页d26cm a在国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下,阅读已经不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文化活动。阅读推广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业务之一,一直是相关领域专家和从业人员的重点研究主题。范并思教授作为图书馆学界阅读推广领域领军人物之一,持续开展阅读推广领域相关研究,广州图书馆部分业务骨干近年也一直参与在部分相关研究之中,该书是阅读推广相关核心问题研究的成果之一,其出版发行能提升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并促进阅读推广理论研究的发展。 a公共图书馆读书活动研究人员0 a公共图书馆x读书活动x研究y中国 aG252.17v5 0a肖红凌4主编 0a杨嘉骆4编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10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300527002583330013007856060025007986900015008237010015008388010023008531158-073520240527155505.0 a978-7-5544-5388-9dCNY48.00 a20240527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640000 ay z 000yy ar1 a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儿童阅读素养提升研究b专著f张存霞著 a银川c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d2023.11 a138页d26cm a本书为教育研究类图书。图书从家校合作的背景入手,结合相关理论,在详细梳理国内外家校合作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提炼家校协同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儿童阅读素养作为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研究的焦点。同时,图书结合当下儿童阅读以及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形成原因予以追溯,进而探寻家校的良性合作对儿童阅读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和实践途径,以期对儿童核心素养的提升有所参考。随着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为全面和高端,儿童教育一定不能固步自封,而是需要用大教育观予以培养。 a家庭父母0 a儿童x阅读辅导x研究 aG252.17v5 0a张存霞4著 0aCNbFHWHc20240529 0134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0001782150016002083300803002243330013010276060019010406900015010597010017010748010023010911158-073620241118151105.0 a978-7-5533-5025-7dCNY68.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领读南京b专著f许金晶编著 a南京c南京出版社d2024.12 a292页d24cm a本书由15位久居南京、跟南京阅读生活紧密相关的代表性人士的口述访谈组成。这些访谈对象中有作者(《南京传》作者叶兆言、南京大学图书馆原馆长程章灿、诗人黄梵),有出版人(南京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卢海鸣、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徐海、译林出版社编辑陆晨希),有书店人(可一书店创始人钱晓征、学人书店创始人阚炜、南京先锋书店首席导购孙清、万象书坊创始人魏明),有阅读推广人(南京大学教授徐雁、“南京领读者联盟”发起人葛继彬、南京大学图书馆学研究者谢欢、鼓楼区图书馆馆长徐力、南京圆桌派主理人刘奇),将他们多年来阅读、写作、出版、发行、阅读推广的经历分享组合在一起,可管窥“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的浓厚书香氛围与全民阅读工作的整体样貌。南京作为世界闻名的文化古都和长三角区域的中心城市,其阅读氛围与全民阅读工作成绩的展现,对于全国的全民阅读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效应,《领读南京》正是秉承这一问题意识的重要一手记录文本。 a大众读者0 a读书活动y南京 aG252.17v5 0a许金晶4编著 0aCNbFHWHc20241121 0084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8002112150016002493300207002653330021004725170027004936060029005206900018005497010017005678010023005841158-073920240821094331.0 a978-7-5723-1792-7dCNY280.00 a202408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信息时代e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h第十辑b专著f袁清昌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7 a480页d26cm a本书是2021——2022年山东省科技情报工作获奖论文,总结了两年来全省科技情报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真实记录了全省科技情报工作者的学术研究和理论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体现了山东省当前科技情报领域的科研水平。 a科技情报工作人员1 a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0 a科技情报工作y中国j文集 aG255.51-53v5 0a袁清昌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169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8002112150016002493140621002653300431008863330021013176060025013386900017013637010017013807020021013978010023014181158-074020241206151040.0 a978-7-5598-7572-3dCNY148.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5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古典文献研究h第三辑b专著f丁小明主编g罗争鸣本辑主编 a桂林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96页d26cm a丁小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古典文献专业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主编,兼任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执行理事。主要从事东亚尺牍文献、明清江南艺术文献、近代学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主编《嘉兴文献丛书》等文献丛书。在《文献》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罗争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任湖北省“楚天学者”、湖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012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0年至2011年在哈佛大学访问交流,2017年至2018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从事访问交流。另在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研院”等学术机构访问交流。主持国家社科金等项目多项,出版《杜光庭记传十种辑校》《云笈管蠡》等论著多部。 a本刊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主办刊物,第三辑收录论文13篇,为“道教文献研究专辑”,收录《灵宝经溯源》《“陶公五法”再研究》《〈三茅宝忏〉仙官名录考——兼探上清经中的洞天选仙制度》《明玉晨观本〈茅山志·三神纪〉点校疑误举正》《全真祖师遗迹上的宫观建设考论》《道在瓦甓:“罗道人”砖考略》《“空同灵瓜”考》等论文,以发扬古籍所在经、集文献领域上的专长,同时也有对古籍整理在新时期的新任务与新话题的响应,力求拓展中国古典文献研究的领域。 a古文献学研究人员0 a古文献学y中国j文集 aG256.1-53v5 0a丁小明4主编 0a罗争鸣4本辑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23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61001552100036002162150016002523300537002683330073008056060033008786900017009117110023009287110019009518010023009701158-074120241230094133.0 a978-7-5013-7874-6b精装dCNY450.00  a20241230d2023 emk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图书馆年鉴h2022b专著f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3.12 a634页d26cm a《中国图书馆年鉴2022》是一部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图书馆联合编写的,反映中国图书馆事业2021年度发展状况的大型资料工具书。本书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由国家图书馆研究院《中国图书馆年鉴》编辑部主持编纂,由图书馆活动图辑、特载、纪事、图书馆事业、学术研究与活动、法律法规与政策性文件、专业文献、统计资料、年度大事记、综合索引等部分构成。书中的动态性信息由各地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各分支机构、相关教学研究机构等提供,统计资料来自文化和旅游部、地方文化行政部门、专业写作组织、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分会以及有关专业机构。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图书馆事业y中国z2022j年鉴 aG259.2-54v502a中国图书馆学会4编02a国家图书馆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19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81001492100034002302150016002643300466002803330069007465170038008156060035008536900019008887110023009078010023009301158-074220241230103701.0 a978-7-302-67793-2dCNY19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书香守正 笃行创新b专著e清华大学图书馆110周年馆庆纪念文集f清华大学图书馆编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450页d26cm a2022年12月清华大学图书馆迎来了110年华诞。自建馆以来,图书馆人在服务中开展研究,又通过研究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建设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本论文集收录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近十年来发表的优秀论文和研究报告共计68篇,分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资源建设与信息组织、读者服务与阅读推广、信息服务与信息素养教育、新信息技术应用、特色馆藏建设与图书馆史、科技史与古文献研究七个单元,力求尽可能全面反映本馆近十年来的学术研究面貌。 a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研究者和图书馆、文献馆及信息管理相关机构人员1 a清华大学图书馆110周年馆庆纪念文集0 a清华大学x院校图书馆j纪念文集 aG259.256-53v502a清华大学图书馆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0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8001882150016002263300647002423330021008896060013009106900012009237010015009358010023009501158-074320240924145159.0 a978-7-5636-7888-4dCNY58.00 a2024092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小博物馆实践与研究b专著f马晓辉著 a青岛c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d2023.08 a212页d26cm a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创新表达,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小型博物馆是展示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窗口,也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体现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离不开中小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其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在藏品征集、观众研究、展览展示、公共教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方面探索创新,积极融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激活文博经济活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a博物馆学研究人员0 a博物馆学 aG260v5 0a马晓辉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13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34002032150016002373300559002533330017008126060021008296900014008507010017008648010023008811158-074420240527160447.0 a978-7-227-07784-8dCNY239.00 a20240527d2022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64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邮票上的科学巨匠和鸿儒贤达b专著f王青云等编著 a银川c宁夏人民出版社d2022.12 a198页d26cm a本书是一部邮票人物专题。由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职工集邮协会把会员收藏的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邮票,整理成以中华民族古代、近代、现代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思想家、教育家及英模人物的邮集作品,把邮票中的文化元素,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予以详细解说,并把邮票人物的基本情况做了概述。依文释票、以票博文,票文并茂,以增强广大读者对邮票收藏的喜爱和兴趣,使集邮文化得以创新和发展。此集邮书稿集科技、文化、艺术等于一体,简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科学巨匠和鸿儒贤达,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民族观的通俗读物。 a邮票收爱好者0 a邮票x收藏y中国 aG262.2v5 0a王青云4编著 0aCNbFHWHc20240529 0134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5700153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140125002603300593003853330035009786060031010136900017010447010015010618010023010761158-074520240808110731.0 a978-7-5194-7721-9b精装dCNY85.00 a202408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博物馆里的信息解码b专著e基于解说牌可视化f范陆薇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8 a150页d24cm a范陆薇,女,湖北省武汉市人,博士,副教授,国家文化与旅游部艺术人才库成员,武汉市黄鹤英才,湖北省高校博物馆专委会秘书长。 a本书讨论信息可视化在博物馆展览数据可视化、信息图形化、知识系统化、科学可视化等方面的应用,提出博物馆展览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原则和建构流程:信息采集——信息架构——视觉转化——符号传达,为博物馆展览设计的个性化、人性化提供思路和参考。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传播迅速。如何在有限的空间,直观地向观众传递有效的信息,是博物馆在设计展览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信息可视化将数据信息和知识表达为视觉形式,帮助人们通过可视模式快速识别和理解集成信息,是近年来博物馆展览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信息可视化在阐释博物馆抽象数据、非结构化信息,以及揭示其背后所隐匿的知识奥秘方面起着的重要作用。 a博物馆解说词可视化软件技术人员0 a博物馆x解说词x可视化软件 aG269.2-39v5 0a范陆薇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11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4001952150016002292250023002453300495002683330023007636060023007866900019008097110021008288010023008491158-074620241231140608.0 a978-7-220-13641-2dCNY99.0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一本博物馆安徽博物院b专著f安徽博物院编著 a成都c四川人民出版社d2025.01 a287页d26cm2 a全国博物馆通识系列 a本书属于全国博物馆通识系列,由安徽博物院和忆年华项目组联合打造,全面介绍了新馆、老馆两馆的常设展览文物,老馆常设展览有“安徽革命史陈列”“安徽古生物陈列”“安徽好人馆”等。新馆常设展览有“安徽文明史陈列”以及“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江淮撷珍”“欧豪年美术馆”等专题。本书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内容翔实,知识严谨,趣味性强。读者通过本书,既能了解安徽博物院的整体面貌以及博物馆珍藏的众多文物,又能知晓文物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容,是一本文博类大众普及读物。 a博物馆概况研究人员0 a博物馆x概况y合肥 aG269.275.41v502a安徽博物院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1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03001482100038002512150016002893300431003053330025007366060031007616900017007927110057008098010023008661158-074720241111091726.0 a978-7-5625-5998-6dCNY128.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珍贵地质资料图录b专著f《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珍贵地质资料图录》编辑委员会编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86页d19cm a本书在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数万档馆藏中从善取珍,收录了70种珍贵资料,既有我国地质事业的名人章鸿钊、盛莘夫、叶良辅、朱庭祜的大作,也有极其珍贵的地质图件、图片,以及早期国外学者的专著报告。每件作品都凝聚了地质前辈们的大量心血,也见证了我省地质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通过文字摘要、资料照片等方式展示。本书旨在通过融汇馆藏精粹,展现浙江省地学文化。为地质科学历史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和史料借鉴,同时弘扬优秀地学文化、传播地质科学精神。 a地质科学历史研究人员0 a地质x档案资料y浙江j图录 aG275.3-64v502a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珍贵地质资料图录编辑委员会4编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028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55001302100030001852150016002153300425002313330041006566060041006976900018007387110031007568010023007871158-0748 a978-7-5407-9303-6dCNY49.00 a20231025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50000 ay z 000yy ar1 a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f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编著 a桂林c漓江出版社d2022.09 a255页d21cm a本书主要研究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问题,对我国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特别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为例,进行了相关工作的设计,反映了近年档案工作发展的新动向。这不仅有利于开拓档案工作的新局面,且展示了国家档案事业在实现“局馆分离”改革后,作为科学文化事业单位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加强档案科学研究方面的新需求,也展示出了新时代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的新素养。 a本书适用于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者0 a档案x文化产业x产品开发x研究y广西 aG279.276.7v502a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4编著 0aCNbFHWHc20231101 0104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6002403300449002563330025007056060035007306900012007657010013007778010023007901158-074920240523170253.0 a978-7-305-27332-2dCNY33.00 a20240523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江苏科技人才集聚对策研究b专著f施杨著 a南京c南京大学出版社d2023.11 a158页d26cm a从长三角一体化对区域人才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入手,准确理解和把握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意义。通过梳理江苏省科技人才集聚的现状,分析科技人才的产业分布、区域分布、载体分布、投入产出效果,开展科技人才集聚水平测度和集聚效应分析,探讨制约江苏省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典型地区科技人才集聚的举措和经验,从政府、企业等方面提出构建人才一体化联动机制、推动人才一体化体系建设的主要思路和具体路径,为各级政府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a技术人才政策研究人员0 a技术人才x人才政策x研究y江苏 aG316v5 0a施杨4著 0aCNbFHWHc20240529 0129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53001492100040002022150016002423300677002583330037009356060039009726900014010117010013010258010023010381158-075020241226085210.0 a978-7-5520-4380-8dCNY12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科学交流中学术大数据的运动规律研究b专著f楼雯著 a上海c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d2024.06 a424页d26cm a本书以学术大数据为研究对象,沿着从理论到应用的思路开展论述,分别研究学术大数据在科学交流中的运动本质与机制,学术大数据的细粒度语用规律,科学交流主体之间、主体与数据的运动规律,学术大数据从数据到内容的研究演变规律等方面。重点突出科学交流中主体与客体相互运动的关系,认为学者和用户与学术数据之间呈双螺旋的互动关系。通过分析正式科学交流和非正式科学交流等多环境下的各类大规模学术数据,涉及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人工智能等理论与方法,利用系统动力学、计算语言学、科学计量学、复杂网络、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揭示大数据时代学术数据在科学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利用本书内容的理论、方法与实证,能够有效发掘科学交流主体的科学发展过程,有利于优化科学交流模式,从而推动开放科学事业的进步。 a科学技术学术交流数据处理研究人员0 a科学技术x学术交流x数据处理x研究 aG321.5v5 0a楼雯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7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50002142150016002643300452002803330025007326060035007576900012007927010015008048010023008191158-075120240820142505.0 a978-7-5646-6364-3dCNY78.00 a202408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科研经费“包干制”的创新激励效应与推进机制研究b专著f赵立雨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8 a280页d24cm a《科研经费“包干制”的创新激励效应与推进机制研究》立足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投入效能”的背景,分9个章节论述了科研经费“包干制”对科研经费改革的重要作用。全书系统研究了科研经费“包干制”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科研经费“包干制”实施后对科研人员所产生的创新激励效应,并进一步优化了科研经费“包干制”方案,提出了相关对策和措施。该书的研究对科研经费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进一步下放科研自主权,深入推进科研诚信与激励机制建设。 a科研经费改革研究人员0 a科技经费x财务管理x研究y中国 aG322v5 0a赵立雨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34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100033000101000041000431010008000841020015000921050018001071060006001252000103001312100030002342150016002643300585002803330073008656060031009386900019009697110021009887110025010097110049010348010023010831158-0752 a978-7-5716-2396-8dCNY260.00 a2023051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辽宁科技统计年鉴h2022f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编 a沈阳c沈阳出版社d2023.02 a220页d26cm a本书是反映辽宁省科技活动情况的统计资料书,收录了辽宁省有关部门2021年度科技统计数据,正文以数据为主,无文字和图片,只有编写说明和指标解释为文字叙述,由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会同辽宁省有关单位共同编辑而成。本年鉴体例延续《辽宁科技统计年鉴2021》,大致分为反映辽宁省科技活动的综合统计资料,辽宁省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统计资料,辽宁省企业创新活动统计资料等方面。本年鉴数据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辽宁省科技活动的规模、构成、布局及发展状况,是全社会各界了解、研究、掌握辽宁省科技发展动态,开展科技与经济工作的工具书。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科技统计y辽宁z2022j年鉴 aG322.731-66v502a辽宁省统计局4编02a辽宁省科学技术厅4编02a辽宁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4编 0aCNbFHWHc20230517 0103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4900155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300375002583330073006336060035007066900019007417110025007608010023007851158-075320241227161206.0 a978-7-5235-1359-0b精装dCNY300.00  a20241227d2023 emk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山东科技年鉴h2023b专著f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编 a北京c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d2023.12 a748页d26cm a本书全面记述了2022年山东省科技厅科技管理、各地市、各行业、各高校、各科研院所等的科技工作情况,力求准确、全面反映全省科技发展的面貌。内容包括特载、科技管理、行业科技进步、高新区科技发展、高校科技、科研院所科技发展、区域科技发展、科技成果和奖励、科技统计、科技大事记、附录等11部分内容。附录部分包括了准确规范的主题词索引。该年鉴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记述方式(包括表格、图片等)。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科学研究事业y山东z2023j年鉴 aG322.752-54v502a山东省科学技术厅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12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8002112150016002493300492002653330025007576060039007826900018008217110031008398010023008701158-075420241226084723.0 a978-7-5235-1364-4dCNY5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金华市科技发展报告h2023年b专著f金华市科技信息研究院编著 a北京c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d2024.12 a140页d26cm a本书共分为4个部分,系统展现了金华市的科技发展情况。第一部分为综合篇,通过系列讲话、相关报道与若干政策,全面介绍金华市的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第二部分为专题篇,先描绘了自主创新环境、科技创新平台与载体的建设情况,接着深度聚焦工业、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领域等不同领域的科技发展情况,再进一步呈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合作与交流、科技宣传与科学普及、科技管理的状况。第三部分为县(市、区)篇,详细介绍各个县(市、区)的科技发展情况。第四部分为附录,包括科技大事记、科技荣誉、科技政策、科技项目等简要记录。 a科学研究事业研究人员0 a科学研究事业x研究报告y金华z2023 aG322.755.3v502a金华市科技信息研究院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9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8001822150016002203140131002363300489003673330029008566060015008856900010009007010017009108010023009271158-075620240724150335.0 a978-7-5709-4425-5dCNY58.00 a202407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30000 ay z 000yy ar1 a做更好的自己b专著f王秀坤主编 a哈尔滨c黑龙江教育出版社d2024.08 a225页d26cm a王秀坤,女,1977年12月生,黑龙江省大庆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高级教师,现为大庆市肇源县和平乡学校英语教师、班主任、副校长。 a本书以温暖的笔触记录了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实践与思考。全书围绕“做更好的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具体的教学案例为串联,阐述了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反思和自我提升过程,为读者展开了一部教学相长、自我完善、交融和谐的教育图景。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为第一章至第三章,以基层教育教学案例的形式讲述了班主任与学生、科任教师和家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温馨故事;下半部分是第四章,记录了作者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思考与感悟。本书对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a教育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0 a教育x研究 aG4v5 0a王秀坤4主编 0aCNbFHWHc20240731 0148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8001802150016002183000025002343140443002593300439007023330009011416060029011506900015011797010017011948010023012111158-075720241021162802.0 a978-7-300-33317-5dCNY36.00 a202410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美育教育b专著f韩晋峰等主编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03页d26cm a中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 a韩晋峰,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山西省优秀班主任、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主要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主编《普通话口语交际与测试》《演讲与口才》等教材。主持区级、市级多项课题研究,参与省级、国家级课题研究,发表论文多篇。周毓平,福建省寿宁职业技术学校,讲师。陆杰,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刘登峰,柳林县高级职业中学,副校长。 a本教材以教育部发布的《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教体艺》为依据,立足职业院校德育教学要求,结合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美育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方法,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有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本教材强调美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适合作为职业院校通识课教材。 a中专0 a美育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G40-014v5 0a韩晋峰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13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42001942150016002363140189002523300309004413330013007506060025007636900015007887010015008037010017008187010015008358010023008501158-075820240704104555.0 a978-7-5229-1904-1dCNY50.00 a202407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美育概论b专著f金波,邢亚男,李丹主编 a北京c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07 a124页d26cm a金波,教授,研究视觉艺术设计及教育教学理论。曾担任湖北省教育学重点学科群“审美与艺术教育方向”负责人、优秀教学团队艺术创新实践团队负责人、重点人文社科基地湖北文化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a美,无处不在,美育,也无处不在。《大学美育概论》是在国家大力提倡五育的背景下,为了满足大学美育课程的教学需求,促进在校大学生和谐、全面、健康发展而编写的。本书共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美育新识、文学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艺术、戏曲艺术、舞蹈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摄影艺术、影视艺术、数字媒体艺术。 a高校师生0 a美育x高等学校j教材 aG40-014v5 0a金波4主编 0a邢亚男4主编 0a李丹4主编 0aCNbFHWHc20240710 01928nam0 220030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42001962150016002383000045002543140297002993140235005963140251008313300407010823330015014896060037015046900015015417010015015567010015015717010017015868010023016031158-075920240826155222.0 a978-7-5229-2069-6dCNY50.00 a202408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生劳动教育b专著f田焱,佟巍,康慧萍主编 a北京c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08 a104页d26cm a“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 a田焱,副教授,现任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其研究重点集中在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等领域。在教学方面,主要讲授民事诉讼法、法律职业伦理、经济法和知识产权法等课程。在科学研究方面,主持并参与了3项国家级教改项目;主持并参与10余项省级科研教研项目,参与编写著作1部,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 a佟巍,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现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公开发表论文十篇,参与的科研项目十二项。主要从事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和管理,负责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教师选聘,课程教学大纲制订,课程考核标准制订等工作。 a康慧萍,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任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事务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教育、劳动教育方向的科研工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两篇,获批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多次指导学生参与省级以上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a《大学生劳动教育》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行编写,旨在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勤劳、奉献、有担当的美好品德。全书内容包括:劳动与劳动教育;劳动成就与劳动情怀;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职业与劳动安全;劳动权益与劳动法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实践;劳动与未来。本书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融入了高等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最新成果,为学生走向职场提供了基础劳动知识和职业素养提升技巧。 a高校大学生0 a大学生x劳动教育x高等学校j教材 aG40-015v5 0a田焱4主编 0a佟巍4主编 0a康慧萍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9 0137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175002463300590004213330019010116060015010306900015010457010017010607010017010778010023010941158-076020240725095657.0 a978-7-310-06619-3dCNY66.00 a202407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2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b专著f吴向文,李兆义主编 a天津c南开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77页d26cm a吴向文,男,1983年出生,中国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宁夏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托举工程人选。 a《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是师范生必修课程,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教材,教材紧密结合当前的现代教育技术现状,针对中小学教师的需求,科学而严谨地编排了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安排旨在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使学生学会数字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手段、方法。全书共分为6章,分别是: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第2章教学媒体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第3章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与应用、第4章数字化教学素材的获取与处理、第5章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第6章信息化教学系统设计与评价。其中,第3章至第6章不仅介绍了相关理论知识,还详细描述了实际操作的案例,以帮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教学技能,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环境。 a教育技术学人员0 a教育技术学 aG40-057v5 0a吴向文4主编 0a李兆义4主编 0aCNbFHWHc20240731 0126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35001522100044001872150016002313140197002473300485004443330015009296060017009446900014009617010021009758010023009961158-076120241226105525.0 a978-7-5217-7328-6dCNY69.9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我的教育观b专著f(美)丘成桐著 a北京c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2024.12 a414页d23cm a丘成桐,当代具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终身教授、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a本书为美籍华裔数学家、哈佛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荣休教授、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中心主任丘成桐的文集,围绕教育话题,从家庭教育、研究经历、治学经验等方面,全方位展现丘老先生对数学教育的热忱以及对广大学生的殷切期盼。丘成桐从自己的家学渊源写起,回顾了自己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年幼时候条件艰苦,仍坚持追求学问;攻克数学难关的时刻,以及从哈佛退休后落叶归根,为中国基础科学教育培养领军人才的经历和体验。书中体现了科学家对真理执著追求的精神,以及追求学问时感受到的单纯的乐趣。 a教育工作者0 a教育学j文集 aG40-53v5 0c(美)a丘成桐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8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2250027002443300481002713330021007526060019007736900011007927010015008038010023008181158-076220240702082308.0 a978-7-5758-0003-7dCNY39.00 a202407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方法论变迁与教学论发展研究b专著f陆明玉著 a福州c福建教育出版社d2024.01 a208页d24cm2 a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 a本书为“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之一,作者基于现实中教学论的困境以及自我反思的需要,以方法论为视角,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教学论的发展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研究的创新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教学论的历史与存在进行考察,期望通过这样的研究对现代教学论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有所助益。二是观点的创新。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教学论的历史发展、现实存在与未来走向,与其他的视角去审视教学论,会对教学论的发展和走向提供启示。 a教学理论研究人员0 a教学理论x研究 aG42v5 0a陆明玉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20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2001762150016002083140191002243300469004153330015008846060019008996900011009187010013009298010023009421158-076320241216115221.0 a978-7-5546-2511-8dCNY46.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教师的语言b专著f张哲著 a苏州c古吴轩出版社d2024.12 a188页d23cm a张哲,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三年,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创新的教学理念,荣获沈阳市骨干教师称号,并在教学竞赛中获得辽宁省 “一师一优课” 二等奖、沈阳市 “一师一优课” 一等奖。 a这是一本专为教师群体打造的实用指南。这本书致力于提升教师在不同场景下的沟通能力与语言艺术。书中针对与学生、家长、同事沟通的不同场景,提供丰富策略与有效建议。如鼓励学生、应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家长管理孩子,与同事建立良好关系,等等。这本书涵盖了教师工作中的各种沟通场景,为教师提升沟通能力、构建良好人际关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是教师们的必备指南。书中不仅有理论的深度,更有实践的温度,为广大教师提升沟通能力、构建良好人际关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宝贵的经验借鉴。 a教育工作者0 a教师x语言艺术 aG42v5 0a张哲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098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8002142150016002523300326002683330025005945170033006196060013006526900012006657010015006777010015006928010023007071158-076420241106101158.0 a978-7-5685-4592-1dCNY99.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初心不改b专著e中国案例教学研究开拓者余凯成f王淑娟,董大海编 a大连c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d2024.10 a108页d24cm a本书第一部分收编了余凯成教授1983-1999年期间撰写的部分教学案例及自画漫画配音把文字案例制作成视频;他亲自开发的一些经典教学案例,至今仍然在国内商学院课堂上得到广泛使用。第二部分收录余凯成的同学、战友、学生和领导对他的一生关键时期的生活和工作的回忆片段;第三部分收录了余凯成教授的学生与晚辈对他八十五载传奇人生的追思与怀念。 a本书适用于教育工作者1 a中国案例教学研究开拓者余凯成0 a教学研究 aG420v5 0a王淑娟4编 0a董大海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081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8002022150016002403300192002563330017004486060013004656900014004787010015004927010017005077010017005248010023005411158-076520240531165817.0 a978-7-5369-8672-5dCNY98.00 a202405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b专著f乜勇,傅钢善,李改农主编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5 a287页d26cm a本书涵盖了教育信息化理论探索、虚拟仿真教学及VR/AR教育应用研究、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科创教育理念及在线教育理论探讨、教育大数据挖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多方面教育信息化相关主题论文。 a教育工作人员0 a教育工作 aG43-53v5 0a乜勇4主编 0a傅钢善4主编 0a李改农4主编 0aCNbFHWHc20240605 0144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8002082150016002463140182002623300498004443330109009426060041010516900012010927010015011047010017011197010015011368010023011511158-076620240705102040.0 a978-7-5656-8451-7dCNY49.80 a202407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幼儿园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b专著f李娟,王爱静,李霞主编 a北京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7 a180页d26cm a李娟,副教授,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副院长。担任《幼儿园保教活动课件制作》课程有8年之久,多次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幼儿教育技能赛项裁判以及各省市同类赛事的裁判工作。 a本书采用项目任务式编写方式,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幼儿园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相关知识,并紧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目标,按照幼儿园五大领域目标及各年龄段目标,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具有内容安排合理、语言通俗易懂、案例丰富翔实等特点。全书共9个项目,内容涵盖多媒体课件概述、多媒体课件素材的获取、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健康领域保教活动课件设计与制作、语言领域保教活动课件设计与制作、社会领域保教活动课件设计与制作、科学领域保教活动课件设计与制作、艺术领域保教活动课件设计与制作、国赛题库案例。 a本书既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学前教育研究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0 a幼儿园x多媒体课件x设计x制作j教材 aG436v5 0a李娟4主编 0a王爱静4主编 0a李霞4主编 0aCNbFHWHc20240710 0100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300345002383330077005836060035006606900011006957010017007067010017007238010023007401158-076720240425143804.0 a978-7-5773-0168-6dCNY55.00 a20240425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教育心理学b专著f郭志芳,盛世明主编 a郑州c郑州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70页d26cm a本书为校本教材。每章内容呈现之前设置了问题情境,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引发读者主动学习;每章内容中突出重点概念;每章之后罗列近些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题目及相关思考问题等。主要内容有:教育心理学概述;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学习理论;学习迁移;智力、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知识与技能学习;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学习策略;教师心理。 a本书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心理学》教材,也可供广大教育工作者自学使用0 a教育心理学x高等师范院校j教材 aG44v5 0a郭志芳4主编 0a盛世明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9 0125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50001922150016002423300585002583330113008436060021009566900012009777010015009898010023010041158-076820240812164602.0 a978-7-5646-6351-3dCNY48.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高等院校学生挫折教育研究b专著f王宇丹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7 a224页d24cm a本书共包括六章内容:绪论,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高等院校学生挫折教育研究的现状和意义,高等院校学生的挫折成因,高等院校学生的挫折表现,高等院校学生挫折教育对策。本书在分析挫折、挫折教育、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高等院校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和意义,系统分析高等院校学生学业挫折、情感挫折、就业挫折的成因,以及受挫后的积极表现、消极表现、妥协行为,然后给出高等院校学生挫折教育的对策,如学生自主挫折教育、建立挫折协同教育机制、加强生命观教育、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本书对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是高等院校学生实现自我心理认知和心理建设的有益参考书。 a本书对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是高等院校学生实现自我心理认知和心理建设的有益参考书0 a大学生x挫折教育 aG442v5 0a王宇丹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30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65001532100034002182150016002523300682002683330011009505170029009616060027009906900012010177010015010298010023010441158-076920241226084623.0 a978-7-5697-2325-0dCNY49.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engg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学习方法探究b专著e论在澳中国留学生学习特征e英文f李伯利著 a重庆c西南大学出版社d2024.03 a214页d26cm a研究主要探讨了中国留学生(CIS)在澳大利亚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验。通过对156名中国CIS和212名澳大利亚本地学生(ADS)进行问卷调查,深入探讨了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需求及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与ADS相比,CIS有着非常独特学习方法和学术文化方面,特别是在团体学习、理解和记忆策略的使用以及课堂参与方面,但这并不表明CIS就是浅层学习者。CIS在澳采用的学习方法其实是一整套组合因素的表象,即学生个性、文化、英语语言水平、学历等因素的“集合”,特别是学生对于自己所处的教学情景的感知,如教师、教材、教法、评估等,对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方法影响最大。此外,基于CIS的学习体验及学习特征,本研究提出了师生共建的学教模式(Co-constructedlearningandteaching),为留学生学习及教学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行动指南。 a留学生1 a论在澳中国留学生学习特征0 a留学生x学习方法j英文 aG442v5 0a李伯利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92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5500153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140615002583300701008733330031015746060031016056900012016367010015016488010023016631158-077120240828080451.0 a978-7-5194-8223-7b精装dCNY95.00 a202408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青少年积极教育b专著e基于家庭和学校情境f张珊明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8 a260页d24cm a张珊明,女,汉族,1981年10月生,心理学博士,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认知研究,主持教育部文人社科项目1项目,省级课题8项,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比较教育研究》《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2部。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CPS注册心理师,湖南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团队成员,长沙市公安局健康指导专家,有较丰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实践经验。曾荣获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优秀心理咨询师”,湖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十佳心理咨询师”,多次荣获湖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 a本书基于积极青少年发展观,采用个案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处境不利对青少年的影响及积极成长的对策。书稿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通过个案研究从质性视角呈现了处境不利对青少年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及其多样性、复杂性,并初步发现处境不利青少年积极成长的相关因素。第二部分主要通过系列问卷调查从实证层面进一步探究了创伤经历对青少年认知、情绪、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的心理机制,并深入分析处境不利青少年积极成长的重要变量。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积极发展的内涵及核心因素,并从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提出了处境不利青少年积极发展与成长的促进策略。所有研究的开展均遵守相关伦理守则及相关单位伦理委员会伦理要求。研究结论能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方向、目标、干预方案制定等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a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人员0 a青少年x心理健康x健康教育 aG444v5 0a张珊明4著 0aCNbFHWHc20240829 0077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47001902150026002373300163002633330031004266060031004576900012004887010026005008010023005261158-077220241231105607.0 a978-7-214-25933-2dCNY46.00 a20241231e20232021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a z 000yy ar1 a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b专著f寇冬泉主编 a南京c江苏人民出版社d2021.03h2023.08重印 a341页c图,照片d24cm a本书内容包括:走进中学生心理、中学生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生行为调控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生心理特性发展与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教育、教师心理与专业成长。 a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相关人员0 a中学生x心理健康x健康教育 aG444v5 0a寇冬泉f(1966-)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18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49001522100038002012150016002392250021002553300541002763330021008176060019008386900012008577010025008697020015008948010023009091158-077320241031113113.0 a978-7-5760-5379-1dCNY78.00 a20241031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教师与世界b专著f(美)戴维·汉森著g沈章明译 a上海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56页d24cm2 a教师教育哲学译丛 a在《教师与世界》中,戴维·汉森指出,大中小学教师正在承受全球化带来的压力:快速的经济转型、影响师生生活的支持性资源的不平等,以及备受各方关注的媒体报道等等经常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此外,人口的增长和转移也给他们带来挑战。他着眼于教师需要面对的上述现实问题,为教师提供了一条重建教育哲学的途径。具体而言,就是以世界主义为中心,引导教师建立对新人、新事物和新思想的理性开放态度,同时,鼓励他们既忠诚于本土价值观、利益和承诺,又能够不断反思,努力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创造性地适应新环境,推动教育国际化,促进多元对话和交流,完善教育的意义与目的。 a教育哲学研究人员0 a教师x教育哲学 aG451v5 1c(美)a汉森b戴维4著 0a沈章明4译 0aCNbFHWHc20241107 0154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4002142150016002483140293002643300531005573330105010886060035011936900014012287010015012427010013012578010023012701158-077420241210103921.0 a978-7-302-67600-3dCNY98.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农村教师初职职业流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b专著f肖庆业,张贞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1 a415页d26cm a肖庆业,管理学博士,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经济管理及教育统计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江西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张贞,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近期主持完成省厅级课题2项,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4项,在《探索》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a本书以社会流动理论、教育公平理论、需求层次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目标一致理论等学科理论为指导,从教育学、统计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互融合的角度出发,以我国农村教师这一典型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和访谈,运用生存模型对我国农村教师初职职业流动行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挖掘农村教师不合理流动的深层次原因,并从政府政策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农村环境层面等四个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优化师资结构,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渠道,推进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a本书可供教育学、统计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0 a农村x师资队伍建设x研究y中国 aG451.2v5 0a肖庆业4著 0a张贞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82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0002002150016002303140641002463300509008873330091013965170019014876060015015066900014015217010015015358010023015501158-077520240927133816.0 a978-7-5166-7561-8dCNY68.00 a202409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爱的智慧i成长篇b专著e班主任出彩有道f涂俊礼著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4.09 a266页d24cm a涂俊礼,昵称“涂涂”,河南夏邑人,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副教授。南省高校思政课高职高专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职班主任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陕西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现为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原郑州市卫生学校)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历任学生科副科长、团委书记、党办主任、南校区负责人等职务。开设“跟着涂涂学带班”专栏,创建“涂涂老师德育工作室”,曾先后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广东医科大学等多家高校、中职、中小学举办讲座。授课充满激情,风趣幽默,引人入胜,被誉为“来自一线,最接地气的德育专家”。先后出版《爱的智慧,班主任管理札记》《爱的智慧·理念篇,班主任践悟有方》等著作。 a这是一本指导班主任如何更好、更有效从事并胜任教育工作的著作。如何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一起成长,是不少年轻班主任关心的一件大事。本书作者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善学、善照、善行、善思、善享五个方面进行剖析,书中案例丰富、真实可信。本书虽然以“班主任”冠名,但没有局限于“班主任”的职责范畴,书中展现爱的智慧的育人故事,不仅适合中小学、职业院校和高校等学校教育,也适用于家庭教育,是帮助读者实现人生出彩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本书既可以作为学校班主任、辅导员、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家长学习、提升的读物。 a本书既可以作为学校班主任、辅导员、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家长学习、提升的读物1 a班主任出彩有道0 a班主任工作 aG451.6v5 0a涂俊礼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12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8001962150016002343140139002503300319003893330043007086060019007516900014007707010017007847010015008017010017008168010023008331158-077720240808142505.0 a978-7-5656-8521-7dCNY43.00 a202408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教师职业道德b专著f赵彦美,王位,曾庆玫主编 a北京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7 a240页d26cm a赵彦美,副教授,任教于咸阳师范学院,专业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曾被评为2023年度陕西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a本书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系统阐述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旨在帮助教师内化与提升职业道德,为社会培养更多品德高尚的高素质教师。全书共分八个项目,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概述、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生间的道德问题、教师间的道德问题、教师与家校间的道德问题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a本书可作为师范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材0 a教师x职业道德 aG451.6v5 0a赵彦美4主编 0a王位4主编 0a曾庆玫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2004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05000800200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140377002583140280006353300653009153330015015686060049015836900014016326900015016467010015016617010015016768010023016911158-077820240903132534.0 a978-7-5664-2844-8dCNY39.00 a202409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b专著f王欣,周琴主编 a3版 a合肥c安徽大学出版社d2024.09 a209页d24cm a王欣,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家庭家教家风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项目、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省质量工程重点项目等各类教科研项目8项,主编参编教材和著作3部,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江西社会科学》等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篇。 a周琴,合肥师范学院教师,副教授,现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曾参加2009-2010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法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以‘维稳’为视角”的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数字时代大学生信息理论困境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a本书是适应近年来相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调整,对2019年版《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作出的修订。全书分为上篇教师职业道德和下篇教育法律法规,上篇四章分别为: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师职业行为;下篇四章分别为:教育法原理、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上)、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中)、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下)。此次修订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增加二十大以来关于教育的最新政策和最新表述,以及课程思政的内容。二是增加“教育家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等内容。三是对原来体现安徽特色的或者过时的案例、内容进行更换。四是在形式上,增加“资料卡片”和“二维码”,使得教材新颖活泼。 a教育工作者0 a教师x职业道德x教育法y中国x师资培训j教材 aG451.6v5 aD922.16v5 0a王欣4主编 0a周琴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35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230002463300493004763330015009696060051009846900014010356900012010497010017010618010023010781158-077920240923143229.0 a978-7-5482-4929-0dCNY79.00 a202409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师德教育与课程思政教学案例b专著f邹胜菊主编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192页d24cm a邹胜菊,博士,副教授,现担任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和研究。主授“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出版专著2部,在核心期刊上学术论文发表10余篇。 a本书是一本教学案例集,案例设计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将课程思政中师德教育融入师范类专业教学全过程,覆盖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案课件等各方面。本书包括《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教材的取舍和调整》等30余篇,每篇结合各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从课程的师德思政资源分析、案例描述、案例反思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师德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做深做细做实以师德为主题的课程思政元素的应用,内容全面具体、形式多样。 a教育工作者0 a师德x思想政治教育x师资培训x教案(教育)y中国 aG451.6v5 aG651v5 0a邹胜菊4主编 0aCNbFHWHc20240926 0130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31001532100034001842150016002183140173002343300567004073330015009746060019009896900013010087010015010218010023010361158-078020241121145544.0 a978-7-5309-9295-1b精装dCNY88.00 a2024112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20000 ay z 000yy ar1 a教书人手记b专著f宁宗一著 a天津c天津教育出版社d2025.01 a405页d24cm a宁宗一,南开大学教授,曾任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系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职,社会兼职有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创会会长、天津红楼梦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儒林外史学会名誉会长等。 a《教书人手记》分为教学手记、我和老师、我和学生、我和同道、我和名著、我和武侠六部分。第一部分教书手记是作者五十多年教学生涯的学术总结,这些文字多是作者的学术立场和长期积淀的学术研究心得;第二部分我和老师,其意甚明,那是作者希望问道于灵界,作者的这些老师生前或勤于修身或慎于立言,所以作者通过回忆老师提醒自己和读者要细细品味整个生命;第三部分我和学生是作者和同学在学术平台上进行交流、对话的结晶;第四部分我和同道是作者学习众多师友大作时的笔记;第五部分我和名著,是作者讲述的作为一名文学史教师,如何走进名著拥抱经典;第六部分我和武侠,是作者教学之余的“休闲”之作。 a教育工作者0 a教育工作j文集 aG4-53v5 0a宁宗一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04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300465002323330047006976060015007446900013007597010015007728010023007871158-078120240617160545.0 a978-7-5482-5032-6dCNY39.00 a202406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我的教育演讲录b专著f朱文彦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3.01 a166页d26cm a作者朱文彦担任深圳市石岩公学校长十多年间,在国内外诸多场合做了90余场关于教育方面的演讲,本书稿为根据其演讲稿整理而成。本书稿分为十篇,内容涉及朱校长在各地学习时对于基础教育的思考,在石岩公学诸多场合对教职人员、学生的动员讲话及工作经验总结,等等。同时,本书稿反复提及要想当好校长,就要努力成为高尚的人,成为具有深刻教育思想的人,以及具有娴熟的教育演讲技能和方法的人。这本演讲集,处处体现着朱校长对人生、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可供从事基础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a本书可供从事基础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0 a教育j文集 aG4-53v5 0a朱文彦4著 0aCNbFHWHc20240619 0131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2001472100042002192150016002613300614002773330067008916060049009586900011010077010015010187010015010338010023010481158-078220240927150237.0 a978-7-5606-7461-2dCNY49.00 a202409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ISO9001b专著e2015质量管理体系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f曹勇安,曹然彬著 a西安c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09 a292页d26cm a本书在研究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基于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探索构建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共6章。上篇介绍学校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包括学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概述、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主要阐述学校如何应用ISO9001系列标准的管理思想,建立教育服务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下篇介绍学校质量管理标准范例,包括学校质量手册范例、学校程序文件范例、学校操作文件范例。全书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管理实践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将ISO9001系列标准的管理思想应用于学校的管理实践中。本书可供高等学校的教师、管理者以及各个行业质量管理的研究者参阅。 a本书可供高等学校的教师、管理者以及各个行业质量管理的研究者参阅0 a质量管理体系x国际标准x应用x学校管理x研究 aG47v5 0a曹勇安4著 0a曹然彬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20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300589002403330015008296060025008446900014008697010015008837010013008987010015009118010023009261158-078320241029171807.0 a978-7-5630-8585-9dCNY80.00 a2024102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校长之道b专著f李志刚,周娟,刘思华著 a南京c河海大学出版社d2023.12 a256页d26cm a本书从学校管理中的校长讲话、活动组织、教学品牌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梳理总结。讲话部分选取学校管理节点、重大节日、座谈汇报、学习体会等几个方面的精品内容,融入了个人的教育思考;活动组织部分精选在28中成功开展的20个活动样板,追求创新与规范;教学品牌建设部分呈现了“和谐互助”雷锋课堂从无到有、从雏形到享誉全国的创建过程。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35年、担任校长25年的管理经验和办学方略的全新展示。本书独具个人特色,以全国名校即墨28中的发展实践为蓝本,展示名校长成就名校的经历。紧贴学校一线工作实际,以具体案例呈现名校长的教育思想与管理经验。用案例展现思想,用样本启发行动,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借鉴性。 a学校管理者0 a校长x学校管理x经验 aG471.2v5 0a李志刚4著 0a周娟4著 0a刘思华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87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50001862150016002363140754002523300399010063330133014056060045015386900011015837010017015948010023016111158-078720241212092702.0 a978-7-5763-3620-7dCNY78.00 a202412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教育服务贸易精要b专著f朱兴德编著 a北京c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19页d24cm a朱兴德,上海市教科院-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执行主任,是有关部门资深国际教育政策专家。长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教育战略及政策,教育服务贸易及谈判等。近年先后主持完成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著作150多万字。近期主要学术成果有,《发展教育,经略世界》(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二等奖),《全球视野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重点课题),《Capacity building for policies and monitoring of cross-border education in the APEC region》(APEC招标课题),《China’s Regul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s》(OECD资助课题)《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非教育性问题》(光明日报),《“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沟通人心》(光明日报),《扩大开放,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中国教育报),《教育国际化及其未来走向》(中国高等教育)等。 a“教育服务贸易”是全球化时代国际教育发展的新业态,也是我国加入WTO时引入的“新概念”。虽然我国在加入WTO后推进构建自由贸易网络中对教育服务贸易进行了积极谈判和相应布局,但是业界迄今对相关情况并不熟悉,相关研究成果也比较鲜见。近年,随着我国服务业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教育服务贸易工作日显重要。本书是一本关于教育服务贸易基本理论,基本规则,政策法规,发展现状,国际比较和未来趋势等概括性介绍的通俗读本。 a本书可为教育行政人员,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教育服务从业人员,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和有志于教育服务贸易的青年学生、研究人员和投资人员0 a国际教育x服务贸易x贸易发展x研究y中国 aG52v5 0a朱兴德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37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4001472100030002112150016002413300712002573330043009696060054010126900014010667010015010807010013010958010023011081158-078820241225115044.0 a978-7-01-022055-0dCNY86.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河北省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研究b专著e2013-2017f田宝军,李燕著 a北京c人民出版社d2024.12 a236页d24cm a本书分为两部分,一是总体数据分析,二是专题调查研究。第一编总体数据分析。首先按照城区、镇区、乡村三个维度对河北省2013-2017五年间的义务教育各种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具体包括教育规模(学校数量、班级数量、在校生数量)、教师队伍(教师数量、教师结构)、办学条件(校舍建筑、教学设施及仪器设备)、经费投入(经费投入、经费支出、省际比较、省内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基本结论,提出政策建议。第二编专题调查研究。由六篇专题调研报告组成。分别是城乡教育公平问题调研报告、供给侧视角下河北省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研究、特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问题研究、农村教学点办学现状研究、县域义务教育质量专项研究和雄安新区义务教育现状研究。各专题调研报告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个各相关领域的办学现状、主要问题、问题原因,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a本书适用于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者0 a义务教育x城乡一体化x发展x研究y河北z2013-2017 aG522.3v5 0a田宝军4著 0a李燕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34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300725002503330035009756060037010106900012010477110029010598010023010881158-078920240929162631.0 a978-7-5649-5796-4dCNY58.00 a202409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生文艺支教日记b专著f河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编 a郑州c河南大学出版社d2024.03 a316页d26cm a为丰富农村学生的文化生活,融合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帮助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完善音乐、美术、书法、体育课程,省文明办会同省教育厅、省文联开展了“快乐成长”——乡村学校少年宫文艺志愿服务行动,派遣优秀大学生到学校开展支教,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辅导水平,丰富农村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农村未成年人快乐成长。本书是该支教活动开展以来,优秀大学生真实支教案例的汇编,该书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生对农村学校教学的热情支持,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良好素养、对支教生活的真诚付出以及支教过程中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心理转变、对他们人生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正向影响。该书的出版,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启发更多的人关注农村的教育、教学状况,引领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a不发达地区教育工作者及研究人员0 a不发达地区x教育工作x概况y中国 aG527v502a河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4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48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109001532100038002622150016003002250021003163300704003373330021010415170045010626060025011076900015011327010031011477020013011788010023011911158-079020241231143700.0 a978-7-5046-9336-5dCNY89.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ger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创新路径b专著e“学校自主”理念在各联邦州扩散状况的比较f(德)马蒂亚斯·吕鲁普著g程静译 a北京c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2 a374页d26cm2 a德国教育治理译丛 a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对德国教育系统进行快速有效改革的要求大大增加。包括TIMSS、PISA、IGLU在内的国际性成绩测试结果为此做出了贡献。德国在这些测试中的排名低得令人出乎意料,这使得如何提高德国教育系统的质量成为最紧迫的政策问题之一。要想在德国教育政策中研究制定创新理念,并且评估其实施效果,绝非易事。因为在联邦制度下,各州自行制定学校制度;只有在各州协调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决定。迄今为止,媒体和德国教育政策研究都很少或根本没有注意到德国各州之间和内部的改革动态。鉴于这一关于教育政策研究的期待,本书将探究德国教育系统的典型创新路径,考察一个具体的政策理念的传播:“学校自治”的理念。本书将把“学校自治”作为例子,考察在德国联邦各州之间可以找到哪些创新的动力、经验交流的模式或沟通上的限制。 a学校管理研究人员1 a“学校自主”理念在各联邦州扩散状况的比较0 a学校管理x研究y德国 aG551.66v5 1c(德)a吕鲁普b马蒂亚斯4著 0a程静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65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107001522100036002592150016002953140451003113300419007623330075011815170031012566060013012876900011013007010037013117020013013488010023013611158-079120241127095322.0 a978-7-5184-5208-8dCNY62.00 a20241127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如何应对幼儿的挑战性行为?b专著e超越常用管教方法的有效策略f(美)安杰拉·瑟西(AngelaSearcy)著g吴航译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04页d26cm a安杰拉·瑟西,发展治疗师和前神经发育专家,埃里克森研究所的教育顾问、经过认证的婴幼儿心理健康顾问、培训师、兼职教员;自1990年以来一直担任教育工作者,拥有丰富的早期教育专业教学经验;其研究领域为教育干预和评估;尤其擅长评估儿童的学习及攻击性行为。吴航,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学前教育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已编著《家庭教育学基础》和《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设计》。 a本书是一本关于应对幼儿挑战性行为的教育指导手册。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围绕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类挑战性行为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帮助幼儿教师积极看待与应对幼儿的挑战性行为,掌握正确的保育和教育方法,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一生奠定基础。本书贴近幼儿教育的实践场景,适合我国幼儿园教师、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学前教育研究者等阅读。 a本书适合我国幼儿园教师、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学前教育研究者等阅读1 a超越常用管教方法的有效策略0 a幼儿教育 aG61v5 0c(美)a瑟西c(Searcy, Angela)4著 0a吴航4译 0aCNbFHWHc20241128 0089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300259002463330017005056060029005226060029005516900011005807010013005917010015006048010023006191158-079220240530155822.0 a978-7-307-24107-7dCNY79.00 a202405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学前教育理论与课程开发b专著f丁洁,谢盼盼著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3.12 a359页d26cm a本书基于学前教育理论,深入探讨了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对比分析了国外学前教育课程,并且探索了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演变,将学前阶段“学思维”作为案例,分析了学前教育课程的具体设计与开发,以期为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a学前教育人员0 a学前教育x教育理论x研究0 a学前教育x课程x教学研究 aG61v5 0a丁洁4著 0a谢盼盼4著 0aCNbFHWHc20240605 0119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300609002583330019008676060025008866900012009117010015009238010023009381158-079320241115141356.0 a978-7-5758-0214-7dCNY43.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实践案例b专著f王哼主编 a福州c福建教育出版社d2024.12 a224页d24cm a《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的纲领性政策文件,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指出方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幼儿园开展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本书即以五大领域作为分类,梳理出组织实施五大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的思路,就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施进行指导与展示,以政策导航活动指导案例展示的模式组织内容,践行《指南》的精神,为幼儿园一线教师打造一本科学实用的工具书。 a学前教育工作者0 a学前教育x教案(教育) aG612v5 0a王哼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26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6001482100030001942150015002243140256002393300409004953330019009046060035009236900012009587110029009708010023009991158-079520240925152634.0 a978-7-5168-3999-7dCNY198.00 a202409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飞跃萌新i1b专著f智象儿童教育研究中心著 a北京c台海出版社d2024.09 a10册d29cm a智象儿童教育研究中心江西迈思科技有限公司内设的儿童教育研发部门,专注于为0-8岁儿童提供优质教育内容与服务,专业提升儿童的注意、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情感、语言和个性等八大方面的综合能力,并致力于儿童阅读的研究与推广。目前已出版二十余套学前教育图书。 a这是一套儿童类读物。本书是帮助学前儿童打造持续领先和持续学习能力的幼小衔接的图书,采用学前儿童心理学八大方面与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纵横双架构,编写而成。本书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在入学时常见的三十二个主题,通过精炼的顺口溜、古诗等体裁,帮助孩子提高阅读技能和识字能力,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学习基础知识。另外书中配有大量精美插图,赋能学前儿童多种学习技能、方法等,夯实其长远发展的能力基础,全方位帮助其顺利过渡到小学。 a学前教育工作者0 a阅读课x学前教育j教学参考资料 aG613v502a智象儿童教育研究中心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89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140756002603300505010163330019015216060037015406900012015777010013015897010015016028010023016171158-079620241010143118.0 a978-7-104-05575-4dCNY78.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化背景下幼儿视觉素养的评价与培育b专著f杨萍,李成实著 a北京c中国戏剧出版社d2024.09 a274页d24cm a姓名,杨萍,女。毕业学校,韩国嘉泉大学(Gachon University,Korea),专业,教育学专业,学历,在读博士,现工作单位,鲁东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职称,讲师,职务,学前系主任(2012-2022)、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政策比较研究,幼儿视觉素养。研究成果,在《外国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幼儿视觉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21CJYJ07);主持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数字化背景下山东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儿童绘本创作研究”(2023WHLC078)等项目6项,参与课题8项。李成实,女。毕业学校,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专业,教育行政专业(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学历,博士。现工作单位,韩国嘉泉大学教育系(Department of Education,Gachon University,Korea),职称,教授(Professor),职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a《数字化背景下幼儿视觉素养的评价与培育》一书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时代幼儿视觉素养的重要性及其评价体系与培育策略。书中首先分析了“数字原住民”背景下视觉文化的变迁,明确了视觉素养的紧迫性。通过国内外研究综述及实际调研,揭示了幼儿视觉素养的现状与不足。随后,构建了科学的幼儿视觉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提供了依据。最后,提出了包括绘本创编、主题活动开发、无字绘本阅读指导及电子媒介介入等在内的多元化培育策略,旨在全方位提升幼儿视觉素养。本书为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提供了实用指导,对推动幼儿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a学前教育工作者0 a智力开发x学前教育j教学参考资料 aG613v5 0a杨萍4著 0a李成实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25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3001482100034001812150014002153140215002293300467004443330019009116060027009306900012009577010017009698010023009861158-079720241230153551.0 a978-7-5016-2497-3dCNY128.0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游戏的力量b专著f刘雪佳编著 a北京c人民文学出版社d2025.03 a2册d24cm a刘雪佳,高级教师,北京市怀柔区第二幼儿园园长,任北京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理事,曾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管理育人先锋”,怀柔区优秀共产党员,主持多项市区级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 a本书是北京市怀柔区第二幼儿园在儿童自主游戏方面理论与实践的成果总结,全书共上下两册。上册以理论为主,从自主游戏的价值与意义、环境与材料的支持、教室观察与发现、教研与管理、家园合作等五个角度全面阐释了怀柔二幼对自主游戏的深入理解和实施细则,理论扎实、材料翔实。下册则是由教师手记构成,按建构类、材料类、艺术类、自然类、运动类等五大类幼儿喜欢的游戏分类,每篇手记都如实地记录了幼儿的游戏过程、发展动因、所思所想、教师感悟等,是一本有事实有思考的幼儿园内生活成长记录。 a学前教育工作者0 a学前教育j教学参考资料 aG613v5 0a刘雪佳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4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05000800196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300399002543330065006536060029007186900014007477010017007618010023007781158-080020241009092747.0 a978-7-5191-3878-3dCNY49.8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b专著f陈雅芳主编 a4版 a北京c教育科学出版社d2024.04 a248页d26cm a本书第三版为“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根据学前专业的最新发展和广大师生的反馈意见,本书此次修订主要更新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领域发展的最新理论及实践案例,补充和修改了使用者反馈的意见。本书主要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标准,探讨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规律、原理、内容与方法,具体内容分别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学前儿童身心保健教育、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 a本书可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幼教机构人员使用0 a学前儿童x健康教育j教材 aG613.3v5 0a陈雅芳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086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0002112150022002413300232002633330013004955170027005086060033005356900014005687010017005828010023005991158-080220241226141606.0 a978-7-5730-1576-1dCNY128.00 a202406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60000 aak z 000yy ar1 a生活·游戏·经验b专著e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案例f秦丽花主编 a海口c海南出版社d2024.04 a527页c彩图d26cm a本书分为幼儿园数学核心内容与目标、小班数学活动案例、中班数学活动案例、大班数学活动案例4篇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小班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内容与目标一览表;小班数学教学进度表;中班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内容与目标一览表;中班数学教学进度表等。 a幼儿教师1 a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案例0 a数学课x教案(教育)x学前教育 aG613.4v5 0a秦丽花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56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4002162150016002503140458002663300447007243330019011715170035011906060033012256900014012587010017012728010023012891158-080320241101155407.0 a978-7-5171-4966-8dCNY68.00 a202411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玩的艺术与启迪b专著e幼儿园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实践f任宝丽主编 a北京c中国言实出版社d2024.10 a308页d24cm a任宝丽,女,1965年出生,教育管理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幼儿园书记兼园长。从事学前教育40余年,管理经验30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学前教育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多年来,带领教师团队先后参加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国家、市、区级的重点课题研究,具有丰富的保教管理和研究经验,发表过数十篇论文,参与编写《幼儿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指南》图书,主编的图书《玩的艺术与启迪——幼儿园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实践》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 a《玩的艺术与启迪——幼儿园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实践》主要汇集了海淀区民族幼儿园一线教师在工作实践中的教学案例,,由一所拥有13个民族幼儿的全日制幼儿园编写,汇集了该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挖掘和利用民族特色资源,持续多年开展民族团结研究和实践,所设计并实施的一系列富有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教育活动、真实案例等。既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可以为民族类幼儿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提供经验和思考,共同推动民族类幼儿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a学前教育工作者1 a幼儿园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实践0 a艺术教育x教学研究x学前教育 aG613.5v5 0a任宝丽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16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300568002443330019008126060031008316900014008627010015008767010013008918010023009041158-080420240816152549.0 a978-7-5697-2477-6dCNY68.00 a202408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幼儿园情境音乐教学法b专著f魏勇刚,杨丹著 a重庆c西南大学出版社d2024.08 a386页d26cm a此教学法根据PCK教育理念,将音乐学科知识、学前教育学知识、情境知识高度融合,实现幼儿在音乐情境中游戏,然后通过游戏得到发展。情境音乐教学法具有情景性、游戏性、生成性、可视化的显著特点。选题在对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歌唱活动和音乐欣赏活动的基本概念的论述的基础上,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教育性、可视化,提出了将情境音乐教学法作为组织和实施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教学方法的思路,并给出了可以借鉴的教学案例,帮助教师梳理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从组织到实施的整个流程,以及如何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和游戏中得到综合能力的发展,解决教师面临的教学困境提出合理的办法和方案。 a学前教育工作者0 a音乐课x教学研究x学前教育 aG613.5v5 0a魏勇刚4著 0a杨丹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47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6001802150016002163140445002323300439006773330019011166060041011356900014011767010015011908010023012051158-080520241010145009.0 a978-7-5184-5148-7dCNY49.8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儿童创意手工b专著f胡悦主编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4.12 a188页d26cm a胡悦,硕士,副教授,任职于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石家庄市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专业带头人、“双师型”骨干教师,主持或参与完成省教育厅、文化厅教研项目9项,荣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校级优秀课评比二等奖,多次荣获教育厅大学生艺术展演、文化厅艺术联展、“京津冀”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励,组织教研室青年教师编辑出版10部专业教材,主持完成《手工应用》《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制作》2门校级在线精品课程,主持《儿童创意手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 a本书按项目—任务式的编写体例,包含“纸为你而来”“非泥不可”“综合材料新玩法”“温暖手作”四个项目,共39个任务。每一个项目包括项目介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岗位能力;每一个任务包括任务说明、知识梳理、任务实训、任务评价。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泥工、纸艺、综合材料以及布艺的相关知识以及技能技巧,涉及专业种类丰富,重难点搭配合理,与儿童手工活动密切联系。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 a学前教育工作者0 a学前教育x手工课x幼儿师范学校j教材 aG613.6v5 0a胡悦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05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9002203300471002393330035007106060027007456900014007727010015007868010023008011158-080820240729133948.0 a978-7-5768-3377-5dCNY88.00 a202407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20000 ay z 000yy ar1 a爱未来科学育儿指南b专著f张成强著 a长春c吉林大学出版社d2024.07 a12,286页d21cm a本书主要研究婴幼儿时期的科学育儿知识。通过结合个人临床、教学、研究和科普的工作经验和经历,整合国内外最新的权威指南,深入探讨家庭养育中的育儿观念,全面分析婴幼儿这类特殊人群在家庭养育中的健康问题,详细探索婴儿期重点问题的护理、用药和疾病问题干预促进模式,使用较浅显的文字讲解全方位的婴幼儿时期家庭科学育儿知识,期待提高我国婴幼儿的总体健康水平。在内容布局、逻辑结构、理论创新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充分体现出本书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时代性、实用性等显著特点。 a婴幼儿早期教育人员,婴幼儿家长0 a婴幼儿x早期教育j指南 aG61-62v5 0a张成强4著 0aCNbFHWHc20240731 01339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8002002150016002383040059002543140137003133300481004503330009009316060037009406900012009777010017009897010017010067010015010238010023010381158-080920240731134302.0 a978-7-5648-5498-0dCNY60.00 a202407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托育机构管理实务b专著f陈亚吉,吴夷雯,李婷主编 a长沙c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7 a264页d26cm a吴夷雯,女,高级教师,就职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a本书第一主编陈亚吉,女,讲师,就职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现任教研室主任,主授课程为婴幼儿发展引导,参与编写的教材有《婴幼儿发展引导》。 a本书针对托育机构管理实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内容分为选址与筹建、招纳与管理人才、组织保教活动、维护园区日常安全、管理婴幼儿健康与膳食、建立家园共育系统、宣传与招生、管理园务与财务八个部分,全方位地介绍了托育机构管理工作的概貌以及各项具体管理工作实践的方法和策略。此外,本书还广泛汇集了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丰富的管理过程经验,并配备了丰富的辅助性材料,包括案例、图片、视频以及制度模板等,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托育机构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 a高职0 a托儿所x管理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G617v5 0a陈亚吉4主编 0a吴夷雯4主编 0a李婷4主编 0aCNbFHWHc20240807 0120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0002002150016002303300637002463330023008836060023009066900012009297010015009418010023009561158-081020241224172213.0 a978-7-229-17781-2dCNY68.00 a2024122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b专著f赖天利著 a重庆c重庆出版社d2023.09 a280页d26cm a《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强调,园长是履行幼儿园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在专业要求上明确了园长应关注的六大核心工作领域与专业职责:规划幼儿园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保育教育、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从对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定位及要求来看,领导力是幼儿园园长必备的素养,尤其是在现今教育公平与质量需求日益提升,学校办学自主权日益扩大,学前教育逐渐从普及走向特色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园长领导力的价值更加凸显。本书从“价值领导力”“教育领导力”“组织领导力”三个维度架构了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的结构模型,以“赖天利名园长工作室”为主要分析案例,深度解析园长领导力的应然状态和实然样态,给广大幼儿园园长提供了借鉴思路和探索路径。 a幼儿园管理研究人员0 a幼儿园x管理x研究 aG617v5 0a赖天利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19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8001472100034001852150016002193140136002353300483003713330019008546060027008736900012009007010017009128010023009291158-081120241119140403.0 a978-7-307-24739-0dCNY79.00 a202411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遇见珞珈 悦成长b专著f邓惠颖主编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87页d26cm a邓惠颖 女 硕士研究生 中共党员 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昌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责任督学 从教37年,现任武汉大学幼儿园总园长。 a本书是一本由管理者、教师、儿童及家长共同完成的记录幼儿园生活的书。书中以武汉大学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及教育思想为主线,围绕“红种子”“绿生长”两个关键词,以直观具体、生动鲜活的具体案例为主要内容,向读者勾画出一所有书香气、有灵趣、有大美的幼儿园概貌,描述了管理者勇争上游、不失天真的心路历程,讲述了教职工的培养与成长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教育的哲理和管理者的智慧,是教育者对这个世界的坦诚与见解,是一本有梦想、有实践、有大爱的一线工作手记,对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 a幼儿教育工作者0 a幼儿园x教育工作x研究 aG617v5 0a邓惠颖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279nam0 220030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8002122150016002503300487002663330019007536060035007726060033008076060025008406900015008656900015008806900012008957010017009077010015009247010015009398010023009541158-081220240612135458.0 a978-7-5656-8025-0dCNY69.80 a202406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b专著f董云涛,刘芳,沈忱主编 a北京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1 a351页d26cm a本书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文件精神,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政策法规”两部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部分主要介绍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规范、原则,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等;“教育政策法规”部分主要介绍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理论、几大利益主体的权责关系等。本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教师工作密切相关的教育政策和法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教师专业伦理信念,提高学生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意识和水平。 a学前教育工作者0 a学前教育x教育政策y中国j教材0 a学前教育x教育法y中国j教材0 a幼教人员x师德j教材 aG619.20v5 aD922.16v5 aG615v5 0a董云涛4主编 0a刘芳4主编 0a沈忱4主编 0aCNbFHWHc20240619 0123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20002383000185002583300435004433330021008786060039008996900014009387010013009528010023009651158-081320241227153229.0 a978-7-5766-1515-9dCNY62.00 a202410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a z 000yy ar1 a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专著f薛松著 a南京c东南大学出版社d2024.07 a277页c图d24cm a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科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评价框架构建与应用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时代师范生课程思政素养的内涵框架与发展路径研究”的阶段成果 a本书在梳理国内外有关科学本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本分析法、德尔菲专家问询法、调查研究法等,从理论上探讨小学生所能理解的科学本质相关内容,建构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模型;基于此,设计测评工具,调查我国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情况,分析其表现特征。与此同时,对影响小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建立影响因素模型。本研究拓展了我国小学科学教育领域关于科学本质的研究视野,以期促进小学科学课程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本质的教学实践。 a素质教育研究人员0 a小学生x科学x素质教育x研究y中国 aG622.0v5 0a薛松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5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7001482100034002252150016002593300399002753330015006745170051006896060019007406900014007597010015007738010023007881158-081420241226084635.0 a978-7-5697-2196-6dCNY8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行知印记b专著e基于“行知”文化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集f赵一芒编 a重庆c西南大学出版社d2024.04 a384页d26cm a本书是大兴区长子营镇第二中心小学实践陶行知教育理念,坚持实现小先生制课堂教学,以“行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秉承“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坚持“求真务实”的办学风格,实施“学思结合”的办学途径,培养“教人求真”的教师和“学做真人”的学生。同时借鉴费曼学习法,来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本书正是对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成果进行的总结,可供小学教育教学的工作者或研究者参考。 a教育工作者1 a基于“行知”文化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集0 a小学x教学研究 aG622.0v5 0a赵一芒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3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4001472100038002112150016002493300411002653330017006766060025006936900014007187010017007327010017007498010023007661158-081520240927150131.0 a978-7-5760-5389-0dCNY68.00 a202409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1+6+N”校园项目化学习的校本实践b专著f吴幼春,金建国编著 a上海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23页d24cm a《“1+6+N”校园项目化学习实践》一书主要围绕规划课题《1+6+N立体生长:基于3H发展的项目化学习路径研究与校本实践》展开。其中“1+6+N”立体生长是指:1项跨学科综合项目,6个年级多学科项目群,N个单学科项目,构建项目化校本实践体系。通过基于学校实情开展的项目化实践,为一线教师如何开展设定项目化目标、如何设计项目化活动方案、如何开展项目化过程评价,提供可操作的实践路径;为普通学校开展项目化实践提供可参考的实践案例。 a教学研究人员0 a课程x教学研究x小学 aG622.3v5 0a吴幼春4编著 0a金建国4编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53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6002402250023002563300887002793330015011666060027011816900016012087010015012247010015012398010023012541158-081620241216154618.0 a978-7-5309-9070-4dCNY70.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20000 ay z 000yy ar1 a看见阅读b专著e走向高阶思维的阅读教学f罗祎,曹媛编著 a天津c天津教育出版社d2024.05 a360页d26cm2 a打造高阶思维的课堂 a本书的核心思想认为,阅读既是一件个性化的事情,同时又是一件思维隐秘的事情,教阅读往往因为要由学生的个性理解趋向共同的价值观,导致课堂的阅读无法走出“学习阅读”的围栏,走向“透过阅读学习”的历程。改变“阅读学习情境”与“教学策略”,让阅读成为看得见的思维历程。全书三个章节,第一章节主题是“让阅读看得见”,包括“看得见的阅读特质”“阅读历程的活动化设计”,阐述不同阅读情境下的阅读活动化设计;第二章节主题是“让阅读有行动”,分为“保护阅读的兴趣”“走向阅读的深度”“开启海量的阅读”“提升阅读的品质”四部分阐述;第三章主题“让阅读成习惯”分为“立足素养,构建快乐读书课程”“循序渐进,实施快乐读书课程”“搭建读书路径的两头活动支架”三部分阐述。本书针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主题-探究-表现”的学习课堂。详尽阐述了以主题统领目的与需求、目标与内容、活动与情境;以任务为驱动开展探究式学习,落实先学后教、边学边教的教学样态;以读写的行为和结果作为评价依据,评价融入读写过程,打造高阶思维和语言学习课堂。 a教育工作者0 a阅读课x教学研究x小学 aG623.232v5 0a罗祎4编著 0a曹媛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9 0078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8001922150016002303300217002463330015004636060027004786900016005057010015005218010023005361158-081820240524131412.0 a978-7-5723-1813-9dCNY35.00 a202405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小学英语全景育人教学实践b专著f唐广新著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5 a180页d26cm a本书主要对在小学英语语言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多个“体现小学英语语言学习对全人发展的价值”的学科育人路径,使小学英语教学实现了从单一重视学科教学规律走向人的成长规律与教学规律的叠加与融合。 a教育工作者0 a英语课x教学研究x小学 aG623.312v5 0a唐广新4著 0aCNbFHWHc20240529 0162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0001472100034002272150016002613300972002773330017012496060027012666900016012937010013013097010013013227010015013358010023013501158-081920241206133501.0 a978-7-5690-7464-2dCNY78.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语通世界 文润童心b专著e小学“英语·多语种”课程建设f刘冲,文芳,刘建彬著 a成都c四川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52页d24cm a本书是2021年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计划课题“主题统整的小学‘英语·多语种’课程综合化实施研究”(课题编号:CD091)和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大学-小学’教师共同体协同培养小学卓越教师的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XJC880004)的研究成果。成都市锦江外国语小学以建设具有国际教育元素、课程多元创新、外语特色鲜明、教师发展幸福、学生个性张扬、文化氛围浓郁,第一章历史回眸,从奠基期、探路期、发展期三个阶段回顾了学校创建以来在外语教育领域走过的历程。第二章研究背景,从政策和现实两个维度分析了依托中文人文交流项目开展外语教育的必要性。第三章理论探索,从核心概念、研究现状、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理论依据等方面论证了本成果的力量基础。第四章课程设计,从基本理念、目标体系、结构体系、具体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搭建了小学外语课程体系。第五章教学实施,针对外语课堂和主题活动讨论了外语教学的实施方式。第六章典型案例,针对不同类型的外语课程领域和活动类型,梳理和评析了典型案例。第七章研究成效,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取得的研究业绩与发展变化。 a教学研究人员0 a英语课x教学研究x小学 aG623.312v5 0a刘冲4著 0a文芳4著 0a刘建彬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02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000015002503300425002653330015006906060025007056900016007307010017007468010023007631158-082020241210104902.0 a978-7-5702-3859-0dCNY52.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统计与概率”怎么教?怎么评?b专著f费岭峰主编 a武汉c长江文艺出版社d2024.12 a301页d23cm a大教育书系 a本书是浙江省特级教师费岭峰携团队编写的小学数学教学图书。本书紧贴新版“课程标准”,深研“数据意识”,探索“教—学—评”一致性实践路径。全书分为三篇。上篇是围绕“数据意识”的理论研究的成果,有对概念的思辨,也有对“数据意识”这一主题评价的思考与研究;中篇是关于“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实践案例,有课的内容解读,有学情前测分析,还有实践过程,最后又有针对此内容的测评设计;下篇则是针对三个学段的“数据意识”测评的设计与思考。 a教育工作者0 a小学数学课x教学研究 aG623.502v5 0a费岭峰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087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7001472100034002242150016002583300217002743330015004916060027005066900016005337010017005497010015005667010017005818010023005981158-082120240531162958.0 a978-7-5697-2209-3dCNY68.00 a202405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典型课例解读b专著f蹇泽华,陈强,赵亚龙主编 a重庆c西南大学出版社d2024.03 a302页d26cm a本书稿是教育部新课程实施基地重庆市江津区,在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研究过程中成果汇集。该书稿共收集了40余个典型课例的解读,每个课例包括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和课后总评。其中的学习活动又包含又课堂实录和设计意图。 a教育工作者0 a小学数学课x教案(教育) aG623.502v5 0a蹇泽华4主编 0a陈强4主编 0a赵亚龙4主编 0aCNbFHWHc20240605 0108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300508002463330017007546060025007716900016007967010015008128010023008271158-082220241223093929.0 a978-7-206-20829-4dCNY68.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20000 ay z 000yy ar1 a问题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校本教研b专著f张维国著 a长春c吉林人民出版社d2024.04 a302页d26cm a本书基于区域教研主题与学科教研主张,对区域教研活动进行整体设计,梳理并研制了小学数学深度教研运作结构框架,并组织30余所学科教研基地学校开展基于“问题引领”的深度校本教研,总结建构出“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相关理论及实践策略,精选了8个“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精品案例。本书通过丰富详实的内容,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直观呈现“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如何设计与实施,对于学校提高校本教研工作质量,培养学科教研骨干,打造教研共同体,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都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a教育研究人员0 a小学数学课x教学研究 aG623.502v5 0a张维国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16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34002202150016002543300393002703330169006636060025008326900016008577010015008737010015008888010023009031158-082320241120094218.0 a978-7-5697-1664-1dCNY58.00 a202411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测评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b专著f李艳琴,宋乃庆著 a重庆c西南大学出版社d2024.04 a211页d19cm a本书运用数学教育统计的方法和思路去构建基础教育中的测评模型,探索从“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含义-表现形式-操作性定义-内涵维度的确定-测评指标的筛选-测评模型的构建-测评模型的检验”的一种测评模型构建的研究思路。内容主要包括: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存在性问题探析,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可操作性定义、内涵指标及行为因素、内涵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测评模型构建和验证,以及模型的应用。 a本书不仅能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符号意识)测评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还为一线教师开展小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也为教育研究者提供教育测评模型研究的范式参考0 a小学数学课x教学研究 aG623.502v5 0a李艳琴4著 0a宋乃庆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03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4002162150016002503300411002663330015006776060027006926900016007197010015007357010015007508010023007651158-082420241120094233.0 a978-7-5697-1665-8dCNY88.00 a202411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b专著f张和平,宋乃庆著 a重庆c西南大学出版社d2024.04 a270页d26cm a本书具体包含以下内容:研究背景、几何思维与教育测评、几何直观能力及其测试、几何直观能力操作性定义与测评指标、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模型构建、模型验证与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特征、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策略和研究讨论的问题、研究取得成果以及未来展望等。教育测评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构建测评模型是教育研究与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突破口,是战略性工具。几何直观能力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素养,对其评价、督导与培养意义重大。 a教育工作者0 a几何课x教学研究x小学 aG623.502v5 0a张和平4著 0a宋乃庆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18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300619002443330015008636060025008786900016009037010015009198010023009341158-082520240531160234.0 a978-7-5369-8848-4dCNY38.00 a202405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小学数学可视化教学研究b专著f林雅梅著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111页d26cm a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从而使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有助于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书稿针对当前小学数学可视化教学现状,通过对小学数学的知识可视化、思维可视化、评价可视化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从小学数学的知识特点和当前小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出发,对小学数学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原则和教学价值等方面的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书稿共分7章:第1章可视化教学概述,第2章小学数学知识可视化教学,第3章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第4章小学数学评价可视化教学,第5章小学数学可视化教学模式研究,第6章小学数学可视化教学策略,第7章小学数学可视化教学案例。 a教育工作者0 a小学数学课x教学研究 aG623.502v5 0a林雅梅4著 0aCNbFHWHc20240605 0128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71001532100030002242150016002543140188002703300421004583330023008795170043009026060031009456900015009767010015009918010023010061158-082620240827170628.0 a978-7-5225-3345-2b精装dCNY89.00 a202408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启蒙与探索b专著e小学科学教材比较及资源环境教育融合研究f陈利洪著 a北京c九州出版社d2024.09 a228页d24cm a陈利洪,男,汉族,1979年5月生,四川宜宾人,201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目前就职于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教研方向为小学教育科学课程方向。 a本书主要研究并论述了小学科学教材的比较分析,以及如何实现与资源环境教育的创新融合。通过深入剖析国内外小学科学教材的优缺点,本书提出了对我国小学科学教材具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同时,本书还详细探讨了如何将资源环境教育融入科学教学,运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本书总结了科学教育与资源环境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得出了教育创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的结论。 a科学教育学研究人员1 a小学科学教材比较及资源环境教育融合研究0 a科学教育学x教学研究x小学 aG623.62v5 0a陈利洪4著 0aCNbFHWHc20240829 0105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300479002443330013007236060031007366900015007677010015007828010023007971158-082720240524132757.0 a978-7-5723-1812-2dCNY37.50 a202405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让科学思维在实验中生长b专著f苏明霞著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4 a200页d26cm a本书共分两大部分,上半部分是“学校实验探究篇”,下半部分是“家庭实验探究篇”。“学校实验探究篇”内容围绕科学探究教学相关问题而展开,主要包括对“如何设计基于思维的实验教学?”“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何在具体实验课例中培养学生思维?”等核心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家庭实验探究篇”聚焦课外拓展活动,为学校探究活动补白,给思维更多时间和空间,主要围绕“思维型家庭实验室的研究构建”“思维型家庭实验室如何实施”“思维型家庭实验室的课程设计”等问题展开论述。 a大众读者0 a科学知识x教案(教育)x小学 aG623.62v5 0a苏明霞4著 0aCNbFHWHc20240529 0105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5001472100038002222150016002603300405002763330021006815170027007026060027007296900014007567010017007708010023007871158-085720240829111735.0 a978-7-5760-4688-5dCNY68.00 a202408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面向社会责任的学生过程性评价b专著e田园外语实验小学的实践f赵瑛群主编 a上海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23页d24cm a社会责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点之一,强化社会责任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实践路径。基于田园外语实验小学的多年实践,作者介绍了面向社会责任的学生过程性评价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面向社会责任的学生过程性评价:田园外小的实践》正是基于学习科学近期兴起的共享调节理论框架,将社会责任落实在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中,开发了促进社会责任的学生学习支架与评价量表,并且介绍了面向多种学科的过程性评价的示范案例。 a教育评估研究人员1 a田园外语实验小学的实践0 a小学生x教育评估x研究 aG627.3v5 0a赵瑛群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81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0001862150019002163140593002353300633008283330015014615170013014766060019014896900011015087010015015198010023015341158-085920241125162537.0 a978-7-5166-7756-8dCNY88.00 a202411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心新教育b专著e教泽常新f张喜忠著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4.11 a23,259页d24cm a张喜忠,1993年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投身教育事业,此后躬耕于中国基础教育沃土。曾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中小学骨干型校长、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中小学专家型校长等荣誉。2024年以“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参与“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先后担任本溪市实验中学、本溪市第二高级中学、本溪市高级中学校长的过程中,张喜忠分别提出“幸福教育”“美的教育”“心新教育”等教育理念。2019年赴任华迈中学校长后,张喜忠将心新教育理念带来澄迈,将一所初出茅庐的“乡镇中学”锻造成海南基础教育的“黑马”,也让心新教育理念有了异地发展和全国推广的尝试。 a这是一部由2024年度“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获得者张喜忠所著,讲述他关于心新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事例的图书。本书以第一人称叙事,涵盖大量关于心新教育的教育事例,读者在阅读这些感人事迹、校园趣事的同时,能体会到作者对我国教育、对学生未来的拳拳之心。自2019年建校至今,华迈中学捷报频传。这所位于澄迈县的“乡镇中学”成绩突出,学生们在“劳创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数量繁多的活动中依旧保持优异的成绩,心新教育理念适应海南本土教育特色,进而拉动海南基础教育改善。本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介绍心新教育的生发过程,以及从华迈中学的学生、教师、课程、场域等方面,分析心新教育对澄迈县、海南本土乃至全国教育的积极推进作用。 a教育工作者1 a教泽常新0 a中学x教育工作 aG63v5 0a张喜忠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47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4001472100030002012150016002313300909002473330015011566060023011716900012011947010015012068010023012211158-086120240429102207.0 a978-7-229-18015-7dCNY68.00 a20240429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探索双新教学设计 打造智慧教育课堂b专著f王兵主编 a重庆c重庆出版社d2023.12 a280页d26cm a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教师素养决定教育质量。有教师的发展,才能有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代韩愈对教师职能做了很好的定义。不同时代,不同阶段,教师所传之道、所授之业、所解之惑大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之职,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观念,补充知识,丰富学识,增加见识,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基于此,重庆复旦中学于2020年11月组建了“三三”师资振兴工程培训班,学员们通过理论研修、观摩学习、技能训练、教科研究,提升专业能力和素养。当前,教师的目标是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体工作就是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做好“双新”实施工作,落实“双减”政策,建设智慧校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撰写文章是必备技能。近几年,“三三”师资振兴工程培训班学员反思总结“双新”实施和智慧教育的经验,撰写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章(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经遴选,集合优秀文章辑为本集,旨在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从实践型教师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 a教育工作者0 a中学教育x教学研究 aG632v5 0a王兵4主编 0aCNbFHWHc20240508 0162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8001922150016002302250013002463140563002593300419008223330015012415170021012566060027012776900017013047010015013218010023013361158-086220241217152753.0 a978-7-300-33555-1dCNY56.00 a2024121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凌云集b专著e培养拔尖创新人才f朱华伟著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5.01 a233页d23cm2 a上善书系 a朱华伟,深圳中学校长,博士,二级教授,特级教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高级访问学者。多次参与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女子数学奥林匹克、西部数学奥林匹克及青少年数学国际城市邀请赛的命题工作。曾任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队领队、主教练,率中国队获团体冠军。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及国内外数学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00余部。2018年、2022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 a本书包括三辑,分别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创新教育面向未来”“融合资源赋能发展”,是深圳中学朱华伟校长近年来在各个不同场合关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讲话以及发表的文章的合集,生动呈现了深圳中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全书内容翔实、案例生动、图文并茂,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深圳中学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理念、实践与成果,其中的经验、思考可以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a教育工作者1 a培养拔尖创新人才0 a中学生x人才培养j文集 aG632.0-53v5 0a朱华伟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23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8001472100038002152150016002532250051002693300571003203330021008916060029009126900014009417010017009558010023009721158-086320241227161515.0 a978-7-313-29685-6dCNY7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文创融五育b专著e创教育:“文创”综合课程研究与实践f李擎昊主编 a上海c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d2024.10 a196页d26cm2 a创教育e基于区域特色综合课程创造力素养培育丛书 a本书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基础教育课程创新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分为四大主题:(1)美“德”课程体现人文积淀,文明传承,语言思维,与青年党、团校及特级教师进校园课程结合以彰显人文特色。(2)美“艺”课程体现艺术表达,情趣高雅,审美达美,将VR云展馆课程,大师进校园以及校友讲座等作为课程纳入其中以结合课程与实践。(3)美“动”课程体现身心健康,自信自爱,多元文化,将一些语言类多元文化课程,戏剧进校园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研学纳入其中,做到活动与美育的充分整合。(4)美“创”课程体现善于发现,乐于探索,勇于实践,整合了原有创新课程并开设了校外课程,使学生接触到最新行业动态,拓宽发展空间。 a生活方式研究人员0 a基础教育x生活方式x研究 aG632.3v5 0a李擎昊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1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8001962150016002343300601002503330017008515170021008686060027008896900016009167010017009328010023009491158-086420241021151808.0 a978-7-5760-5406-4dCNY78.00 a202410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班级经营b专著e创意型班级的营造f钟启泉编著 a上海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1 a190页d24cm a本书是《班级管理论》的修订版,其主旨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释班级团体得以健康发展的指导观点与过程。事随时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学习”、“教学”、“师生关系”等学校教育的关键词已经被重新定义,有关“班级”的认知也得到了更新。为此,本书将舍弃充满权威意味的“班级管理”一词,结合社会心理学的最新研究与课程改革的长期实践,从“班级团体”“班级改革”“班级愿景”三个方面总结21世纪“创意型班级”的经验,探索民主、平等、合作、成长的“班级经营”之道。作者力图尽可能准确地为读者展示全新的班级观念和心理咨询技术,为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班级经营提供策略性建议。 a学校管理人员1 a创意型班级的营造0 a中小学x班级x学校管理 aG632.421v5 0a钟启泉4编著 0aCNbFHWHc20241024 0105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8002182150016002563300407002723330015006796060029006946900016007237010015007397010013007547010013007678010023007801158-086620240612112351.0 a978-7-5723-1948-8dCNY58.50 a202406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生活教育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研究b专著f焉永红,宋阳,孙辛著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1 a106页d26cm a本书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课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根据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以生活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效学习为主线,紧密联系生活教育的精神内涵,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程特点、内容构成和教学模式等进行研究,以及通过课例回放、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所展现的研究过程和实践感悟,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深入剖析与探索,对一线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a教育工作者0 a政治课x教学研究x中小学 aG633.202v5 0a焉永红4著 0a宋阳4著 0a孙辛4著 0aCNbFHWHc20240619 0170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7001472100034002242150016002583140539002743300525008133330015013386060029013536900016013827110039013988010023014371158-086720241114115425.0 a978-7-5309-9380-4dCNY88.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2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小学课程思政学科教学设计与反思b专著f天津市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组编 a天津c天津教育出版社d2024.11 a322页d26cm a天津市教育两委于2022年12月发布《天津市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在天津市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成立天津市中小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由学科德育研究部牵头、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员组成项目组,在推进我市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全国“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过程中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项目组成员有相关的研究基础和教研实践能力,并带领本学科骨干教师初步形成一批参考样例,现将小学、初中、高中、特殊教育的部分课例结集成册,作为中小学课程思政实施的配套资源。负责人孙茂华,高级教师,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学科德育研究室主任。 a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为深入推进天津市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做有“学科味道”的思政教育,针对当前学科课程思政需关注和要解决的问题,专业团队开发编制了覆盖中小学各学科学段的课程思政学科教学设计与反思。本书是在课程思政落地层面的设计和已实施生成的示范引领,其作用主要是解决“怎么做好”的问题。通过专家点评或教师反思,有针对性地对本学段学科课堂全景进行阐释,整体呈现学科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全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课程思政标签化、显性化倾向;同时也可以作为今后本学科学段今后思政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的样例。 a教育工作者0 a政治课x教学设计x中小学 aG633.202v502a天津市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4组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43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87001522100038002392150016002773140309002933300421006023330021010235170029010446060027010736900016011007010015011167010017011318010023011481158-086820241219165344.0 a978-7-5685-5242-4dCNY38.00 a202412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如何帮助学生高效提高读后续写能力b专著e写给教师的五五拍戏教学法f王焕,周丽娟编著 a大连c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08页d30cm a王焕,郑州领航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学。王焕,主持多项市级重点和一般课题,荣获市级优秀科研论文一等奖。脑洞教师成长平台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系列研发负责人、高中人教系列词汇单研发负责人、高中语法学习单研发负责人。周丽娟,脑洞教师平台工作人员,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脑洞教师成长平台年度人物、杰出教研先锋。 a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是近几年高考的新考点以及新的写作考试形式。本书综合目前读后续写的教学问题调研数据和产品反馈,结合读后续写写作教学理论和一线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在新理念的基础上、从高中三年读后续写写作教学的关键问题出发,写作符合读后续写教学整体规划、考试方式的图书。本书系一线授课任课教师编写,内容更贴近一线教学,更能切中一线教师的问题所在。希望通过学习本书,一线英语教师都能学到有效的写作教学知识、解决写作教学难题。 a英语教育研究人员1 a写给教师的五五拍戏教学法0 a英语课x教学研究x高中 aG633.412v5 0a王焕4编著 0a周丽娟4编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31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100034002072150016002413140287002573300437005443330015009816060025009966900016010217010015010378010023010521158-086920241226161600.0 a978-7-220-13847-8dCNY89.0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地方特色文化融入中学历史教育的实践探索b专著f陈辉主编 a成都c四川人民出版社d2025.01 a503页d24cm a陈辉,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成荫,历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研究员、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武则天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李敏,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中学历史教研员。 a本书汇聚30篇研究文章,分理论篇和实践篇,通过对四川类别丰富的特色文化,如历史名人文化、民间技艺文化、历史遗迹文化、博物馆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进行调查,了解四川特色文化融入初中、高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课程融合的路径、方法和策略,对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四川特色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书稿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同时兼具对实际教育教学的指导性。 a教育工作者0 a中学历史课x教学研究 aG633.512v5 0a陈辉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5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8002022150020002403140177002603300211004373330025006485170031006736060041007046900016007457010015007618010023007761158-087020240724114636.0 a978-7-5369-8776-0dCNY38.80 a2024072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好课堂b专著e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f何军科著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9 a221页c图d24cm a何军科,中学地理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学能手,陕西省第六、第八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实践导师,陕西省首届基础教育委员会地理学科专委。 a本书收集了典型的初中地理教学课例研究,并撰写了自己的感悟和点评。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资源运用、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和专家点评等十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a本书适用于教育工作者1 a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0 a中学地理课x课堂教学x教学研究x初中 aG633.552v5 0a何军科4著 0aCNbFHWHc20240731 0112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140129002363300423003653330015007886060025008036900016008287010017008448010023008611158-087120240806153902.0 a978-7-5482-5242-9dCNY68.00 a202408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学地理教学研究b专著f张莹颖主编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90页d24cm a张莹颖,共产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从教期间曾获得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教学奖项九十余项,教学论文比赛获奖二十余。 a本书总结了全国30多所中学的地理教学经验,从地理跨学科融合、地理教学的深度学习、地理综合思维、地理教学设计、地理教学工具的自主设计、地理核心素养、生态文明教育、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国的应用、基于“双减”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等方面,对当前中学地理教学面对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不断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水平,提升中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地理相关知识的水平,以及将来如何在现实中使用地理知识。 a教育工作者0 a中学地理课x教学研究 aG633.552v5 0a张莹颖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26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8002122150016002502250021002663140163002873300419004503330015008696060047008846900016009317010015009477010015009628010023009771158-087220241108110405.0 a978-7-5236-0971-2dCNY48.00 a202411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高中数学教师学科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b专著f李保臻,陈国益著 a北京c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2 a348页d24cm2 a数学教师教育丛书 a李保臻,男,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全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甘肃省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a本研究着重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的基本架构,即高中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主要是由内容性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及数学观四部分构成的,并对每一部分知识的发展的现状与途径进行了探讨,最终得到了相关结论,提出了改进高中数学教师学科知识发展的若干策略及建议,以便为当前深入推进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并为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做出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指导。 a教育工作者0 a中学数学课x高中x中学教师x师资培养x研究 aG633.602v5 0a李保臻4著 0a陈国益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45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34002202150016002543140167002703300565004373330067010026060025010696900016010947010017011107010017011277010017011448010023011611158-087320240628163453.0 a978-7-5482-5222-1dCNY68.00 a202406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b专著f施国华,李周红,王海燕主编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12页d26cm a施国华,男,高级教师,玉溪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数学教研员,云南省一级二等高中玉溪三中原副校长,多届高三毕业班教学经验,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a本书系统研究并介绍了数学教学中实施“过程性教学”的意义、实施的策略,研究了不同课型中“过程性目标”的确定、实施、评价等一整套的教学过程。本书讲求实操性,通过大量的案例剖析,给广大中学数学教师提供了概念形成过程、定理法则的发现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以及数学复习课中数学知识网络的构建过程等具体的方法,同时对“过程性教学”的目标确定、研究目标的评价都做了深入的研究。注重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探讨,有利于增强其实践中的教学设计效果,使得中学数学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完善,满足其教学活动开展要求。本书适合作为一线教师的参考资料,也适合数学爱好者进行学习和研究。 a本书适合作为一线教师的参考资料,也适合数学爱好者进行学习和研究0 a中学数学课x教学设计 aG633.602v5 0a施国华4主编 0a李周红4主编 0a王海燕4主编 0aCNbFHWHc20240703 0099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300419002463330015006656060031006806900016007117010015007278010023007421158-087420240527161847.0 a978-7-227-07894-4dCNY42.00 a20240527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640000 ay z 000yy ar1 a素质教育观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b专著f李春峰著 a银川c宁夏人民出版社d2023.11 a223页d26cm a这是一部教育学专著。作者长期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结合工作实际,从高中数学的价值、数学素养及数学能力、思想方法教学、概念课教学、习题课教学、原理课教学、教学设计等方面对数学教学策略进行阐释。作者立足于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提出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认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数学教学的人文科学社会价值被极度忽略,数学仅被当成一门学科的基本技能而教授,无法使学生真实地了解数学本身,从而真正地热爱数学学习,这是不符合教学本质的。 a教育工作者0 a中学数学课x教学研究x高中 aG633.602v5 0a李春峰4著 0aCNbFHWHc20240529 0141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4002162150016002503300789002663330015010556060031010706900015011017010017011167010017011338010023011501158-087520240520090319.0 a978-7-305-27626-2dCNY40.00 a20240520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指向科学思维提升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b专著f陈立其,黄皓燕主编 a南京c南京大学出版社d2024.01 a192页d26cm a本书是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课题“指向科学思维提升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本书探讨物理科学思维教育理论,对科学思维及科学思维教育形成系统性概述。根据新课标对科学思维素养的水平划分、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设计问卷,对高中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水平的调研,对物理教师进行对科学思维认知及教学中实施情况的调研。提出了指向科学思维提升的物理教学策略,提出了模型建构能力、科学推理能力、科学论证能力、质疑创新能力提升的教学建议。对2019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进行了模型建构分析,形成了指向科学思维提升的教学设计,梳理新教材中的典型内容,设计提升科学思维的教学案例。开展了阶段性指向科学思维培养教学实践的实验班教学研究,实验期结束,从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方面,编制科学思维素养问卷,将实验班的学生科学思维素养培养进行前测与后测情况进行对比,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和培养策略。 a教育工作者0 a中学物理课x教学研究x高中 aG633.72v5 0a陈立其4主编 0a黄皓燕4主编 0aCNbFHWHc20240522 0121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50002022150016002523300609002683330025008776060025009026900015009277010015009428010023009571158-087620241106140451.0 a978-7-5646-4984-5dCNY50.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学物理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b专著f郝丽云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9 a116页d26cm a本书主要研究思维导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分为思维导图理论篇和思维导图实践篇,第一部分理论篇分为三大章,第一章讲述关于思维导图的缘起及特征,第二章主要讲述了思维导图的影响力,包括其作用及其应用。第三章讲述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包括手绘和机绘;第二部分思维导图的实践篇分为五大章,第一章思维导图引入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包括思维导图引入课堂的可行性分析和必要性分析;第二章讲了思维导图在物理解决问题技能中的应用,包括思维导图解题模式及教学案例;第三章讲了思维导图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思维导图新课教学模式及案例;第四章讲了思维导图在物理复习课中的应用;第五章讲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总结、评价、反思! a本书适用于教育工作者0 a中学物理课x教学研究 aG633.72v5 0a郝丽云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32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140170002423300563004123330015009756060035009906900015010257010015010408010023010551158-087720240724152621.0 a978-7-5103-5251-5dCNY79.00 a202407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职物理教学方法创新研究b专著f王之锋著 a北京c中国商务出版社d2024.07 a351页d24cm a王之锋,男,1967年3月生,1985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理学学士学位,中共党员,高级讲师。2012年8月调任万全县职教中心常务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现任学校党总支书记。 a本书首先对物理教学基础进行了概述,明确了物理教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习的心理等。随后,作者着重讨论了物理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书中还特别强调了文化性物理课程的教学策略,以及不同物理课型的教学实施策略,以适应多样化的教学需求。此外,本书对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作者着眼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需求。本书旨在为中职物理教师提供教学改革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推动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 a教育工作者0 a物理课x教学研究x中等专业学校 aG633.72v5 0a王之锋4著 0aCNbFHWHc20240731 0103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300434002603330015006946060043007096900015007527010017007678010023007841158-087820240614105041.0 a978-7-5482-4053-2dCNY50.00 a202406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案例b专著f沈艳华主编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13页d26cm a本书是一本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设计与案例,针对高中阶段的若干教材——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和选择性必修3的各章,分别给出相应的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案例、备课素材或建议,内容包括物质及其变化、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铁金属材料、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等,书中介绍了高中化学教学涉及的化学家的生涯故事等模块,各环节也注意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融合。本书图文并茂,对相关读者掌握高中化学教学有一定帮助。 a教育工作者0 a中学化学课x教学设计x教案(教育)x高中 aG633.82v5 0a沈艳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0619 0167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4002182150016002523140198002683300808004663330015012746060029012896900016013187010017013347010017013517010017013688010023013851158-087920240808110540.0 a978-7-5194-8160-5dCNY95.00 a202408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初中生物学跨学科实践校本课例精选b专著f张玉容,曾锡俊,王才彬主编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7 a340页d24cm a张玉容,女,1976年4月生,本科学历,中学生物高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濠江实验学校生物科组带头人,华南师范大学、韩山师范学院兼职导师,人教社初中生物学教材培训专家,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命题骨干教师。 a本书是根据2022年4月份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课程标准”)而着手开发的。案例以新课程标准中第七个学习主题“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为指引,深挖教材,开发操作性强、有创新点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例。所选课例适用范围广,材料用具易得,在实体店或网络均可购买到,几乎在全国各地各校都可以开展。内容涉及生物模型及标本制作、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食品及用品制作、健康教育和探究实践四大方面,此外,我们还选取了当前国内外比较热门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案例,经课题组深入研究,反复打磨实践,精心挑选出符合中小学生认知水平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课例,可同步配套2024年秋即将启用的初中生物学新教材使用。本书针对“课程标准”中“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部分,填补了这部分具体教学内容的空缺。同时还解决老师们在托管课、校本课程中找不到实践活动题材的问题。案例推广过程中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学校领导的认可。 a教育工作者0 a生物课x教案(教育)x初中 aG633.912v5 0a张玉容4主编 0a曾锡俊4主编 0a王才彬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29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4002122150016002463140107002623300512003693330021008815170029009026060029009316900016009607010017009767010017009938010023010101158-088020240702160157.0 a978-7-5219-2745-0dCNY68.00 a202407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湿地有约b专著e杏花村生物多样性研学课程f沈姗姗,程晓丽主编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4.07 a126页d26cm a沈姗姗,2009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现为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专任教师,副教授。 a杏花村省级湿地公园是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的典型代表,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杏花村生物多样性研学课程体系包含六个主题课程、二十二个课程单元,其中,“湿地大侦探”“赏‘诗’情画意,探植物奥秘”“‘虫’锋陷阵,飞鸟寻踪”三个课程围绕湿地生物多样性展开,“耕四时之种,收节气之‘杏’”和“花草茶,诗相约”两个课程聚焦传统文化中的自然智慧,“追寻诗仙足迹,倾听秋浦脉搏”课程聚焦秋浦河生态与保护行动。每个主题课程下设3-5个课程单元,遵循教育逻辑,内容层层递进,完成杏花村湿地宣教的内容架构。 a生物教学研究人员1 a杏花村生物多样性研学课程0 a生物课x教学研究x中小学 aG633.912v5 0a沈姗姗4主编 0a程晓丽4主编 0aCNbFHWHc20240710 0124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5001472100038002222150016002602250033002763300513003093330017008225170037008396060029008766900016009057010017009217010017009388010023009551158-088120230827145548.0 a978-7-5723-1445-2dCNY49.00 a2023082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建构与创新b专著e新时代中小学劳动课程资源深度开发f杜建国,纪海龙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6 a280页d26cm2 a东营市艺术教育、劳动教育丛书 a本书依据新时代劳动课程深度开发的方式与内容,分为学农实践、劳艺共育、多方协同、学科渗透、乡土特色、校园文化、技能培育七章。全书以35个典型案例全面、详实、生动地介绍了东营市劳动课程开发的经验与细节,堪为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区域性劳动教育实践样本。本书依据新时代劳动课程深度开发的方式与内容,分为学农实践、劳艺共育、多方协同、学科渗透、乡土特色、校园文化、技能培育七章。全书以35个典型案例全面、详实、生动地介绍了东营市劳动课程开发的经验与细节,堪为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区域性劳动教育实践样本。 a教育研究人员1 a新时代中小学劳动课程资源深度开发0 a劳动课x教学研究x中小学 aG633.932v5 0a杜建国4主编 0a纪海龙4主编 0aCNbFHWHc20230830 0122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140140002423300502003823330015008846060029008996900018009287010017009468010023009631158-088220240806153817.0 a978-7-5482-5238-2dCNY68.00 a202408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小学书法教学有效途径b专著f李汉宁主编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90页d24cm a李汉宁,壮族,广西百色市人,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专业大专毕业,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曾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 a本书收集整理了全国二十多所中小学将近100个案例,从中小学生书法兴趣爱好的培养、书法练习习惯的养成、基础书写姿态的训练、如何控笔、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组合等方面,探讨中小学书法教学的有效途径,注重的是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本书汇集了一线书法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及教学感想,聚焦书法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点进行探讨,并针对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的特点,提出不同的教学方式,旨在将多种教学的有效途径汇集在一起,供书法教师交流与研讨、学习与领会,有助于书法教师快速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路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a教育工作者0 a书法课x教学研究x中小学 aG633.955.2v5 0a李汉宁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33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4002182150016002523140134002683300553004023330019009556060039009746900016010137010015010297010015010448010023010591158-088320240627141923.0 a978-7-5482-5075-3dCNY46.00 a202406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样例解析与实践研究b专著f母顺碧,田茂思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56页d24cm a母顺碧(1976.9-),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3月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2002年7月到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工作至今。 a本书主要结合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将跨学科主题与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多个维度串联在一个主题的逻辑主线下,结合国家政策要求和体育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特点,研发20个代表性案例,在一年级至九年级的教学实施中进行研究,通过不同学校学生的反复使用和验证,不断改进和完善其内容、程序、组织过程等,以达到“效果相对好”的结果。?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面对2022年版“体育新课标”跨学科主题内容,因大范围缺乏可操作、可参照、丰富多样案例,难以落实体育课堂的问题。本书主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来进行研究,其核心内容紧扣2022年出台的体育新课标,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a体育教育工作者0 a体育课x健康教育x教学研究x中小学 aG633.962v5 0a母顺碧4著 0a田茂思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51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4002122150016002463140407002623300479006693330025011486060043011736900016012167010015012328010023012471158-088420240819102916.0 a978-7-5482-5157-6dCNY56.00 a202408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实践探索b专著f王政编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154页d24cm a王政,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体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重庆市体育学科名师,重庆市教育评估学科专家,田径国家级裁判,长期从事体育教育教学研究。重庆市教育科学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高中体育学科教研重庆基地体育中高考及学校体育评价项目研究团队主持人;主持、主研重庆市教育教学重点课题5项,出版专著1部、编著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荣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育科研成果奖4项。 a本书稿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为基本指导,对初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探索研究,明确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目标,强调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要围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全书以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方法,以及教师发展路径等为分析对象,列举体能教学、篮球教学、跳远教学等实例,将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作为重点内容,探索适合初中生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 a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人员0 a体育课x健康教育x教学改革x研究x初中 aG633.962v5 0a王政4编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60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7001472100034002342150016002683140315002843300602005993330019012016060043012206900016012636900014012797110039012938010023013321158-088520240813132450.0 a978-7-107-38277-2dCNY34.00 a202408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i足球运动b专著f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 a北京c人民教育出版社d2024.07 a157页d26cm a耿培新男,65岁,编审、研究员。人民教育出版社原体育室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研究中心原主任。教育部第一、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原常务副理事长,现任秘书长,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长期从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研究和编写工作。 a本套丛书是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编写。《课程标准》规定教师用书主要呈现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建议等内容。本套教师用书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足球运动》《篮球运动》《排球运动》《乒乓球运动》《羽毛球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类运动》《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共13册图书,是一线体育教师实施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材料。每一册教师用书包括3-9年级的内容,包含教学概述、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专项体能、展示或比赛、评价建议,教学计划示例、教学疑难问题指导等内容,还将首次配套数字演示资源。 a体育教育工作者0 a体育课x健康教育x中小学j教学参考资料 aG633.963v5 aG637.9v502a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4编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24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34002032150016002373140207002533300445004603330009009056060039009146900016009537010015009698010023009841158-089520241227100303.0 a978-7-5165-3923-1dCNY39.8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语文同步练习与检测e拓展模块h下册b专著f张娜主编 a北京c航空工业出版社d2024.11 a181页d29cm a张娜,女,讲师,绵阳中职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指委先进个人,四川省傅洪成名师工作室优秀青年成员。深耕职业教育17年,多年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潜心单招、统招试题分析研究,对四川省招生考试命题指向明了。 a本书是与中等职业学校统编教材《语文拓展模块下册》配套的学生学习指导用书,本书遵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本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编写。每节习题的设置淡化文章宏观上的赏析而侧重学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实操中理解,在练习中提高,在总结中提高。设立“阅读提升”,精选难度适中,符合考试题型的阅读题;“写作专练”模块化训练写作能力,从句子训练到思维训练,再到段落训练、提纲训练,再到审题训练、文采训练,期间穿插整篇训练。 a中专0 a语文课x中等专业学校j教学参考资料 aG634.303v5 0a张娜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10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1300102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5001542100050001892150014002393300537002533330015007906060009008056900016008147010017008308010023008471158-090220240807111012.0 a978-7-5763-2493-8dCNY1499.00 a2024080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满分英语单词b专著f刘沙沙编著 a北京c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03 a8册d26cm a英语词汇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中有着重要意义,词汇学习始终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全过程。本书归类总结初高中英语核心词汇,一个单词衍生出的其他相关单词,如同义词、反义词、形似词等等,并通过经典句子分析单词的意思,增强记忆,提升背单词的效果。先记忆主要单词,接着通过阅读句子记忆单词与衍生单词相关的单词,这样就能让单词量成倍增长。然后通过层层推演单词表学习详细词义,进一步记忆每个单词,还可以通过精选试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轻松掌握8000个英语高频单词、3000个固定搭配、2000多个阅读原句,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让你事半功倍。 a英语学习者0 a英语 aG634.413v5 0a刘沙沙4编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31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68001522050011002202100034002312150016002653140106002813300551003873330009009386060039009476900016009867110037010028010023010391158-090520241224162934.0 a978-7-04-063752-6dCNY22.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英语练习册e基础模块h1b专著f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发展研究所组编 a修订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1 a116页d30cm a林海燕 单位,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职称、职务,正高级 教研员 性别,女 年龄,52 专业,英语 学历,本科。 a本书为《英语练习册1基础模块》(修订版),是《英语1基础模块》(修订版)的同步配套练习册。本书有如下特点:1.紧扣课标,培育提升核心素养本书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在内容编排上兼顾职业特色,创设真实情境,提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循序渐进的习题,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其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2.立足教材,巩固夯实基础知识本书紧扣主教材各单元的基础语言知识编写相应练习并兼顾综合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巩固已知,习练新知。3.围绕话题,丰富拓展相关语料本书紧密围绕主教材单元话题,丰富并拓展了相关语料。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可以增强语篇意识,提升思维能力。 a中专0 a英语课x中等专业学校j教学参考资料 aG634.413v502a高教育出版社教材发展研究所4组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22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70001532050011002232100034002342150015002683300551002833330009008346060037008436900016008807110023008967110025009198010023009441158-090620241230155944.0 a978-7-04-063937-7dCNY22.3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英语练习册e基础模块h2b专著f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发展研究所组编 a修订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5.01 a66页d30cm a本书为《英语练习册2基础模块》(修订版),是《英语2基础模块》(修订版)的同步配套练习册。本书有如下特点:1.紧扣课标,培育提升核心素养本书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在内容编排上兼顾职业特色,创设真实情境,提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循序渐进的习题,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其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2.立足教材,巩固夯实基础知识本书紧扣主教材各单元的基础语言知识编写相应练习并兼顾综合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巩固已知,习练新知。3.围绕话题,丰富拓展相关语料本书紧密围绕主教材单元话题,丰富并拓展了相关语料。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可以增强语篇意识,提升思维能力。 a中专0 a英语课x中等专业学j教学参考资料 aG634.413v502a高教育出版社4组编02a教材发展研究所4组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0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70001532050011002232100034002342150016002683300630002843330009009146060039009236900016009627110023009787110025010018010023010261158-090720241226134523.0 a978-7-04-063661-1dCNY22.3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英语练习册e基础模块h3b专著f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发展研究所组编 a修订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1 a128页d30cm a本系列练习册是“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英语》(修订版)系列配套练习册。新版配套练习册的编写在落实《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学业评价相关要求的同时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注重对教材相关知识点进行巩固以及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选材贴合学生生活经历和未来职场要求,既能满足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需求,又能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提升,服务于学生的个人、职场和终身发展。本书为该系列教材第三册的配套练习册,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第三学期或第二学年使用,分为8个单元,涵盖传统节日、社区生活、历史文化等主题和功能模块。每单元包括listeningandspeaking,reading,languagepractice和writing等部分。 a中专0 a英语课x中等专业学校j教学参考资料 aG634.413v502a高教育出版社4组编02a教材发展研究所4组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68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0002022150016002323140205002483300884004533330009013376060039013466900016013857110023014018010023014241158-091020240809110439.0 a978-7-5131-9199-9dCNY35.00 a202408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学金典学案e基础模块h下b专著f金典学案编写组编 a北京c开明出版社d2024.07 a224页d29cm a金典学案编写组是华腾教育下属的专门从事职教高考研究的机构。机构成员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的专业教师及编辑,针对中高职贯通考试(含高职院校对口升学考试、春季高考、学业水平测试、单独招生考试等)。 a数学金典学案(基础模块·下)严格按照教育部最新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和国家规划新教材编写而成。在题型上注重了与对口升学考试接轨,同时也设计了一些样式新颖的题目,拓宽学生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内容上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循序渐近性;在编排上体现了科学性。本丛书对知识点的检测全面科学,对能力点的培养系统完整。学生可以利用本书体验考试情境,掌握答题速度,巩固所学知识,学习必备的应试技巧,切实提高应试能力。本书采用滚动式循环复习的形式,使学生达到掌握所学知识和提升解题能力的目的。目录如下:第1周实数指数幂;第2周指数函数;第3周对数函数(1);第4周对数函数(2);第5周第5章强训卷;第6周两点间距离公式和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第7周直线的方程;第8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9周圆(1);第10周圆(2);第11周第6章强训卷;第12周期中强训卷;第13周多面体;第14周旋转体;第15周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第16周第7章强训卷;第17周概率;第18周统计初步;第19周第8章强训卷;第20周期末强训卷。 a中专0 a数学课x中等专业学校j教学参考资料 aG634.603v502a金典学案编写4组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22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8002142150016002523300571002683330029008395170035008686060029009036900015009327010017009478010023009641158-091320230704155839.0 a978-7-5723-1489-6dCNY68.00 a2023070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成长的思与行b专著e名师工作室引领下的教师专业发展f张洪军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6 a312页d26cm a本研究目的通过探索中学教师在名师工作室资源扶持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让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明晰自身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并积极思考、实践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唤醒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以谋求自我的主动发展;以团队为载体,通过搭建教师发展的多元化平台,通过课题研究、教学研讨、赛课评课、访问交流等多种教研形式,使教师在学习和反思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以适应新时代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结合教师未来发展的整体性、长期性和基本性问题进行思考和考量,培养教师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以促进教师的终身发展。 a中学教师师资培养研究人员1 a名师工作室引领下的教师专业发展0 a中学教师x师资培养x研究 aG635.12v5 0a张洪军4主编 0aCNbFHWHc20230712 0096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8001942150016002323300311002483330099005596060027006586900015006857010013007008010023007131158-091420240527160150.0 a978-7-5544-5439-8dCNY58.00 a20240527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64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小学教师专业建构及发展路径b专著f张磊著 a银川c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d2023.12 a167页d26cm a本书是教育类图书,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立足当代,聚焦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进行了解构和重构。本书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通识知识、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师传播知识的能力、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等方面对教师专业进行了建构;着眼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需要,对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进行了实践研究。 a本书在理论方面力求通俗易懂,在实践方面突出实用可行,适合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工作者阅读0 a中小学x师资培养x研究 aG635.12v5 0a张磊4著 0aCNbFHWHc20240529 0144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6002082150016002443140342002603300422006023330073010245170019010976060021011166900015011377010015011528010023011671158-091520241025131420.0 a978-7-5184-5170-8dCNY72.00 a202410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班主任高效常规管理课32讲b专著e做好常规就出彩f郑学志著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19页d26cm a全国知名班主任,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国培计划”首席专家,湖南省名师工作坊优秀主持人,西南大学特聘讲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对班级自主教育管理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著有《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过招”——班主任的家长工作艺术和技巧》等30多部教育教学专著,作品总发行量达110多万册。 a本书是写给中学班主任的工作指导手册,有助于班主任从班级常规管理入手,科学高效地管理班级和学生。本书基于日常事务管理、学习常规管理、干部常规管理、家校常规建设、文化活动常规5个方面,具体梳理了32讲的内容,提供充满智慧的管理策略和方案。全书内容系统全面,科学合理,整体论述有理有据,有丰富的图表和案例,能够切实地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开展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本书适合中学班主任、中学校长、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师生、教育研究者等阅读。 a本书适合中学班主任、中学校长、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师生、教育研究者等阅读1 a做好常规就出彩0 a中学x班主任工作 aG635.16v5 0a郑学志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27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3001482100038002212150016002592250033002753300585003083330029008936060031009226900014009537010017009677010017009848010023010011158-091620241227090614.0 a978-7-5648-5000-5dCNY2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课例研究b专著e学科生涯f黄月初,袁春龙主编 a长沙c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24页d26cm2 a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课例研究丛书 a本书根据《湖南师大附中研究型高中建设方案》,为实现“开发研究型课程、创设研究型课堂、搭建研学平台、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建设目标,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理解新高考的选课,由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研员,结合教学实践,编写了此册普通高中学科生涯课例研究。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生涯启蒙课,帮助学生知晓各个学科的特点,了解与学科密切相关的大学专业、典型职业、未来前景等。第二部分为生涯融合课,将生涯规划的意识或知识等融入正常的学科教学当中。全书体例统一,层次清晰,为高中学生的的选科、大学的专业选定以及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全书已达齐清定,建议发排。 a中学职业选择教学研究人员0 a高中生x职业选择x教学研究 aG635.5v5 0a黄月初4主编 0a袁春龙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57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40001302100038001702150016002083300513002243330021007376060031007586900014007897010013008038010023008161158-0917 a978-7-5723-0928-1dCNY39.00 a20221031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耕耘未来e我的学校 我的课堂f刘堃著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2.09 a153页d26cm a本书第一部分讲述的是作者担任山东省实验中学校长期间,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进行的详细经验总结,被称为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十大“实验精髓”;第二部分讲述的是作者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听课的札记集结,对不同的课型实施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凸显育人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是对课堂教学的很好引领;第三部分是高三反思录,基于作者长期对高三教学的科学研究,所积累的丰富的高三教学和管理经验,对于备考过程中如何给学生减负减压、如何提质增效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对每一位从事高三教学的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a学校管理研究人员0 a中学x校长x学校管理x研究 aG637.1v5 0a刘堃4著 0aCNbFHWHc20221102 0156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45001492100028001942150016002223301003002383330021012416060025012626900014012877010015013018010023013161158-091820241230110103.0 a978-7-5531-1916-8dCNY260.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当代基础教育问题专题研究b专著f杜学元著 a成都c巴蜀书社d2024.11 a636页d26cm a作者带领研究团队对当代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专题形式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形成了《当代基础教育问题专题研究》书稿。本书共分十个专题,分为四篇。分别是第一编“小学教师问题专题研究”,共3个专题,即专题一“角色冲突理论视域下小学女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研究——以L市为例”、专题二“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四川省小凉山地区为例”、专题三“提升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管理策略研究——以成都市P县为例”;第二编“小学研学旅行与科技社团专题研究”,设3个专题,即专题四“小学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以重庆市为例”、专题五“L市S区小学研学旅行资源管理研究”、专题六“L市S区小学科技社团管理研究”。第三编“初中教育问题专题研究”,设2个专题,即专题七“初中校园欺凌行为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专题八“女子中学求学经历对女生后续发展的影响研究——以C市女子中学2001级A班毕业生为例”;第四编“特殊教育问题专题研究”,设2个专题,即专题九“智力落后学生培养目标达成度研究”、专题十“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聋生校本教材开发研究——以成都市为例”。前有序言,后有后记。 a基础教育研究人员0 a基础教育x研究y中国 aG639.2v5 0a杜学元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49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6001472100034001932150016002273140263002433300614005063330031011206060047011516900015011987010015012138010023012281158-091920240911112808.0 a978-7-5194-8270-1dCNY78.00 a202409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让教师轻负高效的100个创意b专著f涂玉霞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9 a264页d24cm a涂玉霞,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市园博园学校校长,特级教师,湖北名师,荆楚教育名家,教育部首批名师领航工程成员教育部国培专家,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湖北省第十二届妇联执委。“原汁数学”倡导者,出版个人专著4本,发表100多篇教育文章。 a本书旨在优化教师传统的工作方式,通过系统思维,从根源上去找对策。该书对我国师范院校形成多样化的实践课程,提升师范生学习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双减背景下,国内中小学教师对课堂教学如何提质增效有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但如何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质效,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本书作者是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成员,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她从一线教师的工作实际出发,找到教师的核心工作“备、教、批、辅、改、文化建设、管理制度、活动开展、行为养成、家校作”的100个焦点、难点和痛点问题,一一剖析,探寻轻负高校的策略。针对每个问题都给了三个通用解决办法和一个教育创意,并且对创意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多创意。 a中小学教育环境建设研究人员0 a中小学教育x教育环境x教学环境x建设y中国 aG639.20v5 0a涂玉霞4著 0aCNbFHWHc20240912 0112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3001472100038002302150016002683300455002843330017007396060025007566900019007817010017008007010017008177010017008348010023008511158-092020240814161546.0 a978-7-5760-5291-6dCNY98.00 a202408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五育并举,三育拓展b专著e兴义市阳光书院的育人实践f王文佳,陈恩旭,龙启彬主编 a上海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1 a322页d24cm a本书是贵州省兴义八中集团学校的初中——兴义市阳光书院的办学经验总结。其一,“五育并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后来居上,从薄弱学校快速发展成为贵州省一流名校。其二,“三育拓展”引领学校走新路,挖掘拓展教育方针“全面发展”内涵,主动担起新时代基础教育“立德树人”先试先行的使命,率先开启了食育、境育、心育的“三育拓展”实践,以师生的身体健康、环境健康、心理健康为主要抓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发展。书中既包括大量鲜活办学案例,也不乏办学模式的理论思考。 a教育领域读者0 a初中x办学经验y兴义 aG639.287.34v5 0a王文佳4主编 0a陈恩旭4主编 0a龙启彬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115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9001482100050002172150016002673300490002833330025007735170033007986060035008316900012008667010015008788010023008931158-092120241231143459.0 a978-7-5646-6082-6dCNY50.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乌金之海的矿大力量b专著e工业文化视阈下的校企合作研究f杜未未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44页d26cm a值中国矿业大学在徐办学40周年、徐州矿务集团成立140周年之际,从“实业救国”,到“摸着石头过河”,再到“科研兴邦”,徐矿与矿大实则代表着中国能源资源行业发展最为典型的两种路径,实践与科技、实干与创新、实业与前沿。本书从校企合作历程、大国工匠、党员模范、管理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共育等主题入手,讲述矿大校友在徐矿的成长历程、矿大科研团队与徐矿集团的合作攻关,以及传统能源行业转型过程中矿大与徐矿的时代使命。以真实、生动、温情的讲述,考察矿大“崇德尚学”的校训、“好学力行,求是创新”的学风。 a高校产学合作研究人员1 a工业文化视阈下的校企合作研究0 a高等学校x产学合作x研究y中国 aG640v5 0a杜未未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8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6002403300537002563330015007936060037008086900012008457010017008577010015008747010015008898010023009041158-092220240522164241.0 a978-7-5604-5324-8dCNY49.80 a202405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大学生第二课堂指南b专著f赵双军,何瑾,杜鹃主编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191页d26cm a本书为高校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指导教材。从实务性操作的视角出发,系统阐述了第二课堂项目(活动)的基本知识、主题设计、流程安排及考核评价。全书除概述外,分为思想引领篇、社会实践篇、志愿服务篇、社团活动篇、创新创业篇、体育健身篇、文艺活动篇、技能特长篇、心理育人篇、劳动教育篇、文明礼仪篇、学生干部培养篇、工作案例篇十三篇章,分别从不同的主题领域对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组织、评价考核等做了详细介绍,并辅以典型案例和数字化资源,充分展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创新经验与典型做法,为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参考借鉴,切实推动第二课堂提质增效。 a教育工作者0 a第二课堂x高等学校j教学参考资料 aG640v5 0a赵双军4主编 0a何瑾4主编 0a杜鹃4主编 0aCNbFHWHc20240529 0083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34002202150016002542250033002703300133003033330011004366060031004476900012004787010017004907010017005077010017005248010023005411158-092320240930143108.0 a978-7-224-15141-1dCNY50.00 a202409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b专著f赵晓妮,彭湘蓉,金栋昌主编 a西安c陕西人民出版社d2023.11 a264页d26cm2 a长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丛书 a本书包括红色文化传承教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等,收集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优秀论文、优秀社会实践论文、优秀毕业论文共17篇。 a大学生0 a大学生x思想政治教育y中国 aG641v5 0a赵晓妮4主编 0a彭湘蓉4主编 0a金栋昌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96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7001472100038002342150016002722250035002883301220003233330029015436060043015726900012016157010017016277010017016447010017016618010023016781158-092420241224093725.0 a978-7-5760-4039-5dCNY65.00 a2024122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b专著f顾顺超,钱雪峰,王开学主编 a上海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3.12 a213页d26cm2 a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系列 a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重点之所在,又指明了大学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建设的根本方向,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单一的“思政课程”拓展为更广泛的“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化工专业作为高校主要的工科专业之一,成为课程思政改革大潮的主战场。作为化工专业教师,更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坚决守好化工专业课程思政“这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通过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外延,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局面,这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和坚强思想意识形态保障。本书在了解我国化学工程与工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充分挖掘了化学工程与工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分析课程思政教学需求,构建了化学工程与工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架构,形成了化学工程与工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并编制完成了以本科为主可拓展至研究生教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a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员0 a高等学校x思想政治教育x教学研究y中国 aG641v5 0a顾顺超4主编 0a钱雪峰4主编 0a王开学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20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2250039002383300571002773330019008486060045008676900012009127010015009248010023009391158-092520240617154247.0 a978-7-5482-4917-7dCNY68.00 a202406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课程育人的实践与探索b专著f王帆主编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3.01 a290页d26cm2 a云南大学一流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丛书 a“课程育人”是课程领域对新时代“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的诠释,课程的育人实践,是面向意义建构,融合方法创新,加强课程协同,注重课程融合,拓展课程生长点,实现课程的思维突破。本书收录教学案例54篇,均来自云南大学50多位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亲身体验和反思感悟,涵盖了学校各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内容。从文集可以看出,老师们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既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又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大学教学,贯穿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a思政教育工作者0 a高等学校x思想政治教育x教案(教育)y中国 aG641v5 0a王帆4主编 0aCNbFHWHc20240619 0163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4002182150016002523301001002683330013012696060045012826900012013277010017013397010017013568010023013731158-092620240524161356.0 a978-7-305-27417-6dCNY50.00 a20240524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融合案例b专著f刘改琳,姬洪波主编 a南京c南京大学出版社d2023.11 a240页d26cm a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西安工业大学新生院课程思政研究与建设组成员,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挖掘和知识内容相融合的思政要素,形成《大学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融合案例》。本编著针对六大类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工程图学、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知识点、结合本校兵工特色,构建了爱国主义、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中国文明、社会责任等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同时将该内容体系融入各课程对应的每节知识要点中,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做到了知识教育与课程思政育人同向而行、同频共振。经过几年的应用收到丰硕的与人成效。 a高校师生0 a高等学校x思想政治教育x教案(教育)y中国 aG641v5 0a刘改琳4主编 0a姬洪波4主编 0aCNbFHWHc20240529 0109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9001482100050002372150016002873300421003033330045007246060043007696900012008127010015008248010023008391158-092720241231143550.0 a978-7-5646-4759-9dCNY35.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地方特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问题研究b专著e以枣庄学院为例f李东清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04页d26cm a本书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设置专题研讨、社会考察等学习板块,积极将地方资源中的可教育性因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书中以枣庄学院为例,论述了枣庄及周边地区的地方红色文化、地方历史名人、地方特色农村、地方特色山地等资源,通过社会服务、参观考察、阅读欣赏、实地调研等活动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本书可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者阅读和参考。 a本书可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者阅读和参考0 a高等学校x思想政治教育x教学研究y中国 aG641v5 0a李东清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20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5002203140193002353300419004283330021008476060043008686900012009117010013009238010023009361158-092820241112102645.0 a978-7-5687-1590-4dCNY60.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b专著f张莹著 a湘潭c湘潭大学出版社d2024.11 a66页d24cm a张莹,山东师范大学,馆员。山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先后主持或参与山东省社科项目、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2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 a本书从详细阐释课程思政的内涵解读入手,对课程思政予以概念界定,总结归纳课程思政所具有的鲜明特性,解读课程思政所富有的价值。从客观角度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依据,由此分为两个层面展开,分别是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以此作为对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深入思考“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当前教育强国战略有何现实意义。厘清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明确专业课程教学要从定位国家政治价值观、引领人生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道德观三方面进行剖析。 a思政教育研究人员0 a高等学校x思想政治教育x教学研究y中国 aG641v5 0a张莹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24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9001482100030002172150016002473140205002633300411004683330015008796060043008946900012009377110027009498010023009761158-092920240709111501.0 a978-7-5010-8475-3dCNY158.00 a202407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革命文物资源融合高校大思政教育新路径b专著f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编 a北京c文物出版社d2024.07 a356页d26cm a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山东省机构改革方案》和《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山东省省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是省政府组成部门,为正厅级,加挂山东省文物局牌子,归省委宣传部领导。 a《革命文物资源融合高校大思政教育新路径》一书是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与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融合发展,促进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高质量发展,于2023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山东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学会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专委会联合承办,山东革命场馆与高校融合发展联盟等单位协办“革命文物资源融合高校大思政教育新路径”学术研讨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出版价值。 a教育工作者0 a高等学校x思想政治教育x教学研究y中国 aG641v502a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4编 0aCNbFHWHc20240717 0131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131002543300567003853330025009526060049009776900012010267010015010388010023010531158-093020240811202644.0 a978-7-5482-5236-8dCNY50.00 a202408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b专著f史露露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13页d24cm a史露露,女,陕西清涧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毕业于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a本书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课题进行探讨。分析了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新机遇与新挑战,系统论述了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中微电影教学法的实施以及高校思政课改革中VR技术融合建设,基于此,作者提出了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及改革创新的机制构建。本书结构清晰,内容流畅,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详细论述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相关内容,对当前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a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人员0 a高等学校x思想政治教育x教学改革x研究y中国 aG641v5 0a史露露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35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50001962150016002463300651002623330085009136060049009986900012010477010015010597010013010748010023010871158-093120240724143619.0 a978-7-5646-6312-4dCNY56.00 a202407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b专著f边和平,许菲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6 a276页d24cm a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讲话,以及党和国家关于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指示精神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为遵循,以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目标,以各章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与流程为线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问题意识和效果导向,力求通过“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过程”“阅读文献”等环节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能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帮助和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和把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本书既可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教学参考,也可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生阅读学习。 a本书既可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教学参考,也可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生阅读学习0 a高等学校x思想政治教育x教学设计x研究y中国 aG641v5 0a边和平4著 0a许菲4著 0aCNbFHWHc20240731 0120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8001482100038002262150016002643300437002803330115007175170041008326060039008736900012009127010015009248010023009391158-093220241230164939.0 a978-7-5612-9141-2dCNY79.00  a202412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思政引领 动力报国b专著e航空动力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实践案例汇编f刘存良等编 a西安c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d2023.12 a324页d26cm a本书围绕能源动力大类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融入问题进行编写,内容包括家国情怀、创新思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文化自信等几个方面的思政素材以及素材融入课堂的过程。全书包含20个思政案例,为一线教师提供针对性、指导性、可借鉴性的课程思政融入方案。本书力求在思想上有深度,在视野上有广度,在内容上有温度,在融入上有力度。本书可供能源动力大类及航空航天大类的专业课教师、工科类专业一线教师、工科专业学院管理人员、教辅人员以及学生使用。 a本书可供能源动力大类及航空航天大类的专业课教师、工科类专业一线教师、工科专业学院管理人员、教辅人员以及学生使用1 a航空动力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实践案例汇编0 a高等学校x思想政治教育x研究y中国 aG641v5 0a刘存良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9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59001532100038002122150016002503300449002663330013007156060053007286900012007817010015007937010017008088010023008251158-093320241227091138.0 a978-7-5648-5252-8dCNY89.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外语课程思政案例集b专著e汉文、英文f刘白,方丽平主编 a长沙c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12 a394页d26cm a本书的内容包括36个课程思政案例,主要涉及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朝鲜语和日语等语种的外语教学,课程囊括了大部分外语类核心课程,如《英语文学导论》《英语写作》《大学英语》《法国文学》《高级法语》《西班牙语阅读》《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基础日语》《朝鲜韩国文学史》等。每个案例按照课程总览、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教学重点和难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过程以及结语五大块的体例撰写,在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的的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a高校师生0 a高等学校x思想政治教育x教案(教育)y中国x汉、英 aG641v5 0a刘白4主编 0a方丽平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1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4002142150016002483300409002643330021006736060043006946900012007377010015007498010023007641158-093420240529173621.0 a978-7-5115-8107-5dCNY95.00 a20240529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高校党政领导干部讲思政课常态化机制研究b专著f麦均洪等著 a北京c人民日报出版社d2023.12 a320页d26cm a本书一方面从理论维度对高校党政领导干部讲思政课的理论渊源、价值内容等进行了详实的总结和梳理,从历史维度对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历史阶段实施特点和重要价值进行阐述;另一方面,着力探索新时代高校党政领导干部讲思政课的新诉求和新特点,从高校党政领导干部讲思政课常态化机制的整体出发,对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为高校党政领导干部讲思政课常态化机制的有序运作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案和建议。 a高校党政领导干部0 a高等学校x思想政治教育x教学研究y中国 aG641v5 0a麦均洪4著 0aCNbFHWHc20240605 0123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179002543300417004333330021008506060039008716900012009107010017009227010015009398010023009541158-093520240903141218.0 a978-7-220-13797-6dCNY72.00 a202409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理论与实践b专著f张晓满,陈倩主编 a成都c四川人民出版社d2024.08 a384页d21cm a张晓满,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陈倩,中共党员,现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长期从事行政、人力资源政治思想等工作。 a本书是多年来四川大学育人工作一线队伍在高校育人领域研究成果的汇编,共收论文24篇。本书收录的文章运用系统研究和重点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新时代高校育人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进行了有益研讨,内容涉及育人体系建设、学风建设、劳动教育、队伍建设、宣传工作、红色教育、学生骨干培养等方面。编者在进行论文选编的时候,注重文章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合,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以及对实际工作的支持和提升。 a思想政治教育人员0 a高等学校x思想政治教育x研究y中国 aG641v5 0a张晓满4主编 0a陈倩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28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42001982150016002403300685002563330027009416060037009686900012010057010015010178010023010321158-093620241230154550.0 a978-7-5047-7015-8dCNY6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b专著f陈娟娟著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0 a154页d24cm a首先,本书回顾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历程和逻辑,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战略认识,探讨了在新形势、新条件和新问题下,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其次,本书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基本规律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地位和目标,以及合理利用大学生思想教育各类途径和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同时,本书深入研究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下,针对新挑战和新机遇提出了创新路径和模式。最后,在探讨大学生线上思想教育的创新发展之后,本书重点介绍了构建特色鲜明的思想教育主题网站以及学生干部管理等实践工作。本书力求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指导,旨在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朝着更高水平、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a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人员0 a大学生x思想政治教育x研究y中国 aG641v5 0a陈娟娟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3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300497002583330029007556060039007846900012008237010015008357010017008508010023008671158-093720240301153039.0 a978-7-224-15040-7dCNY56.00 a2024030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信息化背景下高级英语课程思政实践b专著f李然,李鲜花编著 a西安c陕西人民出版社d2023.09 a239页d26cm a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教育方略,作者从课程思政相关的重要政策文件及纲要的解读入手,阐述了《高级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语言育人模式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与流程,并选取课程思政教学中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案例。书稿分为四章:《高级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背景;《高级英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高级英语》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案例;外语类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析。书稿可为《高级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案例,也可为研究此课题的学者、专家提供参考。 a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员0 a高等学校x思想政治教育x研究y中国 aG641v5 0a李然4编著 0a李鲜花4编著 0aCNbFHWHc20240306 0135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42002142150016002563300683002723330025009556060043009806900012010237010013010357010013010487010013010618010023010741158-093820241107154251.0 a978-7-5047-8041-6dCNY69.00 a2024110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信息化时代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b专著f陈琴,彭璐,冯超著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3.12 a138页d26cm a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平台,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地传递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信息化时代也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和内容需要进行相应的更新和拓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然而,信息化时代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信息技术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的问题,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信息化时代年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更倾向于接受碎片化、多样化的知识传递方式,这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a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人员0 a高等学校x思想政治教育x教学研究y中国 aG641v5 0a陈琴4著 0a彭璐4著 0a冯超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35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5001472100034002222150016002563140205002723300523004773330013010006060049010136900012010627010015010748010023010891158-093920240830160114.0 a978-7-310-06617-9dCNY62.00 a202408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20000 ay z 000yy ar1 a主体自觉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三学三疑一提升”教学模式研究b专著f刘玉霞著 a天津c南开大学出版社d2024.07 a296页d23cm a刘玉霞,法学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南开大学,主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毕业于郑州大学,主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现为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 a本选题是2023年度教育部思政专项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主体自觉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三学三疑一提升’教学模式研究”的结项成果。“三学三疑一提升”教学模式运用中国大学MOOC(慕课),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三学”是“自学、合学、研学”,“三疑”是“提疑、析疑、解疑”,“一提升”是价值引领提升。该模式从唯物史观角度关注“现实的个人”在“教”与“学”中的主体地位,线上自学预习提疑、课堂合学辩论析疑、实践研学互动解疑激发学生实现“三个自觉”,即思想自觉唤醒主体自觉需求,政治自觉增强主体自觉意识,道德自觉提升主体自觉能力。 a高校师生0 a高等学校x思想政治教育x教学模式x研究y中国 aG641v5 0a刘玉霞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21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2900153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140193002323300431004253330031008566060037008876900012009247010015009368010023009511158-094020240731142924.0 a978-7-5194-8123-0b精装dCNY99.00 a202407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铸魂育人b专著f叶星成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6 a408页d24cm a叶星成,湖南慈利县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湖南省职业院校读书联盟理事长。曾任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处处长、社会发展处处长。 a本书以“铸魂育人”为基本要求,以“守正创新”为总体框架,以“明理知行”为内在脉络。共4编,即“4全”:致广大尽精微,全面适应角色转换;培特色锻长板,全面创新办学治校;铸品牌立标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守初心担使命,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系统呈现“班长”履职尽责要义。每编分3辑,即“3法”:“星愿心语”谈“班长”想法,“微课链接”谈班子做法,“媒体聚焦”谈各方看法,立体呈现“班长”守正创新内涵。“星愿心语”“微课链接”由多篇文章组成。 a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员0 a大学生x思想政治教育x研究y中国 aG641v5 0a叶星成4著 0aCNbFHWHc20240807 0117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140131002443300457003753330013008326060033008456900015008787010017008938010023009101158-094120240701130853.0 a978-7-5207-3990-0dCNY38.00 a202407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生形势教育b专著e2024年秋f杨文明主编 a北京c人民东方出版社d2024.09 a135页d26cm a杨文明,男,汉族,1954年5月生,天津河东人,1974年10月入党,1970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a全书包括十个专题,分别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与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走向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形势与推动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业优先战略与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与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与形势任务,以及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工作。 a高校师生0 a时事政策教育x高等学校j教材 aG641.41v5 0a杨文明4主编 0aCNbFHWHc20240703 0137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2250039002403140226002793300499005053330019010046060039010236900016010627010017010788010023010951158-094320241009100336.0 a978-7-5482-4839-2dCNY98.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课堂革命的创新与探索b专著f唐旭光主编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500页d26cm2 a云南大学一流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丛书 a唐旭光,男,1980年10月出生,硕士,云南昆明人。从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教学改革与成果项目。发表期刊论文《基于SE-CDIO的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建设经验》《卡通画的非真实感绘制技术》。 a推进高校课堂革命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重要一环。课堂革命既是教学过程外在形态的转变,也是教学内在实质的更新。“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就要发挥科研和服务等活动的人才培养功能,从纯粹的课堂教学育人转向多方协同育人。本书收录教学案例50余篇,均来自云南大学50多位教师在课程创新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亲身体验和反思感悟。在本书对高校课堂改革新活动、新方式、新呈现、新探索等内容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相关的实例,旨在为课堂革命的创新实践提供一定的启发,并为教育工作者实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a高校教育工作者0 a高等学校x课堂教学x教学研究y中国 aG642.421v5 0a唐旭光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05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4002142150016002483300425002643330015006896060039007046900014007437010013007577010015007708010023007851158-094420240617153654.0 a978-7-5482-5043-2dCNY50.00 a202406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云南省地方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b专著f何艳,黄雪娇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3.01 a213页d26cm a本书分析云南省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基本情况以及地方高校学生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搜集学生工作案例,把案例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九个方面进行分类,并把每个案例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借鉴在昆高校、外省高校成功经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做法,将其进行系统归纳,为地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a高校辅导员0 a地方高校x辅导员x工作x研究y云南 aG645.1v5 0a何艳4著 0a黄雪娇4著 0aCNbFHWHc20240619 0102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300411002463330041006576060045006986900015007437010015007588010023007731158-094520241106140223.0 a978-7-201-19853-8dCNY79.00 a20241106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20000 ay z 000yy ar1 a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机制变革研究b专著f张曦琳著 a天津c天津人民出版社d2023.01 a280页d26cm a本书是一部学术图书。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机制被认为是整个学术体制中的关键性机制。本书包括研究缘起、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理论阐释、动因分析、实证考察、比较借鉴、优化改进等内容,采用文本分析、问卷调查、案例访谈和比较研究等方法,深入地呈现和展示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机制变革的应然机理与实然状态。本书观点鲜明,资料丰富,深入地呈现和展示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机制变革的应然机理与实然状态,对我国具有突出启发借鉴价值和学术价值。 a高校教师学术评议机制体制改革研究人员0 a高等学校x教师x学术评议x体制改革x研究 aG645.11v5 0a张曦琳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45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8001882150016002263140347002423300443005893330101010326060029011336900014011627010013011768010023011891158-094620241211143004.0 a978-7-5226-3003-8dCNY79.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高校学生工作探索与实践b专著f郭亮著 a北京c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d2024.12 a232页d24cm a郭亮,男,中共党员,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论文7篇,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5项,曾获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获广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广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a本书紧密结合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探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围绕: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学生日常管理、新生入学教育、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济困助学、学生公寓管理等七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索学生工作的规律,开展案例论述和案例分析。通过出版的方式同业界同人进行交流,以期促进理论成果转化,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迈向高台阶。读者对象:本书适用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学生工作人员和思政教师阅读,对其管理工作和思政理论教学有一定借鉴和启发。 a本书适用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学生工作人员和思政教师阅读,对其管理工作和思政理论教学有一定借鉴和启发0 a高等学校x学生工作x研究 aG645.5v5 0a郭亮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087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300291002423330017005336060041005506900014005917010015006058010023006201158-094720241112102835.0 a978-7-5114-7730-9dCNY8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高校学生工作指导文件汇编b专著f陈剑主编 a北京c中国石化出版社d2024.11 a324页d30cm a本书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辅导员九大职责(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对辅导员工作指导文件进行梳理,每个职责板块的文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整理,方便大家学习查阅。 a辅导员工作者0 a高等学校x学生工作x文件y中国j汇编 aG645.5v5 0a陈剑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079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47002042150016002513300172002673330015004395170021004546060021004756900014004967010015005108010023005251158-094820241226090750.0 a978-7-5701-1492-4dCNY59.80 a20241226e20242020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领你走过人生转折期b专著e如何规划大学生活f沈君克著 a济南c山东教育出版社d2020.12h2024.09重印 a198页d24cm a本书分十篇,内容包括:理想信念篇、目标篇、学习篇、兴趣篇、独立篇、心理篇、处世篇、恋爱篇、求职篇、就业篇。具体内容包括:树理想 有追求;知程序 守信仰;明使命 担责任等。 a高校大学生1 a如何规划大学生活0 a大学生x学生生活 aG645.5v5 0a沈君克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29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4002142150016002483000033002643300605002973330015009026060023009176900015009407010015009557010017009707010017009878010023010041158-095120240719161149.0 a978-7-5689-4606-3dCNY45.00 a202407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b专著e理论与实践f邢岗,任艳玲,孙中原主编 a重庆c重庆大学出版社d2024.07 a272页d26cm a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系列教材 a本书的编写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努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本书具有知识新颖、内容丰富、案例鲜活的特点,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和技能的培养和提升,通过课堂讨论、课堂思考、课堂游戏、趣味性的活动、案例分析、能力测评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会做事”与“学会学习”高度统一,实现了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统一。本书作为通识类教材,适用于高等院校各个专业。 a高校大学生0 a大学生x创业j教材 aG647.38v5 0a邢岗4主编 0a任艳玲4主编 0a孙中原4主编 0aCNbFHWHc20240724 0137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42001802150016002223000035002383300756002733330013010296060037010426900015010797010015010948010023011091158-095220240913142337.0 a978-7-5167-6460-2dCNY55.00 a202409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职业生涯规划b专著f李作学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280页d24cm a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教材 a1.选题定位教材的开发区别于目前的同类产品,定位于实务,打造从理论走向实务的教材品牌,实践“好用”的教材理念。第一,展现行业发展趋势。切中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行业从HRM走向HRD的趋势,并更具行业发展补充新的内容。第二,契合专业学习需求。对教材结构按实际工作要求进行调整,对知识点进行精选。2.选题特色第一,内容使用。增添了目前人力资源管理最新的理论以及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方法,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还增加了实训,把教材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既适用于本科院校,也适用于高职类的院校,扩大使用者范围。第二,资源齐全。配套更多资源。每门课程,均提供PPT、案例库、试题库等多种课件,将每门课程都建设成为一个资源库。第三,作者权威。杨伟国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市场认知度高、影响力强,相信能提升该套教材的权威性。3.图书目录详见策划报告。 a高校师生0 a大学生x职业选择x高等学校j教材 aG647.38v5 0a李作学4编 0aCNbFHWHc20240919 0208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140599002403300885008393330017017246060017017416900015017587010015017737010017017888010023018051158-095320241008145405.0 a978-7-5171-4953-8dCNY50.00 a202410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生创新创业b专著f桂诚,李裕仁主编 a北京c中国言实出版社d2024.09 a226页d24cm a桂诚,男,1967年6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从事高校管理、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20余年,现任湖南省商务厅培训中心主任、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南省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主任、湖南省“互联网+商贸流通”创新发展中心负责人。主持省级课题3项,参与省级以上课题10项。先后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在《中国成人教育》《人大复印资料》《商业时代》《时代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3本。李裕仁,物理学本科学历,副教授,现任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022年当选为阿拉尔市人大代表,曾参与编写教材5部,发表论文10篇。 a本书共分为六章。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问题,通过讲述创新与创业教育、创新与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如何创业、如何编制创业计划,以及创业准备、创业团队管理、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创业意识的激发与模式探索、创业商机的识别与风险把握、创业资源与融资、企业的基本运作过程等内容,以便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大学生真正能自主创业提供实务指导。本书为详细启蒙版本,内容丰富,指导性强,为弥补目前教材思政内容融入不到位的缺憾,在编写过程时,还努力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如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团队合作精神等,将其自然地融入教材中,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和理解思政内容。另外也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的相关内容有机地整合到教材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还利用融媒体的特点建立数字化的拓展资源库,以数字化形式紧密配合纸质教材内容,方便教学,希望能为大学生创业者在探索创业路径和方法的过程中提供有益帮助。 a大学生创业者0 a大学生x创业 aG647.38v5 0a桂诚4主编 0a李裕仁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08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300493002483330013007416060017007546900015007717010015007867010015008018010023008161158-095520240820132955.0 a978-7-5684-2276-5dCNY49.80 a202408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方法b专著f银海,曹华主编 a镇江c江苏大学出版社d2024.08 a191页d29cm a本书是一本融合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创新型图书,主要以教授创新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赢得未来、构建创新思维、融合创新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创业及创业活动的当代特征、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的识别与模式选择、创业资源、创业计划与商业计划书、创业企业的成长与管理几个部分。本书在专业知识体系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习者的思想政治素养与爱岗敬业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栋梁之材。 a高校学生0 a大学生x创业 aG647.38v5 0a银海4主编 0a曹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101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43001302100034001732150016002073300443002233330021006666060021006876900015007087010017007237010017007408010023007571158-0956 a978-7-5649-5594-6dCNY45.00 a2024032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f张冬梅,范文华主编 a郑州c河南大学出版社d2023.08 a211页d26cm a本书共八章内容,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系统介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职业探索、自我探索、职业生涯决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及实施,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方法等。本教材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切合大学生实际的职业素质、能力方面的训练;同时设置了案例导入、测评与实训、知识链接、案例练习、扩展阅读等模块,内容全面,现实性、指导性、操作性强,可对大学生提供积极的帮助,为高等学校从事学生职业指导的老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a本书适用于大学生0 a大学生x职业选择 aG647.38v5 0a张冬梅4主编 0a范文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0403 0132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140131002583140123003893300421005123330027009336060027009606900015009877010017010027010015010198010023010341158-095720240902162026.0 a978-7-5482-4526-1dCNY30.00 a202409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西部边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b专著f彭牧青,杨光编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22页d24cm a彭牧青(1978-),副教授,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SYB创业培训师,现任玉溪师范学院商学院副院长,兼任民建玉溪市委常委、玉溪市青联常委。 a杨光(1974-),副教授,现任玉溪师范学院副校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近8年来,出版教材2部,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15篇。 a本书在创业研究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创业价值与环境,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问题,并对影响西部边疆地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因素进行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关键问题分析,着重剖析了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与风险,创业资源与资本以及创业分析与计划等。撰写本书,试图助推西部边疆地区大学生就业创业水平和质量的“双提升”,产生了“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效应。书稿质量已达到出版要求。 a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人员0 a大学生x创业x教育研究 aG647.38v5 0a彭牧青4编著 0a杨光4编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90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8002102150016002483140806002643300489010703330023015596060023015826900015016057010015016208010023016351158-095820241224142912.0 a978-7-5228-4850-1dCNY88.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工科创新创业竞赛训练b专著e理论研究与实践启示f李韵捷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219页d24cm a李韵捷,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团委书记。在校期间曾于2010、2012、2014年连续斩获获第七、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2014年获“挑战杯·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从事辅导员工作十年,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超过100个,参赛人数接近一千人次,指导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业类)国家级3项,省级7项,培训人数超过3000人。指导学生获“互联网+”金奖2项、“挑战杯”金奖1项等12项国家级双创奖项;“互联网+”省赛金奖5项、“挑战杯”省赛金奖3项等35项省级双创奖项。2019年指导的项目获第八届“赢在广州”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创学校在此项比赛的历史最佳成绩;2021年作为第一指导老师指导的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产业赛道金奖(全国仅15项)。2022年再次作为第一指导老师蝉联“互联网+”国赛金奖。2023年指导项目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 a新工科创新创业竞赛训练是培养新工科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助益形成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人才力量,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著作以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为基础,阐释作者对新工科创新创业竞赛训练领域相关理论、育人模式及功能机制等基本议题的理解和洞见,并从洞察机会、组建团队、设计商业模式及制定战略策略等方面进行案例研究,从而为学生创新创业主体捕捉商业机会及寻求外部资源支持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启示。总体上,本书观点鲜明,对新工科创新创业竞赛训练的内涵、价值及实践的探讨明显有扎实的创业研究支撑。 a大学生创业研究人员0 a大学生x创业x研究 aG647.38v5 0a李韵捷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28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300699002543330013009536060041009666900014010077010015010218010023010361158-095920241025165811.0 a978-7-201-20211-2dCNY58.00 a202410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20000 ay z 000yy ar1 a高校危机事件预防处置机制理论与实务b专著f张嘏伟等编 a天津c天津人民出版社d2024.02 a274页d26cm a本书是一部极具参考价值的学术著作,是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地(天津科技大学)就高校危机预防与处置为研究方向,深入研究并全面探讨了高校危机预防与处置的方向和方法,致力于为高校应对危机事件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指导。书中详细阐述了高校危机事件的应急管理流程,从预防到应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归纳。通过对高校危机事件的分类,本书系统地揭示了各类危机事件的内在属性和潜在风险,为高校管理者和相关人员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思路和行动指南。此外,本书还引用了经典的研究案例,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读,从理论和实操两个层面对正确处理危机事件给予指导。本书对于高校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高校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而且对于维护高校稳定、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也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 a高校师生0 a高等学校x突发事件x处理x研究y中国 aG647.4v5 0a张嘏伟4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076nam0 0 0024117450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8002002150016002382250025002543300463002793330015007426060025007576900014007827010015007968010023008111158-096020240625131146.0 a978-7-5772-0936-4dCNY88.00 a202406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跨学科组织发展困境及化解策略b专著f张洋磊著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06 a350页d24cm2 a高等教育前沿探索丛书 a“跨学科”是当前我国高校突破学科藩篱,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科研和教育教学的重要路径。与方兴未艾的跨学科研究实践相比,对跨学科研究相关问题的研究总体处于起步阶段而亟待深化。本书致力于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沿着“描述现状—揭示问题—解释问题—制度创新”的逻辑,使用实证分析工具揭示我国高校中不同类型跨学科组织发展困境的类属、表现及效应,并在中观和微观层面探索大学跨学科组织发展困境的构成要素及其生成机理,进而在大学治理的总体框架下提出破解大学跨学科研究发展难题的策略。 a教育工作者0 a高等教育x研究y中国 aG649.2v5 0a张洋磊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081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300231002543330021004856060027005066900014005337010013005478010023005601158-096120240930142156.0 a978-7-224-15102-2dCNY50.00 a202409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高等教育理论视域下的教育信息化实践研究b专著f雷彬著 a西安c陕西人民出版社d2023.09 a261页d26cm a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高等教育的本质与功能、高校教育管理理论分析、高校教育信息化、高校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高校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融合、高校网络课堂与移动自主课堂教学分析、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延伸发展。 a高等教育研究人员0 a高等教育x信息化y中国 aG649.2v5 0a雷彬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090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300331002483330015005796060029005946900014006237010015006378010023006521158-096220241107143019.0 a978-7-224-15024-7dCNY50.00 a2024110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机制研究b专著f陈彩彦著 a西安c陕西人民出版社d2023.08 a181页d26cm a本书共七章,第一章分析了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理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演进与展望、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走向;第二至四章探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原理、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不同主体构建、我国高等教育院校评估的发展体系;第五至七章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价值与机制改革、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机制的多维度实践、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治理机制的实践。 a教育工作者0 a高等教育x教育管理y中国 aG649.2v5 0a陈彩彦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12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2250019002403140107002593300407003663330017007736010023007906900019008137010013008328010023008451158-096320241206132715.0 a978-7-305-28630-8dCNY88.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央大学的内迁与办学发展b专著f何鑫著 a南京c南京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68页d24cm2 a大学与现代中国 a何鑫,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大学史。 a本书从课程设置、专业发展、教学管理、经费来源、校园生活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央大学在内迁时期的办学与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央大学办学与发展的经济来源、师资配备、教学管理规划等,回顾了近代中国大学在艰难时期将服务国家抗战事业的爱国热忱融入院系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使读者得以管窥近代中国大学结合时代背景及自身客观情况寻求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原始档案为依据,论从史出,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 a校史研究人员02a国立中央大学x校史 aG649.285.31v5 0a何鑫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09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1000390001010000410004910100080009010200150009810500180011310600060013120000570013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300431002443330073006756010025007486900022007737110027007957110019008228010023008411158-0964 a978-7-5689-3592-0b精装dCNY199.00 a2023032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重庆大学年鉴h2022f重庆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编 a重庆c重庆大学出版社d2023.03 a408页d26cm a本年鉴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抢抓国家和重庆转型升级发展机遇,除了特载部分领导讲话和学校2020年度工作计划、工作要点,例行记录机构设置及其负责人等情况外,重点从发展与综合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事工作、外事与港澳台工作、财经与国资管理、条件保障、科技产业、党建与思政工作、群团工作、学部(学院)工作等方面反映机关部处、直属单位和学部、学院2021年度主要工作进展和突出的工作业绩亮点,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学校各方面工作。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2a重庆大学z2022j年鉴 aG649.287.19-54v502a重庆大学党委办公室4编02a校长办公室4编 0aCNbFHWHc20230329 0144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1000271000041000681010008001091020015001171050018001321060006001502000057001562100036002132150024002493140390002733300403006633330025010666060045010916900015011367110027011518010023011781158-096520241105133931.0 a978-7-5013-8249-1b精装dCNY27200.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史料五编b专著f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1 a34册(17600页)d26cm a郑辉,女,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历任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馆务委员。在职期间,主要致力于古籍特藏整理、古籍特藏数字化、地方文化研究等研究领域。主持编制馆藏民国文献系列特色数据库,主持编撰《福建传统印刷图鉴.建本卷》,参编《闽人要籍评鉴》等三部著作,主持省部级、厅级社科科研项目三项,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a本书以福建师范大学特色馆藏为基础,收录了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师范学堂、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私立福建学院、福建省立医学院、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7所院校的校史资料102种。内容涵盖学校或院系概览、校务报告、毕业纪念册、课程表、院系刊物等,是研究民国时期福建高等教育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民国时期福建地区教育史、学术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为人物、学术机构、学生社团等的研究都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a高等教育历史研究人员0 a高等教育x教育史y中国z民国j史料j汇编 aG649.29v502a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69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0001482100032002182150016002503140351002663300657006173330019012745170025012936060033013186900019013517010017013707010017013878010023014041158-096620241202154316.0 a978-7-5473-2600-8dCNY180.00 a202412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文化启蒙 薪火相传b专著e中国文化书院40年回顾f马明方,刘若邻主编 a上海c东方出版中心d2024.11 a543页d21cm a马明方,女,中国文化书院会员。1984-199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16年师从贵州大学张闻玉先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现从事古代天文历法、传统小学的研究。原名,马明芳。刘若邻,女,1981年毕业于北京市化工学校,同年入职北京市化学工业局经济研究室。1984-198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会计专业,毕业后从事财务会计和经济管理工作。1988年入职中国文化书院工作至今。 a《文化启蒙薪火相传——中国文化书院40年回顾》是一部详尽回顾中国文化书院自1984年成立以来四十年发展历程的纪念文集,汇集了书院创始人、历任院长、导师以及学员等不同身份人士的珍贵回忆,共同勾勒出书院在中国文化现代化、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文集不仅记录了书院的历史大事和重要人物,还深入探讨了书院在不同时期的社会作用和文化意义,反映了书院作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平台的活力与成就。通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当事人的多元叙述,文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中国文化书院的窗口,同时也为研究中国近四十年文化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书中的故事和分析不仅展现了书院的过去,也启发着对未来文化发展的思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研究者、爱好者的一份珍贵献礼。 a教育史研究人员1 a中国文化书院40年回顾0 a书院x教育史y中国j纪念文集 aG649.299-53v5 0a马明方4主编 0a刘若邻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209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8001962150016002342250029002503140424002793301035007033330021017386060025017596900016017847010013018008010023018131158-096720241223171208.0 a978-7-5228-4550-0dCNY98.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际化视域下的老挝高等教育研究b专著f曾丽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1 a316页d24cm2 a贵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文库 a曾丽,女,苗族,1969年6月生,贵州凯里人,博士,教授。现任贵州省政协副秘书长,致公党贵州省委副主委(兼)。曾任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贵州民族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及东盟人文学院院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国别研究、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比较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重点课题、贵州省省长基金等项目十多项。 a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交流内容与形式日益丰富多样。其中,双方高等教育合作日趋频繁,通过教育国际交流,双方加强了师生流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尤其是西南地区高等院校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老挝是东盟成员国之一,又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老双方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彼此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对老挝高等教育和中国部分省份高等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异同,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提出高等教育资源的互补性措施,不断提高双方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除绪论、结语外,该书稿共分五章,约22万字,分别从老挝高等教育概况、老挝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基于教师的老挝高等教育国际化情况调查、基于学生的老挝高等教育国际化情况调查、中国西南三省区与老挝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五个方面对老挝的高等教育展开阐述。理论层面,该书稿系统梳理了老挝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与中国高等教育进行比较,分析了中老高等教育资源互补的可行性;在实践层面,书稿通过对老挝教师与学生对老挝教育国际化期望的分析,就中老高等教育资源互补提出具体的合作建议,以促进中老高等教育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是书稿的创新点所在,也是出版价值所在。 a高等教育研究人员0 a高等教育x研究y老挝 aG649.334v5 0a曾丽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42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109001522100038002612150016002993140264003153300365005793330063009446060029010076900018010367010037010547010033010917020015011248010023011391158-096820241230154116.0 a978-7-313-31993-7dCNY8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rus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俄罗斯高等教育b专著e历史变迁与卓越发展f(俄)雅罗斯拉夫·库兹米诺夫,(俄)玛丽亚·优德科维奇著g贾昕曈译 a上海c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d2024.12 a316页d26cm a原著者雅罗斯拉夫·库兹米诺夫(Yaroslav Kuzminov)为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校长,是一位活跃于当今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学者,推动了比较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思想非常丰富;译者贾昕曈为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教育管理等。 a本书主要介绍了俄罗斯高等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以及俄罗斯一流大学建设的历程和现状。本书包括以下九个章节: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俄罗斯高等教育、苏联时期和后苏联第一个十年的高等教育、当代俄罗斯高等教育、俄罗斯高等教育治理和高等教育资源、俄罗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俄罗斯大学中的学术职业、俄罗斯大学的科学研究、俄罗斯大学的组织模式、俄罗斯大学的国际化发展。 a本书适合教育学研究者以及有兴趣了解俄罗斯高等教育的读者使用0 a高等教育x教育史y俄罗斯 aG649.512.9v5 1c(俄)a库兹米诺夫b雅罗斯拉夫4著 1c(俄)a优德科维奇b玛丽亚4著 0a贾昕曈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45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67001522100038002192150016002572250021002733300767002943330015010615170019010766060019010956900011011147010025011257020015011508010023011651158-096920240926115259.0 a978-7-5760-5380-7dCNY78.00 a20240926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教学的道德心b专著e迈向教师的信条f(美)戴维·汉森著g吕佳慧译 a上海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1 a190页d24cm2 a教师教育哲学译丛 a什么是教学?教师为了什么而教?汉森结合其丰富的教师教育实践经验,在本书中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了丰富的论述,教学是人类的一项长期努力具有丰富传统的道德和知性的实践,教学是为了丰富学生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努力,教学也应是教师的信条。本书是汉森对教学的道德及知性(intellectual)层面探究的重要著作,他批评了一些仅将教学视为工作或职业的观点,教学应当是一种召唤,更是一种信条。在本书中,汉森将教学视为道德和知性实践,在人类历史上有历史悠久的传统,突出其为实现人类的全面繁荣做出独特贡献的价值。汉森将“人”突出在教学实践中,并在书中塑造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形象,可以为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参考。进一步地,汉森将结合自身在教师教育工作和实践的多年经验,讨论如何孕育这一形象的课堂环境。最后,汉森对有关教学的理想(ideals)进行了反思,并着重从道德的角度来检验教学理想的危险和局限。 a教育工作者1 a迈向教师的信条0 a教师教育x研究 aG65v5 1c(美)a汉森b戴维4著 0a吕佳慧4译 0aCNbFHWHc20241010 0176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5700153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140444002603300678007043330017013826010034013996900019014337010017014527010015014698010023014841158-097020241114110726.0 a978-7-5194-8338-8b精装dCNY99.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衡阳师范学院校史b专著e1904—2024f刘国武,蒋杰主编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10 a368页d24cm a刘国武,男,1965年10月生,湖南衡阳人。中共党员。1988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学,2005年5月获华中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现为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系教授。在教学方面,先后担任《历史文选》《中国思想史》《中国现代史》《共和国史》《中国历史教学法》《马列史学原著导读》和《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蒋杰,现任衡阳师范学院宣传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机关第五党支部书记。2021年7月,被评为“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 a本书涵盖了衡阳师范学院办学120周年历史。衡阳师范学院办学历史悠久,肇始于1904年创办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今年恰逢学校办学120周年。12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学校历史上,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师范教育资源,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变迁的缩影,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学校校史从未正式公开出版。当前,学校事业在党的领导下,正朝着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努力迈进,该书的出版将为学校师生、校友、关心学校事业发展的社会人士提供宝贵的资料,起到凝心铸魂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思政育人价值。该书也将成为党史、历史、教育史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a校史研究人员02a衡阳师范学院x校史z1904-2024 aG659.286.43v5 0a刘国武4主编 0a蒋杰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430nam0 2200241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140200002403300642004403330017010826060039010996900012011387010015011508010023011651158-097120240624091603.0 a978-7-5309-9093-3dCNY81.00 a202406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20000 ay z 000yy ar1 a职业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b专著f吴真主编 a天津c天津教育出版社d2024.06 a372页d24cm a吴真,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教授,曾出版著作《职业核心技能:测评与提升》(主著)、《国际对接:中国教育的樊篱与跨越》(第2)、《职业教育学通论》(第3),具有丰富的心理学教学、研究以及出版经验。 a本书稿为职业教育硕士生教材,共包括5个部分涵盖18章内容,分别是:研究方法概览(绪论、科学方法论)、研究设计(研究伦理、研究选题、文献的查阅与综述、研究的设计)、研究方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质性研究、行动研究、非介入性研究方法)、资料分析(定性资料的分析、量化资料的分析)、研究成果的形成与表达(学术论文写作、研究报告的撰写)。目前市场上类似的书很多,但尚未发现针对职业教育领域硕士生教材;已有教材理论性较强、实用性不足。本教材借鉴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的思想和经验,注重将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科学选择和使用研究方法的能力。注重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专业性的同时,强调研究方法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a研究生类教材0 a职业教育x教育心理学x研究生j教材 aG710v5 0a吴真4主编 0aCNbFHWHc20240626 0116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140171002423300419004133330013008326060023008456900014008687010015008828010023008971158-097220241223113812.0 a978-7-5543-1346-6dCNY69.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职业教育的创新研究与实践b专著f李进豪著 a广州c羊城晚报出版社d2024.12 a260页d26cm a李进豪,男,计算机硕士,正高级讲师,高级技师。“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教科文卫系统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 a《职业教育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是一本由“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李进豪撰写的教学专著。本书主要分为“工作室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师魂”与“后记”六部分,详尽地整理了作者多年来在建设工作室与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研究、计划安排、实践案例与心得感悟。本书内容立足于作者本职岗位,理论结合实际,具有参考性,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发展。 a职业教育0 a职业教育x教学研究 aG712.0v5 0a李进豪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68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50001962150016002463140491002623300563007533330009013166060037013256900015013627010017013777010017013948010023014111158-097320241010133453.0 a978-7-5763-4057-0dCNY45.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b专著f洪文秋,马荣华主编 a北京c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9 a243页d26cm a洪文秋,女,现任副教授,积极参与教材编写与学术研究工作。曾主编由辽宁人民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的德育特色校本教材《高举旗帜 成就梦想》,并作为副主编参与《立志为民 服务社会》及《德育特色 育人塑魂》等多部著作的编写。此外,还参与编写多部校内使用的教材,如《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程》等,总字数达145千字。在科研方面,参与包括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在内的多个研究项目,并主持完成了两项校级课题;在学术方面,发表多篇文章,其中包括一篇国家级期刊《中国职工教育》的文章以及两篇省级期刊上的论文。 a《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是一部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材。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全书内容涵盖了从创新思维的培养到创业项目的实施等各个方面,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稿件内容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数据准确可靠,案例丰富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当前创新创业领域的最新趋势。章节编排合理,逻辑清晰,各部分之间的过渡自然,便于读者理解和吸收知识。语言简洁明了,术语使用规范,文字表达准确生动,易于目标读者群接受。书中包含大量的实战案例和实用工具,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a高职0 a大学生x创业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G717.38v5 0a洪文秋4主编 0a马荣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197nam0 2200241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193002463300373004393330053008126060037008656900015009027010015009178010023009321158-097420240624163112.0 a978-7-5218-5968-3dCNY70.00 a202406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研究b专著f楼黎瑾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06 a262页d24cm a楼黎瑾,浙江义乌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创业学院副院长,杭州市创业导师,先后主持浙江省教育厅课题、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杭州市共青团课题等多项市厅课题,主要研究就业创业教育。 a本书属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著作,由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原理、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独特性、培养学生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的新视角、培养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维数、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新策略、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路径、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未来展望等部分组成,全书主要研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a本书可供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学者和工作人员0 a职业选择x教育研究x高等职业教育 aG717.38v5 0a楼黎瑾4著 0aCNbFHWHc20240626 0113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42001982150015002403300545002553330009008006060041008096900014008507010015008648010023008791158-097520241101165620.0 a978-7-5167-6770-2dCNY13.00 a202411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就业指导与实训(修订版)教案汇编b专著f贾瑛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65页d26cm a技工教育要响应国家号召,体现政策要求,培养通用职业素质,在现有课程、日常管理上做文章是可行的,甚至是必要的。通用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有系统性目标、内容和方法,要有主阵地,也就是要有专门的课程以及配套教材、教辅,这才是最有力的措施。目前,经过第一轮的开发,通素课程体系已初具雏形,为了满足一线教师越来越多的教学需求,不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更新已有教学资源,变得尤为必要。“就业指导与实训”模块,已经于今年的春季完成了教材的改版。目前,教案汇编也已到了可以改版的时候。因此,我们准备开发新版的教案汇编,以便保持其与新版教材配套,保持产品线的完整性。 a中专0 a职业选择x教案(教育)x技工学校j汇编 aG718.1v5 0a贾瑛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48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35001472050008002822100034002902150016003243300740003403330009010806060041010896900014011307110073011448010023012171158-097620241105092529.0 a978-7-04-063226-2dCNY69.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复习指导i建筑类专业b专著f《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复习指导——建筑类专业(第三版)》编写组编 a3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0 a308页d29cm a本书以中等职业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标准和新修订的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建筑类专业)为依据,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教研人员和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编写。本书共有5个模块,分别是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工程测量、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专业技能部分。书后附有新修订的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和10套模拟试题,供广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更好地进行考前复习,理解考试大纲,把握对口升学考试范围和知识要点。本书配套模拟试题参考答案等辅教辅学资源,请登录高等教育出版社新形态教材网(https://abooks.hep.com.cn)获取相关资源。详细使用方法见本书最后一页“郑重声明”下方的“学习卡账号使用说明”。本书是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建筑类专业复习用书,也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建筑相关专业考试复习参考用书。 a中专0 a建筑工程x中等专业学校j升学参考资料 aG718.3v502a河北省中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复习指导——建筑类专业(第三版)编写组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80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4002112150016002453140361002613300783006223330009014056060039014146900014014537010017014677010017014847010017015018010023015181158-097720241230153212.0 a978-7-5165-3942-2dCNY39.8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职教高考i数学i夯基训练b专著f刘联剑,文桂华,高宗伟主编 a北京c航空工业出版社d2024.11 a181页d29cm a刘联剑,男,高级讲师。市级优秀教师,县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多年担任高三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负责高三数学教研工作,高考数学成绩显著。为我校职教高考连续六年获得全省第一做出了贡献。文桂华,高级讲师,绵阳市中职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潘万伟名师工作室省级成员。高宗伟,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较为清楚。 a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遵照《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反复练习、注重基础、螺旋上升、逐步提高”的原则编写。本书立足一二年级教材,根据学科特点,将知识点、技能点外现为试题,让学生在实操中理解,在练习中提高,在总结中提高。从而在量变的基础上引起质变,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知识网络的一部分。基础点,我们反复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与润物细无声中吸收;重点,注重同类题的反复练习,熟中生巧;难点,让学生小步快跑、提前介入,在介入中体验创新的快乐。主要内容包括代数、三角、平面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等共10章及习题答案,各章重点突出,叙述准确,条理清楚,解释详尽透彻,例题典型丰富,还针对每章内容指点学习注意事项,完全可以无师自学。读者只需记忆少量定义、定理、公式,便能掌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和解题的一般途径。本书是职教高考第一轮复习的重要帮手。 a中专0 a数学课x中等专业学校j升学参考资料 aG718.3v5 0a刘联剑4主编 0a文桂华4主编 0a高宗伟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201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34002052150016002393140363002553301005006183330009016236060039016326900014016717010015016857010015017007010015017158010023017301158-097820241230153357.0 a978-7-5165-3941-5dCNY39.8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职教高考i语文i夯基训练b专著f张娜,何可,刘成主编 a北京c航空工业出版社d2024.11 a181页d29cm a张娜,女,讲师,绵阳中职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指委先进个人,四川省傅洪成名师工作室优秀青年成员。深耕职业教育17年,多年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潜心单招、统招试题分析研究,对四川省招生考试命题指向明了。可可、刘成,多次参加市级以上的语文教研培训及试题分析会,参与市级统考阅卷工作,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较为清楚。已主编、参编多部中职语文教辅用书,均已推广发行。 a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遵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反复练习、注重基础、螺旋上升、逐步提高”的原则编写。本书立足一二年级教材,根据学科特点,将知识点、技能点外现为试题,让学生在实操中理解,在练习中提高,在总结中提高。从而在量变的基础上引起质变,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知识网络的一部分。基础点,我们反复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与润物细无声中吸收;重点,注重同类题的反复练习,熟中生巧;难点,让学生小步快跑、提前介入,在介入中体验创新的快乐。全书分为语文基础知识、文学常识与名篇名句、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应用写作、作文指导六章。每章根据考纲的要求,详述相关知识点。全书体例科学,栏目丰富,“考纲解读”详细分析了考试大纲对每一章的要求;“命题分析”和“真题举例”从命题的角度对真题进行剖析,使考生准确把握考点,快速找到解题思路;“知识精讲”对每一个知识点考点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强化训练”针对书中考点,设置了练习题,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答题能力。本书精心编制并附有详细答案及解析,适用于检测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本书是职教高考第一轮复习的重要帮手。 a中专0 a语文课x中等专业学校j升学参考资料 aG718.3v5 0a张娜4主编 0a何可4主编 0a刘成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3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000065002503300321003153330009006366060033006456900017006787010017006957010017007127010017007298010023007461158-097920231114160610.0 a978-7-5604-5145-9dCNY39.80 a2023111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职生入学指南b专著f邹新汉,陈盼纪,秦永平主编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3.06 a153页d26cm a互联网+教育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创新型中等职业教育素质课精品教材 a《中职生入学指南》是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入学教育的指导教材。全书分为四编,共十章的基本结构,包括有适应中职校园生活、培养生活能力、中职生教育、中职生素质教育、中职生礼仪教育、校园安全与身心健康、突发事件与紧急救助、中职生学习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升学与就业等内容,并设有“知识拓展”“学以致用”等板块作为内容的补充。 a中专0 a中等专业学校x入学教育j指南 aG718.3-62v5 0a邹新汉4主编 0a陈盼纪4主编 0a秦永平4主编 0aCNbFHWHc20231122 0107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34002202150016002543300431002703330025007016060035007266900014007617010017007757010015007928010023008071158-098020240806151501.0 a978-7-5697-2544-5dCNY68.00 a202408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评价与优化设计b专著f苏兆斌,吴迪主编 a重庆c西南大学出版社d2024.08 a220页d24cm a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高质量发展水平决定了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其协同发展机理及评价体系优化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书主要研究了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理论机制、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协同问题与评价要点分析、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评价方法与实施导向、基于实证的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评价维度与指标分析、“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评价体系优化设计等内容,以期为日后研究提供参考。 a高职教育研究相关人员0 a高等职业教育x发展x研究y中国 aG718.5v5 0a苏兆斌4主编 0a吴迪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05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45001302100034001752150016002093140165002253300303003903330021006935170027007146060025007416900014007667010013007808010023007931158-0982 a978-7-5468-2261-7dCNY58.00 a2024032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20000 ay z 000yy ar1 a潮头观澜e职业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f何华著 a兰州c敦煌文艺出版社d2023.04 a180页d24cm a何华,甘肃镇原人,兰州石化学院中文教授,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兰州石化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a本书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线,采用理论研究与政策分析方法,突出“改革””与“创新”特色,聚焦职业教育的理念变迁、体系建构、办学模式嬗变、专业课程改革、师资培养培训、农村职教改革、德育改革等核心发展问题,并基于对新时代背景的分析,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逻辑和发展路径。 a职业教育研究人员1 a职业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0 a职业教育x研究y中国 aG719.2v5 0a何华4著 0aCNbFHWHc20240327 0182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61001532100034002142150016002483140679002643300517009433330013014606060039014736900015015127110031015278010023015581158-098320241112091711.0 a978-7-5309-9366-8b精装dCNY89.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20000 ay z 000yy ar1 a京津冀职业技能发展蓝皮书b专著f京津冀职业技能发展联盟编 a天津c天津教育出版社d2024.11 a280页d24cm a京津冀职业技能发展联盟,成立于2022年8月28日,天津市宝坻区、武清区、滨海新区,河北省雄安新区、廊坊市、唐山市的人社局与主办单位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签署《京津冀五区两市职业技能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共同发起成立“京津冀职业技能发展联盟”并揭牌。目前,联盟内有 290 家成员单位,其中中职、高职、技工院校 150 家,企业成员单位 140 家。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职教技能发展工作委员会是京津冀职业技能发展联盟的具体执行机构。本书的负责人是米靖,其为委托著作人。米靖,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学博士、教授、研究员。曾出版《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经学与两汉教育》,天津人民出版社,主编“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国别研究丛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a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职业教育在该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职业教育在该地区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本书立足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从政策制度体系、发展需求、发展现状、发展问题、地区比较、协同提升的路径等六个方面阐述京津冀地区职业技能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未来举措,有助于大家较为深入地认识京津冀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以期能够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从而为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a职业教育0 a职业教育x发展x研究报告y华北地区 aG719.21v502a京津冀职业技能发展联盟4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62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140494002603300519007543330025012736060035012986900015013337010015013488010023013631158-098420241112082701.0 a978-7-5666-2491-8dCNY6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30000 ay z 000yy ar1 a区域协调发展视域下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研究b专著f徐英姿著 a保定c河北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24页d24cm a徐英姿,女,1981年8月生,2006年7月毕业于湖南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职业教育、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曾主持广东省教育科研项目1项、清远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清远市教育科研课题1项,发表《乡村振兴视角下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研究——以广东清远为例》《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口发展问题研究述评——脉络与展望》《关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珠三角人力资源状况及其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等10余篇学术论文。 a该书稿旨在深入探讨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框架,聚焦职业教育在推动区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及其改革路径,重点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影响,探索了职业教育如何通过提供与市场需求相符的技能培训,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书稿中的研究分析不仅基于对当前教育体系和市场需求的全面评估,还涵盖了教育策略、课程设计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等关键方面。此外,该书稿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客观地展示了职业教育在减少区域不平衡发展、促进就业及提升劳动力市场适应性等方面的显著效果,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措施。 a职业教育改革研究人员0 a职业教育x教育改革x研究y中国 aG719.21v5 0a徐英姿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099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300400002483330029006486060035006776900011007127010017007238010023007401158-098520240522165924.0 a978-7-5604-5279-1dCNY60.00 a202405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陕西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研究b专著f许春霞主编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3.11 a231页d26cm a本书主要概括总结了2022年全省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情况。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2022年全省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基本情况、陕西省推动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举措及成效和工作思路。第二部分为2022年陕西省71所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情况的内容摘编,包括本科高校43所、高职高专院校20所和成人高校7所的继续教育的办学基本情况、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学校继续教育办学情况、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 a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研究人员0 a高等学校x继续教育x研究y陕西 aG72v5 0a许春霞4主编 0aCNbFHWHc20240529 0102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300425002443330021006696060025006906900012007157010017007277010017007448010023007611158-098620240617153623.0 a978-7-5482-5036-4dCNY68.00 a202406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乡村教育振兴探微b专著f丁晓东,陈建顺主编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3.01 a290页d26cm a我国农村文化落后,失学人口太多,只有真正抓好乡村小学教育才是立家国之本。本书针对当今乡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一些地方在教育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探讨了我国乡村教育振兴的困难和出路,并针对这些困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本书深入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双减”背景下的乡村教育问题、如何利用本地资源提高教学、乡村信息化教育问题、乡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等,对于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a乡村教育研究人员0 a乡村教育x研究y中国 aG725v5 0a丁晓东4主编 0a陈建顺4主编 0aCNbFHWHc20240619 0113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4001952150016002293300526002453330021007716060031007926900018008237010017008417010015008588010023008731158-098720240924155449.0 a978-7-5766-1345-2dCNY198.00 a202409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黄质夫乡村教育文集b专著f王文岭,黄飞主编 a南京c东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438页d26cm a黄质夫(1896年-1963年)先生,江苏仪征人。中国乡村教育先驱之一。1924年国立东南大学农科毕业后,即投身于乡村师范教育事业。创办主持江苏界首、南京栖霞、浙江湘湖和国立贵州师范学校,前后长达20余年。他创办了贵州师范,力倡“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乡村学校化,学校乡村化”的主张,建立了独特的乡村师范教育体系、系统的教育方略和富于实践意义的教学模式,曾在中国教育发展史特别是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史上起到过积极的倡导、示范作用。本书将黄质夫先生的子女搜集的文集、文章集结成册,使读者更加完整地了解黄质夫先生在乡村教育界的影响及其发挥的作用。 a乡村教育研究人员0 a乡村教育y中国z近代j文集 aG729.29-53v5 0a王文岭4主编 0a黄飞4主编 0aCNbFHWHc20240926 0104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8001842150016002223300487002383330015007256060023007406900011007637010015007748010023007891158-098820240603083526.0 a978-7-5369-8723-4dCNY78.00 a2024060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特殊教育教学手记b专著f韩宝荣著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4 a231页d26cm a从教学成果、课题研究、听障视障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特殊教育教师校本研修、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引领等五个方面汇集了韩宝荣老师从事特殊教育以来,关于听障和视障学生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所感所思所悟。《手记》一书旨在通过不同的专题视角,来体现西北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在这一阶段的教育发展和研究动态;展现特殊教育教师对听障和视障学生成长需要和发展需求的持续关注;记录将当代特殊教育改革新成果融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并致力于为特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历程;为特殊教育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借鉴和范例。 a教育工作者0 a特殊教育x教学研究 aG76v5 0a韩宝荣4著 0aCNbFHWHc20240605 01307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1001482100038002192150016002572250019002733140304002923300247005963330027008435170033008706060031009036900012009346900014009467010017009607010017009778010023009941158-098920240906141353.0 a978-7-5228-4171-7dCNY149.00 a202409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共创成长路b专著e农村青少年正面成长理论与实务f石丹理,彭华民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09 a316页d23cm2 a光华社会学文库 a彭华民,南京大学二级教授,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研究院院长、民政部国家社会工作人才基地(南大)主任。兼任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特聘院长。曾任社会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南京大学社会工作博士点负责人、MSW硕士点负责人、社会工作本科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研究方向,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会政策、消费社会学。 a该书旨在将具有独特性的“共创成长路”研究和社会背景、理论与概念框架、实务方案设计及评估整合成体系化成果。全书对15个青少年正面发展理论构念进行本土化并设计了针对成长问题的实务方案,如促进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分辨是非能力、自我效能感、抗逆能力等。 a农村青少年教育研究人员1 a农村青少年正面成长理论与实务0 a农村x青少年教育x素质教育 aG775v5 aD432.6v5 0a石丹理4主编 0a彭华民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14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0001822150016002122250029002283140125002573300409003823330023007916060025008146900015008397010013008548010023008671158-099020240709105308.0 a978-7-5753-0235-7dCNY49.00 a202407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少年问答b专著e插图本f连岳著 a南京c译林出版社d2024.07 a237页d19cm2 a“少年问答”系列e精编版 a连岳,原为国内最活跃的专栏作家之一,现为自媒体运营人。1970年生,原名钟晓勇,福建长汀人,曾做过教师、检察官、记者、编辑。 a本书为“少年问答”系列的精编版,从前三本已经出版的作品中,选取当今家长、老师最关心的少年成长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设置章节,重新编排,重新设计,并邀请插画师绘制数十幅贴合本书情景的插画,丰富内容,吸引更多小读者阅读本书。当下,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更多关注,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与孩子做朋友成为家长和老师的必修课。本书以少年的真实来信,第一视角展现孩子的日常烦恼。是一本对孩子、家长、老师三方都有益的作品。 a青少年教育研究人员0 a青少年教育x问题解答 aG775-44v5 0a连岳4著 0aCNbFHWHc20240717 0189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140616002363300671008523330055015236060025015786900011016037010015016148010023016291158-099120241204113309.0 a978-7-5164-3191-7dCNY88.00 a2024120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解码中国式家庭教育b专著f汪中求著 a北京c企业管理出版社d2025.01 a248页d23cm a汪中求管理学家,中国精细化管理首倡者。2005年进入福布斯中国文化名人排行榜。2004年以来,在全国巡回讲座上千场,学员总数超过50万人;主持了上百个精细化管理咨询项目。1992年—1994年,香港恒雅(深圳)公司市场部经理。1995年—2000年,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商务部副经理。2006年至今,北京中求细节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南昌陆军学院客座教授。2008年—2009年,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至今,中国精细化管理研究所所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客座教授。2017年至今,《企业管理》杂志、《企业家》杂志特聘专家、专栏作者。2020年9月,以《精细化管理在南钢股份人力资源系统的实践和应用》获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专项奖。 a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有些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做出改变。汪中求老师结合自己多年培育儿女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关于“中国式家庭教育”的鲜明观点,非常值得中国家长们反思、借鉴和学习。本书以汪中求老师多年积累的育儿经历为主,辅以相关精华文章整合梳理而成。本书共分为四部分内容,分别从“身心健康”“能力培养”“良好习惯”“人生智慧”展开阐述,每小节内容理论观点鲜明、案例翔实丰富、方法有用可信。其中汪老师个性鲜明富有哲理的观点或者金句令我们读来或发人深省或拍案叫绝。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家长们必须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汪老师这本对中国家庭教育的解码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a所有成年家长或初为父母者,以及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0 a家庭教育x研究y中国 aG78v5 0a汪中求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03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62001522100036002142150016002503300422002663330013006886060013007016900011007147010027007257020015007528010023007671158-099220241028104136.0 a978-7-5184-4726-8dCNY68.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fre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轻松应对100个育儿挑战b专著f(法)卡罗琳·詹邦著g晏梦捷译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4.01 a257页d26cm a作为父母,你的生活更像是过山车,而不是一条安静流淌的长河,你每天都要应付各种意外情况:孩子的帽子丢在了操场上、孩子突然厌恶蔬菜、害怕看医生……然而,即便你有超能力,但有时你还会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是过度劳累。不要担心,读了本书之后你就会知道对于每一个问题,都有几种解决方案。本书针对日常生活、学校生活、不良情绪、父母认知等方面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具体的解决思路与方案,并配有贴心小提示,帮助父母轻松应对100个育儿挑战。 a家庭父母0 a家庭教育 aG78v5 1c(法)a詹邦b卡罗琳4著 0a晏梦捷4译 0aCNbFHWHc20241031 0149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13001061020015001191050018001341060006001522000051001582100034002092150016002433140294002593300589005533330013011426060013011556900011011687010027011797020015012068010023012211158-099320241126105235.0 a978-7-5142-4500-4b精装dCNY68.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养育的基本b专著f(英)伯特兰·罗素著g许雅蓉译 a北京c文化发展出版社d2024.11 a248页d21cm a罗素(1872-1970),出身于英国贵族家庭,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在98年的生涯中,完成了40多部著作,涉及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与政治等,在数学和逻辑领域上颇有建树,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雅蓉,1995年出生于合肥,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自由职业者。 a这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养育的基本》一书中,作者罗素强调早期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及提出要关注儿童的主体性意识,要把儿童当作“独立于世界的人”,除了关心儿童的温饱,也要尊重他们完整的人格。本书中的教育观点高屋建瓴、论述精辟,对当下中国的教育者及父母深具启迪。本书共有三部分,综论了现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目的。作者分别站在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的角度,对品性教育和智力教育问题进行分析;还详述了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课程安排、学习方法、授课技巧和美感培养等具体问题,提出教育应以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应重视教育的实际功能,认为教育所要培养的理想品性包括活泼、勇敢、敏感和理智四种特征。 a家庭父母0 a家庭教育 aG78v5 1c(英)a罗素b伯特兰4著 0a许雅蓉4译 0aCNbFHWHc20241128 0079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4001472100034002012150016002353300200002513330013004516060021004646900012004857010017004977010017005148010023005311158-099520230606115509.0 a978-7-5766-0254-8dCNY46.00 a20230606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b专著f吴美蓉,朱晨晨主编 a南京c东南大学出版社d2022.10 a199页d26cm a本书共六个模块,内容包括: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概述、婴幼儿家庭生活照护指导、婴幼儿家庭科学喂养与营养指导、婴幼儿家庭卫生保健指导、婴幼儿常见意外伤害家庭处理与预防指导、婴幼儿早期发展家庭指导。 a家庭父母0 a婴幼儿x家庭教育 aG781v5 0a吴美蓉4主编 0a朱晨晨4主编 0aCNbFHWHc20230614 0126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2001472100030001992150016002292250013002453300621002583330013008796060021008926900012009137010015009257010017009407010015009578010023009721158-099620240428154857.0 a978-7-229-17626-6dCNY58.00 a2024042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智慧陪伴 助力梦想b专著f高瑜,曾祥智,黄娟主编 a重庆c重庆出版社d2023.04 a239页d26cm2 a家教有方 a这是一本针对中学阶段家庭教育的通识类图书。本书重点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发展,为在初中、高中这一孩子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家长如何领航孩子的成长等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帮助。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内容包括认识初中孩子的身体变化、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引导孩子成长向上、调节孩子情绪、陪伴孩子适应过度等。通过学习,使初中、高中的学生家长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外在行为表现,明确提升中学阶段各年级孩子的学习品质、生活能力、人际交往的养育策略,重点引导家长掌握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突发状况等能力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够通过家长的自我修炼,提升家长的情绪管理力、沟通力、学习力,达到亲子共修、彼此成就的效果。 a家庭父母0 a中学生x家庭教育 aG782v5 0a高瑜4主编 0a曾祥智4主编 0a黄娟4主编 0aCNbFHWHc20240508 0144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42001882150016002303140216002463300629004623330013010915170017011046060019011216900014011407010013011548010023011671158-099720241111161121.0 a978-7-309-17684-1dCNY58.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家教实战b专著e家庭教育指南f张鑫著 a上海c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0 a258页d21cm a张鑫,1972年生,河南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历任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政治机关干事、师政治部副主任、教员、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等职。出版教材、专著十余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0余篇。 a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作用无可替代。普天之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成才。然而,同为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却千差万别。很多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父母要做称职的父母。做称职的父母应注重学习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给孩子做好榜样。同孩子一起立好家规严管教,多沟通、常反思、善引导。把劝学教育融入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不让孩子输在家庭教育的起跑线上。本书从家长的角度,探讨如何做一个称职合格的家长,引导青少年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从如何树正理想航标、端正学习态度、理清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克服积习弊病、摆脱羁绊困惑,到如何守护身心健康,走向优秀和成功,通过析事明理,启发引导青少年学习奋进成长、成长。 a家庭父母1 a家庭教育指南0 a家庭教育j指南 aG78-62v5 0a张鑫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11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05000800190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000021002483300461002693330013007306060033007436900017007767010015007937010015008088010023008231158-099920241104152758.0 a978-7-5009-6466-7dCNY52.00 a202411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运动生理学习题集b专著f汪军,周越主编 a3版 a北京c人民体育出版社d2024.10 a240页d26cm a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a《运动生理学习题集》是以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第6版)》为依据,参考了其他相关学科的习题集,并结合教师们多年教学经验,针对运动生理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编写而成。本习题集共22章,包括名词解释、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思考题和实践应用题等6种题型。在老版习题集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应用题的题量,着重强调运动生理学原理的应用,并力求题材广泛,内容新颖,使习题更加灵活,更具实用性。每章习题后均附有参考答案,学生可在做完习题后,参照答案分析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a高校师生0 a运动生理学x高等学校j习题集 aG804.2-44v5 0a汪军4主编 0a周越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18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50001922150016002423300515002583330111007736060019008846900012009037010015009158010023009301158-100020240626170139.0 a978-7-5646-6281-3dCNY64.00 a202406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身体活动研究的理论与实践b专著f王军利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6 a320页d24cm a本书全面梳理了身体活动基础知识、身体活动与健康的量效关系、身体活动监测工具方法、身体活动改变理论、身体活动指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书共分为九章。分别是:身体活动研究概述,身体活动研究的基本范畴,身体活动研究的测量方法,身体活动与健康,身体活动的影响因素,身体活动干预的基础理论,适应性身体活动的理论与实践,身体素养的理论与实践,身体活动指南的研制与发展。本书通过对身体活动的若干学术研究与实践问题进行梳理,可为体育教育行业的学者、教师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同时,也可以作为体育学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课程教材使用。 a本书可为体育教育行业的学者、教师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同时,也可以作为体育学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课程教材使用0 a体育锻炼x研究 aG806v5 0a王军利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29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300657002503330013009076060035009206900014009557010017009697010017009867010015010038010023010181158-100120240909132700.0 a978-7-5684-2286-4dCNY50.00 a202409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生体育与健康b专著f于修涛,侯占营,侯健主编 a镇江c江苏大学出版社d2024.09 a227页d29cm a本书是一本融合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创新型图书。本书共16章,其主要内容包括,大学体育概论、体育健康理论、体育保健、田径运动、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舞运动、啦啦操、武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户外运动。本书介绍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在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健康观,培养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本书提供了大量课堂训练方法,将体育、健康、娱乐融为一体,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提升运动技能,培养锻炼习惯,增强自身体质。书中设置了“课程思政”“学习目标”“知识拓展”等模块,体例丰富,注重实践,同时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a高校师生0 a体育x健康教育x高等学校j教材 aG807.4v5 0a于修涛4主编 0a侯占营4主编 0a侯健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79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6001782150016002143140490002303300737007203330021014576060025014786900014015037010017015178010023015341158-100220240902152650.0 a978-7-5184-5124-1dCNY45.00 a202409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体育b专著f郑红艳编著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4.12 a170页d26cm a郑红艳,女,2003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本科,学士学位。2007年研究生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学训练学,硕士学位。现任鲁迅美术学院体育教学部教师,副教授。参加工作十几年来,积累丰富教学经验,对健身瑜伽、轮滑、啦啦操教学与训练有独到的见解。发表SCI国际核心论文两篇,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著作一部,参与教材编写四部,主持省级科研项目两项、教育部课题一项,参与省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健身瑜伽、速度轮滑两项国家级裁判员。全国健身瑜伽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竞赛编排记录长。 a大学体育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融合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对高校青年学生进行培育和塑造的重要途径。本教材共八章,第一章、第二章介绍基础理论,使大学生了解体育的起源和发展、体育的功能、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文化的相关概念,以及大学体育课程的作用、实施途径等;第三章至第九章介绍轮滑、球类、瑜伽、太极拳、武术、跆拳道、游泳等基础运动项目,使大学生掌握这些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与技巧。本教材体现以人为本的特征,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更新观念,增加新概念和新知识,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力求贴近现阶段高校学生的现状和特点,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不仅满足高校体育课程的“教”与“学”,更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a高校体育专业学生0 a体育x高等学校j教材 aG807.4v5 0a郑红艳4编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35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300687002443330009009316060029009406060033009696900014010026900014010167010015010307010017010458010023010621158-100320240524163407.0 a978-7-5648-5041-8dCNY50.00 a2024052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体育与健康b专著f姜平,雷爱华主编 a长沙c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3.08 a220页d26cm a《大学体育与健康》适合高职高专师范类专业学生,结合师范类专业及高师专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材和课程内容上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项目。从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现实需求出发,结合运动理论与实践,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教材改变了以往公共体育教材过于概念化的叙述形式,突出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本书在教材和课程内容上注重学生思政教育,同时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应用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全书主要包括:体育锻炼与体育健康、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前儿童体育、幼儿体育游戏、篮球、足球、气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啦啦操、五步拳、八段锦、跆拳道、舞龙舞狮、毽球、跳竹竿、民族健身操、急救与应急处理、校本特色体育活动等。本书既可作为大学的公共体育教材,也可为大学生的科学健身提供指导。 a高职0 a体育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0 a健康教育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G807.4v5 aG647.9v5 0a姜平4主编 0a雷爱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0529 0152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312002463300585005583330025011436060037011686900014012056900014012197010013012338010023012461158-100420241127102713.0 a978-7-104-05577-8dCNY98.00 a202411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当代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多维度探究b专著f唐旭著 a北京c中国戏剧出版社d2024.10 a274页d26cm a唐旭,女,湘南学院教师,教学体育学。先后在期刊上发表《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市场多元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瑜伽运动融入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关于高校体育微课课堂延伸实施的思考——以湘南学院为例》《乒羽球融合设置的研究 ——基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优化的视角》多篇;并带领学生在不同的比赛中获得多次大奖。 a本书全面探究了当代大学生体育健康,旨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为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内容涵盖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身体素质与体质测试方法、体医融合实践、体育运动实践与安全指导、体育文化修养以及终身体育理念等多个方面。从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体质测试的科学评价、体医融合的创新模式、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实践、运动安全与防护知识、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终身体育的深远意义。本书适合广大在校大学生、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及健康管理者阅读,对于推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促进体育与健康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a大学体育教育研究人员0 a大学生x体育教育x健康教育x研究 aG807.4v5 aG647.9v5 0a唐旭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450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9001472100034002262150016002603140317002763300412005933330023010055170017010286060043010456900014010887010015011027010017011177010015011348010023011491158-100520241115151643.0 a978-7-5482-5184-2dCNY42.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b专著e运动促进健康f杨霞,李红彪,臧卡主编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22页d24cm a杨霞,女,云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访问学者。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专业,200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7年人才引进到云南大学体育学院工作。主持参与过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主编或参编过多部图书,发表过多篇论文。其余李红彪、臧卡两位主编均为云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a书稿为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运动促进健康”的主要成果,包括18个理论依据权威、实用性突出的“运动促进健康”经典案例,其中70%以上的案例为新编创。本书分别对运动安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及久坐指南、健康体适能促进、体育健康课程思政等专题的18个经典案例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并结合体育运动实际提出了可行的、有效解决方案,是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体适能评定与方法”“运动损伤防治与康复”等课程的辅助教材。 a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 a运动促进健康0 a体育专业x研究生教育x教案(教育)y云南 aG807.4v5 0a杨霞4主编 0a李红彪4主编 0a臧卡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71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301129002463330025013756060035014006900012014357010013014478010023014601158-100620241224112902.0 a978-7-301-35860-3dCNY68.00 a202412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b专著f张亮著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78页d26cm a体育产业不仅能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而且也能够发挥“旁侧效应”,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稳步上升,与其他相关产业呈现出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有效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核心产业缺乏、市场驱动力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书旨在系统阐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全书共七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第三章,我国与典型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对比分析、第四章,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关联机制实证分析、第五章,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门槛约束机制实证分析;第六章,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关联机制实证分析;第七章,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全书对体育产业、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梳理了我国体育产业的演进脉络,同时剖析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基于理论层面阐述了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和外在机制;利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借助现代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论,就如何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的政策启示。 a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人员0 a体育产业x产业发展x研究y中国 aG812v5 0a张亮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32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140189002443300526004333330039009596060035009986900014010337010013010478010023010601158-100720240719144848.0 a978-7-5770-1027-4dCNY88.00 a202407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模式探索b专著f游俊著 a成都c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06 a112页d24cm a游俊,1956年生,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退休前系成都体育学院教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与管理、体育社会组织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省部级课题、横向课题等共17项。 a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建设和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事业治理模式的转型发展,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本书以体育社团、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体育基金会三类体育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检索和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提出并阐述了我国现代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5种新模式,即:建立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平等合作模式,创新地方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创立体育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模式,建立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协同发展模式,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模式。本书可供体育社会组织研究者参考阅读。 a本书可供体育社会组织研究者参考阅读0 a体育组织x发展模式x研究y中国 aG812.1v5 0a游俊4著 0aCNbFHWHc20240724 0132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55001532100034002082150016002422250013002583140251002713300425005223330035009476060039009826900016010217010013010378010023010501158-100920240902151405.0 a978-7-5194-8240-4b精装dCNY85.00 a202409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发展的上海经验b专著f祝良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8 a160页d24cm2 a中国经验 a祝良(1988-),女,湖北人,博士;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监事;主要研究方为社区体育治理、全民健身发展和数字体育教学资源建设;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厅局级和横向课题若干项,参与国家级重点和一般项目各1项。 a本书分析了我国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历程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好的梳理了我国社区体育组织发展过程。专著着重介绍了社区体育组织建设的“上海经验”,用丰富的实践案例为社区体育工作者及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书既有对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经验的总结,也有对未来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路径的规划,即通过地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提炼,以为全国其他省市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可能的复制模式或者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a社区健身运动俱乐部发展研究人员0 a社区x健身运动x俱乐部x发展y上海 aG812.751v5 0a祝良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35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100030002072150016002373300655002533330119009086060033010276900015010607110031010758010023011061158-101020241226092228.0 a978-7-03-077145-2dCNY70.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体育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b专著f上海体育学院艺术学院组编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4.11 a140页d26cm a本教材依据上海体育学院专业素养的教学要求、艺术、体教休闲等学院舞蹈编导、体育教育、休闲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社会需求与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编写。已在研究生教学中运用,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尤其是提高学生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各类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的水平,提升就业竞争力具有显著的实际价值和意义。通过对不同的舞种作品与教学示范来引导和运用,启发学生并注入其课堂内外的实践当中。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习和体验舞蹈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可以更好提升深刻认识与解读编创教学作品内涵的能力。从而实现“能编、会教、善演、长平”和“学中做、做中学”的目的。本教材适合艺术、体教休闲等学院舞蹈编导、体育教育、休闲专业的教师与学生,社会体育、艺术培训机构教师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 a本教材适合艺术、体教休闲等学院舞蹈编导、体育教育、休闲专业的教师与学生,社会体育、艺术培训机构教师及社会体育指导员0 a体育舞蹈x教学研究x高等学校 aG831.32v502a上海体育学院艺术学院4组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44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4002112150016002453140153002613300671004143330029010856060033011146900014011477010015011618010023011761158-101120241226142118.0 a978-7-5630-9497-4dCNY59.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b专著f周子琳著 a南京c河海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24页d24cm a周子琳,南京邮电大学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体育人文社会学。横向课题,气排球技术指导及赛事组织。气排球、网球、艺术体操技能培训及体能训练指导。 a本研究从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排球选项课的学生为评价对象,立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针对排球项目特点和大学生身心特征,构建出一套属于排球选项课的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将全面评价学生的排球学习过程与效果,为公共体育其他选项课学习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其构建有助于发挥学习评价的多种功能,促进其他体育项目学习评价指标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推动体育教育发展。通过权重数据分析,明确指标间重要性与差异,指导学生学习方向,帮助教师确定教学重点,优化评价工作,提升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此外,该指标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育课程,明确自身掌握程度与薄弱点,培养独立思考与自主锻炼习惯,加强人际沟通与合作,塑造规则意识与体育品格,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a高校排球运动教学研究人员0 a排球运动x教学研究x高等学校 aG842.2v5 0a周子琳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2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6001472100034002132150016002473300390002633330031006536060054006846900014007387010017007528010023007691158-101220240218113930.0 a978-7-5649-5722-3dCNY72.00 a20240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河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十年发展报告b专著e2013-2022f郭蔚蔚主编 a郑州c河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392页d26cm a本书是一本关于河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十年(2013-2022)发展情况的报告文集。本书对河南省校园足球发展10年进行回顾,既有足球理论的深度探讨,也有足球现状综述,还有目前足球发展实践总结,足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施与未来展望,也涉及教练员目前现状与提升分析等,可谓“校园足球蓝皮书”,为当下河南省校园足球开展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也可以作为兄弟省市足球发展的借鉴参考。 a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研究人员0 a青少年x足球运动x发展x研究报告y河南z2013-2022 aG843.2v5 0a郭蔚蔚4主编 0aCNbFHWHc20240221 0126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396002463300299006423330019009416060013009606900014009737010017009878010023010041158-101320241225131800.0 a978-7-302-67850-2dCNY58.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匹克球b专著e技艺、智慧与影响力f任宇翔主编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50页d21cm a任宇翔,教育学博士,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南京大学汇文人工智能研究院特聘教授陈焓,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匹克球委员会会长兼首席高级培训师、中国网球协会匹克球高级培训导师、美国华人华侨联合会匹克球协会会、美国匹克球职业联盟PPR认证教练、美国匹克球协会USAP认证裁判郭哲滔,北京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委,北京市科协特邀专家、双创导师,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特聘双创导师。 a本书针对匹克球运动的实际情况,结合匹克球运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遵循匹克球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特点,以信息化为手段,通过图片的方式生动、直观地培养读者匹克球教学、训练和运动指导等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以及介绍了匹克球这项运动的赛事解说相关知识。本书适合对匹克球感兴趣,想要入门这项运动的读者学习阅读。 a球类运动爱好者0 a球类运动 aG849.9v5 0a任宇翔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061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4001782150019002123300067002313330015002986060021003136900012003347010017003468010023003631158-101420240930142303.0 a978-7-224-15113-8dCNY88.00 a202409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安康武术b专著f马自清编著 a西安c陕西人民出版社d2023.12 a30,325页d26cm a本书内容包括:武术套路、传承谱系、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柔道。 a武术爱好者0 a武术x概况y安康 aG852v5 0a马自清4编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06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300491002463330021007376060025007586900012007837010017007958010023008121158-101520240411165538.0 a978-7-122-44830-9dCNY49.80 a202404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武术文化b专著f刘海钦主编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02 a250页d26cm a本教材全面深入地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武术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述中华优秀传统和武术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重点阐述优秀传统文化与武术文化的关系。教材主要分为两编,第一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宏观角度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风俗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第二编中华武术文化,将武术产生的渊源和流派、武术与儒道释、武术与传统伦理道德、武术与中医养生、武术与文学艺术、武术与表演等进行了脉络分明的阐述。 a武术文化研究人员0 a武术x文化研究y中国 aG852v5 0a刘海钦4主编 0aCNbFHWHc20240417 0098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40001882150016002283300407002443330023006516060021006746900015006957010017007108010023007271158-101620240520143843.0 a978-7-5717-1427-7dCNY78.00 a20240520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30000 ay z 000yy ar1 a心意六合拳蔡氏述真b专著f蔡长斌编著 a石家庄c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2.12 a352页d26cm a本书所述心意六合拳术,是以南派心意六合拳和北派形意拳为主要内容,并吸取了八卦、八极、太极拳的各种技法,进行多法融合进行修炼的一种拳术。全书内容包括“心意六合拳源流”“心意六合拳与道家理论”“心意形意理论”“劲意”“实战理论”“拳谱”“晚年常练套路”“形意太极”等八章内容。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从身形、步法以及练法上都对心意六合拳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武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a心意六合拳研究人员0 a心意六合拳x研究 aG852.14v5 0a蔡长斌4编著 0aCNbFHWHc20240522 0116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050008001922100042002002150016002423000037002583300425002953330057007206060053007776900014008307010017008447010017008618010023008781158-101720241023114039.0 a978-7-5653-4896-9dCNY65.00 a202410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警察防卫与控制b专著f张银福,刘建立主编 a2版 a北京c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d2024.10 a300页d25cm a公安高等教育职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a本书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组织编写的公安高等教育职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是“警察个体防卫”的研究成果,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按照新的教学训练要求进行了修订再版。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三篇,第一篇基础知识篇,第二篇徒手技能篇,第三篇警械使用篇。本次修订更换了部分章节动作演示图片和详细分解动作要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同时,增加了每章重点、难点和思考题,以及第十四章“中国武术兵道长兵运动发展简况”等内容,使本书内容更为翔实具体。 a本书适合公安院校学生和基层公安民警日常学习、培训使用0 a警察x技击(体育)x擒拿方法(体育)x高等学校j教材 aG852.4v5 0a张银福4主编 0a刘建立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03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40002002150016002403300303002563330085005596060039006446060041006836900012007246900011007367010013007478010023007601158-101820241011150840.0 a978-7-5717-1906-7dCNY36.00 a202410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30000 ay z 000yy ar1 a儿童青少年骨健康促进运动处方研究b专著f李荀等著 a石家庄c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1 a163页d26cm a青少年时期身体正处在快速生长和发育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活跃、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的发育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本书围绕科学运动对儿童青少年骨健康的促进作用,从儿童青少年骨健康的重要性、骨健康促进运动处方、运动测试与体质评估等方面进行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方法。 a本书可为骨健康领域的运动指导者、理论研究者以及运动促进骨健康的参与者提供研究参考0 a儿童x健身运动x关系x骨疾病x防治0 a青少年x健身运动x关系x骨疾病x防治 aG883v5 aR68v5 0a李荀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36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9001482100030002172150016002473300715002633330013009785170025009916060021010166900014010377010015010517010017010668010023010831158-102220241230093801.0 a978-7-5169-2767-0dCNY8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脑活力健康的秘密b专著e益智游戏活动指导手册f殷茜,马达飞主编 a北京c华龄出版社d2024.07 a529页d26cm a当社会步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回答“如何度过老年期”或者“如何成功老化”等问题便成为一门社会显学。今天,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已经接近80岁。如果按55岁退休来计算,等待退休者的将是至少25年的老年期。在人生的头25年,一个人从软弱依赖的婴儿逐渐成长为独立成熟的成年人。这期间,生命的姿态是生机勃勃的,我们不懈努力,不断学习、探索和实现自己的目标。相同的时间长度,放在人生的后25年,我们的生命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度过呢?这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是一本专为老年人设计的益智游戏图书,让老年人通过手眼脑并用的游戏形式,增强脑力训练,防止记忆力、智力出现衰退等现象。本书共由三章组成,分为脑科学篇、健康篇和提升老年人健康的益智游戏等。这些游戏经研发团队在养老驿站老年人群体中试用,很受读者欢迎,并且能够有效应对老年人的智力衰退。 a老年读者1 a益智游戏活动指导手册0 a老年人x智力游戏 aG898.2v5 0a殷茜4主编 0a马达飞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18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8001762150016002143140127002303300501003573330023008586060013008816900014008947010015009088010023009231158-102520241105103904.0 a978-7-5598-7087-2dCNY59.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50000 ay z 000yy ar1 a数独秘诀b专著f马中骐著 a桂林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38页d24cm a马中骐,1940年3月生。中国科学院首届研究生,新中国首位博士,其博士证书编号为“10001”。曾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四室研究员。 a本书旨在为数独爱好者和学习者提供数独游戏的规则和适用性高的解题技巧与解题思路,以帮助读者了解数独游戏,享受解题乐趣。本书首先介绍了数独游戏的定义和规则,逐条说明求解数独问题的运算规则及其符号,并辅以应用实例。此外,本书依次归纳了数条普遍适用的运算规则和一定数量的数独题目,帮助读者较快适应数独规则,轻松实践上手。本书主要为数独研究者、爱好者和初学者提供简单易懂的解题法则,期望帮助广大各年龄阶段的数独爱好者认识数独、了解数独、学习数独、爱上数独,从而达到利用数独锻炼脑力、提升数学知识水平的目的。 a爱好数独的大众读者0 a智力游戏 aG898.2v5 0a马中骐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224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67001522100030002192150016002492250013002653140996002783300601012743330019018756060017018946900010019117010019019217020015019408010023019551158-102620241029143436.0 a978-7-5225-3359-9dCNY48.00 a20241029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不像说母语者b专著e作为后殖民体验的言语f(美)周蕾著g周云龙译 a北京c九州出版社d2024.10 a216页d21cm2 a跨越丛书 a周蕾(Rey Chow),出生于香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美国布朗大学,为华裔文化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研究领域为,当代文学与电影、现代中国文学、当代女性主义、后殖民理论与文化研究。著作有,《妇女与中国现代性》《世界标靶的时代》《原初的激情》《纠缠,关于捕捉的跨媒介思考》等。 译者,周云龙,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比较文学和跨文化戏剧研究。著有《别处的世界,早期近代欧洲旅行书写与亚洲形象研究》《越界的想象,跨文化戏剧研究》,译有《欧洲形成中的亚洲(第一卷)》《大陆的神话,元地理学批判》(合译)等。刘东[主编],刘东教授,一九五五年生,曾先后任职于浙大、南大、中国社科院、北大、清华,讲学足迹遍及亚美欧澳各洲,由清华国学研究院副院长转任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敦和讲席教授、中西书院院长。创办并主持“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及《中国学术》杂志。是当代最具独立精神的学界“动手派”,以毕生之力为再造传统而奔劳呐喊。代表著作有《西方的丑学,感性的多元取向》《悲剧的文化解析,从古代希腊到现代中国》《天边有一块乌云,儒学与存在主义》《国学的当代性》等。 a《不像说母语者:作为后殖民体验的言语》是华裔文化批评家周蕾基于种族、语言、身份认同的研究作品。出于自身对身份认同的敏感,周蕾观察到语言带来的不平等与失语,反思不同种族、肤色和阶级的语言与写作,认为语言实际上成为一种生命政治的秩序。从德里达对法语的自传性反思入手,到与非洲小说家钦努阿·阿契贝同等的对语言先天论的烦恼,继而“揭开语言尚未痊愈的伤疤”,潜入巴金、詹姆斯·克利福德、弗洛伊德、朱迪斯·巴特勒、保罗·利科等人的文本,重新思索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与跨语言现象所带来的失落感……周不仅重新定义了后殖民研究中的地缘政治边界,还展示了如何将历史经验与基于声音和剧本的习惯、实践、情感、想象联系起来。 a语言学研究人员0 a语言学x研究 aH0v5 0c(美)a周蕾4著 0a周云龙4译 0aCNbFHWHc20241031 0134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2001902150016002223140322002383300429005603330019009896060017010086900010010257010015010357010015010508010023010651158-102720241213095842.0 a978-7-5473-2595-7dCNY78.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逻辑与自然语言b专著f洪峥怡,黄华新著 a上海c东方出版中心d2024.11 a432页d24cm a洪峥怡,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逻辑与认知逻辑。发表A&HCI、CSSCI论文多篇,合作出版著作1部。黄华新,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逻辑、语言与认知交叉领域的研究,主讲逻辑学导论、语用学研究等课程,担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逻辑学会会长,获全国优秀教师和浙江省杰出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a本书以语言学经典的三分法(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为线索,分别介绍逻辑尤其是现代数理逻辑在自然语言这三个层面的思考和运用,涉及语法和语义的表征、动态语境和语用推理、语言作为信息传递、自然语言处理等主题,探讨包括歧义、量化、指称、预设、言语行为等经典问题在内的自然语言句法和语义的生成机制,以及类比、隐喻等非字面义表达的逻辑结构。本书借鉴了信息论的基本思想,讨论语言作为信息传递的特性,从更综合的视野来看逻辑参与语言研究的图景。 a语言学研究人员0 a语言学x研究 aH0v5 0a洪峥怡4著 0a黄华新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17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140195002443300413004393330019008526060017008716900010008887010015008988010023009131158-102820241211110923.0 a978-7-5769-0824-4dCNY30.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邢福义新国学文章之研析b专著f邓天玉著 a武汉c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62页d24cm a邓天玉,现为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文教研中心“访问学者”,“新疆喀什大学援疆教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a随着语言学的迅猛发展,对于语言学经典的解读和批评已成为一种专业需求,如何鉴赏语言学专著、如何提升语言学的专业阅读水平已成为语言学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本书稿是语言学批评的一种尝试。本书精选了邢福义先生在《光明日报》国学版上的10篇“新国学”文章,运用文本批评的方法,对其进行多重回溯性的阅读和细致分析阐发,对文章中的语言和结构要素做了尽可能详尽的解释,尝试性地揭示出了邢先生“新国学”文章中所蕴含的机智和奥秘。 a语言学研究人员0 a语言学x研究 aH0v5 0a邓天玉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97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40001842150019002242250033002433140866002763300471011423330017016136060015016306900012016457010015016577010015016728010023016871158-103020241104103555.0 a978-7-5213-5836-0dCNY93.90 a202411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句法类型学研究b专著f司富珍等著 a北京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d2024.10 a18,349页d23cm2 a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 a司富珍,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语言与人脑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乔姆斯基研究所所长,生物语言学及脑科学实验室主任。曾主导申报并获批全国首批语言学本科专业,是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首任系主任。句法制图国际研究协会创会会长,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理论语言学、语言与人脑科学、乔姆斯基学术思想研究、科学哲学等。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9部。李富强,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讲师,句法制图国际研究协会理事会成员。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2项,在《外语教学与研究》《语言学研究》《语言战略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日内瓦大学访学。研究兴趣包括句法制图、生成类型学和英汉语比较研究等。王竹叶,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语言与人脑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兴趣包括理论语言学、语言类型学等。田英慧,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语言与人脑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兴趣包括语言理论与实验研究、生物语言学等。 a《句法类型学研究》是一本学术著作,共分为七章。第一、二章涉及理论基础、核心概念、理论范式和方法策略,旨在为全书内容提供理论视角。第三、四章以发展路径为线索,分别对国内外句法类型学研究进行梳理,主要选取经典类型学、传统类型学和当代主流类型学的代表性研究进行评介,重点聚焦于句法类型学相关研究的评述。第五章专论生成类型学的有关理念及相关研究。第六章以神经影像学实验技术为例,评介现代实验技术手段在句法类型学研究中的运用。第七章总结句法类型学的重要论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a句法研究人员0 a句法x研究 aH043v5 0a司富珍4著 0a王竹叶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95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5001482100038002232150016002613140661002773300593009383330013015315170029015446060017015736900014015907010017016047010015016217010017016368010023016531158-103320241213113821.0 a978-7-5228-4565-4dCNY168.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写好中国故事b专著e中国写作学会专题论文选编f方长安,萧映,宋时磊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1 a316页d24cm a方长安,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写作》《长江学术》主编,中国写作学会会长。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和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王瑶学术奖。萧映,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写作学会秘书长,武汉大学汉语写作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写作学研究、现当代诗歌研究。2024年获武汉大学第十七届“尊师爱学——我最喜爱的十佳优秀教师”。宋时磊,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汉语写作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写作学会副秘书长,湖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写作》编辑部主任。主要从事写作学研究。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社团资助项目等。 a本书为中国写作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选集,分作“中国写作学派建设”“中国写作经验传承”“中国写作现象透视”“中国写作人才培养”“中国写作未来展望”五大部分,探讨中国写作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国传统文学观、文论的传承与现代化阐释,透视非虚构写作、报告文学等新兴写作现象和中国特色文体,探索大学写作课程、写作教材、艺术写作等高质量写作人才培养路径与方法,展望创意写作学的本土化、跨媒介写作等中国写作事业的未来。全书围绕核心主题展开深层次探讨,立意深远,视野宏阔,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体现了写作学科在新时代的新使命和新担当。 a写作人员1 a中国写作学会专题论文选编0 a写作学j文集 aH05-53v5 0a方长安4主编 0a萧映4主编 0a宋时磊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64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8001472100038002352150016002732250027002893140354003163300567006703330021012376060031012586900012012897010034013017020017013358010023013521158-103420241218143504.0 a978-7-5446-8377-7dCNY72.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语言行业多元化b专著e超越翻译的成功f妮科尔·Y.亚当斯(NicoleY.Adams)编g王立非导读 a上海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d2024.01 a109页d23cm2 a新文科语言服务学术文库 aNicole Y. Adams是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认证商业德语/英语翻译和编辑。她自2003年开始执业,专门从事市场营销、企业传播和公共关系。Nicole拥有英国雷丁大学的当代英语语言和语言学硕士学位,是AUSIT资深从业者,并于2014年被授予特许翻译语言学家资格。王立非,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院长,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首席专家。 a本书是一本语言服务行业的实务手册,分八章论述了语言行业多元化的发展之道。第一章为序言,介绍了本书写作与出版的背景。第二章对多元化概念进行定义,探讨多元化对语言行业及译员的影响。第三至第六章分别聚焦语言行业四种不同的多元化策略,包括语言业务多元化、非语言业务多元化、被动多元化和跨行业多元化。第七章分析了夹缝中求生存的独特多元化策略,列举了四个行业创新的典型案例。第八章为结论,作者基于各位从业者的经验分享,总结了多元化发展战略,梳理自由译员面临现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本书为自由译员提供了提升自身价值的独特视角,还为有意进入该行业的人提供了宝贵的指示和启发。 a翻译事业研究人员0 a翻译事业x发展x研究j英文 aH059v5 0a亚当斯f(Nicole Y. Adams)4编 0a王立非4导读 0aCNbFHWHc20241219 0105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20002343000086002543140135003403300213004753330035006886060029007236900011007527010015007638010023007781158-103520240530163537.0 a978-7-224-15029-2dCNY52.00 a202405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城镇化视角下语言生活状况调查研究b专著f宋安琪著 a西安c陕西人民出版社d2023.08 a267页c图d24cm a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口话代际差异及传承现状研究”HNSK(YB)19-34阶段性成果 a宋安琪,湖南衡阳人,陕西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读博士,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国际中文教育。 a本书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测试等手段,对城镇化过程中人们的语言使用、语言认同等进行考察,同时从语言变异等微观层面对本土方言的活力与演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建议。 a本书适用于城镇语言调查研究人员0 a城镇x语言调查x调查研究 aH07v5 0a宋安琪4著 0aCNbFHWHc20240605 0149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4002122150016002463140420002623300407006823330041010896060049011306900011011797010015011907010013012058010023012181158-103620241125165215.0 a978-7-5666-2521-2dCNY29.00 a202411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30000 ay z 000yy ar1 a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传播意识研究b专著f王小菲,庞芳著 a保定c河北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20页d24cm a王小菲,女,天津人,教育学、英语语言文学双硕士学位。现为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与跨文化交际。近年专著有《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庞芳,2007年3月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至今,目前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曾完成多个院级项目,参与完成多个市级项目,参编教材《艺术英语》等。 a本书稿既是探究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体系建构的实证性研究,也深入挖掘了中华文化自信视角下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走向,同时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研究,以及拓展了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路和新维度。鉴于高校外语教师的文化自觉意识与文化自信程度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本书稿尝试寻求高校外语教师的文化价值观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理解文化认知、文化信念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a高校外语教学师资培养文化传播研究人员0 a高等学校x外语教学x师资培养x文化传播x研究 aH09v5 0a王小菲4著 0a庞芳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16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300575002503330017008256060045008426900011008877010015008988010023009131158-103720241120101233.0 a978-7-5690-7426-0dCNY82.50 a202411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外语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研究h2024b专著f王欣主编 a成都c四川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60页d24cm a本书为学术文集。1896年,四川中西学堂开设英法科目,开启了近代四川外语教育和教学现代化进程的先河。历经百余年发展,四川省外语教育与新中国现代化进程密切联系,为不断完善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和教育基础做出了历史贡献。为推动新时代的四川省外语高等教育发展,四川省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外语专业委员会在全省征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主动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课堂改革,促进教师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文集分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外语课程改革建设、教育信息技术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等几大板块。 a教学研究人员0 a外语教学x教学研究x人才培养x研究y四川 aH09v5 0a王欣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14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050008001842100038001922150016002303140340002463300139005863330101007256060017008266900012008437010017008558010023008721158-103820241030093657.0 a978-7-303-29785-6dCNY32.80 a202410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普通话实用教程b专著f李永斌编著 a2版 a北京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2 a222页d26cm a李永斌,男,1969年出生,河南信阳人。语言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社会学双博士后,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长期兼任地方广播电视台的播音与主持工作。现执教于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从事社会语言学、语音学、播音发声、播音创作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6项,发表本领域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各2部。 a本书内容共分30课,在教学进度上建议一星期一个学时,分两个学期学完全书;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一星期安排两个学时,集中在一学期完成全书的学习。 a本书适用于参加普通话测试、参加高考艺术类专业语言加试、进行普通话职业语言训练的人员、播音员主持人0 a普通话j教材 aH102v5 0a李永斌4编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20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140161002323300453003933330031008466060035008776900012009127010015009248010023009391158-103920240716104942.0 a978-7-5604-5432-0dCNY38.00 a202407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普通话训练精要b专著f邰俊主编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4.06 a146页d26cm a邰俊,生于1964年,西北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大学专业教师。2000年起担任陕西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主编《诵读与演讲》(湖南示范大学出版社,陕西省2020年优秀教材)。 a本书稿以新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为基础,结合新的测试内容,考虑到全社会对普通话新资料的需求,本着“精炼高效”的原则编写而成。板块一为单音节字词的训练要点、四大语音问题辨证和声调详解;版块二为多音节词语的训练要点和相关内容讲解和训练,保留“表一”的词语,补充“普通话一级乙等必读词语”,保留“轻声”“儿化”,补充“音变”与“易错读音辨析”;板块三为作品朗读,在50篇朗读文本中的疑难易错字后注音;板块四为命题说话,每个话题加“话题导引”并配例文。 a参加普通话水平考试相关考生0 a普通话x水平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H102v5 0a邰俊4主编 0aCNbFHWHc20240724 0107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300417002603330073006776060023007506900017007737110031007908010023008211158-104020241224094954.0 a978-7-216-08944-9dCNY98.00 a20241224d2024 emk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文言文年鉴i甲辰卷b专著f《中国文言文年鉴》编委会组编 a武汉c湖北人民出版社d2024.12 a442页d26cm a书稿以中国省、直辖市等地区为纲,以各地区作者(多为高校、文史协会教授、专家)为目,裒辑当代优秀文言作品,包括文言游记、序跋、传状、赠序、书信等,内容典丽、雅致,合乎古文表达方式,体现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与学术价值,是研究当下文言文传承、发展的重要资料。书稿还可以反映当代文言作者的概貌,以及当代文言创作的全面性、广泛性,为广大青年学习文言文提供了广阔的研究视野,奠定了良好的文言学习环境。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文言文y中国j年鉴 aH109.2-54v502a中国文言文年鉴编委会4组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32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8001822150016002203140125002363140069003613300521004303330021009516060019009726900011009917010015010027010015010178010023010321158-104120240808081506.0 a978-7-5769-0662-2dCNY86.00 a202408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汉字魂b专著f屈广亮,张琼子著 a武汉c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10 a344页d24cm a屈广亮,男,1948年生,大学专科,助理经济师,历任乡镇干部、工业局副局长、枣阳市环城区区长、市组织部副部长、科协主席等职。 a张琼子,女,1999年生,大学本科,中国海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 a本书深入探讨了汉字的起源、发展和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屈广亮和张琼子指出,汉字的创造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紧密相关,包括天文、地理和生物等元素。书中强调,汉字研究常因忽视天文和阴阳符号而误入歧途,导致对字义的误解。作者基于阴阳哲理和天人合一的思想,重新解读了汉字,揭示了汉字与民族魂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中的核心作用。书中还讨论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性,提倡从新视角审视汉字,以更准确地理解其深层文化价值。通过对一系列具体字例的分析,作者展现了汉字构形的哲学思想和文化逻辑,为汉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a汉字文化研究人员0 a汉字x文化研究 aH12v5 0a屈广亮4著 0a张琼子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17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0001842150016002143000019002303300537002493330059007866060015008456900011008607010015008717010015008868010023009011158-104520240905105827.0 a978-7-5486-2031-0dCNY68.0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创意与写作b专著f陈雷,孙晶编著 a上海c学林出版社d2024.01 a283页d21cm a新媒体艺术系列 a本书由“创意与写作基础”“典型情节类型的学习与运用”“创意方法在实用写作中的应用”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共五章,探讨写作的基础准备,如灵感、故事、人物、风格等;第二部分共六章,介绍探寻、探险、追逐、解救、逃跑、变形记、复仇、推理、爱情、伦理、落魄、诱惑、转变、成长、自我发现等十五种情节方式在文学、影视、中短视频写作中的运用艺术;第三部分共五章,探讨创意方法在演讲稿、访谈稿件、项目策划书、创意广告文案、短视频文案等写作中的应用技巧。本书内容详实,案例丰富,每章后附有思考与练习题,适合大学本科教学,也适合各行业有写作需求的人群阅读。 a本书适合大学本科教学,也适合各行业有写作需求的人群阅读0 a汉语x写作 aH15v5 0a陈雷4编著 0a孙晶4编著 0aCNbFHWHc20240912 0109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000035002383300403002733330069006766060031007456900011007767010015007877010017008028010023008191158-104620241114110511.0 a978-7-04-063271-2dCNY40.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艺术写作b专著f田源,凌孟华主编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1 a231页d26cm a中国写作学会“十四五”重点教材 a本书是大学通识教育教材。本书内容包含艺术写作概述、艺术写作原理、艺术写作过程、艺术展览写作、艺术访谈写作、艺术推介写作、艺术评论写作、艺术论文写作、新媒体艺术写作。本书立足文本的写作核心要素,以美术学科为艺术门类抓手,以经典案例为写作教学起点,以分析盘点为方法技巧植入,以通识教育为根本理念指导,致力于解决艺术创作转化的瓶颈,使得艺术院校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在实践层面凸显美术、影视、音乐素养。 a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广大社会读者参考阅读0 a汉语x写作x高等学校j教材 aH15v5 0a田源4主编 0a凌孟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34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1001482100034002092150016002432250023002593140204002823300519004863330017010056060015010226900014010377010015010518010023010661158-104720241223164904.0 a978-7-302-67805-2dCNY158.00 a20241223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公文写作底层逻辑b专著e写得出,写得好,写得快f房立洲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5.01 a420页d24cm2 a新时代·职场新技能 a房立洲,浙江大学哲学硕士,南京师范大学中文、英语双本科,在《散文诗世界》《秘书工作》《城市问题》等发表各类文章200余篇。著有《公文掌上课堂实战36技》《公文写作百法例讲》《公文构思宝典与实战指导》等书。 a写出一手好公文,日益成为职场人胜在当下、赢得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本书将公文写作进阶过程分为写得出、写得好、写得快三个阶段,重点阐述不同阶段的核心技法,并力求给出最全面、最好用、最易记的归纳。本书独辟蹊径,通过作者亲自下场写示例,坚持渔鱼兼授、打通底层逻辑,详析“写得出”的易学技巧,细析“写得好”的易用方法,解析“写得快”的易记窍门,从总体上建构了一套兼具体系化、简洁化的全新理论,探索了一套颇具独创性、实战性的独家诀窍。一册在手,可以为新手进阶、高手突破铺就一条平坦的道路,帮你推开顺畅、高效、轻松写作的梦想之门。 a公文写作人员0 a公文x写作 aH152.3v5 0a房立洲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097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300425002383330019006636060015006826900014006977010015007118010023007261158-104820241115160432.0 a978-7-5171-4788-6dCNY68.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公文写作难点破解实录b专著f王道凤著 a北京c中国言实出版社d2024.03 a263页d26cm a书稿是一部公文写作书,共有十二个章节,从“新手帮带难”“积累效果提升难”“领导意图把握难”“临写素材收集难”“立意创新难”“布局谋篇难”“提纲拟写难”“正文拟写难”“问题解决难”“文种特点把握难”“润色提升难”“审稿修改难”等难点入手,逐一破解公文写作过程中的难点采用“锁定难点+实战体会+公文实例”的资料收集模式。书稿架构清晰,由浅入深破解难点。书中引用了大量公文写作案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学习理解,提高公文写作的水平。 a公文写作学习者0 a公文x写作 aH152.3v5 0a王道凤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11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50001842150016002343300529002503330019007796060037007986900014008357010015008498010023008641158-104920240626170453.0 a978-7-5646-6290-5dCNY46.00 a202406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应急管理文书写作b专著f李东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6 a208页d26cm a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和指导高校“应急管理”“应急技术与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等相关专业应急管理人才培养,邀请国内应急管理专家、学者召开了编写论证会议,组织编写本教材。教材较系统地介绍了应急管理工作过程中常用文书的分类、格式、文种、写作方法和写作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运用,并列举了可供参考的实用文例,涉及风险沟通和应急预警、风险识别与评估、事故灾害防治、应急决策、应急处置和救援、恢复与重建、社会舆情分析等方面。 a应急管理工作者0 a突发事件x公共管理x应用文x写作 aH152.3v5 0a李东4主编 0aCNbFHWHc20240703 0200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8001932150016002313140869002473300547011163330019016636060023016826900013017057010017017188010023017351158-105020240829134142.0 a978-7-5228-4095-6dCNY128.00 a202408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语言学研究h第五辑b专著f王启涛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08 a316页d24cm a王启涛,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西南民族大学藏羌彝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南民族大学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所所长,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获得者、国家民委首届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1项、重点1项、一般1项、青年1项)及省部级项目共16项,在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出版专著14部,在《新华文摘》《中国语文》《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60篇,先后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次、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3次,中华优秀出版物奖1次。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和敦煌吐鲁番学研究。目前正主持《吐鲁番文献合集》、《吐鲁番学大辞典》、《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史》等项目。 a《中国语言学研究》主要刊载海内外优秀学者原创性、高质量的语言文字学论文。该书具有以下特色:一、研究对象以汉语汉字为主,深入考察汉语汉字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言文字的光辉历史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卓越贡献,研究对象同时涵盖中国境内各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汉语汉字与各兄弟民族语言文字的交流与互鉴;二、研究内容:1、中国语言文字通史与断代史研究;2、中国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体、篇章研究;3、专人语言、专书语言、体裁语言、领域语言研究;4、文献语言研究与方言调查研究;5、语言理论研究;6、语言文字应用研究;7、语言接触与比较研究。8、其他。 a语言学研究人员0 a汉语x语言学j文集 aH1-53v5 0a王启涛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318nam0 2200265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63001552100034002182150016002523140169002683300482004373330021009196060031009406900011009717010015009827010017009977010015010148010023010291158-105120240625084925.0 a978-7-5326-6226-5b精装dCNY1280.00 a202406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韩国传世汉文辞书集成i索引卷b专著f王平,刘元春,李凡编著 a上海c上海辞书出版社d2024.01 a686页d24cm a王平教授原为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汉字传播与应用,海外汉字文化,中外汉文古辞书数字化等。刘元春,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a韩国传世汉文辞书是对历史上韩国学者自编的汉文韵书、字典、词典和字谱等工具书的统称。《韩国传世汉文辞书集成》是一部体现中国学者视角和编辑思路,反映韩国汉文辞书发展脉络、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多卷本大型资料汇编。《韩国传世汉文辞书集成》具有6大特点:文献首示性;资料丰富性;提要概括性;数据精确性;系统完整性;使用多功能性。各文献均附字表或词表,便于检索。此次编纂索引卷,总共约2370页,将相关字表、词表汇集再版,可以为近代汉语俗字、音韵、词汇研究提供便利,使查阅者一册在手,如指诸掌。 a汉语辞书研究人员0 a汉语x辞书y韩国j目录索引 aH16v5 0a王平4编著 0a刘元春4编著 0a李凡4编著 0aCNbFHWHc20240626 0099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44001822150016002263300427002423330021006696060025006906900011007157010015007268010023007411158-105220241122153538.0 a978-7-5232-1752-8dCNY88.00 a202411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贺州鸬鹚话研究b专著f钟梓强著 a广州c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d2024.12 a169页d24cm a贺州鸬鹚话作为濒危汉语方言,亟需保护与传承。为此,本书作者收集整理了广西贺州及周边地区丰富的方言素材并集结成册,通过导论、语音、词汇、语法、语料五部分内容对鸬鹚话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本书收录大量一手语料,题材涵盖民间习俗、歌谣、谚语、故事等方面,每一词条旁均附有国际音标标注、方言转写、普通话注释、词语示例,是一本精炼实用、查检方便的方言研究图书。本书既可用于语言保存,也可作为语言研究的基本材料,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a汉语方言研究人员0 a汉语方言x研究y贺州 aH17v5 0a钟梓强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82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301242002493330025014916060029015166900014015457010013015598010023015721158-105320240412104752.0 a978-7-5228-2944-9dCNY128.00 a2024041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智时代湖北方言语义演化研究b专著f曾妮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3.12 a316页d26cm a本书从语言类型学和地理语言学的视角出发,运用语义地图模型和时间地理学理论,集中探讨斯瓦迪士核心词表中前五个躯体动作动词。在语义地图模型方面,更新了推测蕴涵关系的算法,并基于所得结果构建经典的语义地图,分析词义的蕴涵关系。在语言地理方面,将蕴涵关系转置到地理空间中进行分析,同时,引进时间地理学中的相关概念和方法,探讨词义的生命力及方言演变的类型和制约因素。创新之处本书的创新点有以下几处,主要包括新的研究方法及技术,以及跨学科的分析视角及结论。在研究方法及技术方面,对语义地图中基元间的蕴涵关系算法进行了优化。通过关联分析,基于Apriori算法,寻找频繁项集来辅助构建经典的语义地图,挖掘词义基元间的蕴涵关系,并将蕴涵关系转置到地理空间中进行分析。引进时间地理学中的相关概念探讨分析方言演变问题,将生命线概念、基本事件类型、制约因素匹配到语言研究中。在分析及结论方面,结合本次田野调查所获语料,通过计算机辅助,构建了相关的躯体动作动词的经典语义地图,较全面地展示了相关动词的词义在湖北地区的共时面貌。同时,将词义间的蕴涵关系转置到地理空间中,结合词义的活跃程度,推测词义未来可能的地理走向。此外,从时间地理学角度分析,通过方言使用者的生命线,可以观察到某一词义在方言中的生存状况,预测其未来的演变。结合个体行为的基本事件类型,探讨了各种事件类型在方言演变上的体现。从能力制约、组合制约和权威制约三方面,说明了不同制约下移民个体方言演变的特点。 a西南官话方言研究人员0 a西南官话x方言研究y湖北 aH172.3v5 0a曾妮4著 0aCNbFHWHc20240417 0152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700153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140131002503300803003813330025011846060025012096900012012347010015012468010023012611158-105420240722080600.0 a978-7-5194-8063-9b精装dCNY98.00 a202407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客家话书面表达优化体系探析b专著f钟茂初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6 a290页d24cm a钟茂初,出生于1965年,经济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曾在日本立教大学、一桥大学学习。 a客家话,大量保留唐宋等中古时期词语及读音,是其重要特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持续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本书,以构建简洁化实用化客家话书面文字表达体系,促进客家话持续传承和传播为目的,从逻辑性、整体性、创新性的角度,对客家话既有研究现状提出独到的改进思路。借鉴科学研究中的“简单有效原理”,提出“客家话书面表达体系”及其简洁化实用化,并具体提出的客家话表达体系“用字”基本准则、客家话类汉语拼音标音系统、客家话字词读音的选用原则。按照上述原则,写出客家话书面表达标音文本若干篇,对客家话书面表达体系中的常用词语进行释解并标音,对现代汉语对应的客家话用字进行逐一标音,归纳总结客家话特色词语,归纳客家话读音与古诗词韵脚可相互参照的古诗词。读者对象:一是对客家话怀有深厚情感的客家籍群体;二是,对客家话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与研究者;三是,有兴趣了解却对既有客家话文献望而却步的爱好者。 a客家话书面语研究人员0 a客家话x书面语x研究 aH176v5 0a钟茂初4著 0aCNbFHWHc20240724 0105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4001992150016002333300500002493330015007496060015007646900012007797010015007918010023008061158-105520240513160254.0 a978-7-5194-7279-5dCNY148.00 a2024051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说字品文b专著e会说不会写的粤音正字f欧家良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3.05 a165页d26cm a本书的主要研究了我国处于濒临失传状态的濒危文字“汉语雅言”。“汉语雅言”是当今1.2亿粤语使用者在口头上使用着,但是大多数人见了本字却不会认,说了听了不会写的字,这些字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这些文字记录在古代文言著作和典籍里,现代书报杂志已经不再使用或极少使用,这是一种文化遗产;这些文字在粤语中的读音和释义信息,与典籍对其注音、释义信息一致,可查可考,这是一种规范性语言文字。本书收录了“汉语雅言”的绝大部分文字,从根本上解决了粤方言使用者会说不会写的用字难题,从而让“汉语雅言”得以薪火相传。 a粤研究人员0 a粤语x研究 aH178v5 0a欧家良4著 0aCNbFHWHc20240515 01853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5002423301142002573330039013996060021014386060021014596900012014807010017014927020015015097020015015247020013015398010023015521158-105820240329112432.0 a978-7-107-37302-2dCNY39.00 a20240329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汉语测试与评估b专著f丁安琪主编g陈文景,程海婷,王超著 a北京c人民教育出版社d2023.09 a97页d26cm a2014年,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正式推出《国际汉语教证书》考试(简称《证书》考试)。其根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研发,从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五个方面,评价应试者是否具备作为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目前,《证书》考试已成为遴选赴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和公派教师的优先与必要条件,成为海内外学校、教育机构选聘和评价汉语教师的参考依据,成为评价国际汉语教学机构师资水平及教学实力的重要参考。汉语室近年来围绕《证书》考试开发了一系列选题,包括考试大纲、大纲解析、面试指南、案例详解、真题集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我们策划了围绕《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五大模块展开的、帮助应试者备考的辅导类丛书。目前,由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吴中伟教授等编写的第一模块“汉语语法与语言要素”系列5个分册陆续到稿、编校、出版。本次申报的“课堂教学与教学管理”选题分为4个分册,即《汉语教学设计》《汉语教学与活动组织》《汉语课堂管理》《汉语测试与评估》,对应《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大纲》中的“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考试结构”中的“基础知识”(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与“应用能力”(教学组织)中与“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相关的考题,以及《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的标准三部分内容。 a汉语测试研究人员,汉语评估研究人员0 a汉语x测试x研究0 a汉语x评估x研究 aH195v5 0a丁安琪4主编 0a陈文景4著 0a程海婷4著 0a王超4著 0aCNbFHWHc20240403 0129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2250025002363300679002613330025009406060033009656900014009987010015010128010023010271158-105920240614104836.0 a978-7-5482-5097-5dCNY50.00 a202406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文化与汉语传播b专著f李伟主编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13页d26cm2 a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论丛 a2023年4月20日,云南大学迎来建校100周年校庆。20世纪80年代末,云南大学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国际中文教育在云南大学也有了近40年的发展历史,人才培养从短期汉语培训为主,逐步发展形成了长短期结合,以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为主的办学模式,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总结云南大学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成效,促进学科与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云南大学“双一流”大学建设做出贡献,我们汇集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教师和研究生研究成果,编辑出版《国际中文教育论丛》。论丛主要围绕国际中文教学、中华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反映出了师生对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a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人员0 a汉语x对外汉语教学x教学研究 aH195.3v5 0a李伟4主编 0aCNbFHWHc20240619 0107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4001972150016002313300487002473330023007346060035007576900014007927010017008068010023008231158-106020241230105909.0 a978-7-307-23506-9dCNY4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对外汉语教程b专著e基础日常用语f杨海峰主编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30页d26cm a本书依据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和理工类院校对外汉语课程设置实际需要编写。本教材以理工科留学生为主要对象,同时也适用于一般汉语学习者。本书基于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教材研究的最新成果编撰设计,内容围绕基础日常生活学习用语,从语言结构和言语技能入手,涵盖了汉语语音、常用词汇、基础语法、汉字知识(教材加入汉字造字法以及初文形体解说等内容,有助于学生的汉字理解与学习)等语言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就自身情况、专业学习、天气时间、购物支付、出行等主题进行完整的汉语表述和交流,系统掌握相关言语技能。 a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0 a汉语x口语x对外汉语教学j教材 aH195.4v5 0a杨海峰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51nam0 2200253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201002543300507004553330023009626060047009856900010010327010015010427010017010578010023010741158-106320240624133459.0 a978-7-225-06738-4dCNY45.00 a202406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30000 ay z 000yy ar1 a河湟谷地特有语言田野调查报告b专著f马伟,舍秀存主编 a西宁c青海人民出版社d2024.06 a281页d21cm a马伟,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语言学等教学与研究,先后在《亚洲民俗研究》《民族语文》《语言研究》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50篇左右,出版专著、合著等10部。 a本书是一部学术论文集。收录了历届青海民族大学语言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优秀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这些论文在以往学者的成就上进行新的推敲和考证,选取了部分河湟谷地的少数民族语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工作,运用人类学、民族学、地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方法对河湟谷地少数民族及语言文化进行了多方位、多视角的综合研究。河湟谷地居住着汉、藏、回、蒙古、撒拉、土等民族,汉藏语系的语言和阿尔泰语系的语言在这里长期交流与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性特征。本书的出版对于了解和研究河湟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a民族语研究相关人员0 a少数民族x民族语x语言调查x调查报告y青海 aH2v5 0a马伟4主编 0a舍秀存4主编 0aCNbFHWHc20240626 0125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1001482100034001792150016002133140241002293300410004703330059008806060015009396900014009547010017009688010023009851158-106420241105112540.0 a978-7-5497-3121-3dCNY280.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满文文法b专著f安双成编著 a沈阳c辽宁民族出版社d2024.11 a408页d26cm a主持编写了《汉满大辞典》,参加翻译、编辑、出版了《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清代郑成功家族满文档案译编》《清初西洋传教士满文档案选编》等多部档案史料书;在国内外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了20多篇有关清史研究、满语文、翻译等方面的文章或论文。 a本项目是一部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多部清代古籍为参考,系统分析满文构词规律、语法成分、使用规范等文法规则的满语文文法类工具书。全书分为语音、词法、构词法、句法等内容,辅以大量典籍、档案实证,另附200余分钟作者亲授视频课,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满文文法进行详述,极具实用性。全书结构科学、阐述细致、例证丰富,不仅为广大清史、满族史、语言学、民族学、档案学、民俗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工作者、爱好者提供了一部专业。 a本书可为文物档案保护部门、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相关工作者0 a满语x语法 aH221.4v5 0a安双成4编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23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171002463300473004173330021008906060033009116900011009447010015009558010023009701158-106520240718153251.0 a978-7-5482-5086-9dCNY65.00 a202407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东南亚留学生在中国学英语研究b专著f刘立伟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56页d24cm a刘立伟、男,1974年2月生,毕业于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新西兰),获哲学博士学位(教育学方向),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教与学、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公开出版教学理论著作1部(第一作者)。 a本书重点探究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在非传统的学习环境下如何学习英语的。本书以东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半开放访谈和课堂观察收集数据,并基于中国政府和大学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数据进行主题分析,从国际、国内、学校、课堂四个层次调查影响留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并以阴阳理论为框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和管理提出了建议,希望中国大学能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包容的,参与程度高的英语学习体验,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a留学生教育工作者0 a英语x留学生教育x研究y中国 aH31v5 0a刘立伟4著 0aCNbFHWHc20240724 0124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1300102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73001542100034002272150016002613300597002773330029008746060031009036900015009347010042009498010023009911158-106620241230134912.0 a978-7-5722-9294-1dCNY599.0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剑桥KET综合教程b专著e视频书f(英)戴维·麦基根(DavidMcKeegan)等编著 a杭州c浙江教育出版社d2025.02 a655页d30cm a《剑桥KET综合教程视频书》集图书《剑桥KET综合教程》与视频课程一体,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利用图书,提高语言能力,同时熟悉KET考试题型,有效备考。《剑桥KET综合教程》引进自剑桥大学出版社,是2020年KET改革后考试的官方备考教材,共包含学生用书和练习册:学生用书包括14个课堂学习单元和7个复习单元,为读者介绍KET考试信息和应试策略,设计了大量有趣且颇具启发性的英语听说读写活动;练习册为读者提供14个单元的练习题,强化训练KET考试所需的听、说、读、写技能及词汇。视频课程专为本书开发设计,课程框架对应学生用书14个单元,穿插介绍考试信息、剖析设题思路、教授答题技巧,全方位讲解词汇、语法、写作、口语。 a参加英语水平考试相关考生0 a英语水平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H310.41v5 0c(英)a麦基根c(McKeegan, David)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2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6001482100034002142150016002483300425002643330017006896060033007066900019007397010015007588010023007731158-106720241212162029.0 a978-7-5159-2475-5dCNY300.00 a202412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讲真题i考研英语(一)历年真题5步研读全攻略h中b专著f田静主编 a北京c中国宇航出版社d2024.12 a308页d26cm a书稿为考研英语(一)备考学习材料,共分为3个部分——真题册、逐句精读册、逐篇解读册,采用“考研英语真题5步研读法”,通过2010—2017年真题的练习与学习,帮助学生在基础阶段熟练掌握核心词汇和长难句分析策略,在备考初期快速熟悉考研题型和做题思路。书稿结构清晰,内容完备,其中,逐句精读册详细讲解核心词汇、句子结构和翻译技巧,侧重夯实考生的语言基础;逐篇解读册详细讲解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写作的答题技巧,侧重提升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a研究生类教材0 a英语x研究生x入学考试j题解 aH310.421-44v5 0a田静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17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8001982150016002363140167002523300391004193330051008106060015008616900012008767010017008888010023009051158-106920241226141738.0 a978-7-313-26336-0dCNY4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通用学术英语写作b专著e读、写、思f游晓琼主编 a上海c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d2024.01 a172页d26cm a游晓琼,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语言学博士,现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讲师。本书以“学术写作基础”为主要内容,注重“批判性思维”和“学术写作规范意识”的培养。 a本书以“学术写作基础”为主要内容,注重“批判性思维”和“学术写作规范意识”的培养。内容包括:批判性阅读、论证模式、逻辑分析、修辞性分析、文献评价、文献引用、写作过程(构思、起草、修改)、报刊阅读、经典阅读等等。每章主要包括“热身思考题”、“理论介绍”、“例子(句子、段落、篇章)”、“学生范文”、“练习”、“概述”。本书理论体系完整,写作过程清晰,学术意识突出,阅读参考经典,学生样本适用。 a本书适合英语专业和公共大学英语大一大二学生使用0 a英语x写作 aH315v5 0a游晓琼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13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4001992150016002333300541002493330017007906060015008076900012008227010015008347010017008498010023008661158-107020241227154513.0 a978-7-115-65887-6dCNY149.8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学术英语写作理论与方法b专著f秦枫,周正履编著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4.01 a337页d24cm a本书拟分为三个部分共九章。第一部分对学术英语写作相关概念进行系统的论述,包括:学术社区、学术话语、学术写作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影响学术写作的社会因素、学术素养,旨在使读者认识到学术写作是一种涉及思维、学科文化、意义建构、身份建构权力相关等的学术实践。第二部分以丰富鲜活的例证,从写作过程、文献融入、学术文本的词汇特征、句式特征到段落特征四个方面使读者深入理解、实践并内化学术英语的语言风格和写作规范。第三部分介绍几种主要学术文体的写作方法,重点强调学科思维、科学修辞、学术创新、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等综合学术素养在学术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a英语写作人员0 a英语x写作 aH315v5 0a秦枫4编著 0a周正履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1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300419002363330023006556050025006786900014007036900015007177010017007328010023007491158-107120240612114621.0 a978-7-5615-9341-7dCNY79.00 a202406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50000 ay z 000yy ar1 a《论语》英译鉴赏b专著f辛志英编著 a厦门c厦门大学出版社d2024.03 a221页d26cm a《论语》外译本达百余种。本选题面向高校翻译硕士研究生,是一本适用于讲授《论语》外宣外译或者英译版本分析与鉴赏的课程用书。教材内容包括《论语》中基本概念的英译、《论语》中文化典故的英译、《论语》经典章节选译等。教材以中华文化精粹为讲授核心,贯穿对学习者思政的教育和引导,潜移默化提升“懂我文化、爱我中华”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提升广大语言使用者的外译外宣意识和能力,培养更多的懂得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型复合人才。 a高校翻译硕士研究生 a《论语》x英语x翻译 aH315.9v5 aB222.25v5 0a辛志英4编著 0aCNbFHWHc20240619 0125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300593002543330015008476060037008626060035008996900014009346900015009487010017009638010023009801158-107220240423105436.0 a978-7-5487-5486-2dCNY49.00 a2024042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gy ar1 a汉古诗歌英译价值及对外传播路径研究b专著f高美云主编 a长沙c中南大学出版社d2023.08 a229页d26cm a本著作为汉沽诗歌英译价值及对外传播路径研究,共九章。第一章绪论部分,论述了研究背景、近代诗歌翻译界思想家的观点、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界定了研究目标;第二章为理论基础:述说了国内的许渊冲三美三化理论、严复的“信达雅”的理论等,国外的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语义翻译理论,奈达。尤金的其“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等;第三章为古诗歌创作意境意象论述:论述了意境的发展过程、意象的产生,意境与意象的区别等;第四章为翻译策略研究;第五章为诗歌的英译价值研究;第六章为中国古典诗歌对外传播价值及意义;第七章为汉沽诗歌对外传播障碍分析及障碍消除;第八章为汉沽诗歌对外传播途径分析;第九章汉沽诗歌对外传播现代途径。 a诗歌爱好者0 a古典诗歌y中国x英语x翻译x研究0 a古典诗歌y中国x文化传播x研究 aH315.9v5 aI207.22v5 0a高美云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810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61001302100030001912150016002213300247002373330027004846060029005116900014005407010015005548010023005691158-1073 a978-7-5166-6627-2dCNY78.00 a20231011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改革新思考f苗艳菲著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2.12 a165页d24cm a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一带一路”与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理论,“一带一路”倡议下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影响因素、现状、意义、任务以及方法,“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改革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师、教材、教学评价,以及文化自信的树立等。 a本书适用于高校教学人员0 a英语x教学改革x高等学校 aH319.1v5 0a苗艳菲4著 0aCNbFHWHc20231018 0104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47001302100030001772150016002073300443002233330041006666060033007076060029007406900014007697010013007838010023007961158-1074 a978-7-5166-6988-4dCNY60.00 a2023101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高校英语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探索f姜玲著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3.09 a179页d24cm a本书对高校英语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进行了探究,解读了高校英语教学的内涵,总结了高校英语教学的目标与原则,揭示了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学比较关心的关键性问题;构建了高校英语教学基本方法体系,这些基本方法促进了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结合高校英语教学规律与经验,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生态教学与信息化教学);在把握英语学习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高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这些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a本书可供高校英语教学研究者阅读与借鉴0 a英语x教学法x研究x高等学校0 a英语x学习方法x高等学校 aH319.3v5 0a姜玲4著 0aCNbFHWHc20231018 0182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0001982150016002283140380002443300823006243330057014476060029015046900014015337010015015478010023015621158-107520241009152025.0 a978-7-5029-8302-4dCNY68.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的多维度探究b专著f包乐君著 a北京c气象出版社d2024.09 a138页d24cm a包乐君,女,1984年9月出生,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现任教于井冈山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与文化,主持省级课题和多项市级课题。2021年发表《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一文于期刊《海外英语》;2023年发表《高校加强井冈山红色文化故事化传播的策略研究》一文于期刊《新闻研究导刊》第14期。此外,发表过多篇省级论文,多次获得高校外语微课大赛奖项。 a本书主要内容为新时期对高校英语教学进行的多维度探究,旨在贯彻英语素质教育的基本方针,使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实现其本质的回归。现代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师能力发展,解决学生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全书共分为六章,首先概述了高校英语教学,主要包括高校英语教学的内涵、影响因素、现状与发展预计教学目标分析;其次分析了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的主体维度(英语教师)和客体维度(高校学生),包括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模式与重要途径探索,以及高校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问题及阻碍的调试;然后分析了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性思维和教学模式的多维发展探究,对高校英语教学思维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创新性思维培养进行了分析,并套讨论了多种教学模式;最后总结了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多维创新探究,包括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研究、网络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研究、专门用途英语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研究、生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研究等内容。 a本书可作为广大英语教学专业相关研究者、从事者参考使用0 a英语x教学研究x高等学校 aH319.3v5 0a包乐君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35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8001882150016002263140171002423300596004133330025010096060025010346900014010597010017010738010023010901158-107620241024141149.0 a978-7-5446-8348-7dCNY30.00 a202410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英语研究h第二十辑b专著f董洪川主编 a上海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d2024.01 a109页d23cm a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教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英美现代诗歌与诗论方向)博士生导师。重庆市政协委员。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中国译协副会长,中国外语界面研究学会会长。 a《英语研究》是以英语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术性出版物,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受到广泛好评。本书的主要栏目有“语言研究”〞文学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教学研究”另外还开辟“学术访谈”“叙事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国别文学研究”“现实主义研究”“生态文学研究”“海外来稿”“海外译稿”(国家翻译实践研究”“测试学研究”“二语习得研究”“语料库研究”“教材研究”“双语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等特色专栏,全面展示我国英语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本书一直坚持“提升学术品味、提高严谨学风、倡导创新精神”的学术宗旨,强调学术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推行专家匿名审稿制,鼓励广大学者介绍和研究国内外先进理论。 a英语语言学习研究人员0 a英语x语言学习x研究 aH319.3v5 0a董洪川4主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07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000049002423300417002913330013007086060031007216900015007527010017007677010015007848010023007991158-107720241203131118.0 a978-7-5766-1424-4dCNY49.00 a202412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英语写作教程b专著f杨丽敏,张军主编 a南京c东南大学出版社d2024.08 a208页d26cm a“十四五”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系列精品教材 a本书共分五部分,十三个单元。第一部分为大学英语写作概述,讨论了大学英语写作的类别和基本要求。第二部分为句子写作,讲解了英语句子的写作技巧和常见问题。第三部分为英语短文写作,讲解了短文写作的分类和方法,还结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研英语,讲解了常见的大学英语应试类写作。第四部分为应用文写作,讲述了如何写好公司内信函、商务信函、求职信函以及电子邮件。第五部分为学术类英语写作,讲述了如何写好论文摘要、读书报告和演讲稿。 a高校师生0 a英语x写作x高等学校j教材 aH319.36v5 0a杨丽敏4主编 0a张军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092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300287002583330009005456060029005546900015005837010015005987010019006137010015006328010023006471158-107820231121095708.0 a978-7-5667-2802-9dCNY45.00 a202311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高职职业英语i建筑行业篇b专著f熊丽,葛阳小佳,甘雯主编 a长沙c湖南大学出版社d2023.01 a186页d26cm a本书共六个单元,依据建筑类企业的工作流程、典型的工作环节和场景设计教学内容。每单元围绕特定的行业主题展开,分别涉及建筑行业工种、建筑合同、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绿色建筑、建筑装饰,既涵盖与行业相关的典型工作内容与场景,又强调相应的语言技能训练,还突出建筑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a高职0 a英语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H319.39v5 0a熊丽4主编 0a葛阳小佳4主编 0a甘雯4主编 0aCNbFHWHc20231129 0116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200101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45001522100034001972150016002313300583002473330013008306060037008436900015008807010017008958010023009121158-107920240315151738.0 a978-7-5649-5463-5dCNY198.00 a202403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ang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河南省专升本英语一本通b专著f刘瑞军主编 a郑州c河南大学出版社d2023.05 a529页d26cm a本书是供河南省专升本考生学习英语的实用教材,分为语法与考题两部分。一、语法部分:从英语底层逻辑入手,透彻揭示英语内在规律,使英语学习者可以更为容易、更为系统地掌握晦涩难懂的语法知识,突出考点、突出要点、突出重点、突出效果、突出笔记。二、考题部分:从历年真题入手,把握考情动向,分类编排,深度解析考题,使英语学习者可更容易、更系统地掌握各个题型的解题方法与做题技巧,突出考情、突出技巧、突出词汇、突出笔记。本书编辑团队有着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经反复调研,并结合大专生英语学习现状,运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汇编成英语学习一本通,助力河南专升本考生的英语考试。 a成人教育0 a英语x成人高等教育j升学参考资料 aH319.39v5 0a刘瑞军4主编 0aCNbFHWHc20240320 0108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7001482100038002252150016002633300481002793330019007606060025007796900015008047010017008198010023008361158-108020241231140412.0 a978-7-5446-8325-8dCNY32.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起点大学英语系列教材e新起点大学英语阅读教程h第四册b专著f龚柏岩主编 a上海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d2024.03 a116页d26cm a《新起点大学英语阅读教程》(思政版)是新起点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为指导,深入践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艺体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和专业需求,精心筛选视角多元、富有时代气息、兼顾思想性和趣味性的阅读材料,选材与《综合教程》主题一致。教材对接《指南》“基础目标”教学要求和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能力测试要求,阶梯式设计阅读训练形式,旨在帮助学生拓展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坚定文化自信。 a英语教育工作者0 a英语x高等学校j教材 aH319.39v5 0a龚柏岩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0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6001472100038002132150016002513140183002673300434004503330041008846060025009256900015009507010017009657010017009827010017009998010023010161158-108120240628100316.0 a978-7-5656-7851-6dCNY35.80 a202406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大学英语i阅读教程h1b专著f丁国声,何红霞,陶纯芝主编 a北京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6 a132页d29cm a丁国声,男,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功能语法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a《新时代大学业英语——阅读教程》是《新时代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配套阅读教程,共4册,每册包含6个单元,单元主题涉及美食、运动、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环保、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职业规划、职场安全等。每个单元包括“ReadinginDepth”“BankedCloze”SkimmingandScanning”“TipsforEffectiveReading”“ExtendedReadingofChineseCulture”5个模块,所选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学习、未来职场及社会实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阅读能力。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材0 a英语x高等学校j教材 aH319.39v5 0a丁国声4主编 0a何红霞4主编 0a陶纯芝4主编 0aCNbFHWHc20240703 0130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6001472100038002132150016002513140183002673300434004503330041008846060025009256900015009507010017009657010017009827010017009998010023010161158-108220240628100225.0 a978-7-5656-7852-3dCNY35.80 a202406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大学英语i阅读教程h2b专著f丁国声,王欢月,齐艳英主编 a北京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6 a132页d29cm a丁国声,男,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功能语法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a《新时代大学业英语——阅读教程》是《新时代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配套阅读教程,共4册,每册包含6个单元,单元主题涉及美食、运动、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环保、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职业规划、职场安全等。每个单元包括“ReadinginDepth”“BankedCloze”SkimmingandScanning”“TipsforEffectiveReading”“ExtendedReadingofChineseCulture”6个模块,所选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学习、未来职场及社会实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阅读能力。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材0 a英语x高等学校j教材 aH319.39v5 0a丁国声4主编 0a王欢月4主编 0a齐艳英4主编 0aCNbFHWHc20240703 0129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6001472100038002132150016002513140183002673300428004503330041008786060025009196900015009447010017009597010017009767010017009938010023010101158-108320240628100049.0 a978-7-5656-7853-0dCNY35.80 a202406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大学英语i阅读教程h3b专著f丁国声,蒋戴丽,王庆娟主编 a北京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6 a132页d29cm a丁国声,男,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功能语法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a《新时代大学业英语——阅读教程》是《新时代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配套阅读教程,共4册,每册包含6个单元,单元主题涉及美食、运动、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环保、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职业规划、职场安全等。每个单元包括“ReadinginDepth”“BankedCloze”SkimmingandScanning”“TipsforEffectiveReading”“ExtendedReadingofChineseCulture”7个模块,所选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学习、未来职场及社会实际,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阅读能力。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材0 a英语x高等学校j教材 aH319.39v5 0a丁国声4主编 0a蒋戴丽4主编 0a王庆娟4主编 0aCNbFHWHc20240703 0136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64001522100038002162150016002543300707002703330021009776060025009986900015010237010017010387010017010557010015010728010023010871158-108420240524095432.0 a978-7-5656-8020-5dCNY59.80 a202405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大学英语i综合教程h2b专著f丁国声,滕婷婷,刘学主编 a北京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1 a301页d26cm a本套教材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年版)》编写而成。本书为《新时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2册,共包括6个单元,分别为Reading:aLife-longUndertaking(以书为伴,让阅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SettingOut(行万里路,领略世界的波澜壮阔)、EnjoyingYummyFood(品味美食,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CelebratingFestivals(庆祝节日,感受五彩缤纷的节日文化)、MakingtheWorldaBetterPlace(传递美好,让生命影响生命)、CultivatingaGlobalMindset(对话世界,在世界坐标中定义未来、引领未来),旨在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具备基本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本套教材内容新颖,形式活泼,兼具时代性、实用性、职业性和趣味性,可作为高等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材。 a高校英语专业师生0 a英语x高等学校j教材 aH319.39v5 0a丁国声4主编 0a滕婷婷4主编 0a刘学4主编 0aCNbFHWHc20240529 0113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6001472100038002132150016002513300478002673330023007456060025007686900015007937010017008087010017008257010017008428010023008591158-108520241204094808.0 a978-7-5656-8021-2dCNY59.80 a202412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大学英语i综合教程h3b专著f丁国声,葛均霞,李海峰主编 a北京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60页d29cm a本书共包括6个单元,分别为ScienceCounts(勇于创新,用科技改变生活)、MakingaDifference(创新思维: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CulturalHeritage,NewLife(创新传承,让非遗获得新生)、PuttingYourKnowledgeintoPractice(学以致用,用知识改变未来)、FosteringEntrepreneurialSpirit(敢于冒险,让未来不同凡响)、TheGreatPeopleIAdmire(学习楷模,争做新时代的开拓者),旨在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具备基本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 a本书适用于高校师生0 a英语x高等学校j教材 aH319.39v5 0a丁国声4主编 0a葛均霞4主编 0a李海峰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15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4001472100038002112150016002493300497002653330023007626060025007856900015008107010017008257010017008427010015008598010023008741158-108620241204094801.0 a978-7-5656-8022-9dCNY59.80 a202412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大学英语i综合教程h4b专著f丁国声,丁路娟,刘沛主编 a北京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60页d29cm a本书共包括6个单元,分别为AI:SupporterorThreat?(人工智能:助力还是威胁?)、SocialPractice(积极开展实习,体验职场生活)、ApplyingForaJob(探索职业,为未来找到航向标)、VocationalQualities(提升职业素养,助力职业发展)、StandinginAweofIntelligentManufacturing(大国重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China’sDevelopmentAffectstheWholeWorld(讲好中国故事,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旨在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具备基本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 a本书适用于高校师生0 a英语x高等学校j教材 aH319.39v5 0a丁国声4主编 0a丁路娟4主编 0a刘沛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25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8001472100038002052150016002433140183002593300410004423330047008526060027008996900015009267010017009417010017009588010023009751158-108720240628094932.0 a978-7-5656-7840-0dCNY35.80 a202406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大学英语i综合训练h1b专著f丁国声,刘凤姣主编 a北京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6 a132页d29cm a丁国声,男,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功能语法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a《新时代大学英语——综合训练》是《新时代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配套练习册,共4册,每册包含6个单元对应的练习题、1套期中测验和1套期末测验。每个单元包括5个基本模块,分别为“ListeningComprehension”“VocabularyandStructure”“ReadingComprehension”“Translation”和“Writing”。本套综合训练题型多样、内容和难度适中、版式活泼,旨在帮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习题,巩固学习成果,最终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 a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配套辅导教材0 a英语x高等学校j习题集 aH319.39v5 0a丁国声4主编 0a刘凤姣4主编 0aCNbFHWHc20240703 0125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8001472100038002052150016002433140183002593300410004423330047008526060027008996900015009267010017009417010017009588010023009751158-108820240628094913.0 a978-7-5656-7841-7dCNY35.80 a202406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大学英语i综合训练h2b专著f丁国声,梁杭杭主编 a北京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6 a132页d29cm a丁国声,男,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功能语法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a《新时代大学英语——综合训练》是《新时代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配套练习册,共4册,每册包含6个单元对应的练习题、1套期中测验和1套期末测验。每个单元包括5个基本模块,分别为“ListeningComprehension”“VocabularyandStructure”“ReadingComprehension”“Translation”和“Writing”。本套综合训练题型多样、内容和难度适中、版式活泼,旨在帮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习题,巩固学习成果,最终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 a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配套辅导教材0 a英语x高等学校j习题集 aH319.39v5 0a丁国声4主编 0a梁杭杭4主编 0aCNbFHWHc20240703 0125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8001472100038002052150016002433140183002593300410004423330049008526060027009016900015009287010017009437010017009608010023009771158-108920240628095538.0 a978-7-5656-7842-4dCNY35.80 a202406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大学英语i综合训练h3b专著f丁国声,翟洪霞主编 a北京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6 a132页d29cm a丁国声,男,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功能语法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a《新时代大学英语——综合训练》是《新时代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配套练习册,共4册,每册包含6个单元对应的练习题、1套期中测验和1套期末测验。每个单元包括5个基本模块,分别为“ListeningComprehension”“VocabularyandStructure”“ReadingComprehension”“Translation”和“Writing”。本套综合训练题型多样、内容和难度适中、版式活泼,旨在帮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习题,巩固学习成果,最终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配套辅导教材0 a英语x高等学校j习题集 aH319.39v5 0a丁国声4主编 0a翟洪霞4主编 0aCNbFHWHc20240703 0125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42001902150014002323140185002463300493004313330009009246060029009336900015009627010015009778010023009921158-109020240903094948.0 a978-7-5229-2100-6dCNY76.00 a202409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高职英语学习教程b专著f李滨主编 a北京c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08 a2册d29cm a李滨,河南省职业院校省级骨干教师,河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曾多次获得厅级教学技能竞赛奖;主持、参与地厅级及以上课题成果五十余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编教材三本,出版专著两部。 a本书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为教学对象,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为依据编写。内容包括婚姻与家庭、购物与支付、人工智能、人与自然、职业规划、诗与远方、资产配置。每个章节又分为听力理解、单词结构、语法、阅读理解、翻译、写作等小栏目。同时,书中配有多媒体素材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满足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需求。本书是新时代高职英语学习教程下册,是《新时代高职英语(下册)》的配套练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巩固知识点。 a高职0 a英语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H319.39v5 0a李滨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08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05000800200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300496002583330009007546060029007636900015007927010017008078010023008241158-109120241218152242.0 a978-7-5689-4955-2dCNY57.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新素能高职英语综合教程h第二册b专著f李雪芹主编 a2版 a重庆c重庆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60页d29cm a本教材为“新素能高职英语综合教程系列教材”的第二册,是在第一版已经使用三年的基础上,结合师生的使用反馈意见和当前国家对教材的出版要求,进行的修订版。本教材有6个单元,主要涉及主题为:商务礼仪、商务用餐、产品推介、客服意识、交流沟通、会议研讨。教材内容主要围绕学生的求职应聘和未来职场工作进行,突出职业特色和语言应用能力,注重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借助信息技术,兼顾中国背景与国际趋势。各单元以主题为轴心,以听说读写译各项任务为抓手,通过各种互动型学习任务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 a高职0 a英语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H319.39v5 0a李雪芹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20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53001522100038002052150016002433300587002593330009008466060041008556900015008967010017009117010015009288010023009431158-109220241224162658.0 a978-7-5771-0999-2dCNY49.80 a2024122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220000 ay z 000yy ar1 a职通行业英语i计算机英语b专著f刘满菇,陈懿主编 a长春c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3.12 a237页d26cm a本书内容编排以实用为原则,贴近企业实际。全书按照专业英语的语法知识,将计算机行业概况、计算机系统、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多媒体、在线交流工具、电子商务、因特网和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内容分成10个单元。教材内容突出“岗课赛证”融合,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背景,展现计算机相关岗位典型工作场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将听、说、读、写、译任务融入工作项目构建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和实用性。把“提升信息技术类学生在一定环境中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目标,将信息技术类行业中的典型活动和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内容模块,融入到教材中,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a高职0 a电子计算机x英语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H319.39v5 0a刘满菇4主编 0a陈懿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47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8001922150016002303140267002463300625005133330017011386060025011556900014011807010015011948010023012091158-109420241211143418.0 a978-7-5226-2997-1dCNY50.00 a2024121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用英语介绍中国经典小故事b专著f青闰编译 a北京c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d2025.01 a200页d24cm a宋金柱,笔名青闰,焦作大学翻译研究室主任,焦作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郑州西亚斯学院兼职教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迄今已在外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出版译著多部。另在《英语世界》《当代外国文学》《世界文学》《译林》等发表译文和论文多篇。 a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历经岁月洗礼,仍旧熠熠生辉,它不仅是立德修身的基石,还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和情感的宝库。本书用英语精心呈现了这一文化精髓——经典小故事,让读者一窥中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多彩。书中汇集了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等,每个故事都言简意赅,寓意深远。这些故事不仅阐释了做人、处事、修身之道,还蕴含了教育、爱国等主题,内容丰富。书中采用英汉对照的方式,不仅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英语水平,还能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不仅是一本英语学习书,还是一本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宝典。期待更多的读者能在涉外交往中,用这些经典小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a英语学习人员0 a英语j汉语j对照读物 aH319.4v5 0a青闰4编译 0aCNbFHWHc20241212 0120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44001942150016002383300558002543330083008126060025008956900014009207010017009348010023009511158-109520241216113938.0 a978-7-5232-1768-9dCNY65.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编阿拉伯语汉语翻译教程b专著f朱立才编著 a广州c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d2024.12 a161页d24cm a本书分上、中、下3篇共15章介绍了阿汉翻译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上篇“阿汉翻译与文化差异”包含5章,侧重于将翻译与语言文化相结合,在语言、文化对比的基础上探索阿汉翻译方法的文化渊源。中篇“阿汉翻译与语法对比”包含5章,将阿语各类语法现象与对应的汉语语法形式进行对照、分析,得出减词、增词、词类转换、成分转换、词义的选择与引申、分切断句等翻译方法,同时以文化视点解析阿语句法结构,探究深层次阿汉翻译的方法与技巧。下篇“阿汉翻译与文体风格”介绍了政论文、新闻报道、外交文件、应用文、故事、小说等文体的不同风格和相应的翻译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辅以大量的翻译实例作为说明。 a本书适合阿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及初涉阿汉翻译领域的译者及阿语自学者使用0 a阿拉伯语x翻译j教材 aH375.9v5 0a朱立才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20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152002463300479003983330017008776060015008946900015009097010017009248010023009411158-109620240716093144.0 a978-7-5482-5074-6dCNY60.00 a202407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国际交流泰语口语理论与实践b专著f赵绍平主编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56页d24cm a赵绍平,女,1980年4月生,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泰语专业,获亚非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曲靖师范学院讲师,长期从事泰语教育教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 a近年来,中泰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泰语作为中泰交流的重要沟通工具,学习泰语的人越来越多。该书的编写就是为了方便跨国人才在交流中学习、学会使用泰语口语。本书由实用句型及词汇,对话,课后练习,课文阅读等组成。句型和词汇的用法主要包括:与汉语不同的句子结构;常用的词语搭配;常用虚词的用法。句型和词的用法要求学生通过多种练习达到较熟练的程度。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和应用这种句型。课后附有阅读材料,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积累一定的词汇量。 a泰语学习人员0 a泰语x口语 aH412.94v5 0a赵绍平4主编 0aCNbFHWHc20240717 0123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44001862150015002303140216002453300445004613330015009066060015009216900015009367010017009518010023009681158-109720241120115144.0 a978-7-5232-0960-8dCNY45.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实用泰语情景会话b专著f任志远编著 a广州c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d2024.01 a94页d24cm a任志远,博士,副教授,现任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华文学院泰语教师,研究领域为汉泰互译、东南亚研究。出版著作《泰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等3部,译著《中国社会与文化(东南亚版)泰文》等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 a本书属于“‘一带一路’国家语言实用会话系列”丛书,共18课,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场景开始,如问候、交通、租房、就医、访友、旅游等,到参观产地、商务洽谈、商品交易、合约签订等外贸商务场景。每课分为常用句型、情景对话、常用词汇、国情小知识四个部分,同时配有录音,让学习者在掌握基本句型和词汇的基础上,锻炼泰语表达技巧,增加对泰国文化的了解,从而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书后还附有泰语字母表、泰语语音和泰语语法简介,供自学读者参考。 a泰语学习者0 a泰语x口语 aH412.94v5 0a任志远4编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23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44001882150015002323140222002473300387004693330071008566060015009276900015009427010017009578010023009741158-109820241114105552.0 a978-7-5232-1301-8dCNY45.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实用缅甸语情景会话b专著f申展宇编著 a广州c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d2024.01 a94页d24cm a申展宇,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亚非语系缅甸语专业教师,发表《缅甸“实验文学旗手”的爱国情结——评佐基诗歌的创作思想》等论文,参与编著《缅甸语口语教程》《缅甸语阅读教程1》《缅甸语阅读教程2 》《高级缅甸语阅读教程》等教材。 a本书分为18课,收录了大量地道、实用的口语表达,选取多个与日常生活和外贸商务相关的场景,如访友、旅游、就医、参观工厂、商务洽谈等,表述形式活泼、语言生动,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实用性与趣味性。每课分为常用句型、情景对话、常用词汇、国情小知识四个部分,书后还附有缅甸语字母表、缅甸语语音与语法简介、词汇总表,让学习者在掌握基本句型和词汇的基础上,增加对缅甸文化的了解,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a本书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缅甸语口语训练教材和广大缅甸语爱好者的自学教材0 a缅语x口语 aH421.94v5 0a申展宇4编著 0aCNbFHWHc20241121 0091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44001882150015002323300345002473330019005926060017006116900014006287010017006428010023006591158-109920241204112749.0 a978-7-5232-1287-5dCNY45.00 a202412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实用越南语情景会话b专著f曾添翼编著 a广州c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d2024.12 a99页d24cm a本书分为18课,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场景开始,如问候、访友、旅游等,到参观产地、商务洽谈、产品交易等外贸商务场景。每课分为常用句型、情景对话、常用词汇、国情小知识四个部分,让学习者在掌握基本句型和词汇的基础上,增加对越南文化的了解,提升学习者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书后还附有越南语字母表、越南语语音和越南语语法简介,方便自学读者参考。 a越南语学习人员0 a越南语x口语 aH449.4v5 0a曾添翼4编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32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44002142150015002583140239002733300381005123330071008936060017009646900016009817010017009977020033010148010023010471158-110020241114105627.0 a978-7-5232-1300-1dCNY45.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实用马来语情景会话b专著f文一杰编著g(马来)扎伊顿·扎卡娅审校 a广州c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d2024.10 a94页d24cm a文一杰,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马来语专业教师。长期从事马来语的翻译、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多部,主要研究方向为马来语口译、中马文化交流。扎伊顿·扎卡娅(Zaiton Zakarya),马来西亚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马来语系外籍专家。 a本书选取多个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景,并收录了大量地道、实用的口语表达,旨在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地练习马来语口语。本书所选语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衔接紧凑,表述形式活泼、语言生动。全书按照具体生活场景划分为18个主题单元,涉及问候、交通、租房、就医、拜访、旅行、参观购物、商务接待会谈、合约签订等方面的内容,书后还附有马来语字母表、语音和词缀简介,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实用性与趣味性。 a本书可作为大中专院校马来语口语训练教材和广大马来语爱好者的自学教材0 a马来语x口语 aH631.194v5 0a文一杰4编著 0c(马来)a扎卡娅b扎伊顿4审校 0aCNbFHWHc20241121 0128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44001862150016002303140234002463300467004803330017009476060023009646900016009877010015010038010023010181158-110120241204112604.0 a978-7-5232-1334-6dCNY45.00 a202412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实用印尼语情景会话b专著f陈扬编著 a广州c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d2024.12 a104页d24cm a陈扬,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印度尼西亚语专业副教授,文学博士,参与编写了《印度尼西亚语语篇回指研究》《印度尼西亚语汉语—汉语印度尼西亚语简明外交词典》《印度尼西亚语口语教程》《印度尼西亚概论》等专著、译著共5部,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a本书分为18个单元,每个单元由生活对话、常用词汇、常用语句等多个部分构成,涵盖工作、生活、留学、观光、风土人情等方面内容,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实用性与趣味性。教材以日常生活场景为线索,划分出多个实用的对话情境,并收录了大量鲜活、地道的日常口语表达及常用口语句型,旨在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地练习印尼语口语。同时,课后还设置了生词总表、注释和国情介绍等板块并配有生动有趣的视频讲解,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增进对印度尼西亚社会文化的了解,是印尼语学习者的理想口语教材。 a印尼语学习者0 a印度尼西亚语x口语 aH631.294v5 0a陈扬4编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31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44001882150015002323140261002473300471005083330021009796060019010006900015010197010015010348010023010491158-110220241024133221.0 a978-7-5232-1115-1dCNY45.00 a202410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实用乌尔都语情景会话b专著f孔亮编著 a广州c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d2024.10 a94页d24cm a本书作者孔亮,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乌尔都语专业讲师、博士研究生,长期从事乌尔都语教学和巴基斯坦国情文化研究,发表《巴基斯坦俾路支民族主义极端化及其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等多篇论文。出版《乌尔都语口语教程》《巴基斯坦概论》等教材、专著。 a本书分为18个单元,每个单元由生活对话、常用词汇、常用语句等多个部分构成,涵盖工作、生活、留学、观光、风土人情等方面内容,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实用性与趣味性。教材以日常生活场景为线索,划分出多个实用的对话情境,并收录了大量鲜活、地道的日常口语表达及常用口语句型,旨在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地练习乌尔都语口语。同时,课后还设置了生词总表、注释和国情介绍等板块,并配有生动有趣的视频讲解,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增进对巴基斯坦社会文化的了解,是乌尔都语学习者的理想口语教材。 a乌尔都语学习人员0 a乌尔都语x口语 aH713.94v5 0a孔亮4编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30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44001882150015002323140273002473300453005203330019009736060019009926900015010117010015010268010023010411158-110320241114105525.0 a978-7-5232-1114-4dCNY45.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实用尼泊尔语情景会话b专著f王宗编著 a广州c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d2024.10 a94页d24cm a本书作者王宗,博士、教授,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南亚系主任、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尼泊尔特里普文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尼泊尔语教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尼泊尔语口语交际、尼泊尔国情。出版《基础尼泊尔语》系列教材等7部,《尼泊尔的国家安全战略及中尼关系》等专著2部。 a本书分为18个单元,每个单元由生活对话、常用词汇、常用语句等多个部分构成,涵盖工作、生活、留学、观光、风土人情等方面内容,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实用性与趣味性。本书以日常生活场景为线索、划分出多个实用的对话情境,并收录了大量鲜活、地道的日常口语表达及常用口语句型,旨在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地练习尼泊尔语口语。同时,课后还设置了生词总表、注释和国情介绍等板块并配有录音,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增进对尼泊尔社会文化的了解,是尼泊尔语学习者的理想口语教材。 a尼泊尔语学习者0 a尼泊尔语x口语 aH725.94v5 0a王宗4编著 0aCNbFHWHc20241121 0090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44001882150016002323300339002483330019005876060019006066900015006257010015006408010023006551158-110420241204112614.0 a978-7-5232-1335-3dCNY45.00 a202412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实用普什图语情景会话b专著f何杰编著 a广州c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d2024.12 a104页d24cm a本书为普什图语口语教材,内容涵盖工作、生活、留学、旅行等多个切合当代生活的语言情景,收录大量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对话、常用句型、俗语俚语等实用的口语表达素材,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同时,课文编排方式力求丰富多样,每课均由情景对话、常用生词、例句讲解、国情知识等板块组成,让学习者在提升口语表达水平之余,增进对阿富汗地区风土人情的了解。 a普什图语学习者0 a普什图语x口语 aH735.94v5 0a何杰4编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16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8001862150016002243000027002403300431002673330137006986060039008356900013008747010017008878010023009041158-110520241220143357.0 a978-7-5772-1479-5dCNY59.9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比较文学简明教程b专著f李伟昉主编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69页d26cm a新时代大学文科简明教材 a本教材在介绍比较文学的概念界定、历史发展等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做了体系化的概述与梳理,主要内容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一纵一横两类文学比较方法,还略论跨学科研究、变异学研究、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等方面的内容。在框架上,全书主要由比较文学基本理论和案例选文两部分构成,基本理论介绍力求简明扼要、线索清晰,案例选文力求通俗易懂、阅读性强;另设置“论著导读”“阅读实践”“文化拓展”等特色模块,并有机融入思政内容。 a本书可为应用型本科层次院校中文系学生、理工科院校中文系学生、非中文专业学生、部分高校考研复习的学生以及对比较文学感兴趣的一般社会读者0 a比较文学x文学研究x高等学校j教材 aI0-03v5 0a李伟昉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94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67001542100034002212150016002553301295002713330017015666060049015836900013016327010019016457020017016648010023016811158-110620241028114115.0 a978-7-301-35651-7b精装dCNY138.00 a202410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i戏剧卷b专著f傅修延总主编g欧阳江琳等著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24.10 a381页d26cm a中西戏剧各自经历了漫长的发生与演进的历史过程,积淀出较为稳定的叙事形态,产生了习惯性的叙事方式,形成了同中有异,各具面目的叙事传统,本书稿主要对中西戏剧叙事传统进行了专题比较研究。内容包括:其一,采用了中西对读的方式,分五章专题比较了中西戏剧人物扮演叙事、舞台空间叙事、叙述者、叙事结构、故事编创传统等方面,力求推源溯流,阐幽发微,揭示中西戏剧在叙事诸方面的传统习惯特征,彰显出中西戏剧各自的叙事传统特质,中国戏剧重舞台表演、重外向交流、重虚拟自由的演事传统特色,西方戏剧重舞台内在真实、重情节内聚结构、重多元主题表达的叙事传统。其二,为了深化对中国戏剧本土叙事传统的认识,本书稿在以西映中的视域下,专门设置一章,抽绎出曲白相生的叙事传统、听觉叙事传统、博艺叙事穿鸥汀、三复叙事传统、宴乐演剧与叙事传统形成等五个专题,分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剧叙事传统。该章与前面五章相互呼应,更加具体细致地揭示出中国戏剧以表演中心的叙事传统、民间叙事传统等鲜明特质,考察了这种叙事传统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其三,中西戏剧并非只是远隔重洋,互不交接,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国戏剧经典渗入西方戏剧剧坛,西方戏剧经典也常常搬上中国舞台,在相互改编中吸纳、互融与碰撞。本书稿专门设置一章,以中西经典剧作改编为例,探讨了这种中西跨文化改编,对于戏剧人物、情节、主题、表演等相关叙事要素产生的影响。最后本书稿在比较中西戏剧叙事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戏剧叙事学的理论构想,期待裨益于中国叙事学的本土建设。 a文学研究人员0 a叙事文学x戏剧文学x比较文学y中国x西方国家 aI0-03v5 0a傅修延4总主编 0a欧阳江琳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08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63001542100034002172150016002513300439002673330021007066060045007276900013007727010019007857020015008048010023008191158-110720240923113249.0 a978-7-301-35557-2b精装dCNY108.00 a202409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i小说卷b专著f傅修延总主编g张开焱著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72页d26cm a小说及其前身一直是叙事传统最重要的体现者,更需要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予以深化和推进。本书在中西文学比较视域下,以综合融通的视角来进行中西小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深入而准确地认识中西小说叙事传统的形成与演变、全面而客观地把握中西小说叙事传统的异同、理性而平实地看待中西文化之间的诸种差异,同时结合对中西小说的总体认识以及对研究可行性的把握,从中西小说叙事传统中选取了若干专题加以相应比较研究,以期对中西小说叙事传统的总体差异性面貌有大体了解。 a文学领域研究人员0 a叙事文学x小说x比较文学y中国y西方国家 aI0-03v5 0a傅修延4总主编 0a张开焱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39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8001922150016002303300831002463330021010776060019010986900011011177010015011288010023011431158-110820241112091113.0 a978-7-5772-1065-0dCNY89.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文化视野下的艺术流变研究b专著f李翠萍著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0 a400页d24cm a本选题第一章介绍经典艺术的定义和研究,包括经典艺术的起源与演变和及案例研究,其中案例包含中国文学的经典构成、红色经典戏剧《朝阳沟》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第二章介绍当代艺术的定义和研究,包括当代艺术的定义和特点,案例研究介绍了传统水墨元素在当代设计中的审美研究;郑州都市村庄民间娱乐文化的审美化研究及方向性引导;数智时代的艺术美学赏析。第三章阐述了文化视野下的艺术流变。包括经典与当代艺术流变及影响,案例研究比较分析了文化视角下《盗梦空间》与《枕中记》《南柯太守传》;并从《枯木竹石图》管窥苏轼的“诗画本一律”;阐释儒释道文化观照下的苏轼之“诗画本一律”;中国文化背景下女性形象的演变;以及当下文化视野“拜金”与“纯爱”的背后蕴涵。本书最后介绍了艺术流变的启示和前瞻。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文艺美学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展示了文学、影视、美学、绘画和民间文化等方面的审美特点和内涵。希望能够对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美学感知和理解提供参考和启发。 a文艺美学研究人员0 a文艺美学x研究 aI01v5 0a李翠萍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24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140165002363300509004013330015009106060023009256900012009487010015009608010023009751158-110920240905111046.0 a978-7-5039-7720-6dCNY78.0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zy ar1 a传记学研究b专著e创刊号f斯日主编 a北京c文化艺术出版社d2024.11 a240页d24cm a斯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文学》编辑部主编、传记研究中心主任,编审,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传记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传记写作。 a《传记学研究(第一辑)》包括特稿1篇,中国传记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究2篇,跨学科视阈下的传记学4篇,传记史研究1篇,作品研究1篇,传记学者生命研究1篇,书信、日记中的传记研究2篇,青年论坛1篇,编后记。稿件内容详实,考据合理,对我国传记学的发展和拓展有一定意义。本书是中国艺术科学研究所“艺术科技年度发展研究”重大项目的成果结集,该书梳理一年来国内外艺术科技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并从中归纳文化艺术细分领域的基础性、支撑性和前沿性问题,以厘清未来文化艺术科技的发展方向和重大突破领域,提出文化艺术行业的重大科技需求。 a文学爱好者0 a传记文学x文学研究 aI055v5 0a斯日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15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0001902150016002202250013002363140119002493300437003683330015008056060033008206900011008537010015008648010023008791158-111020241206135959.0 a978-7-5133-5809-5dCNY48.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迈克·雷斯尼克纪念特辑b专著f杨枫主编 a北京c新星出版社d2024.01 a200页d18cm2 a银河边缘 a杨枫,知名科幻编辑,原科幻世界杂志社副主编、编审,多次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编辑奖、世界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奖。 a本书是《银河边缘》科幻系列图书第二十二辑,由中国著名科幻编辑杨枫主编。本书为迈克·雷斯尼克的纪念专辑,共收录7篇小说,5篇名家致敬,从不同侧面呈现了迈克·雷斯尼克在科幻领域的非凡成就与贡献。本辑在收录迈克·雷斯尼克最广受好评的《因为我已触碰过天空》《海王星上的大象》《游子归家》《世上最后一只狗》《和我的猫同行》等五篇代表作的同时,也首次引进了两篇新作。同时增加了“名家致敬”,用五位科幻名家的致敬,来唤起读者对迈克·雷斯尼克的怀念。 a小说爱好者0 a幻想小说x小说集y世界z现代 aI14v5 0a杨枫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0973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33001302100028001632150016001913300443002073330015006506060033006656900017006987010017007158010023007321158-1113 a978-7-5475-1981-3dCNY58.00 a20230418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光启人文论丛h一f查清华主编 a上海c中西书局d2022.09 a224页d21cm a本书是上海师范大学中文学科硕士生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优秀论文选。本书收录了上海师范大学中文学科硕士生发表的优秀论文21篇。内容包括对古代文学作品文本和写作文体的分析,对作品中意象的描述及意象的特点、作用的解读,作品的写作特点的分析以及对作品中作者思想情感和心态的解读等。为我们展现了作家生活的时代的社会面貌,呈现了不同作品的写作风格,让我们充分了解了作品中所描绘的不同意象以及营造的不同意境的美及其作用,让我们对古代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 a文学爱好者0 a中国文学x古典文学研究j文集 aI206.2-53v5 0a查清华4主编 0aCNbFHWHc20230419 0167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3001542100034001872150016002213140233002373300857004703330021013276000036013486900015013847010015013998010023014141158-111420241030163012.0 a978-7-5732-1346-4b精装dCNY118.00 a202410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朱熹佚文辑考b专著f束景南撰 a上海c上海古籍出版社d2024.09 a443页d21cm a束景南,浙江大学古籍所教授、博导,浙江省特级专家,在宋明理学、中国文化史等研究领域享有盛誉,代表作有《朱子大传》、《朱熹年谱长编》、《王阳明佚文辑考编》(增订版)等。在江苏古籍出版社之《朱熹佚文辑考》本基础上,修订而来,基础较好。 a《朱熹佚文辑考》为清陈敬璋《朱子文集补遗》以来,第一部朱熹集外佚文辑佚之作。初版于一九九一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今凤凰出版社)出版,广受好评。然因种种原因,未能再版。是书辑、考并重,厘为四类:凡今文集未收诗文,残简零章,一一采辑,附以考辨,按年编次;单著前人未有辑者,考订抄存;语录不见于《朱子语类大全》者,取其精而有据者为一集;凡朱熹生平著述之真、伪、编、佚,乃就其有争议之重要悬案误说,详与考辨,自创新解,用殿其末。实有裨于探究朱熹生平与思想演变之迹,于朱熹文集专著之外,一睹朱熹之真面目。此次出版,作了以下修订:一是删去《山茶》《梅》两篇;二是改正初版考订、行文、引文等方面的疏失;三是《训蒙绝句》《婺源茶院朱氏世谱》《〈诗集解〉辑存》三篇录文篇幅较大,且《朱熹佚诗佚文全考》已收录,故保留文首考辨文字,录文部文以“文参《朱熹佚诗佚文全考》”形式予以说明,不再收录。个别佚文的考辨上,作者在《朱子大传》《朱熹年谱长编》有所修订,可参看。此处一仍其旧。 a古典文学研究人员 0a朱熹f(1130-1200)x古典文学研究 aI206.44v5 0a束景南4撰 0aCNbFHWHc20241031 0123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111002543300455003653330017008205170021008376060039008586900017008977010013009147020017009278010023009441158-111520241129160806.0 a978-7-5378-6975-1dCNY58.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40000 ay z 000yy ar1 a经典重读b专著e现代文学阅读札记f丁辉著g向继东主编 a太原c北岳文艺出版社d2024.12 a320页d21cm a丁辉,江苏泗阳人。文学硕士,副教授。现任教于江苏宿迁学院文理学院中文系。曾获第四届全国鲁迅杂文大赛一等奖。 a《经典重读——现代文学阅读札记》是江苏宿迁学院教授丁辉所著的一部文学评论集。在这本书中,丁辉教授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解读,重新审视了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通过札记的形式,记录了他的阅读体验和思考。丁辉教授长期致力于现代文学研究,对众多经典作品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在这本书中,他以细腻的笔触,分析了作品中的主题、人物、艺术手法等方面,挖掘出了许多被忽视的细节和深层次的意义。这本书不仅是对现代文学经典的重新解读,更是对文学评论的一种探索和创新。 a文学评论人员1 a现代文学阅读札记0 a中国文学x现代文学x文学评论j文集 aI206.6-53v5 0a丁辉4著 0a向继东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45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140375002483300445006233330015010686060045010836900014011287010017011427010017011598010023011761158-111720241212105901.0 a978-7-5687-1612-3dCNY99.00 a202412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zy ar1 a湖南文学蓝皮书h2024b专著f胡革平,汤素兰主编 a湘潭c湘潭大学出版社d2024.11 a624页d24cm a胡革平,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持省智库项目《新时代湖南文学高质量发展》和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文学清溪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湖南文学蓝皮书(2023)》等。汤素兰,现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兼),省作协主席,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儿童文学创作30多年,出版60多部儿童文学作品,代表作有《笨狼的故事》《奇迹花园》《南村传奇》《阿莲》等。 a本书主要对2023年的湖南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活动进行评述和总结。全书从五个方面多方位、多角度地对2023年度湖南文学概况进行评述,分别为2023年度文学创作概况总结、2023年度期刊观察、各市州文学概况总结、省级各文学学会的工作总结和2023年度湖南文学成果汇总。本书系统总结了湖南文学一年来的工作,为今后的文学工作及时强弱项、补短板打下了基础,力图不断繁荣湖南文学创作,推动湖南文学高质量发展,展现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湖南文学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a文学爱好者0 a中国文学x当代文学x文学研究y湖南z2024 aI206.7v5 0a胡革平4主编 0a汤素兰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26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140117002583300504003753330015008795170029008946060031009236900017009547110019009718010023009901158-111820241220112654.0 a978-7-5543-1367-1dCNY68.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点亮粤文艺b专著e羊城晚报“粤派评论”文汇f羊城晚报社编 a广州c羊城晚报出版社d2024.12 a198页d26cm a羊城晚报社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主体报社,由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主管、主办,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张大型综合性晚报。 a为贯彻落实文化强省建设大会和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启动“粤派评论提质工程”,开辟“粤派评论”专版,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构有岭南特色、面向全球的文艺评论体系,持续推出高质量文艺评论文章,不断加强广东文艺评论主阵地建设。本书将2023年以来已在羊城晚报各平台上公开发表的粤派评论专题文章精选汇编成书,内容分为“文艺岭南,放眼世界”“湾区文学,打造时代IP”“非遗‘传承+创新’”三辑,阐释重要文艺作品、总结文学潮流、探索理论新见,集中呈现“粤派评论”取得的最新成就,助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赋能文化高质量发展。 a文艺爱好者1 a羊城晚报“粤派评论”文汇0 a文艺评论y中国z当代j文集 aI206.7-53v502a羊城晚报社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53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8002022150016002403140468002563300415007243330017011396060029011566900015011857010017012007010015012177010017012328010023012491158-111920241223115435.0 a978-7-5769-0837-4dCNY45.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文学评论h五十二b专著f黄永林,阎志,张永健主编 a武汉c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43页d29cm a黄永林,男,1958年8月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阎志,男,湖北罗田人,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汉商集团董事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主编。先后在《人民日报》《青年文学》《诗刊》《星星》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张永健,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新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a本书为新文学学会主办的文学评论集刊,设有多个专题,如“作家语录”“文学新势力”“诗人档案”“鲁迅研究”等。本辑重点推介了作家东君、诗人马累、新文学史家孙郁等,并对武汉文学微观察、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等主题推出系列文章,另有针对现当代文学一些人物和现象的评论。本书为编者经心所辑,所选文章主题鲜明,理论扎实,材料丰富,论证严密,紧扣时代热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的出版无疑对推进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a文学评论人员0 a中国文学x文学评论j文集 aI206-53v5 0a黄永林4主编 0a阎志4主编 0a张永健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105nam 0 0024117450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6002002150016002363300487002523330023007396050017007626900015007797010019007947120027008138010023008401158-112020240625152729.0 a978-7-5057-5909-1dCNY36.00 a202406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笠翁对韵b专著f(清)李渔著g“学而书馆”编辑组编 a北京c中国友谊出版公司d2024.07 a174页d24cm a《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创作的一本关于声律的蒙学读物,与《声律启蒙》《训蒙骈句》并称“吟诗作对三基”。全书按《平水韵》的平声三十韵编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典故等,按照事物相关或相对的原则作对句,从易到难,从简至繁,循序渐进,声韵协调、朗朗上口,可以让读者对汉语语音、词汇、修辞、格律等进行学习,同时掌握典故和历史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优美韵味。本次整理以通行本为底本,采用大字号、全注音方式,既方便读者诵读背,不伤眼,又能快速进行国学入门,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a国学学习者及爱好者 a《笠翁对韵》 aI207.21v5 0c(清)a李渔4著02a“学而书馆”编辑组4编 0aCNbFHWHc20240703 0150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7001532100038002002150016002383140387002543300497006413330023011385170019011616060019011806900015011997010013012148010023012271158-112120241230114304.0 a978-7-5594-9242-5b精装dCNY68.0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日常的金字塔b专著e写诗入门十一阶f黄梵著 a南京c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d2025.01 a455页d21cm a黄梵,1963年生于甘肃兰州。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飞行力学专业,后留校任教。已出版《第十一诫》《月亮已失眠》《浮色》《南京哀歌》《等待青春消失》《女校先生》《中国走徒》《一寸师》《意象的帝国》《用绳子弹奏》《人性的博物馆》等。曾获紫金山文学奖、钟山文学奖、金陵文学奖、北京文学奖、西部文学奖、《作家》金短篇小说奖、《芳草》汉语双年诗歌十佳奖、博鳌国际诗歌奖等。作品被译成英语等十余种文字。 a本书是诗人黄梵的倾力之作,旨在揭开新诗的神秘面纱,引导读者步入新诗的殿堂。书中内容分为十一课,每课聚焦于新诗的十一个核心主题,从诗意的探讨入手,逐步深入到新诗的创作技巧与理论分析,深入浅出,系统地探讨了诗意本质、新诗与传统诗歌的差异、意象的分类与运用、新诗的结构与形式,以及新诗中传统手法的现代演绎等多个维度,为诗歌爱好者提供了一份全面而细致的学习指南。偏口语化的表达风格亲切自然,实例丰富、具象、通俗,帮助读者祛除创作的畏惧心理,直观感受新诗的魅力,让复杂的诗歌创作技巧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a诗歌创作者及爱好者1 a写诗入门十一阶0 a诗歌创作y中国 aI207.21v5 0a黄梵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54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42001862150016002283040049002443140471002933300429007643330015011936060025012086900015012337010017012488010023012651158-112220241008161833.0 a978-7-5047-8224-3dCNY98.00 a202410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少木森禅意诗研究b专著f黄长江主编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09 a225页d24cm a北京儒博文化艺术院,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编 a黄长江,中国作协会员,中外交流总会会长、北京儒博文化艺术院院长、中外名流出版社社长,著名出版人、作家。北京儒博文化艺术院,长期从事当代文学艺术类作品选编等文艺交流活动,并办有《中外名流》杂志、编辑出版21世纪今选文丛、21世纪今选文库、今日文艺丛书等系列图书。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于2018年10月,是由文艺评论家、文艺评论工作者、组织和关心支持文艺评论工作的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省性、非营利性社会事业文化类的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a少木森是当代禅意诗的一个符号,不仅自己创作了大量的禅意诗,还选编、编著禅意诗集、诗论,引起了很大反响。少木森的诗集中在禅意上,意境深远,读来别具意味,很值得研究探讨。这本书对少木森的禅意诗进行多视觉研究,选编了陈仲义、刘忠诚、李小雨、张同吾、范方、傅翔、石华鹏、钟红英、吴佳鑫、伍明春、戎章榕、郭志杰、剑钧、万重山等诗人和评家对少木森诗歌的评论文章及相关资料。集中反映了少木森诗歌创作成就,有建立学科、填补空白般的重要意义。 a诗歌爱好者0 a诗歌创作x研究y中国 aI207.21v5 0a黄长江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139nam 0 0024117450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6002022150016002383300505002543330023007596060029007826900015008117010021008267120027008478010023008741158-112320240625152753.0 a978-7-5057-5908-4dCNY36.00 a202406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声律启蒙b专著f(清)车万育著g“学而书馆”编辑组编 a北京c中国友谊出版公司d2024.01 a174页d24cm a《声律启蒙》脱胎于元代祝明的《声律发蒙》,是由清代车万育所编写的一部关于声律的蒙学读物。全书分上下卷,按古代平声三十韵分章编写,涵盖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典故等内容,事物虚实相对,由单字对、双字对到七字对,乃至十一字对,从简至繁,循序渐进。其声韵协调、朗朗上口,语言优美、典故丰富,读者可以在阅读中学习汉语语音、词汇、修辞、格律等,同时掌握文学和历史知识,体悟传统文化不朽的魅力。本次整理以通行本为底本,采用大字号、全注音方式,既方便读者诵读背,不伤眼,又能快速进行国学入门,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a诗词学习者及爱好者0 a诗词格律y中国j启蒙读物 aI207.21v5 0c(清)a车万育4著02a“学而书馆”编辑4组编 0aCNbFHWHc20240703 0109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6000271000041000631010008001041020015001121050018001271060006001452000051001512100036002022150015002383300479002533330021007326060031007536900015007847010015007997010015008148010023008291158-112520241230101529.0 a978-7-5013-7699-5dCNY27000.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清代诗话珍本丛刊h第二辑b专著f蒋寅,赵嫄主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0 a30册d26cm a诗话,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研究中国诗学必不可少的资料之一。本书收录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所藏清代诗话珍本文献近60种,其中稿本14种,抄本17种,清刻本24种,所收文献多为学者难得一见的珍稀善本。编者还为每一种文献撰写提要,介绍版本、内容、作者等情况,方便读者使用。本项目的出版不仅是对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清代诗话史料的再生性保护,同时也将为文学、史学、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加完备和珍贵的资料,促进学术研究的繁荣。 a诗话文学研究人员0 a诗话x文学研究y中国z清代 aI207.22v5 0a蒋寅4主编 0a赵嫄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099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300435002323330017006676060029006846900016007137010015007298010023007441158-112620241105142859.0 a978-7-5690-7334-8dCNY48.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民国报刊赋研究b专著f陈伦敦著 a成都c四川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88页d21cm a本书以民国报刊赋(以下简称“民国赋”)为研究对象,具体指向民国时期时人发表于报刊上的赋作,力求系统梳理赋体文学在民国时期的发展情况。书凡十章,前五章着眼于民国时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报刊上登载的赋作,第六至第八章关注民国报刊登载的仿体赋作,分别对刊物概况,所登载赋作的数量、内容分类、特点及意义等进行论述;第九章总述民国报刊登载仿体赋作的意义及其对现代赋体文学创作的启示;第十章专题讨论王葵心《和陶靖节归去来辞》在民国时期的传播与接受。 a文学研究人员0 a赋x文学研究y中国z民国 aI207.224v5 0a陈伦敦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70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0001902150016002203140564002363300569008003330015013696060025013846900015014097010015014248010023014391158-112720241128163208.0 a978-7-5166-7751-3dCNY68.00 a202411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gy ar1 a中国新诗的灾害叙事研究b专著f翟兴娥著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4.11 a235页d24cm a翟兴娥(1973—),山东省武城县人,博士,教授。2001年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主持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诗的灾害叙事研究”(批准号,20CSTJ04)。曾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五)、德州市社科联成果奖一等奖。学术著作,《上海沦陷区女作家服饰书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主要论文,1、《重审新诗与民族诗歌传统关系(专题讨论)》,《河北学刊》。2、《近代市民小说的价值取向问题探讨——兼论上海沦陷区文学主体创作》,《江西社会科学》。3、《论施济美小说的服饰表达》,《江汉论坛》。 a以20世纪“五四”以来战争灾害新诗、地质灾害新诗、疫情灾害新诗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几个特殊灾害时期中国新诗灾害叙事观、灾害叙事建构的艺术向度、中国新诗灾害叙事历史之“真实”、中国新诗灾害叙事文学之“虚构”、灾害新诗的时代意义、灾害新诗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社会灾害新诗与自然灾害新诗的比较研究,探究面对自然灾害时更利于疏导普通民众心理的诗歌形式,灾害新诗应该表现灾害带给人类的苦难以及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困苦、顽强不屈地与社会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伟大精神,表现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更应该表现表现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作为新诗的灾害叙事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在于此。 a诗歌爱好者0 a新诗x诗歌研究y中国 aI207.25v5 0a翟兴娥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33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4001952150016002293300757002453330025010026060021010276900016010487010015010648010023010791158-112820241227160843.0 a978-7-5607-8094-8dCNY5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三国演义》的文学叙事艺术b专著f朱东根著 a济南c山东大学出版社d2024.12 a352页d25cm a《<三国演义>文学叙事研究》主要从小说叙事和人物形象塑造两个方面研究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首《三国演义》所取得的艺术创作成就,而尤重于它在小说叙事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它为后世小说创作所树立的叙事典范。在小说叙事上,一方面从总体上论述《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质,指出书中所具有的虚实结合特征、历史理性精神和传奇性;另一方面又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争荆州、六出祁山等重要故事段落为抓手,具体剖析《三国演义》各个部分创作上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涉及情节编织技巧、故事情节流转、叙事线索、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事手法等小说叙事技法问题;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以人物形象塑造的个案研究为主,既剖析了三国时期三大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的形象特征,也选择了蒋干、貂蝉、孙夫人(孙权之妹)等次要人物或“小人物”作为研究对象,以见出作家即使是在次要人物塑造上亦具备的精益不苟之精神。 a《三国演义》研究人员0 a《三国演义》研究 aI207.413v5 0a朱东根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96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42001902150016002323140547002483300825007953330025016206060021016456900016016667010015016828010023016971158-112920241217154644.0 a978-7-5047-8278-6dCNY56.00 a202412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三国演义》与墨菲定律b专著f喻镇荣著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1 a143页d24cm a喻镇荣,1956年生,江西景德镇人,江西广播电视大学首届中文系毕业生。《陶瓷资讯》《厨卫资讯》《陶卫网》创始人,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家居整装分会执行会长,《三国演义》应用学会会长。1987年开始研究《三国演义》,三十多年来,作者始终不懈的致力于把《三国演义》的内容和现实工作结合在一起研究探讨,先后在几十家学术刊物、新闻媒体发表有关“三国”研究文章,深受企业精英和广大读者欢迎和好评。先后出版《三国百科谈》《古为今用论三国》(我社出版)《喻文观止》等著作,并在高校、企业、陶瓷、卫浴行业的各种论坛发表上百场专题演讲。曾组织策划三次《三国演义》应用学研讨会。 a本书致力于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与现代心理学相结合,深入探讨和研究这部历史小说中的心理现象。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经典情节的分析,本书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其中的复杂人物关系和策略运用,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著名故事。全书内容按照《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发展顺序进行分类和排列,共分为六个部分:首先是序言部分,为读者提供全书的总体介绍和研究背景;接着是第一章“枭雄心迹”,探讨主要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等的心理动机和行为模式;第二章“经验可贵”分析《三国演义》中人物如何通过经验积累和智慧运用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取得成功;第三章“沉痛教训”则着重探讨失败和挫折对人物心理的影响,以及这些教训如何在后续的故事中被吸取和利用;附录部分提供了部分心理学原理与《三国演义》案例的索引,方便读者查找和参考;最后是后记,总结全书的研究成果和心得。通过这种结构安排,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深入理解《三国演义》这部经典作品。 a《三国演义》研究人员0 a《三国演义》研究 aI207.413v5 0a喻镇荣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09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0001802150016002103300544002263330023007706060019007936900016008127010017008288010023008451158-113020241223160227.0 a978-7-5075-6028-2dCNY78.00 a20241223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西游世界史b专著f小宝说书著 a北京c华文出版社d2025.01 a375页d24cm a《西游记》研究与评论。小宝说书自2014年开始讲西游记,一共有两个版本,2014版《大话西游-权力的游戏》,全都是视频。2017年底,出版《脑洞西游》共三册。本书是在小宝说书的基础上重新梳理结构,整理和扩展而成。本书作者脑洞大开,将西游记中的所有纷争可以分成几大块:万物之战、人龙之战、长生之战树人之战、兵围三岛、蟠桃之战、西方乱战、灵山之战、西天取经,完成取经计划。本书脑洞大开,适合年轻人阅读,给人一种新奇的感受,原来西游记可以这样讲。作者并不是随便脑洞,而是能融合很多中国人的哲理观和世界观,还能解读出人的心里,读来会觉得“原来真的是这样之感”。 a《西游记》研究人员0 a《西游记》研究 aI207.414v5 0a小宝说书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40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4002182150016002523140283002683300453005513330017010045170037010216060035010586900015010937010015011088010023011231158-113120241105114801.0 a978-7-307-24650-8dCNY89.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启蒙·诗性·苦难b专著e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乡土小说研究f卢月风著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09 a239页d24cm a卢月风,女,河南郑州人。文学博士,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相关研究。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多篇发表在《贵州社会科学》《当代文坛》《郑州大学学报》等CSSCI刊物。主持校级项目1项,现已结项;主持2021年广东省教育厅项目1项、2023年广东省社科规划共建项目1项。 a本书论述鲁迅的乡土“启蒙论”,周作人“审美诗化”的乡土理念,茅盾、梁山丁、关永吉等不同作家眼中的“乡土理论”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家乡土小说创作的影响;立足“写作资源论”、“作家论”、“主题论”、“人物形象论”、“审美风格论”等方面,探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期的乡土小说概貌;整体上论述二十世纪乡土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体现三四十年代乡土小说在整个二十世纪乡土小说创作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有承续与变奏,又有突破与发展,使乡土画卷变得异彩纷呈。 a小说研究人员1 a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乡土小说研究0 a乡土小说x小说研究y中国z现代 aI207.42v5 0a卢月风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096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5001482100034001832150016002173300347002333330063005806060037006436900012006807010017006928010023007091158-113220241231093249.0 a978-7-04-063284-2dCNY38.0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文学十讲b专著f宁稼雨编著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5.01 a251页d26cm a本书是大学通识教育教材。本书力求以简明扼要方式描述介绍中国文学的基本轮廓框架和要点知识。主要内容是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文学、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等,以诗歌、散文、词、小说、戏曲等不同文体分类,对全书章节结构进行安排。本书结构整齐,内容充实、易教易学,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文学知识,提高读者审美修养水平。 a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感兴趣的的读者阅读0 a中国文学x文学史x高等学校j教材 aI209v5 0a宁稼雨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9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28001842150016002123140167002283300663003953330015010586060031010736900015011047010015011198010023011341158-113320240724163054.0 a978-7-101-16695-8dCNY98.00 a2024072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zy ar1 a明代文学史料要略b专著f余来明著 a北京c中华书局d2023.12 a626页d22cm a余来明,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杰出青年学者,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武汉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 a本书为明代文学相关文献的总体性概述,涉及的文体包括诗文、小说、戏曲、词、散曲、辞赋、民歌、八股文等,同时对于各体文学相关的批评文献,以及与之相关的史籍、地理书、地方志、石刻史料、子部笔记、年谱与家谱、儒学文献、佛教文献、道教文献、艺术文献、民间文献、书目、索引、工具书以及数据库和在线资源等进行系统梳理和概说,以此为明代文学研究提供全面的文献支撑。一方面,在目前学界尚缺少对明代文学文献系统性和整体性梳理的前提下,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展现明代文学相关文献的总体面貌,另一方面,在当前明代文学尤其是诗文、辞赋、词等研究尚缺少各种评论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的背景下,本课题成果可以为研究者提供诸多研究资料搜集、整理的线索和路径,是开展明代文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a文学爱好者0 a中国文学x古代文学史z明代 aI209.48v5 0a余来明4著 0aCNbFHWHc20240731 0119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2250021002363300527002573330015007846060051007996900014008506900015008646900015008797010015008948010023009091158-113420241122153322.0 a978-7-5671-5087-4dCNY68.00 a202411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三线建设文体研究b专著f苏世奇等著 a上海c上海大学出版社d2024.12 a360页d24cm2 a三线星空系列丛书 a本书稿由阜阳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苏世奇著。作者对所搜集到的史料进行全方位审视之后,取“三线星空”之名统摄史料收集和学术研究成果,凝聚成了《三线星空歌曲留声》《三线星空口述记忆》《三线星空学理阐释》三部著述,实现了从史料搜集整理到理论研究的自然过渡。本书稿运用大历史观的学科方法将研究的视域放置于三线建设时期与后三线建设时期两个阶段,具体内容分为三线建设音乐、体育、美术、文学、电影、广播以及三线建设空间问题等七个板块,基本涵盖三线建设文体生活的相关内容。读者可以感受到三线建设者与三线精神的别样表达。 a文学爱好者0 a文学史x艺术史x体育运动史x研究y中国z现当代 aI209.7v5 aJ120.97v5 aG812.97v5 0a苏世奇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52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140329002603300585005893330017011746060025011916900016012167110031012328010023012631158-113520241108163906.0 a978-7-5630-9348-9dCNY98.00 a202411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2023江苏文艺研究与评论精粹b专著f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编著 a南京c河海大学出版社d2024.12 a384页d24cm a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下简称江苏省评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江苏省文艺评论家、文艺评论工作者和组织自愿组成的全省性、专业性、公益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评论界的桥梁和纽带。本协会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团体会员、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对本省各设区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负有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责任。 a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精神,经省文联党组研究决定,由江苏省评协组织编撰《2023江苏文艺研究与评论精粹》一书。本书收录的文章均为我省知名文艺评论家、文艺理论研究学者的精品力作,是我省优秀文艺评论文章和理论研究成果的汇编。全书文章涵盖文学、戏剧、影视、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篆刻、杂技等主要艺术门类。本书收录的文章或对聚焦当前文艺发展的热点前沿领域和当前文艺思潮,或对具体优秀作品进行品评分析,或把脉新时代文艺发展趋势,等等。总体呈现出深刻的洞察力、思想性以及鲜明的思辨性和引领性。本书的出版将对有效推动江苏文艺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a文艺评论人员0 a文艺评论y江苏z当代 aI209.953v502a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4编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55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39001552100036001942150016002302250021002463300885002673330019011526000026011716060041011976900016012387010021012548010023012751158-113720241230144454.0 a978-7-5013-8196-8b精装dCNY180.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宋本曹子建文集b专著f(三国)曹植撰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2 a254页d26cm2 a国家珍贵古籍丛刊 a本书属于国家珍贵古籍丛刊系列,本系列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第一批)》,按照“品种完整、注重普及、体现价值、避免重复”的原则从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选取时代早、流传少、价值高、经典性强的五十种善本高精彩印,首批十种,每种均请该领域专家撰写导读,促进古籍成果整理。《曹子建别集》为首批入选典籍之一。宋刻本,此宋本乃子建别集今存最早之传本,十分珍贵。现藏上海图书馆,属海内外孤本。此本刊印精良,《铁琴铜剑楼藏书目録》称之爲“板刻精妙,字大悦目”。书中钤“华亭朱氏”“朱文石史”“书史之记”“子孙永保”“周印良金”“毘陵周氏九松迂叟藏书记”“我法斋”“虞山瞿绍基藏书之印”“恬裕斋镜之氏珍藏”“古里瞿氏记”“菰里瞿镛”“铁琴铜剑楼”“子雝金石”“瞿秉冲”“瞿润印”“瞿印秉渊”“良士眼福”“瞿啓甲”“绶珊经眼”“杭州王氏九峰旧庐藏书之章”诸印,明朱大韶旧藏,后迭经明周良金、清瞿氏铁琴铜剑楼、王绶珊递藏,翁同龢、傅增湘和王文进等均曾经眼过该本,洵为可珍。 a古典文学爱好者 0a曹植f(192-232)j文集0 a中国文学x古典文学x作品综合集z魏国 aI213.612v5 0c(三国)a曹植4撰 0aCNbFHWHc20250102 0099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300421002383330015006596060031006746900014007057110023007198010023007421158-113820240905112220.0 a978-7-5387-7547-1dCNY65.0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20000 ay z 000zy ar1 a阿勒泰的果实b专著f吉林省作家协会编 a长春c时代文艺出版社d2024.09 a410页d23cm a《阿勒泰的果实》是吉林省作家协会2023年组织的“名家写新疆”主题采访采风活动的成果作品集。围绕阿勒泰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吉林省知名作家于德北、李春良、龚保华、赵连伟、小白、杨树、文欢、杨逸、李谦、窦晶等人,创作了散文、诗歌、小说、儿童文学等多种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展现新疆开放自信的新面貌,反映了新疆建设发展成就,有助于推动吉林省文学事业与阿勒泰地区的交流,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文学爱好者0 a中国文学x当代文学x作品集 aI217.1v502a吉林省作家协会4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37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3001472100034001702150016002043140253002203300555004733330015010286060035010436900014010787010013010928010023011051158-113920240930114501.0 a978-7-5190-5639-1dCNY89.00 a202409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爱殇b专著f常人著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24.09 a433页d24cm a常人,原名常忠跻,陕西省作协会员。2016年《脐岛》面世。由于该书主题鲜明,又采用魔幻手法的写作特点,社会反响良好,陕西省作家协会曾为该书开了研讨会。随着《爱殇》和《飞灵霞》书稿的杀青,被誉为“奇幻黑洞”的三部长篇小说,只期盼着能全部尽快地与世人见面。 a《爱殇》是精选的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合集,共26万余字。该长篇采用顺序写法,全知视角,神实主义笔法。全文反映了家长对孩子因爱而袒护,因爱而包办,因爱而纵容,因爱而限制,甚至因爱而到压迫统治的程度,最终造成悲惨结局。诚然,《爱殇》讲的并非不让爱,而是不应爱之失度:不该扶而扶,不该管而管,不该给而给之。由于对“家长教育”的长期缺失,“盲爱娇惯”成为误导后代心灵成长的主因,这也是我国从古到今国民素质低下的盲点和痛点。《爱殇》故事人物鲜活,情节诱人,语言别致而陌生化的呈现,给人以美的享受;其它各篇都精美深邃、美轮美奂,像一串串珍珠,闪光溢彩、耀眼羞目。 a文学爱好者0 a中国文学x当代文学x作品综合集 aI217.1v5 0a常人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21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0001922150016002223140169002383300469004073330015008766060031008916900014009227010017009368010023009531158-114020240705154512.0 a978-7-5525-7321-3dCNY56.00 a202407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40000 ay z 000zy ar1 a绿美清远生态诗文精选集b专著f曾新友主编 a银川c阳光出版社d2024.05 a352页d21cm a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指导全区人事人才、社会保险、就业创业、劳动关系等方面工作,现有内设处室和所属机构35个,工作人员460余人。 a本书稿精选了赞美和讴歌清远自然风光、壮丽山水,并多数在《清远日报》《中华词赋》《中华诗词》《诗词》等报刊上发表的作品。收录的作品都以“生态之城生态之诗”为主题,以写清远、赞清远的山水风光等为主轴,分“生态绝句”“连州专辑”“诗歌评论”三个部分,通过诗歌向我们展示了清远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作品文风朴实,看似平淡但又有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认真思考,对理想的不断追求和向上的力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礼赞均在作品中得到了自然流露,读来深有共鸣,具有较好的文学效果。 a文学爱好者0 a中国文学x当代文学x作品集 aI217.1v5 0a曾新友4主编 0aCNbFHWHc20240710 0116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9001472100034002262150016002603300472002763330015007485170045007636060035008086900014008437010017008577010015008748010023008891158-114120241127091749.0 a978-7-224-14805-3dCNY86.00 a2024112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拾年畅读b专著e神木图书馆“畅读杯”征文十年优秀作品选集f焦伊宁,许婷主编 a西安c陕西人民出版社d2023.01 a443页d26cm a《拾年畅读》一书汇集了神木市图书馆主办的近十年的“畅读杯”征文中的获奖作品,共172篇,贯彻从读书到写作,再回到阅读的征文原则,所选文章围绕广袤的家乡热土,描绘时光行进中的阅读,既有阅读、传承、对话、行走、家乡等主题,也有不负韶华的审视思考;既有未艾方兴的畅想探索,也有生气蓬勃的童真记录,是神木十年间全民阅读推广和书香神木建设的记录与见证,对麟州文化传承,促进社会阅读具有特别的意义与价值。本书书稿从近万份“畅读杯”征文中甄选而出,主题明确,文字功底扎实,具有可读性。 a文学爱好者1 a神木图书馆“畅读杯”征文十年优秀作品选集0 a中国文学x当代文学x作品综合集 aI217.1v5 0a焦伊宁4主编 0a许婷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244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140546002263301329007723330015021016060035021166900014021517010015021658010023021801158-114220240930165555.0 a978-7-5190-5641-4dCNY95.00 a202409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岁月回声b专著f张树森著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24.09 a400页d24cm a张树森,曾先后任部队师团级新闻宣传员、黄冈报记者、编辑,湖北电台记者、驻黄冈记者站站长。1989年调离新闻战线,先后出任黄冈地区行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黄冈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其间笔耕不辍,竭书黄冈,连同在新闻战线工作时的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湖北日报、黄冈报、散文报、长江开发报,以及《湖乡行》《小城春秋》《情系大别山》《发展中的淡水渔业》《当代作家》《蕲春文艺》《东坡赤壁诗词》等报刊。在省电台工作时,曾获湖北省和全国好新闻奖。2022年4月撰写的《江城子·贺神舟十三号三名航天员凯旋》参与“逸文杯”全国性诗词竞赛荣获金奖。 a本书是作者笔墨人生的记录,更是深入生活、留心积累的收获。内容立足紧跟时代步伐,追随社会变迁,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特征和人们的精神风貌。透过这部作品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始终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和理论为指导,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实事求是,有感而发,不断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各个时段的事件和先进人物的事迹,以散文游记、报告文学和通讯特写等多种文体形式来抒发情怀,兼以创作体现时代精神的诗词歌赋,尽情倾吐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热爱和对人敬重之情。全书文风朴实,语言优美,充满正能量。坚持用事实说话,用群众语言说话,有的情节妙趣横生,不乏文采,读后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代精神的诗词歌赋,尽情倾吐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热爱和对人敬重之情。全书文风朴实,语言优美,充满正能量。坚持用事实说话,用群众语言说话,有的情节妙趣横生,不乏文采,读后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代精神的诗词歌赋,尽情倾吐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热爱和对人敬重之情。全书文风朴实,语言优美,充满正能量。坚持用事实说话,用群众语言说话,有的情节妙趣横生,不乏文采,读后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代精神的诗词歌赋,尽情倾吐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热爱和对人敬重之情。全书文风朴实,语言优美,充满正能量。坚持用事实说话,用群众语言说话,有的情节妙趣横生,不乏文采,读后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代精神的诗词歌赋,尽情倾吐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热爱和对人敬重之情。全书文风朴实,语言优美,充满正能量。坚持用事实说话,用群众语言说话,有的情节妙趣横生,不乏文采,读后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a文学爱好者0 a中国文学x当代文学x作品综合集 aI217.1v5 0a张树森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025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35001302100030001652150016001953300492002113330015007036060035007186900014007537010017007678010023007841158-1143 a978-7-5716-2756-0dCNY38.00 a20230308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玉泉e春天如约而至f徐肖军主编 a沈阳c沈阳出版社d2022.11 a244页d26cm a本书为一部文学作品合集。是由江苏省昆山市高新区管委会主管,昆山市高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会员作品集,包括诗歌、散文、小小说、故事等。由昆山市玉山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陆轶峰主编。全书共7个篇章,分别为“春天如约而至”“散文欣赏”“玉山故事”“走笔写意”“鹿城记忆”“玉山艺苑”“文学少年”等。全书皆为传递以昆山高新区为地域的文化信息、记录时代步伐、荟萃乡土玉山文化、关注地方人文气息、扶持文学新苗而收录的一部文学作品集。作者们以情感为主线,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洋溢在文中的字里行间。 a文学爱好者0 a中国文学x当代文学x作品综合集 aI217.1v5 0a徐肖军4主编 0aCNbFHWHc20230315 0128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7001472100034001742150016002083140267002243300445004913330013009366060041009496900014009907010013010048010023010171158-114420241224085333.0 a978-7-5630-9449-3dCNY55.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心灵窗纸b专著f李华著 a南京c河海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48页d21cm a李华,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二级巡视员。2001年起其散文、随笔和诗歌、小说散见于《雨花》《青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江南时报》《中国改革报》等刊物,已发表作品近百篇。多次获全军、海军优秀论(征)文奖和军以上优秀作品奖(收藏作品)。 a本书为散文、随笔和短篇小说的文艺合集,分为《眼有所见》《脑有所想》《心有所悟》三个部分,收入作品70余篇,共20余万字,这些作品都是作者以自己的人生历练、成长记忆、生活思索以及旅行见闻为切入点,丰富细腻,富藏真情实感,蕴含人生哲理,读时朗朗上口,读后引人共鸣。其中大部分作品在《扬子晚报》《现代快报》及《青春》等各类刊物以及“人民号”、“紫牛新闻”、“金陵作家”等网络视频号上发表。品尝作者的诚意之作文字,是现代快节奏社会中不可多得的悠闲时光。 a大众读者0 a散文集x短篇小说x小说集y中国z当代 aI217.2v5 0a李华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098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7001472100034001742150016002083300405002243330015006296060021006446060029006656900014006947010015007088010023007231158-114520240327161119.0 a978-7-5468-2373-7dCNY58.00 a2024032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20000 ay z 000gy ar1 a新韵集b专著f王兴田著 a兰州c敦煌文艺出版社d2023.10 a262页d26cm a诗文集共分浩然正气、史海拾贝、九州风韵等十三辑。作者长期在基层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触景生情,感事结句,作新诗和楹联等数百首,力求主题鲜明,画面丰满,声律协畅。内容有作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耳闻目睹、切身体会到的社会向好、人民安宁,有对大好河山、自然风光的礼赞,有对乡村故园、父母亲人的眷恋,有对人生成败、现实生活的感悟,也有个人成长的记录,整体风格贴近生活,积极向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中国z当代0 a对联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17.2v5 0a王兴田4著 0aCNbFHWHc20240403 0096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0001762150016002063300409002223330015006316060035006466900014006817010015006958010023007101158-114620241009141915.0 a978-7-5533-4993-0dCNY68.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一路欢歌b专著f张达富著 a南京c南京出版社d2024.10 a424页d26cm a本书结集了作者多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评论等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作者的心路历程,融入了作者对亲情、友情、乡土情的独特体验,能够引起同类人群的共情共鸣。大多篇章亲情叙写深沉委婉,含蓄蕴藉;故乡情愫质朴自然,饱含深情;怀念亲人的文字,真切动人;评论文字切中肯綮,鞭辟入里,富有个性。游记散文,描写自然风景,渗透作者的情感,态度,折射时代的风貌。作品风格朴实,自然流畅。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性、思想性,具有可读性。 a文学爱好者0 a中国文学x当代文学x作品综合集 aI217.2v5 0a张达富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156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33001302100030001632150016001933300627002093330015008366060035008516900014008867010015009008010023009151158-1147 a978-7-5526-4732-7dCNY46.00 a20221205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总有一处风景打动你f徐巧琼著 a宁波c宁波出版社d2022.10 a267页d26cm a本书包括纪实文学、随笔、读书笔记三部分,共74篇文章。第一部分“群英塘壮歌”为纪实文学,是近年来作者对宁海县各地展开的田野调查,记录了宁海乡民筑塘、围海造田、扫盲、做纸、学戏等。此外,包括作者采访80余位百岁老人形成的文字,展现了宁海老年人良好的精神风貌,也呈现了宁海和谐宜居的养老环境,系列文章曾被新华社、《浙江日报》转载。第二部分为“故士”,主要讲述作者故乡宁海西溪的往事,以及当地特有的生活习俗等,试图以文字的形式,留住一个远去的家园。第三部分为“总有一处会打动你”,宁海文风鼎盛,文人辈出,作者通过评述《出家》《素人》《半生史》等作品,努力推荐本地作家的优秀作品,争取用故事化、艺术化的方式,让读者爱上文学,爱上阅读。 a文学爱好者0 a中国文学x当代文学x作品综合集 aI217.2v5 0a徐巧琼4著 0aCNbFHWHc20221207 0093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300363002383330015006016060037006166900016006537010017006698010023006861158-114820240816145731.0 a978-7-5559-1756-4dCNY80.00 a202408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洛阳文学年选h2023b专著f柴洪涛主编 a郑州c河南文艺出版社d2024.10 a501页d21cm a本书稿是一部文学综合集。洛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学创作潜力空间巨大。为展示洛阳作家一年来的优秀创作成果,同时为进一步激发全市作家的创作热情,洛阳市文联为此编选《洛阳文学年选2023》,总编为柴洪涛,所选作品,均为深入现实、深耕时代,以小视角、小切口反映宏大叙事,表现时代精神、彰显文化自信的优秀作品,对推动文学繁荣发展和文化复兴,重振洛阳文坛辉煌具有重要意义。 a文学爱好者0 a中国文学x当代文学x作品集y洛阳 aI218.613v5 0a柴洪涛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0800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13000831020015000961050018001111060006001292000049001352100034001842150015002183300251002333330015004846060033004996900012005327010015005448010023005591158-1149 a978-7-5689-3563-0dCNY29.00 a20230104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品酒味诗e中华饮酒诗创译e汉英对照f陈有斌著 a重庆c重庆大学出版社d2022.12 a99页d26cm a本书以最美的文学瑰宝——中国经典古诗为载体,通过精选具有音韵、意境美的中华饮酒诗歌,并以中国诗学理论为基础,以西方诗学理论为参照,对诗歌进行别开生面的解读和创译,对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诗歌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探析,给读者以新的认识与启示。 a诗歌爱好者0 a古典诗歌x诗集y中国j汉、英 aI222v5 0a陈有斌4著 0aCNbFHWHc20230111 01834nam0 220031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83001552050011002382100028002492150016002772250017002933140213003103140133005233140197006563300531008533330017013846060015014016900016014167010019014327020023014517020023014748010023014971158-115020240813155924.0 a978-7-5554-2353-9b线装dCNY1280.00 a20240813e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昌黎先生诗集注b专著e严虞惇批校本f(唐)韩愈撰g(清)顾嗣立补注g(清)严虞惇批校 a影印本 a扬州c广陵书社d2024.08 a556页d29cm2 a清刻珍本丛刊 a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推崇古体散文,其文质朴无华,气势雄健,开古文运动之滥觞。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韩昌黎集》传世。 a顾嗣立,字侠君,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康熙五十一年(1727)进士,选庶吉士,改补中书舍人,以疾归里。有《温飞卿诗集笺注》《元诗选》等。 a严虞惇(1650—1713),字宝成,号思庵,别号草亭主人、无辙道人等,江苏常熟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三迁至太仆少卿。富于藏书,所藏颇为精审。著有《严太仆先生诗文集》《读诗质疑》。 a古籍善本影印。。本书为韩愈诗集注本,共十一卷。韩集向来诗文合刊,笺注者又多重文而轻诗,单刊韩诗殊不多见。顾嗣立所注此集首开清人刊刻韩诗注本之端。其凡例云:“是刻采诸家笺注,复参以臆见所得”,所采择者有魏仲举《五百家注韩昌黎集》本、王伯大《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音释本、徐世泰刻《东雅堂昌黎先生集》等注。对旧本编年、注释之舛错者,多有订正,“旧本存者,约计十之四五”。全书前十卷编次,悉依宋椠《昌黎先生诗集》,末卷为外集诗五首、遗诗十六首及文集中《送汴州监军俱文珍》、《石鼎联句》等。今据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顾氏秀野草堂刻本影印。 a唐诗研究人员0 a唐诗x诗集 aI222.742v5 0c(唐)a韩愈4撰 0c(清)a顾嗣立4补注 0c(清)a严虞惇4批校 0aCNbFHWHc20240822 0080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9001482050011001872100028001982150016002263300227002423330015004696060021004846900016005057010017005218010023005381158-115120241223180816.0 a978-7-5333-5050-5dCNY128.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gy ar1 a杜甫诗话六种校注b专著f张忠纲辑注 a增订本 a济南c齐鲁书社d2024.11 a386页d26cm a本书辑录宋代以来的《诸家老杜诗评》等珍贵杜甫诗话专集六种,涉及杜甫其人、其诗的各个方面,对研究杜诗颇有参考价值。本次增订,作者在1994年、2002年前两版的基础之上,根据新发见的版本予以修订完善,使这部杜甫诗话研究著作臻于至善。 a诗歌爱好者0 a杜诗x诗话x注释 aI222.742v5 0a张忠纲4辑注 0aCNbFHWHc20241226 0076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050008001762100034001842150016002183300200002343330015004346060015004496900016004647010015004808010023004951158-115220241230110120.0 a978-7-02-018491-0dCNY39.0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gy ar1 a杜甫诗选b专著f冯至编选 a2版 a北京c人民文学出版社d2025.01 a352页d21cm a全书选释264首,按照时间先后编次,是一部兼有普及性和学术性的杜诗选本。可以与冯至先生《杜甫传》配套阅读。这次再版,我们附上了部分浦江清、吴天五讨论注释的书信,这些书信展现了本书撰写过程的历史细节。 a诗歌爱好者0 a杜诗x诗集 aI222.742v5 0a冯至4编选 0aCNbFHWHc20250102 0143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37001532100036001902150016002263140129002423300737003713330015011086060015011236900016011387010019011548010023011731158-115320240930104700.0 a978-7-5013-8234-7b精装dCNY80.00 a202409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宋本河岳英灵集b专著f(唐)殷璠辑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09 a600页d24cm a殷璠,唐代文学家、诗选家。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天宝年间进士,曾出仕,后辞官归隐。曾编有《丹阳集》一卷,《河岳英灵集》二卷。 a《河岳英灵集》是唐代殷璠编选的专门收录盛唐诗作的诗歌总集,书中选录自常建至阎防的盛唐诗人24家,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至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的诗作234首(现存230首),每人各附评语,是现存的唐人选唐诗中尤为重要的一种。作者选篇严格而精到,品评中肯,论诗以风骨、兴象为旨趣,这使得此唐诗选本历来颇受重视,影响广泛。并且,除了赞美盛唐,作者更想要以此书引导当时及以后的诗歌创作,立意深远。《河岳英灵集》是盛唐时期唐诗的成果汇集,选编者殷璠不仅选出了他认为最好的盛唐诗歌,而且还围绕这些作品,给予了精当的评述,提出了诗歌主张,并上升到文艺理论、美学理论的层面。比如,殷璠认为,盛唐诗歌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就是“神来、气来、情来”“有雅”,符合这些特征的诗歌才叫好诗歌,否则就会出现文艺审美的混乱,“诠拣不精,玉石相混,致令众品销铄,为知音所痛”。 a唐诗爱好者0 a唐诗x诗集 aI222.742v5 0c(唐)a殷璠4辑 0aCNbFHWHc20241010 0113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69001552100036002242150014002602250021002743300457002953330015007526000034007676900016008017010019008177020021008368010023008571158-115420241230100725.0 a978-7-5013-8193-7b精装dCNY760.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gy ar1 a宋本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b专著f(宋)苏轼撰g(宋)王十朋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2 a5册d26cm2 a国家珍贵古籍丛刊 a本书属于国家珍贵古籍丛刊系列,本系列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第一批)》,按照“品种完整、注重普及、体现价值、避免重复”的原则从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选取时代早、流传少、价值高、经典性强的五十种善本高精彩印,首批十种,每种均请该领域专家撰写导读,促进古籍成果整理。本书为首批入选典籍之一,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宋)苏轼撰题王十朋纂集东坡纪年录一卷(宋)傅藻撰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卷一至四、九至十二配另一印本)。 a诗歌爱好者 0a苏轼f(1036-1101)x宋诗x诗集 aI222.744v5 0c(宋)a苏轼4撰 0c(宋)a王十朋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54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050011001942100034002052150016002392250021002553140321002763300564005973330013011616060015011746900016011897010021012057020017012268010023012431158-115520241127150843.0 a978-7-5732-1416-4dCNY52.00 a202411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芦川词笺注b专著f(宋)张元干著g曹济平笺注 a修订本 a上海c上海古籍出版社d2024.11 a168页d21cm2 a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a曹济平先生,1931年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当代著名词学家,师从词学泰斗唐圭璋先生。已出版《陆游》《张元干词研究》《芦川词笺注》《唐宋风情词选》《新编唐宋小令三百首》等著作,主编或参编《中国历代才子》《中国历代状元》《全唐五代词》《中国词学大辞典》《中华词学》《宋代文学史》《唐宋词选注》《新编宋词三百首》等著作。 a两宋之际张元干(1091—1161)的词作具有直抒胸臆、慷慨悲凉的雄健笔调与爱国精神,上承苏轼,下啓辛弃疾,在豪放词派的发展史上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不乏清丽婉约之作,古人以为可与秦观、周邦彦、姜夔并垂不朽。本书以《全宋词》所收张元干《芦川词》为底本,校以吴昌绶《双照楼景刊宋元本词·芦川词》、吴讷《唐宋明贤百家词·芦川词》、毛晋《宋六十名家词·芦川词》以及黄升《花庵词选》、赵闻礼《阳春白雪》等本。编次依《全宋词》,分上下两卷,共收词185首,逐首校勘、笺注,部分篇目还有汇评、附录。书末附录有“传记序跋及书目提要”、“张元干年谱简编”、“诸家酬唱”三种,甚便读者参考。 a大众读者0 a宋词x注释 aI222.844v5 0c(宋)a张元干4著 0a曹济平4笺注 0aCNbFHWHc20241128 01550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7001532050011002002100034002112150016002452250021002613140321002823300564006033330013011676060015011806900016011957010021012117020017012328010023012491158-115620241127150854.0 a978-7-5732-1417-1b精装dCNY68.00 a202411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芦川词笺注b专著f(宋)张元干著g曹济平笺注 a修订本 a上海c上海古籍出版社d2024.11 a168页d21cm2 a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a曹济平先生,1931年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当代著名词学家,师从词学泰斗唐圭璋先生。已出版《陆游》《张元干词研究》《芦川词笺注》《唐宋风情词选》《新编唐宋小令三百首》等著作,主编或参编《中国历代才子》《中国历代状元》《全唐五代词》《中国词学大辞典》《中华词学》《宋代文学史》《唐宋词选注》《新编宋词三百首》等著作。 a两宋之际张元干(1091—1161)的词作具有直抒胸臆、慷慨悲凉的雄健笔调与爱国精神,上承苏轼,下啓辛弃疾,在豪放词派的发展史上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不乏清丽婉约之作,古人以为可与秦观、周邦彦、姜夔并垂不朽。本书以《全宋词》所收张元干《芦川词》为底本,校以吴昌绶《双照楼景刊宋元本词·芦川词》、吴讷《唐宋明贤百家词·芦川词》、毛晋《宋六十名家词·芦川词》以及黄升《花庵词选》、赵闻礼《阳春白雪》等本。编次依《全宋词》,分上下两卷,共收词185首,逐首校勘、笺注,部分篇目还有汇评、附录。书末附录有“传记序跋及书目提要”、“张元干年谱简编”、“诸家酬唱”三种,甚便读者参考。 a大众读者0 a宋词x注释 aI222.844v5 0c(宋)a张元干4著 0a曹济平4笺注 0aCNbFHWHc20241128 0123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4001802150016002143140219002303300449004493330015008986060029009136900012009427010015009548010023009691158-115720241204133747.0 a978-7-5190-5700-8dCNY38.00 a202412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gy ar1 a本蔚堂诗文稿b专著f曹晓文著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24.12 a150页d24cm a曹晓文,男,汉族,1989年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桃花镇,中共党员,北京理工大学工学硕士。现居北京,就职于某央企,高级工程师。业余爱好文学创作,笔耕不辍,经常写作诗文与散文,十几年坚持,有了今天的书稿——本蔚堂诗文稿。 a作者自小离开故乡,随父母来到北京打拼,生活几经辗转,纵是条件艰苦也没有磨灭其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作者借由热爱的诗词,表达着生活万般,从异乡漂泊、独自求学的游子经历,到青春年少、立志乡关的壮志豪迈,进而感悟人生、齐家修省的深切求索。一个人从少年到而立,历经成长的坎坷,面对未知的迷茫,寻找与内心的和解,通过诗词委婉的表达,展现十年的心路历程与生活点滴。集录2013年至2022年近10年间所写诗词60余首,以及对人生的所思所感所悟。全书分上下两篇,每篇各两章。 a诗歌爱好者0 a诗词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曹晓文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15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35001532100038001882150016002263300595002423330015008376060021008526900012008737010013008858010023008981158-115820241202153001.0 a978-7-5212-3211-0b精装dCNY68.00 a202412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gy ar1 a乘一根刺穿越大海b专著f木叶著 a北京c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2 a267页d21cm a诗集。《乘一根刺穿越大海》是木叶正式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作者在较长篇幅的作品中,挑战更多的意义或无意义、纯诗或非诗,同时,探讨诗歌的自由与仪式感的问题,有破有立,走得越久越意识到要关注语言的形式就像关注“人类命运的形式”,并且“需要在形式上抵达某种深度”(威廉斯语)。此外,布洛克的话也带来启示:“诗歌最难传达的意义往往是通过整首诗的音乐和音调揭示出来的。”就此,诗歌中一些人与物分裂了“我”的主权,一些字与词托身于万物,一些伤疤与俗常变成了翅羽,一些笑声与沉默化作了刺,美在变得可疑的同时变得强悍而缭绕,恶与罪则不是不可以被蔑视被打败被改变……作者失落,振奋,提醒自己淡然。敞开。然后。祈愿。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木叶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19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4001782150016002123140215002283300421004433330015008646060021008796900012009007010017009128010023009291158-115920241127141019.0 a978-7-5190-5701-5dCNY49.00 a202411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gy ar1 a此间同香b专著f爱是琉璃著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24.11 a207页d24cm a作者张红卫,笔名爱是琉璃。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文学会的会员。多年来坚持创作诗歌、散文。文笔洒脱、婉约,文字积极向上,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歌和散文曾发表于各大报纸、杂志。擅长写诗歌、散文等。 a此部作品是作者多年来撰写的现代诗。拟与作者之前在我社出版的《半塘荷风》《词心清圆》组成一个系列。本文集的诗主要是对国乐的赞颂,诗句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不管哪种方式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本书文字优美耐读,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能够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本作品格调高远,无导向问题,有一定出版价值。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爱是琉璃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00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9002363300425002553330015006805170019006956060029007146900012007438010023007551158-116020240826135802.0 a978-7-5702-3726-5dCNY48.00 a202408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gy ar1 a东坡赤壁诗词b专著e精选诗词三百首f东坡赤壁诗社编 a武汉c长江文艺出版社d2024.09 a14,324页d21cm a本书是东坡赤壁诗社在《东坡赤壁诗词》创刊40年之际,从创刊以来的191期刊物中,精选出的300位诗人的三百首代表作。该书所选作品按体裁分类,绝句在先,律诗在后,再列词曲;在绝句和律诗中,五言在先,七言在后;书的正文前后分别是序言和附录,其中序言介绍了本书的大致情况,附录部分是刊物40周年简史。其中包括不少名家的作品。这些诗词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既意境高远,也格调高雅,讴歌的是真善美,彰显的是正能量,符合大众审美要求。 a诗歌爱好者1 a精选诗词三百首0 a诗词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CNbFHWHc20240829 0100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3500153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300456002383330015006946060021007096900012007307010013007428010023007551158-116120241203112545.0 a978-7-5726-2154-3b精装dCNY56.00 a202412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gy ar1 a海子的诗b专著e纪念版f海子著 a长沙c湖南文艺出版社d2024.12 a268页d19cm a这本书是海子的诗歌合集。纪念海子诞辰60周年特别纪念版,特别收录西川《怀念》一文。本诗集由海子家人亲自审订,收录流传度至广、影响至深远的诗歌作品112首诗歌,包含《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日记》《夏天的太阳》等经典名篇。致这拥有海子诗歌的世界,有充满想象的孤独,有绝望的曙光,有悲悯而痛苦的月亮,但这一切不妨碍我们热烈去追求理想、爱情与梦想,阳光仍然炽热,水波仍然温柔,海子也会为你送上诚挚的祝福“愿你有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海子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39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53001522100040002052150019002453140089002643300692003533330015010456060021010606900012010817010013010937020015011068010023011211158-116420240719160320.0 a978-7-5695-4494-7dCNY98.00 a202407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610000 ay z 000gy ar1 a绝对高度上的风景b专著e英、汉f阎安著g文世龙译 a西安c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d2024.07 a12,412页d19cm a阎安,陕西子长人,1986年毕业于延安大学。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a《绝对高度上的风景》(AbsoluteHighLandscape)是陕西作协副主席阎安创作,文世龙翻译的英汉对照诗歌集,其中收录了诗人阎安颇具影响力的诗作,如《玩具城》《啊!人面鱼》《整理石头》《想象一只蜘蛛在村子里的生活》等。全书分为十辑,每一辑蕴含一个主题或思想,每一辑又通过十首或长或短的诗作将这些主题或思想娓娓道来。这一百首诗像是作者在创作之路上踏出的一个个脚印,虽各自独立,却有着脉搏般连续不断的搏动的活力,带着富有节奏的韵律,也带着此起彼伏的韵味。这些掷地有声、形象奇俊的脚印完整呈现了诗人的气质,正如译者文世龙所说:“他内心有座透亮的诗歌王国,他却用朦胧粉饰了王国的围墙,屏蔽着世俗的污浊。他以冷峻的面容,深邃犀利的目光,以旁观者的姿态看世界,显露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大气派。”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阎安4著 0a文世龙4译 0aCNbFHWHc20240724 0080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300235002403330015004756060029004906900012005197010017005318010023005481158-116520240206095957.0 a978-7-5468-2371-3dCNY56.00 a20240206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20000 ay z 000yy ar1 a岭南风韵诗词集h2022b专著f丁文革主编 a兰州c敦煌文艺出版社d2023.11 a380页d26cm a本书收录了岭南风韵诗社诗人近年来创作的佳作,诗人们互相唱和,相互切硅,诗意和词意也在沟通交流中得到了提升,诗词作品表达了诗人们对家乡的眷恋热爱,对新时代的热情讴歌,对当代社会和平与繁荣的无限赞美。全书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可读性强。 a诗词爱好者0 a诗词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丁文革4主编 0aCNbFHWHc20240221 0099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300441002263330015006676060029006826900012007117010015007238010023007381158-116620241121110743.0 a978-7-5113-8983-1dCNY58.00 a2024112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gy ar1 a梦坤诗选b专著f杨梦坤著 a北京c中国华侨出版社d2023.12 a127页d26cm a本书内容来自两部分,参加工作前,断断续续的写了一些诗。题材较丰富,那时,每到一地都写一诗。除对祖国大好河山赞美,偶尔也写其他一些题材的诗。退休后才认真写起诗来,题材较广泛。包括歌颂美好生活,歌颂爱情,歌颂正能量,抒发爱国,爱家之思。诗的内容涉及即兴、忆旧、咏古、从军、归田、仕途、隐居、赋形、赋物、听曲等。诗的特点是以绝句和律诗为主。中华几千年历史,蕴藏着无限智慧,铸就人类的辉煌。我愿以诗作一新尝试,倘能给后人以启迪,则是最大的快乐。 a诗歌爱好者0 a格律诗x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杨梦坤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20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5001472100034001722150016002063140183002223300471004053330015008766060021008916900012009127010013009248010023009371158-116720241009082244.0 a978-7-5396-8223-5dCNY80.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gy ar1 a牧云人b专著f袁灿著 a合肥c安徽文艺出版社d2024.10 a272页d19cm a袁灿,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汉口学院教务处,《书窗》杂志主编,作品散见于《长江丛刊》《速读》《东坡文学》《中华文学》等报刊,出版有诗集《千年的月光》《眼睛里溢出的朝阳》等。 a本书稿系一部现代诗诗歌集。书稿收录了作者最新创作发表的现代诗诗作百余篇,分为“眠云卧石之牧云篇”“菡萏向阳之思念篇”“昨夜梦乡之过往篇”“四季轮回之季节篇”“咫尺天涯之故人篇”“一念花开之祝福篇”六辑,包括《致青春》《山里的雪》《读书日》《恋春》等篇目。书稿中收录的作品通过对心灵的探索、对生命和社会的思考、对自然风景的描摹以及对爱情的诗意描写来构建诗歌意象,创造优美动人、引人入胜的诗歌意境,表达对美好生活和纯真爱情的赞美和热爱,情感充沛,语言流畅,思想积极健康。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袁灿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01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4001782150016002123300474002283330015007026060021007176900012007387010015007508010023007651158-116820241108171356.0 a978-7-5468-2621-9dCNY60.00 a202411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20000 ay z 000gy ar1 a刨花与锯末b专著f刘国安著 a兰州c敦煌文艺出版社d2024.10 a217页d21cm a诗集。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三年创作的《盛夏日记》《有风掠过》《刨花与锯末》《抱母鸡》等诗歌作者近三年创作的诗歌107首,大多以农村生活为主题,如后山的公鸡、绿色的田野、乡间小道、劳作晚归的乡亲、河边的柳树、浣洗衣服的农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图景,展现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农民的辛勤劳作以及农村生活的宁静与欢乐,整部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乡土情怀。作者通过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感悟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诗歌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将生活画面和思想感情融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美。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刘国安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58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7001472100034001742150016002083140427002243300601006513330015012526060021012676900012012887010015013008010023013151158-116920241021142300.0 a978-7-5190-5652-0dCNY65.00 a2024102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青衫卷b专著f周海泉著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25.01 a150页d24cm a周海泉,出生在武陵山区道罗溪。长江大学医学院中医系毕业,擅长写古诗词,被誉为“李白喝剩下的一壶酒”,2012年出版诗文集《题诗红叶上》成为珍藏书籍,价格保持上升,至今市场上还有销售,口碑很好。而后设计了原创八卦棋和方圆棋,用于修心益智,淘宝有售。参加“中国好文章大赛”获奖,被称为“文化摆渡人”。因为写游记文章《小南海赋》,享誉文坛,与文章圣手王勃的《滕王阁序》相媲美。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青衫卷》《画屏》《莲台》的创作。 a诗集,本书主要是古典言情带有仙侠风的作品,重点突出国风元素,以及今天继承的文化传统。文章中有红叶赋诗的闲情逸致,也有志同道合的煮酒论道;有指点山水的亲近自然,也有青梅竹马的儿女情长;有勇于开拓的创业梦想,也有正常修行的环境真相。诗作中有沧海月明的梦幻迷离,有山色唱晚的世道感慨,有芳草夕阳的家园依恋,有奔赴战场的烽火硝烟,有近水楼台的爱月雅兴,有永恒贯穿的真情实感。作者用唯美的诗句表现了古典生活的世态万象,诗作中饱含深情,充满灵性,营造美好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细腻的情感,以及人生憧憬和追求方向。杂谈搜奇志怪,经典记录与分析共享,皆来自平时新闻和旅游见识,丰富生活,开阔视野,扩大认知,灵活应对。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周海泉4著 0aCNbFHWHc20241024 0159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7001472100034001742150016002083140469002243300571006933330015012646060029012796900012013087010013013208010023013331158-117020240902154048.0 a978-7-5190-5599-8dCNY89.00 a202409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情系河山b专著f蒲俊著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24.08 a280页d24cm a蒲俊,男,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人,大学文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南充市作家协会。诗作六百多篇在星星诗词、子日诗刋、诗词世界、词赋、党建网、光明网、历山诗刊、四川诗词、果州诗词等杂志或媒体上发表,八十篇作品荣获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金奖,尤其是赞抗击新冠病毒的医务人员经中华词诗学会筛选入全国十六首优秀诗选,并由著名播音员安忍静朗诵制成音频,受到了广大作者的一致好评。几年来,贴近生活,创作近万首诗词,此河山放歌仅选近两年创作作品,撰辑成集,以飨作者。 a本书是蒲俊近几年的新作,共由大好河山、桑梓情怀、时清海宴、脱贫攻坚、风雨同舟、军歌嘹亮、咨经诹史、搦朽磨钝、节日啸咏、岁津云暮、百年逐梦、季叶风雅、剪冰裁雪、杜康心语、雍荣尔雅、故乡乔木、精灵争鸣、含廖问疾、风流人物十九分集合成。诗词把家国情怀融入美丽河山之中,贴近生活,歌颂盛世,善于捕捉事物变化的本质,把激情与豪迈无缝结合,用精细之笔描绘色彩斑斓夕阳美景,别具一格,让人顿悟,余味流连。在剪冰裁雪与精灵争鸣里,博奥的哲理诗语既让人得到美的享受,又陶化了人们精神世界。百年逐梦与脱贫攻坚,借助家乡变迁,赞美讴歌了伟大时代。总之,此诗集具有可读性,是诗词创作的力作。 a诗词爱好者0 a诗词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蒲俊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096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300420002263330015006466060021006616900012006827010013006948010023007071158-117120240325132859.0 a978-7-5468-2363-8dCNY48.00 a2024032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20000 ay z 000gy ar1 a山水的秘境b专著f杨波著 a兰州c敦煌文艺出版社d2023.06 a217页d26cm a诗集。本书收录了作者在两当挂职期间所创作的100余首诗歌,分为山水的哨音、时间的玫瑰等四个篇章,主要抒写两当美景,歌咏两当人民的新生活。诗集收入的诗歌长诗、短诗皆有。长诗,叙事性、故事性较强。短诗,虽短短三五行,但是思辨性极强,让人回味沉思不已。本书是作者阅历与情感的抒怀,也是他对生活的观察、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文字表达真诚,语言清新而质朴。他的诗歌因为触及了深层的土地和炙热的情感而动人,适合诗歌爱好者交流和品鉴。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杨波4著 0aCNbFHWHc20240327 0108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5001472100034001722150016002063300548002223330015007706060021007856900012008067010013008188010023008311158-117320240527160615.0 a978-7-227-07813-5dCNY48.00 a20240527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640000 ay z 000gy ar1 a曙光词b专著f王京著 a银川c宁夏人民出版社d2023.05 a255页d26cm a《曙光词》是诗人王京的第一本诗集,收集了2019年至2020年写的150余首(组)诗歌,以季节的更迭为节点,分为“爱的图腾”“虚拟栖身地”“月光在左”“素色浮生”四辑,用文字记录了时光间隙里的忧伤和欢喜。重新审视这些诗歌,有如阳光扫过山川大地,或者在水面上掠过,恍惚间,如同面对内心无法言传又挥之不去的情感,必须用直觉去感知——是一种难以形容的疼痛,一种微颤微寒又微带欣慰的战栗;亦是被岁月打磨的层层包裹,隐而不见却从未离去的“诗心”!诗心恒在,依旧朴素,始终谦卑,在生活的底层感受诗歌的光芒或照耀。诗歌充满了女性诗人特有的细腻与温暖,读之让人能深深共情。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王京4著 0aCNbFHWHc20240529 0139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8001762150016002143300845002303330015010756060021010906900012011117010015011238010023011381158-117420241128144337.0 a978-7-5212-3189-2dCNY59.00 a202411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gy ar1 a水镜情缘b专著f虞学泽著 a北京c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1 a191页d21cm a诗集。虞学泽爱情诗集一共分四章,共计80多首诗,文章有一定的水平。四章分别包括:思念之情——(22首)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春恨》《今夜你在哪里》《夏日的思念》《仰望》《清晨醒来时想你》《希望你在这里》《今夜我该在哪里安睡》《深情的想念》《失眠》《你在我的冬季里》《今晚我不想一个人》《读你》《我曾爱过黄昏》《想念》《你走了留给我什么》《如果你知道》《雨声》《雨的缘故》《想你的夜》《生命的怒放》《红红的艳阳》《夏夜》《我在冬,你在春》炙热之爱——(19首)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你那一低头的温柔》《我愿成为一只温顺的小鸟》《心中的精灵》《爱的小别》《摇曳》《这个夏天》《你的名字》《我不敢爱你》《心中的呼唤》《牵手》《心愿》《如果我爱你》《只是因为我爱你》《雨夜》《雨梦》《无题》《致我的亲》《也许这就是爱情》《爱你,带着你的梦》淡淡纯爱——(23首)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虞学泽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20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31001532100030001842150016002143140185002303300464004153330015008796060021008946900012009157010013009278010023009401158-117520240801140536.0 a978-7-5582-6961-5b精装dCNY78.00 a202408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gy ar1 a万物开口对话b专著f谢山著 a武汉c武汉出版社d2024.07 a258页d21cm a谢山,本名谢继先,另有笔名东方山水,湖北钟祥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部分作品散见于《诗刊》《长江文艺》《长江丛刊》《四川诗歌》《汉诗》《诗歌月刊》《楚天都市报》《湖北日报》等报刊。 a《万物开口对话》共收录诗人已公开发表的诗歌共38组、328首,全书以组诗形式集结,这一形式在诗坛可谓独树一帜。谢继先的诗歌创作遵循有感而发的传统诗学原则,专注于内心镜像,不标新立异,书写自我与万物之间的关系,有礼赞也有忧思,在直面现实的同时注重切入精神深处,使诗句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本书诗歌聚焦于日常生活中切身的感受,形象生动,富有哲理和意趣,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旨在更为全面地反映诗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昭示了诗人蓬勃而独具韧性的创作活力。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谢山4著 0aCNbFHWHc20240807 0097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6001782150016002143300429002303330015006596060021006746900012006957010015007078010023007221158-117620230524084916.0 a978-7-5500-4639-9dCNY50.00 a20230524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gy ar1 a心灵的倾诉b专著f张家传著 a南昌c百花洲文艺出版社d2022.11 a137页d23cm a《心灵的倾诉》系宁夏诗人张家传的第一本诗集。张家传从年轻时代开始写诗,他的诗歌最大特点是朴实。本诗集收入的作品把他对自然的热爱、真情的体验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都融进了诗行里,见证了一位诗人朴实无华的心灵。诗歌用朦胧而温婉的笔触书写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这些文字既有个人的生命体验又有时代的斑斓镜像。在时代与个人之间寻找诗的成分。这些作品一方面具有早期朦胧诗体的特质,另一面,又有后现代的一些元素。是一部具有多重文学色调的诗歌集。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张家传4著 0aCNbFHWHc20230531 0110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6001782150016002143140191002303300359004213330015007806060021007956900012008167010013008288010023008411158-117720241023105910.0 a978-7-5500-5713-5dCNY62.00 a202410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gy ar1 a行记中国h四b专著f流云著 a南昌c百花洲文艺出版社d2024.10 a367页d21cm a流云,汉族,男,59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出版诗集《行记中国(一)》《行记中国(二)》《行记中国(三)》和《长河放歌》《十月红》等多部作品,累计在全国各地报刊及互联网融媒体平台发表诗歌几百首。 a《行记中国(四)》是一部诗歌集。该书选取了作者游历的吉林、云南、山东等省份的一些地区作为书写对象。风景,风物,风情,风俗,都在作者笔下得到细致入微的呈现。每个地区作者都用一系列简洁凝练、余味无穷的诗歌进行诗意展示。讴歌,礼赞,抒怀,即景,内容多样,古体与现代,形式创新。诗意地展现了作者的旅途见闻、我国的壮美山河以及各个地区巨大的发展变化和欣欣向荣的气象。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流云4著 0aCNbFHWHc20241024 0110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6001782150016002143140191002303300353004213330015007746060021007896900012008107010013008228010023008351158-117820241023105903.0 a978-7-5500-5714-2dCNY55.00 a202410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gy ar1 a行记中国h五b专著f流云著 a南昌c百花洲文艺出版社d2024.10 a367页d21cm a流云,汉族,男,59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出版诗集《行记中国(一)》《行记中国(二)》《行记中国(三)》和《长河放歌》《十月红》等多部作品,累计在全国各地报刊及互联网融媒体平台发表诗歌几百首。 a《行记中国(五)》是一部诗歌集。该书选取了作者游历的北京、天津、青岛等一些地区作为书写对象。风景,风物,风情,风俗,都在作者笔下得到细致入微的呈现。每个地区作者都用一系列简洁凝练、余味无穷的诗歌进行诗意展示。讴歌,礼赞,抒怀,即景,内容多样,古体与现代,形式创新。诗意地展现了作者的旅途见闻、我国的壮美山河以及各个地区巨大的发展变化和欣欣向荣的气象。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流云4著 0aCNbFHWHc20241024 0099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5001542100034001892150016002233300436002393330015006756060021006906900012007117010015007238010023007381158-117920241231143806.0 a978-7-5702-3648-0b精装dCNY5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gy ar1 a雪的世界我来过b专著f刘国莉著 a武汉c长江文艺出版社d2024.12 a364页d21cm a本书是诗人刘国莉的一部诗集,收录诗歌100余首,分为“那枚麦穗一样的雪花”“滴水的问候”“长雪的树”“洁白的软语”四辑,深入书写与雪有关的主题。诗中荡漾着来自生命的一幕幕日常生活,诗人并非在天上的雪花中生活。而是辗转于人间,这部诗集以雪为舞台,以雪为温度,呈现出诗人的精神之旅。在作者的笔下,雪仿佛拥有了生命,是一个可以和作者对话、既如朋友也如恋人一般的存在。或者说,作者把“完美读者”这个概念赋予了雪,所以在写作时充满了热烈的情感。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刘国莉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096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3001482100034001812150016002153300420002313330015006516060021006666900012006877010015006998010023007141158-118020240523082130.0 a978-7-5604-5131-2dCNY128.00 a2024052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gy ar1 a一棵树的秋天b专著f刘兴勇著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3.05 a180页d26cm a本书收录了作者刘兴勇自2021年以来,创作的370多篇诗作,内容分为八辑,分别是:高天厚土、贺兰山下、梦里故乡、秋风秋韵、石油印记、心灵之语、行走山川、杨柳春风。作者以坦诚之心、真挚之情,以平实的语言,状物抒情,谈古论今,感怀思乡,感悟人生。这部诗集记录了作者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亦展现了作者细腻、丰满的人生厚度,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歌颂美好生活、传递正能量的写作初衷。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刘兴勇4著 0aCNbFHWHc20240529 0195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29001532100030001822150016002123140189002283301213004173330015016306060021016456900012016667010015016788010023016931158-118120240724104526.0 a978-7-5225-3129-8b精装dCNY99.00 a202407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gy ar1 a云来云去b专著f宋德丽著 a北京c九州出版社d2024.07 a500页d24cm a宋德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在国内外各诗歌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在《诗刊》《人民文学》《诗探索》《青年文学》《诗选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大家》《延河》。 a本诗歌集是诗人汇集2022年至2023年原创诗歌的又一部作品集。此部作品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生活的诗意追怀和追忆人生轨迹的无限情怀!诗人同时收集了自己创作的钢笔画作为插图,图文并茂,是诗人献给时间诗意的一部作品,是诗人对自然、生命、生活的诗意追怀和追忆人生轨迹的无限情怀。整部诗集最明显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诗歌思想情感丰盈厚实而不乏成熟理性的表达;二是诗歌意象丰富多元而注重聚焦主题旨意挥发;三是诗歌语言轻盈明快而富于淳厚洁净的质感;四是诗歌结构严谨平实而不失活泼俏皮的个性。集子分十五个章节,其中《笔尖镌魂》《时光书简》《黄金分割》《生命密码》《高原精灵》诸章节以语言力度见长,重在书写中国文化、时光概念和季节思绪,是对历史风云与个体生命价值的深情反刍,探究和展示的是诗人之于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人生理想的底层逻辑;《云来云去》《千山之外》《大地序章》《山水之乐》《万物有灵》《城廓钟声》诸章节以清奇的意象示人,着意提炼出云朵、山河与天地万物之间的血肉联系,是诗人对云南地域光环的深度追寻、对人性善恶的深情追问、对生物圈固有层级的深入追怀;《魔幻丛生》《低处抒情》《梦里梦外》《彩云之根》诸章节以发自肺腑的情感萌发再造显山露水的光荣和不惧风雨的梦想,极力探索梦幻世界和四维空间的层级关系,给人予全新的视觉冲击力。诗集充满深情,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讴歌和赞美,也是诗人献给读者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精神礼物。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宋德丽4著 0aCNbFHWHc20240731 0098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28001922150016002203300357002363330015005935170019006086060029006276060027006566900012006837010015006958010023007101158-118220231221112548.0 a978-7-101-16369-8dCNY78.00 a2023122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zy ar1 a缀字澄心b专著e赵云东诗词赋集f赵云东撰 a北京c中华书局d2023.12 a498页d26cm a此集收录赵云东从二〇一三年至今创作的旧体诗词计一百六十首。其中五绝三十六首,五律三十五首,七绝二十首,七律四十一首,词二十五首,另有赋作三篇。赵云东,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书法家、诗人,供职于内蒙古出版系统。诗歌自成一体,近年来,陆续在各类报刊发表旧体诗、词、赋百余首。其中,20余首被《中华诗词文库》收录。《国歌赋》被《新华文摘》(2009年第19期)全文转载。 a文学爱好者1 a赵云东诗词赋集0 a诗词x作品集y中国z当代0 a赋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27v5 0a赵云东4撰 0aCNbFHWHc20231227 0097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300423002263330015006496060029006646900014006937010013007078010023007201158-118320241024140207.0 a978-7-5387-7629-4dCNY58.00 a202410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20000 ay z 000gy ar1 a清和的七月b专著f王敏著 a长春c时代文艺出版社d2024.11 a230页d21cm a本书是一本记录日常生活和感受的散文诗集。作者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常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事物。如清晨的一杯热茶、一首动人的歌曲、一场午后的阳光、一道简单的菜肴,或者是和家人朋友共度的时光。作者通过朴实无华的文字,将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描绘得生动且感人,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值得我们珍惜。同时,这本书也包含了许多作者对生活的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a诗歌爱好者0 a散文诗x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6v5 0a王敏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091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6002403300309002563330015005656060029005806900014006097110041006238010023006641158-118420240206101052.0 a978-7-5468-2231-0dCNY48.00 a20240206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20000 ay z 000gy ar1 a崆峒诗韵b专著f平凉市崆峒诗词学会《崆峒诗韵》编委会编 a兰州c敦煌文艺出版社d2023.02 a216页d21cm a《崆峒诗韵》的诗词作品,主要是从市学会微刊《崆峒诗苑》两年刊发的1500多首(阙)诗词作品中选编的。其作者,大都是平凉市崆峒诗词学会的会员,同时还有少量诗写平凉的省内外的诗词名家。选入的诗词作品,是经过作者反复打磨、编辑精心挑选的。力求做到政治与艺术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此诗词集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 a诗歌爱好者0 a古体诗x诗集y中国z当代 aI227.7v502a平凉市崆峒诗词学会崆峒诗韵编委会4编 0aCNbFHWHc20240221 0122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4001782150016002123140227002283300427004553330015008826060033008976900014009307010017009448010023009611158-118520241111085149.0 a978-7-5190-5676-6dCNY48.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zy ar1 a词心清圆b专著f爱是琉璃著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24.10 a224页d24cm a作者张红卫,笔名爱是琉璃。中文系毕业,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文学会的会员。多年来坚持创作诗歌、散文。文笔洒脱、婉约,文字积极向上,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歌和散文曾发表于各大报纸、杂志。擅长写诗歌、散文等。 a此部作品是作者多年来撰写的词。拟与作者之前在我社出版的《半塘荷风》组成一个系列。本文集的词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不管哪种方式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集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并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本书文字优美耐读,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能够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是一本值得出版的优秀作品。 a文学爱好者0 a词(文学)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27.8v5 0a爱是琉璃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86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92001482100034002402150016002743140627002903300610009173330015015276060029015426900012015717010015015838010023015981158-118620241106103816.0 a978-7-5008-8534-4dCNY108.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zy ar1 a百年中国工人戏剧史i剧作卷hⅠi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工人戏剧b专著e1921-1949f郭富民著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10 a335页d19cm a郭富民是中文系77级本科;戏剧文学系88级研究生。陕西汉中人。17岁开始在一所中学任教,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大学读中文系,四年后毕业,留校任教。1985年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进修。1986年进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当编辑。三年间,经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戏剧》卷全部条目,重点编辑、撰写外国戏剧条目。在此期间与戏剧界、文学界、翻译界数十位硕学宿儒联结起深厚的师生之谊。《戏剧》卷付梓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在曹国楷先生门下读书。三年后,研究生毕业,留校继续教书。从此后,读书,教书,写书;看戏,说戏,写戏,做戏,直到如今。座右铭,但有一众生未做戏剧,我暂不成佛。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戏剧学院图书馆馆长。 a《中国工人剧作选(全四卷)》整理并选取了中国话剧史上从1907年至2021年的工人参与、工人写作与工人题材的百余部优秀剧作。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领导阶级,它的出现与存在对于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工人也是中国现代以及当代文学史和戏剧史中重要的存在。此套图书第一卷为革命时期的工人剧作选,在此时期,拥有庞大数量的工人群体已经成长为新的社会阶层,具有潜在的和不可忽视的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大力支持无产阶级戏剧创演,推行戏剧大众化,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成立,更为工人参与戏剧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此套图书希望在20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以戏剧为切口,反映各个时期工人阶级的时代特征与精神面貌。 a文学爱好者0 a剧本x作品集y中国z现代 aI230v5 0a郭富民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82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6001472100034002432150016002773140627002933300570009203330015014906060029015056900012015347010015015468010023015611158-118720241112130823.0 a978-7-5008-8535-1dCNY9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百年中国工人戏剧史i剧作卷hⅡi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工人戏剧b专著e1949-1978f郭富民著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10 a393页d19cm a郭富民是中文系77级本科;戏剧文学系88级研究生。陕西汉中人。17岁开始在一所中学任教,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大学读中文系,四年后毕业,留校任教。1985年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进修。1986年进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当编辑。三年间,经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戏剧》卷全部条目,重点编辑、撰写外国戏剧条目。在此期间与戏剧界、文学界、翻译界数十位硕学宿儒联结起深厚的师生之谊。《戏剧》卷付梓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在曹国楷先生门下读书。三年后,研究生毕业,留校继续教书。从此后,读书,教书,写书;看戏,说戏,写戏,做戏,直到如今。座右铭,但有一众生未做戏剧,我暂不成佛。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戏剧学院图书馆馆长。 a《中国工人剧作选(全四卷)》整理并选取了中国话剧史上从1907年至2021年的工人参与、工人写作与工人题材的百余部优秀剧作。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领导阶级,它的出现与存在对于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工人也是中国现代以及当代文学史和戏剧史中重要的存在。此套图书第二卷为建设时期的工人剧作选,这一时期的戏剧作品,在新文化的建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反映了工人群体在国家新政权建设时期的群体诉求,此卷所选剧目,是工人群体置身社会转型期身份认同和权力交替的文化表征。此套图书希望在20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以戏剧为切口,反映各个时期工人阶级的时代特征与精神面貌。 a剧本爱好者0 a剧本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30v5 0a郭富民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96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8001482100034002362150016002703140627002863300716009133330015016296060029016446900012016737010015016858010023017001158-118820241106103917.0 a978-7-5008-8536-8dCNY128.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zy ar1 a百年中国工人戏剧史i剧作卷hⅢi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工人戏剧b专著e1978-2012f郭富民著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10 a624页d19cm a郭富民是中文系77级本科;戏剧文学系88级研究生。陕西汉中人。17岁开始在一所中学任教,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大学读中文系,四年后毕业,留校任教。1985年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进修。1986年进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当编辑。三年间,经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戏剧》卷全部条目,重点编辑、撰写外国戏剧条目。在此期间与戏剧界、文学界、翻译界数十位硕学宿儒联结起深厚的师生之谊。《戏剧》卷付梓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在曹国楷先生门下读书。三年后,研究生毕业,留校继续教书。从此后,读书,教书,写书;看戏,说戏,写戏,做戏,直到如今。座右铭,但有一众生未做戏剧,我暂不成佛。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戏剧学院图书馆馆长。 a《中国工人剧作选(全四卷)》整理并选取了中国话剧史上从1907年至2021年的工人参与、工人写作与工人题材的百余部优秀剧作。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领导阶级,它的出现与存在对于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工人也是中国现代以及当代文学史和戏剧史中重要的存在。此套图书的第三卷为改革时期的工人剧作选,这一时期所选剧目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思想,塑造了社会主义新工人形象,所反映的生活面更加广阔与多样。反映工业题材、工人生活的作品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其中,还收录了1981年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出版社与工人日报联合举办的独幕短剧征文的获奖作品,《第二小组》《风向杜鹃吹来》《春风春雨》等作品。此套图书希望在20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以戏剧为切口,反映各个时期工人阶级的时代特征与精神面貌。 a文学爱好者0 a剧本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30v5 0a郭富民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90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7001482100034002352150016002693140627002853300656009123330015015686060029015836900012016127010015016248010023016391158-118920241106103848.0 a978-7-5008-8537-5dCNY108.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zy ar1 a百年中国工人戏剧史i剧作卷hIVi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工人戏剧b专著e2012至今f郭富民著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10 a624页d19cm a郭富民是中文系77级本科;戏剧文学系88级研究生。陕西汉中人。17岁开始在一所中学任教,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大学读中文系,四年后毕业,留校任教。1985年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进修。1986年进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当编辑。三年间,经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戏剧》卷全部条目,重点编辑、撰写外国戏剧条目。在此期间与戏剧界、文学界、翻译界数十位硕学宿儒联结起深厚的师生之谊。《戏剧》卷付梓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在曹国楷先生门下读书。三年后,研究生毕业,留校继续教书。从此后,读书,教书,写书;看戏,说戏,写戏,做戏,直到如今。座右铭,但有一众生未做戏剧,我暂不成佛。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戏剧学院图书馆馆长。 a《中国工人剧作选(全四卷)》整理并选取了中国话剧史上从1907年至2021年的工人参与、工人写作与工人题材的百余部优秀剧作。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领导阶级,它的出现与存在对于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工人也是中国现代以及当代文学史和戏剧史中重要的存在。此套图书第四卷为新时期的工人剧作选,此卷选取了新时期以来出现在新工人群体中的崭新戏剧作品。新工人戏剧与新工人诗歌、打工文学等,同为新工人群体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等方面出发,以自我身份的重新定义为起点的新文学样式。此卷所选剧目,多以表现新工人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诉求为目的的戏剧文本。此套图书希望在20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以戏剧为切口,反映各个时期工人阶级的时代特征与精神面貌。 a文学爱好者0 a剧本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30v5 0a郭富民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0941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23001302100034001532150016001873300412002033330019006156060037006346900014006717010015006858010023007001158-1190 a978-7-222-21249-7dCNY38.00 a20230412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明明青珏f王轶珏著 a昆明c云南人民出版社d2022.11 a138页d21cm a书稿一共包含6个微电影剧本:《再也不会有这样一个人》《隔离计划》《公主的坟墓》《家》《10号地铁线》《遗憾治疗中心》。基于作者对生活的个性发现与独到认识,剧本以当代城市青年的生活为背景,故事场景主要发生于北京,以特殊角度讲述生活中情理之中但意料之外的故事,设置悬念,情节曲折跌宕、矛盾相对突出,反映现实生活,剧本探讨了青年的生活现状、婚姻现状与思想状况,具备朝气与向上的力量。书稿具备一定美感,具备较强可读性。 a电影文学爱好者0 a电影文学剧本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35.1v5 0a王轶珏4著 0aCNbFHWHc20230419 0103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29001482100034001772150016002112250019002273300459002463330015007056060025007206900014007457010013007598010023007721158-120420240924093542.0 a978-7-306-08006-6dCNY112.00 a202409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书剑恩仇录b专著f金庸著 a广州c中山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54页d26cm2 a金庸作品集v01 a《书剑恩仇录》是金庸所著的首部武侠小说,作于1955年,开启以明暗双线并叙手法讲述武侠故事的先河。这是一部讲述清乾隆年间红花会群雄在年轻总舵主陈家洛的率领下,反清复明的小说。清朝大臣陈世倌之子、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获悉一个惊天秘密:当朝皇帝乾隆竟是他胞兄。乾隆下江南,兄弟相见,陈家洛以兄弟之情、民族大义力劝乾隆恢复汉室江山,乾隆虚与委蛇,假意答应,一张暗藏杀机的大网却在慢慢撒开……小说描写了仁人志士对生命的坚忍、对使命的执着,虽屡遭失败,却不掩人性的光辉。 a小说爱好者0 a侠义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金庸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10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29001482100034001772150016002112250019002273300523002463330015007696060025007846900014008097010013008238010023008361158-120520240924093908.0 a978-7-306-07996-1dCNY218.00 a202409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射雕英雄传b专著f金庸著 a广州c中山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47页d26cm2 a金庸作品集v08 a《射雕英雄传》是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也是金庸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品之一,该小说的发表确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故事讲述了:南宋年间,随丈夫杨铁心流落江南牛家村的包惜弱救了金国王子完颜洪烈,却害得丈夫和义兄郭啸天两家家破人亡。郭啸天的妻子逃到蒙古大漠,生下遗腹子郭靖。傻小子郭靖得到丐帮帮主洪七公传授绝技“降龙十八掌”,更赢得心上人蓉儿芳心。坚毅淳朴的傻小子终成一代大侠。包惜弱和杨铁心之子杨康认贼作父,成了金国的小王子,最终害人害己,惨死在牛家村。《射雕英雄传》一书阐释了侠义精神的真谛——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a小说爱好者0 a侠义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金庸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098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27001482100034001752150016002092250019002253300409002443330015006536060025006686900014006937010013007078010023007201158-120620240924093736.0 a978-7-306-07999-2dCNY106.00 a202409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飞狐外传b专著f金庸著 a广州c中山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40页d26cm2 a金庸作品集v14 a《飞狐外传》发表于1960年,在金庸武侠作品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本小说讲述了少年英豪胡斐,继承了父亲胡一刀的豪气干云。为替惨死的穷苦百姓钟阿四一家伸张正义,一路追杀恶霸凤天南。涉世未深的英雄少年不惧巨奸大恶的权势,不为荣华富贵所动,一心只为伸张天理公义。最终恶人虽然得诛,深爱他的义妹程灵素却为救爱人而死,而他念兹在兹的意中人袁紫衣也早已皈依佛门。《飞狐外传》情节离奇曲折,爱情故事凄婉动人,读来令人怅惘。 a小说爱好者0 a侠义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金庸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15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35001532100034001882150016002222250011002383140126002493300435003753330015008106060025008256900014008507010013008648010023008771158-120720241211111100.0 a978-7-5378-6996-6b精装dCNY78.00 a2024121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40000 ay z 000yy ar1 a你内心的兵荒马乱b专著f晓梦著 a太原c北岳文艺出版社d2025.01 a228页d19cm2 a悦书坊 a郭晓燕,湖南卫视资深记者,湖南省作协会员,律师,心理咨询师。南893汽车音乐台、《长沙晚报》等多家媒体婚姻情感类嘉宾主持。 a《你内心的兵荒马乱》是我社“悦书坊”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是一本非常引人入胜的心理微悬疑小说。它主要讲述了几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扰和挑战时,如何通过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的内心兵荒马乱,并通过一系列的改变,最终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在这本书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心理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书中还融入了一些微悬疑的元素,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时刻抱有好奇心和紧张感。融思想性、可读性为一体。 a小说爱好者0 a推理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晓梦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22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140153002263300513003793330015008926060025009076900014009327010015009468010023009611158-120820240807165621.0 a978-7-5190-5588-2dCNY95.00 a2024080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长河长流b专著f郑一帆著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24.07 a393页d24cm a郑一帆,男,生于1953年6月,师范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作家协会理事,铜仁地区作家协会原主席,原《梵净山》文学双月刊执行主编,副高职称,市管专家。 a本部作品是一部长篇小说。用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从太公嘴里说出来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家族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太公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孩子“有觉才有悟”。觉悟分两个方面去理解。一,良知。属意识,心里面的东西。良知又分为智、仁、勇。智是聪明智慧,仁是慈爱中正,勇是无畏果决。二,良能。人要能够做到温、良、恭、俭、让。温,是慈祥恺悌。良是慎思明辩。恭是端方正直。俭,是啬俭庄肃。让,是谦和敦厚。他说,一个人能有良知良能,才是完整的人。本书通过书中人物的良好品德,用正能量的方式启示读者实现自己的人生的价值。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郑一帆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00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2001472100034001892150016002233300435002393330015006746060025006896900014007147010019007288010023007471158-120920241224150055.0 a978-7-5726-2163-5dCNY42.00 a202412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ay ar1 a从前有座镇妖关h1b专著f徐二家的猫著 a长沙c湖南文艺出版社d2024.12 a312页d24cm a总册概述:人族为抵御妖族,建立四座雄关——镇妖、破晓、鬼门、穹顶。一批批勇士为守护人族,坦然奔赴前方,抵御妖族。本书虽是一部背景架空的奇幻作品,但其中蕴含的热血之心和家国情怀让人读来深受感触。本册内容简介:余生凭借优异的成绩入选全国考核。赴考前夕,漠北城遭遇动乱。余生和老师、同学一起坚守学院,抵御外敌,老师刘青峰的死,极大地触动了余生的内心。人族第一将领钟玉书驰援漠北城,镇压了动乱。而后,余生以省考第一的成绩加入人族第一学府。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徐二家的猫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01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2001472100034001892150016002233300451002393330015006906060025007056900014007307010015007448010023007591158-121020241118150516.0 a978-7-5671-5114-7dCNY88.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ay ar1 a大宋帝国h1i高平飞雪b专著f葛红兵著 a上海c上海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68页d26cm a葛红兵,上海大学教授,创意写作学科领军人物。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会长。小说代表作有《未来战士三部曲》《上海地王》《财道》等。本卷以赵匡胤为主人公,描述了赵匡胤历经高平、秦凤成阶、清流关之战后逐步成为一代战神,获得广泛拥戴,进而赢得问鼎皇帝宝座机会的故事。本卷以赵匡胤匡世救民的理想和家国飘摇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为主线,深入剖析赵匡胤时代的社会矛盾,凸显一代雄主的人生关键点。这是一部“一个人崛起的史诗故事”,同时也是一部“一个时代变迁的宏阔交响乐”。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葛红兵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098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2001472100034001892150016002233300421002393330015006606060025006756900014007007010015007148010023007291158-121120241118150531.0 a978-7-5671-5113-0dCNY78.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ay ar1 a大宋帝国h2i陈桥双辉b专著f葛红兵著 a上海c上海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20页d26cm a葛红兵,上海大学教授,创意写作学科领军人物。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会长。小说代表作有《未来战士三部曲》《上海地王》《财道》等。本卷从赵匡胤陈桥兵变开始,书写大宋立国的艰难历程;描述了赵匡胤和赵普等策划发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被拥立为皇帝,登基后又杯酒释兵权,定下重文抑武的国策等事件。故事以赵匡胤登基开始,以赵匡胤在赵光义的明枪暗箭中谢幕结束。帝王的命运似乎是一个解不开的死循环,呈现出历史大势与生命悲剧的纠缠一幕。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葛红兵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04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8001472100034001952150016002293300453002453330015006986060025007136900014007387010015007527010013007678010023007801158-121220241118150526.0 a978-7-5671-5112-3dCNY76.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ay ar1 a大宋帝国h3i幽云长歌b专著f葛红兵,雷勇著 a上海c上海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12页d26cm a葛红兵,上海大学教授,创意写作学科领军人物。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会长。小说代表作有《未来战士三部曲》《上海地王》《财道》等。雷勇为上海大学文学博士,现为西北大学文学院讲师。本卷讲述了赵光义即位实现了王朝的平稳更迭,开始着手统一大业的事迹。亲征北汉,平复北汉之后,赵光义以疲劳之师远征幽云,由于曹彬冒进,导致东路军大败,由此牵一发而动全身,西路军也跟着受牵连,再败。本卷以北伐为主线,描写了大宋帝国面临的诸多外患,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大宋帝国的内部矛盾。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葛红兵4著 0a雷勇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04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8001472100034001952150016002293300449002453330015006946060025007096900014007347010015007487010013007638010023007761158-121320241118150457.0 a978-7-5671-5111-6dCNY70.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ay ar1 a大宋帝国h4i澶渊和盟b专著f葛红兵,高杨著 a上海c上海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10页d26cm a葛红兵,上海大学教授,创意写作学科领军人物。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会长。小说代表作有《未来战士三部曲》《上海地王》《财道》等。高杨,上海大学文学院创意写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本卷讲述了咸平年间,辽国陆续派兵挑衅,西北地方势力乘机叛乱,大宋帝国内忧外患,此时正在期待贤君良臣的故事。寇准出身寒门却文韬武略兼备,征西屡立奇功,又率军与辽决战,夜袭和火攻定州,大败辽军。正是战争让寇准认识到和平的可贵,进而助推大宋签署澶渊和盟,奠定了大宋帝国百年和平大业。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葛红兵4著 0a高杨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06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8001472100034001952150016002293300469002453330015007146060025007296900014007547010015007687010013007838010023007961158-121420241118150503.0 a978-7-5671-5110-9dCNY78.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ay ar1 a大宋帝国h5i三川喋血b专著f葛红兵,孟盛著 a上海c上海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88页d26cm a葛红兵,上海大学教授,创意写作学科领军人物。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会长。小说代表作有《未来战士三部曲》《上海地王》《财道》等。孟盛,上海大学文学院创意写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学语文教师。本卷以刘太后与少年皇帝赵祯的矛盾为主线,通过刻画新旧两党冲突来揭示大宋朝廷内部的纷争。同时以大宋帝国与西夏王朝的外部矛盾,展现了大宋帝国保江山的艰难困境。本卷塑造了范仲淹等改革派人物形象,人物命运跌宕起伏,读来发人深省。小说以历史史诗的宏阔、文人抒情的绵密,刻画了“宋朝演义”。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葛红兵4著 0a孟盛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16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0001472100034001972150016002313300567002473330015008146060025008296900014008547010015008687010015008838010023008981158-121520241118150521.0 a978-7-5671-5109-3dCNY72.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ay ar1 a大宋帝国h6i激荡熙宁b专著f葛红兵,方钰铃著 a上海c上海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52页d26cm a葛红兵,上海大学教授,创意写作学科领军人物。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会长。小说代表作有《未来战士三部曲》《上海地王》《财道》等。方钰铃,上海大学文学院创意写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为电子游戏公司负责人。嘉祐元年(1056),京城水灾,王安石在京任官,不满忝居虚位,无所作为,四度上书辞官。熙宁元年(1068),赵顼着手变法,王安石回京,权贵大肆排挤构陷他,昔日好友司马光更与他反目成仇。王安石力排众议推行变法,改革派一度崛起。然而司马光不念旧情,苏轼等人亦接连对其弹劾,终使改革受到阻挠。本卷以新旧党争为主线,叙述了一个宰相因改革而数度浮沉的人生轨迹,揭示了大宋帝国兴衰成败的因素。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葛红兵4著 0a方钰铃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11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0001472100034001972150016002313300515002473330015007626060025007776900014008027010015008167010015008318010023008461158-121620241118150510.0 a978-7-5671-5107-9dCNY75.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ay ar1 a大宋帝国h7i大地裂痕b专著f葛红兵,徐毅成著 a上海c上海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58页d26cm a葛红兵,上海大学教授,创意写作学科领军人物。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会长。小说代表作有《未来战士三部曲》《上海地王》《财道》等。徐毅成,上海大学文学院创意写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本卷叙述了新旧党争,“你方唱罢我登场”,使大宋帝国内部争执不断、江山不稳的内情。赵佶听信蔡京之言铸九鼎,鼎裂又误信为“辽国灭亡之兆”,萌生灭辽想法。赵佶联金灭辽,意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紧接而来的是更大的危机,宋辽金三国鼎立变成了宋金对峙。金兵第二次伐宋,徽、钦二帝(赵佶、赵恒)被俘,金人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并占据汴梁,从此地分南北,江山崩裂。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葛红兵4著 0a徐毅成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08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0001472100034001972150016002313300489002473330015007366060025007516900014007767010015007907010015008058010023008201158-121720241118150537.0 a978-7-5671-5108-6dCNY74.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ay ar1 a大宋帝国h9i崖山绝唱b专著f葛红兵,王雷雷著 a上海c上海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28页d26cm a葛红兵,上海大学教授,创意写作学科领军人物。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会长。小说代表作有《未来战士三部曲》《上海地王》《财道》等。王雷雷,现为广州财经大学文学院讲师。本卷描述了贾似道陷害并派人刺杀文天祥,迫使文天祥辞官,幸得华训和李璇儿等人的保护,文天祥才得以化险为夷的故事。其间,江万里等人组织义军起兵抗元,最终投水殉国。元军南下,临安的宋廷投降。随后,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等大臣带领益王赵昰、广王赵昺等南逃。最后,崖山之战中,大宋十余万人投海殉难。文天祥被俘后,被押往大都,不屈就义。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葛红兵4著 0a王雷雷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51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4001782150016002123140474002283300475007023330015011776060029011926900014012217010015012358010023012501158-121820240906142522.0 a978-7-205-11285-1dCNY49.80 a2024090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ay ar1 a大唐诡异录b专著f风咕咕著 a沈阳c辽宁人民出版社d2025.01 a235页d21cm a风咕咕,本名赵杨,女,省民进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剧协青工委员,职业作家,编剧。小说作品有,《春风故事》《奋斗者》《凌烟阁》《闻香探心》等长篇小说。东北国企改革题材《春风故事》为2021年北京市五个一工程奖送审项目,并获得2020年北京市优秀长篇小说、第四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优秀文学作品和辽宁省第二届金桅杆奖。编剧作品有,央视动画片《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棉花糖和云朵妈妈》等。参与网剧《如果没有》《豆蔻夏时宁小厨》以及综艺节目《组团上春晚》《我爱满堂彩》《今晚80后》等。 a本书是一部以唐朝天宝年间为时代背景的历史小说,以长安城为坐标,讲述了李白、杜甫二人与少年不良人晏河洛在繁华的大唐盛世之下,与诸多想要复活太平公主的势力斗智斗勇,在洛阳城屡破奇案,守护苍生的传奇故事。描绘了唐朝社会的动荡风云和各方势力明争暗斗的血雨腥风,塑造了玄宗朝各级官吏群像,并重现了“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的两位诗坛大家的真切情谊。这部小说情节波澜、跌宕起伏,书稿中引用了诸多李白、杜甫的名篇名句,颇具文学色彩,有版权综合开发的潜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悬疑小说。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历史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风咕咕4著 0aCNbFHWHc20240912 0139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0001862150016002163140274002323300559005063330015010656060025010806900014011057010015011198010023011341158-121920241112110156.0 a978-7-5526-5526-1dCNY9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ay ar1 a东山再起之力挽逛澜b专著f顾志坤著 a宁波c宁波出版社d2024.10 a349页d24cm a顾志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委员。已发表、出版各类作品约900余万字。有多部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奖项。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长篇报告文学《大围涂》、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不渝的忠诚——毛张苗传》《美人弄一号》等。 a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小说以东晋丞相谢安的一生为背景,描述了谢安隐居、拒任、复出、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及屈死他乡的曲折经历和悲壮结局。全书共三十章,约三十万字,每一章都高潮迭起,既有生动的故事,又有精彩的刻画。既章章相联,又独立成篇。作者生动细腻地塑造了谢安才智超群、风流潇洒、蔑视权贵而心系天下的独特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历史上广为流传和脍炙人口的东山再起、兰亭聚会、智斗桓温、淝水之战等跌宕起伏风起云涌的历史典故的图景。同时也揭露了东晋时社会动荡、百姓困苦、政治腐败、皇帝昏庸、宦官专权等社会现实。小说气势恢宏壮阔,情节紧张曲折,语言流畅,有较好的文学性。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顾志坤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26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4001932150023002273300683002503330015009336060037009486900014009857010015009998010023010141158-122020240925144945.0 a978-7-5702-3762-3dCNY668.00 a202409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二月河长篇历史小说典藏版b专著f二月河著 a武汉c长江文艺出版社d2024.12 a13册(5836页)d24cm a本套二月河长篇历史小说典藏版共13册。(套装,每一本都有单独的书号和定价,本数据仅作打套使用。),前四卷为《康熙大帝》写了康熙自八岁登极以来,励精图治。先后铲平鳌拜集团、平定三藩之乱、整疏浚黄河、整顿吏治,终呈一代盛世之象。中间三卷《雍正皇帝》写阿哥党争,龙庭易主,雍正险胜。雍正登极之后,整肃史治,擢用新人,巡视黄河防务,体恤民心。粉碎八爷党和十四弟政变阴谋,圈禁隆科多,赐杀年羹尧。最终八爷党余威未尽,风浪迭起。最后六卷《乾隆皇帝》描写的是,雍正死于非命,时年二十五岁的乾隆继位。他胸怀大志,要做超迈千古之帝,开创了大清盛世。但晚年乾隆好大喜功,多有失政,又任用和珅等佞臣,黜退贤良,国势逐渐江河日下。小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节扣人心弦,一代帝王的权谋、心术、治国之道尽在其中。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历史小说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二月河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05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5001482100034001832150016002173300497002333330015007306060025007456900014007707010015007848010023007991158-122120241231143029.0 a978-7-5171-4814-2dCNY6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繁梦漫天的季节b专著f齐凯文著 a北京c中国言实出版社d2024.04 a308页d26cm a该书为长篇小说。故事以虚构的秋阳市(约等于现实中的北京和天津)秋阳大学附属中学文科七班学生温笃行高中三年的生活为主线,讲述了温笃行在参与微电影节、篮球赛、游学、新年舞会、摸底考试等校园活动中获得自身成长和周遭人际关系变化的故事,小说中加入了大量经过艺术加工的校园故事情节和对校园生活的思考,还原了校园生活中的诸多场景。青春校园,青春激昂,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激情洋溢,是人生的华章。作者以清新的笔墨,为广大读者呈现了这一美好,使书稿读起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令人仿佛置身其中,重回校园,重获青春。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齐凯文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43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3700153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140326002403300511005663330015010776060025010926900014011177010015011317010015011468010023011611158-122220241021143758.0 a978-7-5205-4884-7b精装dCNY89.00 a202410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凤雏庞统b专著f朱红艳,汪禹同著 a北京c中国文史出版社d2024.10 a200页d31cm a朱红艳,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北襄阳人。笔名百韵青花,先后在网易小说、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网、番茄网发表长篇小说若干篇。出版长篇小说《萧妃传》《黄月英》。汪禹同,湖北襄阳人,武汉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读,发表过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多篇,其中一篇由省级领导签字传阅。在起点中文网连载有长篇小说2部,出版有《黄月英》一书。 a庞统(179-214),字士元,号凤雏,东汉末年襄阳郡人,刘备帐下军师中郎将。庞统出生于荆州世家大族,受过良好教育,文韬武略,擅长诡道,精通医术,是个不折不扣的全才。庞统善能知人,议论英发,多出奇计,言必有中,实为一代英才,可惜英年早逝,未成大功,令人叹惋。本书从庞统十岁时着笔,讲述庞统的成长、求学经历,情感纠葛;初入军营,屡立战功,却不被重用;周瑜死后,庞统辅佐刘备,是实现隆中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随刘备一同入川,一路上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后进围雒县时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36岁,被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朱红艳4著 0a汪禹同4著 0aCNbFHWHc20241024 0123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5001472100036001722150016002083140225002243300455004493330015009046060025009196900014009447010015009588010023009731158-122320241104165739.0 a978-7-5500-5729-6dCNY49.00 a202411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ay ar1 a浮生b专著f吴德文著 a南昌c百花洲文艺出版社d2024.12 a230页d21cm a吴德文,笔名小夫,江西赣州人,1970年生人,曾出版有《田埂上的花》《树挪活》《佛音》《拯救》等小说集,深受读者青睐;由其担任编剧的原创电影《梅岭之恋》于2023年10月在东莞市大岭山图书馆报告厅举行首映式,产生了不错的社会反响。 a长篇小说《浮生》是以当代南方乡村为时代背景,通过主人公刘金鑫与母亲郭天美两代人的创业,几经努力拼搏,由当地的小企业做到了全国乃至全球的行业翘楚,成为了当代的骄子。小说结合主人公及父辈们对财富的追求和态度,给读者展示当代乡村的人、事和景。这些人、事、景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富裕了,泥泞路变成了沥青路,到处是楼房,到处是小车;勤劳智慧的村民们不再为温饱发愁。在党的领导下,山乡巨变的巨大成就照亮了每一位劳动者的内心,点燃了激情与渴望。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吴德文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98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29001482100038001772150016002153301433002313330015016646060025016796900014017047010015017188010023017331158-122420241231140616.0 a978-7-5727-1280-7dCNY5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ay ar1 a孤绝之星b专著f索何夫著 a成都c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3 a489页d21cm a本作品讲述了一支五人小队在行星坦塔罗斯星上展开冒险与调查之旅,最终化解了这颗星球承受的漫长太空封锁的故事。三个世纪之前,邦联所在的星区遭到太空汪达尔人的大规模侵略,所有被入侵星球的居民都会开始疯狂发展航天科技、建造飞船、在太空中扩张。邦联结束了这场入侵,但代价是一颗名为“坦塔罗斯星”的星球被一直封锁下去。坦塔罗斯星是一个具备地球化改造基础的“黎明世界”,最早的居民即邦联的改造者建立了各种工业设施,它们处在“奥兹曼迪亚斯”系统控制之下。改造计划因太空汪达尔人侵略而中止,封锁也导致整颗星球陷入停滞与衰退,能够使用“奥兹曼迪亚斯”系统的人也越来越少。到了三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已经对这些工业设施一无所知,视它们为神明一般的古代遗迹。“奥兹曼迪亚斯”系统相当于储存着海量知识与技术的外接大脑,只要接入系统就能直接掌握与运用它们,进而激活某些工业设施,退出系统后也会自动将它们遗忘。接入系统的条件是植入脑机接口并拥有特定基因,但在这颗对系统的正确认知早已失传的星球,符合条件的人们不明就里地接入系统后只会引发一系列阴差阳错的事件、危机,乃至悲剧。更大的问题是,似乎有人在有意促成这些事件的发生。邦联担忧太空汪达尔人仍在坦塔罗斯星上残存、再次带来侵略,不曾下达解除令,而坦塔罗斯星的居民也受困于各种无意酿就与人为诱发的奇异事件。为了寻找终结这一切的办法,邦联特别调查员伊斯坎德尔伪装成旅行商人来到该星球。未离开过家乡的杏子(“我”)被他招募,与他、小音、枫糖、青柠四位旅伴一同在陌生的大地上旅行,揭露旅途中遭遇的一场场离奇事件的真相。他们逐渐发现这一切都指向某个神秘组织,随着它的秘密被揭晓,让坦塔罗斯星早日回归邦联的一线契机也随之浮现。 a小说爱好者0 a幻想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索何夫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2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7001472100038001742150016002123140293002283300473005213330015009946060025010096900014010347010013010488010023010611158-122520241226081310.0 a978-7-5594-8392-8dCNY46.8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ay ar1 a航向晨曦b专著f柏夏著 a南京c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d2025.01 a336页d21cm a柏夏夏人气作家,编剧。已创作出版多部高人气长篇小说,文风大气不失婉转,以人物刻画和情节动人见长,擅长奇幻、古装、都市等多种故事题材创作。已出版作品:《花神录》、《非夜琉莹》、《帝女无疆》、《蒲桃》、《唯许你天真》等。编剧作品:《弥留间》、《散落星河的记忆》、《天降贤淑男》、《通灵妃》等。 a该选题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两个主角在各自失意的岁月里,经由对方的拯救,找回自己,明确方向,最终获得真爱的故事。宋晨曦是一名民营船舶场的驾驶员,主要工作是根据公司安排,驾驶各类帆船、游艇,为游客或私人做驾驶服务。宋晨曦暗恋船长向海川多年,五年暗恋,五年海上漂泊,最终还是没能跟向海川在一起。向海川上岸成为经营船舶生意的商人,而宋晨曦留在了这片大海上。之后她遇到了离经叛道的池远航。宋晨曦与池远航从一开始的针锋相对,到相互帮助,一起成长为更好的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柏夏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58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5001472100030001722150016002023140427002183300607006453330015012526060025012676900014012927010015013068010023013211158-122620240913144747.0 a978-7-5225-3369-8dCNY78.00 a202409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画屏b专著f周海泉著 a北京c九州出版社d2024.09 a252页d24cm a周海泉,出生在武陵山区道罗溪。长江大学医学院中医系毕业,擅长写古诗词,被誉为“李白喝剩下的一壶酒”,2012年出版诗文集《题诗红叶上》成为珍藏书籍,价格保持上升,至今市场上还有销售,口碑很好。而后设计了原创八卦棋和方圆棋,用于修心益智,淘宝有售。参加“中国好文章大赛”获奖,被称为“文化摆渡人”。因为写游记文章《小南海赋》,享誉文坛,与文章圣手王勃的《滕王阁序》相媲美。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青衫卷》《画屏》《莲台》的创作。 a本书是一部充满玄幻色彩的长篇小说。小说共讲述了十个发生在修仙世界中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不尽相同,其身份地位、个人能力在所处时空亦不是最为强横的存在,但就是这样看似平凡的主人公,却凭借着对成仙的执着追求在跌跌撞撞中实现了梦想。面对爱情,勇敢追求,奋不顾身救爱人于危难之际,即使痛失爱人亦能走出困境执着最求心中梦想。面对家国危难,虽为小人物,却勇于将责任抗在肩上,砥砺奋斗,为战胜所面临的大危机与妖魔殊死搏斗,终成就自己的功绩,而这功绩更是助力自己证道成仙。在这本书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看似平凡却韧劲无限的主人公其实就是生活中的我们,会苦会累会遇到无法预料的挫折,但依然奋力向前,不失心中大爱!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周海泉4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15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4001802150016002143140145002303300443003753330015008186060025008336900014008587010013008728010023008851158-122720241008155531.0 a978-7-5378-6952-2dCNY59.80 a2024100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40000 ay z 000ay ar1 a锦帆应是到天涯b专著f木羽著 a太原c北岳文艺出版社d2023.09 a200页d21cm a木羽,本名贾天轲,出版有中篇科幻小说《刺秦》《盗火者》《歧路星辰》,以及“假如你我都生活在地球online这个大型游戏里”的长篇幻想小说《轮回》。 a《锦帆应是到天涯》从跳脱具体历史的角度讲述了一幅宏大背景下的精彩故事,充满了古代科技与草原民族人土风情的描写。小说虚构了乱世之中两股势力的明争暗斗,刻画了不同主人公在利益面前人性的善恶有别。秋风肃杀,都城内外,两支军队剑拔弩张、相持日久。城外是挥舞“清君侧”大旗却各自心怀鬼胎的将军与亲王,城内是执掌朝堂的暴戾权相、一心逃离皇宫的异族皇后,以及龙椅上受尽屈辱的傀儡皇帝。此时,一支来自金陵的船队,满载着粮草与金银凭空闯入了这乱局之中划……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木羽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096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5001472100038001722150016002103300413002263330015006396060025006546900014006797010015006938010023007081158-122820240730091502.0 a978-7-5212-2967-7dCNY59.00 a202407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锦瑟b专著f温亚军著 a北京c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09 a220页d21cm a小说集《錦瑟》中的作品既凸显了地域特色同时又超越、淡化了地域色彩,既有边地文学的苍凉,因着苍凉亦不乏温情、温暖底色,构成了文学意义一定程度的广阔视野。作品从敦实淳朴的故乡走向了边疆的苍凉广远,又从苍凉边疆走向到了大都市的拥挤纷杂,作者所表达的每一次精神地理的变迁,首先体现为生存地理,因而这种感知和承载动影中有着诸多生命的纠结:精神的强大、悲壮,现实的琐碎、无奈、无解,更有着坚忍、温暖,绵绵不绝的溪流涌动。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温亚军4著 0aCNbFHWHc20240807 0118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5001472100034001722150016002063140149002223300477003713330015008486060025008636900014008887010015009028010023009171158-122920241216114443.0 a978-7-5008-8632-7dCNY52.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看见b专著f陈应松著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12 a277页d19cm a陈应松,湖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文学院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一级作家。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大奖、作品两次入选年度中国好书。 a陈应松最新长篇,在这部小说中,进城务工的孙保卫,因目睹了一场暴力事件而被陷害,在逃往神农架的路途中发生一系列传奇。也正是在“逃亡”的途中,触动了过往的回忆,并达成了自我的和解。在文中,男女主人公都有着令人神伤的过去,他们都是在福利院长大的孤儿,怀着对生活的信念,勤恳地工作,但天有不测风云,噩运就这样降临了,即使在这样的叙述背景下,作者仍然给予了主人公无穷的勇气,使他在面对接踵而来的困境中,一次次的站起来,文中的结尾,虽然没有获得世俗的成功,但仍然获得了自己的精神升华。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陈应松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33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5001472100038001722150015002103140243002253300531004683330015009996060025010146900014010397010013010538010023010661158-123020241227101329.0 a978-7-5714-4383-2dCNY6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莲花土b专著f陈渔著 a北京c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1 a88页d23cm a陈渔,本名陈民,作家、编剧。北京作家协会、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影视艺术学会、北京老舍研究会会员。北京文联签约作家。长篇小说《汉白玉》入选北京市首届政府文化基金扶持项目“一城三带”长篇小说系列和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优秀图书选题出版项目。 a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属于乡土文学。长篇小说是以山东临清贡砖窑户第四代传人,文化部认定的临清贡砖唯一省级非遗传承人为原型。围绕在澄浆贡砖断烧百年之后,主人公响应国家古建修复“不许烂砖上墙”的号召,精益求精,百折不挠,重燃六百年窑火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千年古县临清,讲述明清贡砖窑匠的后人们,如何寻觅到几近失传的烧造秘法,用黄河带来的五色莲花土,复现出百年前故宫墙上金玉铮铮、质量无匹的青色大城砖。在新一代窑师们的带领下,清城的乡民们重新叫响了临清贡砖的名号,利用当地特有莲花土资源,走上致富之路,谱写出一曲流芳于世的“窑火之歌”。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陈渔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20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8001782150016002163300623002323330015008556060025008706900014008957010013009097010013009228010023009351158-123120241128164328.0 a978-7-5212-3186-1dCNY48.00 a202411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粮草官b专著f海飞,赵晖著 a北京c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2 a267页d21cm a作品以万历年间第一次援朝抗倭战争为故事背景。前线粮食急缺,战事危急,一伙日谍假冒的押粮队由此趁机进入大明国境,欲劫粮并同时盗取边境小城云城舆图。而另一边,大明李如松将军得知日谍之阴谋后,派出范石器等组成三人小队暗返国内查清内情。没想到范石器受冤被当做逃兵拘捕,需随粮草押送到朝鲜的战场前沿中。云城巡检陈集安为送结拜大哥范石器最后一程,决心以粮草官身份随队押粮奔赴前线。但此行路上危机四伏,他必须要在七天内将粮草运往前线,不然将饿死士兵无数,随后他历经了越狱、丧弟、被俘、诬陷种种煎熬,在兄弟以人头为祭、情敌断掌之痛、爱人坚信其清白的支持下,开始了争分夺秒的运粮之旅,并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护住了粮草及我大明军事舆图。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海飞4著 0a赵晖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29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5001472100034001722150016002063140280002223300455005023330015009576060025009726900014009977010015010118010023010261158-123220240918143007.0 a978-7-5190-5636-0dCNY66.00 a202409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辽阔b专著f郭晓力著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24.10 a328页d22cm a郭晓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兵团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长篇小说、小说集及影视作品多部。其本人1966年出生,河南封丘人。199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1985年参加工作,历任新疆兵团农5师医院药剂师,报社编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杂志编辑。 a该项目是小说,为文化润疆就庆祝兵团成立70周年与兵团文联、兵团出版社合作出版项目之一。本书通过谷家三代人的人生际遇,展现了新疆兵团70年的变化与发展。《辽阔》跳出了传统的叙述模式,没有刻意追求所谓的宏大叙事,以三代人的青春岁月为基点,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语言朴素自然,人物刻画真实生动。非线性文本结构,使整部作品的节奏明快自如。书中40多个人物形象鲜明有趣,故事发展节奏明朗,作品语言形象生动,突显了自上世纪以来,人们扎根新疆的奉献精神和建设祖国的热切情怀。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郭晓力4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26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29001532100038001822150016002203300711002363330015009476060025009626900014009877010015010018010023010161158-123420241202150916.0 a978-7-5212-3209-7b精装dCNY78.00 a202412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罗马教授b专著f李秋生著 a北京c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2 a346页d23cm a长篇小说。凌丽的博士论文答辩即将举行,却发现她的导师罗马教授已经失踪7天了。63岁的罗马是著名文艺评论教授,网络大V。他的失踪引起文化界震荡。警方和凌丽分别展开了对罗马的寻找,相关人物和故事也相继浮出水面:有罗马的初恋、留在罗马的故乡乌川,从事救治矽肺病患者慈善事业的索维维;有罗马的挚友、但因才华横溢却淡泊名利遭罗马嫉妒的林涛;有嫉妒罗马名望,利用罗马的双相情感障碍对其施行精神迫害的大学同行梁震……根据种种线索,最终警方和凌丽都来到了乌川,找到了罗马翻建的罗氏祖宅,找到了他自己建立的密室,看到了他写下的遗言和他以身为三线工人的父亲为原型的未完成的小说《罗玉田》……罗马和他过往经历中的人物正是伴随共和国成长的一代人的缩影,代表着一代人的伤痛与奋斗。他们虽经历迷茫,仍最终回归初心,选择承担自己的历史责任。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李秋生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00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300455002263330015006816060025006966900014007217010013007358010023007481158-123520241230110115.0 a978-7-02-019062-1dCNY59.0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妈妈的星星b专著f雪漠著 a北京c人民文学出版社d2025.01 a472页d21cm a一个接受不了父母离异而患上自闭症的小孩,一个为治愈儿子而拼尽全力上下求索的母亲。十年,几百封母子通信,无数次阅读陪伴,构筑一条由黑暗通向光明的心灵通道。长篇小说《妈妈的星星》是著名作家雪漠写给自闭症人群的救赎之歌,是继《爱不落下》之后,又一部关爱焦虑、抑郁和绝症生命的大爱之作。小说主人公星星和他的妈妈云子都有现实生活原型,他们在共同面对家庭变故和自闭症困境的过程中,用信件倾诉,用阅读陪伴,用爱和智慧点亮心灯,从而走出人心中的暗夜,走向希望和光明。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雪漠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25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140242002263300449004683330015009176060029009326900014009617010013009758010023009881158-123620240906142531.0 a978-7-205-11284-4dCNY68.00 a2024090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ay ar1 a明朝小吃货b专著f陆续著 a沈阳c辽宁人民出版社d2025.01 a362页d23cm a陆续,本名张丹,女,中共党员。上海市作协会员,苏州市作协会员。985硕士毕业,就职于苏州工业园某上市外资企业。多次参加上海市作家协会、苏州作家协会的文化历史交流采风活动。参与出版作品《你不了解的北宋史》《你不了解的南宋史》《孝庄皇太后》等。 a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以明成祖中后期为背景,讲述了生活在浙江上虞的富家女孩阮媛和沐王世子沐斌相识相知相爱的故事,以美食为引,用贴近生活的讲述视角,拉开那个政权初定时期背后的权力角斗大戏。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而江南美食又在中国美食中占据不可小觑的地位。文章以小说的形式,展现中华美食魅力的同时,也通过美食讲述明初的民生百态,用各地的不同美食讲述不同地区人们迥异的性格特征,并探讨除却富贵、权力、财富之外最真实的本心。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历史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陆续4著 0aCNbFHWHc20240912 0110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4001782150016002123300559002283330015007876060025008026900014008277010015008418010023008561158-123720241223105133.0 a978-7-5726-2175-8dCNY52.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ay ar1 a明亮的告别b专著f吴忠全著 a长沙c湖南文艺出版社d2024.12 a456页d21cm a本书是吴忠全全新长篇小说,一部以东北下岗潮为背景的温情故事。围绕一对普通家庭的母子关系,展开了东北多个家庭纷繁的故事线以及人物群像图。通过“穿越到过去”这一奇幻设定,聚焦“母子和解”这一最贴近国民情绪的全民话题。作者吴忠全用幽默生动的台词语言呈现了20世纪90年代、21世纪两段不同时期社会边缘小人物们笑泪交加的青春生活;以21世纪95后高知冬的视角切入,展开讲述20世纪90年代东北工厂变革对年轻人的冲击以及他们各自所做的人生选择,过程中彰显了两代人不同青春境况的碰撞。最后母亲患病去世,而母子俩人的关系也从“不解”达成了“和解”。这种告别,或许就是一种明亮的告别。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吴忠全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22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7001472100034001742150016002083140177002243300485004013330015008866060025009016900014009267010015009408010023009551158-123820240808114303.0 a978-7-5171-4896-8dCNY69.00 a202408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青春度b专著f李吉顺著 a北京c中国言实出版社d2024.07 a218页d21cm a李吉顺,男,四川米易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会员。出版有诗集《想你》《悄悄走进你的梦》《情缘未了》,散文集《发现米易》,长篇小说《天眼》《安宁秋水》等。 a《青春度》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三线建设为背景,围绕攀枝花特区第一指挥部医疗应急救援机动队李雪雁等12位风华正茂女子的恋爱、婚姻、事业等徐徐展开,不仅记录了三线建设的艰辛与成就,也展现了那一代人的青春与梦想,以及他们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作出的贡献,多视角反映了国家三线建设初期攀枝花特区波澜壮阔的开发建设历程、社会发展变迁和时代精神。这部作品不仅书写了一代人火红奋进的青春年华,也诠释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大三线精神,折射出中国工业经济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李吉顺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26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140093002263300609003193330015009286060025009436900014009687010015009828010023009971158-123920240805162741.0 a978-7-5482-5044-9dCNY98.00 a202408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ay ar1 a青涩之歌b专著f尹富林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375页d24cm a尹富林,南京工业大学退休教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国际教育的研究。 a本书是一本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代青年求学、创业之路,内容主要包括了“高考新招、大学之道、人情冷暖、市场经济、勤劳致富”等四十个章节,以主人公庄达运参加高考、上大学、工作、成家、创业的生活轨迹作为时间主线,作者以笔书写,细细道来,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丰富、生动、有血有肉、充满创业艰辛的生活画卷。本书将庄达运的求学生涯生活、人生成长和创业艰辛表达出来,文中见理,生动有趣,管中窥豹,借笔点晴。小说既呈现出了个人在时代大潮下的人生奋斗,以及面对磨砺时坚韧不屈的生命精神,也呼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本书以小说的方式,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创业者的开拓与奋斗。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尹富林4著 0aCNbFHWHc20240807 0136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8001762150014002143140193002283300605004213330015010266060025010416900014010667010017010808010023010971158-124020241230112220.0 a978-7-5594-9228-9dCNY69.8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三尺春b专著f长青长白著 a南京c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d2025.03 a2册d21cm a长青长白,本名谌艳,现居重庆市合川区,1999年生人。言情小说作者,文风细腻,擅长在故事中描述极致的浪漫与救赎。笔下故事设定新颖、情感动人。已出版作品《停岸》,其他作品有《三尺春》《衔玉》等。 a这是一部以古代为背景创作的言情小说,讲述了身世复杂、温婉坚韧的孤女李姝菀和隐忍克制的大将军李奉渊的爱情故事。女主角李姝菀幼时被大将军李瑛抱回将军府,将军府的公子李奉渊虽然不喜这凭空出现的不速之客,但仍尽职尽责地照顾,后来二人关系渐好,成了彼此的依靠和挂念。李瑛病故后,李奉渊临危受难前往西北打仗。其间,李姝菀学习经商,努力担起料理家事的责任,独当一面,而李奉渊远在西北历经数次惊险,终平定还京。久别重逢,五年的分离并没有让彼此产生嫌隙,朝堂的暗流涌动更让二人交付信任,心意相通。在经历一次次磨难后,最终天下太平,二人安稳余生。小说具有丰富的故事性,展现了人物历经艰难却仍坚韧生活、直面困难的动人形象。 a小说爱好者0 a言情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长青长白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42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5001472100030001722150016002023140251002183300619004693330015010886060025011036900014011287010013011428010023011551158-124120241010140910.0 a978-7-5168-4001-6dCNY80.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深潜者b专著f王力著 a北京c台海出版社d2024.10 a188页d23cm a王力,1993年生,浙江兰溪人,现居杭州,毕业于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第七批“新荷人才”,杭州市高层次人才,曾获第十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在省市级报刊发表作品七十余篇。已经出版长篇小说《隐形钉子》。 a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抗战时期情报人员乔秋华的传奇经历。他从事情报工作,参与刺杀汉奸和日本特务,用青春和鲜血浇灌信仰,历经九死一生,后来受地下党员的影响,秘密加入了共产党阵营。在与日本特工、情报机构的斗争中,乔秋华得到地下党员苏曼玉的帮助,他们之间的感情也从战友上升到爱情,最终,乔秋华牺牲于战场,而他的爱人,始终怀抱着对他的思念,直至人生终章。故事讴歌了对抗日斗争时期我党地下人员所做的贡献,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和顽强斗争的精神。作为经久不衰的主旋律题材,本书歌颂了烽火岁月里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革命精神和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以小见大地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在百折不挠中锻造的民族自信。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王力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14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140134002263300455003603330015008156060025008306900014008557010013008698010023008821158-124220241113131847.0 a978-7-5513-2830-2dCNY68.00 a20241113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ay ar1 a田间的行者b专著f桑汤著 a西安c太白文艺出版社d2025.01 a128页d24cm a桑汤,笔名沉石、陈石。酷爱文学,在《安徽青年报》《淮南日报》《阜阳日报》《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发表文章30余篇,创作散文作品300余篇。 a《田间的行者》是一部长篇小说,书写了主人公李骅鸣精彩的一生。李骅鸣少年时期热爱文艺、头脑灵活,在家乡打快板、唱鼓书、跑旱船,将表演收入补贴家用,撑起整个家庭。青年时期,李骅鸣决心追逐长久以来的学医梦,潜心研究中医学二十余年,学有所悟后又外出游学十年,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学成归来后,李骅鸣在家乡开办免费诊所,造福一方百姓,同时为家乡造桥修路、开办幼儿园,立志家乡发展贡献微薄力量。小说刻画了一个心系家乡、淳朴善良、为医学理想不懈奋斗的人物形象。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桑汤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18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050008001802100042001882150016002303140179002463300419004253330015008446060025008596900014008847010013008988010023009111158-124320240830134304.0 a978-7-5175-0834-2dCNY55.00 a202408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外贸会计上班记b专著f谭天著 a3版 a北京c中国海关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01 a192页d24cm a作者谭天(原名董海鹏)为资深出口退税咨询师、外贸会计,从事相关培训多年,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了解国内从业人员所需,能够从实战角度,结合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外贸会计相关知识。 a本书以大连市某外贸企业会计魏青青的职场经历为线索,通过文学的手法把枯燥的出口企业涉及的会计学知识,包括出口退税申报基本要素、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操作、外贸企业一般贸易退税申报流程、生产企业一般贸易退税流程、外贸企业来料加工业务退税申报流程,以及退税申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以故事的形式描述出来,本书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生动有趣,使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能够学习实际业务的操作,加深对行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谭天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26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8001822150016002203140218002363300477004543330015009316060025009466900014009717010015009858010023010001158-124420241230151544.0 a978-7-5594-9218-0dCNY68.0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ay ar1 a小城律师李不言b专著f陆海波著 a南京c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d2025.02 a455页d24cm a陆海波,男,1966年7月出生,江苏省宿迁市人,现定居苏州。从事律师职业三十余年,2001年被江苏省司法厅授予“人民满意律师”称号,2002年被江苏省律师协会评定为江苏首届“知名律师”,2013年入选苏州市“3212工程领军型律师”。 a本书为围绕律师展开的长篇小说,李不言和江山从司法学校毕业一起回到家乡小城,两人都想做法官,结果江山去了法院,李不言成为了律师……小说以写实主义手法,讲述小城律师李不言二十年律师执业历程和情感经历,以简洁明快轻松有趣的笔调,展示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案件和与案件关联的不同阶层的人,通过李不言的成长和对律师职业的思考,从一个切面折射出中国当代律师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小说对小城律师的生活近乎原生态的刻画,使作品具有真实的力量,塑造出李不言这一可信的律师形象。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陆海波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68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4001472100036001812150016002173140527002333300584007603330015013446060025013596900014013847010017013988010023014151158-124620241211104511.0 a978-7-5596-8147-8dCNY46.00 a2024121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寻案密码h2b专著f风舞残云著 a北京c北京联合出版公司d2025.03 a304页d21cm a风舞残云,1969年生,1991年从事新闻工作,目前为电视台新闻记者,拥有丰富的罪案侦查和新闻采写经验。于2018年签约豆瓣阅读,新闻写作是工作,小说创作是爱好,已发表了两百余万字的硬核刑侦悬疑小说,连载代表作《凶案密码》系列,共十一本,是豆瓣阅读的高人气作品之一,阅读量超300万,有近2万人推荐。他以刑警的双眼告诉你,凶案现场是多么的残忍和血腥;他以记者的镜头告诉你,阳光高照的城市背后,有你看不见的零乱肮脏的死角;他以一名思考者的文字告诉你,人心就是一片森林,里面不仅住着善良宽容、乐观友爱的天使,也住着自私贪婪、虚伪残忍的魔鬼…… a《寻案密码2》以几宗单元小案串联起一起主线大案的形式,讲述了经验丰富的刑警老国凭借高超的刑侦技术和执着的追凶精神,侦破高难度案件的故事。即将退休的老刑警国强,搭档新人女警周薇,临危受命调查女主持人被害案,不成想接手后又连续收到类似的警情。究竟是模仿犯罪还是需要并案侦查?老国再度出手,亲临现场,破解凶案之谜。本书塑造的刑警老国形象鲜活、刑侦技术过硬。所谓“神探”,靠的从来不是灵机一动,而是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知识积累而成的宝贵经验。每一次现场勘查,每一次走访调查,都可能暗含至关重要的线索。刑警要做的,就是争分夺秒,在庞杂细节中找到有用信息,像拼图一样,一片一片拼凑起最终真相。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风舞残云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02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25001482100034001732150016002073300479002233330015007026060025007176900014007427010013007568010023007691158-124720241226082431.0 a978-7-5570-3321-7dCNY46.8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ay ar1 a咬丝绒b专著f应橙著 a广州c广东旅游出版社d2024.12 a304页d21cm a本书是一部现代都市温情长篇小说。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戚悦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成绩优异,在校备受欢迎。因为一次偶然家庭变故,戚悦同男朋友分手后意外地成了傅津言的女朋友。阴差阳错的两人在一起后,戚悦对傅津言始终怀着一丝疑虑和不信任。某天,她发现了“现男友”傅津言身上不为人知的秘密以及童年伤痛,于是戚悦开始学着了解他和接受他,并用自己的爱与温柔治愈了傅津言的童年伤痛。而傅津言也一路陪伴她实现梦想,最后戚悦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两人的爱情也得以升华。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积极向上。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应橙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7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7001472100030001742150016002043140220002203300603004403330015010436060025010586900014010837010013010978010023011101158-124820240918113047.0 a978-7-5168-3994-2dCNY43.00 a202409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一封情书b专著f磎山著 a北京c台海出版社d2024.11 a320页d21cm a著者,磎山,本名朱嘉玮,女,出生于2005年5月27日,国籍中国,甘肃兰州人,现就读于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喜欢享受生活,也喜欢电影、戏剧、图书等跟文字有关的一切,希望能用一个个故事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四季如春的理想国度。 a本书是一部青春小说。本文以一封信为线索贯穿全文,带着女主角苏霖曼回到了她的年少时光。苏霖曼和林礼嘉是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升入高中后,他们在机缘巧合下帮助尚泽明摆脱了过去阴影,三人因而成为挚友。郑雯是转学而来的新生,性格内向,在学校显得格格不入,但在苏霖曼和林礼嘉的鼓舞下,她也逐渐成长并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些变故还是将他们分离。成年后,苏霖曼成为了更理想的自己,郑雯和林礼嘉相爱相伴,尚泽明向着目标稳步前行,四人道路不同,但青春年少时所经历的一切,依然在他们的人生里熠熠生辉。本文文字灵动自然,作者通过巧妙的情节设计展示出了青春期的少年们经历的成长阵痛,引发年轻读者产生共鸣。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磎山4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15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8001862150016002243140145002403300435003853330015008206060025008356900014008607010019008748010023008931158-124920241227140158.0 a978-7-5594-9137-4dCNY49.8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一个都不会放过b专著f尖叫的羊驼著 a南京c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d2025.01 a333页d21cm a尖叫的羊驼,原名黎晓薇,江汉大学,应用心理学在读。想做一个点星人,给每个孤单的人寄一颗星星。常驻耀斑文化、W脑洞君等公众号、超好看等App作者。 a本书是一本悬疑推理小说。高考后的第五天,宋执死了。虽然尸体和案发现场均被一群野狗破坏,但法医通过检查发现他是因为哮喘猝死。因为死亡现场有遗书,结合法医给出的结论,警方最终判定他是因为想自杀而前往郊外,结果哮喘发作导致死亡。许秋雨回国的那天就是宋执下葬的日子。他在葬礼上收到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他不是自杀,而是谋杀。不论纸条的真假,许秋雨都决定找到宋执的死亡真相。他和青年警察李正一起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抓住了凶手,一个都没放过。 a小说爱好者0 a推理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尖叫的羊驼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7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8001762150016002143300625002303330015008556060025008706900014008957010015009098010023009241158-125020241216140052.0 a978-7-5212-3225-7dCNY58.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一世机密b专著f石钟山著 a北京c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2 a193页d23cm a长篇小说。这是一部描写一对中共地下党员用一生坚守机秘的长篇小说。1947年内战全面爆发,潜伏在南京国防部二厅的我地下党员苏南,接到了潜伏重庆保密站的任务,却意外牺牲。比苏南小一岁半的弟弟苏北代替苏南去重庆执行潜伏任务。苏北面对苏南的前同事,同学,一连串的拷问,步步惊心地在重庆站站稳了脚跟并完成上级安排的锄奸和营救工作。嫂子梦瑶也是我方的地下党员,在南京国民政府机关打字室工作,两人只能以夫妻名义,伪装自己。新中国成立后,苏北与嫂子组成家庭,因为自己曾经的特殊身份,子女的命运也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虽然成了普通人,仍然恪守着党的机密,坚守组织的信念,不因自己的功劳为子女谋任何好处,完成了自己对党的机密一生的守护。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石钟山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21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4001802150016002143140197002303300447004273330015008746060025008896900014009147010017009288010023009451158-125120241220141537.0 a978-7-5702-3780-7dCNY48.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ay ar1 a缘宇宙法则b专著f之城刘夏著 a武汉c长江文艺出版社d2024.10 a282页d24cm a之城刘夏,原名刘学军,曾是街头艺人,酒吧助演;曾是北漂浪子,韩国秘书;如今是艺术暖男,中国好教师——武汉江汉区教育年度杰出教师,湖北省学雷锋标兵。中国新艺术文学平台设计者,校园课间文学的先锋。 a本书是一部科幻小说。未来世界,结婚率下降、人口减少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巨大难题。为了共同克服这个难题,缘宇宙情感交互平台诞生了。这个平台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努力促成爱情,帮助人们结成良缘,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主人公斯远第十二次登上缘宇宙情感交互平台,这是他最后一次机会,希望能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却没想到这次缘宇宙的牵线,却让他发现这个看似美好的系统背后似乎存在着某个巨大的阴谋。为了解开谜团找到真相,斯远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又充满离奇色彩的旅程…… a小说爱好者0 a幻想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之城刘夏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0926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19001302100030001492150016001793300421001953330015006166060025006316900014006567010015006708010023006851158-1252 a978-7-5716-2563-4dCNY46.00 a20230308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悦来f李世许著 a沈阳c沈阳出版社d2022.09 a244页d26cm a本书是一部由四川青川县作协主席李世许创作的以平阴古道为题材的小说。讲述了历史学老教授青原和她的学生探访阴平古道,了解古村落的演变,逐渐还原历史,并解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的故事。小说采用古今两条主线推进。现实中,老馆长的辛苦坚守、知客世家的另类传承、关门弟子天各一方的归宿和绵密心意,帮助教授最终“灵魂回家”。历史上,知县大人、地方乡绅、民间艺人、佛门师徒与土匪盗贼一起打开阴平古道,围绕青溪古城展开善恶纠缠和生死博弈。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李世许4著 0aCNbFHWHc20230315 0202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5001472100034001722150016002063140465002223301005006873330015016926060025017076900014017327010015017468010023017611158-125320241030114118.0 a978-7-5171-4965-1dCNY58.00 a202410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竹匠b专著f慕十七著 a北京c中国言实出版社d2024.10 a263页d21cm a慕十七,四川省网络作协成员,达州市作协成员,热衷探索四川省各种非遗传统文化,于二零一一年开始网络创作。对民俗民风、历史人文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主题颇感兴趣,著有现实题材《蜀水行》《薪火》《醉川中》《竹匠》《蜀绣》《大江鲟影》等多部民族文化小说作品,累计创作约四百万字。其中,《竹匠》获七猫中文网2021年第一届现实题材征文大赛“民族故事”一等奖;《蜀绣》2022年第二届现实题材征文大赛最佳IP潜力奖,《大江鲟影》获2023年三届现实题材征文大赛家园与未来分类一等奖。 a《竹匠》是一本现实题材小说,旨在弘扬非遗传统竹编文化。小说以四川省宜宾市蜀南竹海为地图背景,以弘扬竹编文化传承为主线,情节紧凑,故事精彩。主要讲述了应庙大学生许悠然因为要做一篇非遗论文而结识了名不见经传的小竹匠杜方知,从而开启了一场宣扬竹编竹工艺文化传承的邂逅与交往盛宴。从镇上比赛一鸣惊人,到宁桥公司举办的千人大赛斩获佳绩、市区赛上名动西南,直到省级比赛的顺利晋级,以及国际展览上取得骄人成就,许悠然一路陪伴着菁语“铁三角”(杜方知、陈之问、郑安怡)的竹编技艺技能不断成长,从而解开了菁语成立背后的故事,了解到了老一辈工匠师傅师门学艺的艰辛,和一代名匠隐居深岭的无奈和悲哀,也激发了她传承技艺的迫切期望。在师门传承和家学传承之间,年轻一代匠人在老一辈工匠师傅的执着、深耕、吃苦精神影响下,面对时代挑战,选择了更加适合新一代匠人应该走的路,让竹编技艺可以一直传承传播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竹编工艺的魅力。传承非遗文化,宣扬工匠精神,弘扬民族融合,展现民间技艺在社会发展潮流中新旧交替推陈出新的时代挑战与生产困境、生存抉择。本书内容独特,故事曲折,文字流畅,作家文本,有一定社会效益和出版价值。值得出版。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慕十七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22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8001762150016002143300670002303330015009006060025009156900014009407010015009548010023009691158-125420241129151014.0 a978-7-5212-3181-6dCNY68.00 a20241129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罪恶天桥b专著f白艾昕著 a北京c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5.01 a272页d24cm a长篇小说。管凡夫在省电视台工作了两年多,始终碌碌无为。大学同窗老丁从东南亚某国打来电话,邀请他去做婚介公司的合伙人,共谋发展。管凡夫和老丁游走在灰色地带,挖了第一桶金,其后在坑蒙拐骗的邪路上越走越远,跨国婚介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当地黑社会老大杨燔的妹妹杨潇璇青睐管凡夫,两人经过几番挫折结为夫妻。在杨燔势力的保护下,管凡夫和弟弟管俗子扩大婚介业务的市场,不择手段赚取黑心钱,致使一些家庭人财两空,家破人亡。公安部门收到越来越多异国新娘跑路的诈骗案,案件的源头最终指向天桥婚介公司。两国警方开展联合行动,逮捕以管氏兄弟及本地黑社会头目杨燔为首的黑恶势力组织,所有参与犯罪人员悉数落网,“天桥系”终于在落日的余晖下落下帷幕。至此,长达9年之久的跨国婚介诈骗链条被彻底覆灭。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aI247.5v5 0a白艾昕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327nam0 0 0025337450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2250019002263140175002453300553004203330015009736060033009886900014010217010015010358010023010501158-125520240626092337.0 a978-7-5171-4832-6dCNY58.00 a202406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逆光飞翔b专著f温亚军著 a北京c中国言实出版社d2024.06 a263页d21cm2 a鲁奖作家自选集 a主编刘笑伟,1971年出生,河北人,现任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副院长。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诗刊》编委。 a《逆光飞翔》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作家温亚军近两年来创作的11篇短篇小说,包括。这些作品既凸显了某些地域特色,同时又超越、淡化了地域构成的普遍化色彩,作者着力于人性最深处的挖掘,既有普通人生活的艰苦卓绝,又有个性化人物生存的命运表达,这些人物不乏人性的温情底色,构成小说意义一定程度上虚构与真实的有力写照。这些作品无论书写的是都市还是乡村,作者在每篇小说里所展现的精神地理的变迁,体现出人物的生存状况,以及这种感知和承载的动影中有着诸多生命的纠结:精神的强大、悲壮,现实的琐碎、无奈,使这些小说人物更有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动力、绵绵不绝的人性存在力量。 a小说爱好者0 a短篇小说x小说集y中国z当代 aI247.7v5 0a温亚军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24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9001472100034002362150016002703140111002863300418003973330015008155170049008306060033008796900014009127010017009267010017009438010023009601158-125720240626161227.0 a978-7-5396-8123-8dCNY45.00 a202406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fy ar1 a长江,你好!b专著e安徽网络作家“长江的微笑”主题采风创作作品集f周志雄,余同友主编 a合肥c安徽文艺出版社d2024.08 a352页d24cm a周志雄,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 a本书稿系一部短篇小说作品合集,收录了2022年8月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组织十余位网络作家进行长江采风活动后创作的短篇小说作品。书稿中收录的作品包括甘臻的《江豚殇》、伯乐的《江一流》、尘世伊语的《微笑天使》、蒋诗经的《江猪不是猪》等,情节奇幻、语言生动、形式多样,展现了安徽网络作家的精神风貌,既呼吁对长江生态文明进行审视和保护,也对新时代网络文学创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回应了对时代重大题材的关切,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a小说爱好堵1 a安徽网络作家“长江的微笑”主题采风创作作品集0 a短篇小说x小说集y中国z当代 aI247.7v5 0a周志雄4主编 0a余同友4主编 0aCNbFHWHc20240703 0115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4001802150016002143140111002303300461003413330015008026060043008176900014008607010013008748010023008871158-125820241126162257.0 a978-7-5378-6985-0dCNY58.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40000 ay z 000yy ar1 a灰鸟消失在尽头b专著f梅钰著 a太原c北岳文艺出版社d2024.11 a272页d21cm a梅钰,本名郝晓梅,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9届高研班学员,山西文学院第七届签约作家,山西省“三晋英才”。 a《灰鸟消失在尽头》为中短篇小说集。本书共收录了作者近年创作的20篇作品。书稿集中体现了作家梅钰的创作实力,内容涉及青春、成长、爱情、救赎、感悟,折射平凡人生所遭遇的高地与深渊,生存与死亡,光明与阴暗,真实与虚幻,俗常与异相,描写人对世界和生命的无法把握。作品既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困境、精神困境和伦理困境,关注人性内在的分裂与弥合;也不乏大时代的宏观透视,以隐喻或写实的方式,表达反思与批判意识;同时,温暖的守护和信仰的追问,依然是梅钰创作的心理起点和精神支点。 a小说爱好者0 a中篇小说x短篇小说x小说集y中国z当代 aI247.7v5 0a梅钰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096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4001802150016002143300407002303330015006376060033006526900014006857010015006998010023007141158-125920241216134458.0 a978-7-5321-9171-0dCNY68.00 a2024121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ay ar1 a或然率的谜思b专著f丁恩翼著 a上海c上海文艺出版社d2025.01 a483页d21cm a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作者新近创作的十八个短篇。在形式上,整本书中的人物与主线相互呼应,有一定的连贯性;而在内容上,各个篇章又可作为独立的故事分别解读。在叙述风格上,其中一部分作品沿袭了作者一贯擅用的“一笔入魂”,在故事结尾处惊现触不及防的情节反转,或令人拍案叫绝,或令人扼腕心碎;而另一部分作品,则运用看似平静如水的温婉表达,让蕴藏在文字底层的激荡风暴形成蓄力之势,构成了泼墨画般足以道出万千姿态的留白。 a小说爱好者0 a短篇小说x小说集y中国z当代 aI247.7v5 0a丁恩翼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01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5001472100034001722150016002063300421002223330015006436060033006586060033006916900014007247010015007388010023007531158-126020240206100101.0 a978-7-5468-2419-2dCNY68.00 a20240206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20000 ay z 000yy ar1 a惊蛰b专著f李涌泓著 a兰州c敦煌文艺出版社d2023.11 a261页d26cm a本书为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惊蛰》《守秋》《回家过年》《背老二》《惊涛》《洒满露珠的树叶》《阳光射进窗户》《溪水潺潺》等中短篇小说15篇。小说主要为乡土题材,讲述了发生在陇南山区的人们积极面对困难,努力奋斗,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小说在题材选择、情节构思、人物塑造、语言运用以及环境描写等方面,都散发着浓郁的陇南泥土的芳香气息,故事情节曲折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感人,语言干净流畅,给读者带来独特的美感和享受。 a小说爱好者0 a中篇小说x小说集y中国z当代0 a短篇小说x小说集y中国z当代 aI247.7v5 0a李涌泓4著 0aCNbFHWHc20240221 0079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49001942150016002433300131002593330015003905170021004056060033004266060033004596900014004927010015005068010023005211158-126120241231091909.0 a978-7-5190-3639-3dCNY98.00 a20190212e20242018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午夜凶影b专著e舒云华侦探小说集f舒云华著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18.05]h2024.06重印 a394页d21cm a本书收录了《枫林迷案》、《溺亡真相》、《午夜凶影》、《弑母事件》、《深山骷髅》、《野花一现》、《胖嫂之死》、《盲女劫》等作品。 a小说爱好者1 a舒云华侦探小说集0 a侦探小说x小说集y中国z当代0 a短篇小说x小说集y中国z当代 aI247.7v5 0a舒云华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098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300420002383330015006586060027006736900015007007010015007158010023007301158-126220241122133836.0 a978-7-222-23352-2dCNY50.00 a202411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zy ar1 a云南少数民族红色故事b专著f杜娟主编 a昆明c云南人民出版社d2024.11 a235页d24cm a书稿以建党100年为起止范围,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创作主线,对云南少数民族之中和民族地区产生的红色事件、红色人物故事进行挖掘、整理,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故事以流畅的文笔撷取精彩片段讲故事的表现手法,挖掘事件本身、人物身上所蕴含的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工匠精神;呈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团结进步迈向新生活的故事。 a文学爱好者0 a革命故事x作品集y中国 aI247.81v5 0a杜娟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39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5001472100030001722150016002023140239002183300595004573330015010526060031010676900015010987010015011138010023011281158-126320241021160626.0 a978-7-5526-5514-8dCNY56.00 a202410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ay ar1 a猫眼b专著f岑燮钧著 a宁波c宁波出版社d2024.09 a332页d21cm a岑燮钧,浙江慈溪人,浙江省作协会员。擅长短篇小说的创作,作品发表于《小说选刊》《小说月刊》《小小说月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部分作品入选年度排行榜、年度选本和中考、高考模拟卷。著有小小说集《戏中人》、散文集《文人之美》。 a这是一部小小说集,分上下两编。本书以《猫眼》为题,寓意通过猫眼看世间。上编题曰“老城”,以三北大地为背景,虚构一座老城:舜江府——舜江市,一篇篇演绎一个城市的古往今来,赞美中华传统美德,发扬时代精神,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下编题曰“旧族”,是对“老城”的补充和具体化,以三北大地上的“周塘”为背景,虚构一个家族,写出这片土地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描写精微有味,人物个性鲜明。作者以悲悯的心态,深抱同情和理解,为父老乡亲立传,感慨他们的人生历程,喟叹他们的所作所为,怜惜他们的生生死死,赞美他们的淳朴厚道。大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等转载。 a小说爱好者0 a小小说x小说集y中国z当代 aI247.82v5 0a岑燮钧4著 0aCNbFHWHc20241024 0084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5001482100034001832150016002173300293002333330015005266060025005416900011005667010015005778010023005921158-126420241226084327.0 a978-7-5555-1589-0dCNY6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50000 ay z 000zy ar1 a看北疆锦绣中b专著f高明霞等著 a呼和浩特c远方出版社d2024.03 a444页d26cm a本书是一部记述内蒙古脱贫攻坚概况的长篇报告文学。全书通过一篇篇感人的故事,着力反映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林区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重大成绩和变化,多视角展现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产业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等战略措施,绿富同兴、扶贫立志,打造北疆内蒙古靓丽图景的时代壮举。 a文学爱好者0 a报告文学y中国z当代 aI25v5 0a高明霞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099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140165002263300273003913330015006646060025006796900011007047010015007158010023007301158-126520241216140034.0 a978-7-5008-8630-3dCNY54.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zy ar1 a乌金时代b专著f曹海英著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12 a277页d19cm a曹海英 宁夏石嘴山人,祖籍河北泊头。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左右左》《私生活》,长篇散文《黑色版图》。现供职于宁夏文联《朔方》编辑部。 a《乌金时代》是一部报告文学。作者以朴素白描的笔法,饱蘸深沉的情感,书写了新中国煤炭工业半个多世纪翻天覆地之巨变。作品客观真实、细致入微、记录时代、书写现实,讴歌社会主义建设,讴歌劳动者,讴歌新时代。通过煤炭一线职工的真情实感和勇于奉献的实干精神,营造出足以共情的氛围。 a文学爱好者0 a报告文学y中国z当代 aI25v5 0a曹海英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27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3001472100034001702150016002043140214002203300507004343330019009416060025009606900011009857010013009968010023010091158-126620241202133923.0 a978-7-302-67595-2dCNY76.00 a202412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心洞b专著f赵婧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88页d21cm a赵婧,心理咨询硕士(专业方向戏剧治疗),行为科学在读博士,心理咨询师。擅长处理婚姻家庭、亲密关系、成 长创伤、情绪管理、心理矫治等相关议题。曾在《新民晚报》《文汇报》《新闻晨报》等主流报刊发表过多篇实事新闻报道。 a本书内容已经外聘专家和清华大学党委审读审核通过(清委文[2024]78号)后同意安排出版。《心洞》采用半纪实写作手法,讲述了一位心理治疗师,在社区为来访者提供心理治疗服务的故事。本书以七周的时间轴为主线,详细描绘了针对不同类型来访者采用不同治疗技术的心理治疗实操场景。这既是一部有关治疗经验的工作笔记,也是一本展现后现代心理治疗技术的科普读物,更是一部可读性较强的人文社科类小说。透过本书,读者将走进各类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人生故事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与转折,以及治疗师本人的心路历程及感悟。 a纪实文学爱好者0 a纪实文学y中国z当代 aI25v5 0a赵婧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29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271002523300399005233330019009225170021009416060025009626900011009877010015009988010023010131158-126720240814140827.0 a978-7-5142-4424-3dCNY78.00 a202408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心中有束温暖的光b专著e“80后”追踪纪实f刘春荣著 a北京c文化发展出版社d2024.08 a355页d23cm a刘春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获得首届中国电力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第三届中国工业文学“光耀杯”大赛中篇小说奖等奖项。撰写经管励志类书籍10本,出版有长篇报告文学《繁星花开》、长篇小说《心如琉璃》、散文集《西客站》等。 a这本书讲述一群80后年轻人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奋斗故事。特别是国家电网公司首席专家、河南超高压带电作业带头人陶留海以及由他所带领的团队,始终努力奋战在超高压带电作业第一线,在工作中不断摸爬滚打,无数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1100千伏特超高压施工中,他们在不懈努力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拿到25项发明专利,填补了同行业国内国际间的多项技术空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十分卓越且重要贡献。 a纪实文学爱好者1 a“80后”追踪纪实0 a纪实文学y中国z当代 aI25v5 0a刘春荣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16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140159002263300449003853330015008346060025008496900011008747010015008858010023009001158-126820240810154119.0 a978-7-5482-5237-5dCNY98.00 a202408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zy ar1 a徐家往事b专著f李维龙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364页d24cm a李维龙,原云南高原影视文化中心文学创作室主任,北京中视缘诚影视公特约编剧,云南睿馨文化传媒公司文学顾问,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客座教授,云南音像岀版社特约编剧。 a本书以纪实文学的表现手法,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史资料,书写了云南大理巍山徐家兄弟姐妹七人及徐家女婿林育英(张浩)、刘林元等人的革命历史事迹,缅怀徐家革命先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做出的流血牺牲。本书的意义在于启迪今人、激励后人,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本书分为引子、一至二十八章、尾声、主要人物列表、创作札记等部分,结构清晰、构思完整,语言生动流畅。 a文学爱好者0 a纪实文学y中国z当代 aI25v5 0a李维龙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10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300545002323330019007776060033007966900011008297010015008408010023008551158-126920241219152459.0 a978-7-225-06665-3dCNY46.00 a20241219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30000 ay z 000yy ar1 a在阿尼玛卿脚下b专著f杨海滨著 a西宁c青海人民出版社d2025.02 a279页d26CM a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集,作者以饱含温度的文字记述了1952年起内地工作者及他们的子孙后代来到阿尼玛卿脚下,为建设果洛,促进青藏高原藏族地区民族团结,战胜雪灾发展畜牧业,修建第一条公路,创办第一所学校、医院、银行等,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们或为理想或为生存或为服从组织分配,艰苦奋斗在医疗、法律、就业、民生、教育等各条战线上,不断开创新局面,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深厚友谊,维护了国家的和平稳定。本书通过对建设高原民族地区工作者故事的讲述,记录他们朴实无华、满腔热枕的人生经历。文字朴实生动,对于反映藏族地区的经济社会重大发展变化有重要的意义。 a纪实文学爱好者0 a纪实文学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5v5 0a杨海滨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11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0002182150016002483140067002643300438003313330015007696060029007846900012008137110027008258010023008521158-127020241016155518.0 a978-7-5496-4350-9dCNY78.00 a202410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3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新闻)获奖作品选b专著f上海市广播电视协会编 a上海c文汇出版社d2024.09 a436页d24cm a上海市广播电视协会是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管下的社会组织。 a本书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协会选入的2023年度在国家以及上海广播电视评奖中获奖的优秀新闻作品,包括中国新闻奖、上海新闻奖、上海长江韬奋奖等。这些获奖作品是在2023年中由协会所辖的成员机构: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以及浦东新区广播电视台等上海郊区9家广播电视台在新闻采访活动中采制的新闻报道、新闻专题、新闻直播和新闻专栏等,这些作品代表了2023年度上海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水准,也是上海新闻宣传的历史印记,更是广播电视同仁新闻业务学习的样板。 a新闻工作者0 a新闻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53v502a上海市广播电视协会4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33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4001972150016002313140117002473300589003643330015009535170021009686060033009896900012010227110019010348010023010531158-127120241220112719.0 a978-7-5543-1368-8dCNY128.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晤对集b专著e走近岭南名家名作f羊城晚报社编 a广州c羊城晚报出版社d2024.12 a181页d26cm a羊城晚报社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主体报社,由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主管、主办,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张大型综合性晚报。 a2022年以来,羊城晚报开辟《名家说名作》和《走进名家工作室》栏目,深入对话岭南名家名作,推出系列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精彩报道,并将作品结集成册。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重读经典”,第二部分是“走近名家”。“重读经典”主要收集《名家说名作》栏目的系列报道,内容包括访谈当代人文名家,深入挖掘大展所示经典书画珍品的渊源、传序等线索,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古今经典名家对话。折射出岭南藏家、学界对保育中华优秀文化所做的努力,意涵深远。“走近名家”主要收集《走进名家工作室》栏目的系列报道,重点推介岭南美术名家名作,带领读者、观众探秘岭南名家的一线创作现场,领略当代岭南非遗的传承与魅力。 a新闻工作者1 a走近岭南名家名作0 a新闻报道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53v502a羊城晚报社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069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100030002072150021002373300061002583330015003196060023003346900014003577110031003717110023004028010023004251158-127220241217160822.0 a978-7-5533-5127-8dCNY198.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初心见证b专著f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泰州市档案馆编著 a南京c南京出版社d2024.12 a2册(412页)d26cm a《初心见证》包括《新四军在泰州》、《泰州红色信札》两册。 a文学爱好者0 a书信集y中国z现代 aI266.5v502a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4编著02a泰州市档案馆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08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000021002463300481002673330015007486060023007636900012007867110025007988010023008231158-127320241211114649.0 a978-7-5702-3870-5dCNY36.00 a2024121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cy ar1 a2024年中国散文精选b专著f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 a武汉c长江文艺出版社d2025.01 a245页d24cm a2024中国年选系列 a本书为“2024中国年选系列”丛书之一种,由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全书分为燃烧的书页、出发之地、草木归其泽、遇见等四个部分,汇集二十多篇散文佳作,囊括了中国南北各地区作家的优秀作品,力求选出2024年度最有代表的精品散文,本书所收篇目内容丰富、行文动人、思想深刻,其中不乏名家名作,既有尘世描摹、闲心静居,也有历史风云、文化交流、人与自然,展示了当代人文风貌。同时,本书坚持风格、手法、语言的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是供读者朋友们阅读、赏析的散文精选本。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02a中国作协创研部4选编 0aCNbFHWHc20241212 0088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4002182150016002522250027002683300183002953330015004786060023004936900012005167010017005287010017005457120031005628010023005931158-127520241023141611.0 a978-7-222-22452-0dCNY48.00 a202410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cy ar1 a魅力傣乡b专著e永兴f陶光德,李习清编著g永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 a昆明c云南人民出版社d2024.01 a136页d19cm2 a中国乡愁文化书系i永仁 a书稿紧扣“生态永兴”主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永仁县永兴乡优美的林海、湖泊景观,以及生机勃勃的林果产业,为了解、宣传永仁提供了丰富资料。书稿主题突出,文笔流畅,有可读性和文学性。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陶光德4编著 0a李习清4编著02a永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4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00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33001532050011001862100038001972150016002353300419002513330015006706060023006856900012007087010015007208010023007351158-127620241202115354.0 a978-7-5212-3215-8b精装dCNY68.00 a202412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cy ar1 a比我老的老头b专著f黄永玉著 a修订版 a北京c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2 a344页d21cm a黄永玉经典散文集。以生动的叙述和潇洒酣畅的文字讲述了那些比他年长的前辈和朋友的故事:钱锺书、张乐平、李可染、张伯驹、林风眠、沈从文、聂绀弩、黄裳、张正宇、黄苗子郁风夫妇……这些群星般闪亮的名字辉映了中国20世纪的文化天空。黄永玉与这些“比他老的老头”一起哭,一起笑,一起仰天长啸。悠远地追忆,深深地怀想,直抒胸臆,率性洒脱,风趣另类,独具黄氏语言风格。此次出版的全新修订版增补了多张私家珍存照片和自绘插画,别有意趣。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黄永玉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094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7001472100034001742150014002083300407002223330015006296060023006446900012006677010015006798010023006941158-127720240702142551.0 a978-7-5702-3654-1dCNY88.00 a202407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cy ar1 a茶饭引b专著f胡竹峰著 a武汉c长江文艺出版社d2024.06 a2册d19cm a《茶饭引》是知名作家胡竹峰的散文集,分为《茶书》《饭书》两部分。全书主题相对集中,主要围绕“茶”(茶文化)与“饭”(饮食文化)展开,收录了《茶之苦》《茶之涩》《茶之形》《茶之骨》《醋椒鱼片》《猪头肉》《刀鱼记》《馄饨》等篇目。胡竹峰的散文有古风神韵,从风格上来看,《茶饭引》一书更贴近明清小品的审美趣味,远离了宏大的话语体系,将笔墨伸向生活中柔软的部分,一杯茶、一碗饭,见生活情趣,见生活冷暖,见众生百态。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胡竹峰4著 0aCNbFHWHc20240710 0186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8001802150016002183140821002343300481010553330015015366060023015516900012015747010013015868010023015991158-127820241127105324.0 a978-7-300-33463-9dCNY98.00 a202411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cy ar1 a初心初样当年时b专著f梁衡著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5.01 a300页d24cm a梁衡,山西霍州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原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著有,新闻四部曲——《记者札记》《评委笔记》《总编手记》《署长笔记》,散文集《觅渡》《洗尘》《把栏杆拍遍》《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红色经典·岁月留痕》《蓝色经典·仰望星空》《绿色经典·名山大川》《树梢上的中国》,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写作研究集《我的阅读与写作》、《毛泽东怎样写文章》、《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梁衡文集》(九卷),等等。曾获青年文学奖(中国香港)、赵树理文学奖、鲁迅杂文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多篇作品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a本书是著名作家梁衡的最新散文集,共收录了包括《文章大家毛泽东》等在内的25篇散文。全书设“昆仑”“周公”“春回”“觅渡”“清贫”“洗尘”“重阳”七个篇章,与读者一同走近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瞿秋白、方志敏、彭德怀、张闻天这七位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共睹其风采,感受其魅力。本书情真意切、娓娓道来,展现了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逆境中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书中的文字满怀敬意,既深入刻画了每个人物,又突出体现了作者爱国爱党的深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梁衡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22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5001472100034001722150016002063140223002223300447004453330015008926060023009076900012009307010013009428010023009551158-127920241225151622.0 a978-7-225-06848-0dCNY88.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30000 ay z 000cy ar1 a大河源b专著f阿来著 a西宁c青海人民出版社d2024.12 a535页d21cm a阿来,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其作品《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云中记》获中宣部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 a本书是部散文集。书稿《大河源》是著名作家阿来行走黄河源头区域,记录该地区社会、人文与自然的一部非虚构文学作品。作者通过钩沉梳理和细微观察,呈现了黄河源区深远悠久的文化记忆,生灵草木和千山万水的前世今生,以及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作品不仅赞誉了黄河源区的山河之美、历史之美、和谐之美、发展之美,而且还表达了建设生态文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黄河源区人们的广泛共识的这一事实,是一次对生态文明在青海伟大实践的深情书写。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阿来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05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29001482100034001772150016002113300509002273330015007366060023007516900012007747010015007868010023008011158-128120241231143816.0 a978-7-5702-3689-3dCNY5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cy ar1 a翻阅流水b专著f冯春明著 a武汉c长江文艺出版社d2024.11 a364页d26cm a《翻阅流水》是一本知识储备丰厚的历史文化散文集,知识点密集,史料详实,解读深刻。作者立足沂蒙,以散文的形式,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对以泰山、鲁山、沂山、蒙山、五莲山、尼山山脉为中心的海岱文化圈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连接远古与当下,有漫长苍茫的历史,有人物命运的悲歌,有对历史的独到解读,有对家乡的热爱,向我们一张东夷文化路线图呈现给人们一张东夷文化路线图。本书是这片沂蒙土地的缩影与素描,是蒙山之巅的呼唤与回响,是穿越时空的对话,是对人类终极命运的追问与思考,是回眸历史的深情书写,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浩歌。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冯春明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0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31001532100034001842150016002183140309002343300429005433330015009726060023009876900012010107010017010228010023010391158-128220241122152120.0 a978-7-305-28587-5b精装dCNY54.00 a202411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cy ar1 a芳华缱绻b专著f张新科编著 a南京c南京大学出版社d2024.11 a320页d21cm a张新科,现任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著名作家,国家级汉语言文学一流专业带头人,被誉为“我国重大革命和谍战题材领军人物”。曾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紫金山文学奖、哲学社会科学奖、“五个一工程”奖、政府出版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远东来信》《苍茫大地》《鏖战》《铩羽》等。多部作品被拍摄和改编成电视剧、话剧等。 a本书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庆纪念文集,作者张新科曾掌校多年,其从自身真实经历和情感体验出发,以散文形式呈现了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流变与风物人情。通过回望来路,忆海拾贝,采撷那些闪耀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岁月年轮中的人与事,致敬先贤,映照现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本书包含三重特质,即既是一个学者独特生命记忆的固化,也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史程的个性化记录,还是我国职业院校建设发展历程的生动个案,具有别样的意义。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张新科4编著 0aCNbFHWHc20241128 0095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2900153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300405002323330015006376060023006526900012006757010015006878010023007021158-128420241030131637.0 a978-7-5535-3084-0b精装dCNY56.00 a202410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cy ar1 a花痴人生b专著f钱魏彪著 a上海c上海文化出版社d2024.10 a224页d21cm a《花痴人生》是钱魏彪先生所写的散文随笔。在本书中,作者分三个部分--花之诗韵、草木意趣、人生屐痕,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旅行经历以及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讲述了对时间、人生、自然、城市、文明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自然和人生都是丰富多彩的,旅行可以让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同时,作者还强调了独立思考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性。作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所写所抒能引起读者共鸣。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钱魏彪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076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49001802150020002293300149002493330015003986060023004136060029004366900012004657010024004778010023005011158-128520241230135754.0 a978-7-5190-4087-1dCNY78.00 a20241230e20242018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a z 000cy ar1 a客厅里的苍鹰b专著f周国华著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18.12]h2024.06重印 a234页c图d24cm a本书内容包括:凉粉鱼儿;又到风清叶落时;南大河边上;游走在月色中;山月可知村里事;只有当下;清明怀想;启蒙;河里洗澡;执着的躲闪;江南三月行等。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0 a随笔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周国华f(1964-)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095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300407002263330015006336060023006486900012006717010015006838010023006981158-128620240910094149.0 a978-7-227-07678-0dCNY46.00 a20240910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40000 ay z 000cy ar1 a芦草深深b专著f鄢玉蓉著 a银川c宁夏人民出版社d2022.11 a360页d26cm a本书是一部散文集,包括《乡愁篇》《人物篇》《旅行篇》等篇目,共收录作者历年创作的散文五十余篇。这些散文记述的大多是移民吊庄芦草洼的人和事,是一部以移民身份、用朴实无华的文字书写芦草洼移民故事的书。作者以自己二十多年身处吊庄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故事为书写对象,通过书写亲人、朋友、同学、村民及历历往事,侧面呈现了芦草洼移民从艰苦创业走向脱贫富裕的历史过程,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种较为生动的文学记录。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鄢玉蓉4著 0aCNbFHWHc20240912 0126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7001472100034001742150016002083140289002243300423005133330015009366060023009516900012009747010013009868010023009991158-128820241009101154.0 a978-7-5190-5665-0dCNY89.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墨香星河b专著f丁峙著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24.09 a444页d24cm a丁志俊,笔名丁峙。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中国大众文学研究会、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精通日语、英语。曾担任 120万字《日汉物理探查大词典》的主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小说及散文,出版有《丁志俊翻译作品集》;在自然资源部作协主办的“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十部优秀地质题材影片”评选活动中担任评委。 a本书是一本散文文集,包括了四个部分,分别为:乡音乡情、译海泛舟、雪泥鸿爪和朝花夕拾。这四个部分分别记录了作者的心路历程,从家乡的求学之旅开始,到翻译作品时遭遇的挫折,再到物化探所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最后写到自己在工作之余的见闻。整部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翻译路上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讴歌了广大地质物化探工作者的光荣和梦想,弘扬了作者热爱生活、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是一部积极向上且文字优美的优秀作品。 a文学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丁峙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093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6001782150016002143300387002303330015006176060023006326900012006557010015006678010023006821158-128920241225143003.0 a978-7-5125-1793-6dCNY68.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cy ar1 a平凡的哲学b专著f葛昌永著 a北京c国际文化出版公司d2024.01 a376页d24cm a本书是一本哲理散文。全书由69篇充满哲理的人生散文构成,里面既包含了古代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典故和故事,从事物的发展演变延伸总结,升华出王阳明的知行理论,从事物的利害双面性,总结出哲学即辨思的本质内涵;同时,书中又包含了一些隽永的古诗词和耳熟能详的俗语,增加了作者亲笔题画的书法艺术作品,在富有逻辑地说理和举例当中、在中国传统美学的熏陶之中,作者深入浅出地将一些人生智慧娓娓道出。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葛昌永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50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7001472100034001742150016002083140327002243300623005513330015011746060023011896900012012127010015012248010023012391158-129020241118150459.0 a978-7-5306-8948-6dCNY90.00 a20241118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20000 ay z 000cy ar1 a十排房b专著f王永军著 a天津c百花文艺出版社d2025.01 a516页d21cm a王永军,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公司作协副主席。已出版散文集《时光曲》,散文、报告文学作品在《经典美文》《山东文学》《石油文学》《中国石化报》等报刊刊发,部分作品入选合集出版。第二届中国石化“朝阳”文学艺术奖文学类提名奖;中国石化文学创作优秀个人;《时光曲》荣获第五届“中华铁人文学奖”提名奖。 a本书为散文集,由四个篇章构成,分别是“日常深处”“旷野之境”“共此一杯”与“人间山海”。“日常深处”讲述的是左邻右舍的故事,通过他们平凡的生活,作者加深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旷野之境”记录瞬间,寄情远方,邂逅属于你我的自由与广阔。“共此一杯”一辑收录的也是对平凡人的描摹。有深情的追忆,也有期许和遗憾。写他人,便是为自己树立起一面面的镜子,也希望读者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人间山海”讲述的是生活的丰富多彩,世界的神奇万变。作者在书中有深情的追忆,也有期许和遗憾,希望读者能够从文字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本书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取材广泛,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是一部较为优秀的散文集。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王永军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079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4001802150016002143300249002303330015004796060023004946900012005177010013005298010023005421158-129120240206101127.0 a978-7-5468-2337-9dCNY78.00 a20240206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20000 ay z 000cy ar1 a谁人的一米阳光b专著f王震著 a兰州c敦煌文艺出版社d2023.02 a213页d21cm a《谁人的一米阳光》里收录了作者至今为止自己还比较满意的一些文章。行走山水间的自由呼吸和畅想,心中一闪而过的微不可察的情绪流动,对亲人挚友的深情和对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热爱,对一些文学和影视作品或肤浅或深刻的体悟,都能在这些文字里寻得一些痕迹。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王震4著 0aCNbFHWHc20240221 0139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4001842150016002183140245002343300557004793330015010366060023010516900012010747010015010867010015011018010023011161158-129220241015140636.0 a978-7-5482-5269-6dCNY58.00 a202410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谭山煮月b专著f季周子,欧开飞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30页d21cm a季周子,本名邓延发,祖籍河北大城,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在岫岩、海城多个岗位上工作二十余年,几十年来一直坚持文学创造,写下了近百万字的散文。出版散文集多部,内容皆以日常所见所闻所感为主题进行创造。现供职于鞍山师范学院。 a本书是散文作品集,全书以作者寻遍云南的茶山为基础,谈云南的茶山、茶叶、茶人、茶事,记录了作者在云南所遇见或经历的所有与茶相关的事物或人,篇幅短小精悍,语言风趣幽默,读起来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受,该书的出版,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云南的茶、云南的茶人、云南的茶事。在作者的笔下,所有的经历都需要茶来做铺垫,没有了茶,再好的人或事都黯然失色,有了茶,所有的坏心情、坏事情都能变好,在茶中品味的不仅是茶的味道,更是百态的人生,茶不仅让我们认识自己,也认识了朋友,更结交了新的朋友。静下心来,跟随作者寻茶山、品茶叶、谈茶事,会突然觉得生活因为有了茶而变得趣味十足。 a文学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季周子4著 0a欧开飞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16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140131002263300473003573330015008306060023008456900012008687010015008808010023008951158-129420241225132851.0 a978-7-5008-8619-8dCNY58.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cy ar1 a万万瞬间b专著f曲雪松著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12 a277页d19cm a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专栏作家,媒体人。曾任《健康世界》、《都市主妇》、YOKA时尚网等媒体主编,多年来在国家级媒体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a曲雪松,一位杰出的媒体人,她的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记录,更是她人生经历的缩影。在她首部散文集中,曲雪松以她独特的视角,细腻地描绘了对故乡的深情回忆、对生活的深刻选择以及对女性主义的坚定立场。她将30年的丰富媒体经验与个人的人生体验相结合,用文字记录下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她的所思所想、所行所历、所感所悟。她的文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她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位读者去勇敢地追求爱、选择和自由。这部散文集是她对人生深刻的思考,也是她对世界敞开心扉的见证。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曲雪松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53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29001482100030001772150016002073300935002233330013011586060023011716060029011946900012012236900012012357010015012478010023012621158-129520241230100601.0 a978-7-5565-1986-6dCNY80.00  a202412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西湖语露b专著f雷建芳著 a杭州c杭州出版社d2023.01 a351页d26cm a该部作品以西湖美景和生活感受的方方面面为素材,将人文、哲理、历史、现实、世态、情怀、风俗、习惯、慈尊、孝爱、思念等融入到祖国与个人,乡愁与远方,矛盾和未来的创新中。有借人、景、物、事抒情的,有透视社会不同现象的,有浓郁的情感触动的,有旅游生活文化欣赏的思考的浓厚的文学味。作品中西湖的人、景、物、事不仅美在字里行间,还美在正能量的人文杭州。是一本为读者提供散文、诗词欣赏的文学读本。作品《西湖语露》主要内容为四个板块:第一篇西湖十景(散文):以西湖十景为底色,将西湖或人文,或景点,或习惯,或哲理与历史与现实,世态与情怀,风俗与创新等交织着融入到生活中,从不同角度表现西湖各种各样的美。第二篇西湖新十景(诗词):以西湖新十景为底色,把历史与现实,思维与表达,景色与审美通过诗词的形式展示给读者。第三篇三评西湖十景(现代诗):把美景与文化、与历史、与感恩、与审美用现代诗轻松的形式传递情感。第四篇西湖卅景外(散文、诗词):以卅景以外的西湖生活点点滴滴串成主线,从生活的百态入手,把景物、感触、体验通过散文和诗词的形式与读者共享以至达到共鸣。 a大众读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0 a诗词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aI227v5 0a雷建芳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27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5001472050011001722100030001832150016002133140149002293300555003783330015009336060023009486900012009717010015009838010023009981158-129620240812082638.0 a978-7-5151-0922-0dCNY39.8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cy ar1 a遇见b专著f丁立梅著 a修订版 a北京c西苑出版社d2024.09 a197页d23cm a丁立梅,作家,江苏东台人。代表作品《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慢慢走,慢慢爱》《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等。出版作品逾百部,被读者誉为“最暖人心的作家”。 a《遇见》是在原书修订版(2019年版)的基础上,面向新的市场环境和需求,根据新的出版理念和营销平台推出的全新版本,不仅对原有的近80篇文章进行删改整合,添补作者丁立梅近来新作,还对整本书做全新包装设计。新版本的《遇见》也将控制在80篇美文的体量。全书延续之前修订版的主题,即侧重描写旅行、音乐、小物件等,凸显“生活之美”。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丁立梅将不期然遇见的生活之美,通过眼睛所见、笔头所写、心头所感,传递给读者,让读者伴随着丁立梅的文字,借由《遇见》这本书,感受生活中细微之处的美好,享受忙碌中的片刻宁静,感悟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情趣。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丁立梅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0916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29001302100030001592150016001893300407002053330015006126060023006276900012006507010013006628010023006751158-1297 a978-7-5526-4708-2dCNY49.00 a20221216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月亮行走在荒原上f一心著 a宁波c宁波出版社d2022.11 a212页d26cm a这是一部散文集作品。作者以回忆的视角,描述了青海西部柴达木地区垦荒者的生活。选题名中的“荒原”指现实的故乡,“月亮”则作为一个生动的意象,既具有丰富的时空感,又赋予文章以柔美的诗意,旨在表达对故土的思念、怀恋之情。全书共收录作者的18篇作品,这些作品弱化了传统散文的抒情性,以叙事为主。遥远边塞的荒谅,真实的人物活动和生活事件,全部融于作者缜密的叙事、微小的细节、悲悯的情怀中,从而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格。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一心4著 0aCNbFHWHc20221221 0145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140419002363300469006553330015011246060023011396900012011627010015011748010023011891158-129820240930114511.0 a978-7-5190-5640-7dCNY95.00 a202409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在千年黄州仰望东坡b专著f李青松著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24.09 a327页d24cm a李青松,湖北麻城人。198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麻城市木子店中学、湖北省团风中学教师,黄冈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黄冈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县级干部,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三级调研员等职。黄冈师范学院客座教授,黄冈市政协文史专员。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八千里路云和月》、报告文学集《灿烂星辰》、散文集《爬上屋顶看风景》、文化旅游散文集《一座城市的星辰大海》(中国文联出版社2023)等。 a散文集。这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级主流媒体公开发表的99篇作品,分生活散文、哲理散文、文化散文等,或以“小人物”的故事生动反映大时代,或透过生活现象提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纵论新时代的热点话题,或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既给人以阅读快感和艺术享受,又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精神激励。作家的作品,于涓涓始流中显现闲情逸致、人情世故、慈悲尽善、隽永气息,精心呈现给读者一方本质、清新、静谧、怡然之天空,将睿智与思考的火石擦亮,引领读者走进人性至真至深至善至纯的心灵山泉。 a文学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李青松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14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5001482100034002232150016002573300473002733330015007466060023007616900012007847020017007967020013008137020015008267110019008418010023008601158-129920241226142039.0 a978-7-5726-2183-3dCNY59.8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cy ar1 a知否知否应是人间清照b专著f为你读诗主编g湘人彭二著g符殊绘g邱邱朗诵 a长沙c湖南文艺出版社d2025.02 a248页d21cm a《知否知否应是人间清照》是人文艺术品牌「为你读诗」继《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你当像李白长风破浪》《谁当凌绝顶,杜甫与我》后,携手散文作家湘人彭二、国风画家符殊、知名配音演员邱邱共同创作的一本关于李清照的国风插画随笔集,通过士族文化、胜负心、酒文化、花与美、身心灵、婚姻、写作、沉默等多个侧面展现李清照这位古代“新女性”的诗词天赋、知识涵养以及可以与男儿一较高下的胸襟抱负,引导广大读者,特别是女性激励自身、奔赴宏愿,彰显勇敢、坚韧、追求卓越的独立人格和独立精神。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中国z当代 aI267v5 0a湘人彭二4著 0a符殊4绘 0a邱邱4朗诵02a为你读诗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6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4001972150016002313300432002473330013006796060043006926900014007356900014007497010013007637020013007768010023007891158-130020241226082017.0 a978-7-5726-2211-3dCNY59.8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红豆生南国,王维最相思b专著f董领著g北册绘 a长沙c湖南文艺出版社d2025.02 a272页d21cm a《红豆生南国,王维最相思》是由传统文化自媒体品牌“知识放映室”创始人兼主笔董领和国风插画师北册,两人通力打造的一本关于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国风插画随笔集。这本书是知识放映室“威风古人”系列图书继《莫愁猎火狼烟,前路有高适》之后的第二部作品,从山水、辋川、友情、家弟、红豆、热血、诗佛、长安梦共8个侧面展示王维一生的生活美学,洞悉他从为官报国到半隐念国的理想追求,挖掘他囿于困顿之中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的精神向度和人格魅力。 a大众读者0 a随笔x插图(绘画)x作品集y中国z现当代 aI267.1v5 aJ228.5v5 0a董领4著 0a北册4绘 0aCNbFHWHc20250102 0153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140459002263300515006853330013012006060029012136900014012427010015012568010023012711158-130120241114134750.0 a978-7-5313-6864-9dCNY49.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雪落家山b专著f杨俊文著 a沈阳c春风文艺出版社d2024.11 a312页d23cm a杨俊文,辽宁北镇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原吉林省作家协会全委、长春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集《心律》《怒放的石头》,散文集《那些个黄昏与黎明》《风过医巫闾》《潮汐之间》《她和她们》等。作品见于《人民文学》《民族文学》《诗刊》《人民日报》《北京文学》《作家》》《美文》《散文选刊》《福建文学》《散文海外版》等,多篇作品入选散文年度排行榜、散文年选。曾获第十一届长白山文艺奖,第四届、第五届吉林省文学奖,第七届冰心散文奖及全国散文征文类等奖项。 a本书为散文家杨俊文书写故乡山川的随笔之作,作者对故乡的情感融贯其中,情韵悠长。既描写了故乡生活细腻的回忆,又充满了细微婉约的生活细节。将辽宁大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一一呈现,通过对童年往事和过往生活的感悟和沉淀散发浓浓的温情。作者字里行间的阅读经验与创作理念,既有对名家创作的评论,又有对散文与小说创作的见解以及对自己创作的一系列的回顾和展望。散文贵在真切自然,简洁而又风趣,平实却有细致的韵味,犹如一幅白描,恬淡而又蕴藏浓密的情绪与体会。是作者对生活与众不同的感受,也是作者多年深厚文学修养和文学底蕴的体现。 a大众读者0 a随笔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67.1v5 0a杨俊文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083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8001762150016002143300277002303330015005076060029005226900014005517010015005658010023005801158-130220240418112739.0 a978-7-5390-8540-1dCNY5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赣鄱巅峰b专著f高週全著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4 a336页d26cm a本书是作者历时十余年,在完成江西85座高峰的实地攀登考察后编写的游记。将这些山峰的名字由来、气候水文、地理地貌、壮丽景致、社会经济、人文历史、典故传说、红色资源、攻略要点等,以纪实、朴素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使读者在阅读时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本书涉及内容广泛,研究材料翔实。 a文学爱好者0 a游记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I267.4v5 0a高週全4著 0aCNbFHWHc20240424 0121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2001532100032001952150016002273140174002433300438004173330013008556060023008686900014008917010017009057020013009228010023009351158-130320241213101213.0 a978-7-5473-2607-7b精装dCNY88.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所以说 宝贝b专著f珠玉方成著g丫丫绘 a上海c东方出版中心d2024.12 a487页d21cm a《所以说 宝贝》是一次母女档的合作,全书由妈妈珠玉方成著,女儿丫丫绘。珠玉方成是一位资深的银行从业者,现从母亲的角度,以细腻睿智的笔触,记录自己与女儿共同成长的温暖时光。 a《所以说宝贝》是一次母女档的合作,全书分为七辑:顺、俗、唯、趣、放、慢、爱,收录了100余封母女间的书信。母亲细腻睿智的文字加上女儿创意童真的插画,共同勾勒出母女17年互相陪伴、共同成长的温暖时光。同时,本书也如实记录了一位职场妈妈的生存状态,作者珠玉方成不仅是母亲,也是女儿,更是一位职场精英,她在每一辑末尾的“写给妈妈们的悄悄话”中,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小困扰和解决之道,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忙于工作,职场妈妈如何才能够活得从容、过得精彩。 a大众读者0 a书信集y中国z当代 aI267.5v5 0a珠玉方成4著 0a丫丫4绘 0aCNbFHWHc20241219 0089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3001482100028001912150016002193300345002353330015005806060023005956900012006187010013006308010023006431158-130420231114101429.0 a978-7-101-16146-5dCNY360.00 a2023111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客家对联大典h第四卷b专著f陈平编 a北京c中华书局d2023.10 a335页d26cm a本书收录的对联是全世界历代客家人或含有客家元素的对联作品。这里包括全世界客家人聚居地、迁徙流转地的实用对联作品;非客籍人士在客籍的工作生活为客家人物题撰的对联作品;客籍人士在外地工作生活撰写和使用过的对联;也包括非客籍人士专为客籍人题撰的对联。这些对联上起唐宋、下限截止于今。1949年以前的历代作品,无论合不合联律,作为资料,尽可能全部收录。 a对联爱好者0 a对联x作品集y中国 aI269v5 0a陈平4编 0aCNbFHWHc20231115 0133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99001552100034002542150017002883140211003053300410005163330015009266060041009416900012009827110033009947110031010278010023010581158-130520240930135923.0 a978-7-5190-5644-5b精装dCNY1288.00 a202409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民间文学大系i传说i陕西卷i西安分卷b专著f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总编纂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24.10 a1318页d31cm a王盛华,作家、评论家、书法家、文化学者。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常务副主席、陕西省孔子学会顾问等。出版个人专著18部,作品多次被转载并入选多家选集。 a本卷主要收集了五千年来流传于西安地区的人物传说和风物传说两大类,计100余万字。它是民间五千年来民间口耳相传,且经过民间文学工作者多年来深入田头巷陌,村舍瓦肆挖掘、搜集、整理,又经过大系编纂人员认真甄选而成。上自周代,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是西安民间叙说历史的一部传说集大成,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民俗价值,也有一定的教化济世作用。对于研究和了解西安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风物衍变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a文学爱好者0 a民间文学x作品综合集x民间故事y陕西 aI277v502a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4总编纂02a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4总编纂 0aCNbFHWHc20241010 0152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103001552100034002582150016002923140165003083300609004733330015010826060043010976900012011407010015011527120033011677120031012008010023012311158-130620240726091639.0 a978-7-5190-5559-2b精装dCNY1080.00 a202407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zy ar1 a中国民间文学大系i故事i河南卷i南阳分卷h一b专著f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总编纂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24.08 a864页d31cm a主编:田晓,河南省南阳市民协主席,副教授,主要完成中国民协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重大出版工程《中国民间工艺集成·河南卷》执行主编。 a此书稿是大系出版工程成果、是大系文库系列图书之一。本卷收录河南省南阳地区的民间故事近598篇,分为生活故事、笑话,生活故事490篇(不含异文)和笑话108篇(不含异文)。这两类故事各有千秋,特点显著。生活故事又分出9个小类,依次为机智人物故事、断案故事、诗词联对故事、巧女和傻女婿故事、老行当故事、婚姻家庭故事、为人处世故事、长工与地主故事、生产生活故事。笑话分嘲讽笑话、幽默笑话、诙谐笑话。文后设有方言注释、民间故事图书与资料以及南阳故事活动的回忆等多个附录。书稿内容立体呈现了该地区民间故事整体风貌,集中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注重呈现大系新时代的资料、学术价值并重的特色,体现了大系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旨。 a文学爱好者0 a民间文学x作品集y中国x民间故事y河南 aI277v5 0a田晓4主编02a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4总编纂02a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4总编纂 0aCNbFHWHc20240731 0167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93001542100034002472150016002813140363002973300584006603330035012446060045012796900012013247110033013367110031013698010023014001158-130720240919155636.0 a978-7-5190-5622-3b精装dCNY890.00 a202409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民间文学大系i小戏i山东卷h一b专著f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总编纂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24.09 a702页d31cm a本卷主编孙海翔,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编审。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等多部,任山东地方戏丛书责任专家并撰写《柳腔·茂腔》,任全国剧种丛书山东审稿专家并承担《柳腔》《蛤蟆嗡》两部的写作,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家级课题多项。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及“田汉戏剧奖”理论奖。 a此书稿是大系出版工程成果、是大系文库系列图书之一。本卷收录山东地区菏泽、济宁、泰安3市范围内流行的山东梆子、枣梆、平调、柳子戏、大弦子戏5个剧种的部分民间小戏剧本约129个,其中很多作品来自20世纪50年代山东戏曲工作者通过各地民间艺人的口述,采集记录下的手抄本,还有一些是后代戏曲工作者们以同样的方式所作的拾遗补充。全书包括概述、各剧种简介、剧本、附录等。无论从涵盖地区还是艺术特色方面,这些作品均能够较全面反映出山东民间小戏的整体面貌。山东民间戏曲资源丰富,不但艺术形式多样,涵盖全省各地,并且在戏剧文学层面也具有丰富的民间内涵。本卷的编纂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a民间文学爱好者,地方戏剧爱好者0 a民间文学x作品综合集x地方戏x剧本y山东 aI277v502a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4总编纂02a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4总编纂 0aCNbFHWHc20240926 0130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45001522100034001972150016002313000021002473140261002683300389005293330015009186060025009336900015009587010025009737020013009988010023010111158-136920241231112728.0 a978-7-5339-7837-2dCNY59.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jpn aCNb330000 ay z 000ay ar1 a法庭游戏b专著f(日)五十岚律人著g张舟译 a杭州c浙江文艺出版社d2024.12 a346页d21cm a“蜘蛛文库”系列 a五十岚律人,1990生。日本推理小说家,律师。凭借出道作《法庭游戏》获得日本推理的梅菲斯特奖。其出道作《法庭游戏》还获得了2021年度“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第三名,2021年度“本格推理小说best10”排行榜中第九名,以及2021文艺春秋杂志社评选的“推理小说best10”第四名。 a“蜘蛛文库”系列之一。《法庭游戏》是日本作家五十岚律人的长篇推理小说。该书的主要内容是两名就读于法学院的学生久我清义和织本美铃为了实现自己成为律师的梦想,拉上了天才少年结城薰,三人一同开始追寻过去事件的真相。该书获得了日本2020年度“梅菲斯特奖”,2021年度“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第三名,2021年度“本格推理小说best10”排行榜中第九名,以及2021文艺春秋杂志社评选的“推理小说best10”第四名。 a小说爱好者0 a推理小说y日本z现代 aI313.45v5 0c(日)a五十岚律人4著 0a张舟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18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49001522100034002012150016002353300577002513330015008286060025008436900015008687010023008837020015009068010023009211158-137020241105104253.0 a978-7-5726-2140-6dCNY60.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jpn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白马山庄谜案b专著f(日)东野圭吾著g潘郁灵译 a长沙c湖南文艺出版社d2024.11 a372页d21cm a《白马山庄谜案》是东野圭吾早期的古典本格推理小说作品,小说独具创作性的将风靡亚洲的密室推理与欧美盛行的密码推理两种截然不同的推理小说模式进行了融合。作为一本向全球知名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其代表作《无人生还》致敬的古典本格推理小说,东野圭吾在小说中虚构了一个位于白马的鹅妈妈度假山庄,这座欧式庄园的主人恰好是一位神秘的英国贵妇。故事中为了调查哥哥离奇过世真相的妹妹直子在好友的陪伴下,来到了这座神秘的庄园,庄园内每间屋子的名字都是“鹅妈妈童谣”的歌名,房间内也有相应的布置,在调查哥哥死亡真相时,山庄内的一名客人竟坠崖身亡……东野圭吾挑战欧美古典本格推理的全新创作! a小说爱好者0 a推理小说y日本z现代 aI313.45v5 0c(日)a东野圭吾4著 0a潘郁灵4译 0aCNbFHWHc20241107 0113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500153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300531002483330015007796060025007946900015008197010021008347020015008558010023008701158-137120241230145134.0 a978-7-5726-2191-8dCNY56.0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jpn aCNb430000 ay z 000ay ar1 a山茶的情书b专著f(日)小川糸著g廖雯雯译 a长沙c湖南文艺出版社d2025.02 a352页d21cm a本书是日本疗愈系代表作家小川糸的小说新作,是《山茶文具店》和《闪闪发光的人生》系列的续篇作品。《山茶的情书》续写了小说女主角鸠子的人生故事线,她自己的人生已自顾不暇,代笔的委托又接连出现在鸠子面前,比如遭受不公正待遇、被逼辞职的职员的辞职书,不久于人世的母亲给即将出嫁的女儿的书信,给不肯归还许可证的年迈父亲的信件……委托之事桩桩件件皆是无法当面直说,通过邮件传递又会变得乏味,只能通过书信传达。一直在镰仓经营山茶文具店的鸠子也因此获得了些许成长,她渐渐领悟到即便遭遇麻烦之事,只要愿意耗费时间去面对,事态就能往好的方向发展。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日本z现代 aI313.45v5 0c(日)a小川糸4著 0a廖雯雯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43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41001522100038001932150016002313140287002473300555005343330015010896060025011046900015011297010023011448010023011671158-137620241231134912.0 a978-7-5594-9300-2dCNY45.0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320000 ay z 000cy ar1 a来人间,就是玩b专著f(新加坡)蔡澜著 a南京c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d2025.01 a256页d21cm a蔡澜,知名作家、生活家、美食家、电影监制、主持人。1941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省潮州市,现定居香港。通晓潮州话、英语、粤语、普通话、日语、法语等多种语言。《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总顾问,《开讲啦》特邀讲师,《新周刊》年度生活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以广博的见识和独特的才情而著称。 a本书是一部散文集,精心选篇收录蔡澜谈生活志趣的经典篇目,作者以风趣幽默的文笔描述人生各种乐事,处处带着乐观的情绪,传达了一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全书分六辑,辑一谈读书,帮助读者打开眼界,领略各种文学与艺术的魅力;辑二写闲情,娓娓道来生活中那些平凡之处的美好;辑三说趣友,各种人物形象描画细致生动;辑四忆旅行,以别样的风土人情来分享见闻;辑五谈电影从业经历;辑六论教养说品位,以其独特的幽默感展现为人准则与生活态度。全书金句频出,处处透露出一条人生哲理:快乐的生活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处理生活的方式。而作者的快乐根源正是:来人间,就是玩。 a散文爱好者0 a散文集y新加坡z现代 aI339.65v5 0c(新加坡)a蔡澜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75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47001522100048001992150016002473140555002633300559008183330015013776060027013926900015014197010029014347020015014638010023014781158-137720241111151943.0 a978-7-5139-4773-2dCNY68.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rus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白痴b专著f(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g耿济之译 a北京c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2 a381页d21cm a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他擅长心理描写,深刻揭示人们精神上的病态情绪。他的创作独具特色,在群星灿烂的19世纪俄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占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代表作有《穷人》《白夜》《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耿济之(1899—1947)原名耿匡,出生于上海。文学家、翻译家。他是较早翻译和研究俄罗斯文学的中国学者,用毕生精力向中国读者系统地介绍了全世界28个知名作家的90多部名著。代表译作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屠格涅夫的《父与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a《白痴》是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成熟期的代表作。作者塑造了一位患有癫痫病的梅什金公爵,当他从瑞士回到圣彼得堡,没想到却卷入了一桩金钱、权力和性的罪恶交易。俄国上流社会嘲笑公爵的天真和轻信,称他为“白痴”,敲诈、背叛、谋杀……从此围绕着他。公爵都出于宗教、道德的意愿,选择无私奉献,他的人格特质与当时的社会复杂矛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18世纪俄国社会的一个缩影。那些病态、疯癫、脱离常轨的人,揭示了人类思维无可逃脱的混沌和非理性。善良、温驯、爱着全人类的白痴是作者神圣理想的化身,他的悲剧或许是理想主义者的失败,但人类对爱和被爱的追求将一直存续下去。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俄罗斯z近代 aI512.44v5 0c(俄)a陀思妥耶夫斯基4著 0a耿济之4译 0aCNbFHWHc20241114 0103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49001522100030002012150016002313300417002473330015006646060035006796900015007147010021007297020015007508010023007651158-137820240524153316.0 a978-7-5360-9920-3dCNY49.80 a20240524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rus aCNb440000 ay z 000fy ar1 a契诃夫小说精选b专著f(俄)契诃夫著g李辉凡译 a广州c花城出版社d2024.01 a280页d26cm a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小说家、剧作家,他的作品简介凝练、朴素自然,通过日常生活的片段,来揭示这生活背后的重大而严肃的真相。本书是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选辑,选取了《套中人》《变色龙》《万卡》等名篇。契诃夫注重揭示专制社会中的种种弊病,如可怖的专制警察制度、小市民的奴性心理等。他也同情下层民众,写了许多揭露劳动人物贫困而痛苦的生活的作品,如《苦恼》《哀伤》等。同时他也呼吁读者们摒弃庸俗、空虚的生活,去追求充实多彩的人生。 a小说爱好者0 a短篇小说x小说集y俄罗斯z近代 aI512.44v5 0c(俄)a契诃夫4著 0a李辉凡4译 0aCNbFHWHc20240529 01435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118001522100032002702150016003022250029003183000009003473300595003563330015009515100042009666060027010086900015010357010060010507020024011108010023011341158-138020241224154929.0 a978-7-5426-8215-4dCNY69.80 a20241224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rus aCNb310000 ay z 000ay ar1 a羊奶煮羊羔b专著dКозлёнок в молокеf(俄)尤里·波利亚科夫(ЮрийПоляков)著g谷兴亚译zrus a上海c上海三联书店d2024.11 a344页d21cm2 a尤里·波利亚科夫作品系列 a后浪 a如今,人人都可以成为著名作家,即便是从未写过一行字的人。这难道不是无稽之谈吗?或者真是这样?尤里·波利亚科夫的爆笑讽刺小说表明,在这个价值观危机的时代,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尤其是在体制更迭前后的莫斯科,既得利益者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己的特权。这些特权是什么?一套公寓、一辆汽车、一次出国旅行、出版毕生的作品,顺便说一下,他还可以永久进入作家之家,这里的餐厅远近闻名,几十年来一直供应香槟和伏特加,鱼子酱也从未断过。这部布尔加科夫式的小说讲述了后苏联知识分子的严重道德危机。然而,面对意想不到的利益联盟,看到一些人是如何因可疑的审美标准升入天堂或坠入地狱深渊时,我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窥见自己。 a小说爱好者1 aКозлёнок в молокеzrus0 a长篇小说y俄罗斯z现代 aI512.45v5 0c(俄)a波利亚科夫c(Поляков, Юрийf1954-)4著 0a谷兴亚f(1941-)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26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605002533330013008586000057008716900015009287010015009437010017009587010017009758010023009921158-138220241230110017.0 a978-7-5586-3088-0dCNY78.0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媒体界面设计b专著f刘晨,戴佳童,陶鸿宇编著 a上海c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d2025.01 a159页d26cm a《歌德全集》第33卷收录了歌德自1805年5月至1811年12月的信件、日记、公文、谈话、回忆等共计595篇。这一时期,年近花甲的歌德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席勒的逝世使他失去了“生命的另一半”,而在1806年的耶拿战役中,由于普鲁士军队惨败,家园遭到战争的毁坏,歌德这个当时已誉满欧洲文坛的大文豪、公国的重臣,居然在家中遭到法国士兵的羞辱,差点儿丧命。而在经历这些伤痛事件之后,他选择与克里斯蒂安娜·武尔皮乌斯结婚,让两人的关系合法化;借助出版商朋友科塔的帮助,竭力将自己未出版的以及未完稿的作品在第一时间得以印刷而留存于世。这个时期,歌德对拿破仑的看法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1808年,他被拿破仑授予了荣誉军团十字勋章。 a大众读者 0a歌德c(Goethe, Johann Wolfgang Vonf1749-1832)j全集 aI516.14v5 0a刘晨4编著 0a戴佳童4编著 0a陶鸿宇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3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51001522100036002032150016002393140303002553300395005583330015009536060025009686900015009937010031010087020015010398010023010541158-138320241206111659.0 a978-7-5596-8128-7dCNY52.00 a20241206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ger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法比安b专著f(德)埃里希·凯斯特纳著g李晓艳译 a北京c北京联合出版公司d2025.03 a296页d19cm a埃里希·凯斯特纳,德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新闻记者,以其童书和文学作品而闻名。他的作品以幽默和敏锐的社会观察著称,同时也常常包含对人类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被誉为“德国战后儿童文学之父”。曾多次获得文学奖,包括格奥尔格·毕希纳奖、安徒生奖等,代表作有《飞翔的教室》《埃米尔擒贼记》等。 a本书是德国作家埃里希·凯斯特纳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柏林青年雅各布·法比安在都市中寻找自我位置的故事。作为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法比安试图在浮华中追求真实的自我表达、实现自己的理想,却遇到重重阻碍,最终只能沦为不合时宜的旁观者。作者凯斯特纳以幽默而敏锐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小人物的成长与迷失,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在自我实现与适应环境之间的困惑和挣扎,作品充满文学艺术性与思想启发性。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德国z现代 aI516.45v5 1c(德)a凯斯特纳b埃里希4著 0a李晓艳4译 0aCNbFHWHc20241212 0226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63001522100030002152150016002452250015002613140893002763300701011693330015018706060025018856900015019107010035019257020015019608010023019751158-138520241218150043.0 a978-7-5507-4177-5dCNY48.00 a20241218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ger aCNb440000 ay z 000ay ar1 a莱芒湖畔的少女b专著f(瑞士)夏尔·费迪南·拉缪著g金龙格译 a深圳c深圳出版社d2025.02 a300页d21cm2 a潜水艇文库 a夏尔·费迪南·拉缪(Charles Ferdinand Ramuz,1878—1947),瑞士最有影响力的法语作家和诗人,曾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因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在2004年成为200面额瑞士法郎纸币上的人物。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以其深刻的乡村描写和独特的文学风格闻名于世。2019年,由瑞士《时报》组织的由50名瑞士法语区包括文学记者、书商、图书馆管理员、大学教授、文学节或组织负责人等专业人士构成的评审团评选出了“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50部法语小说”,他的《莱蒙湖畔的少女》《阿丽娜》等三部作品占了三席,与《追忆似水年华》《局外人》《情人》《小王子》等经典作品并列。译者金龙格,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得者,桂林旅游学院教授,法国文学译者与研究者,法国阿尔勒国际文学翻译协会会员,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翻译出版《少年心事》《一部法国小说》《不哭》等30余部法国文学作品,2011年凭借《青春咖啡馆》获第三届傅雷翻译出版奖,2019年再凭借《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获第十一届傅雷翻译出版奖。先后七次荣获法国文化部国家图书中心颁发的“奖译金”并赴法访学交流。 a《莱芒湖畔的少女》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长篇小说。19岁的古巴少女朱丽叶特来到一个被湖泊和葡萄园环绕的小村庄,她的美貌在当地引起轰动和争议,成为村庄内外纷争的焦点,引发了男人们最粗暴、最卑劣的欲望。但她的美丽并没有实现爱与和谐,而是导致了村庄内部的分裂,朱丽叶特最后也选择了逃离。这部小说探讨了美貌在社会中引发的欲望、嫉妒和分裂,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脆弱。它还塑造了一系列社会边缘人物,深刻探讨了社会对异己的偏见和排斥,作者用这些人物身上的不完美和失衡,挑战了现有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促使读者反思人类对于他人和美的认知。《莱芒湖畔的少女》是拉缪的杰出代表作,通过朱丽叶特等边缘人物的故事,探讨了美、人性、欲望、人类情感、自然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小说于1968年被改编为电影,2001年又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瑞士z现代 aI522.45v5 1c(瑞士)a拉缪b夏尔·费迪南4著 0a金龙格4译 0aCNbFHWHc20241219 0101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300453002403330015006936000027007086900016007357010013007518010023007641158-139520240617161130.0 a978-7-5482-5014-2dCNY48.00 a202406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ay ar1 aA.S.拜厄特小说的叙写方式b专著f杨琳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3.01 a205页d26cm a本书为著者的博士毕业论文,主要将拜厄特小说叙写方式的生成轨迹置放于文学叙事传统与艺术传统中予以考察,以媒介记忆理论为视域,在细致分析拜厄特小说叙写方式生成的深厚的文学与文化渊源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考察拜厄特融糅故事、图像、物件与场景等媒介揭示生活原貌、生命本相和艺术创作本质等“坚固的真理”的多元叙写方式,呈示拜厄特小说叙写方式在文学、艺术及科学领域之间进行通约与对话的独特文学效果,进而张视拜厄特在西方小说形态发展史上的先锋性贡献。结构体系完整。 a小说爱好者 1a拜厄特bA.S.x小说研究 aI561.074v5 0a杨琳4著 0aCNbFHWHc20240619 0195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106001522100038002582150016002963140698003123300530010103330015015406060029015556900015015847010037015997020013016367120020016498010023016691158-139620241226082909.0 a978-7-5594-4425-7dCNY59.8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320000 ay z 000gy ar1 a小鸟啃坏玫瑰还说人类脾气太暴躁b专著e汉、英f(英)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著g红花HONGHUA绘g刘露译 a南京c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d2025.01 a400页d26cm a奥斯卡·王尔德 著莎士比亚之后英国又一伟大的语言大师。唯美主义代言人。王尔德出身名门,且天赋过人,20岁以全额奖学金考入牛津大学,在戏剧、小说、诗歌、童话等方面均留下传世作品。他衣着张扬,性情不羁,一生争议不断,博尔赫斯盛赞“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有魅力”。1900年,王尔德于巴黎逝世,肉身虽逝,魅力却随文字存,一百多年来,无数倾慕者到他墓前瞻仰,他的墓碑以布满倾慕者的唇印而成为当地一道独特风景。刘露 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高校教师,讲授翻译、英语课程。从事口笔译工作,曾为联合国、世卫组织、中信集团、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等机构及企业提供笔译服务。红花HONGHUA 绘人气插画师。小红书粉丝12W+,豆瓣粉丝2.5W+她画笔下的小动物们经常向人类发起可爱攻击。已出版作品《小狗疑心大宇宙阴谋篡夺它的位置》。 a本书是一本收录王尔德经典语录的插画诗集,文字选自《夜莺与玫瑰》《自深深处》《道连·格雷的画像》《莎乐美》《快乐王子》等作品,中英双语。用百余篇王尔德毒舌语录,配上100幅呆萌骄傲的小鸟插画。用小鸟骄傲的动物气质,表现王尔德的独特性格和思想。让读者跟随着可爱的插画一起,拥有童心,从简单纯粹的视角,解读人类世界的生活哲学,让我们重新构建内心秩序,让纯真童心照亮人生的方向。本书用可爱的插画句子集形式,将王尔德代表性毒舌句子集中出版,书中的小鸟有着让人一看就觉得轻松幽默的呆萌可爱,可以在00后、10后年轻人中引领王尔德的毒舌先锋潮流。 a诗歌爱好者0 a诗集y英国z近代x汉、英 aI561.24v5 0c(英)a王尔德c(Wilde, Oscar)4著 0a刘露4译02a红花HONGHUA4绘 0aCNbFHWHc20250102 0139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59001522100044002112150016002553300753002713330015010246060025010396900015010647010033010797020015011128010023011271158-139720241231144243.0 a978-7-5217-6910-4dCNY58.0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八月,那一夜b专著f(英)维多利亚·希斯洛普著g王爱燕译 a北京c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2025.01 a272页d21cm a《八月,那一夜》是畅销书《岛》的续篇,同样是一部情感丰富、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讲述了克里特岛上范多拉基斯家族的悲剧与秘密。从《岛》中玛丽亚的姐姐安娜嫁给安东尼斯之后讲起,安娜与丈夫安德烈亚斯的婚姻表面光鲜,实则暗流涌动,她与堂弟马诺利斯之间的秘密恋情,以及她对妹妹玛丽亚从麻风病隔离区返回的恐惧,构成了故事的重要冲突。在一次家族庆典上,安娜被谋杀,而凶手竟是她的丈夫。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社区,也揭开了家族长期隐藏的秘密。故事用双线叙事的笔法,一边讲述安娜的情人马诺利斯在安娜被她丈夫杀害后,如何逃离克里特岛,用漫长的时间消化对安娜的思念,并最终释怀去了澳大利亚;同时也穿插讲述安娜的妹妹玛利亚如何慢慢原谅了杀死安娜的姐夫,坚持去狱中探望他,使姐夫最终得到灵魂的救赎并与家人和解,表达了要用爱与勇气战胜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探讨了爱情、背叛与救赎的主题。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英国z现代 aI561.45v5 1c(英)a希斯洛普b维多利亚4著 0a王爱燕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34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13001061020015001191050018001341060006001522000079001582100038002372150016002753140152002913300459004433330015009025170025009176060025009426900015009677010033009827020015010157020013010308010023010431158-139820240716115206.0 a978-7-5236-0859-3b精装dCNY69.00 a20240716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平面国b专著e一个多维度的浪漫传奇f(英)埃德温·A.艾勃特著g郭天鹏,贾康译 a北京c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8 a136页d21cm a埃德温·A.艾勃特(Edwin·A.Abbott,1838—1926)英国著名神学家、小说家、莎士比亚文学研究者。毕业于剑桥大学,26岁任英国古老中学之一的伦敦城市学校校长。 a这是一本神奇而有意思的回忆录,是由一位来自平面国的正方形撰写的。在正方形所在的二维世界平面国,只有长和宽,没有高,居民按形状被分成多个阶级:卑微的等腰三角形、普通的等边三角形、作为绅士的正方形和五边形、高贵的六边形和更多边形,等等。一天,生活自在而满足的正方形遇到了来自三维世界空间国的球体,他们就各自的国度进行了介绍,正方形由此了解了不一样的世界,并展开了一段神奇的空间之旅。这时,正方形才发现,真实的世界远远超出了想象,一个前所未有的维度在眼前展开。 a小说爱好者1 a一个多维度的浪漫传奇0 a幻想小说y英国z现代 aI561.45v5 1c(英)a艾勃特b埃德温·A.4著 0a郭天鹏4译 0a贾康4译 0aCNbFHWHc20240724 0111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13001081020015001211050018001361060006001542000055001602050011002152100034002262150016002603300441002763330015007176060025007326900015007577010021007727020013007937020015008068010023008211158-140820241226083855.0 a978-7-211-09245-1b线装dCNY480.00  a20241226e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fre aCNb350000 ay z 000ay ar1 a巴黎茶花女遗事b专著f(法)小仲马著g林纾,王寿昌译 a影印本 a福州c福建人民出版社d2024.12 a492页d26cm a是书为林纾翻译的第一部外国小说。原作者法国作家小仲马,在书中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因遭到金钱和虚伪的伦理道德观念的阻力,而造成的一声爱情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时法国的上层社会。林纾以古雅的文笔,描绘了外国人的心理和感情,他的译文在言情写景上,往往能委婉曲折,极尽其妙,对中国读者有很大的感染力,影响深远。这本书是林纾的成名之作,也是“林译小说”中最出色的作品之一。此次影印所用底本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福州吴玉田刻本,是本书最早的版本。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法国z近代 aI565.44v5 0c(法)a小仲马4著 0a林纾4译 0a王寿昌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42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1300106102001500119105001800134106000600152200004500158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140300002573300493005573330015010506060025010656900015010907010025011057020013011308010023011431158-140920241227144005.0 a978-7-5594-8967-8b精装dCNY78.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fre aCNb320000 ay z 000ay ar1 a翻转文明b专著f(法)洛朗·比奈著g汪玲译 a南京c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d2025.01 a521页d21cm a洛朗·比奈(Laurent Binet),1972年生于巴黎,曾在斯洛伐克服兵役,2010年出版处女作《HHhH——希姆莱的大脑是海德里希》,获法国龚古尔处女小说奖。汪玲,1986年生,浙江人,女,上海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法语硕士,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院社交媒体专业,曾入围傅雷翻译出版奖初评。译有《我们与他人》《中国文书》等作品。 a这是一部反思欧洲殖民历史的历史小说,也是一部对“文明”有深度思考的小说。中世纪欧洲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让欧洲大陆多地元气大伤,而此时来自美洲的西方人所谓的“野蛮人”联合穷苦人民进行一次大改革,创建了全新的、多民族、包容的文明。这部作品角度新颖,思考深入,在构思中参考了大量史料,在小说中对欧洲中世纪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都有非常精妙的编排,是一部集创新与历史思考的历史小说。《翻转文明》的作者的其中一部作品即将被搬上大银幕,正在拍摄中。《翻转文明》也有可能在未来被搬上大银幕。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法国z现代 aI565.45v5 1c(法)a比奈b洛朗4著 0a汪玲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14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13001061020015001191050017001341060006001512000065001572100034002222150016002563300473002723330015007456060033007606900015007937010033008087020015008417020015008568010023008711158-141120241230110126.0 a978-7-02-018469-9b精装dCNY59.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fre aCNb110000 ay z 00ay ar1 a像水一样流b专著f(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著g李玉民,段映虹译 a北京c人民文学出版社d2024.12 a296页d21cm a《像水一样流》收录尤瑟纳尔三部颇具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均创作或构思于作家的青年时期,终在晚年结集出版,可以说占据了她人生中很长一段时间。《安娜,姐姐……》以十六世纪那不勒斯地区一对姐弟之间的感情为主题,《默默无闻的人》讲述了生活在十七世纪荷兰的纳塔纳埃尔的生与死,《一个美好的早晨》的主人公是纳塔纳埃尔的儿子拉扎尔,他出入排演莎士比亚作品的剧团,在梦中提前经历了整个人生。三部小说虽然背景和主题各异,但都探讨了人的情感、际遇和行为动机,表现出“一切如流水”的人生状态。 a小说爱好者0 a短篇小说x小说集y法国z现代 aI565.84v5 1c(法)a尤瑟纳尔b玛格丽特4著 0a李玉民4译 0a段映虹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46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13001061020015001191050018001341060006001522000047001582100036002052150016002413140389002573300437006463330015010836060029010986900015011277010029011427020015011718010023011861158-141620241126131420.0 a978-7-5596-8099-0b精装dCNY60.00 a20241126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ay ar1 a平原b专著f(澳)杰拉尔德·默南著g陈正宇译 a北京c北京联合出版公司d2025.02 a128页d21cm a杰拉尔德·默南(Gerald Murnane,1939—),澳大利亚当代作家。他长期生活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小三角”中。用打字机写作,没有嗅觉,关注色彩与赛马。沉迷于将事物档案化,分在各种标签下归入档案柜。1982年出版“母题之作”《平原》,“平原”是他用一生来书写的隐喻。另著有长篇小说《内陆》《百万窗户》、小说集《溪流系统》、回忆录《镇痛剂》(暂译名)等作品。曾获澳大利亚总理文学奖、帕特里克·怀特文学奖。 a《平原》是一本当代长篇小说,由澳大利亚当代作家杰拉尔德·默南所著。讲述一位导演来到澳大利亚的内陆平原,筹备拍摄电影的故事。他在筹备拍摄期间,除了在赞助人之间徘徊,也对“平原”这一概念进行了探索与思考。平原上的家庭,他们的土地、历史、文化和神话,以及冒险进入他们的世界的人的故事,无所不包。澳大利亚繁华的城市都集中在临海,所以内陆平原呈现出独特的样貌。主角以生活、随感、研究、记录的方式,多层次地书写了这一特别的地方,兼具哲思与诗意。 a小说爱好者0 a长篇小说y澳大利亚z现代 aI611.45v5 1c(澳)a默南b杰拉尔德4著 0a陈正宇4译 0aCNbFHWHc20241128 01385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1001472100034002282150016002622250025002783000047003033140121003503300421004713330053008925170037009456000034009826060025010166900016010417010015010578010023010721158-142120241218095237.0 a978-7-5690-6484-1dCNY78.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异域想象反思中的19世纪美国b专著e爱伦·坡异托邦小说的文化社会阐释f张运恺著 a成都c四川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52页d24cm2 a文明互鉴e中国与世界 a本书由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出版基金资助 a张运恺,男,博士。现就职于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从事英语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文化、中西文化比较。 a本书对美国文学家爱伦·坡小说中的异域想象进行了文化政治角度的阐释,围绕坡小说中的“异托邦”想象来解读坡的异域表征所承载的对19世纪美国社会的反思。聚焦坡小说中的异域想象,借鉴了福柯空间理论中的“异托邦”概念,同时也参考了文化批评、后殖民主义、生态批评、社会学和政治学等理论,将从坡的作品中选择深具代表性的文本,以“异托邦”的不同形式为纲,对坡的异域想象进行文化政治性的阐释,揭示坡对美国社会的彼时痼疾与未来出路的思考。 a本书可供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高校师生及坡爱好者参考1 a爱伦·坡异托邦小说的文化社会阐释 0a爱伦·坡f1809-1849x小说研究0 a小说研究y美国z近代 aI712.074v5 0a张运恺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31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75001532100030002282150016002583300638002743330013009125170029009256060023009546900015009777010029009927020013010218010023010341158-142220241230110222.0 a978-7-5225-2442-9dCNY49.8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身栖两境b专著e一场与绝症共处的生命思旅f(美)苏莱卡·贾瓦德著g邵逸译 a北京c九州出版社d2024.12 a296页d26cm a刚从普林斯顿毕业时,22岁的苏莱卡对生活充满期待,她像普通的年轻人一样担忧着如何面对跨入社会后的问题:新的环境、自己的前途、恋爱生活……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命运从一种小小的瘙痒开始发生了改变——她生病了,在一系列诊断之后,她终于接受了自己患上癌症的事实。她开始了与癌症长达五年的毁灭性斗争,同时开始给《纽约时报》投稿,并开设了书写自己经历的专栏《人生,被中断》,该专栏在全美影响巨大,她收获了各类读者的无数来信。五年之后,苏莱卡的疾病有了惊人的改善,但在意外重获新生后,年轻的她感到另一种迷茫和痛苦,回归正常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轻松简单。为了重获真正的新生,她带着爱犬,开始了一段为期100天的环美之旅,去探访那些曾向她打开心扉的读者们。 a大众读者1 a一场与绝症共处的生命思旅0 a回忆录y美国z现代 aI712.55v5 1c(美)a贾瓦德b苏莱卡4著 0a邵逸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18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13001071020015001201050018001351060006001532000132001592100034002912150016003253300385003413330013007265170033007396060023007726900015007957010039008107020038008497020013008878010023009001158-142320241226084638.0 a978-7-203-13372-8b精装dCNY6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40000 ay z 000yy ar1 a一百个星期六b专著e与斯特拉·莱维追寻失去的世界f(美)迈克尔·弗兰克(MichaelFrank)著g(美)马伊拉·卡尔曼(MairaKalman)绘g尹楠译 a太原c山西人民出版社d2024.12 a336页d21cm a本书是一部引进版的回忆录。九十九岁老人斯特拉·莱维与作者弗兰克在六年的时间里进行了对话,追溯自己漫长而传奇的一生。莱维曾在优美的希腊罗德岛过着充满活力的生活,直到家乡被纳粹占领,自己被驱逐到奥斯维辛集中营,这段经历改变了她的人生。书中生动地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智慧。本书是一位杰出女性的私人叙事,也是一个民族的断代史,为20世纪历史的那段黑暗篇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颇具人文主义的视角。 a大众读者1 a与斯特拉·莱维追寻失去的世界0 a回忆录y美国z现代 aI712.55v5 0c(美)a弗兰克c(Frank, Michael)4著 0c(美)a卡尔曼c(Kalman, Maira)4绘 0a尹楠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42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63001522100034002152150016002493140281002653300495005463330015010416060025010566900015010817010035010967020015011318010023011461158-142420240905114008.0 a978-7-5207-4039-5dCNY58.0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zy ar1 a越过人生的山丘b专著f(美)伊迪丝·伊娃·埃格尔著g陈飞飞译 a北京c人民东方出版社d2024.09 a235页d21cm a伊迪丝·伊娃·埃格尔博士,美国心理学家,二战集中营幸存者之一,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心理学教授,定期在国内外举行个人演讲。她曾帮助无数退伍军人、战后创伤者、身心受创的患者治愈创伤,并通过回顾历史来守望和平。她被评为美国年度心理学突出教师,获得加州参议院颁发的人道主义奖。 a本书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幼年时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经历,采用直接纪实的描述方式,通过真实案例的展开、真情实感的表露,展现了伤痛留给人的巨大伤害以及被迫成为受害者的痛苦,同时以亲身经历以及作为心理医生的患者疗愈为案例,向读者展现了如何直面伤痛以及从伤痛中走出的巨大力量与疗愈方法。伊迪丝通过治愈自己过往伤痛以及治愈患者心理伤痛的成功案例,展现了面对痛苦的决心,以及明确了选择的重要性,选择直面伤害,承认自己受害的现实,并且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才是应对伤痛的最好办法。 a文学爱好者0 a纪实文学y美国z现代 aI712.55v5 1c(美)a埃格尔b伊迪丝·伊娃4著 0a陈飞飞4译 0aCNbFHWHc20240912 0111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300559002383330009007976060033008066900009008397010015008488010023008631158-143020240812082310.0 a978-7-04-062737-4dCNY34.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艺术i音乐鉴赏与实践b专著f高洁主编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08 a136页d29cm a本选题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课程教学用书,以《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3年)》为依据,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编写而成。本选题共分九个项目,分音乐鉴赏基础、多彩中国民歌、丰富的民族器乐、中国戏曲、西方器乐、艺术歌曲、歌剧艺术、世界民族音乐以及舞蹈音乐、影视音乐等项目。本书兼顾理论与实践,以“项目+任务”为体例,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文化理解核心素养。本选题配套数字课程及Abook教学资源,详情请见数字资源使用说明。本选题可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使用,也可作为音乐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a高职0 a音乐欣赏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Jv5 0a高洁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096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4001782150016002123300347002283330075005756060031006506900011006817010017006928010023007091158-143120241008162516.0 a978-7-04-063134-0dCNY42.00 a202410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艺术鉴赏b专著f金元浦主编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0 a274页d26cm a本书是大学通识教育教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艺术:在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建筑艺术鉴赏——凝冻的音乐石质的史书,雕塑艺术鉴赏——单纯、静穆的流动,绘画艺术鉴赏——传神写照气韵生动,音乐艺术鉴赏——通达人心的万能语言,舞蹈艺术鉴赏——罗衣从凤形诸舞咏,戏剧艺术鉴赏——凝缩了的人生与心灵的世界,书法艺术鉴赏——百体争呈笔走龙蛇,艺术与人生。 a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艺术爱好者的通俗读物0 a艺术x鉴赏x高等学校j教材 aJ05v5 0a金元浦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22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42001802150016002222250019002383300635002573330019008926060021009116900011009327010015009438010023009581158-143220241129113210.0 a978-7-5229-1733-7dCNY98.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设计与媒介b专著f李敏敏等著 a北京c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1 a114页d25cm2 a“大设计”论丛 a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创新推动社会结构性转型,媒介技术革命也驱动着设计的系统性更新。设计的发展本质已经从满足物质化的单点需求转向提供系统化的体验。媒介与设计相辅相成的动态,设计兼具的包容性和普适性以最合适的内容、丰富的视觉语言向人们传达信息。尤其随着媒介的多样化发展以后,设计需要通过媒介进行表现和传达,并且其可依托的载体也更具选择性,二者呈现紧密相连的状态,而不同媒介的设计所表现出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在设计实践中二者以最佳的方式组合时,媒介才能更显其魅力。本书旨在提供一种理论与实证并重的视角,看待我们身处其中的媒介化社会和设计的变革,探讨设计在现代媒介环境下如何塑造和被塑造,以深入解读我们所处的媒介化社会和设计的重构。 a艺术设计爱好者0 a艺术x设计x研究 aJ06v5 0a李敏敏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49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1001482100038001792150016002173000035002333140411002683300455006793330021011346060031011556900011011867010017011978010023012141158-143320240920145444.0 a978-7-5586-3049-1dCNY138.00 a202409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设计概论b专著f夏燕靖编著 a上海c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d2024.12 a264页d26cm a新版高等院校设计与艺术理论系列 a夏燕靖,艺术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带头人,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史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八届学科评议组(艺术学理论)成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会长。 a设计概论是对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基础理论的导入。通过学习,让学生可以与各个专业老师对话,解决专业思想上的许多问题,为今后的专业选择和专业发展打下基础。本教材着重于设计艺术原理本体论与方法论的阐释,并分别围绕设计由来、设计含义、设计特征、设计意识、设计方法、设计元素、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观念、设计与自然、设计与社会文化和科技生产力、设计决策、程序、管理与品质、设计与品牌,以及设计理论诸方面的基础理论、新实践、新认识和新趋势进行细化讲解。 a高校设计专业学生0 a艺术x设计x高等学校j教材 aJ06v5 0a夏燕靖4编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17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140187002423300419004293330019008486060019008676900012008867010015008988010023009131158-143420240723161909.0 a978-7-5482-5232-0dCNY58.00 a202407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与科学b专著f张君梅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151页d24cm a张君梅,1991年11月生,女,汉族,山东省日照市人,研究生毕业,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为烟台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执教以来一直秉承务实认真的教育理念。 a本书介绍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探究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性,包括创意、美感、情感等方面的表现;同时,探究视觉传达设计的科学性,包括信息传递、用户体验、设计心理学等方面的应用。此外,本书还介绍视觉传达设计的实际应用,包括品牌形象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等方面。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讲解,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和魅力,掌握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a视觉设计爱好者0 a视觉设计x研究 aJ062v5 0a张君梅4著 0aCNbFHWHc20240731 0086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158001532100034003112150024003453300049003693330019004185100106004376060023005436900017005667010015005838010023005981158-143520241230153816.0 a978-7-5479-3238-4dCNY198.00 a2024122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310000 aa z 000yy ar1 a夏伯特中欧高校艺术史专题研修文集b专著dResearch series on the themes of art history of Scherbarth Sino-Euro University exchange programf胡炜等主编zeng a上海c上海书画出版社d2023.11 a2册c图,照片d24cm a本书内容包括:博物馆与藏品、信仰与艺术表现。 a艺术史研究人员1 aResearch series on the themes of art history of Scherbarth Sino-Euro University exchange programzeng0 a艺术史y世界j文集 aJ110.9-53v5 0a胡炜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097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300355002423330061005976060033006586900014006917010013007058010023007181158-143720240425145238.0 a978-7-5773-0034-4dCNY68.00 a20240425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通感视域下儿童艺术教育研究b专著f孙瑶著 a郑州c郑州大学出版社d2023.11 a270页d26cm a本著作将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美术、儿童文学、儿童剧)几种主要艺术形式放在儿童艺术通感背景下分别阐释,论述了通感对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以课例分享的形式得出结论并展现教学过程及步骤。本书具体内容包括:儿童艺术教育的相关理论问题,儿童教学领域中的集体艺术教学、集体文学教学、集体舞剧教学、集体韵律活动教学,集体美术活动教学,以及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赏析等。 a本书可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儿童工作者以及相关读者参考阅读0 a儿童教育x艺术教育x教育研究 aJ114-4v5 0a孙瑶4著 0aCNbFHWHc20240429 0103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6002122150016002483300399002643330029006636060035006926900011007277010015007387010015007538010023007681158-143820241017140445.0 a978-7-5718-2847-9dCNY58.00 a202410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30000 ay z 000yy ar1 a河北民间艺术的丝路印迹及对外传播研究b专著f刘冬晔,闫淯韩著 a石家庄c河北美术出版社d2024.05 a332页d26cm a河北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遗产,它植根于深厚广袤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燕赵大地,以刚健质朴的艺术风格贯穿于河北人民的生活之中,至今数千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貌,体现着劳动人民质朴的思想感情和理想,反映着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纯朴真挚的审美情趣。本书从河北民间艺术的文化形态、丝路印迹、传播影响、对外交流与传播的方式、路径等角度展开论述,旨在持续推动河北民间艺术人文精神的广泛传播和艺术本体的创新发展。 a民间艺术文化传播研究人员0 a民间艺术x文化传播x研究y河北 aJ12v5 0a刘冬晔4著 0a闫淯韩4著 0aCNbFHWHc20241024 0106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7001482100030001852150016002153300511002313330015007426060027007576900011007847010015007958010023008101158-143920240606161605.0 a978-7-5077-6769-8dCNY360.00 a20240606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当代艺术的理想b专著f彭烈洪著 a北京c学苑出版社d2023.09 a208页d26cm a本书以新当代为角度,对16位中国“新”当代艺术家进行个案研究,并收录当代代表艺术家对“新当代”进行的学术探讨和以“新当代”为主题的艺术展览回顾。本书作者是中国新当代艺术发起人,湖南新当代艺术馆创始人。他认为:新当代艺术观,是立足发展的中国“当代”,新当代艺术的理念是对过去的当代艺术进行的一种再思考,也是对当代中国艺术界主流思想的一次科学的、理性的再定位。当前的当代艺术研究应该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着眼,以中国本土文化为研究对象,把由西方艺术史演变过来的“当代艺术”概念作为一种参照或一个方面,而不是主体。 a艺术爱好者0 a艺术x研究y中国z现代 aJ12v5 0a彭烈洪4著 0aCNbFHWHc20240612 0175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44002182150016002623140195002783300853004733330019013265170023013456060023013686900015013917010015014067020017014217020015014388010023014531158-144020240627090821.0 a978-7-108-07877-3dCNY98.00 a202406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上水船b专著e王逊与现代中国的艺术理想f王涵口述g段牛斗,王瑀整理 a北京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d2024.06 a509页d23cm a王逊(1915—1969),中国杰出的人文学者、美术史家,中国美术史学科的奠基者,毕生致力于传布五四新文化运动下的美育火种。20世纪前半叶,在社会激变的背景中转益多师,形成了哲学、美学、中外文学、历史。 a本书通过王逊先生的人生经历和学术道路,梳理的是现代意义上的美术史学自传入中国,融汇多种形态,结合中国实际,而至1950年代逐渐具备了一独立学科之条件的历史过程。由此可以了解那一代美术家和美术史家创造新美术的历史现场,回望他们对艺术理想的执着探索与追寻,以及留给后人的思想遗产。作者王逊(1915—1969),中国杰出的人文学者、美术史家,中国美术史学科的奠基者,毕生致力于传布五四新文化运动下的美育火种。20世纪前半叶,在社会激变的背景中转益多师,形成了哲学、美学、中外文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深厚涵养。五六十年代为中国新的美术史学体系准备种种条件,开拓出考古、雕塑、建筑、敦煌艺术、工艺美术、文博等多领域综合研究美术史学的新路。1949年后历任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并兼《美术》杂志执行编委及《美术研究》编委。1957年主持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美术史系。影响最大的作品是《中国美术史》(经薄松年、陈少丰整理,1985年出版),在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津逮后学,非仅一代人也。 a美术史研究人员1 a王逊与中国美术史学0 a美术史x研究y中国 aJ120.95v5 0a王涵4口述 0a段牛斗4整理 0a王瑀4整理 0aCNbFHWHc20240703 0123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5001542100034002092150016002432250017002593140175002763300427004513330015008786060033008936900012009267010017009388010023009551158-144120241206141858.0 a978-7-5740-1396-4b精装dCNY128.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发现乡村之美b专著e绘画与影像中的乡村f王志伟编著 a成都c四川美术出版社d2024.12 a274页d26cm2 a乡村美育丛书 a王志伟,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专职教师,艺术与乡村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艺术乡建项目“柳荫计划”发起人。研究方向,社会性艺术、艺术乡建、乡村美育。 a本书是一本艺术作品集,书中收集和整理了2023年四川美术学院与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共同发起的“共美·共富·共生: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中面向社会征集的绘画、摄影等作品。这些作品围绕“共美·共富·共生”三大关键词,形成“风景”和“人物”两大版块,描绘了乡村之美,彰显了乡村之美,更好地呈现出了艺术家作品中的美丽乡村,并试图通过这些作品将乡村美育的理念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将乡村美育的声音传递到社会各个角落,是一本具有出版价值的图书。 a艺术爱好者0 a艺术x作品综合集y中国z现代 aJ121v5 0a王志伟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07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300495002573330015007526060029007676900012007967010015008088010023008231158-144220240307103755.0 a978-7-5598-5996-9dCNY200.00 a2024030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50000 ay z 000yy ar1 a广西书画院联盟首届美术作品展作品集b专著f王锐主编 a桂林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3.07 a272页d30cm a书稿整合广西美术创作力量,集合了广西区内七大画院系统,120余名艺术家精心创作的120余件艺术作品。作品包含国画、油画、书法、雕塑等艺术门类;题材从山水、花鸟、少数民族到现代城市景观和红色经典,是传统与现代的一次融合,全面展示了广西美术的整体面貌。作者阵容包含广西书画院、南宁书画院、柳州画院、桂林画院、桂林中国画院、梧州书画院、北海市画院七家单位艺术家,他们扎根生活沃土,利用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东盟文化等特色优势资源,秉承为了人民的艺术创作思想,多出精品力作,为新时代广西的文艺发展贡献力量。 a绘画爱好者0 a美术x作品集y中国z现代 aJ121v5 0a王锐4主编 0aCNbFHWHc20240313 0138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99001482100034002472150016002813140183002973300439004803330013009195170053009326060035009856060037010206900012010577110029010698010023010981158-144320241120103129.0 a978-7-216-10959-8dCNY198.00 a202411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荆楚翰墨写春秋b专著e纪念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成立四十周年艺术展作品集f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编 a武汉c湖北人民出版社d2024.11 a307页d29cm a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是湖北省出版工作者自愿组成的专业性社团,是由湖北省书刊、音像、电子出版单位以及有关印刷、制作、发行、科研、教学等单位及其从业人员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a《荆楚翰墨写春秋——纪念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成立四十周年艺术展作品集》是展现湖北省新闻出版人的文化才情和艺术造诣,抒发爱国热情与爱党情怀的作品合集。作品集汇聚了湖北省一批书画名家和出版行业从业者创作的书画、摄影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湖北书画及摄影艺术的创作水准,也展现了湖北省出版业繁荣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出版人的精神风采等行业人文风貌,体现了湖北省出版行业从业者努力工作、热爱生活、满怀工作激情和创作热情的新时代风采。 a大众读者1 a纪念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成立四十周年艺术展作品集0 a汉字x法书x作品集y中国z现代0 a绘画x摄影集x作品集y中国z现代 aJ121v502a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4编 0aCNbFHWHc20241121 0090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65001492100034002142150014002483300298002623330015005605170013005756060027005886900012006157110017006278010023006441158-144420240828131911.0 a978-7-5508-4321-9dCNY1580.00 a2024082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i西泠八家卷b专著e浙派印宗f西泠印社编 a杭州c西泠印社出版社d2023.10 a5册d20cm a本书收录西泠印社社藏所有“西泠八家”篆刻作品,共计296方,是西泠印社社藏“西泠八家”篆刻作品的一次集中体现。本次出版,均为首次原石全方位拍摄,这些照片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展示了印章的印面、边款、材质等细节,让读者足不出户就能感受篆刻之美,也给篆刻爱好者和印学研究者一个充分贴近研究对象的机会。 a书法爱好者1 a浙派印宗0 a汉字x印谱y中国z清代 aJ121v502a西泠印社4编 0aCNbFHWHc20240829 0163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3700153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140430002403300581006703330027012516060039012786900012013177010015013297010015013448010023013591158-144520240918131420.0 a978-7-5194-8276-3b精装dCNY95.00 a202409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书画管理b专著f陈海波,陈泉元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8 a262页d24cm a陈海波,男,1969年11月出生,学者、书画家,主攻书画装饰、书画管理。香港城市大学博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手工委副主任,北京大学书画管理课题组秘书长,南昌理工学院传统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正高级装饰工程师),江西省“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陈泉元,男,2000年6月出生。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视觉艺术与设计博士研究生,南昌理工学院传统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a本书是一部关于书画管理领域的学术著作,通过基于市场运作方式的书画发展研究,提出一些创新观点和方法,对书画的传承发展起到指引作用。主要观点是,推动书画管理创新,需要从传承传播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管理理论和艺术运营手段,为书画管理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传统书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之处在于将书画传承传播与现代管理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套创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方式,涵盖于书画传承传播、书画市场运营、书画与公益等方面。理论特色在于结合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实践,提出了具有创新思维的书画管理模式。现实意义是,既传承传播了传统书画艺术,又达到了文化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a书画艺术市场运营管理者0 a书画艺术x艺术市场x运营管理y中国 aJ124v5 0a陈海波4著 0a陈泉元4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03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7001472100034001742150016002083300471002243330025006956060039007206900014007597010013007738010023007861158-144620240713134208.0 a978-7-5604-5365-1dCNY88.00 a202407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西演实践b专著f甄亮著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4.04 a338页d26cm a国有文艺院团是宣传文化战线的生力军,是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成立于2012年的西安演艺集团,经过10年艰苦奋斗,在体制创新、精品创作、运营模式、跨界融合、市场化探索等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被社会各界誉为“西演现象”。本书稿以纪实的手法,从文化演艺的视角出发,对西安演艺集团成立以来在舞台艺术创作演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演艺事业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做了学理性的梳理和文学性的阐述,能使读者全面了解在全国演艺行业产生影响的“西演现象”,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 a演艺产业发展研究人员0 a艺术表演团体x运营管理x概况y中国 aJ124-2v5 0a甄亮4著 0aCNbFHWHc20240717 0098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300443002383330017006816060013006986900011007117010013007228010023007351158-144720240612103751.0 a978-7-5329-6901-2dCNY48.00 a2024061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绘画艺术与创作研究b专著f宋涛著 a济南c山东文艺出版社d2023.06 a360页d26cm a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师从多位艺术大师,在习画创作中,注意学习总结绘画创作理论。根据多年的积累创作完成这部现代绘画艺术的创作研究。在书中,作者较为全面地概述了中国绘画的起源和发展,并在绘画语言的生成规律、解读应用与笔墨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在具体实践中,作者以花鸟画为例,细致讲述了中国花鸟画的技法和笔墨观。因此,本书是一部具有强烈个人实践经验的现代画家对绘画艺术的创作研究之作,对于学习中国绘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a绘画研究人员0 a绘画研究 aJ20v5 0a宋涛4著 0aCNbFHWHc20240619 0150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7001482100034002352150016002693140391002853300427006763330019011036000040011226900017011627010017011797120033011968010023012291158-144820240923151932.0 a978-7-5039-7734-3dCNY128.00 a202409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美术史中的徐悲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b专著f华天雪主编g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编 a北京c文化艺术出版社d2024.11 a402页d26cm a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中国绘画研究所。1954年,为更好地传承和宏扬民族艺术遗产,中国绘画研究所更名为民族美术研究所。华天雪,1967年11月14日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博士导师,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主要著作,《周思聪》《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徐悲鸿论稿》《徐悲鸿的文与画》,参与课题“民国时期北方地区美术年表”。 a2023年是徐悲鸿先生逝世70周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为此召开以“美术史中的徐悲鸿”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以资纪念,并希望藉此为将“徐悲鸿研究”继续引向深入贡献一份力量。《“美术史中的徐悲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这本结集即是二十余位研究者提交给此次研讨会的论文,全书包括二十余篇文章,图文并茂,论据严谨,内容涉及徐悲鸿研究的方方面面,文中所援引的资料丰富、论述详尽,是近年来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关于徐悲鸿绘画艺术研究的重要成果。 a绘画艺术爱好者 0a徐悲鸿f(1895-1953)x绘画评论j文集 aJ205.2-53v5 0a华天雪4主编02a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4编 0aCNbFHWHc20240926 0219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79001492100038002282150016002663141071002823300413013533330019017665170025017856060029018106900014018397010033018537020015018868010023019011158-144920241230134325.0 a978-7-5760-4515-4dCNY199.8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画作的诞生b专著e近代早期欧洲的元绘画f(罗)维克多·斯托伊奇塔著g钱文逸译 a上海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11 a576页d21cm a维克多·斯托伊奇塔(Victor I.Stoichita,1949—),出生于罗马尼亚,1990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瑞士弗里堡大学近代早期艺术史荣休教授。其研究将艺术史与图像人类学和媒介研究相结合,著有《画作的诞生:近代早期欧洲的元绘画》(1993)、《西班牙黄金时期艺术中的灵视经验》(1995)、《影子简史》(1997)、《皮格马利翁效应》(2008)、《他者的图像,近代早期西方艺术中的非洲人、犹太人、穆斯林与吉普赛人》(2014年,卢浮宫年度讲座)、《福尔摩斯效应》(2015年)等,这些著作均被翻译成多种语言。2020年,他荣获汉堡阿比·瓦尔堡基金会的马丁旺克奖章。他的自传体小说《遗忘布加勒斯特》荣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钱文逸,艺术史学者、译者。早年求学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获艺术史与材料研究学士学位(2014年)和艺术史硕士学位(2015年),现为多伦多大学美术史系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为近代早期欧洲的艺术实践、物质文化与工匠群体,也兼及对20世纪东亚与欧美之间思想互动和翻译政治的考察。她曾在休斯顿美术馆欧洲艺术部门参与协助策展,并在2016—2017年间供职于OCAT研究中心公共项目部,策划组织了同年的年度讲座系列学术活动。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有中英文书评、论文和艺术批评多篇,并译有《空间的美术史》(中译英)和《中世纪感官文化史》(英译中)。 a本书聚焦于16至17世纪欧洲近代早期的绘画,主要讲述欧洲绘画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即可携带、经框裱的画作是何时在欧洲兴起,又是如何在近代早期收藏、市场和艺术理论中逐步收获一种明确自主的审美标识,进而成为西方现代艺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石的。作者讨论了“元绘画”的相关理念,挑战了艺术史传统叙述中的线性叙事,揭示了西方绘画从中世纪到现代过渡时产生的巨大断裂以及画作中所隐含的丰富观念,在西欧艺术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绘画史研究人员1 a近代早期欧洲的元绘画0 a绘画史x研究y欧洲z近代 aJ209.5v5 0c(罗)a维克多·斯托伊奇塔4著 0a钱文逸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351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9001482100034001872150016002212250041002373300600002783330015008786060029008936060029009226060029009516900011009807010017009917010015010087010015010238010023010381158-145020241227160946.0 a978-7-5607-6768-0dCNY4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西画b专著f刘丽山,刘野,任格主编 a济南c山东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00页d30cm2 a山东省文化馆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教材丛书 a西画传入中国已走过百年历程,其中素描、速写、色彩作为西方美术教育体系的三项重要课程,得到了越来越多美术爱好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次出版的素描、色彩、速写三本教材立足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大纲要求,强调了分级指导性,依循考级难度逐级递增的特点,把十个等级分为四个层次(1-3级、4-6级、7-8级、9-10级),并对三门基础专业科目考纲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教材从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学习原则出发,构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注重实例讲评,从山东省文化馆历年美术考级作品中,精选取出不同等级代表性的作品逐一分析点评。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便指导应考者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考纲要旨,从而衡定个人的学习程度及报考定位。 a绘画爱好者0 a油画技法x水平考试j教材0 a素描技法x水平考试j教材0 a速写技法x水平考试j教材 aJ21v5 0a刘丽山4主编 0a刘野4主编 0a任格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086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300239002543330025004936060021005186060021005396900012005607110023005728010023005951158-145120241106141944.0 a978-7-5480-9119-6dCNY19.8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芥子园画传描红本i草虫花卉卷b专著f江西美术出版社编 a南昌c江西美术出版社d2024.05 a200页d26cm a本书中包含多种描摹范例,从局部练习到整体练习,单个物体还可多次描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使读者能快速掌握中国绘画的用笔技法。此卷为《草虫花卉卷》,书中包含了昆虫、花卉等植物的画法,还有名家画谱,为读者学习这些画法提供了详尽的描摹范本。 a本书适用于绘画爱好者0 a草虫画x国画技法0 a花卉画x国画技法 aJ212v502a江西美术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083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300245002543330025004996060021005246900012005457110023005578010023005801158-145220241106142004.0 a978-7-5480-9111-0dCNY19.8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芥子园画传描红本i兰竹梅菊卷b专著f江西美术出版社编 a南昌c江西美术出版社d2024.05 a155页d26cm a本书中包含多种描摹范例,从局部练习到整体练习,单个物体还可多次描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使读者能快速掌握中国绘画的用笔技法。此卷为《梅兰竹菊卷》,书中包含了梅花、兰花、竹子及菊花的画法,还有名家画谱,为读者学习这些画法提供了详尽的描摹范本。 a本书适用于绘画爱好者0 a花卉画x国画技法 aJ212v502a江西美术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086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300241002543330025004956060025005206060021005456900012005667110023005788010023006011158-145320241106141935.0 a978-7-5480-9080-9dCNY19.8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芥子园画传描红本i翎毛花卉卷b专著f江西美术出版社编 a南昌c江西美术出版社d2024.05 a199页d26cm a本书中包含多种描摹范例,从局部练习到整体练习,单个物体还可多次描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使读者能快速掌握中国绘画的用笔技法。此卷为《翎毛花卉卷》,书中包含了禽鸟、花卉的画法,还有名家画谱,为读者学习禽鸟及花卉的画法提供了详尽的描摹范本。 a本书适用于绘画爱好者0 a翎毛走兽画x国画技法0 a花卉画x国画技法 aJ212v502a江西美术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086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300239002543330025004936060021005186060027005396900012005667110023005788010023006011158-145420241106141954.0 a978-7-5480-9079-3dCNY19.8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芥子园画传描红本i山水树石卷b专著f江西美术出版社编 a南昌c江西美术出版社d2024.05 a155页d26cm a本书中包含多种描摹范例,从局部练习到整体练习,单个物体还可多次描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使读者能快速掌握中国绘画的用笔技法。此卷为《山水树石卷》,包含了山水风景、树木及石头的画法,还有名家画谱,为读者学习这些画法提供了详尽的描摹范本。 a本书适用于绘画爱好者0 a山水画x国画技法0 a树木x花卉画x国画技法 aJ212v502a江西美术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45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4001952150016002293140215002453300601004603330083010616060025011446900012011697010013011818010023011941158-145520240926113717.0 a978-7-122-46547-4dCNY128.00 a202409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i花鸟b专著f任艺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12 a139页d34cm a任艺,艺术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全国中国画大展、全国工笔画大展等展览并被收藏。 a《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系列图书全面、细致地讲解了中国工笔画临摹的材料选取、技法要点、工序流程,是作者多年绘画与教学经验的总结。系列图书分为花鸟、人物、山水三个画科,每个画科精选三幅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由易到难排布,以详细的步骤图和文字解说,深入而精微地讲解其创作流程和绘制技法。每幅画作均配有与原画等大的、高分辨率的原作范本和白描底稿。系列图书选取的临摹范本取材于高等院校工笔画专业课的临摹内容,与美术学国画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完全一致。本书不仅能帮助读者学习技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加深读者对中国画审美品味的理解,适合作为美术类高等院校国画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业余爱好者自学参考。 a本书适合作为美术类高等院校国画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业余爱好者自学参考0 a工笔花鸟画x国画技法 aJ212v5 0a任艺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46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4001952150016002293140215002453300601004603330083010616060029011446900012011737010013011858010023011981158-145620240926112137.0 a978-7-122-46545-0dCNY128.00 a202409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i人物b专著f任艺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12 a139页d34cm a任艺,艺术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全国中国画大展、全国工笔画大展等展览并被收藏。 a《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系列图书全面、细致地讲解了中国工笔画临摹的材料选取、技法要点、工序流程,是作者多年绘画与教学经验的总结。系列图书分为花鸟、人物、山水三个画科,每个画科精选三幅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由易到难排布,以详细的步骤图和文字解说,深入而精微地讲解其创作流程和绘制技法。每幅画作均配有与原画等大的、高分辨率的原作范本和白描底稿。系列图书选取的临摹范本取材于高等院校工笔画专业课的临摹内容,与美术学国画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完全一致。本书不仅能帮助读者学习技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加深读者对中国画审美品味的理解,适合作为美术类高等院校国画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业余爱好者自学参考。 a本书适合作为美术类高等院校国画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业余爱好者自学参考0 a工笔画x人物画x国画技法 aJ212v5 0a任艺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46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4001952150016002293140215002453300601004603330083010616060029011446900012011737010013011858010023011981158-145720240926113448.0 a978-7-122-46546-7dCNY128.00 a202409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i山水b专著f任艺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12 a139页d34cm a任艺,艺术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全国中国画大展、全国工笔画大展等展览并被收藏。 a《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系列图书全面、细致地讲解了中国工笔画临摹的材料选取、技法要点、工序流程,是作者多年绘画与教学经验的总结。系列图书分为花鸟、人物、山水三个画科,每个画科精选三幅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由易到难排布,以详细的步骤图和文字解说,深入而精微地讲解其创作流程和绘制技法。每幅画作均配有与原画等大的、高分辨率的原作范本和白描底稿。系列图书选取的临摹范本取材于高等院校工笔画专业课的临摹内容,与美术学国画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完全一致。本书不仅能帮助读者学习技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加深读者对中国画审美品味的理解,适合作为美术类高等院校国画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业余爱好者自学参考。 a本书适合作为美术类高等院校国画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业余爱好者自学参考0 a工笔画x山水画x国画技法 aJ212v5 0a任艺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47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4002112150016002453140215002613300601004763330083010776060021011606900012011817010013011938010023012061158-145820240926110918.0 a978-7-122-46544-3dCNY298.00 a202409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i花鸟、山水、人物合辑b专著f任艺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12 a445页d34cm a任艺,艺术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全国中国画大展、全国工笔画大展等展览并被收藏。 a《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系列图书全面、细致地讲解了中国工笔画临摹的材料选取、技法要点、工序流程,是作者多年绘画与教学经验的总结。系列图书分为花鸟、人物、山水三个画科,每个画科精选三幅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由易到难排布,以详细的步骤图和文字解说,深入而精微地讲解其创作流程和绘制技法。每幅画作均配有与原画等大的、高分辨率的原作范本和白描底稿。系列图书选取的临摹范本取材于高等院校工笔画专业课的临摹内容,与美术学国画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完全一致。本书不仅能帮助读者学习技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加深读者对中国画审美品味的理解,适合作为美术类高等院校国画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业余爱好者自学参考。 a本书适合作为美术类高等院校国画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业余爱好者自学参考0 a工笔画x国画技法 aJ212v5 0a任艺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15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29001482100034001772150019002112250031002303140166002613300379004273330015008066000029008216900016008507010013008668010023008791158-145920240802093345.0 a978-7-5480-9851-5dCNY118.00 a202408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王梦白研究b专著f刘阔著 a南昌c江西美术出版社d2024.06 a17,362页d24cm2 a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研究丛书 a刘阔,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美学博士、艺术学硕士、文学学士。专攻小写意花鸟画,兼善书法篆刻以及古典诗词。著有《中国历代线描人物画精选》 《刘阔工笔花鸟画技法花卉篇》等。 a本书是“中国近现代名家艺术研究文丛”之一。王梦白是民国时最见才气的画家之一,当时北京的画家都公认王梦白的诗、书、画远在齐白石之上,可惜早逝。本书通过系统考据王梦白生平与艺术,突出其集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诗文书法诸多成就于一身,对民国时期北京画坛产生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小写意花鸟画领域的突出建树,并为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对外传播与交流起的重要作用。 a绘画爱好者 0a王梦白y中国画x绘画研究 aJ212.052v5 0a刘阔4著 0aCNbFHWHc20240807 0115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3001542100028001872150016002153140109002313300449003403330017007896000046008066900019008527010017008718010023008881158-146020240927141650.0 a978-7-5554-2364-5b精装dCNY218.00 a202409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石涛与扬州b专著f朱良志主编 a扬州c广陵书社d2024.09 a353页d24cm a朱良志,1955年生,安徽滁州人。现为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艺术之间关系的研究。 a《石涛与扬州》为“石涛与扬州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共收录10余篇会议优秀作品。全书遵循本次研讨会从“园林”“生平与绘画”“书法”三个维度对石涛的艺术生涯与造诣进行研讨的体例,分为如上三个篇章,选取朱良志、徐亮、李金宇、朱宇晖等十余位作者的优秀论文进行集结出版。石涛,明末清初画家,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是书图文并茂,从多个视角对石涛的艺术进行诠释,是一部研究石涛与扬州的艺术理论著作。 a绘画研究人员 0a石涛f(1641-1718)x中国画x绘画研究j文集 aJ212.052-53v5 0a朱良志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293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43001302100030001732150016002033300665002193330107008846060031009916900015010227010015010378010023010521158-1461 a978-7-5166-6698-2dCNY48.00 a2023101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岩彩画艺术及课程教学研究f张振东著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3.02 a241页d23cm a本书对中国岩彩画艺术及课程教学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书中不仅就中国高校开展岩彩课程教学的当代价值、中国岩彩画的发展和创作走向、中国高校岩彩课程现状和建设问题、中国高校岩彩课程教学等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系统阐述,也对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岩彩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就我国高校岩彩课程教学与专业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长期以来,相对于其他门类艺术的研究热潮,中国岩彩画艺术及课程教学的研究,显得相对冷落,无论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力量都比较分散。本书在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研究,进一步重申了岩彩作为中国古老艺术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对岩彩艺术表现和作品内在规定性的本质思考,以更好地聚焦和探讨新时期中国岩彩画艺术及高校岩彩课程教学等议题。 a本书适合艺术院校学生拓展学术视野,对于国内从事中国岩彩画创作、教学和研究的爱好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0 a中国画x教学研究x高等学校 aJ212-42v5 0a张振东4著 0aCNbFHWHc20231018 0100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4001782150016002123300461002283330017006896060013007066900012007197010017007318010023007481158-146220240523082032.0 a978-7-5604-5192-3dCNY45.00 a2024052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设计素描b专著f肖剑波主编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3.08 a211页d26cm a本教材首先介绍设计素描的概念及其发展、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素描之间的差异,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其意义和作用。其次,将素描教学的一般规律和设计的专业特点融会渗透,将设计艺术的学术性与应用性相融合,通过设计素描的发生、发展与各个设计领域相结合,以及当下流行的数字化、信息化在设计素描中的应用,抛砖引玉,为初学者提供学习路径和方向指引。教材中以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为设计素描的文化源泉,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当下,将其合理地运用到设计中,能有效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 a素描专业学生0 a素描技法 aJ214v5 0a肖剑波4主编 0aCNbFHWHc20240529 0102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4001782150016002123300483002283330017007116060019007286900012007477010017007598010023007761158-146320241015100418.0 a978-7-5604-5352-1dCNY58.00 a202410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素描教程b专著f何小勋主编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4.04 a223页d26cm a本教材结合素描教学的实际要求,从素描、速写等造型基础训练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素描的基础知识,素描的造型要素、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几何体与静物素描,石膏像素描,肖像素描,人体素描,风景素描,以及速写等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梳理和总结了素描艺术的特点、规律和技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教材还收录了很多示范性的素描作品和名家大师的素描手稿,便于学生参考研习。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再辅以临摹和写生,学生基本可以掌握素描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a绘画专业学生0 a素描技法j教材 aJ214v5 0a何小勋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43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60001522100034002122150016002463140353002623300457006153330015010726060021010876900014011087010023011227020013011458010023011581158-147020241212095409.0 a978-7-121-49260-0dCNY80.00 a20241212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jpn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465个日系动漫角色动作详解b专著f(日)赛德兰奇著g秦帅译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12 a172页d26cm aSideranch是一家从事漫画制作、游戏企划、角色设计、插画制作和动画制作的公司。该公司曾出版过《数字插画的“姿势”发现事典》《CLIP STUDIO PAINT PRO 官方指南》《CLIP STUDIO PAINT EX 官方指南》《数字漫画与插画道场,CLIP STUDIO PAINT PRO/EX 适用》等书籍。此外,还策划出版了《漫画的奥义(1),神话传说的世界与笔触技法》和《绘师绘制的世界民族服饰图鉴》等作品。 a这本书收录了108类465种实用的日系动漫绘画中的常用动作姿态,包括视觉效果良好或经典的姿势,以百科形式分类呈现。书中收录了适合半身或特写镜头的手臂和手部姿势、适合全身展示的动态姿势、使用道具增强表现效果的定格姿势等,并对每个姿势的关键要点提供清晰的解说,同时还提供了多种视角和裁剪思路。无论你是“想要找到适合角色的姿势”,或者“想了解符合构图或视角的姿势”,还是“需要确定姿势的提示”,这些姿势都可以作为绘制角色时的参考资料,也能为你在角色设计时提供灵感。 a动漫爱好者0 a动画x人物画技法 aJ218.7v5 0c(日)a赛德兰奇4著 0a秦帅4译 0aCNbFHWHc20241219 0116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8001782150016002163300587002323330033008196060027008526900014008797010017008938010023009101158-147120241218112734.0 a978-7-5772-1406-1dCNY59.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动画概论b专著f郝红杰主编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65页d29cm a《动画概论》教材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动画领域的全面视角。内容简介涵盖了动画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主要技术和艺术形式,以及动画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书中首先介绍了动画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包括经典的传统动画技术如手绘动画和停格动画。随后,深入探讨了计算机动画的兴起,包括二维动画软件和三维建模技术的应用。同时,教材还关注了动画的叙事特点、视觉风格和声音设计等艺术层面。此外,书中讨论了动画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影视、游戏、广告和教育等,并分析了动画产业的商业模式和市场趋势。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和实践练习,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在动画及相关领域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a动画专业师生,动画领域从业者0 a动画x技法(美术)j教材 aJ218.7v5 0a郝红杰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25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140161002443300449004053330015008545170021008696060037008906900014009276900012009417010015009538010023009681158-147220240731135638.0 a978-7-305-26674-4dCNY36.00 a202407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泥石慢写b专著e王志刚画与打油集f王志刚著 a南京c南京大学出版社d2024.07 a108页d26cm a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工艺美术师,出版过《新概念设计素描》《跨界——王志刚国画》《破与立——游走于美术与设计之间》等图书。 a自然界里最基本的东西是泥巴和石头,这些最不起眼的东西却可以造就高楼大厦,本书中的图片、文字就是作者观摩各地泥石的记录和感悟。作者认真对待每一幅画,也希望能像泥土和石头一样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作品集包括绘画集与打油集:绘画集分为“风土之秦、晋”“人像、草虫、交通工具”“树石、动物之苏、皖、浙”“意之像”,收录多年以来作者在各地写生的作品,以及各种心境下随手涂鸦的创意画;打油集收录作者写的诗文,画与诗乃异体同道,因此,后者算是前者的一种延续。 a绘画爱好者1 a王志刚画与打油集0 a绘画x诗歌x作品集y中国z现当代 aJ221.8v5 aI227v5 0a王志刚4著 0aCNbFHWHc20240807 0123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29001542050011001832100038001942150016002323140109002483300477003573330017008346060049008516900014009006900012009147010019009268010023009451158-147320240927134559.0 a978-7-5598-7394-1b精装dCNY900.00 a20240927e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50000 ay z 000yy ar1 a管窥集b专著f(明)黄櫰编 a影印本 a桂林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9 a400页d29cm a黄櫰,明嘉靖年间(1522—1566)吴县人,生平不详。其祖籍福建建安,后迁居江苏吴县,远祖黄挺为宋紫金光禄大夫。 a《管窥集》,四卷,黄櫰编,明稿本,各类古籍目录书均不见著录此书。共收录唐、宋、元书画、碑帖的前题后跋共76件,所涉书画均为传世巨迹,对于中国古代艺术史研究、鉴定传世书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重大意义。书前有徐无闻亲笔题跋。是书现由著名书法家徐无闻之子,徐立先生收藏。中国古代书画目录是研究传世书画的重要文献依据,自朱存理《珊瑚木难》问世后,至《珊瑚网》成书,其间近两百年未见同类型的其他书目传世,今发现明人项元汴藏《管窥集》稿本,成书时间介于上述两书之间,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a书画研究人员0 a汉字x法书x中国画x题跋x作品集y中国z古代 aJ222.2v5 aI262v5 0c(明)a黄櫰4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31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5001542100034002092150016002433300675002593330017009345170025009516060043009766900015010197110019010348010023010531158-147420241210110311.0 a978-7-5479-3471-5b精装dCNY480.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山左邦彦b专著e山东文博馆藏明清画像f山东博物馆编 a上海c上海书画出版社d2024.11 a278页d30cm a《山左邦彦——明清画像里的家国情怀》展览,将山东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和昌邑市博物馆三馆珍藏的明清时期画像近50幅汇聚一堂,通过庙堂伟器、诗礼传家、砚田百亩三个单元,再现山左先贤的神采风貌,追念山左先贤的家国情怀,在展示明清画像艺术流变的同时,通过画像背后的故事,彰显山东人的精神品格、山东人的文化传承和山东人的成就贡献,发掘与发扬齐鲁文化中厚重而精彩的优秀内容。明清山左先贤所体现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廉节等传统美德,及其世代传承的良好家风和家学传统,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和齐鲁文化的精彩内容,积淀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思想、情感和行为当中。助力时代发展,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藉此展览,致敬历史与先贤,为感悟齐鲁精神、涵养文化自信、培育家国情怀贡献绵力。 a中国画爱好者1 a山东文博馆藏明清画像0 a中国画x人物画x作品集y中国z明清时代 aJ222.48v502a山东博物馆4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01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5001482100034002132150016002473300413002633330015006766060043006916900014007347010017007488010023007651158-147620241205165310.0 a978-7-5690-7445-1dCNY198.00 a202412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海纳百川b专著e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名家邀请展作品集f谢和平主编 a成都c四川大学出版社d2024.11 a312页d29cm a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教育书画协会成立10周年,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和全国高等院校书法专业的权威专家,以书法作品的形式,表达对祖国75周年辉煌成就的礼赞。同时,通过全国高校书法邀请展的举办,进一步加强全国各高校之间教学与科研的联动,互相整合资源,促成内涵发展。该书近两百幅作品,主题是歌颂建国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与决心,不断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具有出版价值。 a书法爱好者0 a汉字x法书x中国画x作品集y中国z现代 aJ222.7v5 0a谢和平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76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5100153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395002543300771006493330015014206060035014356900014014707010015014848010023014991158-147920241120143050.0 a978-7-5142-4494-6b精装dCNY88.00 a2024112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心之飞翔b专著e李琦轩水墨竹画作品集f李琦轩绘 a北京c文化发展出版社d2025.01 a401页d26cm a李琦轩,又名月芽雨,知名画家,水墨竹画院院长。近年创作的墨水竹画新作,细致飘逸,笔力纵横,神韵潇洒,自成一家,具有笔情墨趣、潇洒传神的风韵。获山东省单县对外文化交流重要画家证书,作品多次获奖。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土地文化工作室总编。曾任中国山东网文艺论坛版主,《北方诗刊》编委。其作品散见于《齐鲁文学作品年展2017》《山东青年》《北方诗刊》《牡丹》《朔方》《菏泽市报》《胶东文学》等报刊。 a本书为李琦轩水墨竹画作品集。本书收录墨水竹画约70幅,都是作者近年创作的高品新作。这些作品细致飘逸,笔力纵横,神韵潇洒,自成一家,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笔墨气韵:墨水竹子画注重笔墨的运用,通过悬臂中锋的运笔方式,展现出竹子的遒健圆劲和生意连绵。画家通过掌握“笔情墨趣”,力求在作品中表现出竹子的迎风取势和潇洒传神的风韵,从而达到“不落呆诠”的艺术效果。构图布局:在构图上,墨水竹子画讲究主次分明,通过画二竿竹来体现主次之分,其中一竿较粗较浓作为主竿,另一竿则作为次要。画枝时注意左右互生,以淡墨着笔,使竹竿具有立体感,同时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和竹节的恰当布置,使每一根竹子都显得劲挺有力,富有弹性。综上所述,作者的墨水竹子画不仅是一种绘画技巧的展现,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表达。他通过精湛的笔墨技巧和对竹子形态与神韵的精准捕捉,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高洁品质和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a绘画爱好者0 a竹x水墨画x作品集y中国z现代 aJ222.7v5 0a李琦轩4绘 0aCNbFHWHc20241121 0121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4001972150026002313140135002573300412003923330029008045170023008336060045008566900014009017010024009158010023009391158-148020240710161430.0 a978-7-5468-2406-2dCNY128.00 a2024071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20000 ay z 000yy ar1 a静里春秋b专著e李贵平油画风景写生f李贵平著 a兰州c敦煌文艺出版社d2023.09 a174页c彩图d26×28cm a李贵平,男,1966年生,甘肃兰州人,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油画专业毕业。现供职于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师从西北师范大学油画专业陡剑岷教授。 a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所创作的油画作品150余幅及画作评论10篇。油画作品表现力较强,以丰富壮美的自然风光为主,比如“白龙江写生系列”“北山林场系列”“冶力关写生系列”等,这些作品笔触细腻,色彩饱满,明暗关系适当,个别画作冲击力较强;画作评论主要从画作背景、内容、构图、色调、笔触等方面进行解析。所选作品是作者的旅行偶见,也是对当地历史、文化和艺术长期沉思的结果,旨在让读者也能深切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大自然的灵气。 a本书适用于油画感兴趣的人1 a李贵平油画风景写生0 a油画x风景画x写生画x作品集y中国z现代 aJ223.8v5 0a李贵平f(1966-)4著 0aCNbFHWHc20240717 0098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3001542100034002072150016002413300305002573330111005626060029006736900014007027010017007168010023007331158-148120240828151708.0 a978-7-5479-3425-8b精装dCNY198.00 a202408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全国十所美术学院雕塑基础素描选b专著f曾成钢主编 a上海c上海书画出版社d2024.08 a169页d29cm a本书主要内容为全国十所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基础教学中的素描画稿,包括学生作品、教师随堂示范等内容,重点叙述了素描教学中的绘画性素描教学的目的、内容、任务和表现技法,表现素描造型的基本规律以及学科特点。同时,书中还收录了中国各大美院名家素描作品。素描是造型艺术的重中之重,其中蕴含了各种艺术形态的基本要素。 a本书作为基础素描作品集,可作为雕塑专业教学指导性图书,让学生了解如何从素描训练中寻找到个性化独特的艺术语言0 a素描x作品集y中国z现代 aJ224.8v5 0a曾成钢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9 0068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33001552100028001882150016002163300115002323330015003476060037003626900012003997010017004118010023004281158-148220240816092538.0 a978-7-5333-4994-3b线装dCNY2680.00 a202408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孔子圣迹图b专著f郭思克主编 a济南c齐鲁书社d2024.09 a701页d26cm a《孔子圣迹图》是反映孔子一生事迹及思想的古代连环画,以经折装形式制作出版,让更多的读者走近孔子,了解儒家文化。 a版画爱好者0 a版画x人物画x作品集y中国z古代 aJ227v5 0a郭思克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100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3001482100030001912150016002213300410002373330015006476060029006626900014006917010015007057120019007208010023007391158-148520241231140603.0 a978-7-5168-4081-8dCNY52.0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暗恋回响b专著f一剪月著g番茄漫画编绘 a北京c台海出版社d2025.01 a240页d21cm a豪门VS豪门,暗恋成真,人间富贵花,甜蜜互动,打脸绿茶一次醉酒,人间尤物的黎酒意外撩惹了知名艺人裴时肆,因一段暧昧视频上热搜,并遭全网抵制。黑粉皆以为黎酒恶意捆绑裴时肆,以提升自身热度!黎酒为澄清绯闻,只想参加恋爱综艺,远离裴时肆!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恋综对象却是他。裴时肆:有我还不够,竟要去参加恋综。果然是擅长欺骗感情的小醉猫。黎酒:呵,我不喜欢男人。粉丝:啊啊啊别管什么哥哥了!我现在只想看他俩原地结婚! a漫画爱好者0 a漫画x连环画y中国z现代 aJ228.2v5 0a一剪月4著02a番茄漫画4编绘 0aCNbFHWHc20250102 0106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3001542100036001972150016002333300471002493330027007206060029007476900014007767110021007908010023008111158-148620241030112902.0 a978-7-5057-6013-4b盒装dCNY168.00 a202410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非人哉官方设定集b专著f非人哉工作室著 a北京c中国友谊出版公司d2024.01 a243页d29cm a《非人哉官方设定集》是网络漫画《非人哉》系列的官方设定画集。这本设定集不仅是《非人哉》连载至今的总结和提炼,更是非人哉工作室面向未来的信心。我们从浩如烟海的文化经典中撷取零星片段,放入时而欢快时而忧伤的小小日常之中,遇到的,是一个个依旧年轻、有着体温的“神话传说”,从庙堂之高,走到了江湖之远。《非人哉官方设定集》提炼了原作中的漫画与形象,综合了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既能让读者更深入地体味传统文化之美,也适合喜欢动漫,有兴趣或有意了解动画漫画创作的读者收藏。 a漫画创作者,漫画爱好者0 a漫画x作品集y中国z现代 aJ228.2v502a非人哉工作室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04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6001822150016002183300480002343330015007146060029007296900014007587010015007728010023007871158-149020240813103455.0 a978-7-5572-1413-5dCNY39.80 a202408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吉林寻宝历险记b专著f赵集广著 a济南c山东省地图出版社d2024.08 a127页d24cm a“中国寻宝历险记系列丛书”是一套儿童原创科普探秘漫画丛书,共34册,以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为创作背景,讲述一群睿智的少年在祖国各地经历的奇妙的寻宝历险故事。本书围绕吉林这个主题,通过跌宕起伏的寻宝历险故事,将与吉林有关的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等学科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同时用妙趣横生的漫画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吉林寻宝历险之旅的智慧与惊险。本书不仅能激发孩子探索中华文化的兴趣,还能让孩子轻松地收获与吉林有关的历史遗迹、地理风貌、文化艺术、物产资源等科学知识。 a漫画爱好者0 a漫画x连环画y中国z现代 aJ228.2v5 0a赵集广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31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8001862150016002243140269002403300461005093330013009706060029009836900014010127010019010268010023010451158-149120241226142147.0 a978-7-5594-9204-3dCNY68.0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今天我想要什么b专著f海豹王凡乔著 a南京c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d2025.03 a455页d21cm a王凡乔,早期曾用名王乂乂(wang yi yi)。网络知名海豹形象创作者。1989年6月生,现居上海,201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获贝纳通奖学金赴意大利。2012年到2014年间在著名的《COLORS》杂志做全职插画师,2014年在里斯本举办fabrica feature个展,后旅居伦敦,成为自由插画师。 a《今天我要歧视谁》是知名插画师王××全新女性主义漫画集,通过海豹和伙伴的角色对话,温柔却不失力量地展现了有关女性的各种困境和问题。比如,如何识别并克服内在的性别偏见;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如何限制女性发展;在情感关系中如何保持个人独立;女性如何在多重社会角色中找到自我……“她经常说对不起,但从不为此感到抱歉。”“总的来说,我不觉得我的身体是最好看,最健康,最优秀的。但我爱我的身体!”这本漫画献给——正在探索自我的女性,或希望了解女性主义的你——最棒的自己! a大众读者0 a漫画x作品集y中国z现代 aJ228.2v5 0a海豹王凡乔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0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1300102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91001542100034002452150021002793300248003003330015005486060029005636900014005927010033006067010023006397010035006627020015006978010023007121158-150120241227160833.0 a978-7-5740-1018-5dCNY140.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fre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最后一人b专著f(法)巴斯蒂安·维韦斯,(法)巴拉克,(法)米夏埃尔·桑拉维尔编绘g周晨欣译 a成都c四川美术出版社d2024.11 a3册(648页)d21cm a《最后一人》共12册,由《氯的滋味》《波丽娜》作者巴斯蒂安·维韦斯和巴拉克、米夏埃尔·桑拉维尔合作编绘的一部充满想象力的奇幻系列。《最后一人》以一场格斗比赛作为引子,讲述了魔法与现实并存的奇幻世界“诸王之谷”的故事。《最后一人1-3》收录了前三册。 a漫画爱好者0 a漫画x连环画y法国z现代 aJ238.2v5 1c(法)a维韦斯b巴斯蒂安4编绘 0c(法)a巴拉克4编绘 1c(法)a桑拉维尔b米夏埃尔4编绘 0a周晨欣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35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2250023002603140173002833300563004563330015010196060015010346900014010497010017010638010023010801158-150320241105152020.0 a978-7-5480-9946-8dCNY35.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吉祥春联e名碑名帖集字i邓石如篆书千字文b专著f王丙申编著 a南昌c江西美术出版社d2024.11 a125页d29cm2 a二维码视频书法教学 a王丙申,河南洛阳人,现为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厦门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厦门市硬笔书法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多次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a这是一套等同于书法老师就在身边的指导书。将历代书法名家的书体通过软件技术做成字库,集成吉祥对联,并配合二维码视频的读物,每个对联教学旁,均可扫码,可迅速链接视频,播放书写示范及笔法讲解。清代书家邓石如的《篆书千字文》起笔时方时圆,逆顺结合。收笔则孕尖于圆,往往在匀力运笔至末端时略提后锋露即收,或虚回收笔,既得劲利之健而无虚尖之病。邓石如的篆书笔法,大大的丰富了小篆书写的过于单一,为篆书打开了一方新天地,因而被历代书法家视为临书楷模。本书根据碑帖固有的法度,优选原碑帖中相关笔画和部首进行严谨的组拼,力求还原碑帖的本来面目,使其完全灵活地运用到书法创作中。 a书法爱好者0 a篆书x书法 aJ292.1v5 0a王丙申4编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30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4002122150016002462250023002623140173002853300511004583330015009696060015009846900014009997010017010138010023010301158-150420241105151904.0 a978-7-5480-9949-9dCNY35.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吉祥春联e名碑名帖集字i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b专著f王丙申编著 a南昌c江西美术出版社d2024.11 a125页d29cm2 a二维码视频书法教学 a王丙申,河南洛阳人,现为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厦门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厦门市硬笔书法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多次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a这是一套等同于书法老师就在身边的指导书。将历代书法名家的书体通过软件技术做成字库,集成吉祥对联,并配合二维码视频的读物,每个对联教学旁,均可扫码,可迅速链接视频,播放书写示范及笔法讲解。《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共计2400余字,西安博物馆藏,京师弘福寺僧怀仁集皇室所藏王羲之行书真迹成文,后镌刻成碑。此碑由于直接从唐代所存王羲之真迹中摹出,保留了其书原貌,因而被历代书法家视为临书楷模。本书根据碑帖固有的法度,优选原碑帖中相关笔画和部首进行严谨的组拼,力求还原碑帖的本来面目,使其完全灵活地运用到书法创作中。 a书法爱好者0 a行书x书法 aJ292.1v5 0a王丙申4编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41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2250023002603140173002833300625004563330015010816060015010966900014011117010017011258010023011421158-150520241105152000.0 a978-7-5480-9948-2dCNY35.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吉祥春联e名碑名帖集字i赵孟頫行书洛神赋b专著f王丙申编著 a南昌c江西美术出版社d2024.11 a125页d29cm2 a二维码视频书法教学 a王丙申,河南洛阳人,现为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厦门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厦门市硬笔书法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多次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a这是一套等同于书法老师就在身边的指导书。将历代书法名家的书体通过软件技术做成字库,集成吉祥对联,并配合二维码视频的读物,每个对联教学旁,均可扫码,可迅速链接视频,播放书写示范及笔法讲解。《洛神赋》为赵孟頫行书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妍美洒脱之风致,如端正匀称的结构、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又呈现自身的追求,象比较丰腴的点画,轻捷的连笔,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因而被历代书法家视为临书楷模。本书根据碑帖固有的法度,优选原碑帖中相关笔画和部首进行严谨的组拼,力求还原碑帖的本来面目,使其完全灵活地运用到书法创作中。 a书法爱好者0 a行书x书法 aJ292.1v5 0a王丙申4编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15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27001482100034001752150016002092250041002253300547002663330015008136060031008286900014008597010017008738010023008901158-150620241227160853.0 a978-7-5607-6769-7dCNY39.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书法b专著f李同江主编 a济南c山东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62页d30cm2 a山东省文化馆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教材丛书 a将书法技法分等级学习和练习,培养书法爱好者的笔力和眼力逐级递进——是本教材的特色。本书分软笔书法(专指毛笔)和硬笔书法等级考试,都划分为1-10级,并对每一级相应的考试要求和考卷评析做了介绍。撷取了书法史论和山东省文化馆历年考生试卷为素材,对学习书法中笔法、结字、章法等关系进行了细致要求。在每一级别中,通过对合格考卷的评析,梳理了这些作品的学书优劣之处,展现了书法爱好者学习过程中书法要素的积累和完善,显示出学习书法者对各种书体的理解和驾驭能力。本书资料详实,视角专一,阐述透彻。图文并茂、的写作方式和视野,串联起每一级书法爱好者应该具备的水平。 a书法爱好者0 a汉字x书法x水平考试j教材 aJ292.1v5 0a李同江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0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143002523300423003953330015008185170029008336060037008626900015008997010015009148010023009291158-150820240820150618.0 a978-7-5482-5250-4dCNY48.00 a202408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三迤墨事b专著e清代云南士大夫的书法世界f马为骥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10 a151页d23cm a马为骥,男,1994年生,云南昆明人,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艺术学理论硕士,现在英国雷丁大学字体排印与视觉传达学院读博士,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a本书以研究清代云南士大夫的书法活动为旨,基于汉族移民入滇和“改土归流”的时代背景,分析书法文化在清代云南被广泛接受的过程,还原了士大夫书家所处的“舞台”——清代云南书坛的景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交游、教育和金石三方面出发,对士大夫书家群体开展的书法交游、宦游题刻、书法教育、书碑、金石研究与金石收藏等书法活动进行了深入考察和研究。本书是拾补云南书法史研究之遗,窥探中原地区与西南边疆书法文化交流的进程的重要参考资料。 a书法爱好者1 a清代云南士大夫的书法世界0 a汉字x书法x文化研究y云南z清代 aJ292.11v5 0a马为骥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05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21002223300461002433330015007046060023007196900015007427020015007577110017007728010023007891158-150920241220112828.0 a978-7-5464-3622-7dCNY78.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至美诗词b专著f华夏万卷编g刘腾之书 a成都c成都时代出版社d2024.12 a3册(162页)d26cm a本书为套书,共3册。《至美诗词》是以书法家刘腾之的硬笔楷书为范字的综合类练字帖,满足读者静心、解压的书写需求。该套装共包含《李白诗词描写本》《苏轼诗词描写本》《辛弃疾诗词描写本》3本分册,书中精选几十首文辞优美、流传千年的经典唐诗、宋词,读者可以边练字边积累,品读词文,提高文学素养。封面设计绚丽精致、唯美雅致;内文版式设计精美,简单易练,让练字变成一件愉悦身心的美事,重拾内心对美的向往,在一笔一画中传承演绎中国书法。本书字体为刘腾之楷书,练习方式是描红。 a书法学习者0 a硬笔字x楷书x法帖 aJ292.12v5 0a刘腾之4书02a华夏万卷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21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42001942150015002363140149002513300481004003330015008816060019008966900015009157010017009308010023009471158-151020241217153347.0 a978-7-5047-8330-1dCNY49.00 a202412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硬笔书法常用八体字汇b专著f司惠国编著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1 a64页d21cm a司惠国,著名书法家,历任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艺术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主任、东方书谱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等职。 a本书是一本极具实用价值的工具书,由司惠国老师精心编纂。书中收录了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2900个常用汉字。为了方便书法爱好者全面查询和摹写,每个汉字都提供了楷书、繁体、行书、草书、魏体、隶书、小篆、大篆等八种不同的字形。这本工具书不仅涵盖了丰富的字形变化,还为书法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学习和参考平台,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各种书体的特点和风格。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入研究和练习不同书体的书写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a书法爱好者0 a汉字x硬笔书法 aJ292.12v5 0a司惠国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11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5002162250031002313300506002623330021007686060031007896900015008207110017008358010023008521158-151220240524140008.0 a978-7-5746-0360-8dCNY20.00 a202405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王羲之兰亭序b专著f华夏万卷编 a长沙c湖南美术出版社d2024.04 a72页d23cm2 a近距离临摹字卡e入门放大版 a《兰亭序》又名《临河序》《兰亭集序》《禊帖》等,28行,324字。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真迹有摹本、临本传世,以“神龙本”最佳。本帖选取冯承素的传世摹本,通幅作品于不经意处而天机自动,行笔若断还连,达到形与神、情与理、法与意、文与质的完美统一,无疑是学习行书的最佳范本。近距离临摹字卡,离得近,临得准;本书为入门放大版,每个字精修放大,还原真迹神韵;另附教学视频,详解单字书写要点,把握细节轻松入门;同时配有米字格,对笔画结构方便定位,更适合新手学习。 a书法学习者爱好者0 a行书x碑帖y中国z东晋时代 aJ292.23v502a华夏万卷4编 0aCNbFHWHc20240529 0144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36002032150014002393140522002533300326007753330015011016060027011166900015011437010021011588010023011791158-151520241127134045.0 a978-7-5013-8381-8dCNY880.00 a202411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赵松雪书太上玄元道德经b专著e函套装f(元)赵孟頫书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2 a5页d32cm a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元代书画大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a国家图书馆藏元顾善夫摹勒吴世昌镌刻《赵松雪书太上玄元道德经》初拓本是传世赵文敏公书小楷法帖中的珍稀拓本。该帖为经折装,一册,25开,黄绵纸浓墨擦拓。每开页帖心高24厘米,宽13厘米,刻乌丝栏7行。首题“太上玄元道德经”,落款为“延祜三年岁在丙辰三月廿四五日为进之高士书于松雪斋”楷书两行,旁有“孟颛”二字,下钤“赵氏子昂”方印。 a书法爱好者0 a楷书x法帖y中国z元代 aJ292.25v5 0c(元)a赵孟頫4书 0aCNbFHWHc20241128 0109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5001542100034002092150016002433300466002593330021007255170025007466060027007716900015007987110019008138010023008321158-151620241210110427.0 a978-7-5479-3472-2b精装dCNY480.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晚明书风b专著e山东文博馆藏书法文物f山东博物馆编 a上海c上海书画出版社d2024.11 a278页d30cm a作为山东博物馆建馆七十周年系列展之一“晚明书风展”汇集文徵明、董其昌、徐渭、邢侗等名家之作,也可看到普通书家们承载的书法文化。“晚明书风展”兼顾名家和普通书家,以62位书家的100余件书法作品来讲述晚明书法史,还原晚明书法文化的整体风貌,呈现其在传统书法文化传承中的坐标点意义。当还原到历史真实中审视这些书迹,我们会发现,名家与普通书家之间其实并无明显的界限区隔,他们生活在共同的文化土壤当中,彼此间也多有交集或关联。他们的书迹共同呈现出这一时期书法文化的多元存在。 a汉字法帖研究人员1 a山东文博馆藏书法文物0 a汉字x法帖y中国z晚明 aJ292.26v502a山东博物馆4编 0aCNbFHWHc20241212 0099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4001932150016002273300421002433330015006646060035006796900015007147010013007298010023007421158-151720240523082119.0 a978-7-5604-5129-9dCNY600.00 a2024052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顾森书《千字文》《木兰辞》b专著f顾森著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3.05 a305页d26cm a本书稿收录了顾森先生书写的《千字文》和《木兰辞》两篇文章。《千字文》对仗工稳,文采斐然,是古代流传较广的童蒙读物。《木兰辞》充满传奇色彩,基本上保留了民歌易记易诵、朗朗上口的特点。作品显示出作者书写过程中的身心畅快,体现了书法承袭传统法则、提高修养、抒发情感的作用。作者在宣纸上或即兴,或感慨,或联想,时时记录书写时的情绪,娱情表意,神清气爽。细细品味,这既是书稿中书法作品的魅力,也是作者审美情趣和闲情逸志的表现。 a书法爱好者0 a汉字x法书x作品集y中国z现代 aJ292.28v5 0a顾森4著 0aCNbFHWHc20240529 0106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1001542100034001852150016002193300493002353330015007286060041007436900015007847010015007998010023008141158-151820241120113626.0 a978-7-5479-3474-6b精装dCNY588.00 a202411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乐书录hIIb专著f沈乐平著 a上海c上海书画出版社d2024.11 a544页d31cm a本书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院教授沈乐平在2015年至2024年这十年间精心创作的书法与篆刻精品集。图录收录其书法作品二百余件,篆刻作品十余方。书法作品在书体、章法、笔墨和纸张色彩搭配上都显示出深思熟虑的创作态度,强调通过点画的综合构成和字与字之间的呼应来达到平衡与节奏感,使作品气势连贯流畅。篆刻作品,展现了沈乐平在篆刻艺术上的成就,风格古雅,刀法明快,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本本书的出版,全面体现了沈乐平教授近十年间对书法篆刻艺术的探索之路,亦对于当代书法篆刻艺术的创作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a书法爱好者0 a汉字x法书x印谱x作品集y中国z现代 aJ292.28v5 0a沈乐平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23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3001482100034002312150016002653140053002813300512003343330015008465170029008616060035008906900015009257010017009408010023009571158-151920241008135405.0 a978-7-5401-6722-6dCNY158.00 a202410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首届新时代艺术学博士国际论坛与展览b专著e博导博士书法篆刻展作品集f郑晓华主编 a郑州c河南美术出版社d2024.10 a121页d29cm a郑晓华,郑州大学书法学院院长,书法学科首席教授。 a本书是一本书法作品集,旨在深入学习并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致力于传承与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推动书法学科的构建与发展,促进高等书法教育迈向新的高度。此次特别邀请了知名博士生导师及其杰出的博士学子,他们以笔墨为媒,挥洒自如,共同在新时代中铸就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石。此作品集精心挑选了100余幅佳作,内容积极向上,涵盖了多种书法体式,充分展现了书写者们卓越的技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这些作品结集成册,不仅是对博士生导师及博士们书法造诣的一次生动展现,更是对书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次有力助推。 a书法爱好者1 a博导博士书法篆刻展作品集0 a汉字x法书x作品集y中国z现代 aJ292.28v5 0a郑晓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11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300501002463330029007476060041007766900010008176900012008277010015008398010023008541158-152120241115151057.0 a978-7-104-05435-1dCNY72.00 a202411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雕塑创意语言及其文创产品开发b专著f尹智欣著 a北京c中国戏剧出版社d2023.01 a253页d26cm a本书第一章为雕塑形式语言的创意特征,介绍了雕塑与创意语言的构成及两者的应用。第二章为文创产品开发的概念。第三章为民间泥塑与面塑工艺的创意语言研究,从泥塑与面塑两方面分别展开讨论。第四章为木雕工艺及其创意语言研究,分别从东阳木雕、潮州木雕、苏州木雕和徽州木雕四方面展开。第五章为石雕工艺及其创意语言研究,从石窟、曲阳石雕、青田石雕和惠安石雕四处展开。第六章从金属雕塑的创意主题、形式、材料特征和工艺创新展开讨论其创意语言特征、第七章为城市雕塑创意语言特征。第八章为创意雕塑与文创产品的社会传播研究。 a雕塑文化产品设计研究人员0 a雕塑x文化产品x产品设计x研究y中国 aJ3v5 aG124v5 0a尹智欣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19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8001762150016002143140199002303300433004293330019008626060019008816900014009007010015009148010023009291158-152220241108165828.0 a978-7-5741-2286-4dCNY68.00 a202411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写意雕塑b专著f黄胜主编 a南京c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d2024.10 a130页d29cm a黄胜,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雕塑学会会员、江西省现代陶艺学会副会长。 a《写意雕塑》为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黄胜教授所著。全书通过严谨的理论分析和清晰的实践案例两个角度,讲述了写意雕塑的历史渊源、美学内涵和表现形式,分析了现代陶瓷雕塑创作中的写意性表达,并对写意雕塑的步骤进行创作示范,书后还附有大量的作品案例。本书形式图文并茂,语言表达质朴,行文逻辑清晰,从理论到实践对写意雕塑进行了全方位解读,有助于读者掌握雕塑中写意性表达,并能快速应用到写意雕塑的实践创作中,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实用价值。 a陶瓷雕塑学习者0 a陶瓷x雕塑技法 aJ314.8v5 0a黄胜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69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8001472100038002452150016002833140624002993300248009233330105011716060045012766900011013216900016013326900012013487010017013607110019013778010023013961158-152320240912111938.0 a978-7-5226-2734-2dCNY80.00 a202409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剪映短视频创作108例b专著e创意拍摄+剪辑+调色+特效+文字+动画+音效全攻略f唯美世界,曹茂鹏编著 a北京c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d2024.09 a232页d24cm a唯美世界是一个图形图像领域集技术研讨、培训咨询和教材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协助联盟。唯美世界的负责人由Adobe创意大学专家委员担任,全面负责全国Adobe认证题库开发、授权培训教材编审、技术咨询和师资力量的培训工作。唯美世界的成员精通Adobe系列软件,其创作的图形图像类图书实例丰富、注重实践、通俗易懂,不但对高校传统教材是有力的补充,而且备受读者欢迎,在国内同类图书销售中长期名列前茅。曹茂鹏·CSIA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ADOBE创意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COREL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专家评审。全国Adobe认证题库开发、授权培训教材编审。图书作品入围2012年最具影响力IT图书排行榜。图书作品入围2018年科技IT年终榜单。 a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为剪映拍摄部分(第1-2章),主要讲解如何拍出独具匠心的视频、玩转构图与灯光;第2部分为剪映各模块的技术应用(第3-13章),主要讲解剪映剪辑、快速剪辑、调色、美颜美体、特效、抖音玩法、文字、素材包、动画、转场、音频的具体应用。 a本书可为短视频新手、短视频爱好者以及没有任何经验但是想拍摄、剪辑制作出热门短视频的读者而写的入门教材0 a移动电话机x摄影技术x视频编辑软件j教材 aJ41v5 aTN929.53v5 aTN94v5 0a曹茂鹏4编著02a唯美世界4编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34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40001782150016002183300775002343330031010096060023010406900014010637010017010778010023010941158-152420231121131128.0 a978-7-5674-3154-6dCNY58.00 a2023112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30000 ay z 000yy ar1 a商业摄影b专著f陶玉涓主编 a哈尔滨c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d2023.05 a171页d26cm a课程设计围绕“理论教学、案例分析、讨论思考、实践训练”的教学模式,通过知识点知识单元课程综合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对商业摄影构建系统的认识,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实质性的锻炼。同时,以知识、能力、素养三个层次为培养核心。“基础素养”培养包括商业摄影概述、摄影器材的选择、摄影的诞生与历史、商业摄影的现况分析等,促进学生对商业摄影基础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能力素养”培养包括商业摄影的拍摄技法、商业摄影的运用领域、商业摄影的后期处理,并通过布光技术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光源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各种人工光源进行合理布光拍摄等,从而熟练掌握商业摄影的重点知识,具备实践运用的能力;“审美素养”培养包括商业摄影的美学表现、商业摄影的艺术风格、形式美感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并通。过思考、实践等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正确的职业素养。 a商业摄影艺术学习者及爱好者0 a商业摄影x摄影艺术 aJ412.9v5 0a陶玉涓4主编 0aCNbFHWHc20231129 0171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27001542100048001812150016002293140241002453300895004863330015013816060023013966900014014197010013014338010023014461158-152520241115142119.0 a978-7-5179-1473-0b精装dCNY260.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轴之像b专著f林彤著 a北京c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142页d29cm a林彤,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方向主任,教授。消费影像研究方向、摄影艺术研究方向硕导,当代摄影影像语言研究方向博导。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视觉艺术(摄影)硕士。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a《中轴之像》是2024年中央美术学院获批的国家艺术基金“北京中轴线文化主题摄影创作人才培训”项目的结课影像成果集萃,全书图片二百余幅。此项目将北京中轴线文化主题摄影的创作为导入,以影像展现北京文化的整体风貌。通过实地考察拍摄,将文化地理的表述转换为摄影媒介的方式观察和思考。来自全国杰出的30位艺术创作者,具有文化理想和创造能力的艺术实践人才,创作出一系列优质的作品。以影像方式激活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以影像方式塑造出充满象征意味的空间意象——走向复兴的中国更加开放、自信。作品有较好的艺术表达。本书分为两部分:新闻摄影图版和大画幅摄影图版。新闻摄影部分展示了作者在青岛日报社工作期间拍摄的经典新闻照片,不仅具有高度的新闻价值,还反映了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大画幅摄影部分则展示了作者退休后创作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记录了青岛及其他地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青岛里院、崂山、婺源油菜花等。通过这些照片可以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体会到摄影艺术的独特魅力。 a摄影爱好者0 a摄影集y中国z现代 aJ421.8v5 0a林彤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18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4002012150016002353300538002513330015007896060033008046060029008376900012008666900014008787010015008928010023009071158-152620240828101258.0 a978-7-5401-6429-4dCNY268.00 a202408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月是故乡明b专著e一位摄影家的美学笔记f张爱图著 a郑州c河南美术出版社d2024.05 a295页d26cm a书中收录了摄影家张爱图多年来拍摄的风光摄影作品120余幅,短片文章80余篇,这些作品表现他近年的生活所感所想,这些作品从生活中来,其摄影作品构图讲究、色彩雅致,展现了作者丰富的艺术视角和摄影创作风格,能够带给观者美好的视觉感受。本书作者张爱图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作为一名摄影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立场,涉及题材广泛,既有表现祖国壮美风光和人文特色的作品,也有表现不同风格的舞台摄影。本书深刻体现了作者作为中国摄影家对传统文化关注、思考,也宣示了他的审美理想和艺术立场。 a摄影爱好者0 a风光摄影y中国z现代j摄影集0 a随笔x作品集y中国z当代 aJ424v5 aI267.1v5 0a张爱图4著 0aCNbFHWHc20240829 0160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25001542100048001792150016002273140543002433300465007863330019012516060041012706900014013117010015013258010023013401158-152720241204143917.0 a978-7-5179-1476-1b精装dCNY398.00 a202412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鹖语b专著f张文华著 a北京c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00页d25cm a张文华女,汉族,1967 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曾就职于交城县教育局,十多年前开始学习摄影。她从小对鸟类有着浓厚兴趣,出于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的热爱,退休后更加专注。近十余年来坚持 利用业余时间,经常一人一车一相机,深入山西省境内多个褐马鸡栖息地进行观察、 拍摄,倾注了大量心血。其早期褐马鸡摄影作品在“醉美交城山 梦幻庞泉沟”全国摄影大展中荣获一等奖,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肯定和赞扬。之后多年鲜与外界联系,潜心于原始状态 下褐马鸡生活习性的观察与拍摄,大有十年磨一剑的专注与期待。现系交城县摄 影家协会会员、交城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 a鹖(he),褐马鸡的古称,世界珍禽,我国特有珍稀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际上被誉为“东方宝石”。198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将褐马鸡定为山西省省鸟。本书作者就是一位在宣传褐马鸡、保护褐马鸡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爱鸟人士。她用十年的时间追踪褐马鸡,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付出了很多辛苦,也曾多次遇到危险。我看过她拍摄的褐马鸡精彩照片,有单只的,有成群的,有觅食的,有飞行的,还有带着雏鸟的,一年四季,生境多样,景色也是不断更替,所呈现的褐马鸡更是美轮美奂、仪态万千。 a艺术摄影爱好者0 a马鸡属x艺术摄影y中国z现代j摄影集 aJ429.5v5 0a张文华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18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1300102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78001542100038002322150016002702250027002863300449003133330023007625170021007856060027008066900010008337010039008437020013008828010023008951158-152820241231085448.0 a978-7-5741-1545-3dCNY12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非凡/平凡b专著e手工艺和当代艺术f(美)玛丽亚·埃琳娜·布泽克编著g何靖译 a南京c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d2024.11 a300页d26cm2 a手作文化与工艺研究丛书 a本书主要探讨了手工艺和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作者聚焦于手工艺和艺术创作领域的交汇点,探讨了手工艺如何在当代艺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如何影响了当代艺术的发展。这本书旨在探讨手工艺和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和丰富了彼此;涵盖了各种形式的手工艺和当代艺术实践,探讨了艺术家如何应用传统的手工艺技巧来创造现代的艺术作品。书中包括了对手工艺术的历史、技术和文化影响的分析,以及当代艺术家如何借鉴和重新解释传统手工艺术进而创作新品的案例研究。 a手工艺美术研究人员1 a手工艺和当代艺术0 a手工艺x工艺美术x研究 aJ5v5 1c(美)a布泽克b玛丽亚·埃琳娜4编著 0a何靖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16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4001802150016002143140105002303300425003353330077007606060027008376900014008647010017008788010023008951158-152920241112111526.0 a978-7-302-67522-8dCNY89.8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外国设计史b专著f赵德阳编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92页d26cm a赵德阳,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任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2020至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会员(2021至今)。 a《外国设计史》严格遵循教育部新发布的设计学基本专业方向教学要求,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总结外国设计的历史经验,探讨影响各国设计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全书共9章,系统涵盖工业革命前的设计、现代设计的启蒙与发展和现代设计的成熟。本书结构清晰,内容翔实,图文并茂。为提升教学效果,第1-8章章首配有知识导图,帮助师生掌握知识要点,方便记忆;章尾附习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本书还提供配套PPT、教案等教学资源,方便任课教师使用。 a本书可供科设计学专业学生、设计学研究生,以及对设计史感兴趣的从业者和读者0 a设计x工艺美术史y世界 aJ509.1v5 0a赵德阳4编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08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5500149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300501002543330013007556060025007686900014007937110023008078010023008301158-153020241231140504.0 a978-7-102-09496-0dCNY12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灵蛇献瑞e2025乙巳新春礼盒b专著f人民美术出版社编 a北京c人民美术出版社d2024.12 a102页d26cm a本套出版物中年画的选材从人美社自有资源中挑选,部分年画为王树村老先生旧藏或中央美院旧藏。其中包含朱仙镇年画、杨柳青年画等。月历搭配年画元素,用于新的一年书写记录。吉祥纹样的素材则根据市场需求,重新构图填色,做了二次创作,令人耳目一新。“红蝠齐天”等吉祥纹样贴选取了人美社自有版权的传统纹样集,经过二次创作后,充满新年气氛。春联内容集取了书法家王羲之的字。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和祝福。无论是年画、还是春联、还是吉祥纹样贴,都寄托了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整体设计既有现代感十足亦不乏传统文化古色古香的魅力。 a大众读者0 a蛇x图案y中国j图集 aJ522.2v502a人民美术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80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9001482100042001872150016002292250017002453140624002623300547008863330035014336060037014686900014015057010013015198010023015321158-153120241024103932.0 a978-7-5229-2219-5dCNY128.00 a202410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彝族刺绣民间技艺研究b专著f杨蓓著 a北京c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1 a333页d24cm2 a“设计”论丛 a杨蓓,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服装艺术设计方向及民族服饰文化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全国艺术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评委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检测专家库专家、民族服饰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会员,广州红锦服装有限公司设计顾问、成都市服装(服饰)行业人才教育培养先进个人。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CSSCI发文1篇、CSCD发文1篇;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市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科研及教改项目5项;多次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及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获奖二十余次,指导学生参加服装设计行业比赛获奖十余次。 a彝族刺绣手工艺作为服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标识性和鲜明性。全书聚焦彝族刺绣艺术,运用艺术人类学、艺术设计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对彝族刺绣的艺术形态与文化内涵进行了综合研究与解读,揭示了彝族刺绣的源流与演变,探寻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下具体的彝族刺绣形式、内容、工艺、应用装饰等物化形态,通过分类与归纳,汇聚图像资料,厘清彝族刺绣所蕴含的审美思考,并通过鲜活的传承保护与设计转化案例分析民间技艺的发展现状,结合数智时代的发展趋势展望民族刺绣设计创新的新方法、新路径。本书在一定程度上补充针对彝族刺绣系统性研究的空白,适宜热爱刺绣艺术的人群阅读。 a本书适宜热爱刺绣艺术的人群阅读0 a彝族x刺绣x民间工艺x研究y中国 aJ523.6v5 0a杨蓓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46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140431002363300453006673330025011206060031011456900014011767010013011908010023012031158-153220241129133851.0 a978-7-225-06839-8dCNY36.00 a20241129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30000 ay z 000yy ar1 a青绣b专著e指尖绽放幸福花f雪归著 a西宁c青海人民出版社d2025.02 a219页d21cm a雪归,原名杨秀珍,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县人,中国作协会员,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小说等作品见于《文艺报》《清明》《中国铁路文艺》《西藏文学》《飞天》《山东文学》《北方文学》《青海》《延安文学》等省内外报刊杂志,中短篇小说集《暗蚀》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有小说作品获得青海省政府文艺奖、青海省青年文学奖、全国电力文学大赛单篇作品一等奖、水利部优秀作品奖、海东市首届河湟文艺奖金奖等,有作品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 a“青绣”是青海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是与各族人民群众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种民间艺术。本书全面介绍青绣艺术在青海的发展与演变,不论是与青绣艺术相关的代表性人物和产业的故事,还是与青绣相关的电影、音乐、美术、摄影等作品背后的故事,都能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走近青绣、认识青绣、了解青绣,还可以看到青绣在助推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展现了新时代高原儿女在新青海建设路上用汗水和智慧共创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的精神面貌。 a刺绣民间工艺研究人员0 a刺绣x民间工艺x研究y青海 aJ523.6v5 0a雪归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29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140141002503300571003913330011009626060035009736900012010087010013010208010023010331158-153320241113133754.0 a978-7-307-24711-6dCNY98.00 a202411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审美教育实践研究b专著f徐慧著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39页d24cm a徐慧,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绘画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审美教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权威论文多篇,承担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省内课题2项。 a本书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现代审美教育研究”研究成果,本书内容全面涵盖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高校审美教育实践研究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其发展历程、美学特征和文化价值。书中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高校审美教育的内在联系,系统分析了在高校审美教育中如何实现资源整合、优化教学策略及创新路径,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详细阐述。此外,还对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高校审美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潜在影响进行了前瞻性探讨。本书旨在使读者对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知,同时为普通高校的审美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a大学生0 a装饰美术x审美教育x研究y中国 aJ525v5 0a徐慧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24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6001882150016002243300657002403330019008976060045009166900012009617010015009738010023009881158-153420241028103255.0 a978-7-5184-4398-7dCNY89.00 a2024102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先秦技艺美学思想研究b专著f郑翠仙著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3.06 a260页d26cm a技艺思想源于中国传统智慧,在先秦时期,以儒道两家的智慧对后世的影响想尤为突出,它们直接奠定了中国传统智慧形态的主要根基。不仅如此,儒家孔子和道家庄子思想中本身包含着大量技艺问题的言论和探讨,它们成为了技艺思想的主要理论根源。孔子的技艺思想主要集中在其“六艺”的教化体系之中,庄子的技艺思想主要集中在其关于技艺的寓言里。技艺的活动是人存在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孔子、庄子技艺思想更是进一步阐明了人应该如何存在以及如何实现人的理想存在,这亦是从中国传统智慧方面回答了技艺何为的问题。本书主要涉及三大内容:一是对技艺本性的揭示;二是对先秦儒道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庄子的技艺思想及其内涵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三是孔子、庄子技艺美学对中国传统艺术审美与造物文化的影响研究。 a民间工艺爱好者0 a民间工艺x美学思想x研究y中国z先秦时代 aJ528v5 0a郑翠仙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17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99001522100034002512150016002853300404003013330023007055170021007286060025007496900011007747010031007857010025008167020017008417020015008588010023008731158-153820241022112337.0 a978-7-5523-2968-1dCNY82.00 a20241022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生态音乐学新趋势b专著e音乐、自然、环境f(美)阿伦·S.艾伦,(美)凯文·道编著g施吟云,齐琨编译 a上海c上海音乐出版社d2024.01 a198页d26cm a“生态音乐学”的发展过程与生态学或文化生态学所涉及的诸多问题相关,并呈现出声音/音乐,文化/社会,自然/环境等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本书是一本基于“2012生态音乐学”国际会议的论文集,分为四部分内容,反映了生态音乐学研究中主要的几个关键方向:生态、田野调查、批评和文本。这四个部分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框架,突出了生态音乐学领域的一般拓扑学特征,也反映出学者们越来越强烈的对声音和音乐既定研究领域边界的探讨兴趣。 a生态音乐学研究人员1 a音乐、自然、环境0 a生态学x音乐学x研究 aJ60v5 1c(美)a艾伦b阿伦·S.4编著 1c(美)a道b凯文4编著 0a施吟云4编译 0a齐琨4编译 0aCNbFHWHc20241024 01318ncm0 220031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105001542100034002592150029002933000162003223300303004843330015007876010037008026060029008396900014008686900012008827010015008947010017009097010017009267020019009437020019009628010023009811158-153920241227095358.0 a978-7-5396-7212-0b精装dCNY280.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g z 000yy ar1 a中国共产党百年音乐文化建设史料辑录与研究i乐谱b专著f王洁,唐姝娴,姚晨蔚主编g徐元勇,陈伊迪总编撰 a合肥c安徽文艺出版社d2024.05 a3册(319;320;315页)d25cm a“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音乐文化建设史料辑录与研究》 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入选项目 a本书共3卷,第1卷辑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50种左右进步期刊中的乐谱史料,大约有200首作品;第2卷辑录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20余种进步期刊中的乐谱史料,有400多首作品;第3卷辑录1979年至2021年的进步歌曲100多首,内容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主。 a音乐爱好者02a中国共产党x音乐文化x建设x研究0 a乐谱x作品集y中国z现代 aJ60-05v5 aJ643v5 0a王洁4主编 0a唐姝娴4主编 0a姚晨蔚4主编 0a徐元勇4总编撰 0a陈伊迪4总编撰 0aCNbFHWHc20250102 0087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0001922150016002223300293002383330033005316060033005646900015005977010013006128010023006251158-154020241113100403.0 a978-7-5193-0812-4dCNY60.00 a2024111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美育视野下高校音乐教育研究b专著f李佳著 a北京c群言出版社d2023.02 a135页d24cm a本书主要从美的本质与特征、音乐的起源与特征、高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高校音乐教育的多维视角、美育视野下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美育视野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审美理论、美育视野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论述。本书论述严谨,内容丰富,语言新颖,是一本值得学习与研究的著作。 a本书适用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者0 a音乐教育x教学研究x高等学校 aJ60-059v5 0a李佳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095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27001482100034001752150016002093300412002253330021006376060019006586900015006777010013006928010023007051158-154120240422132739.0 a978-7-5468-2357-7dCNY168.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20000 ay z 000yy ar1 a琴声雅韵b专著f张岚著 a兰州c敦煌文艺出版社d2023.05 a154页d26cm a本书包括琴瑟余韵、听乐笔记、教育园地、人物介绍。琴瑟余韵共有10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民族乐器琵琶、葫芦丝、箫等曲目及乐徽的来历。听乐笔记共有20篇文章,主要对中外民间音乐、乐曲进行介绍评论,特别是对少儿音乐会、兰州市中学生管弦乐团音乐会的介绍很有特色。教育园地共有13篇文章,主要对甘肃省评出的第一批特级教师中的部分人员进行了介绍。人物介绍共有9篇文章,简要主要讲述甘肃省音乐教育方面的领军人物、优秀教师的事迹。 a音乐教育研究人员0 a音乐教育j文集 aJ60-059v5 0a张岚4著 0aCNbFHWHc20240424 0156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140267002583300709005253330017012346060021012516900015012727010013012878010023013001158-154220241202112614.0 a978-7-5696-0387-3dCNY58.00 a20241202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视域下的体态律动情感观b专著f潘梦著 a北京c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d2025.01 a120页d26cm a潘梦,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她在音乐教育系本科以优异成绩入学,并保送研究生,后在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深造体态律动专业。她撰写了国内首篇该领域博士论文,主持教育部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研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参与教科书编写,并频繁进行教师培训和学术讲座。 a本书从“体态律动”一词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谈起,分六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从音乐的起源和中西方其他领域对体态律动及其情感本质进行溯源。第二章论述了体态律动的音乐属性与情感本质,并进一步分析了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以及体态律动、音乐、情感的三愿交互模式。第三章从生理、心理角度分析体态律动的机制与过程,探讨体态律动的情感原理。第四章则介绍了体态律动的多维功能,如情感功能、显化功能,以及教育功能。最后两章将焦点置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介绍了我国当前在音乐教育中运用体态律动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并对今后的体态律动运用提出合理的建议与策略。本书的出版将增加我国该领域的文献数量,促进人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体态律动及其与教育、情感的关系,充分发挥体态律动在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音乐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a音乐教学人员0 a音乐教育x教学法 aJ60-059v5 0a潘梦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2323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4001842150016002183140253002343140247004873140249007343140241009833300741012243330015019656060013019806900012019937010017020058010023020221158-154320240813165844.0 a978-7-5649-5998-2dCNY48.00 a202408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音乐欣赏基础b专著f朱峻峭等主编 a郑州c河南大学出版社d2024.07 a327页d24cm a朱峻峭,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毕业于乌克兰国立师范大学。现任教于黄淮学院音乐学院。主要教授合唱指挥、声乐和音乐欣赏等课程。主持、参与国家级等各类课题和教学工程项目多项。已在俄罗斯、乌克兰、德国以及国内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有《实用合唱与指挥教程》等。 a薛涵今,汉族,中共党员,硕士,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现任教于黄淮学院音乐学院。主要教授钢琴基础教学等课程。在黄淮学院心理中心担任心理冥想团辅课程。发表论文四篇,涉及音乐分析、音乐教育等。参与各类课题多项;多次担任学生省级合唱比赛的钢琴指导工作。 a邱爽,汉族,中共党员,艺术学硕士。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任教于黄淮学院音乐学院。“青乐杯”香港国际青少年民族器乐大赛古筝专业青年组金奖“塞乐杯”第四届国际青少年器乐大赛古筝专业青年组金奖。河南省教育厅举办的第三届学生器乐节活动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a李运伟,汉族,学士学位,现为黄淮学院音乐学院教师。2018年出版《钢琴即兴伴奏编配法实践研究》(合著);发表论文《丁善德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初探》《电脑音乐的音色优势与创编理念》《音乐理论与音乐创造力培养的关系探究》《喧闹至极归于平静》等。 a本书是一本音乐欣赏读物。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还承载着情感、文化与历史,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而对音乐的形式、内容、欣赏以及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影响了音乐审美的能力。本书从音乐的基础知识出发,探讨了音乐的形式,帮助读者理解音乐如何表达和引发情感。同时介绍了音乐欣赏的美学特征和不同的欣赏方式,而且深入探讨了音乐欣赏中的心理过程。本书还探讨了音乐的美与审美,包括音乐美的本质与特征、形态与范畴,以及音乐审美中的若干问题。本书还阐述了音乐作为文化的产物,欣赏者在文化中的角色,并详细分析了音乐欣赏审美心理。最后在对中国音乐和外国音乐的赏析方面,本书还系统地介绍了中西方音乐的部分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音乐文化视角。本书揭示了音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音乐欣赏的过程和体验,从而提升其审美能力和鉴赏力。 a音乐爱好者0 a音乐欣赏 aJ605v5 0a朱峻峭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135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140320002383300445005583330019010036060039010226900014010617010015010758010023010901158-154420240918133830.0 a978-7-5604-5489-4dCNY68.00 a202409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b专著f古维迎著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4.09 a177页d24cm a古维迎,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学术型扬琴硕士,现任广西北部湾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器乐教研室主任(讲师),兼任中国乐器协会扬琴专业委员会委员、亚洲扬琴协会理事。研究方向传统音乐文化、民族音乐学、少数民族器乐文化等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累计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10余篇,教学论文3篇,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奖20余项。 a该作者为广西北部湾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器乐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传统音乐文化、民族音乐学、少数民族器乐文化等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本书分为六章,第一章中国传统音乐概述,第二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沿革,第三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构成体系,第四章中国不同地区的传统音乐文化,第五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美学研究,第六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研究。通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从而揭示传统音乐的内涵、传承价值、传承途径,探讨传承和保护音乐文化遗产的有效策略。 a音乐文化爱好者0 a传统音乐x音乐文化x文化研究y中国 aJ605.2v5 0a古维迎4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47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140260002443300591005043330033010956000047011286900016011757010015011918010023012061158-154520241126110405.0 a978-7-5598-7513-6dCNY68.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50000 ay z 000yy ar1 a巴托克“晚期风格”研究b专著f李格格著 a桂林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60页d23cm a李格格,博士,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讲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从事西方音乐史研究与教学,主持四川省西南音乐研究中心课题1项,论文发表于《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等专业期刊,并在成都交响乐团、上海施坦威之家多次举办古典音乐普及导赏讲座。 a本书是一本音乐学研究专著,作者从“晚期风格”论题出发,对二十世纪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的晚期作品及艺术风格特征进行系统探讨与解读。全书共四章,第一章论述阿多诺、萨义德等人的晚期风格理论,以及新音乐学视阈下约瑟夫·施特劳斯提出的“病残风格”理论,并对巴托克的晚期创作进行划分和界定;第二章讨论在“离散”语境中,巴托克特殊的创作经历和身份建构下的创作新路向;第三章借鉴文学研究中的“疾病叙事”与音乐学研究中的“病残风格”方法,对巴托克晚期作品中的“怀旧”风格与隐喻性内涵进行解读;第四章涉及巴托克晚期的接受与音乐遗产。本书较为深入地挖掘了巴托克晚期创作的艺术价值,并对“晚期风格”理论形成补充。 a专业音乐研究人士、音乐学师生 0a巴托克c(Bartok Belaf1881-1945)x音乐评论 aJ605.515v5 0a李格格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10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300515002463330017007616060021007786900014007997010013008137010013008268010023008391158-154620240919135233.0 a978-7-104-05572-3dCNY58.00 a202409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山东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b专著f任陆,岳月著 a北京c中国戏剧出版社d2024.09 a204页d24cm a山东民歌有着深厚的根源,多少年来,山东民歌始终以它的生命力以及质朴的风格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一笔不朽的财富。山东民歌的题材非常广泛,它既具备了我国民族音乐的优良传统,又不失地方色彩,很好地体现了山东人民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创新能力。本书主要研究山东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开篇介绍了山东民歌的相关概述,让读者掌握了山东民歌的基础知识。其次,对山东民歌的文化传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从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山东民歌传承的策略。最后,本书从非遗保护和产业化视阈两个维度出发,论述了山东民歌的未来发展路径。 a民歌研究人员0 a民歌x研究y山东 aJ607.2v5 0a任陆4著 0a岳月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29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7001482100038002252150016002633140109002793300526003883330019009146060031009336900016009647010017009807010017009978010023010141158-154720240830151454.0 a978-7-5696-0366-8dCNY128.00 a202408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4D视角下的民族音乐学i土家族音乐i民歌、歌舞卷b专著f张伯瑜,王先艳主编 a北京c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d2024.12 a195页d26cm a张伯瑜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留学芬兰,获博士学位。2002—2011年,主持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工作。 a本书由张伯瑜和王先艳两位在民族音乐学届颇有建树的学者编著,收录了他们于2016—2017年间,在湖北的宜昌、长阳、五峰、恩施、建始、咸丰、来凤、宣恩、巴东、鹤峰,湖南的长沙、吉首、张家界、桑植、凤凰、龙山、永顺、保靖、古丈,重庆的彭水、石柱,以及贵州德江、印江、沿河等土家族聚居地采录的民间歌曲及民间歌舞音乐。本书对其中的172个乐样本进行了记谱,对其中175个音乐样本进行了文字分析。书中对其中的172个音乐样本进行了记谱和文字分析。此外,作者还将少量搜集整理的已有相关成果作为参考,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传承过程中的口传心授带来的差异性。 a民族音乐爱好者0 a土家族x民族音乐研究y中国 aJ607.273v5 0a张伯瑜4主编 0a王先艳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04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6002022150016002383300459002543330021007136060031007346900016007657010013007818010023007941158-154820241011152827.0 a978-7-5013-8062-6dCNY68.00 a202410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唐乐府曲调音乐形态考辨与传播路径研究b专著f韩宁著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06 a232页d26cm a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结项成绩为“良好”。因古代音乐资料的缺乏,研究乐府曲调时,无法从乐谱、乐律等纯音乐层面展开,只能在文献爬梳中,完成曲名变迁调查、曲名本事考索,把握曲调表演方式、曲调音乐属性,进行曲调体式归纳、曲调风格描述等。本书以具体个案研究为主,努力把握唐乐府曲调流传演变的音乐特性,通过系统深入地微观考索,逐曲探究,理清源流,描述唐乐府曲调在产生流传过程中的音乐形态、表演方式、人员参与、更变缘由等情况。这是本书的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 a古代音乐研究人员0 a古代音乐x研究y中国z唐代 aJ609.242v5 0a韩宁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19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33001552100036001882150016002243300629002403330019008696060023008886900014009117010021009258010023009461158-154920241230101611.0 a978-7-5013-8058-9b精装dCNY150.00  a202412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乐律全书b专著f(明)朱载堉著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3.12 a211页d26cm a《乐律全书》是明代朱载堉创作的乐舞律历类书。《乐律全书》由十五种著作汇刊而成,即:《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历学新说》、《律吕精义》、《操缦古乐谱》、《旋宫合乐谱》、《乡饮诗乐谱》、《六代小舞谱》、《小舞乡乐谱》、《二佾缀兆图》、《灵星小舞谱》、《圣寿万年历》、《万年历备考》、《律历融通》。此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律吕精义》内、外两篇,提出了“新法密率”。在音乐史上最早用等级比数音律系统阐明了十二平均律原理,而西方威尔克迈斯特《音乐的调和律》成于1691年,比朱氏“新法密率”的提出要晚一百年左右。《乐律全书》还收录了不少乐谱,例如用工尺记谱的《豆叶黄》、《金字经》等曲,对研究明代民间音乐有一定参考价值。 a乐律学研究人员0 a乐律学y中国z古代 aJ612.1v5 0c(明)a朱载堉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80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55001522100038002072150016002452250033002613140399002943300738006933330015014316060011014466900014014577010031014717020013015028010023015151158-155020241112161443.0 a978-7-5696-0375-0dCNY56.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fre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记谱不是音乐b专著f(比)巴托尔德·库伊肯著g刘凯译 a北京c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d2024.11 a113页d26cm2 a“历史之镜”西方早期音乐译丛 a巴托尔德·库伊肯(1949— )是比利时著名的古竖笛、古长笛演奏家,也是早期音乐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和他的两位兄弟,小提琴家西捷斯瓦尔德·库伊肯以及低音维奥尔琴演奏家威兰德·库伊肯以及罗伯特·科农一起组成了世界著名的古乐团体“小乐队”(La Petite Bande)。这个乐队录制了大量的唱片,并在巴洛克音乐的表演实践、音乐风格以及乐器形制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大大推动了20世纪后半叶早期音乐复兴运动的发展。 a《记谱不是音乐》一书汇集了作者从艺几十年来在早期音乐的理解和表演上的心得和经验。这些经验不仅仅涉及竖笛和长笛的演奏,而是还包括巴洛克时期音乐表演的方方面面,更进一步的是,这本书透过早期音乐的表演,反思、探讨了早期音乐复兴、表演等方面在哲学、美学上的内涵,并揭示了一些巴洛克音乐表演、欣赏和认知方面的怪相和误区,以图正本清源,为古乐的发展指出方向。《记谱不是音乐》一书篇幅不大,正文论述简练,语言生动。正文分为5章,分别为:一、哲学基础,二、我的研究路径,三、记谱的局限性,四、对记谱的洞察与演绎,五、展望。其中第四章是全书的重点,它通过分析乐谱中和表演中的方方面面来阐释我们如何看待表演,以及我们在具体表演时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式。内容包括:标准音高、律制、节奏、分句、发音、力度、通奏低音、即兴、演奏者的态度、情绪与情感渲染模式等等。 a音乐爱好者0 a记谱法 aJ613.2v5 1c(比)a库伊肯b巴托尔德4著 0a刘凯4译 0aCNbFHWHc20241114 0159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6001842150016002203140398002363300571006343330085012056060015012906900012013057010017013178010023013341158-155120240827162402.0 a978-7-5184-5116-6dCNY50.00 a202408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声乐基础与训练b专著f郝建红主编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4.08 a188页d29cm a郝建红,教授,硕士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访问学者,现为潍坊学院音乐学院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聊城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持人,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享课程一等奖主讲人,主持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等研究课题2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2篇,出版专著3部,荣获各级教学、科研奖励30余项。曾获潍坊市首届社科优秀人才、潍坊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 a本教材作为一本声乐入门基础与训练教材,适于声乐初级学习者使用。教材分为声乐理论与声乐曲目两部分,声乐理论部分囊括声乐入门学习中的主要知识点,分为预备篇、技能篇、表演篇、护嗓篇四个模块,包括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共鸣、歌唱的语言、歌唱的艺术表现等14个章节,从理论角度梳理声乐学习的整体框架,针对学习中的常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设置课后知识拓展、课后思考题等配套内容;声乐曲目部分,根据初级学习者适用的中外歌曲推荐谱例40首,并配有演唱分析、数字化伴奏等教学辅助资源,选择作品的新颖与实用性。本教材主要针对高校音乐学、音乐表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及高校声乐选修课等学习人群。 a本书主要针对高校音乐学、音乐表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及高校声乐选修课等学习人群0 a声乐j教材 aJ616v5 0a郝建红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9 0151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8002062150016002443140423002603300425006833330023011085170017011316060029011486900014011777010017011917010017012088010023012251158-155320241203132621.0 a978-7-5598-7600-3dCNY58.00 a202412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50000 ay z 000yy ar1 a演唱训练与实践b专著e声乐表演教程f王明龙,李晶晶编著 a桂林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00页d29cm a王明龙,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音乐剧专业教师,音乐剧演员,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曾获首届中国音乐剧演唱大赛金奖,出演《猎罪图鉴》《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等多部音乐剧作品。李晶晶,副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表演专业教师,出版专著《钢琴艺术与钢琴教学研究》,曾获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指导老师、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白玉兰国际音乐节钢琴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季优秀指导教师等。 a本书是一本声乐演唱教材,从舞台表演层面入手,讲解声乐演唱要点。书中共五个章节,收录20首歌曲作品。其中,教学讲解部分涉及演唱风格和演唱技巧教学,例如咬字、呼吸、音色塑造、音调控制、多层次的情感表达等,尤其是从舞台表现训练方面提出了歌曲演唱的关键问题,如肢体动作、表情使用等。另外,作者专门加入一章“声音健康与保养”,详细讲解了声带保养知识与声带损伤的处理方法,为学习者提高演唱水平、全面掌握演唱知识提供了专业的建议与指导。 a声乐学习者及爱好者1 a声乐表演教程0 a声乐艺术x表演艺术j教材 aJ616.2v5 0a王明龙4编著 0a李晶晶4编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15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300523002523330017007755170025007926060017008176900016008347010013008507010013008638010023008761158-155420240810103242.0 a978-7-104-05545-7dCNY90.00 a202408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腔里乾坤b专著e枣庄柳琴戏之声腔探究f陆寅,陆畅著 a北京c中国戏剧出版社d2024.07 a216页d21cm a柳琴戏,俗称“拉魂腔”。柳琴戏是山东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柳琴戏因用柳叶琴伴奏,也称“柳琴书”,清末产生于山东省临沂、枣庄一带,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柳琴戏的音乐唱腔是在花鼓、肘鼓子、四句腔、溜山腔、锣鼓冲子等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全部唱腔由基本腔色彩腔和民歌小调三部分组成。本书从柳琴戏的声腔起源、腔调、板式、腔词关系、创腔、过门、创腔拓展、演唱和音乐编配多方面对柳琴戏的唱腔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作者为柳琴戏作曲家,书中用了大量作者创作的柳琴戏曲谱,结合实例,生动体现了柳琴戏的唱腔魅力。 a柳琴戏爱好者1 a枣庄柳琴戏之声腔探究0 a柳琴戏x声腔 aJ617.552v5 0a陆寅4著 0a陆畅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52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8002002150015002383140339002533300525005923330029011176060027011466900017011737010013011907010015012037020015012188010023012331158-155520241112151746.0 a978-7-5696-0371-2dCNY4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单簧管演奏教学法b专著f范磊,邢伯南著g罗菁插图 a北京c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d2024.12 a58页d30cm a范磊,当今乐坛最富盛誉的单簧管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首位单簧管博士生导师,中国单簧管研究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前美国威斯康辛州劳伦斯大学终身教授,加拿大皇家山晨兴音乐桥单簧管艺术指导,曾获多个奖项。邢伯南,师从单簧管演奏家、教育家范磊,单簧管演奏专业博士,现为布菲中国签约艺术家,山东艺术学院单簧管教师。 a《单簧管演奏教学法》是由范磊和邢伯南撰写、罗菁绘图的一本专业教材,旨在为不同水平的单簧管学习者与单簧管教师提供全面的指导。全书共分为五部分,内容几乎涵盖单簧管演奏的方方面面,包括演奏基础、演奏姿势、起音与吐音、运指,以及运指组合的难点练习。每一部分配有简要的讲解和实用的练习,特别是第一部分还配有图示,以帮助读者理解和练习。书后附有一系列单簧管的经典作品,供读者参考,以实践所学技巧。本书的语言风格简洁明了,乐谱典型实用,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单簧管学习者,抑或从事单簧管教学的教师,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指导和启发。 a单簧管学习者与单簧管教师0 a单簧管x吹奏法x教学法 aJ621.4-42v5 0a范磊4著 0a邢伯南4著 0a罗菁4插图 0aCNbFHWHc20241114 0108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9001482100034001872150016002213300511002373330019007485170015007676060013007826900015007957010013008108010023008231158-155620241231143057.0 a978-7-104-05311-8dCNY72.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钢琴伴奏b专著e创作与教学f郭君著 a北京c中国戏剧出版社d2024.08 a253页d26cm a本书以钢琴伴奏理论为基底,以钢琴伴奏实践为导向,对钢琴伴奏艺术与实践展开了论述。首先对钢琴伴奏艺术理论进行了介绍,从而引导读者对钢琴伴奏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其次对钢琴伴奏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试图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钢琴伴奏艺术的发展历史。此后,又从钢琴艺术伴奏的素养及能力对钢琴伴奏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此让读者了解钢琴艺术伴奏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最后分别介绍了钢琴伴奏的演奏技巧和不同类型的钢琴伴奏,以此让读者对钢琴伴奏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钢琴伴奏艺术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a钢琴演奏爱好者1 a创作与教学0 a钢琴演奏 aJ624.16v5 0a郭君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6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300509002323330017007416060023007586900015007817010015007968010023008111158-155720241009150450.0 a978-7-5523-2965-0dCNY58.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钢琴趣味教与学b专著f田梅编著 a上海c上海音乐出版社d2024.01 a111页d18cm a这是一本基础钢琴教学用书,作者将其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为46章,各章内容浅入深,循序渐进。总体围绕学生在钢琴演奏中遇到的知识要点进行讲解,且结合作者平时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系列与学生沟通的小妙招,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讲解和沟通两方面的困难。本书是为钢琴教学而编写的趣味辅导书,旨在帮助学习者尽快学习并掌握钢琴演奏基本知识、技能等要素,充实、提高钢琴教学素养。书稿结构简明,内容丰富,编排有序,通俗实用,文谱图并茂,知识性、趣味性并存,对丰富我国钢琴教材,繁荣、促进我国钢琴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和实用价值。 a钢琴教学人员0 a钢琴演奏x教学研究 aJ624.16v5 0a田梅4编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15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0100040000591000041000991010013001401020015001531050018001681060006001862000089001922100034002812150015003153300420003303330015007506060021007656900015007867010027008017010027008287020015008558010023008701158-155820241031140045.0 a978-7-5523-2975-9dCNY60.00 a978-7-5523-2976-6dCNY360.00(全6册) a20241031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钢琴视奏与节奏训练教程h第六册b专著f(美)海伦·玛莱斯,(美)凯文·奥尔森著g刘学斌译 a上海c上海音乐出版社d2024.01 a94页d30cm a“钢琴视奏与节奏训练教程系列”引进自美国FJH出版社,作者与《玛莱斯成功钢琴教程》的作者同为一人。这套书自2012年出版至今长销不衰,全套书已出版6册,累计销售75894册,考虑到书中含四首联弹乐曲,为方便读者直观感受作品音乐特点,同时考虑到升级优化老产品的使用价值,责编邀约了同济大学钢琴教师王夕岚和她的女儿录制了整套书的四首联弹曲目120首示范演奏。这些低阶的8小节小曲兼具技巧性与音乐性,既可以配书使用,也可作为宣传推广视频。 a钢琴爱好者0 a钢琴x奏法j教材 aJ624.16v5 1c(美)a玛莱斯b海伦4著 1c(美)a奥尔森b凯文4著 0a刘学斌4译 0aCNbFHWHc20241107 0170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140201002363300917004373330021013546060029013756900014014047010017014188010023014351158-155920241126151943.0 a978-7-122-46835-2dCNY49.80 a202411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吹管自学一月通b专著f何艺辉编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5.01 a180页d29cm a何艺辉,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原创代表作品,《中国有你》《蓝墨水的遐想》《芦语丝韵》《与梦同行》《天天向上》《快乐姐妹花》《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a1.系统化学习路径:课程精心规划四周的学习计划,每周五天,循序渐进地引导学习者从基础到进阶,确保每一步都扎实可靠,让自学之路更加清晰明了。2.实战导向教学:结合电吹管技巧讲解与大量练习曲、乐曲,理论与实践并重,让学习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快速提升演奏能力。3.高效速成方案:为追求快速掌握电吹管技能的学习者设计,一个月内即可见证显著成果,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都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技能飞跃。4.灵活自学模式:课程材料详尽,适合自我驱动的学习者,无需依赖外部教师,随时随地根据个人进度安排学习,灵活高效。5.丰富曲目资源:提供多样化的练习曲目与乐曲,覆盖多种风格,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兴趣偏好,让学习过程更加有趣且富有成就感。6.专业指导与反馈:虽为自学课程,但提供详尽的教程视频及练习建议,相当于拥有了一位私人教练,帮助学习者及时纠正错误,提升学习效率。7.适合所有水平:无论是电吹管领域的新手,还是希望进一步提升技巧的进阶者,本课程都能提供适合学习者的内容和挑战,确保每位学习者都能从中受益。 a电子管乐器学习者0 a电子乐器x管乐器x吹奏法 aJ628.9v5 0a何艺辉4编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47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6002403140169002563300661004253330019010866060049011056900012011546900015011667010015011818010023011961158-156020240628103604.0 a978-7-5482-5220-7dCNY59.00 a202406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云南德昂族、彝族传统乐舞传承与发展研究b专著f周林晖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6 a337页d25cm a周林晖,昆明传媒学院副教授,云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先后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厦门大学,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育,云南少数民族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 a本书以云南德昂族、彝族传统乐舞为研究对象,以推动云南德昂族、彝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根本目标,从文化物质载体、文化形式、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对云南省德昂族和彝族传统乐舞进行了研究。本书共十一章:第一章至第四章分别对云南德昂族和彝族的基本情况以及传统乐舞进行了介绍;第五章从“全民健身”和“一带一路”两个层面分析了云南德昂族、彝族传统乐舞传承与发展的历史境遇;第六章对云南德昂族、彝族传统乐舞传承与发展的理论进行了研究;第七章至第十一章是本书的重点部分,从多个视角探究云南德昂族、彝族传统乐舞传承发展路径。该书经过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审读,未发现有违反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及违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情感等内容。该书无知识性错误,建议出版。 a民族舞蹈爱好者0 a德昂族x彝族x民族乐器x民族舞蹈x研究y云南 aJ632v5 aJ722.22v5 0a周林晖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04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300471002383330015007096060045007246900012007697010015007818010023007961158-156120240607180314.0 a978-7-302-65898-6dCNY69.80 a2024060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b专著f吕建强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04 a292页d26cm a本书内容已经外聘专家审读审核通过后同意安排出版。一首美妙动人的歌曲,总是与时代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时代的缩影。本书从20世纪中国社会与文化发展角度介绍与解读同时期中国歌曲。整体内容可以分为20世纪上半叶与下半叶两个部分。20世纪上半叶分三个章节:一是学堂乐歌和启蒙思想;二是五四运动掀起的大众性歌唱形式;三是战乱年代的离散之歌。20世纪下半叶分五个章节:歌颂风格和社会主义新中国、抒情歌曲风格、中国流行歌曲的兴起、港台歌曲风格至世纪末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流行歌曲。 a音乐爱好者0 a歌曲x音乐史y中国z现代x高等学校j教材 aJ642v5 0a吕建强4著 0aCNbFHWHc20240612 0118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4002182150016002523300544002683330015008126060029008276900012008567110031008687110025008998010023009241158-156220240425110220.0 a978-7-5313-6517-4dCNY88.00 a2024042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我把盘锦唱给你听b专著f盘锦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盘锦市音乐家协会编 a沈阳c春风文艺出版社d2023.01 a406页d26cm a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用音乐的形式展现盘锦市建市以来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绩,歌颂美好的家乡,由盘锦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盘锦市音乐家协会承办,面向全市广大音乐工作者开展征集建市以来优秀原创歌曲活动。征集内容包括歌颂家乡的美景,百姓的幸福生活,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赞美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等主题创作的优美歌曲,最后汇编成资料性的音乐作品集。歌曲内容积极向上,礼赞党的丰功伟绩,抒发了盘锦市文化艺术工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达热爱祖国、热爱党的炙热情怀,推动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是盘锦市文化艺术工作者为建党百年献上的一份真情厚礼。 a音乐爱好者0 a歌曲x作品集y中国z现代 aJ642v502a盘锦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4编02a盘锦市音乐家协会4编 0aCNbFHWHc20240429 0099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300414002403330015006546060031006696900019007007110023007198010023007421158-156320240422134225.0 a978-7-5468-2441-3dCNY68.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20000 ay z 000yy ar1 a嘉峪关民间小调b专著f嘉峪关市文化馆编 a兰州c敦煌文艺出版社d2023.11 a308页d21cm a本书是一部整理、研究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峪关小调的作品,是在20世纪80年代编辑的《中国民间曲艺音乐集成?甘肃卷》中嘉峪关资料本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乡村文化田野调查的最新成果编纂而成。全书按主题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新词类”“生活类”“爱情类”“传说故事类”“其他类”,共收录小调作品200余首。这次搜集的嘉峪关小调,大都属于以唱为主的清音小曲,也有一部分是有说有唱,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叙述故事,反映社会生活。 a民歌爱好者0 a民歌x歌曲y嘉峪关市j选集 aJ642.224.23v502a嘉峪关市文化馆4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96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300363002403330017006036060031006206900015006517010017006667010015006838010023006981158-156420240523164617.0 a978-7-305-27321-6dCNY60.00 a20240523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手风琴改编曲集b专著f孙鹏飞,仲凯编著 a南京c南京大学出版社d2023.11 a288页d26cm a本书作品充分考虑到了青少年以及手风琴业余爱好者的特点,力求作品短小、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和声新颖,以激发演奏者的学习兴趣。在演奏中既具有可弹性和可欣赏性极具民族特点又不失现代风格,对手风琴专业教师而言,该曲集即能普及和推广手风琴,又可以促进中国民族风格及民族风的通俗音乐的传播辅导教材。这样不仅让演奏者觉得亲切、熟悉,也让听众再次重温我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 a手风琴爱好者0 a手风琴x器乐曲y中国j选集 aJ647.43v5 0a孙鹏飞4编著 0a仲凯4编著 0aCNbFHWHc20240529 0103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3001472100034001702150016002043300489002203330017007096060029007266900016007557010013007718010023007841158-156520240325110926.0 a978-7-5523-2582-9dCNY98.00 a2024032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问茶b专著f邬娜曲 a上海c上海音乐出版社d2023.03 a237页d26cm a本作品是邬娜创作的一首交响乐曲,其通过“茶”这一文化符号,以错落有致,张弛有度的音乐语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描画浙江城乡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户盈罗绮”亮丽风景;“春风拂面,闻香品茗”的诗意小康生活和写在人民脸上的获得感、幸福感。邬娜:国家二级作曲,浙江交响乐团驻团作曲,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理事。曾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项目资助,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浙江省“省属舞台艺术拔尖人才”、浙江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培养对象。 a交响乐爱好者0 a交响乐x乐谱y中国z现代 aJ647.611v5 0a邬娜4曲 0aCNbFHWHc20240327 0138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300804002483330015010526060029010676900015010967010017011118010023011281158-156620241118163435.0 a978-7-5523-2979-7dCNY98.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潮音馆琴谱b专著e刘门古琴教学曲集f刘铭芳主编 a上海c上海音乐出版社d2024.01 a237页d26cm a“潮音馆”创始于1952年,由著名画家、古琴家、梅庵琴社顾问刘嵩樵先生创办,得名于其家藏唐朝古琴“潮音”琴。《潮音馆琴谱》由刘赤城、刘铭芳父子主编,系统归纳、总结了梅庵琴派的历史、刘门传承的梅庵琴派技艺,同时收录了8首练习小曲及26首琴曲,是一本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古琴教学著作。选题内容及特色:1.《潮音馆琴谱》的26首琴曲都经过千锤百炼,每一首和原谱相比都有很明显的艺术处理。其中部分琴曲如《飞鸣吟》《怨杨柳》等,目前仅见于刘门演奏。2.琴谱采用五线谱、简谱和减字谱三谱对照的形式来呈现,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3.和其它古琴谱相比,记谱力求细致,如在五线谱和简谱中把吟猱绰注等细节一一标示,尽量将刘赤城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演奏通过琴谱展现出来。并以《梅庵琴谱》为基础统一减字谱的形式,减少学习中的误解。4.每首琴曲都琴书画一体,不但写有背景和演奏技法的说明,还配有相应的国画,为刘赤城的父亲刘嵩樵和堂侄刘谦所绘。 a器乐曲人员0 a古琴x器乐曲y中国j选集 aJ648.31v5 0a刘铭芳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09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300529002403330017007696060023007866900015008097010017008248010023008411158-156720241112165202.0 a978-7-5697-2790-6dCNY78.00 a20241112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钢琴四手联弹作品精选b专著f吴怡青主编 a重庆c西南大学出版社d2025.01 a203页d30cm a本教程主要内容均为钢琴四手联弹经典作品及教学要点。在选曲方面比较新颖,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教学价值。除了有耳熟能详的《匈牙利舞曲》《斯拉夫舞曲》《洋娃娃舞曲》,也有目前在国内较难找到作品。如,根据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亨德尔《巴沙女王驾到》改编的四手联弹作品;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遗忘但近几年由早期钢琴家大量提及的著名古典时期作曲家胡梅尔的四手联弹奏鸣曲;贝多芬极为少有的四手联弹变奏曲;由著名作曲家创作目前较难找到的作品比如舒曼《来自东方的图画》、格里格《华尔兹》、普朗克《四手联弹奏鸣曲》;以及带有爵士元素的阿布鲁的《雀鸟》。 a钢琴学习人员0 a钢琴曲y世界j选集 aJ657.41v5 0a吴怡青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10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4001932150016002273300533002433330017007766060025007936900015008187010015008338010023008481158-156820241231133508.0 a978-7-5523-2815-8dCNY88.00  a202412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壇b专著e首届中国舞蹈创作讲坛f高度主编 a上海c上海音乐出版社d2023.12 a212页d26cm a“中国舞蹈创作讲坛”是由北京舞蹈学院发起主办的创作高峰论坛,邀请了国内一流的编导与学者交流创作、探索发展,汇集了舞蹈界最前沿的讯息和思想。该论坛分为文字实录和作品专场汇演两部分,本书稿为文字实录部分,含有主题演讲和专家访谈,收录了众多专家学开放式的探讨,有助于推动舞蹈创作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出版价值。主编高度,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主任,在我社出版“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特撰系列丛书”等舞蹈理论书籍。多次担任社会大型艺术活动的策划、舞蹈编导、总监、总导演。 a舞蹈创作人员0 a舞蹈创作y中国j文集 aJ704-53v5 0a高度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4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300625002483330021008735170023008946060031009176900018009487010015009668010023009811158-156920240904133249.0 a978-7-5523-2958-2dCNY58.00 a202409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交融与协变b专著e白马人面具舞蹈研究f王阳文著 a上海c上海音乐出版社d2024.01 a140页d26cm a本研究结合人类学、历史学、艺术学的研究视角与方法,聚焦于中国面具舞蹈的地方形态——白马藏人的面具舞蹈,为研究中国民族舞蹈提供切实的方法探索和个案支持。适合对象为舞蹈研究员或舞蹈专业学生。白马人面舞蹈的研究为舞蹈文化的发生、发展与演变提供个案,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其次,白马人面具舞蹈研究还为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艺术研究提供了个案支持,为民族民间传统舞蹈在当代的自我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对当代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与保护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再次,从白马人们面具舞蹈所呈现的形态和特点来看,还体现出文化主体在历史语境、社会情境下的主动选择和创造,充分彰显出族群文化发展中主体的能动性与建构性特点。 a民族歌舞研究人员1 a白马人面具舞蹈研究0 a藏族x民族歌舞x研究y中国 aJ722.221.4v5 0a王阳文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090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2001482100034002202150015002542250035002693300201003043330025005055100040005306060019005706900013005897010024006028010023006261158-157020241226082036.0 a978-7-5039-7641-4dCNY998.00 a202411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a z 000yy ar1 a吕艺生舞蹈文选b专著dLyu Yisheng anthology of dancef吕艺生著zeng a北京c文化艺术出版社d2024.09 a10册d24cm2 a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 a本书内容包括:舞论、舞蹈教育学、舞蹈学导论、不二,吕艺生从艺60年、舞蹈美学、舞蹈编导的坚守与跨越、中国古典舞美学原理求索、舞者的智慧,意会思维研究、舞蹈文化面面观,吕艺生从艺70年、在美育的天空下。 a舞蹈教学研究相关人员1 aLyu Yisheng anthology of dancezeng0 a舞蹈艺术j文集 aJ7-53v5 0a吕艺生f(1937-)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1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300771002323330019010036060019010226900012010417010013010538010023010661158-157120240724160018.0 a978-7-104-05534-1dCNY42.00 a202407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校园戏剧创作手记b专著f张静著 a北京c中国戏剧出版社d2024.06 a253页d24cm a本书是一部校园戏剧创作实录,其中包括了作者对校园戏剧创排的前期构想和创作排演后的总结与反思。其中包含三个剧本和一个电影剧本。《孩子剧团》通过一支儿童剧团的视角,展示了战争背景下的艺术与生存斗争。该剧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表现了儿童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表演的勇气和对希望的追求,是对抗战精神的一次深刻致敬。《邂逅美丽》讲述了一群中学生共同合作,展现出他们的同情心和团队精神,一起护理一只受伤的天鹅直至康复的动人故事。这部剧通过表现青春期学生的纯真与勇敢,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长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背景为舞台,呈现了一群知青在面对新时代变革中的挑战与适应的故事。剧作通过展现他们的理想、疑惑、挣扎和成长,探讨了个体命运与时代变革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人性光辉和社会责任感。作者通过背后排演实录及导演创作历程,对校园戏剧发展进行探讨。 a戏剧创作爱好者0 a戏剧创作x研究 aJ804v5 0a张静4著 0aCNbFHWHc20240731 0111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4001992150016002333300509002493330015007586060027007736900017008007010017008177010019008348010023008531158-157320240702162354.0 a978-7-104-05519-8dCNY128.00 a202407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图说京剧脸谱与切末b专著f董新颖,陈董其奥编著 a北京c中国戏剧出版社d2024.06 a345页d24cm a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中国声音、中国戏曲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反映戏曲艺术精髓的传统文化特征及思维方式的京剧术语的译介工作还非常有限。可以说,京剧术语是中国戏曲文化艺术长河中的坐标性支点,是一把开启外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钥匙。基于此,拟出版《图说京剧脸谱与切末(中英)》,主要涉及京剧脸谱术语和切末术语两大门类中英文对照,脸谱术语主要从脸谱谱式、脸谱用色、脸谱中的眉、脸谱中的脑门进行介绍,切末术语主要从仪仗类、生活用具类、景物设置类进行中英文对照介绍。 a京剧爱好者0 a京剧x脸谱y中国j图集 aJ821.5-64v5 0a董新颖4编著 0a陈董其奥4编著 0aCNbFHWHc20240710 0140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4001802150016002142250045002303140378002753300309006533330117009626060017010796900015010967010017011118010023011281158-157420240820145755.0 a978-7-305-28324-6dCNY56.00 a202408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黄梅戏艺术b专著f朱恒夫主编 a南京c南京大学出版社d2024.08 a350页d23cm2 a安庆师范大学黄梅戏教材与学术著作系列丛书 a朱恒夫,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教授。兼任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为“马工程”重大项目《中国戏曲史》首席专家之一、国家哲社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与国家哲社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戏曲史(上海卷)》首席专家。代表著作有《目连戏研究》《滩簧考论》《戏曲的当代解读》《昆曲美学纲要》等二十多部,另发表论文260多篇。 a本教材由著名戏曲学家朱恒夫教授主编,是沉潜于黄梅戏研究多年的专家。本教材对黄梅戏这一剧种的剧目、声腔、表演、历史沿革、舞台美术、乐队配置、艺术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侧面的研讨与总结,本着保护、传承与发展黄梅戏艺术的目的,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a本书适合作为黄梅戏艺术的教学用书与社会大众了解黄梅戏艺术的通俗读物,对于传承、发扬黄梅戏艺术具有相当的意义与价值0 a黄梅戏j教材 aJ825.54v5 0a朱恒夫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137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140396002383300413006343330017010476060021010646900012010857010013010978010023011101158-157620241104155853.0 a978-7-5190-5689-6dCNY58.00 a202411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魔术教程i传统戏法b专著f徐秋著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24.11 a414页d24cm a徐秋,1962年出生于魔术世家,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傅氏幻术第四代传人。1978年起从事魔术表演,在女子魔术领域多有创新创造,曾获全国魔术比赛银奖。2000年转入文字工作,曾为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副主任,出版个人专著《魔术》《中国魔术史话》,撰写大量相关文章,主编《新世纪杂技荟萃2000-2020》等。现任《杂技与魔术》杂志主编、中国杂协魔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杂协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北京评协副主席等职。 a《中国魔术教程》一书是中国杂技家协会针对杂技人才需求呈现细分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切实解决以往魔术教学过程中沿袭传统的口传心授方式、经验式教学、盲目和随意性教学等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通过实现魔术教材的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为进一步统筹考虑杂技基础理论和实践理论人才分类贯通培养,重点解决新时代杂技高等学科专业设置和科学规范发展问题奠定基础。《中国魔术教程》以教授节目技法为主,基本满足魔术教学的全过程需求。 a杂技学习人员0 a戏法y中国j教材 aJ828v5 0a徐秋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14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61001522100034002132150015002473300524002623330021007866060019008076900012008267010031008387020015008698010023008841158-157720241129091827.0 a978-7-5523-2985-8dCNY39.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ger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歌剧知识自学速成b专著f(德)雅斯曼·索法哈利著g梁进杰译 a上海c上海音乐出版社d2024.01 a94页d18cm a“音乐自学速成”丛书引进自朔特出版社,是一套在德国被广泛使用的自学教程。全套丛书包括乐理、音乐史和指挥等,是适合音乐爱好者以及音乐学习者的一套有效的自学教材。全书以简明扼要的文字结合简单直观的谱例呈现,每一个章节均配有视频教学指导,德文原声、中文字幕,让读者随时随地都能轻松自学音乐知识。雅斯曼·索法哈利,音乐学博士,歌剧导演,作家。曾在不来梅港城市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担任领导职务,并在莱比锡音乐学院担任教授。她在意大利、巴西、以色列、德国、美国和中国举办大师班和讲座。现任PAMY媒体制作公司歌剧/音乐剧部门的负责人。 a歌剧艺术研究人员0 a歌剧艺术j教材 aJ832v5 1c(德)a索法哈利b雅斯曼4著 0a梁进杰4译 0aCNbFHWHc20241205 0113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7001482100044001852150016002293300567002453330017008126060027008296900015008567010015008718010023008861158-157820241025164827.0 a978-7-108-07775-2dCNY128.00 a2024102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一听就懂的音乐剧b专著f费元洪著 a北京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d2023.12 a509页d26cm a这是一本快速浏览世界经典音乐剧的指南,涵盖了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等六个主要音乐剧原创国家的35部音乐剧,有的是长演不衰的经典剧目,例如《悲惨世界》《剧院魅影》,有的是近年来受关注的热门剧目,例如《汉密尔顿》《安娜·卡列尼娜》,有的代表了音乐剧艺术的极高成就,例如《歌舞线上》,有的则是某一种音乐剧类型的典型剧目,例如《叶甫盖尼·奥涅金》。作者费元洪有多年的音乐剧制作经验,以专业人士的眼光,通俗的语言,从创作背景、剧情内容、音乐构思、舞美设计、表演、文化内涵等方面,带领读者领略音乐剧这门舞台艺术的魅力,向读者呈现尽可能多元的世界音乐剧面貌。 a音乐剧爱好者0 a音乐剧x世界j通俗读物 aJ832-49v5 0a费元洪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13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30002202150016002503300548002663330015008146010023008296900013008527010017008658010023008821158-157920240810154700.0 a978-7-5077-7015-5dCNY98.00 a202408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不知岁月长,但见流光熠b专著e上海戏剧学院民国校友口述史f顾振辉编著 a北京c学苑出版社d2024.07 a261页d26cm a书稿约20万字,50余幅图,以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上海戏剧学院前身)民国年间出生的校友(入学时间在1945-1948年间)为访谈对象,从其个人视角出发,回顾了上戏从孕生到建成,从裁撤风波到参与学生运动,一代上戏学子成长的心路历程,以期呈现上戏民国校友的时代群像,上海戏剧学院创建于1945年,其前身是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建校之初,名师云集,曹禺、洪深、熊佛西、顾仲彝、李健吾、黄佐临等人先后在此执教,可以说上戏的发展史和中国话剧的发展史相始终。因此整理上戏的校史,为我们深入了解大的时代背景和中国话剧史、中国电影史及艺术教育史等方方面面,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a校史爱好者02a上海戏剧学院x校史 aJ8-40v5 0a顾振辉4编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49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2001882150016002203140319002363300601005553330023011566060027011796900012012067010015012188010023012331158-158020241213095559.0 a978-7-5473-2622-0dCNY79.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网络微短剧的进击之路b专著f王冰冰著 a上海c东方出版中心d2024.12 a471页d24cm a王冰冰,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西方现代美学理论研究与批评,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项,在《新文学史料》《南方文坛》《浙江学刊》《学术前沿》《马克思主义美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著有《宗白华美学现代性问题研究》。 a自2020年“网络微短剧元年”以来,短剧凭借其自身“制作成本低、内容轻量化、传播分众化”特征,仅用三年时间便走过了网络文学三十年的历程,一跃成为网络文娱消费的新艺术样态,满足了网生代的观赏期待,开辟了网络视听行业的新赛道,为中国整个网络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但是,在这个迅猛发展的视听艺术年轻轨迹中,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现象。随着AIGC技术的应用,行业各主体力量的加持,短剧行业未来必将从野蛮增长过渡到规范化发展,朝着精品化道路迈进。因此,本课题将聚焦于当下网络视听行业生态,洞察微短剧美学特征与发展向度,明晰其与国外相关产业异同,为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助推微短剧的高质量发展。 a电视剧创作研究人员0 a电视剧创作x研究y中国 aJ904v5 0a王冰冰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39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140382002383300455006203330017010756060013010926900012011057010013011178010023011301158-158120240923112606.0 a978-7-5194-8279-4dCNY68.00 a202409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影里的“诗”与“真”b专著f许江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9 a202页d24cm a许江,生于新疆乌鲁木齐,祖籍河北,2010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执教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现代中国文学与思想、电影文化。在《文学评论》《当代电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读书》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有《北京新文学与新北京文学》(合著)、《“静穆”观念与京派文学》等著作,主持完成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 a本书汇集作者所写关于电影的各类文章十六篇,深入探讨了电影在艺术性与真实性之间的平衡与冲突,既有对个案的细读分析,又有综合性质的研究,还进行了综合性研究,主要从“诗”与“真”的矛盾冲突与相辅相成中看电影,探讨电影及其创作者在艺术性与真实性、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挖掘那些未曾受到关注的、有价值的影像和资料。全书内容丰富,见解独到,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了理解电影艺术的独特路径,挖掘了电影影像中未被充分关注的思想与情感。 a电影评论人员0 a电影评论 aJ905v5 0a许江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10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000043002493300465002923330025007576060031007826900014008137010017008278010023008441158-158220241231144631.0 a978-7-5043-8783-7dCNY50.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外经典影视作品解析教程b专著f刘亚男编著 a北京c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d2024.11 a290页d26cm a高等院校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 a该书从易教、易学的实际目标出发,用生动丰富的影视作品经典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了对经典影视作品的赏析可以采用的理论角度和内容。全书分别从影视作品的导演、选材、结构、艺术手段等角度对作品进行了分析。本书将理论性和实用性结合,简洁直接、开宗明义,通过多部作品的赏析解读,提供一个可以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影视作品鉴赏的实用理论和方法。目的是为了授之以渔,赋予学生自己专业角度鉴赏影视作品的思路和能力,不会在新媒介环境中面临海量的影视作品鉴赏信息感到茫然。 a高等院校影视专业师生0 a影视艺术x鉴赏y世界j教材 aJ905.1v5 0a刘亚男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6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2001482100034002102150021002443140245002653300509005103330013010196060029010326900014010617110027010758010023011021158-158320241021150710.0 a978-7-5190-5678-0dCNY198.00 a202410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当代电视》精选集b专著e2013-2023f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编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24.10 a2册(820页)d24cm a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民族电视艺术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电视界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 a《当代电视精选集》精选2013-2023年期间在《当代电视》发表的电视与网络视听艺术理论评论文章。精选集分为上下两集,每集约40万字,共约80万字。每集50篇,共100篇。《当代电视精选集》旨在进一步推介电视与网络视听艺术理论评论优秀成果,弘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方向导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鼓励基础性、前沿性、倾向性问题研究,鼓励电视与网络视听艺术理论评论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本书无政治、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价值取向较高,建议发稿。 a一般读者0 a电视影片评论y中国z现代 aJ905.2v502a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4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21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13001061020015001191050018001341060006001522000060001582100034002182150016002522250015002683300543002833330017008266060025008436900016008687010036008847020015009208010023009351158-158420241115133813.0 a978-7-301-35770-5b精装dCNY59.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乱世佳人b专著f(英)海伦·泰勒(HelenTaylor)著g李思雪译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18页d19cm2 a培文·电影 a《乱世佳人》(1939)是史上最卖座的影片之一,但它在评论界却时常被贬低为一部单纯的浪漫爱情片。本书作者则对这种误解进行了追问,发掘出它内含的勃勃雄心以及惊人的制片水准,同时还探究了它对电影导演们的影响,一代又一代观众对它的喜爱,以及它对日常语言的影响。作者认为,这部电影还让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电影如何再现美国奴隶制和内战成为讨论的议题,并且在《根》(1977)和《为奴十二载》(2014)这样的影片中得到了回应。此外,作者还挖掘了主演费雯丽的最新档案材料,并结合70余载有关这部电影的学术成果和丰富的大众文化现象,呈现出这部经典电影所产生的更为多层面的影响。 a电影评论人员0 a电影评论y美国z现代 aJ905.712v5 0c(英)a泰勒c(Taylor, Helen)4著 0a李思雪4译 0aCNbFHWHc20241121 0125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67001492100034002162150016002503300641002663330015009076060023009226900014009457110039009598010023009981158-158520241226084209.0 a978-7-106-05456-4dCNY132.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明星影片公司电影说明书b专著f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网络信息处编 a北京c中国电影出版社d2024.11 a253页d26cm a明星影片公司,中国早期私营电影企业。由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鸪﹑任矜苹等发起﹐创办于上海。拍摄的《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歌女红牡丹》《狂流》《春蚕》《铁板红泪录》《女性的呐喊》《姊妹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影片广受欢迎,在当时起到教化启迪民众功能。电影说明书指的是电影院或者发行单位为了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影,将剧情梗概、演职员表、电影歌曲等信息汇总在一起的印刷品,配合电影放映时赠送或者低价售卖给观众,起到介绍和宣传的作用。作为电影史料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因资料的散遗,目前的学术研究仅仅散见于一些专家学者的文章中,此次中国电影家协会整理协会资料室的文献资料,将绝大部分的明星影片公司的说明书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a电影爱好者0 a电影史y中国j史料 aJ909.2v502a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网络信息处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93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2250029002443140850002733300433011233330013015566060033015696900012016027010017016147010017016318010023016481158-158620240826175342.0 a978-7-5586-3027-9dCNY98.00 a202408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影视化妆设计b专著f李采姣,史可人编著 a上海c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d2025.01 a176页d19cm2 a中国高等院校影视艺术丛书 a李采姣,教授。为海派大家陈佩秋入室弟子。2016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长三角女子书画院名誉院长,上海春申书画院顾问,文化部一级美术师。艺术访学日、法、意、德、奥等欧亚20国,系日本大阪大学访问学者、奥地利文化部“优秀艺术家”代表。出版有《写意花鸟画中“意”的文化精神》、《甬上三境——李采姣花鸟作品集》《时尚化妆设计》等专著11部,在《新美术》《文艺研究》《美术观察》《光明日报理论版》等专业核心期刊、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曾主持完成省部级、厅局级课题等10多项,结题成果被相关部门采纳。美术作品曾10多次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等国家级重要展览并获奖,在中国美术馆、朵云轩、天一阁博物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朵云轩、天一阁博物馆等收藏。曾获“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家庭事业兼顾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a《影视化妆设计》一书是着重就影视化妆造型这块而精心撰写的。书中的结构体例和基本内容都是围绕着影视造型而展开。不仅有大量影视化妆造型的设计案例,以满足人们对学习影视化妆的需求及适应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且书中对影视化妆的介绍与阐述,重点突出了系统性、全面性和时尚性。该书既适用于指导专业的影视化妆师,也可为喜爱影视化妆设计的人士搭台架桥,从中学到有关影视化妆各方面的技巧和知识,更可为开设有影视化妆课程的各大高校提供教学素材和范本。 a高校师生0 a电影化妆技术x高等学校j教材 aJ917v5 0a李采姣4编著 0a史可人4编著 0aCNbFHWHc20240829 0191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050008002022100038002102150016002483140294002643300891005583330101014496060025015506900012015757010017015877010017016048010023016211158-158720241028151647.0 a978-7-5043-9281-7dCNY69.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视剧出品人与制片人教程b专著f张明智,宋培义主编 a2版 a北京c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d2024.09 a394页d26cm a张明智,男,1951年5月出生,吉林长春人,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任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理事长、中广联合会制片委员会会长。宋培义,男,1960年11月出生,山东招远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视制片委员会理论培训部主任。 a本书在2016年版《电视剧出品人与制片人教程》的基础上,经过删减一些内容、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对原有保留的内容也进行了修订而成。本书是参与本书的学者和行业专家多年的理论教学与行业实践的总结,在梳理电视剧制片管理流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明确了电视剧制作流程各个环节的任务、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等,着重阐述了电视剧制片管理中各个环节的相关概念、规范的管理流程和运作方式,并结合最新的技术特点和行业实践,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电视剧制片管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相关概念的界定、电视剧项目的策划、摄制组各部门的组成和成员职责、筹拍期的组织与任务、拍摄期的工作与管理、后期制作的主要内容、成本预算与控制、电视剧的投资与融资、电视剧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电视剧制作企业发展战略、电视剧制作法律实务及若干个附录等。本书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并融入最新的制片管理理念、技术、方法和实务,既适合电视剧也适合网络剧,为出品人、制片人及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提高提供了一本权威性的教程。 a本书既适合电视剧也适合网络剧,为出品人、制片人及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提高提供了一本权威性的教程0 a电视剧x制片人j教材 aJ941v5 0a张明智4主编 0a宋培义4主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90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100153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140145002443301177003893330019015666060021015856900014016067010015016208010023016351158-158820240808090722.0 a978-7-5194-8156-8b精装dCNY89.00 a202408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故事片结构理论与范式b专著f文先军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8 a222页d24cm a文先军,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讲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硕士研究生,曾从事影视剧制作工作,研究方向,故事片编剧与导演创作理论。 a本书是在作者讲授《故事片剧本创作》课程16年的基础上打磨而成的,致力于将学术著作写得让普通人读懂、喜欢读。与国内出版的同类书籍相比,本书不求涉及剧本创作的方方面面,而着力解决结构问题,意图成为极具特色的一本。但不是通过降低学术质量的手段迎合普通读者,而是用通俗的语言准确表达复杂的理论问题。本书重新界定故事、情节与情境三个概念,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归纳出情境性故事的三种结构范式,具有理论独创性。本书为每一种结构范式挑选一部代表性作品,展开详细完整的结构分析,帮助读者在理性把握的基础上,获得饱满的感性印象。清晰界定故事、情节与情境三个概念,指出故事由情节与情境两大部分构成,因此电影故事可以划分为以情节为主体的故事和以情境为主体的故事。前者主要为类型片所采用,已经发展出三幕式、五部分、八序列、十五节拍表和英雄旅程等经典和流行的结构范式,剧作理论界对这些范式的提炼达到了既定性又定量的程度。以情境为主体的故事主要为作者电影采用,但是电影剧作理论界和评论界长期否定这类故事存在稳定、普遍的结构,用非情节、反情节、碎片化、散文化等词汇予以笼统的遮蔽。在黑格尔情境理论、萨特处境剧理论和谭霈生戏剧本体论的支持下,本书发现这类故事存在三种稳定的结构:持存性的、相继性的和并存性的。在清晰阐述每一种结构范式的基础上,本书挑选吻合相应结构的经典或优秀影片,对其结构进行细致完整的分析。 a故事电影创作者0 a故事片x电影创作 aJ951.1v5 0a文先军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31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8001962150016002343140245002503300447004953330021009426060035009636900012009987010015010107010017010258010023010421158-158920241226140149.0 a978-7-313-28008-4dCNY6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影视项目运作案例研究b专著f余莉,吴瑾歆编著 a上海c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44页d26cm a余莉,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影学、电影生态学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十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项,代表作包括《电影产业概论》等。吴瑾歆,女,复旦大学本科(传播学)、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影视艺术)。 a该书是在智能传播时代、媒体融合环境(院线、网络平台、电视等媒介渠道的融合与联动)下、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对影视项目运作的具体研究。该教材以影视项目运作的实例,聚焦近五年国内影视行业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结合影视项目运作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工作特点和难点,对影视项目运作进行实战、实例研究。与当前偏重于好莱坞研究相比,该书主要聚焦国内影视出现的具有本土市场特色的新产业模式、制片模式、营销模式,全方位介绍了智能传播时代的影视项目全流程运作。 a影视艺术研究人员0 a影视艺术x文化产业x研究y中国 aJ992v5 0a余莉4编著 0a吴瑾歆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99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9001472100034002462150016002803140751002963300480010473330027015276060053015546900012016076900012016197010017016317010017016487120031016658010023016961158-159020241204144939.0 a978-7-106-05689-6dCNY99.00 a202412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电影、电视剧和话剧发展研究报告i2023卷b专著f厉震林,黄望莉主编g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编 a北京c中国电影出版社d2024.12 a526页d26cm a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成立于2014年7月10日,致力于影视戏剧学科建设、学术研讨、理论批评、学术讲座等。厉震林,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电影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出版个人学术著作20部,两人合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被《新华文摘》《新华月报》等转载50余篇。个人承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基金项目10项。出版《童年方舟——厉震林剧作选》,拍摄《康熙王朝》等影视作品14部。黄望莉,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戏剧学院电影与媒介研究中心主任,《电影研究》主编。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兼电影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史学专委会副会长。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80余篇,其中1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近些年来,主持国家哲社艺术学、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决策咨询等多项。 a本书是对2023年度中国电影、电视剧、话剧发展进行的年度综述与阐释、巡礼和总结。分为“年度专题研究报告”“年度电影作品热点评论”“年度电视剧作品热点评论”“年度戏剧作品热点评论”四辑,集中表达了以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为主的影视戏剧学术团队对2023年度中国电影、电视剧、话剧的创作生产、理论批评和产业发展状况的基本看法与主要评价。每年出版一部,具备资料价值和参考价值。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成立于2014年7月10日,致力于影视戏剧学科建设、学术研讨、理论批评、学术讲座等。 a影视和话剧艺术研究人员0 a电影事业x电视剧x话剧艺术x研究报告y中国z2023 aJ992v5 aJ824v5 0a厉震林4主编 0a黄望莉4主编02a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4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40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8001011020015001191050018001341060006001522000067001582100034002252150016002593050020002753300753002953330021010486060023010696900011010927010035011038010023011381158-159120240812162948.0 a978-7-301-35276-2dCNY180.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1 aengg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全球通史b专著e从史前到21世纪e英文f(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24.08 a910页d26cm a据原书第7版影印 a本书影印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英文第7版。本书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视角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关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及其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本书问世后受到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和巴勒克拉夫的高度评价,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影响甚广。《全球通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引进后,曾于2004年出版英文第7版的影印版,截至目前已拥有一批广大的读者。此次英文影印版的再版,不仅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刘文明教授撰写了长篇导读,还吸收了2024年《全球通史》新译本的校订成果,纠正了原书的少量拼写错误,并以脚注形式对原书存在的前后表述不一致、数据陈旧、引文出处等进行补充说明,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完善的英文读本。 a世界通史研究人员0 a世界史x通史j英文 aK10v5 1c(美)a斯塔夫里阿诺斯bL.S.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83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13001061020015001191050018001341060006001522000064001582100034002222150016002563140614002723300568008863330015014546070021014696900012014907010036015027020015015388010023015531158-159220241210115548.0 a978-7-213-11748-0b精装dCNY68.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拜占庭帝国b专著f(英)查尔斯·欧曼(CharlesOman)著g孙溶锴译 a杭州c浙江人民出版社d2024.11 a439页d26cm a(英)查尔斯·欧曼(Charles Oman),英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曾在牛津大学师从英国现代史大师威廉·斯塔布斯学习。1905年,他继著名历史学家蒙塔古·布罗斯之后被选为牛津大学现代史希尔奇克教授,同年被选为不列颠学会会员。1917—1921年,担任皇家历史学会主席。在学术生涯中,他开创性地通过残缺凌乱的历史文献再现了中世纪时期的战役。一生著述颇丰,作品涵盖从古代史到拿破仑时代军事史等多个领域,为后世历史学家推崇。译者, 孙溶锴,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博士研究生,在《太平洋学报》《决策与信息》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外交、能源政治。研究之余从事翻译工作,曾在国政学人等平台上进行编译工作。 a这是一部详细讲述拜占庭帝国从诞生到衰亡的历史著作。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罗马帝国的首都迁至希腊城市拜占庭(更名为君士坦丁堡)到1453年这座城市被土耳其人攻陷,拜占庭经历1000多年的岁月,是古代西方封建王朝中最长久的帝国,它的建筑、艺术品和文化堪称人类的奇迹,基督教文明更是在这个国度快速发展,到达顶峰。英国历史学家查尔斯·欧曼爵士历经多年的搜集资料和撰写,完整地将拜占庭国诞生的原因、建国的艰辛、各个历史时期君主的贡献与失误、历次征服与被征服的战争细节一一叙述完整,讲解透彻,活灵活现地将一个古老帝国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也让这部著作成为拜占庭史研究领域的权威读本。 a历史爱好者 a拜占庭帝国x历史 aK134v5 0c(英)a欧曼c(Oman, Charles)4著 0a孙溶锴4译 0aCNbFHWHc20241212 0133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13001071020015001201050018001351060006001532000097001592100032002562150025002883000019003133140303003323300225006353330025008605100028008856060027009136900011009407010065009517020017010168010023010331158-159320241224164333.0 a978-7-5426-6114-2b精装dCNY178.00 a20241204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lat aCNb310000 ak z 001yy ar1 a犹太古史b专著dThe Jewish antiquitiesf(古罗马)约瑟夫(FlaviusJosephus)著g冯万以文等译zeng a上海c上海三联书店d2024.12 a2册(10;1168页)d21cm a约瑟夫著作全集 a约瑟夫(Flavius Josephus,约公元37—约100年),第一世纪著名的犹太历史学家。在犹太战争中曾任犹太人的军事指挥官,后归附罗马,成为罗马公民。主要著作有《犹太古史》《犹太战记》《约瑟夫自传》《驳阿皮安》。除了新旧约之外,这些作品是了解古代以色列历史最重要的文献,也是研究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不可或缺的资料。 a本书是第一世纪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最著名的作品。全书共二十卷,用希腊文写成。前十卷讲述并解说了希伯来圣经中的历史事件,从创世直至波斯统治;后十卷延续了圣经之外的犹太历史,从亚历山大时代直至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公元66-73年)。 a民族历史相关研究人员1 aJewish antiquitieszeng0 a犹太人x民族历史z古代 aK18v5 0c(古罗马)a约瑟夫c(Josephus, Flaviusf(约公元37-约100年)4著 0a冯万以文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27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47001522050008001992100038002072150016002453000049002613300613003103330013009236060035009366900012009717010017009838010023010001158-159420241010160526.0 a978-7-5772-0612-7dCNY48.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engg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文化交流教程b专著e英文f游桂兰等主编 a2版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16页d26cm a普通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英语数字化精品教材 a本书以生动的事例和材料对中国文化最具特色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引导学生领悟中国文化的精髓,学会相应的英语表达,从而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多彩文化和中国人的心灵世界与文化生活。此次主要进行以下修订工作:1.增加一章“当代中国的成就”,介绍中国近40年来的主要科技、经济成就。2.增加中国文化知识点注释,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英文注释。3.采用较为正式的书面表达,便于学习者模仿学习,便于中国学习者快速提高其用英语进行中国文化传播的能力。4.在每章结尾增加中文简介部分:用带汉语拼音的中文对每章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便于留学生学习。5.增加具有真实交际性的练习,比如,学习完书法知识这一节后,要求用英语简单介绍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等。 a高校学生0 a中华文化x高等学校j教材j英文 aK203v5 0a游桂兰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215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1001532100034001942150016002282250021002443140712002653300805009773330013017826060031017956900012018266900012018387010013018508010023018631158-159520240913164832.0 a978-7-5171-4933-0b精装dCNY89.00 a202409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十六讲b专著f武斌著 a北京c中国言实出版社d2024.08 a320页d29cm2 a武斌文明史公开课 a武斌,历史文化学者、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常青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特聘教授。曾任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已出版著作数十种,近年出版的主要有:《故宫学与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四百年—一部叙事体的文化史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史纲》(2卷)《丝绸之路全史》(2卷)《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孔子西游记--中国智慧在西方》《新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6卷)《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4卷)《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简史》等。其中,《丝绸之路全史》入选中国出版协会“2018年度中国30本好书”,《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人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度好书、中国好书2019年9月月榜图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简史》入选中国好书2022年4月月榜图书。 a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是全球史观视野下的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样本,也是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的一个宝贵经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努力向海外开拓,积极与世界其他民族交流与对话,就是在不断地追求走向世界、追求获得自己的普遍性和世界性。因此,从历史上看,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格局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由于中华文明的参与,世界文明格局才显得如此丰富多彩、辉煌壮观、万千气象。另一方面,中华文明在走向世界、参与世界文化总体对话的过程中,也使自己获得了世界性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所以,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是中华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全球史的视野所认识和描述的中华文明史;同时,这也是世界文明史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从中国文明史的视野所认识和所描述世界文明史。本书从历史的发展进程出发,论述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以及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a一般读者0 a中外关系x文化交流x文化史 aK203v5 aK103v5 0a武斌4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05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42001862150016002283000033002443300445002773330013007226060029007356900012007647010015007768010023007911158-159620241031132339.0 a978-7-312-06113-4dCNY58.00 a202410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传统文化二十讲b专著f钱斌主编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83页d24cm 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流规划教材 a通过鲜活案例的剖析和历史脉络的梳理,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生动细节,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文化现象,厘清文化观念,发掘文化基因,研究发展规律,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研究生中国文化通识教材,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展开,每章节含有一个具体的文化问题。同时,为符合中国科大的学校特点,教材的多个章节涉及科学文化的内容,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科学精神、拓展科学素养、锻造科学品格。 a高校学生0 a中华文化x高等学校j教材 aK203v5 0a钱斌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099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3001482100034001912150016002253300404002413330021006456060019006666900012006857010017006977010017007148010023007311158-159720240522170116.0 a978-7-5604-5261-6dCNY198.00 a202405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黄帝文化史典b专著f韩养民,刘宝才主编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3.11 a279页d26cm a《黄帝文化史典》是一部资料汇编性的文化志,全书有6编,分别是黄帝与中华民族、黄帝开启中华文明、传承黄帝文化、仙都缙云传承黄帝文化、遥祭黄帝、黄帝文化图录,内容丰富博大,所辑录的文献资料分为经史类、子集类、方志类。具有系统性、资料性、工具性等特点。这部书的出版,对黄帝历史传涚及其文化探索,以至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有着学术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有很强的针对性。 a黄帝文化研究人员0 a黄帝x文化研究 aK203v5 0a韩养民4主编 0a刘宝才4主编 0aCNbFHWHc20240529 0126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8002112150016002493300593002653330021008586060045008796900012009247010015009367010015009517010017009668010023009831158-159820241230164846.0 a978-7-5625-6023-4dCNY6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景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导论b专著f徐青,王琦,何清俊主编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61页d26cm a我国历来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利用。当前,全国各地高校也积极依托各自的优势,开设遗产保护专业并建设相关课程,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紧缺的遗产保护高级专门人才奠定了基础。在此背景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三位老师基于自身在文化景观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积累,编写了研究生教材《景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导论》。该教材共分为七章——景观遗产概论、文化景观理论谱系、《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与澳大利亚景观遗产保护管理、庐山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价值体系研究、武陵源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试点项目等,全面论述了世界遗产体系及景观遗产的发展历程、景观遗产的理论基础和景观视角下的遗产实践范例。 a文化发展研究人员0 a文化遗产x保护x可持续性发展x研究y中国 aK203v5 0a徐青4主编 0a王琦4主编 0a何清俊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081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77001522100043002292150028002723300123003003330013004235100031004366060023004676900012004907010017005027020015005198010023005341158-159920241227095015.0 a978-7-5138-2514-6dCNY89.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a z 000yy ar1 a万象中国h第一册b专著dChina bouquethBook 1f许柏成主编g杨晗编著zeng a北京c华语教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 a167页c彩图,彩照d24cm a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神秘良渚文化;礼之器;麦积胜境;花开敦煌;云冈彩景观;合之院;超级宣纸;淡中知味;蒸的艺术等。 a大众读者1 aChina bouquethBook 1zeng0 a中华文化j通俗读物 aK203v5 0a许柏成4主编 0a杨晗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081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77001522100043002292150028002723300123003003330013004235100031004366060023004676900012004907010017005027020015005198010023005341158-160020241226135620.0 a978-7-5138-2513-9dCNY89.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a z 000yy ar1 a万象中国h第二册b专著dChina bouquethBook 2f许柏成主编g杨晗编著zeng a北京c华语教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 a157页c彩图,彩照d24cm a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酒中深味;神奇的筷子;美味的药;一抹丝绸;红妆悦己;如画之谜;功夫之道;皮影三代人;引线来风。 a大众读者1 aChina bouquethBook 2zeng0 a中华文化j通俗读物 aK203v5 0a许柏成4主编 0a杨晗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26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3001542100032002072150016002393140133002553300509003883330021008975170029009186060019009476900012009667010013009788010023009911158-160120241206110341.0 a978-7-5473-2624-4b精装dCNY120.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五老文萃b专著e大师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f张军编 a上海c东方出版中心d2024.12 a487页d23cm a北京大学图书馆系毕业,留校工作,先后任职于世行图书贷款办、教育部图书转款办、北大图书馆文献部等,2001年至今任中国文化书院秘书长。 a二十世纪,无疑是中国学术与思想的一个高光时代。可谓,群星璀璨。当人们抬头仰望时,清晰可见其中的五颗耀星,他们是: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任继愈五位鸿儒硕学。敬观五位老先生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最重要的交集点:一是都曾经在北京大学工作,二是共同发起创建中国文化书院。今年正值中国文化书院创建四十周年,书院决定出版《五老文萃——大师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五位老先生的门生弟子从他们的等身论著中,编选学术与文化并重、专业与普及兼顾的代表性文章,各成一章,以表达我们对五老的由衷敬意和纪念之情。 a中华文化研究人员1 a大师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0 a中华文化x研究 aK203v5 0a张军4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262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43001302100030001732150016002033300727002193330031009466060019009776900012009967010013010088010023010211158-1602 a978-7-5166-6933-4dCNY60.00 a2023101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传统文化要义解读与传承探索f宋洁著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3.07 a133页d24cm a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与基本精神,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意义,同时还具体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即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国传统史学体系、中国传统艺术体系。第三章到第六章主要系统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提供多维视角。具体而言,首先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传承,即中国传统文化与剪纸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其次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传承,并提出了具体的传承策略,再次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设计传承,具体从室内设计的传统意蕴、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园林景观设计的传统意境等展开论述,最后探索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传承,指出了传统文化与旅游传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a本书适用于中华文化研究人员0 a中华文化x研究 aK203v5 0a宋洁4著 0aCNbFHWHc20231018 0142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0001822150016002123140271002283300595004993330013010946060023011076900015011307010015011458010023011601158-160420241126083625.0 a978-7-5168-4059-7dCNY68.00 a202411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文化1000问b专著f凡禹编著 a北京c台海出版社d2025.01 a320页d21cm a凡禹,本名赵涛,籍贯陕西商洛,北京邮电大学工业经济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师。长期从事企业团队管理咨询工作,业余善攻哲学、成功学、人物传记,出版有《不懂管理学就当不好经理》《松下幸之助全传》《李鸿章,晚清的裱糊匠》《杜月笙全传》《巴菲特的智慧》等著作,深得读者喜爱。 a《中国文化1000问》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常识的普及读物,通过问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各个方面。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制度、科技、艺术等多个领域。涉及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典籍等。如夏朝的建立、秦始皇的统一六国、唐朝的繁荣等历史事件,以及孔子、孟子、老子等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贡献。涵盖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艺术瑰宝。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介绍,以及书法、绘画、陶瓷等艺术形式的赏析。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和民俗习惯。如古代的衣食住行、节庆活动等。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a大众读者0 a中华文化j通俗读物 aK203-49v5 0a凡禹4编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62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8001962150016002343140397002503300635006473330013012826060023012956900015013187110023013338010023013561158-160520241008150118.0 a978-7-5656-8627-6dCNY68.00 a202410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经典一千句h下册b专著f方太文化研究院编 a北京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66页d29cm a2018年方太发起成立方太文化研究院(简称太文院),是方太面向外部企业家、企业管理者萃取并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方太中西合璧管理模式,而专门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太文院致力于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智慧,依托方太集团企业文化与管理实践,探寻更适合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系,帮助中国企业家体验并学习中华优秀文化,提升个人心性能量,助力企业迈向伟大。同时,通过企业的实践、创新与发展,实现中华优秀文化的繁荣与兴盛。 a本书共涵盖三十部经典,集萃语句在五百多句,分别为:儒家经典《孔子家语》《曾子全集》《荀子》《大戴礼记》《春秋繁录》等;佛家经典《无量寿经》《圆觉经》《楞严经》等;道家经典《列子》《文子》等;兵家《鬼谷子》;中医经典《福寿论》;家训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家范》等;史学经典《晏子春秋》《国语》;文集经典《吕氏春秋》《诸葛亮集》等;语句筛选所遵循的原则有如下四点:1、能够最大化的概括所属经典的核心思想;2、背后义理有跨越时代的普适性,流传广;3、更加贴近日常工作和生活,应用意义大于学术意义;4、可以在读者解决现实问题时给予启迪和唤醒,用得上。集萃三十部中华经典中精华语句,便于读者诵读、用最少的句子,帮助读者了解中华文化核心思想。 a大众读者0 a中华文化j通俗读物 aK203-49v502a方太文化研究院4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09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53001492100028002022150014002303300503002443330019007476050013007666900014007797010023007937020017008168010023008331158-160620241226084306.0 a978-7-5149-3600-1dCNY450.0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史记b专著e全本注译f(西汉)司马迁撰g张大可注译 a北京c中国书店d2025.01 a9册d26cm a《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体大思精的历史著作,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传记著作,由西汉司马迁撰。本版《史记》由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当代《史记》研究的翘楚张大可教授导读、注释和翻译。本书特点是对《史记》作了全新的技术处理,有五体说明,单篇题解,篇中有结构段意;注释部分对分段、标点重新疏理体例创新;译文部分使白话本更贴近司马迁的原创,体现了五体结构纪传体的魅力所在,不只是机械的古今语言转换。本书序言及书后五个附录,展现了译者的译文态度与方法,以及译者的部分研究成果,可扩大读者视野,对阅读全书大有裨益。 a《史记》爱好者 a《史记》 aK204.2v5 0c(西汉)a司马迁4撰 0a张大可4注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10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53001552100028002082150014002363300503002503330019007536050013007726900014007857010023007997020017008228010023008391158-160720241226084236.0 a978-7-5149-3601-8b精装dCNY650.0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史记b专著e全本注译f(西汉)司马迁撰g张大可注译 a北京c中国书店d2025.01 a9册d26cm a《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体大思精的历史著作,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传记著作,由西汉司马迁撰。本版《史记》由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当代《史记》研究的翘楚张大可教授导读、注释和翻译。本书特点是对《史记》作了全新的技术处理,有五体说明,单篇题解,篇中有结构段意;注释部分对分段、标点重新疏理体例创新;译文部分使白话本更贴近司马迁的原创,体现了五体结构纪传体的魅力所在,不只是机械的古今语言转换。本书序言及书后五个附录,展现了译者的译文态度与方法,以及译者的部分研究成果,可扩大读者视野,对阅读全书大有裨益。 a《史记》爱好者 a《史记》 aK204.2v5 0c(西汉)a司马迁4撰 0a张大可4注译 0aCNbFHWHc20250102 0098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300415002443330017006596060025006766900012007017010015007138010023007281158-160820241112104203.0 a978-7-5671-5094-2dCNY6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德国汉学期刊文献辑录与研究b专著f张帆主编 a上海c上海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82页d24cm a张帆,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本书是国内首部译介呈现德国著名汉学期刊(包括《中国学刊》、《东方向》、《袖珍汉学》与《东亚文学杂志》等)的有关中国文学的文献辑录,并对资料文献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为国内中国文学研究提供域外视野。该书编选辑录德国汉学权威期刊评论中国文学的篇目,并精选个案加以深度研究,使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创造性的诠释,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值得聆听与扬弃的“他者声音”。 a汉学研究人员0 a汉学x期刊研究y德国 aK207v5 0a张帆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097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4001782150016002123300427002283330015006556060023006706900012006937010015007058010023007201158-160920241105085009.0 a978-7-5726-2126-0dCNY78.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王朝的崩溃b专著f艾公子著 a长沙c湖南文艺出版社d2024.11 a432页d23cm a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通俗历史读物,畅销书《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和《宋词三百年》作者艾公子的全新作品。本书聚焦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历史发展过程,书中彰显了朝堂与江湖、贵族与平民、气候与变化、南方与北方、游牧与农业、传统与现代、全球与中国的变迁以及带来的影响。本书并不是单纯猎奇式介绍这些历史事件,而是结合史学、考古学、医学、法学等多元学科视角,以刑侦手法,大胆推测、小心求证,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真相,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历史。 a历史爱好者0 a中国历史j通俗读物 aK209v5 0a艾公子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08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4001952150014002292250021002433300397002643330029006616050021006906060029007116900015007407010021007557020021007768010023007971158-161120241211114254.0 a978-7-5732-0580-3dCNY268.00 a2024121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战国策b专著f(汉)刘向编订g(南宋)姚宏等注 a上海c上海古籍出版社d2023.01 a2册d21cm2 a中国古代史学丛书 a本书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又有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经学家刘歆为其子。《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策士及各类人士纵论国事与时势的言论辑录。全书文笔优美,记述生动,反映出战国时期特有的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在语言方面,文风别具一格,铺张扬厉,雄浑恣肆,气势磅礴,笔力千钧。行文则波澜起伏,笔势纵放,绝无平铺直叙之笔。涵泳其中,可使我们执笔为文,富于曲折变化,不致板滞不灵。 a本书适用于古代文史研究者 a《战国策》x注释0 a中国历史x史籍z战国时代 aK231.04v5 0c(汉)a刘向4编订 0c(南宋)a姚宏4注 0aCNbFHWHc20241212 0075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29001482100041001772150015002183300173002333330023004066060029004296900018004587010021004768010023004971158-161320241230111209.0 a978-7-101-00318-5dCNY434.00 a20241229e20241974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北史b专著f(唐)李延寿撰 a北京c中华书局d1974.10h2024.08重印 a10册d21cm a《北史》起公元386年(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终公元618年(隋恭帝义宁二年),本书记述北朝魏、北齐(包括东魏)、周(包括西魏)、隋四个封建政权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两书合讲西北史。 a古代史研究相关人员0 a北朝时代x古代史j纪传体 aK239.204.2v5 0c(唐)a李延寿4撰 0aCNbFHWHc20250102 0137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140351002263300462005773330015010396060029010546900015010837010015010988010023011131158-161420241218115528.0 a978-7-218-18232-2dCNY85.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唐盛世b专著f黄中业著 a广州c广东人民出版社d2024.12 a219页d25cm a黄中业,黑龙江省肇源县人,1938年生。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出版《战国变法运动》《秦国法制建设》《战国盛世》《唐开元盛世》《秦始皇嬴政传》《汉高祖刘邦传》《萧何大传》《隋文帝杨坚传》《唐太宗大传》《三代纪事本末》等专著,其作品被华中师大历史学院、厦门大学精品课程列为中国古代史战国秦汉时期的参考书目之一。已进行背景调查,该作者无敏感身份且无敏感背景。 a本书是一本介绍唐朝历史的著作。书中用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介绍了从隋末大乱到大唐建国后200余年间,社会由大乱走向大治,达到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过程。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作者用流畅而细腻的文笔对开元年间的时代风貌和社会文化特点做了充分的解读,总结了盛世产生的条件、特征等。全书内容一气呵成,语言风格如行云流水,带读者穿越回繁荣而颇具魅力的唐朝,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大唐王朝的繁华与昌盛,从诸多方面深入了解唐代社会,感受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再现了开元盛世的绚丽全貌。 a历史爱好者0 a中国历史z唐代j通俗读物 aK242.09v5 0a黄中业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15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35001492100034001842150016002182250009002343300571002433330019008146060023008336900015008567010015008718010023008861158-161520241230164920.0 a978-7-5514-4767-6dCNY16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雨润江南风倦客b专著f张立峰著 a杭州c浙江摄影出版社d2024.12 a143页d26cm2 a品宋 a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明发展的昌盛时期,“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展现了多元包容、百工竞巧、追求卓越、风雅精致的文化气象。“品宋”系列丛书是一套较为全面的两宋人文通识读物,将两宋文化的精华概括提炼,以通俗的文字、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在读者面前。本册介绍了宋代气象。宋人独有的四时情味,是对这一坐标体系的长久共情和“当代价值”的再确认,展现出循天时、重人伦的农耕智慧。在新叠加的这一重历史维度中,可以看到宋人认识、尊重自然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与情怀,也让人对宋代历史的“缔造历程”有了新理解。 a历史文化爱好者0 a文化史y中国z宋代 aK244.03v5 0a张立峰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1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5001542100034001892150016002232250017002393300524002563330019007806060023007996900015008227010015008378010023008521158-161620241014112040.0 a978-7-5514-4810-9b精装dCNY168.00 a202410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千年丹青造极时b专著f杜恩龙著 a杭州c浙江摄影出版社d2024.04 a143页d26cm2 a品宋h第一辑 a本书是解读“宋韵”的大众普及读物,是“品宋”丛书第一辑中的一册。“品宋”大系是一套致力于全面打造两宋人文思想的通识读物,将两宋文化的精华和精彩加以概括提炼。内容涵盖文化教育、艺术文学、社会生活、城市建筑、宫闱皇权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多角度阐述了宋代300多年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本书介绍了两宋时期的书画。两宋时期是我国文化灿烂发展的时代——书法上复归魏晋书法,追仿晋人风神写照的艺术表现;绘画上完成了艺术形式与笔墨系统的规范。本书挑选多幅宋代代表性书画作品,进行详尽解说,呈现一场视觉盛宴,窥探历史的蛛丝马迹。 a历史文化爱好者0 a文化史y中国z宋代 aK244.03v5 0a杜恩龙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096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65001552050011002202100034002312150015002653000013002803300266002933330015005596060021005746900011005957010017006067120049006238010023006721158-161720241227161350.0 a978-7-214-00000-1b精装dCNY1960.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1yy ar1 a中国近代通史b专著f张海鹏主编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 a修订版 a南京c江苏人民出版社d2024.01 a10册d24cm a凤凰传媒 a本书共十部分,内容包括: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民国的初建(1912-1923)、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内战与危机(1927-1937)、抗日战争(1937--1945)、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等。 a历史爱好者0 a中国历史x近代史 aK25v5 0a张海鹏4主编02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b近代史研究所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54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050008001982100034002062150016002403140513002563300407007693330013011766060031011896900014012207110029012348010023012631158-161820240927150823.0 a978-7-5008-8515-3dCNY58.00 a202409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工会章程简史b专著f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编 a3版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09 a326页d19cm a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负责工会组织制度和工会领导体制的研究与制定;负责全国总工会机关、直属单位干部管理;协助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管理省级总工会领导干部,协助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局)管理全国产业工会的领导干部;承办全国总工会机关及直属单位领导干部的考察配备和干部调配与管理工作;负责全国总工会机关机构设置、职责划分、人员编制工作;负责研究和组织实施全国总工会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负责工会全国代表大会和执委会、主席团会议有关人事问题的组织工作;负责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 a作为党领导的众人阶级群众组织,中国工会始终紧跟党的步伐,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工会理论创新也向前推进一步。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详细介绍了从第一次劳动大会到2023年召开的工会十八大制定的工会章程历史,分别介绍章程产生的历史背景、代表大会召开情况、历次代表大会章程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从此可以了解中国工会的发展历程,了解全总组织结构的变迁,普及工会基本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a工会人员0 a工会章程x工会运动史y中国 aK261.3v502a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4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41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65001552100034002202150016002542250021002703140115002913300628004063330033010346060033010676900018011007110021011188010023011391158-161920240828145920.0 a978-7-5085-5269-9b精装dCNY1080.00 a202408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上海市档案馆藏“一·二八”事变档案汇编b专著f上海市档案馆编 a北京c五洲传播出版社d2024.10 a828页d26cm2 a抗日战争档案汇编 a上海市档案馆是上海市的事业单位,承担档案收集、保管、利用、开放鉴定、编研和资政研究职责,履行档案事业发展职能。 a“抗日战争档案汇编”丛书是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抗日战争研究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由国家档案局组织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编纂出版的系列图书。《上海市档案馆藏“一·二八”事变档案汇编》为该丛书之一种,全2册。该书择取上海市档案馆馆藏“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相关档案史料编辑而成,分为事变前后政治军事时局与金融动态情报、事变后市面及公用事业情形、停战会议情形、战区善后委员会工作开展情形、战事损失调查、上海东方图书馆被毁涵芬楼善本书清册等六个部分。“一·二八”淞沪抗战是中国十四年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四年抗战的重要起点之一。本书的出版,对于揭露日军罪行、铭记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a一·二八事变历史档案研究人员0 a一·二八事变x历史档案j汇编 aK264.310.6v502a上海市档案馆4编 0aCNbFHWHc20240829 0121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54001522100030002062150016002363140173002523300413004253330021008386060030008596900015008897010021009047020013009258010023009381158-162020240828080544.0 a978-7-200-18176-0dCNY78.00 a20240828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索万喜日记b专著e1938-1940f(美)索万喜著g于琳译 a北京c北京出版社d2024.09 a309页d23cm a索万喜(Howard Sollenberger,1917-1999),美国汉学家、外交家、外交教育家,国际人道主义战士。30岁之前,索万喜就成长为人道主义者,无论战争中还是战争之后,他时刻关注受难的人 a本书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看中国,生动、细腻地描摹出1938年到1940年太行山区乡村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交通条件、百姓基本精神风貌和风土民俗等内容,几乎是当时太行山的全景画和众生相,让读者感受到灾难深重的中国蕴藏着崛起的力量。面对灾难时,作者流露出的深深的人文关怀及对生命无时无刻的关心,让本书在叙说中有浓郁的人情味儿。本书内容包括发放救济、前往西安、西安插曲、黄河之行、进入山西、回到学院等章节,记述清晰、内容翔实。 a中国历史研究人员0 a中国历史z1938-1940j史料 aK265.06v5 0c(美)a索万喜4著 0a于琳4译 0aCNbFHWHc20240829 01327nam0 2200253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55001552100034002102150014002442250021002583140180002793300494004593330017009536060043009706900016010137110021010298010023010501158-162120240624095910.0 a978-7-5085-5214-9b精装dCNY1160.00 a202406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抗战时期西安防空御敌档案汇编b专著f西安市档案馆编 a北京c五洲传播出版社d2024.04 a2册d24cm2 a抗日战争档案汇编 a西安市档案馆于1959年6月成立,是履行档案保管利用和档案事业行政管理两种职能的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馆内设办公室、监督指导处、宣传教育处、保管利用处、征集编研处和科研技术处。 a“抗日战争档案汇编”丛书是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抗日战争研究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由国家档案局组织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编纂出版的系列图书。《抗战时期西安防空档案汇编》为该丛书之一种,共2册。抗战时期,西安由于位当西北咽喉,恰成前方之后方,后方之前方,虽未直接遭受日寇铁蹄蹂躏,但却遭受日机长达7年之久的狂轰滥炸。本书选用的档案起自1936年2月,迄于1946年5月,总数344件,揭露了侵华日军空袭西安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的罪行,反映了陕西军民抵御日机空袭的艰辛历程及为抗日战争胜利所作的贡献。 a战争史爱好者0 a抗日战争x反空袭x历史档案y西安j汇编 aK265.063v502a西安市档案馆4编 0aCNbFHWHc20240626 0121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2001782150016002102250025002263140321002513300297005723330017008696060027008866900014009137010015009278010023009421158-162220241219161036.0 a978-7-5473-2619-0dCNY78.00 a202412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生产队纪事b专著f张建清著 a上海c东方出版中心d2024.12 a377页d24cm2 a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 a张建清,1962年生,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第十六届无锡市人大代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写作,先后在市级报刊发表散文、小说作品十多篇。2008年在《无锡日报》惠山新闻版发表的连载小说《生产队档案》有一定的社会影响。长期致力于无锡市经济学的研究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对无锡地方人文历史研究有一定积累。 a《生产队纪事》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无锡农民的生活为原型,讲述了生产队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场景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书中以小窥大,详细描写了社员们的生活状态,包括吃饭、赶集、卖猪、春种双抢等农业生产活动。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面貌,也反映了农民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a历史研究人员0 a中国历史z现代史j史料 aK270.6v5 0a张建清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34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300731002503330019009816060035010006900015010357010013010507010015010638010023010781158-162320240617160742.0 a978-7-5482-4994-8dCNY68.00 a202406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生活文化b专著f李强,王世伟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3.01 a290页d26cm a本书为总分结构,共八章。第一章总述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概况,后七章分别介绍了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习俗文化和节日文化,涵盖范围广,涉及民族众多,史料丰富翔实,语言生动朴实,既描述了云南各少数民族共融共生、和谐相处的历史进程,又展现了云南各地区文化交流发展的脉络,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本书经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组织专家会审,未发现有违反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及违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等内容。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已经由作者补充并完善。不足之处在于,因云南地处偏远,相关史料记载有限,加之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本书仅选取了部分有代表的民族文化,未能全面涵盖。整体而言,本书较好地展现了云南各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建议出版。 a民族文化爱好者0 a少数民族x民族文化x研究y云南 aK280.74v5 0a李强4著 0a王世伟4著 0aCNbFHWHc20240619 0189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500153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140504002483300802007523330019015546060031015736900012016047010015016168010023016311158-162420240925115953.0 a978-7-5085-5277-4dCNY128.00 a202409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freg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匈奴与匈人关系研究b专著e法文f马千里著 a北京c五洲传播出版社d2024.10 a160页d23cm a马千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俗学博士(2017)、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艺术史与文化遗产硕士(2010)、法国亚眠大学考古学硕士(2009)、厦门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学士(2007)。2017年至今任教于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现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0年扬州大学“青蓝工程”培养对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曾获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21)和2019年度扬州市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各一项。曾于2015-2017年期间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工作。 a本书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运用历史学、考古学和历史语言学等学科方法,主要探讨了匈人(lesHuns)是否为匈奴直系后代的问题。匈奴是秦汉时期中原政权北方重要的游牧民族。匈人是生活在亚欧大陆的古代游牧民族。从18世纪中期开始,就有法国学者关注这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匈人是否为匈奴西迁后的直系后代,中外学界的讨论延续至今,该问题也是世界历史特别是欧亚草原民族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书认为,不宜轻易将匈奴和匈人视为一个民族,主要是因为匈奴和匈人尽管在文化习俗、军事和社会结构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语言和体貌特征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匈人有可能起源于中亚乃至更东边的草原地带,而北匈奴西迁后受其影响的各民族可能将其习俗、战略战术和社会组织形式逐渐向西传播,最后影响到匈人。需要指出的是,匈奴和匈人都是欧亚大陆上已消亡的古代游牧民族,其后代已融入欧亚各民族,在当代没有直系后代,有关研究无政治敏感性。 a民族史研究人员0 a匈奴x民族历史x研究x法文 aK289v5 0a马千里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51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0001842150019002143140335002333300591005683330019011596060041011786900012012197010015012318010023012461158-162520241122132018.0 a978-7-5166-7721-6dCNY88.00 a202411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古北方民族史探b专著f陈琳国著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4.10 a16,404页d23cm a陈琳国(1943年-2023年),福建省龙海市人,历史学博士,原《中国文物报》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特聘教授。陈先生是中国著名的中古史学者,专研民族史、魏晋南北朝史,并且在文物领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其代表作《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史》是该领域的奠基之作,是后来两汉魏晋南北朝制度史研究绕不开的基础著作。 a本书是陈先生的学术代表作之一,2010年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是秦汉至隋唐八百年间我国北境和西北境的主要民族。其内迁的部分,都与汉族融合,为伟大的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无论在中国古代史,还是在中国古代民族史与中华民族史上,五胡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该书即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民族暨五胡的历史进行了专题研究。内容包括:《匈奴内乱、南迁与杂胡化》《东、西羌与羌人的抗争》《蒙古草原的动荡与乌桓、鲜卑》《十六国的纷争与民族分布》《汉及前后赵、诸燕国、前秦政治制度》《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民族融合——十六国历史的必由之路》。 a民族历史爱好者0 a古代民族x民族历史x研究y中国z中古 aK289v5 0a陈琳国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37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8002022150016002403140273002563300505005293330019010346060031010536900012010847010015010968010023011111158-162620241231094026.0 a978-7-313-32030-8dCNY7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热河日记》中的18世纪京畿文化研究b专著f陈冰冰著 a上海c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80页d26cm a陈冰冰,文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洲学院副院长、教授,文旅部“东亚文化之都”评审委员,中韩文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韩国文学、中韩文学比较等。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 a本书是在作者的北京市哲学社科基金项目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该项目以优秀成绩结项。本书以朝鲜燕行录作品《热河日记》中所记载的18世纪中国京畿地区的社会文化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作品中所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河日记》是朝鲜李朝学者朴趾源将自己在中国的见闻和思考整理成文编纂而成,作品中详细记载了18世纪中国京畿地区的社会面貌与历史文化。本书具体从皇家文化、士人文化、休闲文化、商业文化等方面对18世纪的京畿文化进行具体的阐述与分析,并进一步探究18世纪中国繁荣的社会发展对朝鲜李朝社会改革所起到的巨大推动。 a文化史研究人员0 a文化史x研究y北京z18世纪 aK291v5 0a陈冰冰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3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300415002483330087006636070027007506070033007776900015008106900014008257010017008398010023008561158-162720240305162917.0 a978-7-5649-5670-7dCNY48.00 a2024030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h第22辑b专著f苗长虹主编 a郑州c河南大学出版社d2023.10 a261页d26cm a本书是一本学术论文集。本书是《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22辑,是黄河文明发展研究的集成之作,集中体现了黄河流域悠远流长的文明。内容涵盖面广,包括黄河文明专论(黄河史专题)、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黄河文明与文化四大专题板块的文章,总共入选21篇高校相关专业学者的高质量论文。这21篇论文内容专业性突出,论证严密,对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既有高屋建瓴的建设规划和发展定位思考,又有切实有据的实地考证分析结果。 a本书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研究和探索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 a黄河流域x文化史j丛刊 a黄河流域x可持续性发展j丛刊 aK292-55v5 aX22-55v5 0a苗长虹4主编 0aCNbFHWHc20240313 0128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0002082150016002382250013002543140077002673300585003443330021009296060025009506900014009757010017009898010023010061158-162820240702163527.0 a978-7-5445-7491-4dCNY78.00 a202407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20000 ay z 000yy ar1 a东北旧志中松花江流域自然与风俗史料汇编b专著f陈舒婷编著 a长春c长春出版社d2024.06 a250页d24cm2 a松江丛书 a陈舒婷,1991年生于福建漳州芗城,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 a《东北旧志中松花江流域自然与风俗史料汇编》主要研究对象是清代、民国及东北沦陷时期旧志中的“松花江流域”相关史料。研究范围涵盖中国建国前纂修的东北地区的旧方志,并限于其中相当于今省、市(地区级)、县三级综合性志书,其他如山川、寺庙等专业性方志不收入此目录。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松花江流域自然地理史料汇编”,共包含自然地理、水文水系、物产资源、区域沿革等四章,包含地貌、气候、支流、湖泊、植被、生物、农作物等内容。下编为“松花江流域民族风俗史料汇编”,可分为域内民族迁徙与分布、风俗、水旱灾害等四章,包含各民族的分布、饮食、居住、出行、民风、祭祀、婚嫁、安葬及水旱灾害情况等内容。 a松花江文化爱好者0 a松花江x流域x文化史 aK293.4v5 0a陈舒婷4编著 0aCNbFHWHc20240710 0090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4001802150016002143000037002303300303002673330019005706060023005896900014006127010013006268010023006391158-162920241107142939.0 a978-7-224-15019-3dCNY38.00 a2024110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在终南寻找大唐b专著f李巍著 a西安c陕西人民出版社d2023.08 a256页d26cm a陕西人文社科文库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a本书从八个方面分别探讨了“终南与长安的生态环境”“终南与唐人的历史积淀”“终南与唐人的思想观念”“终南与唐人的宗教意识”“终南与唐人的隐逸情趣”“终南与唐人的民情风俗”“终南与唐人的诗歌艺术”“终南与新时代陕西经济文化建设”,由古及今,观照了终南与大唐及长安的方方面面,对陕西的地域文化进行了探索。 a文化史研究人员0 a文化史x研究y陕西 aK294.1v5 0a李巍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49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34002052150016002393140259002553300605005143330019011196070023011386900018011617010017011797120025011968010023012211158-163020240919144203.0 a978-7-5205-4862-5dCNY197.00 a202409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老照片中的延安b专著f毕醒世主编g政协延安市委员会编 a北京c中国文史出版社d2024.10 a336页d24cm a政协延安市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市设立的地方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市范围内的代表机关;根据中共陕西省延安市市委的授权,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每届任期五年。毕醒世,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人,高级记者职称,政协延安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政协延安市特邀文史委员。 a本书是一部图文并重的历史书,从1908年始至今,时间跨度100多年,采用图片近600多幅,文字25万余字,分“百年巨变”“威名远扬”“民清之交”“延安时代”“换了人间”五个部分分别展示延安风采。本书力图以图证史、以史解图,诉说不为人所知的百年延安历史的点点滴滴。作者通过老照片来探寻延安的历史,通过文字资料来解释老照片所定格的延安史实。其所选中的老照片大多并非大家常见常识的照片,而是未见或少见的照片。即便是常见的老照片,作者也是通过实地调查研究,采用多种史料、多方说法探究其背后的真实历史。作者并不想图解延安大历史,而是想通照片展示延安历史上的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一个个感人剖面,从而揭示历史真实与更多历史细节。 a地方史研究人员 a延安x地方史j图集 aK294.13-64v5 0a毕醒世4主编02a政协延安市委员会4编 0aCNbFHWHc20240926 0097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300409002423330013006516070023006646900017006877010015007048010023007191158-163120240527162335.0 a978-7-227-07914-9dCNY59.00 a20240527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640000 ay z 000yy ar1 a“塞北江南”地域文化探考b专著f鲁人勇著 a银川c宁夏人民出版社d2023.12 a313页d26cm a本书共分为五部分,分别为历史论文、地名文化、实地考察、交通水利、附录,主要收录作者历年来发表的多篇文章,内容主要涉及宁夏史地研究。对宁夏的地理历史变迁、行政建制沿革、发生在宁夏境内的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历史遗址遗迹,特别是对山川、交通、水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与考释,对进一步促进宁夏史地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展现了宁夏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该书汇集了作者多年耕耘宁夏史地研究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a大众读者 a宁夏x地方史j文集 aK294.3-53v5 0a鲁人勇4著 0aCNbFHWHc20240529 0148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5001482100034002232150014002573140175002713300634004463330019010806060037010996900015011367110025011517110027011768010023012031158-163220240627093424.0 a978-7-5205-4722-2dCNY398.00 a202406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记忆沂源i乡村篇h第二辑b专著f政协沂源县委员会,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编 a北京c中国文史出版社d2024.06 a5册d24cm a政协沂源县委员会,负责组织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社会各界人士撰写亲历、亲见、亲闻“三亲”史料,先后编辑出版《沂源文史资料》《沂源抗战纪实》《沂源解放战争纪实》等20多种图书。 a沂源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为了传承优秀文化、发觉历史智慧、留住乡情乡愁,政协沂源县委员会联合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组织专门力量,精心编纂了这部“记忆沂源·乡村篇”(第二辑)系列丛书。该套丛书共5部,分别为《燕崖镇卷》《悦庄镇卷》《张家坡镇卷》《鲁村镇卷》《经济开发区卷》。该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燕崖镇、悦庄镇卷、张家坡镇、鲁村镇、经济开发区的基本概况、历史沿革、古迹传说、村庄故事、重要人物、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组织建设、大事记等,全面呈现该地区的整体风貌、乡土人情。在编纂过程中,多次前往档案室查资料,深入乡村大街小巷收集资料,多方走访探寻历史见证人,挖掘沂源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大事小事,是一部外界了解沂源的珍贵史料。 a地方史研究人员0 a乡镇x经济开发区x地方史y沂源县 aK295.25v502a政协沂源县委员会4编02a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4编 0aCNbFHWHc20240703 0078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0001962150016002263300191002423330019004336060023004526900015004757010017004907010017005078010023005241158-163320241211112258.0 a978-7-5533-5125-4dCNY78.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南京学研究h第十辑b专著f曹劲松,卢海鸣主编 a南京c南京出版社d2024.12 a292页d26cm a本书收录国内外学者发表的有关南京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动以南京地域为主体的文明成果传承和文化精神弘扬,提升南京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并为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撑。 a城市史研究人员0 a城市史x研究y南京 aK295.31v5 0a曹劲松4主编 0a卢海鸣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08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1001472100030002282150016002583300419002743330013006936060027007066900015007337110029007487110039007778010023008161158-163420240809103428.0 a978-7-5533-4876-6dCNY36.00 a202408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秦淮夜谈h第30辑b专著f南京市秦淮区档案馆,秦淮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著 a南京c南京出版社d2024.08 a248页d26cm a为了讲好秦淮故事,保存文化记忆,本书由南京市秦淮区档案馆与秦淮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编著,列有人物长廊、红色遗址、城南旧事、史海钩沉、淮上杂谈、灯下漫笔、贡院春秋、文献点校、史志资料、那年那月十个专题栏目,总共收录了39篇有关秦淮历史文化的文章。主要围绕古往今来秦淮区域内的名人、建筑、商贸、街巷地名、历史事件、人文典故及文化艺术等展开叙述,文风朴实,全面展示了秦淮风貌和地域风情,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地情资料书。 a大众读者0 a文化史y南京j通俗读物 aK295.31v502a南京市秦淮区档案馆4编著02a秦淮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4编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17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28002052150016002333300574002493330021008236060025008446900018008697110031008878010023009181158-163520240620163517.0 a978-7-5554-2219-8dCNY580.00 a2024062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无锡历史文献研究论丛b专著f无锡市滨湖区档案史志馆编 a扬州c广陵书社d2023.12 a257页d26cm a无锡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论文集。本书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44届年会暨2023年无锡滨湖历史文献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汇编。本书收录论文100余篇,主要围绕“文以载道——无锡地方文献与文化”“欣欣向荣——工商史料与地方社会演进”“百人千书——一座城市的教科书”三个主题对无锡地方文献、近现代工商业和城市发展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深入探索研究,这些论文经过严格编选,整体质量较高,探讨问题有深度和广度,学理性强,材料丰富,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其所论述的问题。这些论文的结集出版,是对无锡地方历史文献、文化的一次初步梳理,为无锡地方文献的研究利用指引了方向,也为无锡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夯实了基础。 a地方文献研究人员0 a地方文献y无锡j文集 aK295.33-53v502a无锡市滨湖区档案史志馆4编 0aCNbFHWHc20240626 0087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4002012150016002353300271002513330035005226060015005576900015005727110039005878010023006261158-163620241120090551.0 a978-7-5684-2183-6dCNY168.00 a202411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海镇村志b专著f靖江市东兴镇海镇村志编纂委员会编 a镇江c江苏大学出版社d2024.06 a198页d29cm a本书全面记述了海镇村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历史变迁,并突出建国以来机构变革、经济建设、自然风貌、风俗习惯、文化教育、人才辈出的深刻变化。全书力求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乡村传统与变迁,在服务科学决策、完善社会治理、激发爱乡情怀、养成健康风尚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a本书适用于想了解靖江村史的读者0 a村史y靖江 aK295.34v502a靖江市东兴镇海镇村志编纂委员会4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012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1001482100034001892150016002233300485002393330015007246060017007396900015007568010023007711158-163720240423113652.0 a978-7-5117-4480-7dCNY198.00 a2024042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夏庄村志b专著f《夏庄村志》编委会编 a北京c中央编译出版社d2023.08 a286页d26cm a夏庄村地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夏庄村志》编委会为编纂《夏庄村志》专门成立的编委会,编委会由常州市武进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夏庄村村委会、武进区地方志办公室、武进区雪堰镇人民政府相关人员构成。《夏庄村志》一书以志的形式,客观、系统地记述了夏庄村的历史变迁、发展历程、区划沿革、自然环境、传统习俗和现代风貌。作者通过本书全面展示了从新中国成立至2022年这70多年来夏庄村村级经济、社会事业以及村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书稿内容全面,文字简练规范,记述准确可靠,是一部成熟的地方村志。 a村史爱好者0 a村史y武进区 aK295.35v5 0aCNbFHWHc20240424 0107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7001482100030002152150016002453300437002613330019006986060037007176900015007547110051007698010023008201158-163820241025144249.0 a978-7-5533-5003-5dCNY168.00 a202410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沿江街道志b专著f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沿江街道志编纂委员会编 a南京c南京出版社d2024.10 a264页d26cm a本书通过街道概览、城乡建设、产业园区、港口建设、南官河和泰州引江河、生态旅游、精神文明、物产美食、民俗风情、传统文化、乡贤名人等11个篇章的文字及相关图片,全面客观地记述沿江街道的历史现状,它为人们从更深的层次上认识沿江、了解沿江、熟悉沿江提供详实的资料,志稿篇目门类齐全,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比较强,内容丰富全面,史料翔实可靠,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较浓,体例结构比较合理,为沿江街道的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参考和决策依据。 a地方志研究人员0 a区(城市)x地方志y泰州y沿江街道 aK295.35v502a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沿江街道志编纂委员会4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02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0002112150016002413300409002573330019006666060023006856900015007087110049007238010023007721158-163920241009162155.0 a978-7-5533-4989-3dCNY168.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野徐镇志b专著f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野徐镇志编纂委员会编 a南京c南京出版社d2024.10 a284页d26cm a本书通过镇情概览、城镇建设、特色经济、精神文明、物产美食、野徐访古、村落文化、习俗礼仪、人物、翰墨清芬等10个篇章的文字及相关图片,全面客观地记述野徐镇的历史现状,它为人们从更深的层次上认识野徐、了解野徐、熟悉野徐提供详实的资料,志稿篇目门类齐全,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比较强,内容丰富全面,史料翔实可靠,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较浓,体例结构比较合理,为野徐镇的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参考和决策依据。 a地方志研究人员0 a乡镇x地方志y泰州 aK295.35v502a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野徐镇志编纂委员会4编 0aCNbFHWHc20241010 0087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35002443300211002793330027004906060019005176900014005367010017005507020017005677020017005848010023006011158-164020240814112311.0 a978-7-213-11132-7dCNY90.00 a2024081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浙江文史记忆i浦江卷b专著f王永昌主编g张伟文,贾剑挺编著 a杭州c浙江人民出版社d2023.08 a21,322页c图,肖像,摹真d23cm a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浦阳江畔炊烟起(上古)、往事依稀江月中(春秋至唐代)、耕读家风从此开(宋代)、鸿儒往来溪山上(元代)、大国之臣今何在(明代)、名士田间书残篇(清代)、感怀国事任披肝(民国)、敢教日月换新天(现当代)。 a本书适用于文化史爱好者0 a文化史y浦江县 aK295.5v5 0a王永昌4主编 0a张伟文4编著 0a贾剑挺4编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05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300433002543330019006876060019007066900014007257010013007397010013007527020017007658010023007821158-164120240708134623.0 a978-7-213-11008-5dCNY88.00 a2024070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浙江文史记忆i嵊泗卷b专著f周苗,金瑛著g王永昌主编 a杭州c浙江人民出版社d2023.01 a439页d26cm a“浙江文史记忆”丛书之一。书稿以时间为序,以舟山市嵊泗县的重大文明进程、重大思想文化成果、重要历史文化名人为主线,以优美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阐述了自史前时代至新中国成立后属于嵊泗县的“文史记忆”。本书突出总体性,展示了嵊泗县历史文化的总貌,完整阐述了嵊泗县在文史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人文精髓,明晰嵊泗县的文化的形态和特质,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嵊泗县地区文化的形成、发展、兴盛过程以及对中华文化的重要贡献。此为平装本。 a文化史研究人员0 a文化史y嵊泗县 aK295.5v5 0a周苗4著 0a金瑛4著 0a王永昌4主编 0aCNbFHWHc20240710 0115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5001472100034002422150016002763300451002923330019007436060019007626900014007817010017007957120029008127120037008418010023008781158-164220240708134802.0 a978-7-213-10960-7dCNY98.00 a2024070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浙江文史记忆i桐庐卷b专著f王永昌主编g中共桐庐县委宣传部,桐庐县政协文史和教文卫体委编著 a杭州c浙江人民出版社d2023.12 a489页d26cm a本书系“浙江文史记忆”丛书之一,意在梳理、总结杭州市桐庐县历史上的重大人文实践,挖掘该地文化的丰厚底蕴,传承文明,填补该地文史研究成果在简明性、普及性和全域性方面的空白,让社会各界更多得了解掌握杭州桐庐县的历史人文特色。全书由中共桐庐县委宣传部,桐庐县政协文史和教文卫体委联合编著。全书分十个章节,分别阐述了桐庐县的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土壤、作物等,人口构成分布及一些有关的历史名人史料,历史变迁,政府的治理等。本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文字流畅。 a文化史研究人员0 a文化史y桐庐县 aK295.5v5 0a王永昌4主编02a中共桐庐县委宣传部4编著02a桐庐县政协文史和教文卫体委4编著 0aCNbFHWHc20240710 0129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31001532100030001842150016002143140205002303300512004353330021009476060027009686900015009957010017010108010023010271158-164320241028172814.0 a978-7-5526-5522-3b精装dCNY75.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新马路上b专著f龚晶晶主编 a宁波c宁波出版社d2024.09 a486页d21cm a龚晶晶,自由撰稿人,独立调查人,公众号“明州世相”主编。曾任南都周刊浙江站主编助理、高级记者,凤凰网宁波频道微信主编、首席记者,主攻深度调查、新媒体运营等领域,原创作品多次在全国新媒体大赛中获一等奖。 a《新马路上》是一本讲述宁波江北与“新马路”相关城市记忆的通俗读物。新马路,1912年铺筑完成,长910米。最初为泥质碎石路,1931年改建成宁波历史上第一条水泥马路,这正是“新马路”路名字中“新”字的来历。“一条新马路,百年宁波史。”在新马路上的每一个地标建筑,背后都指向了一段城市历史,它们由点及面地串联起了宁波开埠后外滩的百年变迁。全书用散文化表述,以新马路上的老建筑为切入点,通过对新马路文保建筑历史文化抢救式的挖掘,让世人了解“何为宁波”“何为宁波人之精神”。这既是一次城市记忆的抢救,也是一次城市形象的推介。 a城市道路研究人员0 a城市道路x文化史y宁波 aK295.53v5 0a龚晶晶4主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06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0002062150016002363140106002523300349003583330021007076060025007286900018007537110025007718010023007961158-164420241115112719.0 a978-7-5496-4358-5dCNY48.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温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刊h第五集b专著f温州市文史研究馆编 a上海c文汇出版社d2024.11 a268页d25cm a温州市文史研究馆成立于2020年5月,致力于温州文史研究,围绕温州文化建设重点问题组织调查研究、资政建言。 a这是一本每年出版的地方性文史读物,旨在通过研究和借鉴文史,讲好温州文化故事和发展故事,成为展示东瓯优秀文史成果的窗口。本集由“专题”“前辈风雅”“东瓯史谭”“亲历者言”“文化纵横”“书前书后”和“艺术天地”七部分组成,凡22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温州历史上先贤名人的历史贡献和东瓯之地的人文之风,体现出其为使地方性文化资料得以较好保存与完善的努力。 a文史资料研究人员0 a文史资料y温州j丛刊 aK295.53-55v502a温州市文史研究馆4编 0aCNbFHWHc20241121 0084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61001302100030001912150016002212250025002373300177002623330019004396060033004586100011004916900015005027110027005177110027005448010023005711158-1645 a978-7-5526-4703-7dCNY58.00 a20230315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记忆海曙h2021f宁波市海曙区档案局,宁波市海曙区档案馆编 a宁波c宁波出版社d2022.10 a199页d24cm2 a“记忆海曙”系列丛书 a本书以荣耀海曙、眷注海曙、活力海曙、魅力海曙、幸福海曙、锋领海曙为六个篇章,记载2021年海曙创新、创业的大事、要事,记录海曙在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奋发创业实践。 a地方志研究人员0 a区(城市)x地方志y宁波z20210 a海曙区 aK295.54v502a宁波市海曙区档案局4编02a宁波市海曙区档案馆4编 0aCNbFHWHc20230322 0142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8002022150016002403140186002563300577004423330019010196060033010386900015010717010017010867010017011037010017011208010023011371158-164620240802080346.0 a978-7-5769-0631-8dCNY98.00 a202408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武汉军山三国文化b专著f黄永林,张燕萍,王建军主编 a武汉c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9 a530页d24cm a黄永林,男,1958年8月生,湖北仙桃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华中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现任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a武汉市经济开发区境内的军山新城,曾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场之一,境内三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大军山、小军山,设法山,尸骨墩、祭风台、擂鼓墩、诸葛城等与三国历史相关的文化遗址广泛分布,三国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历史传说故事生动传奇,是武汉经济开发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军山三国传说故事内容主要发生在赤壁之战时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昔周瑜与黄盖诈降魏武(曹操),大军山地也”。传说故事将三国史实与军山周边的人文地理、历史古迹相结合,比如大军山和小军山的传说、诸葛城的传说等。深入挖掘和整理军山三国文化对打造经开区文化品牌、弘扬三国文化精神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a文化史研究人员0 a文化史x研究y武汉z三国时代 aK296.31v5 0a黄永林4主编 0a张燕萍4主编 0a王建军4主编 0aCNbFHWHc20240807 0169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3001542100034002072150016002413000033002573140069002903300955003593330019013146070025013336900015013587010021013737020015013948010023014091158-164720240626163011.0 a978-7-216-10879-9b精装dCNY128.00 a202406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乾隆)鹤峯州志b专著f(清)毛峻德等纂g吉钟颖等修 a武汉c湖北人民出版社d2024.08 a396页d24cm a本书与“[光绪]鹤峯州志”合订 a毛峻德,字观之,直隶顺天府良乡人,监生,清雍正十三年任鹤峯知州。 a《[乾隆]鹤峯州志》二卷,清毛峻德纂修,清乾隆六年刻本。志分上下两卷,卷上纪圣制、星野、舆图、沿革、疆域、山川、关隘、城池;卷下纪户口、田赋、物产、学校、祀典、职官、风俗。志前另收修志姓氏、序文四篇、《容美司改土记略》、总目。《[道光]鹤峯州志》十四卷首一卷,清吉钟颖修,清洪先寿、部生榕纂,清道光二年刻本。志分十四门:沿革、疆域、山川、营建、赋役、风俗、物产、祠宇、学校、兵防、秩官、人物、艺文、杂述,门下有目,每门以小序为引。卷首设序、纂修名单、目录、凡例、星野附气候、舆图,卷十四末有跋。《[同治]鹤峯州志》十四卷首一卷,清徐澍楷修,清雷春沼纂,清同治六年刻本。志分十四卷,内容囊括沿革、疆域、山川、营建、赋役、风俗、物产、祠宇、学校、兵防、秩官、人物、艺文、杂述,卷首另收徐澍楷、雷春沼自序、目录、修志姓氏、星野、舆图。《[光绪]鹤峯州志》十四卷,清光绪十一年刻本。志分十四卷,内容依次为沿革、山川、疆域、营建、赋役、风俗、物产、祠宇、学校、兵防、秩官、人物、艺文、杂述。卷首另收厉祥官自序、刘棫林序、鹤峯州训导魏泽润序、舆图、目录、修志姓氏、星野。 a地方志研究人员 a鹤峰县x地方志z清代 aK296.34v5 0c(清)a毛峻德4纂 0a吉钟颖4修 0aCNbFHWHc20240703 0137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275002463300511005213330013010326060023010456900015010687110031010838010023011141158-164820241021143746.0 a978-7-5205-4881-6dCNY68.00 a202410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韶关市红色村b专著f中共韶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a北京c中国文史出版社d2024.10 a122页d23cm a中共韶关市委党史研究室,为市委直属正处级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负责韶关市地方志编纂、韶关市综合年鉴编纂和地方党史研究工作。研究室主要职责包括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地方志、地方综合年鉴和党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地方志文献和地方党史等。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韶关各级党组织深入当地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开展革命战争,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韶关人民从此进入新社会。韶关各级党组织活动的村庄,见证了党团结带领军民坚守信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艰辛革命历程。为了更好发挥红色村典型引路、示范引导、辐射带动的作用,韶关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本书,主要介绍了全市18个“红色村”的红色历史、发展现状,力图通过展示红色村的革命历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传承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信仰信念,坚定发展信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 a党员干部0 a乡镇x革命史y韶关 aK296.55v502a中共韶关市委党史研究室4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72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1001542100034001852150016002192250023002353140389002583300728006473330019013756070023013946900018014177010015014358010023014501158-164920241210110101.0 a978-7-5085-5306-1b精装dCNY268.00 a2024121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澳门影像志b专著f李健编著 a北京c五洲传播出版社d2025.01 a262页d29cm2 a粤港澳大湾区影像志 a李健,中国新闻社资深图片编辑,曾任中国摄影出版社策划编辑部主任,《新周刊》杂志图片编辑。主编图书《北京城市影像志——新中国成立70年北京百姓生活变迁史》,入选华文好书榜2020年三月份十大好书以及百道好书榜年榜。策划编辑中英双语版《中国世界遗产影像志》《国家记忆,共和国难忘瞬间》等十几本影像图书。其中《中国世界遗产影像志》入选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评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a《澳门影像志》是“粤港澳大湾区影像志丛书”的第二本,全书由“澳门时代影像”、“澳门图片故事”“澳门文献辑录”三大部分构成,展现影像中的时代印记,呈现图像中的历史温度。“澳门时代影像”部分,按照时间顺序,精选古代澳门、葡占时期澳门和回归以后的澳门这三个时期的历史图片,反映由古至今澳门社会和城市的发展,以及澳门与祖国内地紧密的联系(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文化的日渐融合)。“澳门图片故事”相当于用特写或放大镜头的手法,聚焦澳门的地标性建筑或者澳门生活的某个侧面。“澳门文献文物辑录”则展示了与澳门社会发展有关的一些重要文献、插画、文物等图片资料。中新社资深图片编辑李健,利用多年深耕图片产业的独特优势,从中外摄影师、中外图片库、博物馆、收藏家的海量照片中,遴选出300多幅珍贵影像,细腻呈现了澳门的城市建设和百姓生活的百年历史变迁。 a地方史研究人员 a澳门x地方史j图集 aK296.59-64v5 0a李健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58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0002042150016002342250015002503300913002653330027011785170027012056060023012326900014012557010013012697010013012828010023012951158-165020240918133907.0 a978-7-5730-1820-5dCNY49.00 a202409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60000 ay z 000yy ar1 a波涛岁月b专著e老渔民与驻岛职工口述史f陈虹,陈超著 a海口c海南出版社d2024.08 a187页d24cm2 a更路簿丛书 a本书是周伟民、杨卫平撰写的《风帆岁月——老船长老渔民口述史》的姊妹篇。海南大学周伟民唐玲玲教授工作室田野调查组在2016年至2019年间,从三沙住岛渔民、守岛基层干部暨琼海市潭门镇和长坡镇深耕南海的近百名老船长老渔民中选取独具代表性的20余位进行访谈,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海南渔民世世代代耕耘三沙,三沙住岛渔民、基层干部经营守护这片祖宗海的历史和世事,通过不同角度和历史经纬讲述他们祖祖辈辈为开发这片祖宗海所做出的奋斗和牺牲,挖掘了海南渔民和住岛干群开发、保护西南中沙的历史真相,不仅力证了南海主权自古属于中国,也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发展理念。该书的出版将中国渔民千百年来命名、开发、经营南海诸岛等一系列主权活动的铁的事实呈现给全世界,为维护我国南海诸岛及其邻近海域无可争议的主权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祖国南海主权的认识,也有助于在广大国民中推广、普及海洋历史文化知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讲好海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对推进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构建南海对外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a南海渔民文化史研究人员1 a老渔民与驻岛职工口述史0 a南海x渔民x文化史 aK296.6v5 0a陈虹4著 0a陈超4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20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140205002263300437004313330019008686070023008876900014009107010015009248010023009391158-165120240806163440.0 a978-7-5194-8125-4dCNY68.00 a202408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琼台旧事b专著f陈道谆著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4.07 a224页d24cm a陈道谆,男,海南省海口市人,先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学业,后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班学习深造,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教学、研究和中学语文教改研究。 a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琼台文化拾遗,中编琼台史海钩沉,下编琼台红色故事,这三编都是与琼台有关的陈年往事,但是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视角,也因为说的是陈年往事,肯定有不少人见过路过也说过,但说的人多了,往事就会出现不同版本,让人无所事从。《琼台旧事》本着正本清源和去伪存真的求实态度,力求通过田野调查、实地访谈和不同史料比对的方式,在掌握相关的历史资料基础上对笔下的琼台故人往事加以甄别考证,就是作者写作此书的原动为和学术研究亮点。 a地方志研究人员 a海南x地方志z明代 aK296.6v5 0a陈道谆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201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34002202150016002543140758002703300611010283330015016396060015016546900015016697010017016847120033017018010023017341158-165220241210133246.0 a978-7-5687-1618-5dCNY98.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九溪村志》整理本b专著f宋修文编纂g《<九溪村志>整理本》课题组整理 a湘潭c湘潭大学出版社d2024.09 a224页d24cm a《九溪村志》原作者宋修文(1926-2004),1926年生于贵州省安顺市九溪村,私塾文化,原安顺县供销社退休干部。曾受邀独撰《安顺县供销社志》,整理完成《习安州宋氏家谱》初稿,撰写屯堡文化研究文章三十余篇。1980年代初期收集九溪村相关文献资料,于1989年开始,自资编纂《九溪村志》,至2001年完成第八稿(被他人遗失),耗时十一年,八易其稿,誊写文字一百余万字。2004年秋因病逝世。《<九溪村志>整理本》课题组组长张定贵,贵州关岭人,民族学教授,主要从事屯堡文化的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主持完成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主持完成两项省级社科课题,参与十数项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课题研究。中国社会学学会社会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明史学会屯堡研究分会副秘书长,贵州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屯堡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顺市屯堡文化学会副会长,安顺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 a九溪村是黔中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屯堡村落,其屯堡文化事象丰富,属于屯堡文化研究最知名的田野点之一。《九溪村志》是宋修文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集近20年的调查、整理、研究而成的屯堡地区的第一本村志。《九溪村志》(第七稿)除文稿前的“概述”外,共分为十三章:第一章自然环境,第二章村寨沿革,第三章氏族与人口,第四章政治,第五章经济,第六章文化,第七章社会,第八章生活状况,第九章言旨话与其他,第十章名胜古迹和民间传说,第十一章人物,第十二章杂记,第十三章民间组织。另外,本书还有附录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一部村落‘史记’的曲折历程”“如何书写村落历史”“《安顺府志》《续修安顺府志稿辑》中与九溪有关的资料文章”等。 a村史爱好者0 a村史y安顺 aK297.35v5 0a宋修文4编纂02a<九溪村志>整理本课题组4整理 0aCNbFHWHc20241212 01335nam0 220030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1001472100030002282150016002583140049002743140077003233140051004003300429004513330017008805170037008976060017009346900014009517010015009657010013009807010017009938010023010101158-165320240906133516.0 a978-7-105-17365-5dCNY60.00 a202409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无沟不成田b专著e云南黑树林的沟渠、习俗与历史研究f李建明,杨漪,嘉日姆几著 a北京c民族出版社d2024.08 a189页d24cm a李建明,供职于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a杨漪,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非遗研究与发展中心在站博士后。 a嘉日姆几,供职于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a本书稿主要内容为介绍云南黑树林地区的概况及当地因水源所产生的文化习俗,通过对打洞大沟历史发展的记述,分析水与水利系统、当地社会及居民间的相互关系,对当地文化的记录和传承有一定意义。本书稿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以黑树林地区的历史、社会结构、事件为主题,主要讨论了黑树林地区沟渠开发的历史、水利社会的组织类型等问题。下篇以黑树林地区各个民族的观念、文化与象征等为核心,主要讨论了黑树林地区的文化观念、仪式象征、关于水的分类等话题。 a文化史爱好者1 a云南黑树林的沟渠、习俗与历史研究0 a文化史y云南 aK297.4v5 0a李建明4著 0a杨漪4著 0a嘉日姆几4著 0aCNbFHWHc20240912 0155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8001482100030001962150016002263140375002423300581006173330019011986060041012176900018012587010017012768010023012931158-165420240822150315.0 a978-7-5077-7023-0dCNY128.00 a202408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东北亚民族文化评论h第8辑b专著f祁进玉主编 a北京c学苑出版社d2024.08 a166页d26cm a祁进玉,法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研究、教育人类学、东北亚共同体研究等方向。 a本书系由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问题研究中心东北亚民族文化研究所主编,内容主要是由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之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问题研究中心、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韩国韩国学中央研究院等相关学术研究机构联合举办“东北亚民族文化论坛”第八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这本论文集收录了十几篇论文,分为“全球化与地方性研究”“生态、文化与社会变迁研究”““高校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等四个模块。本论文集涉及多学科、多地域,多学科,多领域,尤其以人类学为主;本论文集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历史文献解析、口述访谈、田野调查等。 a民族文化爱好者0 a民族文化y东北亚x国际学术会议j文集 aK310.03-53v5 0a祁进玉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9 0127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140251002503300409005013330055009106070021009656900012009867010013009988010023010111158-165520241213102022.0 a978-7-302-67727-7dCNY78.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彰往考来b专著e《日本史记》之编纂与史学f龚卉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331页d24cm a龚卉,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8年清华大学历史学学士,2019年清华大学世界史博士,曾为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世史、中日交流史,关注东亚区域文明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南开学报》《日本文论》等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a本书从“东亚”的区域史视角,对始编于江户时期的《日本史记》一书进行详细考察,主要讨论了为何在江户初期出现了《日本史记》这样一部史书、《日本史记》编纂各个阶段的具体过程,以及该阶段所完成的文本背后包含的史学思想与观念,及其中包含的中日史学思想元素、编纂的意义和影响等。结合历史语境,对《日本史记》的编撰过程和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地梳理,比较了中日传统史学方面的异同,并从史学角度探索东亚文化圈的文化互鉴途径。 a本书适合对中日交流、史学史有兴趣的学者和爱好者阅读 a日本x历史x研究 aK313v5 0a龚卉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209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89001522100034002412150016002753140809002913300575011003330013016755170025016886060031017136900014017447010037017587020015017958010023018101158-165620240920153348.0 a978-7-5008-8511-5dCNY98.00 a20240920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神的子民e古埃及人的风俗与日常h第Ⅰ卷b专著f(英)约翰·加德纳·威尔金森著g梁力乔译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09 a358页d19cm a约翰·加德纳·威尔金森爵士(Sir John Gardner Wilkinson,1797—1875),19世纪的旅行家、埃及学的先驱,“英国埃及学的创始人”,一生致力于研究古埃及学。他是第一个在埃及工作并掌握古埃及语言的人。因而他能准确地记录埃及的许多纪念碑,并成为埃及学和金石文献学的先驱之一。他最伟大的埃及研究事业是对古埃及日常生活的全面研究。1821年,他航行到埃及,在这里待了十二年,走遍了整个埃及,几乎探索了那里的每一处已知的古埃及遗址,并汇编了大量笔记。回到英国后,他根据这些材料出版了多种对埃及学产生长远影响的学术著作。他的主要成就仍然是1837年首次出版的《古埃及人的风俗与习惯》,是第一套使用古埃及语的来阐明法老文明的书,将古埃及人呈现为真实的人而不是神话和传说的人。该书的出版获得了立竿见影的成功,随后进行了多次再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不仅是古埃及的权威性描述,而且满足了人们对通俗历史的兴趣,使埃及学能够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a《古埃及人的风俗与习惯》是英国作家和埃及学家约翰·加德纳·威尔金森爵士于1837年出版的系列历史读物。本书详细介绍了古代埃及人的日常生活、政府、法律、艺术、制造业、宗教、农业和埃及早期历史,内容丰富详实,且书中配有埃及各地出土的雕刻画和彩色版画等插图,来帮助说明内容。书稿为约翰·加德纳·威尔金森代表作“古埃及系列”的第一卷,本卷主要在探讨古埃及人的起源、社会阶层、日常生活等。本书第1章至第3章主要讨论早期古代埃及史及各种法老年表,并对牧羊人法老的起源提出了一个猜想。第4章至第6章主要介绍埃及社会各阶层、罗马统治的情况,建筑和酿酒业,花瓶,准备和供应餐食,以及各种娱乐活动。 a一般读者1 a古埃及人的风俗与日常0 a社会生活x历史y埃及z古代 aK411.2v5 1c(英)a威尔金森b约翰·加德纳4著 0a梁力乔4译 0aCNbFHWHc20240926 0199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89001522100034002412150016002753140470002913300806007613330017015675170025015846060031016096900014016407010037016547020015016918010023017061158-165720241018101350.0 a978-7-5008-8525-2dCNY98.00 a20241018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神的子民e古埃及人的风俗与日常h第Ⅱ卷b专著f(英)约翰·加德纳·威尔金森著g梁力乔译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01 a162页d19cm a《古埃及人的风俗与习惯》是英国作家和埃及学家约翰·加德纳·威尔金森爵士于1837年出版的系列历史读物。本书详细介绍了古代埃及人的日常生活、政府、法律、艺术、制造业、宗教、农业和埃及早期历史,内容丰富详实,且书中配有埃及各地出土的雕刻画和彩色版画等插图,来帮助说明内容。法国考古学家让·安托万·莱特龙(Jean Antoine Letronne)评价说,该书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充实的关于古代埃及的著作。如果您想了解古代埃及人的日常生活、管理制度、法律、艺术以及农业等方面的内容,请关注此书吧! a约翰·加德纳·威尔金森爵士(SirJohnGardnerWilkinson,1797—1875),19世纪的旅行家、埃及学的先驱,“英国埃及学的创始人”,一生致力于研究古埃及学。他是第一个在埃及工作并掌握古埃及语言的人。因而他能准确地记录埃及的许多纪念碑,并成为埃及学和金石文献学的先驱之一。他最伟大的埃及研究事业是对古埃及日常生活的全面研究。1821年,他航行到埃及,在这里待了十二年,走遍了整个埃及,几乎探索了那里的每一处已知的古埃及遗址,并汇编了大量笔记。回到英国后,他根据这些材料出版了多种对埃及学产生长远影响的学术著作。他的主要成就仍然是1837年首次出版的《古埃及人的风俗与习惯》,是第一套使用古埃及语的来阐明法老文明的书,将古埃及人呈现为真实的人而不是神话和传说的人。该书的出版获得了立竿见影的成功,随后进行了多次再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不仅是古埃及的权威性描述,而且满足了人们对通俗历史的兴趣,使埃及学能够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a埃及学爱好者1 a古埃及人的风俗与日常0 a社会生活x历史y埃及z古代 aK411.2v5 1c(英)a威尔金森b约翰·加德纳4著 0a梁力乔4译 0aCNbFHWHc20241024 0218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89001522100034002412150016002753140809002913300652011003330017017525170025017696060031017946900014018257010037018397020015018768010023018911158-165820241018101414.0 a978-7-5008-8526-9dCNY98.00 a20241018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神的子民e古埃及人的风俗与日常h第Ⅲ卷b专著f(英)约翰·加德纳·威尔金森著g梁力乔译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10 a277页d21cm a约翰·加德纳·威尔金森爵士(Sir John Gardner Wilkinson,1797—1875),19世纪的旅行家、埃及学的先驱,“英国埃及学的创始人”,一生致力于研究古埃及学。他是第一个在埃及工作并掌握古埃及语言的人。因而他能准确地记录埃及的许多纪念碑,并成为埃及学和金石文献学的先驱之一。他最伟大的埃及研究事业是对古埃及日常生活的全面研究。1821年,他航行到埃及,在这里待了十二年,走遍了整个埃及,几乎探索了那里的每一处已知的古埃及遗址,并汇编了大量笔记。回到英国后,他根据这些材料出版了多种对埃及学产生长远影响的学术著作。他的主要成就仍然是1837年首次出版的《古埃及人的风俗与习惯》,是第一套使用古埃及语的来阐明法老文明的书,将古埃及人呈现为真实的人而不是神话和传说的人。该书的出版获得了立竿见影的成功,随后进行了多次再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不仅是古埃及的权威性描述,而且满足了人们对通俗历史的兴趣,使埃及学能够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a书稿为约翰·加德纳·威尔金森代表作“古埃及系列”的第三卷,本卷重点讲述了古埃及神话。应该说第三卷是本系列中最精彩和重要的部分,也是体现古埃及作为人类古文明最为神秘和惊心动魄的一部分。在写作上,仍延续了威尔金森严谨克制但又充满有趣洞见的方式,很智慧地避免了在列神谱的枯燥无味。《古埃及人的风俗与习惯》是英国作家和埃及学家约翰·加德纳·威尔金森爵士于1837年出版的系列历史读物。本书详细介绍了古代埃及人的日常生活、政府、法律、艺术、制造业、宗教、农业和埃及早期历史,内容丰富详实,且书中配有埃及各地出土的雕刻画和彩色版画等插图,来帮助说明内容。法国考古学家让·安托万·莱特龙(JeanAntoineLetronne)评价说,该书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充实的关于古代埃及的著作。 a埃及学爱好者1 a古埃及人的风俗与日常0 a社会生活x历史y埃及z古代 aK411.2v5 1c(英)a威尔金森b约翰·加德纳4著 0a梁力乔4译 0aCNbFHWHc20241024 0131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89001532100030002422150016002723300597002883330019008855170021009046070030009256900014009557010029009697020015009987020015010138010023010281158-165920241231085119.0 a978-7-5207-3902-3dCNY69.8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简·奥斯丁时代的英国b专著e小说与历史的交融f(英)杰里米·布莱克著g陶君函,王思颖译 a北京c东方出版社d2025.01 a316页d26cm a简奥斯丁的小说迷们将跟随英国皇家历史学家杰里米布莱克,一同去参观奥斯丁所生活和写作的客厅、村庄,去一探18、19世纪的教堂,度假地和战场。本书以奥斯丁的作品为中心,深入探讨了简奥斯丁所生活的时代的英国社会、文化和历史,全面展现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的社会风貌,呈现了奥斯丁时代独特的文化风景。简奥斯丁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她灵感的源泉和创作的基础,了解当时的世界可以让粉丝们对她所创作的多层面叙事有新的见解。本书将奥斯丁的小说视为对当时社会风貌的生动反映,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塑造和语言运用的分析,展现了奥斯丁作为一位文学大师的独特魅力的同时,还原社会背景,补充历史事件,描绘了一幅立体的历史图景。 a英国历史爱好者1 a小说与历史的交融 a英国x历史z18世纪-19世纪 aK561.0v5 1c(英)a布莱克b杰里米4著 0a陶君函4译 0a王思颖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54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2250025002423140495002673300429007623330013011916010033012046900014012377010017012518010023012681158-166120241015135924.0 a978-7-5482-5132-3dCNY60.00 a202410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西南联大人物故事集h二b专著f杨绍军编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300页d24cm2 a云南社科普及系列丛书 a曾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主要从事西南联大及相关研究,出版专著《西南联大时期的文学创作及其外来影响》(2007年),在《光明日报》、《学术研究》、《学术界》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或CSSCI期刊发表论文42篇。《西南联大时期的文学创作及其外来影响》获云南省第十二次(200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文学》获云南省第十四次(201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a该书稿以西南联大部分文学家、历史学家、作家为题材,展示他们在各自领域创造的成果,以及在各自领域内做出的突出贡献。他们以自己一生对民族和国家的忠诚,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不懈努力与奋斗,为当代学人树立了一代宗师的风范。作者写作经验丰富,文字功底强,书稿无论是质量还是内容都比同类别书籍更能吸引人,从而在市场中有竞争优势。相信该书的出版会让我们认识到省内更多的宗师及他们多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增长自身的知识、阅历,该书的出版价值深远。 a一般读者02a西南联合大学x名人x生平事迹 aK820.7v5 0a杨绍军4编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08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140145002443300341003893330013007306060033007436900014007767110025007908010023008151158-166220241011100423.0 a978-7-5115-8485-4dCNY48.00 a202410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榜样i科学家故事b专著f人民日报文艺部主编 a北京c人民日报出版社d2024.11 a223页d24cm a人民日报文艺部,系人民日报社主管的部门之一,主要刊发散文、报告文学、文艺评论、文艺动态等。版面主要有“大地”“读书”“文艺评论”“美术”等。 a本书为“榜样”系列图书之一,精选《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刊发的讲述我国科学家刻苦钻研、潜心研究的感人故事。这些科学家是各个领域科研人员的缩影,他们中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世界菌草之父”林占熺,以及致力于敦煌壁画保护修复的一代代“敦煌人”……他们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的感人事迹,无不生动诠释了科学家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a大众读者0 a科学家x先进事迹y中国z现代 aK820.7v502a人民日报文艺部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26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9001472100038002262150016002643300535002803330013008155170023008286010055008516900014009067010017009207010017009377010017009548010023009711158-166320240909134145.0 a978-7-5625-5958-0dCNY68.00 a202409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像身边人一样优秀e“计科先锋”启示录hⅠb专著f李国昌,王力哲,张洪艳主编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07 a252页d19cm a为了探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发展的成功密码,传承艰苦奋斗、求是创新的计科精神,不断凝聚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计算机学院自2021年以来,以迎接校庆七十周年宣传办学成果之机,开展以“计科先锋”事迹宣传为主的“解码计科”行动,从老师、学生、校友、组织、项目五个方面,按照计科育人先锋、计科校友先锋、计科励志先锋、计科服务先锋、计科品牌先锋五个系列,进行院本典型德育资源“五位一体”的挖掘、整理为了及时固化学院文化建设成果,传承学院办学精神,我们将收集到的部分计科先锋事迹进行择优结集出版,它们集中反映了学院的办学成果和办学特色。 a大众读者1 a“计科先锋”启示录02a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x人物x生平事迹z现代 aK820.7v5 0a李国昌4主编 0a王力哲4主编 0a张洪艳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099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55001532100028002082150016002362250033002523300335002853330021006206060025006416900014006667010017006807010017006978010023007141158-166420240527154243.0 a978-7-5333-4800-7b精装dCNY92.00 a20240527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安德田氏家谱》整理研究b专著f黄金元,张金平校注 a济南c齐鲁书社d2024.01 a702页d26cm2 a“齐鲁先贤家谱整理研究”丛书 a本书为“齐鲁先贤家谱整理研究”丛书之一。以田雯为代表的田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德州的名门望族,山东地域文明海内的书香门第、文化世家。本书以民间家祠民国重修本《安德田氏家谱》为底本,参以道光间递修刻本,对《田氏家谱》进行点校和注释。除家谱四卷外,还收有七篇关于田氏家族的研究性文章作为附录,既是对家谱内容的补充,又是对田氏家族的深入研究。 a氏族谱系研究人员0 a氏族谱系x研究y德州 aK820.9v5 0a黄金元4校注 0a张金平4校注 0aCNbFHWHc20240529 0144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57001532100028002102150016002383140267002543300533005213330021010545170025010756000034011006900014011347010015011488010023011631158-166620241218115522.0 a978-7-101-16910-2b精装dCNY68.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沈从文的双城记b专著e从文学边城到学术边城f李青果著 a北京c中华书局d2024.12 a250页d22cm a李青果,编审,文学博士,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期刊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文艺研究》《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学术变迁与近代文学的中国想象》(中山大学出版社)、《诗歌理解》(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等。 a沈从文从文人到学者的转身,使其接榫于中国“学者而兼文人”的传统,并成为这个传统在现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本书以文学史与学术史交叉的视野,探究沈从文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相互阐发的关系,发覆此种转变形成的内在理路,为解开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沈从文转型之谜”提供一把钥匙。沈从文从文人到学者的转身,使其接榫于中国“学者而兼文人”的传统,并成为这个传统在现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本书以文学史与学术史交叉的视野,探究沈从文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相互阐发的关系,发覆此种转变形成的内在理路,为解开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沈从文转型之谜”提供一把钥匙。 a历史人物研究人员1 a从文学边城到学术边城 0a沈从文f(1902-1988)x人物研究 aK825.6v5 0a李青果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02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4001782150016002123300487002283330015007156000017007306900014007477010015007618010023007761158-166720241010142706.0 a978-7-203-13588-3dCNY98.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40000 ay z 000yy ar1 a孙葆田年谱b专著f苏运蕾著 a太原c山西人民出版社d2024.11 a332页d23cm a作为晚清山东大儒、宣统《山东通志》总纂、桐城派古文名家,对孙葆田的深挖细描是有一定学术史意义的。本书作者网罗资料,细甄版本,并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本做到了用史料说话,呈现了比较完整的孙葆田生平。年谱编写所据史料不仅涵盖孙葆田相关史传、方志、诗文集、书信、日记、随笔,还充分利用了其交游人士的相关资料,织成一张大网。尤其是在按语中加入交游人士的生平,对了解孙葆田所处的交游圈大有助益。这位生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卒于辛亥革命前夕的晚清儒学学者生平,可以看作时代的缩影,为治清史者提供借鉴。 a年谱爱好者 0a孙葆田j年谱 aK825.6v5 0a苏运蕾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09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0001842150016002143300519002303330017007496000038007666900017008047010017008218010023008381158-166820241025144156.0 a978-7-5533-5008-0dCNY48.00 a202410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图说鲁迅在南京b专著f徐昭武编著 a南京c南京出版社d2024.10 a172页d26cm a本书讲述鲁迅在南京读书及工作的时光。1898—1902年,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求学近四年;1912年5月,鲁迅应蔡元培之邀,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工作。这两段南京时光,留下了不少图片及文字记录。本书利用各地鲁迅纪念馆收藏的图片,图文并茂地讲述鲁迅的这段生命历程。全书收录图片200张左右,既有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的校景,也有鲁迅手抄的讲义、读书笔记等,填补了鲁迅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南京是鲁迅人生中的第一个驿站,是鲁迅走向世界的出发地,本书是对鲁迅先生最好的纪念,也是“世界文学之都”对鲁迅的致敬。 a人物研究人员 0a鲁迅f(1881-1936)x人物研究j图集 aK825.6-64v5 0a徐昭武4编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54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140445002583300463007033330019011665170029011856000019012146900015012337010015012488010023012631158-166920241209160238.0 a978-7-5241-0150-5dCNY66.00 a20241209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穿越岁月的热爱b专著e音乐家吴颂今的人生启示录f吴颂今著 a北京c中国书籍出版社d2025.01 a410页d24cm a吴颂今,198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任中国唱片广州公司高级编辑、颂今音乐工作室艺术总监。吴颂今系广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流行音乐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中国音乐传播学会、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广东流行音乐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音像协会、中国轻音乐学会及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会员、香港佛教文化产业佛教音乐委员会委员(作词作曲委员组),井冈山市荣誉市民,《流行歌曲》《通俗歌曲》《音乐世界》等杂志编委。 a年近八旬的资深音乐人,写下这本洋溢着励志精神的人生回忆录。他回望自己为追求音乐梦想走过的道路,从青春迷茫到立志成材,从爱情婚恋到事业有成,以自身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奋进的处世姿态。书中结合当下年轻人关注的种种热点问题,以亲身经历和人生感悟,引起年轻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深思。对了解社会人生,了解一个时代的历史也有着积极意义。内容包括:西北那个有梦的少年、为采集民歌奔走三千里、我在工厂种南瓜、一生只爱一个人、重拾大学梦想、35岁再创业、创造音乐市场销售奇迹等篇章内容。 a人物事迹爱好者1 a音乐家吴颂今的人生启示录 0a吴颂今x回忆录 aK825.76v5 0a吴颂今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67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4001482100034002122150016002463140557002623300441008193330029012605170030012896000034013196900018013537110023013718010023013941158-167020241129095508.0 a978-7-5190-5697-1dCNY128.00 a20241129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梅韵流芳b专著e梅兰芳诞辰130周年纪念文集f中国戏剧家协会编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25.01 a570页d24cm a中国戏剧家协会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团结广大戏剧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文艺方针政策,加强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推动戏剧精品创作,组织“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举办中国戏剧节、中国校园戏剧节、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等全国性戏剧活动及各类人才培训班,不断推出优秀戏剧作品和戏剧人才;组织拍摄优秀戏曲数字电影,举办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基层戏剧调研和戏剧理论研讨,推动对外戏剧交流,编辑出版戏剧刊物与书籍等,为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a2024年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诞辰130周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戏剧》《剧本》《中国戏剧年鉴》杂志在戏剧界有重大影响,其刊载的有关梅兰芳的文章有许多系名家手笔及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及研究价值。为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中国戏剧家协会将上述三本杂志自创刊以来数十年的梅兰芳史料、研究文章汇总结集,以缅怀和纪念梅兰芳先生一生的艺术成就、人格魅力以及他对戏剧界的重大贡献,勉励当代戏剧工作者传承、弘扬梅兰芳的艺术财富与精神价值。 a对梅兰芳文集感兴趣的读者1 a梅兰芳诞辰130周年纪念文集 0a梅兰芳f(1894-1961)j纪念文集 aK825.78-53v502a中国戏剧家协会4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44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5001472100038002222150016002603140299002763300465005753330013010405170037010536000017010906900015011077010017011227020015011398010023011541158-167120241114115100.0 a978-7-5598-7571-6dCNY78.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50000 ay z 000ya ar1 a困学卮言b专著e史学家刘家和先生的学术和生活自述f刘家和口述g陈宁整理 a桂林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88页d21cm a刘家和,1928年生,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兼通逻辑学、语言学等,在古希腊、古印度和中国史及其文化比较,以及史学理论等领域皆有精深的研究。曾任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理事长,著有《史学、经学与思想》《古代中国与世界》等。陈宁,曾师从刘家和先生,现为美国圣塔克拉拉大学宗教研究及历史系教授。 a本书稿是著名历史学家刘家和先生关于其学术、生活的自述,由其学生陈宁先生整理成书。刘家和先生致力于中国、印度、希腊古代文化的比较研究,研究内容囊括“轴心时代”诸问题,本书稿较完整地呈现了刘先生在这些问题上的研究历程和经验心得。书稿以漫谈的形式,截取刘先生求学生涯、读书与研究心得、为人处世、学术思想等多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刘先生的核心学术思想及其哲学理据,实为一部大家小书。另书稿中臧否人物、学术中所暗含的机锋,回忆性文字所示的20世纪学术图景,使人深受启发。 a大众读者1 a史学家刘家和先生的学术和生活自述 0a刘家和x自传 aK825.81v5 0a刘家和4口述 0a陈宁4整理 0aCNbFHWHc20241121 0180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0001762150016002062250035002223140630002573300577008873330013014646000017014776900015014947010015015098010023015241158-167220241127150016.0 a978-7-03-080021-3dCNY98.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周国治传b专著f章梅芳著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4.12 a145页d24cm2 a科学与人生e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 a章梅芳,2000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档案学系,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获哲学博士学位,2009-2010年为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梅隆基金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科技文化传播、性别与科学研究,近年来在科技类博物馆、传统工艺研究方面亦取得较好成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出版专著2部、编著2部、译著1部,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开设科学文化专栏,发表书评随笔80余篇。 a本书尽可能完整全面地展现周国治作为一位冶金物理化学科学家的成长历程,揭示其对待科学的严谨、执着,对待学术同行的信赖、合作,对待亲人朋友的可亲、包容,对待青年学者倾注的大爱等多个不同侧面,勾勒出一个生动鲜活的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同时,本书将尽可能地将周国治从一个普通的书香子弟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国际冶金物理化学领域标志性人物的学术成长历程,纳入整个中国社会历史变迁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大环境中考察,总结其个人学术成长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国际范围内冶金物理化学领域基础研究发展的关系,并以此思考当下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a大众读者 0a周国治x传记 aK826.13v5 0a章梅芳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36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28001822150016002103140202002263300594004283330015010226000030010376900015010677010015010828010023010971158-167320241118161419.0 a978-7-101-16882-2dCNY98.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b ar1 a我的父亲石声汉b专著f石定枎著 a北京c中华书局d2024.11 a550页d21cm a石定枎,石声汉之女,近年致力于石声汉著作的整理工作,陆续订补了《齐民要术》(中华书局2015)、《农政全书校注》(中华书局2020)等著作,著有《用生命去创造—— 记我的父亲植物生理学家和农业历史学家石声汉》。 a石声汉(1907-1971),著名农业史学家、植物生理学家,历任西北农学院、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的教学与研究。1955年后致力于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撰有《四民月令校注》、《齐民要术今释》、《农政全书校注》、《便民图纂校注》等著作十余种。本书为石声汉之女石定枎为父亲所写的传记,材料搜罗详备,笔触感人至深,真实、全面地记录了石声汉的一生,既展示了他的才华、学识和高洁的人格,也展示了他一生的磨难和挫折,堪称一部20世纪爱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史、心灵史。本书2005年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初版,本次再版,作者补充了十余年来通过各种渠道陆续搜集到的新材料,对全书进行了较大的修订。 a传记爱好者 0a石声汉f(1907-1971)x传记 aK826.15v5 0a石定枎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18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2250017002523300541002693330015008106000030008256900015008557020015008707110023008858010023009081158-167420241226161511.0 a978-7-115-66244-6dCNY89.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b ar1 a此心光明b专著e钱学森f中国编辑学会组编g吕成冬著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4.12 a306页d23cm2 a中国科技之魂 a本书以可靠翔实的文献、图片和音视频材料为基础,运用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生动展现钱学森“看到光明”的生命历程。在这个生命历程之中,钱学森从早年立志而逐渐成就自我,到青年通过积健为雄而在治学中不断突破自我,再到壮年挺膺入局新中国科技事业而奉献自我,最终在晚年回归治学之中实现思想和精神的超越自我。阅读这个生命历程能够切实感受到贯穿其中的钱学森思想史和精神史,同时亦能从中体会到近代中国以来科技发展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作者用简练而富有感染力的文笔,将钱学森的生命史、思想史和精神史化为激励人心的力量,旨在为读者带来深刻的思想启迪与精神鼓舞。 a传记爱好者 0a钱学森f(1911-2009)x传记 aK826.16v5 0a吕成冬4著02a中国编辑学会4组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10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4001932150016002273300448002433330015006916060045007066060045007516900015007967110029008118010023008401158-167620241230102021.0 a978-7-226-05914-2dCNY8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20000 ay z 000yd ar1 a挺拔的脊梁b专著f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编 a兰州c甘肃人民出版社d2024.01 a445页d26cm a本书是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为庆祝公司成立65周年而编辑出版的弘扬企业文化丛书中的一本。本书收录了2017—2021年五年间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涌现出的57名集团公司级及以上劳模和6个省级及以上先进集体的感人事迹。收录的文章主要有:这五年,煤海星辰最闪亮;劲度严冬春风来,初心如磐再出发;众志成城向未来等。这些劳模事迹不仅能够再现企业的成长记忆,更能够进一步弘扬伟大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而激励广大职工以新时代奋斗者的昂扬姿态继往开来,接续奋斗。 a传记爱好者0 a煤炭工业x劳动模范x先进事迹y兰州z现代0 a煤炭工业x先进集体x先进经验y兰州z现代 aK826.16v502a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6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3001482100034002312150014002653140187002793300431004663330013008976060033009106900014009437110043009578010023010001158-167720240701102451.0 a978-7-201-20555-7dCNY168.00 a202407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20000 ay z 000yy ar1 a天津医科大学名医名师录h第一辑b专著f《天津医科大学名医名师录》编写委员会编写 a天津c天津人民出版社d2024.06 a2册d24cm a《天津医科大学名医名师录》编写委员会由天津医科大学校党委、天津医科大学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医学人文学院相关研究人员组成,编写委员会主任颜华,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天津市政协常委。 a本书是一部传记类图书,书中记录了金显宅、范权、赵以成、俞霭峰、虞颂庭、石毓澍、吴恩惠、马腾骧八位专家的生平事迹和学术贡献。全书约60万字,分为上下两册。上册讲述了我国肿瘤医学奠基人金显宅、儿科医学事业奠基人之一范权、神经外科奠基人赵以成、中国现代妇产科临床科学奠基人之一俞霭峰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教育理念、临床成就和社会影响等。这是一部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作品,让读者在他们的历史贡献中找寻榜样的力量和前进的方向,值得出版。 a大众读者0 a医学家x生平事迹y中国z现代 aK826.2v502a天津医科大学名医名师录编写委员会4编写 0aCNbFHWHc20240703 01613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81001532100034002342150016002683140343002843300527006273330017011545170041011716060025012126900014012377010017012517010015012687020029012838010023013121158-167820240827094521.0 a978-7-117-36720-2b精装dCNY89.00 a202408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的南丁格尔b专著e80位国际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护理生涯f张秀伟,史平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08 a373页d24cm a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2年,高等护理人文教育工作10年。主讲课程本科生《护理人文修养》和研究生的《人文护理学》。浙江省教育厅列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校重点“人文护理”研究基地负责人,担任学校“中国南丁格尔教育馆”副馆长,负责的筹备与建设工作。主持并完成市厅级以上项目10余项,发表系列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5篇。 a本书收集我国护理有史以来共计80位国际南丁格尔奖章获奖者的事迹,分为人物简介与护理历程两个部分,其中人物简介部分坚持科学性、全面性的原则,以时间为主轴简要再现获奖者的出生、学习、工作、职务、突出业绩与社会贡献等;护理历程部分,坚持叙事化风格,注重时间、地点、场景、情节等故事要素的应用,同时强调故事的真实性、体验性和感悟性,以求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小故事中见大义,感受每个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高尚人格品质和博大的人文情怀,学习之、效仿之;而对广大护理人员和护生们更可触类旁通,起到引导和促进人文精神培育与人格心灵成长的作用。 a广大护理人员1 a80位国际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护理生涯0 a护士x先进事迹y中国 aK826.2v5 0a张秀伟4主编 0a史平4主编 0a发表系列学术论文30余篇4 0aCNbFHWHc20240829 0126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189002463300489004353330015009246000029009396900016009687010015009848010023009991158-167920240925142555.0 a978-7-307-24570-9dCNY69.00 a202409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b ar1 a风云刘秀b专著e汉光武帝的传奇人生f毛羽翼著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09 a239页d24cm a毛羽翼,中国汉城景区文化顾问,曾先后供职于枣阳日报社、湖北青年报社、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本人对枣阳地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翻阅后汉书、史记等一手史料做了枣阳文化以及历史人物的整理。 a本书通过梳理《后汉书》、《东观汉记》等正史中与刘秀有关的内容,以散文的语言,描述了刘秀从出生到登基称帝,再到他治理天下的多个方面。展现他的重情重义,他的“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毛主席对刘秀的评价),他“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他统治期间国势昌隆,国力再度恢复,汉民族再次崛起和繁荣,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史称“建武盛世”“光武中兴”。通过简读刘秀,从而了解“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与那个时代有关的历史典故和成语,以及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 a传记爱好者 0a汉光武帝f(前6-57)x传记 aK827=342v5 0a毛羽翼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25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3001542100034001872150016002213140163002373300515004003330015009156000028009306900016009587010015009748010023009891158-168020240628104854.0 a978-7-5207-3980-1b精装dCNY129.00 a202406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b ar1 a宋太宗赵光义b专著f王立群著 a北京c人民东方出版社d2024.08 a786页d20cm a王立群,著名文化学者,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主攻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a宋太宗的一生,是努力摆脱兄长宋太祖阴影却又无法摆脱的一生,是奋斗与变革的一生,也是毁誉参半的一生。因即位问题而急于建功立业,汲汲于皇位的稳固与传授,故而在军事上举措失当,不仅贸然北征,屡遭大败,丧失了军事优势,引发了财政危机,爆发了农民起义,而且由此确立了守内虚外的国策,对宋代甚或宋代以后的历史都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本书采取传记讲述和历史评论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介绍了宋太宗“两伐幽燕”“提倡文治”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大众视角关照和解读历史,在还原历史真相的同时,也寄托了作者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a传记爱好者 0a宋太宗f(939-997)x传记 aK827=441v5 0a王立群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17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3001542100034001872150016002213140163002373300437004003330015008376000028008526900016008807010015008968010023009111158-168120240628104908.0 a978-7-5207-3981-8b精装dCNY109.00 a202406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b ar1 a宋太祖赵匡胤b专著f王立群著 a北京c人民东方出版社d2024.08 a672页d20cm a王立群,著名文化学者,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主攻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a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传奇帝王,他罢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建立了不逊于前代帝王的功业。本书以原始史料为基础,以事件和人物为中心,经过巧妙构思和编排,用富有文采且幽默睿智的语言,讲述了宋太祖赵匡胤波澜壮阔的一生,描绘出五代宋初中国历史上一幅幅精彩画卷。陈桥兵变究竟有何玄机?杯酒释兵权是否为杜撰?烛影斧声的真相如何?金匮之盟、太祖誓碑真的存在吗?围绕宋太祖身上的种种谜团,作者通过史料考辨,运用逻辑严密的分析,都进行了出人意表的精彩解读。 a传记爱好者 0a赵匡胤f(927-976)x传记 aK827=441v5 0a王立群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44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9001542100030002132150016002433140381002593300439006403330013010796000044010926900014011367110025011508010023011751158-168220241205114828.0 a978-7-5010-8607-8b精装dCNY280.00 a202412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藏文物精粹b专著f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编 a北京c文物出版社d2024.11 a224页d22cm a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成立于 1956 年,多年来致力于对孙中山及其时代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的征集收藏、保护管理、展示教育和科学研究,纪念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以让公众更广泛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 a为扎实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文物的研究阐释、展示传播,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根据馆藏文物的收藏体系,精选198件文物,按孙中山和宋庆龄文物、孙中山家族文物、孙中山追随者文物、辛亥革命前后藏档、红色文物、票证和邮品、古籍书画等7个类别,编成《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藏文物精粹》。文物是历史的载体,此书的出版,必定促进藏品研究,展示馆藏品质,让广大读者触摸历史的脉搏,促进文化的交流互鉴。 a大众读者 0a孙中山f(1866-1925)x纪念馆x文物j图集 aK827=6v502a孙中山故居纪念馆4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10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4001472100030002412150016002713300429002873330023007166060051007396900014007907110043008048010023008471158-168320241225111343.0 a978-7-100-22116-0dCNY95.00 a2024122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生命至上 爱心相“髓”b专著e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故事f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编 a北京c商务印书馆d2023.04 a503页d26cm a中华骨髓库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守护血液病患者生命”的使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努力发挥好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本书通过集中讲述全国各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捐献故事,展现他们的靓丽风采,赞誉他们的高贵品格,弘扬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健康”的理念,传递正能量。同时,通过本书的出版,希望能激励更多的适龄健康公民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更多的血液病等重症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 a造血干细胞医学人员0 a造血干细胞x干细胞移植x志愿者x先进事迹y中国 aK828.9v502a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20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4001802150016002143300621002303330013008516000052008646900019009167010015009358010023009501158-168420241230145012.0 a978-7-115-66280-4dCNY59.8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百术不如一诚b专著f曹岫云著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5.01 a205页d26cm a稻盛和夫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核心思想到底是什么?稻盛思想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很多人对此充满好奇。本书作者曹岫云曾对此做出详细解读,并且得到了稻盛先生的高度肯定和细致点评。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十二个关键事件入手串联稻盛先生不平凡的一生,讲述出生平凡的男孩如何一步步成长为日本“经营之圣”;接着介绍了稻盛最核心的价值观——“作为人,何谓正确”的判断基准,以及人生成功方程式,引出稻盛的人生观、经营观、幸福观等基本观念,由此建立了理解稻盛和夫其人及其思想理念的完整系统,厘清了稻盛思想的脉络,矫正了一些关于稻盛和夫的错误信息,适合所有创业者、企业家学习如何经营企业,也适合广大读者了解如何获得幸福人生。 a大众读者 0a稻盛和夫c(Kazuo, Inamorif1932-2022)x生平事迹 aK833.135.38v5 0a曹岫云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42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7001542100034002112150016002453140284002613300540005453330015010856000017011006900018011177110029011358010023011641158-168520241206140428.0 a978-7-302-67683-6b精装dCNY122.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b ar1 a不平静的人生b专著e李深静传f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91页d24cm a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7月,是由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经管学院、公管学院共同组建的校级跨学科华商研究机构。中心为企业家、学者、政府官员提供三方交流的高层平台,相互砥砺与激发,从华商探索与实践的鲜活案例中提炼企业经营思想的灵感与火花,推动原创性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等研究成果。 a李深静先生生前是世界最著名的华人企业家之一,他领导的IOI集团一度是马来西亚证交所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从种植、精炼到产品开发,IOI集团拥有全世界最大、最全的棕榈油产业链,李深静先生因此也被誉为世界棕榈油大王。此外,IOI集团还涉及房地产、娱乐休闲等产业,在房地产领域也是全球领跑企业。本书记录了李深静先生艰苦奋斗而又心系天下的传奇一生。本书共分三篇:上篇记录李深静白手起家的创业历程,以及他自强不息、诚信合作的精神;中篇记录李深静先生影响久远的慈善事业,他回报桑梓并积极投身教育;下篇记录李深静的成长经历,以及他教育子女、振兴宗族的中华情怀。 a传记爱好者 0a李深静x传记 aK833.853.8v502a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94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6001962150016002323140406002483300807006543330123014616000065015846900018016497010013016678010023016801158-168620240820142750.0 a978-7-5184-5111-1dCNY79.80 a202408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教育价值研究b专著f汪旭著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4.10 a264页d24cm a汪旭,男,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教育哲学和职业教育研究。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公派赴美国特拉华大学研修。近五年来,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民委和中国科协等多项重点课题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等多项课题,在《教育研究与实验》《中国教育学刊》《外国教育研究》CSSCI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a巴赫金是苏联著名的文艺学家和哲学家,也被视为对话理论的首创者。他的对话理论虽然涉及较多文学理论方面的内容,但早已超越了文学批评的疆域,带有鲜明的哲学意蕴和时代价值。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从教育哲学的视野系统阐释巴赫金对话理论教育价值的专著。随着数智化社会的推进,对话与交流日益频繁,但如果以巴赫金的话来说,现实生活和教育实践中的很多对话不过是“装扮成对话的独白”,多为一种虚假的、工具性的对话。那么,何为真实的对话?为什么要在教育中引入对话?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如何在教育场域中推动真正的对话?本书也许能为这些问题的解答提供思考与启示。本书内容涉及与巴赫金对话理论相关的文学批评、文化诗学、超语言学、符号学、人类学和教育哲学等跨学科研究,融理论思辨、实践探索、国际比较和案例分析于一体。本书可供对文学、哲学和教育学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学生和读者参考学习,也可供正在开展或即将开展对话教育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使用。 a本书可供对文学、哲学和教育学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学生和读者参考学习,也可供正在开展或即将开展对话教育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使用 0a巴赫金c(Bakhtin, Mikhail Mikhailovichf1895-1975)x人物研究 aK835.125.1v5 0a汪旭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16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57001522100038002092150016002472250021002633300477002843330013007616000051007746900019008257010033008447020015008778010023008921158-168720241115112306.0 a978-7-5236-0595-0dCNY68.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ger aCNb110000 ay z 000ya ar1 a西门子自传b专著f(德)维尔纳·冯·西门子著g崔家岭译 a北京c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6 a286页d26cm2 a世界因他们而改变 a西门子自传讲述了作者的成长和工作和科研活动,包括布设海底电缆、发明发电机等重要活动,还有企业建立和经营的一些活动,包括传主本人内心活动的描述非常生动、真切。人们可以从中了解这位企业家、科学家的成长历程,特别是他在人生重要转折点的抉择过程,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提供参考。西门子是德国工业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发明家和工业家,他和企业的成功是德国工业崛起的标志。西门子生活、科研活动和工业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勇于创业的精神有很大帮助。 a大众读者 0a西门子c(Siemens, Werner vonf1816-1892)x自传 aK835.165.38v5 1c(德)a西门子b维尔纳·冯4著 0a崔家岭4译 0aCNbFHWHc20241121 0144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70001522100036002222150016002583300725002743330017009996000063010166900019010796900014010987010039011127020013011518010023011641158-168820240904135938.0 a978-7-5125-1691-5dCNY88.00 a20240904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达尔文的后花园b专著f(美)詹姆斯·T.科斯塔(JamesT.Cost)著g李果译 a北京c国际文化出版公司d2024.01 a477页d21cm a本书是美国作家詹姆斯·T。科斯塔所写的一本自然科普著作。詹姆斯·T。科斯塔带领读者从达尔文的童年时代来到小猎犬号航行之旅(其进化观念发端于此),又去到达尔文生活了四十年的故居。这栋房子的花园和温室、周遭的草坪和林地乃至地窖和走廊,都成了达尔文的田野观测站。他在其中进行了一系列惊人的实验来验证其标志性的进化理论,且并未借助专门的设备。通过这些实验结果,他探索了自然规律,也为《物种起源》和其他分水岭著作的革命性论断提供了依据。除了科学发现中的喜悦,我们还将看到达尔文在漫长婚姻中的坚贞,他与病痛的抗争,他数次承受丧子之痛。这些片段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达尔文:他是一位热情洋溢的记者与合作研究者,更是一位锲而不舍的观察者与实验者。另外,书中还收录了18个可在家庭、学校或花园进行的实验,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捕捉科学的趣味。 a人物研究人员 0a达尔文c(Darwin, Charlesf1809-1882)x人物研究x达尔文学说 aK835.616.15v5 aQ111.2v5 0c(美)a科斯塔c(Cost, James T.)4著 0a李果4译 0aCNbFHWHc20240905 0105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37001492100028001862150016002143300494002303330021007246060025007456900017007707010015007878010023008021158-169020241230110110.0 a978-7-5531-2162-8dCNY128.00  a202412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曾令玲考古绘图集b专著f曾令玲著 a成都c巴蜀书社d2023.12 a313页d26cm a本书为曾令玲的个人成果集,以庆祝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建院七十年。曾令玲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资深考古绘图师,长期从事考古绘图工作。本书收录了曾令玲在四川地区所绘190幅考古器物图、遗迹图和示意图,其中器物图和遗迹图详实记录遗迹面貌、文物器形、大小、纹饰等原始信息,以真实、全面地表现四川考古的成果,示意图则能为博物馆展示提供重要素材,并有利于读者理解。图纸均为原始实测数据。该书不仅能让专业考古绘图人员从中有所收益,也能让大众通过考古线图直观了解到古代巴蜀地区人民独特的审美和高超的制作技艺。 a文物考古制图人员0 a文物x考古制图j图集 aK854.1-64v5 0a曾令玲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66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8001472100050002252150016002753300913002913330081012046060043012856900011013286900016013397010015013557010013013708010023013831158-169120240809163619.0 a978-7-5646-5367-5dCNY45.00 a202408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倾斜摄影在文物保护和棚户区改造3DGIS构建中的应用研究b专著f任东风,安浩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7 a124页d24cm a本专著详细讲述了作者近年来在阜新市和长辛店实景模型和BIM融合的智慧城市关键技术研究成果。重点论述了三维实景模型在古建筑保护方面的应用。将无人机空中获取倾斜摄影测量数据与地面贴近摄影测量数据融合建模,获取到纹理精度较高的实景三维数据。利用点云数据辅助Revit进行BIM模型构建,最终将实景模型、BIM模型与3DGIS结合起来。并通过实地测量获取到历史建筑的立面图等其他数据信息。实现了基于多源数据的历史建筑管理平台搭建。随着室内导航定位技术的精度越来越高,在建筑物内部进行无人机搭载RTK进行室内数据获取成为可能,建筑物内外获取数据进行联合空三获取包含建筑内部的实景三维模型是未来的方向。本著作构建阜新市老工业基地历史建筑3DGIS管理平台中使用到了多源的地理信息数据,在进行三维可视化时会占用较大的内存及CPU,影像漫游功能及鼠标交互功能浏览速度,因此需要更有效的金字塔可视化方式,减少实景三维模型中的冗余数据,提高浏览质量。为数古建筑的保护提供借鉴价值。本书可供测绘类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专业本硕博学生和从事古建筑保护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a本书可供测绘类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专业本硕博学生和从事古建筑保护研究人员参考使用0 a文物工作x居住区x旧房改造x研究y中国 aK87v5 aTU984.12v5 0a任东风4著 0a安浩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22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9001532100030002022150016002323140179002483300458004273330015008856060027009006900017009277110019009448010023009631158-169220241022152301.0 a978-7-5010-8562-0dCNY180.00 a202410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engg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文物h2024h第三卷b专著e英文f国家文物局编 a北京c文物出版社d2024.10 a160页d26cm a国家文物局是文化和旅游部管理的国家局。负责拟订文物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拟订文物认定、博物馆管理的标准和办法,组织文物资源调查,参与起草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并负责督促检查等工作。 a《文物》月刊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创刊至今已近70年,多年来一直坚持学术性与资料性并重的办刊方针,及时报道文物、考古新发现、新资料,密切跟踪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组织重大课题的学术讨论,是宣传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主要窗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本书为《文物》月刊的英文版,内容为从最近6期《文物》月刊中选取的部分文章的英文翻译,包括《清华大学藏北朝晚期道教羽化像考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第一阶段考古调查简报》等。 a文学爱好者0 a文物y中国j文集j英文 aK870.4-53v502a国家文物局4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03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40001762150016002162250037002323300429002693330017006986060023007156900015007387010015007538010023007681158-169320241209163839.0 a978-7-204-17078-4dCNY42.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50000 ay z 000yy ar1 a考古百年b专著f孙永刚著 a呼和浩特c内蒙古人民出版社d2024.09 a178页d26cm2 a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一百年丛书 a本书从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100年简史、红山文化源流探析、红山文化彩陶、红山文化玉器、红山文化自然环境与经济模式、红山文化聚落形态与原始信仰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释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迄今为止所见内蒙古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最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为距今6500-5000年。《考古百年》对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一百年间的历史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着力发掘红山文化的基本内涵,阐述红山文化精神传统与基本内容,将红山文化研究引向一个更高的发展起点。 a考古研究人员0 a红山文化x考古发现 aK871.13v5 0a孙永刚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03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40001762150016002162250037002323300428002693330021006976060019007186900016007377010015007538010023007681158-169420241209163950.0 a978-7-204-17080-7dCNY35.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50000 ay z 000yy ar1 a何以红山b专著f刘江涛著 a呼和浩特c内蒙古人民出版社d2024.09 a151页d26cm2 a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一百年丛书 a书稿是“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一百年丛书”中的一个分册。本丛书从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100年简史、红山文化源流探析、红山文化彩陶、红山文化玉器、红山文化自然环境与经济模式、红山文化聚落形态与原始信仰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释红山文化。本书共包含六部分,分别为导言、万年文明起步、千载文化积淀、开创文明先河、文脉传承悠长及结语,将红山文化置于辽西新石器时代的背景中,重点探讨红山文化的渊源、流向及各文化的相互关系,并概述其主要文化成就。 a红山文化研究人员0 a红山文化x研究 aK871.134v5 0a刘江涛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08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40001762150016002162250037002323300479002693330021007486060019007696900016007887010015008048010023008191158-169520241209163813.0 a978-7-204-17077-7dCNY30.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50000 ay z 000yy ar1 a生业经济b专著f常经宇著 a呼和浩特c内蒙古人民出版社d2024.11 a127页d26cm2 a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一百年丛书 a书稿是“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一百年丛书”中的一个分册。红山文化是辽西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高峰,是早期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载体。作为生态交错带的典型地区,生业经济是辽西地区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要素,也是考古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结合近年来环境考古、聚落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手工业考古和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的最新成果,全面探索红山文化的生业经济。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比较北方传统文化核心区的生业经济,探讨红山文化生业经济的优势和缺陷,以及生业经济在红山文化兴起和衰落中的影响。 a红山文化研究人员0 a红山文化x研究 aK871.134v5 0a常经宇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31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40001762150016002162250037002323300707002693330021009766060019009976900016010167010015010328010023010471158-169620241209164021.0 a978-7-204-17081-4dCNY35.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50000 ay z 000yy ar1 a走近古国b专著f任君宇著 a呼和浩特c内蒙古人民出版社d2024.09 a140页d26cm2 a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一百年丛书 a书稿是“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一百年丛书”中的一个分册。红山文化是迄今为止所见内蒙古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最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在西拉木伦河流域、大凌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分布着相当数量的聚落和聚落群。各个地区发现的遗迹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房址、墓葬、庙、坛、冢等,聚落规模从数千平方米到十几万平方米不等,可分为大型中心聚落、中型次中心聚落和小型普通聚落。其中,牛河梁遗址群规划统一、布局有序,有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等标志性建筑,积石冢内有中心大墓、次中心大墓、边缘墓,表明等级制度已确立。苏秉琦先生根据牛河梁遗址的突破性发现,提出“探索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这一重大课题。本书分为六部分,对红山文化的房址、墓葬和积石冢、古国、聚落形态及牛河梁遗址群进行了探讨。 a红山文化研究人员0 a红山文化x研究 aK871.134v5 0a任君宇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22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1000390001010000410004910100080009010200150009810500180011310600060013120000490013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2250029002363300563002653330027008286060031008556900016008867010015009027010015009177010015009328010023009471158-1697 a978-7-213-10771-9b精装dCNY158.00 a20230103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f蒋乐平,陈明辉,王永磊著 a杭州c浙江人民出版社d2022.12 a410页d26cm2 a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 a浙江居于东南一隅,但古代文化独特而发达。辉煌的历史,给浙江留下丰富多彩的遗址、墓葬等物质文化遗存。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通过考古工作发现,浙江地区的文化早已摆脱了单一的区域文化样貌,日益丰富多彩。本课题将依托浙江最新考古成果,开展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越国考古、浙江汉六朝考古、吴越国考古、南宋考古等六个通史选题的研究工作,构建浙江大历史。自1936年良渚遗址被发现,浙江史前考古已经过80余年的发现与研究历程,根据浙江史前考古的发现,命名了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和好川文化,为环太湖及周边地区文化谱系的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 a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人员0 a新石器时代考古x研究y浙江 aK871.134v5 0a蒋乐平4著 0a陈明辉4著 0a王永磊4著 0aCNbFHWHc20230111 0144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300891002323330017011236060019011406900016011597010015011758010023011901158-169820240612112319.0 a978-7-5701-2541-8dCNY87.00 a2024061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潍坊考古简史b专著f李宝垒等著 a济南c山东教育出版社d2023.05 a438页d26cm a本书以时间为序,梳理并简要介绍潍坊地区历次文物普查、见诸报端的考古发掘以及各种著作中提及的考古项目,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问题探讨,总结潍坊地域文化特色。为总结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及升级保护文物的成果,附录相关表格于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考古工作,他指出:考古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和上万年的人类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来建构。即使是有文字记载以后的文明史,也需要通过考古工作来参考、印证、丰富、善。……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相对于山东其他地区,潍坊地区的考古工作起步较早,从1936年祁延霈调查益都(现青州市)苏埠屯青铜器出土情况算起,已有80多年的历史。80年的考古工作,实证了潍坊有着近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东夷文化核心区域、齐文化腹地、两汉经学高地、南北朝佛教艺术区域中心、明清文学重镇,是潍坊乃至海岱地区文化自觉、自信的重要源泉之一。 a考古工作人员0 a考古工作y潍坊 aK872.523v5 0a李宝垒4著 0aCNbFHWHc20240619 0153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81001492100034002302150016002643300886002803330017011666070025011836900018012087110051012268010023012771158-169920241226084919.0 a978-7-5690-6474-2dCNY360.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三峡后续考古发现h第三卷b专著f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著 a成都c四川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48页d26cm a本书集科学性与普及性为一体的的考古发现图集,以重庆区县为单元介绍三峡后续考古成果。第三卷由丰都、涪陵、长寿等3个区县组成,每个区县均是单独成篇,在总结三峡后续考古收获的同时,对既往相关特别是三峡考古工作也进行了梳理,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对该区县自建国以来考古工作的总结。出版《三峡后续考古发现》系列图书,一是积极响应“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我们作为发掘者,在保护好、研究好文物的同时,更有义务去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更好地履行考古工作的社会职能;二是更好地展示三峡后续考古工作成绩,在既往的工作中以抢救文物为重心,对宣传展示成果则是心有意而力不足,我们也想通过这套书来弥补这一缺憾;三是加快考古成果的转化速率,考古是一门十分严谨的科学,即使是一篇相对简单的考古发掘简报的面世也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周期,作为改变这一现状的一种尝试,本书在刊布考古收获的同时,在考古资料等方面仍力所能及地做到真实、严谨和科学,作为一部资料性的考古图集,相信对峡江地区的历史与考古研究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a考古研究人员 a三峡x考古发现j图集 aK872.630.2v502a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8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300511002363330023007476060029007706900015007997010015008148010023008291158-170020241008142731.0 a978-7-5758-0149-2dCNY52.00 a202410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写给家长的器物美学b专著f李碧虹著 a福州c福建教育出版社d2024.10 a208页d24cm a本书属于大众阅读物,是关于器物美学的专著,供家长阅读。全书包括三篇十九章,涉及器物育美的原因、方式、方法。第一篇从器物的审美价值、器物美对成长的意义、器物的美育价值方面讲述器物育美的原因;第二篇从器物设计、器物形线、器物色彩与审美能力之间的关系,器物审美与中西文化交流、积极心理成长、美德、秩序感之间的关系,讲述器物育美的方式;第三篇从家中器物育美、家外器物育美的途径,讲述如何运用器物之美进行家庭育儿。总体来看,全书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流畅,观点独到,有助于家长增强对器物、对器物美学、对美育的理解。 a古器物美学研究人员0 a古器物x美学x研究y中国 aK875.04v5 0a李碧虹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05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40001762150016002162250037002323300438002693330023007076060031007306900014007617010015007758010023007901158-170120241209163916.0 a978-7-204-17079-1dCNY36.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50000 ay z 000yy ar1 a陶艺之光b专著f李明华著 a呼和浩特c内蒙古人民出版社d2024.09 a154页d26cm2 a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一百年丛书 a本丛书从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100年简史、红山文化源流探析、红山文化彩陶、红山文化玉器、红山文化自然环境与经济模式、红山文化聚落形态与原始信仰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释红山文化。陶器是史前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红山陶器既有筒形罐与之字纹一类的传统器型与纹饰,又有斜口器与龙鳞纹一类较为独特的器具。《陶艺之光》通过对红山文化陶器的发现、分类、工艺等方面的解读与阐释,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红山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a彩陶陶器(考古)人员0 a红山文化x彩陶x陶器(考古) aK876.3v5 0a李明华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35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5001542100034001892150016002232250009002393300764002483330015010126060033010276900014010607010015010748010023010891158-170220241014110214.0 a978-7-5514-4687-7b精装dCNY168.00 a2024101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瓷色千年开宋风b专著f邓禾颖著 a杭州c浙江摄影出版社d2023.01 a143页d26cm2 a品宋 a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明发展的昌盛时期,“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展现了多元包容、百工竞巧、追求卓越、风雅精致的文化气象。“品宋”系列丛书是一套较为全面的两宋人文通识读物,将两宋文化的精华概括提炼,以通晓的文字、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在读者面前。全系列分10册,内容涵盖文化教育、艺术文学、社会生活、城市建筑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多角度阐述了赵宋300多年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读者能从中体悟到“宋韵文化”的先进和灿烂,从而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使之在今天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本册介绍了宋瓷。宋代是传统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出现了定、钧、官、哥、汝五大名窑。中国古代瓷器中,宋瓷以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的特点,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 a考古爱好者0 a瓷器(考古)x介绍y中国z宋代 aK876.3v5 0a邓禾颖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27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34002052150016002393140169002553300467004243330015008915170029009066060029009356900015009647010017009798010023009961158-170320240808165540.0 a978-7-5482-5119-4dCNY168.00 a202408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南中点黛b专著e稀见云南青花瓷片标本辑录f吴白雨编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418页d29cm a吴白雨,云南大学教授,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云岭文化名家,云南省陶瓷艺术大师,玉溪窑青花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云南大学基地”负责人。 a云南是历史上除了景德镇以外最大的青花瓷器烧制区域,自元明时期以来,玉溪窑、建水窑、大理窑、文山窑等十余个窑口均生产青花瓷器,云南青花是中华青花文化向世界传播的重要材料。但因各大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器物均已完整器物为主体,瓷片标本收集较少。事实上在中国陶瓷学术研究领域,瓷片是极其重要的研究材料,能够为我们弥补许多史料上的空白。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以分类图辑的形式展示近20年来新发现云南青花瓷片标本的图书,具有填补研究材料缺失的价值,能够为我省陶瓷研究和非遗保护起到作用。 a考古爱好者1 a稀见云南青花瓷片标本辑录0 a青花瓷(考古)y云南j图录 aK876.32v5 0a吴白雨4编著 0aCNbFHWHc20240814 0092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31001552100028001862150016002143300341002303330025005716060039005966900016006357010017006518010023006681158-170420240816143359.0 a978-7-5333-4991-2b精装dCNY1080.00 a202408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商周十供b专著f郭思克主编 a济南c齐鲁书社d2024.09 a602页d26cm a“商周十供”是清乾隆时期朝廷颁赐给孔府,用来祭祀孔子的十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商周十供”古朴典雅,异常精美,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更是清王朝推崇孔子及儒家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物。本书为精装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这十件青铜珍品,是纪念孔子诞辰2575年的重要精神产品,和《圣迹图》《孔庙》等同为2024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重要文化活动。 a青铜器(考古)研究人员0 a青铜器(考古)x研究y中国z商周时代 aK876.414v5 0a郭思克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113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40001762150016002162250037002323300512002693330027007816060027008086900015008357010015008508010023008651158-170520241209163744.0 a978-7-204-17076-0dCNY36.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50000 ay z 000yy ar1 a以玉示礼b专著f马海玉著 a呼和浩特c内蒙古人民出版社d2024.09 a155页d26cm2 a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一百年丛书 a书稿是“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一百年丛书”中的一个分册。本丛书从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100年简史、红山文化源流探析、红山文化彩陶、红山文化玉器、红山文化自然环境与经济模式、红山文化聚落形态与原始信仰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释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迄今为止所见内蒙古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最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为距今6500—5000年。本册《以玉示礼》以红山文化中玉器为中心展开叙述,系统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在深化玉器类型研究、功能研究、工艺研究、源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红山文化玉器独有特征及玉器产生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a红山文化古玉器研究人员0 a红山文化x古玉器x研究 aK876.84v5 0a马海玉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20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0001982150016002283140169002443300451004133330015008646060027008796900014009067110019009208010023009391158-170620241112110931.0 a978-7-5010-8584-2dCNY6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手册b专著f国家文物局编 a北京c文物出版社d2024.10 a276页d29cm a国家文物局是由文化和旅游部管理的国家局,主要负责文物和博物馆事业发展、文物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考古、文物和博物馆公共服务、文物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及宣传推广等工作。 a文物普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对于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对于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深远意义。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文物普查工作,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手册》,作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工具书和普查培训的基本教材,共分前言、法律法规、普查文件、普查方案、标准与规范和后记六部分。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a文物工作者0 a文物x普查y中国j手册 aK87-62v502a国家文物局4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56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140300002503300601005503330041011516060039011926900018012316900017012497010017012668010023012831158-170720241105085744.0 a978-7-5649-6085-8dCNY72.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出土文献与语言研究研讨会论文集b专著f王蕴智主编 a郑州c河南大学出版社d2024.09 a392页d24cm a王蕴智,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现任河南大学人文学部委员、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古汉字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古文字与古代文明、甲骨学、汉字学等方向的教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重要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a本书为一本学术论文集。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推动国内外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领域的进步发展,河南大学于2019年6月举办以“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为主题的第十一届“黄河学论坛”。本本书为会议论文合集,收录了来自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40多家单位的80余名专家学者有关甲骨文、出土文献的释读、整理、用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选题内容围绕“甲骨文与商代语言文字研究”“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数据库的建设研究”“两周及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等议题,展现了近年来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的发展趋势,对甲骨文研究、古文字研究、出土文献语言研究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a出土文物文献研究人员,语言学研究人员0 a出土文物x文献x语言学y中国j文集 aK877.04-53v5 aH109.2-53v5 0a王蕴智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21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7001482100038001852150016002233140347002393300297005863330019008836060023009026900015009257010013009408010023009531158-170820240913133520.0 a978-7-5228-4193-9dCNY158.00 a202409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唐兰金石学成就论考b专著f李刚著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08 a316页d23cm a李刚,1978年出生,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导师吴振武先生),主要从事古文字及训诂学研究。主持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人文社科类)“战国记容记重金文研究”(项目编号W2012005)及2013年度辽宁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一般项目“传统视域下的东亚古字书—日本所藏《说文解字注》点校本研究”(项目批准号,201304)。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a本书主要研究唐兰先生在金文考释、青铜器断代及古史研究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主要内容包括唐先生的金文考释成就,青铜器断代成就、利用铭文资料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成就等几个方面。这是一部学术史研究专著,可以为古文字学史提供参考。至今,国内尚无有关唐兰先生金石学成就研究的专著问世,选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a金石学研究人员0 a金石学x研究y中国 aK877.24v5 0a李刚4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26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3001482100028002312150016002593140173002753300440004483330017008886060027009056900015009327010015009477120029009628010023009911158-170920240708161320.0 a978-7-5554-2336-2dCNY180.00 a202407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阮元碑刻撷萃b专著e以大运河文化带为主要视角f罗加岭著g邗江区政协教文卫体委编 a扬州c广陵书社d2024.06 a291页d26cm a罗加岭,扬州市文史馆征研部主任,民革党员,扬州大学兼职硕导,扬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副秘书长。长期致力于扬州文化研究,发表文章、论文达五六百篇。 a清代碑刻汇编考证。本书是阮元相关碑刻作品的整理与考证的著作,阮元是清代著名学者,宦游地域广泛,留下的题字碑刻较多,遍布全国,这些碑刻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本书搜集整理阮元相关的碑刻拓片、照片等约300幅,主要包括阮元自撰并书写的碑刻、阮元自撰由其他名人书写的碑刻,以及部分与阮元关系密切的石刻。文字内容包括释文整理、故实考证、存藏情况说明、相关轶事等,体例完备,结构严整。本书具有较强的资料性和学术性,对史学研究、书法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 a碑刻研究人员0 a碑刻y中国z清代j汇编 aK877.42v5 0a罗加岭4著02a邗江区政协教文卫体委4编 0aCNbFHWHc20240710 01233nam0 220033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67001542100030002212150020002512250029002713000031003003140059003313300289003903330017006796060021006966900016007177010015007337010017007487020017007657020017007827020017007997120029008167120027008458010023008721158-171020241226132347.0 a978-7-5518-3089-8b精装dCNY680.00 a202408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a z 000yy ar1 a渭南碑石精华b专著f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编 a西安c三秦出版社d2024.04 a318页c图d32cm2 a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渭南丛书 a陕西省古籍整理出版年度项目 a版权页题:党斌、刘会军主编;范志鹏、黄泽凡、张凯宁编著 a本书共收录渭南地域遗存及出土各类碑石150余种,其中造像8种、塔铭4种、碑碣81种、墓志62种,其他砖石3种。所涉年代上自东汉,下迄民国,其中东汉3种、前秦1种、北魏12种、西魏4种、北周3种、隋8种、唐38种、宋28种、金10种、元11种、明22种、清17种、民国1种。所收碑刻包括说明文字、高清图版和原碑录文。 a碑刻研究人员0 a碑刻y渭南j汇编 aK877.423v5 0a党斌4主编 0a刘会军4主编 0a范志鹏4编著 0a黄泽凡4编著 0a张凯宁4编著02a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4编02a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5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83001542100034002372150016002713300601002873330023008886060025009116900015009367010017009517020019009688010023009871158-171120241129114221.0 a978-7-5690-7332-4b精装dCNY158.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三星堆考古九十年i三星堆研究九十周年成果精粹b专著f甘霖总主编g彭邦本本卷主编 a成都c四川大学出版社d2024.10 a468页d24cm a三星堆考古工作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掀开古蜀文明神秘面纱,展现古蜀文明绚丽多彩的辉煌成就,揭示古蜀文明与黄河流域文明、长江中下游文明等进行“文化对话”的关键,对于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星堆考古九十年:三星堆研究九十周年成果精粹》专门收录了20余篇三星堆研究史上最重要的经典论文,涵盖了对于三星堆文化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包括三星堆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艺术和文化特征等。选集汇集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和研究三星堆文化的重要参考。无论是对于专业学者还是对于对古代文明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该选集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术宝典,值得阅读和珍藏。 a三星堆遗址研究人员0 a三星堆遗址x考古发现 aK878.04v5 0a甘霖4总主编 0a彭邦本4卷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20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89001542100034002432150021002773300541002983330023008396060025008626900015008877010017009027020017009198010023009361158-171220241129154500.0 a978-7-5690-7331-7b精装dCNY188.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三星堆考古九十年i三星堆早期考古发现资料的整理与研究b专著f甘霖总主编g霍巍本卷主编 a成都c四川大学出版社d2024.11 a8册(448页)d24cm a三星堆考古工作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掀开古蜀文明神秘面纱,展现古蜀文明绚丽多彩的辉煌成就,揭示古蜀文明与黄河流域文明、长江中下游文明等进行“文化对话”的关键,对于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星堆考古九十年:三星堆早期考古发现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首次对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三星堆早期考古发现资料进行全面整理、披露和研究,为今天的三星堆研究和古蜀文明探源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以华大博物馆为代表的早期三星堆考古工作的学术史价值,扩充学界对民国学术史视野下的西南考古实践的整体认知。 a三星堆遗址研究人员0 a三星堆遗址x考古发现 aK878.04v5 0a甘霖4总主编 0a霍巍4卷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34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6002403140165002563300521004213330029009425170025009716060039009966900015010357010013010508010023010631158-171320240815110250.0 a978-7-225-06739-1dCNY88.00 a202408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30000 ay z 000yy ar1 a红色遗产传承与保护b专著e基于井冈山的实证研究f廖勇著 a西宁c青海人民出版社d2024.07 a352页d24cm a廖勇,女,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务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致力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编党史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a本书是一部学术著作,通过文化视域下井冈山红色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研究,力求找到红色遗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逻辑关联、传承机理,建立井冈山红色遗产数据库,建构红色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的联动机制,解决“为什么要传承,谁来传承,传承什么,传承给谁,如何传承”这几个哲学层面的基本问题。选择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及井冈山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党政干部、大学生、普通游客等不同的身份开展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为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支撑,为国家的干部教育事业服务,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研究人员1 a基于井冈山的实证研究0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x革命纪念地x研究 aK878.23v5 0a廖勇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09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4002162150016002503300451002663330013007176000038007306900017007687110027007857110021008128010023008331158-171420241107150711.0 a978-7-5073-4997-9dCNY68.00 a2024110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周恩来纪念馆三十年记忆b专著f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周恩来纪念馆编 a北京c中央文献出版社d2024.01 a388页d26cm a全书共收纳共76篇文章,都是已经公开刊登过的,其中60篇刊登在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机关刊物《丰碑》上。这76篇文章的作者绝大多数是周恩来纪念地工作人员,还有少数是参与纪念地重大事项的领导、专家、记者。76篇文章或长或短,体裁多样,有散文、访谈、回忆录、书评、诗词、论文、工作总结,还有消息、通讯、社论等,就像连贯而清晰的足迹,反映出周恩来纪念馆创建、发展、壮大的三十年历史进程。同时,各篇文章也都或多或少回忆了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周总理的伟人风范。 a大众读者 0a周恩来f(1898-1976)x纪念馆j文集 aK878.2-53v502a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4编02a周恩来纪念馆4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43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69001542100030002232150016002533140191002693300574004603330013010346060039010476900014010867110031011007110031011318010023011621158-171520241112095807.0 a978-7-5010-8587-3b精装dCNY29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赵鼎家族墓b专著f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常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编著 a北京c文物出版社d2024.11 a200页d29cm a本所主要承担浙江省地上、地下文物的保护工作,负责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任务。在配合基本建设的前提下,坚持以科研为主,紧紧围绕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瓷窑址考古、吴越文化研究等优势课题开展工作。 a赵鼎(1085-1147),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先后两度出任宰相,《宋史》誉之为“中兴贤相之首”。1150年葬于常山石门(今何家乡长风村文图自然村),史称“忠简古冢”。2019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赵鼎墓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发现文献记载的“忠简古冢”其实是赵鼎及其三个儿子的家族墓地。《赵鼎家族墓》即是本次考古发掘资料全面系统刊布,同时将赵鼎生平,赵鼎研究学术史等研究成果纳入其中。全书分上下编,上编为《赵鼎家族墓考古发掘》《常山赵鼎墓园复原研究》,下编为《赵鼎研究学术史回顾》《赵鼎传略》《赵鼎在常山所作诗歌》,是研究赵鼎、研究南宋常山地方史最新一手资料。 a考古人员0 a墓葬(考古)x考古发掘y常山县z南宋 aK878.8v502a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4编著02a常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4编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14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100039000101000041000491010008000901020015000981050018001131060006001312000027001372100034001642150016001982250029002143300565002433330017008086060033008256900015008587010015008738010023008881158-1716 a978-7-213-10739-9b精装dCNY108.00 a20230103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南宋墓葬研究f郑嘉励著 a杭州c浙江人民出版社d2022.10 a283页d26cm2 a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 a“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研究”丛书之一。作者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文物博物馆学兼职教授郑嘉励,从事田野考古、文物保护的工作与研究,主要著作有《浙江宋墓》《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考古的另一面》《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等。浙江是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宋一朝在浙江境内留下了包括墓葬、城市、手工业在内的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浙江南宋物质文化和考古研究,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学术价值。近年来,关于南宋政治、经济、文化的史学著作层出不穷,然而,有关南宋墓葬、城市、手工业、金石碑刻等考古成果,一直缺乏系统整理和全面总结,学术界对此高度期待。 a考古研究人员0 a墓葬(考古)x研究y浙江z南宋 aK878.84v5 0a郑嘉励4著 0aCNbFHWHc20230111 0123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311002463300319005573330013008766060019008896900015009087010017009237010017009408010023009571158-171720240919141243.0 a978-7-5115-8449-6dCNY58.00 a202409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一本书学会公务礼仪b专著f胡线勤,刘雅琳主编 a北京c人民日报出版社d2024.10 a269页d24cm a胡线勤,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现任中国报业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出版专著《采访礼仪论》《李肇星说,外交与人生》等。多篇学术论文获中央直属工委党建成果奖。刘雅琳,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报》主编。出版著作20余部,国内外获奖50余次,2019年获全球礼学应用大会“礼仪文化中国行杰出人物奖”。 a本书主要介绍了公务礼仪知识。全书分为十二讲,对公务形象礼仪、公务行为礼仪、公务沟通礼仪、公务办公礼仪、公务位序礼仪、公务媒介礼仪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讲故事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内容上精心选取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加以点评并对礼仪知识进行解析,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注重表达上的时代性和准确性。 a大众读者0 a礼仪x基本知识 aK891.26v5 0a胡线勤4主编 0a刘雅琳4主编 0aCNbFHWHc20240926 0126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4001992150016002333300653002493330013009025170015009156060035009306900017009657010017009828010023009991158-171920241230154156.0 a978-7-115-65207-2dCNY129.8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图说中国传统节日b专著e习俗与故事f梁燕妮编著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5.01 a200页d25cm a这是一本引人入胜且设计精美的图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韵味与魅力。全书精选了16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和端午节等,不仅讲述了这些节日的起源、历史演变,还生动地描绘了节日的传统习俗,如春节的拜年、放鞭炮,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等,相信读者在学习节日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丰富的民俗风情。书中特别设置了“古诗词里的节日”和“漫画小剧场”两个板块。前者通过经典古诗词,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节日的美好氛围;后者则以生动有趣的漫画形式,讲述了与节日相关的传说故事,为阅读增添了不少趣味性。此外,为了增强互动性,书中还特别设置了“动动手”板块,通过有趣的互动环节,让读者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节日的乐趣。 a大众读者1 a习俗与故事0 a节日x风俗习惯y中国j通俗读物 aK892.1-49v5 0a梁燕妮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285nam 0 0024117450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4002142150016002483140190002643300473004543330013009276060047009406900018009877010015010058010023010201158-172220240626094149.0 a978-7-5482-5089-0dCNY46.00 a202406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民俗文化中的多民族互动交融b专著e以滇西北(迪庆)为例f王若帆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47页d24cm a王若帆,1994年生,云南昆明人。201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2020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业(硕士)。发表论文2篇,出版著作《革新与守正——傈僳族“阿尺木刮”。 a书稿以迪庆州的跨民族舞蹈艺术(“阿尺目刮”舞和“热巴”舞)及寿国寺建筑为观照对象,结合著者在迪庆州进行田野调查的相关考察经历,选择迪庆州各少数民族间的“互动”和“交融”作为核心讨论主题。从纵向时间维度上探讨舞蹈及建筑的丰富文化内涵及文化元素,再借助地域空间维度分析上述事项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流变和互构。试图通过分析上述地方性民族文化事项,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具体的地方经验。同时借助各项多民族交融的文化事项,从侧面进一步展现迪庆地区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 a大众读者0 a少数民族风俗习惯x文化研究y迪庆藏族自治州 aK892.474.2v5 0a王若帆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54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2250017002403140372002573300533006293330013011625170023011756060025011986900015012237010013012388010023012511158-172520241112095658.0 a978-7-5085-5288-0dCNY6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胡同b专著e皇城根儿下的老北京f达雅著 a北京c五洲传播出版社d2024.11 a272页d24cm2 a中国人文标识 a达雅,作家、资深媒体人,曾先后担任《博客-中国航空旅游指南》执行总编、《新旅行杂志》主任编辑、华商传媒集团旗下4A广告公司策划总监、日本星野酒店集团中国区GSA合伙人。先后在《花城》杂志刊发散文体小说《自言自语》,出版《藏羚羊自助旅行-安徽》《阳光照耀中南半岛》《青花瓷,青白间的中国瓷器史》等书籍。策划撰写出版的《城市攻略City How》系列丛书,曾蝉联旅游类图书年度销售榜首。 a哪里才是北京传统小吃最后的圣地?旧时的灯市、御店和庙会有多繁华?东安市场竟然驻扎过中国最早的狙击手部队?什刹海的胡同里隐匿着哪些历史传奇?藏在闹市中的寺庙有哪些令人唏嘘的过往?胡同是北京城的“血脉”,这里既是明清两朝皇亲国戚、重臣富甲、文人名士的府邸宅院,也是集市买卖、酒楼食肆、勾栏曲院的诞生地。漫步胡同中,憨态可掬的门墩、精巧的砖雕、破落的影壁、垂花的二道门,甚至胡同的名字和序号,都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探寻建筑遗存里的光阴故事,在市井烟火里感受地道的京腔京韵,体验古老城市肌理中的新锐设计,才真正读懂了北京胡同。 a大众读者1 a皇城根儿下的老北京0 a胡同y北京j通俗读物 aK921-49v5 0a达雅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02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55001552100034002102150014002443300430002583330017006886060021007056900014007267110031007408010023007711158-172620241231143132.0 a978-7-5092-2332-1b精装dCNY52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天津地名志系列丛书b专著f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 a北京c中国市场出版社d2024.11 a6册d24cm a本作品是一部讲述整个天津地区各个地名来历的地方志作品,书稿内容涉及北辰区、宝坻区、红桥区、南开区、西青区、蓟县区等6个区的地名史志。书中以街镇为行政单位,介绍了街镇、工业区和开发区、交通运输设施、水利设施、纪念地与景点、重要单位以及自然地理实体等类别的地名现状信息。每个地名介绍了位置、面积、四至以及地理实体概况等属性,地名信息介绍详细准确,可以作为地名管理的工具类参考书。书籍还包括部分照片、历史地名、凡例、目录等基本内容。 a地名研究人员0 a地名x研究y天津 aK922.1v502a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093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100040000101000041000501010008000911020015000991050018001141060006001322000041001382100030001792150016002093300309002253330019005346060021005536060025005746900015005996900015006147010015006297010015006448010023006591158-1727 a978-7-5166-6876-4dCNY236.00(全4册) a2023101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老保定丛书h第二辑f谢美生,孙进柱编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3.06 a300页d23cm a本书分册《老保定的街巷胡同与会馆》,用保定古城变迁、古城大街记忆、一般街道回眸、里巷胡同撷珍、古城会馆寻踪五部分,记述了保定古城的由来及变迁、城墙及古城街道里巷胡同历史上的变化、承载的时代印记、历史文化内涵及引人入胜的传说故事,历史上外地在保定古城所建会馆的发端、发展,直至最后的消失,与保定城的关系等。 a地方史研究人员0 a胡同x介绍y保定0 a会馆公所x介绍y保定 aK922.23v5 aK928.71v5 0a谢美生4编 0a孙进柱4编 0aCNbFHWHc20231018 0141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8001822150015002203140349002353300449005843330009010336070053010426900014010957010015011097010015011248010023011391158-172820241011105915.0 a978-7-5743-1223-4dCNY48.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悦游江苏b专著f黄华,马嵘主编 a南京c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d2024.09 a45页d26cm a黄华,教育学博士,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教授(专业三级),国际中文教师,全国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认证专家。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主持“十四五”江苏省职业教育首批在线精品课程1门、省级全英文留学生授课精品课程1门;出版专著1部,主编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双语)1部,主持省部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0项。 a本书以江苏文化为切入点,通过简明易懂、图文并茂、英汉对照的方式呈现江苏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教育、城市特色以及民俗特点。本书注重文化与教育、人文与艺术,突出对江苏文化资源的解读,通过江苏发展历史长河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征、文学艺术形式,引导留学生及来苏国际交流人士了解江苏、认同江苏、喜爱江苏。本书可供涉外人员宣传江苏、推广江苏使用,也可供具有同等学力人员自学使用。本书配套有丰富的数字资源,充分挖掘了文化内容的表现力,易于读者理解和学习。 a高职 a江苏x概况x高等职业教育x双语教学j教材j英、汉 aK925.3v5 0a黄华4主编 0a马嵘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25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5001472100034002422150016002763300565002923330013008576070015008706900015008857110047009007110039009478010023009861158-172920241120095828.0 a978-7-5684-2290-1dCNY86.00 a202411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最忆清江浦b专著f淮安市清江浦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编 a镇江c江苏大学出版社d2024.11 a309页d24cm a《最忆清江浦》是一本介绍运河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清江浦)的历史文化、地方人文特色的地方文旅宣传图书,全书分为八个主题部分:介绍河流桥涵的水润清江浦,介绍史迹古建的遗韵清江浦,介绍园林城市的景美清江浦,介绍美食特产的淮味清江浦,介绍文化场馆的馆乐清江浦,介绍街巷民俗的风情清江浦,介绍诗赋楹联的文采清江浦,介绍人物往昔的最忆清江浦。书中将有关清江浦的摄影、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创作与精美散文诗作融合在一起,串联起清江浦京杭大运河两岸的地理历史、文化传承、风土人情、美食景点的雅致图景,将清新和惊艳两种风格融合在图文并茂的形式中,向读者推介清江浦的文化旅游资源。 a大众读者 a淮安x概况 aK925.33v502a淮安市清江浦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4编02a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4编 0aCNbFHWHc20241121 0093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50001842150016002343300321002503330033005716060023006046900015006277010015006427010015006578010023006721158-173020241106140528.0 a978-7-5646-5961-5dCNY78.00 a20241106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礼遇朱集b专著f谢金陵,牛士中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09 a280页d24cm a本书从地方文化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安徽省萧县朱集镇,通过描述该镇的特色和渊源,留住乡村记忆,见证时代变迁,传承奋斗精神,本书历史文化和故事传说相交融,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相穿插,勾勒出朱集镇各个村庄的兴衰繁衍,山川河流的沧桑变迁。忠实描绘了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足迹,以及当代人守护、传承和继续奋斗的精神。 a本书适用于想了解灵璧县的读者0 a乡镇x概况y灵璧县 aK925.45v5 0a谢金陵4著 0a牛士中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34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8002002150016002382250025002543140201002793300479004803330035009596060047009946900015010417010013010568010023010691158-173120240702101717.0 a978-7-112-30027-3dCNY56.00 a202407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珠江三角洲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b专著f程娟著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1 a199页d26cm2 a智慧人居环境建设丛书 a程娟:博士,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长期从事城乡发展历史与文化遗产保护及其理论研究,发表《广州从化溪头古村保护利用模式的探索》、《高层居住区消防与景观的整合设计》等学术论文20余篇。 a本书首先通过对珠江三角洲传统村落的演变分析,系统总结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脉络;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究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逻辑关系,构建珠江三角洲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以上工作基础上,结合广泛而深入地实地调研,运用田野与社会调查方法,获取人口、社会经济、土地资源、村落建筑(传统与现代)、村落设施等历史与现时信息数据,量化分析可持续发展水平,借助系统聚类,划分村落类型,揭示空间分布格局,剖析其形成和演化的驱动力。进一步解析发展困境成因,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与策略。 a珠江三角洲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人员0 a珠江三角洲x村落x保护x可持续性发展x研究 aK926.55v5 0a程娟4著 0aCNbFHWHc20240710 0137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7001472100034002342150016002683140289002843300411005733330021009846070021010056900018010267110065010448010023011091158-173220241223170313.0 a978-7-220-13880-5dCNY68.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成都研究h第五辑b专著f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历史与成都文献研究中心编 a成都c四川人民出版社d2024.10 a384页d24cm a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历史与成都文献研究中心是成都市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研究中心主要规划成都历史文化、成都文献整理研究等方面的课题工作,突出中心研究特色,精心组织研究团队联合攻关,努力将中心建设成有一定学术影响和特色鲜明的研究机构,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 a本书是一本由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历史与成都文献研究中心”收集的综合性学术论文集,立足成都本地相关领域的研究,兼及其他地区历史文化与文献整理研究,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积极挖掘成都历史文化内核与文化精神。书稿收入论文共17篇,分为历史研究、人物研究、文献研究、综述札记四个部分,涉古及今,旨在传承发展天府文化、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供智力支持。 a成都概况研究人员 a成都x概况j文集 aK927.11-53v502a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历史与成都文献研究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85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5001472100030002322150016002623140432002783300794007103330017015046060023015216900016015447110033015608010023015931158-173320241211104839.0 a978-7-5131-9407-5dCNY60.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记住乡愁b专著e江津地名故事e帅乡江津·长寿文化f《江津地名故事》编纂委员会编纂 a北京c开明出版社d2024.11 a384页d26cm a《江津地名故事》编纂委员会是由重庆市江津区民政局、江津区地名办牵头组织成立的该书的编辑组织协调机构。编委会下设工作机构编辑部。编辑部设在江津区作家协会,由江津区作家协会30名作家组成该书的作者和编辑队伍。具体负责本书中各个镇街地名故事文稿的选题、收集、整治和采写。同时负责初稿编辑工作。江津区作家协会作者和编辑队伍强大,有中国作协会员5人,市作协会员45人。编纂过《沙城纪事》(镇街文史丛书七卷)以及《江津文史资料选辑》等20多部书稿。 a江津是长寿之乡,为加强养老工作推进,弘扬尊老敬老传统,宣传江津区长寿文化;同时加强江津区地名文化建设,编辑《记住乡愁—江津地名故事》一书传承江津长寿文化和历史地名;地名承载着乡愁和乡史,地名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市民政局“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工作部署,特确定《江津地名故事》一书主要内容:本书所记述的地名必须是江津区内的地名;全区30个镇街,每个镇街地名故事在4个以上,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和人文地理实体名称;故事内容包括该地名来历、旧事、旧业和典故,同时包括在该地名上发生的历史事件或产生的历史人物等;故事要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文史性、文学性、传承性、可读性、趣味性;内容要具有可信度,具有真实性,不得胡编乱造;在内容的主旨上要健康积极,向上、向善、向好、向美,符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地名研究人员0 a地名x介绍y江津区 aK927.193v502a江津地名故事编纂委员会4编纂 0aCNbFHWHc20241212 0105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1001482100038001892150016002273300451002433330015006946060027007096900017007367010017007537010017007708010023007871158-173520240417160034.0 a978-7-5390-8627-9dCNY268.00 a202404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赣鄱流韵长b专著f金志农,汪胜前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6 a222页d26cm a《赣鄱流韵长》是一轴以“鄱阳湖”为主题的音舞诗画,本书的主要内容为展现《赣鄱流韵长》的精彩瞬间,配上文字介绍,让不能现场观看《赣鄱流韵长》的读者也能一览该主题音舞诗画的美与教育意义。书中图片始而怀古之幽寻梦大泽,翻开典籍里的历史记忆,抒发沧海桑田之人生浩叹;继而踏歌之风扬起云帆,讲古之鱼米之乡,说流年水利湖患,唱儿女慷慨悲壮;进而放歌新中国,纵情新时代展望“一湖清水”之浩荡,畅想未来“浙赣粤大运河”之盛景,挥洒鄱阳湖之诗情画意,赞我大美江西! a摄影爱好者0 a水x文化y江西j摄影集 aK928.4-64v5 0a金志农4主编 0a汪胜前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2007nam 0 0025337450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8002062150016002443140189002603301171004493330019016205170033016396060029016726900014017017010015017158010023017301158-173620240626094520.0 a978-7-112-29923-2dCNY32.00 a202406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千年城池b专著e可持续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f曾忠忠著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06 a115页d21cm a曾忠忠,北京交通大学建筑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高级访问学者,结构风工程与城市风环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博士后。 a中国古城有数千年的历史,不同历史朝代的城市记录了不同时期的城市营建思想。其中有许多古代城市的规划设计手法对今天的城市规划有借鉴的价值。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气候适应性的研究,对指导现代城市设计,创造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对继承和发扬地域传统文化,以及弥补古代城市建设史的学科缺失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中国古代城市中“山、水、城”格局的衍变,蕴含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是环境选择的学问,有着生态、气候方面的合理内涵,特别是在指导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和布局方面。以风水思想指导的城市选址,有朴素的辩证法与和谐的自然观。古人在选择城址之时最先地考虑因素便是城市的日照、通风等气候特征,辩别其对城市以后的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逐步升华《周礼》中的尊卑等级、礼治秩序等特征。后来西周的礼制规划思想被突破,古代的城市规划在根据气候、地形等对方位朝向等作了变通处理。对于千年古城水系的气候适应性考证,详细分析了天然河道与人工河渠结合而成的北魏邺城、隋唐长安和洛阳城等案例,研究了由人工开凿而成苏州城图的水系等案例,并基于气候适应性的角度分析城市水系对于城市气候的积极作用。为了研究古代城市布局的气候适应性,作者研究了大量案例,展示早期的城市规划显然考虑了城市的主导风向对城市布局的影响。且许多古代城市的城市要素都具有气候适应性。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系统整理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千年古城营建。 a城市史研究人员1 a可持续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0 a城市史x研究y中国z古代 aK928.5v5 0a曾忠忠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02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2001962150016002283300405002443330025006495170023006746060029006976900016007267010015007428010023007571158-173720241218143210.0 a978-7-5473-2380-9dCNY78.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生长于斯b专著e六朝史上的“地方”f林昌丈著 a上海c东方出版中心d2024.12 a200页d21cm a本书深入研究了六朝南方地理、政治与社会结构。首章探讨了《水经注·渐江水》对渐江水的历史与地理描述。其后的章节分析了汉魏六朝时期地名变迁、江东大族的居住地分布,以及古代政治地理与地方志的相关议题。第三部分则聚焦于古代人口结构、编户化进程与家族组织,研究了越嶲郡的石刻、闽地墓葬砖文以及汉晋铭刻对当时社会结构的影响。通过对这些议题的深入分析,本书呈现了六朝南方社会的多样性与演变,并提出了全新的学术见解。 a本书适用于历史爱好者1 a六朝史上的“地方”0 a历史地理y中国z六朝时代 aK928.635v5 0a林昌丈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210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28001992150016002273140584002433300925008273330021017526060025017736900017017987110021018158010023018361158-173820241118114308.0 a978-7-5475-2347-6dCNY108.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禹贡青年史地学刊h第一辑b专著f青年禹贡学社编 a上海c中西书局d2024.01 a209页d26cm a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青年禹贡学社,正式成立于2019年12月。前身是始于2005年11月的复旦史地所“禹贡博士生论坛”,是由复旦大学在校学生自发建立的学术类社团。为继承“禹贡”学会前贤学人的学术追求而创。学社依托中国历史地理学最顶尖的学术机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以复旦大学有志于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研究生为服务对象,定期举行禹贡青年沙龙、研究生自组织工作坊等学术活动。至今已举办论文报告会暨禹贡青年沙龙89场,全国性博士生学术会议暨禹贡青年沙龙年度会议4次,研究生自组织工作坊5次,禹贡青年讲座2场,另有考察,读书会等活动。心社员十余名,活跃社员近百名,在复旦研究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 a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6月,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由我国历史地理学奠基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谭其骧教授创办的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1982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在研究室基础上建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1981年被确定为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1987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学科。1999年,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成立。2005年,历史地理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正式挂牌。自成立以来,总体学术水平长期处于国内第一的地位,其骨干均为各分支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尤其是在疆域政区、水道变迁、地名考证、历史地图的研究和编绘、历史地理古籍整理、历史气候和灾害等方面一直处于学科前沿。近年来在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历史人口地理、移民史、历史政治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社会地理等人文地理分支学科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本书即从本所师生已发表的论文中选取学术价值较高者辑录而成,共收录学术论文16篇、书评1篇、考察记录1篇、学者访谈1篇、青年禹贡学社发展简介和大事纪各1篇。 a历史地理研究人员0 a历史地理y中国j丛刊 aK928.6-55v502a青年禹贡学社4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33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7001542100034001912150016002253140141002413300611003823330019009936060025010126900019010377010013010568010023010691158-173920240813164957.0 a978-7-216-10891-1b精装dCNY190.00 a202408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民国)武汉名胜志稿b专著f佚名著 a武汉c湖北人民出版社d2024.11 a450页d24cm a佚名撰。散稿以薄宣纸写就,多以行书,间有少量楷体,无行格,内容有增删涂改,前后笔迹不一,散乱无序,未装订。无目录、预言等,作者无法考证。 a《[民国]武汉名胜志稿》,又名《武汉图经》三卷,佚名撰,民国稿本。散稿以薄宣纸写就,多以行书,间有少量楷体,无行格,内容有增删涂改,笔迹与原稿字迹同。书叶有破损,散乱无序号,未装订。为未竟之作,不见付梓。从记事内容看,以武昌为省垣,有“民国二十一年(1933)三月随州何成浚”等字样,最晚记事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志分上中下三卷,武昌居卷上,汉阳列卷中,汉口入卷下。全志记武汉三镇之山川、疆域、名胜、古迹、金石、艺文等。此次出版以目前所见湖北省图书馆藏存稿为底本,按内容将武昌、汉口、汉阳分别聚合。全志无完整目录,且存稿体量较小,故卷下门目依存稿多少粗分门目之内除明显前后颠倒之调整,多依凭原稿顺序,未再细分。 a名胜古迹爱好者0 a名胜古迹y武汉z民国 aK928.706.31v5 0a佚名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25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64001542100034002182150016002523140161002683300425004293330017008545170019008716060025008906900019009157010017009347010017009518010023009681158-174020240820151819.0 a978-7-5482-5229-0b精装dCNY466.00 a202408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最忆临安 梦栖建水b专著e建水古城寻觅记f张雁鸰,杨大禹编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7 a318页d29cm a张雁翎,中国建筑专业摄影委员会委员,云南土木协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摄影研究会副会长,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工程师,长期从事建筑与室内室内工作,喜爱摄影。 a云南建水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享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称誉。建水古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它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经过12个世纪的建设,仍有50多座古建筑遗存至今。该书以现存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典型代表性传统建筑聚落个体为切入点,通过精美的摄影图片与文字说明,向世人展示建水传统建筑中的儒学建筑、宗祠寺庙、亭台楼阁、民居建筑所包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a古建筑爱好者1 a建水古城寻觅记0 a古建筑x介绍y建水县 aK928.717.44v5 0a张雁鸰4编著 0a杨大禹4编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09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13001081020015001211050018001361060006001542000059001602100030002192150016002492250023002653300432002883330013007205170029007336060017007626900018007797010021007978010023008181158-174120241230103713.0 a978-7-200-17528-8b精装dCNY49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湖山纵横b专著e颐和园地区历史与园林新论f(加)夏成钢著 a北京c北京出版社d2024.11 a672页d26cm2 a颐和园文化研究丛书 a颐和园山水之间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本书即以颐和园景物为线索,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分为人物典故与文化典故二部分,空间横跨东西南北、时间贯穿五千年。共计16篇,14万字(原列40篇),每篇3000-7000字,避免过长倦怠。读者可以通过这一系列叙述,重新审视这一世界遗产,进而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与自豪。本书着眼于内在的文化渊源,正是文化影响了这片湖山的布局与特征。了解它们使我们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即透过景观思考文化、透过文化思考景观。 a大众读者1 a颐和园地区历史与园林新论0 a颐和园j文集 aK928.73-53v5 0c(加)a夏成钢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8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140386002533300321006393330099009606060025010596900018010847010015011028010023011171158-174220241226112836.0 a978-7-313-30849-8dCNY18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古猗园数字化园林文化遗产图录b专著f尹仕美等著 a上海c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d2024.01 a395页d26cm a尹仕美,同济大学景观学博士,高级园林工程师,目前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负责人,是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环境艺术设计A级设计师、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专家、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企)业导师。目前个人出版专著1本,主编、参编教材3本,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各级别课题12项,2021年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进步奖。 a古猗园,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是上海明清园林造园艺术的典范,上海文化景观、江南风貌的重要代表。目前古猗园明清核心保护区缺乏一手详实的图纸数据,依托详实数据的造园艺术研究成果仍较少,本书一方面借助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同时整合明清核心保护区的历史、人文、艺术等研究成果,形成一套完整的明清核心保护区数字档案。 a本书适合上海园林文化历史与艺术研究、园林史、数字化场景开发等领域的学者以及园林爱好者等参阅使用0 a古典园林y上海j图录 aK928.73-64v5 0a尹仕美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20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2250017002483300557002653330017008226060043008396900015008827010017008977010017009148010023009311158-174320241015100339.0 a978-7-5604-5339-2dCNY96.00 a202410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秦汉长城遗址研究专集b专著f徐卫民,王永飞主编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4.02 a369页d26cm2 a秦汉研究论丛 a本书分为嘉峪关秦长城遗址研究、汉代雁门郡诸县、犬丘与垂等地望研究、汉代器物专题,是关于先秦至秦汉研究最新成果的展示。其中,《试析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中的“盗赋”“受所监”》《洪山汉代汉画像石祠中的丧葬场域研究》《浅议坡刘村秦墓出土玉印及相关问题》等文章紧扣热点研究领域,以岳麓秦简、里耶秦简、清华简等为材料依托,结合传世文献,对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考证及阐释。本书以现阶段主要考古成果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史料与出土遗址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关注甘肃、陕西内蒙地区秦长城及相关遗址,运用多重证据法,力求充分反映秦汉长城研究所蕴含的历史史实与文物、文化价值。 a古建筑爱好者0 a长城x古建筑遗址x研究y中国z秦汉时代 aK928.77v5 0a徐卫民4主编 0a王永飞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31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140201002383300529004393330013009686060037009816900018010187010017010368010023010531158-174420240810103003.0 a978-7-5218-6135-8dCNY68.00 a202408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图说北京长城文化带b专著f李建平编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09 a217页d25cm a李建平,1954年10月出生,北京史研究会秘书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发表学术文章《北京街巷与历史风云》、《北京城市景观与古都文脉》、《帝都文化——北京旧城中轴线》、《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a为了弘扬长城精神,传承爱国情怀,普及长城文化带北京段的保护意义,让更多的人关注长城、关爱长城,保护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使更多的人了解长城文化带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保护建设的美好前景,进一步增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在社会上营造浓厚的保护文物、爱我中华氛围。正值邓小平、习仲勋老一辈革命家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40周年之际,本书作为科学普及读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读者直观了解北京长城文化带。本书系配合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系列丛书之一,与已出版的《图说北京大运河文化带》是姊妹篇,并都配有原创视频资料。 a大众读者0 a长城x文化遗产x介绍y北京j图集 aK928.77-64v5 0a李建平4编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55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6001862150016002223140519002383300385007573330027011426000028011696060019011976900014012166900014012307010017012448010023012611158-174520241105115610.0 a978-7-5596-8049-5dCNY45.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b ar1 a跟着苏东坡去旅行b专著f霍晨昕编著 a北京c北京联合出版公司d2024.12 a141页d24cm a霍晨昕,自媒体推广人,自由作家,杂志撰稿人,艺人策划。其作品《异度空间》被首都图书馆读者选为“2015年度自然科学总论NO.1”“受欢迎的读物”。涉猎广泛的她,经过十年积淀,如今已有社科文史热销书《后宫秘史》《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敢死队》《战乱中的世界》《重返古战场》《现场》等,旅游美文《这里是北京,这才是北京》等。在艺人策划方面,也时出十万加之作。多年的人生与文字体悟,让她忍不住又写了一些励志小品,结集出版成《不问忧伤,不负时光》《心有阳光,不惧远方》等畅销书,她希望每一个读到她的文字的人都能获得快乐与力量。 a《跟着苏东坡去旅行》以苏轼一生的行迹为线索,选取他生平所到过的城市的知名风景地、地理历史、风俗特产,结合苏轼的人生际遇、诗文字画与逸闻趣事逐一进行介绍,既是一本丰富的旅游指南,也是一本另类的人物传记。全书语言优美平实、通俗易懂,穿插古代诗文,读后可以使读者对苏轼的人生轨迹、政治功绩、文学创作、人格情操及所到地的山川美景、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激发人们对旅游的兴趣。 a传记爱好者,旅游爱好者 0a苏轼f(1036-1101)x传记0 a旅游指南y中国 aK928.9v5 aK825.6v5 0a霍晨昕4编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62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2001472050008001992100042002072150016002492250011002653140493002763300487007693330015012566060019012716900018012907110023013088010023013311158-174620241230134018.0 a978-7-113-31782-9dCNY6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南京深度游Follow meb专著f《亲历者》编辑部编著 a2版 a北京c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2 a176页d24cm2 a亲历者 a《亲历者》编辑部是由多位有丰富旅行经验、长期编写旅游类图书的专职作者,以及一批热爱行走、有着丰富撰稿经验的兼职撰稿人组成的专业编写团队,曾编写过“Follow Me系列”“Let’s Go系列”等一批深受读者好评的旅游类书籍。本书主编周国宝,资深旅游图书策划人,痴于行走,爱好摄影,熟知全国旅游动态。自幼酷爱地图和地理,工作后一直和旅游图书打交道,一有空就去旅行,曾经端着相机穿梭于中国各大城市的角落,追寻绮丽的风景,以自己的视角发掘世界的精彩。喜欢用笔记录自己的发现,更喜欢把自己的旅行经验和大家分享。 a本书通过丰富详实的旅游攻略,让你的旅行能变得轻松和深入。文前速读南京板块从爱上南京、南京概览、读懂南京这3个板块进行编写,让读者对所去目的地有一个初步的感官印象。文中按照南京区域划分,从钟山风景区、夫子庙—秦淮河、南京古城墙、南京城区、南京郊区共5个章节进行编排,每个章节都精心甄选目的地热门且值得游览的景点,配以精美的景区手绘图,以及提升现场感的精美图片,采用亲历者的真实旅行经历和感受进行编写,为读者在目的地的游览、交通、美食、购物、娱乐等提供全方位完美解决方案,资讯丰富且实用。 a旅游爱好者0 a旅游指南y南京 aK928.953.1v502a亲历者编辑部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071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300165002263330015003916060021004066900018004277010013004458010023004581158-174720240523103722.0 a978-7-5530-1461-6dCNY58.00 a2024052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品味张家界b专著f流编著 a长沙c湖南地图出版社d2023.11 a150页d26cm a《品味张家界》分为“旅游笔记”“旅行解读”“人文风情”“特辑”四章,从风景的游览及解读,还有吃、住、行、购、娱等旅游要素入手,全面介绍张家界旅游业态和人文风情。 a旅游爱好者0 a旅游指南y张家界 aK928.964.3v5 0a流4编著 0aCNbFHWHc20240529 0116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8001842150016002223140137002383300459003753330015008346060019008496900016008687010015008848010023008991158-174820241230143850.0 a978-7-5594-9123-7dCNY58.0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很多很多的云南b专著f任梓瑞等著 a南京c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d2025.01 a388页d21cm a任梓瑞,男,2012年生于北京,现居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学校学生。爱好旅游,观察大自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郭守敬博物馆义务讲解员。 a本书是一本旅行笔记,也是一本自然美育手册,是五位中小学生眼中的云南印象,书中通过孩子们的眼睛,用随笔、诗歌等不同文体形式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鸟类多样化以及个人感触四个方面描绘了包括苍山、洱海、高黎贡山、松赞寺、大研古镇、和顺古镇、束河古镇等地在内的多彩多姿的云南,也记录了他们旅程中的点点滴滴,孩子们带着读者走进他们心中的大自然,全书充满着诗意和童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同大自然的亲近之情,读者也能透过孩子们的眼睛收获属于自己的自然之美和无穷力量。 a旅游爱好者0 a旅游指南y云南 aK928.974v5 0a任梓瑞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60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42002102150016002523140311002683300637005793330021012165170023012376060019012606900011012797010015012907010015013058010023013201158-174920241213102951.0 a978-7-309-17793-0dCNY86.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谁是“造物主”b专著e关于技术的哲学思考f林德宏,王治东著 a上海c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2 a335页d23cm a林德宏,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后一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1986年任教授,2014年被评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科技哲学、科学思想史。王治东,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哲社项目等各类项目20余项。 a全面论述技术的内在矛盾,特别是技术与人的矛盾,指出人与物的关系是技术哲学的基本问题。技术的主要任务是造物,故技术有时被人称为“造物主”。技术物以为人服务的形式,不断对人进行“取代”,这是人不断被“机器化”的过程。工作机取代人的双手、动力机取代人的体能,电脑取代人脑、人工智能取代人的智能、智能机器人取代人,甚至取代人的情感、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导致人的全部机器化、物化、非人化,使人类沦为物的奴隶,最后使人类消亡。对技术特别是AI进行认真的反思,是哲学工作者的天职。要充分发展AI,又要加以合理的限制与约束。强调能够不等于需要,需要不等于必要,必要不等于应该。评价技术的哲学立场是:珍惜与维护人的生命与尊严,珍惜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a技术哲学研究人员1 a关于技术的哲学思考0 a技术哲学x研究 aN02v5 0a林德宏4著 0a王治东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49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140432002323300495006643330025011596050023011846900012012077010013012198010023012321158-175020241202110120.0 a978-7-5208-3247-2dCNY58.00 a202412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天工开物文化研究b专著f赖晨著 a北京c中国商业出版社d2024.11 a294页d26cm a赖晨(1973—),男,江西石城人,历史学副教授,历史学硕士,现任江西工程学院天工文化研究院院长;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历史文化研究。在《北京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正式出版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散文2000多篇;《天工文化,传承与发扬》(第一作者)、《福文化概论》(合著)、《福建都城隍庙志》(合著)、《福州内河史话》(合著)等;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 a全书共分13章,第1章为绪论,阐述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等问题。第2—3章,阐述《天工开物》的作者及成书的时代背景。第4—6章,阐述天工开物文化取得的成就,即它孕育了中国制造的工业基因、展现了独具匠心的先进技术、浓缩了工开于人的造物文化。第7—12章,阐述天工文化的精髓,即兴亡有责的爱国情怀、经世致用的务实作风、敢为人先的创新品格、专注求精的工匠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第12—13章,阐述新余人民和江工人对天工开物文化的传承、弘扬。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a《天工开物》研究人员 a《天工开物》x研究 aN092v5 0a赖晨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30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140283002383300399005213330013009206060023009336900011009567010017009677010015009847010017009998010023010161158-175120241220105757.0 a978-7-5543-1376-3dCNY88.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硬核b专著f萧文斌,杨帆,吴晶平主编 a广州c羊城晚报出版社d2024.12 a227页d26cm a萧文斌,研究员,长期从事科普研究、科学教育、科普传播、区域产业经济、旅游资源等管理与研究。杨帆,助理研究员、全国十佳科普使者。长期从事科普传播、科普讲解培训、科普活动策划等研究。吴晶平,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媒体宣传和科普传播研究,多个科普作品、传播案例和活动项目获国家、省市奖项。 a珠江科学大讲堂设立于2012年,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主办,广东科学中心、羊城晚报社承办,是面向公众的大型系列科学讲座,通过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演讲,传播科学知识、诠释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方法,为社会公众打造了解科学的互动性平台。本书是从珠江科学大讲堂中精选主题、重新编写而成的科普图书。内容涉及硅基生命与数字孪生、中国天眼、功能微生物、碳达峰碳中和、算力、生物多样性、量子计算与光芯片等前沿科技领域。 a科技人员0 a科学技术j普及读物 aN49v5 0a萧文斌4主编 0a杨帆4主编 0a吴晶平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82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757002463300409010033330073014126060019014856900013015047010015015177010017015328010023015491158-175420241206150141.0 a978-7-5219-3050-4dCNY58.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野外科学考察安全手册b专著f柴勇,韩联宪主编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4.11 a174页d24cm a柴勇 植物学博士,现就职于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主要从事植被生态学及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经常组织野外科学考察工作。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重大项目课题、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编专著2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5篇,专利授权4项。联宪 动物学家、野外安全专家。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后留所从事鸟类学研究。1997年调入西南林业大学任教,2015年退休。研究领域涉及濒危雉类保护、鸟类多样性、人兽冲突、野外安全等。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了《热带丛林探奇》、《中国观鸟指南》、《自然保护职业规划指南》、《纳帕海的鸟》、《普达措国家公园观鸟手册》、《防范野生动物伤害手册》等。在国内多家杂志发表过数百篇科普文章和图片。 a《野外科学考察安全手册》一书主要介绍的内容有野外工作的准备、基本装备、出行安全、露营、食物、避险、急救、遇险求生及救援等基本知识,以及法律法规的掌握,身心健康调整等。《野外科学考察安全手册》一书特点鲜明,科学性、操作性强,若在野外遭遇险情,可快速提供正确的方法处置。书中内容以科学考察工作为题材,对于专业野外工作人员或者业余探险、研学等人员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是一本使用群体十分广泛的野外安全技能著作。 a本书对于专业野外工作人员或者业余探险、研学等人员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0 a科学考察j手册 aN8-62v5 0a柴勇4主编 0a韩联宪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41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1001482100038002092150016002473300794002633330021010575170033010786060013011116900011011247010015011358010023011501158-175520241227093200.0 a978-7-5635-7386-8dCNY8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层次演化论b专著e关于自然性与复杂性的辩证演绎f宋锋林著 a北京c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d2024.12 a480页d26cm a事物甲及其对立面的统一关系构成事物乙,事物乙及其对立面的统一关系构成事物丙,那么事物甲同事物丙之间是什么关系?进一步地,事物甲同蕴含着更丰富对立统一关系的复杂事物之间又是什么关系?这类问题涉及多个演绎层次,传统辩证法难以对这种多层次相干关系进行具体而全面地定性。任何系统都具有层次性,层次性是系统思想与方法的精髓。本书尝试给出了刻画多层次体系的演绎方法论———层次演化论,其中,系统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进路可通过层次的不断跃迁来反映,系统的演绎复杂性可通过有相互蕴含关系的各细分层次来解耦,系统的多样性演绎表现可通过不同层次间的相干来勾勒。从层次演化论中可以了解层次的起源,层次的划分,层次的差异、联系与过渡,不同层次间的相干特性,层次结构的设计原则,等等。层次演化论给出了考究复杂系统的全新演绎范式,以及把握对立关系逐级演进的一般思维框架,有望为系统科学、自然辩证法等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a系统科学研究人员1 a关于自然性与复杂性的辩证演绎0 a系统科学 aN94v5 0a宋锋林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82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34002202150016002543140312002703300806005823330063013886060019014516900012014707010017014827010017014997010015015168010023015311158-175620241209153814.0 a978-7-121-49187-0dCNY69.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及MWORKS实践b专著f聂兰顺,刘志会,李雪编著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08 a295页d26cm a聂兰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院长,物联网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委会执行会员,IEEE会员,黑龙江省工商联执委、咨议委委员,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二大学访问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软件,信息物理系统/物联网,实时系统等。 aMBSE是复杂系统数字化研发的基本方法,是系统工程方法与数字化设计、数字化仿真技术融合的先进成果。MWORKS是同元软控公司基于国际知识统一表达与互联标准打造的系统智能设计与验证平台,是MBSE方法落地的使能工具。本书介绍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及MWORKS实践,内容包括引论,MBSE语言、工具、方法论,MWORKS.Sysbuilder系统设计建模功能,设计仿真一体化的新一代MBSE方法论,使命任务定义与需求分析,系统架构定义与可行性论证,系统架构定义与可行性论证,运行方案仿真与综合评估,应用案例,可复用模型管理与协同,MBSE未来发展趋势。本书结合作者团队多年来在复杂装备领域的MBSE实践经验,面向装备研制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向读者介绍了基于MWORKS平台的设计仿真一体化方法,并简明扼要的讲述了MBSE方法在不同研制阶段流程中的应用方式。本书对行业前沿理论的描述简明扼要,装备设计验证案例过程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MBSE语言、工具、方法等内容。 a本书适合作为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以及工程师的MBSE入门教材0 a系统工程x研究 aN945v5 0a聂兰顺4编著 0a刘志会4编著 0a李雪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46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8002102150016002483300788002643330107010526060021011596900015011807010015011958010023012101158-175720240909115538.0 a978-7-5612-9427-7dCNY59.00 a202409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面向任务成功性的可修系统重要度分析及优化b专著f蔡志强等著 a西安c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d2024.08 a260页d24cm a本专著以重要度分析理论为指导,以可修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任务成功性为衡量标准,提出可修系统任务成功性评估方法,建立一套面向任务成功性的可修系统重要度分析方法,探讨其在串联、并联、n中选k、桥式等典型结构系统中的变化规律,构建基于任务成功重要度的可修系统优化方法,并通过数学证明、算例仿真、实例分析等途径,验证了上述模型及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全书共由6章组成。第1章阐述了任务成功性评估以及基于重要度理论的系统优化问题的研究背景;第2章阐述了可修系统任务成功性建模理论。第3-4章针对二态单阶段、二态多阶段、多态单阶段、多态多阶段可修系统进行任务成功性模型构建。第5章阐述了可修系统的任务成功重要度的理论意义和计算方法。第6章阐述了可修系统的任务成功性优化模型和基于任务成功重要度的求解算法。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可靠性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借鉴与学习,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参考。 a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可靠性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借鉴与学习,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参考0 a系统可靠性x研究 aN945.17v5 0a蔡志强4著 0aCNbFHWHc20240912 0126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42002002150015002423000037002573300640002943330009009346060033009436900010009767010017009868010023010031158-175820241105150123.0 a978-7-5167-6707-8dCNY15.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学(第8版 下册)学习指导与练习b专著f刘飞兵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78页d26cm a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配套用书 a1.主要内容:本书是中级工班的数学主教材《数学(第八版下册)》配套学生用书,包括以下4章:第1章数列,第2章排列与组合,第3章概率论与统计初步,第4章数据表格信息处理。2.主要特点:本次改版将根据使用中的反馈意见以及适应时代要求,在教材体系中彰显“四个自信”。内容上将更加偏向基础薄弱的学生,把控理论难度,加强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衔接,力求在总体结构完整顺畅的前提下,以最简明易懂的方式阐述知识,以适应院校教学状况,易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并订正上一版的错误,更换习题,增加重难点提示、测试题等内容,更多地融入现代信息技术。3.选题价值:本套教材是中级工班的数学主教材,全套的教材和习题册年销量均在万册以上,本书年销量超40万册,是公共课的重点品种。 a中专0 a数学x技工学校j教学参考资料 aO1v5 0a刘飞兵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00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7001482100038001852150016002233300432002393330025006716060025006966900012007217010015007338010023007481158-175920241226084056.0 a978-7-5685-4803-8dCNY69.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古典数学史话b专著f郭书春著 a大连c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d2024.12 a355页d26cm a中国古典数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成原始社会至西周中国数学的兴起,春秋至东汉中期中国古典数学框架的确立,东汉末至唐中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体系的完成,唐中叶至元中叶中国筹算数学的高潮,元中叶至明末古典数学的衰落与珠算的发展,明末至清末西方数学的传入与中西数学的融会等几个阶段。本书作者郭书春是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史的专家,作者通过对上述中国古代数学发展阶段的详细介绍,将中国古典数学发展历程完整地呈现给读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数学。 a古典数学历史研究人员0 a古典数学x历史y中国 aO112v5 0a郭书春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8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79001522100038002312150016002693140158002853300551004433330013009945170017010076060013010246900014010377010035010517020013010868010023010991158-176020241009082905.0 a978-7-5428-8284-4dCNY68.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毕达哥拉斯定理b专著e力与美的故事f(美)阿尔弗雷德·波萨门蒂等著g涂泓等译 a上海c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d2024.12 a224页d24cm aAlfred S. Posamentier(阿尔弗雷德·波萨门蒂)是美国纽约大学梅西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和数学教育教授、纽约城市大学城市学院数学教育名誉教授。出版过50多本数学书籍。 a毕达哥拉斯定理可能是数学中最伟大的定理之一,它在数学上非常重要,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应用。在这本融娱乐性和知识性的数学科普书中,资深数学教育家波萨门蒂系统地阐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的种种方面,带领读者从各个角度、利用各种学科的知识,一步步证明毕达哥拉斯定理。书中既描述了中国传统的勾股定理、展示了古代中国数学家的证明,也介绍了近现代西方数学家或数学爱好者的各种证明方式。同时,还展示了结合毕达哥拉斯定理创作的一些艺术作品。本书内容丰富,发人深省,展示了数学的力和美,适合初高中学生及他们的老师们阅读,并有助于他们的教与学,也适合于任何对数学感兴趣的人。 a广大读者1 a力与美的故事0 a勾股定理 aO123.3v5 1c(美)a波萨门蒂b阿尔弗雷德4著 0a涂泓4译 0aCNbFHWHc20241010 01669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8001001020015001181050018001331060006001512000095001572100038002522150016002902250015003063140402003213300479007233330013012025170025012156060021012406900017012617010038012787010027013167020013013438010023013561158-176120241030140646.0 a978-7-5428-8290-5dCNY66.00 a20241030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cger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圆周率b专著e持续数千年的数学探索f(美)阿尔弗雷德·S.波萨门蒂,(德)英格玛·莱曼著g涂泓译 a上海c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d2024.10 a140页d26cm2 a数学桥丛书 a阿尔弗雷德·S·波萨门蒂,纽约城市大学城市学院下属教育学院的院长和数学教育教授。他为教师和中学生们撰写和合著了许多数学书籍。作为一位客座教授,他所钟爱的是那些能充实年轻人学习经历的主题,其中包括数学题的解答,以及介绍能展示数学之美的不常见主题。波萨门蒂也经常在报纸上发表与数学及其教学相关的主题评论。莱曼教授刚刚从柏林洪堡大学数学系退休。多年来,他领导了柏林数学天才中学生协会,至今仍密切参与其中。 a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围绕着促成了数学之美的圆周率的无数主题,介绍了数学史上人类对圆周率的研究起源和研究历程、圆周率算法的发展;还介绍了圆周率的一些奇特的数学性质、文化艺术中出现的圆周率元素、圆周率的应用、关于圆周率的悖论等。本书旨在向读者说明,圆周率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相反,它是一个特别的数字,会在最意想不到的诸多地方出现。读者还将会发现,这个数字在整个数学中是多么有用。本书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从而使读者意识到在这个极为重要的数字的研究中所具有的固有的美。 a广大读者1 a持续数千年的数学探索0 a圆周率j普及读物 aO123.3-49v5 1c(美)a波萨门蒂b阿尔弗雷德·S4著 1c(德)a莱曼b英格玛4著 0a涂泓4译 0aCNbFHWHc20241031 0128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05000800184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300621002423330099008636060029009626900011009917010015010028010023010171158-176220241115135847.0 a978-7-04-063395-5dCNY50.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高等数学h下册b专著f江志松等编 a2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2 a392页d26cm a本书按照“工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全书共14章,分上、下两册出版。下册介绍微分方程、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和傅里叶级数。内容包括微分方程、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的积分学及其应用、向量函数的积分、傅里叶级数。书中加强了对基本数学概念、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方法的阐述,注重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力求满足高素质科技人才培养的需要。全书例题丰富,叙述注重几何和物理直观,通俗易懂,并融入丰富的微积分发展史料,具有较好的可读性。本书第二版在保持第一版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了修订。对部分内容进行改写,删除了数学软件应用方面的内容,增加了工科特色的教学案例。 a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类、经济管理类各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考研、自考等复习参考用书0 a高等数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O13v5 0a江志松4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09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8001982150016002363300480002523330051007326060033007836900011008167010015008278010023008421158-176320240930134816.0 a978-7-5770-0930-8dCNY78.00 a202409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b专著f李常虹著 a成都c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03 a374页d26cm a本书是关于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术专著,旨在帮助高等院校教授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本书重点阐述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三方面,并结合实践应用阐述了高等数学教学在实践中的运用与发展。具体分8章来阐述:第一章为数学教育发展概述;第二章为高等数学教学理论;第三章为高等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第四章为高等数学教学创造能力;第五章为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第六章为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第七章为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改革;第八章为高等数学教学的实践应用。 a本书可为高等院校教授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师参考用书0 a高等数学x教学研究x高等学校 aO13v5 0a李常虹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02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42001882150016002303300450002463330019006966060029007156900011007447010015007558010023007701158-176420241202133113.0 a978-7-312-06169-1dCNY45.00 a202412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工科高等数学简明教程b专著f冯青华编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63页d26cm a本书针对高等院校工科本科生,全面而深入地探索微积分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及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应用,常微分方程等内容。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函数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到导数、积分和微分方程等专题的学习,并且深入研究导数与微积分在各种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如曲线分析、优化问题等。同时,结合工科专业的实际需求,介绍了高等数学在工科领域中的一些应用,如物理、经济和工程设计等。 a高校工科本科生0 a高等数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O13v5 0a冯青华4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09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8002082150016002463140119002623300309003813330013006906060041007036900011007447010017007557010017007727010017007898010023008061158-176520241106103748.0 a978-7-5723-2360-7dCNY59.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专升本高等数学考点清单b专著f张天德,范洪军,孙建波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0 a288页d29cm a张天德,山东大学数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泰山学堂数学卓越教授、山东省高考数学阅卷组组长、大学生数学竞赛山东赛区负责人。 a本书涵盖专升本数学考试大纲要求的全部知识点及近14年的经典真题,汇集了专升本数学考试的基本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本书是由张天德教学团队根据多年的高等数学教学经验和专升本辅导经验,依据各地最新《专升本公共课高等数学考试大纲》编写而成,主要面向参加专升本高等数学考试的学生,是专升本高等数学复习和考试冲刺宝典。 a成人教育0 a高等数学x成人高等教育j升学参考资料 aO13v5 0a张天德4主编 0a范洪军4主编 0a孙建波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34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8002082150016002463140119002623300555003813330013009366060041009496900011009907010017010017010017010187010017010358010023010521158-176620241106103716.0 a978-7-5723-2361-4dCNY69.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专升本高等数学刷题计划b专著f张天德,周秀娟,范洪军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0 a304页d29cm a张天德,山东大学数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泰山学堂数学卓越教授、山东省高考数学阅卷组组长、大学生数学竞赛山东赛区负责人。 a本书精心挑选近800道题目,针对专升本历年真题中出现的高等数学知识点,通过分析专升本考试命题特点,合理编排设计模式和知识点出场顺序,把握主要知识点及其关联性,感悟常用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编者总结出复习的范围、重点和应试解题的思路和技巧,独具匠心地设计推出了这本高效、实用、新颖的专升本高等数学复习教材,为学生专升本复习带来显著的效果。本书根据最新专升本高等数学考试大纲(山东的大纲内容几乎是所有省市中最多的,以山东省为基础,拓展到浙江、四川、河南等省份,部分大纲内容根据省份进行细分,做全国版真题)将所有内容分为7章,配合《专升本高等数学考点清单》同步使用。 a成人教育0 a高等数学x成人高等教育j升学参考资料 aO13v5 0a张天德4主编 0a周秀娟4主编 0a范洪军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03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5002363300433002513330017006846060037007016900014007387110027007528010023007791158-176720240807115315.0 a978-7-5722-7355-1dCNY20.00 a2024080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30000 ay z 000yy ar1 a考研数学真题汇编及详解b专著f新东方大学事业部编著 a杭州c浙江教育出版社d2024.02 a82页d26cm a本书收录了2021至202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一、数学二和数学三的全部真题,并按照年份进行了汇编和整理。本书的特色是作为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的合订本,能够覆盖更全面的真题题型,考生可通过对题目的练习、比较、思考、总结,发现题目设置和解答的规律性;通过最近三年的真题让考生了解最新考题的难易程度,把握命题趋势,科学把握考情,节省宝贵的复习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书建议考生经过基础和强化阶段的系统学习后,再在真题阶段配合刷题使用。 a研究生类教材0 a高等数学x研究生x入学考试j题解 aO13-44v502a新东方大学事业部4编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44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51001532100038002042150016002422250019002583140139002773300651004163330013010676060021010806900015011017010029011167020013011458010023011581158-176820241209153605.0 a978-7-5428-8320-9dCNY128.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fre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迷人的无穷b专著f(法)厄休拉·巴斯莱著g王隽译 a上海c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d2024.12 a224页d24cm2 a迷人的科学丛书 a厄休拉·巴斯莱,法国物理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核物理与粒子物理研究所科学主任,曾于2019—2022年担任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学委员会主席。 a宇宙的广袤不断激发人类的好奇心,令人浮想联翩。为了更好地认识无穷大和宇宙自诞生以来的演变历程,我们必须转向另一个“无穷”,即无穷小,以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为基础,研究其中的夸克、轻子和玻色子,力争在最小尺度上破解物质的结构之谜。没有无穷小,我们就不能对宇宙大爆炸、大型恒星结构的行为和物质的诞生展开描述。没有两个“无穷”,我们将无法建立解释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理论模型,也无法构建量子引力理论。关于两个“无穷”的物理学超越了物理学标准模型,出现了大量带“最”字的表述。它需要使用非常庞大的国际设施,能够将人类带向认知的边界。在那里,我们可以轻松应对光速和物质的属性极限。本书通过30个简洁的章节和丰富的插图,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已知和正在探索的“无穷”世界。 a大众读者0 a无穷小j普及读物 aO141-49v5 1c(法)a巴斯莱b厄休拉4著 0a王隽4译 0aCNbFHWHc20241212 0126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71001522100038002232150016002612250015002773140173002923300423004653330015008886060019009036900013009227010027009357020015009628010023009771158-176920241211110324.0 a978-7-5428-8326-1dCNY50.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五边形与五角星b专著e边边角角的趣事f(美)伊莱·马奥尔著g张珍真译 a上海c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d2024.12 a224页d24cm2 a数学桥丛书 a伊莱·马奥尔曾任芝加哥洛约拉大学数学史的教授。他的著作包括享誉国际的《无穷之旅》《数字的故事》《毕达哥拉斯定理,4000年历史》《数字音乐》以及与约斯特合著的《美丽几何》。 a对于古往今来的许多数学家而言,“五角”是个散发着奇特魅力的词语。从字面意义上的由五条边组成的“五边形”,以及由其对角线相连而成的“五角星”,再到美国国防部所在的“五角大楼”……,五边形与五角星吸引着众多数学家的目光。而是尽管五边形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一本书探讨过这种形状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丰富的插图,《五边形和五角星》提供了一个五面多边形的全面观点,揭示了其有趣的几何性质和它在各种领域的影响。 a数学爱好者0 a数学j普及读物 aO1-49v5 1c(美)a马奥尔b伊莱4著 0a张珍真4译 0aCNbFHWHc20241212 0186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140452002603300755007123330013014675170027014806060019015076900013015267010017015397010017015568010023015731158-177020241223155317.0 a978-7-121-49388-1dCNY65.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学之旅b专著e数学的前世、今生与未来f孙和军,王海侠编著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78页d26cm a孙和军,副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现任教于南京理工大学。美国数学会(AMS)会员,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SIAM)会员;国际权威数学刊物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评论员;中国兵工学会会员。长期讲授研究生基础课现代微分几何、黎曼几何导论,本科生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本课程被评为江苏省2010年研究生精品课程“现代微分几何”,“现代微分几何”多媒体课件在国家教育部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中获得三等奖。 a本书旨在通过多元的视角、详实的史料、生动的故事、丰富的案例以及前沿的探索,引导读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数学文化之旅,共同感受数学如何塑造人类的过去,影响现在,并预示未来。全书共十三章,内容涵盖广泛,从数的起源与演变,到数系的不断扩充;从欧几里得几何的严谨体系,到非欧几何的创新突破;从微积分的诞生与发展,到数学悖论与危机的深刻反思;从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到现代数学猜想的探索之路;再到分形几何的奇妙世界、混沌理论的复杂之美,以及数学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未来展望。每一章节都力求深入浅出,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生动、深刻的数学世界。本书不仅注重数学知识的科普,更强调数学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同时,本书还基于跨学科和前沿视角,利用众多案例展示数学在计算机、人工智能、通信、天文、物理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揭示了数学在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巨大作用。 a大众读者1 a数学的前世、今生与未来0 a数学j普及读物 aO1-49v5 0a孙和军4编著 0a王海侠4编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13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3500153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300433002383330157006716060025008286900011008537010017008648010023008811158-177120240905110847.0 a978-7-04-063038-1b精装dCNY33.0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代数学h五b专著f邓少强等主编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08 a187页d26cm a代数学是研究数学基本问题的一门学问,本书“代数学(五)”是此系列五卷本“代数学”的第五卷,主要内容是有限群的表示理论。本书从“对称性”观点来理解有限群的表示,介绍了结合代数的结构、群代数的模,表示的基本概念、可约性、特征标与正交性、点群的表示、置换群的表示、实表示与复表示等重要内容。此外,本书还简单介绍了李群和李代数的表示理论的基本内容。本书的特点是叙述简洁,深入浅出。书中配备了数量较大的习题,可以加强读者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数学专业类以及对数学要求较高的理工科类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的表示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高校数学教师作为教学参考书和科研工作者作为专业参考书0 a代数x高等学校j教材 aO15v5 0a邓少强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2053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050008001942100042002022150015002443000043002593140540003023300713008423330091015556060029016466900014016757010017016897010017017067010017017238010023017401158-177220241231134510.0 a978-7-113-31820-8dCNY40.0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线性代数b专著f王春华,魏云超,孟华军主编 a3版 a北京c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5.02 a83页d26cm a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公共课程系列教材 a王春华,上海海洋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风险、企业管理、群论、 群表示论、生物信息学等;主要教授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工程数学、数学建模等课程。参与编写教材多部,有丰富的授课和教材编写经验。魏云超,上海洋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运筹学与控制论,主要教授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运筹学 等课程,发小SCI论文2篇,EI2篇,参与编写教材4部;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孟华军,上海洋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问题,主要讲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获得校最受欢迎好老师,指导学生获得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 a作者本着优化结构体系,降低理论要求,强化思想教育,加强实际应用的原则,以线性代数在本科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为依据,在引进先进计算工具的基础上强调数学基础理论和思想的学习,适当减少烦琐的计算技能训练,较好地处理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学科的独立性与相关科学的关系,尽量做到传统而不失其先进性,简明而不失其系统性,扼要而不失其操作性。本书是在第1版和第2版基础上,根据近几年来一线教师在线性代数课程教改和教学实践的成果进行修订的,其编写宗旨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注重抽象问题应用,提高学生素质”。全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与向量、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教材,尤其适合应用型本科各专业,也可供自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a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教材,尤其适合应用型本科各专业,也可供自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参考0 a线性代数x高等学校j教材 aO151.2v5 0a王春华4主编 0a魏云超4主编 0a孟华军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45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4001782150016002123000031002283140172002593300620004313330069010516060029011206900014011497010017011638010023011801158-177320240806083517.0 a978-7-111-76380-2dCNY36.00 a202408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线性代数b专著f冯青华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1 a177页d26cm a普通高等教育基础课系列教材 a冯青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分方程及其应用研究,高等学校大学数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近年来先后在中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教研或科研课题研究5项。 a本书介绍了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行列式、矩阵、n维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二次型、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等。本书的特色是:突出以“矩阵为载体,变换为工具”的主线,使初等变换的基本思想贯穿教材内容,同时优化编排顺序和内容体系,部分线性代数抽象概念和理论的阐述,遵循从低维具体的现象到高维抽象的过程,构造数字、符号与图形的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地处理抽象难点;突出分层次应用,增加应用型例子,将习题分层次;增加课程思政内容及计算机软件交叉应用;融入配套的数字资源,在教材中设置二维码,学生通过扫码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听取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和重点习题的分析等,通过更直观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配置相应电子课件等资源。 a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理工科和经管类本科生“线性代数”课程的教材0 a线性代数x高等学校j教材 aO151.2v5 0a冯青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0807 0111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1001482050008001792100034001872150016002213300537002373330013007746060029007876900014008167010017008308010023008471158-177420241226114345.0 a978-7-04-063863-9dCNY35.8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线性代数b专著f朱凤林主编 a2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5.01 a220页d26cm a本书是为高等学校理工类、经济管理类专业编写的线性代数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和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等线性代数的基本内容。每章配有基础练习和综合练习,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书中除介绍线性代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外,还在拓展阅读部分介绍了一些线性代数在工程、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和MATLAB算例,以帮助读者充分认识线性代数的现实意义,并在思维启发版块从科学思维的角度帮助读者理解线性代数的思想。本书配有数字化资源,包括基础练习答案和综合练习详解,以及与教材内容相配套的教学视频,便于读者自学。 a高校师生0 a线性代数x高等学校j教材 aO151.2v5 0a朱凤林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0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42001862150016002283300416002443330051006606060013007116900015007247010017007398010023007561158-177520241112140351.0 a978-7-312-06139-4dCNY54.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矩阵分析及其应用b专著f范自强编著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04页d26cm a本教材为安徽省一流规划教材,共包括六章内容。主要有线性代数(增加正规阵的相似标准型、Hermite二次型、Rayleigh商、矩阵的张量积等内容)、线性空间和内积空间理论的相关理论(用空间的子空间构造各种插值函数,利用内积空间讨论了曲线拟合)、线性变换的理论、矩阵的相似标准型、矩阵分解以及各种分解的应用、矩阵级数。和一般矩阵理论图书相比,本教材的特点是从分析的角度引入定义及相关结论。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研究生的公共基础教材使用。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研究生的公共基础教材使用0 a矩阵分析 aO151.21v5 0a范自强4编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41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100001522100034002522150016002862250013003023050020003153140182003353300463005173330021009806060025010016900012010267010042010387010036010808010023011161158-177620241008164403.0 a978-7-111-76850-0dCNY99.00 a20241008d2024 em y0chiy50 ea1 aengg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抽象代数基础教程b专著e英文f(美)约翰·B.弗雷利(JohnB.Fraleigh),(美)尼尔·布兰德(NealBrand)著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1 a436页d24cm2 a现代数学 a据原书第8版译出 a约翰· B. 弗雷利(John B. Fraleigh) 罗德岛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科学系荣休教授,一生致力于数学教育,出版过多本有影响力的图书,《抽象代数基础教程》是其代表作之一,这本书已经成为经典。 a本书是一本抽象代数入门教材,假定读者具备一定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对解答习题和例题十分必要。本书深入介绍了群和子群、群结构、同态和商群、高级群论、环和域、环和域的构造、交换代数、域的扩张和伽罗瓦理论等抽象代数入门课程的所有主题。书中有大量的定义和定理,以及对这些理论进行进一步说明的例题。几乎每节都配有习题,部分习题在书末提供了答案。本书适合作为两学期课程的教材,具体如何安排课程在“教师前言”中有详细说明,并且提供了一张各节依赖关系图供参考。 a抽象代数研究人员0 a抽象代数j教材j英文 aO153v5 0c(美)a弗雷利c(Fraleigh, John B.)4著 0c(美)a布兰德c(Brand, Neal)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469nam0 220030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8001001020015001181050018001331060006001512000107001572100038002642150016003022250015003183140194003333300433005273330025009605170023009856060027010086900015010357010039010507010027010897020013011167020015011298010023011441158-177720241210105102.0 a978-7-5428-8345-2dCNY88.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cger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斐波那契数列b专著e定义自然法则的数学f(美)阿尔弗雷德·S.波萨门蒂,(德)英格玛·莱曼著g涂泓,冯承天译 a上海c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d2024.12 a140页d24cm2 a数学桥丛书 a阿尔弗雷德·S·波萨门蒂是一位美国教育家,擅长数学和科学教育,曾任纽约城市大学梅西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数学教育荣誉教授,是1994年美国年度教育家。他在数学教育方面声名远播,创作了60多本数学书籍。 a斐波那契数最早出现于数学家斐波那契的著作《计算之书》,单独地看这个数列,它并不算特别有吸引力。不过,在整个数学领域中,没有任何数像斐波那契数那样无处不在。它们出现在几何学、代数学、数论和许多其他数学分支中。更令人惊叹的是,它们还出现在自然界中。本书首先介绍了斐波那契数的发展历史,然后对这些数的不寻常性质进行了深入浅出但有启发性的讨论。它们与数学中看似完全不相关的其他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为其在各种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打开大门。 a斐波那契序列研究人员1 a定义自然法则的数学0 a斐波那契序列j普及读物 aO156-49v5 1c(美)a波萨门蒂b阿尔弗雷德·S.4著 1c(德)a莱曼b英格玛4著 0a涂泓4译 0a冯承天4译 0aCNbFHWHc20241212 01513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109001522100038002612150016002992250015003153140291003303300439006213330015010606060019010756900015010947010033011097010030011427020013011727020015011858010023012001158-177820241211114413.0 a978-7-5428-8327-8dCNY42.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漫游数论世界b专著e古老数学分支的永恒魅力f(美)C.斯坦利·奥格尔维,(美)约翰·T.安德森著g涂泓,冯承天译 a上海c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d2024.12 a140页d24cm2 a数学桥丛书 a作者,(美)C. 斯坦利·奥格尔维,(美)约翰·T. 安德森,汉密尔顿学院数学教授。译者,涂泓,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体物理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天体物理以及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方向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迄今已出版数学、物理、天文学等方面的译著四十余部。 a数论是一个古老而迷人的数学分支,在现代计算机理论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也是业余数学家的热门话题,因为它不需要高等数学的知识。汉密尔顿学院的两位著名数学家C.斯坦利·奥格尔维和约翰·T.安德森,从人们熟悉的概念开始,巧妙而轻松地将读者带入具有挑战性的数论的神奇领域,包括对素数、数的模式、同余算术、无理数和迭代、丢番图方程及连分式等主题的深入讨论。你只需要具备高中的数学知识,以及对数字的喜爱和好奇的头脑,就会很快被这里提出的观点和问题所吸引。 a数学爱好者0 a数论j普及读物 aO156-49v5 1c(美)a奥格尔维bC.斯坦利4著 1c(美)a安德森b约翰·T4著 0a涂泓4译 0a冯承天4译 0aCNbFHWHc20241212 0144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3001482100034001812150016002153300805002313330117010366060013011536900014011667010015011808010023011951158-177920240411165939.0 a978-7-122-44567-4dCNY168.00 a202404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动态网络分析b专著f孙笑明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02 a250页d26cm a本书对动态网络的基本理论、驱动因素、研究内容及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全书共九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概述了网络的发展过程,重点引入动态网络,说明其研究意义,而后又对复杂网络与社会网络的区别进行说明;第二章介绍动态网络的分析基础,其中包括动态网络的定义以及基本理论,从理论方面对网络形成、变化及结束进行解释;第三章介绍了时间尺度的基本属性和划分类型,以及时间在动态网络分析中的作用;第四章将现实中的经验与网络变化实例结合起来,介绍了动态网络的四个基础性的驱动因素;第五章研究了基于驱动因素下网络的动态变化,从节点、关系、结构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从个体网、整体网两个层次进行动态网络分析,主要研究个体及整体随着时间推移,其节点属性、网络关系和结构的变化;第八章介绍网络研究的实证和仿真两种研究方法,并提出网络研究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一章从网络研究发展的角度出发,介绍未来研究的重点。 a本书可供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等交叉学科专业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0 a网络分析 aO157.5v5 0a孙笑明4著 0aCNbFHWHc20240417 0107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300321002403330145005616060029007066900014007357010015007497010015007647010017007798010023007961158-178020240905110514.0 a978-7-04-063030-5dCNY40.0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实变函数b专著f程伟,吕勇,尹会成编著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08 a236页d26cm a本书是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编写的实变函数课程教材,全书内容共6章,分别为预备知识、抽象Lebesgue积分、Lebesgue测度、Lp空间、微分、R上函数的微分等,体系完整,为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概率论、微分几何等课程提供基础理论。本书强调数学的严谨性,用集合论语言进行了精确的数学推理和证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a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数学类专业以及对数学要求较高的理工类专业本科生的实变函数课程教材,也可作为高校数学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以及科研工作者的参考用书0 a实变函数x高等学校j教材 aO174.1v5 0a程伟4编著 0a吕勇4编著 0a尹会成4编著 0aCNbFHWHc20240912 0097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300354002363330049005906060027006396900014006667010017006807010015006978010023007121158-178120240812083531.0 a978-7-04-062731-2dCNY36.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基础复分析b专著f崔贵珍,高延编著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09 a216页d26cm a本书是为高校数学类专业基础复分析课程编写的教材。全书共十一章,内容包括复数、点集拓扑基础、复函数、初等函数的几何性质、复积分、留数计算、调和函数、级数与乘积展开、共形映射与Dirichlet问题、解析延拓、椭圆函数。本书在选材上注重几何直观,在内容上力求全面,在拓扑基础方面有所加强。各章配有适量习题,不仅能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而且对思维有很好的拓展。 a本书可作为高校数学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0 a复分析x高等学校j教材 aO174.5v5 0a崔贵珍4编著 0a高延4编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02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7001472100050002242150016002743300400002903330033006906060023007236900014007467010013007608010023007731158-178220241106135835.0 a978-7-5646-6183-0dCNY30.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具有临界指数的几类分数阶椭圆方程解的存在性、多解性与集中性b专著f金花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4 a112页d24cm a本书主要研究具有临界指数的几类分数阶椭圆方程解的存在性、多解性及解的集中性。第一部分,在没有单调性条件和(AR)条件下,研究了具有临界指数增长的分数阶Schrdinger方程基态解的存在性。第二部分,研究了临界情况下分数阶奇异扰动问题解的存在性和集中性。第三部分,研究了具有临界指数的分数阶Kirchhoff方程解及多解的存在性。第四部分,研究了具有Hardy-Littlewood-Sobolev临界指数的分数阶Choquard方程基态解的存在性。 a本书适用于微分方程解法研究者0 a微分方程解法x研究 aO175.1v5 0a金花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09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050008001902100050001982150016002483300447002643330025007116060033007366900015007697010017007847010017008018010023008181158-178320240821151910.0 a978-7-5646-6380-3dCNY38.00 a202408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学物理方程b专著f刘文斌,陈太勇主编 a3版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8 a200页d26cm a“数学物理方程”是以从实际问题中,如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提出的偏微分方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是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之一,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数学物理方程”作为数学、通信、电子、物理、物探、力学等专业的基础课和应用基础课,有其鲜明的特点,数学理论的严密性和实际问题的应用性。本书第三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做了较大改动,去掉了第三章的第五节,第四章增加了两节内容,修改后的内容更紧跟目前的技术要求,更加易于学生理解。 a高校数学物理专业学生0 a数学物理方程x高等学校j教材 aO175.24v5 0a刘文斌4主编 0a陈太勇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102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300401002323330073006336060033007066900015007397010015007548010023007691158-178420240905110833.0 a978-7-04-063025-1dCNY31.0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学物理方程b专著f雷震等编著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08 a172页d26cm a本书根据编者多年来教学实践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七章。第一、二、三章分别介绍波动方程、热传导方程与调和方程的基本定解问题的适定性、求解方法及解的性质。在此基础上,第四、五、六、七章分别介绍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分类与总结、一阶偏微分方程组、广义解与广义解、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等。在部分章节附有扩展阅读内容,以帮助读者开阔视野与加深对正文内容的理解。此外,在每节后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习题,供读者进行练习。 a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数学类专业本科生数学物理方程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0 a数学物理方程x高等学校j教材 aO175.24v5 0a雷震4编著 0aCNbFHWHc20240912 0111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9001542100042002032150016002453300400002613330103006616060015007646900015007797010015007947010013008097010013008228010023008351158-178520240829163147.0 a978-7-312-05947-6b精装dCNY128.00 a202408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遍历理论及其应用b专著f叶向东,黄文,邵松著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10 a322页d26cm a介绍现代遍历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它在其它数学分支中的应用。本书基本内容包括:保测系统的概念和基本性质,Poincare回复定理;vonNeumann和Birkhoff遍历定理;拓扑动力系统基本概念和结论;熵理论的初步知识;Furstenberg交的初步知识;遍历论在Ramsey型组合数论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多重遍历回复问题和多重遍历定理等。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数学系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一般数学工作者、物理工作者参考。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数学系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一般数学工作者、物理工作者参考0 a遍历性理论 aO177.99v5 0a叶向东4著 0a黄文4著 0a邵松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01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300253002403330163004936060029006566900014006857010015006997010013007147010015007278010023007421158-178620240905111034.0 a978-7-04-063044-2dCNY29.0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微分几何b专著f黎俊彬,袁伟,张会春编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08 a172页d26cm a微分几何是由古典几何进入现代几何时基础课程。本书介绍大学微分几何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理论,包括曲线和曲面的局部理论、曲面的内蕴几何、微分流形和专题选讲。全书简明顺畅,几何意义突出。特别是,本书习题均贯穿于正文中,是正文的理论延伸、具体示例或方法练习等。 a本书是为数学类专业基础较好的本科生(拔尖班、强基班、基地班等学生)编写的微分几何入门教材,也适用于数学类专业的普通本科生与研究生在学习微分几何课程时酌情选择使用0 a微分几何x高等学校j教材 aO186.1v5 0a黎俊彬4编 0a袁伟4编 0a张会春4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04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300398002443330045006426060027006876900011007147010017007257010015007427010015007578010023007721158-178720240905110925.0 a978-7-04-063035-0dCNY44.0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概率论h下册b专著f李增沪,张梅,何辉编著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08 a280页d26cm a本书是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101”计划)教材,为大学数学专业概率论课程设计,基于尽量少的预备知识,介绍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工具和方法。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讲授概率论基础知识,包括概率空间、随机变量、条件分布与独立性、数学期望、特征函数、概率极限定理等;下册是关于随机过程和随机分析的引论,包括随机过程和鞅论的基本结果、更新过程、离散时间马氏链、连续时间马氏过程、随机积分和应用等。 a本书可为理工科大学生、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0 a概率论x高等学校j教材 aO21v5 0a李增沪4编著 0a张梅4编著 0a何辉4编著 0aCNbFHWHc20240912 0067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300067002573330017003246060053003416900011003947010017004058010023004221158-178820241227093243.0 a978-7-304-12804-3dCNY69.8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考研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辅导讲义b专著f余丙森编著 a北京c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d2024.12 a445页d26cm a本书主要为考研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关知识,还附带习题及答案。 a研究生类教材0 a概率论x数理统计x研究生x入学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O21v5 0a余丙森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094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4001802150016002143300321002303330089005516060029006406900012006697010015006818010023006961158-178920241216114548.0 a978-7-301-35856-6dCNY42.00 a2024121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应用数理统计b专著f邹杨主编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25.01 a212页d19cm a本书为高等学校的《应用数理统计》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共五章。每章含有常用统计软件数据分析操作简介,章末附有知识小结、疑难公式的推导与证明、有关数理统计发展史的课外读物、章节练习及习题讲解。本书包含教育、生物、经济等专业所需的数理统计知识,以及常用统计软件分析操作简介。 a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类、经管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0 a数理统计x高等学校j教材 aO212v5 0a邹杨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385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8001001020015001181050018001331060006001512000107001572100038002642150016003022250015003183140182003333300411005153330013009266060025009396900015009647010038009797010027010177020013010447020015010578010023010721158-179020241210105030.0 a978-7-5428-8348-3dCNY80.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cger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黄金分割b专著e自然与艺术中的美丽结构f(美)阿尔弗雷德·S.波萨门蒂,(德)英格玛·莱曼著g涂泓,冯承天译 a上海c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d2024.12 a140页d24cm2 a数学桥丛书 a阿尔弗雷德·S·波萨门蒂是纽约城市大学城市学院下属教育学院的院长和数学教育教授。莱曼教授刚刚从柏林洪堡大学数学系退休。多年来,他领导了柏林数学天才中学生协会,至今仍密切参与其中。 a黄金分割也许是最奇妙、最有趣的数学现象。为了让读者充分欣赏黄金分割带来的各种视觉美,作者将带领读者经历一段几何体验之旅。本书追溯了黄金分割如何在历史上出现,介绍了一些相当不寻常的构建黄金分割的方法,此外还介绍了许多有黄金分割嵌入在其中的、令人惊讶的几何图形。本书还揭示了黄金分割比和斐波那契数列、毕达哥拉斯定理之间的联系,介绍了植物界中的黄金分割、分形中的黄金分割。本书只要求读者具备一些初等的几何学知识。 a广大读者0 a黄金分割法j普及读物 aO224-49v5 1c(美)a波萨门蒂b阿尔弗雷德·S4著 1c(德)a莱曼b英格玛4著 0a涂泓4译 0a冯承天4译 0aCNbFHWHc20241212 0186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76001532050008002292100034002372150016002713301038002873330145013256060023014706900015014937010035015087020015015437020015015588010023015731158-179220240925143100.0 a978-7-5183-6923-2dCNY150.00 a20240925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入门b专著f(美)J.N.雷迪(J.N.Reddy)著g郭慧娟,刘冬欢译 a2版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09 a600页d26cm a本书通俗易懂,主要介绍了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步骤及其计算机实现方法,着重给出了一维和二维典型问题的有限元模型,及其在相关力学问题比如弹性变形、固有振动、瞬态响应、粘性不可压流动等实际问题上的典型应用。一共有十三章,第一章引言简要介绍了有限元方法的特征及其历史,第二章介绍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及经典变分原理,第三章给出了二阶微分方程的一维有限元模型,并在第四章例给出了其在一维热传递和流体力学及固体力学问题中的应用。第五章介绍了梁和圆板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第六章则介绍了平面桁架和框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第七章是一维特征值问题及瞬态问题的有限元方法。第八章给出了前述有限元模型中的数值积分方法及程序实现。第九章介绍了二维单变量问题的有限元方法。第十章给出了二维的插值函数、数值积分方法及其计算机实现。第十一章是粘性不可压流体流动问题的有限元方法。第十二章是平面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元方法,最后一章则简介了三维有限元方法。本书内所有的FORTRAN和MATLAB格式的源程序都可以从作者的网站上免费下载使用。本书适合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有限元方法的教材,同时也是力学、航空航天、机械、土木、矿业、水利等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有限元方法的重要参考资料。 a本书适合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有限元方法的教材,同时也是力学、航空航天、机械、土木、矿业、水利等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有限元方法的重要参考资料0 a非线性x有限元分析 aO241.82v5 0c(美)a雷迪c(Reddy, J. N.)4著 0a郭慧娟4译 0a刘冬欢4译 0aCNbFHWHc20240926 0120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000020002443300437002643330161007016060021008626900015008837010017008987010017009158010023009321158-179320240729080040.0 a978-7-04-062561-5dCNY68.00 a202407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最优化方法与理论b专著f文再文,袁亚湘编著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0 a424页d26cm a101计划核心教材 a本书介绍了最优化的基本概念、典型案例、基本理论和优化算法。典型案例来自数据科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图像和信号处理等领域,基本理论涵盖最优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各类优化问题的一阶或二阶最优性条件、对偶理论等,优化算法包括无约束优化算法、约束优化算法、复合优化算法。全书案例丰富,理论翔实,展现了最优化的“实践—算法—理论—实践”这一特点。书中配备了适量的习题,这些习题难易兼顾、层次分明,为正文的内容提供补充,并可检验读者的学习效果。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数学类专业、数据科学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供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图像和信号处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0 a最优化算法j教材 aO242.23v5 0a文再文4编著 0a袁亚湘4编著 0aCNbFHWHc20240731 0108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8002002150016002383300433002543330033006876060035007206900011007557010015007667010015007817010015007968010023008111158-179420241023092229.0 a978-7-5612-9530-4dCNY89.00 a202410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线性与非线性振动理论b专著f傅超,杨涛,路宽编著 a西安c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d2024.10 a392页d26cm a本书包含概述、线性振动基础、振动问题建模和求解方法、线性振动实例及应用、非线性振动基础、非线性振动求解理论、运动稳定性与分岔、非线性振动实例及应用等内容。新增国内外最新线性与非线性振动的研究进展,紧扣学科前沿;突出本门课程最核心的理论,是帮助学生掌握线性与非线性振动的重要理论工具;精选成功应用线性和非线性理论解决基础科学问题的案例,包括减振、能量俘获等,帮助研究生掌握线性与非线性振动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同时培养研究生科研素质。 a线性与非线性振动研究相关人员0 a线性振动x非线性振动x振动理论 aO32v5 0a傅超4编著 0a杨涛4编著 0a路宽4编著 0aCNbFHWHc20241024 0121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3001542100034001872150016002213140181002373300353004183330131007716060015009026900012009177010017009298010023009461158-179520240913161024.0 a978-7-122-46483-5b精装dCNY128.00 a202409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黏弹性原理b专著f李云良编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10 a250页d24cm a李云良,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路面结构与材料、黏弹性理论与本构关系、力学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讲授道路工程材料(双语)、黏弹原理、沥青混合料配合设计试验等课程。 a本书以土木工程材料作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黏弹塑性材料本构方程的构建方法及求解方法,紧密围绕土木工程材料的黏弹塑性材料属性及实际工程问题,具体内容包括:黏性流体流变行为、一维黏弹塑性本构模型的构建原理及方法,黏弹性材料的静态及动态性能参数及材料力学行为,时温等效原理及其应用,弹塑性问题的二维及三维求解方法,黏弹性材料三维问题的对应原理及求解方法。 a本书可供土木工程、力学、道路与轨道工程、材料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0 a粘弹性理论 aO345v5 0a李云良4编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00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8001942150016002323300437002483330025006856060017007106900011007277010015007388010023007531158-179620240531154602.0 a978-7-5369-8829-3dCNY58.00 a202405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计算流体力学原理及工程应用b专著f楚晨晖著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273页d26cm a本书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阐述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理论基础,以及计算机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本书稿主要结构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理论原理,共分六章;下篇共四章,主要介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技术进行的一些工程研究成果。希望通过本书的介绍和讲解,能够使读者能够基本掌握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作者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技术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人员0 a计算流体力学 aO35v5 0a楚晨晖4著 0aCNbFHWHc20240605 0143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050008001802100038001882150016002263000045002423140197002873300527004843330077010116060027010886900010011157010017011258010023011421158-179720241127142312.0 a978-7-5214-4967-9dCNY65.00 a202411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基础物理学b专著f支壮志主编 a5版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24.11 a280页d29cm a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第六轮规划教材 a支壮志,沈阳药科大学教授,从事一线物理学教学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授课风趣幽默,深受学生欢迎。参加编写教材多部,具有丰富的编写经验,熟悉教材重难点。科研工作成效优秀,发表论文数十篇。 a本书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第五轮规划教材之一,主要介绍刚体的转动、流体力学、振动学、波动学、相对论、气体动理论、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直流电路、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光的吸收与散射、光的量子性、量子力学基础、激光、原子核与粒子物理、体动理论、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直流电路、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光的吸收与散射、光的量子性、量子力学基础、激光、原子核与粒子物理。本教材适于高等医药院校各专业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供药学类专科或函授教学使用。 a本教材适于高等医药院校各专业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供药学类专科或函授教学使用0 a物理学x医学院校j教材 aO4v5 0a支壮志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29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29001482050008001772100034001852150016002193300630002353330117008656060027009826900010010097010015010198010023010341158-179820241226091643.0 a978-7-302-67866-3dCNY72.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物理b专著f朱峰主编 a4版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328页d26cm a本书涵盖了教育部制定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核心内容,以“精品化、立体化、实际化”为目标。本书在修订过程中继承了第1版、第2版和第3版的特色,添加了“科学家简介、知识点检测”等电子资源,采取压缩经典、简化近代、突出重点的方法精选和组织内容。全书共十三章,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振动和波、波动光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基础.每章包括开章疑难、基本内容、自我检测、拓展知识、复习与总结、练习题。内容深浅适当,讲解正确清晰,例题指导详尽,全书联系实际,特别是注意介绍物理知识和物理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本科少学时的大学物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还可以供其他有关专业选用和广大读者阅读。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本科少学时的大学物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还可以供其他有关专业选用和广大读者阅读0 a物理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O4v5 0a朱峰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17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300492002363330103007286060029008316900014008607010017008747010017008918010023009081158-179920240906113632.0 a978-7-04-063039-8dCNY65.00 a202409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量子力学b专著f曹庆宏,杨李林主编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09 a420页d26cm a本书为物理学“101计划”核心教材,详细阐述了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数学框架及其在不同空间维度的应用,如玻恩概率诠释、薛定谔方程、一维和三维量子系统、角动量理论与自旋等。书中通过实例和习题辅助教学,旨在帮助物理和化学专业的学生及研究人员深入理解量子力学原理和计算技巧。全书共十一章,涵盖了量子论的诞生、玻恩概率诠释和薛定谔方程、一维量子系统,量子论的数学形式、三维量子系统、角动量理论与自旋、全同粒子、定态问题中的近似方法含时问题中的近似方法、散射,量子纠缠等内容,并配有习题,内容由浅入深。 a本书可作为物理学类相关专业本科生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参考0 a量子力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O413.1v5 0a曹庆宏4主编 0a杨李林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21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140235002323300415004673330021008826060013009036900014009167010017009308010023009471158-180020241213113632.0 a978-7-305-28516-5dCNY68.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量子力学选讲b专著f陈彦辉编著 a南京c南京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50页d26cm a陈彦辉,博士,云南省楚雄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并结题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开发表SCI论文14篇,1项项目成果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个人被评为云南省“兴滇英才”青年人才、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a本书概要论述了量子力学中的五个基本假设、波粒二象性、束缚态、基态、电子屏蔽、电子简并、能级分裂以及量子力学中的守恒量等方面的量子力学基础知识,系统地介绍了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物理规律等基本理论。本书在讲述过程中将《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等等理论物理课程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将理论物理基础知识和天体物理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传递着思考、分析、探索、研究的科学过程,有利于启发阅读者的思路。 a量子力学研究人员0 a量子力学 aO413.1v5 0a陈彦辉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41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6002403140308002563300397005643330051009616060033010126900014010456900011010597010015010707010015010857010013011008010023011131158-180220241217142242.0 a978-7-5630-9377-9dCNY78.00 a202412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强磁场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b专著f晋芳伟,吉学英,夏程著 a南京c河海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96页d24cm a晋芳伟,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材料电磁过程及金属材料深冷处理。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5项。吉学英,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循环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固体材料改性,发表论文10余篇。夏程,贵州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读硕士。 a强磁场的作用可对材料凝固组织产生深刻影响。本书主要归纳和总结了强磁场在材料制备中的各种应用。其中,对强磁场基本理论、强磁场技术发展以及强磁场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归纳了强磁场中的晶体取向研究现状以及强磁场影响凝固组织的动力学机制研究成果,对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晶体组织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总结。本书还对磁场热处理的研究状况以及强磁场对金属相变的影响机理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阐述。 a本书可供材料电磁过程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使用0 a强磁场x应用x材料制备x研究 aO441.4v5 aTB3v5 0a晋芳伟4著 0a吉学英4著 0a夏程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2100nam0 220030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95001522100028002472150016002753140737002913300567010283330013015955170021016086060031016296900013016606900018016737010021016917010025017127020023017377020015017608010023017751158-180620241211111129.0 a978-7-5567-1285-4dCNY68.00 a20241211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jpn aCNb350000 ay z 000yy ar1 a可爱的物理b专著e日常用具原理之美f(日)田中幸,(日)结城千代子著g(日)大塚文香绘g马文赫译 a福州c海峡书局d2025.01 a272页d21cm a田中幸 出生于日本岐阜县,现居东京。毕业于上智大学理工学部物理学科。曾在庆应义塾高中、都立日比谷高中、都立西高中等高中担任讲师,后在晃华学园初高中担任理科教师,现任桐荫学园高中讲师。东京书籍中学理科教科书编写委员。协助制作NHK高中课程“物理基础”。结城千代子 出生于东京,现居东京。曾在上智大学理工学部物理学科、国际基督教大学大学院、筑波大学大学院任职,现任埼玉大学、昭和大学物理讲师。此外,还曾参与多贺双叶幼儿园的工作,曾担任晃华学园玛丽亚之园幼儿园园长。现任上智大学理工学部非常勤讲师。东京书籍初中理科、小学立刻和小学生活科教科书编写委员会成员。曾任NHK高中课程“物理基础”讲师。大塚文香插画师。1989年生于日本滋贺县,毕业于京都精华大学设计学部。目前以绘制书籍和杂志的插画为主。2020年获HB Gallery File Competition vol.30永井裕明奖。 a一本将日常用品与物理学原理巧妙结合的科普读物,它揭开了日常生活中25种有意义的工具及其背后隐藏的奥秘。一把叉子,叉在一个点上;一个笸箩,利用惯性定律切水;一把披萨刀,刀刃无限长;一把剪刀,在空中有一个支点,可以移动杠杆……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基于自然的原理和规律。初高中所学的“物理”通常被认为是无用的,但事实上,它们是各种工具所具有的“使用之美”的基础。本书分五章讲述了每个人至少使用过一次的日常生活工具:流动工具、刺入工具、切割工具、保持工具和运输工具,两位物理学专业老师一边嘀咕着“什么是什么不是”,一边讨论着工具和物理之间有趣的关系。没有任何复杂的公式或计算。 a大众读者1 a日常用具原理之美0 a物理学x生活用具j普及读物 aO4-49v5 aTS976.8-49v5 0c(日)a田中幸4著 0c(日)a结城千代子4著 0c(日)a大塚文香4绘 0a马文赫4译 0aCNbFHWHc20241212 0103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9001542100034002032150016002372250027002533300365002803330081006456060015007266900011007417010017007528010023007691158-180720241226112843.0 a978-7-115-66251-4b精装dCNY149.8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真空电子学原理及应用b专著f宫玉彬等编著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4.01 a337页d24cm2 a电磁安全理论与技术丛书 a真空电子三极管的出现把人类第一次真正带入了信息社会,从那时起真空电子学已经为人类社会服务了一个世纪,现在它仍然在通讯、雷达、医学成像、受控热核聚变、深空探测、卫星导航、大科学装置等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书介绍真空电子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并详细阐述毫米波、太赫兹等真空电子器件的研究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工程、能源微光夜视和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a本书适合从事真空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太赫兹科学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0 a真空电子学 aO46v5 0a宫玉彬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13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05000800192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000043002503300617002933330009009106060033009196900011009527010015009637010017009787010017009958010023010121158-180820241018104406.0 a978-7-04-063167-8dCNY38.00 a202410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无机化学b专著f石慧,郭红彦,郝利娜主编 a2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0 a216页d26cm a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教学资源库配套教材 a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教学资源库配套教材,依据药学专业教学标准及“无机化学”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特点,认真落实为专业服务的理念,并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点编写而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物质结构、溶液、化学反应、元素和化合物及实验部分,共十一章。主要章节除正文外,均设有“思维导图”“学习目标”和”目标测试”,还穿插有“知识拓展”“化学与医药学”及二维码链接资源(微课、动画、操作视频、拓展阅读、在线测试)等。教师如需获取本书授课用PPT,请登录“高等教育出版社产品信息检索系统”(http://xuanshu.hep.com.cn/)免费下载。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药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医药行业、社会从业人员的业务参考用书。 a高职0 a无机化学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O61v5 0a石慧4主编 0a郭红彦4主编 0a郝利娜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28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3001482100038002212150015002593300616002743330021008906060015009116900015009266900012009417010015009537010013009687010015009818010023009961158-180920241227091242.0 a978-7-5686-1125-1dCNY47.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30000 ay z 000yy ar1 a天然晶质石墨典型产品加工技术与创新示范b专著f张海军,阚侃,张晓臣著 a哈尔滨c黑龙江大学出版社d2024.12 a85页d26cm a本书从石墨选矿、提纯、球形石墨、可膨胀石墨、石墨烯、石墨尾矿综合利用等整条线开展系列研究。石墨选矿部分对新开发的环保型浮选药剂进行了工业化验证,并提出新的目标矿物与杂质分离的工艺与方案;提纯方面对传统碱酸法工艺进行经典再创新,加入氯化钠助剂提高除硅效果,并自主发明一种高效的清洗装置;球形石墨采用工业设备对石墨球化处理,并提出系列球形石墨尾料的改性与高附加值应用;可膨胀石墨方面,自主发明了硫酸+双氧水反应装置,有效提高了膨胀倍率,在电化学氧化插层方面提出了系列理论;石墨烯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少层石墨烯制备技术,并对其应用于气敏材料方面进行验证;尾矿利用方面,提供了利用石墨尾矿生产高纯磁铁粉及纳米晶须的工艺。 a石墨加工技术人员0 a石墨x加工 aO613.71v5 aTB32v5 0a张海军4著 0a阚侃4著 0a张晓臣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02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05000800196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000072002543300404003263330119007306060039008496060039008886900014009276900014009417010017009557010017009728010023009891158-181020231008140134.0 a978-7-109-30898-5dCNY32.00 a2023100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b专著f刘建祥,刘守庆主编 a2版 a北京c中国农业出版社d2023.07 a123页d26cm a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 a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全书共5章58个实验,系统介绍了实验室的基本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实验、设计及综合实验等内容,以“注重基本操作和基础实验,加强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为原则,把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结合,紧扣专业知识结构、实验技能两个主题,是一本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全面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与绿色环保意识的教材。 a本书适用于农林院校林学、农学、食品、环境、材料、生物技术类等专业,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参考教材0 a无机化学x化学实验x高等学校j教材0 a分析化学x化学实验x高等学校j教材 aO61-33v5 aO652.1v5 0a刘建祥4主编 0a刘守庆4主编 0aCNbFHWHc20231011 0098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1001482050008001792100034001872150016002213000023002373300257002603330147005176060013006646900011006777010015006888010023007031158-181120241226082536.0 a978-7-04-063684-0dCNY75.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有机化学b专著f赵温涛等编 a7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2 a624页d26cm a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a本书是在保留前六版注重基础、强化应用和反映学科最新成果特色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教学实践修订而成的。全书共分20章,章节次序与第六章基本一致,仍采用脂肪族和芳香族混合编写体系。与第六版相比,本版在各章前增加了每章知识点内容梳理,并扩充了书中练习题和章后习题。 a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药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及材料类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0 a有机化学 aO62v5 0a赵温涛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646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1001472050008002282100034002362150016002703140511002863300343007973330073011406060029012136900011012427010017012537120021012707120021012917120021013128010023013331158-181220241224145637.0 a978-7-04-063472-3dCNY45.00 a202412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有机化学h下册b专著f尹冬冬主编g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编 a2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0 a484页d23cm a尹冬冬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职称、职务,教授 性别,女 年龄,81专业,化学 学历,研究生 研究领域,有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领域,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领域,华中师范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领域,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设立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江苏省属大学。 a本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了必要的增删、调整,为个别章次增加了思考题或习题、习题参考答案,尽集体创意之所能,修订而成的。本书共24章,由四篇——基础篇、机理篇、合成篇和专论篇构成,分上、下两册出版。书后配有有机物分子立体形象及重要有机反应机理等资源,请扫描书后二维码下载使用。 a本书可供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用作教材,也可供其它各类院校有关专业选用0 a有机化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O62v5 0a尹冬冬4主编02a北京师范大学4编02a华中师范大学4编02a南京师范大学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15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8002122150016002503300472002663330021007386060029007596900012007886900014008007010017008147010017008317010015008488010023008631158-181320240419165242.0 a978-7-5390-8878-5dCNY48.00 a202404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实用有机化合物核磁共振波谱学b专著f付建平,徐骏伟,熊伟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2 a222页d26cm a本书包括了1H-NMR、13C-NMR、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在有机立体化学中的应用,二维NMR技术,以及19F和31P核磁共振谱去除对核磁共振原理的阐述,介绍很多波谱书几乎不提及,但在实际研究过程分实用的核磁共振定量法,以及近十年发展的微谱数据的使用。对近二十年发展十分迅速的13C-NMR计算谱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和计算机辅助核磁共振进行解析,归纳了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化学位移、偶合常数及特征峰型,并通过实例总结在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核磁共振谱解析的实际问题,探讨常见核磁共振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a核磁共振谱法人员0 a有机化合物x核磁共振谱法 aO622v5 aO657.2v5 0a付建平4主编 0a徐骏伟4主编 0a熊伟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29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050008002142100034002222150016002563000031002723140151003033300351004543330105008056060039009106900014009497110045009638010023010081158-181420240801140519.0 a978-7-307-24511-2dCNY45.00 a202408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基础有机化学实验b专著f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实验中心编著 a2版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07 a217页d26cm a高等院校化学课实验系列教材 a熊英,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金属有机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a《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将最新实验教学研究成果融入教材,并结合授课教师的建议修订而成。《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保留了上一版教材的内容体系及特色,按照由易到难的方式安排实验内容,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便于组织教学。全书分为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技术、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官能团鉴定、以及基础实验四个部分。 a本教材可供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非化学类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以供化学类专业本科生作为基础实验教材0 a有机化学x化学实验x高等学校j教材 aO62-33v502a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实验中心4编著 0aCNbFHWHc20240807 0149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000021002363140191002573300688004483330009011366060043011456900014011887010017012028010023012191158-181520241126095847.0 a978-7-122-46772-0dCNY32.00 a202411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有机化学综合实验b专著f姜文涛主编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5.01 a141页d26cm a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a姜文涛,东营职业学院教师,南开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承担有机化学及实验、精细有机合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18、2019、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科技节大学生化学实验大赛,荣获一等奖。 a《有机化学综合实验》一书主要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常用操作和典型有机化学品的合成制备与质量评价等内容。教材基于工作过程,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先从有机化学品合成中常用的公共的基本操作技术出发,设置熔点测定、重结晶、蒸馏等9个基本操作,每个操作都设置了具体的操作要点与评分标准;在此基础上,筛选设置乙酸乙酯的制备等15个综合实验,每个实验穿插不同的合成、分离与纯化基本操作,同时附有对应的项目工作报告。综合实验可全方位锻炼学生的理论逻辑思维、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探究能力,对实验过程、数据记录与处理、结果评价等设置了具体可落地的考核评价标准,有利于学生针对性地提高实验实训能力和实验综合素养。本书可作为高职本科、高职专科的应用化工技术、现代精细化工技术、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等专业的教学用书。 a高职0 a有机化学x化学实验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O62-33v5 0a姜文涛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24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050008001782100038001862150016002243300550002403330129007906060027009196900014009467010015009608010023009751158-181620241014161055.0 a978-7-5772-0664-6dCNY50.00 a202501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基础燃烧学b专著f邹春主编 a2版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03 a221页d26cm a本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指导性专业培养计划,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导思想,遵循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编写的。本书阐述了燃烧学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全书共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燃烧与燃料简介、燃烧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着火、层流预混燃烧、层流扩散燃烧、液滴蒸发和燃烧、固体燃料的燃烧及燃烧测量。各章均附有习题。本书内容力求讲解清晰、重点突出,便于自学。本书采用新国家标准与术语。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机械工程类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供制造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a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机械工程类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供制造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0 a燃烧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O643.2v5 0a邹春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9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300696002443330027009406060013009676900012009807010017009927010017010098010023010261158-182020240531153534.0 a978-7-5369-8749-4dCNY89.00 a202405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仪器分析b专著f岳宣峰,张延妮编著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8 a419页d26cm a在从事仪器分析教学及研究生培养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对仪器分析相关专业的培养要求,同时结合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及食品药品分析等相关专业的需要编写的《现代仪器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技术、库仑分析法、伏安法和质谱分析法。针对每一种仪器分析方法的介绍,原理部分力求简洁,对仪器设备的具象信息、仪器的性能指标、仪器硬件和软件部分、包括相关仪器的主流生产厂家都做了介绍;同时,对各种分析仪器的人机交互界面即仪器软件的一般使用程序做了举例、对各种分析仪器在化学、食品科学和工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环境科学及农林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全书共12章,每章附有思考题和练习题。 a仪器分析教学及研究人员0 a仪器分析 aO657v5 0a岳宣峰4编著 0a张延妮4编著 0aCNbFHWHc20240605 0100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8001842150016002223300443002383330021006816060029007026900009007317010015007408010023007551158-182120241115134842.0 a978-7-5625-6001-2dCNY98.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山西地学研学之旅b专著f雷勇主编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1 a306页d19cm a山西省保存了丰富的特色黄土地貌、火山群、花岗岩类地貌、以嶂石岩为代表的砂岩地貌、碳酸盐岩地貌、岩溶地貌,褶皱和断裂地质构造,古夷平面、不整合面和峡谷构造地貌,冰缘地貌,典型沉积和变质地层剖面,河流蛇曲、瀑布、泉和湖泊水体地貌,动植物化石产地等重要地质遗迹。这些遗迹是进行科研、教学、科普的关键载体。本书依托山西省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为全省域规划出26条地学研学路线,用以支撑山西省内的地学研学的有序推进,还能够提高地学研学的教育和科普效果。 a地球科学研究人员0 a地球科学x教育旅游y山西 aPv5 0a雷勇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28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5001542100038002092150016002472250023002633140121002863300501004073330019009086060025009276900014009527010017009667010015009838010023009981158-182220240805142932.0 a978-7-5706-3502-3b精装dCNY128.00 a202408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汉范式”b专著f孙小淳,肖尧编著 a武汉c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8 a272页d24cm2 a天文学史新视野丛书 a孙小淳,1964年12月出生,江苏溧阳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科学史研究院(IAHS)院士。 a汉代天文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一个典范。它可以大观,看天人之际的关系,看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可以微观,分析其中的构建、理论和观测。本书通过对汉代天文学的相关研究来展现中国古代科学的特点,从而使读者对中国古代科学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全面的认识。书中对“汉范式”天文学的解读,涉及宇宙观、理论、模型、观察、测量、计算、验证等方面,包括后来的发展和变化,还有与天文学相关的社会、政治等内容。本书研究视野新颖、逻辑清晰、架构合理、解读通俗易懂,提供了清晰的阅读思路和可读性极强的内容,是一本天文学研究的经典著作。 a天文学研究人员0 a天文学史y中国z古代 aP1-092v5 0a孙小淳4编著 0a肖尧4编著 0aCNbFHWHc20240807 0116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7001482100034001852150021002193140175002403300335004153330109007506060013008596900012008727010017008848010023009011158-182320240927160916.0 a978-7-305-28433-5dCNY148.00 a202409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摄动方法与理论b专著f雷汉伦编著 a南京c南京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册(788页)d26cm a雷汉伦,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天体力学,航天动力学,摄动理论。负责教授南京大学摄动方法与理论课程,对航天动力学有充分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a摄动方法与理论研究近可积系统的分析理论,是天体力学与航天动力学的核心,在太阳系动力学及天体力学等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本书着重介绍求解动力学方程的各种摄动分析方法及基于正则变换的摄动理论,具体包括摄动分析方法、摄动函数展开、正则变换、平均化理论、Lie级数变换基础理论,结合具体问题,如平运动共振、长期动力学、Kozai-Lidov效应等。 a本书结合作者自身科研经验,介绍相关的具体应用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进行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0 a天体摄动 aP133v5 0a雷汉伦4编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06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700123106000600140200004600146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300507002423330013007496060019007626900015007817010017007968010023008131158-182420241230141451.0 a978-7-115-65360-4dCNY79.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 ar1 a大闹星空b专著e读西游 识星座f徐刚著,绘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4.01 a293页d29cm a《大闹星空》以作者创作的西游记星座图像为基础,从观星常识和星座历史入手,以春夏秋冬四季星空为主体,逐个介绍中国能观测的各个星座,最后简要介绍南天极附近的星座。与此书配套的还有数幅星图:《西游天宫图》完整展现全天星座和西游星座群像;《西游寒暑图》表现北纬35度可见的夏季和冬季星空及相应西游星座图像;《四季星图》为绘有西游星座图像的春夏秋冬四季星空图;《十二月星图》分北天和南天两部分表现每月星空,是初学者的认星利器。这些星图绘制精美深得西方古典星图精髓,将西游故事引入苍穹趣味盎然,实用性与收藏价值兼具。 a大众读者0 a星座j普及读物 aP151-49v5 0a徐刚4著4绘 0aCNbFHWHc20250102 0095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300383002403330029006236060015006526900015006677010017006828010023006991158-182520241230141431.0 a978-7-115-65839-5dCNY59.8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闹星空b专著e西游星座图f徐刚著,绘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5.01 a222页d29cm a《大闹星空(星图版)》以作者创作的西游记星座图像为基础,包括两幅星图及一本西游星座手册:《西游天宫图》完整展现全天星座和西游星座群像,《西游寒暑图》表现北纬35度可见的夏季和冬季星空及相应西游星座图像;星座手册包括作者绘制的全天星座的西游人物形象,配以星座形象介绍及西方经典星座形象,这些星星座图像绘制精美,深得东西方古典星图精髓,将西游故事引入苍穹趣味盎然,实用性与收藏价值兼具。 a爱好天文与古典文化的读者0 a星座j图集 aP151-64v5 0a徐刚4著4绘 0aCNbFHWHc20250102 0182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8002062150016002443140748002603300415010083330025014236060029014486900012014777010017014897010015015067010017015218010023015381158-182820241204110449.0 a978-7-5727-1602-7dCNY62.00 a202412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测绘和地理信息技术探究b专著f马智慧,杨菁,李大千主编 a成都c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1 a234页d24cm a马智慧,高级工程师,山东志诚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不动产测绘。曾先后在《测绘与勘探》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著作第二主编。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编省级工程建设标准1项。 杨菁,高级工程师,青海省地质测绘地理信息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测绘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PS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字化测图技术及应用等。曾先后在《智能城市》《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地矿测绘》等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获得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报发明专利3项。 李大千,高级工程师,江西省地质局第九地质大队项目经理。主要研究方向为测绘地理信息、国土空间规划、矿山生态修复、自然资源调查。曾先后在《科技视界》《工程技术》等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 a该书稿从测绘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及作用出发,深入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数字测图技术的革新以及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并探讨了相关技术在不同领域,如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的应用。同时,该书稿还紧扣测绘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该书稿内容严谨翔实,语言通俗易懂,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系统、全面、深入的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可为行业从业者及研究者提供参考。 a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人员0 a测绘x地理信息系统x研究 aP208v5 0a马智慧4主编 0a杨菁4主编 0a李大千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25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2001472100050001892150016002393000035002553300460002903330151007505170011009016060033009126900014009457010017009598010023009761158-182920241203103013.0 a978-7-5646-6271-4dCNY48.00 a202412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GIS空间分析b专著e双语版f赵尚民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8 a319页d26cm a煤炭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a本书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教材。该教材详细论述了GIS空间分析基础和空间量测与计算,空间几何关系分析与空间统计分析、三维空间分析,地理计算与建模和地理大数据分析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GIS空间分析基础和空间量测与计算,空间几何关系分析与空间统计分析、三维空间分析,地理计算与建模和地理大数据分析等。通过学习本教材,可掌握GIS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空间分析方法的不同种类与操作步骤,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数据特点选用不同的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a本书可供广大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和生态学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书1 a双语版0 a地理信息系统x高等学校j教材 aP208.2v5 0a赵尚民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25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5001542100034001992150016002333300603002493330099008526060027009516900014009787010013009928010023010051158-183020240812150234.0 a978-7-04-062806-7b精装dCNY119.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开放式地理建模与模拟系统b专著f陈旻等著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09 a336页d24cm a地理建模与模拟是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系统及环境进行抽象与表达的过程,是地理学长久以来的主要研究方法。当前,开放科学的兴起以及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地理建模与模拟的变革。本书聚焦于新时代地理建模与模拟系统开发,综合分析了现有开放科学趋势下地理建模与模拟系统构建及应用模式,重点讨论了现有开放网络环境下地理分析模型与数据治理环境、共享环境、建模环境、运行环境的开发与构建方法等关键内容,为新一代网络空间开放式地理建模与模拟提供实操案例,为地理模拟器的实现提供支撑。阐述了开放科学理念影响下的地理建模与模拟相关技术?介绍了开放网络环境下地理建模与模拟实践及案例?展望了地理建模与模拟的未来发展方向。 a本书可供地球系统科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生及相关科研人员使用0 a地理信息系统x系统建模 aP208.2v5 0a陈旻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04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8001922150016002303300404002463330085006506060029007356900015007647010017007798010023007961158-183120241224094516.0 a978-7-5625-6018-0dCNY42.00 a202412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空间分析综合实验教程b专著f李少英等编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22页d19cm a本书结合作者团队近年来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和交通大数据研究等方向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空间分析方法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模拟、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公共交通可达性与公平性、共享单车出行行为等研究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实验。全书共十一章(对应十一个实验),书中内容详细介绍了每个实验的实验场景、实验数据、实验思路和实验步骤等。该教材可作为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城市规划等相关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实验参考教材。 a本书可作为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城市规划等相关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实验参考教材0 a地理信息系统x实验j教材 aP208-33v5 0a李少英4编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20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4001472100034002012150016002352250023002513300573002743330025008476060040008726900012009127010015009248010023009391158-183220241206133852.0 a978-7-5690-7461-1dCNY88.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基于VB6.0的测绘数据处理程序设计b专著f戴小军等著 a成都c四川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92页d24cm2 a信息科学与技术丛书 a本著作基于VB6.0程序开发了工程地籍数据处理、测绘工程桌面办公、不动产档案图面整理等软件程序,其中工程地籍数据处理单元实现了基于多种类型全站仪的坐标修正、提取kml坐标,测站计算、坐标转换、曲线计算、断面处理、GNSS验算数据处理和图斑错误文件转换、街坊点线文件处理等功能;测绘办公桌面处理单元实现了坐标正反算、各类交会计算,图幅号计算、带号计算,各类文档批量处理及系统应用及专业计算功能;不动产档案图面整理单元实现了散点精度、间距精度、高程点匹配等检查、多线段拐点坐标提取,台账信息核实匹配、文件自动整理、文件名批量修改,碎部点计算、控制点检核、各类GNSS数据的格式转换等功能。 a测绘数据处理研究人员0 a测绘x数据处理xBASIC语言x程序设计 aP209v5 0a戴小军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31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50001982150016002483300647002643330009009116060049009206900015009697010017009847010017010017010017010188010023010351158-183320240724143758.0 a978-7-5646-6320-9dCNY42.00 a202407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地形测量b专著f冯新顶,许江涛,张红方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6 a252页d26cm a本书以高等职业学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更加契合为理念而编写的测绘类工程技术专业基础课通用教材。本书以数字化地形测量为主线,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式编写,编写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通用性。全书内容共有十个项目,项目一至项目七为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主要讲解测量基础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测量误差理论基础、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项目八至项目十为地形图及其测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主要讲解地形绘图的基本知识、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地形图的应用。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测绘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类专业测绘类课程的教材,还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使用。 a高职0 a数字技术x应用x地形测量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P217-39v5 0a冯新顶4主编 0a许江涛4主编 0a张红方4主编 0aCNbFHWHc20240731 0131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9001482050008001872100050001952150016002453300554002613330153008156060047009686900015010157010017010308010023010471158-183420241231143146.0 a978-7-5646-6068-0dCNY45.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地形测量学b专著f高井祥等编著 a2版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0 a408页d26cm a本书是测绘工程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用教材。全书以测图过程为主线,力求适应测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做到先进性、实用性、通用性和高质量的统一。全书内容共分十章,第一章至第八章为传统的大比例尺测图部分,内容包括测量基本知识、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技术、基本测量的原理和仪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法等;第九章和第十章内容包括数字地形图绘图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基础、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方法。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测绘类课程的教学用书,亦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a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测绘类课程的教学用书,亦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0 a数字技术x应用x地形测量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P217-39v5 0a高井祥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9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50001942150016002443300495002603330025007556060033007806900014008137010015008278010023008421158-183520241115094050.0 a978-7-5646-5799-4dCNY64.00 a202411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GNSS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研究b专著f王建敏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04 a172页d26cm a本书在简要介绍了GNSS基础知识和定位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讲述了作者在GNSS高精度定位方面的几项关键技术研究成果,重点论述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BDS高精度定位方面的几项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主要包括:GNSS长距离网络RTK定位算法研究,在保证厘米级定位精度的前提下,把基准站间距离提高2-3倍达到100-150km;BDS系统载波相位周跳探测与修复,开展了BDS系统载波相位单频和多频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研究;BDS星载原子钟性能分析及精密钟差建模预报,在对BDS卫星钟性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精密钟差预测方法。 a卫星定位系统研究人员0 a卫星导航x全球定位系统x研究 aP228.4v5 0a王建敏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190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37001302100038001672150016002053300665002213330021008866060013009076900012009207010017009328010023009491158-1836 a978-7-5723-1349-3dCNY70.00 a20221031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浅层地热能勘查实务f乔令海等编著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2.09 a184页d26cm a浅层地热能在全国已经推广开发利用,尤其是华北、华东地区,夏季制冷、冬季采暖,地质体(岩土体)吸排热量大致相当,能量基本平衡,是最为适合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地区之一。本实务主要总结了当前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和开发利用的实践经验,在参考了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听取了各方面特别是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修改与完善完成的。浅层地热能在全国已经推广开发利用,尤其是华北、华东地区,夏季制冷、冬季采暖,地质体(岩土体)吸排热量大致相当,能量基本平衡,是最为适合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地区之一。本实务主要总结了当前泷层地热能勘查评价和开发利用的实践经验,在参考了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听取了各方面特别是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修改与完善完成的。 a地热勘探技术人员0 a地热勘探 aP314v5 0a乔令海4编著 0aCNbFHWHc20221102 0132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1001482100034002092150016002433300549002593330153008086060027009616900015009887010017010037010015010207010015010358010023010501158-183720241226084023.0 a978-7-5114-7489-6dCNY6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方法及实践b专著f唐大海,杜强,杨迅编著 a北京c中国石化出版社d2024.10 a156页d26cm a本书以实例说明了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及详细操作方式,让读者了解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过程,建立相关勘探区的构造解释模式并积累解释经验。另外,由于各个区域的地震资料解释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一些区块的解释结果不可靠或出现失误,造成了较大的勘探及经济损失,本书旨在提高相关解释人员的解释水平而出版。书稿对原理阐述相对较少,主要偏向于构造解释实践及操作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提高地震资料解释员的解释水平。本书可供各大石油公司从事地震勘探、油气开发、软件研究的人员借鉴与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石油地质、地球物理、石油工程及水文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a本书可供各大石油公司从事地震勘探、油气开发、软件研究的人员借鉴与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石油地质、地球物理、石油工程及水文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0 a地震资料解释x构造分析 aP315.73v5 0a唐大海4编著 0a杜强4编著 0a杨迅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7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140167002503300613004173330027010306060027010576900015010847010015010998010023011141158-183820240802110650.0 a978-7-5487-5954-6dCNY68.00 a202408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尾矿坝地震安全评估方法与抗震对策b专著f潘建平著 a长沙c中南大学出版社d2024.07 a197页d24cm a潘建平,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教师,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a尾矿坝是用来阻挡尾矿使其沉积的土工构筑物,它的使用功能、建筑工艺、坝体结构和静动力特性均不同于一般的水工土石坝。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而尾矿坝几乎是永久性建筑,在设计阶段、服务期及闭库后均需进行抗震分析。因此,深入研究尾矿坝的抗震设计、稳定、变形及抗震对策就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本书围绕尾矿坝地震安全评估方法与抗震对策进行系统研究,对尾矿坝设计、矿山岩土防灾减灾方向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书主要包括尾矿坝场地液化概率评价、尾矿坝地震液化与稳定性分析、尾矿坝地震液化流动变形分析、尾砂流滑冲击效应分析、尾矿坝抗震措施及其抗震效果研究、可靠度理论在尾矿坝地震安全评估中的应用,以及溃坝模拟技术。 a尾矿坝防震减灾研究人员0 a尾矿坝x防震减灾x评估 aP315.94v5 0a潘建平4著 0aCNbFHWHc20240807 0108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4001802150016002143300406002303330157006366060019007936900011008127010013008238010023008361158-183920241029171836.0 a978-7-5630-8578-1dCNY65.00 a2024102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城市水文模型b专著f高成等编 a南京c河海大学出版社d2023.12 a187页d26cm a本书立足于城市快速发展对水文带来的影响,全面介绍了变化环境对城市水文的影响和城市水文模型的基础理论、建模方法和建模步骤,系统总结归纳国内外城市产汇流计算方法,分析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城市雨洪管理模型(SWMM)、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InfoWorksICM)、给排水管网模拟模型(MIKEUrban)和滨江城市排涝模型的模型结构、产汇流计算方法、参数获取及案例分析,概述了其他城市水文模型的原理和方法。 a本书可供从事水务工程、城市水务、城市水文、城市防洪与排涝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水利、市政、规划等有关部门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使用和参考0 a城市x水文模型 aP33v5 0a高成4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78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8001942150016002323000035002483301085002833330031013686060031013996900012014307010015014427010017014577010017014748010023014911158-184020241023140500.0 a978-7-5226-2047-3dCNY39.00 a2024102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水文气象学b专著f杨娜,魏玲娜,张叶晖主编 a北京c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d2023.12 a195页d26cm a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系列教材 a气象和水文两大科学体系是关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科学,两者对自然灾害的关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交叉性。气象关注气象灾害,如暴雨、干旱、台风、龙卷等,而水文关注地表灾害,如洪水、城市内涝、干旱、山洪泥石流等。近年来,我国各种突发性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频发,单方面人才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水文与气象的交叉和融合已势在必行,水文气象交叉学科的发展是气象专业和水文专业教学改革和培养应急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教材从水文气象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出发,重点关注水文循环和水分平衡中同降水、蒸发有关的问题。主要介绍与水文循环、水量平衡变化密切相关的水问题,诸如暴雨洪水,干旱,水资源等水文气象现象的变化规律,及其预报预测方法。陆地与大气的水量平衡,热量平衡是水文气象学的主要原理,通过陆-气间水量热量交换,水文过程与大气过程互为因果,在研究它们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卫星遥感、遥测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最终建立并完善水文-气象耦合模型是提高水文气象预报准确率,延长预报预见期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讲解了水文气象作为工程设计和地区防洪减灾的主要技术应用,诸如大中型工程和核电站的防洪设计标准和安全校核标准、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水文气象集合预报应用、山洪泥石流的监测预警预报等。 a高校气象专业和水文专业师生0 a水文气象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P339v5 0a杨娜4主编 0a魏玲娜4主编 0a张叶晖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14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3001482100030002212150028002513300483002793330021007626060023007836900014008067010015008207010015008357010015008508010023008651158-184120241227100432.0 a978-7-03-078630-2dCNY199.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ab z 000yy ar1 a西南地区复杂地表陆表过程观测与模拟b专著f马明国,闻建光,韩旭军等著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4.11 a282页c彩图,地图d26cm a本书以西南地区陆地表层系统过程为研究对象,重点突破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多云多雾等特征下地面观测、遥感产品高精度估算、陆地表层过程精细模拟中参数不确定性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西南地区复杂地表陆表过程观测与模拟研究;联合多个站点形成陆表过程关键参数地面观测系统,制备陆面过程模型驱动和参数数据,反演区域关键陆表参数高精度遥感产品;将地面和遥感观测数据同化到陆面过程模型中,实现区域陆地表层系统过程模拟:搭建起西南地区陆地表层系统过程集成研究的框架,增强对西南地区陆地表层系统过程的理解。 a地面观测研究人员0 a地面观测y西南地区 aP412.1v5 0a马明国4著 0a闻建光4著 0a韩旭军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46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1001482100034002092150016002433140197002593300609004563330013010656060033010786900014011117010017011257010015011427010015011578010023011721158-184220240722083750.0 a978-7-5219-2763-4dCNY120.00 a202407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沙尘暴沙尘物质溯源研究b专著f李谭宝,姜英,李鹏编著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4.09 a297页d26cm a李谭宝,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院院长,组织完成了我国沙尘暴沙尘物质溯源研究项目,多次组织完成了西北监测区森林资源监测、荒漠化和沙化监测评估、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监测评估、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 a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我国北方沙化土地空间分布状况,沙尘策源地及经过路径分析。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土壤组成成分、非矿物成分含量。沙尘策源地及经过路径区域非沙化土地上的降尘及其可能的来源分析。沙尘策源地治理规划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一是分析了不同沙漠、沙地、降尘物质组成。二是研究了气流来源分布。三是阐明了近20年沙尘天气过程发生规律。四是识别了2021年3.15特大沙尘暴国内潜在沙尘源区。五是预测了2022年沙尘暴情况。六是提出了针对沙尘策源地的治理措施。项目研究成果对开展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的沙尘天气传输路径判识分类、构建沙尘路径模式在线溯源系统、完善沙尘暴预测模型、开展我国境内沙尘源区工程治理措施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科研人员0 a沙尘暴x灾害防治x研究y中国 aP425.5v5 0a李谭宝4编著 0a姜英4编著 0a李鹏4编著 0aCNbFHWHc20240724 0169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8002162150016002543300989002703330025012596060029012846060029013136900016013427010015013587010013013737010015013868010023014011158-184320240531152206.0 a978-7-5369-8671-8dCNY80.00 a202405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西北地区唐代以来河流洪水与旱涝灾害b专著f赵景波,周旗,邵天杰著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4 a320页d26cm a本书利用粒度分析和化学成分实验指标及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了关中平原渭河唐代以来的河流洪水演变和陕西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唐代以来的洪涝灾害变化,其次还研究了兰州地区黄河与张掖地区石羊河清代以来的河流洪水与旱涝灾害演变。本书的特点是不仅利用了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的实验测试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开展了定量和半定量的研究,还利用了历史地理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除了系统研究洪水与洪涝灾害的频次、等级、阶段和成因之外,还研究了洪水与洪涝灾害所指示的气候变化与气候事件,揭示洪水与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与机制。本书的成果不仅对认识陕西唐代以来洪水与洪涝灾害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河流洪水与洪涝灾害防治和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实际价值。本书共分为8章46节,约38万字。第一章是西安高陵唐代渭河沉积与洪水变化,第二章是西安北郊宋代洪水沉积与洪水演变,第三章是关中平原近120年渭河沉积与洪水变化,第四章是陕西黄土高原文献记录的唐代至清代洪涝灾害,第五章是关中平原文献记录的唐代至清代洪涝灾害,第六章是陕西唐代至清代旱涝灾害时空变化,第七章是兰州黄河与武威石羊河沉积与洪水变化,第八章是宁夏清代旱涝灾害变化。 a旱灾水灾灾害防治人员0 a旱灾x灾害防治y西北地区0 a水灾x灾害防治y西北地区 aP426.616v5 0a赵景波4著 0a周旗4著 0a邵天杰4著 0aCNbFHWHc20240605 0188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759002523300508010113330021015195170025015406060013015656900014015787010015015928010023016071158-184420241213103155.0 a978-7-5008-8556-6dCNY28.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许映龙工作法b专著e台风强度的监测和预报f许映龙著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11 a217页d19cm a许映龙,1968年出生,正研级高工,1990 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学专业,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技术总师、中国气象局重点创新团队远洋气象导航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兼职首席教授。曾获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全国气象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15)等多项荣誉和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许映龙长期从事台风监测预报业务及技术研究,先后组织或参与若干重大台风过程的成功预报服务、重大台风或疑难台风过程的技术总结以及业务流程和服务规范改进等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气象行业专项、风云三号/四号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示范项目、台风业务科研发展专项、等多项项目研发。 a台风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由于海洋观测资料稀缺,地面雷达的探测距离有限(最远为460公里),因此,气象卫星遥感探测一直是台风监测的主要手段,尤其对远海台风的监测;当台风接近陆地时,雷达遥感观测、地面气象自动站、海岛测站、浮标及石油平台测站等多源观测资料的综合应用则成为台风强度确定的主要依据。而台风强度预报一般是通过大气及海洋环境形势分析以及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动力统计模型等客观预报方法的应用,结合预报员的主观经验进行综合预报的结果。本书给出台风强度监测的主要分析步骤和台风强度预报的主要着眼点,以供参考。 a台风预报监测人员1 a台风强度的监测和预报0 a台风预报 aP457.8v5 0a许映龙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307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85001542100038002392150016002773000019002933140904003123301471012163330021026876060035027086900012027437010017027557010017027728010023027891158-184620241225095537.0 a978-7-5228-4832-7b精装dCNY158.00 a202412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应对气候变化报告h2024i“双碳”目标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b专著f王昌林,陈振林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316页d24cm a气候变化绿皮书 a王昌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1991年研究生毕业后到国家发改委工作,曾任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在《求是》《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文章100余篇。著有《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我国重大技术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等,曾多次获得国家发改委优秀成果奖励。陈振林,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理学博士。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理事会成员,世界气象组织中国常任代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中国代表。多次代表中国气象局参加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ISDR)等国际组织的活动。长期参与国内气候变化工作组织协调,负责全国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探索推进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常态化气象灾害防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著有《城市气象灾害风险防控》等。 a本书是第16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组织编写的气候变化绿皮书,主题是“‘双碳’目标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本书认为:第一,全球变暖持续。2023年的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的1850-1900年的平均水平高1.45±0.12°C,2023年是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暖的一年。过去12个月(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平均值高1.63°C,首次破1.5℃。我国暖湿气候特征显著,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强度屡破纪录,局地、单点灾害重、社会影响大。第二,全球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强发,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影响,加上全面落实“巴黎协定”要求,我们需要采取紧急减缓行动,也需要采取气候适应行动,适应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和各国极为重视的问题。第三,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以控碳降碳为引领,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对于形成绿色新质生产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具有重要意义。第四,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为助力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带来极大机遇。人工智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应用及发展潜力巨大,涵盖了资料同化与气候模式改进,气候预测与预估,智能气候治理、减缓和适应,能源管理优化、碳排放监测,极端灾害预警、防灾减灾决策等多个方面。第五,可再生能源电力已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主力,2023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对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基本达成共识,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持续保持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增长,对于各国和地区而言都是一种挑战,美欧等力图构建本土产业链以重塑可再生能源制造业格局也增加了复杂性。 a气候变化研究人员0 a气候变化x研究报告y世界z2024 aP467v5 0a王昌林4主编 0a陈振林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0818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81001522100038002332150016002712250021002873300075003083330021003835170023004046060019004276900012004467010029004587020015004877020015005028010023005171158-184720240627163324.0 a978-7-5654-5288-8dCNY69.00 a20240627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气候的未来b专著e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f(英)罗伯特·平狄克著g李志青,刘瀚斌译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12页d26cm2 a碳达峰碳中和丛书 a本书主要试图分析解释气候变化是如何运作的,哪些事情是不确定的及其原因。 a气候变化研究人员1 a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0 a气候变化x研究 aP467v5 1c(英)a平狄克b罗伯特4著 0a李志青4译 0a刘瀚斌4译 0aCNbFHWHc20240703 0109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8001962150016002343300289002503330195005396060027007346900010007617010017007717010017007887010017008058010023008221158-184820240910130836.0 a978-7-5625-5935-1dCNY68.00 a202409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地质学基础b专著f杨加庆,孟石荣,黄茜蕊主编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08 a302页d19cm a本书以介绍地质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宗旨,着重阐述主要原理和概念。在内容上重点突出动力地质作用、物质组成、地质环境与地质资源,强调地壳和岩石圈的特征与意义,把地质作用及其结果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持全书体系完整和重点突出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简明扼要,内容精炼,概念清楚,通俗易懂。 a本书适用于资源勘查类专业、地质类专业等选用教材;也可供环境工程、水土保持、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基础工程技术等专业选用教材,也是相关专业和地球科学爱好者首选的参考书;也可供地质工作人员参考学习0 a地质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P5v5 0a杨加庆4主编 0a孟石荣4主编 0a黄茜蕊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02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300393002363330073006296060041007026900013007437010013007568010023007691158-184920240531164057.0 a978-7-5604-5343-9dCNY48.00 a202405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普通地质学实验指导书b专著f袁珍编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4.03 a232页d26cm a本书是普通地质学课程的配套教材,主要用于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及课余预习、复习,是学习普通地质学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本书以室内手标本观察及鉴定为主,着重介绍了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中要求的常见矿物、常见岩浆岩、常见变质岩、常见沉积岩、岩石学综合实验、常见古生物的手标本鉴定方法,常见地质构造及地层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中的识别,同时还增加了普通地质学课程之后地质认识实习中野外工作方法等相关内容。 a本实验指导书也可作为地质学基础及地球科学概论类专业入门课程的实验教材0 a地质学x实验x高等学校j教学参考资料 aP5-33v5 0a袁珍4编 0aCNbFHWHc20240605 0129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5001472100050002422150016002923300562003083330069008706060019009396900012009587010015009707010013009857010015009988010023010131158-185120240905111421.0 a978-7-5646-6400-8dCNY49.0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基于透明岩体模型试验的深部岩体变形破裂时空演化规律与机理研究b专著f林志斌,郝明,张勃阳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8 a184页d24cm a本书针对实际工程围岩或当前物理模型内部变形破裂无法直接观测的问题,基于现有透明岩土基础实验方法,研制透明岩体相似材料、研发透明岩体多功能加载试验系统和三维数字照相量测软件系统,在此基础上对深埋圆形巷道围岩内部的变形破裂时空演化规律和机理展开了研究分析。全书章节内容包括绪论、基于透明岩体相似材料的深部巷道模拟试验方案设计、基于透明岩体二维量测的深部巷道变形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基于透明岩体三维量测的深部巷道变形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基于透明岩体试验的深部巷道破裂时空演化规律研究、深部岩体变形破裂的PFC3D数值模拟研究、深部岩体变形破裂时空演化机理研究、结论与展望。 a本书可为矿山、铁路、公路等深部地下工程领域研究或工作人员提供参考0 a围岩变形x研究 aP541v5 0a林志斌4著 0a郝明4著 0a张勃阳4著 0aCNbFHWHc20240912 0100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8001862150016002243300433002403330021006736060025006946900015007197010017007348010023007511158-185220241022134636.0 a978-7-5625-5980-1dCNY48.00 a202410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山海浙江二十亿b专著f周科南等编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0 a100页d19cm a本书旨在向公众普及浙江地质演化相关的知识,让地质走进公众的视野,让地质文化丰富大众的精神生活。全书以地质历史时间为主线,讲述每个地质历史时期浙江的地质演化以及典型的地质事件,包括构造演化、地层演化以及生物变迁等。本书与浙江省地质博物馆“地质历史”常设展厅相配套,以科普化的语言,辅以展陈标本图片,以及丰富精美的手绘图片,将浙江20亿年的地质岁月铺陈开来,向读者讲述不用地质历史时期那些惊心动魄的演变故事,展现了浙江沧海桑田的变迁。 a区域地质研究人员0 a区域地质x研究y浙江 aP562.55v5 0a周科南4编著 0aCNbFHWHc20241024 0114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7001472100038002242150015002623300420002773330019006975170033007166060039007496900014007887010017008027010017008197010017008368010023008531158-185320241218115344.0 a978-7-5625-6088-3dCNY58.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浙地宝藏b专著e浙江省地质博物馆馆藏精品图册f李启秀,周宗尧,程海艳主编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2 a90页d19cm a本书重点展示了浙江省地质博物馆馆藏精美的宝石、矿物以及浙江特色名石。该书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矿物大观,展示了矿物的自然之美。该部分中的每一块标本都为浙江省地质博物馆馆专属,并拥有唯一的馆藏编号(身份证),可以看作是一套精美的矿物写真档案。第二部分为浙江名石。该部分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浙江名石,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还更深入地了解浙江的玉石资源。第三部分为浙江地质“金名片”。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博物馆外的大型岩石标本。 a馆藏矿物爱好者1 a浙江省地质博物馆馆藏精品图册0 a地质博物馆x馆藏x矿物y浙江j图集 aP57-64v5 0a李启秀4主编 0a周宗尧4主编 0a程海艳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04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100034002072150016002413000029002573300247002863330133005336060027006666900014006937010017007077010017007247010017007418010023007581158-185420241028164147.0 a978-7-5183-7014-6dCNY100.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源汇沉积学原理与应用b专著f徐长贵,龚承林,朱红涛主编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10 a204页d26cm a石油高等院校特色规划教材 a本书从沉积盆地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说明了从层序地层学到源汇沉积学的演变,对沉积盆地源汇系统分析原理、源汇系统构成要素表征、沉积盆地源汇系统分析基本方法、源汇系统重建方法、源汇系统过程相应与耦合模式、源汇系统控砂模式与控储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a本书适合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的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企业培训员工使用,也可供相关行业的科研人员参考0 a沉积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P588.2v5 0a徐长贵4主编 0a龚承林4主编 0a朱红涛4主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17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0002042150016002343140165002503300329004153330091007446060037008356900018008727010015008908010023009051158-185520240828142214.0 a978-7-116-14326-5dCNY60.00 a202408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川南多煤层煤层气成藏地质及开发实践b专著f田文广等著 a北京c地质出版社d2024.10 a269页d29cm a田文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博士,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非常规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勘探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共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 a本书《川南多煤层煤层气成藏地质及开发实践》针对川南煤层气勘探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运用地质分析、测试化验分析、测井解释、三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等方法,阐明了川南煤层气分布的非均质规律,解释了研究区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开展了煤层气井开发效果评价,形成了煤层气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技术体系,建立了煤层气规模开发区优选评价指标体系。 a本书可供从事煤层气相关专业科研工作者、院校师生参考。也可应用于生产实践,指导煤层气开发0 a煤层x油气藏形成x研究y川南地区 aP618.110.1v5 0a田文广4著 0aCNbFHWHc20240829 0127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8002122150015002503000039002653300533003043330029008376060047008666900018009137010017009317010017009487010017009658010023009821158-185620241202111324.0 a978-7-5625-6026-5dCNY48.00 a202412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实习指导书b专著f马奔奔,周江羽,王家豪编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1 a96页d19cm a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 a“含油气盆地沉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必修课程,为了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加强学生野外和室内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新一轮教学计划,安排了野外和室内实践教学,主要内容包括标本(包括钻井岩芯和野外样品)的观察和描述、单井沉积(微)相解释和编图、沉积相解释和编图、野外实习路线考察、岩石薄片观察和描述、粒度分析方法等。本实习指导书针对当前沉积学在油气地质勘探和开发中的具体应用和需求,是在多年科研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巩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 a高校油气地质勘探专业学生0 a含油气盆地x沉积学x高等学校j教学参考资料 aP618.130.2v5 0a马奔奔4编著 0a周江羽4编著 0a王家豪4编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35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87001542100038002412150016002793300595002953330127008906060057010176900015010747010015010898010023011041158-185720241105111650.0 a978-7-5625-5993-1b精装dCNY148.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西藏冈底斯西段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与找矿预测b专著f刘洪等编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0 a178页d21cm a本书以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鲁尔玛、拔拉扎、达若、罗布真和红山等铜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从典型矿床研究的角度,对各典型矿床的矿床特征、蚀变分带、成矿流体、成矿时代、成矿系统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工作,总结典型矿床成因机制、成矿规律、成矿系统;对找矿标志、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综合解译开展了系统总结归纳;构建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西段典型斑岩铜多金属矿成因模式,结合地物化遥综合信息,构建地物化遥综合找矿模型。最后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及综合找矿模型圈定了一批有找价值的成矿远景区。本书为冈底斯成矿带成矿理论与成矿规律研究补充了科学数据,也可为该地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指导,同时也为相关专业的教学提供素材。 a本书为冈底斯成矿带成矿理论与成矿规律研究补充了科学数据,也可为该地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指导,同时也为相关专业的教学提供素材0 a铜矿床x多金属矿床x成矿作用x找矿x预测x研究y西藏 aP618.41v5 0a刘洪4编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20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7001482100038002152150016002533300526002693330079007956060049008746900015009237010017009388010023009551158-185820241023114354.0 a978-7-5625-5994-8dCNY178.00 a202410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黑龙江省东宁县金厂金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b专著f闫加盼等编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50页d19cm a本书以多年的科研及勘查成果为基础,系统阐述了金厂金矿床的地质背景、构造特征、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并对矿床类型进行了厘定,重点对矿床矿物学、成矿年代学、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了成矿流体与物质来源、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类型等,系统总结了金厂金矿床成矿作用模式,并结合成矿规律、地球物理手段及遥感数据等进行了找矿预测。本书通过区域研究、矿床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在延边-东宁成矿带上分析主要矿床成矿模式,以及成矿分布规律和找矿靶区圈定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由于金厂金矿床与国内外目前已知主要金矿床类型有一定区别。 a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金矿勘查、科研、教学和矿山生产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0 a金矿床x矿床成因论x找矿x预测x研究y东宁县 aP618.51v5 0a闫加盼4编著 0aCNbFHWHc20241024 0118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8002102150016002483300550002643330039008146060047008536900018009007010015009188010023009331158-185920240905133014.0 a978-7-5625-5957-3dCNY88.0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南方卡林型金矿多层次构造滑脱成矿系统b专著f刘建中等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07 a176页d19cm a2002—2012年,团队在对贵州、云南等金矿床的研究中,新识别出其含矿岩石均为层状硅化构造角砾岩,其矿体产出形态、围岩蚀变类型等均与贵州定义的构造蚀变体(SBT)相似,说明含矿热液在区域上可能是通过多层次滑脱构造系统进行大规模交代作用成矿。深入研究区域卡林型金矿“源、运、储、变、保”,进一步研究了区域与卡林型金矿成矿容矿有关的“沉积系统、地层系统、岩石系统、构造系统、年代学系统、物质系统、就位系统、成矿过程系统”,展示了卡林型金矿“赋矿地层的多样性”和“容矿岩石的多样性”。基于构造蚀变体的核心支撑,据此构建了中国南方卡林型金矿多层次构造滑脱成矿系统。 a卡林型金矿滑脱构造成矿系列研究人员0 a卡林型金矿x滑脱构造x成矿系列x研究y中国 aP618.510.1v5 0a刘建中4著 0aCNbFHWHc20240912 0106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416002533330101006696060015007706900014007857010017007998010023008161158-186020240822153505.0 a978-7-5625-5962-7dCNY168.00 a202408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浙江叶蜡石矿床及其地质特征b专著f叶泽富等编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06 a160页d21cm a本书是针对浙江省叶蜡石矿一部专著,主要分析了浙江省叶蜡石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控制因素、时空分布规律、矿床成矿模式、开发利用进行了介绍。可望对东南沿海一带叶蜡石成矿地质特征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是从事非金属类矿产勘查开发有益的参考书籍。全书共分为7章,主要介绍了叶蜡石矿研究现状、浙江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勘查类型、时空分布规律、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控矿地质因素、矿床成矿模式、成矿远景和勘查建议等。 a本书对东南沿海一带叶蜡石成矿地质特征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是从事非金属类矿产勘查开发有益的参考书籍0 a叶蜡石矿床 aP619.2v5 0a叶泽富4编著 0aCNbFHWHc20240829 0097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47001552100030002022150016002323300339002483330081005876060021006686900014006897010015007038010023007181158-186120241227161319.0 a978-7-03-074364-0b精装dCNY22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九分量三维地震理论和应用b专著f邓志文等著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4.12 a260页d26cm a本书系统介绍了两个水平正交方向横波激发、一个垂直方向纵波激发地震波在三维各向同性、各向异性、双向及粘弹性介质空间的产生及传播理论;近地表纵横波参数调查方法及静校正技术;各向异性介质叠前快慢波数据分离及成像、纵波转换横波及横波转换纵波成像处理技术;纵横波联合构造解释、沉积相预测、岩性与流体识别;气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及剩余气藏预测等。 a本书可为石油物探、石油地质、油藏工程等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0 a三维地震法x研究 aP631.4v5 0a邓志文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232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8002142150016002523140964002683300650012323330043018826070051019256900012019767010013019887010015020017010015020168010023020311158-186220241114105242.0 a978-7-5770-1229-2dCNY56.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松花江流域地下水循环与水化学演化b专著f张兵,宋献方,韩静艳著 a成都c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0 a160页d26cm a张兵,1983年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现任职于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于流域水循环及水环境方面研究,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循环过程、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和水化学演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等,已发表论文40余篇。宋献方,1965年生,日本国筑波大学地球科学研究院地理学水文学专业理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流域水循环与水环境。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发表SCI论文近60篇;参编8部专著,获得15项发明专利,提交10份咨询报告。先后获得大禹奖、中国地质调查局奖、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等。韩静艳,1984年生,清华大学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工程专业博士,现为天津农学院水利与工程学院教师,讲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水资源。已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获得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 a位于松花江流域的松嫩-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大型商品粮基地,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松花江流域地下水循环与水化学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以地球系统科学和水文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了松花江流域的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地下水水化学演化、地下水更新能力和地下水灌溉适宜性等问题,讨论了大规模农业开发对流域水文和水质方面的影响,为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全书共七章,包括绪论,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案,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同位素特征,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地下水更新能力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灌溉适宜性评价,结论与展望。本书对水文地质学、水文与水资源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a松花江流域地下水系统循环水化学研究人员 a松花江x流域x地下水系统x水循环x水化学x研究 aP641v5 0a张兵4著 0a宋献方4著 0a韩静艳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52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5100153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373002543300526006273330043011536060035011966900015012317010015012468010023012611158-186320241120112640.0 a978-7-5487-6072-6b精装dCNY42.00 a202411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湖南省地下水勘查物探方法与实例b专著f曹创华著 a长沙c中南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11页d24cm a曹创华,湖南省地质调查所科技合作室主任,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领航计划”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探专题2项、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地质调查与科研项目12项,近年来获全国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工程奖银奖1项,获全国地质行业野外一线青年地质工作者最高荣誉“金罗盘奖”。 a本书全面系统介绍了湖南省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分析了地下水类型、运动—排泄—赋存规律;结合湖南省地质调查所(自2013年以来承担的60余项湖南省抗旱找水勘查项目经验,详细介绍了水文地质找水方法,总结了湖南省典型地下水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提出了最优物探方法技术组合,创新了相关探测方法技术,以期利用本书研究成果有效指导后续地下水资源高效开发和利用,这既是支撑和保障湖南省“三高四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服务湖南省广大百姓民生的现实需要。本书既有方法技术进步,又有实际案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相关高校及广大工程科技人员参考。 a本书可供相关高校及广大工程科技人员参考0 a地下水资源x水文地质勘探y湖南 aP641.72v5 0a曹创华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41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300833002443330025010776060031011026900015011337010017011488010023011651158-186420230827144846.0 a978-7-5723-1654-8dCNY90.00 a2023082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水工环地质钻探实务b专著f张云峰等编著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7 a332页d26cm a钻探工程是为探明地下资源和地质情况,开采地下矿藏以及其他目的所进行的钻孔施工工程。最早伴随着人类对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需求而产生。其作为唯一直接获取地下实物资料的技术手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能源与矿产的需求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发展为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本书主要从钻探施工特点按照最终实施目的,分别从水文地质勘探孔、调查孔,供水井、地热深水井、干热岩、浅层地热能钻探孔、环境调查孔、边坡支护锚杆钻孔等方面详细介绍不同场景、不同目的下的钻探孔施工工艺方法流程及注意事项,有理论成果也有实际施工经验介绍,通过详述一个个工程实例,以期对行业读者施工同类型项目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书的出版,可基本满足工程技术人员从事野外水工环地质钻探工作技能的需要,对水工环地质钻探施工及管理方面工作的初学者,以及正在工作岗位的实践者,都具有参考价值,在提高野外工作人员素质、统一水工环钻探工作方法、提高水工环钻探工作水平等方面必将发挥作用。 a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0 a水利水电工程x水文地质勘探 aP641.72v5 0a张云峰4编著 0aCNbFHWHc20230830 00969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35001302100038001652150016002033300435002193330025006546060017006796900015006967010017007118010023007281158-1865 a978-7-5723-1388-2dCNY80.00 a20221031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水文地质勘查实务f李常锁等编著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2.09 a296页d26cm a水文地质是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专门研究地下水的一门科学。水文地质学从研究地下水的自然现象、形成过程和基本规律,发展到对地下水的定性、定量评价:从地下水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扩大为研究地下水与人类圈内由资源、环境、生态、技术、经济、社会组成的大系统。本书是针对勘查地下水类型、埋藏、分布、形成条件、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问题所进行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工作的一本专著。 a水文地质勘探研究人员0 a水文地质勘探 aP641.72v5 0a李常锁4编著 0aCNbFHWHc20221102 0119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8002142150016002523300587002683330025008556060033008806900015009137010015009288010023009431158-186620241111094417.0 a978-7-5625-5966-5dCNY78.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三峡库区藕塘滑坡多期次继承演化过程与防治对策b专著f苏爱军等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0 a158页d19cm a藕塘滑坡是三峡库区体积最大、危害性最严重的特大型滑坡之一,且变形活动十分活跃,严重威胁三峡水库、长江航道以及沿岸城镇生命财产安全。受重庆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展了“三峡库区藕塘滑坡演化机制与防治对策研究”项目,本专著即为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汇集。研究查明了藕塘滑坡的地质结构、形成演化机制与破坏模式,对滑坡的稳定性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化计算分析与评价,提出了滑坡监测预警方案与防治对策。以该滑坡为典型案例,建立了库水位变化条件下河道型特大型滑坡演化过程与防控技术方法,为水库滑坡多场监测、预测预报与工程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a三峡水利工程技术人员0 a三峡水利工程x滑坡x灾害防治 aP642.22v5 0a苏爱军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26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100038002072150016002453300550002613330119008116060049009306900015009797010015009948010023010091158-186720241112140227.0 a978-7-5625-5995-5dCNY12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西南山区重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技术手册b专著f杨秀元等编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0 a164页d19cm a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系列重大工程在西部复杂艰险山区实施,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营全生命周期面临复杂着前所未有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地质安全风险。为更好支撑服务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营,本书聚焦西南山区地质环境特点和重大工程全生命周期地质安全风险特征,系统总结以地表形变为主的地质安全风险监测技术方法,从与地质安全监测相关的角度,针对重大工程不同阶段分别从4个监测阶段,阐释了包括监测方法、地质模型、监测模型、预警与处置等方面内容。本书可为地质灾害和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监测提供指导和参考,亦可作为地质工程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学员的学习实践辅助教材。 a本书可为地质灾害和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监测提供指导和参考,亦可作为地质工程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学员的学习实践辅助教材0 a山区x工程地质x安全监测y西南地区j技术手册 aP642-62v5 0a杨秀元4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05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38002032150015002412250033002563300419002893330019007086060035007276900012007627010015007748010023007891158-186820241107160754.0 a978-7-5625-5767-8dCNY108.00 a2024110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浙东南突发性地质灾害典型案例分析b专著f秦海燕等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3.12 a95页d26cm2 a浙东南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丛书 a本书是《浙东南地质灾害防治系列丛书》之一,全书从浙东南突发性典型案例案例入手,详细分析了浙东南有记录以来发展的重大地质灾害案例,总结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特征,针对浙东南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典型案例、地质灾害典型案例的发育规律及特征、地质灾害典型案例的应急处置方法、典型案例带来的启示六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可为今后的地质灾害防治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为地质灾害防治“最后一公里”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 a地质灾害工作者0 a地质灾害x灾害防治x案例y浙江 aP694v5 0a秦海燕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096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9001542100030001932150026002232250025002493000027002743300293003013330027005946060023006216900014006447110029006588010023006871158-186920241226150528.0 a978-7-5730-0917-3b精装dCNY228.00 a2023121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60000 aa z 000yy ar1 a做海b专著f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著 a海口c海南出版社d2023.04 a1册c彩图,彩照d34cm2 a南海海洋文化系列丛书 a南海渔家文化互动立体书 a本书将传统偏向学术型或文物型的图录与现代图书相结合,通过对海南渔民在南海渚岛及相关海域的生产技艺与生活记忆的叙述,以立体书的形式展示了民俗文物背后蕴含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讴歌老一辈海南闯海者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做海”精神,展现了渔民群体在开发建设南海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作用和时代意义。 a海洋文化史相关研究人员0 a海洋x文化史y海南 aP7-092v502a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682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4002162150016002503140325002663300641005913330037012326060045012696900015013146900011013297010015013407010013013557010013013688010023013811158-187020241223104046.0 a978-7-5630-9468-4dCNY74.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海湾水体交换与自净能力计算研究与实践b专著f郝燕妮,姜峰,王鹏著 a南京c河海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48页d24cm a郝燕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综合治理。姜峰,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硕士,毕业于厦门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王鹏,河海大学博士后,正高级工程师,博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空间资源综合管理。 a本书是对海湾水体交换与自净能力探索研究的全面总结,系统阐述了海湾水体交换与自净能力计算方法、构建了三维非定常海湾水体交换与自净能力的计算模型,对于海湾环境综合治理、海湾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等概况;第二章研究已有计算方法并进行比较和讨论;第三章构建三维非定常海湾水体交换与自净能力计算模型;第四章以普兰店湾为例,计算海湾综合整治前水体交换与自净能力;第五章计算普兰店湾综合整治后水体交换与自净能力;第六章基于海湾水体交换与自净能力计算结果,提出普兰店湾溢油污染应急对策与建议;第七章总结实践经验,展望计算方法体系的优化与应用,为海湾综合治理和整治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a海湾海水交换自净计算方法研究人员0 a海湾x海水交换x海水自净x计算方法x研究 aP731.26v5 aX55v5 0a郝燕妮4著 0a姜峰4著 0a王鹏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30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53001522100034002052150016002393140221002553300451004763330037009276060049009646900015010137010013010288010023010411158-187120241211110056.0 a978-7-5630-9459-2dCNY89.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engg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加拿大北极群岛环流的数值模拟b专著e英文f王强著 a南京c河海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36页d24cm a王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北极海流动力学,海流数值模拟和预报,海浪数值预报,近岸波浪传播变形数学模型研究,波浪对建筑物作用研究,台风浪数模等,在公开核心刊物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a加拿大北极群岛位于北美洲的最北端,是北冰洋淡水流入大西洋的主要通道之一。本书利用数值模型研究了通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的流动路径,发现麦克林托克海峡内海流是向南方向流动的。海流的动量分析表明,麦克林托克海峡内南向流是受非地转加速度和地形影响的。涡度动力学分析表明层化和地形都对兰开斯特海峡东部的环流产生很大影响。本书通过敏感性实验来研究冰海应力对通过兰开斯特海峡和奈尔斯海峡的体积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帕里海峡海洋上的冰海应力对季节性体积通量有很大影响。 a北极群岛大洋环流数值模拟研究人员0 a北极x群岛x大洋环流x数值模拟y加拿大j英文 aP731.27v5 0a王强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214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4001542100038002082150016002463000019002623140864002813300624011453330021017696060050017906900011018407010017018518010023018681158-187220241224151237.0 a978-7-5228-4706-1b精装dCNY198.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b专著e2023-2024f殷克东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2 a390页d24cm a海洋经济蓝皮书 a殷克东 博士,二级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山东财经大学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特聘领军人才一层次教授。兼任《Marin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期刊主编,IEEE系统与控制论学会--冲突分析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专长聚焦于数量经济分析与建模,复杂系统与优化仿真,海洋经济管理与监测预警,货币金融体系与风险管理等领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主持教育部发展报告项目,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任务,主持国家海洋公益项目子任务,主持国家863项目子任务等20多项。在人民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12部。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荣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特等奖、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在SCI、SSCI、CSSCI等发表学术科研论文100余篇。 a《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自2012年在我社出版第1本,受限于行业数据更新频率,近年保持两年1本的出版周期,今年为第5本。《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3-2024)》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项目(13JBGP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126),由“中国海洋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联合国内外十多家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而成。以全球定位、国际标准、世界眼光和独到视野为参照系,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系统分析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通过产业篇、区域篇、专题篇、国际篇等板块设计,分别对海洋产业集群、区域海洋经济、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全球海洋贸易通道安全等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 a海洋经济研究人员0 a海洋经济x经济发展x研究报告y中国z2023-2024 aP74v5 0a殷克东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227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140960002573300667012173330021018846060049019056900011019547010017019657010015019828010023019971158-187320241126141416.0 a978-7-5228-4450-3dCNY128.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报告h2024b专著f陈洪波,邵情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1 a414页d24cm a陈洪波,湖北竹山人,200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3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2004-2005年国家公派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系研修能源-环境-经济模型。回国后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原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包括碳排放权交易、低碳建筑、国际气候治理和城市节能减排等)、新能源经济与政策研究、生态经济理论及生态城市规划。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后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5部,主持国际国内课题5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5项省部级以上奖励。邵情,女,汉族,1973年12月出生,浙江诸暨人,1995年8月参加工作,199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学历。曾任浙江省舟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现任浙江省舟山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舟山行政学院副院长、舟山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a本书采用多角度、客观且详尽的分析框架,旨在对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全书共十九章,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总报告、产业篇、开放篇、创新篇和党建篇。总报告重点分析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优势、战略布局和未来展望;产业篇围绕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布局,包括绿色石化和新材料、船舶海工装备、港口航运业、“一条鱼”全产业链、海洋新能源、现代海事服务和海洋文旅七个产业的发展研究;开放篇着眼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和口岸开放三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和提升对策建议等内容;创新篇从海洋科技创新、数字化海洋发展以及政务服务增值化等三个维度,揭示舟山海洋经济的动力;党建篇深入讨论项目党建、“航行的支部”、党建联建等实践案例,并围绕人才评价和“四链融合”开展探讨。 a海洋经济研究人员0 a海洋经济x区域经济发展x研究报告y舟山z2024 aP74v5 0a陈洪波4主编 0a邵情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02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4001842150016002183300451002343330029006856060035007146900011007497010013007608010023007731158-187420240514152008.0 a978-7-5359-8179-0dCNY88.00 a2024051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自主式深海着陆车b专著f郭威等著 a广州c广东科技出版社d2023.11 a345页d26cm a本书是一本以自主式深海着陆车为研究对象,聚焦于作者团队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系统阐述了深海着陆车系统设计与优化、下潜与着底运动特性分析、路径规划与跟踪控制方法等。全书共八章,主要包括结构与系统设计、水动力分析与优化、下潜运动与着底稳定性、爬行运动特性研究、路径规划以及跟踪控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其应用潜力与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和展望。在本书指导下研发的相关深海智能装备,不断促进我国深海装备谱系化发展,将我国海洋经济推向新时代纵深发展的新局面。 a深海海洋工程设备研究人员0 a深海x海洋工程x工程设备x研究 aP75v5 0a郭威4著 0aCNbFHWHc20240522 0183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737002463300489009833330021014725170019014936060017015126900015015297010015015448010023015591158-187620241211114510.0 a978-7-5008-8542-9dCNY28.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唐希明工作法b专著e沙漠造林器应用f唐希明著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11 a127页d19cm a唐希明,1966年出生,正高级林业工程师。唐希明工作30余年,长期坚持防沙治沙科学研究,不断实践摸索,先后组织参与了西北干旱地区林业防风固沙作用、抗旱造林技术等多项课题研究,“中国沙漠鸣沙形成机理及其修复技术研究”成果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参与欧李“晋欧1号”品种选育,获国家林木良种证等技术创新成果。2017年5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绿化委员会、原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2019年8月,被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第一届“绿色生态工匠”称号;2021年1月,被国家林草局授予第一批“最美林草推广员”称号;2023年12月,作为选派专家赴蒙古国执行荒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考察调研任务,结合宁夏荒漠化治理经验,对巴彦洪格尔省防沙治沙、生态治理提出了具体建议,为下一步深化相关领域合作交流,促进项目落地实施奠定基础。 a探究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应用沙漠造林器栽植苗木的保水效果,观测其沙漠造林器是否更有利于苗木成活,同时为提高沙漠地区苗木栽植成活率提供科学支持。本书通过采用对比两种栽植方式(铁锹和沙漠造林器)下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并使用相应公式计算,从土壤有效含水量、土壤水分亏缺程度、土壤水分变异系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定哪种栽植方式更好。沙漠造林器栽植苗木成活率更高。从土壤水分保持以及对应的所栽柠条成活率等方面综合来看,相比铁锹栽植,使用沙漠造林器栽植柠条效果更好,为我国沙漠防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a沙漠防治研究人员1 a沙漠造林器应用0 a沙漠化x防治 aP941.73v5 0a唐希明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15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8001001020015001181050018001331060006001512000071001572100032002282150016002603300455002763330013007316060031007446900014007756900014007897010027008037010027008307020013008578010023008701158-187720240829150433.0 a978-7-5426-8646-6dCNY50.00 a20240829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hebcfre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何谓“性资本”b专著f(以)达娜·卡普兰,(法)伊娃·易洛思著g汪丽译 a上海c上海三联书店d2024.08 a148页d24cm a本书重新评估了“性”在新自由主义社会中的作用。两位作者认为,性资本不仅仅是在性领域获得的优势,还可以在金钱、地位和职业领域产生实质利益。人们如何积累性资本,投入时间、金钱、知识和经历来建立性自我将有何回报?书中概述了四类性资本,分别是默认的性资本——贞洁;作为身体的剩余价值的性资本——主要存在于性交易中;具象化的性资本——性感;新自由主义的性资本——它与个人的就业竞争力息息相关。并通过这四类性资本讨论了性、经济价值与社会不平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a大众读者0 a性x关系x个人x发展x研究 aQ111.2v5 aC912.1v5 1c(以)a卡普兰b达娜4著 1c(法)a易洛思b伊娃4著 0a汪丽4译 0aCNbFHWHc20240905 0123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4002122150016002463140159002623300399004213330011008206060061008316900012008927010015009047010015009197010015009348010023009491158-187820240801140433.0 a978-7-307-24519-8dCNY79.00 a202408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非线性生物动力系统建模与分析b专著f覃文杰,谭学文,吴万勤著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08 a312页d26cm a覃文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多伦多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访问学者,2022年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生物数学、微分动力系统的研究。 a本书简要介绍了非线性生物动力系统的基本建模思路、理论研究方法、数值实现技巧。同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生物动力系统中存在资源有限现象的必然性,以及资源有限在种群动力学、传染病动力学、生物资源管理、有害生物控制等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非线性因素对固定时刻脉冲、状态依赖脉冲、Filippov切换系统等非光滑系统的影响。为了方便读者和本书的完整性,本书还给出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建模中,更直观易懂。 a大学生0 a非线性科学x动力系统(数学)x生物模型x系统建模x系统分析 aQ141v5 0a覃文杰4著 0a谭学文4著 0a吴万勤4著 0aCNbFHWHc20240807 0109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9001472100038002262150016002643300436002803330021007166060051007376900014007887110035008028010023008371158-187920240417155955.0 a978-7-5390-8618-7dCNY68.00 a202404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2022年江西省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b专著f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6 a315页d26cm a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2021年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会议精神,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对全省水生生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的现状及变动情况进行监测,共设监测点111个,覆盖长江干流、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萍水河、东江源及3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本书全面系统介绍了2022年江西省水生生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的现状及变动情况,公开了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行动措施和重要事件,为水生生物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指导,为社会大众对水生生物认识提供参考。 a水生生物研究人员0 a水生生物x生物资源x生态环境x公报y江西z2022 aQ178.1v502a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0424 02043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69001532100034002222150016002563140865002723300471011373330015016086060013016236060013016366900012016496900010016617010031016717020013017027020015017158010023017301158-188020241231143002.0 a978-7-5117-4741-9dCNY88.0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脑、思维和语言b专著f(澳)麦克斯韦·贝内特等著g尤洋,刘淑琪译 a北京c中央编译出版社d2025.01 a315页d26cm a麦克斯韦·贝内特是悉尼大学神经科学教授、大学讲席教授,同时也是大脑与心灵研究所的科学主任。丹尼尔·丹尼特是塔夫茨大学的奥斯丁·弗莱彻讲席教授兼认知研究中心主任。彼得·哈克是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研究员,也是研究维特根斯坦的。约翰·塞尔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拉瑟哲学讲座教授。尤洋,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山西大学科技伦理治理研究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国医学伦理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认知科学》编委会委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学术编委会委员。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物哲学专委会副主任、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委会副主任。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以及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等各类课题。刘淑琪,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 a在《神经科学与哲学》中,三位著名哲学家和一位卓著的神经科学家就认知神经科学的概念预设进行了丰富的讨论。该书讨论范围涵盖了广泛的中心主题:意识的本质、心理属性的载体和位置、大脑地图、表征的可理解性、感受质的概念、意向立场概念的连贯性,以及思想、大脑和身体之间的关系。作者论证清晰、内容引人入胜,涵盖了哲学方法以及认知神经科学解释,本书将吸引任何对心灵与大脑、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因果关系与理性关系感兴趣的读者。DanielRobinson评述该书是对神经科学提出的哲学问题的出色介绍。 a哲学爱好者0 a神经科学0 a哲学理论 aQ189v5 aB0v5 1c(澳)a贝内特b麦克斯韦4著 0a尤洋4译 0a刘淑琪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19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5001542100034001992150016002333140165002493300448004143330023008626060021008856900011009067010017009178010023009341158-188120240725131647.0 a978-7-117-36601-4b精装dCNY198.00 a202407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神经生理理论与实践b专著f王玉平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07 a225页d29cm a王玉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主任,兼任中国抗癫痫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 a本书内容全面,实用且权威。具体内容包括:临床神经电生理设备及其安全使用、神经生理基础、脑电采集技术、脑电图分析、脑电量化分析、癫痫发作间期脑电图、癫痫发作期脑电图、颅内电极脑电图、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脑电图、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概论、体感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电肌电信号同步采集与分析、脑磁图、针电极肌电图、单纤维肌电图、神经传导与重复神经刺激、F波和神经反射、神经生理手术监测、脑微电极记录技术等。 a神经生理学研究人员0 a神经生理学x研究 aQ42v5 0a王玉平4主编 0aCNbFHWHc20240731 0122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4001972150015002313300637002463330025008836060037009086900012009457010019009578010023009761158-188220241226084603.0 a978-7-5697-2338-0dCNY3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生物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指导b专著f巴雅尔塔主编 a重庆c西南大学出版社d2024.03 a45页d26cm a本书是主要针对伊犁河谷地区生物野外实习而编写的实验指导教材。全书由基础理论和12项实验项目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国内高校生物科学野外实习常用内容与技术规范,种子植物分类学野外实习基础、植物学野外实习形态学术语解释、双名法书写简介、生物科学野外实习常见植物名录、植物群落调查采样指南、森林群落调查采样法、草地群落调查采样法、草地群落花的调查采样法、草地群落节肢动物采样法、草地群落爬行动物采样法、鸟类动物观察法、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等知识内容和实验训练项目。书后还附加了生物科学野外实习植物标本采集表、伊犁河谷常见植物种、伊犁河谷野生哺乳动物种类、伊犁河谷野生鸟类、鸽形态性状调查表、大型真菌踏查记录表、大型真菌样方调查表和大型真菌访谈调查表。 a生物野外实习相关人员0 a生物学x教育实习x高等学校j教材 aQ-45v5 0a巴雅尔塔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717nam0 220030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050008002072100034002152150016002493000049002653140469003143300465007833330013012486060029012616060043012906900010013337010017013437010015013607010017013758010023013921158-188620241230095938.0 a978-7-122-45777-6dCNY69.0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生物化学习题及实验技术b专著f李登文,周浩,周卫红主编 a3版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5.01 a388页d26cm a化学工业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a李登文,南开大学教授。于1993年进入南开大学微生物系学习。 1997年本科毕业,同年免试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酵母金属硫蛋白的研究”,于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进入南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开始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研究方向是“组蛋白 H3 磷酸化与细胞有丝分裂的关系研究”,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参与“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以第 一作者在国际和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a《生物化学习题及实验技术(第三版)》一书为修订版教材。上篇是生物化学习题,对应《现代生物化学》教材,增设“碳水化合物和糖生物学”一章。习题包括名字解释、填空、是非、选择、简答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难易适中,并附有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成效,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篇是实验技术,内容涵盖离心、层析、电泳和光谱分析等生物化学基本技术,使学生在掌握糖、脂、蛋白(酶)、核酸、维生素等生命分子分离纯化及检测技术的同时,学习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 a高校师生0 a生物化学x高等学校x习题0 a生物化学x实验x高等学校j教学参考资料 aQ5v5 0a李登文4主编 0a周浩4主编 0a周卫红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3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50002142150016002643300717002803330027009976060027010246900011010517010015010628010023010771158-188720241010134913.0 a978-7-5646-6438-1dCNY45.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基于机器学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算法研究与应用b专著f安计勇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9 a154页d24cm a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生物体的许多细胞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知识对研究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的生物实验方法和高通量方法都存在诸多缺陷。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和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书围绕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方面:特征提取方法和分类算法展开描述。分别描述了一种基于局域蛋白质序列PSSM矩阵编码的串行多特征融合特征提取方法、一种基于灰狼优化和K折交叉验证的组合核相关向量机分类算法、一种基于AP聚类与Renyi熵融合的自训练半监督相关向量机分类算法以及如何设计开发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线预测系统。书中也通过大量篇幅描述了以上机器学习算法在蛋白质相互作用公开数据集yeast和human上的实验分析和验证。 a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人员0 a蛋白质x相互作用x研究 aQ51v5 0a安计勇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49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5001482100036002132150016002493140144002653300685004093330023010946060027011176900012011447010015011567010015011717010017011868010023012031158-188820240726084702.0 a978-7-5184-5051-0dCNY180.00 a202407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生物催化氨基酸衍生化的关键技术b专著f吴静,宋伟,许国超编著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4.09 a190页d26cm a吴静,2021至今 江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宋伟,1991年02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许国超,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a本书是江南大学微生物制造工程研究团队十余年部分研究成果的总结性专著,详细介绍了生物催化合成氨基酸衍生物的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主要生产工艺和重点应用等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生物催化剂挖掘筛选的方法和策略;酶晶体结构和催化机理解析方法和策略、酶理性设计与定向进化相关原理与方法;人工酶设计与构建;多酶级联反应路径设计、构建和优化;生物催化转化氨基酸氨基合成α-酮酸、D-氨基酸、α-羟基酸和β-氨基酸;生物催化转化氨基酸α-羧基合成氨基酸酯、多肽和伯胺;生物催化转化氨基酸侧链合成5-羟色氨酸、L-2-氨基丁酸、L-鸟氨酸和磷脂酰丝氨酸;生物催化转化氨基酸多基团合成1,2-二醇和2-苯乙醇;多酶级联转化甘氨酸生产α-功能化有机酸;多酶级联转化L-赖氨酸生产戊二酸;多酶级联转化L-酪氨酸生产酪醇等。 a氨基酸催化研究人员0 a氨基酸x催化x合成化学 aQ517v5 0a吴静4编著 0a宋伟4编著 0a许国超4编著 0aCNbFHWHc20240731 0147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8002112150016002493140276002653300435005413330113009766060045010896900011011347010015011457010015011607010015011758010023011901158-188920241112142433.0 a978-7-5235-2074-1dCNY10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全球生物安全发展报告h2022年度b专著f王磊,张珂,王华主编 a北京c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d2024.11 a308页d26cm a王磊,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卫生勤务与血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生物安全领域的科技情报与发展战略,并承担多项国家和军队课题。著有《生物制药专利对策》(编著)、《国防生物与医学领域科技发展报告(2018)》(主编)、《全球生物安全发展报告(2019-2021年度)》(主编)等作品。 a本书系统阐述了2022年度全球生物安全领域发展态势,包括领域发展综述和热点专题两部分。其中,领域发展综述部分对2022年全球生物安全威胁形势、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国外生物安全应对能力建设等领域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热点专题部分则对全球化、城镇化、自然环境改变等多方因素对传染病流行的影响,研究人员关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的两用性问题,美国和欧盟在生物安全领域年度重大政策和举措概述、美国海军生物安全装备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解析。 a本书可为从事生物安全管理和研究的各级决策部门、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关注生物安全的公众0 a生物工程x安全管理x研究报告y世界z2022 aQ81v5 0a王磊4主编 0a张珂4主编 0a王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46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5002243000051002393140187002903300540004773330099010176060041011166900014011577010017011718010023011881158-189120241202113424.0 a978-7-5219-2972-0dCNY35.00 a202412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植物生物技术实验指导b专著f孙清鹏主编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4.12 a84页d29cm a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a孙清鹏,男,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教授,现任北京农学院农学系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植物细胞信号传导;植物逆境生物学。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多部著作,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a全书共26个实验,包括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外源DNA转化大肠杆菌及重组子筛选、碱裂解法小提质粒DNA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植物总RNA的提取及cDNA第一链合成技术、PCR反应、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于ISSR标记分析、拟南芥转化技术、GEO2R等。编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相关内容,以期达到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植物生物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本书是一本简明且实用性较强的植物生物技术实验教程。适合生物学、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为从事生物学相关的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a本书适合生物学、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为从事生物学相关的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使用0 a植物学x生物学x实验x高等学校j教材 aQ94-33v5 0a孙清鹏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15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50002182150016002683300447002843330083007316060035008146900014008497010015008637010015008788010023008931158-189220241010135446.0 a978-7-5646-6434-3dCNY52.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卫星遥感植被指数在陆面过程模型的同化及应用b专著f凌肖露,牛晓瑞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9 a184页d24cm a本书旨在探讨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同化技术,将植被指数与陆面过程模型相结合,并将其应用于地球系统科学和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实践与应用;深入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在获取植被指数数据方面的原理和方法,并阐述如何将这些数据与陆面过程模型相融合,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书旨在为地球科学研究人员、环境保护从业者以及气候变化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一本全面系统的参考书籍,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应用卫星遥感数据同化技术,推动地球系统科学和气候变化研究取得更加深入的进展。 a本书适合地球科学和遥感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以及对地球科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0 a卫星遥感x应用x植被x陆面过程 aQ948.1v5 0a凌肖露4著 0a牛晓瑞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087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0001932150020002233000047002433300219002903330013005096060029005226900014005517010017005657010017005828010023005991158-189320241227095454.0 a978-7-5730-1519-8dCNY18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60000 aa z 001yy ar1 a热带植物有故事b专著f崔鹏伟,张以山主编 a海口c海南出版社d2024.07 a2册c彩图d21cm a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 a本书分为中国热区篇和世界热区篇两侧,以热带地区具有故事性的植物品种介绍为基础,讲述植物相关的文化故事,更直观地认识热带植物,了解更多与植物相关的文化,从而激发大家对保护植物多样性的关注与重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大众读者0 a热带植物y中国j普及读物 aQ948.3v5 0a崔鹏伟4主编 0a张以山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5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500154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463002533330013007166060033007296900022007627010017007848010023008011158-189420240418101855.0 a978-7-5390-8698-9b精装dCNY128.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江西官山特色植物图鉴b专著f杨清培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106页d29cm a《江西官山特色植物图鉴》由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生物多样性监测团队和江西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专业人员共同编写。全书包含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300余种代表性植物,对主要特色植物进行介绍,包括植物所属科属、形态特征、分布情况、生态习性、用途等。全书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一般每种植物配3-5幅图片,文字描述的是植物的重要识别特征,图片直观地展示植物的外观和特征,以便读者更好地识别、保护与利用相关植物。此外,为了方便读者快速查阅相关植物的信息,书后还附有植物名称索引。 a大众读者0 a自然保护区x植物y宜春j图集 aQ948.525.63-64v5 0a杨清培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37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1001542100038002052150016002433140335002593300290005943330117008846060045010016900019010467010017010657010017010828010023010991158-189520241118135741.0 a978-7-5725-1696-2b精装dCNY580.00 a20241118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华东珍稀濒危植物图鉴b专著f葛斌杰,黄卫昌主编 a郑州c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5.01 a432页d21cm a葛斌杰 辰山植物园标本馆负责人、信息技术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东海岛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精细解剖。 黄卫昌,上海辰山植物园副园长,教授级高工。从事园艺植物收集与保育研究。主持完成“大型展览温室植物选择与配置”“部分兜兰与石斛等兰科植物收集、栽培与繁殖”“温室珍稀濒危植物育养研究”“八仙花属植物引种及其应用”等课题。 a本书收录华东六省一市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260种左右,每种有简要形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生境及濒危等级等信息介绍,并附有相应的彩色照片。本书集专业、科普和鉴赏为一体。本书是作者在对华东六省一市珍稀濒危植物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编写的,内容科学性、观赏性强,是读者直观了解华东珍稀濒危植物的工具书。 a本书可为植物保育研究人员、自然保护区等国家林业系统工作人员、广大植物爱好者,以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提供参考0 a珍稀植物x濒危植物x介绍y华东地区j图集 aQ948.525-64v5 0a葛斌杰4主编 0a黄卫昌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90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9001542100038002132150016002513140562002673300686008293330025015156060035015406900017015757010017015927010017016098010023016261158-189620241112160951.0 a978-7-5725-1749-5b精装dCNY268.00 a202411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广东高等植物名录及其地理分布b专著f宋柱秋,陈又生主编 a郑州c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1 a534页d29cm a宋柱秋,1985年生,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助理研究员,从事植物分类学和物候学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陈又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植物分类学家。长期从事菊科、堇菜科等植物分类研究。发表植物新属1个,新种77个,新组合学名28个,发现中国新记录属2个。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生态环境部课题1项,另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基础专项等国家级课题 4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参与编研《中国高等植物彩色图鉴(第 7卷)》《泛喜马拉雅植物志 48》(2 册),Flora of China(vol.20、vol.21),《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第 1 卷 植物部分》等。 a我国具有非常高的植物多样性,广东省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位居全我国第六。本书共收录广东省高等植物六大类,即角苔类植物、苔类植物、藓类植物、石松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72358条分布记录,共计374科2239属8164种(含种下等级)。广东省本土野生高等植物350科1831属6903种,其中苔藓植物(包括角苔类、苔类和藓类)96科272属865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6科123属646种,裸子植物7科17属34种,被子植物211科1419属5358种;广东省入侵植物58科204属324种,归化植物65科213属266种,以及常见栽培植物128科445属671种。每种植物均提供了广东省县市级分布,以及相应分布的凭证依据。凭证依据包括文献、标本和图像。同时,本书也提供了一个广东省高等植物的分布存疑种和排除种的物种名录,共计184科553属911种,供后续进一步研究。 a高等植物分布研究人员0 a高等植物x名录x地理分布y广东 aQ949.4-62v5 0a宋柱秋4主编 0a陈又生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067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33001552100038001882150016002263300104002423330019003466060023003656900021003887010015004098010023004241158-189720241231161007.0 a978-7-5723-1984-6b精装dCNY880.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世界龙胆荟萃b专著f袁永明著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0 a836页d26cm a该选题是以全世界龙胆科龙胆属为主的照片图册+综合介绍,是集科学性、科普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科学出版物。 a龙胆科研究人员0 a龙胆科y世界j图集 aQ949.776.4-64v5 0a袁永明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52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2250033002383140273002713300561005443330055011056060031011606900015011917010017012067010017012238010023012401158-189820241112103223.0 a978-7-5773-0725-1dCNY33.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药用植物学b专著f吴廷娟,谢小龙主编 a郑州c郑州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30页d19cm2 a中医药类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丛书 a吴廷娟,女,理学博士,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技术、地黄连作障碍方面的研究。已从事《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生态学》等课程的理论、实验、实习的教学工作10余年。参编《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保护学》《药用植物生态学》《中药资源与栽培》等教材专著10余部,发表相关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 a本书为教材。本教材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是将药用植物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一本教材。本教材共包括7章内容。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药用植物学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内容、教学目标、蕴含的思政元素解读。第二-七章分别从植物细胞、组织、器官、药用植物分类、野外实习等几方面专业知识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各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各案例以图文并茂和流畅的文字讲解各专业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教学效果、教师反思和学生反馈,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各专业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可供高校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大中专学生阅读使用。 a本书可供高校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大中专学生阅读使用0 a药用植物学x中医学院j教材 aQ949.95v5 0a吴廷娟4主编 0a谢小龙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67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4001842150016002183140385002343300719006193330023013386060015013616900014013767010017013908010023014071158-189920241204140549.0 a978-7-305-28492-2dCNY68.00 a2024120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实验动物伴我行b专著f卓振建主编 a南京c南京大学出版社d2025.01 a168页d24cm a卓振建,博士,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实验动物中心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儿童肿瘤病因等方面研究。在科研工作之余,热心科普事业,曾主持多项省、市、区科普项目,具有丰富的生命科学科普相关经验。目前主编的《趣识实验动物》科普书籍已出版,同时带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实验动物中心科普队伍开展多场科普进校园活动,受众达10万余人次;组织制作的生命科学系列科普动画视频也受到广大青少年的热烈欢迎。 a实验动物被视为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研究基石和药物安全性的监督者,支撑着医学研究的框架,纵观以往,每一项医疗革新和药物的诞生的背后,都有实验动物的支持。本书旨在向大众打开一扇通往生命科学知识之门,让更多人了解生命科学飞速发展下实验动物行业的现状及其幕后英雄,从而提高公众对生命科学及实验动物行业的认识和关心。本书从实验动物行业的历史开始介绍,讲述实验动物行业的前景发展,再过渡到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带读者开启一场动物中心之旅,最后以深耕于实验动物行业多年的学者为例,讲述从业者的故事,呼吁读者向这些兢兢业业的前辈们学习。本书不仅是一本行业科普读物,更是对实验动物为人类生命科研无声贡献精神的致敬,同时也是为众多对实验动物行业感兴趣的人提供更深层次的了解,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为国家生物医药的发展做出贡献。 a实验动物学研究人员0 a实验动物学 aQ95-33v5 0a卓振建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40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6001902150016002263140169002423300589004113330009010006060051010096900014010606900010010747010017010847010017011018010023011181158-190020241104165253.0 a978-7-5184-4748-0dCNY48.00 a202411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动物解剖生理b专著f杨惠超,陈立华主编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4.12 a159页d26cm a杨惠超,辽宁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曾主编《动物科学基础》《动物解剖生理》,参与编写《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动物疫病》等。陈立华,辽宁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 a本教材是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教材,按照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从生产实际出发,遵循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目标”的原则进行编写。全书共十三个项目,即动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运动系统、被皮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体温、家禽解剖生理。本教材重点介绍猪、牛和马的解剖构造和生理机能,并对家禽解剖生理特征进行阐述。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能获得养殖场的饲养技术人员、防疫技术人员、兽医技术人员以及养殖场管理人员应具备动物解剖、生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畜牧兽医专业群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a高职0 a动物解剖学x动物学x生理学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Q954.5v5 aQ4v5 0a杨惠超4主编 0a陈立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2252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34002052150016002393140308002553140789005633300451013523330027018036060043018306900022018736900022018957010017019177010017019348010023019511158-190220240905114416.0 a978-7-5219-2866-2dCNY108.0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民勤生态公益林区动植物图鉴b专著f张世虎,马维伟主编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4.08 a162页d26cm a张世虎,1981年2月,男,汉族,陕西周至人。一直从事防沙治沙、沙产业开发和规划设计,以及沙区植被保护修复等等,编制完成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可研、民勤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建设方案,主持完成民勤治沙模式筛选与综合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等科技项目3项,参与完成青土湖区域生态多样性评估报告,发表论文6篇。 a马维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后)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访问学者。目前任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植物学会水生植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理事;《广东农业科学》首届青年编委。Catena、干旱区地理、湖泊科学、甘肃农业大学学报、草原与草坪等期刊审稿人,甘肃省水土保持方案评审专家库成员。2019年、2024年分别入选甘肃省“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和重点人才扶持计划,2018授予第9 届甘肃青年科技奖。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产业支撑计划项目、省科技计划项目、甘肃省GEFOP12专题等20多项课题。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6篇;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1 部,参与编写专著1 部,获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8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3项。 a民勤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是西鄂尔多斯-贺兰山-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区域。为了保障防风固沙的效果,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区域的科技支撑能力,系统总结过去乡土树种选育,荒漠生态监测的成果,本书以《中国植物志》和《FloraofChina》为基础,结合《甘肃植物志(第二卷)》,采用《中国植物志》和《中国动物志》的分类系统,对民勤生态公益林进行系统调查,总计收录动植物138种,其中脊椎动物24科29属35种,维管植物30科80属103种。 a公益林区动植物研究人员0 a公益林x林区x动物x植物y民勤县j图集 aQ958.524.24-64v5 aQ948.524.24-64v5 0a张世虎4主编 0a马维伟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16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4002012150016002353300518002513330057007696060049008266900016008757010017008918010023009081158-190320240514152804.0 a978-7-5359-8155-4dCNY218.00 a2024051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梅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b专著f杨锡涛等编著 a广州c广东科技出版社d2023.09 a345页d26cm a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近10年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大力推动就地与迁地保护,有序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持续提升社会参与度和公众意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本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完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本书集研究历史及现状调研于一体,系统介绍了梅州市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历史,梅州市野生动物多样性、野生动物保护成效及威胁因素,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约300种当地野生动物。 a本书可以为梅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研究人员提供参考0 a陆栖x野生动物x脊椎动物门x生物多样性y梅州 aQ959.308v5 0a杨锡涛4编著 0aCNbFHWHc20240522 0111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2250039002583300326002973330079006236070037007026070035007396900017007746900017007917010017008088010023008251158-190420240514134523.0 a978-7-5359-8097-7dCNY88.00 a2024051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b专著f龚世平等主编 a广州c广东科技出版社d2023.05 a345页d26cm2 a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丛书 a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区域的两栖爬行类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书基于作者团队长期调查研究数据资料,收集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动物2目8科44种,爬行类动物2目19科97种。对每个物种的中文名、拉丁学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濒危与保护现状等进行介绍,并采用原色照片展示物种形态及生态特征。 a本书既可作为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的参考书目,也可作为普通群众、学生的科普读物 a南岭x自然保护区x两栖动物j图集 a南岭x自然保护区x爬行纲j图集 aQ959.5-64v5 aQ959.6-64v5 0a龚世平4主编 0aCNbFHWHc20240522 0113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3001542100038001972150016002353300530002513330015007816060021007966900019008177010017008367010017008538010023008701158-190520240524132412.0 a978-7-5723-2005-7b精装dCNY298.00 a202405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济南鸟类图鉴b专著f刘腾腾,范志强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4 a420页d26cm a为了总结展示济南市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成果,展现济南市鸟类多样性,本书作者通过实地深入调查,采集了济南市辖区的鸟类资源,并根据科学分类法,厘清鸟类科属分类等,可谓济南市鸟类资源的大全。全书图片丰富,具备良好的资料价值,也能给为观鸟爱好者等提供相关参考资料。本书共收录济南鸟类19目61科304种,所有物种均在济南市境内有明确的分布记录。每种精选生态照片若干,辅以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等文字描述。每幅图都清楚地标注拍摄地点、拍摄时间和拍摄人,为野生动物固定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数据。部分稀有物种缺少济南本地拍摄照片的,使用他地照片以求完整。 a鸟类爱好者0 a鸟类y济南j图集 aQ959.708-64v5 0a刘腾腾4主编 0a范志强4主编 0aCNbFHWHc20240529 00708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3000101000041000431010008000841020015000921050018001071060006001252000043001312100034001742150025002083300150002333330015003836060035003986900019004337010015004528010023004671158-1906 a978-7-5587-4605-5dCNY238.00 a20230920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图鉴f卢文主编 a昆明c云南科技出版社d2022.11 a10,234页c彩图d30cm a本书收录了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鸟类18目67科227种,采用彩色图片对保护区鸟类形态进行了生动的展现,文字部分涵盖了鸟类辨识特征、栖息地和分布范围等信息。 a鸟类爱好者0 a自然保护区x鸟类y普洱市j图集 aQ959.708-64v5 0a卢文4主编 0aCNbFHWHc20230927 0110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5001532100038001982150016002363300505002523330013007575170019007706060021007896900019008107010013008298010023008421158-190720241120102722.0 a978-7-5772-0465-9b精装dCNY98.00 a202411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元元说猿b专著e漫话海南长臂猿f林柳等著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1 a373页d23cm a本书透过精美的插图和生动的叙述,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中国独有的濒危物种——海南长臂猿,亲近这些“高瞻远瞩”的树冠居民。本书以故事性的叙述,引领读者观察海南长臂猿的儒雅风采,从外貌到体态,展现他们的可爱与独特;穿越海南长臂猿的生命周期,从繁殖到育儿,感受它们温馨的家庭生活;熟悉海南长臂猿的植食习惯,从水果到嫩芽,揭示它们丰富多样的饮食……本书在呈现这些雨林精灵的精彩世界同时,也揭露了它们面临的生存威胁,以及为保护它们所付出的努力。本书不仅是对海南长臂猿的生态描绘,更是一次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育之旅。 a大众读者1 a漫话海南长臂猿0 a长臂猿j普及读物 aQ959.848-64v5 0a林柳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49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79001532100034002322150016002663140329002823300447006113330059010585170037011176060029011546900017011837010017012008010023012171158-190920241213093230.0 a978-7-5697-2824-8b精装dCNY88.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b专著e赵志模教授八十华诞纪念学术文集选f王进军主编 a重庆c西南大学出版社d2024.12 a350页d24cm a王进军,中共党员,西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负责主持行政全面工作;负责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合作与交流、留学生教育、审计、信访、法治等工作;分管党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港澳台办公室、审计处;联系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 中医药学院、西塔学院。 a赵志模教授学术造诣精深,是国内外著名的昆虫学、生态学专家,他出版的《生态学引论—害虫综合防治的理论及应用》和《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两本姊妹篇专著曾是从事昆虫生态学与害虫综合治理研究的科技人员和在校研究生们的案头必读之物,这也奠定了他在害虫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本文集除选编了赵志模教授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外,还涵盖其求学经历、职业生涯、学术成就、人才培养和工作掠影等内容,从中能强烈感受到他的学者风范、先生品格和君子气度。 a从事昆虫生态学与害虫综合治理研究的科技人员和在校研究生1 a赵志模教授八十华诞纪念学术文集选0 a昆虫学x动物生态学j文集 aQ968.1-53v5 0a王进军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243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73001542100034002272150016002613140772002773300978010493330013020276060033020406900022020737010017020957010017021127010017021298010023021461158-191020241009092820.0 a978-7-5219-2902-7b精装dCNY140.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图鉴b专著f尚素琴,郝亚楠,林宏东主编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4.09 a189页d29cm a尚素琴,女,1972 年 6 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科方向负责人。博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动物学博士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和皇家科学院访问学者。目前兼任甘肃省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理事,中国昆虫学会蜱螨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昆虫系统学与生物多样性、捕食螨资源利用和害螨抗药性及综合防控、传粉昆虫及其生态价值评估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传粉昆虫重大专项子项目、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甘肃省高校产业支撑体系等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80多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澳新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副主编或参编全国农林院校统编教材《普通昆虫学》、《植物昆虫学》、《昆虫研究法》、《农业和生物科学专业英语》、《园艺产品贮运学》等。参编《广西十万大山地区昆虫》、《中国动物志》等学术专著。 a生物多样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和基础,同时还具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功能。随着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认识一个地方的物种多样性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热点。甘肃省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祁连山的东延余脉,由马衔山系的高中山群组成,主要为森林、农田、高山草甸等生态类型。区内气候多样,大片的林区与茂密的灌丛植被为昆虫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与繁衍场所。保护区对当地乃至甘肃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均有着巨大影响和深远意义,但对于保护区内昆虫多样性的研究非常缺乏。尤其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森林、草原的破坏、农药的大量使用、生态环境日益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许多昆虫濒临灭绝。因此,开展保护区的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本书是“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期综合科学考察”课题成果之一,编者对资源调查中收集的7目69科235属346种近1000张照片进行了汇编,采用原色照片和描述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昆虫的形态特征,记录了昆虫的寄主和地理分布。一方面用于指导基层人员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另一方面为保护区制定科学的生物资源保护策略,维护保护区昆虫乃至其他物种多样性提供参考和指导。 a科研人员0 a自然保护区x昆虫y兰州j图集 aQ968.224.21-64v5 0a尚素琴4主编 0a郝亚楠4主编 0a林宏东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13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1001482100034002092150016002433300509002593330025007686060033007936900022008267110029008488010023008771158-191120241012103345.0 a978-7-5219-2420-6dCNY158.00 a2024101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钱江源国家公园观赏昆虫图鉴b专著f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编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3.11 a252页d26cm a钱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我国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是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唯一的试点区。钱江源国家公园内分布着我国东部稀有的大面积低海拔原生常绿阔叶林,具有生态系统的代表性、原真性和完整性,还是我国特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麂、白颈长尾雉的全球主要分布区之一。同时地处35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黄山-怀玉山区,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2022-2023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开展钱江源国家公园珍稀昆虫资源图片收集,并按出版要求整理编写了《钱江源国家公园珍稀昆虫图鉴》。 a公园观赏昆虫研究人员0 a国家公园x昆虫y开化县j图集 aQ968.225.54-64v502a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4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01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3001482100034001912150016002253300444002413330019006856060023007046900018007277010017007458010023007621158-191220240924150951.0 a978-7-5359-8263-6dCNY200.00 a202409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青蜂科彩色图鉴b专著f刘经贤等主编 a广州c广东科技出版社d2024.01 a345页d26cm a青蜂科大部分种类常具有鲜艳的金属光泽,外形靓丽炫目,深受广大昆虫爱好者喜爱。本书主要收录了华南农业大学膜翅目标本室馆藏的青蜂科标本180余种,系统地介绍了各个种类的分类地位、形态鉴别特征、地理分布信息等内容,每个物种均配有高清的形态照片,以及该物种各形态鉴别特征的局部特写,读者可通过图片更为直观地去判断物种类别。书中还提供了分布于我国的青蜂分亚科、分族、分属检索表,读者不仅可以通过检索表快速鉴别具体的青蜂科种类,还可以了解各个类群的区别。 a青蜂科研究人员0 a青蜂科y中国j图集 aQ969.54-64v5 0a刘经贤4主编 0aCNbFHWHc20240926 0128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0001932150016002233140141002393300567003803330023009476060021009706900015009917010017010068010023010231158-191320240701153029.0 a978-7-5077-6991-3dCNY168.00 a202407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生态民族学评论h第四辑b专著f祁进玉主编 a北京c学苑出版社d2024.06 a275页d26cm a主编祁进玉,土族,青海互助人,法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a本辑计划收录30篇左右的相关论文,主要涉及三个议题: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讨论地方环境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讨论地方生物资源多样性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以及环境、生态与地方性知识发现(讨论具有地方性特点的环境保护知识)。收录文章的研究范围以国内民族地区的相关案例研究为主,主要是东北、北方、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实地研究,少量涉及国外地区的实证研究。本论文辑致力于民族学与生态学、环境学、动物学、植物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应用,重点挖掘和整理地方性知识,总结民族地区的特殊经验,突出地方特色,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学术智慧和地方案例。 a民族生态学研究人员0 a民族生态学j文集 aQ988-53v5 0a祁进玉4主编 0aCNbFHWHc20240703 0117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42001952150016002373300559002533330029008126060053008416900012008947010017009068010023009231158-191420241210131854.0 a978-7-5679-2561-8dCNY128.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报告b专著f姚建红主编 a北京c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d2024.12 a360页d26cm a《中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报告》是由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组织编写的学术报告,旨在全面展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人文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未来展望。报告涵盖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卫生法学等多个二级学科,遵循专业规范的编写体例,通过深入剖析和系统总结,为医学人文学科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展现中国医学人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与广阔前景。报告涵盖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卫生法学等多个二级学科,遵循专业规范的编写体例,通过深入剖析和系统总结,为医学人文学科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a医学人文学科发展研究人员0 a医学教育x人文素质教育x学科发展x研究报告y中国 aR-05v5 0a姚建红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88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050008001882100038001962150016002343000045002503140587002953300578008823330073014606060037015336900013015707010017015838010023016001158-191520241223152700.0 a978-7-5214-4970-9dCNY42.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药学信息检索与利用b专著f毕玉侠主编 a5版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24.11 a190页d29cm a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第六轮规划教材 a毕玉侠,女,博士,教授。199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医药信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获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管理硕士学位,2010年获沈阳药科大学药事管理博士学位。2007年被聘为沈阳药科大学副教授,2013年聘为教授,现任图书馆馆长。从事本科生“药学文献检索”、“药学文献检索与综述”及研究生“医药学文献方法学”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医药情报研究。该方向毕业生可到医药企业、医药管理部门、咨询机构从事药品注册、药品专利分析、医药情报咨询等工作,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等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科研经费到款50余万元,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 a本书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第六轮规划教材之一,系根据本套教材的特点和原则要求编写而成。主要包括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及其机理、合成;测定有机分子结构的方法;有关生物分子和生物化学过程等内容。以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为铺垫,用基本化学反应对生物现象的本质进行阐述,既有深度,又使初学者易理解接受。本教材为书网融合教材,即纸质教材有机融合电子教材、教学配套资源(PPT、微课、视频、图片等)、题库系统、数字化教学服务(在线教学、在线作业、在线考试),使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立体化。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药学类等与化学关系密切的各类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教材。 a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药学类等与化学关系密切的各类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教材0 a药物学x信息检索x高等学校j教材 aR-058v5 0a毕玉侠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096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8002102150016002483300273002643330015005376060035005526060027005876900013006146900014006277010017006417010017006588010023006751158-191620230928113449.0 a978-7-5723-1523-7dCNY78.00 a2023092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张氏中和医学流派学术思想与医案集b专著f张弘毅,王晓茹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8 a240页d26cm a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开篇介绍“张氏中和医学流派”历代代表人物生平著述以及流派学术思想;中篇为疑难病例探讨(例如肾病综合征、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的不孕症等);下篇为常见疾病探讨,主要立足于本流派故护脾胃,调通胆胃(肝脾),治取中和的核心学术思想,对常见疾病的诊治进行论述。 a医学工作者0 a中医流派x学术思想y中国z现代0 a医案y中国z现代j汇编 aR-092v5 aR249.7v5 0a张弘毅4主编 0a王晓茹4主编 0aCNbFHWHc20231011 0098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396002533330013006496060013006626060013006756900010006887010017006988010023007151158-191720240418101805.0 a978-7-5390-8699-6dCNY10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预防医学与免疫规划工作实践b专著f王世民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9 a139页d26cm a本书涵盖了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免疫规划基础知识、流感预防、HPV疫苗与宫颈癌预防、虫病预防、成人免疫规划、儿童免疫规划、孕妇免疫规划、老年人免疫规划、社区免疫规划、冷链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书中主要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进行系统讲解,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同时还对免疫策略实施效果评价、疫苗与免疫技术开发、疫苗安全性评价及监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深入的思考空间。 a医学人员0 a预防医学0 a预防接种 aR1v5 0a王世民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85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5002343140559002493300679008083330023014876060025015106900014015357010017015497010015015668010023015811158-191820241206132323.0 a978-7-5672-4972-1dCNY25.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黑莓功能因子及其健康价值b专著f李松林,孔铭主编 a苏州c苏州大学出版社d2024.12 a88页d21cm a李松林,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质量和代谢组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药资源和中药质量研究,以及健康产品研发。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30多项。孔铭,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质量、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健康产品研发。近年来重点从事黑莓质量研究和健康产品研发。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重大新药创制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特等奖,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a黑莓是一种小浆果类水果,原产于北美和欧洲,1986年我国引种成功。黑莓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第三代新型特种小浆果,被誉为“生命之果”。针对有关黑莓功能因子和健康价值的大量研究成果多散载于国外专业刊物。作者整合自己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国外研究资料,对黑莓的功能因子及其健康价值进行了系统整理,并编撰成册。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简介了黑莓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引种栽培情况等;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系统介绍了黑莓含有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传统营养素类和花青素、原花青素、黄酮、三萜、有机酸等非传统营养素类功能因子的类型,以及这些功能因子对降低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肥胖、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症等诸多疾病风险的作用;第四章以黑莓果浆的解酒护肝功效为例,阐述了我国引种栽培黑莓健康产品的开发潜力。 a农学和医学院校师生0 a树莓x营养成分x研究 aR151.3v5 0a李松林4主编 0a孔铭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19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05000800182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140193002403300347004333330095007806060017008756900015008927010015009078010023009221158-191920240914093427.0 a978-7-122-46476-7dCNY59.80 a202409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编营养师手册b专著f胡敏主编 a4版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11 a242页d19cm a胡敏,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药品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营养学和食品安全学,从事营养与食品教学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主持完成多项各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a本书从营养与健康的角度出发,把营养学的基本理论与公共健康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书共六章,包括营养学基础、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各类食物的食品卫生、特定人群营养、公共营养、临床营养等内容。书中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人体需要的基础营养素,营养素不足或过量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各种疾病的临床营养,以及食品的污染及防治等,同时收录新版膳食指南、膳食平衡宝塔。 a本书可作为营养师、营养配餐师、健康管理师、基层医务工作者等的工具书,也可供广大居民阅读参考0 a营养学j手册 aR151-62v5 0a胡敏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9 0169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73001522100036002252150016002613140189002773300788004663330057012545170021013116060015013326900014013477010027013617020015013888010023014031158-192020241105111925.0 a978-7-5184-5174-6dCNY58.00 a20241105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fre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外之美,内之修b专著e天然食物的疗愈力f(比)乔·维克曼斯著g张晓忠译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5.03 a205页d24cm aJo Wyckmans (乔·维克曼 ) 比利时前三的公立大学-安特卫普大学——服装艺术 比利时第一研究大学根特大学——正分子医学 双学位 GIGUE服装品牌-创始人 WHC Labs品牌创始人 誉为欧洲“Omega3之父”。 a这是一本专注于健康生活方式的书籍,强调通过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来改善和维护健康,特别是在预防慢性病方面;还探讨了食品作为自然疗法在现代医学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日常饮食来影响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书中讲述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自我感知和疾病预防方面。作者提倡使用有机食品,并详细介绍了如何选择和准备食物以保留其营养价值。书中还特别强调了Omega-3脂肪酸及其他关键营养素对健康的益处,并批评了现代食品工业化对健康带来的潜在风险。探讨了心理健康与饮食之间的联系,强调心理状态如何影响生理健康,并提供了实用的建议来改善读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书中使用案例研究和科学数据支持其观点,旨在教育读者如何通过食物作为药物来提高生活质量。总体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健康饮食的书籍,它更是一本全面讲述如何通过自然方式达到身心健康的生活指南。这本书适合那些寻求通过天然方法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读者。 a本书适合那些寻求通过天然方法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读者1 a天然食物的疗愈力0 a饮食营养学 aR155.1v5 1c(比)a维克曼斯b乔4著 0a张晓忠4译 0aCNbFHWHc20241107 0128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255002523300391005073330013008986060025009116900012009367010015009487010015009637010015009788010023009931158-192120240919135006.0 a978-7-122-46515-3dCNY45.00 a202409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二级健康管理师培训教程b专著f宋卉,鲍静,江丹主编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10 a234页d26cm a宋卉,教授,一级健康管理师,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健康管理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康养康育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卫生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健康管理分委会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人才发展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等多项社会职务。 a本书以《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二级理论知识和能力操作的要求为基础,将技能与相关知识紧密结合。全书共21章,包括技师级(一级、二级)健康管理师所需的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干预、研究与开发、指导与培训的必需知识与技能,另外还增加了作为技师级健康管理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如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基本急救方法等知识和技能;在各相关章节还给出了来自健康管理公司的实践案例及操作流程等工具。 a职业教育0 a保健x职业培训j教材 aR161v5 0a宋卉4主编 0a鲍静4主编 0a江丹4主编 0aCNbFHWHc20240926 0098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300405002363330015006415170017006566060015006736900012006887010015007008010023007151158-192220241218115100.0 a978-7-5152-2951-5dCNY59.80 a20241218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空腹b专著e神奇的自愈力f李虹编著 a北京c中医古籍出版社d2025.01 a214页d24cm a空腹力并非一种神秘的力量,而是通过努力和实践可以掌握的技能。综合饮食、运动和心理调节,可以更有效地培养空腹力,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合理规划餐食和选择有益健康的食材是培养空腹力的有效途径。运动不仅能够带来健康的体魄,还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面对负面情绪时,空腹力有助于维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书中不仅详细阐释了空腹力的科学基础,还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它对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a保健爱好者1 a神奇的自愈力0 a保健x方法 aR161v5 0a李虹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68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6002022150016002383140521002543300525007753330013013006060023013136900014013367010017013507010015013677010017013828010023013991158-192320240905113303.0 a978-7-5184-5126-5dCNY45.0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老年人健康管理实务b专著f杨会兰,骆林,岳文浩主编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4.12 a134页d26cm a杨会兰,全国专业人才教育专家委员会礼仪专家委员、高级礼仪培训师、国家高级导游员,贵州省省级职教名师,贵州省社科联“新型智库专家”,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专家库专家,黔南州州管专家,黔南州“首批州级教师专家库成员”。主持省级职教名师项目1项;主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现代礼仪》(验收优秀)《老年人健康管理实务》(立项在建)。指导并参与,教育部项目1项《普惠社区教育全民康养健身》(立项在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普通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黔南民族民间舞》,验收1门优秀、2门合格;黔南州职业教育项目1项。主编教材4部。 a《老年人健康管理实务》共分10个项目,包括老年人健康管理概论、老年人营养与膳食管理、老年人常见疾病管理、老年人身体活动管理、老年病的康复治疗、老年人日常护理、老年人心理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健康管理师考证等。全书以老年人健康管理岗位的基本工作内容、基础知识和服务流程为主线,使学习者对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教材内容与岗、课、赛、证需求紧密结合,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本书内容丰富、架构合理、逻辑严密,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的基本原则,是一本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教材。 a老年读者0 a老年人x保健j教材 aR161.7v5 0a杨会兰4主编 0a骆林4主编 0a岳文浩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2003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81001522100038002332150016002712250015002873140155003023301121004573330013015785170035015916060019016266900015016457010027016607020015016878010023017021158-192420240810123827.0 a978-7-5428-8248-6dCNY80.00 a20240810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何谓健康b专著e大脑如何影响高血压、肥胖和成瘾f(美)彼得·斯特林著g何士刚译 a上海c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d2024.12 a224页d26cm2 a哲人石丛书 a彼得·斯特林(Peter Sterling),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教授,研究神经回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三维视网膜纤维解剖学知识作出了重大贡献,《神经设计原理》。 a本书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概念“应变稳态”,其意为,自然选择将每个生物体设计成尽可能高效地利用资源,而我们的大脑预测未来的需求并调控代谢、生理和行为,以确保“恰到好处、及时足够”地递送身体所需的能量与物质。基于此,书中通过回顾人类神经系统的进化历程,提出现有医学教科书中罕见的观点:健康是适应变化的能力,而疾病是这种能力的萎缩。作者认为,预测调控得通过学习来实现,为此,大脑用一个脉冲的多巴胺(体验为一个脉冲的满足感)奖励每次正向的惊喜,以鼓励学习行为。但在物资丰富却极不平等的现代社会,获得食物和舒适感不再是一种惊喜,人们被剥夺了日常小奖励——维持积极行为和良好情绪的基础。由于缺乏日常小惊喜,我们坐卧不宁,于是通过消费寻求新的奖励:比如用暴饮暴食、滥用药物等来刺激多巴胺大量释放。在这种情况下,身体需要越来越强烈的刺激才能感到满足,最终,我们不仅高血压、肥胖傍身,还陷入成瘾的漩涡。当前标准医疗手段是通过阻断奖励机制来治疗成瘾,但这个策略起效的同时,也阻碍了满足感的获得,甚至加深了绝望。当前标准经济学理论指出要促进“发展”以提供更多“就业”,但缺乏挑战、缺乏满足感的工作并不能帮人们真正解决问题。因此,为了恢复健康,我们需要从个人身体的最基本层面到社会大环境,去扩展获得小满足的机会,从而拯救奖励系统,避免其陷入病态。 a大众读者1 a大脑如何影响高血压、肥胖和成瘾0 a保健j普及读物 aR161-49v5 1c(美)a斯特林b彼得4著 0a何士刚4译 0aCNbFHWHc20240814 0143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8002102150016002483140145002643300665004093330013010746060023010876900012011107010017011227010017011398010023011561158-192520240724082255.0 a978-7-5723-2105-4dCNY48.00 a202407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呵护生殖健康,细说生命孕育那些事b专著f郭雨霁,韩爱卿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7 a292页d24cm a郭雨霁,山东大学副教授。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学与解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韩爱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三级主任医师 a本书讲述了生殖生理、生殖保健、生殖器官疾病、性传播疾病、性道德修养、胚胎发育、优生优育、出生缺陷预防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增强生殖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大众在面临各种生殖健康问题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积极的应对,减少婚前性行为,降低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率,阻止性传播疾病在校园的发生和蔓延。本书讲述了生殖生理、生殖保健、生殖器官疾病、性传播疾病、性道德修养、胚胎发育、优生优育、出生缺陷预防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增强生殖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大众在面临各种生殖健康问题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积极的应对,减少婚前性行为,降低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率,阻止性传播疾病在校园的发生和蔓延。 a大众读者0 a生殖健康x优生优育 aR169v5 0a郭雨霁4主编 0a韩爱卿4主编 0aCNbFHWHc20240731 0125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9001472100050002262150015002763300511002913330025008026060063008276900012008906900014009027010017009167010015009337010015009488010023009631158-192620240904145325.0 a978-7-5646-6382-7dCNY27.00 a202409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江苏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报告h2023b专著f周永林,杨婕,王艳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8 a72页d26cm a本书是按照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江苏省教育厅印发的《2023年江苏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在全省13个设区市近19万名学生中开展常见病(如近视、脊柱弯曲异常、肥胖及营养不良等)调查的监测结果数据集。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监测工作总体情况、学生常见病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监测、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卫生监测以及学生常见病监测干预情况六个部分。全书通过图、文、表相结合,全方位展示监测的各项结果,重点描述了江苏省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健康状况和健康影响因素等,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依据。 a学生体质监测研究人员0 a儿童x青少年x体质x影响因素x卫生监测x数据集y江苏z2023 aR179v5 aR195.2v5 0a周永林4主编 0a杨婕4主编 0a王艳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01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40001922150016002323300427002483330013006756060015006886900012007037010017007157010015007328010023007471158-192720240207131619.0 a978-7-5717-1269-3dCNY36.00 a20240207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30000 ay z 000yy ar1 a传染病防治一本通b专著f程蔼隽,李琦主编 a石家庄c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2.10 a266页d26cm a本书分为认识传染病、远离传染病、常见传染病的防治三个部分,聚焦公众关注的传染病问题,分67个小专题深入浅出地讲述传染病的概念、分类、基本特征、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的防控策略、报告和管理、预防方法、诊断治疗方法等,同时对60余种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特征、主要表现、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和防治中的注意事项等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配有生动形象的漫画插图,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科学实用,形式新颖活泼,符合大众的阅读需求。 a医学人员0 a传染病防治 aR183v5 0a程蔼隽4主编 0a李琦4主编 0aCNbFHWHc20240221 0098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8001862150016002243000017002403300395002573330013006526060031006656900011006967010017007078010023007241158-192820240422094855.0 a978-7-5390-8914-0dCNY68.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卫生事业管理学b专著f张春玲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315页d26cm a医学院校教材 a本书通过对卫生事业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卫生事业的良好运转和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本书以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运用管理学原理和技术,对卫生事业进行全面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书中分别介绍了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概述、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医疗保障制度,以及卫生机构的管理和运营,包括卫生资源管理、医政管理、服务管理、科技管理及教育管理等,针对每种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 a医学人员0 a卫生管理学x医学院校j教材 aR19v5 0a张春玲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01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421002533330031006746060031007056900011007367010017007478010023007641158-192920240418101442.0 a978-7-5390-8704-7dCNY128.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卫生管理研究理论与实践指南b专著f郑世文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139页d26cm a本书突出专业特色、学科特点、前沿研究,引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健康热点问题作为案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理论知识与教学需求之间紧密衔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书以卫生事业管理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卫生事业管理内容为主线,结合管理科学、社会学、法学等相关理论,同时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更加符合研究生的学习思维。旨在提高医学研究生综合素养,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高卫生健康领域专业人才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a本书可作为医学院校教材使用0 a卫生管理学x医学院校j教材 aR19v5 0a郑世文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32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5001482100034002132150016002473140167002633300515004303330025009456060033009706900014010037010017010177010015010348010023010491158-193020240927141717.0 a978-7-117-36824-7dCNY249.00 a202409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领你过·2025全国护师资格考试应试笔记b专著f王秀玲,周璇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09 a478页d28cm a多年来一直从事护理教学工作,热衷于护士资格考试辅导工作的研究,主编及主要参编人员从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工作多年,熟悉考试命题规律,从根本上保证了图书的质量。 a本书分为应试指导和考题精析两部分。应试指导部分根据当前的考试形式及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特点,与护师考试紧密且准确对接,精准把握考点,凸显重要考点,注重系统性与整体性,并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与衔接,避免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考题精析部分在对数千道考题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精选试题并配有解析,既能使考生学会举一反三地做题,又能通过做题巩固重点难点;同时本书也对2025年的考情、考点进行了预测。本书是采用纸数融合形式的创新性职称考试用书,以二维码的形式提供了大量视频讲解及习题,适用于考生系统复习,符合当前学习形式变化的需要。 a参加护士资格考试考生0 a护士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R192.6v5 0a王秀玲4主编 0a周璇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79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8002022150016002403000033002563140449002893300673007383330011014116060039014226900014014617010017014757010017014928010023015091158-193120241022133129.0 a978-7-5214-4887-0dCNY95.00 a202410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超说明书用药处方审核要点b专著f邱凯锋,伍俊妍主编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24.10 a400页d24cm a药师处方审核培训教材:案例版 a邱凯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具有较丰富的药物咨询、合理用药宣教工作经验。擅长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药物应用指导。先后主持获广东省药学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广东省药理学学会新技术应用奖三等奖一项。担任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儿科临床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常委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a《超说明书用药处方审核要点》由广东省药学会组织编写,本书结合国内外的指南共识和权威药学研究数据库,参考了广东省药学会《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对各主要专科领域疾病的常见超说明书用药进行点评分析。并对日常工作中常见超说明书用药处方进行归纳和整理,每个处方案例分析包括处方描述、超说明书用药类型、机制分析、循证依据和药师建议等部分,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抗精神病药物、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药物、生殖系统领域药物、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药物、心血管疾病药物和皮肤科疾病药物等。本书为国内医疗机构药师提供了全新的参考指引,旨在帮助医院药师更好地理解超说明书用药,并培养其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掌握超说明书用药的循证评价方法,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用药。 a药剂师0 a药剂师x处方x检查x岗位培训j教材 aR192.8v5 0a邱凯锋4主编 0a伍俊妍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23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107001532100042002602150016003023300413003183330097007316060023008286900012008517010043008637020015009067020013009217020013009348010023009471158-193220240918142711.0 a978-7-312-06027-4dCNY148.00 a20240918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牛津全球妇女、儿童与青少年健康教科书b专著f(英)德兰·德华库玛(DelanDevakumar)著g陶芳标,江帆,包巍译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09 a269页d26cm a引自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本书是第一本关于全球妇女、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英文教科书,由该领域的全球知名专家撰写。本书分为八个部分,遵循生命历程进行讲述,每一章都有清晰的结构、有用的插图,易于教学和自主学习。在母婴健康方面,从青春期到孕产期,它涵盖了生殖健康、艾滋病病毒感染、孕期健康、心理健康等内容。在儿童健康方面,从受精到宫内发育、新生儿时期,再到儿童和青春期,包括新生儿护理、营养、感染和伤害等主题。 a本书可作为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或医学研究生教学以及生物医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科研工作的参考书0 a健康教育x基本知识 aR193v5 0c(英)a德华库玛c(Devakumar, Delan)4著 0a陶芳标4译 0a江帆4译 0a包巍4译 0aCNbFHWHc20240919 0138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3001482100038001812150016002193300795002353330045010306060027010756900014011027010015011168010023011311158-193320241227090728.0 a978-7-5648-5415-7dCNY5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生存分析教程b专著f陈旭编著 a长沙c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21页d26cm a生存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研究生存时间数据及其统计规律,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工程学、经济学等领域。本书系统地了介绍生存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帮助读者掌握生存分析的理论与实践。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数据类型和基本函数,介绍右删失、左删失、双删失、区间删失、左截尾和右截尾数据的定义以及描述生存时间统计规律的有关函数。第二章为非参数估计,介绍了不同数据类型的生存函数、累积危险率函数、中位数等的非参数估计方法。第三章为非参数估计的假设检验,包括整体检验、局部检验、分层检验等。第四章介绍固定协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包括Cox比例风险模型的构建、参数估计、等比例危险率假设的检验、基准危险率和生存函数的估计、观测值的诊断等。第五章介绍时间相依Cox风险模型,包括时间相依协变量和时间相依系数两种Cox风险模型。第六章为参数模型,主要包括生存数据常用分布和加速失效模型。第七章介绍竞争风险模型。 a本书可作为统计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使用0 a生存率x统计分析j教材 aR195.4v5 0a陈旭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254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97001482100038002452150016002833141144002993300649014433330025020926060079021176900014021966900012022107110041022228010023022631158-193420241129162759.0 a978-7-5235-2165-6dCNY138.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3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i神经系统疾病分册b专著f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编 a北京c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d2024.12 a344页d29cm a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领导下,挂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于2018年成立的负责国家神经病学疾病医疗质量同质化、可行性、优质化管理的部门。质控中心主任委员为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王拥军教授。成立6年来,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与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神经病学质控中心通力合作,资源共享,致力于建立客观、统一、可行的神经病学医疗质量标准,并建设网格化、上通下达的医疗质控平台,以此促进临床医学研究成果迅速普及,提高医疗可及性和同质性,其涵盖的疾病范围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病学等多个专业。国家质控中心制定并完成神经重症、偏头痛、胶质瘤、垂体腺瘤、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项疾病质控指标,确定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质量改进9项核心指标的目标值;制订专家建议、指南和共识多篇,并形成可操作规范;指导各省级质控中心开展区域培训,覆盖了209个市/县的 5700 余万人口。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6年来,5次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对所有国家级质控中心年度工作评估中获得第一名。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要求,逐年编撰“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神经系统疾病分册”,将神经系统疾病质控工作成果向社会公布和反馈,以进一步总结和推进我国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质量和理念。 a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承担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神经系统疾病分册的撰写工作。本书稿从神经内科疾病、神经外科疾病、神经重症、神经介入四个部分对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认知障碍、运动神经元病、感染性疾病、脑肿瘤、重症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全国范围内的诊疗质量数据进行了调查、汇总和分析,从住院患者特点、疾病关键指标达标情况、重要结局指标、经济指标等不同方面对我国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水平进行整体评估。本书稿对开展神系统相关病种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学会,医院和科室管理部门,社会力量及从事神经系统临床、科研工作的医务人员充分了解我国神经系统各专业的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a医疗卫生服务研究人员0 a医疗卫生服务x神经系统疾病x诊疗x质量管理x安全管理x研究报告y中国z2023 aR197.1v5 aR741v502a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205 0225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99001482100038002472150016002853140855003013300638011563330033017946060077018276900014019046900012019187110043019308010023019731158-193520241129162628.0 a978-7-5235-2166-3dCNY128.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4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i整形美容专业分册b专著f整形美容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编 a北京c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d2024.12 a319页d29cm a整形美容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接领导的质控组织机构,负责制定国家整形美容专业临床质量安全标准,对全国整形美容质量进行整体监控和评价,并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建设兵团质控中心贯彻落实相关决策方案和改进办法。整形美容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作为政府的眼、手、腿,代替政府履行行业管理职责,不具有行政处罚权利。其通过发挥质控中心的专业性,对整形美容医疗服务全程实施动态监控与管理,实时反馈、及时分析并持续改进,以实现患者/求美者能够在任何一家医院和医疗美容机构获得规范化、标准化、行业内认定的个性化的整形美容服务。整形美容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工作范围面向全国所有提供整形美容服务的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美容诊所等,并非仅针对大城市、大医院或国内发达地区。其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规范从业人员资质等,抵制行业乱象,规范整形美容市场,提高中国整形美容整体安全水平,为患者/求美者提供安全满意的医疗美容大环境。 a《2024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整形美容专业分册》是整形美容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根据国家卫健委医疗质量安全控制工作要求,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整形美容专业质控指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成果。本书稿内容共分为9个章节,指标分析涉及来源于NCIS、HQMS和国家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平台的数据,涵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除此之外,还对整形美容公立医疗机构、整形美容民营医疗机构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展现各省相关质控数据。本书稿也对质控数据获取情况、专业年度改进目标数据、单病种数据、质控指标数据、亚专业数据以及整形美容专业医疗美容主诊医师管理制度及医疗质量控制网络搭建情况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 a整形美容专业医疗美容研究人员0 a医疗卫生服务x美容x整形外科学x质量管理x安全管理x研究报告y中国z2024 aR197.1v5 aR622v502a整形美容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60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140374002603300604006343330028012386060045012666900014013117010017013258010023013421158-193620240911135841.0 a978-7-117-36803-2dCNY55.00 a202409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数据环境下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策略与实践b专著f胡红濮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09 a244页d24cm a胡红濮,女,1968年生,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卫生信息管理,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新农合信息平台等设计,拥有卫生信息化、社区卫生服务、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卫生信息管理研究室主任。近几年,主持参与课题近30项,其中主持国家课题3项,主持部级课题30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在SCI收录杂志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4篇。 a1.本书介绍大数据环境下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背景,明确了全民健康信息化、医学大数据等相关概念以及企业架构、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配置、信息生态协同等理论基础,阐述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历程以及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网+医疗健康、医疗健康大数据建设与应用、保障体系建设等现状,构建大数据环境下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原则、目标及实施路径。2.内容涵盖大数据环境下信息资源总体架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领域信息资源架构和业务信息系统架构、基础设施架构、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体系、政策机制设计、组织架构设计、运营管理模式设计等,并提供实践案例。 a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0 a人口x健康状况x信息化x发展x研究y中国 aR197.1v5 0a胡红濮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09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300485002543330017007396060025007566900015007817010017007967010017008138010023008301158-193720241119133441.0 a978-7-5690-7381-2dCNY59.00 a202411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县级医院管理工作实践与创新b专著f武永康,鄢骑兵主编 a成都c四川大学出版社d2024.10 a184页d24cm a本书全面介绍了华西医院领办县级医院的工作模式和实践经验。书中首先阐述了华西医院如何通过管理、技术和文化输出,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为县级医院提供有力支持。本书不仅为医疗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县级医院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华西医院领办县级医院的成功模式,以及各职能部门在实践中如何发挥创新精神,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本书也强调跨部门协作和人才培养在县级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a医院管理人员0 a县x医院x管理y中国 aR197.32v5 0a武永康4主编 0a鄢骑兵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085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300281002493330021005306060021005516900015005727010017005878010023006041158-193820240419164855.0 a978-7-5390-8824-2dCNY188.00 a202404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新编医院管理理论与实务b专著f衣振中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3 a232页d26cm a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医疗保障管理概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管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在医疗保险管理的应用、医院全质量管理概述、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与处理、医院重点科室及重点部门对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预措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a医院管理研究人员0 a医院x管理x研究 aR197.32v5 0a衣振中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74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8001932150016002313300175002473330015004226060021004376900015004587010017004738010023004901158-193920240419164826.0 a978-7-5390-8853-2dCNY188.00 a202404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新编医院管理思维概论b专著f贾志国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3 a232页d26cm a本书以医院管理为主线,介绍医院管理上的基本方法、关键步骤和实现路径,展示医院管理的成果。主要包括医院管理的概述、常见企业管理模式在医院管理中运用的分析及医院管理经验总结。 a医院管理者0 a医院x管理x研究 aR197.32v5 0a贾志国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981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8002062150016002443300281002603330017005416060015005586060029005736900015006026900014006177010015006317010017006467010017006638010023006801158-194020240418104419.0 a978-7-5390-8678-1dCNY58.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医院管理与公共卫生服务b专著f袁伟,戴玉玲,黄振水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9 a268页d26cm a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医疗保障管理概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管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在医疗保险管理的应用、医院全质量管理概述、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与处理、医院重点科室及重点部门对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预措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a医院管理人员0 a医院x管理0 a医院x公共卫生x卫生服务 aR197.32v5 aR199.2v5 0a袁伟4主编 0a戴玉玲4主编 0a黄振水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84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3001482100038001912150016002293300267002453330017005126060031005296900015005607010017005758010023005921158-194120240419164743.0 a978-7-5390-8854-9dCNY188.00 a202404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医院管理制度及策略b专著f姚满田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3 a232页d26cm a医院是特殊的服务场所,医院管理模式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本书以医院管理为主线,对编者多年医院管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系统介绍医院管理上的基本方法、关键步骤和实现路径,分析常见管理模式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书中还附有多篇医院管理创新案例,大大地提高本书的可操作性。 a医院管理人员0 a医院x管理x规章制度y中国 aR197.32v5 0a姚满田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77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592002543300581008463330015014276060031014426900015014737010017014888010023015051158-194220241125163819.0 a978-7-5092-2640-7dCNY98.00 a202411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关键问题与案例分析b专著f许太谊主编 a北京c中国市场出版社d2024.11 a240页d24cm a许太谊,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师。曾在企业工作9年,任技术员、经营计划员、销售利润会计、成本费用会计、总账报表会计、内部核算主管、财务部门负责人等;1993年考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攻读财政学财务方向硕士学位研究生,1996年毕业后就职财政部主办(主管)国内发行量最大的财会专业期刊——《财务与会计》编辑部,先后任责任编辑、副主任、编审(正高);2007年调入中央国家机关,先后负责资产、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等工作。先后在《财政》、《财政研究》、《中国财政》、《财务与会计》、《中国财经报》等发表论文等20多篇,出版财务会计审计等专业著作30多部。现在中央国家机关所属大型事业单位任总会计师。 a本书内容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如何理解和推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主要与读者分享几年来作者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理解,以及近年来推动内部控制建设的经验、体会与感受,供同行借鉴;不求理论上的面面俱到,只希望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推动有实效。第二部分是医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通过13个案例以点带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通过抓住关键环节、关键岗位,防范内部控制重大风险。第三部分是医院内部控制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关键环节问题清单,以表格形式梳理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第四部分是医院内部控制相关规章,将相关规章整理附后,以方便读者查阅。本书虽聚焦于公立医院,实际对所有医院都有借鉴作用。 a医院管理者0 a医院x管理体制x研究y中国 aR197.32v5 0a许太谊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11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42002002150016002423300498002583330029007566060043007856900016008287010015008448010023008591158-194320241230164439.0 a978-7-312-05940-7dCNY42.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效率研究b专著f李志广著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48页d26cm a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本书系统梳理了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状况,并通过三阶段DEA、面板Tobit模型、fsQCA等方法深入探讨了影响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路径。自上而下地分析了我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现状以及运行状况,具备很强的指导性。同时,本书侧重实证测度的过程,可以帮助初读者系统地了解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机构的组成、分类、运行以及发展水平。 a卫生机构资源配置研究人员0 a医药卫生组织机构x资源配置x研究y中国 aR197.322v5 0a李志广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282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141482002583300704017403330021024446060031024656900016024967010017025127010017025298010023025461158-194420241218141706.0 a978-7-5218-6458-8dCNY78.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医院运营管理分析与典型案例b专著f段成惠,李颖琦主编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11 a319页d30cm a段成惠, 曾就职原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现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医院运营管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财会分会常委、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卫生健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管理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服务成本与价格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医院院长》理事及编委、《中国数字医学》编委及委员。深耕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领域 20 多年,作为行业知名专家多次参与国家级相关政策、标准的编制与评审,并屡次受邀出席行业学术会议并作报告。主导参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区域卫生资源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国内百余家大型、超大型医院的综合经济运行管理和信息化机制建立;参与国家级《医院运营数据中心核心数据集指南》等标准的制定和评审。主导参与《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研究》、《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服务成本比较分析》等国家级优秀课题。李颖琦,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兼职博士生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财政部聘为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兼任中国医药会计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经济研究期刊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教学、科研领域,合规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医院运营管理等。近年来为中石油、商飞集团、东航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五矿集团、中邮科技等大中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讲授“财会监督背景下企业综合监督管理体系实践与案例”、“央企合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三合一”体系构建与应用”、“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控实践与案例”、“高质量内审工作机制与实践”等课程。为医疗机构、行业主管部门讲授“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理论与实践”、“医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等课程。 a本书第一部分为分析报告,对年度医疗行业运营状况进行概况呈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药品耗材集采管控等系列措施相继落地,人口老龄化发展等多重外部因素持续作用,医疗需求结构与就医方式等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各类医疗机构的运行。同时,医疗体系高质量发展行动的落地、各类医院自身的变革与发展,如何透过数据发现医院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成为关键。我们的报告以行业公开的宏观数据为基础,努力深入解析关键环节,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别机构、不同学科等重点关注对象的特点进行诠释与表达。本书的第二部分为实践报告,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9篇案例文章,分为数智化运营、全面预算、全面内控、国考绩效、智慧财经(集团化)、智慧供应链、双D运营(DIP专病)、成本管理(DRG成本)八个类别,提供给读者。对医院运营管理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知道意义。 a医院行业从业人员0 a医院x运营管理x研究y中国 aR197.322v5 0a段成惠4主编 0a李颖琦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34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87001302100038002172150016002553300709002713330015009806060019009956900016010147010015010307010017010457010017010628010023010791158-1945 a978-7-5723-1413-1dCNY96.00 a20221031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及手术操作填写与编码实操i非手术科室f吕陟,宋守君,王骏生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2.10 a512页d26cm a本书共十六章五十九节。每一章节均按医疗机构临床科室选择的实际案例,以国家医疗机构诊疗科目为基础,结合大多医院实际情况,函盖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儿内科、精神科等。以各个专业常见病种为重点,选取真实病历进行分析。每个案例分为病历摘要、诊断及编码(包括临床疾病诊断、临床手术操作名称,疾病分类诊断名称及编码;手术操作分类名称及编码)、点评分析三部分。本书共十六章五十九节。每一章节均按医疗机构临床科室选择的实际案例,以国家医疗机构诊疗科目为基础,结合大多医院实际情况,函盖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儿内科、精神科等。以各个专业常见病种为重点,选取真实病历进行分析。每个案例分为病历摘要、诊断及编码(包括临床疾病诊断、临床手术操作名称;疾病分类诊断名称及编码;手术操作分类名称及编码)、点评分析三部分。 a临床工作者0 a病案x书写规则 aR197.323v5 0a吕陟4主编 0a宋守君4主编 0a王骏生4主编 0aCNbFHWHc20221102 0102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59001302100034001892150016002233300411002393330033006506060045006836900014007287010017007427010015007598010023007741158-1946 a978-7-117-33074-9dCNY48.00 a2023020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精神卫生机构防控实践f刘连忠,李毅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3.01 a195页d26cm a本选题分别从对住院未感染新冠患者的管理、对住院患者中被感染的患者救冶、成为定点医院后对全市感染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对肇事肇祸患者的救治和对社会患者的收治、对社区患者的管理工作及心理干预相关工作等方面介绍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在面临几大群体的治疗和管理工作中采取的关键举措。内容包含党建与纪检监察、医疗管理、护理防控、院感防控、医技管理、后勤保障、行政管理、职工关爱、社区防治、心理干预、挑战与思考、经验总结等。 a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研究人员0 a公共卫生x突发事件x卫生管理x研究y中国 aR199.2v5 0a刘连忠4主编 0a李毅4主编 0aCNbFHWHc20230208 0087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8001862150016002243300297002403330025005376060029005626900014005917010017006058010023006221158-194720240417155839.0 a978-7-5390-8609-5dCNY58.00 a202404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医疗卫生管理研究b专著f刁春燕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6 a268页d26cm a本书根据我国医疗卫生管理的现状,结合作者多年医疗卫生管理的经验,对医疗卫生管理进行一系列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内容包括医疗机构的战略管理、医疗机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医院绩效管理、医院质量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医疗保障管理、公立医院体制机制与医疗保险付费管理、大数据驱动的智慧医疗资源管理等等。 a医药卫生管理研究人员0 a医药卫生管理x研究y中国 aR199.2v5 0a刁春燕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10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3001482100038002212150016002593300357002753330113006326060043007456900014007887010017008027010017008198010023008361158-194820241231161158.0 a978-7-5772-1062-9dCNY59.8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分级诊疗制度的理论与思考b专著e基于珠海实践f梅文华,李文敏编著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28页d29cm a分级诊疗制度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本书先从理论探讨开始,通过对校具代表性对国家的分级诊疗制度与医疗服务体系进行国际比较,探寻分级诊疗制度的中国内涵与政策实施的条件,并以珠海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情况作为典型案例,剖析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困境与成因,最后,结合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最新进展,探讨我国未来分级诊疗制度可能发生的变化与实施途径。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参考书,可供卫生事业管理领域的实践者、卫生政策的制定者参考使用0 a分级分工医疗x医疗保健制度x研究y中国 aR199.2v5 0a梅文华4编著 0a李文敏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81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08001482100036002562150016002923000047003083140511003553300535008663330037014016060035014386900010014737110053014838010023015361158-194920241126143922.0 a978-7-5132-9119-4dCNY299.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5全科医学(中医类/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b专著f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主编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4.12 a957页d28cm a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指导用书 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于2024年组织有关专家,修订完善了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系列指导用书,共18种。本系列指导用书以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大纲为依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相关专业权威专家编写,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拟参加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生临床实践、复习备考的权威性参考书。本系列指导用书内容涵盖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三类18个专业/级别(中级、初级师、初级士3个层次)、40余个学科的内容。 a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指导用书种类——本系列指导用书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类15种:中医内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外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妇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儿科学(中级)专业、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专业、中医针灸学(中级)专业、中医推拿(按摩)学(中级)专业、中医眼科学(中级)专业、中医耳鼻喉科学(中级)专业、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专业、中医肛肠科学(中级)专业、全科医学(中医类/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级)专业;中药类3种:中药学(士)专业、中药学(师)专业、中药学(中级)专业。 a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中医学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R2v502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14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53001302100038001832150016002213300537002373330031007746060047008056900010008527010017008627010017008798010023008961158-1950 a978-7-5723-1398-1dCNY80.00 a20221031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山东中医药学科发展报告h2022f孙春玲,薛一涛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2.09 a352页d26cm a《山东中医药学科发展报告》汇集了学会70余个专科分会(专业委员会)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科普宣教、基层帮扶等)、发展现状(组织建设、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目标等,基本反映了山东中医药各学科的发展现状,以期给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借鉴与参考。《山东中医药学科发展报告》汇集了学会70余个专科分会(专业委员会)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科普宣教、基层帮扶等)、发展现状(组织建设、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目标等,基本反映了山东中医药各学科的发展现状,以期给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借鉴与参考。 a中国医药学学科发展研究人员0 a中国医药学x学科发展x研究报告y山东z2022 aR2v5 0a孙春玲4主编 0a薛一涛4主编 0aCNbFHWHc20221102 0077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8001802150016002183300225002343330013004596060021004726900010004937010015005038010023005181158-195120240418095023.0 a978-7-5390-8755-9dCNY46.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旴江医药小品b专著f孟萍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222页d24cm a本书从医方和药膳两方面分别罗列旴江流域道地药(食)材和记录作者多年的临证效案及诊治思路,并配以临川本地知名国画大师亲笔所画之国画,让读者认识旴江物产、了解旴江医学,弘扬时江医学文化,传承旴江医学学术经验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a医学人员0 a中国医药学y抚州 aR2v5 0a孟萍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04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9001482100038001872150016002253300461002413330013007026060043007156900014007587010017007728010023007891158-195220230928113045.0 a978-7-5723-1684-5dCNY118.00 a2023092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医学中西汇通心悟b专著f刘德山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8 a336页d26cm a该书对刘德山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系统整理。该书共分为“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学发微”和“著作、论文与成果概览”四大部分,总结刘德山教授30年从事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科研的历程,重点介绍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和观点以及诊治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疾病和肿瘤病的临证经验和心得体会、辨证用药经验及典型验案等,最后简要汇集其著作、论文、成果的情况。该书也是对齐鲁老年病中西汇通学术流派学术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为老年病的中医药诊疗提供思路与方法。 a医学人员0 a中西医结合x临床医学x经验y中国z现代 aR2-031v5 0a刘德山4主编 0aCNbFHWHc20231011 0107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28002202150016002483300447002643330025007116060033007366900012007697010015007817010015007968010023008111158-195420240531165725.0 a978-7-5737-0678-2dCNY58.00 a202405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长寿之乡”亳州市谯城区长寿养生文化研究b专著f刘海莲,代志星著 a合肥c黄山书社d2023.01 a228页d26cm a“中国长寿之乡”亳州市谯城区长寿养生文化研究:2011年,经中国老年学会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评审,亳州市谯城区当选“中国长寿之乡”,这也是安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本书稿属于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以“中国长寿之乡”亳州市谯城区为研究主体,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口述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从谯城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源远流长的养生理念及谯城人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分析了亳州市谯城区能够成为“中国长寿之乡”的原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a中医养生文化研究人员0 a养生(中医)x文化x研究y亳州 aR212v5 0a刘海莲4著 0a代志星4著 0aCNbFHWHc20240605 0127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140279002443300332005233330105008556060021009606900012009817010017009938010023010101158-195520241209154658.0 a978-7-5727-1598-3dCNY48.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邓世发养生临证经验集b专著f张世俊主编 a成都c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1 a181页d21cm a张世俊,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痹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分会理事。师从李克光、刁本恕、张庆文。 a本书是一本关于邓世发老中医师多年养生经验及临证经验合集,包括养生经验与病症各论上下两篇。邓世发主任中医师为首届四川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邓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56年,临床经验丰富,是著名的中医内、外、妇、儿科、软组织损伤科及资深针灸专家,结合临床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医学留学生授课,传承中医药文化。 a本书将其多年养生经验及临证经验,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部分编纂成册,供中医从业者及爱好者学习参考0 a养生(中医)x经验 aR212v5 0a张世俊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25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6001782150016002143300695002303330019009256060025009446900015009697010015009848010023009991158-195620240415164248.0 a978-7-5132-8581-0dCNY49.00 a202404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养性的学问b专著f陈开红著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3.12 a207页d26cm a本书作者陈开红毕业于新疆中医学院,自2008年担任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副局长,曾主管过公共卫生、卫生应急、社区卫生等工作;2015年,在担任卫计委(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书记、副主任以来,一并主管中医工作,积极推进中医分级诊疗、中医药健康服务联合体、中医药服务贸易、中医心理治未病等各项工作;将中医理念广泛融入自身感悟与写作中,积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以医疗卫生工作领导者的角度,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转换成通俗易懂的散文和感悟,积极宣教中医防大于治的观念。本书以日记体的方式集结而成,素材来自作者长期积累,形散而神聚,诲人于无形,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细细品味,可助人静心宁神,增长智慧,远离抑郁烦躁等负能量。本书名《养性的学问》,正与前本著作《修心的智慧》遥相呼应,体现修心养性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a中医养生爱好者0 a养生(中医)j通俗读物 aR212-49v5 0a陈开红4著 0aCNbFHWHc20240417 0129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8001862150015002243140211002393300475004503330039009256060017009646900011009817010015009927020015010078010023010221158-195720240903143909.0 a978-7-5723-2237-2dCNY38.00 a202409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医入门b专著f秦伯未著g陈莉整理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9 a92页d24cm a秦伯未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颇多见解,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溃疡病等的治疗,颇多见解。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a秦伯未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颇多见解,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溃疡病等的治疗,颇多见解。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著作既继承前人余绪,又发掘古义,昭示后人;既有独出之理论见解,又有实践心得,为丰富中医学术宝库作出了贡献。《中医入门》是秦伯未先生的重要著作之一,分为理论、法则、方剂、药物四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医初学者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并融合了个人的临床经验和用药心得。 a本书适合中医初学者和爱好者学习参考0 a中医医学基础 aR22v5 0a秦伯未4著 0a陈莉4整理 0aCNbFHWHc20240905 01428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6002102150016002463140151002623300565004133330015009785170033009936050029010266050031010556900012010866900014010987010015011128010023011271158-195820241031141215.0 a978-7-5132-9054-8dCNY60.00 a202410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经方临证笔记b专著e《内经》《伤寒》和而不同探究f陈志刚著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4.11 a245页d21cm a陈志刚,主任中医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临床一线工作20余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全国五批优才。辽宁省青年名中医,大连市先进工作者。 a本书经方体系应用了脏腑辨证,但不同于教材平面式的架构;应用了六经辨证,但不同于教科书的脏腑经络的六经解读;以胡希恕的六经八纲为基础,又结合内经的五行臓像,而且加入了病因辨证、气血辨证、津液辨证。书中首先介绍我的经方体系形成过程、具体内容和应用方法,以及应用这个体系治疗各科疾病的心得和医案,最后是医话,可以加强对这个系统的了解。作者的经方体系是与众不同的,涵盖了很多人认为不能兼容的胡希恕六经八纲体系和内经的脏腑辨证体系,还加入了病因辨证、气血辨证、津液辨证,使得辨证更全面,更细致。在体系应用中,按照内科学的条理梳理了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常用证候类型及方证。 a临床工作者1 a《内经》《伤寒》和而不同探究 a《内经》x经方x临床应用 a《伤寒论》x经方x临床应用 aR221v5 aR222.2v5 0a陈志刚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098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8001822150016002203300426002363330023006626050021006856900015007067010015007218010023007361158-195920240531154643.0 a978-7-5369-8836-1dCNY85.00 a202405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经方集要与应用b专著f王周兴著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400页d26cm a本书作者根据临床使用《伤寒论》40余年的经验,将《伤寒论》中所载的113个方证中的重点、常用方证,参考前贤名家之说分类注解,并选择其中30个重点方剂进行解读,将百年济世堂三代人在临床运用中的思路和心得无私公布,其中还引用了清代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于每首方后,以便读者学习、记忆原方剂量。本书旨在为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中医后学提供一种学习、运用《伤寒论》的正确的、简便的、有效的思路,给读者理解《伤寒论》提供可参考的学习资料。 a《伤寒论》研究人员 a《伤寒论》x经方 aR222.26v5 0a王周兴4著 0aCNbFHWHc20240605 01288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2250025002543140171002793300435004503330017008856050021009026900015009237010015009387020017009537020017009708010023009871158-196020241105143835.0 a978-7-117-36981-7dCNY79.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陈治恒伤寒论讲稿b专著f陈治恒著g鲁法庭,徐姗姗整理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10 a322页d24cm2 a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a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基础医学院教学督导。一直从事《伤寒论》教学及中医临床工作,参编人卫版十三五规划教材《伤寒论讲义》、《伤寒论理论与实践》。 a《伤寒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古典著作之一,《陈治恒伤寒论讲稿》是陈治恒教授在1960年卫生部委托成都中医学院举办全国中医院校《伤寒沦》师资培训班(先后举办一、二、三期)使用内部讲稿以及80年代成都中医学院函大讲义的基础上,融入自己从事伤寒教学及临床一生的经验总结,也系统体现了巴蜀伤寒学术流派的学术特色。该书理论性与临床性、思维性与创新性有机结合,体现《伤寒论》的经典特色和传统特色。对目前中医药院校《伤寒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 a医学院校师生 a《伤寒论》x研究 aR222.29v5 0a陈治恒4著 0a鲁法庭4整理 0a徐姗姗4整理 0aCNbFHWHc20241107 0101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8001862150016002243300381002403330089006216050021007106900015007317010017007468010023007631158-196120231129083411.0 a978-7-5723-1839-9dCNY68.00 a20231129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三部六病经典传承b专著f房林生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272页d26cm a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刘邵武的“三部六病”的理论基础和辨证论治,作者原汁原味地阐述了先师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讲述了作者遵循应用刘邵武“三部六病”的理、法、方、药的治病经验,以及医案医话,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第三部分作者总结了刘邵武大量的单方、偏方、验方和重点脉理歌诀。全书凝聚了作者半生的医疗实践心血,是对刘邵武“三部六病”学术特点和临床诊疗经验的传承,也是创新。 a本书适合广大中医院校师生、临床中医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a《伤寒论》x研究 aR222.29v5 0a房林生4主编 0aCNbFHWHc20231206 0129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6001972150016002333000045002493300554002943330062008486060027009106060025009376900011009627010017009737010017009908010023010071158-196220241230165145.0 a978-7-5132-8082-2dCNY5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针灸推拿学实训教程b专著f谢素君,李万瑶主编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4.12 a176页d26cm a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a本书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各临床教学医院一线教学与临床工作者共同编写的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培训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腧穴基础、刺法灸法、推拿手法、常见病证的针灸和推拿治疗等基本技能训练。作为从基础走向临床的桥梁课程,本书适用于准备进入临床的学生学习使用。本书强调操作流程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可为成为合格医生打下坚实的基本功。本书主要面向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和针灸推拿学3个专业,在编写的形式上,充分体现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把握实践医学教育改革和新要求。编委会成员来自不同的临床和教学单位,在保留教学特色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临床实际,力图使操作内容规范化、标准化。 a本书主要面向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和针灸推拿学3个专业学生0 a针灸学x中医学院j教材0 a推拿x中医学院j教材 aR24v5 0a谢素君4主编 0a李万瑶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090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900154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300287002573330019005446060025005636060021005886900011006097010015006208010023006351158-196320240418090949.0 a978-7-5390-8775-7b精装dCNY188.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针灸推拿特色疗法与医案精析b专著f李辉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232页d26cm a本书主要介绍中医针灸推拿的治疗技术和近期发展情况,通过介绍针灸推拿在临床疾病上的应用,讲解其相关要点;同时,附以中医医案的重点解析,使读者能更清晰地掌握中医针灸推拿的相关知识要点。本书从不同角度,结合传统中医的诊治手法,将针灸推拿的知识全面地展示,便于中医学相关学者学习和参考阅读。 a中医学相关学者0 a针灸疗法x医案x分析0 a推拿x医案x分析 aR24v5 0a李辉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30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55001302100034001852150016002193300695002353330021009306060023009516900012009747010017009867010015010037010017010188010023010351158-1964 a978-7-117-33724-3dCNY82.00 a2023031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医药自信教育研究与实践f段志光,刘星,郝慧琴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3.03 a334页d26cm a本书是中医药自信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系统总结、归纳提炼。主要从三部分阐述,一是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体系构建。包括构建中医药自信教育基础研究体系,解诀中医药自信教育研究基础薄弱的问题:构建中医药自信主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体系,解决中医药自信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构建中医药自信经典能力培养体系,解决学生中医思维淡化的问题;构建中医药自信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解决中医药自信教育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构建中医药自信素质教育体系,解决新生集中教育至毕业教育全过程覆盖不到位的问题;构建中医药自信考核评价体系,解诀中医药自信教育质量评价缺失的问题。二是中医药自信社会教育体系构建,解决社会公众中医药自信不足的问题。三是中医药自信教育组织体系构建,解决中医药自信教育长效机制短板的问题。 a中医教育研究人员0 a中医教育x教育研究 aR2-4v5 0a段志光4主编 0a刘星4主编 0a郝慧琴4主编 0aCNbFHWHc20230315 0084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8001972150016002353300277002513330021005286060013005496900012005627010015005748010023005891158-196520240418091314.0 a978-7-5390-8776-4dCNY188.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中医辨证施治及病案析要b专著f阎闯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232页d26cm a本书主要介绍临床中医疾病的辨证与施治的内容,包括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等内容;同时,本书精选中医病案解析,将中医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更易于理解和学习。本书的内容简明扼要且重点突出,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可供中医学者参考借鉴和分析。 a辨证论治医学人员0 a辨证论治 aR241v5 0a阎闯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27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140137002363300549003733330017009226060037009396900012009767010017009888010023010051158-196620241114105041.0 a978-7-117-37110-0dCNY49.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医诊断医案导学b专著f武哲丽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10 a196页d26cm a武哲丽,中医诊断学专业博士,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学系副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a本书以邓铁涛主编的《中医诊断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为基础,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临床和教学经验进行编写。全书共分为10章,以教材中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其他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临床拓展等各项中医诊断理论技术为抓手,从名医名家诊治精要及编者的临床实践中精选出典型、特色医案加以阐发,每个医案均配有原文、主诉、临床表现、辨治导图、证候分析和知识要点。其中,辨治导图按照“症状证候方药”的临床思路整合,条理清晰,简明易懂,有助于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内涵,为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a医学院校师生0 a中医诊断学x医案x医学院校j教材 aR241v5 0a武哲丽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67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6001882150016002243140320002403300769005603330015013296060009013446900014013537010017013677010017013848010023014011158-196720240920152003.0 a978-7-5132-8989-4dCNY49.00 a202409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赵继福脉法b专著f赵继福,熊丽辉主编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4.10 a207页d21cm a赵继福,男,1955年3月生,吉林省长白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主任医师,吉林省名中医,长春中医药大学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专家。1977年毕业于吉林医科大学中医系,第五、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老师。熊丽辉,医学博士,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四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赵继福学术传承人。 a赵继福全国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从事中医临床50年,日均门诊量80-100人,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大病、危证等,脉诊是赵老的特色。为了传承发扬中医药,继承名家经验,本书以全国名中医赵继福传承工作室为平台,深入挖掘整理赵老的临床经验,尤其是脉诊特色,编撰此书。本书上篇介绍脉学基本理论,共介绍赵老临床常用的病理脉象十一种;以图示脉法进行详细阐述,运用象思维的原理,展示脉法,以求得脉象的统一认识,每一章节,脉诊为导向的临症思维导图。下篇通过病例,展示脉法的临床运用。本书特色:将传统文化象思维运用到脉诊的学习中,以期能够将脉象客观表达,更好地加以传承;第二,每一病理脉象后面有思维导图,从脉象角度,对临床思维进行诠释,再现医家的诊治思维过程;第三,病例方面,将进行方脉鉴别,即临床相似脉进行鉴别;同时,运用师徒门诊,将学生和老师的诊治情况进行再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a中医工作者0 a脉诊 aR241.2v5 0a赵继福4主编 0a熊丽辉4主编 0aCNbFHWHc20240926 0188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6002062150016002423140480002583300784007383330015015226060017015376900015015547010017015697010017015868010023016031158-196820241018092111.0 a978-7-5132-9008-1dCNY59.00 a202410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基层中医适宜外治技术操作手册b专著f马鑫文,刘俊昌主编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4.10 a207页d21cm a马鑫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骨干人才,师从王新军教授,多次主持或者参与国家级、自治区级课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挂职任和田市人民医院院长。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项、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2项、自治区卫生与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项。累计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以副主编专著1本。 a中医常用外治法操作规范是指在中医外治法领域进行操作时应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本书结合国内相关中医外治法内容,明确并突出目前中医外治法常用治疗方法,使本书具有普适性、规范性、标准性。中医外治萌芽于原始社会,奠基于先秦,发展于汉唐,丰富于宋金元,成熟于明清,提高于现代。本书中主要讲述了4章12种中医外治技术,12种疾病外治治疗,中医外治章节中讲述了5类基本手法,7中外治技术,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应用范围、米袋训练、人体训练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图。在骨伤疾病章节中讲述了颈痛、腰痛、肩痛、膝痛四种常见病适应症、推拿治疗、拔罐治疗以及艾灸治疗;在内科疾病章节中介绍了便秘、泄泻、腹痛、脑卒中恢复期、失眠5种常见病辨证分型、推拿治疗、耳针、穴位注射等多种治疗方法;在小儿疾病章节中介绍了小儿发热、小儿腹泻、小儿便秘3种儿科常见疾病的辨证分型,临床表现、推拿辨证治疗、刮痧治疗等多种治疗外治方式。 a中医工作者0 a外治法j手册 aR244-62v5 0a马鑫文4主编 0a刘俊昌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81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03001482100036002512150016002873000047003033140511003503300535008613330037013966060035014336900012014687110053014808010023015331158-196920241126144319.0 a978-7-5132-9125-5dCNY289.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5中医针灸学(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b专著f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主编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4.12 a957页d28cm a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指导用书 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于2024年组织有关专家,修订完善了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系列指导用书,共18种。本系列指导用书以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大纲为依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相关专业权威专家编写,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拟参加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生临床实践、复习备考的权威性参考书。本系列指导用书内容涵盖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三类18个专业/级别(中级、初级师、初级士3个层次)、40余个学科的内容。 a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指导用书种类——本系列指导用书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类15种:中医内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外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妇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儿科学(中级)专业、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专业、中医针灸学(中级)专业、中医推拿(按摩)学(中级)专业、中医眼科学(中级)专业、中医耳鼻喉科学(中级)专业、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专业、中医肛肠科学(中级)专业、全科医学(中医类/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级)专业;中药类3种:中药学(士)专业、中药学(师)专业、中药学(中级)专业。 a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针灸学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R245v502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67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2250033002383140331002713300690006023330021012926060027013136900012013407010017013527010015013698010023013841158-197020241118165058.0 a978-7-5773-0741-1dCNY27.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各家针灸学说b专著f马巧琳,胡斌主编 a郑州c郑州大学出版社d2024.10 a120页d19cm2 a中医药类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丛书 a马巧琳,女,副教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针灸经典教研室秘书,兼任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睡眠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委员、河南省卫健委全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等。主持课题8项,主要参与课题17项,获专利3项,参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11部,参编专著11部,发表各类论文50余篇。 a本书为教材。《各家针灸学说》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教材针对针灸推拿学主干课程各家针灸学说的教学内容,围绕主要知识点,尤其是重点和难点,发掘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全书编写以针灸学发展史为纲,以德艺双馨、学术成就卓著的医家为目,共编入6章共54个教学案例。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汉唐时期医家课程思政教学案例(11个案例),第三章为宋金元时期医家课程思政教学案例(11个案例),第四章为明代医家课程思政教学案例(18个案例),第五章为清代医家课程思政教学案例(6个案例),第六章为近代针灸医家课程思政教学案例(8个案例)。坚持“精”、“中”的总体编写精神,坚持政治性、科学性的具体内容风格,突出案例的故事性特色,编入丰富、有趣而专业的古代医家医案医话案例故事,编入丰富而打动人心的中国古代医家学医、行医过程中的案例故事。 a针灸推拿专业学生0 a针灸学x中医学院j教材 aR245v5 0a马巧琳4主编 0a胡斌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23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140157002423300491003993330033008906060013009236900014009367010015009508010023009651158-197120240718081506.0 a978-7-5359-8337-4dCNY88.00 a202407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岭南飞针疗法i腹针·背针b专著f秦敏主编 a广州c广东科技出版社d2024.05 a345页d26cm a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三病区区长,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广州市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三届“羊城好医生”。 a全书分概论及分论,概论主要介绍岭南飞针疗法历史渊源,腹针、背针理论、研究进展;分论包括三大方面,第一是介绍腹部、背部现代医学解剖及各流派腹针、背针发展情况,阐释岭南腹针及岭南背针现代医学解剖的投影及区别于其他流派的特点,第二是从岭南腹针、岭南背针的发展与形成、岭南腹针分区、岭南背针分区以及其“理、法、方、术”的实施特色等方面重点介绍岭南腹针及岭南背针的核心学术理论,同时阐明岭南腹针、岭南背针与传统针灸疗法的区别,第三是通过临床实践验案分享,介绍岭南腹针、岭南背针的临床应用疗效成果。 a针刺疗法研究人员,临床工作者0 a针刺疗法 aR245.3v5 0a秦敏4主编 0aCNbFHWHc20240724 0165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8001862150016002243140575002403300465008153330057012806060021013376900014013587010017013728010023013891158-197520241206143040.0 a978-7-5214-4946-4dCNY56.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针灸治疗精神病证b专著f孔尧其主编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24.11 a292页d24cm a孔尧其,男,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用头针导引法治疗中风后速症偏瘫、失语、神志病及其他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症,失眠等,并能应用体针、浮针、腹针、小针刀等治疗硬化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网球肘、肩周炎、脑瘫等。现任针灸推拿科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浙江省头穴研究会主任委员,是浙江省、杭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著有《中国头皮针》《瘫痪病的针灸治疗》《实用头针大全》等学术专著5部,发表论文2余篇,为钱江晚报百名名医之一,曾出访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治病,并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a《针灸治疗精神病证》是一本专注于针灸在精神疾病领域应用的实用指导书籍。本书系统介绍了针灸治疗在精神科常见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内容涵盖精神科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操作技巧、注意事项等。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本书展示了针灸治疗在精神科学科的独特优势,旨在帮助读者学握针灸治疗精神科病证的有效方法,为精神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书适合针灸推拿师、儿科医生及相关医学爱好者阅读参考无论是精神科医生还是针灸推拿医师,都能从本书中获益,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a本书适合针灸推拿师、儿科医生及相关医学爱好者阅读参考0 a精神病x针灸疗法 aR246.6v5 0a孔尧其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084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8001962150016002343300203002503330035004536060013004886900014005017010017005157010017005327010017005498010023005661158-197620240826115524.0 a978-7-5623-7810-5dCNY50.00 a202408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治未病药膳b专著f孙振全,张建平,黄璀玥主编 a广州c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d2024.08 a142页d23cm a本书是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西关正骨医院)的医生结合中医药知识,编写的充分考虑时节的药膳图书。内容紧扣气候特点,剖析药膳背后的中医中药知识。书稿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版式清新明快,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a食物养生学习者,中医临床工作者0 a食物养生 aR247.1v5 0a孙振全4主编 0a张建平4主编 0a黄璀玥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9 0203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140802002363300623010383330009016616060039016706900012017097010015017217010017017368010023017531158-197720241118132935.0 a978-7-5766-1671-2dCNY45.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医护理学b专著f杨波,刘启雄主编 a南京c东南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68页d26cm a杨波,男,中国,医师,鄂州职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讲师,在高校任教以来,从事高职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省级教科研项目6项以及校级教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主编和参编的教材3部。2018年参与的《基于校地互动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融入式”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获评湖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刘启雄,副教授,医学硕士,研究特长,中医,工作单位,湖北省鄂州职业大学,电话,13986427202,邮编,436000.刘启雄,男,湖北江陵人,副教授,医学硕士,湖北省鄂州职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省级教科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15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3篇,发明专利一项;参与教材编写多部,主编《中医护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等教材,其中《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材获十三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副主编《人体正常功能》、《正常人体结构》等教材。 a《中医护理》是在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课程改革创新教程重的一本,以3年制专科医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护理、助产专业为主,整本教材分为中医基础理论、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和常见病中医护理三个项目,共31个任务。编者将“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贯穿于教材编写过程,以“工学结合”为导向,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专业学习与执业考试相结合。为了更好地与行业岗位对接,做到“课岗证赛”融通,服务职业教育改革,做到三全育人,在编写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为强化过程教学,统一设置学习目标、案例导入、知识导图和对接护考等栏目;为了打造立体教材,编写了自测题,同时制作了配套PPT课件等数字内容。 a高职0 a中医学x护理学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R248v5 0a杨波4主编 0a刘启雄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30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8002002150016002383140269002543300343005233330117008666060025009836900013010087010017010218010023010381158-197920240905143551.0 a978-7-5214-4862-7dCNY68.0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医药基础趣味十日谈b专著e彩绘版f黄小方等主编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24.08 a160页d26cm a黄小方,男,博士,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江西省首届本科高科金牌青年教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曾主编出版《中药功效趣味速记漫画版》,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团队“中医药科普漫画工作坊”负责人。 a本书主要通过彩色漫画的形式讲述了中医药发展史、阴阳五行、精气津液、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发病与病机、中药的采制与加工、中药的药性理论、中药的配伍与禁忌等。本书是一本妙趣横生的中医药科普读物,艰涩难懂的中医药基础知识通过趣味故事设计,采用彩绘漫画构建,以生动、幽默、风趣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结合思维导图与表格呈现知识体系,兼具趣味性与学术性。 a本书可作为大学生《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药学概论》等课程的辅助读物,也可以作为中医药爱好者的入门科普读物0 a中国医药学j普及读物 aR2-49v5 0a黄小方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893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6002102150016002462250021002623140661002833300477009443330075014216060031014966900014015277010017015417010017015587010017015758010023015921158-198020241031140757.0 a978-7-5132-9064-7dCNY95.00 a202410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名医大家中医临证思维发微b专著f杨志敏,高燕翔,胡天祥主编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4.12 a334页d21cm2 a南粤杏林系列丛书 a杨志敏,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第八届全国科协委员会委员,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委员会荣誉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脐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a本书是继《南粤杏林丛书》系列之《名医大家讲中医思维》后的第二本著作,编写过程注重呈现中医临床思维对实践的指导性作用。重点突出“名医名家”的中医临证思维实践过程,按照“思维”为指导,“发微”为实践的线路,注重向读者全景呈现在中医思维指导下的临床实践,以期能够启发读者,开拓思维。全书以“论”为引,以“案”为例,以“按”为评,重在向读者展示中医临床思维的指导过程,较为完整的呈现思维—理论—实践的过程及关系。对于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中医临证思维的学习与掌握具有参考价值。 a本书对于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中医临证思维的学习与掌握具有参考价值0 a中医临床x经验y中国z现代 aR249.7v5 0a杨志敏4主编 0a高燕翔4主编 0a胡天祥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18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6001992150016002353000043002513300545002943330015008396060031008546900014008857010017008998010023009161158-198120241230165059.0 a978-7-5132-8006-8dCNY89.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跟国家级名老中医李振华做临床b专著f李郑生主编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4.12 a372页d25cm a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系列案例教材 a本书以“国医大师李振华传承工作室”及“李振华学术思想研究所”为依托,对李振华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典型医案进行收集、归纳和整理。在编写体例上,以李振华教授学术思想为主线,以典型案例为主题,着力于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李振华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有效传承。本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其学术思想,包括其中医思维及治疗疾病思路、治未病思想等。下篇为典型案例,涉及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妇科病证及疑难杂病,详细介绍了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并加按语,以阐述李老辨证施治、用药规律,以期启迪后学。 a临床工作者0 a中医临床x经验y中国z现代 aR249.7v5 0a李郑生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6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8002062150016002443300431002603330019006915170029007106060031007396900014007707010017007848010023008011158-198220230603094225.0 a978-7-5723-1242-7dCNY36.00 a2023060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承制和合b专著e胡志强名中医学术经验辑要f徐向青等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4 a168页d26cm a全国名中医胡志强教授在近40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师古而不泥古,注重传承经典,创新思维,强调中医“和”思想,用药中正平和,不滥用峻药、毒药以炫技。在中医“和”思想指导下治疗疾患,临证处方,指导预后,每奏奇功。本书是对胡志强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进行总结,介绍了胡志强教授的从医历程、学术思想,并将其对中风、口僻、头痛、失眠及帕金森病等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及用药特点等方面的认识加以整理,且附有典型医案加以说明。 a中医临床工作者1 a胡志强名中医学术经验辑要0 a中医临床x经验y中国z现代 aR249.7v5 0a徐向青4主编 0aCNbFHWHc20230607 0268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8002122150016002503141096002663300925013623330013022876060031023006900014023317010017023457010017023627010017023798010023023961158-198320241022140400.0 a978-7-5235-1895-3dCNY16.80 a202410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处州倪氏名老中医临诊经验集b专著f倪京丽,陈海涛,张尊敬主编 a北京c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d2024.10 a101页d21cm a倪京丽,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丽水市绿谷特级名中医。原丽水市中医院副院长,浙江省中医药“十三五”重点专科、市级重点扶持学科治未病学科带头人。擅长中医内科,兼通妇、儿各科,尤以肝胆病、脾胃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疲劳综合征、顽固性睡眠障碍、中风后遗症、恶性肿瘤及放、化疗术后调治见长。陈海涛,副主任中医师,丽水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治未病科负责人,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擅长中医治疗内、儿科咳嗽、发热、鼻炎、中暑、失眠、疲劳虚汗等疾病;擅长采用扶阳祛湿法治疗萎缩性胃炎及便秘、胃胀、胃寒、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病证等。张尊敬,主任中医师。丽水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肺病)后备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传染病科负责人。浙江省中医药首批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浙江省卫生创新人才、浙江省医坛新秀、丽水市名中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核病诊疗,擅长慢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肺结节病、肺结核、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等肺系疾病的诊治。 a本书系统地梳理与总结中医专家倪京丽教授临床学术思想与实践经验。本书通过精心编排,将倪京丽汇聚了临床诊疗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用。内容广泛覆盖内科、儿科、妇科,精选了大量典型医案,详细阐述了在复杂病症面前的诊断思路、治疗策略及用药心得,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深入探讨了倪京丽教授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红外热成像仪,在膏方调治方面的创新应用,以及她对中医药膳的独特见解与“治未病”思想的深刻阐述。为中医现代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示范。此外,书中还收录了倪京丽关于体质健康处方的分析,以及她在畲族医药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的独特见解与宝贵经验。这些内容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拓宽视野、丰富治疗手段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全书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简洁明了,可读性强。无论是对于中医初学者,还是已经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中医工作者,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与参考书籍。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倪京丽的学术思想与实践经验,更能够激发读者对中医事业的热爱与追求,推动中医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a医学人员0 a中医临床x经验y中国z现代 aR249.7v5 0a倪京丽4主编 0a陈海涛4主编 0a张尊敬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99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6001882150016002243140874002403300432011143330101015466060031016476900014016787010015016927010015017078010023017221158-198420241018091716.0 a978-7-5132-8998-6dCNY49.00 a202410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李燕林临证精华b专著f徐娟,李李主编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4.10 a207页d21cm a李燕林教授,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为广东省名中医,中山市拔尖人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肾病)、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肾病科专科带头人。师从全国名中医黄文政教授,出身中医世家,颇得其家父李文庆老中医的真传,从事中医内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擅长肾脏病及风湿病的诊治,如急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及内科疑难杂症。致力于慢性肾脏病、风湿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行的系列研究成果丰硕,形成了丰富而独到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李燕林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分会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等。本书籍旨在整理总结李燕林教授的学术经验及典型医案,为从事中医临床的医务工作者及高等院校医药类学生提供参考。 a本书根据李教授近年门诊和住院病历记录整理而成,由李燕林教授亲自审核,是李燕林教授数十年这膛师承和临证心得的结晶。本书选择记载详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汇集。经验总结部分为慢性肾衰竭和风湿病两个方向,所选医案分为肾系疾病、风湿疾病案、内科杂症案、男科疾病案、外科疾病案,总有医案103则。本书籍整理总结李燕林教授的学术经验及典型医案,为从事中医临床的医务工作者及高等院校医药类学生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对中医药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参考书。 a为从事中医临床的医务工作者及高等院校医药类学生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对中医药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参考书0 a中医临床x经验y中国z现代 aR249.7v5 0a徐娟4主编 0a李李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29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6002122150016002483140151002643300477004153330015008926060031009076900014009387010017009527010017009697010017009868010023010031158-198520240805084647.0 a978-7-5132-8913-9dCNY49.00 a202408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名老中医段海辰临床经验荟萃b专著f张秀梅,徐进杰,郭应树主编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4.07 a207页d24cm a张秀梅博士,中医,跟随全国名老中医段海辰教授侍诊,临床工作30余年,经验丰富,广泛涉猎内科杂病,得其师段海辰教授真传及教诲,擅长内科急危重症的治疗。 a段海辰教授作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融汇古今,博采百家,学验俱丰。本书从段海辰教授医学启蒙、师承授受、从医经历、临床经验总结挖掘段海辰教授治病主要学术思想;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法方药方面详尽的分析和总结了段海辰教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眩晕、头痛、不宁腿综合征等常见疾病的临床经验;并通过临床研究证实祛风化痰通络药物对偏头痛患者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停药后复发率低的优势等。通过对段海辰教授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整理,对其经验传承及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临床工作者0 a中医临床x经验y中国z现代 aR249.7v5 0a张秀梅4主编 0a徐进杰4主编 0a郭应树4主编 0aCNbFHWHc20240807 0168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4002142150016002483140528002643300513007923330023013056060031013286900014013597010017013737010017013908010023014071158-198620241129102029.0 a978-7-225-06833-6dCNY42.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30000 ay z 000yy ar1 a青海省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临证经验荟萃b专著f张嘉毅,喇登海主编 a西宁c青海人民出版社d2024.11 a287页d24cm a张嘉毅,女,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37年,有比较丰富的临床及工作经验。在国内中医药核心期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并主持及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工作。具有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功底。曾参与编撰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名医专家话健康》一书。喇登海,医学硕士,青海省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青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青海医学会肾病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学学会肾病分会理事、青海省医院协会肾病管理委员会委员、青海省预防医学会慢性肾脏病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委员、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邓尔禄学术思想继承人。曾先后在国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 a本书编撰了全国名中医邓尔禄从医近50年的临床经验,主要从中医基础理论方面进行总结,整理归纳了邓尔禄临证医案及对中医养生、调摄、保健等维度的认识。中医药作为一种文化深深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维护百姓生命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功不可没。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及辨证哲学思维,指导人们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病治病,是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名老中医的经验传承及流传尤为重要,因此编撰总结老专家的临证经验显得尤为迫切,希望通过本书,对从事中医工作的医护人员提供有益帮助及借鉴,通过著书这种形式传承及发扬光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a中医工作的医护人员0 a中医临床x经验y中国z现代 aR249.7v5 0a张嘉毅4主编 0a喇登海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093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7001542100038002012150016002393300355002553330013006106060031006236900014006547010017006688010023006851158-198720240418094835.0 a978-7-5390-8728-3b精装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医临证诊疗与案例分析b专著f陈宝莹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232页d26cm a本书较全面地总结了古今中医学家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经验,以辨证论治为重点,围绕中医临床诊疗的优势项目,即临床常见疾病的中医内科治疗、针灸治疗及康复治疗进行剖析;同时,编入数例疗效明显、理法方药资料较全、有代表性的临床病案,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医学的临证思辨特点和处方用药经验。国学大师章太炎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 a医学人员0 a中医临床x经验y中国z现代 aR249.7v5 0a陈宝莹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81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03001482100036002512150016002873000047003033140511003503300535008613330037013966060039014336900011014727110053014838010023015361158-198820241126144233.0 a978-7-5132-9122-4dCNY279.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5中医内科学(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b专著f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主编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4.12 a957页d28cm a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指导用书 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于2024年组织有关专家,修订完善了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系列指导用书,共18种。本系列指导用书以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大纲为依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相关专业权威专家编写,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拟参加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生临床实践、复习备考的权威性参考书。本系列指导用书内容涵盖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三类18个专业/级别(中级、初级师、初级士3个层次)、40余个学科的内容。 a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指导用书种类——本系列指导用书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类15种:中医内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外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妇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儿科学(中级)专业、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专业、中医针灸学(中级)专业、中医推拿(按摩)学(中级)专业、中医眼科学(中级)专业、中医耳鼻喉科学(中级)专业、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专业、中医肛肠科学(中级)专业、全科医学(中医类/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级)专业;中药类3种:中药学(士)专业、中药学(师)专业、中药学(中级)专业。 a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中医内科学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R25v502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271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55001552100036002102150014002462250013002603040025002733140902002983301121012003330019023216060025023406900013023657010021023787020017023998010023024161158-198920241010105242.0 a978-7-5013-8211-8b精装dCNY2400.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第连自华医书十五种b专著f(清)连自华撰g江凌圳主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1 a3册d19cm2 a中华医藏 a《中华医藏》编委会编 a江凌圳,主任中医师,1994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本科,2003年获中医学硕士学位,目前为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信息研究所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盛增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医文献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信息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务委员,中医药信息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医文化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针灸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和浙籍医家医著研究,主编《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浙江道地药材古代炮制研究》等学术专著20多部。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等项目十多项,获各级成果奖励20多项,其中省部级奖励9项次,其中《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获202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三等奖。连自华,字书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约生活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名医连宝善之子。以优贡生官于湖南,历任慈利、兴宁等地知县,累官武冈知州,为官多惠政。得家传,亦精于医。 a《中华医藏》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实施的国家重要古籍保护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具体推进,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全国中医药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具体实施。是以中医古籍(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古籍)原书影印为基础,集保存、整理、利用为一体的中医药古籍再生性保护项目,是全面揭示中华医药源流的一项工作,是中医古籍和现代化医药科技相结合的基础性工程。全书设二级结构,共分四编。第一编:医经(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本草、养生、医史;第二编:藏象、运气、病因病机、针灸推拿、经络骨度、诊法、方书;第三编:通论、内科、外科、伤科、女科、儿科、温病、眼科、咽喉口齿、医案医话、丛书;第四编: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彝医。《丛书卷》收录丛书类代表性典籍27部,本书为《连自华医书十五种》。《连自华医书十五种》成于清同治八年(1869)至清光绪十九年,含《程文仿》《汪仲伊杂病辑逸》《脉诀订真》《望诊》《望诊补》《证治针经广证》《温热指南》《喉症方案》《京城白喉约说》《行余书屋医论附医案》《有恒杂记》《医略》《寄京医札》《示儿编》《读妇科心法志疑》十五种。诸书多为连氏习医、行医过程中随时所录所记,系统地反映了连氏医学见解、临证心得。集后附《串雅内编》《串雅外编》《咽喉脉证通论》。 a中医临床工作者0 a中医典籍y中国z清代 aR2-52v5 0c(清)a连自华4撰 0a江凌圳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2790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51001552100036002062150022002422250013002643040025002773140883003023301207011853330019023926060025024116900013024367010023024497020017024728010023024891158-199020241010110010.0 a978-7-5013-8204-0b精装dCNY3200.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齐氏医书四种b专著f(清)齐秉慧撰辑g江凌圳主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1 a4册(2086页)d19cm2 a中华医藏 a《中华医藏》编委会编 a江凌圳,主任中医师,1994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本科,2003年获中医学硕士学位,目前为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信息研究所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盛增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医文献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信息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务委员,中医药信息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医文化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针灸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和浙籍医家医著研究,主编《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浙江道地药材古代炮制研究》等学术专著20多部。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等项目十多项,获各级成果奖励20多项,其中省部级奖励9项次,其中《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获202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三等奖。齐秉慧(1764-?),字有堂,号戎州逸士,叙州(古称戎州,今四川宜宾)人,自幼聪敏好学,习举子业,逢家遭变故,以教书、贸易糊口,然体弱多病,遂弃商业医。 a《中华医藏》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实施的国家重要古籍保护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具体推进,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全国中医药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具体实施。是以中医古籍(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古籍)原书影印为基础,集保存、整理、利用为一体的中医药古籍再生性保护项目,是全面揭示中华医药源流的一项工作,是中医古籍和现代化医药科技相结合的基础性工程。全书设二级结构,共分四编。第一编:医经(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本草、养生、医史;第二编:藏象、运气、病因病机、针灸推拿、经络骨度、诊法、方书;第三编:通论、内科、外科、伤科、女科、儿科、温病、眼科、咽喉口齿、医案医话、丛书;第四编: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彝医。《丛书卷》收录丛书类代表性典籍27部,本书为《齐氏医书四种》。《齐氏医书四种》约成书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至清道光十六年(1836)间。含《齐氏医案崇正辨讹》(《医案》)、《齐氏家传医秘》(《医秘》)、《痘麻医案》《痢症汇参》医书四种,其中前三书为齐氏自着,《医案》卷一、卷二论六经辨证,卷三论先天肾和命门学说,卷四、卷五论后天脾胃学说及证治,卷六为妇儿外科治案。《医秘》上卷以八纲论病,下卷阐杂证诸法,为齐氏临证之经验总结。《痘麻医案》上卷论痘疹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和转归,下卷论痘疹治法、汇集效方。《痢症汇参》十卷,为齐氏重镌清吴道源之作并附己验案。 a中医临床工作者0 a中医典籍y中国z清代 aR2-52v5 0c(清)a齐秉慧4撰辑 0a江凌圳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251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53001552100036002082150022002442250013002663040025002793140824003043300993011283330019021216060025021406900013021657010021021787020017021998010023022161158-199120241010105753.0 a978-7-5013-8208-8b精装dCNY1600.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泉唐沈氏医书九种b专著f(清)沈灵犀编g江凌圳主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1 a2册(1004页)d19cm2 a中华医藏 a《中华医藏》编委会编 a江凌圳,主任中医师,1994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本科,2003年获中医学硕士学位,目前为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信息研究所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盛增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医文献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信息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务委员,中医药信息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医文化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针灸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和浙籍医家医著研究,主编《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浙江道地药材古代炮制研究》等学术专著20多部。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等项目十多项,获各级成果奖励20多项,其中省部级奖励9项次,其中《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获202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三等奖。沈灵犀,清代晚期医家,泉唐(今浙江杭州)人,生平未详,其著作仅《泉唐沈氏医书九种》存世。 a《中华医藏》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实施的国家重要古籍保护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具体推进,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全国中医药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具体实施。是以中医古籍(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古籍)原书影印为基础,集保存、整理、利用为一体的中医药古籍再生性保护项目,是全面揭示中华医药源流的一项工作,是中医古籍和现代化医药科技相结合的基础性工程。全书设二级结构,共分四编。第一编:医经(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本草、养生、医史;第二编:藏象、运气、病因病机、针灸推拿、经络骨度、诊法、方书;第三编:通论、内科、外科、伤科、女科、儿科、温病、眼科、咽喉口齿、医案医话、丛书;第四编: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彝医。《丛书卷》收录丛书类代表性典籍27部,本书为《泉唐沈氏医书九种》。《泉唐沈氏医书九种》约成于清光绪元年(1875),现存九种十三卷,包括《伤寒分类集成》三卷,《伤寒摘要》二卷,《读金匮要略大意》二卷,《中风简要》《诸痹汇要》《痿症大要》《虚劳要则》《水气指南》《温病方书》各一卷。此书以辑录经典及前人医著为主,间亦糅和本人临证经验。 a中医临床工作者0 a中医典籍y中国z清代 aR2-52v5 0c(清)a沈灵犀4编 0a江凌圳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2425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47001552100036002022150021002382250013002593040025002723140867002973300865011643330019020296060025020486900013020737010021020867020017021078010023021241158-199220241010105722.0 a978-7-5013-8200-2b精装dCNY6400.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沈氏尊生书b专著f(清)沈金鳌撰g江凌圳主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1 a8册(200页)d19cm2 a中华医藏 a《中华医藏》编委会编 a江凌圳,主任中医师,1994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本科,2003年获中医学硕士学位,目前为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信息研究所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盛增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医文献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信息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务委员,中医药信息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医文化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针灸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和浙籍医家医著研究,主编《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浙江道地药材古代炮制研究》等学术专著20多部。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等项目十多项,获各级成果奖励20多项,其中省部级奖励9项次,其中《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获202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三等奖。沈金鳌(1717-1776),字芊緑,号汲门,赠号再平,晚号尊生老人。清江苏无锡人。早岁习儒,廪贡生,学识渊博,经史皆通,善诗文及医卜之术。 a《中华医藏》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实施的国家重要古籍保护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具体推进,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全国中医药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具体实施。是以中医古籍(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古籍)原书影印为基础,集保存、整理、利用为一体的中医药古籍再生性保护项目,是全面揭示中华医药源流的一项工作,是中医古籍和现代化医药科技相结合的基础性工程。全书设二级结构,共分四编。第一编:医经(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本草、养生、医史;第二编:藏象、运气、病因病机、针灸推拿、经络骨度、诊法、方书;第三编:通论、内科、外科、伤科、女科、儿科、温病、眼科、咽喉口齿、医案医话、丛书;第四编: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彝医。《丛书卷》收录丛书类代表性典籍27部,本书为《沈氏尊生书》。《沈氏尊生书》共七十二卷,含子书七种,自乾隆三十八年年至三十九年(1773-1774))陆续撰成,集名取“人之生至重,必知其重而有以尊之”(自序)之义。 a中医临床工作者0 a中医典籍y中国z清代 aR2-52v5 0c(清)a沈金鳌4撰 0a江凌圳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2698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61001542100036002152150016002512250013002673040025002803141009003053300953013143330019022676060025022866900013023117010021023247020023023457020017023688010023023851158-199320241010105826.0 a978-7-5013-8207-1b精装dCNY800.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司命秘笈b专著f(唐)孙思邈传g(清)李守永删订g江凌圳主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09 a250页d19cm2 a中华医藏 a《中华医藏》编委会编 a江凌圳,主任中医师,1994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本科,2003年获中医学硕士学位,目前为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信息研究所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盛增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医文献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信息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务委员,中医药信息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医文化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针灸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和浙籍医家医著研究,主编《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浙江道地药材古代炮制研究》等学术专著20多部。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等项目十多项,获各级成果奖励20多项,其中省部级奖励9项次,其中《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获202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三等奖。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隐居太白山,隋文帝、唐太宗及高宗时授以官职,均辞谢不受,后世尊称为“药王”。著述丰富,尤以《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千金翼方》三十卷影响最大。李守永,生平不详,于咸丰十年(1860)加入晚清民间道教社团龙川妙香社,后受托主持此集之修订。 a《中华医藏》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实施的国家重要古籍保护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具体推进,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全国中医药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具体实施。是以中医古籍(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古籍)原书影印为基础,集保存、整理、利用为一体的中医药古籍再生性保护项目,是全面揭示中华医药源流的一项工作,是中医古籍和现代化医药科技相结合的基础性工程。全书设二级结构,共分四编。第一编:医经(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本草、养生、医史;第二编:藏象、运气、病因病机、针灸推拿、经络骨度、诊法、方书;第三编:通论、内科、外科、伤科、女科、儿科、温病、眼科、咽喉口齿、医案医话、丛书;第四编: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彝医。《丛书卷》收录丛书类代表性典籍27部,本书为《司命秘笈》。《司命秘笈》托称紫尘孙氏应妙香社嗣子之请降笔而成,由妙香社虎觉、鹤超二仙逐次临鸾传示,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至咸丰十一年始成全帙,经愚忱氏校订,同治三年复由李守永删订付梓。集含《龙宫三十禁方》《华祖青囊外症十方》《枕中秘要》三种。 a中医临床工作者0 a中医典籍y中国z古代 aR2-52v5 0c(唐)a孙思邈4传 0c(清)a李守永4删订 0a江凌圳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2701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51001552100036002062150022002422250013002643040025002773141034003023300969013363330019023056060025023246900013023497010021023627020017023838010023024001158-199420241010105318.0 a978-7-5013-8209-5b精装dCNY4800.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田晋蕃医书七种b专著f(清)田晋蕃撰g江凌圳主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1 a6册(3306页)d19cm2 a中华医藏 a《中华医藏》编委会编 a江凌圳,主任中医师,1994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本科,2003年获中医学硕士学位,目前为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信息研究所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盛增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医文献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信息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务委员,中医药信息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医文化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针灸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和浙籍医家医著研究,主编《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浙江道地药材古代炮制研究》等学术专著20多部。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等项目十多项,获各级成果奖励20多项,其中省部级奖励9项次,其中《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获202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三等奖。田晋蕃(?—1903),号杏邨。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四世祖时迁入绍兴。举人出身,越中名儒,官至内阁中书。兼精医术,注重医学名物训诂考据,擅理论、临床,然不营医业。子田宝祺,字春农,光绪十四年举人。门人董金鉴传其学,近代名医杨质安,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蔡元培,皆与之交厚并曾问业于其父子。 a《中华医藏》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实施的国家重要古籍保护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具体推进,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全国中医药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具体实施。是以中医古籍(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古籍)原书影印为基础,集保存、整理、利用为一体的中医药古籍再生性保护项目,是全面揭示中华医药源流的一项工作,是中医古籍和现代化医药科技相结合的基础性工程。全书设二级结构,共分四编。第一编:医经(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本草、养生、医史;第二编:藏象、运气、病因病机、针灸推拿、经络骨度、诊法、方书;第三编:通论、内科、外科、伤科、女科、儿科、温病、眼科、咽喉口齿、医案医话、丛书;第四编: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彝医。《丛书卷》收录丛书类代表性典籍27部,本书为《田晋蕃医书七种》。《田晋蕃医书七种》成于清光绪五年至光绪十年间,包括《医经类纂》《内经素问校证》《医稗》《名家杂抄》《田晋蕃日记》《中西医辨》《慎疾格言》七种。全面反映了田氏推崇医经、独创新论、中西并重的医学理念和治学方法,为清代中西汇通医学类丛书之典范。 a中医临床工作者0 a中医典籍y中国z清代 aR2-52v5 0c(清)a田晋蕃4撰 0a江凌圳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246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45001552100036002002150022002362250013002583040025002713140848002963300927011443330019020716060025020906900013021157010021021287020017021498010023021661158-199520241010105900.0 a978-7-5013-8206-4b精装dCNY1600.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医学六种b专著f(清)屠道和纂g江凌圳主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1 a2册(1250页)d19cm2 a中华医藏 a《中华医藏》编委会编 a江凌圳,主任中医师,1994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本科,2003年获中医学硕士学位,目前为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信息研究所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盛增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医文献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信息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务委员,中医药信息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医文化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针灸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和浙籍医家医著研究,主编《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浙江道地药材古代炮制研究》等学术专著20多部。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等项目十多项,获各级成果奖励20多项,其中省部级奖励9项次,其中《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获202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三等奖。屠道和,字燮臣,孝感(今湖北孝感)人,约生活于清嘉庆至同治年间,儒业、官事之余,博览医书,纂集《医学六种》传世。 a《中华医藏》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实施的国家重要古籍保护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具体推进,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全国中医药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具体实施。是以中医古籍(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古籍)原书影印为基础,集保存、整理、利用为一体的中医药古籍再生性保护项目,是全面揭示中华医药源流的一项工作,是中医古籍和现代化医药科技相结合的基础性工程。全书设二级结构,共分四编。第一编:医经(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本草、养生、医史;第二编:藏象、运气、病因病机、针灸推拿、经络骨度、诊法、方书;第三编:通论、内科、外科、伤科、女科、儿科、温病、眼科、咽喉口齿、医案医话、丛书;第四编: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彝医。《丛书卷》收录丛书类代表性典籍27部,本书为《医学六种》。《医学六种》含《本草汇纂》三卷、《脉诀汇纂》两卷、《药性主治》《分类主治》各一卷、《普济良方》四卷(分为《杂证良方》两卷与《妇婴良方》两卷),共六种十一卷,是一部着重于汇纂的本草、脉学、方剂类专题性丛书。 a中医临床工作者0 a中医典籍y中国z清代 aR2-52v5 0c(清)a屠道和4纂 0a江凌圳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2582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49001552100036002042150022002402250013002623040025002753140875003003301011011753330019021866060025022056900013022307010021022437020017022648010023022811158-199620241010105936.0 a978-7-5013-8205-7b精装dCNY1600.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医学切要全集b专著f(清)王文选辑g江凌圳主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1 a2册(1120页)d19cm2 a中华医藏 a《中华医藏》编委会编 a江凌圳,主任中医师,1994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本科,2003年获中医学硕士学位,目前为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信息研究所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盛增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医文献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信息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务委员,中医药信息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医文化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针灸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和浙籍医家医著研究,主编《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浙江道地药材古代炮制研究》等学术专著20多部。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等项目十多项,获各级成果奖励20多项,其中省部级奖励9项次,其中《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获202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三等奖。王文选(约1804-1889),字锡錱,号席珍子,又号亚拙山人,万县(今重庆万州)人,为晚清巴蜀普及类中医著作的代表医家,擅长鉴面鉴舌辨证,以医知名。 a《中华医藏》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实施的国家重要古籍保护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具体推进,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全国中医药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具体实施。是以中医古籍(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古籍)原书影印为基础,集保存、整理、利用为一体的中医药古籍再生性保护项目,是全面揭示中华医药源流的一项工作,是中医古籍和现代化医药科技相结合的基础性工程。全书设二级结构,共分四编。第一编:医经(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本草、养生、医史;第二编:藏象、运气、病因病机、针灸推拿、经络骨度、诊法、方书;第三编:通论、内科、外科、伤科、女科、儿科、温病、眼科、咽喉口齿、医案医话、丛书;第四编: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彝医。《丛书卷》收录丛书类代表性典籍27部,本书为《医学切要全集》。《医学切要全集》成书于清道光二十七年,含《医学切要》《眼科切要》《幼科切要》《痘科切要》《外科切要》《奇方纂要》六种六卷,卷六后附清代黄为良编辑《医学一统》一卷。此集属于中医普及类书籍,主要以歌诀形式介绍中医基本知识,详述眼科、幼科、痘科、外科等病因病机、诊断和辨证治疗、常用方药。 a中医临床工作者0 a中医典籍y中国z清代 aR2-52v5 0c(清)a王文4选辑 0a江凌圳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2401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45001552100036002002150022002362250013002583040025002713140834002963300875011303330019020056060025020246900013020497010021020627020017020838010023021001158-199720241010110135.0 a978-7-5013-8202-6b精装dCNY2400.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医学四要b专著f(清)蔡贻绩辑g江凌圳主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09 a3册(1666页)d19cm2 a中华医藏 a《中华医藏》编委会编 a江凌圳,主任中医师,1994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本科,2003年获中医学硕士学位,目前为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信息研究所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盛增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医文献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信息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务委员,中医药信息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医文化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针灸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和浙籍医家医著研究,主编《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浙江道地药材古代炮制研究》等学术专著20多部。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等项目十多项,获各级成果奖励20多项,其中省部级奖励9项次,其中《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获202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三等奖。蔡贻绩,字乃菴,攸县(今属湖南株洲市)人,清代医家。三十岁左右补弟子员后,即无意于功名,殚心医学。 a《中华医藏》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实施的国家重要古籍保护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具体推进,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全国中医药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具体实施。是以中医古籍(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古籍)原书影印为基础,集保存、整理、利用为一体的中医药古籍再生性保护项目,是全面揭示中华医药源流的一项工作,是中医古籍和现代化医药科技相结合的基础性工程。全书设二级结构,共分四编。第一编:医经(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本草、养生、医史;第二编:藏象、运气、病因病机、针灸推拿、经络骨度、诊法、方书;第三编:通论、内科、外科、伤科、女科、儿科、温病、眼科、咽喉口齿、医案医话、丛书;第四编: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彝医。《丛书卷》收录丛书类代表性典籍27部,本书为《医学四要》。《医学四要》含《医学指要》六卷、《医会元要》一卷、《伤寒温疫抉要》五卷、《内伤集要》六卷,共四种十八卷,是一部针对脉学、经络、外感、内伤的专题性丛书。 a中医临床工作者0 a中医典籍y中国z清代 aR2-52v5 0c(清)a蔡贻绩4辑 0a江凌圳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2833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1000271000041000681010008001091020015001171050018001321060006001502000049001562100036002052150023002412250013002643040025002773140850003023301287011523330019024396060025024586900013024837010019024967020017025158010023025321158-199820241010105650.0 a978-7-5013-8199-9b精装dCNY12800.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御纂医宗金鉴b专著f(清)吴谦等辑g江凌圳主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1 a16册(8654页)d19cm2 a中华医藏 a《中华医藏》编委会编 a江凌圳,主任中医师,1994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本科,2003年获中医学硕士学位,目前为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信息研究所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盛增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医文献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信息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务委员,中医药信息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医文化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针灸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和浙籍医家医著研究,主编《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浙江道地药材古代炮制研究》等学术专著20多部。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等项目十多项,获各级成果奖励20多项,其中省部级奖励9项次,其中《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获202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三等奖。吴谦,字六吉,安徽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约生活于清康熙、乾隆年间,以诸生于太医院肄习,尤崇仲景之学,官至太医院判。 a《中华医藏》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实施的国家重要古籍保护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具体推进,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全国中医药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具体实施。是以中医古籍(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古籍)原书影印为基础,集保存、整理、利用为一体的中医药古籍再生性保护项目,是全面揭示中华医药源流的一项工作,是中医古籍和现代化医药科技相结合的基础性工程。全书设二级结构,共分四编。第一编:医经(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本草、养生、医史;第二编:藏象、运气、病因病机、针灸推拿、经络骨度、诊法、方书;第三编:通论、内科、外科、伤科、女科、儿科、温病、眼科、咽喉口齿、医案医话、丛书;第四编: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彝医。《丛书卷》收录丛书类代表性典籍27部,本书为《御纂医宗金鉴》。《御纂医宗金鉴》共九十一卷,约成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集成,含子书十五种,凡涉医十一科。首卷列奏疏三篇、进表一篇、纂修诸臣职名,凡例、目録。正文首为《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十七卷、《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八卷。次为《删补名医方论》八卷、《编辑四诊心法要诀》一卷、《编辑运气要诀》一卷、《编辑伤寒心法要诀》一卷、《编辑杂病心法要诀》五卷、《编辑妇科心法要诀》六卷、《编辑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六卷、《编辑痘疹心法要诀》四卷、《编辑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一卷、《编辑外科心法要诀》十六卷、《编辑眼科心法要诀》二卷、《编辑刺灸心法要诀》八卷。末为《编辑正骨心法要旨》四卷。 a中医临床工作者0 a中医典籍y中国z清代 aR2-52v5 0c(清)a吴谦4辑 0a江凌圳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2518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3001542100036002072150016002432250013002593040025002723140868002973300955011653330019021206060025021396900013021647010023021777020017022008010023022171158-199920241010105346.0 a978-7-5013-8210-1b精装dCNY800.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正谊堂医书九种b专著f(清)王廷钰撰编g江凌圳主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09 a578页d19cm2 a中华医藏 a《中华医藏》编委会编 a江凌圳,主任中医师,1994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本科,2003年获中医学硕士学位,目前为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信息研究所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盛增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医文献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信息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务委员,中医药信息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医文化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针灸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和浙籍医家医著研究,主编《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浙江道地药材古代炮制研究》等学术专著20多部。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等项目十多项,获各级成果奖励20多项,其中省部级奖励9项次,其中《浙江优势药用资源研究》获202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三等奖。王廷钰,字西岑,保山(今云南保山市)人。约生活于清光绪年间。曾任直隶河间府甯津县知县。家世业医,儒业之外究心医学,尤其推崇仲景学说。 a《中华医藏》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实施的国家重要古籍保护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具体推进,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全国中医药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具体实施。是以中医古籍(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古籍)原书影印为基础,集保存、整理、利用为一体的中医药古籍再生性保护项目,是全面揭示中华医药源流的一项工作,是中医古籍和现代化医药科技相结合的基础性工程。全书设二级结构,共分四编。第一编:医经(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本草、养生、医史;第二编:藏象、运气、病因病机、针灸推拿、经络骨度、诊法、方书;第三编:通论、内科、外科、伤科、女科、儿科、温病、眼科、咽喉口齿、医案医话、丛书;第四编: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彝医。《丛书卷》收录丛书类代表性典籍27部,本书为《正谊堂医书九种》。《正谊堂医书九种》成于光绪十二年,含子书《医林字典》《读伤寒论歌》《外感伤寒证提纲》《诸痛证提纲》《喉症类集》《时疫白喉捷要》《生产妙诀十六歌》《儿科痘证歌》及《医学心得》九种。全集有医论、有治法、有方药,述其个人医学见解。 a中医临床工作者0 a中医典籍y中国z清代 aR2-52v5 0c(清)a王廷钰撰4编 0a江凌圳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60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4001842150016002182250033002343140243002673300709005103330021012196060029012406900014012697010017012837010017013008010023013171158-200020240910135826.0 a978-7-5773-0623-0dCNY31.00 a202409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温病学b专著f谢忠礼,张晓艳主编 a郑州c郑州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20页d19cm2 a中医药类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丛书 a谢忠礼,男,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温病学教研室主任,兼任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核心课程《温病学》课程联盟理事。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出版学术专著20部,发表学术论文105篇。 a本书为教材。针对温病学的基本知识,书中共分导论、温病学基础知识、常见温病(疫)的证治和温病学经典原著选四大部分共22章,包括绪论、温病概念、病因、诊法、辨证方法、治则治法、预防等温病基础知识和风温、春温、暑温、秋燥、伏暑、湿湿、大头瘟、烂喉痧、湿热疫、温热疫、暑热疫等常见温病(疫)以及《温热论》《湿热病篇》和《温病条辨》原著的部分内容。温病学基础知识从认识温病的临床症状、病因、诊治手段、辨证方法、治疗预防的一般原则出发,结合温病学的形成历史等介绍;常见温病(疫)的证治从具体温病形成的原因、诊断治疗原则以及常见的临床证治等方面介绍,系统讲述常见温病(疫)的辨证治疗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温病(疫)诊治的基本方法;温病学经典原著选讲述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三位医家的学术思想。本书可供大学生及其一般大众阅读使用。 a高校中医专业师生0 a温病学说x中医学院j教材 aR254.2v5 0a谢忠礼4主编 0a张晓艳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13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8001842150016002223300513002383330063007516060033008146900014008477010017008618010023008781158-200120240531154047.0 a978-7-5369-8815-6dCNY58.00 a202405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消渴病古方溯源b专著f严东标主编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273页d26cm a书中基于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概述了消渴病的中医病症范畴、病因病机认识、辨证方法、治则治法、常用方剂以及常用单味药、单验方等内容。结构上总体概述了消渴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如“滋阴、益气、化湿、活血、解毒”等法,又详细地从“经典方剂、特色成药、单方验方及食养调护”等进行详细就解说。内容上根据临床实用的原则,扼要梳理了消渴病中医治疗经验;系统总结了消渴病的中医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等。本书理、法、方、药分析深入浅出,结合精美的插画表现,使得内容全面详尽、通俗易懂,是消渴病中医临床中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a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研究人员、医学生参考、借鉴0 a消渴x方剂x研究y中国z古代 aR255.4v5 0a严东标4主编 0aCNbFHWHc20240605 0159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8001802150016002182250027002343140207002613300777004683330015012456060025012606900014012857010015012998010023013141158-200220241018103412.0 a978-7-5723-2333-1dCNY66.00 a202410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寒邪与肺系病b专著f朱雪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0 a292页d26cm2 a中医肺系病传承创新丛书 a朱雪,山东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胸部肿瘤团队首席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医学博士,博士后,以色列Rambam医院访问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张伟教授知名专家团队成员,中医肺病学泰山学者岗位骨干成员。 a本书是中医肺系病传承创新成果中寒邪与肺系病关系的系统性总结。本书包括寒邪的经典论述、寒邪的现代理论研究、寒邪与肺脏、寒邪与感冒、寒邪与咳嗽、寒邪与哮喘、寒邪与喘证、寒邪与肺胀、寒邪与肺痿、寒邪与悬饮等内容。本书从中医、西医两个角度对寒邪与肺系疾病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旨在理清寒邪与感冒、咳嗽、哮喘、喘证、肺胀、肺痿、悬饮等肺系病的关系,为临床从寒邪论治肺系病提供科研及诊疗思路。本书是中医肺系病传承创新成果中寒邪与肺系病关系的系统性总结。本书包括寒邪的经典论述、寒邪的现代理论研究、寒邪与肺脏、寒邪与感冒、寒邪与咳嗽、寒邪与哮喘、寒邪与喘证、寒邪与肺胀、寒邪与肺痿、寒邪与悬饮等内容。本书从中医、西医两个角度对寒邪与肺系疾病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旨在理清寒邪与感冒、咳嗽、哮喘、喘证、肺胀、肺痿、悬饮等肺系病的关系,为临床从寒邪论治肺系病提供科研及诊疗思路。 a中医工作者0 a寒(中医)x肺病(中医) aR256.1v5 0a朱雪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12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300520002583330013007786060023007916900014008147010017008287010017008458010023008621158-200320240418104215.0 a978-7-5390-8675-0dCNY6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名老中医常见脾胃病诊疗技术b专著f王洪白,陈焕梅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407页d26cm a本书系统阐述和总结了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辨证论治及王洪白先生四十余年辨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便于中医工作者继承、运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脾胃病诊疗技术,希望对全国广大中医工作者治疗脾胃系统疾病有所帮助,对从事脾胃病研究及名老中医传承模式研究的相关人员有所启迪。本书是名老中医王洪白先生临床工作40余年治学、行医的经验总结,主要介绍了王洪白先生的学术思想及临床辩证思维、经验效方,特别是对脾胃病诊疗方面的独到见解,如在“腹痛、胃痛、呕吐、呃逆、噎嗝、便秘、泄泻、痢疾”等8个脾胃常见病方面的诊疗技术及新理念。 a大众读者0 a脾胃病x中医治疗法 aR256.3v5 0a王洪白4主编 0a陈焕梅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15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300493002443330015007376060045007526060043007976900014008406900015008547010013008698010023008821158-200420240514152527.0 a978-7-5359-8161-5dCNY68.00 a2024051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王清海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荟萃b专著f李敏著 a广州c广东科技出版社d2023.09 a345页d26cm a本书介绍了王清海教授温通法治疗心血管病及血脉辩证法治疗高血压的学术思想与临床应用经验,为学习王清海教授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实用书籍。内容包括王清海教授学医经历、传承历程、学术思想渊源、辨证特点、临床验方、临证医案、临床经验拾萃等。突出介绍了王清海教授运用血脉辨证方法治疗血脉疾病的学术思想,体现其对前辈医家学术传承,并不断探索与创新,在长期临证实践的基础上发掘中医经典理论,用血脉理论学术理念研究血脉疾病的发病特点,血脉理论的基础理论和疾病的发展规律,对血脉疾病不同阶段的诊治有临床指导意义。 a临床工作者0 a心脏血管疾病x中医临床x经验y中国z现代0 a脑血管疾病x中医临床x经验y中国z现代 aR259.4v5 aR277.73v5 0a李敏4著 0aCNbFHWHc20240522 0148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8002062150016002443140560002603300268008203330013010885170025011016060023011266900015011497010017011647010015011818010023011961158-200520240829162107.0 a978-7-5723-2239-6dCNY58.00 a202408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知老防病b专著e老年病的中医防治智慧f骆天炯,高曌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2 a308页d24cm a骆天炯,女,主任中医师,教授,南京市名中医,老年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医学博士,南京市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全国虚病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江苏省老年医学中心联盟成员、南京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南京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第3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刘永年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主持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目前在研课题经费30万元,发表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从事本专业30年余,擅长风湿、内分泌、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a本书分为6个部分,分别从衰老的流行病学概况、中医对衰老的认识、衰老的评估、衰老的常见临床后果、中医历代名家对衰老的认识,以及常见抗衰老中药材的知识普及。通过中西医两方面对衰老的介绍,提高大众对衰老的认真,从而达到防病有法、治病有方的目的,为老年人健康长寿保驾护航。 a医学人员1 a老年病的中医防治智慧0 a老年病x中医治疗法 aR259.92v5 0a骆天炯4主编 0a高曌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08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300427002523330019006796060051006986900012007497010017007617010017007787010017007958010023008121158-200620241120101113.0 a978-7-5671-5091-1dCNY72.00 a202411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常忠生名医医案集b专著f常忠生,施苗青,唐燕萍主编 a上海c上海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76页d26cm a常忠生,主任医师,上海浦东新区名中医,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施苗青,唐燕萍,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主管护师。本书由常忠生主任与众弟子整理肛肠科多年临床经验之作,分别从概述、病因机制、治疗、临证医案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每一个医案均有详细分析,不仅阐述其中内外治法,还专门介绍了常忠生的独创疗法,充分展示了其临证思辨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可为肛肠科医务人员开拓思路,提供临证思路。 a肛肠科医务人员0 a肛门疾病x直肠疾病x中医临床x经验y中国z现代 aR266v5 0a常忠生4主编 0a施苗青4主编 0a唐燕萍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01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6001982150016002343300417002503330013006676060051006806900012007317010015007438010023007581158-200720240415164439.0 a978-7-5132-8540-7dCNY49.00 a2025010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医肛肠病名家陈金泉医案医论集b专著f彭林主编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3.12 a249页d26cm a陈金泉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肛肠名医及名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陈金泉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暨全国中医肛肠先进名医工作室陈金泉名医工作室主持人,北京中医肛肠专业委员会名医学组顾问。是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肛肠临床工作40多年,德艺双馨,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主要内容是对陈金泉教授的临床病案和论述进行收集、整理,临床实用性强,可为肛肠临床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 a医学人员0 a肛门疾病x直肠疾病x中医临床x医案y中国j汇编 aR266v5 0a彭林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81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03001482100036002512150016002873000047003033140511003503300535008613330037013966060039014336900014014727110053014868010023015391158-200820241126144247.0 a978-7-5132-9121-7dCNY279.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5中医妇科学(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b专著f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主编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4.12 a957页d28cm a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指导用书 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于2024年组织有关专家,修订完善了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系列指导用书,共18种。本系列指导用书以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大纲为依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相关专业权威专家编写,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拟参加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生临床实践、复习备考的权威性参考书。本系列指导用书内容涵盖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三类18个专业/级别(中级、初级师、初级士3个层次)、40余个学科的内容。 a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指导用书种类——本系列指导用书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类15种:中医内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外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妇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儿科学(中级)专业、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专业、中医针灸学(中级)专业、中医推拿(按摩)学(中级)专业、中医眼科学(中级)专业、中医耳鼻喉科学(中级)专业、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专业、中医肛肠科学(中级)专业、全科医学(中医类/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级)专业;中药类3种:中药学(士)专业、中药学(师)专业、中药学(中级)专业。 a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中医妇科学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R271.1v502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81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03001482100036002512150016002873000047003033140511003503300535008613330037013966060039014336900012014727110053014848010023015371158-200920241126144223.0 a978-7-5132-9120-0dCNY279.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5中医儿科学(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b专著f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主编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4.12 a957页d28cm a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指导用书 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于2024年组织有关专家,修订完善了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系列指导用书,共18种。本系列指导用书以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大纲为依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相关专业权威专家编写,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拟参加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生临床实践、复习备考的权威性参考书。本系列指导用书内容涵盖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三类18个专业/级别(中级、初级师、初级士3个层次)、40余个学科的内容。 a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指导用书种类——本系列指导用书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类15种:中医内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外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妇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儿科学(中级)专业、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专业、中医针灸学(中级)专业、中医推拿(按摩)学(中级)专业、中医眼科学(中级)专业、中医耳鼻喉科学(中级)专业、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专业、中医肛肠科学(中级)专业、全科医学(中医类/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级)专业;中药类3种:中药学(士)专业、中药学(师)专业、中药学(中级)专业。 a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中医儿科学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R272v502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81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05001482100036002532150016002893000047003053140511003523300535008633330037013986060039014356900012014747110053014868010023015391158-201020241126144309.0 a978-7-5132-9124-8dCNY299.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5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b专著f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主编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4.12 a957页d28cm a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指导用书 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于2024年组织有关专家,修订完善了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系列指导用书,共18种。本系列指导用书以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大纲为依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相关专业权威专家编写,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拟参加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生临床实践、复习备考的权威性参考书。本系列指导用书内容涵盖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三类18个专业/级别(中级、初级师、初级士3个层次)、40余个学科的内容。 a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指导用书种类——本系列指导用书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类15种:中医内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外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妇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儿科学(中级)专业、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专业、中医针灸学(中级)专业、中医推拿(按摩)学(中级)专业、中医眼科学(中级)专业、中医耳鼻喉科学(中级)专业、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专业、中医肛肠科学(中级)专业、全科医学(中医类/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级)专业;中药类3种:中药学(士)专业、中药学(师)专业、中药学(中级)专业。 a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中医伤科学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R274v502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05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38002202150016002583300341002743330019006155170031006346060043006656900012007087010015007207010017007357010017007528010023007691158-201120230605090715.0 a978-7-5723-1604-3dCNY58.00 a2023060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骨伤治验b专著e萧县王氏骨伤流派临床经验选f王谦,王德隆,郝盛群编著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5 a288页d26cm a本书主要介绍了萧县王氏骨伤流派第三代传承人王德隆的正骨经验。本书分篇进行阐述,包括骨伤科发展史总论、各部位骨折的手法治疗、各部位脱位的手法治疗、各部位伤筋的手法治疗、内伤疾病的治疗、经验药方、流派论文选及其他。本书旨在提炼萧县王氏骨伤流派的学术思想,总结流派传承人王德隆的正骨经验,优化骨伤科疾病诊疗技术,推动流派传承及骨伤科学术发展。 a中医临床工作者1 a萧县王氏骨伤流派临床经验选0 a中医伤科学x中医临床x经验y中国z现代 aR274v5 0a王谦4编著 0a王德隆4编著 0a郝盛群4编著 0aCNbFHWHc20230607 0149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8001982150016002362250025002523140380002773300419006573330043010766060039011196900012011587010017011707010017011878010023012041158-201220241210132300.0 a978-7-5214-5133-7dCNY59.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李凤仙皮肤科临证实录b专著f李凤仙,杜桂营主编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24.12 a410页d24cm2 a名老中医临证医案精粹 a李凤仙,主任医师、山西省名医、山西省中医院皮肤科原主任,现名誉主任,研究生导师,山西省首批、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主持省级科研项目3项,获山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著作60万字、论文30篇。临床诊疗中,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中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擅长治疗银屑病、急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白癜风、扁平苔藓、变应性血管炎、白塞氏综合征、各种过敏性疾病。 a薄荷:李凤仙主任医师为山西省名医、优秀专家,研究生导师,山西省首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山西省中医院皮肤科原主任。从事皮肤科临床诊疗工作近50年,擅长治疗银屑病、急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白癜风、扁平苔藓、变应性血管炎、白塞氏综合征等皮肤疾病,以及各种过敏性疾病。临证经验丰富,治疗效果显著。本书系统地整理了李凤仙主任医师临床诊疗中的经验,归纳总结了其学术思量及临床经验,可供中医皮肤科临床医生、医学生参阅。 a本书可供中医皮肤科临床医生、医学生参阅0 a皮肤病x中医临床x经验y中国z现代 aR275v5 0a李凤仙4主编 0a杜桂营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098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8001782150016002163300335002323330111005676060019006786900016006977010015007138010023007281158-201320240325110037.0 a978-7-5390-8664-4dCNY69.00 a2024032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舌象与睡眠b专著f郑德泉著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7 a464页d26cm a本书从如何调理患者睡眠的角度出发,对舌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着重讲述如何通过食疗及药疗调理自身,起到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增强自身免疫力的作用。全书理论联系实际,从作者治愈的诸多病例中,选取了80余例具有代表性的相关病例,根据患者睡眠状况,对照患者舌象的图片,介绍了各舌象的临床意义,以及相对应的病症的治法、食疗方、基础方药等内容。 a本书既适合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专业人士使用,也适合非中医人士学习了解中医使用,并可作为指导养生保健的参考书0 a睡眠障碍x舌诊 aR277.797v5 0a郑德泉4著 0aCNbFHWHc20240327 0189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6002122150016002483140610002643300649008743330015015236060033015386900012015717010017015837010015016008010023016151158-201420241025115406.0 a978-7-5132-9017-3dCNY58.00 a202410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疑难危急重症经验集b专著f方邦江,周爽主编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4.10 a249页d21cm a方邦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救科主任、急救医学教研室主任、急救医学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先后从师国医大师朱良春、晁恩祥教授等名医大家,是著名全国中医流派“孟河医派”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中医“顾氏外科”学术继承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医研究30余年。是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急诊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并担任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主任,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急诊协作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继续教育基地主任。周爽,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先后从师国医大师朱良春、贺普仁等名医大家。 a朱良春,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首届国医大师,先后承杏林薪火于马惠卿、章次公先生,悬壶济世于南通州,这位毕生奉献于基层的国医大师,以其在药物学、虫类药、风湿及肿瘤等疑难疾病诊疗上的深厚造诣和宝贵经验,赢得了“虫类药学家”“风湿病泰斗”等美誉。他治学严谨,勤于实践,师古不泥,锐意创新,颇多建树,是一位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临床家。本书为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疑难危急重症经验集,由朱老弟子方邦江(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周爽(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针灸专家)主编,朱老子女朱又春、朱建华、朱婉华担任副主编。全书分八章,即大师印象、学术思想大要、专病论治、治法传薪、验案精选、虫类药临床应用经验、临床常用经验药对、临床常用经验方等。 a临床工作者0 a中医急症学x经验y中国z现代 aR278v5 0a方邦江4主编 0a周爽4主编 0aCNbFHWHc20241031 0099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34002202150016002543300298002703330015005686060029005836060027006126900015006397010017006547010017006717010017006888010023007051158-201520240401102745.0 a978-7-122-44529-2dCNY88.00 a2024040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急危重症常用中成药调剂实用手册b专著f翟华强,朱晓慧,韩永龙主编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3.11 a110页d24cm a本书从临床急危重症的基础知识入手,逐步介绍了临床急危重症常用中成药的调剂技术规范,包括注射剂、外用膏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片剂等9种剂型,每种剂型又选取2-3个代表药物进行介绍。重点阐述了采购验收技术、库存管理技术、处方审核技术、处方调配技术、处方复核技术、发药与用药交代技术等9项调剂技术。 a临床工作者0 a急性病x中药制剂学j手册0 a险症x中药制剂学j手册 aR278-62v5 0a翟华强4主编 0a朱晓慧4主编 0a韩永龙4主编 0aCNbFHWHc20240403 01762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62001532100034002152150016002492250021002653140578002863300456008643330015013206060033013356900011013686900015013797010021013947020017014157020017014328010023014491158-201620241022161411.0 a978-7-117-36838-4b精装dCNY76.00 a202410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长沙药解 玉楸药解b专著f(清)黄元御撰g麻瑞亭,孙洽熙校注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10 a318页d24cm2 a黄元御医书十三种 a黄元御(1705-1758)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医,乾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褒奖其学识,亲书“仁道药济”概括其一生。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麻瑞亭,山东安丘人,黄元御第五代传人,早年拜黄氏四传弟子山东安丘李鼎臣为师,尽得所传;曾任陕西省中医学会名誉理事、西安市中医学会名誉会长,领衔校注《黄元御医书十一种》。孙洽熙,山东安丘人,黄元御第六代传人,陕西省首届名中医,曾任西安市中医医院文献整理研究室主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文献医史分会副主任,《黄元御医书十一种》校注唯一骨干执行者。 a《长沙药解》成书于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是诠释仲景常用方药之作;是书取仲景书常用药物162种,分为4卷;以药为经,以方为纬,于每药之下,首述其气味归经,性情功用;继录《伤寒》《金匮》凡用本药之方,是方治证,逐一诠释之;释文远考《本经》之论,兼及前贤论述之得失,简明精当,条分缕析,实为辨章药性、弘扬仲景药法之宝筏。《玉楸药解》是论述仲景书未用药物之作;黄氏既撰《长沙药解》之后,取仲圣未用之药而临证常用者计291种,于每药之下,先述其性味归经,继述功用治证。 a医务工作者0 a中药学x中医临床y中国z清代 aR28v5 aR249.49v5 0c(清)a黄元御4撰 0a麻瑞亭4校注 0a孙洽熙4校注 0aCNbFHWHc20241024 0149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050008001762100038001842150016002223000035002383140321002733300548005943330009011426060031011516900011011827010017011938010023012101158-201720240930113036.0 a978-7-5214-4889-4dCNY59.00 a202409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药学b专著f封银曼主编 a3版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24.09 a280页d29cm a全国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 a封银曼,男,教授。中医方剂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院长,河南省职业教育专家。主编《中药学》《中医药学概要》《中医护理》《中国传统康复疗法》《方剂学》等10余部国家规划教材,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15项,发表专业及教育教学研究论文60余篇。现任河南省中药学产教联盟理事长,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a本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规划教材”(第三轮)之一,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与应用等基础理论知识。各论分章节介绍每味药物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内容。文后附有目标检测参考答案及主要参考书目。本教材适用于高职高专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中药生产与加工等专业使用,也可作为学习中药学知识的参考书。本教材为书网融合教材,即纸质教材有机融合电子教材、教学配套资源(PPT、微课、视频、图片等)、题库系统、数字化教学服务(在线教学、在线作业、在线考试)。 a高职0 a中药学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R28v5 0a封银曼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32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000037002443140147002813300481004283330039009096060039009486900011009877010017009987010017010158010023010321158-201820240810105438.0 a978-7-5214-4784-2dCNY65.00 a202408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药审方要点b专著f吴新荣,王若伦主编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24.07 a280页d24cm a药师处方审核培训系列教材:案例版 a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主任中药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招标采购中心主任、药学部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a药师是药学服务的专业力量,是人民群众合理用药的重要保障,而处方审核是药师日常的主要工作内容。本书从处方审核基本知识、常见病处方审核要点、特殊人群药物处方审核要点及特殊情况药物处方审核要点四个方面,对处方审核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从处方审核的各个角度出发,利用案例分享的手段,诠释审方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书中特设了处方实例和练习题部分,将学习与实用相结合,对药师日常的处方审核工作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可尽快提升药师的审方能力和技巧。适合医疗机构及药店药师阅读使用。 a本书适合医疗机构及药店药师阅读使用0 a中药材x处方x检查x岗位培训j教材 aR28v5 0a吴新荣4主编 0a王若伦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34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900154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140315002573300428005723330021010006060029010216900014010507010017010648010023010811158-201920241230113328.0 a978-7-5714-4377-1b精装dCNY160.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中药资源大典i种质篇b专著f黄璐琦等主编 a北京c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1 a280页d29cm a黄璐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科技部重点领域中药资源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生药学、中药资源学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在国内外一级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著作17部。 a本项目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中药种质资源的科学内涵、全球种质资源保护情况、种质资源普查成果等;第二至五章系统总结中药种质资源研究成果,涵盖收集、评价、保护、创新、繁育等种质资源研究的全过程;第六至八章清晰展示我国建立的3个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28个重点物种种质保存圃、20个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的情况,并配以高清图片展示各种质资源保存机构的建设成效;第九章简要叙述国家为中药种质资源研究提供的相关政策保障。 a中药资源调查人员0 a中药资源x资源调查y中国 aR281.4v5 0a黄璐琦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4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8001982150016002363300607002523330025008596060025008846900015009096900015009247010015009397010017009548010023009711158-202020240426135751.0 a978-7-5723-1158-1dCNY60.00 a20240426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动物类中药仿生酶解技术b专著f代龙,魏永利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2 a144页d26cm a本书约20万字,立足作者科研团队多年的研究基础和发表成果,详细论述动物药仿生酶解技术及其在动物药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共四章内容:第一章对动物药进行总体概述,包括收载情况、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和研究意义等;第二章概括动物药目前常用的酶解技术,包括蛋白质酶解概况、单酶酶解技术、双酶酶解技术、其他酶解技术等;第三章详细论述仿生酶解技术,包括技术由来和简介、酶解方式、蛋白酶选择、酶解条件、酶解产物研究等,并穿插列举实例;第四章具体介绍仿生酶解技术在动物药如土鳖虫、水蛭、猪皮、全蝎等中的实际应用。本书涉及活血化瘀类、补益类、抗肿瘤类、祛风止痉类等四大类共17种动物药,可为其他类动物药的研究提供借鉴思路。 a动物药酶水解研究人员0 a动物药x酶水解x研究 aR282.74v5 aO621.25v5 0a代龙4主编 0a魏永利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9 0088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8001862150016002243300322002403330019005626060023005816900015006047010015006198010023006341158-202120240124165744.0 a978-7-5723-1811-5dCNY86.00 a2024012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泰安常用中药材手册b专著f葛菁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424页d26cm a本书列举了泰安市常用中药材(药用植物)161科、696属、1318种,其中,药用蕨类植物19科、28属、51种,药用裸子植物8科、17属、30种,药用双子叶植物111科、525属、1034种,药用单子叶植物23科、126属、203种。在每种药用植物项下简述了名称、药用部位、采收加工、性能主治等内容,并依照传统中药学的功效分类方法对泰安市产中药材进行了分类。 a中药材研究人员0 a中药材y泰安j手册 aR282-62v5 0a葛菁4主编 0aCNbFHWHc20240131 0130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8001802150016002183000036002343140178002703300481004483330035009296060031009646900012009957010017010078010023010241158-202220241009152524.0 a978-7-5214-4879-5dCNY45.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审方药剂学b专著f郑锦坤主编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24.09 a280页d24cm a药师处方审核培训系列教材 案例版 a郑锦坤,粤北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药检室主任,药剂科副主任,韶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社会监督员。熟练掌握各种制剂的生产和检验工作,负责对医院制剂按GPP的要求进行全程质量监控。 a药师是药学服务的专业力量,是人民群众合理用药的重要保障,而处方审核是药师日常的主要工作内容。本书从处方审核基本知识、常见病处方审核要点、特殊人群药物处方审核要点及特殊情况药物处方审核要点四个方面,对处方审核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从处方审核的各个角度出发,利用案例分享的手段,诠释审方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书中特设了处方实例和练习题部分,将学习与实用相结合,对药师日常的处方审核工作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可尽快提升药师的审方能力和技巧。适合医疗机构及药店药师阅读使用。 a适合医疗机构及药店药师阅读使用0 a中药制剂学x岗位培训j教材 aR283v5 0a郑锦坤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071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8001982150020002363300089002563330053003456060033003986900014004317010015004458010023004601158-202320240607142224.0 a978-7-5369-8619-0dCNY98.00 a20240607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药有害残留物分析及应用实例b专著f单敏等主编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2.12 a356页c图d26cm a本书详细介绍了目前中药有害残留物的现状、来源、危害、分类、质量控制方法及应用实例等。 a本书适用于从事中药有害残留物分析和管理的药学人员0 a中药材x有害物质x残留物分析 aR284.1v5 0a单敏4主编 0aCNbFHWHc20240612 0102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8001942150016002323300455002483330013007036060027007166900017007437010015007608010023007751158-202420240418094638.0 a978-7-5390-8744-3dCNY48.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医药药物临床试验实用手册b专著f闵捷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315页d26cm a本书内容包括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药物临床试验应急预案、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等内容,书中所推荐的模板仅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制订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标准操作规程、设计规范等文件提供参考,针对机构质量管理、认证评估、信息化管理等管理需求。本书介绍了一些中医药药物临床实验的实用内容。本书分析当前国家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临床研究情况,系统的总结中药特色标准操作流程、部分中医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标准操作规程,为中医药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提供参考价值。 a医学人员0 a中药学x临床药学j手册 aR285.6-62v5 0a闵捷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18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3001482100038001912150016002293140171002453300412004163330045008286060015008736900014008887010015009028010023009171158-202520240812172705.0 a978-7-5214-4771-2dCNY380.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古代经典名方研究与应用b专著f彭成主编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24.08 a965页d29cm a彭成,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十一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财政部农业产业化项目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咨询专家。 a本书根据《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收载的100首古代经典名方编纂而成。本篇分为上、下篇:上篇是总论,主要对经典名方的科学内涵、追本溯源、组方原理、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五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下篇是各论,主要对单个品种进行阐述,通过系统梳理历史沿革、名方考证、用法用量、药理研究、临床应用、注意事项、按语等部分,深入挖掘、全面总结,为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经典名方提供参考。本书适用于从事经典名方研发工作者参考使用。 a本书适用于从事经典名方研发工作者参考使用0 a经方x研究 aR289.2v5 0a彭成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61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5001482100034001832150016002173140645002333300407008783330015012856060023013006900014013237010017013378010023013541158-202620241119142057.0 a978-7-5766-1685-9dCNY106.00 a202411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皮肤病经方集b专著f李婷婷主编 a南京c东南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31页d26cm a李婷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宁夏少数民族医药现代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教育分会理事、宁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人才。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燥证(肺系疾病)的研究;方剂配伍规律、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主要代表性研究成果,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项;主持在研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项(宁夏自然基金优青项目1项,引才专项1项);发表学术论文17篇,SCI、北大核心、CSCD等收录13篇;主编参编专著或教材5部;获得或申请专利4项。获得2021年度宁夏医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指导2018届药学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及2019级药学本科专业大创、曾指导2018届药学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及2019级药学本科专业大创项目,2022年度大创、互联网+等项目。 a本书结合宁夏地区皮肤科临床常见的病症,挖掘整理古代经典医籍,创新性地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证并规范皮肤病病名,概述各类皮肤病具体病症,整理精方名方,分析方剂用药特色及配伍规律,指导中医临床辩证论治和方药配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提供参考。著作兼有学术性与科普性,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更便于一线皮肤科医生的查证使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方剂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同类专著在市场较少,值得有关专业读者选读和推广。 a临床工作者0 a皮肤病x经方j汇编 aR289.2v5 0a李婷婷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221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65001542100038002192150016002573140855002733300669011283330033017975170029018306060015018596900014018747010017018887010017019058010023019221158-202720241231132008.0 a978-7-5714-4379-5b精装dCNY680.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智圆行方b专著e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f陈子杰,王维广主编 a北京c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1 a480页d26cm a陈子杰,男,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学重点学科成员,教育部中医学教指委《黄帝内经》课程联盟秘书长、世中联内经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人文管理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长期从事《内经》、中医文献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主持国社科后期资助项目《故纸寻踪-北京地区近现代中医方笺探赜》。王维广,长期从事《黄帝内经》理论体系和理论溯源的探索,运用知识图谱技术和扎根理论对《内经》等中医古籍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和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挖掘研究,提出“节点自由标注法”的人工标注方法。现为世中联内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青年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委员会青年委员。主持北社科1项、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管理局医师认证中心、校级教育课题各1项、校级课题3项、作为课题秘书和骨干成员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2项、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课题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60篇,获得软件著作权9项。 a本书首次从1000余幅燕京地区名老中医方笺中选270余幅精品,原貌呈现并介绍解读,形成极具文化价值的燕京传统医学精品著作。本书根据北京地区医家的特点,分为六章:御医与官医、名医与传人、世医与子弟、良医与济世、医寓与坐堂、进京与交流。医家按生卒年排序,每位医家均有“医家介绍”、方笺照片和“方笺内容”3部分内容,其中“医家介绍”简要介绍医家生平经历,并附所存相关著作,方便读者结合方笺扩展阅读;方笺照片主要来源于主编陈子杰教授的多年收藏,高清扫描,原貌呈现;“方笺内容”则是对方笺主要内容进行了转录,让读者更好地阅读方笺内容。由于方笺中药名多有异名或者别字,个别医家字迹不易辨认,对于容易引起不解之处,或者需要特殊说明之处,作者在相应位置加“(编者注:)”进行简要提示或说明。 a中医研究人员,中医临床工作者1 a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0 a验方j汇编 aR289.5v5 0a陈子杰4主编 0a王维广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970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34002202150016002543140846002703300433011163330017015496060021015666900014015877010015016017020019016167020017016357020017016528010023016691158-202820241122135715.0 a978-7-5672-4992-9dCNY78.00 a202411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吴门名医祝怀冰膏丸方稿b专著f祝怀冰著g欧阳八四,杨海洲,魏明刚主编 a苏州c苏州大学出版社d2024.11 a312页d26cm a祝怀冰(1892-1960),无锡荡口镇人,从师于姑苏名医侯子然先生,精研岐黄,从医40余年,擅治内科、妇科疑难杂症,审证精细,用药果断,屡起沉疴,人称“祝一帖”。欧阳八四,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理论与文献研究部主任,苏州市吴门医派专委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文献与流派研究分会副会长,江苏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杨海洲,副主任中医师,苏州市中医医院吴门医派研究院副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睡眠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针灸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1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省级期刊2篇。魏明刚,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科技部科技评审专家。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江苏省“333”人才第二层次,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 a祝怀冰先生从师于姑苏名医侯子然先生,从医40余年,擅治内科、妇科疑难杂症。本书是对吴门名中医祝怀冰所留遗稿《膏丸方稿》(三册)的整理,难得一见。主体部分收录膏方340案,丸方170案,最早案例为民国十七年(1928),最晚案例为1958年,前后约30年,反映了祝老应用膏方调理身体状态以及应用丸方治疗慢性疾病的临证经验与学术主张。附录祝老学生何焕荣名老中医对祝老学术思想的简述,以及祝老家人的回忆文章,以期为历史留下一份近代吴门医派老中医的研究文献。 a膏剂研究人员0 a膏剂x方书y中国 aR289.6v5 0a祝怀冰4著 0a欧阳八四4主编 0a杨海洲4主编 0a魏明刚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31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4002182150016002523140258002683300407005263330017009335170033009506060021009836900014010047010017010188010023010351158-203020240819095833.0 a978-7-225-06756-8dCNY58.00 a202408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30000 ay z 000yy ar1 a文本解析与知识表示b专著e《四部医典》领域本体构建研究f冷本扎西著 a西宁c青海人民出版社d2024.08 a288页d24cm a冷本扎西,博士,青海师范大学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级科研项目共5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研制国家标准3项。入选2021年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拔尖人才。 a本书是一部学术著作,主要以藏文德格版《四部医典》为例,研究了藏医药文本语言分布、领域本体模型、知识表示方法等,进而识别和推断原始数据中的藏医药实体及多元实体关系,探索双模式结合(自底向上式和自顶向下式)下的藏医药本体构建方法。其研究为藏医药领域语义知识表达、共享和推理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多项研究属于首次探索,对我国民族医药本体研究、藏医药概念体系建设、术语标准化研究、医药文献语言研究均有重要研究价值。 a藏医研究人员1 a《四部医典》领域本体构建研究0 a藏医x古籍x研究 aR291.4v5 0a冷本扎西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07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9001482100036001872150016002233000035002393300421002743330025006956060035007206900014007557010015007697010017007848010023008011158-203120241230165114.0 a978-7-5132-8754-8dCNY89.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傣医治疗学b专著f赵荣,林艳芳主编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4.12 a328页d26cm a全国高等院校傣医学专业规划教材 a傣医学专业系列教材。傣医治疗学是云南中医药大学傣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教材用于培养傣医药高、中、初级人才,开展傣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传承傣医药文化以及国家傣医医师资格考试工作,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实用性等特点。本教材内容涵盖傣医治疗学及各类治法,介绍各科疾病中的应用,以及傣医治疗学的实训内容。本教材是一部对傣医治疗学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发掘的教材,对傣医学生及傣医学习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将对傣医发展有重要意义。 a傣医学生及傣医学习者0 a傣医药x治疗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R295.3v5 0a赵荣4主编 0a林艳芳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0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000021002503300547002713330021008186060035008396900015008747010017008897010017009068010023009231158-203220241024140757.0 a978-7-5671-5090-4dCNY80.00 a202410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与转化b专著f苏佳灿,黄标通主编 a上海c上海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58页d26cm a医工交叉系列教材 a苏佳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主任;黄标通,副主任医师,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本书首先引入了生物医用材料的基础知识,然后介绍生物医用材料对人体的生物学反应,包括组织反应、血液反应、免疫反应等;阐述了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学评价标准和方法以及不同的生物医用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再生及组织工程材料和仿生材料的分类与应用;阐述了研发过程中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原则、制造加工及质量管理、修饰与改性、检测方法以及消毒与灭菌;对比讨论了不同国家地区生物医用材料产品上市流通的区别,以及在实际转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法规和实操案例。 a生物材料研究人员0 a生物材料x医用高分子材料j教材 aR318.08v5 0a苏佳灿4主编 0a黄标通4主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52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7001532100038002002150016002383140360002543300539006143330023011536060021011766900015011977010017012127010017012298010023012461158-203320240812100743.0 a978-7-5723-2158-0b精装dCNY96.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人体解剖彩色图谱b专著f丁自海,郑雪峰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7 a188页d26cm a丁自海,从事解剖学教学和研究三十余年,对临床解剖学研究有较深造诣,在脊柱解剖学手外科解剖学、组织瓣、微创外科解剖学、实验性神经伤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较突出成绩。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显微外科临床解剖学》《手外科解剖与临床》《泌尿外科临床解剖学图谱》等专著8部,主译《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图谱》和《骨科手术入路图谱》等专著3部,主编《人体解剖学》等国家规划教材3部。 a本图本书创新性地将解剖学图谱与解剖学专著相融合,紧密结合基础解剖与临床实践,更应用前沿计算机技术,系统、科学地集结成人体绘制图像,是一套全面地展示正常人体结构和解剖层次的原创图谱。具有逼真精确,细致入微,层层分解、形象生动,全方位有序地展现人体浅层直观的、深层难以呈献的细微重要结构,使读者易学、易用、易掌握,为医学教育和临床医生提供了创新性的学习方法。本图本书创新性地将解剖学图谱与解剖学专著相融合,紧密结合基础解剖与临床实践,更应用前沿计算机技术,系统、科学地集结成人体绘制图像,是一套全面地展示正常人体结构和解剖层次的原创图谱。 a医学教育和临床医生0 a人体解剖学j图谱 aR322-64v5 0a丁自海4主编 0a郑雪峰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29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05000800186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300546002443330155007906060031009456900012009767010015009887010017010038010023010201158-203420240919135757.0 a978-7-04-063119-7dCNY48.00 a202409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局部解剖学b专著f陆利,付升旗主编 a3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1 a312页d28cm a本书按人体局部区域分为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与会阴、脊柱区、上肢和下肢共八章。本书采用纸质教材与数字课程(基础版)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纸质教材在内容上力求精简,每章前设有涵盖核心概念的关键词、章导语和思维导图,每章后附有复习思考题。数字课程资源涵盖了彩色模式图、实物图、视频、动画、临床聚焦、学习目标、本章小结、自测题、教学PPT等,并对临床聚焦进行了全面的筛选、补充和更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临床思维;针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对自测题进行了全面补充和更新;增加了学习目标、彩色模式图、视频等内容,便于教师备课和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a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临床、基础、预防、护理、检验、口腔、药学等专业学生,也是学生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备书,还可供临床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研究人员参考使用0 a局部解剖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R323v5 0a陆利4主编 0a付升旗4主编 0aCNbFHWHc20240926 01896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8002102150015002483140226002633140195004893140301006843300493009853330009014786060033014876900014015207010015015347010017015497010017015668010023015831158-203520240905110740.0 a978-7-5770-1123-3dCNY68.0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实验生理科学实验教程与报告b专著f琳琳,王松海,邵淑馨主编 a成都c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09 a96页d26cm a琳琳,1962年生,包头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现任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基础医学部教师,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理学、微循环、中药的作用机理与靶点。主持省级研究项目若干,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和省级项目多项,发表相关论文几十篇,出版著作3部。 a王松海,1967年生,内蒙古蒙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现任海口市中医医院放射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辅助诊断鉴别。主持海南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发表医学专著8部,发表医学论文数篇。 a邵淑馨,1993年生,南昌大学基础医学(生理学)专业硕士,现任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护理学院基础教研室主任,专职教师,初级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护生教育、基础医学教学、基础医学生理学生殖医学。参与省级教改课题1项,公开发表SCI2篇,核心期刊3篇;获得江西省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骨干教师教学能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a实验生理科学课程中所使用的仪器及器材较多,其性能夏杂,需要实验者严格按规程正确操作,为此,我们编写了本书,以指导学生规范、正确操作实验。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二章介绍了动物实验常用的仪器设备、实验动物和经典的动物实验方法;第三章介绍了人体实验;第四章是虚拟仿真实验的实验原理、方法及操作;第五章为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三门课程的综合实验课,三门课程内容合理地融合,节省了时间和耗材,也把每门课程学到的知识进行了贯通整合;第六章是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自行设计一次实验课。 a高职0 a生理实验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R33-33v5 0a琳琳4主编 0a王松海4主编 0a邵淑馨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803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13001061020015001191050018001341060006001522000114001582100034002722150015003063140476003213300552007973330013013495170031013626060019013936900018014127010044014307020015014747020013014898010023015021158-203720241219170117.0 a978-7-121-49223-5b精装dCNY64.00 a20241219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每天10分钟睡眠练习b专著e获得深度、自然、纯净的睡眠f(英)内里娜·拉姆拉罕(NerinaRamlakhan)著g廉慧红,仁虚译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5.01 a96页d19cm a内里娜·拉姆拉罕博士是一位生理学家、睡眠和压力管理专家,她帮助从压力过大的妈妈到英超球员再到国会议员的每一个人提高睡眠质量和精力水平。她的作品曾在《泰晤士报》、《独立报》、《星期日快报》、《卫报》、《新科学家》、《旗帜晚报》、《女人与家庭》、《健康生活》、《红色与心理学》和《造型师》等杂志上刊登。她经常出现在电视和广播中,她也出现在GMTV和CNN上谈论科技成瘾。奈里娜是“平安夜”床品公司的睡眠顾问,她举办了一系列关于管理你的生活节奏、精力、健康和精神力量的研讨会和讲习班。 a本书引进自畅销全球的盖亚出版社明星产品社“TheLittleBooks”系列,全球已售超过200万册。《每天10分钟睡眠练习:获得深度、自然、纯净的睡眠》是一本色彩丰富的指南,旨在帮助人们获得深度、自然、纯净的睡眠。睡眠专家内里娜·拉姆拉罕博士解释了为什么在当今这个充满压力、24小时运转、科技驱动的世界里,拥有良好的睡眠至关重要,并向我们介绍了睡眠的科学原理,告诉我们获得良好睡眠的关键在于摆脱头脑的束缚,回到身体中来。内里娜·拉姆拉罕博士运用独特的东方和西方实践方法,包括瑜伽、生命觉知和身体意识技巧,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建议和方法,引导读者踏上回归睡眠的个人旅程。 a大众读者1 a获得深度、自然、纯净的睡眠0 a睡眠j普及读物 aR338.63-49v5 0c(英)a拉姆拉罕c(Ramlakhan, Nerina)4著 0a廉慧红4译 0a仁虚4译 0aCNbFHWHc20241226 0099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300307002403330107005476060027006546900015006817010017006967010015007138010023007281158-203820231121142159.0 a978-7-5766-0700-0dCNY45.00 a2023112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婴幼儿发育评估b专著f吴伟俊,王俊主编 a南京c东南大学出版社d2023.01 a194页d26cm a本教材以科学性、实用性为原则,理论模块对婴幼儿发育评估的意义、类型、指标体系、获取婴幼儿发展信息的基本手段和对婴幼儿发展信息的记录、整理、运用等内容做了论述。实践模块对婴幼儿生理发展、情感发展、能力发展、社会性发展四大板块内容做了论述,结合具体案例的同时也罗列了很多易操作、可模仿的评价方式供学习参考。 a本教材可作为院校婴幼儿托育专业学生的教材,也适用于相关托幼机构师资培训指导,还可为家长科学育儿提供参考0 a婴幼儿x生长发育x评估 aR339.31v5 0a吴伟俊4主编 0a王俊4主编 0aCNbFHWHc20231129 0081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3001482100038001912150016002293300179002453330091004246060019005156900011005347010017005458010023005621158-203920240418094513.0 a978-7-5390-8749-8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病理诊断要点与应用b专著f郭朝焱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32页d26cm a本书首先介绍病理学概论、病理检查技术、病理鉴别分析技巧等相关基础内容;接着介绍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等内容。全书内容涵盖广泛,重点突出,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启发性、多样性等特点。 a本书能为临床病理科医务工作者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参考,也可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和基层医生学习之0 a病理学x诊断学 aR36v5 0a郭朝焱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89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300295002463330041005416060035005826900014006177010015006318010023006461158-204020240523082201.0 a978-7-5604-5118-3dCNY28.00 a2024052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疫情后常见心理问题应对策略b专著f杨群等主编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3.03 a135页d26cm a该书是为帮助心理工作者科学地认识、评估及应对疫情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而编写的,全书共分为十二章,主要涉及应激障碍、焦虑情绪管理、失眠与睡眠质量、强迫障碍应对策略、疑病障碍应对策略、躯体形式障碍应对策略、抑郁障碍应对策略、药物滥用的处置、心理健康促进、压力管理、心理游戏、心理行为训练等内容。 a本书可供心理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使用0 a新型冠状病毒x病毒病x心理干预 aR395.6v5 0a杨群4主编 0aCNbFHWHc20240529 0105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8002062150016002443300357002603330057006176060017006746060017006916900010007087010015007187010017007337010017007508010023007671158-204120240418104124.0 a978-7-5390-8696-5dCNY58.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常见疾病诊疗与护理b专著f路敏,张续美,高秀梅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9 a268页d26cm a本书根据国内外最新医学研究成果和作者多年临床诊疗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介绍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护理知识,内容涉及临床各科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等,包括新生儿护理、消化道医用管道护理、腹盆腔医用管道护理、肝脏疾病护理、肺癌射频消融围术期管理等等,书中还附有多篇有代表性的临床真实病例,大大地提高本书的可操作性。 a本书可供临床医务人员及医学院校相关专业医学生学习阅读0 a常见病x诊疗0 a常见病x护理 aR4v5 0a路敏4主编 0a张续美4主编 0a高秀梅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17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609002533330017008626060013008796900010008927010017009028010023009191158-204220240418101148.0 a978-7-5390-8713-9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全科临床实践研究与病例解析b专著f黄春意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232页d26cm a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其范围涵盖各年龄阶段与不同性别人群、各个器官系统的各类疾病,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责任导向式医疗照护,并将个体健康与公众健康融为一体。本书介绍了几大科室常见疾病,紧扣全科的特点与要求,在疾病的论述方面充分贴近临床,内容涵盖诊断、治疗、预防及连续性照顾。部分章节后还添加临床真实病例,术中所有案例均由作者临床亲自诊治,拥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以症状为导向,辅以医师心得体会,以启发年轻医师获得正确的临床思维和诊疗思路。 a临床医学人员0 a临床医学 aR4v5 0a黄春意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29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87001522100042002392150016002813300596002973330029008936060029009226900010009517010029009617020015009907020017010058010023010221158-204320240909134458.0 a978-7-5713-4699-7dCNY48.00 a20240909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英国全科医师学会考试教程b专著e口试和接诊f(英)尤娜·科尔斯编著g姜岳,张卫茹主译 a南京c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8 a194页d22cm a本书内容分为两章,第一章为MRCGP口试模块,先介绍口试模块的评分方法,然后以问答形式具体论述。什么是风险管理?什么是适合的诊疗?如何识别自己的压力?你最喜欢的接诊模式是什么?你将如何鼓励更多的人对全科医学感兴趣?什么是双重效应?你会如何进行员工评估?医师应该有职业健康吗?你如何保持你的技能与时俱进?病人和消费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病人如何把医师置于危险之中?医师吸毒有什么错?你对高质量的全科医师的收费有什么看法?第二章为视频接诊模块,内容包括接诊汇总表,视频接诊的文字记录脚本参考。常见疾病或症状,例如肺部感染,左腕关节疼痛,打鼾,面部皮疹,药物引起的荨麻疹,高血压,头晕、头痛,脚痛,等等。 a参加全科医学资格考试考生0 a全科医学x资格考试j教材 aR4v5 1c(英)a科尔斯b尤娜4编著 0a姜岳4主译 0a张卫茹4主译 0aCNbFHWHc20240912 0181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1300102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92001542100034002462150016002803301114002963330013014106060029014236900011014527010042014637020017015057020015015228010023015371158-204420241231162236.0 a978-7-117-35882-8dCNY139.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模拟医学研究b专著e实践指南f(澳)黛布拉·内斯特尔(DebraNestel)等主编g金玲艳,查英主译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12 a290页d26cm a本书共七部分,分为48个章节。第一部分从总体上介绍模拟医学研究相关知识,从现代模拟医学的发展史入手,用模拟医学研究的实例引出开展模拟医学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用循证方法提出指导性的处理原则。第二部分,从总体上介绍检索和分析模拟医学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同时告诫读者要做到“知己知彼”,不能仅靠满腔热情开展科研工作。第三部分,着重介绍运用定性研究开展模拟医学研究的要素和方法,以及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些方法。在这一部分的最后3个章节,着重介绍如何进行医学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第四部分用10个章节介绍了模拟医学研究中的定量研究。这部分内容环环相扣,逐层推进,从用理论依据建立和检验假设,概述医学模拟研究定量设计的关键点,到数据评估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最后推进到深入复杂的统计专业知识。第五部分内容着重介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融合的方法,并通过文献中精心挑选的实例进行讲解。在第六部分用11个章节介绍如何开展专业的模拟医学研究。从研究设立前的前期准备,到如何申请医学研究资助,再到模拟医学研究项目管理,以及研究成果的发表,最后到自身如何逐步发展为这个领域的评议专家,都给予了专业的指导与建议。第七部分是实战和经验分享板块。从理念传播,到实际运用,再到成为同行评议专家的历程,都是作者们的所做所感,带领读者踏上自己的模拟医学研究之路。 a医学人员0 a医学教育x教学模型x研究 aR-4v5 0c(澳)a内斯特尔c(Nestel, Debra)4主编 0a金玲艳4主译 0a查英4主译 0aCNbFHWHc20250102 0204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4002182150016002523140557002683140297008253300525011223330025016476060035016726900011017077010017017187010017017358010023017521158-204520240829084955.0 a978-7-5482-5255-9dCNY38.00 a202408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新医科建设背景下的医科院校治理现代化研究b专著f付伟斌,张学梅编著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1 a183页d24cm a付伟斌,男,1982年生,云南龙陵人,助理研究员,昆明医科大学发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云南大学政治学博士。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云南省社科联课题、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云南省社科规划社会智库项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社会领域政策研究及咨询评估项目、云南省档案科技项目等6项;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著1部,发表论文10余篇,获2020年云南省第十四届社科学术年会征文比赛一等奖,现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省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现代化研究创新团队”成员。 a张学梅,女,1982年生,安徽阜阳人,讲师,昆明医科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高教研究所)副主任,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云南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主持、参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级教研教改项目等1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 a医科院校治理现代化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围绕“新医科建设背景下的医科院校治理现代化”展开专题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相结合,对医科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医科院校治理现代化的路径。该书基于国际国内医科院校比较的整体性视野,聚焦社会、企业与医科院校间的关系,医科院校校院两级治理,医科院校质量保障体系治理,医科院校国际合作交流治理,医科院校与附属医院治理等,扎根中国情境开展研究,提出了推进新医科背景下医科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思路和实践路径。 a医科院校治理研究人员0 a医学院校x学校管理x研究y中国 aR-4v5 0a付伟斌4编著 0a张学梅4编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52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01001482100034002492150016002833140393002993300425006923330015011176060037011326900012011696900011011817110053011928010023012451158-204620240911115028.0 a978-7-117-36810-0dCNY102.00 a202409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5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i放射医学b专著f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编写专家委员会编写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09 a213页d26cm a为贯彻国家两部委《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自2001年起卫生专业初、中级技术资格以考代评工作正式开展。按照文件要求,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做好考前复习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特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教授编写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 a“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系列丛书根据最新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参考国内外权威著作,将考试大纲中的各知识点与学科的系统性结合起来,便于考生理解、记忆;内容全面,包括各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专业理论等,指导性强,可有效提高考生临床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推荐用书。考试大纲中关于“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的内容以增值服务形式呈现,可扫描封底二维码输入激活码获取。 a医务工作者0 a放射医学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R-42v5 aR81v502a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编写专家委员会4编写 0aCNbFHWHc20240912 0152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01001472100034002482150016002823140393002983300425006913330015011166060037011316900012011686900012011807110053011928010023012451158-204720241022135557.0 a978-7-117-36927-5dCNY86.00 a202410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5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i精神病学b专著f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编写专家委员会编写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10 a346页d26cm a为贯彻国家两部委《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自2001年起卫生专业初、中级技术资格以考代评工作正式开展。按照文件要求,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做好考前复习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特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教授编写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 a“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系列丛书根据最新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参考国内外权威著作,将考试大纲中的各知识点与学科的系统性结合起来,便于考生理解、记忆;内容全面,包括各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专业理论等,指导性强,可有效提高考生临床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推荐用书。考试大纲中关于“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的内容以增值服务形式呈现,可扫描封底二维码输入激活码获取。 a医务工作者0 a精神病学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R-42v5 aR749v502a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编写专家委员会4编写 0aCNbFHWHc20241024 0140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4002012150016002353140196002513300606004473330017010536060041010706900012011117010015011238010023011381158-204820241204153435.0 a978-7-117-37228-2dCNY123.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5全国医学博士英语统考模拟试题b专著f蒋跃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11 a240页d29cm a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2004,2017)、教育部社科基金2项、省社科基金课题3项,校科研教学项目5项;在《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a本书内含10套模拟试题。包括听力、词汇、完形填空、阅读、写作部分等。总的修改和更新率达35%。根据近年来的真题和考试情况,尤其是多次出现翻译题,每套模拟试题的写作部分增加了两道翻译题,去除了一道命题写作和摘要的旧题型;在阅读部分,替换了部分阅读难度系数低于12的阅读片段;对写作部分中的命题写作、翻译和摘要的答题技巧和解释都进行了修订,调整了部分参考范文及其难度系数;对部分听力进行更新。本书由考博英语辅导专家蒋跃教授主编,2001年以来已出版24版,是国内出版最早、畅销的医学博士英语统考辅导用书。本书包括10套模拟试题,并附分类词汇表及词组表、考试要求、考试简介及答题要领等,因其实用性突出,多年来受到考生好评。 a研究生类教材0 a医学x英语x博士生x入学考试j习题集 aR-44v5 0a蒋跃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63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1001482100038001892150016002273000034002433140516002773300385007933330102011786060015012806900014012957010015013097010017013248010023013411158-204920241230152044.0 a978-7-313-32039-1dCNY15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疼痛精确管理b专著f冯艺,熊源长主编 a上海c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d2024.01 a332页d26cm a精准医学出版工程 精确麻醉系列 a冯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疼痛医学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创伤与术后慢性疼痛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兼疼痛学组副组长。主编参编书籍10余部,获得国家自然基金、973等多项资助。熊源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海医院麻醉学部疼痛治疗科名誉主任,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疼痛医师学会常委,上海医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主编(审)专著3部,副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7部,在SCI及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 a本书为“精准医学出版工程·精确麻醉系列”分册。全书共21章,分成手术后急性疼痛精确治疗和慢性疼痛精确治疗两个部分,内容涵盖全身各部位的术后精确镇痛、镇痛治疗药物的精确应用、微创介入方法的精确应用、全身各部位慢性疼痛的精准诊疗。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疼痛管理相关的、以精确麻醉为核心的临床实践,尤其介绍近几年疼痛医学科新方法、新指南、新成就及发展趋势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临床经验。 a本书可供麻醉科、疼痛科医师及其他围术期医师参考,也可为ICU医师、医学院校教学人员和医学专业学生参阅0 a疼痛x治疗 aR441.1v5 0a冯艺4主编 0a熊源长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074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8002012150016002393300137002553330013003926060009004056060011004146900014004256900012004397010015004518010023004661158-205020240418111133.0 a978-7-5390-8543-2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疼痛治疗要点与麻醉技术解析b专著f吴琼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3 a232页d26cm a本书围绕麻醉与疼痛的相关理论与临床实践展开。全书共分三篇,介绍了麻醉学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技术、临床常见病症的麻醉治疗与疼痛治疗的内容。 a临床医师0 a疼痛0 a麻醉学 aR441.1v5 aR614v5 0a吴琼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28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3001482100038002212150016002593300663002753330037009386060031009756900013010067010017010198010023010361158-205120241225134534.0 a978-7-5772-1547-1dCNY129.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2025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讲义同步练习4500题b专著f贺银成编著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72页d26cm a本书依据2024年新大纲要求重新进行了修订,对所有考点逐一解析,讲练结合。利用大量图表,对一些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归纳总结,重点讲解常考点、易混点。全书体例清晰,内容全面,具体包括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卫生法规、内科学(含诊断学)、传染病学与皮肤性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和实践综合。其特点是通过对比排列的形式对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相关知识点、易混点做出对比,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本书的出题方式及命题风格与历年真题基本一致。同时因为执业医师考试科目繁多,复习时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所以书中也讲授了许多实用的记忆方法。 a参加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生0 a临床医学x资格考试j习题集 aR4-44v5 0a贺银成4编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11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77001492100038002262150016002643300479002803330041007596060031008006900013008317010017008448010023008611158-205220241231134602.0 a978-7-5772-1554-9dCNY119.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2025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讲义同步练习3000题b专著f贺银成编著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59页d26cm a本书是供参加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使用的辅导用书,严格依据2024年新大纲要求重新修订,内容包括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卫生法规、内科学(含诊断学)、传染病学与皮肤性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和实践综合。本书的出题方式及命题规律与近年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真题基本一致,是一本专业题库,将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相关知识点、易混点以试题形式对比排列,可以提高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a参加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生0 a临床医学x资格考试j习题集 aR4-44v5 0a贺银成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5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487002533330023007406060011007636900012007747010017007868010023008031158-205320240418110300.0 a978-7-5390-8560-9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医学影像要点与病例研讨b专著f杜育杉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4 a232页d26cm a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了解护理学的新进展,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才能不断提高护理水平。这就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并为护理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和发展事业的良好机遇。全书兼顾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充分总结了近几年的护理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内容知识新颖,时代感强,科学实用,可以帮助临床护理人员培养良好的思维判断能力,使护理工作更加有条理、清晰。 a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0 a护理学 aR445v5 0a杜育杉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84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300277002493330017005266060019005436900012005627010017005748010023005911158-205420240417161648.0 a978-7-5390-8764-1dCNY188.00 a202404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医学影像与案例分析b专著f黄茗勇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232页d26cm a本书在介绍医学影像相关检查的同时,重点阐述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提供直观的依据,以更好地配合临床工作,使医学影像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详细讲述多种临床常见疾病的概述,临床表现、检查方法、诊断等内容。以保证实用性为原则,以综合治疗为主线。 a临床医务人员0 a影象诊断x病案 aR445v5 0a黄茗勇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04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477002533330013007306060021007436900014007647010017007788010023007951158-205520240418094336.0 a978-7-5390-8748-1dCNY298.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超声检查技巧与病例解析b专著f李玉丹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46页d26cm a超声检查在临床各科许多疾病的整个诊断过程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在病情评估、病灶性质判定、手术方案的制定,或是评估治疗后效果,尤其在创伤性治疗过程中,超声学结论是必要指征。本书包含临床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书中图片还附详细注解,通过参阅图片及注解可以对影像的特点加深理解。本书部分章节后还添加了临床真实病例,以病例的方式,匹配相应的病史简介、实验室检查,其他相关的影像图片和结果及相关的病理或经临床资料的证实等,进一步分析,循序渐进,并总结诊断思路及经验体会。 a医学人员0 a超声波诊断x病案 aR445.1v5 0a李玉丹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91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300343002493330019005926060021006116900014006327010017006468010023006631158-205620240417161443.0 a978-7-5390-8765-8dCNY188.00 a202404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超声诊疗与病例讲解b专著f陈巧琼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1 a232页d26cm a本书通过对超声临床新技术的概况、基本原理、适应证、规范操作、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等进行详细的论述和总结,并结合典型的超声图像深入浅出地对临床病例进行详实的阐述和剖析,为超声医师带来最新的超声新技术临床应用成果,有助于提高超声医师的临床医疗思维和整体诊疗水平、促进新技术的推广普及、推动超声医学的创新发展和实现精准医疗,具有高度的实用性。 a超声波诊断人员0 a超声波诊断x病案 aR445.1v5 0a陈巧琼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319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6002002150016002363000066002523300557003183330013008756060029008886060041009176900012009586900014009707010017009847010017010018010023010181158-205720241028104500.0 a978-7-5184-4813-5dCNY62.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医学检验与人体健康评价b专著f张明科,刘家仁主编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4.06 a162页d26cm a高等学校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教材 中国轻工业“十四”规划立项教材 a本书分三部分共十八章,第一部分为临床检验学的基本理论,详细阐述了临床检验学的理论基础,介绍了血型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肿瘤标志物的检验、临床微生物的检验、临床血液学、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和常用检验仪器设备等医学检验的应用和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人类健康评价体系,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视角讨论从古至今人类对健康评价的认识,从营养的重要性、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和我国传统医学对营养饮食结构的建议三个方面介绍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第三部分介绍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血液系统疾病、肿瘤和食物中毒等临床常见疾病病种的诊治和预防。 a高校学生0 a医学检验x高等学校j教材0 a食品营养x关系x健康x高等学校j教材 aR446v5 aR151.4v5 0a张明科4主编 0a刘家仁4主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47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317002463300526005633330017010896060041011066900012011477010017011597010017011768010023011931158-205820240816094830.0 a978-7-117-36447-8dCNY98.00 a202408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b专著f涂建成,徐菲莉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08 a277页d28cm a教授、检验系主任、实验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学院教学督导;曾任中南医院检验科主任,司法鉴定所负责人。兼任全国高等学校校际协作会副理事长和临床生化、分子及实验室管理学专业组理事长。医师协会检验分会代谢学组副理事长和湖北省分会副会长、中华数字医学分会委员和湖北省副主任委员、医院协会检验分会全国委员和湖北省副主任委员等。 a在体现检验技术特色的同时将医技分类介绍,实现在更少课时下将知识有序、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并适当介绍边缘分子影像、分子病理等其他内容,也可用于其它医学技术如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康复等的选修或者必修课程的教材。鉴于未来医学检验技术产业链的人才需求不同,毕业生的职业方向多种如从事IVD、从事健康管理、从事临床检验实验室及科学研究等,因此在内容上,本教材重点在实验室检测技术各个环节,但根据不同技术特点会有侧重介绍。依据各环节使用的技术标准、指南、规范和规则,有机融合从原材料、制备和工艺、运输和保藏及检测使用和后续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a医学院校师生0 a分子生物学x医学检验x医学院校j教材 aR446v5 0a涂建成4主编 0a徐菲莉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194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8002082150016002463000031002623140465002933300764007583330009015226060051015316900014015827010017015967010015016137010015016288010023016431158-205920241223162300.0 a978-7-5214-5118-4dCNY69.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医学检验项目化教学实训指导b专著f马桂芳,吴芹,杨李主编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24.12 a200页d29cm a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 a马桂芳,女,1969年3月生,江苏盐城人,教授,硕士,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带头人。江苏省卫生健康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医学检验技术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盐城市医学会病理医学分会常务委员,盐城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30篇,主编/副主编教材6部,主持市厅级以上课题5项,主持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1门,获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1项,盐城市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全国检验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2次。 a《医学检验项目化教学实训指导》是一本项目化教学改革配套的实训教材,本教材分六部分,共计68个典型项目,涉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6门核心课程,包括基本技能项目和综合技能项目,基本技能项目主要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职业技能项目;综合技能项目来源于临床工作岗位任务,选择目前医院检验科临床实验室最基本、最重要并具有代表性的常规检验项目,制定了细致完善的项目报告单,包括项目方案思路、项目实施流程、过程评价、总结拓展等方面,且提供了可操作性的量化评价标准。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①实训项目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强,与临床实际结合,符合岗位要求。②每个项目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规范操作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材主要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使用,也适用于医学类其他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和继续教育学习。 a高职0 a临床医学x医学检验x高等职业教育j教学参考资料 aR446.1v5 0a马桂芳4主编 0a吴芹4主编 0a杨李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44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268002523300515005203330017010356060039010526900014010917010017011057010017011227010017011398010023011561158-206020240813154542.0 a978-7-117-36385-3dCNY79.00 a202408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生物化学检验b专著f郑铁生,刘新光,马艳侠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08 a281页d28cm a厦门大学教授,实验医学系主任。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和检验仪器学专业组常务理事和资深专家组组长等。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项,发表学术论著70多篇;获国家专利2项;获得5项国家级科技学术成果奖,7项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a本教材体系是以检验技术与检验指标检测为主线,将临床生化检验最核心、最新、应用广泛的检验技术,经过整合、合?、补充,构建了一门新型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材体系,突出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属性。主要内容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和技术,以及临床生化检验最核心、应用最广泛的检验技术等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生化分析仪、浊度、电解质、血气、电泳自动化分析;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临床生物化学即时检验。 a医学院校师生0 a生物化学x医学检验x医学院校j教材 aR446.1v5 0a郑铁生4主编 0a刘新光4主编 0a马艳侠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126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289002463300369005353330017009046060023009216900014009447010017009587010017009758010023009921158-206120240816094927.0 a978-7-117-36452-2dCNY89.00 a202408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形态学检验实验b专著f徐和平,丁淑琴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08 a281页d29cm a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国家及省级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主编、副主编、参编参译学术专著5本,《医学真菌检验与图谱》,副主编《真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测与病例分析》,参编《肺部疾病临床与影像解析》,参译《美国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第12版)》,副主编《临床病原生物学检验形态学》本科统编教材。 a本书将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形态学实验课教材,从医院临床实际出发,通过大量形态学教学与实验,学生具备初步胜任医院临床检验形态学工作,突破以往教材中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象,本教材将把临检、血液、骨髓、寄生虫、微生物中有关形态学检验的内容融合在一起,破除这些检验亚专业之间的知识盲区,使学生(读者)既懂临检、也懂血液、同时对微生物也是十分熟悉的多面型临床检验技术人才。 a临床医学人员0 a临床医学x医学检验 aR446.1v5 0a徐和平4主编 0a丁淑琴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090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300303002443330057005476060023006046900014006277010013006418010023006541158-206220240422094616.0 a978-7-5390-8944-7dCNY48.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细胞学进修带教的只言片语b专著f吴茅著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222页d26cm a本书是作者从事体液细胞检验诊断工作的经验总结,由被学生们记录下的“只言片语”汇总而成。本书分成细胞与人生、细胞知识点、细胞操作技能、诊断技巧及细胞机理等五个章节,是作者在现场教学时冒出来的灵感火花或经反复提炼过的口头禅。该书不仅是教学生快速掌握细胞检验技术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事做人的道理。 a本书可作为各类医院进修的学生和带教老师、医学院校师生0 a临床医学x医学检验 aR446.1v5 0a吴茅4著 0aCNbFHWHc20240424 0167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4001972150016002313140404002473300651006513330013013026060031013156900014013467010017013607010017013778010023013941158-206320240812161757.0 a978-7-117-36448-5dCNY118.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病原生物学检验b专著f徐广贤,张峰波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08 a281页d28cm a徐广贤,复旦大学博士后,广东医科大学二级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精准医学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医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人兽共患结核病专业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第八届、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检联盟理事会常务理事;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 a本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教材《临床病原生物学检验》的编写,是在《临床检验医学》教材建设基础上,配合《临床检验医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新教材体系,将以检验技术和检验指标测定为主线,改革重组一门新的专业技术课程体系,突出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属性。是引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全面改革的重大举措。2.在选材上力求避免与医学基础课程重复,突出现代临床检验的内容,体现少而精的特点。在编写上加强了总论和基础理论的内容;各论部分按病原生物的种属编排,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内容全面而详尽,适合循序渐进地教学;临床综合应用部分以临床标本为主线,阐述各种标本的病原生物学检验知识,内容新颖实用,利于临床实践。 a医学人员0 a病原微生物x医学检验j教材 aR446.5v5 0a徐广贤4主编 0a张峰波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01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100038002072150016002453300271002613330077005326060013006096060015006226900015006376900014006527010015006667010017006817010015006988010023007131158-206420240418101114.0 a978-7-5390-8712-2dCNY128.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免疫检测与肿瘤治疗学研究b专著f刘美,刘方丽,周慧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9 a139页d24cm a本书介绍了各系统疾病与免疫、免疫检测、免疫治疗与预防等相关知识,涵盖了肿瘤治疗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技术方法、临床转化、治疗特点、联合应用等方面的最新内容。为临床肿瘤治疗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对从事肿瘤防治的临床工作人员、生物免疫检测相关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本书可以作为进修、学习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免疫检测工作的参考书和手册使用0 a免疫测定0 a肿瘤x治疗 aR446.61v5 aR730.5v5 0a刘美4主编 0a刘方丽4主编 0a周慧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321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07001472100034002542150016002883300515003043330019008196060029008386060045008676060049009126900012009617010015009737010015009887010017010038010023010201158-206520240826152735.0 a978-7-117-34377-0dCNY56.00 a20240826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处方审核实践系列教程e血液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分册b专著f陈敬,杨瑞,朱运贵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3.06 a198页d26cm a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为血液系统疾病,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第二章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分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与脊柱炎相关的关节炎、骨关节炎及痛风;第三章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其中泌尿系统疾病分为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肾衰竭及泌尿系统结石。每个章节涉及疾病概述、主要治疗药物特点及审方要点、审方实操案例;主要治疗药物特点及审方要点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并结合表格的形式列出药物的共性及个性问题;其中审方实操案例均来源于临床实际工作。 a血液病医学人员0 a血液病x处方x检查j教材0 a风湿性疾病x免疫性疾病x处方x检查j教材0 a泌尿生殖系统x泌尿系统疾病x处方x检查j教材 aR451v5 0a陈敬4主编 0a杨瑞4主编 0a朱运贵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9 0089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7001542100038002012150016002393300323002553330017005786060013005956900012006087010017006208010023006371158-206620240418103506.0 a978-7-5390-8671-2b精装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实用药物治疗与临床应用b专著f沈丽花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32页d27cm a本书从药理作用、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和规格方面对药物进行细致的阐述。并且对不同的病情和不同人群的特点、各系统疾病如何科学合理用药也有较为详细地描述。同时结合临床药师多年工作经验,佐以相应的案例,对药物的合理应用做了进一步阐释,在药物的用法用量上更为明确,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a药物治疗人员0 a药物疗法 aR453v5 0a沈丽花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50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140253002423140091004953300517005863330053011036060013011566900012011697010017011817010017011988010023012151158-206720240826162406.0 a978-7-5672-4867-0dCNY55.00 a202408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运动处方元素集b专著f郝跃峰,陆阿明主编 a苏州c苏州大学出版社d2024.09 a276页d24cm a郝跃峰,男,主任医师,骨科主任,医学博士,师从全国著名骨科专家、《中华骨科杂志》常务编委,现任院长助理兼骨科主任,《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a陆阿明,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运动与健康促进,人体运动控制与生物力学。 a本书分为3篇9章,分别是运动与运动处方术语、临床医生与运动处方、运动元素相关肌肉应用解剖、力量锻炼元素、拉伸锻炼元素、有氧耐力运动元素、内科慢性病运动处方示例、肌肉骨骼疾病运动处方示例、其他疾病运动处方示例。本书着眼于对常见运动元素进行科学规定,分为力量锻炼元素、拉伸锻炼元素和有氧锻炼元素三大类,方便开具运动处方时规范选择。本书也将各运动元素按照动作难易程度分为简易、标准和难度三种模式,方便针对不同年龄和不同状态人群。每一元素均赋予标准的动作名称、动作规格、适合人群、锻炼方法、注意事项、锻炼功效、临床功效等。 a该书对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及爱好体育锻炼的人群0 a运动疗法 aR454v5 0a郝跃峰4主编 0a陆阿明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9 0147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245002523300607004973330023011046060023011276900017011507010017011677010017011848010023012011158-206820241115132657.0 a978-7-5697-2798-2dCNY78.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百问百答b专著f刘丽萍,傅麒宁主编 a重庆c西南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50页d24cm a刘丽萍,硕士,主任护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护士长。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专业委员会护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a血液透析患者依赖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完成透析治疗,因此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也被称为血透患者的“生命线”。但血透患者因缺乏相关知识,常常导致血管通路出现功能障碍而被忽视,从而引发心力衰竭、高血钾等危急状况,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该书基于最新的国内外文献,分别从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基础概念、建立、使用、维护、管理五个方面逐一展开,涉及围术期管理、并发症识别、日常护理等全面的内容。该书通过一问一答形式,以科普方式深入浅出地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和管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也能作为相关医务人员的工作参考,从而促进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正确使用和科学管理,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a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0 a血液透析x问题解答 aR459.5-44v5 0a刘丽萍4主编 0a傅麒宁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60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4001992150016002333140391002493300573006403330019012136060017012326900014012497010017012637010017012807010017012978010023013141158-206920241204110744.0 a978-7-117-37235-0dCNY239.00 a202412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机械通气技术b专著f罗凤鸣,梁国鹏,梁宗安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11 a209页d29cm a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副书记/华西医院内科党总支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呼吸治疗系主任。主要从事肺发育与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发病机制、呼吸危重症与呼吸治疗等研究。擅长间质性肺疾病、慢阻肺、呼吸危重症等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学术任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世界呼吸治疗联盟中国区负责人、WHO呼吸治疗专家顾问团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青委会副主委员等。 a机械通气不仅是一项技术操作,更涉及复杂的生理机制、病理变化及对患者个体化治疗需求的精确把握。因此,系统性地了解和掌握机械通气技术,对于医护人员,尤其是从事呼吸治疗、重症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基于目前国内机械通气技术相关教材缺乏的现状,编写组旨在编写一部针对呼吸治疗专业学生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临床医学、护理学相关专业学生以及呼吸治疗相关临床从业人员学习的参考书。教材共五篇三十六章,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再到不同疾病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实践,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关于机械通气技术临床应用的指导,提升机械通气临床实践水平。 a呼吸器研究人员0 a呼吸器j教材 aR459.6v5 0a罗凤鸣4主编 0a梁国鹏4主编 0a梁宗安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078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197002533330013004506060017004636060015004806900014004957010015005098010023005241158-207020240417155335.0 a978-7-5390-8616-3dCNY280.00 a202404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急危重症诊疗决策与典型案例b专著f白斌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6 a232页d26cm a本书主要介绍了急危重症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包含各类急危重症疾病,同时,也结合了临床精选病例,以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急危重症的救治要点,并对疾病的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a医学人员0 a急性病x诊疗0 a险症x诊疗 aR459.7v5 0a白斌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04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6001472100050002032150016002533300451002693330013007206060025007336900017007587010017007758010023007921158-207120241120101527.0 a978-7-5232-1795-5dCNY65.00 a202411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ICU医生有话说b专著e病案实录和健康忠告f薛晓艳主编 a北京c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d2024.11 a422页d24cm a本书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大众健康科普读物。本书以重症医学科医生对疾病的救治为基础,向大家讲述了一个个危重病例的救治过程,抽丝剥茧、逐渐了解疾病的真相,并给予相应的治疗。通过对这些病例的救治,向我们每一个人普及疾病的知识,告诉大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透过这些危重病例,告诉我们如何保重身体、珍爱健康,并对疾病引起高度重视,如果真到了危重阶段,也不必恐慌,因为有重症医学人为我们保驾护航。书中的病例之后还附有介绍相关疾病的科普知识,有助于读者了解疾病。 a医学人员0 a险症x诊疗j普及读物 aR459.7-49v5 0a薛晓艳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08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42002022150016002443300427002603330063006876060021007506900017007717010017007887010017008058010023008221158-207220241115160457.0 a978-7-312-06112-7dCNY35.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重症监护临床护理实践手册b专著f潘爱红,吴旭峰主编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10 a143页d19cm a本书针对重症监护中的护理工作,结合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介绍了重症患者护理工作的内容及相应操作要点,具体包括危重患者评估技能、危重患者营养支持、镇静镇痛评估、重症患者早期康复、人工气道管理及机械通气应用指导、ICU护理专科质量监测指标、ICU专科护理操作、ICU护士沟通与人文关怀、ICU应急预案。本书对每项护理实践内容的程序、方法、评价标准以及相关知识点都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本书适合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护理管理者以及护理教育者等参考。 a本书适合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护理管理者以及护理教育者等参考0 a险症x护理j手册 aR459.7-62v5 0a潘爱红4主编 0a吴旭峰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51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1001482100038002092150016002473140258002633300541005213330089010626060043011516900013011947010017012077010017012248010023012411158-207320241204142950.0 a978-7-5214-4966-2dCNY128.00 a202412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常见病中西医诊断及联合用药指南b专著f张守明,张佳怡编著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24.12 a687页d26cm a张守明历任临床医生、连锁药店店长、培训师、医药工业区域经理、总经理;拥有15年以上的医药工业OTC营销管理经验;原葵花药业普药公司KA事业部的创建者;零售药店“一药一病一案例”的提出者与践行者;工商战略合作三共建(员工共建、品类共建、会员共建)的提出者与践行者。 a本书立足基层医疗以及连锁药店合理用药的服务核心,围绕从业者日常识药、识病能力与用药能力建设而编写。识药部分依据药品成分、剂型、自身特点、经典方剂等认识并使用药品,并对药品营销与关联销售进行了详细论述。用药部分以中西医常见疾病—疾病基础知识—常见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西医常用药物—联合用药及关联搭配为思路,对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12类药店常见病的诊断及用药进行了表格化的归纳总结,并配有相应的测试题。本书通俗易懂,实操性强,是一本供药学服务人员不断提高药事服务能力和技巧的学习工具书,也可作为药店培训手册。 a本书是一本供药学服务人员不断提高药事服务能力和技巧的学习工具书,也可作为药店培训手册0 a常见病x中西医结合x诊疗x投药法j指南 aR4-62v5 0a张守明4编著 0a张佳怡4编著 0aCNbFHWHc20241205 0068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8001922150016002303300113002463330015003596060011003746900011003857010013003967010015004098010023004241158-207420240418111023.0 a978-7-5390-8534-0dCNY38.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当代临床护理学精要b专著f辛杰,张丛丛著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4 a176页d26cm a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心力衰竭疾病的护理、心律失常的护理、心脏瓣膜病的护理、冠心病的护理、心外科疾病的护理。 a护理学人员0 a护理学 aR47v5 0a辛杰4著 0a张丛丛4著 0aCNbFHWHc20240424 0108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300473002423330015007156060015007306900011007457010015007567010017007717010017007888010023008051158-207520231120102532.0 a978-7-5604-5070-4dCNY40.00 a20231120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护理礼仪b专著f梁爽,崔晓囡,郑秀坤主编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2.12 a194页d26cm a本书为满足护士的工作实践需求而编写,对护理礼仪的概念、特征以及实操过程进行了概述。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护理礼仪的内容和意义;二至四章主要介绍了日常社交礼仪、护士基本礼仪及言谈礼仪,并结合图示加深理解;五至七章主要介绍了护士工作礼仪、实习礼仪以及求职礼仪,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本书阐述了护士在工作岗位上为患者提供服务时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让每个护生能够理解和拿握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使无形的服务有形化、规范化和具体化。 a护理工作者0 a护理x礼仪 aR47v5 0a梁爽4主编 0a崔晓囡4主编 0a郑秀坤4主编 0aCNbFHWHc20231122 0066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8001972150016002353300107002513330015003586060011003736900011003847010015003958010023004101158-207620240417161354.0 a978-7-5390-8766-5dCNY188.00 a202404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要点分析b专著f甘娜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1 a232页d26cm a本书重点介绍各科常见病的护理要点,包括常见病的疾病概述﹑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等方面。 a护理学人员0 a护理学 aR47v5 0a甘娜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86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273002533330047005266060011005736900011005847010017005958010023006121158-207720240418092754.0 a978-7-5390-8747-4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常见护理技能与实例讲解b专著f张仁辉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32页d26cm a本书从临床护理的实际出发,内容涵盖临床多个学科,兼顾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充分吸收近几年的临床护理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紧密联系临床实际,结合长期临床护理实践行之有效的经验,对各疾病的护理、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等进行总结提炼,并在相应章节后附上临床相关病例分析。 a本书可供临床护理工作者及相关人员参考和使用0 a护理学 aR47v5 0a张仁辉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92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8001972150016002353300369002513330019006206060011006396900011006507010015006618010023006761158-207820240418093929.0 a978-7-5390-8743-6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护理操作实践及案例精选b专著f王娟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32页d26cm a本书罗列临床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包括对常见病的疾病概述、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等方面均作了介绍。书中还加入大量的护理案例,通过介绍常见病、疑难病的典型案例来认识疾病的护理措施与策略,详尽解读对于不同疾病的护理所需要运用的相关知识和护理常规。本书通过病例描述,基于循证理念,阐述护理措施,全面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并提供辅助检查方法、治疗方案等内容。 a临床护理工作者0 a护理学 aR47v5 0a王娟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49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140065002323300887002973330009011846060011011936900011012047010017012158010023012321158-207920240811162502.0 a978-7-5773-0537-0dCNY46.00 a202408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护理技能b专著f吴俊晓主编 a郑州c郑州大学出版社d2024.07 a280页d19cm a吴俊晓,女,汉族,副教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副主任。 a本书为高职高专校本教材,供护理、助产专业使用。本书为护理、助产专业适用的产教融合虚拟仿真教材,为省级精品课程配套用书。本书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技术、体格检查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妇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急危重症护理技术等,紧密结合临床,基于任务导向的案例引入,通过案例解析、虚拟仿真练习、岗课赛证融通、拓展应用等多种模块,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通过丰富的课件、视频和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在模拟的临床环境中进行反复练习,提高操作的熟练度和准确性。教材还注重拓展学生的临床视野和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技能和相关职业技能,有助于提高多岗位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书创新点在于虚拟仿真流程练习等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在模拟的临床环境中进行反复练习,提高操作的熟练度和准确性。虚拟仿真考核和线上评分等评价方式,也能够更客观、全面地评估学生的临床技能掌握情况。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临床技能,提升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 a高职0 a护理学 aR47v5 0a吴俊晓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096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355002533330055006086060017006636900011006807010017006918010023007081158-208020240422094450.0 a978-7-5390-8884-6dCNY128.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护理实践与精选案例分析b专著f陈杜娟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106页d26cm a本书根据国内外最新护理学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介绍产科、重症新生儿科、康复科、内分泌科等临床各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内容涉及相关科室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理论、护理常规、护理操作技术等,并着重对原发病、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进行介绍。书中还附有多篇有代表性的临床护理案例,大大地提高本书的可操作性、指导性。 a本书可供临床护理人员及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阅读0 a护理学x案例 aR47v5 0a陈杜娟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83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7001542100038002012150016002393300275002553330017005306060011005476900011005587010017005698010023005861158-208120240418093442.0 a978-7-5390-8736-8b精装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护理思维与实训指导b专著f李进男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232页d26cm a现代护理学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注重知识,尊重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护理病人的活动不再只是按照护理操作规程完成任务,而是根据个人、家庭、群体的特殊需要提供不同的护理措施,使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提高,护士专业角色扩展,护理服务对象和范围越来越广泛。 a临床护理人员0 a护理学 aR47v5 0a李进男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90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8001932150016002313300323002473330047005706060011006176900011006287010015006398010023006541158-208220240418093852.0 a978-7-5390-8737-5dCNY188.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护理要点与案例解析b专著f王艳梅等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232页d26cm a本书从临床护理的实际出发,内容涵盖临床多个学科,兼顾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充分吸收了近几年的临床护理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紧密联系临床实际,结合长期临床护理实践行之有效的经验,对各疾病的护理、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等进行了总结提炼,并在相应章节后赋予临床相关病例分析,对临床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活动有着很强的针对性。 a本书可供临床护理工作者及相关人员参考和使用0 a护理学 aR47v5 0a王艳梅4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92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351002533330015006046060023006196900011006427010017006538010023006701158-208320240418100332.0 a978-7-5390-8719-1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疾病护理策略与案例详析b专著f黄桂琴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32页d26cm a护理学是一门防治疾病、保护人类健康,且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掌握临床护理评估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正确运用护理评估技能,全面收集、整理和分析服务对象的健康资料是执行护理程序的关键环节。本书编写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主线的思路,主要针对临床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实用护理评估技能进行编写。 a护理工作者0 a护理学x病案x分析 aR47v5 0a黄桂琴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89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300297002493330057005466060011006036900011006147010017006258010023006421158-208420240418101002.0 a978-7-5390-8714-6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循证护理及案例讲解b专著f谭湘美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232页d26cm a本书基于循证理念,对常见病的疾病概述、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评估、护理措施、辅助检查方法、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临床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难点、要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配以大量的护理案例,结合这些常见病、疑难病的典型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护理常规,认识疾病的护理措施与护理策略。 a本书适合护理从业者、护理学习者及其他相关人员学习参考0 a护理学 aR47v5 0a谭湘美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89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8001962150016002343300337002503330013005876060017006006900011006177010017006288010023006451158-208520240422094343.0 a978-7-5390-8908-9dCNY98.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实用常见疾病临床护理实践b专著f谷忠建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453页d26cm a《实用常见疾病临床护理实践》一书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全面、系统的护理指导,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本书系统阐述了常见疾病临床护理思想及护理方法。书的前两章对平衡失调、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后六章对麻醉病人及手术患者的护理、烧伤患者及伤口造口护理也有一定分析,内容涵盖了外科、胃肠科、肝胆科、胰腺科、血管科、骨科,等等。 a护理人员0 a常见病x护理 aR47v5 0a谷忠建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87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8002112150016002493300245002653330013005106060011005236900011005347010015005457010017005607010017005778010023005941158-208620240426091218.0 a978-7-5390-8950-8dCNY188.00 a20240426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实用专科护理技能与案例分析b专著f余艳,李梅芳,刘运萍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1 a155页d26cm a本书从实际出发,不仅讲解了临床常见的疾病护理知识,如危重症、肺康复、心胸外科等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而且着重讲解相关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具体护理措施等,另外,也通过分析多件临床真实案例,对原发病、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进行阐述。 a护理人员0 a护理学 aR47v5 0a余艳4主编 0a李梅芳4主编 0a刘运萍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9 0091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311002533330055005646060011006196900011006307010017006418010023006581158-208720240422094551.0 a978-7-5390-8885-3dCNY128.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护理实践指引与个案荟萃b专著f焦艳艳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106页d26cm a本书根据国内外最新护理学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介绍骨科、泌尿外科、脑外科、急诊科等科室的疾病的护理知识,内容涉及相关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理论、护理常规、护理操作技术等,并着重介绍对原发病、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书中还附有多篇有代表性的临床护理案例,大大地提高本书的可操作性、指导性。 a本书可供临床护理人员及医学院校护理护理学生学习阅读0 a护理学 aR47v5 0a焦艳艳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99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391002533330049006446060017006936900011007107010017007218010023007381158-208820240418092659.0 a978-7-5390-8774-0dCNY298.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临床护理实践与案例解析b专著f刘白灵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246页d26cm a本书根据国内为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多年临床护理实践,以各科室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疾病为纲,详细阐述疾病的概述、护理诊断、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等各方面的护理知识,旨在帮助护理人员规范化、系统化掌握护理要领,提升分析、判断疾病的护理水平。书中个别章节后还添加临床真实案例,带领读者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思考病情演变,分析临床证据,正确决策并采取预见性措施,制订护理目标,实施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a本书适合临床护理工作者及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参考0 a护理学x研究 aR47v5 0a刘白灵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08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5001482100038002132150016002513300487002673330023007546060011007776900011007887010031007998010023008301158-208920240418110034.0 a978-7-5390-8564-7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临床护理实践与个案解析b专著f努尔曼古丽·依地尔思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4 a232页d26cm a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了解护理学的新进展,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才能不断提高护理水平。这就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并为护理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和发展事业的良好机遇。全书兼顾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充分总结了近几年的护理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内容知识新颖,时代感强,科学实用,可以帮助临床护理人员培养良好的思维判断能力,使护理工作更加有条理、清晰。 a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0 a护理学 aR47v5 0a努尔曼古丽·依地尔思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19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1001542100038002052150016002433300605002593330037008646060017009016900011009187010017009298010023009461158-209020240418094250.0 a978-7-5390-8752-8b精装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新编护理路径与典型案例精粹b专著f曾财花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32页d26cm a广大护理人员急须一本系统阐释当代护理学新理论、新技术的学术著作,因此特邀请相关护理专家编撰本书。临床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及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护理学近年来正飞速发展并独立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广大护理人员急须一本系统阐释当代护理学新理论、新技术的学术著作,因此特邀请相关护理专家编撰本书。随着时代进步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医护人员面临着更高的挑战、更严格的标准。本书涵盖了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和常用诊疗技术,通过临床案例及分析引入常用护理操作,涉及疾病介绍、护理要点、具体护理办法、注意事项以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 a医院护师、实习护士、医科院校师生0 a护理学x病案 aR47v5 0a曾财花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89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900154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300331002573330017005886060011006056900011006167010015006278010023006421158-209120240418093804.0 a978-7-5390-8731-3b精装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专科护理观察指引及案例集锦b专著f方芳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32页d26cm a本书剖析护理及病情观察重点,并以添加案例的方式对相关专科护理知识加以拓展,并且所有案例都来自临床实际,根据护理思维重点加以编排,保证了病例的真实性、可信性和合理性。在每个案例的最后还进行总结,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思考病情演变、分析临床证据、正确决策并采取预见性措施,为患者提供专业的高水平护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临床思维的凝练。 a临床护理人员0 a护理学 aR47v5 0a方芳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241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050008001802100038001882150016002263000035002423140504002773301263007813330009020446060043020536900014020967010015021108010023021251158-209220241225112641.0 a978-7-5214-5096-5dCNY39.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急危重症护理b专著f邓辉主编 a3版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24.12 a200页d29cm a全国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规划教材 a邓辉,女,教授。主持重庆市级课题6项;主编国家级教材6部,其中入选“十三五”、“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5部;以第一作者在《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建设的《急救护理》课程被评为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团队、重庆市一流核心课程(线下)、重庆市课堂革命典型案例。参与研究的教改项目分别获重庆市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重庆市教育技术科研成果1项。曾多次担任国家和省级技能大赛评委,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多次获奖,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a《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护理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学习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危重症病人快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的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能肩负起运用多学科知识、多团队协作挽救生命、减轻痛苦的神圣使命。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急危重症护理的理念不断更新,急救技术、监护技术日新月异。鉴于此,我们在编修这本教材过程中,紧紧围绕二十大对健康中国建设提出的目标导向,对接临床新技术、新指南和新规范,紧跟岗位工作任务的不断变化,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本教材的编写基于岗位工作任务,以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为逻辑主线,以案例为载体,将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培养融于一体。教材共有认识急救、灾难和损伤患者救护、常见急危症患者救护、危重症患者护理四个模块15个项目。在教材编写形式上通过情景导入,基于工作过程将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技能和职业素养展开,既避免了和其他课程的内容重复,又突出了多学科知识技能融会贯通这一重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性、整体性的临床思维能力。本书还将行业发展中的急救新理念、新知识等通过知识拓展的方式进行介绍;通过学习目标、知识链接、想一想、做一做和任务自测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将学材和教材合二为一;以二维码链接图片、微课、技能操作视频等,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在教材编写中坚守立德树人根本目标,通过技术发展和人文关怀思政主线,自然融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反思和内化职业素养。 a高职0 a急性病x险症x护理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R472.2v5 0a邓辉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47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140392002583300452006503330015011026060029011176900017011467010017011637010015011808010023011951158-209320241210163656.0 a978-7-117-37240-4dCNY85.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急危重症护理情景模拟案例训练手册b专著f李亚敏,叶曼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11 a163页d24cm a医学博士,护理学博士后,教授,主任护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护理部主任,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卫健委225高层次骨干人才,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兼任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护理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理救援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专科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湖南省护理学会心理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湖南省护理学会常务理事。 a严格按照教组委发布的40项护理赛道考核范围,通过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和老年护理的常见疾病的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案例展示初赛、复赛和决赛的真实场景,来达到训练护理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每一种常见疾病分别设置初赛案例3个,复赛案例1个,决赛案例1个,每个案例精心设计学习目标、关键行为核查表、设施和环境设置、案例背景、案例运行流程图、考核标准以及培训指导和建议,以帮助培训导师和学生深入了解案例背景,帮助其评估是否充分传授或掌握相关知识,达到学习目标。 a医务工作者0 a急性病x险症x护理j手册 aR472.2-62v5 0a李亚敏4主编 0a叶曼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090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8001932150016002313300343002473330017005906060021006076900012006287010015006408010023006551158-209420240422094144.0 a978-7-5390-8887-7dCNY128.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护理实务与案例集萃b专著f黄瑜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106页d26cm a本书根据国内外最新护理学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以护理程序为主线,以护理经验总结为目的,全面系统地介绍临床各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内容涉及相关科室常见疾病的概述、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等,并着重对原发病、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进行介绍。书中还附有多篇有代表性的临床护理案例,大大地提高本书的可操作性、指导性。 a临床护理人员0 a护理x病案j汇编 aR473v5 0a黄瑜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95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300331002573330013005886060017006016900012006187010017006307010017006477010015006648010023006791158-209520240418105140.0 a978-7-5390-8588-3dCNY298.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实用护理与技术b专著f潘春丽,李艳荣,夏琛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5 a246页d26cm a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转变。人们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管理质量已成为当前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为了能够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本书以临床实用为原则,涵盖了临床常见疾病的护理内容。 a护理人员0 a护理学x临床 aR473v5 0a潘春丽4主编 0a李艳荣4主编 0a夏琛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66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300107002493330015003566060011003716900012003827010017003948010023004111158-209620240418110945.0 a978-7-5390-8558-6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专科护理理论与案例实践b专著f陈健飞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6 a232页d26cm a本书共分为六章,分别讲述了消化科护理、胃肠科护理、骨伤科护理、产科护理、手术室护理、肿瘤科护理等内容。 a护理学人员0 a护理学 aR473v5 0a陈健飞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20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300653002323330009008856060023008946900014009177010017009318010023009481158-209720240930132030.0 a978-7-5766-1324-7dCNY45.00 a202409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老年生活照料b专著f石金武主编 a南京c东南大学出版社d2023.12 a176页d26cm a本书适用于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这一核心课程。本选题以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岗位实践方法为指引,划分为五个项目:老年活动的策划、老年活动的组织、老年个案活动策划与组织、老年小组活动策划与组织和老年社区活动策划与组织。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均以实际岗位工作流程为主导,以职业活动内容为情境,通过情境设计、知识储备、任务目标、任务书、任务分组、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评价、拓展训练和相关知识点形成具有岗位特色的完整教学体系。同时,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引导学习者锤炼品格、笃行实践、勇于担当、锐意创新,培育扎实学风,心怀祖国和人民,尊老爱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选题的受众包括高职学生和养老组织的工作人员。 a高职0 a老年人x家庭x护理 aR473.2v5 0a石金武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12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6002402250023002563300459002793330021007386060017007596900014007767010015007907010017008057010015008228010023008371158-209820241119085303.0 a978-7-5689-4934-7dCNY45.00 a202411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医话血液病护理与慢病管理b专著f杜欣,孙爱华,颜霞主编 a重庆c重庆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32页d21cm2 a血液病诊治科普丛书 a本书分为防护、疗护、呵护、守护四个板块,内容包括感染防护、化疗护理、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血液科病房分级管理、慢病管理、自我护理、预后指导等。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知识,提高人们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认识,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血液系统重大疾病进行早期预防,掌握健康知识,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起居、个人卫生及饮食习,同时,使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了解所患疾病并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积极配合治疗,降低对此类疾病的不确定感,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a血液病护理工作者0 a血液病x护理 aR473.5v5 0a杜欣4主编 0a孙爱华4主编 0a颜霞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15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42002012150016002433000049002593300461003083330013007696060025007826900015008077010017008227010015008397010015008548010023008691158-209920241231143758.0 a978-7-5047-7958-8dCNY59.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老年人基础照护理论b专著f于海萍,孙渊,焦艳主编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08 a118页d26cm a职业教育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模块化教材 a为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养老服务人才,提升我国养老服务水平,《老年人基础照护理论》为《老年人基础照护技术》的相关技能操作提供理论支持,以任务为导向,全书共计约20万字。本教材内容贴近养老一线,教材编写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以技能带动知识的学习,为我国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教材以案例引入、任务驱动为导向实施模块化教学,内容以案例导入、教学目标、正文、小结等形式呈现,辅助以图片等说明,更加直观,通俗易懂,高度契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a职业教育0 a老年人x护理学j教材 aR473.59v5 0a于海萍4主编 0a孙渊4主编 0a焦艳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096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8002122150016002503300309002663330019005756060031005946900014006257010017006397010017006567010017006738010023006901158-210020240417161108.0 a978-7-5390-8785-6dCNY80.00 a202404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介入手术护理标准化工作流程b专著f周云英,李海燕,刘华芬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370页d26cm a本书分别讲解了心血管专科、神经系统专科、外周血管专科、肿瘤专科、妇产专科、消化系统专科六大系统的介入护理知识,围绕不同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台、术后护理、交接转运等要点,着重强调各类不同的手术需要不同的护理配合,流畅、详细的护理配合能够协助主刀医生更好地完成手术,为手术安全保驾护航,为患者健康添砖加瓦。 a手术室护理人员0 a介入性治疗x外科手术x护理 aR473.6v5 0a周云英4主编 0a李海燕4主编 0a刘华芬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40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8001982150016002363300781002523330019010336060017010526900014010697010015010837010015010987010017011138010023011301158-210120230827145050.0 a978-7-5723-1648-7dCNY48.00 a2023082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实用骨科临床护理b专著f翟燕,孟焕,衣雪平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7 a252页d26cm a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骨科各种伤病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护理原则与技术操作,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骨科领域新理论、新材料的发展及临床护理新进展,尤其在发展较快、技术含量高的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微创治疗等方面内容新颖、简明、实用。本书将骨科护理技术及康复指导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根据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对先进护理技术做了详尽的阐述,既有护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又有临床的实用价值和前人研究的成果和总结。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骨科各种伤病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护理原则与技术操作,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骨科领域新理论、新材料的发展及临床护理新进展,尤其在发展较快、技术含量高的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微创治疗等方面内容新颖、简明、实用。本书将骨科护理技术及康复指导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根据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对先进护理技术做了详尽的阐述,既有护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又有临床的实用价值和前人研究的成果和总结。 a骨疾病护理人员0 a骨疾病x护理 aR473.6v5 0a翟燕4主编 0a孟焕4主编 0a衣雪平4主编 0aCNbFHWHc20230830 0099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8001932150016002313300429002473330013006766060019006896900015007087010017007238010023007401158-210220240426091103.0 a978-7-5390-8957-7dCNY188.00 a20240426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产科临床护理案例荟萃b专著f董留琛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1 a155页d26cm a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科疾病的诊治理论和技术在不断更新,医疗护理水平也日益提升。为了促进广大妇产科专业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认识、了解产科疾病,普及和更新产科的临床护理知识,我们结合妇产科学最新进展以及参考有关文献编写了这本书。本书基本包括产科专业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具体讲述相关疾病概述、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等内容,语言简洁,内容丰富,侧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力求详尽准确。 a护理人员0 a产科学x护理学 aR473.71v5 0a董留琛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9 0113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300462002363330009006986060037007076060037007446900015007816900015007967010017008117010017008288010023008451158-210320231121142422.0 a978-7-5766-0664-5dCNY52.00 a2023112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母婴照护b专著f李万方,刘蓓蓓主编 a南京c东南大学出版社d2023.03 a224页d26cm a本教材主要面向婴幼儿托育、幼儿保育、护理、助产、家政服务与管理各相关专业职业院校的学生,兼顾母婴照护服务培训及管理等岗位,盱指导其学习母婴照护的方面知识与技能,也可供母婴照护从业人员参考。这套教材通过对母婴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参照《母婴护理》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选择职业与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突出教材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人人才培养全过程。 a高职0 a围产期x护理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0 a新生儿x护理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R473.71v5 aR473.72v5 0a李万方4主编 0a刘蓓蓓4主编 0aCNbFHWHc20231129 0134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122001522100034002742150015003083140161003233300456004843330013009406060013009536900012009667010044009787020015010227020015010378010023010521158-210420240801111440.0 a978-7-111-76313-0dCNY69.00 a20240801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心情不好,做会儿冥想b专著e养成松弛感,让情绪自由的75个练习f(美)马修·索科洛夫(MatthewSockolov)著g李瑞鹏,张金玲译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08 a75页d19cm a马修·索科洛夫是一名正念冥想老师,他接受了北加州灵石冥想中心的培训。作为一心法的创始教师,马修在北加州的一心法中心、加州的成瘾治疗中心和在线小组中领导冥想。 a本书作者原创开发了75个基本的冥想练习,旨在为任何想要减压和享受积极生活的人提供实践指导。这包括如何处理扭曲或分散的想法,以及如何化解负面情绪。在做基础冥想练习时,只需要花5分钟,而且非常容易上手。随着读者的进步,本书会在之前的基础上提供一些进阶的冥想练习。本书的写法极具特色,从第一部分的基本练习到第二部分的针对各种生活场景的练习,到第三部分的针对各种负面情绪的练习,无论是场景还是练习长度都循序渐进,非常适合大众读者选作正念冥想从入门到应用的工具书。 a大众读者0 a精神疗法 aR493v5 0c(美)a索科洛夫c(Sockolov, Matthew)4著 0a李瑞鹏4译 0a张金玲4译 0aCNbFHWHc20240807 01119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8002002150016002383300407002543330025006616060023006866060021007096060023007306060021007536900015007746900014007897010015008038010023008181158-210520240418103245.0 a978-7-5390-8686-6dCNY58.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内科急危重症诊疗与护理临床实践b专著f陈艳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8 a268页d26cm a本书根据国内外最新医学研究成果,和作者多年临床诊疗实践经验,分两部分介绍了内科急危重症的诊疗与护理相关知识,第一部分包括心血管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神经系统急症的诊疗;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急危重症和护理,具体有糖尿病的护理、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护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护理、甲状腺疾病的护理、代谢性疾病的护理、压疮的护理等内容。书中还附有多篇有代表性的临床真实病例,大大地提高本书的可操作性。 a内科急诊相关医务人员0 a内科x急性病x诊疗0 a内科x险症x诊疗0 a内科x急性病x护理0 a内科x险症x护理 aR505.97v5 aR473.5v5 0a陈艳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93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8001982150016002363300307002523330073005596060023006326900011006557010017006668010023006831158-210620240418100205.0 a978-7-5390-8705-4dCNY49.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临床心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b专著f田爱国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9 a227页d24cm a本书涵盖心内科常见病,对每个疾病从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都进行较全面的介绍,并针对疾病加入相应的病例,旨在通过典型的病例,用层层分析的方法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并将与之相应的临床和基础问题进行横向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年轻医生和医学生能从中学习到临床逻辑思维方法。 a本书适用于临床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尤其是主治医师、研究生和医学生参考0 a心脏血管疾病x诊疗 aR54v5 0a田爱国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76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8001972150016002353300177002513330037004286060023004656900011004887010017004998010023005161158-210720240418092322.0 a978-7-5390-8738-2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心内科诊疗精粹与案例分析b专著f刘云霞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232页d26cm a本书首先简要介绍心内科相关疾病实验室检查、常见症状、心脏猝死与复苏等基础理论,然后重点讲述心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全书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及现代心内科疾病研究进展。 a心内科临床医师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0 a心脏血管疾病x诊疗 aR54v5 0a刘云霞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08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300471002493330025007206060023007456060023007686900011007917010015008028010023008171158-210820240417155036.0 a978-7-5390-8615-6dCNY280.00 a202404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心血管疾病诊疗与病例分析b专著f曾洪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6 a232页d26cm a本书在心脏疾病及常见治疗等方面对心内科疾病做了具体论述。并且还在部分章节加入了临床病例,以真实病例为基础,展现该疾病的发展过程,联系该疾病的基础知识,指出临床诊断思路,阐述治疗过程。所选择病例均为多发病、常见病,不能包罗万象,但均具有代表性。本书旨在通过典型的病例,用层层分析的方法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并将其与相关的临床和基础问题进行横向联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年轻医生和医学生能从中学习到临床逻辑思维方法,使读者领悟正确诊断及治疗结果的由来,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a心脏血管疾病医学人员0 a心脏血管疾病x诊疗0 a心脏血管疾病x病案 aR54v5 0a曾洪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79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8001972150016002353300169002513330025004206060023004456060029004686900011004977010017005088010023005251158-210920240422094052.0 a978-7-5390-8869-3dCNY188.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心血管疾病诊治及病例解析b专著f何伟喜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155页d26cm a本书介绍了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疾病,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a心脏血管疾病医学人员0 a心脏血管疾病x诊疗0 a心脏血管疾病x病案x分析 aR54v5 0a何伟喜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93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3001542100038001972150016002353300349002513330025006006060029006256900014006547010017006688010023006851158-211020240821094423.0 a978-7-5331-7666-2b精装dCNY160.00 a202408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心血管病精准介入治疗b专著f崔连群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7 a648页d26cm a本书全面介绍了有关心脏介入治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阐述了临床常见各种特殊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的处理原则和技巧;对非冠状动脉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病、肺血管病和肥厚型心肌病的介入治疗,应用杂交(hybrid)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以及辅助药物治疗等也有详尽论述;还用相当多的篇幅详尽介绍了介入治疗并发病及处理原则,并结合具体病例,分析经验、教训。 a心脏血管疾病医学人员0 a心脏血管疾病x介入性治疗 aR540.5v5 0a崔连群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155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13001081020015001211050018001361060006001542000105001602050008002652100038002732150016003113300754003273330067010816060027011486900014011757010041011897020015012307020017012458010023012621158-211120241227161146.0 a978-7-5189-9611-7b精装dCNY49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心血管药物学b专著e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篇f(美)迪帕克·L.巴特(DeepakL.Bhatt)主编g张健,张宇辉编译 a9版 a北京c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d2024.12 a354页d26cm a权威、便携、最新的Opie’sCardiovascularDrugs:ACompaniontoBraunwald’sHeartDisease,ninthedition是快速获取常用药物的参考心脏病患者的所有阶段护理的书籍。作为Braunwald系列书,是著名心脏病学参考文献的一部分,非常适合心脏病学专家、住院医师、心脏病学研究员、医学生、护士和其他心脏护理研究者。本书包括最新的指南和基于证据的影响,它提供了所有类别的心脏药物的清晰简洁的解释和相关临床事实,以及所有最新的治疗心脏病的临床试验结果和药理学证据。其包含数十个独特的“Opiegram”图表,揭开复杂药物过程作用机制的神秘面纱,许多更新反映当前对机制的病理学解释。本书的原著作者是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心血管药物学医生,将这些宝贵经验聚集起来,分享给广大有志于学习应用心血管药物学的医师。本书涵盖了心血管药物学的整个范围,使其成为心血管科医师、研究员和其他医师的重要参考资源。 a心血管病专科医护人员;研究人员;高阶内科医生以及临床医学研究生0 a心脏血管疾病x药物疗法 aR540.5v5 0c(美)a巴特c(Bhatt, Deepak L.)4主编 0a张健4编译 0a张宇辉4编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38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13001081020015001211050018001361060006001542000130001602100038002902150016003283300581003443330017009256060013009426900012009557010046009677010045010137020017010587020017010758010023010921158-211220241227161130.0 a978-7-5189-9604-9b精装dCNY39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结构性心脏病学b专著f(美)查兰吉特·S.里哈尔(CharanjitS.Rihal),(美)克莱尔·E.拉斐尔(ClaireE.Raphael)主编g吴永健,周达新编译 a北京c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d2024.12 a244页d26cm a结构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大血管疾病等,是当前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疾病。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和老龄化进程的逐渐加深,其发病率和患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其诊疗也成为全球心脏病领域的重大热点和发展新方向。HandbookofStructuralHeartInterventions的原著作者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将这些宝贵经验聚集起来,分享给广大有志于学习应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的医师,现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主任吴永健团队进行编译。本书涵盖了结构性心脏病的整个范围,使其成为心血管科医师、研究员和其他医师的重要参考资源希望本书能成为医疗工作人员提供关于结构性心脏病方面的参考书。 a医疗工作人员0 a心脏病学 aR541v5 0c(美)a里哈尔c(Rihal, Charanjit S.)4主编 0c(美)a拉斐尔c(Raphael, Claire E.)4主编 0a吴永健4编译 0a周达新4编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22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93001532100034002462150015002803300443002953330055007386060029007936900018008227010033008407010029008737020017009027020015009198010023009341158-211320240924162829.0 a978-7-5101-8926-5dCNY280.00 a20240924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介入心脏病学实用手册b专著f(美)安娜普尔娜·基尼,(美)萨明·夏尔马编著g张占修,栾波主译 a北京c中国人口出版社d2023.12 a75页d26cm a《介入心脏病学实用手册》这本书是一本心脏介入手术方面的实用手册,适用于介入心脏病学的各种程序,跟上经皮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书中提供了最新心脏介入技术的分步用户指南,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使用设备。全书涵盖的新主题包括:如何选择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患者,以及如何适当应用支架内再狭窄方法等。本书是从国外引进的一本好书,对于提升我国在本专业的手术水平,增强医生操作进步有较大的帮助。本书适合心脏介入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阅读和学习。 a本书适合心脏介入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阅读和学习0 a心脏病x介入性治疗j手册 aR541.05-62v5 1c(美)a基尼b安娜普尔娜4编著 1c(美)a夏尔马b萨明4编著 0a张占修4主译 0a栾波4主译 0aCNbFHWHc20240926 0134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13001081020015001211050018001361060006001542000140001602050008003002100038003082150016003463300453003623330071008156060019008866900017009057010053009227010039009757020015010147020017010298010023010461158-211420241227161106.0 a978-7-5189-9608-7b精装dCNY59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心力衰竭b专著e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篇f(美)G.迈克尔·费尔克(G.MichaelFelker),(美)道格拉斯·L.曼(DouglasL.Mann)主编g张健,张宇辉编译 a4版 a北京c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d2024.12 a446页d26cm a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多由心脏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引起,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本书基本涵盖了心力衰竭医学的整个范围,采用独特的临床方法来诊断和管理心力衰竭,使其成为心血管内科医师、研究员,以及其他相关科室医师的重要参考资源。本书由心脏疾病专家G.迈克尔·费尔克(G.MichaelFelker)和道格拉斯·L.曼(DouglasL.Mann)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张健编译。希望本书能为医疗工作人员提供急需的、关于心力衰竭治疗的全面资料。 a心力衰竭医学专科医护人员;研究人员;高阶内科医生以及临床医学研究生0 a心力衰竭x诊疗 aR541.6-62v5 0c(美)a迈克尔·费尔克c(Felker, G. Michael)4主编 0c(美)a曼c(Mann, Douglas L.)4主编 0a张健4编译 0a张宇辉4编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07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4001992150016002333300445002493330021006946060019007156060019007346900012007536900014007657010017007798010023007961158-211520240111100836.0 a978-7-5587-4547-8dCNY160.00 a20240111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基层医院血管疾病的诊治与护理b专著f郭媛媛主编 a昆明c云南科技出版社d2022.11 a200页d26cm a本书分为常见动脉疾病的诊治、常见静脉疾病的诊治、其他常见血管疾病和血管疾病护理问题及预防处理措施四个部分。根据不同的疾病,每一部分划分为不同的章节来进行阐述,从疾病概述、疾病诊断到治疗方法都—一介绍,并且总结了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该类疾病的处理经验。此外,作者还精心挑选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将该类疾病的诊疗思路予以总结,旨在希望通过专业细致的讲述,案例分析的方式为基层医院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提供指导,提升基层医生的血管疾病诊疗技能。 a血管疾病医学人员0 a血管疾病x诊疗0 a血管疾病x护理 aR543v5 aR473.5v5 0a郭媛媛4主编 0aCNbFHWHc20240117 0118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4002142150016002482250023002643300449002873330025007366060049007616900014008106900015008247010015008397010017008547010015008718010023008861158-211620241119085400.0 a978-7-5689-4931-6dCNY45.00 a202411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医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免疫疗法b专著f高蕾,张晓辉,罗依主编 a重庆c重庆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44页d21cm2 a血液病诊治科普丛书 a本书是一部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免疫治疗的科普图书。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免疫治疗是血液病治疗领域最前沿、技术难度最大的领域。本书分“移”花接木、“移”心大法、“移”路相伴、“细”致周到四个板块,涵盖血液疾病患者关心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免疫治疗的所有问题,内容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的血型转化、干细胞采集、预处理、常见并发症等。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专业的医学知识,使普通大众、血液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科学地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免疫治疗。 a血液疾病患者及其家属0 a造血干细胞x干细胞移植x细胞免疫学x免疫疗法 aR550.5v5 aR392.12v5 0a高蕾4主编 0a张晓辉4主编 0a罗依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084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8001972150016002353300271002513330019005226060017005416900012005587010017005708010023005871158-211720240418105851.0 a978-7-5390-8562-3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血液病精准诊疗及案例解读b专著f毛沛沛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4 a232页d26cm a本书以理论为基础,以临床为中心,内容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出发点,以诊断和治疗策略为中心,对每种疾病从概述、分析病因开始,讲述临床表现实验室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等。并附有临床真实案例,以案例的形式对临床上常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常用的治疗手段等均进行了系统阐述。 a血液科临床医师0 a血液病x诊疗 aR552v5 0a毛沛沛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02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415002533330057006686060023007256900011007487010017007598010023007761158-211820240418102857.0 a978-7-5390-8668-2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呼吸疾病治疗对策与病例分析b专著f丁洁珠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232页d26cm a本书根据国内外最新医学研究成果,和作者多年临床诊疗实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鉴别诊断、治疗技术和常用药物。书中各章节均由多年工作在临床、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结合自己的专长和经验撰写,因此本书在体现各位编者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也很好地反映了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为读者提供了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概念、最新诊疗技术,并着重介绍了呼吸系统疾病规范化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a呼吸内科、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以及其他临床科室医务人员0 a呼吸系统疾病x诊疗 aR56v5 0a丁洁珠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433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000035002423140274002773300479005513330013010306060029010436900011010727010017010837010015011007010017011158010023011321158-211920241018152420.0 a978-7-5773-0685-8dCNY63.00 a202410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消化病学b专著f刘冰熔,刘丹,张英剑主编 a郑州c郑州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60页d28cm a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品案例教材 a男,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院长,兼任河南省医学会常委理事、河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被评为“中原名医”“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河南省高层次拔尖人才”。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91篇(累计影响因子506)。 a本书为教材。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大纲和住培教材为蓝本,内容紧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细则,选取消化内科典型病例为切入点,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知识点贯穿于临床整体诊疗过程之中。书中案例所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提升住培医师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以就诊主要症状为导向,重点关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物理诊断,包括重要生化指标和辅助检查结果的解读;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技术,旨在开拓住培医师的临床眼界和创新能力,培养解决临床难题的勇气和决心。 a住院医师0 a消化系统疾病x诊疗j教材 aR57v5 0a刘冰熔4主编 0a刘丹4主编 0a张英剑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02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300447002573330013007046060029007176900011007467010017007578010023007741158-212020240418105814.0 a978-7-5390-8559-3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消化系统疾病诊疗策略与病案精粹b专著f朱冉旭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4 a232页d26cm a消化系统疾病是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消化内科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本书以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实践为出发点,首先系统介绍了消化系统的基础知识,然后全面阐述了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并就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做了重点论述。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紧密结合了当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展趋势,同时还体现了消化系统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 a医务人员0 a消化系统疾病x诊疗x病案 aR57v5 0a朱冉旭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85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13001071020015001201050018001351060006001532000067001592100038002262150016002643140762002803300421010423330029014636060027014926900014015197010023015337020017015568010023015731158-212120241227113246.0 a978-7-5591-4021-0b精装dCNY29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jpn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上消化道内镜诊断培训h下卷b专著f(日)平泽俊明著g刘揆亮等主译 a沈阳c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2 a240页d26cm a(日)平泽俊明 日本癌研有明医院上消化道内科副部长,日本内科学会认证内科医生,日本癌症治疗机构认证医生,日本消化管学会胃肠科认证医生,著有多部著作。主译,刘揆亮,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曾在日本昭和大学横滨市北部病院消化疾病中心进修。临床擅长ERCP技术治疗胆胰疾病。孟凡冬,女,北京友谊医院,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疾病协作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食管反流多学科分会委员。擅长消化内镜微创诊治。海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擅长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消化系统早期癌的诊治,以及自身免疫性胃炎。李红平,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镜科,主任医师。古巧燕,主任医师,博士,副教授,现任榆林市星元医院副院长。 a本书以轻松洒脱的会话形式,易懂地解说内镜诊疗的诀窍,包括丰富的内镜图片和治疗的图片,一眼就能理解内镜插入和观察的要点。下卷以胃和十二指肠为中心,深入挖掘解剖学和病理学,特别介绍了癌症的诊疗观察和病变部位手术的诀窍,是指导医生有效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很好的资料。针对内镜医生进行推荐,用来规范大家的内镜操作,可减轻患者因操作不当而带来的额外痛苦。平泽俊明是日本内科学会,日本癌症治疗机构,日本消化管学会公认权威专家。 a消化系统疾病领域专业人士0 a消化系统疾病x内窥镜检 aR570.4v5 0c(日)a平泽俊明4著 0a刘揆亮4主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03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8001962150016002343300427002503330021006776060019006986060019007176900012007367010017007488010023007651158-212220240418102816.0 a978-7-5390-8673-6dCNY35.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肛肠疾病诊疗的理论与实践b专著f葛小栋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68页d21cm a本书从肛肠的解剖与生理切入,从中西医结合理论出发,系统阐释了肛肠医学生理,透析了肛肠学病因病机、中医四诊和辨证论治,详细论述了肛肠病的检查,系统分析了肛瘘、肛裂、痔、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脱肛等肛肠疾病的病因、症状,着重探讨了肛瘘、肛裂、痔、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脱肛等肛肠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诊疗方法。全书力图突出中西医结合论治肛肠疾病特色,注重实用性、系统性、科学性,旨在为肛肠疾病诊疗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a肛门疾病医学人员0 a肛门疾病x诊疗0 a直肠疾病x诊疗 aR574v5 0a葛小栋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85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8002002150016002383300223002543330023004776060031005006060029005316900012005607010015005728010023005871158-212320240418102708.0 a978-7-5390-8674-3dCNY42.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中西医结合视角下的肛肠疾病治疗b专著f于倩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315页d21cm a本书由浅入深地阐述了中西医结合理论、肛肠解剖、肛肠生理、肛肠疾病中医辨证施治与常用中药方剂和肛肠疾病手术的麻醉,系统地探究了肛肠疾病中西医常用治疗方法以及肛肠疾病的中西医护理,对读者了解肛肠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多有裨益。 a解肛肠疾病医学人员0 a肛门疾病x中西医结合x诊疗0 a肠疾病x中西医结合x诊疗 aR574v5 0a于倩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94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41001302100034001712150015002053300382002203330015006026060025006176900014006427010017006567010017006738010023006901158-2124 a978-7-117-34351-0dCNY50.00 a2023042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肝硬化标准数据集f祁小龙,张文宏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3.03 a24页d26cm a数据集主要内容包括:数据集的说明,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其他合并疾病史,治疗史,体格检查,诊断,实验室检查(血生化、血常规),影像学检查(消化系超声、CT、MR)、肝脏弹性成像(瞬时弹性成像、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点剪切波弹性成像),有创操作(肝穿活检、肝静脉压力梯度检查、胃镜检查),疗效评估,并发症及预后等。数据集由模块名称、子模块、数据元名称、值域/数据类型、参考标准等部分组成。 a临床工作者0 a肝硬化x标准x数据集 aR575.2v5 0a祁小龙4主编 0a张文宏4主编 0aCNbFHWHc20230505 0087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38002052150016002433300253002593330065005126060019005776900011005967010017006078010023006241158-212520240418105736.0 a978-7-5390-8582-1dCNY13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内分泌疾病临床诊治思路与案例精解b专著f周晓明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5 a107页d26cm a本书根据国内外最新医学研究成果,和作者多年临床诊疗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介绍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知识知识,内容涉及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等,书中还附有多篇有代表性的临床真实病例,大大地提高本书的可操作性。 a本书可供内分泌科专业医务人员及医学院校相关专业医学生学习阅读0 a内分泌病x诊疗 aR58v5 0a周晓明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11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5100149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300553002503330015008036060019008186900012008377010017008498010023008661158-212620241227161325.0 a978-7-5773-0875-3dCNY19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实用甲状腺疾病诊疗i甲状腺炎b专著f殷德涛主编 a郑州c郑州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79页d30cm a本书为专著,共7章100多个问题,打破了传统专著讲“病”的模式,由浅入深地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撰写方式,阐述了甲状腺炎相关形态、生理、免疫、遗传的基础,影像学特点,细胞、组织病理学特点,临床鉴别和处理,构建了甲状腺炎的框架。书中重点讲述了甲状腺炎的热点问题,如甲状腺炎诊断与治疗的争议、诊断的陷阱、治疗的规范性及多入路的腔镜甲状腺手术等;并结合了国内相关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列举多个临床病例及对应的病理检查结果,详细讲述了甲状腺炎在临床的发生发展及诊疗现状,甲状腺炎外科手术及微创治疗、术后管理,以及特殊人群的甲状腺炎等,使甲状腺炎这一疾病更具体、形象。 a临床工作者0 a甲状腺炎x诊疗 aR581v5 0a殷德涛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099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8001962150016002343300419002503330019006696060025006886900012007137010015007258010023007401158-212720240821094141.0 a978-7-5331-9554-0dCNY78.00 a202408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老年常见病综合诊疗与合理用药b专著f皮凤兰著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7 a364页d26cm a全书涵盖了老年综合征及各系统常见疾病,对每种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鉴别诊断及综合治疗、合理用药做了较系统的介绍。全书包含56种常见病类型,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白内障等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共病的综合诊疗与合理用药,以及安宁缓和期的综合诊疗,从而使老年医学科、老年病科或对老年病有兴趣的医务人员在短时间内能了解、掌握老年患者诊治用药特点,在实际老年临床工作中加以运用。 a老年临床工作者0 a老年病x常见病x诊疗 aR592v5 0a皮凤兰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090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301002533330027005546060017005816060017005986900012006157010017006278010023006441158-212820240418105050.0 a978-7-5390-8595-1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老年疾病诊疗与病例解析b专著f黄鹤鸣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5 a232页d26cm a本书主要围绕老年疾病的定义、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介绍,将老年人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一一进行阐述,重点突出各个疾病的治疗思路和技术。全书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并在相关疾病章节后,加入临床病例,病例描述了治疗过程以及个人总结,更好地使临床经验与实践相结合。 a临床医生及相关专业学员0 a老年病x诊疗0 a老年病x病案 aR592v5 0a黄鹤鸣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561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000035002423140380002773300414006573330105010716060027011766900010012037010015012137010015012287010017012438010023012601158-212920241118155847.0 a978-7-5773-0740-4dCNY38.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普通外科学b专著f符洋,贾勐,卢秀波主编 a郑州c郑州大学出版社d2024.07 a260页d28cm a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品案例教材 a符洋,男,1982年生,汉族,教授,主任医师。现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胃肠间质瘤/胃食管反流/疝和腹壁外科专家工作组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获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优青基金,河南省卫健委杰青基金。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发表SCI期刊发表研究型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和教材10余部。 a本书为教材。本书共分为6章,分为是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疝和腹壁外科及血管外科,共32个病例,强调临床思维引导与训练,促使医学生快速向独立合格医生转变,根据案例又进行了思维引导,详细介绍了临床治疗经过与结果,同时搭配有练习题和推荐阅读,内容全面,图文并茂。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可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快速且高水准适应普通外科的临床一线工作,也可供医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习使用,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a本书可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快速且高水准适应普通外科的临床一线工作,也可供医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习使用0 a外科学x职业培训j教材 aR6v5 0a符洋4主编 0a贾勐4主编 0a卢秀波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099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3001542100038002072150016002453300377002613330021006386060021006596060027006806900010007077010017007178010023007341158-213020240418102616.0 a978-7-5390-8680-4b精装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普外科疾病治疗策略与病例详解b专著f钱国武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9 a232页d26cm a普通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与各科联系最密切的一个学科,其涉及面广,医学整体知识性强,病种繁多,病情复杂多变。为适应我国医学的快速发展,满足广大临床工作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普通外科医务工作者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特编写了本书。文中涉及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编者自身工作中所遇到的典型病例进行讨论。 a临床外科医务人员0 a外科x疾病x诊疗0 a外科x疾病x病案x分析 aR6v5 0a钱国武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589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63001542100038002172150016002553000034002713140403003053300445007083330061011536060011012146900012012257010017012377010017012547010017012718010023012881158-213120241231113240.0 a978-7-313-32036-0b精装dCNY15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门诊及手术室外的精确麻醉b专著f马正良,杨立群,顾小萍主编 a上海c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d2024.01 a332页d26cm a精准医学出版工程 精确麻醉系列 a马正良,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以上课题9项。杨立群,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科主任。目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及面上项目等6项。顾小萍,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鼓楼医院麻醉科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并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 a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的难度更大,风险更高,对麻醉医师的要求也更高,患者亟待快速、高效、安全的复苏,如何做好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是麻醉医师亟需正视并解决的问题。本书为“精准医学出版工程·精确麻醉系列”分册。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门诊消化内镜、人工流产、宫腔镜、纤维支气管镜、手术室外诊疗、日间手术、心脏电生理操作的精准麻醉,以及小儿、老年门诊手术的精确麻醉,并详细阐述了围手术期镇痛诊疗、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诊疗和围术期并发症的精准诊断、分析与处理。 a本书适合从事麻醉科工作的临床医生、护士和相关科研人员阅读0 a麻醉学 aR614v5 0a马正良4主编 0a杨立群4主编 0a顾小萍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089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8001932150016002313300291002473330063005386060011006016900012006127010015006248010023006391158-213220240419164610.0 a978-7-5390-8858-7dCNY188.00 a202404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麻醉技术与病例分析b专著f李丰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3 a232页d26cm a本书介绍心胸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妇产科等常见科室疾病的麻醉方法及麻醉技术。全书层次清晰,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各种麻醉技术的实施,以简明、实用为主,条理清楚,便于在工作中随时翻阅。书中还加入真实麻醉病例,详细地讲解麻醉过程、麻醉用药及麻醉注意事项,内容紧扣临床、科学实用,结构清晰。 a本书适合麻醉科医师、全科医师、临床研究生及其他相关人员使用0 a麻醉学 aR614v5 0a李丰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79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300229002493330015004786060023004936900012005167010017005288010023005451158-213320240417160947.0 a978-7-5390-8783-2dCNY188.00 a202404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麻醉精讲与实例解读b专著f薛剑锋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0 a232页d26cm a全书围绕麻醉学相关理论与临床展开,主要阐述常见科室疾病的麻醉方法及麻醉技术,并对于临床常见麻醉病例进行详细讨论。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有所获益,加深对临床麻醉处理的理解,最终提高对患者的医治质量,进而对我国麻醉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a麻醉学医生0 a麻醉学x病案x分析 aR614v5 0a薛剑锋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82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8001972150016002353300261002513330019005126060011005316900012005427010017005548010023005711158-213420240426085511.0 a978-7-5390-8951-5dCNY188.00 a20240426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麻醉理论与病例实践解析b专著f李燕丽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1 a155页d26cm a本书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麻醉基础知识、麻醉基本操作、麻醉期间管理及各种手术的麻醉处理。本书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详细的阐述了麻醉的基本知识,介绍了基本操作技术和新技术、麻醉用药药理学特点,并给予临床应用的客观评价,重点阐述麻醉前评估、麻醉选择、麻醉期间处理要点等。 a麻醉学医学人员0 a麻醉学 aR614v5 0a李燕丽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9 0076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300199002493330015004486060023004636900012004867010017004988010023005151158-213520240418092022.0 a978-7-5390-8751-1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麻醉技术与病案分析b专著f王立昌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32页d26cm a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主要临床疾病的麻醉,涵盖了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心血管外科手术麻醉、普外科手术麻醉、骨科手术麻醉、泌尿外科手术麻醉等内容。此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内容简明、实用、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a麻醉学医生0 a麻醉学x病案x分析 aR614v5 0a王立昌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16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8001932150016002313300505002473330111007526060019008636900012008827010015008948010023009091158-213620240418110916.0 a978-7-5390-8544-9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手术患者围术期个案管理b专著f钟奕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3 a232页d26cm a手术室护理在手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该领域的护理工作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基于此,特编写本书,来帮助手术室护理工作者提升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全书包括手术室护理工作常规、手术室应急预案、手术配合常规等内容,内容全面,语言简练,在实用的基础上力求新颖,不仅涵盖了专科知识与技能,还融合了学科最新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信息,能够切实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 a本书可用于手术室新入职护士的培训,也可作为手术室专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参考用书,是临床手术室护士的必备读物0 a围手术期x护理 aR619v5 0a钟奕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478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900154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000034002573140334002913300366006253330106009916060023010976900012011207010015011327010015011477010015011628010023011771158-213720241231113232.0 a978-7-313-32037-7b精装dCNY15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整形外科精确麻醉b专著f姜虹,严佳,夏明主编 a上海c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d2024.01 a332页d26cm a精准医学出版工程 精确麻醉系列 a姜虹,主任医师,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麻醉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常委。严佳,主任医师,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教研室副主任,住培基地教学主任。夏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疼痛亚专科主任。 a本书为“精准医学出版工程·精确麻醉系列”分册。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整形外科麻醉的概念及特点、药理学、术前精确评估与临床决策、各种手术的术中精确管理、术后疼痛、生命体征管理,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处理。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整形外科麻醉学相关的、以精确麻醉为核心的临床实践,尤其介绍近几年整形外科麻醉学新方法、新指南、新成就及发展趋势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临床经验。 a本书可供麻醉医师及其他围术期医师参考,也可为整形外科医师、ICU医师、医学院校教学人员和医学专业学生参阅0 a整形外科学x麻醉学 aR622v5 0a姜虹4主编 0a严佳4主编 0a夏明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8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300429002493330107006786060021007856900012008067010017008188010023008351158-213820240418091924.0 a978-7-5390-8773-3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烧伤整形修复与案例实录b专著f陈武鹏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232页d26cm a本书为那些专业整形外科医生提供了治疗方向,重点在于知识要点和决策制订的关键因素,本书的目的不在于提供最新的尖端技术或详细的步骤,而是注重基本原则,培养安全的治疗思路。本书介绍了常见身体部位烧伤整形方面的内容,并且收集了部分临床真实病例,每个病例都包含了具有代表性的患者图片,贴近临床真实场景,可引导读者进行思考。本书全面和大幅度增加了手术、治疗失误、并发症及处理等内容。对于发生原因、预防方法、医疗处置等做了较为详细地叙述。 a本书适合整形外科初学者进行学习,同时也适用于资深的整形外科医生,以便在工作中提醒每一个可能被遗忘的细节0 a烧伤x整形外科学 aR644v5 0a陈武鹏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37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7001542100038002012150016002393000034002553140269002893300352005583330106009106060025010166900012010417010017010537010017010708010023010871158-213920241231113215.0 a978-7-313-32038-4b精装dCNY15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神经外科精确麻醉b专著f王英伟,王国林主编 a上海c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d2024.01 a332页d26cm a精准医学出版工程 精确麻醉系列 a王英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主任。现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麻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863重点攻关课题、科技部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 a本书为“精准医学出版工程·精确麻醉系列”分册。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学与麻醉、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的精确管理、围术期并发症及精确处理,以及神经外科手术的精确麻醉各论。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神经外科麻醉学相关的、以精确麻醉为核心的临床实践,尤其介绍近几年神经外科麻醉学新方法、新指南、新成就及发展趋势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临床经验。 a本书可供麻醉医师及其他围术期医师参考,也可为神经外科医师、ICU医师、医学院校教学人员和医学专业学生参阅0 a神经外科手术x麻醉学 aR651v5 0a王英伟4主编 0a王国林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089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315002533330023005686060017005916900012006087010017006208010023006371158-214020240418102515.0 a978-7-5390-8687-3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神经外科手术与典型病例分析b专著f张跃欣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32页d26cm a本书涵盖了神经外科临床常见疾病的应用解剖、病因病机、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几个方面,其中加入的病例资料翔实、治疗方案全面,具有一定的诊疗特色,能为相关工作者开辟一定的诊疗思路,有利于临床医生将理论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对具体临床现象进行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的分析和思考,最后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能力。 a于临床神经外科医生0 a神经外科手术 aR651v5 0a张跃欣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11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77001532100044002302150016002743050020002903300361003103330081006716060013007526900014007657010046007797020017008258010023008421158-214120241205113430.0 a978-7-5232-1763-4dCNY198.00 a20241205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成人ECMOb专著f(美)格雷戈里·A.施密特(GregoryA.Schmidt)主编g石秦东主译 a西安c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d2024.11 a280页d24cm a据原著第2版译出 a本书对体外膜肺氧合(ECMO)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循证回顾,强调静脉-静脉ECMO在成人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各章节分别描述了复杂的生理学和技术、不同临床条件下的证据基础、如何获得血管通路、回路和患者的日常管理、脱机和拔管过程的指导,以及与ECMO相关的危机管理和恢复建议。同时,第2版增加了关于管理体循环(特别是容量状态和右心室功能障碍)、抗血栓治疗、膜肺失效和伦理考虑的新章节。 a本书可以为相关临床医生、护士、灌注师、重症监护工作人员等提供有价值的实用参考0 a体外循环 aR654.1v5 0c(美)a施密特c(Schmidt, Gregory A.)4主编 0a石秦东4主译 0aCNbFHWHc20241212 0108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9001542100042001932150016002353300477002513330025007286060021007536900014007747010015007887010015008038010023008181158-214220241108095256.0 a978-7-312-06141-7b精装dCNY118.00 a202411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肺移植新进展b专著f陈昶,谢冬主编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77页d26cm 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本书根据近年来我国器官分配系统的不断完善,移植免疫学的飞速发展,二代测序及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成熟,生命支持技术及重症管理的不断创新,肺移植在排异管理、感染诊断治疗、体外灌注等方面取得的较大进展编写而成。全面介绍了肺移植的疾病谱、供体的选择获取、手术技术、排异反应与感染诊治、并发症处理及围术期管理等多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组织工程人工肺、异种肺移植等前沿技术进行展望,以期为参与肺移植的专科医师提供临床参考的同时亦为肺移植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 a参与肺移植的专科医师0 a肺x移植术(医学) aR655.3v5 0a陈昶4主编 0a谢冬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00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900154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300431002573330017006886060017007056900011007227010015007338010023007481158-214320240418091654.0 a978-7-5390-8750-4b精装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骨科疾病临床实践与病例精选b专著f郑国藩等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32页d26cm a本书内容包括骨科常见疾病以及临床真实精选病例。病例中既有常见病,也有疑难病,旨在通过每一个病例,系统阐述相关知识要点,剖析临床诊疗思路,总结经验教训。本书详细阐述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系统治疗,将科学的临床思维、渊博的医学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融汇合一,深入浅出,力求实用,尽可能满足广大基层骨科医务人员的临床需要,努力解答临床医师面对类似病例时普遍存在的困惑,规范骨科疾病的治疗,提高骨科疾病患者的治愈率。 a骨科医务人员0 a骨疾病x病案 aR68v5 0a郑国藩4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93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300365002493330027006146060017006416900011006587010017006698010023006861158-214420240418091843.0 a978-7-5390-8770-2dCNY188.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骨科诊治对策及案例实践b专著f左建伟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232页d26cm a近年来,骨科学取得飞速的发展,不仅疾病的构成发生了变化,而且许多新的诊疗思维也融入这个领城。为帮助骨科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一本切合实用的工具书,特策划编写本书。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社会老龄化逐年加重,骨科病谱有了明显变化,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随之增高,特别是颈肩腰腿疼、老年骨质疏松症和关节退行性病变等疾病逐渐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生活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 a骨科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0 a骨疾病x诊疗 aR68v5 0a左建伟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92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300329002493330019005786060017005976060023006146900011006377010015006488010023006631158-214520240422090756.0 a978-7-5390-8870-9dCNY188.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骨科诊疗方法与病例分析b专著f张华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155页d26cm a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临床常见骨折、创伤骨折治疗原则及技术、关节炎性疾病、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和寰椎骨折脱位。按照骨科的不同疾病种类详细阐述了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评估、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并发症、骨折处的固定原则与方法、恢复后器械的拆除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有利于临术医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a骨疾病医学人员0 a骨疾病x诊疗0 a骨疾病x病案x分析 aR68v5 0a张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16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21001472100034002682150016003023300391003183330049007095170073007586060031008316900017008627010017008798010023008961158-214620230606145105.0 a978-7-5587-4874-5dCNY98.00 a20230606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脊柱生物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b专著eMIMICS/Geomagic Wrap/SOLIDWORKS和ANSYS Workbench软件联合应用实例详解f张俊华等编著 a昆明c云南科技出版社d2023.04 a283页d26cm a本书介绍如何从CT切片数据构建脊柱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脊柱生物力学特性。介绍了脊柱生物力学特性分析的意义;如何使用MIMICS从CT切片数据获进行三维重建获得脊柱几何模型;使用GeomagicWrap将脊椎三维点云数据转化为实体模型;使用SOLIDWORKS制作椎间盘、椎板和小关节软骨以及螺钉、连接棒等内固定器件,并将其组合以构建脊柱装配体;介绍使用ANSYSWorkbench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取脊柱生物力学特性。 a本书可供工程设计、仿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1 aMIMICS/Geomagic Wrap/SOLIDWORKS和ANSYS Workbench软件联合应用实例详解0 a脊柱x生物力学x有限元分析 aR681.5-39v5 0a张俊华4编著 0aCNbFHWHc20230614 0183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11001482100036002592150016002953000047003113140511003583300535008693330037014046060051014416900015014927110053015078010023015601158-214720241126144211.0 a978-7-5132-9115-6dCNY299.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5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b专著f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主编 a北京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d2024.12 a957页d28cm a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指导用书 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于2024年组织有关专家,修订完善了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系列指导用书,共18种。本系列指导用书以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大纲为依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相关专业权威专家编写,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拟参加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生临床实践、复习备考的权威性参考书。本系列指导用书内容涵盖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三类18个专业/级别(中级、初级师、初级士3个层次)、40余个学科的内容。 a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指导用书种类——本系列指导用书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类15种:中医内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外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妇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儿科学(中级)专业、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专业、中医针灸学(中级)专业、中医推拿(按摩)学(中级)专业、中医眼科学(中级)专业、中医耳鼻喉科学(中级)专业、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专业、中医肛肠科学(中级)专业、全科医学(中医类/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专业、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级)专业;中药类3种:中药学(士)专业、中药学(师)专业、中药学(中级)专业。 a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骨损伤x中西医结合疗法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R683.05v502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096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69001522100034002212150016002553300308002713330013005795170023005926060023006156900014006387010023006527020013006758010023006881158-214820241230154132.0 a978-7-115-65419-9dCNY39.8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jpn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肩周炎自救指南b专著e告别肩膀僵硬与疼痛f(日)町田秀树著g陈硕译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5.01 a127页d21cm a本书为肩周炎(五十肩)人群提供了简单但有效的针对性解决方案。本书共4部分,第1部分剖析了肩部疼痛的诱因;第2部分介绍了高效改善五十肩的方法与建议;第3部分以多步骤图文讲解的方式,为手臂抬起不同极限角度的人群提供了针对性的肩部练习方法;第4部分阐释了消除五十肩的生活习惯,包括正确的办公姿势、行走时的注意事项等。 a大众读者1 a告别肩膀僵硬与疼痛0 a肩关节周围炎x防治 aR684.3v5 0c(日)a町田秀树4著 0a陈硕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53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140395002403300525006353330013011606060047011736900011012206900011012317010017012428010023012591158-214920240819100734.0 a978-7-5487-5977-5dCNY68.00 a202408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科学认知b专著e泌尿与消化f曾铭强主编 a长沙c中南大学出版社d2024.08 a207页d21cm a曾铭强,男,医学博士,湖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援非(津巴布韦国)医疗专家,“湘医博士”团队首席医学专家。任湖南省医学教育科技学会青年科普创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生殖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泌尿健康分会常务理事。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尿道及输尿管狭窄、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肾脏囊肿、尿失禁、前列腺炎等疾病的诊治。 a本书为“湘医博士健康科普”系列科普图书中关于泌尿与消化系统内容的分册。腹部是人体最常见的发生疾病的部位,人体的许多重要内脏器官都位于腹部,其中以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为主,这两大系统包含了肝、胆、脾、胰、肾、胃、肠、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等重要脏器。科普消化及泌尿系统常见疾病,有利于人们了解人体腹部的生理与病理情况,有利于提高人们鉴别假科普,避免乱就医、乱服药的情况发生。本书拟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对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泌尿内科等学科常见病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旨为广大读者提供权威的、可信赖的医学科普知识。 a一般读者0 a泌尿系统疾病x消化系统疾病x防治x基本知识 aR69v5 aR57v5 0a曾铭强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110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8002012150016002393300521002553330023007766060021007996900011008207010017008318010023008481158-215020240419164542.0 a978-7-5390-8825-9dCNY188.00 a202404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泌尿外科诊治新方法与病例精讲b专著f单正飞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3 a232页d26cm a泌尿外科是外科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专门研究男女泌尿系统以及男性生殖系统的一门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救治水平的不断进步,泌尿外科在基础理论研究、诊断技术以及治疗措施等领域正经历着一个划时代的飞跃,特别是微创泌尿外科诊疗技术,各种腔镜技术、尿道手术、微创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诊疗水平也日趋提高。本书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进行总结归纳,内容包括泌尿外科疾病症状及有关检查。在坚持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同时,力求全面、系统、准确地阐述泌尿外科疾病诊疗的临床基本理论与技能,实现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a泌尿专科及全科医师0 a泌尿外科学x诊疗 aR69v5 0a单正飞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27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500154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140209002533300327004623330175007896060021009646900011009857010017009968010023010131158-215120241203134802.0 a978-7-5235-2154-0b精装dCNY718.00 a202412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清洁间歇性导尿术新进展b专著f文建国主编 a北京c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d2024.11 a511页d26cm a文建国,医学博士,博士后,小儿泌尿外科/ 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丹麦奥胡斯大学临床医学院荣誉教授。 a本书为《清洁间歇性导尿术新进展》英文版,本书从CIC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CIC的临床应用、CIC效果评估和随访等3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CIC的内容及临床意义,其中关于CIC的相关操作图文并茂,使读者可以更直观地对CIC有清晰的了解。本书收录了CIC最近的新理念,如膀胱安全容量和安全压力的应用及部分(早晚)CIC的临床应用,并专门阐述了儿童CIC内容。 a本书可供涉及各种排尿异常疾病诊断及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研究生、本科生,尤其是泌尿外科、小儿外科(小儿泌尿科)、康复科和神经科医护人员和从事尿控和造口护理工作人员的重要参考书0 a泌尿外科学j英文 aR69v5 0a文建国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087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297002533330023005506060021005736900011005947010017006058010023006221158-215220240422090727.0 a978-7-5390-8857-0dCNY188.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泌尿外科诊断与治疗精要b专著f李明强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246页d26cm a本书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泌尿外科疾病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础知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本书内容丰富,不仅有泌尿外科相关疾病的最新诊疗进展,也有编者多年来的临床治疗经验。融入的病例分享既考虑循证医学依据,又强调个体化治疗,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生动性。 a泌尿外科学医学人员0 a泌尿外科学x诊疗 aR69v5 0a李明强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25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300603002573330047008606060037009076900011009446900014009557010017009698010023009861158-215320240418102427.0 a978-7-5390-8670-5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生殖疾病案例研讨与生殖技术b专著f李天凤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32页d26cm a目前是生殖医学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不孕症治疗手段不断更新的时期,临床医师在其领域不断的探索,尽管辅助生殖技术和不孕症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生殖医学的发展,且技术的不断更新,需要生殖临床医师掌握最新的技术,汲取生殖医学最新研究成果。本书介绍了生殖疾病相关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对生殖系统常见病的概述、病因病机、诊断标准与治疗规律等进行了阐述。本书的编写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主要介绍了各疾病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根据真实案例展开讨论。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突出重点,又涉及面广;既反映当代临床医学的发展,又兼顾知识面的广度及临床实用性。 a本书适于医务工作者及相关专业医学生阅读学习0 a泌尿生殖系统x泌尿系统疾病x病案 aR69v5 aR339.2v5 0a李天凤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14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77001532100038002302150016002683300439002843330013007236060019007366900012007557010037007677020015008047020017008197020017008368010023008531158-215420240531152030.0 a978-7-5369-8626-8dCNY398.00 a20240531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男性不育b专著f(美)西乔·杰·帕拉卡蒂尔等主编g王瑞,郭海彬,张云山主译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478页d26cm a本书对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技术进行了全面综述。详细描述了从最初的临床诊断、管理、新的治疗方案以及各种方法的科学合理性等主题。本书最初关注的是男性不育症的临床问题,然后深入探讨了抗氧化剂作为辅助治疗的应用以及抗氧化剂的研究现状。包括展示一些最吸引人的男性不育症治疗方式的视频短片,以及专门新增的关于男性不育症和抗氧化剂的现行指南部分,以启发读者如何最优化地管理男性不育症的临床情况。为男性不育症及其他不育症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综合的参考。 a医学人员0 a男性不育x诊疗 aR698v5 1c(美)a帕拉卡蒂尔b西乔·杰4主编 0a王瑞4主译 0a郭海彬4主译 0a张云山4主译 0aCNbFHWHc20240605 0111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497002533330071007506060019008216900011008407010015008518010023008661158-215520240418102327.0 a978-7-5390-8688-0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妇产科疾病诊疗思维及病例精解b专著f王颖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32页d26cm a妇产科疾病是长期困扰广大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妇产科疾病的诊断需要从患者提供的病史,医师的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获得的信息中,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判断得出正确的临床诊断。本书介绍妇产科相关基础疾病,既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阐述,又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与妇产科诊疗技术相关的新观点、新技术,并结合编者们的临床实践经验,力求使内容更深入、更具体。本书的重要特点就是真实性,在章节后加入的临床真实病例,均是在临床实践中遇到并认真总结的宝贵资料。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结合起来,阐述临床思维,拓宽临床视野。 a本书适合妇产科医师、全科医师、临床研究生及其他相关人员参考学习使用0 a妇产科病x诊疗 aR71v5 0a王颖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92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8002012150016002393300315002553330051005706060019006216900011006407010017006518010023006681158-215620240418105642.0 a978-7-5390-8563-0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妇产科临床诊治重点与实例评述b专著f甘霏霏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4 a232页d26cm a本书全面系统地描述了与妇产科相关的基础疾病,在编写过程中,既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阐述,又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与妇产科诊疗技术相关的新观点、新技术,并结合编者们的临床实践经验,力求使内容更深入、更具体。本书的重要特点就是真实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在章节后加入临床真实病例,均是在临床实践中遇到并认真总结的宝贵资料。 a本书适合临床妇产科医师及相关专业医学生学习参考0 a妇产科病x诊疗 aR71v5 0a甘霏霏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070nam0 220031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300293002583330027005516060019005786060019005976060019006166060019006356900011006546900011006656900012006767010015006887010015007037010015007188010023007331158-215720240418102237.0 a978-7-5390-8682-8dCNY58.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妇儿疾病诊疗与护理学b专著f陈艳,吕娟,杨文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9 a268页d24cm a本书分别介绍妇产科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病因、诊断、治疗及护理等知识,包括:异常妊娠、盆底病变、新生儿心脏循环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等内容。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生动,理论结合实践,贴近临床实际,启迪临床思维,并把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精辟简明地融入书中。 a妇产科及儿科医务工作者0 a妇产科病x诊疗0 a小儿疾病x诊疗0 a小儿疾病x诊疗0 a小儿疾病x护理 aR71v5 aR72v5 aR473v5 0a陈艳4主编 0a吕娟4主编 0a杨文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855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8002102150016002483300162002643330015004266060019004416060019004606900011004796900015004907010015005057010017005207010017005378010023005541158-215820240531153014.0 a978-7-5369-8713-5dCNY68.00 a202405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临床产科诊治与护理康复b专著f徐湘,王海燕,朱文彦主编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6 a212页d26cm a本书系统介绍了产科学的基础诊断与治疗,从产前、产时、产后3个阶段介绍不同产科常见疾病的诊治与护理康复,对于常见的病理妊娠、妊娠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等情况都有介绍。 a妇产科医生0 a妇产科病x诊疗0 a妇产科病x护理 aR71v5 aR473.71v5 0a徐湘4主编 0a王海燕4主编 0a朱文彦4主编 0aCNbFHWHc20240605 0080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300181002583330013004396060019004526060019004716900011004906900011005017010017005128010023005291158-215920240417154917.0 a978-7-5390-8608-8dCNY58.00 a202404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临床妇产科与儿科疾病诊疗思路b专著f张晓慧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6 a268页d26cm a本书分别介绍妇产科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病因及诊断治疗等。具体包括:异常妊娠、盆底病变、妇科手术、新生儿心脏疾病、新生儿其他诊疗、小儿呼系统疾病、儿童机械通气等内容。 a儿科医师0 a妇产科病x诊疗0 a小儿疾病x诊疗 aR71v5 aR72v5 0a张晓慧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305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79001522100038002312150016002692250015002853140097003003300471003973330013008686060033008816900015009147010025009297010035009547020015009898010023010041158-216020240703161806.0 a978-7-5236-0855-5dCNY58.00 a20240703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与更年期做朋友b专著f(英)莎拉·雷纳,(英)帕特里克·菲茨杰拉德著g韩雪婷译 a北京c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8 a248页d21cm2 a心动力丛书 a莎拉·雷纳是国际畅销书《一个瞬间,一个早晨》《两周的等待和《另一个夜晚,另一个一天》的作者。 a盗汗、情绪波动、体重增加——更年期可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时期。畅销书作家莎拉·雷纳和帕特里克·菲茨杰拉德博士合著了一本清晰而令人欣慰的更年期指南,读起来就像和好朋友聊天一样。书中充满了温暖和幽默,并包含了女性平稳度过更年期的实用小窍门,以及帕特里克博士的重要见解。如果你正在与更年期的症状作斗争,只是想照顾好自己,或者如果你想从一个完全了解你感受的朋友那里寻求支持,本书将是你的指南。它会给你所需要的理解和信心来驾驭这一深刻的变化,并张开双臂充分拥抱你生活的新篇章。 a女性读者0 a女性x更年期x保健x基本知识 aR711.75v5 1c(英)a雷纳b莎拉4著 1c(英)a菲茨杰拉德b帕特里克4著 0a韩雪婷4译 0aCNbFHWHc20240710 01416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1001542100038002052150016002433000034002593140355002933300274006483330105009226060025010276900012010527010017010647010017010817010017010988010023011151158-216220241231113249.0 a978-7-313-32034-6b精装dCNY15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产科精确麻醉b专著f姚尚龙,沈晓凤,徐子锋主编 a上海c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d2024.01 a332页d26cm a精准医学出版工程 精确麻醉系列 a姚尚龙,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协和医院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湖北省麻醉学会主任委员等职务。沈晓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妇产麻醉及疼痛专业。徐子锋,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麻醉科主任,长期从事产科麻醉临床和基础研究。 a本书为“精准医学出版工程·精确麻醉系列”分册。全书分为5个部分,包括产科麻醉的发展历史、产科精确麻醉理论基础、产科精确麻醉医学实践、产科精确麻醉规范和培训,以及产科精确麻醉的热点和前瞻,内容上不仅涵盖麻醉镇痛、分娩镇痛,而且涉及整个围产期的准备、治疗、新生儿抢救及复苏。 a本书适合麻醉学专业研究生、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生、麻醉科医生阅读,尤其是从事产科麻醉的医生阅读0 a产科外科手术x麻醉学 aR719v5 0a姚尚龙4主编 0a沈晓凤4主编 0a徐子锋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095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140244002403300135004843330013006196060025006326900011006577010017006688010023006851158-216320240927141545.0 a978-7-117-36820-9dCNY49.00 a202409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协和儿科值班医师手册b专著f马明圣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09 a200页d21cm a从事儿科工作10年,诊治大量儿童疑难罕见病例。发表学术论著15篇,参编专著3本。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小儿神经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儿童神经肌肉病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a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值班常见情况处理及值班常用数据速查。本书的主要特色是实用性强,快速提高值班医生的临床胜任力,丰富临床思维。 a医学人员0 a小儿疾病x诊疗j手册 aR72v5 0a马明圣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73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900148205000800187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000080002493301005003293330041013346060029013756900011014047010017014157010017014328010023014491158-216420241226084430.0 a978-7-5659-3151-2dCNY80.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口腔医学b专著f周永胜,林正梅主编 a5版 a北京c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d2024.12 a177页d30cm a“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a《口腔医学》(第5版)是五年制临床本科教材。第五版教材以2019年出版的第四版为基础进行修订,包括如下鲜明的特点:①继承了之前版本的优点,继续以口腔疾病为主要线索编写,并依据非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需求,简明扼要地针对口腔常见、多发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进行介绍;②为了满足全国不同院校的个性化教学需求,并根据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等专业的相关性,第五版补充了口腔局部麻醉和牙拔除术、颌面部神经性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等章节;③侧重介绍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及全身疾病在口腔中的表征;④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科学创新和医学人文精神等,多手段、全要素巧妙融入思政内容,突出教材思政的育人作用;⑤通过导入学习目标、临床案例,整合入基础回顾、临床应用、知识拓展等微知识框,体现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双向滋养、整合,教材内容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层次清晰,使得教材内容更加活泼、易懂。⑥以课程PPT、思政案例、思考题解析、视频等为素材的数字资源共享,与纸板教材实现完美融合;此外,图文并茂的结构布局,均让教材内容富有启发性、情境性、吸引性,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的有效构建。 a高校口腔医学专业师生,口腔临床工作者0 a口腔科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R73v5 0a周永胜4主编 0a林正梅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088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38002052150016002433300267002593330013005266060013005396900011005527010017005637010015005807010017005958010023006121158-216520241231135535.0 a978-7-5727-1251-7dCNY6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常见恶性肿瘤诊治分析b专著f刘继明,赵恒,王兆君主编 a成都c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3 a238页d26cm a本书主要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靶向免疫治疗和中医疗法。全书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肺癌和鼻癌;第二部分为喉癌及脑胶质瘤;第三部分为肝癌及食管癌;第四部分为胃癌及结直肠癌;第五部分为腹部和胃部超声;第六部分为肝、胆、胃手术分析。 a医学人员0 a癌x诊疗 aR73v5 0a刘继明4主编 0a赵恒4主编 0a王兆君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44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500154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000034002533140409002873300331006963330061010276060023010886900014011117010017011257010017011428010023011591158-216620241231113225.0 a978-7-313-32035-3b精装dCNY15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肿瘤和精确麻醉b专著f缪长虹,王国年主编 a上海c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d2024.01 a332页d26cm a精准医学出版工程 精确麻醉系列 a缪长虹,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主任,兼任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麻醉与肿瘤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国年,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疼痛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a本书为“精准医学出版工程·精确麻醉系列”分册。全书共13章,包括肿瘤精确麻醉术前评估、神经外科、头颈颌面部肿瘤、乳腺肿瘤、肺、纵隔肿瘤、食管肿瘤、泌尿外科肿瘤、妇科肿瘤、胃肠道肿瘤、腹膜转移癌、肝胆肿瘤、胰腺肿瘤手术精确麻醉,本书围绕肿瘤患者综合管理,内容涵盖术前准备、围手术期抗肿瘤免疫与手术中管理以及肿瘤患者术中和术后管理。 a本书适合从事麻醉科工作的临床医生、护士和相关科研人员阅读0 a肿瘤x治疗x麻醉学 aR730.5v5 0a缪长虹4主编 0a王国年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45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8002182150016002563140335002723300491006073330013010986060021011116900015011327010017011477010017011648010023011811158-216720241211112233.0 a978-7-5235-2110-6dCNY68.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肿瘤精准放射治疗碳离子治疗丛书i技术分册b专著f王俊杰,叶延程主编 a北京c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d2024.12 a273页d29cm a王俊杰,被称为“中国粒子治疗之父”,完成我国首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会阴部模板辅助放射性碘 -125 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创新和发展了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临床的内涵和应用范围,将 CT 引导技术全面引入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领域。叶延程,一级主任医(药)师、国家注册健康管理师、国家注册营养师,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甘肃省重离子医院院长。 a为保证射线最大限度地照射肿瘤靶区而最低程度照射到肿瘤周边的正常器官,实现最佳放射治疗效果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体位固定和摆位显得非常重要。本书内容包括国产碳离子治疗设备和辅助器材的标准操作方法,碳离子治疗全程详细的操作流程,碳离子治疗技术常见部位、常见病种体位固定方法及特殊部位、特殊病种的体位固定方法,各类定位装置的使用操作方法。本书可帮助相关从业人员规范操作,做到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推动提高碳离子治疗技术整体水平,实现同质化、均质化和标准化治疗。 a医学人员0 a肿瘤x放射治疗学 aR730.55v5 0a王俊杰4主编 0a叶延程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81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8002182150016002563140335002723300843006073330013014506060021014636900015014847010017014997010017015168010023015331158-216820241028155825.0 a978-7-5235-1907-3dCNY68.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肿瘤精准放射治疗碳离子治疗丛书i物理分册b专著f王俊杰,叶延程主编 a北京c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d2024.11 a273页d26cm a王俊杰,被称为“中国粒子治疗之父”,完成我国首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会阴部模板辅助放射性碘 -125 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创新和发展了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临床的内涵和应用范围,将 CT 引导技术全面引入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领域。叶延程,一级主任医(药)师、国家注册健康管理师、国家注册营养师,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甘肃省重离子医院院长。 a据美国癌症学会最新统计,肿瘤治愈率已经达到67%,其中外科治疗和放射治疗各占30%,碳离子放射治疗以其优异的疗效和极低的不良反应成为目前热门的放射治疗技术。医学物理师在碳离子肿瘤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评估碳离子放射治疗系统的使用及放射防护情况,判定其是否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并制定本科室的各种制度及操作规范,还能将合理的、规范的、成熟的制度及操作规范上升到标准。然而,我国医学物理师仍处于人员匮乏的状态,且医学物理师数量增速缓慢,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尤其是从事碳离子放射治疗的物理师。因此,培养碳离子放射治疗医学物理师成为碳离子放疗界的当务之急。本书出版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我国碳离子放射治疗医学物理师培养体系的建设,以临床实践中的标准操作为基础,期望推动该行业快速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肿瘤放射治疗工作,为碳离子放射治疗医学物理师的规范操作提供参考依据。这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于一体的手册,对于碳离子放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a医学人员0 a肿瘤x放射治疗学 aR730.55v5 0a王俊杰4主编 0a叶延程4主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718nam0 220030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5001472100044002222150016002662250043002823140189003253140168005143140147006823300301008293330155011306060041012856900018013267010017013447010015013617010017013768010023013931158-216920240810160059.0 a978-7-5433-4490-7dCNY98.00 a202408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20000 ay z 000yy ar1 a人工智能应用于肿瘤介入诊疗的理论与实践b专著f李家平,赵磊,周付根主编 a天津c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d2024.07 a184页d26cm2 a人工智能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丛书 a李家平,中山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后,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介入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a赵磊,博士,新博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GHIC)首任主任,CTC(生一科技)国际医疗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高层次特聘专家等。 a周付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a《人工智能应用于肿瘤介入诊疗的理论与实践》为本版医学专业图书。本书系统地综述了人工智能应用于肝癌介入诊疗的“前世”与“今生”,既有工科教授讲解数字智能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医学转换的方法,又有医学名家从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多方面解读人工智能在肿瘤介入诊疗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及价值,医工结合,由浅入深。 a本书既可作为普通群众及医工结合爱好者了解人工智能应用肿瘤介入学的入门读物,也可供医、工科专业从业者深入了解并学习肿瘤介入数字智能化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应用0 a人工智能x应用x肿瘤x放射疗法x研究 aR730.55-39v5 0a李家平4主编 0a赵磊4主编 0a周付根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10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5001532100042001982150016002403300433002563330081006896060025007706900015007957010015008107010015008258010023008401158-217020241108095218.0 a978-7-312-06142-4b精装dCNY68.00 a202411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胸部肿瘤的精准治疗b专著f陈昶,谢冬主编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77页d26cm a本书主要关注胸部恶性肿瘤诊治,特别是介绍胸部肿瘤新辅助相关治疗进展,肺部恶性肿瘤特殊情况(术后复发及瘢痕癌等)的精准治疗进展,磨玻璃影结节肺癌的精准治疗进展以及外科手术相关精准治疗进展,并辅以相应病例展示。对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外科治疗技术、新型治疗药物等方面进展也进行了介绍。内容新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临床应用性较强,有利于组织教学和广大读者阅读,亦可供胸部恶性肿瘤及胸外科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科研管理团队以及患者参考使用。 a本书可供胸部恶性肿瘤及胸外科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科研管理团队以及患者参考使用0 a胸腔疾病x肿瘤x治疗 aR734.05v5 0a陈昶4主编 0a谢冬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085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8001882150016002263300261002423330015005036060021005186060021005396900014005607010015005748010023005891158-217120240422090637.0 a978-7-5390-8907-2dCNY48.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肺癌的治疗与康复研究b专著f丁新宇著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222页d26cm a本书系统阐述了肺癌的基础理论、病理组织学诊断和临床诊疗技术。内容包括肺的组织学与解剖,肺癌的预防、筛查、早期诊断及标志物检测和诊断手段,肺癌的影像学、分子病理学技术与分子诊断标记物及肺癌病理诊断,肺癌的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中医治疗和外科治疗等。 a医务工作者0 a肺癌x治疗x研究0 a肺癌x康复x研究 aR734.2v5 0a丁新宇4著 0aCNbFHWHc20240424 0155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77001552100038002322150016002703300845002863330013011315170033011446060023011776900014012007010017012147010017012317010017012488010023012651158-217220241231140621.0 a978-7-5727-1629-4b精装dCNY23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生命至上b专著e中国肺癌外科领军人周清华教授f车国卫,黄云超,刘伦旭主编 a成都c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2 a358页d26cm a周清华教授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肺癌中心学科主任,是国家卫健委肺癌早诊早治专家组组长,国际肺癌学会肺癌筛查专家委员会专家,长期从事肺癌临床研究,在肺癌癌变、肺癌细胞信号传导、肺癌的分子分期、肺癌的筛查与早诊、中晚期肺癌治疗方法改进等方面均有精深研究并取得享誉国际的突出成绩,多次受邀到欧洲、美洲、亚洲的国际著名大学讲学,在国内外肺癌界、肿瘤学界、肺外科界均享有很高声誉。本书全面梳理并总结了周清华教授在肺癌外科手术和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书中详细阐述了周教授所独创的90余项针对不同类型局部晚期胸部肿瘤的外科治疗术式,以及他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并实施的、以分子标记物为指导的“肺癌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定义、原则和方法。此外,书中还收录了周教授在肺癌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其他显著成果以及他完成的一些极具挑战性、高难度、高水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案例,彰显了周清华教授精湛的外科技艺以及他作为医学大家的风范和影响力。 a医学人员1 a中国肺癌外科领军人周清华教授0 a肺癌x外科学x诊疗 aR734.2v5 0a车国卫4主编 0a黄云超4主编 0a刘伦旭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13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300496002583330013007546060027007676900014007947010017008087010017008257010017008428010023008591158-217320240422090658.0 a978-7-5390-8820-4dCNY36.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癌症症状管理二百问b专著f廖朝晖,官春红,洪金花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167页d26cm a数据显示癌症发病率呈日趋上升的趋势,但随着治疗手段不断更新,癌症死亡率在下降,生存期得到延长。癌症患者从确诊到治疗结束后的康复阶段将会面临一系列不同的症状困扰,比如疼痛、水肿、神经系统病变等,有的症状如果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将会不愿意配合治疗,甚至被迫终止治疗,错失最佳治疗时间。作者在本书中谈及癌症病人会发生的各种症状,这些症状有的是因为癌症本身发展引起,有的是因癌症治疗方法所产生,本书包含症状种类多达50项,并列出了200个问题来解答这些症状的概念、产生原因、临床表现、各种治疗及管理方法。 a医学人员0 a癌x临床医学x问题解答 aR73-44v5 0a廖朝晖4主编 0a官春红4主编 0a洪金花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94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300153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169002463300173004153330013005886060025006016900014006267010017006407010015006578010023006721158-217420240810090851.0 a978-7-117-36679-3b精装dCNY69.00 a202408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防患未然话肿瘤b专著f刘宏伟,赵岩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07 a281页d21cm a辽宁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附属医院访问学者。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a全文分共32章,32种常见肿瘤,归纳患者最关心的肿瘤康复和预防方面的主要问题,通过漫画简明扼要、浅显易懂地分别介绍如何分辨癌症、有哪些突出表现、预防方案等多角度的整体管理。 a医学人员0 a肿瘤x防治j普及读物 aR73-49v5 0a刘宏伟4主编 0a赵岩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30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18001021020015001201050018001351060006001532000091001592100038002502150016002883300551003043330013008556060017008686060017008856900012009027010029009147010029009437020017009727020017009898010023010061158-217520241231155618.0 a978-7-5369-8641-1dCNY318.00  a20241231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cturceng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胃肠道肿瘤学教科书b专著f(土)苏艾布·亚尔钦,(美)菲莉帕·菲利普著g靖昌庆,李乐平主译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2 a382页d26cm a《胃肠道肿瘤学教科书》将是一本关于胃肠道肿瘤学原理和实践的有价值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本教材讨论了胃肠道肿瘤学的核心原则和实践,涵盖了病理和放射影像、流行病学、遗传学、分期、特定胃肠道癌症的多学科管理以及各原发肿瘤部位的病理学等广泛的实践领域。除了以疾病为导向的章节,从食管到肛门、肝胆系统和胰腺等部位,还涉及到非解剖主题,如姑息治疗、研究问题、现代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技术。全面的覆盖面使《胃肠道肿瘤学教科书》成为希望进一步了解恶性胃肠道疾病管理原则的从业人员,以及肿瘤内科研究员、外科医生、放射肿瘤医生、消化内科医生和研究员、住院医师的有用资源。 a医学人员0 a胃肿瘤x诊疗0 a肠肿瘤x诊疗 aR735v5 1c(土)a亚尔钦b苏艾布4著 1c(美)a菲利普b菲莉帕4著 0a靖昌庆4主译 0a李乐平4主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13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3001472100034002402150015002743300490002893330013007796060023007926900017008157110045008328010023008771158-217620240515160135.0 a978-7-117-36185-9dCNY48.00 a202405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h2024b专著f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04 a64页d26cm a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出版已经形成4个系列。【系列1】《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从2010年开始,主要用于年会,简称为“大红本”;【系列2】《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从2015年开始,主要是CSCO青年委员会对前一年中国肿瘤学研究TOP20的评选和分析,简称为“小白本”;【系列3】CSCO系列指南,从给016年开始,简称为“小蓝本”;【系列4】指南合订本《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从2019年开始,是整年全部指南的合订本,读者对象是基层医生,已经出版受到欢迎,读者反馈是“积德行善”的事情。 a医学人员0 a食管癌x诊疗j指南 aR735.1-62v502a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0522 0089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8001882150016002263300261002423330069005036060033005726900017006057010017006228010023006391158-217720240417160801.0 a978-7-5390-8787-0dCNY68.00 a202404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原发性肝癌诊疗手册b专著f欧阳兵编著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315页d26cm a本书基于作者多年临床诊疗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介绍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及致病因素、临床诊断、病理学诊断、分期及治疗,其中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进行着重介绍,包括外科治疗、介入治疗、消融治疗、放射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中草药治疗、抗病毒及其他保肝治疗。 a本书可供肝病及肿瘤专业医务工作者及医学院校相关专业医学生学习阅读0 a原发性疾病x肝癌x诊疗j手册 aR735.7-62v5 0a欧阳兵4编著 0aCNbFHWHc20240424 0119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03001472100034002502150015002843300490002993330019007896060041008086900014008496900017008637110045008808010023009251158-217820240619093829.0 a978-7-117-36174-3dCNY40.00 a202406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h2024b专著f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03 a32页d21cm a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出版已经形成4个系列。【系列1】《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从2010年开始,主要用于年会,简称为“大红本”;【系列2】《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从2015年开始,主要是CSCO青年委员会对前一年中国肿瘤学研究TOP20的评选和分析,简称为“小白本”;【系列3】CSCO系列指南,从给016年开始,简称为“小蓝本”;【系列4】指南合订本《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从2019年开始,是整年全部指南的合订本,读者对象是基层医生,已经出版受到欢迎,读者反馈是“积德行善”的事情。 a肿瘤临床工作者0 a肿瘤x静脉疾病x血栓栓塞x防治j指南 aR73-62v5 aR543.6-62v502a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组织4编写 0aCNbFHWHc20240626 0126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8001882150016002263140273002423300413005153330013009286060027009416900014009687010015009828010023009971158-217920241106103308.0 a978-7-5369-9065-4dCNY68.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肿瘤内科住院医师手册b专著f余婷主编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2 a226页d26cm a余婷,肿瘤学硕士,主治医师,国家心理二级咨询师,国家一级健康管理师。一直从事肿瘤内科诊治工作,对于常见肿瘤的临床诊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主要擅长乳腺肿瘤、黑色素瘤、头颈部肿瘤及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内科治疗,同时参与肿瘤患者的心理疏导、癌痛规范化治疗及晚期肿瘤姑息支持治疗等。 a本书涵盖了从医患沟通到常见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抗肿瘤治疗的实施、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再到疗效评价和患者随访等方面的丰富内容。第一章涵盖了肿瘤内科住院医师的工作程序。第二章重点阐述了常见肿瘤急症症状的处理。第三章深入探讨了癌症疼痛的治疗。第四章专注于肿瘤患者的营养指导。第五章内容则集中于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与哀伤辅导。本书的附录部分还提供了丰富的图表、计算工具和评估量表,使医师能够更方便地进行各种计算和评估工作。 a医学人员0 a肿瘤x内科x诊疗j手册 aR73-62v5 0a余婷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02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300389002573330065006466060029007116900012007407010017007528010023007691158-218020240417160713.0 a978-7-5390-8778-8dCNY188.00 a202404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与实例汇编b专著f刘景祎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32页d26cm a本书根据国内外最新医学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多年临床诊疗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介绍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路径,内容涉及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等。书中还附有多篇有代表性的临床真实病例,大大地提高本书的可操作性。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生动,理论结合实践,反映当代神经内科领域的新观点、新技术,具有较好的真实性、科学性、参考性。 a本书可供神经内科专业医务人员及医学院校相关专业医学生学习阅读0 a神经系统疾病x病案j汇编 aR741v5 0a刘景祎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81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9001542100038002132150016002513300209002673330025004766060035005016900012005367010017005488010023005651158-218120240418100000.0 a978-7-5390-8723-8b精装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神经内科疾病诊治思路精解与病例汇集b专著f丁思文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32页d24cm a本书结合作者多年临床经验和前沿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方式等内容,着重阐释了神经内科疾病在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中不同角度的思维方式,并将多篇有代表性的临床真实病例融入其中。 a神经系统疾病医学人员0 a神经系统疾病x诊疗x病例j汇编 aR741v5 0a丁思文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14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6001472050008002032100038002112150020002493120025002693300337002943330043006315100080006745170018007546060035007726900021008077010015008288010023008431158-218220240607142243.0 a978-7-5369-8818-7dCNY68.00 a2024060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神经重症管理工作手册b专著eINCNS临床实践f江文主编 a2版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400页c图d26cm a英文并列题名取自封面 a本书由西京医院江文主任领衔编写,立足于神经重症患者的管理,为更有效地、更简便地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每一位病人的管理分为5个环节:感染(Infection)、营养(Nutrition)、意识(Consciousness)、神经重症疾病(Neurocriticalillnesses)、系统疾病(Systematicillnesses),简称为INCNS模式,该模式在日常神经重症患者管理和临床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a本书适用于神经科、重症医学科临床医师们1 aHandbook of neurocritical care managementethe INCNS clinical practicezeng1 aINCNS临床实践0 a神经系统疾病x险症x诊疗j手册 aR741.059.7-62v5 0a江文4主编 0aCNbFHWHc20240612 0107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4100155205000800196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300475002583330021007336060025007546900019007797010015007988010023008131158-218320241226083257.0 a978-7-5222-0286-0b精装dCNY119.0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偏瘫康复治疗技术图解b专著f于兑生著 a3版 a北京c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5.01 a161页d26cm a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偏瘫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往往由于训练方法不当,造成患者痉挛加重,或出现难以逆转的运动功能障碍。本书以图文对照的形式将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展现出来,指导康复治疗师、患者亲属帮助患者训练,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满意的康复治疗效果。本书自第一版出版至今,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此为第三版,在既往两个版本基础上对专业术语进行了更新,调整了版面设计,使更专业、方便、美观,内容全面,讲解清晰,是一本值得推荐和应用的工具书。 a偏瘫康复训练人士0 a偏瘫x康复训练j图解 aR742.309-64v5 0a于兑生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62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5001542100034001892150016002233140387002393300656006263330025012826060023013076900014013307010017013448010023013611158-218420241204111634.0 a978-7-117-37287-9b精装dCNY198.00 a202412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结节性硬化症b专著f梁树立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12 a392页d26cm a现任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癫痫中心执行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结节性硬化与罕见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抗癫痫协会副会长等。共同牵头编写指南共识三部,参与《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等相关临床指南的编写。在国际结节性硬化症相关领域有较大影响,是国际上完成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癫痫外科手术最多的个人。 a本书是一本专门针对结节性硬化症的专业书籍,主要包括五部分:【1】概述:流行病学和历史。【2】诊断与致病机制:相关基因和致病机制、诊断标准及其演变。【3】不同系统病变的表现与治疗:(1)神经系统(癫痫、智力低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2)精神系统(精神发育迟滞、多动症、焦虑、抑郁、躁狂、精神分裂症等);(3)皮肤(面部纤维血管瘤、色素脱失斑、鲨鱼皮斑、头部纤维斑块、指/趾甲纤维瘤);(4)肾脏系统(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构瘤、肾囊肿);(5)肺脏(肺淋巴血管肌瘤病);(6)眼科(视网膜色素脱失斑、多发性视网膜错构瘤);(7)口腔科(牙釉质点状凹陷、口内纤维瘤);(8)产科与遗传咨询;(9)骨胳系统。【4】基于结节性硬化症的修正治疗与研究进展。【5】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多学科、全流程管理。 a多发性硬化症研究人员0 a多发性硬化症x诊疗 aR744.5v5 0a梁树立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62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000035002423140302002773300621005793330043012006060019012436900012012627010017012747010017012917010015013088010023013231158-218520241105094126.0 a978-7-5773-0711-4dCNY47.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精神病学b专著f宋学勤,李淑英,郎艳主编 a郑州c郑州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60页d28cm a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品案例教材 a女,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副主任,兼任国家教育部教委精神医学专业教学督导委员会专家,河南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副会长。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担任多个杂志审稿专家,发表学术论文近150篇,其中SCI论文79篇。 a本书为教材。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精神科培训细则》的要求,以其中涉及到的疾病类型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此次编写工作,共16个章节,由36个典型临床案例组成。每个案例基本都由基础知识、精神科特色的问答式病史采集和精神检查、病历书写、治疗和预后等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中间穿插大量的临床思维引导分析。这种特殊的编写形式可以培养住培医师的临床思维和对知识的运用。与目前市面现有多数教材相比,我们增设了心理治疗与游戏障碍(ICD-11中新增诊断)等章节。此外,考虑到精神科与其他科室之间的广泛联系,本教材中不仅包含了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章节,还包含了联络会诊、精神科急诊等特殊章节,可供医学院校学生及临床医生参考使用。 a本书可供医学院校学生及临床医生参考使用0 a精神病学j教材 aR749v5 0a宋学勤4主编 0a李淑英4主编 0a郎艳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44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132001522100036002842150016003203140260003363300409005963330015010056060013010206900016010337010047010497010044010967020015011408010023011551158-218620241111161107.0 a978-7-5184-5196-8dCNY82.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沟通分析的再决定疗法b专著f(美)玛丽·麦克卢尔·古尔丁(MaryMcClureGoulding),(美)罗伯特·L.古尔丁(RobertL.Goulding)著g周司丽译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75页d26cm a玛丽·麦克卢尔·古尔丁(Mary McClure Goulding),罗伯特·L.古尔丁(Robert L. Goulding)是沟通分析的代表人物,他们一同开创了称为“再决定疗法”的治疗方法,融合了沟通分析和格式塔疗法。古尔丁夫妇共同创立并领导了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沃森维尔的西部团体和家庭治疗研究所。 a本书是沟通分析心理疗法的一个代表性流派——再决定疗法的创始人古尔丁夫妇的著作,再决定疗法是将沟通分析理论和格式塔疗法融合后诞生的,本书比较完整地呈现了作者关于再决定疗法的理论和宝贵的治疗经验。本书介绍了再决定治疗的理念、沟通分析与完形心理治疗的理论,并用一百多个案例说明了这种团体心理治疗的实际过程,以及面对不同来访者时的治疗方向和做法。本书内容生动,充分展现了两位高超的心理治疗师对人抱有的信心和热情。 a心理治疗师0 a精神疗法 aR749.055v5 0c(美)a古尔丁c(Goulding, Mary McClure)4著 0c(美)a古尔丁c(Goulding, Robert L.)4著 0a周司丽4译 0aCNbFHWHc20241114 01415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83001522100036002352150016002713050020002873140300003073300367006073330039009746060013010136900016010267010044010427020013010867020015010998010023011141158-218720241010145044.0 a978-7-5184-5150-0dCNY98.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心理治疗师之路b专著f(美)杰弗里·A.科特勒(JeffreyA.Kottler)著g李凌,杨立华译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4.12 a310页d26cm a据原著第6版译出 a杰弗里·A. 科特勒(Jeffrey A. Kottler)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和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咨询学荣誉教授,曾在美国多所大学任教。他不仅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讲座和培训,专注于心理治疗、咨询技巧和个人发展。此外,科特勒还参与了许多国际项目,致力于通过心理健康服务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条件。 a《心理治疗师之路》是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畅销经典之作,广受读者好评。在这本经过全面修订和更新的第六版中,作者杰弗里·A.科特勒(JeffreyA.Kottler)探讨了当今心理治疗师在实践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来自技术发展、经济现实以及理论和技术进步的压力,也涉及治疗师的个人成长、防止职业倦态等话题的讨论。这本书是作者多年临床经验的结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分享了临床智慧和从业心得。 a本书适合处于各阶段的心理治疗师阅读0 a精神疗法 aR749.055v5 0c(美)a科特勒c(Kottler, Jeffrey A.)4著 0a李凌4译 0a杨立华4译 0aCNbFHWHc20241017 0139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65001522100034002172150016002513140343002673300357006103330073009676060021010406900014010617010029010757020013011048010023011171158-218920241129161658.0 a978-7-305-28546-2dCNY92.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fre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疲于做自己b专著e抑郁症与社会f(法)阿兰·埃伦贝格著g王甦译 a南京c南京大学出版社d2024.11 a450页d21cm a阿兰·埃伦贝格,社会学家,法国国家精神健康中心主席,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名誉主任研究员。著有《对个人表现的崇拜》《不确定的个体》《疲于做自己,抑郁症与社会》《不舒服的社会》《热情的机制》等。王甦,巴黎十大社会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当代社会变迁。现为法国国立人口研究院博士后,译有《雷蒙·阿隆回忆录》《弗洛伊德的谎言,一个偶像的黄昏》等。 a抑郁症为何、又如何在我们内心痛苦中高居榜首?它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了二十世纪末个人性概念的变迁?这是本书在对抑郁症领域探索过程中提出的两个疑问。本书从抑郁症出发,试图理解当代个人性问题和探究与此相关的新困境。通过探究处于时代变迁中的人感受自身和个人性、看待世界方式的转变史,作者勾勒出当代人的轮廓,即渐渐走出阶级社会及其政治表现和其既有行为规范的人的特征。 a本书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也适合做相关学术研究的学者使用0 a抑郁症x基本知识 aR749.4v5 1c(法)a埃伦贝格b阿兰4著 0a王甦4译 0aCNbFHWHc20241205 0100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8001932150016002313300395002473330051006426060029006936900015007227010017007378010023007541158-219020240422090610.0 a978-7-5390-8868-6dCNY188.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疑难皮肤病理与临床集萃b专著f郑永平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155页d26cm a皮肤病理,即对皮肤损害的病理学检查,其将肉眼所见的皮肤损害与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学形态相结合,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疾病信息,有助于医生对疑难性、顽固性皮肤病作出合理、准确、甚至是特异性的判断。本书根据国内外最新皮肤病理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多年皮肤病理诊察经验,系统地介绍如何对多种疑难性、顽固性及肿瘤性皮肤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书中还附有多篇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大大地提高本书的实践性、指导性。 a本书可供皮肤科、皮肤病理科相关医务人员阅读参考0 a皮肤病学x疑难病x病理学 aR751.02v5 0a郑永平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56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4001972150016002313140186002473300758004333330019011916060027012106900015012377010017012527010017012698010023012861158-219120240802133643.0 a978-7-5765-1266-3dCNY298.00 a202408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光动力皮肤病治疗学b专著f王秀丽,王宏伟主编 a上海c同济大学出版社d2024.07 a472页d29cm a王秀丽,女,59岁,博士研究生,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医学院光医学研究所所长。致力于皮肤科光动力临床治疗、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牵头。 a光动力治疗和光动力荧光诊断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妇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消化科、呼吸科、神经科等领域,其中皮肤科的ALA-PDT临床应用最为普及和成熟。光动力治疗皮肤病在我国发展迅速,在某些领域已经走到国际前沿,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临床应用特色。本书为国际首部皮肤病光动力治疗学专著,涵盖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两部分,内容翔实,实践案例多,图片丰富,包含大量临床一线资料,可作为从事光动力研究人员及临床工作者员的重要参考书。基础部分8章包括光动力医学发展史、光敏剂、纳米材料与技术、光源及设备、治疗机制、治疗参数、疼痛以及相关动物模型研究;临床部分12章。包括光动力治疗皮肤癌、HPV感染、毛囊皮脂腺疾病、光老化、血管瘤、遗传性皮肤病相关皮肤癌,以及光动力治疗中的联合策略、荧光诊断和不良反应读者将从本书中身临其境的系统了解皮肤光动力治疗的方方面面,并得到未来发展启发。 a皮肤病医学人员0 a皮肤病x光疗法x治疗学 aR751.05v5 0a王秀丽4主编 0a王宏伟4主编 0aCNbFHWHc20240807 0110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4001952150016002293300509002453330013007546060021007676900015007887010017008037010017008208010023008371158-219220240426132142.0 a978-7-117-35932-0dCNY118.00 a20240426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耳源性眩晕新进展b专著f李华伟,聂国辉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01 a209页d26cm a全书分为四部分,共二十七章,每个章节均基于广泛的文献阅读和深入的临床思考,在编写体例上,重点梳理研究动态、关键理论、前沿进展、有争议的观点。在疾病概述部分,除了简要介绍病因、发病机制,还对流行病学与疾病负担进行充分阐述;在诊断与治疗部分,既全面回顾了疾病诊疗指南的历史、现状、关键点,还总结了现存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并指出未来实践与研究的方向。书中的图片均为作者原创或借鉴其他学者的工作改制而成,制作精良。影像学报告的图片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多年的典藏资料,帮助读者真实感受临床病例的独特魅力。 a医学人员0 a内耳眩晕症x诊疗 aR764.33v5 0a李华伟4主编 0a聂国辉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9 0109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5001542100038002092150016002473300505002633330017007686060027007856900012008127010017008248010023008411158-219320240418102135.0 a978-7-5390-8679-8b精装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眼科疾病诊疗思路与典型病例精解b专著f梁丽芳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32页d26cm a眼科疾病涉及面广,病因复杂,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眼科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要求每一位医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提高诊断水平,更好地诊治疾病,减轻患者负担。本书详细介绍了眼科常用检查技术及眼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该书博众才之长,反映了现代眼科疾病的诊治新观点,希望能满足各级医院诊疗之需,对临床眼科专业医师及其他相关专业医务人员,在进一步提高眼科疾病的诊治水平上有所帮助。 a眼科专业医师0 a眼病x诊疗x病案x分析 aR771v5 0a梁丽芳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29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9001542100034001932150016002273140217002433300465004603330021009256060019009466900014009657010017009797010017009968010023010131158-219420241216154918.0 a978-7-117-37359-3b精装dCNY169.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圆锥角膜b专著f周行涛,黄锦海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12 a330页d29cm a教授,博导,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上海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上海市学校卫生保健协会青少年生长发育与健康促进专委会主委,中华医学会视光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a本书按照病因、发病机制、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圆锥角膜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以便为医学专业人士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圆锥角膜的框架。内容丰富精深,图文并茂,体例清晰,可作为临床眼科医师、视光学医师、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参考书,也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第一章圆锥角膜概述第二章角膜组织与超微结构第三章圆锥角膜的发病机制第四章圆锥角膜的诊断工具第五章圆锥角膜的临床特征第六章顿挫型圆锥角膜第七章儿童青少年圆锥角膜第八章继发性圆锥角膜第九章圆锥角膜的治疗。 a角膜疾病医学人员0 a角膜疾病x诊疗 aR772.2v5 0a周行涛4主编 0a黄锦海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02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2001472100038001992150016002373300391002533330013006446060029006576900017006867010017007037010017007207010015007378010023007521158-219520230928114022.0 a978-7-5723-1699-9dCNY28.00 a2023092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常见眼底病200问b专著f高延娥,杜秀娟,温莹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8 a160页d21cm a本书整理了眼底病的常见诊治问题,从“我们为什么能看到东西”开始,讲解我们眼睛的基本结构、常见眼底病需要做的检查,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眼底病变、老年性黄斑病变等常见眼底病的日常生活调护、预防与治疗。本书附有精美的图片,浅显易懂,是一本眼底病方面的科普读物,提醒广大读者,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及老年人,了解常见的眼底疾病,做到有病早就医早治疗,避免严重的视力损害,提高生活质量。 a大众读者0 a眼底疾病x防治x问题解答 aR773.4-44v5 0a高延娥4主编 0a杜秀娟4主编 0a温莹4主编 0aCNbFHWHc20231011 0095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5001542100034002092150016002433300339002593330013005986060027006116900016006387010017006547010017006718010023006881158-219620240729132416.0 a978-7-117-36567-3b精装dCNY198.00 a202407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晶状体病影像学检查及诊断b专著f罗莉霞,刘臻臻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07 a476页d26cm a眼科影像学检查与晶状体疾病的诊疗密切相关,本书通过大量来自临床一线的高质量图片和视频,图文并茂、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影像学检查在晶状体病精准诊断、提升晶状体病治疗水平中的应用。全书涵盖四部分内容:一、各类眼科影像学检查方法;二、正常晶状体的影像学表现;三、各类晶状体病的影像学表现;四、影像学检查在白内障手术及人工晶状体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a医学人员0 a晶状体x眼病x影像诊断 aR776.304v5 0a罗莉霞4主编 0a刘臻臻4主编 0aCNbFHWHc20240731 0124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4300149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300629002423330013008716060015008846900014008997010017009137010017009307010017009478010023009641158-219720241231140437.0 a978-7-117-37277-0dCNY109.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老视b专著f黄锦海,周行涛,张丰菊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4.12 a227页d25cm a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包括老视的机制、老视临床特点和矫正方法、老视的心理和社会经济学三方面内容。老视临床特点和矫正方法是本书的重点,包括配镜、手术和药物三种处理方法。本书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老视诊断和矫正方式的指导。本书从老视流行病学出发,详细分析了老视的患病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影响老视发生及其程度的相关因素,不仅涵盖了视觉症状和视觉检查,还详细介绍了老视的检测方法。治疗方面介绍了老视的矫正方法,包括框架眼镜矫正、角膜接触镜矫正、调节训练、手术矫正以及药物治疗,系统梳理了各种矫正方法的原理、发展和适用范围,并结合大量图片介绍代表性的临床案例,对不同的矫正方式的特点进行了比较,为患者个性化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案提供了科学指导。 a大众读者0 a老视x诊疗 aR778.1v5 0a黄锦海4主编 0a周行涛4主编 0a张丰菊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5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8001932150016002313300489002473330017007366060019007536900011007727010015007838010023007981158-219820240418110635.0 a978-7-5390-8541-8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口腔疾病诊治与案例评析b专著f姜晶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3 a232页d26cm a本书从理论方面介绍了口腔疾病的内容,包含了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对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阐述。在实践方面,加入了由临床工作多年的专家学者精心整理的真实病例,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口腔疾病的诊疗要点做了详细描述。既能与理论部分相互呼应,又在病例中展现了个人的诊疗思路、方法和技术,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书坚持面向临床,力求突出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新疗法,注重临床实践的可操作性和技巧性,兼顾不同等级医院各级口腔专业医务人员的需要,是一本的口腔专业参考用书。 a口腔专业人员0 a口腔疾病x诊疗 aR78v5 0a姜晶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05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000102002403300349003423330009006916060033007006900012007337010017007457010017007628010023007791158-219920240401093651.0 a978-7-117-35175-1dCNY82.00 a2024040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药物化学基础b专著f朱昭玲,庞谢辉主编 a北京c人民卫生出版社d2023.09 a408页d28cm a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 广东广西海南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供药学类专业用 融合教材 a本书理论部分共16章,实验项目共8个。教材中设有学习目标、课前思考、课堂活动、知识链接、案例分析、重点小结等模块。代表药物以“结构式-化学名-性状-鉴别-检查-分析(结构特点、化学性质、稳定性等)-合成路线-构效关系-用途-贮藏及制剂”为主线来学习,其中检查、合成路线、构效关系只在部分药物中有所编写;鉴别、贮藏及制剂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为依据进行编写。 a中专0 a药物化学x中等专业教育j教材 aR914v5 0a朱昭玲4主编 0a庞谢辉4主编 0aCNbFHWHc20240403 0153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140318002573300523005753330087010986060025011856900015012107010015012257010017012408010023012571158-220020241112164645.0 a978-7-5214-4935-8dCNY280.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化学药品标准物质热分析图谱b专著f刘毅,宁保明主编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24.10 a676页d30cm a刘毅,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化药室主任药师。在化学药品质量分析研究领域刊发了20多篇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等热分析相关论文,主编《化学药品对照品图谱集——热分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副主编《药物分析技术进展与应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药典》及英文版等多部书籍的编写。 a目前热分析方法已成为控制药品质量的主要方法,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欧洲药典与日本药局方均已经将其作为法定方法收载。我国自2005年版《中国药典》首次将热分析收入,并规定有关的新药申报资料中必须要有热分析的检验报告,因此热分析方法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日益重视。其具有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便捷灵敏的特点。化学药品对照品图谱集—热分析第1版于2014年出版,收载600多种化学药品的对照品谱图TG和DSC图。本书对化学药品对照品图谱集—热分析第1版的品种进行删减和修订,可供检定机构、科研院所、教学单位、标准化研究单位、仪器公司等单位和相关人员使用。 a本书可供检定机构、科研院所、教学单位、标准化研究单位、仪器公司等单位和相关人员使用0 a药品检定x质谱j图集 aR927-64v5 0a刘毅4主编 0a宁保明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26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4001842150016002183140193002343300407004273330119008346060017009536900011009707010017009818010023009981158-220120240730090117.0 a978-7-5487-5919-5dCNY58.00 a202407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天然药物学选论b专著f李劲平主编 a长沙c中南大学出版社d2024.07 a197页d26cm a李劲平,男,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防治老年病研究;湖南省中药/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委员,湖南省天然保健食品与化妆品首席专家; a本书系统介绍了天然药物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以及各主要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为药学和医学研究者提供了解天然药物学学科的整体框架。全书分为九章,分别从全球天然药物发展、资源、中药炮制加工、药理、化学研究、代谢、制剂研究、质量研究、新药开发这几个方面系统地介绍天然药物的发展现状与研究方法,既可以作为教材为初涉天然药物研究领域的研究生或其他研究者展示天然药物完整图景,也可以作为天然药物研究者的参考书。 a本书既可以作为教材为初涉天然药物研究领域的研究生或其他研究者展示天然药物完整图景,也可以作为天然药物研究者的参考书0 a生药学x研究 aR93v5 0a李劲平4主编 0aCNbFHWHc20240731 0175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61001542100038002152150016002533140567002693300539008363330029013756060029014046900011014337010017014447010017014618010023014781158-220220241227101135.0 a978-7-5714-4378-8b精装dCNY480.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常见农作物废弃部分药用研究b专著f邓家刚,侯小涛主编 a北京c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1 a839页d29cm a邓家刚,广西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药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国家“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部西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省级科研课题30多项。主编《桂本草》《中国-东盟传统药物志》等学术专著10余部。侯小涛,广西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海洋中药学”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中药活性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项目1项;省厅级课题20多项。主编《中国-东盟传统药物志》等学术专著6部,成功主持开发了第一个中-泰药用植物专业数据库。 a本项目收载了芒果叶、甘蔗叶、西瓜藤茎、番茄叶、八角茴香叶、肉桂叶、柿叶、木菠萝叶、木薯叶及五眼果等大宗农作物废弃部分的相关药用研究成果,对目前农业生产中常见农作物废弃部分的化学成分、活性成分动态积累、药效及毒理作用、作用机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健康产品开发等做了全面且详细的研究,建立了一批具有原始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用严谨的科研实验数据证明了相关农作物废弃部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免疫调节、改善糖脂代谢及抗肿瘤等广泛的药理活性,为进一步将其开发为健康产品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学术支持,具有重要的产业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a农业废物药用价值研究人员0 a农业废物x药用价值x研究 aR93v5 0a邓家刚4主编 0a侯小涛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61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050008002012100030002092150016002393000086002553300500003413330081008416060031009226060035009536900012009886900014010007010017010147010017010318010023010481158-220320241227161231.0 a978-7-03-077277-0dCNY98.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b专著f印晓星,徐华娥主编 a3版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5.01 a394页d26cm a“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科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案例版医学规划教材 a本书根据我国医药行业对药学类本科生的需求,围绕药物研发和合理应用两大中心任务编写,于2009年12月第1次出版,2017年1月第2次出版。第一版荣获“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荣获江苏省“精品教材”。为了更加适应健康中国战略,本次新修订的第三版从“研好药”、“用好药”的角度,在继承前两版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调整增加了一些章节,使之紧扣现代医药行业的新发展、新趋势。本书重视案例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各章均提供学习目标、案例及其案例分析、章末的思考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全书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a本书可作为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本科学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0 a生物药剂学x医学院校j教材0 a药物代谢动力学x医学院校j教材 aR945v5 aR969.1v5 0a印晓星4主编 0a徐华娥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211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05000800182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000035002443140734002793300717010133330009017306060031017396900011017707010015017817010017017968010023018131158-220420241212165415.0 a978-7-5214-4959-4dCNY98.00 a202412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药理学b专著f贾雷,陈淑瑜主编 a3版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24.12 a450页d29cm a全国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 a贾雷,女,教授,执业药师,健康管理师,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药品购销考评员,全国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药学类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药品经营类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药学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产教融合专业骨干带头人。现任淄博职业学院药学系主任。从事《药理学》、《药剂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30余年,主编副主编出版药理学、药剂学等教材12部,主持教育教学改革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药学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子项目1项,作为主研人参与三项国家职教本科和专科专业简介和教学标准开发。系山东省首届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主持人、山东省第三批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中药鉴定传承平台主持人、山东省首批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医养健康群主持人。 a《药理学》是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教材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全国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第三轮)之一。根据药理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而成。内容包括理论(共46章)和实训(共14个)两部分。每章设有学习目标、案例、知识链接、知识拓展、岗赛证聚焦、目标检测等模块。内容上紧密接轨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药学技能赛项等内容,注重教考、课证融合,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本教材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书网融合教材,纸质教材融合了数字化教学资源(PPT课件、微课视频等)、题库系统、数字化教学服务(在线教学、在线作业、在线考试),使教材内容更加立体化、生动化,便于使用者自主使用和移动学习。本教材既可供高职高专院校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医药行业培训及从业人员自学使用。 a高职0 a药理学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R96v5 0a贾雷4主编 0a陈淑瑜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091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8001922150016002303300319002463330015005656060011005806060013005916900011006046900012006157010015006278010023006421158-220520240422090523.0 a978-7-5390-8850-1dCNY58.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药理学研究与药物临床应用b专著f王龙梓著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268页d26cm a本书针对临床药物治疗的特点和问题,以推动临床规范用药和合理用药,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为宗旨,本书参考大量中外近代最新药学文献,充分结合我国临床用药现状和作者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药理学、药剂学的基础理论,重点讲述了应用于临床各科室常见病的药品名称、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规格等内容。 a药理学人员0 a药理学0 a药物疗法 aR96v5 aR453v5 0a王龙梓4著 0aCNbFHWHc20240424 0102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300357002583330053006156060021006686900012006897010015007017010017007167010015007338010023007481158-220620240506164916.0 a978-7-5235-0372-0dCNY98.00 a20240506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药物综合评价技术与研究b专著f季波,郑溪水,汪君主编 a北京c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d2023.06 a343页d26cm a本书主要内容为药物的各类综合评价,详细介绍了药物毒性评价、过敏反应评价、药物成果创新度评价、药物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分析与评价、药物应用的利益与风险评价、特殊人群用药评价、药物经济学评价等内容,其中重点阐述了药物评价领域的特色理论与技术,如程序升温加速试验法、重复给药筛选试验、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和新药技术成熟度评价等。 a本书可供药学工作人员、医学院校师生及相关研究人员0 a药物x评价x研究 aR969v5 0a季波4主编 0a郑溪水4主编 0a汪君4主编 0aCNbFHWHc20240508 01779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13001061020015001191050018001341060006001522000079001582100044002372150016002812250017002973140513003143300517008273330013013445170025013576060015013826900014013977010027014117020015014387020013014538010023014661158-220720241023115130.0 a978-7-108-07963-3b精装dCNY79.00 a20241023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致命药瘾b专著e让人沉迷的食品和药物f(美)辛西娅·库恩等著g林慧珍,关莹译 a北京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d2024.10 a390页d21cm2 a新知文库精选 a辛西娅·库恩(Cynthia Kuhn),杜克大学医学中心药理学教授,药理科学培训计划负责人。斯科特·斯沃茨韦德(ScottSwartzwelder),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心理学和医学教授,精神病学与行为学临床专家,同时在退伍军人事务部担任高级顾问。威尔基·威尔逊(Wilkie Wilson),杜克大学预防病学教授,社会科学研究所和儿童与家庭政策中心顾问。莉·希瑟·威尔逊(LeighHeather Wilson),毕业于美国梅瑞迪斯学院西班牙语言文学专业,目前从事教育咨询工作。杰里米·福斯特(Jeremy Foster),毕业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专业,现为国际发展方面的专家。 a这是一本有关让人沉迷的食物和药品知识的科普书籍。作者避免了极端威吓或盲目轻视的态度,提醒大家在精神药物越来越多地变成日常饮食,新型毒品不断更新泛滥的今天,正确认识、准确分辨、走出迷思、理性对待,才是当下保护自己正确用药和远离毒品的更佳方法。本书列举了世界上厉害的12种“绝命毒药”,其中有令人听之色变的冰毒、可卡因、大麻、鸦片,也有让人迷惑的类固醇、兴奋剂、草本药,甚至有常出现在床头、办公桌上的酒、咖啡和香烟;对它们的化学成分、黑市代号、使用历史、用后反应、代谢方式、戒断症状和滥用后果等进行了严谨而细致的介绍。 a一般读者1 a让人沉迷的食品和药物0 a药瘾x研究 aR969.3v5 1c(美)a库恩b辛西娅4著 0a林慧珍4译 0a关莹4译 0aCNbFHWHc20241024 0093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8001472100038002052150016002433300278002593330013005376060023005506060039005736900017006126900018006297010015006478010023006621158-220820240417160612.0 a978-7-5390-8780-1dCNY50.00 a202404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药物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实用500问b专著f闵捷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231页d26cm a本书从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法律法规相关知识、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实际操作、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统计类相关知识等三个方面整理500个问题,并将涉及临床试验核心的法律法规、标准操作规程和职责作为附件参考学习,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管理、药物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a医学人员0 a药效试验x问题解答0 a医疗器械x临床医学x试验x问题解答 aR969.4-44v5 aR197.39-44v5 0a闵捷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88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300333002493330013005826060013005956900011006087010017006198010023006361158-220920240418104823.0 a978-7-5390-8600-2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药物应用及药学研究b专著f陈秋玲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8 a232页d26cm a本书从药理作用、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和规格方面对药物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并且对不同的病情和不同人群的特点、各系统疾病如何科学合理用药也有较为详细地描述。同时结合了各位临床药师多年工作经验,并佐以相应的案例,对药物的合理应用做了进一步阐释,在药物的用法用量上更为明确,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a大众读者0 a临床药学 aR97v5 0a陈秋玲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89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3001482100038001912150016002293300333002453330021005786060013005996900011006127010015006238010023006381158-221020240418091603.0 a978-7-5390-8746-7dCNY28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药物应用综合知识b专著f李敏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68页d26cm a本书结合国内外最新的临床药物研究成果和编者多年临床药物应用经验编写而成,从药理作用、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和规格等方面对临床常用药物进行细致阐述。重点论述如何针对不同疾病和不同人群的特点科学合理用药。书中还结合多篇有代表性的临床用案例,对药物的合理应用做进一步阐释,使得药物用法用量更为明确。 a药学专业技术人员0 a临床药学 aR97v5 0a李敏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086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300267002493330053005166060019005696900011005887010017005998010023006161158-221120240419164329.0 a978-7-5390-8863-1dCNY280.00 a202404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临床药学应用与病例汇总b专著f田红女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4 a232页d26cm a本书根据国内外最新药学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多年临床用药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介绍临床常见药品的名称、药理作用、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规格等,并着重介绍临床常见中药的药性、辨证用法、禁忌证等,书中还附有多篇有代表性的常见疾病药物使用案例,大大提高本书的可操作性。 a本书可供临床药师及医学院校相关专业医学生学习阅读0 a临床药学x病案 aR97v5 0a田红女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02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0001472100040001972150016002373300414002533330023006676060021006906900015007117010015007267010017007418010023007581158-221220240520134449.0 a978-7-5717-1729-2dCNY50.00 a2024052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30000 ay z 000yy ar1 a反兴奋剂基础知识100问b专著f刘阳,李国俊主编 a石家庄c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9 a153页d26cm a本书以问答的形式,通过100个关于反兴奋剂的问题,全面介绍了兴奋剂的定义、种类、危害,兴奋剂检查,兴奋剂违规,申报行踪信息,治疗用药豁免,防止误服误用等方面的基础反兴奋剂知识。本书旨在普及和传播反兴奋剂的常用知识,提高运动员和广大大群众对反兴奋剂工作的认知,促进形成正确的反兴奋剂的舆论导向,建立起广泛的反兴奋剂群众基础,推动反兴奋剂工作的发展,贯彻落实“零出现、零容忍”要求,为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奠定基础。 a广大运动员及教练员0 a兴奋剂x问题解答 aR971-44v5 0a刘阳4主编 0a李国俊4主编 0aCNbFHWHc20240522 0164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65001542100034002192150016002533140488002693300549007573330021013066060019013276900014013467010017013608010023013771158-221320241209140447.0 a978-7-302-67623-2b精装dCNY198.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抗病毒药物研发原理b专著e快速发现技术与应用实践f刘艾林主编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1 a450页d26cm a刘艾林,教授。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至今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工作。1998年-2000年参与筹建了国家药物筛选中心。2004年至今一直参与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工作。2018年-2019年在美国Purdue University访问学习。主要从事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抗感染新药的发现与机制研究,以及计算药理学,网络药理学和药物信息学研究。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理与毒理学分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 a《抗病毒药物研发原理:快速发现技术与应用实践》是一部关于抗病毒药物发现技术、方法和策略及其应用的著作,按照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前三部分为抗病毒药物发现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实验技术方法与虚拟药物筛选技术方法,后三部分为基于实验技术方法和计算技术方法的抗病毒药物发现中的应用。每一部分又按章节进行介绍,自成体系。对于每一具体实验技术方法,首先介绍其目的和原理,操作步聚和结果评价,改进的关键内容及广泛的文献资料。计算技术方法涉及数据资源、不同维度的虚拟筛选方法及网络药理学技术方法,基本反映了当前常用的和先进的计算方法,对于年青的学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a抗病毒药研究人员0 a抗病毒药x研制 aR978.7v5 0a刘艾林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63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7001472100038002242150016002623140364002783300613006423330019012556060033012746900014013077010017013217010017013388010023013551158-221420240919135715.0 a978-7-5214-4873-3dCNY50.00 a202409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3年中国贝伐珠单抗抗肿瘤治疗应用现状研究报告b专著f高亦博,王崟冰主编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24.09 a160页d21cm a国自然优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深圳市杰青,北京市科技新星。先后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癌症中心/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转化医学实验室主任;国家癌症中心南方分中心/深圳市肿瘤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深圳市肿瘤表观遗传和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 a《2023年中国贝伐珠单抗抗肿瘤治疗应用现状研究报告》从介绍肿瘤全球及中国流行病学开始,介绍了靶向抗肿瘤的进展,对其中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的作用机制及国内外获批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由于贝伐珠单抗国内的快速获批及多项指南推荐,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随着2022年国家医保对贝伐珠单抗的报销限制解除,使得贝伐珠单抗在国内应用的更加普及。基于全国贝伐珠单抗应用的调研数据,了解2023年中国贝伐珠单抗应用现状,并基于现状发掘贝伐珠单抗的全国药物可及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此外,通过对调研到的患者疾病类型的分析,了解在医保解除对贝伐珠单抗报销的限制后,贝伐珠单抗应用的瘤种情况及地区分布,为贝伐珠单抗的长期监管提供数据支持。 a抗癌药研究人员0 a抗癌药x研究报告y中国z2023 aR979.1v5 0a高亦博4主编 0a王崟冰4主编 0aCNbFHWHc20240926 0150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8002002150016002383000037002543140353002913300451006443330035010956060043011306900014011737010017011877010015012048010023012191158-221520241022154818.0 a978-7-5214-4888-7dCNY45.00 a202410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审方要点b专著f李亦蕾,郑萍主编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24.10 a188页d24cm a药师处方审核培训系列教材:案例版 a李亦蕾,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药师,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临床药学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食品药品审评认证技术协会会员。长期从事肿瘤药理学和药物质量分析研究工作,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数二十余篇科技论文,SCI文章3篇。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州市科技项目1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2项。曾于2003年和2013年两次赴美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深造。 a本书是“药师处方审核培训系列教材(案例版)”之一,系以免疫抑制剂治疗相关临床指南、诊疗规范与专家共识及处方审核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编写。全书包括免疫抑制剂审方依据、免疫抑制剂药物基本概述和特点、基本分类、处方审核要点及习题集五部分内容,对含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的处方审核重点进行了简要说明。同时书中设置大量处方实例并附详细解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药师日常处方审核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快速提升药师的审方能力和技巧。本书可供医疗机构、药店药师使用。 a本书可供医疗机构、药店药师使用0 a免疫抑制剂x处方x检查x岗位培训j教材 aR979.5v5 0a李亦蕾4主编 0a郑萍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24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42002042150016002463140083002623300505003453330021008506060023008716900009008947010017009037010017009207010015009378010023009521158-221720240801142502.0 a978-7-5116-6939-1dCNY58.00 a202408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手册b专著f马正炳,苏呈文,马洁主编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7 a170页d21cm a马正炳,1966年4月出生,男,中共党员,黄南州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推广研究员。 a黄南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抢抓机遇,举全州之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州,经过精心准备和谋划,参加了由省政府组织的现场答辩,并以领先的成绩荣获“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区”称号。为了加快推进输出地建设,黄南州委、州政府充分结合黄南实际,提出了“提质、稳量、补链、扩输”的输出地建设总体思路,做好农业生产、种植业结构调整是输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书主要介绍了黄南州基本情况、自然禀赋、主要和特色农作物种植技术、技术规范等。全书编写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技术简明、可操作性强。 a现代农业技术人员0 a现代农业x农业技术 aSv5 0a马正炳4主编 0a苏呈文4主编 0a马洁4主编 0aCNbFHWHc20240807 0103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8002102150015002483300427002633330029006906060037007196900014007567010015007708010023007851158-221820240527155749.0 a978-7-5544-5222-6dCNY32.00 a20240527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640000 ay z 000yy ar1 a宁夏压砂地土壤水分及干燥化空间分布特征研究b专著f王幼奇著 a银川c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d2023.06 a51页d26cm a本书是环境科学类专著,本书通过大量数据调查针对宁夏中部旱区土壤干燥化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归纳和研究。针对压砂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年限增加,压砂地出现土壤水分减少,容重增大等现象提出保护措施,尽可能的保持土壤肥力,进而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本书以宁夏香山地区压砂地土壤理化性质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空间预测模型下土壤属性的插值效果,以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也对探索宁夏压砂地土壤水分状况、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荒漠土壤水土流失研究人员0 a荒漠x土壤x水土流失x研究y宁夏 aS157.1v5 0a王幼奇4著 0aCNbFHWHc20240529 0129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19001472100030002662150016002963300626003123330021009386060019009596900012009787110055009908010023010451158-221920240612141144.0 a978-7-5525-7232-2dCNY68.00 a2024061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40000 ay z 000yy ar1 a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与采样技术指导手册b专著f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a银川c阳光出版社d2023.12 a271页d26cm a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有关要求,为全面组织和实施宁夏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编制本技术指导手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普查对象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重点调查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相关的土地,如盐碱地等。主要内容包括野外调查采样前期准备、预设样点的外业定位、成土环境与土壤利用调查、表层和剖面土壤采样、剖面形态描述、外业调查采样质量控制、土壤普查专业名词解释等。并根据“宁夏第三次土壤普查暂行土壤分类系统”,对宁夏18个土类37个亚类野外鉴别特征进行了阐述,为宁夏“三普”县级鉴别土壤类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a土壤调查研究人员0 a土壤调查y宁夏 aS159v502a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4编 0aCNbFHWHc20240619 0139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050008001862100030001942150016002243140158002403300429003983330235008276060029010626900011010917010017011028010023011191158-222020240718160412.0 a978-7-5029-8235-5dCNY98.00 a202407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农业气象学原理b专著f申双和等编著 a2版 a北京c气象出版社d2024.05 a310页d23cm a申双和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57年8月出生,江苏泰州市人,现任滨江学院院长。 1982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后分别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 a本书为中国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局校共建教材、“十三五”“十四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中国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建项目资助精品教材。农业气象学是应用气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和国家级一流课程,全书共七章,包括绪论、太阳辐射对农业的影响、温度与农业生产、水分与农业生产、温室气体及风与农业生产、农业气象模式、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每一章均有新编的选择题、填空题与简答题,以便复习巩固农业气象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a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开设应用气象学专业及相关专业方向的农业气象学课程,也可作为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地理科学、农学、林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课程教材,以及供从事气象、地理、水文等有关研究与业务部门的科技人员参考0 a农业气象x高等学校j教材 aS16v5 0a申双和4编著 0aCNbFHWHc20240724 0093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8002022150016002403300300002563330031005566060029005876060029006166900014006457010015006598010023006741158-222120241009135113.0 a978-7-5369-8775-3dCNY60.00 a20241009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农机轻量化铝合金热处理及热变形行为b专著f王孝国著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7 a208页d26cm a本书共十章,内容包括:铝合金基础知识;铝合金微合金化、热处理及强化理论;铸态Al-Mg-Si-Cu-Mn合金热处理过程中彩色金相的应用;Al-Mg-Si-Cu-Mn-Cr铝合金均匀化热处理及弥散相分布研究;Ho对Al-Zn-Mg-Cu合金均匀化热处理过程中微观组织和性能演变的影响;弥散相对Al-Mg-Si-Cu合金热变形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的影响等。 a本书适用于农业机械研究人员0 a农业机械x零部件x热处理0 a农业机械x零部件x热变形 aS220.3v5 0a王孝国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68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00001482100042002482150016002903140433003063300528007393330025012676060068012926900013013607110043013738010023014161158-222220241008163230.0 a978-7-5116-7086-1dCNY128.00 a202410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全国农科院系统科技期刊论文产出统计报告h2014-2023年b专著f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组织编写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9 a187页d26cm a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简称信息所)是以农业信息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信息所内设机构34个,拥有国家农业图书馆、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公开出版学术和行业类期刊12种。信息所关注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管理等学科发展,致力于实现农业信息领域的公益服务、决策咨询、科研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学科领域,(一)农业信息分析研究。(二)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三)农业信息管理研究。 a《全国农科院系统科研产出统计分析报告(2014—2023年)》是对农业农村部所属“三院”及部分省(市、自治区)级农(垦、牧)业科学院共33家农业科研机构近十年(2014-2023)科技期刊论文、获奖成果、国内专利产出情况的客观统计,未进行统计对象间的对比分析。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数据来源于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WebofScience,WOS)、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获奖科技成果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科技成果网,国内专利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2023年9月。本书可供相关人员系统地了解相关院所科研成果产出情况。 a农业科学研究相关人员0 a农业科学x科学研究组织机构x科技产出x研究报告y中国z2014-2023 aS-242v502a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010 0165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140319002443300737005633330029013006060029013296900014013587010013013728010023013851158-222320241031114220.0 a978-7-122-46637-2dCNY89.00 a202410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滴灌工程轮灌策略优化方法研究b专著f李伟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11 a355页d24cm a李伟,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优化算法及其在农业工程,采用优化算法等人工智能方法优化轮灌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验证了人工智能方法取代传统手工方法的可行性,并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2024年度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同时也获得了新疆天业集团(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场地与设备支持。 a本书专注于滴灌工程技术与管理优化,内容覆盖滴灌工程从设计、计算、建设到优化管理的各个环节,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升滴灌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节水效果。书中不仅详细阐述了滴灌工程的基本建设标准、性能评估指标以及工程建设路径,还深入分析了新疆等典型地区滴灌工程实践中遇到的挑战与问题,特别是针对轮灌策略的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构建和应用多种轮灌组模型,结合群体智能算法等现代优化技术,该书展示了如何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实现轮灌组的精准布局与智能管控,从而并满足各项灌溉需求。此外,书中还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策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节约、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计算效率,为滴灌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该书对遗传算法在滴灌系统优化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基于实际需求的多样化优化算法架构,为滴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 a滴灌系统工程设计研究人员0 a滴灌系统x工程设计x研究 aS275.6v5 0a李伟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92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42001962150016002383140832002543300465010863330009015516060019015606900011015797010017015907010015016077010017016228010023016391158-222420240910130954.0 a978-7-5116-7046-5dCNY42.00 a202409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作物栽培技术b专著f杨晓龙,刘慧,向泽宇主编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9 a272页d26cm a杨晓龙,中共党员,汉族,1985年生,陕西华阴市,硕士学历,植物学专业,讲师,自2017年起任教于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农林科学系,主授课程《植物牛长与环境》《士壤与肥料》等,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主编教材3部《花卉栽培》,《草地培育改良技术》,《饲料作物生产加工技术》。刘慧,女,1991年12月生,汉族,青海省格尔木市人,讲师。201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工程专业,2015年8月起至今,在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农林科学系从事作物生产研究与教学工作。向泽宇,男,1986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2012年6月参加工作,硕土研究生学历,2012年6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生态学专业,助理研究员职称,长期从事草地生态、植物群落生态等方面研究工作参与省级、中科院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项目10余项,先后在《草业科学》《生态学杂志》《林业科学》《Journal of Arid Land》《Scandinavian Journal ofForest Research》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1部,专利1项。 a《作物栽培技术》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作物栽培的基础知识,包含作物栽培学的基本概念、作物生长发育特性、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作物栽培基本技术、作物栽培新技术等共性知识以及青海地区常见大田栽培作物,如小麦大麦、青稞、油菜、向日葵等栽培管理技术以及优良种质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该教材通过详细阐述不同作物的栽培技术,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作物栽培的各个环节,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实用性强。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种植类专业参考书,也可作为作物生产技术人员的指导用书。 a高职0 a作物x栽培技术 aS31v5 0a杨晓龙4主编 0a刘慧4主编 0a向泽宇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55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42002042150016002463140425002623300507006873330025011946060019012196900012012387010015012507010013012658010023012781158-222520240910131030.0 a978-7-5116-7044-1dCNY68.00 a202409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采后果实品质劣变机理及调控研究b专著f孙华军,李跃著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9 a231页d24cm a孙华军,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果蔬采后品质劣变分子机理及贮藏保鲜方法研究。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等课题,参与国家和校级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5篇,核心论文3篇。李跃,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果蔬采后品质劣变分子机理及贮藏保鲜方法研究。主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课题,参与省级和校级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2篇,核心论文1篇。 a果蔬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丰富的营养、能量和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对果蔬的种类和新鲜度要求越来越严格,因为果蔬新鲜度与品质有关,而品质与营养特性呈正相关,因此果蔬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它们的市场竞争力。采后果实品质劣变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书以南果梨为例重点介绍了采后果实品质劣变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变化,以及延缓果实品质劣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旨在为其他果蔬采后品质变化的机理及调控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a果实品质研究相关人员0 a果实品质x研究 aS311v5 0a孙华军4著 0a李跃4著 0aCNbFHWHc20240912 0130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34002202150016002543140228002703300295004983330139007936060025009326900012009577010017009697120039009868010023010251158-222620240913160924.0 a978-7-122-46493-4dCNY68.00 a202409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农业人工智能应用b专著f柴方艳主编g广州万维视景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编写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11 a222页d24cm a柴方艳,教授,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黑龙江教育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智慧农业专委会委员,专业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主讲课程Linux企业级应用、人工智能基础、云计算技术应用。 a《农业人工智能应用》一书围绕农、林、牧、渔四大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展开,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结合人工智能领域的图像分类、物体检测、图像分割等技术,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不同应用,分为第1篇农业人工智能技术概述、第2篇农业人工智能基础应用、第3篇农业人工智能综合实践,包含8个模块。 a本书可作为新农民、农业农村信息化、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等领域技术人员的培训参考书,也可供智慧农业、农业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考阅读0 a人工智能x应用x农业 aS-39v5 0a柴方艳4主编02a广州万维视景科技有限公司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0919 0134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9001472100034002362150016002703140141002863300493004273330027009206060049009476900012009967110031010087110033010398010023010721158-222720240823160133.0 a978-7-109-32321-6dCNY78.00 a202408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2年中国植保减灾发展报告b专著f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 a北京c中国农业出版社d2024.08 a133页d30cm a本书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防治处组织编写,组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系统相关专家共同编写,编者团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编写经验。 a本书系统总结了我国2022年度植物保护和植物检疫工作情况,为年度系列出版物。主要内容包括2022年植保植检工作概述,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与监测工作情况,农作物重大病虫危害与防治工作情况:粮油作物病虫害防治、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蝗虫防治、农田草害防治、农区鼠害防治及绿色防控推进情况,植物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与检疫工作情况,农药与药械应用情况,植保体系建设与国际交流合作情况等,还附有2022年全国植保植检工作大事记。对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能力建设,科学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a作物病虫害防治研究人员0 a作物x病虫害防治x发展x研究报告y中国z2022 aS435v502a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4编02a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0829 0125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4002122150016002463140141002623300457004033330035008606060049008956900012009447110033009568010023009891158-222820241008143926.0 a978-7-109-32494-7dCNY86.00 a202410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3年中国植保减灾发展报告b专著f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 a北京c中国农业出版社d2024.09 a152页d29cm a本书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防治处组织编写,组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系统相关专家共同编写,编者团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编写经验。 a本书系统总结了我国2023年度植物保护和植物检疫工作情况,为年度系列出版物。主要内容包括2023年植保植检工作概述,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与监测工作情况,农作物重大病虫危害与防治工作情况:粮油作物病虫害防治、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蝗虫防治、农田草害防治、农区鼠害防治及绿色防控推进情况,植物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与检疫工作情况,农药与药械应用情况,植保体系建设与国际交流合作情况等。对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能力建设,科学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a植物保护和植物检疫工作相关人员0 a作物x病虫害防治x发展x研究报告y中国z2023 aS435v502a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31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42001992150016002413300636002573330065008936060021009586060015009796900016009946900011010107010017010218010023010381158-222920241230165206.0 a978-7-5116-6370-2dCNY4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甘肃省甜菜病虫草害识别及预防b专著f赵丽梅编著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2 a160页d26cm a甘肃省自1940年开始种植甜菜,已有80多年的历史,主产区位于河西走廊,年播种面积10万亩左右,有甘肃酒泉德源食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张掖市云鹏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皇台实业制糖有限公司3家糖企生产加工。病虫草害预防是甜菜丰产高糖的关键,自2011年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设立以来,针对甘肃省甜菜原料生产上病虫草害发生种类、规律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深入开展了相应的试验研究和示范,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被种植户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甜菜产量和含糖。基于上述背景,《甘肃省甜菜病虫草害识别与预防》一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省甜菜主要病害、虫害、草害与适宜甘肃省种植的优良甜菜新品种。适于从事教学、科研和农业技术人员以及从事甜菜生产人员参考。 a本书适于从事教学、科研和农业技术人员以及从事甜菜生产人员参考0 a甜菜x病虫害防治0 a甜菜x除草 aS435.663v5 aS45v5 0a赵丽梅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099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6001472100034002032150016002373300414002533330017006676060015006846900012006997110031007118010023007421158-223020241216162006.0 a978-7-109-31973-8dCNY79.8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安全高效新农药300种b专著f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组编 a北京c中国农业出版社d2024.11 a409页d26cm a本书精选在我国批准登记的300个农药产品,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品种内容包括农药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毒性、作用特点、剂型、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重点写使用方法。简要介绍农药选购、农药配制、农药施用、施药安全防护、剩余农药与农药废弃物处置等知识。附录为我国禁用、限用农药的相关规定。附有安全使用农药彩图。附有按音序排列的农药名称索引、农药防治对象索引,方便读者根据不同的需要查找内容。 a农业技术人员0 a农药x品种 aS482v502a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4组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53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100042002072150016002493140159002653300646004243330093010706060031011636900012011946900011012066900012012177010017012298010023012461158-223120240701143522.0 a978-7-5116-6897-4dCNY398.00 a202407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农药施用关键技术与病虫草害绿色防控b专著f封洪强等主编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6 a713页d26cm a封洪强,男,河北吴桥人,1973年出生,1994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获硕士学位。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a为了准确快捷地识别病虫草害、把握科学有效的农药施用技术,作者组织国内权威专家,结合多年的科研和工作实践,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针对农业生产上的实际需要编著了《农药施用关键技术与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对喷雾技术、喷雾机械、喷雾助剂和农药应用技术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收录了24种作物、蔬菜和果树中的300多种重要病虫草害,对每种重要的病虫草害诊断识别进行了简要地介绍;并系统地介绍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部位、发生时期和相应的喷雾关键技术,提出了各种生育阶段病虫害的最佳防治药剂种类、剂量和喷雾技术方法。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准确实用。本书主要读者对象是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同时也供农民技术员、农业科研人员、农药厂技术研发和推广销售人员参考。 a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同时也供农民技术员、农业科研人员、农药厂技术研发和推广销售人员参考0 a农药施用x病虫害防治x除草 aS482v5 aS43v5 aS365v5 0a封洪强4主编 0aCNbFHWHc20240703 0156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42002122150016002543140448002703300457007183330017011755170039011926060029012316900012012607010015012728010023012871158-223220241213102623.0 a978-7-5116-7196-7dCNY65.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沃土深耕b专著e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数字化典型案例脚本f王剑非著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1 a221页d24cm a王剑非,副研究员,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主要从事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主持完成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项目“山东12396农业科技信息媒体服务体系”及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项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融媒体”两项省级课题,另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2项。带领团队完成的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项目,获得“2023年度山东省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2024年被评选为山东省技术市场协会科技金桥奖先进个人。首位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 a此著作是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项目拍摄10期《田间课堂》前撰写的农业视频脚本,基于盐碱地土壤改良、玉米、水稻、大豆这四个农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并取得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科研成果,设计拍摄镜头角度、引导专家讲技术的完整记录。在拍摄中与省级媒体主播、农科院专家互动,共同丰富农业科普技术讲座的层次,吸引农民朋友的关注热点,让农民朋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农业新技术。另外。书中还有一些农业科普知识,文字简练,通俗易懂,让读者了解最新的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a农业技术人员1 a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数字化典型案例脚本0 a农业技术y中国j普及读物 aS-49v5 0a王剑非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099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8001862150016002243300419002403330013006596060015006726060015006876900010007027010017007128010023007291158-223320240531152616.0 a978-7-5369-8687-9dCNY58.00 a202405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植物的演化与驯化b专著f李祥栋主编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6 a273页d26cm a本书本着做有深度、有价值的科普理念,立足于我国的农业发展,选取了18种比较常见的玉米、小麦、黍稷、薏苡、猕猴桃、柑橘等重要粮食、特色杂粮和林木水果植物,结合最新的作物科学、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进展,概要的介绍了这些植物(作物)的是如何起源、如何传播及物种形成和驯化过程以及当前的一些发展现状,希望能够提升大众对这些作物的认知和理解,驱动更深次的的世界认知,激发对未知边界探索的欲求,也为植物(作物)科学的研究提供根本遵循。 a大众读者0 a作物x起源0 a作物x驯化 aS5v5 0a李祥栋4主编 0aCNbFHWHc20240605 0125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8001982150016002363300656002523330013009086060017009216060019009386900014009577010015009718010023009861158-223520240603083633.0 a978-7-5369-8742-5dCNY25.00 a20240603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青稞营养功能提升与食品加工技术b专著f龚凌霄著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4 a118页d26cm a书稿吸收了全球针对青稞(裸大麦)食品尤其是其健康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从全新的营养、健康的视角系统总结了青稞的营养价值、健康益处以及提升健康功能的加工技术,为植物科学家、食品科学家、营养学家、政策制定者和企业认识青稞、开发健康青稞产品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合全面的综述。全书分为7章:第一章“概论”,介绍了青稞的种植分布和分类,以及健康谷物产品的开发现状和市场需求,总体认识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旨在让读者认识营养、健康的深加工青稞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章青稞的营养特性,第三章青稞的生物活性物质,第四章青稞及其功能成分的生物活性,第五章青稞食品与慢性疾病,第六章青稞健康食品的开发与应用现状,第七章青稞全谷物食品健康功能提升技术。 a大众读者0 a元麦x营养学0 a元麦x食品加工 aS512.3v5 0a龚凌霄4著 0aCNbFHWHc20240605 0119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5002403300559002553330027008146060045008416900011008867010015008977010015009128010023009271158-223620241024113750.0 a978-7-109-31399-6dCNY88.00 a2024102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食用豆遥感测产的理论与方法研究b专著f张蕙杰,高懋芳著 a北京c中国农业出版社d2023.11 a98页d26cm a本书是食用豆遥感监测理论与应用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食用豆种植面积提取、长势监测、产量估算等,重点突出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重点介绍食用豆遥感监测的组成与发展过程;第二章阐述食用豆遥感监测基础理论;第三章较为详细的介绍食用豆遥感监测相关内容以及主要监测方法,重点阐述食用豆遥感识别、长势监测、产量评估等内容;第四章以吉林白城为例,论述绿豆遥感监测应用;第五章以河北张家口为例,分析蚕豆遥感监测应用;第六章以云南大理为例,介绍豌豆遥感监测实践与应用;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探讨本项研究主要结论与重要意义,并分析今后的重点方向与发展趋势。 a食用豆遥感监测研究人员0 a遥感技术x应用x豆类作物x作物监测x研究 aS52v5 0a张蕙杰4著 0a高懋芳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17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4001802150016002143140149002303300445003793330023008246060037008476900012008847010017008968010023009131158-223720240815164058.0 a978-7-5482-5116-3dCNY48.00 a202408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丽江马铃薯b专著f王绍林主编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82页d24cm a王绍林,男,汉族,1962年11月7日生,中共党员,二级农业推广研究员。1983年云南农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长期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业科研及示范推广工作。 a马铃薯是丽江山区种植的主要作物,既是山区人民的主要口粮、牲畜饲料及蔬菜,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在山区人民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丽江市农科所从60年代末便在玉龙县(原丽江县)太安乡高寒山区设点开展马铃薯科研推广工作,50多年来,几代科技人员扎根高寒山区,克服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科研设施简陋等各种困难,针对马铃薯生产实际需要,以解决制约生产发展难题,提高马铃薯产量质量,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为已任接续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a马铃薯栽培技术人员0 a马铃薯x栽培技术x科学研究y丽江 aS532v5 0a王绍林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114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8001882150016002263140144002423300403003863330023007896060031008126900015008437010017008588010023008751158-223820241015103216.0 a978-7-5725-1695-5dCNY28.00 a202410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b专著f周建华主编 a郑州c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9 a108页d21cm a周建华,副研究员,现任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马铃薯研究中心主任,主持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直根系蔬菜新品种选育推广项目1项,发表科研论文多篇。 a本书是农业田间管理科普图书。本书作者从事马铃薯技术推广近10年,对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作区、南方及西南地区都进行了实地调研后,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13章介绍了马铃薯生物学特性,品种类型及主要栽培季节、方式,不同种植区的栽培技术特点,留种,中原地区春秋二季栽培技术,北方地区一季作区栽培技术,南方地区栽培技术,西南地区一二季混作区栽培技术,常见病虫、草害防治,不良环境与营养造成的病害,以及收获和储藏。 a马铃薯栽培技术人员0 a马铃薯x栽培技术j普及读物 aS532-49v5 0a周建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21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8002012150020002393140214002593300329004733330071008026060027008736900012009007010013009127010015009258010023009401158-223920240612165309.0 a978-7-5369-8771-5dCNY120.00 a2024061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冬枣设施栽培理论与生产技术b专著f谢忠,曹荣荣著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362页c图d26cm a谢忠,1970年出生,1994年6月毕业于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园艺专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渭南市农业学校和渭南市洛惠渠管理中心任职。曹荣荣,1972年出生,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渭南市洛惠渠管理中心,任设计室总工程师。 a本书共13章,主要包括:冬枣设施栽培概述、冬枣设施栽培类型及棚体结构、冬枣设施栽培的环境及调控、冬枣生物学特性、冬枣品种及芽变品种的选育、冬枣育苗技术、设施冬枣栽培建园、设施冬枣高产优质的物质基础与土肥水管理、设施冬枣的整形修剪、不同设施栽培的枣园管理、沾冬二号冬枣的栽培管理、设施冬枣病虫害防治、冬枣的采收与贮藏保鲜等内容。 a本书适合广大果树科技工作者、枣农和农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等阅读参考0 a枣x果树园艺x设施农业 aS628v5 0a谢忠4著 0a曹荣荣4著 0aCNbFHWHc20240619 0197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822002543300511010763330021015875170027016086060025016356900018016607010015016788010023016931158-224020241213102255.0 a978-7-5008-8549-8dCNY28.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黄桃翠工作法b专著e高含油杂交油菜系统选育f黄桃翠著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01 a217页d19cm a黄翠桃,1978年出生,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重庆市妇联兼职副主席,重庆市青年科技联合会常务理事。曾任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第十三届妇代会代表。曾获重庆市五一巾帼标兵、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重庆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和称号。黄桃翠先后主持主研省部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11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专利5项,培育油菜品种13个,在特高含油油菜品种培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她培育的油菜特高含油品种“庆油3号”,创造登记当年全国油菜含油量的最高记录,平均产油量较对照提高近50%,作为全国油菜主推品种,累积创造经济效益超90亿元。她培育的油菜高含油品种“庆油8号”更是打破了由“庆油3号”所创造的高含油记录。她长期致力于油菜高含油品种的选育,所培育品种三次刷新了全国油菜最高含油记录,是集油菜品种研发、品种栽培、品种生产、品种推广等技能于一身的高层次人才,为推动我国油菜产业迈向高含油时代作出了引领性的突出贡献。 a杂交育种是培育油菜新品种的主要途径,具有将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新品种中的特点,并且新品种具有杂种优势。高含油是油菜中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作为油菜育种最核心的指标。高含油杂交油菜系统选育法是高含油油菜品种育成的有效方法,并且保证了育成品种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同时综合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和快速育种技术,提高了育种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利于高含油油菜新品种的快速选育。本书主要阐述本人多年来在高含油油菜品种育种过程中的一些操作方法和实施效果,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使用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集成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a油菜栽培技术人员1 a高含油杂交油菜系统选育0 a杂交x油菜x遗传育种 aS634.303.2v5 0a黄桃翠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46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300893002383330021011316060031011526900016011837010013011998010023012121158-224120241224173949.0 a978-7-5671-5151-2dCNY68.00 a202412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温室番茄无人机授粉技术b专著f石强著 a上海c上海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04页d24cm a石强,博士,高级实验师,上海开放大学教师。研究方向:智能化设施装备,精准农业航空技术与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协同育人等项目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番茄是管状花目、茄科、番茄属的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番茄果实中富含维生素、番茄红素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被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是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目前温室番茄生产中授粉技术仍存在较大不足,难以适应当下现代农业绿色、高效、便捷的生产需求,成为制约温室番茄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升的因素。本文对番茄花朵宏观和显微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番茄花药三维模型;利用Hertz接触理论和JKR粘弹性接触模型,对花粉颗粒接触过程进行分析;基于离散元方法构建番茄花朵振动授粉全尺寸仿真模型,揭示不同振动条件下花粉释放-运动-粘附规律;研究了无人机下洗流场作用下番茄花朵的风致振动规律。在此基数上发现,无人机下洗流场具有湍流度高、时空脉动特性强、风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以使番茄花朵发生复杂的风致振动,为温室番茄授粉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 a番茄栽培研究人员0 a番茄x温室栽培x授粉x研究 aS641.236v5 0a石强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361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6002402250021002563140243002773300351005203330107008716060021009786900012009997010017010117010017010287010015010458010023010601158-224220241108084940.0 a978-7-111-76940-8dCNY50.00 a20241108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怎样提高食用菌种植效益b专著f国淑梅,牛贞福,刘永编著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5.01 a320页d21cm2 a专家帮你提高效益 a国淑梅,副教授,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双师型教师,承担“植物生理学”“植物育种学”“产品创新思维与实践”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育种学、农业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相关研究,是山东省科普专家人才库农业类技术专家。 a本书较为全面地分析、总结了食用菌菌种制作和香菇、平菇、黑木耳、双孢蘑菇、金针菇等在生产中的误区,着重从常见食用菌的生长条件、栽培季节、栽培模式、菌袋制作、出菇管理等关键环节展开介绍。本书内容翔实、新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可操作性强,设有“提示”“注意”“小窍门”“提高效益途径”等小栏目,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提高食用菌种植效益的方法。 a本书适合从事食用菌生产的企业、合作社、菇农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使用,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0 a食用菌x蔬菜园艺 aS646v5 0a国淑梅4编著 0a牛贞福4编著 0a刘永4编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00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8001982150016002363300423002523330019006756060029006946900017007237010015007408010023007551158-224320240729144022.0 a978-7-5725-1631-3dCNY28.00 a202407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赤松茸栽培技术与营养功效详解b专著f魏磊等主编 a郑州c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7 a108页d21cm a本书对赤松茸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和介绍,内容涉及赤松茸的天然资源分布和人工培育概况;赤松茸的生物学特征,包括赤松茸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生理特征、遗传特征和其他特征等;赤松茸优良菌种的选择与高效制作,以及生长发育特性;赤松茸的栽培管理技术与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赤松茸的营养成分、活性成分,以及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赤松茸的的采收与加工,赤松茸提取物的制备与应用,赤松茸食品的研究与应用;赤松茸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前景;等等。 a食用菌栽培技术0 a食用菌x栽培技术x营养学 aS646.1-64v5 0a魏磊4主编 0aCNbFHWHc20240731 0130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13001071020015001201050018001351060006001532000063001592100034002222150016002563140171002723300412004433330071008556060021009266900017009477010017009647010015009817010015009968010023010111158-224420240829110745.0 a978-7-109-32348-3b精装dCNY368.00 a202408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英汉汉英果树品种词汇b专著e英、汉f张运涛,张莉,孙健主编 a北京c中国农业出版社d2024.08 a449页d21cm a张运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教授,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理事长、第十届世界草莓大会执行主席、国际园艺学会草莓栽培管理委员会主席,在我社出版草莓系列图书十几部。 a随着全球现代果树育种技术的进步,果树育种周期越来越短,新品种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许多新品种和特色品种层出不穷。由于果树品种越来越多,常出现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现象。为了规范果树中英文名称,为了便于国际交流和论文写作,邀请了国内60余位知名果树专家,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编写了这本《英汉汉英果树品种词典》。本词典共收集了30余种果树品种的词汇20000余条,可供农业院校及其他院校师生、果树科研工作者及生产一线的同志参考。 a本书可供农业院校及其他院校师生、果树科研工作者及生产一线的同志参考0 a果树x品种j词典 aS660.2-61v5 0a张运涛4主编 0a张莉4主编 0a孙健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13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40002082150016002483300467002643330027007316060031007586900014007897010017008037010017008207010017008378010023008541158-224520240520140948.0 a978-7-5717-1506-9dCNY58.00 a2024052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30000 ay z 000yy ar1 a寒地苹果绿色栽培与管理b专著f王英俊,宋占宝,张天也主编 a石家庄c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5 a177页d26cm a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特色效益农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水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区域布局更加优化,产业效益更加明显,已成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苹果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研究并总结了国内外先进的寒地苹果栽培技术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寒地苹果的品种与砧木、树体特性与环境要求、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越冬防寒、贮藏保鲜等。该书技术新颖、科学实用、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可为从事寒地苹果产业的企业和果农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a果树园艺无污染技术人员0 a苹果x果树园艺x无污染技术 aS661.1v5 0a王英俊4主编 0a宋占宝4主编 0a张天也4主编 0aCNbFHWHc20240522 0129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5001472100034002222150016002562250027002723140184002993300315004833330111007986060019009096900017009287010017009457010017009627010017009798010023009961158-224620240903110814.0 a978-7-122-46399-9dCNY39.80 a202409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葡萄合理整形修剪彩色图解b专著e视频升级版f常世江,杜小亮,孙海生主编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11 a201页d21cm2 a乡村振兴之科技兴农系列 a孙海生,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葡萄资源鉴定、品种选育种和农技推广工作,参与编写出版葡萄种植技术类图书8本,参与编写国家行业标准2个,主持设计建设葡萄酒庄2个。 a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直观易懂的高清图片,同时配套各关键环节的讲解或演示视频,详细介绍了葡萄的生物学特征,并深入阐述了葡萄种植中的架材搭建、树形的选择和培养、树体的修剪和管理及葡萄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配套栽培管理措施等,为广大葡萄生产从业者梳理出清晰明了的知识体系,帮助大家解决在葡萄生产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a本书对基层果农、果树种植技术人员、农技推广人员,以及高校果树园艺专业师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价值和较好的指导作用0 a葡萄栽培j图解 aS663.1-64v5 0a常世江4主编 0a杜小亮4主编 0a孙海生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18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4001842150016002183300630002343330009008646060029008736900015009027010017009178010023009341158-224720241012105340.0 a978-7-5219-2382-7dCNY52.00 a2024101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林业3S应用技术b专著f廖永峰主编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3.01 a144页d26cm a教材内容以林业行业工作需求为导向,按照现代林业生产的工作过程,系统学习地理空间数据与坐标系统、GPS的操作与应用、ArcGIS空间数据编辑与处理、ArcGIS林业制图技术、林业遥感技术和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应用、遥感影像数据的判读与分类、3S技术在森林资源监管、林地更新中的应用等内容。教材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突出了学生对林业3S应用技术、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并能利用“3S”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更新等方面的应用,具备从事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更新以及林业资源规划和作业设计等工作的职业能力。同时,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林业生态思政元素,服务职业本科和高职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a高职0 a地理信息系统x应用x林业 aS717-39v5 0a廖永峰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16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05000800202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000035002603300469002953330009007646060061007736900012008347010017008467010017008638010023008801158-224820241011164443.0 a978-7-5219-2456-5dCNY42.00 a2024101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文化b专著f林向群,张朴仙主编 a2版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3.12 a120页d26cm a高等职业院校林草类专业系列教材 a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之本,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源和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它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本书只要内容包括:认识生物多样性,认知物种多样性,认知遗传多样性,认知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内容,结合不同的项目和任务,穿插各类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从专业角度对生物多样性进行讲述和理解。本书适合职业高等教育林业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也可供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a高职0 a林业x生物多样性x生物资源保护y中国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S718v5 0a林向群4主编 0a张朴仙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68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140656002503300437009063330023013436060027013666900015013937010015014088010023014231158-224920240920152251.0 a978-7-5219-2890-7dCNY90.00 a202409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海南红树林伴生植物资源及其应用b专著f方赞山等著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4.09 a151页d26cm a方赞山,男,1989年2月出生,硕士,林业工程师,海南屯昌人,2016年毕业于海南大学。现任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湿地植物资源及其应用研究。主持和参与综合科学考察、湿地资源调查、湿地生态修复、红树林湿地监测等调查规划设计项目200余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海南省重点研发专项、海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海南省省属科研院所专项等基金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篇;主编或参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野生动植物图册》、《海南鹦哥岭兰科植物图鉴》和《海口湿地羊山湿地植物图鉴》等专著5部;以主要完成人获得省级认定的新品种2项;以第一起草人制定地方标准1项;以第一完成人申请发明专利4项。 a海南岛红树林伴生植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本书收录海南岛常见的红树林伴生植物约180种,包括原生种、栽培种、归化种、外来种。以乡土植物为主,少量收录海南岛滨海地区重要栽培植物。分为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主要介绍红树林以及红树林伴生植物基本情况、相关定义、物种组成、区系特征、资源应用等;各论部分介绍每种植物形态特征、分布、潮位(生境)和主要用途,每个物种配3-5张全株和细部特写彩色大图。后附参考文献、中文名、拉丁名索引。 a红树林研究相关人员0 a红树林x植物资源y海南 aS718.54v5 0a方赞山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93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4002122150016002463140621002623300503008833330157013866060033015436900019015767010017015957010017016127010017016298010023016461158-225120240819160554.0 a978-7-5219-2825-9dCNY98.00 a202408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的世界遗产b专著e湖北神农架f谢宗强,申国珍,王志先编著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4.08 a294页d24cm a谢宗强,男,博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中国科学院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站站长。主要从事保护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生态环境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咨询专家,云南西双版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报》《林业科学》编委。主持完成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环保部公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发表论著200余篇(部)。已培养硕士和博士40名,正在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7名。 a本书在梳理神农架遗产地价值要素构成的基础上,从遗产概览、生物生态学、生态演变、科研圣地、申遗之路、师法自然保护、国家公园跟进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动植物多样性、生物群落、生物生态过程等方面的全球突出价值,回顾了从申报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以及成为遗产地后管理思路转变的历程和经验,并在遗产价值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家公园的保护价值。本书可为从事保护生物学、生态学、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科普、教学的工作者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科普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为社会公众和中小学生自然保护科普教育提供借鉴。 a本书可为从事保护生物学、生态学、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科普、教学的工作者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科普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为社会公众和中小学生自然保护科普教育提供借鉴0 a神农架x自然遗产x保护x介绍 aS759.992.63v5 0a谢宗强4编著 0a申国珍4编著 0a王志先4编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05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8002012150016002393300409002553330023006646060023006876900018007107010015007287010015007437010015007588010023007731158-225320240422090240.0 a978-7-5390-8843-3dCNY260.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樟树基因组学研究b专著f伍艳芳,郑永杰,汪信东著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155页d26cm a本研究完成了樟树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图谱,并深入研究了樟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揭示樟树萜类化学型多样的分子基础;基于樟属物种的重测序,构建了樟属24个物种之间的系统发育树,同时利用重测序数据组装了24个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在樟树基因组上鉴定了77个非冗余的樟树TPS基因家族成员,命名CcTPS1-CcTPS77.联合代谢谱和转录组分析了樟树反式橙花叔醇型、芳樟醇型、龙脑型、樟脑型、桉叶油素型和柠檬醛型的叶精油成分和基因表达谱。 a樟树基因组研究人员0 a樟树x基因组x研究 aS792.230.4v5 0a伍艳芳4著 0a郑永杰4著 0a汪信东4著 0aCNbFHWHc20240424 0167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69001532100042002222150016002643140550002803300461008303330027012915170023013186060027013416900014013687010015013828010023013971158-225420241115152712.0 a978-7-5116-7146-2b精装dCNY80.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优质饲草与秸秆资源加工利用b专著e无苜蓿与向日葵秸秆f高凤琴等著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0 a272页d21cm a高凤芹,女,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共14项,参加项目16项。授权国家专利16项(第一完成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6项),获奖4项,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论文10篇),主/参编著作8部,成果鉴定3项,制定地方标准13项,标准奖励2项,专利成果转化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培养研究生8人。担任中国草学会能源草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可饲用中草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学会理事。321二层次人才,2021-2022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巾帼文明岗,呼和浩特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先进个人,呼和浩特市技术服务型科技特派员。 a本书以向日葵秸秆为原料,将其与不同比例的紫花苜蓿混合青贮后对青贮饲料营养变化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混合青贮过程中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多样性以及代谢物差异,以期选出最优的混贮比例。此外,本书评估了向日葵混合青贮在替代奶牛日粮中苜蓿青贮的表现,测定了包括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等关键指标,以探究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可行性和效益。最后,作者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向日葵秸秆综合利用的策略和建议,展望了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前景。 a向日葵综合利用研究人员1 a无苜蓿与向日葵秸秆0 a向日葵x秸秆x资源利用 aS816.5v5 0a高凤琴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08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2250021002383140111002593300277003703330109006476060019007566900014007757010017007898010023008061158-225520241223105317.0 a978-7-111-77168-5dCNY35.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肉牛高效饲养一本通b专著f陈晓勇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16页d21cm2 a经典实用技术丛书 a陈晓勇是河北农业大学的教授,一直从事养牛专业研究,编写过多本养牛的图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图书编写经验。 a本书由多年从事肉牛养殖技术研究和推广的专家编写而成,围绕肉牛高效饲养关键技术,从品种选择及利用、肉牛场规划建设、饲料调制和日粮配合、繁殖、饲养管理、常见病防治六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关键技术。本书图文表相结合,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肉牛的养殖技术。 a本书可供牛场饲养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以作为大、中专学校和农村函授及培训班的辅助教材和参考书0 a肉牛x饲养管理 aS823.9v5 0a陈晓勇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10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31001302050008001612100034001692150016002033000045002193300473002643330009007376060031007466900012007777010017007897010017008068010023008231158-2256 a978-7-109-30233-4dCNY36.00 a20230201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猪生产f郭志明,李和国主编 a4版 a北京c中国农业出版社d2022.11 a136页d26cm a中等职业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a此次修订按照养猪生产工作过程,设定猪场建设规划与猪舍建筑、养猪设备配置与环境调控、养猪饲料筹划和引种选育、猪的配种接产和杂交利用、猪的饲养管理和兽医保健、养猪生产成本和效益分析六大项目,突破前两版教材单元、课题、资料单、信息单编写结构,以项目式教学为中心,将每一项目按照时间安排、学习目标、理论知识、实践训练、课后学习五个方面组织编写,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特色,突出项目化设置,积极推广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式教学,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a中专0 a养猪学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S828v5 0a郭志明4主编 0a李和国4主编 0aCNbFHWHc20230208 0204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5001482100042002132150016002553140838002713300541011093330019016506060025016696900012016947010017017067010017017237010015017408010023017551158-225720240902170336.0 a978-7-5116-7011-3dCNY128.00 a202409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现代生猪生态养殖万州模式解析b专著f骆世军,郭宗义,林君主编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8 a272页d24cm a骆世军,重庆市万州区第六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研究人员。获万州区人民政府一等奖一项、区牧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优秀学术论文奖一项、国家专利一项、重庆市地方标准二项;合著论文10篇在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参与编写出版著作两部;参研实施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一个、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项目一个;现正在参加重庆市市级科研项目三个、主持区级科技攻关项目二个、主持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个;累计撰写技术资料20余份10万多字;累计开发饲料、兽药新产品500多个,产值逾15亿元,利税超亿元,参与创办企业重庆市三峡牧业(集团)有限公司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参与重庆市重点项目、万州区重大项目“万州区百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定、督查检查、现场指导等工作,按期完成了建设任务,为万州区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a万州区通过提出全新的生猪养殖模式,“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恢复生猪产能。区别于传统的生猪养殖模式,“万州模式”具有“零排放、零污染”的特点,能够解决养殖污染,有效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种养循环的绿色发展,并能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益等优势。本书主要对现代生猪生态养殖万州模式进行解析,针对目前万州区生猪生态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建设模式、养殖与管理模式、养殖场生物安全模式、养殖场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模式、万州区生猪生态养殖产业产学研结合的特色模式、万州区扶持政策与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与解析。 a养猪学研究人员0 a养猪学x研究y万州区 aS828v5 0a骆世军4主编 0a郭宗义4主编 0a林君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60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42002082150016002503140509002663300443007753330017012186060019012356900014012547010017012687010017012857010017013028010023013191158-225820241218143652.0 a978-7-5116-7193-6dCNY58.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生猪低蛋白精准饲养技术b专著f高书娟,卢文成,张爱国主编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2 a197页d24cm a高书娟 河北省玉田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作者简介,高书娟(1971—),本科学历,高级讲师,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为河北省玉田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畜禽生产技术专业课教师,主讲科目《畜禽生产》、《畜禽饲料营养》和《畜禽疾病防治》。多次参与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动物疫病防疫员培训、新兴职业农民培训,免费为多家饲料公司和养殖户做售后服务。坚持把论文写在养殖场,围绕营养素对仔猪生长的影响开展研究和临床试验等与畜牧兽医学相关的工作。先后主持省级课题两个,参与课题四个,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和合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a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畜禽产品的需要也快速增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然而,我国饲料蛋白原料的严重缺乏,大豆依赖国际进口,增加了养殖的成本和不可控风险,制约了畜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低蛋白日粮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蛋白质资源紧缺问题、节约养殖成本,缓解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等问题,本书针对我国主要畜禽饲养品种——生猪低蛋白日粮配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具体饲喂技术展开介绍,对于大力推行低蛋白日粮使用,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生猪养殖人员0 a猪x饲料x研究 aS828.5v5 0a高书娟4主编 0a卢文成4主编 0a张爱国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536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42002162150016002583140409002743300403006833330023010866060045011096900015011546900015011697010017011847010017012017010017012188010023012351158-225920241010152517.0 a978-7-5116-7070-0dCNY58.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蛋鸡绿色高效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b专著f王承义,王连波,朱金清主编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9 a197页d24cm a”王承义(1973—),中共党员,高级兽医师,国家执业兽医师,现为湖南省浏阳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兽医师,全国农业科技云平台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讲师。30年来一直坚持工作在畜牧兽医基层技术岗位,围绕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动物疫病防控防治、兽医社会化服务、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先后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专业论文13篇,参与编写专业著作1本,起草湖南省地方标准4项,拥有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7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 a《蛋鸡绿色高效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是一本新型职业农民从事蛋鸡养殖生产的必备参考书目,是作者针对当前农村蛋鸡养殖生产实际,总结近年来农业科技推广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书由蛋鸡养殖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服务人员共同参与编写完成,内容全面系统,实用性强。具体内容包括蛋鸡饲养品种与繁殖、饲料与营养、各个阶段饲养管理以及养殖场常见疾病防控等,内容实用,技术可靠,帮助蛋鸡养殖朋友们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a饲养管理及技术人员0 a卵用鸡x饲养管理x无污染技术x鸡病x防治 aS831.91v5 aS858.31v5 0a王承义4主编 0a王连波4主编 0a朱金清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580nam0 2200253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140140002383300845003783330013012236060019012366900014012557010017012697010017012868010023013031158-226020240621154839.0 a978-7-122-45835-3dCNY56.00 a202406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动物病理学b专著f陈宏智,何书海主编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07 a198页d26cm a何书海,副教授,信阳农林学院教研室主任,山东农业大学基础兽医专业博士,主持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动物病理学”课程建设(教高[2019]671号)。 a本书是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河南省规划教材。教材编写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德技并修,旨在培养具备动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病理诊断技能的高素质兽医专业人才。教材针对动物疾病病理诊断岗位技能要求,设计了基础病理、系统病理和疫病病理三大模块。基础病理模块为动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其重点是掌握基本病理过程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病变特征,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系统病理和疫病病理模块则以病理诊断技术应用为支撑,重点介绍主要系统器官疾病和畜禽常见疫病的发生原因与机理、病变特征和病理诊断要点,掌握动物主要疾病和常见疫病的病理诊断技能。本教材实施项目化编排,设计有目标任务、学习内容、分析讨论等环节。部分项目增加技能拓展,突出相关应用知识,增强教材的实用性。教材满足项目学习、案例学习、模块化学习等不同学习方式要求,便于各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病理诊断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扎实培养学生的病理诊断技术和职业素养。 a职业教育0 a兽医学x病理学 aS852.3v5 0a陈宏智4主编 0a何书海4主编 0aCNbFHWHc20240626 0097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8001842150016002223300385002383330017006236060021006406900012006617010015006737010017006888010023007051158-226120240418095824.0 a978-7-5390-8725-2dCNY48.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海宁桑树b专著f沈赤,姚生良编著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22页d26cm a本书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海宁桑树、海宁桑树桑黄、桑黄剂型加工、海宁蚕桑。海宁桑树部分包括海宁桑树的种类、生长习性、繁育方法等;海宁桑树桑黄部分包括桑黄原料及栽培条件、母种生产、原种与栽培种生产、菌种的保藏、人工栽培、药理作用、应用前景等;桑黄剂型加工部分包括桑黄萃取与浓缩、桑黄喷雾干燥、桑黄超微粉碎、桑黄超微粉加工技术规程等;海宁蚕桑部分包括海宁蚕桑的副产品利用及其价值。 a桑树研究人员0 a桑树x介绍y海宁 aS888v5 0a沈赤4编著 0a姚生良4编著 0aCNbFHWHc20240424 0144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140356002503300451006063330047010576060047011046900010011517010017011618010023011781158-226220241022131342.0 a978-7-109-32607-1dCNY98.00 a202410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血鹦鹉鱼产业发展现状及养殖技术b专著f姜巨峰主编 a北京c中国农业出版社d2024.10 a194页d24cm a姜巨峰,男,正高级农艺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推广科科长。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人选,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访问学者,兼任天津市观赏鱼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兼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产学会观赏鱼分会委员、天津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观赏水族岗位专家等。主要从事观赏鱼种质创新与品级提升技术研究、特色水产品繁育及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等工作。 a血鹦鹉是水族市场非常重要的观赏鱼类,国内年产量约为5亿尾,经济价值约为100亿元,在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血鹦鹉的产业发展现状、人工繁殖技术、水质调控技术、饲料与营养、病害防治技术、绿色高效养殖模式开发与应用,以及优质血鹦鹉定向培育技术、活体运输技术、新品种种质鉴定技术等,涵盖鹦鹉鱼全产业链生产技术,是一部系统性介绍血鹦鹉养殖技术与育种及其产业发展的专业图书,集成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可供观赏鱼行业从业人员以及科研人员参考。 a本书可供观赏鱼行业从业人员以及科研人员参考0 a隆头鱼科x水产养殖业x产业发展x研究y中国 aS9v5 0a姜巨峰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40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36001482100034002842150016003183050020003343300563003543330035009175100056009526060035010086900014010437110027010577120031010848010023011151158-226320231020113343.0 a978-7-109-30929-6dCNY160.00 a2023102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WOAH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b专著dManual of diagnostic tests for aquatic animalsf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编著g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组译zeng a北京c中国农业出版社d2023.07 a249页d30cm a据原书第8版译出 a本书的目的在于就《OIE水生动物卫生法典》所列疫病提供一套统一的检测方法,保证达到有关疫病防控和水生动物及其产品贸易的卫生认证要求。现已有许多有关水生动物疫病检测和控制方法的出版物,但本手册是唯一的描述OIE名录疫病检测方法的关键性文件,世界各地的水生动物卫生实验室均应采用本手册介绍的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全球水生动物卫生状况。本手册已被WTO认可为国际标准。《水生手册》第一部分就支持有效实验室检测能力所需的一般规定提供了建议,第二部分为诊断两栖类动物、甲壳类动物、鱼类和软体动物的特定疫病提供了建议,第三部分列出了OIE水生动物疫病参考实验室和协作中心名单。 a水生动物疫病检测和控制研究人员1 aManual of diagnostic tests for aquatic animalszeng0 a水产动物x动物疾病x诊断j手册 aS94-62v502a世界动物卫生4组织编著02a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4组译 0aCNbFHWHc20231025 0125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42001942150016002363300671002523330023009236060021009466900016009677010017009838010023010001158-226420241016144517.0 a978-7-5116-6513-3dCNY38.00 a20241016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三倍体虹鳟健康养殖技术b专著f徐民俊等编著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102页d26cm a本著作设计思路是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主要包括三个大的思路架构:一是了解一点养殖基础知识。从三文鱼、三倍体基、虹鳟身体构造等几个方面引深入浅出的引导读者,既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又为虹鳟健康养殖知识的了解奠定了背景知识基础;从介绍范蠡、黄省曾、养鱼八字经新解等方面,既证明了池塘养鱼源自中国,而且从历史看古代养鱼智慧,从而引导读者既实现文化自信,同时奠定虹鳟健康养殖的历史素养;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提出本著作的核心理念:虹鳟病害防控通论。在前述述两个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著作的重点:虹鳟病害防控通论。在通论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作者发明的虹鳟病害“四级八标”病害系统化诊断方法。三是在前面一和二的基础上,分析主要病害种类及其发生、预防与治疗,并重点论述了毁灭性病害的防控。 a虹鳟鱼养殖技术人员0 a虹鳟鱼x淡水养殖 aS965.122v5 0a徐民俊4编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51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415002523300427006673330093010946060027011876900014012147010017012288010023012451158-226520241008135917.0 a978-7-109-32500-5dCNY70.00 a202410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香螺遗传育种研究与养殖加工技术b专著f王庆志等主编 a北京c中国农业出版社d2024.09 a141页d24cm a王庆志,博士,研究员,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水养殖研究室主任、院党委委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大连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辽宁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等。专业方向为水产动物种质资源与种苗工程。孙永欣,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水养殖研究室副研究员。郑杰,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水养殖研究室研究人员。振林,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水养殖研究室研究人员。滕炜鸣,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水养殖研究室研究人员。 a《香螺生物学与增养殖技术》系统介绍了香螺的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物学特点、生态学习性和增养殖产业现状,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了香螺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摄食、交配、产卵等行为学特征,以及香螺繁殖生物学、人工育苗、自然采苗、健康增养殖、病害防控和加工工艺等内容,可为香螺增养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书适合从事贝类教学与研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贝类养殖的技术人员参考。 a本书适合从事贝类教学与研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贝类养殖的技术人员参考0 a螺x遗传育种x海水养殖 aS968.2v5 0a王庆志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04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050008001862100042001942150016002363000039002523300407002913330009006986060033007076900012007407010017007528010023007691158-226620240809164032.0 a978-7-5167-6604-0dCNY21.00 a202408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工程力学b专著e少学时f果连成主编 a3版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109页d26cm a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 a本书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全国技工院校机械类通用教材(中级技能层级)。本书包括理论力学(只限静力学部分)和材料力学两部分,主要内容有:静力学基础知识、平面基本力系、平面一般力系、材料力学基础、拉伸和压缩、剪切和挤压、圆轴扭转和直梁弯曲等。本书为改版教材,在旧版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整,补充了“四新”技术,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补充、更新了实训课题,提高了插图质量,并制作了二维码资源。 a中专0 a工程力学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TB12v5 0a果连成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19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050008001902100050001982150016002483300511002643330057007756060039008326900013008717010017008847010017009018010023009181158-226720240904150342.0 a978-7-5646-6386-5dCNY40.00 a202409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工程流体力学b专著f郭楚文,王利军主编 a4版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8 a212页d26cm a本书主要面向工程领域,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立项精品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流体的定义与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相似理论、粘性流动和水力计算、流体的涡旋运动、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无旋流动、边界层基础、气体动力学基础。教材内容能够更好满足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本科教学需要,并兼顾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的教学需要。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工程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理论与方法基础。教材中添加二维码,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观看相关的视频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a本书主要面向工程领域,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立项精品教材0 a工程力学x流体力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TB126v5 0a郭楚文4主编 0a王利军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364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110001532100034002632150016002973140116003133300459004293330019008886060015009076900012009227010038009347010036009727020015010087020015010237020013010388010023010511158-226820241106101633.0 a978-7-118-13181-9dCNY198.00 a20241106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维修性设计b专著f(美)路易斯·J.古洛(LouisJ.Gullo),(美)杰克·狄克逊(JackDixon)著g李军亮,马海洋,刘杨译 a北京c国防工业出版社d2025.01 a428页d24cm a[美]路易斯·J.古洛(Louis J.Gullo),[美]杰克·狄克逊(Jack Dixon),美国犹他州罗伊市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工作人员。 a本书主要内容有:解释了如何设计最佳维修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维修时间并降低维修成本;介绍了典型工程书籍中没有涵盖的大量设计实践,使读者在维修性设计要求时能够跳出传统思维约束;提供了大量示例和最新的可维护性设计实践,这些实践已被证明可以在整个系统生命周期内实现更好的系统准备、更短的停机时间和显著的成本节约,从而降低总体成本。书中呈现了体现良好的维护性设计原则的真实插图;讨论了维修性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如预测性维修等。 a维修性设计人员0 a维修性设计 aTB21v5 0c(美)a古洛c(Gullo, Louis J.)4著 0c(美)a狄克逊c(Dixon, Jack)4著 0a李军亮4译 0a马海洋4译 0a刘杨4译 0aCNbFHWHc20241107 0126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300581002583330025008396060029008646900012008936900015009057010017009207010017009377010017009548010023009711158-226920240816160104.0 a978-7-5690-7119-1dCNY49.00 a202408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精密工程测量与变形监测b专著f戴小军,苏春生,梁朋刚主编 a成都c四川大学出版社d2024.08 a168页d26cm a本教材面向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及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测绘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也可作为相关学科博士研究生参考书。教材介绍了精密工程测量与变形监测的基本原理与研究内容及趋势,介绍了测量方案的设计及优化,控制网的稳定性分析;角度、距离、高差等常规测量及准直、重力场、传感器等非常规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对采集的几何坐标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异常值筛选和预处理;进行测量数据的精度分析,使用神经网络、灰色理论、机器学习等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及预测预报,并针对地面沉降、滑坡、建筑物变形、桥梁形变等典型灾害体使用GNSS、遥感等多源数据进行方案设计及优化、数据采集处理及应用的典型案例介绍。 a精密工程测量研究人员0 a精密工程测量x变形x监测 aTB22v5 aTB301.1v5 0a戴小军4主编 0a苏春生4主编 0a梁朋刚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105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0002102150016002403300413002563330025006696060029006946900012007237010015007357010015007507010015007658010023007801158-227020240428150159.0 a978-7-5001-7705-0dCNY68.00 a2024042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土木工程施工与测量技术研究b专著f翁栎超,高续鑫,嵇国强著 a北京c中译出版社d2023.12 a178页d26cm a本书是土木工程方向的书籍,主要研究土木工程施工与测量,本书从土木工程与测量技术概述入手,针对深基础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砌体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路面工程与地下工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还对水准测量,全站仪角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道路桥隧施工测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旨在摸索出一条适合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与测量技术的科学道路,帮助其工作者在应用中少走弯路,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效率。 a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人员0 a土木工程x施工测量x研究 aTB22v5 0a翁栎超4著 0a高续鑫4著 0a嵇国强4著 0aCNbFHWHc20240508 0152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77001522100050002292150016002793140200002953300585004953330041010806060013011216900011011347010033011457020015011787020015011937020015012088010023012231158-227120240827092651.0 a978-7-5763-4419-6dCNY66.00 a20240827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材料科学基本概念b专著f(英)阿德里安·P.萨顿著g全栋梁,张宇鹏,赵雄涛译 a北京c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8 a121页d24cm a阿德里安·P. 萨顿,原书作者,曾在牛津大学、阿尔托大学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担任教授。作为一名材料物理学家,他致力于材料科学的基础问题研究,从事本科课程教学工作,并曾为美国、日本和英国的公司提供咨询。 a本书讲述了对材料科学至关重要的十个概念。为了确定材料科学的核心概念,作者不得不剥离层层细节,寻找贯穿整个学科的思想。一些概念是与主流物理和化学科学共有的,例如热力学稳定性、对称性和量子行为。同时,作者也着重介绍了相关概念在材料科学中的特殊意义。其他章节则涉及原子运动、晶体材料缺陷、微尺度效应、材料主动设计、超材料以及生物质材料。作者通过其非正式的、易于理解的写作风格,将其对材料科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进行了呈现。本书在阐述清楚一些材料科学关键概念的同时,只使用到高中代数和少量的公式,不深入细节。本书不是一本教学用书,但它能够为考虑大学申请材料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对材料科学的基础认知。 a高等学校学生、对材料领域感兴趣的人群0 a材料科学 aTB3v5 1c(英)a萨顿b阿德里安·P.4著 0a全栋梁4译 0a张宇鹏4译 0a赵雄涛4译 0aCNbFHWHc20240829 01737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8001472100050002352150016002853140164003013140161004653300656006263330027012826060036013096900011013457020015013567020015013717020015013867110023014018010023014241158-227220240828164827.0 a978-7-5763-4420-2dCNY92.00 a202408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材料研究前沿十年回顾b专著e2010-2020f美国国家科学院等编g全栋梁,张宇鹏,赵雄涛译 a北京c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8 a218页d24cm a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 NASEM ),也称为国家科学院,是一个经国会特许的组织,是美国的集体科学国家科学院,其职能是为国家科技事务提供独立、客观的咨询建议。 a全栋梁,译者,任职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长期从事飞行器结构与热防护技术研究工作,在耐高温防隔热材料应用、长航时主被动热防护等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 a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材料研究的创新发展,将先进材料列入国家战略性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高技术领域。材料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深入了解国际前沿发展动态,准确研判材料科技发展趋势,对于实现创新超越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分为5个章节,每个章节均由活跃在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专业领域研究一线的专家执笔撰写,旨在从材料、表征手段、政府政策与投资等方面介绍材料研究领域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书面向广泛的、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的人员,阐述了2010年-2020年关键材料研究取得的进展以及领域发生的变化,2020-2030年间的存在科学空白的材料方向,材料研究对新兴技术、国家战略和科学已经产生和预期产生的影响,以及未来十年材料研究领域可能面临的挑战。 a从事材料科学的研究人员0 a工程材料x研究y中国z2010-2020 aTB3v5 0a全栋梁4译 0a张宇鹏4译 0a赵雄涛4译02a美国国家科学院4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06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900154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300492002573330019007496060013007686900013007817010017007948010023008111158-227320240704092250.0 a978-7-5625-5895-8b精装dCNY298.00 a202407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纳米材料制备与新能源应用b专著f余家国等编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07 a514页d19cm a本书将首先介绍纳米材料制备的基础知识,包括颗粒成核和生长的规律。然后概述纳米颗粒材料制备方法,包括纳米材料的分类以及各种具体方法的介绍。随后将从四个方面介绍纳米材料的制备:包括零维胶体的制备与性质,一维纳米材料制备方法,二维纳米薄膜材料制备,特殊形貌颗粒材料合成方法。最后将介绍不同纳米材料在新能源方向的应用,包括复合空心微球制备及其在储能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纳米电催化材料制备与电解水制氢,纳米结构光催化材料制备及其在产氢、CO2还原和H2O2合成中的应用。 a纳米材料爱好者0 a纳米材料 aTB383v5 0a余家国4编著 0aCNbFHWHc20240710 0106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50002062150016002563300449002723330021007216060037007426900013007797010015007928010023008071158-227420241115095746.0 a978-7-5646-5942-4dCNY65.00 a202411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纳米复合流体的摩擦学行为及热轧表面效应b专著f贺佳琪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08 a236页d26cm a本书介绍了作者在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以及纳米复合流体应用于热轧工艺润滑的相关研究成果。首先,通过化学合成等手段得到兼具不同纳米材料优异特性的纳米复合粒子,并通过摩擦学实验、带钢热轧实验,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阐明了润滑过程中纳米复合粒子的协同润滑机理。采用实验和模拟计算手段,对轧后带钢表层的微观组织、化学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了纳米复合粒子的防氧化机理和扩散机制,明确了其诱导的轧后带钢耐蚀性强化机理。本书能够为高性能润滑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借鉴。 a纳米材料研究人员0 a纳米材料x复合材料x摩擦学x研究 aTB383v5 0a贺佳琪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04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050008001902100050001982150016002483300255002643330113005196060029006326060029006616900012006906900012007027010015007147010017007298010023007461158-227520241127144022.0 a978-7-5646-6008-6dCNY45.00 a2024112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爆破与井巷工程b专著f张农,李桂臣主编 a2版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10 a304页d26cm a本教材系统讲述了爆破与井巷工程的基础知识,涉及爆破原理与施工、巷道设计与施工、井筒设计与施工以及城市地下工程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教材重点介绍了爆破基本原理和技术,岩石巷道施工,支护原理与技术,立井与斜井施工,城市地下工程的基本概况及施工方法。 a本教材可以作为采矿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和学生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0 a爆破技术x高等学校j教材0 a井巷工程x高等学校j教材 aTB41v5 aTD26v5 0a张农4主编 0a李桂臣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20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4001542100038001982150016002363140143002523300466003953330025008616060029008866900013009157010015009288010023009431158-227620241024115131.0 a978-7-5741-2391-5b精装dCNY198.00 a202410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共和国100个经典民生设计b专著f林晶晶著 a南京c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d2024.10 a168页d19cm a林晶晶,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讲师,获罗马大学建筑学院产品设计硕士及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用户体验与服务设计、产品设计。 a本书精选了100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朝夕相伴、对民生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产品,图文并茂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生活需求,展示了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创新精神。书中通过四个发展阶段的详细介绍,聚焦中国设计如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以及如何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书前言以及四个章节综述中提及的少量领导人讲话内容及对工业产品设计的扶持政策,仅为保证产品介绍完整性的必要背景陈述,不涉及需要报重大的敏感内容。 a工业产品设计研究人员0 a工业产品x产品设计x研究 aTB472v5 0a林晶晶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33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140133002603300525003933330009009186060055009276900016009827010017009987010017010157010015010328010023010471158-227720241126133625.0 a978-7-121-49094-1dCNY52.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UG NX 2212产品建模实例教程b专著f陈丽华,庞雨花,刘江主编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11 a240页d26cm a陈丽华,副教授、工程师。兰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流体及控制专业工学学士;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师从黄玉美教授研制数控集装箱焊接专机等。 a本书以UGNX12.02212为平台,从工程实践应用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UGNX12.02212软件的建模、装配、工程图模块的基础应用。内容包括截止阀各零件的三维建模,空压机部分零件三维建模操作,空压机装配实例操作,截止阀阀体工程图实例操作,汤匙和礼帽的曲面建模操作。本书以实例为载体,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注重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操作步骤详细,读者可以按照操作步骤完成实践操作。每章有学习目标、工作任务、任务分析、实践操作步骤、相关理论、关键步骤等。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适合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学生自学教程。 a高职0 a工业产品x产品设计x计算机辅助设计x应用软件j教材 aTB472-39v5 0a陈丽华4主编 0a庞雨花4主编 0a刘江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073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113001522100032002652150016002973300291003133330027006045170025006316060013006566900013006697010033006827010029007157020013007447020015007578010023007721158-227820241225151634.0 a978-7-5473-2596-4dCNY59.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ita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时代的包装设计b专著e面向电商的系统性方法f(意)西尔维娅·巴尔贝罗,(意)阿米娜·佩雷诺著g臧丹,谢玉梅译 a上海c东方出版中心d2024.12 a200页d21cm a本书阐述了在数字经济时代,设计师需要一种系统性的设计思维将包装及其所服务的整个电商作为一个系统,以此来构想如何通过可持续的包装设计方案促进电商系统性变革。这将我们从传统“点性思维”下的包装设计引向了“系统性思维”下的电商系统设计,是设计理念和设计范式的重大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a本书适用于包装设计人员1 a面向电商的系统性方法0 a包装设计 aTB482v5 1c(意)a巴尔贝罗b西尔维娅4著 1c(意)a佩雷诺b阿米娜4著 0a臧丹4译 0a谢玉梅4译 0aCNbFHWHc20241226 0130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155002523300349004073330137007566060039008936900013009326900012009457010017009577010015009747010017009898010023010061158-227920241112084943.0 a978-7-122-46667-9dCNY48.00 a20241112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b专著f孙洪华,赵亓,穆东明编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5.01 a194页d26cm a孙洪华,副教授,内蒙古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系主任,多年承担工业工程、智能制造专业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设施布局优化、可靠性工程建模与评价。 a本教材从设施规划的基本理论出发,详细阐述了设施选址、布置设计、物料搬运系统设计、仓储系统规划以及自动化仓储系统等关键环节。教材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数学模型,还提供了各种实际应用案例和详细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设施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此外,教材还介绍了多种算法,包括启发式算法和遗传算法,用于解决设施选址和布局优化等复杂问题。 a本书既可以作为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和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企业管理、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人员培训使用0 a工业生产设备x规划x物流分析j教材 aTB492v5 aF250v5 0a孙洪华4编著 0a赵亓4编著 0a穆东明4编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73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4001472100034002312150016002653140210002813300662004913330167011535170040013206060043013606900012014036900011014157010015014268010023014411158-228020241118112313.0 a978-7-122-46731-7dCNY69.80 a20241118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富士微单摄影与视频技巧大全b专著e胶片模拟+滤镜直出+镜头搭配+热门题材f雷波编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5.01 a278页d24cm a雷波,FUN视觉、好机友摄影、北极光摄影联合创始人,美国摄影学会(PSA)认证会员,百万摄影学员网课教师,原Adobe教育总监,Adobe认证证书出题人,工信部图形图像教材专家,北京卫视、中央教育电视台Photoshop类课程主讲。 a本书深入剖析了富士相机的多元化功能,涵盖其独特的滤镜效果、详尽的曝光调控技巧,以及针对多种摄影主题的实战应用策略。开篇即引领读者探索富士相机的实用菜单和滤镜功能,随后,细致讲解曝光原理与实战技巧,助力读者精准捕捉光影之美。继而,聚焦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拍摄场景,传授针对性的拍摄秘籍。鉴于当前短视频与直播行业的蓬勃兴起,本书用3章内容聚焦于视频创作领域。首先,讲解了拍摄短视频所需的硬件装备与关键技巧;其次,深入剖析镜头语言的运用艺术,提升视频内容的表达力;最后,结合富士相机的视频功能,详细指导视频拍摄的基础操作与菜单优化设置,确保读者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玩转新媒体创作。书中的高级技巧和实操指导,对于寻求提高作品质量的专业人士和摄影技术探索者同样具有吸引力。 a本书适合使用富士相机的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以及希望通过提升摄影技能来丰富社交媒体内容的博主和视频创作者,此外,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也可将其作为学习和教学的参考资料1 a胶片模拟+滤镜直出+镜头搭配+热门题材0 a数字照相机x单镜头反光照相机x摄影技术 aTB86v5 aJ41v5 0a雷波4编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16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7001472100038002442150015002823300483002973330025007806060049008056900016008547110041008708010023009111158-228120241225104945.0 a978-7-5625-6103-3dCNY40.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矿山生态损毁调查技术规范b专著e试行eT/CAGHPER 090-2024f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编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1 a32页d21cm a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规范矿山生态损毁调查工作流程、技术方法和要求,根据《土地复垦条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制订本标准。标准不仅提出通过开展矿山生态损毁调查工作,查明矿山生态损毁类型、规模及其危害,分析评价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提出矿山生态修复对策建议,为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a地质环境调查技术人员0 a矿山地质x地质环境x调查研究x技术规范y中国 aTD167-65v502a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4编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50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81001492100050002302150016002803300813002963330021011096060045011306900014011757010013011897010013012027010015012158010023012301158-228220241231143205.0 a978-7-5646-5281-4dCNY12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陕北矿业智慧矿区及其智能化管理体系建设与工程实践b专著f习晓,叶鸥,周晓明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9 a372页d26cm a本书首先通过介绍智慧矿山的建设现状、关键技术、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对智慧矿山的建设作以简要介绍。由此,引出智慧矿区建设的必要性;其次,介绍陕北矿业智慧矿区建设及平台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目前陕北矿业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陕北矿业智慧矿区建设目标,以及针对安全管控系统、生产管控系统、物资管控系统、资产管控系统、项目管控系统、销售管控系统、经营管控系统和组织管控系统的功能设计;在此基础上,介绍矿山工业互联网混合云平台的设计内容;之后,分别介绍陕北矿业公司下辖各矿井的智能化建设内容,包括红柳林、张家峁、中能袁大滩、韩家湾、柠条塔和涌鑫安山、孙家岔龙华智能化矿井建设及其系统设计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陕北矿业智慧矿区建设的管理问题,介绍陕北矿业智慧矿区管理体系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智慧矿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数据管理、综合应用管理、运维管理、安全管理等内容;最后,分别提出本书的创新点工作以及总结展望的相关内容。 a矿山建设研究人员0 a智能技术x应用x矿山建设x研究y陕北地区 aTD2-39v5 0a习晓4著 0a叶鸥4著 0a周晓明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4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50001932150016002433300501002593330083007606060019008436900013008627010017008758010023008921158-228320241115110813.0 a978-7-5646-6122-9dCNY200.00 a202411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建井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b专著f王文顺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12 a332页d26cm a本书主要介绍了矿井建设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相关知识,包括:建井工程项目管理概况、施工准备、建井施工方案、建井期间施工组织与管理、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与投产、建井工程施工管理实践等内容。其主要特点:管理单位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建设部门与各服务部门之间要具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关系,将广利制度落实到实际矿井建设工程项目整个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的经验要丰富,思维敏感,能够对事物是非分明,组织能力强,保证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本书可供矿建施工管理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中专学生和研究人员参考。 a本书可供矿建施工管理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中专学生和研究人员参考0 a矿井x工程施工 aTD262v5 0a王文顺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15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5001472100050002222150016002723300479002883330089007676060021008566900013008777010015008908010023009051158-228420241115110826.0 a978-7-5646-6093-2dCNY56.00 a202411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深部加锚含软弱夹层巷道围岩承载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研究b专著f丁书学等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12 a196页d26cm a本书综合运用锚固立方体试验、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探讨了加锚含软弱夹层岩体承载特性与变形破坏规律;发现了含软弱夹层矩形巷道顶板承载结构梁拱转换特性,提出了围岩成拱判据,明晰了软弱夹层组合梁、压力拱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构建了含软弱夹层岩体的等效均质体力学模型,阐释了软弱夹层对等效均质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规律;最后采用工业性试验验证了本文研究成果的实用性。本书适合工程地质、岩土工程专业的本科、硕士参考使用,也可供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a本书适合工程地质、岩土工程专业的本科、硕士参考使用,也可供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0 a巷道围岩x承载力 aTD263v5 0a丁书学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04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50002202150016002703300407002863330033006936060035007266900013007617010015007748010023007891158-228520241108092316.0 a978-7-5646-6478-7dCNY45.00 a202411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巷道树脂锚固体承载特性及围岩动态光纤在线监测系统研究b专著f赵一鸣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0 a128页d24cm a本书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和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围绕煤矿巷道树脂锚固力学行为锚杆杆体承载特性开展研究,建立了空洞树脂锚固体拉拔状态下的力学模型及长时蠕变树脂锚固体拉拔状态下的力学模型,深入分析研究了两种模型的力学行为,揭示了树脂锚固体杆体承载特性,初步建立了基于现代传感技术的煤矿巷道围岩动态实时在线监测系统,提出了确保锚杆支护效果的几个原则,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初步成功的应用。 a巷道围岩锚固监测系统研究人员0 a巷道围岩x锚固x监测系统x研究 aTD263v5 0a赵一鸣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29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1001482100050001892150016002393300603002553330117008586060013009756900015009887010015010037010015010188010023010331158-228620241115110837.0 a978-7-5646-6121-2dCNY200.00 a202411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巷道掘进技术b专著f陈坤福,靖洪文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12 a308页d26cm a《中国煤矿建井技术与管理》是一部煤矿建设专业的大型工具书,《巷道掘进技术》分册详细介绍了巷道(包括斜井、硐室)工程开挖和支护技术与方法,同时也介绍了配套的施工机具、支护材料方面的知识;编写过程中注重新规程、规范的应用、新技术标准的宣贯,收录了成熟的主流新技术;在内容选择上突出适用性,着重向读者提供相关的技术标准、实际应用要点以及典型的工程实践案例。主要章节内容包括:平巷断面设计、钻眼爆破、装岩与运输、巷道支护、掘进辅助系统、巷道施工新技术,斜井施工技术和硐室施工技术等。《巷道掘进技术》主要供从事煤炭及其它矿山建设的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查阅参考,也可供有关专业的科研、设计、教学人员参考。 a本书主要供从事煤炭及其它矿山建设的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查阅参考,也可供有关专业的科研、设计、教学人员参考0 a巷道掘进 aTD263.2v5 0a陈坤福4著 0a靖洪文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41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5100153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000035002543300761002893330025010506060043010756900012011187010017011308010023011471158-228720241227161505.0 a978-7-5237-0205-5dCNY45.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矿山岩体力学与工程b专著e汉英对照f蒋力帅主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12 a110页d26cm a煤炭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a针对工作面赋存高位硬厚岩层的地层条件,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方法,制作了工作面上覆单层和两层高位硬厚岩浆岩的相似模型,研究了开采过程中的覆岩结构及其演化特征;通过力学理论分析,揭示了上覆岩层的破断规律及覆岩结构的形成机制;分析了典型采动覆岩结构的致灾规律,并采用工程实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单层硬厚岩层初次破断前,周期破断阶段分别形成“梯”型,“Γ”型覆岩结构;两层硬厚岩层条件下,下位硬厚岩层破断前形成“梯”型覆岩结构,上位硬厚岩层破断前后分别形成“梯-Γ”型复合覆岩结构,“F”型覆岩结构;工作面上覆岩层破断角α在(45°,90°)区间内,破断迹线总是与岩层层面成一定夹角。高位硬厚岩层条件下集中应力高,积聚能量大,易诱发静载型动力灾害;“梯”型覆岩结构失稳易诱发动力灾害及离层水(气)突涌现象;”Γ”型覆岩结构失稳易诱发动力灾害,但不易发生离层水或瓦斯突涌。 a高校岩石力学专业学生0 a矿山x岩石力学x高等学校j教材j汉、英 aTD31v5 0a蒋力帅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18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50002182150016002683300549002843330021008336060049008546900013009037010015009168010023009311158-228820240810154541.0 a978-7-5646-6339-1dCNY36.00 a202408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应力叠加小煤柱巷道顶板非贯通预裂围岩变形机理及应用b专著f成世兴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7 a264页d24cm a小煤柱护巷同时准备两个回采工作面,可以有效缓解煤矿采掘接替紧张、提高煤炭采出量、推进煤炭资源绿色高效开发。然而,小煤柱承受两侧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四次动压影响,稳定性控制困难。超前深孔非贯通定向预裂可在小煤柱巷道顶板形成非贯通裂缝,优化了小煤柱巷道顶板结构,实现了采动影响下高应力小煤柱巷道的稳定控制。本稿综合采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相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手段,对非贯通预裂顶板结构演化、预裂爆破裂缝扩展及控制、顶板非贯通预裂围岩变形机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对小煤柱巷道维护方法和工艺的改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a煤矿开采技术人员0 a煤矿开采x巷道支护x巷道围岩x围岩变形x研究 aTD322v5 0a成世兴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21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50002022150016002523300555002683330073008236060039008966900013009357010013009488010023009611158-228920241115110846.0 a978-7-5646-6125-0dCNY64.00 a202411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b专著f王超等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12 a172页d26cm a通过多年实践,兖矿能源综合防冲技术与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冲击地压防治效果初步显现。本书针对兖矿能源近年来防冲管理体系建设过程、方法、内容、效果评价等多层次、多维度展示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管理体系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成果。(1)确定了兖矿能源下属冲击地压矿井冲击地压类型,识别了防冲管理重难点及影响因素。(2)建立了完善高效的管理体系,夯实了冲击地压防治基础支撑。(3)建设了防冲监控预警平台、大数据综合监管平台,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4)总结了兖矿能源近年来在冲击地压灾害治理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本书可供采矿工程专业科技工作者、研究生,矿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a本书可供采矿工程专业科技工作者、研究生,矿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0 a矿山压力x冲击地压x管理体系x研究 aTD324v5 0a王超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32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5001532100050001982150016002483300647002643330105009116060025010166900013010417010017010548010023010711158-229020241231143313.0 a978-7-5646-6215-8dCNY49.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engg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岩层控制模拟技术b专著e英文f赵国贞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72页d26cm a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岩层控制模拟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介绍了相似模拟试验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并以典型应用为实例进行了案例分析。全书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相似理论基础、相似模拟材料、相似模拟试验设计、相似模拟测试技术、相似模拟技术应用案例、数值模拟技术、UDEC数值模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应用案例。本书强调理论学习、物理试验、编程计算交叉融合,内容广泛、综合性和实践性强,叙述深入浅出,重点突出,结合现场工程实际并对试验或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必要的讨论。教材配合线上慕课和虚拟仿真试验,展现形式多样,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相结合,可以边学边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可作为采矿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供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a本书可作为采矿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供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0 a岩层控制x研究j英文 aTD325v5 0a赵国贞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3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50002062150016002563300729002723330025010016060025010266900013010517010013010648010023010771158-229120240904145004.0 a978-7-5646-6390-2dCNY48.00 a202409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煤岩断裂韧度与断裂过程区各向异性演化规律b专著f龚爽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8 a164页d24cm a本书研究目的是揭示酸碱环境、层理及缺陷对煤岩断裂力学特性与能量耗散规律的影响。通过MTS力学试验系统对中性、酸性和碱性溶液环境下含层理中心直切槽巴西圆盘(CSTBD)煤岩复合断裂特征影响展开了研究。对不同溶液环境下含层理煤样的强度、断裂韧度和能量进行了分析。借助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冲击加载系统对酸性压裂液和水基压裂液处理后的直切槽半圆弯曲(NSCB)煤岩试样开展不同冲击气压下I型动态断裂韧性试验,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和高速摄影机记录了煤样的破坏过程,分析了煤样裂纹张开规律和水平方向应变场的演化特征。结合ImageJ图像分析软件及PCAS图像识别系统分析煤样裂纹扩展轨迹与分形特征,以及断面处细观孔隙概率熵值。通过对比不同冲击气压和压裂液作用下煤样的入射能、吸收能、断裂能和残余动能,得出酸性压裂液对煤样动态断裂过程的能量耗散影响规律。 a煤岩断裂力学研究人员0 a煤岩x断裂力学x研究 aTD326v5 0a龚爽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15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50002112150016002613300530002773330025008076060045008326900013008777010015008908010023009051158-229220241231143619.0 a978-7-5646-6421-3dCNY3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近距离双采空区下综放煤巷破坏机理及控制研究b专著f吴晓宇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0 a152页d26cm a本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近距离双采空区下综放煤巷围岩变形破坏力学机理、多重采动底板应力时空演化规律、下煤层综放巷道围岩偏应力演化规律、近距离双采空覆岩运移相似模拟与裂化顶板注浆研究、下煤层综放巷道围岩控制工程试验。研究分析了近距离煤层多重采动中,上部工作面、邻近及临空工作面采动以后,多重应力扰动下煤巷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和围岩破坏特征、近距离双采空区多重采动四阶段的底板偏应力与支承应力时空演化规律、近距离煤层多重采动底板破坏力学模型,得出底板多重应力分布及多次破坏扩展范围,从而指导近距离下煤层巷道合理布置位置与围岩支护控制。 a煤巷破坏机理研究人员0 a采空区x煤巷x围岩x破坏机理x控制x研究 aTD353v5 0a吴晓宇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68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000045002463140522002913300382008133330125011956060029013206900011013497010017013607010015013778010023013921158-229320241112105139.0 a978-7-111-77003-9dCNY49.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矿山机械与智能化技术b专著f马立峰,瞿铁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0 a350页d26cm a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系列教材 a马立峰,男,汉族,吉林九台人,1977年8月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7月参加工作,2008年7月太原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国家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太原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互联网分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镁合金分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镁合金分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分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青年分会理事长等。 a本书主要介绍包括露天矿开采、地下矿开采和选矿过程在内的矿山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不同种类设备的概述、结构组成、设备特点、工作原理,以及自动化或智能化技术等基础知识。本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钻孔机械及其智能化技术、装载与挖掘机械及其智能化技术、矿井提升机械及其智能化技术、选前作业机械及其智能化技术、选别作业机械及其智能化技术、选后作业机械及其智能化技术、智慧矿山的关键技术及展望等。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矿山机械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矿山机械设计制造、矿山生产及设备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0 a矿山机械x高等学校j教材 aTD4v5 0a马立峰4主编 0a瞿铁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0983nam 0 0022997450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50001962150015002463300395002613330015006566010031006716900013007027010015007158010023007301158-229420240626102450.0 a978-7-5646-6275-2dCNY65.00 a202406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四川矿业学院建校办学摄影纪实b专著f陆作兴摄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5 a72页d26cm a本书是一本中国矿业大学搬迁四川(时称“四川矿业学院”),在四川建校办学的摄影记录。中国矿业大学由北京搬迁四川的建校办学历程是一段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矢志报国的光辉历史。本书通过一幅幅生动的摄影作品,再现了学校内迁四川办学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校的真实场景,对于进一步挖掘学校办学史中的精神品质,激发广大师生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加快学校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a历史爱好者02a四川矿业学院x校史j摄影集 aTD-40v5 0a陆作兴4摄 0aCNbFHWHc20240703 0163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4002162150016002503000049002663040037003153140283003523300465006353330141011006060043012416900015012847010017012997010017013168010023013331158-229520240903144307.0 a978-7-5237-0672-5dCNY39.00 a202409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煤矿掘进机操作作业操作资格培训考核教材b专著f刘金娃,张继军主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全国煤矿“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考核系列教材 a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组织编写 a刘金娃 男,副教授,现任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曾任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副主任。本科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硕士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与技术专业。长期从事煤矿矿长、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和煤矿职工的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工作。 a本书主要介绍了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法律法规、煤矿掘进机操作作业人员职业特殊性及职业危害防治、煤矿开采基本知识、煤矿灾害防治、职业病防治、实际操作技能、自救互救与安全避险等内容。本书是依据《煤矿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标准》和《煤矿安全培训规定》等法律法规编写的培训教材。内容通俗易懂,配套有相关操作视频资源,更便于学习。本书是煤矿掘进机操作作业人员取得煤矿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培训考核的教材,也可供煤矿企业有关基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作业人员学习参考。 a本书是煤矿掘进机操作作业人员取得煤矿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培训考核的教材,也可供煤矿企业有关基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作业人员学习参考0 a煤巷x巷道掘进机x操作x安全培训j教材 aTD421.5v5 0a刘金娃4主编 0a张继军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09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50002122150016002623300457002783330027007356060027007626900015007897010015008047010015008198010023008341158-229620240626170335.0 a978-7-5646-6286-8dCNY50.00 a202406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基于数字孪生的掘进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b专著f马天兵,李长鹏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6 a144页d24cm a掘进机安全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制约了快速、精准掘进,也制约了煤矿高效生产。本书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掘进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全书围绕煤矿掘进机开展数字孪生虚实交互系统构建,以掘进机关键部件截割头为例,结合获取的截割振动信号进行信号降噪等预处理技术研究,同时探究非线性截割振动信号自适应处理与特征提取方法,融合数字孪生技术和深度学习理论,开展掘进机故障诊断模型建立与应用,实现掘进机实时状态可视化、关键部件故障精确诊断,提高巷道掘进的安全性。 a掘进机故障诊断技术人员0 a掘进机x故障诊断x研究 aTD421.5v5 0a马天兵4著 0a李长鹏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67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34002032150016002373000025002533140278002783300569005563330179011256060041013046900017013457110039013628010023014011158-229720241204141643.0 a978-7-5237-0802-6dCNY114.00 a202412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掘进机司机b专著f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技术技能培训系列教材 a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家能源集团)于2017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重组成立的中央骨干能源企业,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的试点企业,2024年世界500强排名第84位。 a掘进机司机职业技能鉴定等级划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本教材系统地讲述了每一等级的工种应掌握和达到的技能水平。本教材共分为十一个章节,详细讲述了与煤矿掘进机司机有关的岗位概述、岗位安全职责、掘进基本知识、设备结构性能与原理、掘进工艺及安全技术措施、工程质量管理、故障判断与处理、危险源辨识与防范、应急救援与现场处置、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预防和掘进技术发展及前景的相关内容。本教材可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掘进机司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考核认定前的培训和自学教材,也可作为各井工煤矿掘进相关岗位技术、管理人员学习、技术比武等参考用书。 a本书可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掘进机司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考核认定前的培训和自学教材,也可作为各井工煤矿掘进相关岗位技术、管理人员学习、技术比武等参考用书0 a煤矿x掘进机x驾驶员x技术培训j教材 aTD421.507v502a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组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15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50002082150016002583300454002743330115007286060027008436900015008707010015008858010023009001158-229820241115111407.0 a978-7-5646-6186-1dCNY48.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采煤机多自由度耦合振动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b专著f杨辛未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2 a112页d26cm a采煤机作为综采工作面中的关键装备之一,其动态特性直接影响着整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专著介绍了基于实验测试构建含有牵引速度修正系数的采煤机滚筒载荷模型,并以此模型为激励介绍了13自由度的采煤机整机牵引-摇摆、竖直-俯仰、斜切工况下的动态特性以及包含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接触特性的整机模态研究,并且针对采煤机整机的动态特性研究介绍了相关的实验方法。本书可作为煤矿院校机械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a本书可作为煤矿院校机械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阅读参考0 a采煤机x振动试验x研究 aTD421.6v5 0a杨辛未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07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4002142150016002483300327002643330139005916060033007306900015007637010015007787010017007938010023008101158-229920240612114519.0 a978-7-5237-0257-4dCNY38.00 a2024061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煤矿采煤机操作作业操作资格培训考核教材b专著f李磊,亓志强主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3.01 a135页d26cm a本书主要介绍了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法律法规、煤矿采煤机操作作业人员职业特殊性及职业危害防治、煤矿开采基本知识、煤矿灾害防治、职业病防治、实际操作技能、自救互救与安全避险等内容。本书是依据《煤矿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标准》和《煤矿安全培训规定》等法律法规编写的培训教材。内容通俗易懂,配套有相关操作视频资源,更便于学习。 a本书是煤矿瓦斯检查作业人员取得煤矿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培训考核的教材,也可供煤矿企业有关基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作业人员学习参考0 a采煤机x操作x安全培训j教材 aTD421.6v5 0a李磊4主编 0a亓志强4主编 0aCNbFHWHc20240619 0099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50002022150016002523300341002683330087006096060019006966900011007157010015007268010023007411158-230020241106135949.0 a978-7-5646-6150-2dCNY66.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井工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管理标准b专著f吴小忙等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1 a184页d26cm a本书依据工程实践,重点建立了各类设备安装、检修、故障处理的技术体系,规范相关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大中型设备的安装标准及规范、机电设备日常维修、保养及常见故障处理、煤矿电器设备防爆以及机电运输岗位工操作规程等,大力加强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安装检修规范,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标准,提高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本书可作为矿山工程专业的培训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0 a煤矿x机电设备 aTD6v5 0a吴小忙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136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9001482100050001872150016002373000029002533300591002823330143008736060049010166900013010657010017010788010023010951158-230120241231143244.0 a978-7-5646-6232-5dCNY32.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煤矿井下电气作业b专著f申正旺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0 a280页d26cm a煤矿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教材 a本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工作实际进行编写。本书重点介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煤矿安全管理、井下电气作业人员职业特殊性、安全生产技术、煤矿主要灾害事故防治、矿井供电系统与供电安全、矿井供电电网保护、矿用电缆及电缆连接装置、矿用电气设备、采掘及运输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安全监控系统的安全运行等内容。本书是煤矿井下电气作业人员取得全国煤矿特种作业操作资格培训考核统编教材,也可供煤矿企业有关基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作业人员学习参考。 a本书是煤矿井下电气作业人员取得全国煤矿特种作业操作资格培训考核统编教材,也可供煤矿企业有关基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作业人员学习参考0 a煤矿开采x井下作业x电气安全x安全培训j教材 aTD608v5 0a申正旺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0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05001472050008002522100050002602150016003103300165003263330093004916060051005846900013006357110045006487110033006938010023007261158-230220241127144056.0 a978-7-5646-6058-1dCNY42.00 a202411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矿用防爆电气设备检修技术基础b专著f国家安全生产上海矿用设备检测检验中心,上海煤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编 a2版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156页d26cm a本书主要针对煤矿井下广泛使用的隔爆型、本质安全型和两者的混合型电气设备,讲解使用维护和检修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具体实例重点介绍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检修。 a本书适用于防爆电气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及检修等方面读者,同时也可对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0 a煤矿供电x矿用电气设备x防爆电气设备x设备检修 aTD684v502a国家安全生产上海矿用设备检测检验中心4编02a上海煤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4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36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7001482100050001852150016002353000029002513300609002803330143008896060045010326900011010777010015010888010023011031158-230320241231143217.0 a978-7-5646-6229-5dCNY36.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煤矿安全检查作业b专著f肖明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0 a324页d26cm a煤矿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教材 a本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工作实际进行编写。本书重点介绍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煤矿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煤矿主要灾害事故防治、职业病防治、自救互救与安全避险、安全检查工职业特殊性、煤矿安全检查方法及内容、采煤系统安全检查、掘进系统安全检查、矿井电气系统安全检查、矿井提升运输安全检查等安全检查工现场操作等内容。本书是煤矿安全检查作业人员取得全国煤矿特种作业操作资格培训考核统编教材,也可供煤矿企业有关基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作业人员学习参考。 a本书是煤矿安全检查作业人员取得全国煤矿特种作业操作资格培训考核统编教材,也可供煤矿企业有关基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作业人员学习参考0 a煤矿x矿山安全x安全检查x安全培训j教材 aTD7v5 0a肖明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5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4002162150016002503000035002663040037003013300463003383330087008016060035008886900011009237010017009347010017009518010023009681158-230420240611164815.0 a978-7-5237-0326-7dCNY36.00 a202406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煤矿班组长安全再培训教材b专著e复训e综合本f李卫芳,宋云峰主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全国煤矿班组长安全培训系列教材 a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组织编写 a本书主要介绍了煤矿井下班组安全管理基础知识,井下班组人员管理,井下班组现场管理,井下班组安全管理,井下班组质量管理,井下班组长素质提升,井下班组优秀管理经验选编等内容本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地面班组安全管理基础:第一章班组管理基础知识,第一章班组人员管理,第二章井下班组现场管理,第三章井下班组安全管理,第四章井下班组质量管理。第二篇井下班组长素质提升:第一章班组长的沟通技巧,第二章班组长心理调适,第三章班组长自我提升。第三篇井下班组优秀管理经验选编等内容。 a本书适合对井下班组长进行安全资格再培训使用,也适合井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参考使用0 a煤矿x矿山安全x安全培训j教材 aTD7v5 0a李卫芳4主编 0a宋云峰4主编 0aCNbFHWHc20240619 0184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3001472100034002402150016002743000043002903140517003333300562008503330047014126060055014596900011015147110045015258010023015701158-230520241105143529.0 a978-7-5237-0746-3dCNY50.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核心考点精讲精练b专著e2025版f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系列 a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由“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培中心”人员组成。为充分发挥我社注安教材品牌影响,辅导报名注安师考试的人员学好用好安全生产知识,使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全社会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培养有用之才,应急管理出版社研究成立了“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培中心”(简称“安培中心”),重点打造“注安课堂”线上课程服务品牌,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21年以来,安培中心致力于以扎实的专业积累为考生提供备考咨询、课程开发、学习服务等内容,专注安全领域知识服务的同时,注安课堂品牌效应逐步提升。 a本书为全国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职业资格考试配套辅导用书中的“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系列”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科目。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按照专业类别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分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3个公共科目和“安全生产专业实务”1个专业科目,“安全生产专业实务”科目分为煤矿安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化工安全、金属冶炼安全、建筑施工安全、道路运输安全和其他安全专业(不包括消防安全)7个专业类别。其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为客观科目;“安全生产专业实务”为主客观混合科目。 a参加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金属矿x非金属矿x矿山安全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TD7v502a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47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7001472100034002242150016002583140223002743300597004973330053010946060039011476900011011867010017011978010023012141158-230620241218144141.0 a978-7-5237-0913-9dCNY85.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矿山部分)》解读b专著f裴文田主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4cm a裴文田,男,满族,辽宁义县人,1968年1月出生,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8月参加工作。东北工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商管理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21年7月7日,国务院任命裴文田为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副局长。 a为适应新形势下非煤矿山安全发展的需要,更好的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非煤矿山安全设施设计高质量编写工作,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组织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域有关专家,在立足原文件的基础上,吸收、采纳近年来我国非煤矿山领域在生产工艺、科学技术、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等方面新成果、新理念、新要求,编制完成了新的《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并以矿山安全标准形式于2024年4月1日正式发布,2024年4月7日起正式实施。为推动上述标准在业界内得到正确理解和实施,本书从条文解释入手,辅之以相关编制要求和内容说明,以帮助非煤矿山企业和设计、建设、监管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尽快熟悉和掌握相关内容。 a非煤矿山企业和设计、建设、监管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0 a矿山x大型建设项目x安全设备x设计 aTD7v5 0a裴文田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47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9001472100034002262150016002603140223002763300591004993330051010906060039011416900011011807010017011918010023012081158-230720241218143038.0 a978-7-5237-0914-6dCNY60.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尾矿库部分)》解读b专著f裴文田主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4cm a裴文田,男,满族,辽宁义县人,1968年1月出生,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8月参加工作。东北工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商管理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21年7月7日,国务院任命裴文田为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副局长。 a为适应新形势下非煤矿山安全发展的需要,更好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非煤矿山安全设施设计高质量编写工作,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组织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域有关专家,在立足原文件的基础上,吸收、采纳近年来我国非煤矿山领域在生产工艺、科学技术、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等方面新成果、新理念、新要求,编制完成了新的《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以矿山安全标准形式于2024年4月1日正式发布,2024年4月7日起正式实施。为推动上述标准在业界内得到正确理解和实施,本书从条文解释入手,辅之以相关编制要求和内容说明,以帮助尾矿库企业和设计、建设、监管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尽快熟悉和掌握相关内容。 a尾矿库企业和设计、建设、监管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0 a矿山x大型建设项目x安全设备x设计 aTD7v5 0a裴文田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210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5001472100034002422150016002763140764002923300672010563330025017286060039017536900011017927110035018038010023018381158-230820241119133804.0 a978-7-5237-0779-1dCNY65.00 a202411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b专著e新旧对照f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组织编写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4cm a信息研究院是应急管理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自1959年创建以来,经过几代信息出版人辛勤耕耘,已发展成为集软科学研究、图书音像出版、信息化建设服务、矿山安全技术研究于一体,具有较强基础和实力的研发机构,为煤炭行业和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撑。信息研究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有一批国家级专家、教授、研究员、博士和出国留学回国人员等高层次研究人员。信息研究院致力于安全生产和煤炭技术推广和科学普及、出版《中国安全生产》《中国煤炭》《当代矿工》《中国煤层气》《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等刊物。建成了面向全行业的“中煤信息网”“中国安全生产数字图书馆”和“中国煤炭数字图书馆”,是全国安全生产和煤炭工业文献中心。信息研究院所属煤炭工业出版社(煤炭工业音像出版社)是国家一级出版社,每年出版图书500余种,音像制品30余种,还出版《中国安全生产年鉴》《中国煤炭工业年鉴》等。 a本书根据《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的9部分内容:总则、理念目标和矿长安全承诺、组织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素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质量控制、持续改进,将最新标准与2020版老标准进行单双页新旧对比,并采取部分排版手段清晰区分两者,以使读者一目了然新版本较老版本做了哪些地方的修改。煤矿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通过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和目标,实施安全承诺,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开展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质量控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软件与硬件相统一、动态与静态相统一、过程与结果相统一,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安全发展。 a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人员0 a煤矿x安全生产x安全管理体系y中国 aTD7v502a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121 0122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9001472100034002262150016002603040037002763300525003133330025008386060045008636900011009087010015009197010017009348010023009511158-230920240810163941.0 a978-7-5237-0645-9dCNY49.00 a202408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门安全教育培训考核教材b专著e复训f张雷,刘晓宁主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组织编写 a本书是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年度再培训(复训)的需要而编写的。本书分为两篇,上篇为煤矿安全生产“七新知识”主要包括煤矿安全生产的新法律法规、新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方法、巷道掘进、煤矿开采运输提升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等及新的煤矿事故案例。下篇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提升,主要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管理、灾害防治、应急处置、三违防范、职业健康防护等方面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本书内容新颖,科学准确;严格按照培训大纲和考核要求编写;体例合理,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网络题库,学员免费练题。 a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人员0 a煤矿x安全生产x管理人员x安全培训j教材 aTD7v5 0a张雷4主编 0a刘晓宁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35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9001482100050001872150016002373000029002533300599002823330143008816060035010246900013010597010017010728010023010891158-231020241231143513.0 a978-7-5646-6231-8dCNY32.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煤矿瓦斯检查作业b专著f张泽龙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0 a244页d26cm a煤矿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教材 a本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工作实际进行编写。本书重点介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煤矿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煤矿主要灾害事故防治、瓦斯检查工职业特殊性、职业病防治、自救互救与安全避险、矿井通风、矿井瓦斯的检查与管理、瓦斯检测仪器及其使用、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瓦斯检查安全操作、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等内容。本书是煤矿瓦斯检查作业人员取得全国煤矿特种作业操作资格培训考核统编教材,也可供煤矿企业有关基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作业人员学习参考。 a本书是煤矿瓦斯检查作业人员取得全国煤矿特种作业操作资格培训考核统编教材,也可供煤矿企业有关基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作业人员学习参考0 a煤矿x瓦斯监测x安全培训j教材 aTD712v5 0a张泽龙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8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100050002072150016002573300619002733330089008926060029009816900013010107010013010238010023010361158-231120241231143409.0 a978-7-5646-5884-7dCNY6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演变多孔介质多场耦合理论及瓦斯灾害防治b专著f刘厅等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0 a256页d26cm a本书聚焦于瓦斯资源化开发的关键基础理论—演变多孔介质多场耦合理论,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厘清了煤层瓦斯运移多场耦合理论框架,提出了应力约束煤体瓦斯扩散、渗流试验新方法,揭示了原岩应力及采动应力对煤体瓦斯运移的控制机制,构建了卸压煤层瓦斯跨尺度运移多场耦合模型。主要特点在于突破了传统理念的限制,关注煤体结构的动态演变,实现了介质由“均值弹性”向“非均质弹塑性”的创新转变,在“煤体瓦斯解吸扩散动力学特性”“弹塑性煤体渗流规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结构演变型多孔煤体瓦斯渗流新理论,为我国煤矿瓦斯资源化开发提供新的理论支撑。本书可供煤炭、油气及岩土相关领域的高校师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等参考使用。 a本书可供煤炭、油气及岩土相关领域的高校师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等参考使用0 a煤层瓦斯x灾害防治x研究 aTD712v5 0a刘厅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26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1001482100050002092150016002593300623002753330025008986060023009236060025009466900013009717010015009848010023009991158-231220241231143432.0 a978-7-5646-5063-6dCNY5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基于蝶形破坏理论的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b专著f赵希栋等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52页d26cm a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开采的重大灾害,其发生机理是百年世界级难题和热点问题。本书以蝶形破坏理论为基础,从突出危险区域的地质结构环境入手,系统论述了区域地质应力状态和硬-软变化地质结构对煤岩体塑性区分布的控制作用,分别提出了掘进巷道煤与瓦斯突出启动的力学机理和硬-软变化区域非连续塑性区贯通诱发突出机理,阐明了区域应力状态和硬-软变化地质结构对煤与瓦斯突出的作用机制,剖析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发展过程,并讨论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条件,基于实际工程背景和案例,分析了突出启动的诱因,重现了突出启动的物理过程,提出了硬-软变化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和防突钻孔布置优化方法,研究成果可为煤层巷道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a瓦斯突出防治研究人员0 a煤突出x防治x研究0 a瓦斯突出x防治x研究 aTD713v5 0a赵希栋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0914nam 0 0022997450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50002022150016002523300311002683330025005796060029006046900013006337010015006468010023006611158-231320240626094824.0 a978-7-5646-6274-5dCNY56.00 a202406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煤矿水力压裂微震特征识别定位及应用b专著f姜志忠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6 a204页d24cm a本书对井下煤层水力压裂微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开展井下煤层水力压裂微震响应规律和煤系地层弹性波传播特性研究;其次,提出微震震源三分量极化定位方法,建立三分量极化定位理论模型,并开展试验验证研究;再次,探索井下水力压裂破裂岩层岩性识别方法用以修正震源定位;最后,进行井下煤层水力压裂微震监测工业应用研究。 a煤矿水力压裂研究人员0 a煤矿x水力压裂x特征识别 aTD742v5 0a姜志忠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34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7001482100050001852150016002353000029002513300597002803330141008776060031010186900013010497010017010628010023010791158-231420241231143255.0 a978-7-5646-6230-1dCNY32.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煤矿探放水作业b专著f魏文亮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0 a276页d26cm a煤矿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教材 a本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工作实际进行编写。本书重点介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探放水作业人员职业特殊性及职业危害防治、安全生产技术、煤矿主要灾害事故防治、矿井水文地质基础知识、矿井突水预兆及突水量估算、矿井主要水害的特征及防治技术、矿井主要水害探查方法与施工要求、探放水工实操、自救互救与安全避险等内容。本书是煤矿探放水作业人员取得全国煤矿特种作业操作资格培训考核统编教材,也可供煤矿企业有关基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作业人员学习参考。 a本书是煤矿探放水作业人员取得全国煤矿特种作业操作资格培训考核统编教材,也可供煤矿企业有关基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作业人员学习参考0 a矿山探放水x安全培训j教材 aTD745v5 0a魏文亮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67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1001482100034002292150016002633140509002793300537007883330035013256060045013606900014014058010023014191158-231620241209155909.0 a978-7-5237-0817-0dCNY118.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达标指南b专著f本书编写组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本书编写组由宁尚根、卢圣强、宁洪进、闫俊丽、杨策、贾帅、郭玉等组成,宁尚根肥矿技师学院教授,曾编写过《〈煤矿安全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执行说明》《〈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达标指南》《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培训教材》等图书,曾作为专家组成员多次参与煤矿标准化考核等级的验收工作。其他几位编写组成员也都是长期从事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考核、验收和培训等方面的相关工作,对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在现场的实施工作非常熟悉,曾指导多座煤矿成功实现了标准化等级考核和动态达标工作。 a为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主管部门和煤矿企业更好地理解、掌握新修订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评级办法》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指导煤矿企业开展达标创建,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我们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本书。本书对《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办法》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进行逐条解释,说明该条款在执行中现场应注意的问题、核查细则、准备的资料以及煤矿企业如何才能达到该条款规定的要求等。本书采用双色印刷,原条文用蓝色,说明部分用黑色,层次分明,阅读方便。 a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研究人员0 a煤矿x安全生产x安全管理体系y中国j指南 aTD7-62v5 0aCNbFHWHc20241212 0182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99001482100034002472150016002813140611002973300537009083330025014456060043014706900014015137110035015278010023015621158-231720241217143631.0 a978-7-5237-0862-0dCNY118.00 a202412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理解与适用b专著f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组织编写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4cm a信息研究院是应急管理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自1959年创建以来,经过几代信息出版人辛勤耕耘,已发展成为集软科学研究、图书音像出版、信息化建设服务、矿山安全技术研究于一体,具有较强基础和实力的研发机构,为煤炭行业和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撑。信息研究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有一批国家级专家、教授、研究员、博士和出国留学回国人员等高层次研究人员。信息研究院致力于安全生产和煤炭技术推广和科学普及、出版《中国安全生产》《中国煤炭》《当代矿工》《中国煤层气》《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等刊物。建成了面向全行业的“中煤信息网”“中国安全生产数字图书馆”和“中国煤炭数字图书馆”,是全国安全生产和煤炭工业文献中心。 a为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主管部门和煤矿企业更好地理解、掌握新修订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评级办法》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指导煤矿企业开展达标创建,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我们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本书。本书对《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办法》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进行逐条解释,说明该条款在执行中现场应注意的问题、核查细则、准备的资料以及煤矿企业如何才能达到该条款规定的要求等。本书采用双色印刷,原条文用蓝色,说明部分用黑色,层次分明,阅读方便。 a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0 a煤矿x安全生产x标准化管理x研究y中国 aTD7-65v502a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219 01650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34002182150016002523000035002683140441003033300464007443330033012086060029012416900012012707020017012827020015012997110035013148010023013491158-231820241122114101.0 a978-7-5237-0785-2dCNY78.00 a202411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矿山救援队员b专著f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组织编写g王应德,刘远主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矿山救援队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教材 a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主要从事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情报信息研究、法规政策规划研究、矿山安全技术研究、信息技术研发应用、图书期刊出版等方面业务,已发展形成了应急管理情报信息软科学研究、矿山安全技术创新、信息化研发和智能化创新、图书期刊出版等四个基地,法律法规政策研究、战略规划研究、城市安全研究、能源安全研究等四项优势业务,为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监局等国家部委(局)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为应急管理系统和矿山企业提供工程科技、信息咨询服务。 a本书根据《矿山救援培训大纲及考核规范》(AQ/T1118)4.2培训内容编写,全书共分为:第一章矿山救护规程规范,第二章矿山救护行动计划及安全措施,第三章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第四章矿井通风理论与灾变通风技术,第五章矿山事故抢险与救灾技术,第六章矿山隐患排查与治理,第七章地面火灾事故处理技术,第八章自我防护技术,第九章救援心理训练,第十章医疗急救,第十一章矿山安全生产技术,第十二章矿山救护一般技术操作,第十三章矿山救护装备与仪器使用、管理。本书可供矿山救护队员培训使用。 a本书可供矿山救护队员培训使用0 a矿山救护x技术培训j教材 aTD77v5 0a王应德4主编 0a刘远4主编02a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128 0148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000035002423140227002773300576005043330035010806060037011156900012011527010015011647010017011798010023011961158-231920240827105001.0 a978-7-5237-0657-2dCNY78.00 a202408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矿山救援队指挥员b专著f刘远,王应德主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矿山救援队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教材 a刘远,男,198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开滦队技术装备科科长,通风安全高级工程师,自2003年至今主要从事矿山应急救援工作,参与各类事故灾害救援20余次,其中参与特别重大矿山事故救援2次,圆满完成各项抢险救援任务。 a本书根据《矿山救援培训大纲及考核规范》(AQ/T1118)4.2培训内容编写,全书共分为:第一章矿山安全生产政策法规,第二章矿山救护规程规范,第三章矿山救护队的组织与管理,第四章矿山救护行动计划及安全措施,第五章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第六章矿井通风理论与灾变通风技术,第七章矿山事故抢险与救灾技术,第八章矿山隐患排查与治理,第九章应急救援决策指挥技术,第十章地面火灾事故处理技术,第十一章领导科学与艺术,第十二章自我防护技术,第十三章救援心理训练,第十四章医疗急救,第十五章矿山安全生产技术,第十六章矿山救援信息化技术,第十七章矿山救护装备与仪器使用、管理。可供矿山救护指挥员培训使用。 a本书可供矿山救护指挥员培训使用0 a矿山救护x指挥员x技术培训j教材 aTD77v5 0a刘远4主编 0a王应德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9 0126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50001992150016002493000103002653300449003683330099008176060023009166900013009397010017009527010017009698010023009861158-232020241231143523.0 a978-7-5646-5440-5dCNY3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非煤固体矿床地下开采b专著f张东升,王旭锋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8 a240页d26cm a普通高等学校智能采矿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煤炭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国矿业大学“十四五”规划教材 a本书为智能采矿工程专业系列教材,系统介绍了非煤固体矿床地下开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概括了非煤固体矿产资源的赋存特征、开采现状及发展趋势,论述了非煤矿山的开拓系统及其特点;重点阐述了空场采矿法、崩落采矿法及充填采矿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以及特殊开采方法、智能采矿等。全书内容丰富、层次清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论述得当,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强。本书主要适合煤炭类院校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使用,也可供采矿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a本书主要适合煤炭类院校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使用,也可供采矿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0 a矿山开采x地下开采 aTD803v5 0a张东升4主编 0a王旭锋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3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50002042150016002543300321002703330109005916060049007006900016007497010015007658010023007801158-232120241010164145.0 a978-7-5646-6418-3dCNY80.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露天煤矿边坡工程勘察、监测及设计指南b专著f王勇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9 a200页d26cm a露天煤矿边坡稳定和滑坡治理问题一直是煤炭工业露天煤矿建设和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由边坡问题导致的事故频发。因此,我们特此组织编写了《煤炭工业露天矿边坡勘察、监测及设计指南》一书,全书共分为四章,分别为绪言、勘察、监测与设计四部分,将滑坡的机理、影响因素、防治措施等与相关的标准相融合,以指导露天煤矿的设计、建设与生产。 a本书适用于露天煤矿勘察、监测、设计、施工与滑坡防治的技术人员,也可作为露天煤矿边坡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0 a露天矿x边坡x地质勘探x变形观测x设计j指南 aTD804-62v5 0a王勇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44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4002142150016002483140239002643300570005033330035010736060037011086900016011457010015011618010023011761158-232220241023134756.0 a978-7-5237-0701-2dCNY65.00 a202410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浅埋煤层开采覆岩破坏与地表移动变形时空特征研究b专著f孙庆先著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孙庆先,男,汉族,1968年生,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研究员。2006—2009年,进入国家遥感中心自然灾害监测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a本书以神东矿区为主要研究区域,探讨浅埋煤层开采的覆岩破坏与地表移动变形特征,为矿区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技术参考。本书内容分为7章,第1章简要介绍开采沉陷学研究历史与现状,第2章介绍神东矿区的地质采矿条件,第3、4、5章分别探讨综采/综放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地表裂缝和塌陷坑发育特征、以“两带”高度为主的覆岩破坏特征,第6章探讨柱式开采遗留采空区稳定性问题,第7章是对全书的总结、感悟和思考。浅埋煤层开采的覆岩破坏与地表移变形特征与中东部矿区有很大差异,为了便于对比分析,以加深对浅埋煤层开采覆岩破坏与地表移变形特征的理解,本书中介绍了很多中东部矿区的研究成果。 a薄煤层煤矿开采岩层移动研究人员0 a薄煤层x煤矿开采x岩层移动x研究 aTD823.25v5 0a孙庆先4著 0aCNbFHWHc20241024 0118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1001472100050002282150016002783300409002943330091007036060057007946900015008516900013008667010015008797010015008948010023009091158-232320240819170328.0 a978-7-5646-6376-6dCNY32.00 a202408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互层顶板工作面开采覆岩破坏及近距离下层位巷道布置研究b专著f肖福坤,侯志远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8 a128页d24cm a本书以互层顶板工作面矿压特征为背景,以互层岩体协同破坏为研究主线,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相似模拟以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不同软硬组合形式下互层岩体的协同破坏特征,分析互层顶板工作面矿压与结构失稳演化特征,提出互层顶板下近距离煤层下层位巷道布置优化方案,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掌握层状岩体的破坏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可供煤矿开采、矿山安全等领域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工作者、研究生、本科生参考使用。 a本书可供煤矿开采、矿山安全等领域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工作者、研究生、本科生参考使用0 a放顶煤工作面x岩体破坏机理x煤矿开采x巷道布置x研究 aTD823.4v5 aTD822v5 0a肖福坤4著 0a侯志远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75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100034002072150016002413140551002573300543008083330027013516060051013786900015014297010017014447010015014618010023014761158-232420241111163247.0 a978-7-5237-0720-3dCNY450.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煤矿智能化发展报告h2024年b专著f王国法,刘峰主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王国法,1960年8月出生,工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煤炭开采技术与装备研究。国家煤炭高效综采技术与装备体系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创新提出了液压支架与围岩“强度耦合、刚度耦合、稳定性耦合”的“三耦合”原理和设计方法,推动了煤炭开采技术变革和综采装备由引进发展到出口世界主要产煤国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和三等奖1项,3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100余篇,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全国杰出工程师奖、孙越崎能源大奖等。 a本书以煤矿智能化开采理论、技术与装备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了智能化煤矿建设示范项目、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与卓越团队,系统阐述了煤矿智能化建设总体规划,详细介绍了2022年、2023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及产业实践、卓越团队及成果、卓越人物,并分析了主要产煤省(区)、典型智能化井工煤矿、典型智能化选煤厂、典型智能化露天矿的建设成果与经验,从信息基础设施、地质保障、智能掘进、智能采煤、智能主运、智能辅运、智能通风、智能供电与排水、安全监控、智慧园区与经营管理、智能洗选等方面梳理了煤矿智能化协同创新成果与科技难题,为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范例和经验借鉴。 a煤矿智能化建设研究人员0 a智能技术x应用x煤矿开采x研究报告y中国z2024 aTD82-39v5 0a王国法4主编 0a刘峰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965nam0 220030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55001472050008003022100034003102150016003443140469003603300621008293330021014506060019014716900015014907020017015057020017015227020017015397110031015567110053015878010023016401158-232520241115114536.0 a978-7-5237-0768-5dCNY45.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指南b专著f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委员会组织编写g胡炳南,张华兴,申宝宏主编 a2版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10页d21cm a根据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组改制的整体要求,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煤科院)于2014年5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煤科院总资产约25亿元,净资产14亿元,员工1200余人。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和大批博士在内的一流研发团队。中国煤炭学会(China Coal Society,CCS),是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煤炭行业科技工作者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全国学会之一,是党和政府联系煤炭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和发展煤炭科技事业的重要力量。 a本书详细叙述了“三下”采煤领域中地表移动变形计算及其参数求取方法、近水体采煤的安全煤岩柱厚度计算方法、近水体采煤矿井(采区)涌水量计算方法和“三下”煤柱留设方法与实例;介绍了采动坡体稳定性预测方法;论述了建筑物和构筑物地表允许参考变形值以及大量地表移动实测参数;提出了煤矿开采沉陷区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和经济评价的计算方法等。本书可作为《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宣贯、全面准确执行的主要参考技术资料。新版补充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和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涉及不可移动文物事项补充说明的通知,明确了国家文物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要求等。 a煤矿开采技术人员0 a煤矿开采j指南 aTD82-62v5 0a胡炳南4主编 0a张华兴4主编 0a申宝宏4主编02a煤炭科学研究总院4组织编写02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委员会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121 0119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50002142150016002643300433002803330139007136060057008526900013009097010015009228010023009371158-232620241029135002.0 a978-7-5646-6472-5dCNY32.00 a202410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煤炭地下气化地质选区评价及大型三维模拟测试技术b专著f苏发强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0 a128页d24cm a本书在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过程实时监测及评价的有效的煤炭地下气化(UCG)方案。在UCG过程中,煤层内燃空区的移动演化所伴随的煤体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是直接影响气化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高效环保的煤炭地下气化系统依赖于对地下气化区的精确控制和评价,本书针对提出的方案,给出了控制和评价方法。本书适于作为煤炭气化工程、安全工程、矿业工程等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煤炭气化工程、安全工程、矿业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培训用书。 a本书适于作为煤炭气化工程、安全工程、矿业工程等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煤炭气化工程、安全工程、矿业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培训用书0 a煤炭x地下气化x石油天然气地质x评价x测试技术x研究 aTD844v5 0a苏发强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2244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71001542100030002252150016002552250039002713000066003103141047003763300359014233330055017826060035018376900014018727010015018867010015019017010015019168010023019311158-232720241106110807.0 a978-7-03-079671-4b精装dCNY120.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人工智能技术在石油勘探上的应用研究b专著f吴清强,刘昆宏,郑晓东著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4.10 a121页d24cm2 a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及应用丛书 a“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a吴清强博士,现任厦门大学电影学院、信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影视制作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软件工程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和实际工程研发工作。近几年来,共主持参与科研项目80多项,包括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0多项,企事业项目50多项;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编写教材1部;担任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Scientometrics,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nformation Sciences等国际期刊论文评审专家,“一带一路”智慧油气田建设专家组专家。先后讲授过实用操作系统、XML、数据结构、学科综合实践、游戏引擎原理、游戏设计与程序开发等课程,在完成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致力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指导,曾指导学生参加intel杯软件创新大赛,获全国一等奖;多次组织学生参加“花旗杯”金融与信息技术应用大赛并获得全国三等奖;获互联网+比赛银奖和优秀指导教师;获得厦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及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和厦门大学德贞社会课堂基金本科生学业优秀指导教师奖;担任DCIC金融科技创新比赛(兴业银行举办)、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厦门市大学生创业导师委员会创业导师,华为云与计算先锋教师,福州数据开放委员会委员等。 a本书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地震相分类、油藏属性预测和井间连通性等核心问题中的应用,阐述了特征抽取、特征选择、聚类、分类、回归、时间序列和神经网络等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算法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石油勘探的历史以及数据的采集过程和意义。其次,详细说明了不同算法的原理和具体应用。最后,简要介绍了作者开发的SeisAI平台,该平台为读者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和环境。 a石油勘探领域从业者,石油勘探和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员0 a人工智能x应用x油气勘探x研究 aTE1-39v5 0a吴清强4著 0a刘昆宏4著 0a郑晓东4著 0aCNbFHWHc20241107 0090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300199002443330159004436060015006026900015006177010015006328010023006471158-232820240522170222.0 a978-7-5604-5226-5dCNY45.00 a202405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综合录井工程技术基础及应用b专著f杨天方著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3.09 a218页d26cm a本书结合国内外最新综合录井发展工程技术,提炼石油勘探开发现场综合录井工程工作大量经验和技术标准要求,详细介绍石油地质、综合录井工程技术的软硬件系统、录井资料解释及应用、井控事件分析及处理等内容。 a本书可作为录井工程技术人员、钻井工程技术人员、现场钻井和地质监督进行录井工程、钻井工程设计和现场施工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石油院校相关专业教学及研究的参考用书0 a录井x研究 aTE242.9v5 0a杨天方4著 0aCNbFHWHc20240529 0124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81001532100034002342150016002683300411002843330145006956060033008406900013008737010021008867010015009077010015009227020015009378010023009521158-232920240410141440.0 a978-7-5183-5677-5dCNY120.00 a20240410d2023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多孔介质中多相流动的计算方法b专著f(加)陈掌星,桓冠仁,马远乐著g吴淑红等译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3.03 a492页d26cm a《多孔介质中多相流动的计算方法》介绍了油藏流体流动模拟计算方法,包括总结了各种多相流和传导模型以及这些模型求解时使用的最新、最先进的计算方法。本书覆盖了渗流和传递微分方程及其数值解、岩石和流体性质、数值方法和线性方程组求解四个主题;单相流、两相流、黑油模型、挥发油、组分模型、非等温流、化学组分模型、裂缝多孔介质流动八个应用;以及井建模、网格粗化、历史拟合、并行计算、石油采收率优化和地面网络系统六个专题。 a本书可以作为地质学、石油工程和应用数学方面的研究生教科书(亦适用于高年级本科生),也可以作为地质学、石油工程和油藏数值模拟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书0 a多孔介质x多相流动x计算方法 aTE319v5 0c(加)a陈掌星4著 0a桓冠仁4著 0a马远乐4著 0a吴淑红4译 0aCNbFHWHc20240417 0100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1001482100034001892150016002233300449002393330021006886060019007096900012007287010015007408010023007551158-233020240607183952.0 a978-7-5183-6627-9dCNY190.00 a2024060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油田开发工程与实践b专著f窦洪恩等著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04 a548页d26cm a本书以油藏地质认识和开发规律研究为基础,集油田开发技术、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为一体,回顾了油田开发工程历史,解释了相关术语,系统论述了油藏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详细介绍了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油藏评价、油田开发方式、油田注水开发理论基础、油藏工程方法(物质平衡方法)、油田产量递减规律研究及其应用、油田含水规律分析和预测,以及油田开发的监测、控制、管理与调整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大量油田实例,演示了运用物质平衡方程和油藏生产历史拟合方法预测油藏生产动态。 a油田开发研究人员0 a油田开发x研究 aTE34v5 0a窦洪恩4著 0aCNbFHWHc20240612 0137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4001472100034002212150016002552250029002713300605003003330111009056060039010166900013010557110042010688010023011101158-233120241206142534.0 a978-7-5183-7251-5dCNY80.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井下作业监督实用教程h下册b专著f辽河油田公司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编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12 a376页d24cm2 a辽河油田公司培训系列丛书 a作业监督在油田开发井下作业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监督可以提高井下作业质量,也能实现作业投资的效益最大化。自2019年底油田公司对井下作业业务实施专业化以来,作业监督的作用更加凸显。本教程涵盖井下作业大修、小修、带压、压裂酸化、连续油管、测试作业相关知识、井下作业相关标准、井下作业井控相关知识及标准、管理规定等。既有井下作业理论知识,使作业监督能够对井下作业有一个定性的了解,做到对现场施工“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可以更好的开展监督工作。同时针对各种施工内容,提供大量的监督案例,增长见识,使其更能及时查找作业现场的不足之处。本教程监督规范部分依据辽河相关规定编制,对作业监督有更好的指导性。 a本教程主要为井下作业现场监督及监督管理人员开发,也可作为从事井下作业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参考书籍0 a井下作业x监督管理x技术培训j教材 aTE358v502a辽河油田公司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4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03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050008001992100034002072150016002413300348002573330095006056060035007006900015007357010015007508010023007651158-233220241114135513.0 a978-7-5183-7104-4dCNY138.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陆上油气田安全监督实用技术手册b专著f穆剑主编 a2版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10 a628页d26cm a本手册以6项常规施工作业、13项非常规施工作业、16个关键设备设施、15个辅助生产设备设施为特定监督对象,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在深入地风险分析,以及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企业规章的基础上,结合监督工作实际,撰写了监督方案要点,配套编制了监督检查表,旨在提供一个较系统、大容量的实用的安全监督参考读物,帮助安全监督人员现场实施监督检查。 a本手册适合安全监督人员现场实施监督检查使用,也可供广大安全监督与管理人员有选择性地阅读使用0 a陆相油气田x安全生产j技术手册 aTE38-62v5 0a穆剑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12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7001472100034002342150016002683300395002843330065006796060045007446900013007897010039008027020015008418010023008561158-233320241111133843.0 a978-7-5183-7111-2dCNY80.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非常规油气人工智能预测和建模方法b专著f(阿尔及)西德—阿里·瓦德菲尔著g于荣泽等译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72页d26cm a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的发展趋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石油工程复杂课题,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对介绍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论述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并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油气田勘探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和油气集输系统中,汇集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石油工业中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a本书适合相关技术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师生参考0 a人工智能x机器学习x应用x石油工程x研究 aTE-39v5 1c(阿尔及)a瓦德菲尔b西德—阿里4著 0a于荣泽4译 0aCNbFHWHc20241114 0106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2250029002383300381002673330075006486060037007236900013007607110023007738010023007961158-233420241115152555.0 a978-7-5183-7085-6dCNY75.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吊装作业b专著f《吊装作业》编写组编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11 a284页d26cm2 a石油石化行业高危作业丛书 a本书内容包括概述、吊装作业安全技术、吊装作业安全管理、吊装作业常见违章隐患、吊装作业事故案例及应急处置。本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服务和指导作业现场为出发点,吸取石油石化行业吊装作业安全管理中较好的经验做法,对相关术语和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对比、整合、阐释,紧紧围绕吊装作业的风险分析、措施管控和监督管理,突出普及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对涉油气类吊装作业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 a本书适合于石油石化行业涉及吊装作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员工阅读学习0 a石油化学工业x吊装设备x安全技术 aTE687v502a吊装作业编写4组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67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8002162150016002543140337002703300649006073330021012566060045012776900016013227010017013387010017013557010015013728010023013871158-233520241230151928.0 a978-7-313-32033-9dCNY6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人工智能在油气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b专著f龚建华,王益富,李静主编 a上海c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61页d26cm a龚建华,中石油西南油气田质量安全环保部,主任,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油气田QHSE业务方向.王益富,中石油西南油气田数字智能技术分公司,副总经理,HSE总监,大学本科学历,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油气田QHSE业务方向。李静,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安全环保与技术监督研究院,院长,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油气田QHSE业务方向。 a本书涵盖了油气生产安全、人工智能理论、以及这些技术在油气安全监控平台中的应用。首章概述油气生产安全现状,探讨了油田作业的非规范行为、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现状及不同油田间的差异。第二章深入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关键技术。接下来的章节聚焦于人工智能在智能安防技术中的应用,包括图像处理、目标检测等技术,并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油气安全智能化视频监控平台和应用管理系统。最后,书中详细讨论了人工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油气安全领域的应用案例。本书适合对油气行业安全、人工智能应用感兴趣的专业人士、研究者及学生阅读,尤其对希望了解人工智能在特定行业实际应用的读者有很大帮助。它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也展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优秀作品。 a人工智能研究人员0 a人工智能x应用x石油工程x安全工程x研究 aTE687-39v5 0a龚建华4主编 0a王益富4主编 0a李静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2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7001472100034002342150016002682250029002843300527003133330033008406060039008736900012009127110039009248010023009631158-233620241129134401.0 a978-7-5183-7154-9dCNY52.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油气田集输工生产设备操作技能培训教程h下册b专著f辽河油田公司党委组织部(人事部)编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11 a240页d24cm2 a辽河油田公司培训系列丛书 a本教程本着精准培训的原则,将集输设备培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培训教材与时俱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更新的同时兼具实践指导性,既有培训教师的传经授道,又有让学员兴趣使然的培训理念。本教材共分为六章内容,继《油气田集输工生产设备操作技能培训教程》上册集输站油水处理主要设备设施内容的基础上,系统的介绍了油气田集输领域相关的电气设备、天然气处理设备、生产参数监测设备、常用工具用具、消防设施、安全应急等内容。内容涵盖范围广,紧密联系油气集输生产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油气集输生产一线技能操作人员学习和实践。 a油气集输生产一线技能操作人员0 a油气集输x生产设备x技术培训j教材 aTE86v502a辽河油田公司党委组织部(人事部)4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26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34002202150016002542250029002703300545002993330063008446060039009076900012009467110041009588010023009991158-233720241010144646.0 a978-7-5183-6952-2dCNY50.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采油生产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b专著f辽河油田公司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编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10 a232页d24cm2 a辽河油田公司培训系列丛书 a本教程本着精准培训的原则,将采油现场培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培训教材与时俱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更新的同时兼具实践指导性,既有培训教师的传经授道,又有让学员兴趣使然的培训理念。本书通过抽油机类设备、机泵类设备、加热类设备、计量类设备、数字化类设备、附件类设备等分别以生产常见设备为例,介绍了设备结构、型号、维护注意事项、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本书是以采油和集输生产一线主要生产设备为主,总结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故障,阐述故障发生的原因及问题的判断,最后提出处理方法。本书适用于采油集输生产岗位员工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的培训阅读。 a本书适用于采油集输生产岗位员工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的培训阅读0 a采油设备x设备管理x技术培训j教材 aTE93v502a辽河油田公司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4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06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2001472100034002192150016002532250029002693300305002983330097006036060049007006900012007497110042007618010023008031158-233820241127143345.0 a978-7-5183-7130-3dCNY50.00 a202411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油气田现场变频器技术应用b专著f辽河油田公司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编 a北京c石油工业出版社d2024.11 a232页d24cm2 a辽河油田公司培训系列丛书 a本书结合辽河油田生产设备变频调速应用特点,介绍低压变频器在油田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书中内容接近油田变频器现场应用,没有过多地进行原理性分析。本书的内容与油田变频器现场应用相符合,没有过多地进行原理性分析,通俗易懂。全书共分七章,包括电力电子基础、变频调速基础知识、变频器应用、变频器应用实操练习等内容。 a本书可作为油田维修电工技能培训用书,适合工作在维修电工岗位具有一定电工基础的工人作为学习参考0 a油气田开发x生产设备x变频器x技术培训j教材 aTE94v502a辽河油田公司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4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20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42002002150016002423300473002583330107007316060025008386900013008637010015008767010017008917010017009088010023009251158-233920240927134517.0 a978-7-312-06110-3dCNY79.00 a202409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非晶合金复合材料b专著f张龙,颜廷毅,袁旭东主编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36页d19cm a非晶复合材料是采用外加或内生的方法在非晶基体中引入晶体相而形成,其作为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兼具非晶合金和晶体材料的特点和优势,从而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简述了非晶合金的结构特征及其性能应用等,详尽论述了非晶复合材料的分类及制备方法、外加型非晶复合材料、内生型非晶复合材料、非晶复合材料的计算及模拟仿真、非晶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和最新的重要进展。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选修课教材以及研究生专业参考书,也可供材料及相关专业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 a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选修课教材以及研究生专业参考书,也可供材料及相关专业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0 a非晶态合金x复合材料 aTG139v5 0a张龙4主编 0a颜廷毅4主编 0a袁旭东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12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1000271000041000581010008000991020015001071050018001221060006001402000125001462100042002712150015003133300395003283330009007235170031007326060043007636900015008066900015008217010015008368010023008511158-234020241212113129.0 a978-7-5167-6804-4dCNY8.00 a202412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少学时)(第三版)习题册b专著e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e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通用e中级技能层级f韩畅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42页d26cm a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技工院校机械类通用教材(中级技能层级)《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少学时)(第三版)》的配套习题册。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结构与结晶、金属材料的性能、铁碳合金、钢的热处理、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及硬质合金等。本书紧扣教学要求,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编排,知识点分布均衡,题型丰富多样,难易配置适当,并补充了部分与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相接轨的题目,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a中专1 a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0 a金属材料x热处理x中等专业学校j习题集 aTG14-44v5 aTG15-44v5 0a韩畅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33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300657002583330021009156060037009366900016009736900013009897010013010027010015010157010015010308010023010451158-234120240810093156.0 a978-7-5612-9377-5dCNY78.00 a202408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钛基复合材料多尺度力学b专著f孙瑜,杨丹卉,杨来浩著 a西安c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d2024.07 a344页d26cm a随着航空、航天等领域对结构运行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具有优越综合力学性能的复合材料在关键零部件制造与应用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关键结构部件受到复杂环境作用,使材料从微观原子尺度缺陷、到细观界面损伤、通过非线性变形叠加形成材料宏观破坏,最终导致部件疲劳失效,对装备运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厘清复合材料多尺度损伤的力学行为,对于提升材料服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围绕钛基复合材料多尺度损伤行为,介绍多尺度力学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展开介绍纳米孪晶钛拉伸变形机制、裂纹扩展模型、多晶结构裂纹扩展行为、复合材料常温循环弹塑性细观力学模型、高温循环粘塑性细观力学模型、复合材料微–细观多尺度界面循环累积损伤模型、复合材料层合板细–宏观跨尺度循环累积损伤行为。 a复合材料研究人员0 a钛基合金x金属复合材料x材料力学 aTG146.23v5 aTB331v5 0a孙瑜4著 0a杨丹卉4著 0a杨来浩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34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13001061020015001191050018001341060006001522000081001582100038002392150016002773140135002933300467004283330029008955170023009246060029009476900015009767010031009917010031010228010023010531158-234220240702093646.0 a978-7-5236-0853-1b精装dCNY68.00 a20240702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ger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稀土b专著e国际竞争的战略资源f(德)吕特加德·马歇尔,(德)海克·霍尔丁豪森著 a北京c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9 a130页d25cm a吕特加德·马歇尔,科学史学者、作家,获得科学史博士学位。她曾在慕尼黑工业大学担任从事科研工作,在奥格斯堡大学担任资源战略讲席教授。 a稀土是镧、铈、钪、钇等在内的17种稀有金属元素的总称,在现代工业有着非常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从军事科技,到通讯技术,再到能源工程,都离不稀土。可以说拥用稀土资源以及掌握其开采及冶炼加工技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书由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奥格斯堡大学科研中心吕特加德·马歇尔撰写,主要叙述了稀土资源发现、初利用到综合利用、开发利用现状,稀土产业问题及其在全球所引发的技术、经济、政治等领域的矛盾和冲突,同时展望了这种重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前景对未来全球经注、政治等的影响。 a稀土金属矿产资源研究人员1 a国际竞争的战略资源0 a稀土金属x矿产资源y世界 aTG146.4v5 1c(德)a马歇尔b吕特加德4著 1c(德)a霍尔丁豪森b海克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502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82001532100034002352150016002692250027002853050020003123140094003323300617004263330033010435170015010766060035010916900013011267010035011397020015011748010023011891158-234320241126110327.0 a978-7-111-77083-1dCNY299.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辐照材料科学基础b专著e金属与合金f(美)盖里·S.沃斯(GaryS.Was)著g顾剑锋等译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2 a693页d26cm2 a国际制造业先进技术译丛 a据原书第2版译出 a盖里·S.沃斯(Gary S. Was),美国密歇根大学核工系教授,辐照材料科学研究领域国际知名科学家。 a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辐照损伤的理论基础、金属材料经辐照后的微观组织与结构特征,以及辐照所产生的宏观性能变化。主要内容包括辐照损伤事件、原子的位移、损伤级联、点缺陷的形成与扩散、辐照增强扩散和缺陷反应速率理论、辐照诱发偏聚、位错的微观结构、辐照诱发的空洞和气泡、辐照下的相稳定性、离子辐照的独特效应、用离子模拟中子辐照效应、辐照硬化和辐照形变、辐照蠕变和长大、断裂与脆化、腐蚀与应力腐蚀开裂、辐照对腐蚀和环境促进开裂的作用等。本书汇集了国际上金属材料辐照领域的长期研究成果,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的有机结合,对我国核工程领域关于辐照损伤现象的理解和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a金属材料合金放射损伤研究人员1 a金属与合金0 a金属材料x合金x放射损伤x研究 aTG147v5 0c(美)a沃斯c(Was, Gary S.)4著 0a顾剑锋4译 0aCNbFHWHc20241128 0175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4001972150016002313000025002473140278002723300680005503330169012306060025013996900011014247110039014358010023014741158-234420241205094253.0 a978-7-5237-0823-1dCNY102.00 a202412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焊工b专著f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技术技能培训系列教材 a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家能源集团)于2017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重组成立的中央骨干能源企业,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的试点企业,2024年世界500强排名第84位。 a本教材以《国家职业标准-焊工》为依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编写理念,力求突出职业技能培训特色,满足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的需求。焊工(煤炭)教材的内容提要主要包括:岗位概述、岗位安全职责、焊接基础知识、常用焊接设备、常用焊接方法、常用焊接材料、常用材料的焊接、矿山设备结构、矿山设备焊接修复实例、焊接安全及危险源辨识等内容。通过本教材的学习,煤炭焊工可以掌握焊接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焊接修复技术、安全知识和设备使用知识,能够提高焊接技能,确保焊接质量和安全。为从事煤炭行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教材可用作企业培训部门、(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及特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机构的教材,还可用作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焊工和相关专业人员、技术比武等参考使用。 a本教材可用作企业培训部门、(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及特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机构的教材,还可用作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焊工和相关专业人员、技术比武等参考使用0 a焊接x技术培训j教材 aTG4v502a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组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03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050008001962100042002042150015002463000031002613300389002923330009006816060035006906900013007257010017007388010023007551158-234520241112104625.0 a978-7-5167-6759-7dCNY13.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金属加工基础习题册b专著e彩色版f邵明玲主编 a2版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67页d26cm a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 a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技工院校机械类通用教材(中级技能层级)《金属加工基础(彩色版)(第二版)》的配套习题册。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钳加工基础、热加工基础(铸造、锻压、焊接)、冷加工基础(车削加工、铣削加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等)、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等。本书紧扣教学要求,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编排,知识点分布均衡,题型丰富多样,难易配置适当,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a中专0 a金属加工x中等专业学校j习题集 aTG-44v5 0a邵明玲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26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3001482100034002212150016002553300393002713330201006645170029008656060019008946900015009137010015009287010017009437010017009608010023009771158-234620241226083032.0 a978-7-122-43916-1dCNY98.0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难加工材料b专著e高效精密加工与3D打印技术f李清,李伯民,辛志杰编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5.01 a211页d26cm a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与3D打印技术,对于推动高端制造技术、装备及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书在全面介绍难加工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加工特点的基础上,对难加工材料的高速与超高速高效切削(磨削)加工技术、高效精密切削(磨削)加工技术、高效切削(磨削)复合加工技术等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介绍了难加工材料典型零件切削加工实例,特别是对当前蓬勃发展的3D打印技术在难加工材料中的具体应用与实例进行了阐述。 a本书可供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产品设计、材料加工企业及研究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材料加工成型、3D打印等领域人士参考,也可作为高校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1 a高效精密加工与3D打印技术0 a难加工材料切削 aTG506.9v5 0a李清4编著 0a李伯民4编著 0a辛志杰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9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42002042150016002463000045002623300443003073330009007506060037007596900015007967010017008118010023008281158-234720241111141527.0 a978-7-5167-6732-0dCNY39.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车工工艺与技能(第二版)学生指导用书b专著f孔凡宝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202页d26cm a中等职业学校数控加工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材 a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加工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材/技工院校数控加工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材(中级技能层级)《车工工艺与技能(第二版)》的配套学生指导用书,供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数控加工类相关专业师生选用。本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编排,包括学习指导和巩固练习题两部分。学习指导通过引导问题引导学生课上学习;巩固练习题覆盖教材中的主要知识技能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多种题型,题型丰富,难易适中,可用于学生课上练习和课后复习使用。 a中专0 a车削x中等专业学校j教学参考资料 aTG510.6v5 0a孔凡宝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12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6001472100042002232150015002653000027002803300455003073330009007626060053007716900016008247010015008408010023008551158-234820241113112817.0 a978-7-5167-6617-0dCNY1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 加工中心分册)(第二版)习题册b专著f薛龙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93页d26cm a技工院校数控类专业教材 a我社技工院校数控类专业教材(高级技能层级)(原套书名为“全国高级技工学校数控类专业教材”)出版于2012年,共24个品种(含教辅)。该套教材出版时间较长,部分机床操作系统和CAD/CAM软件进行了更新,且每年都有一定销量(2000册左右),现拟在此基础上,完成该套教材的改版工作。该书为《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分册)》配套用书,主要内容包括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及其编程基础、FANUC系统的编程与操作、华中系统的编程与操作、SIEMENS系统的编程与操作、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试题。 a中专0 a数控机床x铣床x程序设计x操作x技术学校j习题集 aTG547-44v5 0a薛龙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12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5001482100034001832150016002172250025002333300404002583330147006626060019008096900013008287010017008418010023008581158-234920241230095003.0 a978-7-122-44881-1dCNY79.8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多轴数控加工b专著f汤振宁主编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5.01 a225页d26cm2 a制造业高技能应用丛书 a本书紧扣多轴数控加工的岗位核心技能,以Vericut和UG两个普适性强的软件为载体,具体内容涵盖多轴数控机床操作安全、多轴数控机床认知、四轴加工中心的操作编程与仿真、五轴双转台加工中心的操作编程与仿真、其他五轴加工中心的操作与编程案例、多轴数控机床系统维护、多轴数控机床系统故障诊断及处理等。本书为方便读者考取相应的职业等级证书,以及满足学校相关课程的实训要求,还设置了实操和考证篇目,并以项目式的形式编写。 a本书既可作为机械、机电、汽车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又可作为数控相关岗位的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0 a数控机床x加工 aTG659v5 0a汤振宁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73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331002543300510005853330257010956060029013526900013013817010017013947010017014117010017014288010023014451158-235020241120103702.0 a978-7-122-46754-6dCNY49.00 a2024112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b专著f王建强,王文博,刘冉冉主编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5.01 a194页d26cm a王建强,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主持教育部职业院校中国特色学徒制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项目6项;参与部省共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理论实践研究课题、教育部《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专项课题、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项目库项目等项目6项。 a本教材以FANUC0i为数控系统诠释了五个项目,项目一介绍了数控车床的基本概念、坐标系、对刀方法及编程基础;项目二通过九个任务,如简单轮廓精车加工、螺纹车削和套类零件车削等,详细介绍数控车削加工的各种技术;项目三介绍了数控铣床的基本概念、坐标系、对刀方法及编程基础;项目四通过六个任务,如平面零件铣削加工、内轮廓零件铣削加工、简化编程铣削加工等,详细介绍数控铣削加工的各种技术;项目五介绍了数控加工中心的应用,涉及孔类零件和曲面零件的加工;附录部分提供了数控车工和铣工的国家职业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行业要求。 a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装备制造技术等高职专科专业的教材,也可用作数控技术培训、进修的教学用书,并可作为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0 a数控机床x加工x程序设计 aTG659v5 0a王建强4主编 0a王文博4主编 0a刘冉冉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13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50001882150016002383300495002543330075007496060025008246900015008497010017008648010023008811158-235120240411151155.0 a978-7-5763-3107-3dCNY76.00 a2024041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夹具设计项目教程b专著f吴远发等主编 a北京c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11 a218页d26cm a全书分为两大模块,分别为夹具设计基础知识部分和夹具设计实践部分。夹具设计基础知识部分包含夹具基础知识、夹具常见机构和夹具设计一般方法三个项目;夹具设计实践部分包含车床夹具设计、铣床夹具设计、钻床夹具设计实践三个项目。夹具设计基础知识部分注重夹具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夹具的认知,夹具设计实践部分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在实际应用中掌握、锻炼理论知识。全书注重讲述知识点与设计思路的结合,书中大量的三维结构为读者学习更加直观方便,章节后设有大量的课后习题,为巩固知识点,提升学生能力提供练习。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相关专业夹具设计课程教材,亦可作为自学参考书籍0 a机床夹具x设计j教材 aTG750.2v5 0a吴远发4主编 0aCNbFHWHc20240417 0128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39001522100050001912150016002413300695002573330009009526060039009616900010010007010017010108010023010271158-235220240411145029.0 a978-7-5763-3217-9dCNY89.00 a2024041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机电工程专业英语b专著f朱允龙主编 a北京c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12 a288页d26cm a本教材以机械工程专业英语为基础,结合电气控制英语知识,跟机械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有机衔接,有效地支持了专业课程的外语教学,其中章节内容涵盖的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即热处理、金属切削工艺、模具设计、金属热处理、数控机床、数控编程、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等。此外,教材内容还引入了区域典型机电行业介绍、典型机电产品说明内容,让同学们对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场景有了一个较为基础的认知,也让学生们能由点及面,了解机电专业词汇在不同应用领域的释义与区别。本教材还针对机电专业大类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每章节设定应用场景模拟练习,顺应高职学生们专业性、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合作性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们融入模拟场景中,让学生们克服自卑心理,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a高职0 a机电工程x英语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Hv5 0a朱允龙4主编 0aCNbFHWHc20240417 0117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50001862150016002363300573002523330013008256060029008386900013008677010017008807010017008978010023009141158-235320241017113734.0 a978-7-5763-3761-7dCNY72.00 a202410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机械原理b专著f王瑞红,李炎粉主编 a北京c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3 a270页d26cm a本教材主要面向应用型本科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学,培养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现代工程工具使用能力,能在机械、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零部件设计制造、产品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组织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本教材以研究有关机械的基本理论为主线,涵盖了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以及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所涉及的机械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常用机构的组成及其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力分析,能进行运动方案的设计及常用机构的设计,掌握机械的效率及自锁,了解机械的平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现状和发展动态,培养创新精神。 a高校师生0 a机械原理x高等学校j教材 aTH111v5 0a王瑞红4主编 0a李炎粉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360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050008002082100050002162150016002663300505002823330147007876060045009346900013009796900016009927010017010087010017010257010017010428010023010591158-235420240926135817.0 a978-7-5646-6424-4dCNY33.00 a202409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机械原理与设计实验教程b专著f程志红,王洪欣,杨金勇主编 a3版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1 a220页d26cm a本书是为满足“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实验教学需求编写的。本书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等;第二部分介绍了机械原理的实验项目与要求等;第三部分介绍了机械设计的实验项目与要求等。随书单独成册印刷的为机械原理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格式与要求及机械设计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格式与要求。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机械类专业本科学生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的教材使用,也可供其他专业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机械类专业本科学生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的教材使用,也可供其他专业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0 a机械原理x机械设计x实验x高等学校j教材 aTH111v5 aTH122-33v5 0a程志红4主编 0a王洪欣4主编 0a杨金勇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06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42002022150015002443000025002593300446002843330009007306060033007396900015007727010017007878010023008041158-235520241129084524.0 a978-7-5167-6795-5dCNY12.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机械基础(非机械类)(第二版)习题册b专著f祝平蕾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62页d26cm a高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 a本书是全国高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教材《机械基础(非机械类)(第二版)》的配套习题册,供高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师生选用。本习题册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编排,内容覆盖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学生提供针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课后练习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实训题等多种题型,题型丰富,难易适中,可用于学生课上练习和课后复习。本习题册还配套提供参考答案,并通过技工教育网(http://jg.class.com.cn)提供下载。 a高职0 a机械学x高等职业教育j习题集 aTH11-44v5 0a祝平蕾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34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42002002150015002423000031002573300717002883330009010056060033010146900015010477010017010628010023010791158-235620241126095802.0 a978-7-5167-6771-9dCNY17.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机械基础(彩色版)(第二版)习题册b专著f邵明玲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88页d26cm a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 a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技工院校机械类通用教材(中级技能层级)《机械基础》(彩色版)(第二版)的配套习题册。并按其章节顺序编写,分为学习引导、课堂练习和学习巩固三部分,对于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知识具有较好的作用。学习引导通过精心设计的具有趣味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在课前思考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练习精心设计了简单而概括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本节所学内容;学习巩固通过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多种题型来巩固所学知识。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杆件的静力分析、直杆的基本变形、连接、机构、机械传动、支承零部件、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综合实践——典型机械的拆装等。本书紧扣教学要求,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编排,知识点分布均衡,题型丰富多样,难易配置适当,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a中专0 a机械学x中等专业学校j习题集 aTH11-44v5 0a邵明玲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126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05000800196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000035002543140155002893300292004443330009007366060033007456900013007787010017007917010017008088010023008251158-235720241025144816.0 a978-7-122-34674-2dCNY39.00 a202410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b专著f杜春宽,李正峰主编 a2版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11 a129页d24cm a职业教育机械类改革创新系列教材 a杜春宽,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承担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机械设计理论与实训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持《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校级“专创融合”课程建设。 a本教材共分十章,系统介绍了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常用的创新设计理论、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系统的资源分析和功能分析,以及TRIZ理论的40个发明原理、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解决方法、物-场分析方法以及创新设计案例案例等,构建了“学习目标-案例引入-知识内容-案例分析-本章小结”内容结构体系。 a高职0 a机械设计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H122v5 0a杜春宽4主编 0a李正峰4主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39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6001472100034002032150016002373140156002533300543004093330047009526060053009996900013010526900011010657010017010767010017010938010023011101158-235820240723084504.0 a978-7-121-48313-4dCNY59.90 a202407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CATIA产品建模及3D打印制造b专著f邹泽昌,梅明亮主编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09 a223页d26cm a邹泽昌,男,汉族,1984年5月出生,江西赣州人,中共党员,福建农林大学在读博士,副教授、高级技师、高级考评员、国家级裁判员,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a3D打印技术类课程在教学应用中的核心内容是应用3D打印机的快速成型能力,促成学生用数字化设计思路生产出实物作品。本书通过系统介绍增材制造技术(快速成型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中的两个核心环节,即三维造型建模和3D打印机快速打印模型,实现人才技能培养目标。本书各个项目的学习难度遵循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选取能体现出3D打印技术特点的模型作品作为各学习任务的载体。每个项目都由任务引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及相关知识构成,按照三维造型设计与3D打印制作一般流程进行讲解,读者可以按照步骤完成实践操作。书中案例设计新颖,具有创意,并全部经过实际打印制作验证。 a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快速成型技术人员0 a机械设计x计算机辅助设计x应用软件x快速成型技术 aTH122v5 aTB4v5 0a邹泽昌4主编 0a梅明亮4主编 0aCNbFHWHc20240724 0084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4001472100038001812150016002193300162002353330041003976060045004386060045004836900013005286900013005417010017005548010023005711158-235920240828093705.0 a978-7-304-12114-3dCNY52.00 a202408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机械CAD/CAMb专著f孙江宏主编 a北京c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76页d26cm a本书为开放教育教材,涉及:CAD/CAM系统,工程数据与图形处理技术,机械CAD建模基础,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工艺过程设计、数控加工编辑,CAD/CAM的集成,智能制造技术。 a机械设计专业师生,计算机相关技术人员0 a机械设计x计算机辅助设计x开放教育j教材0 a机械制造x计算机辅助制造x开放教育j教材 aTH122v5 aTH164v5 0a孙江宏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9 0118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6001472100050002032150016002533300329002693330187005986060058007856900013008437010017008567010017008737010017008908010023009071158-236020241012081748.0 a978-7-5763-3724-2dCNY86.00 a202410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机械CAD软件及应用b专著f石彩华,王洪磊,苗现华主编 a北京c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1 a271页d26cm a本书内容包括6个工作任务,含有25个典型图样绘制任务,从企业绘图模板制作、机械平面图绘制、零件尺寸标注、机械零件图绘制、机械装配图绘制、典型零件三维建模到3D转2D图样标准化等,涵盖了工程师使用AutoCAD软件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本书图文并茂、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实例典型、应用性强、信息化资源丰富,是一本很好的从入门到精通的学习教程。 a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机电、数控、机制类等专业的专业课教学用书,适同时本书也可供从事机械设计及相关行业的人员学习和参考,同时适合从事机械设计、电气设计、广告制作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阅读0 a机械设计x计算机辅助设计xAutoCAD软件x高等学校j教材 aTH122v5 0a石彩华4主编 0a王洪磊4主编 0a苗现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33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140150002483300558003983330021009566060037009776900013010147010017010277010015010448010023010591158-236120240701154607.0 a978-7-5604-5415-3dCNY59.00 a202407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教程b专著f谭栓斌,贾先主编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4.06 a252页d26cm a谭栓斌,男,教授,现任西安思源学院工学院增材制造(3D打印)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工作以来,曾获得有色金属总公司的二、三等奖。发表文章30余篇,专利4份。 a本书以空气循环器为例,使用Creo软件进行三维零件设计、装配设计、高级设计和仿真分析,将Creo软件生成工程图,导入AutoCAD中进行细节完善。本书按照项目进行编排,旨在帮助读者掌握Creo和AutoCAD软件实践技能。项目一设计八个零件,详细介用Creo软件零件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配置文件、草图绘制、特征创建等。项目二使用Cero软件进行装配设计,包括零件约束、干涉分析等。项目三使用Creo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包括运动仿真、动力学仿真和仿真结果分析等。项目四使用TOP-DOWN设计,修改、补充和完善整体设计。项目五将Creo工程图结果导入AutoCAD进行完善设计,包括图纸的修改、标注、技术要求等。 a机械设计专业学生0 a机械设计x产品设计x数字化j教材 aTH122v5 0a谭栓斌4主编 0a贾先4主编 0aCNbFHWHc20240703 0096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300307002483330037005556060029005926900013006217010017006347010017006517010017006688010023006851158-236220241127144552.0 a978-7-5645-9526-5dCNY58.00 a202411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机械设计基础b专著f朱双霞,赵鹏展,马会杰主编 a郑州c郑州大学出版社d2024.08 a263页d29cm a本书内容共18章,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总论,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平面连杆、凸轮、间歇运动机构,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键、销连接,带、链、齿轮、蜗杆传动,轮系,轴,滑动、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减速器等。每章后匀附有一定数量不同类型的思考与训练题,旨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a本书适用于高等教育机电类专业师生0 a机械设计x高等学校j教材 aTH122v5 0a朱双霞4主编 0a赵鹏展4主编 0a马会杰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41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50002002150016002503140137002663300610004033330037010136060043010506900013010936900013011067010017011198010023011361158-236320240806143915.0 a978-7-5763-4395-3dCNY46.00 a202408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化设计制造工程实践与指导b专著f刘少丽等编著 a北京c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7 a118页d26cm a刘少丽,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数字化制造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2007年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2012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 a本书以汽车轮毂为实验对象,设计了三个实验。1.三维建模实验是基于先进的CAD/CAM集成系统—SoildWorks,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技能;2.有限元分析实验是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的基本流程;3.优化设计实验是基于MATLAB进行优化模型建立及优化求解,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及过程。本书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课程实践/实验环节的指导教材,是以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为主要对象,基于“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课程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三维实体建模实验、有限元分析实验和参数优化求解工程实践,训练学生应用相应软件工具从事产品开发、性能分析及优化分析的综合能力。 a数字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研究人员0 a数字技术x应用x机械设计x机械制造工艺 aTH122v5 aTH164v5 0a刘少丽4编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70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4001472100034001812150016002153000047002313140571002783300495008493330009013446060046013536900013013997010017014128010023014291158-236420240828163010.0 a978-7-111-76555-4dCNY52.00 a202408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CAD机械绘图b专著f刘京辉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51页d26cm a“十四五”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新形态系列教材 a刘京辉,从事技工教育37年,主要负责学校教师、学生以及航天企业、国防系统生产员工的技能培训和竞赛培训工作。1996年曾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2004年至2009年相继取得《三维数字建模师》证、《数控车工》高级操作证、《加工中心》技师证。2013年被聘为陕西省技工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2014年、2016年、2018年担任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CAD机械设计项目裁判员。2020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裁判员;2021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第九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裁判员;2022年担任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高职组)赛项裁判长。擅长数控自动编程与加工及三维CAD机械设计。 a本书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一体化教学的模式编写,着力推广高效的“数控绘图”理念,重点教学内容都配套了详细的教学视频,是一本机械类专业识图、绘图的新形态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认识CAXA电子图板、数据输入、对象操作、窗口与图层操作、直线绘制、圆和圆弧及多线段绘制、其他图形绘制、图形编辑、系统设置、绘图技巧、属性查询、命令绘图、回转类零件绘制、尺寸标注及修改、符号与文字标注、样式与标准管理、块的制作、绘图资源的使用、图幅与图框设置、常用工具的使用、视口与打印操作、序号与明细栏标注、装配图绘制。 a高职0 a机械制图xAutoCAD软件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H126v5 0a刘京辉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54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8001472100034001852150016002193000047002353140575002823300321008573330009011786060046011876900013012337010017012468010023012631158-236520240904141301.0 a978-7-111-76611-7dCNY35.00 a202409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CAD机械绘图图册b专著f刘京辉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2 a141页d19cm a“十四五”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新形态系列教材 a刘京辉,从事技工教育37年,主要负责学校教师、学生以及航天企业、国防系统生产员工的技能培训和竞赛培训工作。1996年曾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2004年至2009年相继取得《三维数字建模师》证、《数控车工》高级操作证、《加工中心》技师证。2013年被聘为陕西省技工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2014年、2016年、2018年担任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CAD机械设计项目裁判员。2020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裁判员;2021年担任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第九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裁判员;2022年担任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高职组)赛项裁判长。擅长数控自动编程与加工及三维CAD机械设计。 a《CAD机械绘图图册》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一体化教学的模式编写的,书中所有教学内容都配套了丰富的多媒体视频资源。本书为《CAD机械绘图》教材的配套训练图册,选配了63张基础训练图、78张零件图及装配图,由浅入深编排,涵盖了常用的机械零件种类。基础训练图主要针对的是绘图功能配置,零件图及装配图则突出了绘图技巧的综合应用。 a高职0 a机械制图xAutoCAD软件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H126v5 0a刘京辉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261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05000800194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188002523300414004403330013008546060029008676900013008967010017009097010017009267010017009438010023009601158-236620241011100544.0 a978-7-111-76793-0dCNY39.80 a202410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机械制图b专著f柳海强,苏跃龙,栗雅辉主编 a2版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0 a152页d26cm a柳海强,1992年毕业至今在石家庄市机械技工学校任教;担任河北省工程图学学会理事(2000-今);人社部全国技工院校教学与教材研究核心专家组成员;河北省人社厅省技工院校机械制图专业(学科)带头人。 a本书为“十三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修订版。本书是立体化、配套齐全的机械制图教材,数字化资源丰富。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观看相应微课视频和动画。此外,本书还配有相应的PPT课件和《机械制图习题册》(柳海强主编)。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投影法和三视图基础,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体及其常见表面交线的投影,组合体,轴测图,机件的基本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画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等。 a职业教育0 a机械制图x职业教育j教材 aTH126v5 0a柳海强4主编 0a苏跃龙4主编 0a栗雅辉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10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4002162150016002503300465002663330033007316060035007646900013007997010015008127010015008278010023008421158-236720240419160028.0 a978-7-5664-2696-3dCNY52.00 a20240419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部分回转阀门电动装置智能化改造设计与实践b专著f施云贵,项晓明著 a合肥c安徽大学出版社d2023.11 a259页d26cm a本书首先阐述阀门电动装置智能化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分析国内外阀门电动装置智能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然后以部分回转阀门电动装置的智能化改造为例,介绍部分回转智能型阀门电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分别从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两个方面分模块介绍智能化改造的方法和思路,给出了整机功能、电气连接、专用电机应用等技术方案。本书是作者在部分回转阀门电动装置智能化改造设计方面的具体实践,可为回转阀门电动装置的智能化研究和产业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助力阀门电动装置行业发展。 a阀门电动控制智能设计研究人员0 a阀门x电动控制x智能设计x研究 aTH134v5 0a施云贵4著 0a项晓明4著 0aCNbFHWHc20240424 0103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050008002012100034002092150016002433300405002593330009006646060037006736900012007107010017007227010017007398010023007561158-236820241227142607.0 a978-7-04-063674-1dCNY43.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b专著f姜敏凤,宋佳娜主编 a5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5.01 a259页d26cm a本书是“十四五”规划教材的修订再版。本书上一版获评“首届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铁碳合金、钢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合金钢、铸铁、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材料、非金属材料、其他新材料、铸造、锻压、焊接、非金属材料成形与快速成形、零件材料与毛坯的选择等。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制造类专业群的基础平台课程以及部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自学用书。 a高职0 a机械制造材料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H14v5 0a姜敏凤4主编 0a宋佳娜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70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000045002403140357002853300581006423330143012236060033013666900013013997010015014128010023014271158-236920241011094528.0 a978-7-111-76798-5dCNY70.00 a202410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智能制造的系统工程技术b专著f郑力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09 a333页d26cm a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系列教材 a曾任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主任,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人事处处长、人才资源开发办公室主任,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职工发展中心主任。2018年6月任副校长。2021年11月任校党委常委。2022年9月兼任总务长。迄今在ASME/IEEE/INFOMS会刊及IJPE、EJOR等国际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多篇论文入选ESI高引用论文、科技部F5000论文,主编的英文著作下载量近7千余次。 a本书深入探讨智能制造中的系统工程技术,介绍了相关模式和技术的概念解析、产生背景、发展历程、最新进展以及应用案例。第1章介绍了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发展,强调了信息系统的关键作用。第2章通过案例展示了系统工程在高度不确定和风险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必要性。第3章总结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和建模技术的最新发展。第4章深入探讨了制造系统的生命周期管理。第5章汇总了系统架构与集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第6章总结了实施体系工程的相关方法和建模与仿真技术。第7章阐述了数字工程在智能制造中的角色及其创新推动力。第8章介绍了数学规划、随机模型和智能优化算法的基本模型和算法,以及在智能制造系统优化中的应用。 a本书可作为机械工程、管理工程、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及参考用书,同时对从事智能制造领域的科研和管理人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0 a智能制造系统x高等学校j教材 aTH166v5 0a郑力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72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4001842150016002183000045002343140396002793300697006753330013013726060033013856900013014187010017014318010023014481158-237020241011094439.0 a978-7-111-76796-1dCNY75.00 a202410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智能制造概论b专著f杨善林等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09 a360页d26cm a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系列教材 a杨善林,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智能决策与信息系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重点研究了智能决策理论与技术、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以及发展战略规划与系统管理理论,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取得了创新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a本书围绕高端装备设计生产运维全生命周期过程,系统地介绍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的信息基础、系统工程技术、设计生产运维技术、工程管理技术、智能工厂和信息平台技术。在介绍相关理论和技术时,采用案例引导的方法,每一章介绍一类对社会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高端装备、智能工厂或信息平台并作为引导案例引出本章内容概要,让学生直观感受智能制造技术方法对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性。本书按照智能制造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根据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的核心知识点组织全书知识图谱和知识体系,以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关于智能制造的系统化知识,理解信息技术对智能制造的赋能机制,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规律,认识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机理,为智能制造的理论和技术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a高校师生0 a智能制造系统x高等学校j教材 aTH166v5 0a杨善林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89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6001472100034002032150016002373140670002533300589009233330025015125170026015376060023015636900013015867010017015998010023016161158-237120241219171537.0 a978-7-121-49358-4dCNY88.00 a20241219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人本智造b专著e工业5.0的核心使能技术f王柏村等编著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5.01 a180页d24cm a王柏村,男,1990 年生,安徽太湖人,工学博士,中共党员,主要从事智能制造与能源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阿里活水计划等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多件。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德意志学术交流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优秀毕业生、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等奖励或荣誉。目前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员,Applied Energy、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专家。 a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旨在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先进生产方式。以人为本成为智能制造的时代内涵和核心特征。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人本智造体现了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新一代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支撑。人本智造体现了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未来工业(工业5.0)的核心使能技术。本书深入阐述面向工业5.0的人本智造的最新技术进展,包括人的数字孪生、人机协同作业、人机团队合作等,以及应用案例,展现当前人本智造领域的技术及应用成果。 a智能制造系统研究人员1 a工业5.0的核心使能技术0 a智能制造系统x研究 aTH166v5 0a王柏村4编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14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7001482100050001852150016002353300491002513330097007426060023008396900012008627010015008748010023008891158-237220241115111006.0 a978-7-5646-6120-5dCNY200.00 a202411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机电设备安装技术b专著f刘希亮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12 a366页d26cm a随着煤矿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高速发展,对煤矿机电安装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技术水平,确保机电设备安全高效正常运转,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书系统讲述了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方面的基础知识、规范要求、安装技术等,对矿井主要机电设备安装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同时介绍了煤矿几种主要机电设备的安装工法,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可借鉴性强等特点,适合从事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为科研、设计、高等院校等科研人员借鉴。 a本书适合从事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为科研、设计、高等院校等科研人员借鉴0 a机电设备x设备安装 aTH17v5 0a刘希亮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079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7001482100038002152150023002533300159002763330017004356060029004526900016004817110041004978010023005381158-237320240627135728.0 a978-7-112-29996-6dCNY468.00 a202501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精益建造系列指导手册b专著f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组织编写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06 a10册(1778页)d26cm a本套书共10册,包括:钢结构工程、EPC总承包工程、轨道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建筑工程、电力与LNG工程、文化旅游工程、机械设备与临时设施工程、公路工程、机电工程。 a工程技术人员0 a机械设备x设备安装j手册 aTH182-62v502a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50102 0206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2250021002523140485002733300781007583330195015396060029017346900011017637010017017748010023017911158-237420240910133649.0 a978-7-111-76632-2dCNY99.00 a202409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工程机械能量回收关键技术及应用b专著f林添良等编著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0 a416页d24cm2 a节能减排技术丛书 a林添良,华侨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会委员,中国液压学会秘书长,福建省流体传动与控制学会理事,福建省液压系统综合试验平台总负责人,华侨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8项,已经授权13项,主持了13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属于最早从事工程机械能量回收技术方面的研究,已经先后提出了多种能量回收方案,部分方案已经应用于各主机厂,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针对溢流损耗的能量回收 a本书从工程应用角度对工程机械能量回收技术进行了系统和详细的介绍,全面总结了作者及国内外工程机械能量回收的最新研究进展、关键技术、不同类型工程机械能量回收的特点及解决方案,并给出典型的应用案例,是工程机械能量回收关键技术的集大成者。全书共分8章,简介了工程机械能量回收对象的类型和能量回收工况分析,说明了能量回收系统类型,详细介绍了液压式能量回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技术难点和分类及研究进展;重点围绕案例详细阐述了电气式能量回收系统和基于四象限能量回收与再释放关键技术;并对液压系统的溢流损失和节流损失的能量回收系统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对能量回收技术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本书可为有志于在工程机械双碳节能领域从事相关研究和应用的技术人员提供研究思路、方案和应用案例,亦可作为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也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用书。 a本书可为有志于在工程机械双碳节能领域从事相关研究和应用的技术人员提供研究思路、方案和应用案例,亦可作为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也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用书0 a工程机械x能量x回收技术 aTH2v5 0a林添良4编著 0aCNbFHWHc20240912 0128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50002022150016002523300643002683330073009116060021009846900013010057010013010188010023010311158-237520241115111415.0 a978-7-5646-6176-2dCNY45.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的穿梭车系统调度研究b专著f陈华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2 a192页d26cm a本书主要研究了应用于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的穿梭车系统的若干调度问题。本书提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出库作业过程中的直线往复单穿梭车系统的调度问题、直线往复双穿梭车在作业用无重叠区和有重叠区两种情况下的优化调度模型和算法以及直线往复双穿梭车入库过程中的调度问题,在分析每个问题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问题的数学规划模型,并提出了对应的求解算法。同时,本书研究了应用较为广泛的环形轨道穿梭车系统的调度问题,即自动化立体仓库出库过程中的双穿梭车在作业区域不重叠时的调度问题和入库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双穿梭车作业路径有重叠时的调度问题,并分别建立了这两个问题的数学规划模型,提出了对应的求解算法。本书可供普通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及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和参考。 a本书可供普通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及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和参考0 a无人搬运车x研究 aTH242v5 0a陈华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49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0001472100034001972150016002313140192002473300677004393330043011166060041011596900013012007010017012138010023012301158-237620241211101720.0 a978-7-121-49211-2dCNY89.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ANSYS机械工程仿真实战30例b专著f高耀东等编著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12 a396页d26cm a高耀东,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有限元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出版多本著作。在ANSYS机械工程仿真领域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 a本书通过30个经典实例,让读者掌握ANSYS在机械工程仿真设计中的应用。其中,第1例-第4例介绍了关键点、线、面和体等几何实体的创建方法,介绍了由几何实体创建有限元模型的方法。第5例-第9例介绍了结构静力学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介绍杆系结构、平面问题和空间问题结构静力学分析适用范围、处理问题的方法。第10例-第15例介绍了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等常用结构动力学分析类型,介绍其分析步骤、方法和应用场合。第16例-第22例介绍了非线性分析的基本概念,介绍了结构非线性、材料非线性、接触、单元生死等非线性问题的分析步骤、方法和应用场合。第23例-第26例介绍了结构分析中常见的耦合场-热应力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热分析方法、步骤。第27例-第30例是实际中常见的几个综合应用案例。 a机械工程仿真有限元分析应用软件技术人员0 a机械工程x仿真x有限元分析x应用软件 aTH-39v5 0a高耀东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35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300639002583330097008976060019009946900010010137010017010237010017010407010017010578010023010741158-237720240811203924.0 a978-7-5612-9372-0dCNY88.00 a202408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火炮与自动武器原理b专著f杜中华,赵建新,杨玉良编著 a西安c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d2024.09 a388页d26cm a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火炮与自动武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内容主要包括炮身原理、反后坐装置原理、自动机原理和虚拟样机技术。炮身原理部分包括结构分析、受力分析、应力应变分析、单筒和自紧身管原理、身管受命问题;反后坐装置原理部分包括结构分析、受力分析、炮口装置原理、复进机和驻退机原理、反面问题等;自动机原理部分包括结构分析、自动机运动微分方程、传速比和传动效率、撞击及作用力、典型机构、特种发射原理等;虚拟样机技术部分包括软件简介、身管强度分析、发射动力学分析等。此外,书中还加入了数值算例、仿真实例、创新案例,使理论与实际结合更加紧密。本书可用作火炮与自动武器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火炮与自动武器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a本书可用作火炮与自动武器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火炮与自动武器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0 a火炮x自动武器 aTJv5 0a杜中华4编著 0a赵建新4编著 0a杨玉良4编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22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50002142150016002643300551002803330089008316060029009206900010009497010015009598010023009741158-237820241203144809.0 a978-7-5646-6553-1dCNY19.60 a202412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混合式教学设计及其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中的应用b专著f李乃良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131页d24cm a本书瞄准能源动力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和需求,深入分析阐述了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模式和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2)以当前受到普遍关注的线上线下教学方法为例,介绍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征及设计和构建原则;(3)分析了信息技术背景下,能源动力工程专业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和可行性,阐述了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转变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路径、方法和策略;(4)为便于读者参考和时间,本书结合流体力学课程,提供了两个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案例,一个是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混合式教学,另一个是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 a本书可为新时期能源动力工程专业的教学提供案例,也可为相关工科专业丰富教学方法提供参考0 a能源x动力工程x教学设计 aTKv5 0a李乃良4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01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8002142150016002523300369002683330021006376060019006586900013006777010017006907010015007077010017007228010023007391158-237920240821094100.0 a978-7-5723-2026-2dCNY39.80 a202408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综合能源系统能量管理与增值服务b专著f王瑞琪,田鹏,周海妮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7 a152页d26cm a本书介绍的综合能源系统将是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重要形式,其涵盖的内容包括减少系统备用成本的社会收益、延缓配电网改造的社会收益、带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改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社会供能系统基础设施的利用率等方面。面向多元化需求的综合能源增值服务是激励用户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条件,挖掘不同用户之间的价值需求能够有效提升用户参与度,更好地协调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各类主体。 a能源管理研究人员0 a能源管理x研究 aTK018v5 0a王瑞琪4主编 0a田鹏4主编 0a周海妮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095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4001992150016002333300330002493330083005796060011006626900013006737010015006868010023007011158-238020241018165651.0 a978-7-122-45222-1dCNY128.00 a202410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热交换器的内部密封及其失效分析b专著f陈孙艺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05 a355页d26cm a《热交换器内部密封及其失效分析》对热交换器内部密封的工程管理、设计、制造、组装、运行、维护等进行了研究和阐述。本书从管壳式热交换器密封失效的表现、管接头密封技术、内部密封失效的技术因素和运行工艺因素5个方面,阐述了异侧流程间的密封、同侧流程间的密封、非常规工况的内部密封、热应力作用下的内部密封和换热工况参数的优化设计等内容。 a本书可供能源、石油化工、市政等领域设备设计、制造、管理、运行等部门技术人员参考0 a换热器 aTK172v5 0a陈孙艺4著 0aCNbFHWHc20241024 0094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1000271000041000581010008000991020015001071050018001221060006001402000053001462100042001992150015002413000023002563300318002793330009005976060045006066900015006517010017006668010023006831158-238120241206144304.0 a978-7-5167-6782-5dCNY7.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柴油机构造与维修(第三版)习题册b专著f朱建勇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36页d26cm a技工院校汽车类专业 a本书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类专业通用教材/全国技工院校汽车类专业通用教材(中级技能层级)《柴油机构造与维修(第三版)》的配套用书,供学生课后巩固练习使用。本习题册内容按照教材的模块、任务顺序编排,严格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练习题目,题目内容紧扣教材的教学要求,知识点分布均衡,题型丰富,难易适中,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a中专0 a柴油机x构造x维修x中等专业学校j习题集 aTK42-44v5 0a朱建勇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22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300618002583330033008766060035009096900012009447010015009568010023009711158-238220240426082020.0 a978-7-5684-2128-7dCNY58.00 a20240426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加氢催化生物柴油喷雾燃烧技术及评价系统b专著f钟汶君等著 a镇江c江苏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55页d26cm a生物柴油是可再生的高活性清洁燃料,其环保、绿色、可再生、原料来源广泛的优点使其得到广泛认可,是化石燃料的优良替代燃料。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将为国家“双碳”发展战略提供有效解决方案。本书基于燃油经喷射系统喷出雾化、着火燃烧及碳烟生成过程的机理研究,针对发动机燃烧“黑匣子”问题,系统地开展了加氢催化生物柴油的燃烧技术及发动机应用研究,可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较为成熟的经验借鉴。全书共分为6章,简要概述了加氢催化生物柴油制备及特点,详细介绍了喷雾燃烧诊断技术和发动机测试方法,以及加氢催化生物柴油掺混不同燃料喷雾燃烧过程及其发动机应用效果,最后构建了生物柴油燃烧性能评价系统。 a生物燃料柴油喷雾燃烧研究人员0 a生物燃料x柴油x喷雾燃烧x研究 aTK63v5 0a钟汶君4著 0aCNbFHWHc20240429 0100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8001882150016002263300427002423330021006696060029006906900012007197010017007318010023007481158-238320240531152056.0 a978-7-5369-8629-9dCNY45.00 a202405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陕西省风能资源评估b专著f杜继稳主编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2 a212页d26cm a陕西省风能资源评估主要利用1971—2000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陕西风速风向的气候特征,统计评估陕西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结合陕西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开展风能资源实地调查,提出了陕北长城沿线、渭北等地存在风能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陕西省风能资源评估结果,可应用于陕西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规划以及风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对陕西省风能资源开发前期工作和风电场选址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为陕西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a风力能源研究人员0 a风力能源x资源评估y陕西 aTK81v5 0a杜继稳4主编 0aCNbFHWHc20240605 0108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050008001822100042001902150016002323000033002483300457002813330009007386060033007476900010007807010017007908010023008071158-238420241112110515.0 a978-7-5167-6615-6dCNY30.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工基本技能b专著f曾小杰主编 a3版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156页d26cm a全国高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教材 a本书是全国高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教材,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供高职院校、高级技工院校及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及相关专业选用。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用电知识、电工工具的使用、导线加工工艺、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常用电工元器件的识别与选用、室内照明线路的安装与维修、户外作业等。针对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将配套开发电子课件、微视频、电子教案等教学素材,供读者使用移动终端扫描教材中相应位置处二维码在线观看,或通过我社网站下载使用。 a高职0 a电工技术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Mv5 0a曾小杰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57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140360002443300579006043330009011836060035011926900012012277010017012397010017012567010017012738010023012901158-238520241216143517.0 a978-7-121-49222-8dCNY58.00 a2024121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装表接电b专著f张举中,李二强,刘援琼主编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10 a324页d26cm a张举中,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职教育电气类课程的教学。因有长期的企业工作经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希望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经验教授给中职学生,提高学的技能水平。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供电》《PLC》,主要为中职学生教的课为《电力拖动》、《企业供电》、《LC》,多次到企业讲授电气安全。多次参加特种作业电工证、电气维修技能等级证的培训工作。多次担任各类技能大赛评委。 a本书根据中等职业教育1+X的发展需要,依据电力技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的实训设施和培训点,制订自身的培训方案。紧扣“职业技能培训大纲”,充分体现了模块技能培训的基本模式。密切结合生产实际,突出实际操作技能,力求体现实用性、优选性,吸收新知识,结合新工艺,符合现代电力工业的生产要求。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仪表、线路连接、进户线的安装、电能计量装置的基本知识、电能计量装置的实训、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分析判断、单相电能计量装置安装、绝缘线穿瓷套管进户及电表箱安装、三相四线有功/无功电能表与TA联合接线以及三相四线智能表与TA联合接线以及智能表与集中器的安装。 a中专0 a电工x安装x中等专业教育j教材 aTM05v5 0a张举中4主编 0a李二强4主编 0a刘援琼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228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9001472100034002362150016002703140871002863300651011573330097018086060049019056900015019547110047019698010023020161158-238620241227143445.0 a978-7-5198-9731-4dCNY4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供电企业班组安全管理能力考评手册b专著f《供电企业班组安全管理能力考评手册》编写组编 a北京c中国电力出版社d2024.12 a179页d26cm a编写组为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专家团队。是国家电网公司全资子公司,属国有特大型能源供应企业,主要从事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电网建设、运行、管理和经营,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宁夏电网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最早的重要送端,在国家电网大格局中举足轻重,形成了风电、光电、火电、水电多能互补、稳定安全的电力电网体系,是典型的“强电网、大送端”。现有两条直流外送通道,分别是宁东—山东±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和宁东—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全国率先形成覆盖全区的750千伏双环网。截至2022年12月底,统调总装机容量为6053.51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2971.04万千瓦,占比49.08%;水电装机容量42.23万千瓦,占比0.70%;新能源装机容量3040.24万千瓦,占比50.22%。统调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04座,容量8446万千伏安。其中750千伏变电站10座,容量3540万千伏安。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交流线路共计314条,其中750千伏线路42条、330千伏线路126条、220千伏线路146条。 a供电企业依据相关规程、政策规定,开展流程化、系统化班组及班组人员考评,可以有效推动班组基础建设,提高班组安全管理能力与班组人员安全技能水平。本书依据相关规程紧密结合供电企业现场工作实际开展阐述。共分三章,第一篇章主要介绍安全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考评的目的意义,以及班组和班组人员两方面的主要考评内容。第二篇章主要介绍班组安全考评的对象范围、工作组织,流程机制、典型问题以及结果应用。第三篇章主要介绍班组安全考评的流程标准,考评形式、典型问题和结果应用。附件列出了17个专业具体考评细则。本书适合电力企业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班组长及班组成员学习使用。本书可供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开展班组建设的指导用书,也可作为班组人员开展考评的培训用书。 a本书可供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开展班组建设的指导用书,也可作为班组人员开展考评的培训用书0 a供电x工业企业管理x班组管理x安全管理j手册 aTM08-62v502a供电企业班组安全管理能力考评手册编写组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93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050008001782100050001862150016002363140594002523300759008463330009016056060017016146900011016317010017016428010023016591158-238720241210114220.0 a978-7-5763-4059-4dCNY74.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工基础b专著f楼晓春主编 a4版 a北京c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50页d26cm a楼晓春,男,教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高级考评员,杭州市电气自动化技术重点建设学科负责人,《现代制造工程》、《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杂志编委委员。浙江省教坛新秀、杭州市中青年教学名师(2013年),杭州市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2014年);杭州市优秀教师;获浙江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杭州市教科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2013年,1/8),省公益项目1项(2014年,1/10);发表论文13篇(一级3篇、EI收录7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3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2项;以参与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2项;获杭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2014,1/1)、三等奖1项(2012,1/1)。 a本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实用性、科学性。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保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材内容包含: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电路基本元件的识别、选用、基本特性以及在电路中的分析运算;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三相电源的概念、星形和三角形接法及三相对称负载电路的分析方法;谐振电路基本概念、重要特性及应用;一阶线性动态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分析方法及应用;耦合电感元件电路的分析方法及应用,变压器的性能测试;电工安全用电知识、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仪表的使用、导线的连接与线路安装。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成人高校的电气自动化、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等电类专业。 a高职0 a电工学j教材 aTM1v5 0a楼晓春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78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101001532100034002542150016002883140547003043300509008513330035013606060035013956900012014307010048014427020015014908010023015051158-238820241203141747.0 a978-7-118-13496-4dCNY198.00 a20241129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ger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压电传感器与执行器原理及应用b专著f(德)斯蒂芬·约翰·鲁皮奇(StefanJohannRupitsch)著g张宏壮等译 a北京c国防工业出版社d2025.01 a516页d24cm a张宏壮,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吉林省教育规划课题1项。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教材、专著5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9篇;主编著作3部,参编著作2部。获长春市政府特殊津贴。冯素丽,获国家专利9项,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1部,获国家多媒体课件大赛高职组三等奖1项,获第12届中国图学会优秀多媒体教材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9篇,其中EI检索9篇,核心期刊11篇。富丽,完成吉林省职业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1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I检索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a本书介绍了压电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压电材料的压电性能,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压电传感器在各个领域中的典型应用。本书将原理与实际紧密结合,作者研究功底扎实,行文深入浅出,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和理论指导意义。本书面向工程科学、材料科学和物理领域的学生、研究人员以及行业专业人士,帮助他们对压电传感器和致动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本书的一个重点是通过将数值模拟与适当的测量相结合来对传感器和执行器材料进行可靠的表征。此外,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用于铁电材料大信号行为的唯象建模方法,以方便对压电执行器的操作。 a压电材料传感器与执行器研究人员0 a压电材料x传感器x执行器x研究 aTM22v5 0c(德)a鲁皮奇c(Rupitsch, Stefan Johann)4著 0a张宏壮4译 0aCNbFHWHc20241205 0102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50002102150016002603300393002763330025006696060029006946900011007237010015007347010015007498010023007641158-238920241126101901.0 a978-7-5646-6521-0dCNY46.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双转子双鼠笼永磁感应电机理论与设计b专著f蒋思远,许孝卓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132页d24cm a本书在分析永磁感应电机(PMIM)国内外研究现状、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双转子双鼠笼永磁感应电机(DDPMIM)的运行机理;采用解析法与有限元法设计了其基本电磁参数,采用田口法和响应曲面法优化了DDPMIM的关键结构参数,并分析了其运行特性;研究了DDPMIM的永磁体退磁机理,分析了其起动过程对永磁体退磁的影响,研究了非正常工况和不同带载方式对DDPMIM运行状态和永磁体退磁的影响。适合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a永磁感应电机研究人员0 a永磁电机x感应电机x研究 aTM3v5 0a蒋思远4著 0a许孝卓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56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8001942150016002323300979002483330021012276060037012486900013012857010013012988010023013111158-239020241127142134.0 a978-7-112-30571-1dCNY68.00 a202411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风电机组混凝土塔架工程技术b专著f王淼等著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1 a172页d19cm a自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一转变要求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制造品高端化、智能化、经色化转型,这为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为了降低风电度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风电机组的单机装机容量不断加大,导致叶轮直径和轮毂高度相应增加。由于塔筒高度的增加,由于传统钢塔本身结构和材质的原因,风电机组会面临风切变、尾流及叶轮与塔筒共振等问题,难于实现较好的共振控制,而混塔刚性大,具有抗共振优点,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安全与经济性,混塔技术的出现满足了对于更高效风能开发的需求。随着混塔技术大范围推广,由于现阶段混塔相关规范的空白或滞后、混塔技术经验的不足、制造企业和施工企业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对混塔的管片预制质量、施工质量、施工工期、工程安全性及经济性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提高风电机组混凝土塔架的预制质量、施工质量、安全性,本书通过对混塔的制造、运输、安装全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关键技术控制要求,作为混塔工程的参考资料,也为混塔技术的应用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a塔架工程技术人员0 a风力发电机x发电机组x混凝土工程 aTM315v5 0a王淼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66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140493002483300440007413330177011816060015013586900012013737010017013858010023014021158-239120241230143235.0 a978-7-5198-9466-5dCNY50.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力电子变压器关键技术及应用b专著f袁宇波主编 a北京c中国电力出版社d2024.12 a187页d26cm a袁宇波,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消气联聘长江学者,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研究工作21年。获得央企劳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国网首席专家、国网公司专业领军人才等荣誉,在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电力电子化系统控制保护等领域研究多年,先后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国家或省部级奖励20余项,担任IEC TC8多场景直流配电系统标准召集人、CIGRE B5/D67工作中召集人、IEEE PES SBLC P2783工作组副主席、IEC SC8A JWG5国际工作组专家。 a本书主要介绍在交直流配电网中用到的关键装备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全书共分6章,包括概述、电力电子变压器设计原理、电力电子变压器运行、电力电子变压器控制与保护、含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苏州同里电力电子变压器工程示范应用。本书可供从事交直流配电网、微电网、可再生能源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从事交直流配电网、微电网系统设计及电力电子拓扑研发的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专业的研究生使用。 a本书可供从事交直流配电网、微电网、可再生能源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从事交直流配电网、微电网系统设计及电力电子拓扑研发的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专业的研究生使用0 a电力变压器 aTM41v5 0a袁宇波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68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7001472100034002442150016002783140305002943300707005993330017013066060041013236900013013647110045013778010023014221158-239220241227092034.0 a978-7-5198-9464-1dCNY60.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换流变压器铁芯及夹件接地电流故障诊断与案例分析b专著f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编 a北京c中国电力出版社d2024.11 a224页d26cm a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内设机构为8个职能管理部室和11个生产科研专业室。8个管理职能部门包括院长工作部、生产技术部、经营管理部、安全监察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法规与企业管理部、党群工作部;11个生产科研专业室包括高压室、系统室、自动室、计量室、锅炉室、汽机室、热工室、金属室、化学室、环保室、信息室。 a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行业的核心装备之一,起到电磁能量转换和电压等级转换的重要作用。其中电力变压器铁心和夹件接地电流引线作为电力变压器少有的对外引线,其上的接地电流情况越来越引起运维人员的关注。目前国内已经有普通电力变压器接地电流的相关标准,然而大容量电力变压器,特别是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的接地电流规范尚没有国标或者国际标准进行规范。在实际运行中,电力变压器内部出现铁心多点接地或未能接地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过热或放电等恶性事故,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本书对电力变压器基本知识进行介绍,详细阐述了电力变压器结构及工作原理、运检技术,介绍了基于接地电路频谱特性的电力变压器接地故障诊断方法,最后对大量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于故障发生的概况、现场检查、事故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及分析,以便吸取事故教训,减少故障发生。 a电力行业人员0 a换流变压器x接地电流x故障诊断x案例 aTM422v502a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4组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61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63001522100038002152150016002533140159002693300815004283330025012436060017012686900012012857010029012977020013013268010023013391158-239320241209150050.0 a978-7-5673-0646-2dCNY79.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ita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有机神经形态系统基础b专著f(意)维克多·埃罗钦著g陈晨等译 a长沙c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1 a416页d24cm a陈晨,女,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空天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长期从事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器件方面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多项军内外科研项目,已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 a本书是FundamentalsofOrganicNeuromorphicSystems的翻译书稿,第一章为忆阻器件及电路,主要介绍忆阻器作为电路系统重要组成元件的简要工作原理、发展历史以及材料分类;第二章为有机忆阻器件,主要介绍了有机忆阻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总结了器件性能优化和稳定的方法;第三章为基于有机忆阻器件的振荡器,讨论了使用有机忆阻器件实现自振荡系统的可能性,描述了在施加固定电压下产生电流自振荡的器件的结构和特性;第四章为模型,介绍了有机忆阻器件工作从导电状态到绝缘状态的转换的动力学模型以及自振荡的产生模型;第五章为逻辑元件与神经网络,讨论了基于忆阻器的具有记忆和简单人工神经网络(感知器)功能的逻辑元件的硬件实现;第六章为神经形态系统,介绍了有机忆阻器件在神经形态学方面的应用;第七章为随机结构的三维系统,讨论了基于有机忆阻器件的神经形态系统的三个主要部件的相互取向和连接以形成多个信号通路的可能性,从而实现复杂的神经形态功能。 a非线性电阻器技术人员0 a非线性电阻器 aTM54v5 1c(意)a埃罗钦b维克多4著 0a陈晨4译 0aCNbFHWHc20241212 0147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0001472100034001972150016002313000035002473140248002823300559005303330009010896060042010986900013011407010017011537010015011708010023011851158-239420240905111951.0 a978-7-5237-0679-4dCNY52.0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b专著f黄俊梅,朱莹主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4cm a煤炭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a黄俊梅,副教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技术能手。主要从事电气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奖6项、省奖15项,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近年来,主参编教材5部,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6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 a本教材主要介绍“常见电气设备的应用、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与安装调试、西门子S7-1200PLC的认知与应用、基于PLC的电动机启停控制、定时器/计数器指令的编程及应用、功能指令的编程及应用”等内容。教材内附二维码,通过扫码实现知识点与视频资源、数字化资源的关联,实现立体化教材建设,提升课程学习实效。通过教材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电气控制与PLC的体系结构,掌握常见电器元件、典型控制电路、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软硬件系统综合调试等知识技能。教材设计逻辑思路清晰,要点突出,将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掌握电气控制理念,提高运用PLC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高职0 a电气控制xPLC技术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M571v5 0a黄俊梅4主编 0a朱莹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83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000042002503140622002923300526009143330009014406060042014496900016014917010017015077010017015248010023015411158-239520240911134854.0 a978-7-111-76640-7dCNY49.50 a202409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三菱FX5U PLC编程及应用b专著f解永辉,侯绪杰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0 a271页d26cm a高等职业教育“互联网+”创新型系列教材 a解永辉,男,1979年,中共党员,硕士,教授。山东省首批青年技能名师、潍坊市十大杰出创新青年,现为潍坊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是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2014年度“潍坊市十大科技创新青年”;山东省自动化学会高职高专委员会会员。主持参与完成了15余项国家、省、市科研计划项目;先后发表论文5篇,主编参编教材4部,参与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持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参与3门。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山东子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育厅优秀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潍坊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获得国家、省级一等奖17项,二等奖7项。 a本书从工业控制实际应用出发,系统介绍了三菱FX5UPLC的基本概念、软硬件资源、基本指令及应用、顺序控制步进指令及应用、典型应用指令及应用、模拟量控制与通信应用。本书将自动化控制中的实际应用任务提炼为教学项目,将三菱FX5UPLC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内容,由浅入深地融入相关项目。本书共有7个项目,分别是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停控制系统的编程与实现、循环运料小车控制系统的编程与实现、混料罐控制系统的编程与实现、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的编程与实现、智能恒温水箱控制系统的编程与实现、智能仓储控制系统的编程与实现、智能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编程与实现。 a高职0 aPLC技术x程序设计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M571.61v5 0a解永辉4主编 0a侯绪杰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55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2001472100034001892150016002233000023002393140197002623300711004593330009011706060032011796900016012117010017012277010017012448010023012611158-239620241011100408.0 a978-7-111-76800-5dCNY42.00 a202410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PLC应用技术b专著f蒋华平,蒋志城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0 a190页d29cm a五年制高职专用教材 a蒋华平,高级讲师,多次获政府嘉奖,省专业带头人,长期从事一线教学,所教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多次获省赛国赛一二等奖,主持省级课题2个,发表论文5篇,主编和参编教材6本,其中2本获国规教材。 a本书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参考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和1+X职业技能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编写而成。本书采用任务驱动的编写模式,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项目共12个任务,包括数控机床冷却泵电动机起停控制、多级输送带控制、交通信号灯控制、霓虹灯控制、四层电梯控制、地下停车场车辆控制、工业机械手顺序控制、灌装生产线控制、基于S7-200SMARTPLC以太网通信控制、恒液位控制、基于MM420变频器与S7-200SMARTPLC的自动生产线多段速控制、小型自动化生产线控制。每个任务按照任务要求、知识准备、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知识拓展的步骤进行,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并在全过程渗透爱岗敬业的理念,以初心致匠心,增强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a高职0 aPLC技术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M571.61v5 0a蒋华平4主编 0a蒋志城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086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800147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300277002493330013005266060041005396900016005807010017005968010023006131158-239720240802111321.0 a978-7-304-12183-9dCNY47.50 a20240802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基础b专著f李雪艳主编 a北京c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d2025.01 a229页d26cm a本书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教材。读者对象为赞比亚(及非洲其他国家)工人及技术人员。本书介绍三菱FX3U系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GXDeveloper编程软件的使用,连续驱动指令,串并联指令,电路块指令,多重输出与主控,脉冲指令与脉冲触点指令,置位、复位指令,等等。 a职业教育0 a可编程序控制器x职业教育j教材j英文 aTM571.61v5 0a李雪艳4主编 0aCNbFHWHc20240807 0101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4001472100042002212150015002633300366002783330009006445170025006536060034006786900019007127010015007318010023007461158-239820241206144518.0 a978-7-5167-6377-3dCNY14.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PLC应用技术(三菱)(第三版)习题册b专著e高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f易明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73页d26cm a本书是全国高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教材《PLC应用技术(三菱)(第三版)》的配套习题册,供高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师生选用。本习题册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编排,内容覆盖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学生提供针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课后练习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实训题等多种题型,题型丰富,难易适中,可用于学生课上练习和课后复习。 a高职1 a高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0 aPLC技术x高等职业教育j习题集 aTM571.61-44v5 0a易明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42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0001472100034002172150016002513140303002673300477005703330025010476060039010726900015011117110033011268010023011591158-239920241106112030.0 a978-7-5604-5530-3dCNY38.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600MW机组调试技术及典型问题处理b专著f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组编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30页d24cm a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是我国国家级能源电力技术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拥有清洁低碳热力发电系统集成及运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设有多个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近年已完成国家部委、中外合作及重大科技攻关科研项目74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80余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20项。 a2022年,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提出“三个8000万”的煤电产能优化目标,预计3年总量在2亿千瓦(200GW)。“三个8000万”是火电重回国家能源安全压舱石地位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十四五”期间压实电力保供基本盘的重要政策。600MW是目前火力发电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机组容量等级,本书围绕该类型机组对调试、启动及试运阶段的主要调试工作内容及技术要点进行主要讲解,对试运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提供合适的处理方式。全书力求突出内容的先进性、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a发电机组调试技术人员0 a火力发电x发电机组x调试方法x研究 aTM621.3v502a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4组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390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13001071020015001201050018001351060006001532000089001592100034002482150016002822250027002983140126003253300474004513330033009256060029009586900016009877010029010037020015010327020015010477020015010628010023010771158-240020240626160502.0 a978-7-118-13253-3b精装dCNY168.00 a20240626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超临界水冷反应堆材料与水化学b专著f(加)大卫·古佐纳斯等著g周艳民,谷海峰,孟兆明译 a北京c国防工业出版社d2024.06 a260页d24cm2 a核能科学与工程系列译丛 aDavid Guzonas教授是加拿大原子能公司反应堆化学领域的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第四代超临界水冷反应堆材料与水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a本书共6章,针对超临界水冷反应堆内的材料辐照损伤机理进行了系统阐述。首先综述性地介绍了超临界水冷反应堆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概括性地指出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基于研究现状,从三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以实验研究为手段,探究了带电粒子、γ射线以及中子对材料的辐照损伤机理,建立了定量描述材料辐照损伤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针对超临界水的化学特性、辐照条件下的感生放射性以及反应堆运行过程中的水质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针对超临界水堆中材料的常规化学腐蚀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 a压水型堆核电厂水化学研究人员0 a压水型堆x核电厂x水化学 aTM623.91v5 1c(加)a古佐纳斯b大卫4著 0a周艳民4译 0a谷海峰4译 0a孟兆明4译 0aCNbFHWHc20240703 0153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8001472100034002252150016002593140284002753300573005593330055011326060037011876900012012247110031012368010023012671158-240120241230141412.0 a978-7-5198-9506-8dCNY70.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上海±500kV南桥换流站设备改造工程创新实践b专著f华东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编 a北京c中国电力出版社d2024.11 a261页d26cm a华东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创建于1953年,是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从事输变电工程建设为主的国有施工企业,隶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公司出版过《特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安全评价》《新型电力系统理论及实践》《电网工程智慧建造理论技术及应用》《全液压顶升700断面座地双摇臂抱杆设计加工及应用》等书。 a本书从±500千伏南桥换流站设备改造工程中的进度管理、工序配合、安全管控、质量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总结提炼,记录下本次工程中沉淀下的宝贵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本次改造工程从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共经历三个阶段施工,改造规模涉及站区中央阀厅、换流变区域、直流场区域、交流滤波器区域、主控楼。其中换流阀整体更换为“中国心”,尚属首次,在国内外无相关经验可以借鉴。本书从士500kV南桥换流站设备改造工程中的进度管理、工序配合、安全管控、质量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总结提炼,记录了本次工程中沉淀下的宝贵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本书可作为电网施工企业全体人员交流、学习、参考用书。 a本书可作为电网施工企业全体人员交流、学习、参考用书0 a换流站x电气设备x技改工程y上海 aTM63v502a华东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5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100001532100034002532150016002873140172003033300485004753330021009606060051009816900013010327110043010458010023010881158-240220241206114038.0 a978-7-5026-5488-7dCNY125.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ISO/IEC导则h第1部分iISO技术工作程序合集b专著e2024年版f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译 a北京c中国标准出版社d2024.10 a200页d26cm a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的主管机构。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和其他国际或区域性标准化组织。 aISO/IEC导则第1部分:技术工作程序合集(2024年版)由《ISO/IEC导则》的第1部分和ISO专用程序组成。2024年版中纳入了上一版出版以来各技术管理局同意修改的内容,力求助力标准的应用推广、产业推动和国际交流合作。书中更新了完整的ISO技术工作程序,供ISO委员会遵守,主要涉及通过技术委员会及其附属机构的活动制定和维护国际标准。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工作组织架构和职责、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他类型标准化文件的制定、会议和申诉等方面内容。本书为《ISO/IEC导则第1部分》和《ISO专用程序》的中文译本,后附原英文版本。 a国际标准化工作者0 a电子工业x质量管理体系x国际标准z2024j汉、英 aTM-65v502a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4译 0aCNbFHWHc20241212 0134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110001522050008002622100034002702150016003043140172003203300444004923330021009366060051009576900013010087110043010218010023010641158-240320241206113930.0 a978-7-5026-5489-4dCNY88.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ISO/IEC导则h第2部分iISO/IEC文件结构和起草的原则与规则h2021b专著f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译 a9版 a北京c中国标准出版社d2024.10 a200页d26cm a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的主管机构。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和其他国际或区域性标准化组织。 a《ISO/IEC导则第2部分:ISO/IEC文件结构和起草的原则与规则》(第9版)于2021年发布。ISO/IEC导则是从事ISO国际标准制定相关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及时熟悉和掌握ISO/IEC导则的最新修订内容,有助于标准工作者更好地从事国际标准化工作,对承担国际技术委员会机构以及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的工作人员意义尤为重大。本书是《ISO/IEC导则第2部分:ISO/IEC文件结构和起草的原则与规则》的中文译本,后附《ISO/IEC导则第2部分:ISO/IEC文件结构和起草的原则与规则》的英文原版。 a国际标准化工作者0 a电子工业x质量管理体系x国际标准z2021j汉、英 aTM-65v502a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4译 0aCNbFHWHc20241212 0129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4001842150016002183140217002343300505004513330021009566060025009776900013010027010017010158010023010321158-240420241230144806.0 a978-7-5198-9279-1dCNY50.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力系统与储能b专著f王锡凡主编 a北京c中国电力出版社d2024.12 a187页d26cm a本书编写团队为西安交通大学王锡凡团队。王锡凡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理论研究。1994年首次在国际上公开提出分频输电的输电方式。王建学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新能源电力系统规划运行等。 a本书已列选教育部建设的“十四五”国家级重点立项教材。根据当下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分析电力系统与储能的关系,选取适用于高校学生的内容编写。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电力工业及储能的发展,电力市场简介。电力系统元件特性与数学模型,电力线路参数与数学模型,电力变压器参数与数学模型,发电机与负荷数学模型。简单电力系统潮流估算,电力系统电压等级及标幺制,电力网络接线方式,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等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输电线路的运行特性。复杂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调整与控制等。 a高校电力专业师生0 a电力系统x储能j教材 aTM715v5 0a王锡凡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4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38002052150016002433300645002593330057009046060043009616900013010047010015010177010015010327010017010478010023010641158-240520241230152828.0 a978-7-5772-1512-9dCNY6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配网无人机巡检作业技术b专著f戴金,蔡超,严永锋主编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59页d26cm a本教材主要针对10千伏和35千伏的配电线路,以及在其作业任务性质下,对精细化巡检、通道巡检、红外巡检、故障巡检、竣工验收、特殊巡检、局部放电巡检、自主巡检等无人机巡检作业方法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标准化阐述。旨在为电力行业从事无人机作业的一线人员,提供一套配网线路无人机巡检应用的操作指南,以便于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无人机技术,提高巡检效率和质量。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和实践,电力行业的无人机作业人员可以了解无人机巡检作业的安全规范和注意事项,全面掌握无人机巡检作业的各项技能,熟悉各类巡检作业数据处理和缺陷分析的方法,从而确保无人机巡检作业的顺利进行,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总之,本教材是一部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的无人机巡检作业教材。 a本书适用于电力行业配网线路无人机作业人员的学习和培训0 a无人驾驶飞机x应用x配电线路x巡回检测 aTM726v5 0a戴金4主编 0a蔡超4主编 0a严永锋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2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8002122150016002503300555002663330029008216060035008506900015008857010017009007010017009177010015009348010023009491158-240620241025153231.0 a978-7-5623-7647-7dCNY38.00 a2024102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配网架空线路防风拉线技术研究b专著f曾永浩,李海涛,刘石编著 a广州c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d2023.12 a118页d26cm a本书共六章,第一、二章主要介绍配网架空线路和防风设计基础知识;第三至第五章主要分析现有防风拉线技术存在的不足,介绍新型配网架空线路防风拉线的相关设计,包括新型配网架空线路拉线桩、展翼地锚的研制及安装,配网架空线路可拆卸金属防风拉线和配网架空线路多环瓣自适应拉线抱箍的设计原理、研制现状等,以及分析传统安装工程的利弊及安装方式的改进,研究配网架空线路拉线抱箍快速带电施工;第六章对新型配网架空线路防风拉线技术应用进行综合描述并做展望。本书可帮助读者系统性地了解配网架空线路防风拉线技术研究的相关知识,为今后在配网架空线路防风拉线方面的应用开发提供借鉴。 a架空配电线路防风研究人员0 a架空线路x配电线路x防风x研究 aTM726.3v5 0a曾永浩4编著 0a李海涛4编著 0a刘石4编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37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39001522100034001912150016002253140251002413300425004923330141009176060025010586900013010837010015010968010023011111158-240720241202113926.0 a978-7-5487-6106-8dCNY68.00 a202412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engg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可再生能源与微电网b专著f黎燕编著 a长沙c中南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64页d26cm a黎燕,中南大学副教授,博士后,中国电源学会电气女科学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内外多个知名期刊和高级别国际学术会议的编委、审稿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纵向及横向项目。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和高级别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论文7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 a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可再生能源概述、微电网的概念和结构、微电网中的电力电子变换器、直流微电网及其控制问题、交流微电网及其控制问题、混合式交直流微电网及其控制问题、微电网的储能系统、微电网的保护等。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对微电网的概念和技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微电网工程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本书可作为新能源、微电网系统、电力电子、电气系统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电气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和运行管理的人员参考书。 a本书可作为新能源、微电网系统、电力电子、电气系统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电气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和运行管理的人员参考书0 a电网x电力工程j英文 aTM727v5 0a黎燕4编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35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3001482100034001912150016002253140177002413300603004183330021010216060019010426900013010617010017010748010023010911158-240820241231134723.0 a978-7-5198-9519-8dCNY100.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配电网关键技术及应用b专著f张薛鸿主编 a北京c中国电力出版社d2024.11 a166页d26cm a张薛鸿,男,华北电力大学毕业,现任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电网公司运检部副主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副主任等职。 a本书紧密结合陕西配电网的生产实际,在介绍配电网功能定位、运行要求及发展形势等基础知识,配电网的典型网架结构以及智能配电开关设备和配电自动化系统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围绕保障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所涉及的继电保护配合技术、馈线自动化技术、小电流接地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处理技术、分布式电源接入及储能应用技术等关键技术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新型配电系统重点技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本书分为九章,内容包括配电网基础、配电网网架结构及发展、智能配电设备、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及通信、配电网继电保护、智能馈线自动化与自愈控制、小电流接地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处理技术、分布式电源接入及储能应用技术、智能配电网新技术展望。 a配电系统技术人员0 a配电系统x技术 aTM727v5 0a张薛鸿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54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247002543300705005013330021012066060023012276900013012507010017012638010023012801158-240920241231134641.0 a978-7-5198-7535-0dCNY8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b专著f袁宇波主编 a北京c中国电力出版社d2024.11 a329页d26cm a袁宇波,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交直流混合配网、源网荷储柔性输电、配电自动化、智能变电站等领域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入选国网工程技术专家、国网“大运行”专业领军人才、国家电网调度系统继电保护专家组成员。 a随着大型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充换电站、通信设备等直流负荷的日益增长,以及光伏等直流型分布式电源的高比例、大容量分散接入,当前配网荷源储直流特征愈发显著。直流型分布式电源若通过逆变器接入交流配网,再通过整流器给直流负荷供电,不仅增加转换环节和并网难度,降低系统整体效率,而且会造成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下降,传统交流配用电模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实现直流配用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对转变传统供用电模式,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的概念、直流配用电系统电压等级序列及典型供用电模式、多电压等级直流配用电系统关键装备、直流源荷匹配的优化运行控制策略、多场景直流快速保护体系,并介绍了目前中低压直流配用电技术的示范应用。 a配电系统技术人员0 a直流电路x配电系统 aTM727v5 0a袁宇波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43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7001472100034002242150016002583140278002743300456005523330065010086060039010736900014011127110045011268010023011711158-241020241230112416.0 a978-7-5198-9712-3dCNY60.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图解电网建设工程防高坠工法b专著f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监管部组编 a北京c中国电力出版社d2024.12 a224页d26cm a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总部位于广州,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供电区域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五省区,负责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南方区域电网,经营相关的输配电业务,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2021年位列世界500强第91位。 a本书按照“简单有效、易读易懂易用”原则,以“图片指导、文字交底”的形式,按专业、场景不同归纳电力系统中输电、变电、配电、抽水蓄能、综合能源等多个专业共100个作业场景,对作业要素、作业步骤进行规范,从而规范从业人员做好防高坠措施。本书涵盖输电、变电、配电、抽水蓄能、综合能源等多个专业的一线作业人员,能从作业人员视角充分表述防高坠措施的实施方法,条文清晰、内容较全面、图文并茂、易读易懂易用。本书可有效指导作业人员规范开展高空作业,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 a本书可有效指导作业人员规范开展高空作业,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0 a电力工程x工程施工x安全管理j图解 aTM7-64v502a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监管部4组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9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4002383140377002523300357006293330087009866060013010736900012010867110033010988010023011311158-241120241231144257.0 a978-7-5198-9576-1dCNY80.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就地化继电保护技术b专著f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组编 a北京c中国电力出版社d2024.11 a2册d26cm a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是浙江省能源领域的核心企业。2023年年底,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下辖11家地市供电公司、20家直属单位和69家县级供电公司;拥有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6.88万千米、变电容量5.42亿千伏安;已建成1000千伏变电站3座、变电容量1800万千伏安,±800千伏直流换流站3座,换流容量2400万千瓦;供电服务人口超过6600万。 a本书主要介绍就地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现状、关键技术、通用技术要求、关键设备等,共18章。包括:就地化保护关键技术、就地化保护连接器及预制缆,就地化保护装置通用要求,线路、变压器、母线、站域保护装置,就地化辅助设备,管理单元,网络及网络设备,110Kv、220Kv就地化保护整体方案,工具自动配置、检测试验、现场安装工艺规范,以及就地化保护运行巡视和更换式检修等内容。 a本书可供从事变电站继电保护及相关二次专业的调度、运行、基建、涉及、维护技术人员使用0 a继电保护 aTM77v502a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4组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18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2001482100038002302150015002683300582002833330021008656060019008866900015009057010015009208010023009351158-241220241227091421.0 a978-7-5686-1115-2dCNY52.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30000 ay z 000yy ar1 aLa0.75Sr0.25Cr0.5Mn0.5O3-δ基燃料电池阳极硫中毒及再生机制研究b专著f李一倩著 a哈尔滨c黑龙江大学出版社d2024.12 a94页d26cm a本书梳理了SOFC电极材料、阳极硫中毒研究进展,总结阳极硫中毒再生方法及阳极再生能力提升策略;介绍了SOFC的原理、电极材料的发展以及阳极的硫中毒问题;讨论了LSCrM阳极的硫中毒现象和机制,提出基于“氧化”再生新思路的化学氧化再生方法,明确了LSCrM阳极的化学氧化再生机制;提出了电化学泵氧氧化再生方法,明确了LSCrM阳极的电化学泵氧氧化再生机制;通过浸渍方法向LSCrM引入Co和Ni金属催化剂,讨论了LSCrM基复合阳极的耐硫中毒能力、化学氧化再生机制以及电化学泵氧氧化失效机制;构筑了一种钙钛矿氧化物阳极基底-金属催化剂-氧化物催化剂共存的三层复合阳极结构,明确了金属基阳极的电化学泵氧再生能力提升机制。 a燃料电池研究人员0 a燃料电池x研究 aTM911.4v5 0a李一倩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1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100042002182150016002603300419002763330049006956060035007446900015007797010015007947010013008097010015008228010023008371158-241320240830142419.0 a978-7-312-06083-0dCNY56.00 a202408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调控及功能层优化b专著f苏鹏羽,冉杜,李亚东著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04页d24cm 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内容主要包括界面层、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层的优化。研究了界面工程及添加剂工程在界面调控及功能层优化中的作用。旨在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多种功能层分别进行优化。通过减少体相及界面缺陷、调节能级匹配、改善薄膜生长取向和质量、抑制载流子复合等方法,获得高质量和高稳定性的功能层。从而达到优化器件中的电荷传输、提取和收集,实现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目的。适合高等学校物理学专业硕士、博士参考阅读。 a本书适合高等学校物理学专业硕士、博士参考阅读0 a钙钛矿型结构x太阳能电池x研究 aTM914.4v5 0a苏鹏羽4著 0a冉杜4著 0a李亚东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092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3001542100030001972150020002273300235002473330119004826060013006016900016006147010013006307010015006438010023006581158-241420241227100448.0 a978-7-03-078632-6b精装dCNY240.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a z 000yy ar1 a微波过程强化技术b专著f许磊,郭胜惠著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4.11 a243页c图d26cm a本书作者结合十多年来在微波能应用基础理论、新技术开发及应用等方面的工作,概述了微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阐述了微波在冶金反应过程强化、微波熔炼与粉末冶金烧结、工业固废处理、新材料制备与合成、物料电磁特性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 a本书可供冶金、材料及化工等专业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0 a微波加热 aTM924.76v5 0a许磊4著 0a郭胜惠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098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42001982150015002403000029002553300361002843330009006456060041006546900010006957010017007058010023007221158-241520241202102527.0 a978-7-5167-6653-8dCNY14.00 a202412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学生用书b专著f李仁芝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73页d26cm a高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教材 a本书是全国高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教材《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的配套用书,供高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电类专业师生选用。本学生用书按照教材的任务顺序编排,每个任务包括课中、课后两部分,课中通过设计引导问题和课堂活动等方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后提供巩固练习,利用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多种题型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上所学内容。 a高职0 a电子技术x高等职业教育j教学参考资料 aTNv5 0a李仁芝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13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9001482050008001872100034001952150016002293000033002453300501002783330009007796060035007886900013008237010017008368010023008531158-241620241231085721.0 a978-7-111-74821-2dCNY39.0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无线电技术与应用b专著f李雄杰编著 a2版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5.01 a190页d26cm a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系列教材 a本书依据高职高专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编写,主要内容包括无线电技术基础、调幅、调频、变频技术及应用、电视广播与接收技术、无线电遥控与射频识别技术、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无线电调试工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等内容。全书取材新颖,结构严谨,叙述深入浅出,以物理概念为主,辅以必要的数学推导,兼顾实用性和先进性,务求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能较全面地掌握无线电技术及应用。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电类专业无线电技术课程,也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成人教育、中职学校的相关教材,以及作为无线电爱好者的参考书。 a高职0 a无线电技术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N014v5 0a李雄杰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7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46001492100034001952150016002292250031002453300292002763330153005685170013007216060031007346900013007657010015007788010023007931158-241720241226084024.0 a978-7-121-49361-4dCNY128.0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SoC设计高级教程b专著e系统架构f张庆编著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5.01 a392页d26cm2 a集成电路基础与实践技术丛书 a本书是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培训、以及累积的资料,并借鉴国内外经典教材、文献、专业网站文档等编著而成。本书首先介绍了SoC系统设计和评估、架构探索和芯片集成,然后介绍了SoC处理器子系统、存储子系统、互联子系统和接口子系统。本书特别注重介绍近年来出现的一些SoC设计新概念、新技术、新领域和新方法。 a本书的读者是具有初步设计经验的专业工程师、芯片规划和项目管理的专业人员。部分内容也可以选作大学和研究生的教材和培训资料,供研究生、老师和科研人员阅读1 a系统架构0 a集成电路x芯片x设计j教材 aTN402v5 0a张庆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626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6002402250035002563140203002913300651004943330101011456060017012466900013012637010017012767010015012937010017013088010023013251158-241820240926143814.0 a978-7-122-46537-5dCNY89.00 a202409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模拟b专著f孙晓东,律博,宋文斌编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5.02 a359页d26cm2 a“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丛书 a孙晓东,讲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工程系副主任,参编《微电子器件设计实践》一书。律博,讲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主讲核心专业课,参与课程改革等。 a本书涵盖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及其模拟仿真知识,首先介绍了集成电路的发展史及产业发展趋势、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程及其模拟仿真基础、集成电路制造的材料及相关环境、晶圆的制备与加工;其次具体讲解氧化、淀积、金属化、光刻、刻蚀、离子注入、平坦化等关键工艺步骤的理论,对光刻、氧化、离子注入等步骤进行工艺模拟仿真,对关键的光刻工艺进行虚拟操作模拟进行介绍;最后还介绍了基本CMOS工艺流程及其工艺模拟。本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讲解了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及其理论知识,还通过工艺模拟软件及虚拟操作模拟,使读者能够在不亲临工艺厂的前提下,通过虚拟操作亲自感受关键的工艺步骤。本书可供集成电路、半导体行业从事芯片制造与加工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校微电子、集成电路专业师生阅读。 a本书可供集成电路、半导体行业从事芯片制造与加工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校微电子、集成电路专业师生阅读0 a集成电路工艺 aTN405v5 0a孙晓东4编著 0a律博4编著 0a宋文斌4编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25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300594002583330079008526060041009316900012009727010017009848010023010011158-241920241015153755.0 a978-7-5770-0966-7dCNY68.00 a202410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试验设计方法在印制电路制造中的应用b专著f陈苑明主编 a成都c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03 a269页d26cm a试验设计方法是可实现经济地、科学地安排试验的一项通用技术,是当代科技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方法。本书从试验设计的理论知识、设计过程、分析软件使用等多方面系统地阐述试验设计在印制电路制造中的应用。本书共6章,第1章介绍正交试验设计在印制电路等离子清洗优化的应用;第2章介绍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法在印制电路激光切割优化的应用;第3章介绍因子设计在印制电路机械钻孔优化的应用;第4章介绍单纯型优化法在印制电路激光钻孔优化的应用;第5章介绍均匀设计法在印制电路层间压合优化的应用;第6章介绍回归分析法在陶瓷材料制造优化的应用。本书可作为印制电路专业方向的师生使用,又可作为科技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a本书可作为印制电路专业方向的师生使用,又可作为科技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0 a试验设计x应用x印刷电路x制造x研究 aTN41v5 0a陈苑明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55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6001472100034002332150016002673140117002833300585004003330167009856060074011526900015012267010017012417010017012588010023012751158-242020241223153246.0 a978-7-121-48276-2dCNY79.00 a20241223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Altium Designer23电路板设计实用教程b专著e基于大学生电子大赛f谢元成,郑振宇编著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5.01 a278页d26cm a谢元成,从事职业院校电子专业课程教学近20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多次带领学生参加电子大赛并取得成绩,实践能力较强。 a本书以2023年正式发布的全新AltiumDesigner23(版本为AltiumDesigner23.1.1)为基础进行介绍,AltiumDesigner23兼容AltiumDesigner18以上版本。全书共8章,包括电子设计绘制前期准备、原理图库的认识及创建、电赛声源小车原理图的绘制、PCB封装设计规范及创建、电赛声源小车的PCB布局、电赛声源小车的PCB布线、PCB的DRC与生产文件的输出及同轴电缆长度与终端负载检测装置设计等内容。本书以实战方式进行介绍,实例丰富、内容翔实、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有利于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本书内容先易后难,不断深入,适合读者学习和操作。本书采用中文版软件进行讲解,目的在于使读者看完后,可按照操作步骤设计出自己想要的产品。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大学生进行课外电子制作、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的参考书和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广大电子设计工编著者快速入门及进阶的参考书0 a印刷电路x计算机辅助设计x应用软件x高等学校j教材xAltium Designer23 aTN410.2v5 0a谢元成4编著 0a郑振宇4编著 0aCNbFHWHc20241226 0097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42001962150015002383000025002533300361002783330009006396060035006486900013006837010017006968010023007131158-242120241202105048.0 a978-7-5167-6715-3dCNY10.00 a202412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习题册b专著f李仁芝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52页d26cm a高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 a本书是全国高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教材《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的配套习题册,供高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师生选用。本习题册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编排,内容覆盖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学生提供针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课后练习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实训题等多种题型,题型丰富,难易适中,可用于学生课上练习和课后复习。 a高职0 a电子技术x高等职业教育j习题集 aTN-44v5 0a李仁芝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61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34002052150016002392510027002553300898002823330089011806060049012696900015013187010017013338010023013501158-242220241226091825.0 a978-7-302-67844-1dCNY59.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Multisim14在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应用b专著f李明晶等编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69页d26cm a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丛书 a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Multisim14软件的基础操作、分析方法及其在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通信电子线路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的立体化教程(含纸质图书、电子版教材、教学课件、知识图谱、仿真电路源文件)。全书共分为11章:第1章-第2章,介绍EDA技术和Multisim14系统;第3章介绍Multisim14的元件库;第4章介绍Multisim14的仪器;第5章-第6章,介绍Multisim14的基本分析方法和高级分析方法;第7章介绍Multisim14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第8章介绍Multisim14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第9章介绍Multisim14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第10章介绍Multisim14在通信电子线路中的应用;第11章介绍Multisim14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为便于读者高效学习,快速掌握使用Multisim14软件完成电路的仿真和设计工作。本书作者精心制作了电子书、完整的教学课件(11章PPT)等内容。本书案例丰富、易学易用,适合作为广大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学习Multisim14软件课程的教材和实验的辅助工具,适合广大电子设计工作者作为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通信电子线路等设计的参考教材。 a本书适合广大电子设计工作者作为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通信电子线路等设计的参考教材0 a电子电路x电路设计x计算机辅助设计x应用软件 aTN702.2v5 0a李明晶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4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050008001782100042001862150016002283000049002443300405002933330009006986060029007076900012007367010017007488010023007651158-242320241111101239.0 a978-7-5167-6786-3dCNY28.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变频技术b专著f李长军主编 a2版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145页d26cm a高级技工学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材 a本书是全国高级技工学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变频器的基本功能、参数、选择和设置;变频器的安装、调试及基本操作方法;变频器在常用交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常用交流调速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检修方法等。针对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将配套开发电子课件、微视频、电子教案等教学素材,供读者使用移动终端扫描教材中相应位置处二维码在线观看,或通过我社网站下载使用,方便全国技工院校师生学习。 a中专0 a变频技术x技工学校j教材 aTN77v5 0a李长军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18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8001882150016002263000036002423300515002783330029007936060039008226900012008617010015008737010017008888010023009051158-242420240510090534.0 a978-7-303-29440-4dCNY59.80 a202405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电子技术b专著f邱月,路永华主编 a北京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1 a355页d26cm a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 电气工程系列 a数字电子技术作为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自动化控制类等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主要内容包括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变换与产生、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数模与模数转换器、典型数字系统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数字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数字电路初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创新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a高校电气工程相关专业师生0 a数字电路x电子技术x高等学校j教材 aTN79v5 0a邱月4主编 0a路永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0515 0123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80001532100034002332150016002673140160002833300412004433330029008556060013008846900012008977010037009097020015009468010023009611158-242520241031145629.0 a978-7-118-13157-4dCNY130.00 a20241031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有源电扫阵列基础与应用b专著f(英)阿里克·D.布朗(ArikD.Brown)著g金世超等译 a北京c国防工业出版社d2024.11 a212页d24cm a阿里克·D. 布朗是美国拉达高级雷达系统架构师,2000年获得歇根大学的计算电磁学博士学位,从事AESA研究工作20多年,负责战术应用的先进多任务系统的战略应用和开发。 a本书是国外天线技术领域的前沿专著,全书共7章,系统介绍了有源电扫阵列基本原理、概念、系统构成和工程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有源电扫阵列技术发展、基本工作原理、天线阵列设计、收发组件设计、系统架构设计、射频链路设计、波束形成方法等。本书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有源电扫阵列关键技术、系统构成、关键参数和常用架构,具有结构严谨、内容全面等特点,并提供了业界最新的工程解决方案,将理论概念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深入浅出,实用性强。 a国外天线技术领域研究人员0 a阵列天线 aTN82v5 0c(英)a布朗c(Brown, Arik D.)4著 0a金世超4译 0aCNbFHWHc20241107 0210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2250029002403140669002693300683009383330147016216060029017686900013017977010017018108010023018271158-242620241115134828.0 a978-7-111-77026-8dCNY99.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b专著f苏遵惠编著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03页d24cm2 a现代智能控制实用技术丛书 a苏遵惠,男。1970年大学毕业,毕业后在湖北邮电系统从事数字通信系统研发。担任的社会职务有,国家工业和信息产业部专家库成员,国际照明委员会(CIE)CIE TC 2-74空间光谱辐射测量技术委员会国内委员,国家标准协会个人会员,工业与信息产业部LED照明技术标准工作组、全国照明电器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平板显示技术标准工作组专家组成员,海峡两岸技术标准论坛专家组成员,国家音频视频功率标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半导体可见光通信联盟成员,国家可见光通信标准联盟成员,广东省LED照明技术标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深圳市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家联合会高级专家,深圳市照明学会/照明协会专家组高级专家,深圳市LED产业标准联盟专家组副组长等。 a《现代智能控制实用技术丛书》共分为四本,其内容按照信号传输的链条,即由传感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信息的传输与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组成。本书系统地对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调制的目的,以及调制波模拟调制中的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调制波数字线性调制中的幅移键控(ASK)调制、开关键控(OOK)调制,非线性调制中的数字频移键控(FSK)调制、高斯频移键控(GFSK)调制和相移键控(PSK)调制,以及载波的脉冲调制中的脉幅调制(PAM)、脉密调制(PDM)、脉宽调制(PWM)、脉冲编码调制(PCM)等的原理、组成、特点、功能、应用场合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对于各种调制的关键技术参数,如带宽要求、平均发射功率及系统的误时隙率和误码率的计算公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对同一类的调制性能进行了总结和比较。 a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或高等院校信息技术、通信工程、智能控制等相关专业的参考书籍,也可供从事这些领域设计、制造、应用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资料0 a信号x调制技术x信号处理 aTN911v5 0a苏遵惠4编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29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80001532100034002332150016002673140155002833300457004383330029008956060023009246900015009477010040009627020013010028010023010151158-242720241204105721.0 a978-7-118-13135-2dCNY168.00 a20241204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fre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混杂动态和复杂系统故障诊断b专著f(法)穆阿马尔·赛义德-穆查韦主编g姚兆等译 a北京c国防工业出版社d2025.01 a284页d24cm a姚兆,陆军装甲兵学院士官学校兵器运用系主任、副教授。目前从事装甲车辆武器系统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核心14篇,检索12篇。主编专著(教材)11部。 a本书介绍了用于解决混杂动态和复杂系统故障诊断的最新、最先进的方法和技术。这些技术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感应式电动机,大容器中的化学过程,反应器和阀门,点火式发动机,污水管网,移动机器人,行星探测器雏形等等),采用了不同的基于模型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混杂动态复杂系统,这些方法采用了不同的建模工具(混杂自动机模型,混杂Petri网,混杂键合图,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等),涵盖了在递增/非递增方式中,单机/联机/脱机、参数化的/离散的、突变式的/磨损式的故障诊断。 a频谱分析故障诊断技术人员0 a频谱分析x故障诊断 aTN911.6v5 1c(法)a赛义德-穆查韦b穆阿马尔4主编 0a姚兆4译 0aCNbFHWHc20241205 0120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6001472050008001932100034002012150016002353000039002513300462002903330114007526060033008666900016008997010015009158010023009301158-242820241230141819.0 a978-7-115-65630-8dCNY69.8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DSP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技术b专著f姚睿等编著 a2版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4.01 a259页d26cm a新工科电子信息类新形态教材精品系列 a本书选择TIC2000中的32位浮点处理器TMS320F28335,全面介绍DSP控制器的原理与应用技术。本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硬件基础、软件开发基础、基本外设及其应用开发、控制类外设及其应用开发、通信类外设及其应用开发、DSP应用系统设计、基于建模仿真的DSP应用系统设计。每章均配有学习要求,并附有习题与思考题,便于教学与自学。本书内容较为全面,章节安排符合DSP开发流程、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内容翔实、通俗易懂,应用实例丰富,能够帮助读者由浅入深地掌握DSP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技术。 a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DSP控制器原理与技术应用技术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科研人员自学参考0 a数字信号处理x高等学校j教材 aTN911.72v5 0a姚睿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29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93001522100042002452150016002873300479003033330079007826060039008616900016009007010029009167010029009457020015009747020015009898010023010041158-242920241105133431.0 a978-7-312-06123-3dCNY68.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inc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统计信号处理b专著e频率估计f(印)斯瓦加塔·南迪,(印)德巴西斯·昆都著g华小强,程永强译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04页d19cm a引进自德国的斯普林格。本书总结了常用的频率估计方法和相关的模型,为信息与通信领域从事信号分析及应用的广大科研和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信号处理基础知识,便于读者了解频率估计方法体系。主要介绍了频率估计的基本问题、信号处理的基础数学知识、频率估计的一些常用方法、渐近理论、成分数的估计、基本的频率模型及其推广、使用类正弦模型的实例、多维模型、线性调频信号模型、随机幅度正弦模型与线性调频模型以及其他相关模型。本书可供信息与通信领域从事信号分析及应用的广大科研和工程设计人员阅读、参考。 a本书可供信息与通信领域从事信号分析及应用的广大科研和工程设计人员阅读、参考0 a统计信号x信号处理x高等学校j教材 aTN911.72v5 1c(印)a南迪b斯瓦加塔4著 1c(印)a昆都b德巴西斯4著 0a华小强4译 0a程永强4译 0aCNbFHWHc20241107 01439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5001482100042002132150016002553300612002713330131008836060017010146060023010316900016010546900017010707010017010877010017011047010017011218010023011381158-243020241230165002.0 a978-7-5606-7272-4dCNY45.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图像处理算法及其Python实践b专著f张晓燕,江保祥,王晓东编著 a西安c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72页d26cm a本书采用循序渐进的叙述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基于Python语言实现图像处理工程中的热点问题。本书共9章,内容有Python程序设计基础、Python基本图像处理、深度学习基础、图像分类、图像分割、目标检测、人脸识别、图像分割迁移和风格描述。本书内容较为系统,兼顾理论和实践。在介绍基本图像处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大量图像处理的算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图像处理实践案例。每章的最后都有本章小结。本书内容较为系统,注重实用性,既有详尽的理论基础知识介绍,同时兼顾Python编程实践技术,知识点明晰,难易适中,可供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及从事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a本书可供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及从事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人员学习参考0 a数字图像处理0 a软件工具x程序设计 aTN911.73v5 aTP311.561v5 0a张晓燕4编著 0a江保祥4编著 0a王晓东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79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8002142150016002523140370002683300759006383330035013976060021014326900013014537010013014667010015014797010015014948010023015091158-243120241231114359.0 a978-7-313-30882-5dCNY8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空地一体化移动自组织网络性能研究b专著f杨斌,申时凯,佘玉梅著 a上海c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d2024.01 a337页d26cm a申时凯,1964年7月出生,男,汉族,云南镇雄人,昆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数据库、算法分析、物联网技术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兼任云南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云南省计算机学会物联网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粗糙集与软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传感器网络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放系统专委会委员。 a空地一体化移动自组织网络是无人机网络和地基网络组成的新型自组织网络,也是5G移动通信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不依赖于预设的基础设施,且无人机具有移动性强、成本低和高度灵活性等优势,该网络能够满足敏捷部署、易操作、成本低、大容量、广覆盖等需求,在能源、农业、林业、安保、紧急救援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著作系统地研究了空地一体化移动自组织网络的速率、安全速率、隐蔽速率、传输率等关键通信性能,研究成果为空地一体化移动自组织网络的部署与优化设计提供核心算法和技术支撑。本书是作者近年来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成果总结,主要是将发表在国内外顶级期刊的研究论文进行分类提炼后,按照从概念到自组织网络性能分析,再到无人机集群移动自组织网络性能分析的体系结构进行编排撰写。为读者全面介绍空地一体化移动自组织网络的速率、安全速率、隐蔽速率、传输率等关键通信性能。 a通信及物联网专业的教师及研究生0 a通信网x性能分析 aTN915v5 0a杨斌4著 0a申时凯4著 0a佘玉梅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28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4002162150016002502250025002663140202002913300413004933330019009065170033009256060011009586900015009697010015009848010023009991158-243220240925110103.0 a978-7-111-76711-4dCNY99.00 a202409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商用密码权威指南b专著e技术详解、产品开发与工程实践f姜海舟等著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1 a344页d24cm2 a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丛书 a姜海舟,现任北京海泰方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正高级工程师,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第3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北京市商用密码行业协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大数据运维(网络安全)委员会委员。 a本书涵盖了密码学的基本理论、关键算法,以及这些理论和算法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不仅详细介绍了密码学的基础知识,还探讨了密码技术在产品开发和多个行业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技术详解)不仅为初学者提供了密码学的基础知识,也为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提供了深入的技术细节;第二部分(产品开发)为读者提供了从概念设计到产品实现的全过程指导;第三部分(工程实践)通过多个行业的实践案例,展示了商用密码技术的应用。 a密码学研究人员1 a技术详解、产品开发与工程实践0 a密码学 aTN918.1v5 0a姜海舟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40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207002463300453004533330177009066060029010836900012011127010017011248010023011411158-243320240914075830.0 a978-7-118-13456-8dCNY78.00 a202409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频谱决策b专著f吴克宇编著 a北京c国防工业出版社d2024.09 a132页d24cm a吴克宇,讲师。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发展预先研究基金、科技委基础加强项目等10余项课题。 a在当今技术日益进步的时代,电磁频谱的感知和利用已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关键环节。电磁频谱是一种稀缺且宝贵的资源,其有效管理与优化利用对于满足日益增长的无线通讯需求至关重要。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频谱资源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这使得传统的频谱管理方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书围绕先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频谱状态感知决策、协同频谱感知决策、宽带频谱感知决策和频谱接入决策等典型场景,介绍机器学习方法赋能频谱决策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效果。 a本书面向在认知无线电和频谱管理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高年级研究生,也适合其他领域希望深入了解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和优化频谱决策过程的研究工作者和专业人士0 a电磁波x频谱x感知决策论 aTN92v5 0a吴克宇4编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10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30002052150016002353300302002513330169005536060045007226900013007677010015007807010013007957010015008088010023008231158-243520241009102251.0 a978-7-03-078629-6dCNY189.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多维标度定位理论与应用b专著f魏合文,万群,叶尚福著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4.09 a157页d24cm a本书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多维标度定位的基本理论、算法以及一些理论之间的关系,总结了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以及国际上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全书由7章组成,主要内容有多维标度概念和应用、多维标度基本原理、多维标度测距定位、多维标度距离差及其变化率定位、网络节点多维标度定位、多维标度定位拓展应用和结论与展望等。 a本书可供从事通信、雷达、导航、声呐、电子对抗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广大技术人员学习与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信号与处理、信息与通信系统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或参考书0 a统计学x应用x电波传播x无线电通信x研究 aTN921v5 0a魏合文4著 0a万群4著 0a叶尚福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230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8002122150016002503141172002663300353014383330131017916060023019226900015019457010017019607010017019777010017019948010023020111158-243620241206142723.0 a978-7-5635-7390-5dCNY49.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b专著f李丽香,徐志宏,高大永主编 a北京c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45页d26cm a李丽香,女,1978年6月生,汉族。长期致力于智能安全基础理论和相关应用研究,是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香江学者、北京市青年英才、密码学会优秀青年奖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是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专业负责人、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灾备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青年科技骨干,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242信息安全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会评专家。徐志宏,男,1968年6月生,汉族,吉林长春人。现为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讲师。1996年6月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同年来到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任教至今。先后为本科成人学历教育开设多门计算机课程,教学经验丰富。在教学中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通过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使学生学到老师的理论和思想,学到老师的技能和方法。高大永,男,1972年12月出生。1998年6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领域是实时系统形式化分析、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核心成员参加省部级项目3项,北京市级项目2项。发表EI检索论文3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篇。拥有专利授权2项。从事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教学多年,讲授课程包括Java技术、Web技术、移动应用网站开发、网页设计、互联网基础与应用、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软件项目管理等,拥有丰富的教学和教材编写经验。 a本书根据北京邮电大学学历远程和业余教育“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10章:第1章为互联网技术基础;第2章为移动互联网基础;第3章为通信网络;第4章为移动自组织网络;第5章为传感器网络;第6章为软件定义网络SDN;第7章为移动云计算;第8章为移动互联网安全;第9章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第10章为移动互联网实验指导。书后附有参考文献。 a本书可用作成人高等继续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移动网络方向及相关专业本科教材,也可用作移动互联网专业及其应用场景开发人员的培训教材0 a移动通信x互联网络 aTN929.5v5 0a李丽香4主编 0a徐志宏4主编 0a高大永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58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217002523300676004693330121011456060023012666900017012897010017013068010023013231158-243720241217135132.0 a978-7-302-67702-4dCNY99.00 a202412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5G网络规划与工程实践b专著e微课视频版f许景渊编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405页d24cm a许景渊 高级工程师,移动通信技术专家,省级项目负责人,具有十五年以上通信行业工作经验,长期从事移动通信领域规划设计、技术研究和项目管理等工作,公开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a本书以5G技术为载体,以结构化思维为脉络,从指导思想、方法模型、效率工具、操作技法四个层面思考,全流程贯穿5G网络规划、数据建模、仿真推演、勘察设计、工程制图、预算编制和文件交付等关键环节的工程做法和实战案例,以期为从事5G网络规划与工程设计的通信工程师提供参考范本和思考方向。全书共6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5G工程思维、工作范式和工程做法等学习方法论。第2章、第3章详细阐述了5G网络规划中需求分析、频率重耕、数据建模、场景划分、容量规划、覆盖规划和仿真推演等模型方法及规划范例。第4-6章以输出设计方案、工程图纸、预算表格和设计文件为目标,探讨和分享了5G工程设计的技术要领、方法流程、典型案例和实操技法。本书图文并茂、案例丰富、实操性强,并配有视频讲解,助力读者透彻理解书中的重点难点。 a本书既适合希望了解5G网络规划与工程设计的一线工程师阅读,也可作为电子通信相关专业的高校老师、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0 a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aTN929.538v5 0a许景渊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43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7001482100034001852150016002193000045002353300683002803330121009636060031010846900012011156900015011277010017011428010023011591158-243820241226091809.0 a978-7-302-67848-9dCNY99.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雷达和声呐原理b专著f唐劲松主编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451页d26cm a面向新工科的电工电子信息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a本书从探测、测量和分辨三大功能的角度讲解雷达、声呐、电子对抗和通信声呐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分成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2章)介绍信号与系统和波传播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3-6章)讲解雷达和声呐系统距离、角度和速度的测量和分辨的基本原理;第三部分(第7章)讲解信号时间处理理论,包括雷达和声呐最优信号检测器与估计器、模糊函数、距离和频率分辨理论、距离和频率测量精度分析,分辨率在多源情形下对检测、测量和识别的影响;第四部分(第8、9章)讲解雷达与声呐方程以及雷达、声呐数据的录取、显示和处理;第五部分(第10、11章)介绍电子对抗的基本原理;第六部分(第12章)介绍通信声呐的基本原理。本书可作为雷达、水声工程、电子工程、海洋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a本书可作为雷达、水声工程、电子工程、海洋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0 a雷达x声纳x高等学校j教材 aTN95v5 aU666.72v5 0a唐劲松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13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18001071020015001251050018001401060006001582000071001642100034002352150016002693300402002853330069006876060057007566900013008136900012008267010035008388010023008731158-243920241220165516.0 a978-7-04-063620-8b精装dCNY139.00 a20241220d2025 em y0chiy50 ea1 aengcgerg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合成孔径雷达地表形变测量b专著e英文f(德)蒂莫·巴尔茨(TimoBalz)著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5.01 a212页d25cm a本书主要讲解了利用星载雷达图像测量地表高程和形变的方法及其相应原理,包括利用雷达干涉测量(InSAR)生成DEM和测量地表形变、时序InSAR方法(PSInSAR、STUN、PSP、StaMPS、SBAS、QPS、SqueeSAR)、像元偏移量追踪以及SAR绝对定位技术,并给出了示例。着重对InSAR、时序InSAR方法的每个步骤都进行了清晰的介绍。此外,书中以船舶检测为例,生动介绍了雷达的成像原理及其目标的散射特性,为理解基于雷达的测量方法提供了知识基础。 a本书可供遥感、测绘、地理信息等专业的研究生和相关领域研究人员阅读0 a合成孔径雷达x干涉测量法x应用x地表x变形观测j英文 aTN958v5 aP227v5 0c(德)a巴尔茨c(Balz, Timo)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096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7001482100042001852150016002273300320002433330103005636060013006666900015006797010017006948010023007111158-244020241231085434.0 a978-7-5124-4390-7dCNY79.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雷达导航与运用b专著f章尧卿主编 a北京c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d2024.08 a368页d26cm a本书包括雷达分机、雷达参数测量和跟踪、ARPA功能的理论与运用3个部分。雷达分机部分包括发射机、接收机、显示终端以及天线和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技术指标、原理;雷达参数测量和跟踪部分包括雷达方程的分析,雷达距离、角度、速度的测量和跟踪原理与方法;ARPA功能的理论与运用包括系统的原理与组成、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的实践运用等。 a本书可用于雷达工程类专业本科生学习使用,也可作为电子工程类非雷达专业的本科生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0 a雷达导航 aTN966.5v5 0a章尧卿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50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000042002403140290002823300559005723330009011316060033011406900012011737010017011857010017012028010023012191158-244120240926141808.0 a978-7-111-76705-3dCNY39.00 a202409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人工智能导论b专著f司致丹,李金亮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09 a191页d26cm a高等职业教育“互联网+”创新型系列教材 a司致丹,女,教龄15年,主要授课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PLC编程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人工智能概述“等课程,所负责课程”人工智能概述“为双高院校,双高专业群,重点建设的平台课程。致力于课程思政和教材的融合,发表论文《人工智能概述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等。 a本书以提高学生数字化素养、提升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质量为目标,引入生活中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真实案例,进行基于成果导向的结构设计,将深奥复杂的人工智能知识体系化、模块化、生活化,深入浅出,通过贴近生活的小案例、微任务进行引导式学习。书中包含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模块和人工智能在生活、教学、消防等领域的应用模块,两个模块各包含五个学习任务,两个模块在设计上实现了案例从生活中来,技术应用到生活中去,内容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人工智能爱好者参考书籍。 a高职0 a人工智能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P18v5 0a司致丹4主编 0a李金亮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643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4002162150016002502250035002663140344003013300576006453330021012215170037012426060019012796900012012987010015013107010017013258010023013421158-244220241112115550.0 a978-7-111-76994-1dCNY99.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AI赋能b专著e大模型概念、技术及企业级项目应用f田野,张建伟编著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0 a315页d24cm2 a数字经济创新驱动与技术赋能丛书 a田野,博士,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企业导师,现任联想数据智能集团首席数据科学家,人工智能中心总监,联想集团特殊贡献技术专家。曾先后就职于DIA Associates,American Express ,JPMorgan Chase等国际知名企业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在工艺优化、质量控制、能耗优化、供应链优化、智能排产等领域由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a本书聚焦于大模型技术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帮助读者应用大模型为企业降本增效。全书共6章:初识大模型、大模型产品生态圈、大模型的技术原理、企业如何部署和应用大模型、企业大模型项目的实施方法、大模型企业应用实践。本书提供了详细的大模型选型和建设标准,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份清晰的大模型建设指南,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建设、部署和应用大模型。本书详细介绍了企业大模型项目的实施方法,从项目规划到工程化部署,并通过具体的企业应用实践案例,展示了大模型在基座型基础设施、企业知识中台、业务知识库、智能体及个人办公智能辅助工具中的强大应用潜力,帮助读者在实践中掌握应用大模型的关键技术和管理能力。 a人工智能领域读者1 a大模型概念、技术及企业级项目应用0 a人工智能x应用 aTP18v5 0a田野4编著 0a张建伟4编著 0aCNbFHWHc20241114 0214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1001542100030001852150016002152250039002313000066002703141010003363300407013463330063017536060013018166900012018297010015018418010023018561158-244320241112102605.0 a978-7-03-079716-2b精装dCNY130.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边缘智能b专著f王晓飞等著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4.10 a121页d24cm2 a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及应用丛书 a“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a王晓飞,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长聘教授,博导,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中国计算机学会分布式专委会杰出青年学者,2017年IEEE通讯协会Fred W. Ellersick Prize年度最佳杂志论文奖获得者,2022年IEEE通讯协会亚太地区年度杰出论文奖,ACM新星奖(天津),天津大学北洋青年学者,获2021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第十七届天津市青年科技奖。主要研究边缘智能理论、边缘计算系统架构、云边协同算法等,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70余篇(含SCI论文90余篇),其中包括COMST、JSAC、TMC、TSC、TON、TKDE、INFOCOM等中科院1区/CCF-A类论文34篇,中科院2区/CCF-B类论文30篇,ESI高引8篇次,热引3篇次,谷歌学术引用7300次,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获得世界通信大会ICC、ICPADS等学术会议和期刊的最佳论文奖励10余次,担任COMST等多个一二区期刊副编委和专刊编委,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子课题、工程院战略咨询、天津市智能制造专项等纵向课题,负责了中国电信、华为、圣戈班、中国电科院、安冉云、缀初网络等企业合作项目十余项,出版领域内第一本边缘智能书籍《Edge AI》被列为Springer的2020年中国高影响力作者图书Top10(累计下载13000次)。 a本书阐述了边缘智能的科学问题、基本原理、核心技术、落地方案及产业价值,全面介绍了人工智能服务应如何释放到数据源附近的网络边缘,并指出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结合的巨大市场潜力。内容包括边缘智能的发展背景、应用场景、以及一系列边缘智能与云边端协同、机器学习、强化学习、深度学习、区块链等技术共同部署应用的核心技术点与架构方案。此外,本书进一步讨论了使用边缘计算构建更普及、更细粒度的智能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趋势。 a本书从事边缘智能、边缘计算、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研究人员0 a智能技术 aTP18v5 0a王晓飞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69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2250023002583140560002813300512008413330021013536060019013746900012013937010013014058010023014181158-244420241010174800.0 a978-7-111-76767-1dCNY89.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模型垂直领域低算力迁移b专著e微调、部署与优化f程戈著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1 a226页d24cm2 a智能系统与技术丛书 a程戈,博士生导师,湘潭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湘潭市京东智能城市与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湘潭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学院教授,CCF计算法学会执委,湖南省知识产权保护专家,湖南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2011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的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知识表示学习与内容安全问题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2项,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参与其他国家与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SSCI/SCI/EI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30 多篇;申请发明专利20多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20多项,软件著作权10多项。 a本书主要介绍了垂直领域大模型的低算力迁移技术,包括微调、部署与优化等方面。全书共12章,第1章从垂直领域大模型的生态系统出发,介绍了当前大模型带来的行业变革,以及垂直领域迁移的动机和机遇。第2、3章详细探讨了垂直领域低算力迁移的技术栈、大模型的主流开源生态,如HuggingFace、Megatron等。第4-6章介绍了自举技术、高效的数据集访问技术及大模型的抽象技术。第7-10章深入介绍了低算力微调的原理和方法、分布式训练、推理优化技术,以及大模型的编译优化手段。第11、12章讨论了大模型部署的非性能需求,以及服务器端的架构与优化方法。 a人工智能研究人员0 a人工智能x研究 aTP18v5 0a程戈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57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2250023002523140460002753300466007353330021012015170023012226060013012456900012012587010013012708010023012831158-244520241111162340.0 a978-7-111-76975-0dCNY99.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模型应用开发b专著e核心技术与领域实践f于俊等著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2 a350页d24cm2 a智能系统与技术丛书 a于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博士,安徽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CCF职业教育发展委员会执行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专家。超过15年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践经验,专注于大数据分析及数据价值挖掘、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科大讯飞高教人才培养研究院副院长,负责高等教育领域知识图谱、数据挖掘、个性化学习等的科研攻关、创新探索及应用工作。负责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人工智能数据处理标准制定及教材开发工作。 a本书共10章,从逻辑上分为“基础知识”“原理与技术”“应用开发实践”三部分。基础知识(第1章)介绍大模型定义、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原理与技术(第2和3章)详细讲解大模型的构建流程、Transformer模型,以及模型微调、对齐优化、提示工程等核心技术,之后介绍了推理优化、大模型训练、大模型评估、大模型部署等拓展技术。应用开发实践(第4-10章)详细讲解大模型插件应用开发、RAG实践,以及智能客服问答、学科知识问答、法律领域应用、医疗领域应用、智能助写平台等多领域的实践。 a人工智能领域读者1 a核心技术与领域实践0 a人工智能 aTP18v5 0a于俊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2195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42002082150016002503140891002663300627011573330021017845170023018056060013018286900012018417010013018537010013018667010015018798010023018941158-244620241217154803.0 a978-7-5047-8286-1dCNY59.80 a202412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AIGC革命b专著e产业升级与商业创新f符挺,刘飞,李艾思著 a北京c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1 a119页d23cm a崔超,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战略架构师,深耕服务行业15年,在航空、科技、电商、供应链、物业领域等TOP级企业担任科技战略管理、企业架构、IT治理和数字化管理等职务,智慧城市/未来社区数字化专家;专注互联网、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在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生态建设的研究,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行业实战经验。迮钧权,深圳市达晨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业务合伙人,从事互联网/通信行业10年研发,2年产品经历;长期关注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洞察技术变革未来,软件定义一切,多项专利发明人;投资30多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并兼任董监事;新浪签约自媒体人,福布斯/艾瑞等专栏作家,多项专利发明人。邹烨,深圳市人马互动科技有限公司运营VP,胡润U30s创业领袖,曾任“凯叔讲故事”运营副总裁、中华万年历运营负责人、多家AI人工智能公司顾问;专注于运营驱动利润增长,有丰富的从0-1、从1-10的业务增长经验,多次帮助企业实现营收及利润的大幅提升;对AI驱动业务提效有明确成果,降低企业内容+运营成本80%以上,营收提高数十倍。 a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涌现将引领新一轮的变革浪潮。本书将重点探讨当前备受关注的AIGC技术,并深入分析其带来的技术革新和在各个场景中的应用赋能。首先,本书将对AIGC的定义、核心概念、底层支撑的大模型技术,以及日益蓬勃发展的产业现状和当前的竞争格局进行详细阐述。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AIGC技术的本质和其在行业中的地位。本书系统地介绍AIGC技术所带来的全方位变革和在多个场景中的赋能作用。这些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服务、线上社交平台、文化娱乐产业、教育培训领域、新闻传播行业、智慧电子商务、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以及医疗健康服务等。通过这些具体案例,本书将展示AIGC技术如何在不同领域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a人工智能研究人员1 a产业升级与商业创新0 a人工智能 aTP18v5 0a符挺4著 0a刘飞4著 0a李艾思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02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300396002523330087006486060013007356900012007487010015007608010023007751158-244720241231104123.0 a978-7-115-65801-2dCNY69.8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AI原生应用开发b专著e提示工程原理与实战f魏承东著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4.01 a259页d24cm a本书结合AI原生应用落地的大量实践,系统讲解提示工程的核心原理、相关案例分析和实战应用,涵盖提示工程概述、结构化提示设计、NLP任务提示、内容创作提示、生成可控性提示、提示安全设计、形式语言风格提示、推理提示和智能体提示等内容。本书的初衷不是告诉读者如何套用各种预设的提示模板,而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应用提示设计技巧,以找到决定大语言模型输出的关键因子,进而将提示工程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产品设计中。 a本书适合AI原生应用开发领域的从业者和研究人员,以及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阅读0 a人工智能 aTP18v5 0a魏承东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60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8001962150016002343140421002503300565006713330025012366060019012616900012012807010017012927010015013098010023013241158-244820241227114808.0 a978-7-5591-4015-9dCNY58.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语言模型提示词工程b专著f徐春雨,宋斌主编 a沈阳c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5.02 a152页d26cm a徐春雨,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中的图像分类与目标检测,发表SCI论文1篇,EI论文1篇,省级期刊多篇,编写教材4本,指导学生参加辽宁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参加辽宁省职工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全国智能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获得实用新型与软件著作权授权多项。宋斌,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1项、校级课题5项,参与省厅级教科研课题5项,校级教科研课题多项。主编教材一部,参编教材多部。 a提示词工程在推动大模型应用中处于核心地位,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指南。本书不仅深入剖析了提示词工程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还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战演练,帮助读者掌握设计高效、精准提示词的方法与技巧。本书共分八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大模型机器发展现状,阐述提示词工程的重要性与意义,为后续章节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到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提示词基础、设计及优化与评估;第五章到第六章主要介绍了跨模态提示词的基本内容,包括文生图提示词与文生视频提示词以及未来面对的挑战与机遇;第七章为实战案例,介绍了在各种应用案例中应该如何撰写提示词。 a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士0 a人工智能x研究 aTP18v5 0a徐春雨4主编 0a宋斌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48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140205002483300677004533330009011306060019011396900012011587010017011707010017011878010023012041158-244920241223114449.0 a978-7-121-49332-4dCNY39.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人工智能实用操作教程b专著f袁雅萍,周剑敏主编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10 a167页d26cm a袁雅萍,女,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计算机专业教师,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师,舟山市新世纪11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出版 《新媒体技术应用与实践》《计算机应用技术项目化教程》两本教材,担任副主编。 a本书的设计和编写理念是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和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内容的选取既适合高职学生和职业本科学生的特点,又突出人工智能的通识性、典型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书内容以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典型技术、现状与未来趋势为主线,结合AIGC这一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AI在办公领域的革新实践,实用角度剖析人工智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变革潜力。全书共分三个大项目,内容包括AI进化论、AIGC应用、AI智能办公应用。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洞悉人工智能发展的脉络,掌握最新AIGC技术的应用方法,并领略智能办公的无限可能。采用项目化思想重构了所有案例,每个案例由循序渐进的递进式任务组成,支持课堂分层次教学实施。本书适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职业本科院校的人工智能通识类教材,也可供爱好者自学使用。 a高职0 a人工智能j教材 aTP18v5 0a袁雅萍4主编 0a周剑敏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66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301001002583330009012596060035012686900012013036900013013157010015013287010015013437010015013588010023013731158-245020241017152755.0 a978-7-04-061955-3dCNY52.00 a202410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人工智能数据处理高级应用开发b专著f陈涛,刘琪,于俊主编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04 a316页d26cm a本书为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配套系列教材之一,根据《人工智能数据处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编写,为该职业技能的中、高级配套教材。本书汲取科大讯飞高教人才培养业务实验室产品AILAB的实验成果,结合人才培养项目式教学经验,按照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开发标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读者使用Python进行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全书共分为11章,涵盖数据分析进阶、数据可视化进阶、数据仓库与建模、数据治理、数据降维、特征处理、特征提取、特征选择、数据生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内容。本书能同时满足读者人工智能数据处理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培训及教育部1+X证书考核等需求,为读者进入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岗位提供专业支持。本书配有教学课件、编程样例、实验及编程类习题、源代码、课后习题答案等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本书配套的数字课程在“智慧职教”平台(www.icve.com.cn)上线,学习者可登录在线学习,教师也可以发邮件至编辑邮箱1548103297@qq.com获取相关资源。本书可作为人工智能数据处理1+X证书的中高级认证相关教学和培训的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以作为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工作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a高职0 a人工智能x应用x数据处理j教材 aTP18v5 aTP274v5 0a陈涛4主编 0a刘琪4主编 0a于俊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14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5002223300568002373330009008056060047008146900012008617010015008738010023008881158-245120240522170005.0 a978-7-5604-5263-0dCNY12.00 a202405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人工智能英语评价手册b专著f赵旸主编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3.11 a58页d26cm a本书是配合《人工智能英语》教材编写的同步练习用书,旨在强化单词应用、补充练习题目、拓展行业知识,为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提供足够的素材。本手册共分为6个主题,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全面覆盖,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体现职业特色。课前通过开放式问题导入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完成前测,掌握自己的学情。课中设计了单词表和相应的词汇练习,学生在课中可使用手册做到边学边练。还预留了笔记页,学生可在课前预习,也可在课中做笔记,同时也是课后复习的依据。课后以应用为主,涵盖绘制思维导图、设计logo、口语交际等,旨在让学生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或职场中的真实问题。 a高职0 a人工智能x英语x高等职业教育j教学参考资料 aTP18v5 0a赵旸4主编 0aCNbFHWHc20240529 0154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2250027002543140430002813300495007113330011012066060027012176900013012447010015012578010023012721158-245220241111113740.0 a978-7-307-24690-4dCNY49.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机器学习在时间序列预测上的建模与应用b专著f姜旭初著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17页d26cm2 a云计算和大数据系列丛书 a姜旭初,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及云计算。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累计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2项。从事工业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大数据挖掘理论及实践经验,精通Python、R语言、Matlab等多种数据挖掘工具。主导和参与了多个企业级项目,涉及的领域包括社交、电信、卫生和金融,有极为丰富的项目实战经验。凭借独立研发的人工智能硬件设备与实时监控app,入选2019年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a机器学习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通过学习来获得经验与知识,用于预测与分类的技术。机器学习在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当前信息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在不同时间所收集到的数据,一般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传统的时间序列方法(如自回归模型、移动平均模型以及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等)非常依赖于模型的选择,能否正确地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很大程度地决定了数据预测的正确性。随着海量、复杂数据的出现,传统的研究方法已经不再适用。本书主要研究机器学习模型在空气时间序列预测方向上的应用。 a大学生0 a机器学习x时间序列分析 aTP181v5 0a姜旭初4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69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000045002263140440002713300539007113330109012506060029013596900013013887010015014018010023014161158-245320240930134305.0 a978-7-111-76826-5dCNY59.00 a202409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机器学习b专著f李侃编著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09 a270页d26cm a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系列教材 a李侃老师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国防预先研究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战略高技术重点专项等各类项目30余项。近五年承担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课程“机器学习初步”(32学时)、全英文课程“Machine Learning Fundamentals”(32学时)、“机器学习实践”(32学时)、“人工智能智能导论”(32学时)、“编译原理与设计”(48学时)等;研究生课程“机器学习”(32学时)、全英文课程“Machine Lear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32学时)。 a本教材系统地讲解了机器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内容主要包括高斯混合模型和EM算法、主题模型、采样与非参数贝叶斯方法、聚类分析、支持向量机、概率无向图模型、概率有向图模型、矩阵与张量分解、多层感知机与卷积神经网络、序列神经网络,以及强化学习。本教材旨在使读者了解机器学习的发展,理解和掌握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方法与主要应用。本书内容丰富,着重与讲解机器学习理论的推导与证明,并通过实例进行方法分析与比较;本书强调机器学习的系统性、完整性、方法的时效性,可读性强;同时,作为新形态教材,本书配备了大量的数字化资源,可以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的无缝衔接。 a本教材既可以作为普通高校、科研院所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国内外从事机器学习的研究人员和工程人员使用0 a机器学习x高等学校j教材 aTP181v5 0a李侃4编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82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271002543300931005253330009014566060033014656900013014987010017015117010017015288010023015451158-245420241115140918.0 a978-7-121-49087-3dCNY52.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机器学习技术任务驱动式教程b专著f艾旭升,何福男主编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09 a223页d26cm a艾旭升,男,博士研究生学历,2003年于郑州大学获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2005年于思科(苏州)研发中心工作,负责网络会议开放接口设计和开发;2016年于苏州大学获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目前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担任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带头人。 a本教材内容包括机器学习概述、机器学习开发环境安装及使用,以及8个预测任务(涵盖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集成学习、深度学习等知识点)。在内容的选取上,本教材突出数据的多样性、方法的代表性和继承性,通过丰富的机器学习任务深入浅出地介绍机器学习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本教材共有10章,第1-2章是实施机器学习任务前的概念介绍和环境准备,第3-8章结合案例介绍K-最近邻、线性回归和逻辑回归、决策树、贝叶斯模型、支持向量机、K-平均值等机器学习算法及模型,第9、10章分别介绍了结合多分类器的集成学习方法和源自神经网络模型的深度学习算法。从第3章开始,每章至少包含3个案例,涵盖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模型训练、模型评估、结果可视化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本教材提供丰富多样的机器学习任务,借鉴企业项目开发的工作流程,采用JupyterLab融合注释、代码和运行结果,图文并茂地介绍机器学习任务的编码过程。在编码过程中,涉及机器学习概念、公式及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本教材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业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也可作为机器学习初学者的启蒙资料。 a高职0 a机器学习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P181v5 0a艾旭升4主编 0a何福男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12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05000800184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140134002423300316003763330105006926060019007976900016008167010013008328010023008451158-245520241115140638.0 a978-7-121-49082-8dCNY59.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图说图解机器学习b专著f耿煜等著 a2版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11 a240页d26cm a耿煜,男,博士,就职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电子及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学位。曾出版《ANSYS电磁场及耦合场分析》。 a本书采用图形化的方法讲解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知识与技术,并且借用图形化软件KNIME采用拖、拉、拽等“傻瓜式”的操作完成从简单到复杂的机器学习项目。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入门、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本书具有图说图解、自上而下、够用即止、实战掌握的特点,操作步骤描述详细,图文并茂,内容翔实、详略得当。 a本书适合于作为人工智能入门者、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者及高职高专院校理工科、本科院校非理工科专业学生的教材0 a机器学习j图解 aTP181-64v5 0a耿煜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63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5001472100034001822150016002163000029002323140405002613300538006663330089012046060033012936900013013267010017013398010023013561158-245620240826145128.0 a978-7-111-76540-0dCNY79.00 a202408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简明神经网络b专著f申富饶编著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09 a200页d24cm a南京大学人工智能系列教材 a申富饶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机器人智能等,主持或参加过日本政府多个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研究基金、973项目等课题。在国内外发表学术文章7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近70篇。目前主要致力于自组织增量学习神经网络(SOINN)、联想记忆、基于模式的推理、机器人智能等方面的研究。 a本书是一本精简的神经网络入门教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神经网络的相关知识。本书共6章,第1章对神经网络领域进行概述,包括其历史和应用;第2章深入探讨神经元的数学模型,包括其输入、权值、偏置和激活函数;第3章介绍感知机的概念,讨论感知机的结构,并解释如何用它来解决简单的分类问题;第4章介绍多层感知机的概念,讲述如何使用前馈传播和反向传播,同时详细介绍了反向传播中用到的链式法则;第5章涵盖训练神经网络时使用的各种参数和算子;第6章介绍神经网络的分布式学习、压缩和解释,其中分布式学习涵盖使用多台计算机或设备在大型数据集上训练神经网络的内容。 a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神经网络课程的入门教材,也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0 a人工神经网络x高等学校j教材 aTP183v5 0a申富饶4编著 0aCNbFHWHc20240829 0151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4002162150016002503140175002663300482004413330175009235170039010986060037011376900015011746900018011897010017012078010023012241158-245820241031113935.0 a978-7-122-46633-4dCNY99.00 a202410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AI办公助理b专著e让职场效率倍增的16大国产AI工具手册f柏先云编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12 a399页d24cm a柏先云,长沙市飞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总监,办公经验丰富,历任文秘、行政、人事、总监等多种岗位的锻炼和成长,近年来深入研究AI办公应用,对国内外AI大模型的应用有独到的见解。 a本书是一本专为职场人士打造的实用手册,旨在通过128个实战案例、160分钟视频教程和180个素材效果,帮助读者提升工作效率和创造力。本书详细介绍了16款国内顶尖AI工具,如文心一言、Kimi等,并额外推荐了10款工具,覆盖了从基础操作到高级应用的全方位技能,确保读者能够快速掌握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书中不仅提供了工具的使用指南,还深入探讨了30个AI应用领域,如营销、设计、创作等,通过具体案例展示AI工具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AI工具的潜力,从而在职场中实现效率和创新的双重提升。 a本书适合阅读本书的人群包括职场白领、企业管理者、创意设计师、内容创作者、AI绘画师、电商设计师、视频创作者、短视频博主、学生、研究人员、科技爱好者以及IT与数字化转型专业人士1 a让职场效率倍增的16大国产AI工具手册0 a人工智能x应用x办公自动化j手册 aTP18-62v5 aTP317.1-62v5 0a柏先云4编著 0aCNbFHWHc20241107 0089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0001862150020002163040037002363300197002733330111004706060021005816900016006027010015006188010023006331158-245920241227095902.0 a978-7-03-070116-9dCNY58.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a z 000yy ar1 a传感与测试技术b专著f李滨[等]主编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4.11 a177页c图d26cm a主编还有:谷志新、刘晓义、王妍玮 a本书以测试系统所完成的测试过程为主线,前3章着重介绍测试系统的基本知识、信号描述及分析、测试系统及特性,后4章以工程应用为主,主要包括常用传感器、信号的中间变换及分析、位移的测量、现代测试技术。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电子信息类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测试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0 a传感器x测试技术 aTP212.06v5 0a李滨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85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1001482100034001892150016002233000033002393301069002723330195013416060029015366900012015657010017015778010023015941158-246020241226091954.0 a978-7-302-67782-6dCNY59.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运动控制理论及应用b专著f刘金琨编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69页d26cm a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系列教材 a本教材共分17章,第1章为绪论,介绍了运动控制的几个基本问题及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发展状况;第2章介绍了控制输入受限控制方法;第3章介绍了控制系统输出受限控制方法;第4章介绍了控制系统量化控制方法;第5章介绍了传感器和执行器容错控制方法;第6章介绍了控制方向未知控制;第7章介绍了事件驱动控制方法;第8章介绍了控制系统输入延迟控制;第9章介绍了基于LMI的控制系统输入受限设计方法;第10章介绍了基于干扰观测器的设计和分析方法;第11章介绍了基于输出测量观测器的设计和分析方法;第12章介绍了自抗扰控制的设计和分析方法;第13章介绍了基于参数估计和在线辨识及滑模控制方法;第14章介绍了欠驱动系统控制的设计方法;第15章介绍了无向图下多智能体系统协调控制的设计和分析方法;第16章介绍了有向图及切换图下的多智能体系统协调控制的设计和分析计方法;第17章介绍了按指定时间或性能指标函数收敛的控制方法。每种控制方法都通过MATLAB进行了仿真分析。本教材各部分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读者可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学习。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机械电子、自动化仪表、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于从事生产过程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机械电子和电气自动化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a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机械电子、自动化仪表、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于从事生产过程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机械电子和电气自动化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0 a运动控制x高等学校j教材 aTP24v5 0a刘金琨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3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42002082150016002503300447002663330071007136060011007846900013007957010015008087010017008237010017008408010023008571158-246120241015110112.0 a978-7-5124-4380-8dCNY79.00 a202410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复合机器人技术及典型应用b专著f陶永,魏洪兴,刘晶晶编著 a北京c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d2024.06 a321页d26cm a复合机器人是集成了机械臂和移动平台的全新机器人构型,整合了离散部件移动性和操作性的优势,在智慧工厂和智能家居场景中应用前景良好。本书基于作者近年来在复合机器人建模、感知、规控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复合机器人相关概念和关键技术。全书分七章,第一章至第二章,介绍了复合机器人概念和部件构成。第三章至第五章总结了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建模方法,操作系统和关键核心算法。第六章介绍了重点应用领域和典型应用案例。第七章针对未来创新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a本书适合机器人专业的师生、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行业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0 a机器人 aTP242v5 0a陶永4编著 0a魏洪兴4编著 0a刘晶晶4编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52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000035002483140270002833300569005533330009011226060057011316900015011887010015012037010015012188010023012331158-246220241209160525.0 a978-7-111-77114-2dCNY40.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b专著f钟金,刘琦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2 a196页d26cm a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形态教材 a钟金,硕士,电工高级技师,电工考评员,技能竞赛优秀指导老师,主讲“C语言程序设计”“电气控制技术”“电气装调技能实训”“PLC控制技术”“PLC高级应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生产线系统集成与应用”等课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较强的把握能力。 a本书基于ABB公司的RobotStudio软件,通过企业中常用的应用案例,设计虚拟仿真实训台,系统介绍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的基本方法。全书共6个项目,主要内容包括RobotStudio仿真软件的认识与安装、工业机器人基本仿真工作站的构建、喷涂工作站的离线编程及仿真、写字工作站的离线编程及仿真、搬运码垛工作站的离线编程及仿真、工业机器人在线调试。本书将知识技能点融入项目中,采用项目形式展开内容,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需求。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面向应用,既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a高职0 a工业机器人x程序设计x计算机仿真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P242.2v5 0a钟金4主编 0a刘琦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525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050008002042100050002122150016002623140167002783300577004453330107010226060029011296900015011587010017011737010017011907010017012078010023012241158-246320240801105114.0 a978-7-5763-4367-0dCNY75.00 a2024080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b专著f谭立新,张宏立,彭梁栋主编 a2版 a北京c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7 a264页d26cm a谭立新,教授,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部长,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省级教学名师、首届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湖南省普通高校省级学科带头人。 a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主要包括:系统方案整体设计、工作站和自动化线的机械设计、软件与程序开发、建模与离线仿真、系统安装与调试、系统集成的视觉设计、系统集成整体联调等七个核心环节,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对应第七个环节。本书系统介绍开发应用项目软件平台环境搭建与配置,并针对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弧焊、分拣插件、搬运码垛、自动锁螺丝、抛光打磨、铣削加工等五个典型项目作为案例,并综合设计与集成了一条分拣与码垛,配合组成一条流水线。用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综合应用来作为总结,主解分拣与码垛,配合组成一条流水式的生产线。全书是前期所有课程及技术的综合运用,着重突出系统集成的综合职业能力。 a本书适用于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相关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适用于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0 a工业机器人x系统集成技术 aTP242.2v5 0a谭立新4主编 0a张宏立4主编 0a彭梁栋4主编 0aCNbFHWHc20240807 0103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05000800190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000046002483300219002943330171005136060039006846900013007237010017007368010023007531158-246420241209160912.0 a978-7-301-35774-3dCNY60.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控技术b专著e双语教学版f吴瑞明主编 a2版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24.11 a312页d19cm a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互联网+”创新规划教材 a数控技术是实现工业自动化、柔性制造和制造信息化的基础。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数控技术概论、数控编程、CNC装置、CNC机床的伺服系统和位置检测装置、CNC机床的机械结构和刀具系统、CNC技术发展等知识,并提供参考译文,以便读者学习。 a本书可作为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数控技术双语教学用书和专业英语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数控技术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英语参考用书0 a数控技术x双语教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TP273v5 0a吴瑞明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02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05000800196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300221002583330207004796060041006866900016007277010017007438010023007601158-246520241028135124.0 a978-7-5772-1067-4dCNY49.8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机械工程测控技术实验教程b专著f陆冠成等主编 a2版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89页d26cm a本书主要包括机械工程控制基本理论、综合设计实验和网络化远程测控实验三部分内容。本书设置多类综合实验,以帮助读者领悟与学会应用控制工程技术、测试技术和检测技术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实验教学面向工程实际应用奠定必要基础。 a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工程类、自动化类以及其他与测控相关专业的实验教材,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人员教学、科研及实验工作的参考书0 a机械工程x计算机控制系统x实验j教材 aTP273-33v5 0a陆冠成4主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84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8002062150016002442250021002603140789002813300369010703330075014396060019015146900013015337010017015468010023015631158-246620241025112441.0 a978-7-5236-1126-5dCNY79.00 a202410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据治理b专著e制度体系建设和数据价值提升f郑洪涛主编 a北京c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2 a306页d21cm2 a数据资产管理丛书 a郑洪涛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风险管控与投融资专家。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会计学会内控专业委员会专家,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数据资产管理专业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工信部、发改委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专家。国资委、财政部、发改委、证监会、银保监会政策专家;多家央企、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独立董事。中国化学建设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参与国家化工产业、文旅产业、健康养老、生态环保、现代农业等产业投资规划和政策制定;国家重大工程/奥运会工程招投标专家;多家省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及政府投融资规划及落地方案指导;多家中央企业双碳行动规划和产业规划和重大投资方案/融资模式的设计指导;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投资研究和指导;保险、信托、银行和基金等金融机构产业投资指导;主持大型中央企业集团数字化转型、财务共享和司库建设;多家地方政府和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规划和实施。 a本书不仅系统地阐述了数据治理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还通过华为等企业的实际案例展示了数据治理的应用效果和价值。对于希望提升数据管理能力、优化数据质量和保障数据安全的组织来说,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本书既有学术理论,也有政策性和权威性,特别有实务可操作性。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用好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专业机构和大专院校的通识读本、实施方案、教学教材。 a本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专业机构和大专院校的通识读本、实施方案、教学教材0 a数据管理x研究 aTP274v5 0a郑洪涛4主编 0aCNbFHWHc20241031 0214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8002082150016002462250021002623140750002833300723010333330075017566060013018316900013018447010015018578010023018721158-246720241025112613.0 a978-7-5236-1127-2dCNY79.00 a202410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据资产评估b专著e原理、框架、实务与最佳实践f张颖主编 a北京c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2 a306页d21cm2 a数据资产管理丛书 a张颖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博士,华北电力大学管理学博士后,中国注册会计师。现任教于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曾任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务部CPA中心主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数据资产管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主要从事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数字化转型与风险管控等方面的研究,出版《企业内部控制学》等多部著作;在《审计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提供内部控制、财务创新等咨询服务。为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中石油集团、国家电网、中粮集团公司、中国铝业集团公司、大唐电力集团公司等大型中央企业集团授课及项目实施指导。参与工信部、发改委数字在、数字化转型政策调研和制定;参与数据资产入表的会计政策研究和政策宣贯。主持和参与了多家中央企业集团、上市公司财务共享和司库建设,多家数据资产入表项目。对于集团数字化转型和数据资产入表会计处理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实务经验。 a本书提供了多个案例和案例分析,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FSD数据资产评估、成都市中心城区生态资产评估以及广西电网数据资产评估等,这些案例展示了数据资产评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实际效果。通过学习和借鉴这些最佳实践,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数据资产评估工作,提升数据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水平。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据资产评估知识和技能,书中中还提供了一系列小贴士,如全国首笔数据资产质押融资贷款案例、银行业数据资产标准、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资产评估专家指引9号-数据资产评估指引以及欧盟数据资产评估保障等。这些小贴士不仅丰富了读者的知识背景,还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和参考依据。本书既有学术理论,也有政策性和权威性,特别有实务可操作性。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用好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专业机构和大专院校的通识读本、实施方案、教学教材。 a本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专业机构和大专院校的通识读本、实施方案、教学教材0 a数据管理 aTP274v5 0a张颖4主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64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4002012150016002353140313002513300703005643330021012675170027012886060025013156900013013407010013013538010023013661158-246820241010111550.0 a978-7-111-76724-4dCNY109.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性能之道b专著e分布式系统全栈性能优化f于君等著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1 a429页d24cm a于君泽,蚂蚁金服前高级技术专家,支付核算技术部前负责人,成都研发中心技术团队创建者之一,先后负责或参与过转账类业务、账单类业务、社区支付类业务、开放平台建设、支付平台建设、资金核算平台建设、营销类工具建设等项目;拥有数年电信业务研发经验。在高并发、分布式、稳定性模式、内建质量、技术型管理等方面经验非常丰富。 a这是一本从点、线、面、体多个维度深度解读性能优化方法的专业工具书。其中,“点”指的是代码中的单个语句或函数,可以通过代码级别的优化来提升性能;“线”指的是代码中的执行路径,可以通过算法和数据结构的优化来提升性能;“面”则上升到模块、子系统级别;“体”则指的是整个系统,可以通过整体性优化来提升性能。本书首先介绍了性能优化的认知和方法论;然后介绍如何建立性能测试与评估的体系;接着对网络、通信、客户端、单服务实体、数据库等的性能约束特点进行深度剖析,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法与策略;之后剖析了缓存系统、消息队列在性能优化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具体的实践案例(如智能音箱、商城、营销红包、交易系统等)介绍了各种性能设计与优化方法的应用,解读了全链路观测或压测的具体实现方法与应用场景,以及云原生技术对性能的影响。 a数据处理研究人员1 a分布式系统全栈性能优化0 a数据处理x最优化算法 aTP274v5 0a于君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19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140183002383300421004213330009008426060049008516900013009007010017009138010023009301158-246920240811204326.0 a978-7-5604-5449-8dCNY56.00 a202408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智能检测技术与应用b专著f吕栋腾主编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4.07 a271页d26cm a吕栋腾,陕西国防学院教授,国家“双高计划”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带头人,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访问学者。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副主编教材5部,主编首批陕西“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部。 a本书是高等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与机电相关专业教材,其内容主要包括自动控制理论基础、检测技术概述、测量与传感器基本概念、电阻传感器、电感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压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数字式位置传感器、抗干扰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人工智能导论。着重介绍了在生产、科研、生活等领域各类常用传感器工作原理、特性参数、选型、安装使用、调试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新型传感器和检测技术。 a高职0 a自动检测系统x新技术应用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P274v5 0a吕栋腾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318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42002162150016002583000037002743141899003113300571022103330009027816060035027906900011028257010015028367010017028517010015028688010023028831158-247020241230142336.0 a978-7-113-31892-5dCNY5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信息技术i拓展篇i人工智能通识教育b专著f赵恒,李小强,连晗主编 a北京c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2 a192页d26cm a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系列教材 a赵恒,男,副教授,现任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主授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等专业核心课程。荣获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主持多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参编教材4部,发表论文20余篇。李小强,教授,高级技师,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荣获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河南省级名师、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及信息技术相关教学研究工作,深度参与学校国家示范校、优质校及双高校建设等重大建设发展项目,主持或参与国家现代学徒制第三批试点、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建设等;教科研成果突出,近年来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7本(其中国规教材1本、省规教材两本),主持参与教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国家级精品课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荣获河南省首届教材建设奖一等奖、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等。连晗,教授,现任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党委统战部部长。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评委,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带头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教育部“三区”人才,河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软件专委会常务委员,河南省通信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省派科技特派员,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职业教育高级双师型教师。先后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核心以上论文17篇,主持参与4项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研制,主持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2项,主持省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3项,主持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7项,公开出版专著1部,主参编“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省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3项。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部“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优秀成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 a本书主要内容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多个核心领域。通过模块一“初识人工智能”,介绍AI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未来趋势及应用场景和核心技术;模块二“大数据与大算力”深入探讨大数据的重要性、处理方法以及大算力在AI中的关键作用;模块三“人工智能算法”则系统介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经典与前沿算法,旨在让学生掌握算法原理及应用场景;模块四“AI大模型工具”介绍大模型工具的应用和AIGC,并探讨其如何改变工作和生活方式;模块五“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深入探讨AI伦理原则、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及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和法律意识。全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a高职0 a电子计算机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P3v5 0a赵恒4主编 0a李小强4主编 0a连晗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5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42002042150016002463000033002623300705002953330009010006060029010096900011010387010015010497010017010648010023010811158-247120240927143040.0 a978-7-5167-6680-4dCNY27.00 a202409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技术应用e基础模块h下册b专著f王伟,胡文心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196页d26cm a全国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 a依据《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2022年)》(人社厅函[2022]82号),原“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公共基础课程升级为“数字技术应用”。由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牵头、技工院校骨干教师参与,开发新课程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编写相应教材。数字技术应用必修课教材分为上、下两册,Office和WPSOffice两个版本,共6个单元,上、下册各3个单元,合计72学时。上册内容:第一单元探索数字世界:数字技术应用基础;第二单元内容创意与制作:图文内容生成;第三单元编程的魅力:程序设计入门。下册内容:第四单元数据处理与交流:数据分析技术;第五单元交互式媒体创作: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第六单元走向智能社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教材采用“知识内容+任务实践”模式编写,知识内容编写简单易懂,任务实践设计符合技工院校学生学情,贴近工作学习实际。 a中专0 a数字技术x技工学校j教材 aTP3v5 0a王伟4主编 0a胡文心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0947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25001302100038001552150016001933300397002093330063006066060013006696900011006827010013006938010023007061158-2472 a978-7-5723-1419-3dCNY30.00 a20221205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超级计算浅谈f章森著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2.11 a184页d21cm a本书为超级计算机领域的专业图书,通过阅读本书能够理清超算技术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本书采用专题的方式讨论问题,力求把超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技术的产生背景介绍清晰,分析其优缺点,并指出其可能的发展趋势。为中国的超级计算机事业建言献策。在介绍技术的过程中,采用通俗易懂的行文方式,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易于读者理解,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可以预期,我国的超算事业一定会再创新高,走在世界的前列。 a本书适用于信息、数学等专业的学生和计算机领域的研发人员阅读0 a计算技术 aTP3v5 0a章森4著 0aCNbFHWHc20221207 0116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140147002363300407003833330021007906060031008116900011008427010015008537010017008688010023008851158-247320240627114216.0 a978-7-5666-2390-4dCNY59.00 a202406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3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学计算机b专著f李伟,刘天真主编 a保定c河北大学出版社d2024.07 a359页d26cm a李伟,男,硕士,副教授,保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河北省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数字媒体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a本书以“夯实基础、面向应用”的指导思想为基础,按照高校大学计算机通识课教学目标进行编写,突出对大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知识、计算思维和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本书主要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素材的处理、文档编辑与排版、数据计算与统计、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算法与计算思维、Python程序设计等内容,具有内容丰富、层次清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易教易学的特色,可作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教材。 a高计算机专业师生0 a电子计算机x高等学校j教材 aTP3v5 0a李伟4主编 0a刘天真4主编 0aCNbFHWHc20240703 01184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8002062150016002443300361002603330145006216060015007666060011007816900011007926900015008036900012008187010013008307010015008437010013008588010023008711158-247420240418095640.0 a978-7-5390-8701-6dCNY46.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计算机技术与物联网应用实践b专著f张琰,罗金涛,陈晶著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213页d24cm a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书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对计算机技术以及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应用进行介绍,对计算机基础技术和物联网应用进行设计和实践,使得读者在掌握理论的前提下,可以体验计算机网络和物联网的魅力,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机械电子、计算机和网络工程等专业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嵌入式系统开发等实践类课程的参考资料0 a计算机技术0 a物联网 aTP3v5 aTP393.4v5 aTP18v5 0a张琰4著 0a罗金涛4著 0a陈晶4著 0aCNbFHWHc20240424 0130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9001472100034002362150016002703300590002863330009008766060041008856060035009266900012009617110067009738010023010401158-247520240530133656.0 a978-7-107-37576-7dCNY42.00 a202405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计算机组装与维护b专著f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职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 a北京c人民教育出版社d2023.11 a154页d26cm a本选题为首批入选的“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包括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职业教育类获奖教材、“十三五”复核教材、新申报教材三类。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职业教育类获奖教材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可供信息技术类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选用,共2个品种。“十三五”复核教材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材,涉及财经商贸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信息技术类等三大类,包括国际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文秘专业、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等八个专业,共计27个品种。新申报教材为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手册、高职口才与演讲实训教程。 a中专0 a电子计算机x组装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0 a计算机维护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TP30v502a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职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4编著 0aCNbFHWHc20240605 0137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8002142150016002523300526002683330241007946060033010356900015010686900013010837010015010968010023011111158-247620241010152850.0 a978-7-5612-9500-7dCNY69.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不确定条件下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滤波算法研究b专著f林浩申等著 a西安c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d2024.07 a304页d24cm a本书针对围绕不确定条件下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滤波算法开展深入研究,为MAS分布式估计算法逐步从理论走向应用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书中将先通过引言介绍不同不确定条件下的研究现状以及现阶段研究的不足,再通过问题描述与建模提出算法数学描述和算法推导,最后在特定应用背景下,仿真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本书可以作为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各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或者卡尔曼滤波原理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雷达、导航及控制、信号处理、目标跟踪、机器人运动规划及控制自动化等数字信号处理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a本书可以作为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各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或者卡尔曼滤波原理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雷达、导航及控制、信号处理、目标跟踪、机器人运动规划及控制自动化等数字信号处理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0 a分布式算法x自适应滤波x研究 aTP301.6v5 aTN713v5 0a林浩申4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51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42002002150016002423140209002583300703004673330027011706060027011976900015012247010015012398010023012541158-247720241227102245.0 a978-7-113-31853-6dCNY50.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基于迁移学习技术的计算机视觉算法b专著f陈俊杰著 a北京c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5.03 a104页d24cm a陈俊杰,江西财经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迁移学习、无监督学习等,主要教授软件工程、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发表论文多篇。 a本书旨在研究利用迁移学习技术来缓解深度学习模型在训练阶段对于精细标注数据的依赖以及在测试阶段对于完整测试数据的依赖,从而使得深度学习模型有着更低廉的拓展学习成本以及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本书的研究包含三项:其中前两项研究聚焦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阶段,研究使用迁移学习技术来降低深度学习模型对新种类的带精细标注数据的依赖,让模型能以更低的标注成本去学习更多的新种类。第一项研究以分类这个最广泛的视觉任务为例,对提出的新学习模式进行初步探究和验证,而第二项研究将其思想延续并应用在更具挑战性和应用价值的语义分割任务上。最后一项研究聚焦于深度学习模型的测试阶段,以图像分类任务为例,研究使用迁移学习技术来降低深度学习模型对于测试样本收集的完整信息的依赖,可以让模型能够应用于那些难以获取某些信息的广阔场景中。 a计算机视觉算法研究人员0 a计算机视觉x算法x研究 aTP302.7v5 0a陈俊杰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1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89001532100034002422150016002763300358002923330077006506060021007276900013007487010027007617020035007887020015008238010023008381158-247820241230145259.0 a978-7-115-66002-2dCNY129.8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硬件设备安全攻防实战b专著f(加)科林·奥弗林著g(美)贾斯珀·范·沃登伯格著g李海粟译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5.01 a292页d24cm a本书以动手实验的方式,演示了对嵌入式硬件设备进行攻击的方式、原理和攻击细节。本书分为14章,主要内容包括嵌入式安全简介、硬件外围设备接口、识别组件和收集信息、引入故障注入、如何注入故障、故障注入实验室、TrezorOne钱包内存转储、功率分析简介、简单功率分析、基础差分功率分析、高级功率分析、高级差分功率分析、现实工作中的例子,并讨论了防御对策、认证和完美防御。 a本书适合硬件开发人员、硬件安全研究人员以及准备加入硬件安全行业的新人阅读0 a硬件x计算机安全 aTP303v5 1c(加)a奥弗林b科林4著 1c(美)a沃登伯格b贾斯珀·范4著 0a李海粟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783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000037002463140686002833300271009693330141012406060039013816900013014207010017014337010015014507010017014658010023014821158-247920241218145253.0 a978-7-302-67843-4dCNY79.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信息安全概论b专著f邱晓红,吴珍,颜晓莲编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314页d26cm a面向新工科专业建设计算机系列教材 a邱晓红,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持完成信息处理技术、智能计算、区块链等方面国家级、省部级10余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2项,主讲信息安全概论和机器学习等课程,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70余篇,主编出版大学教材5部,专著1部。担任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MONET、JACIII等期刊审稿专家。吴珍,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信息安全高等教育,主要研究方向像信息安全、车联网认证协议等。已发表5篇信息安全相关SCI期刊论文,其中1篇引用量60余次,入选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颜晓莲,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学院,讲师。长期担任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从事物联网、智能计算和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编写教材2部。 a本书主要涉及信息保密技术、信息认证技术、信息隐藏技术、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安全、访问控制、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无线网络应用安全、大数据安全、物联网系统安全、区块链应用安全等信息安全领域的基础知识。本书条理清晰、语言通俗、知识体系结构完整。 a本书既可作为信息安全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参考0 a信息系统x安全技术x高等学校j教材 aTP309v5 0a邱晓红4编著 0a吴珍4编著 0a颜晓莲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31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140249002483300419004973330057009166060023009736900013009967010015010097010017010248010023010411158-248020241210114232.0 a978-7-121-49217-4dCNY69.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信息系统安全理论与技术b专著f尚涛,刘建伟主编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11 a316页d26cm a尚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科办主任,教授。中国密码学会量子密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网络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网络空间安全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分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a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建立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是保护计算机与网络平台安全的基础。本书结合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系统介绍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文件加密、安全审计、完整性保护等多方面技术,并结合典型案例介绍新型信息系统的关键安全技术。全书共分为12章,第1-2章介绍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知识,第3-8章介绍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技术方案,第9-12章介绍新型信息系统的设计案例。 a本书适合本科生、研究生、科研人员和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0 a信息系统x安全技术 aTP309v5 0a尚涛4主编 0a刘建伟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54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34002202150016002543140447002703300449007173330017011666060013011836900015011967010015012117010017012267010017012438010023012601158-248120241203133901.0 a978-7-302-67731-4dCNY99.00 a20241203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Processing程序交互与数据视觉艺术实践b专著f赵婷,郝忆南,王志新编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5.01 a451页d24cm a赵婷,资深影视设计师,具有丰富的三维特效和后期合成经验,曾为央视及河北电视台等诸多频道和栏目制作包装以及联想集团、中国联通、国家电网和华电国际等知名企业制作广告和宣传片。忆南,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研究生学历,现担任石家庄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动画专业教师,主要从事动画和数字媒体艺术等研究。王志新,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得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北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广告教研室主任,主讲影视广告综合设计和跨媒体交互等相关课程。 a本书主要讲解Processing在数据可视化设计领域的基础编程知识和实践创作技能,不仅介绍Processing处理文本和表格数据的方法、应用网络数据的技巧,还讲解通过Arduino传感器、摄像头、麦克风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的方式。此外,还讲解了鼠标、键盘与图形用户界面(GUI)的交互协作,以创作出优秀的数据可视化新媒体作品。本书共分为8章,内容包括初识数据视觉艺术、代码艺术与视觉创意、生成艺术、动态视觉效果、数据的视觉表达、数据接入与应用、传感器与数据交互,以及GUI交互设计。 a程序设计人员0 a程序设计 aTP311.1v5 0a赵婷4编著 0a郝忆南4编著 0a王志新4编著 0aCNbFHWHc20241205 02006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4002162150016002503000035002663140713003013300460010143330125014746060039015996900016016387010017016547010017016717010017016888010023017051158-248220241220115655.0 a978-7-302-67845-8dCNY39.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据结构与算法实践指导b专著e微课版f张彬连,孟利华,徐洪智编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28页d26cm a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系列教材 a张彬连,吉首大学副教授,参与省级教改项目2项,参编教材2部,发表教学改革论文8篇。获吉首大学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1项,吉首大学微课比赛一等奖1项。主持并完成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孟利华,女,副教授,张家界学院理工农学院计算机系主任,多年从事《数据结构与算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教学。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独著发表省级以上科研教改论文10余篇,指导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课题2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31余项。徐洪智,吉首大学教授。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主持吉首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主编出版教材2部,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项。 a本书共11章,第1-8章为数据结构相关知识的验证以及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内容包括顺序表、链表、栈、队列、二叉树、图、查找与排序;第9-11章为算法,分别利用贪心算法、回溯算法和动态规划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每章包括知识简介、实验目的、实验范例、实验任务、任务提示等内容。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验中验证理论知识,使读者进一步掌握常用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不同的实现方法。将任务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读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对复杂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理解水平。 a本书可作为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辅助教材,也可作为初学数据结构读者的自学读物。对于从事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0 a数据结构x算法分析x高等学校j教材 aTP311.12v5 0a张彬连4编著 0a孟利华4编著 0a徐洪智4编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61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8001472100038001852150016002233000035002393140306002743300662005803330009012426060048012516900019012997010017013188010023013351158-248320241126141835.0 a978-7-300-33429-5dCNY45.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MySQL数据库应用b专著f姜云桥主编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09页d26cm a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 a姜云桥,副教授,任职于临沂科技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带头人。专业方向,软件技术;教授课程,MySQL数据库、网络基础、Java综合布线;先后在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等专业执教二十多年。主编公开出版教材2本,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多篇文章和专利,获得省职教学会 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技能兴鲁三等奖等荣誉。 a本书设计贯穿双项目并行结构,以开发教学管理数据库为学习训练项目,以人事管理数据库为任务实施项目,按照项目-任务-案例三层结构组织编写,特邀企业高级工程师参与编写,实现双元制教学。全面系统地介绍MySQL数据库的应用,认识MySQL数据库工程项目,快速掌握MySQL数据库的设计与维护,包括:MySQL工作环境的配置,数据库与数据表的创建与修改,数据的查询与更新,索引、视图、存储过程和存储函数、事务的创建与维护,用户与权限的管理和数据的备份等。本书划分6个教学模块,15个工作任务,整体编排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每一个任务都包括任务目标、任务书、任务必备知识与任务实施四部分,同时在线上平台已建设线上共享课,提供线上数字化教学资源,如重难点的微课视频、习题,拓展资料、测试等供读者使用。 a高职0 aSQL语言x数据库管理系统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P311.132.3v5 0a姜云桥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12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8001472100034002152150016002493300497002653330027007626060019007896900019008087010017008277010017008448010023008611158-248420241231155627.0 a978-7-115-63748-2dCNY56.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数据库技术与应用b专著eAccess 2016e微课版f王淑敬,宁爱军主编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4.02 a199页d26cm a本书以Access2016为平台,主要讲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库、数据表、查询、窗体、报表和宏的操作,以及VBA程序设计基础等内容。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础知识、较强的数据库设计和操作能力,具备VBA程序编写和调试能力,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本书共8章。第1章介绍数据库基础只是;第2-7章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以及数据库中的数据表、查询、窗体、报表、宏等;第8章介绍VBA程序设计基础。全书每章后配有针对性强的习题(第2-8章还配有实验),供读者练习、复习,以提高能力。 a关系数据库系统研究人员0 a关系数据库系统 aTP311.132.3v5 0a王淑敬4主编 0a宁爱军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81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680002463300456009263330077013826060027014596900015014867010015015017010017015168010023015331158-248520241225145542.0 a978-7-302-67854-0dCNY49.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网络系统集成应用案例b专著f陈宁,陈国荣主编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314页d26cm a陈宁,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CAA)会员、重庆人工智能学会会员、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支部书记。陈国荣,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智能技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访问学者,重庆市应急专家(科技和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周圣杰,博士,在国内外多个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燕,博士,在国内外多个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陆渝,博士,高级实验师,在国内外多个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 a本书基于实际的网络工程应用,将网络系统集成工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分解到若干应用案例中,书中涉及案例全部取材于实际网络工程项目,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学习场景。案例内容包括基础的交换机VLAN配置、三层交换配置、路由器基本配置、动态路由协议实现远程网络互联、广域网协议封装、访问控制列表和NAT应用、防火墙攻击检测及防范,以及路由交换和系统集成综合应用等十个任务的实现,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浅入深帮助读者更有效地了解网络系统集成的相关知识。 a本书适合高等院校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网络工程工作的技术人员阅读0 a网络系统x系统集成技术 aTP311.5v5 0a陈宁4主编 0a陈国荣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262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8002102150016002483140827002643301159010913330025022506060023022756900016022987010015023147010017023298010023023461158-248620241112110006.0 a978-7-5635-7373-8dCNY8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集成工业软件仿真平台技术与应用实践b专著f刘盼,达文彬编著 a北京c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d2024.01 a245页d26cm a刘盼博士,现任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副研究员,拥有丰富的跨学科背景与坚实的科研能力,凭借其在物理学、工业软件开发及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深厚造诣,出任《千手观音仿真平台技术与应用实践》一书的主编。刘盼博士自2010年起投身科研事业,历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等多家知名科研机构的锤炼,其学术生涯中多次参与和主持国家级重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达文彬,曾在成都万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事业部总监时,展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与执行力,将公司从传统ODM角色成功转型为自主研发并商业化运作的aPaaS平台领导者,打破过往云平台研发困境,打造出如BlueSphere系列工业物联网平台,实现与硅谷巨头同台竞技,并在工业边缘计算、数字孪生、智慧园区建设等多个细分市场赢得竞争优势。他精通云原生、DevOps理念及Kubernetes等先进技术,并熟练运用在产品架构设计中,成功服务于如全球知名品牌客户。 a集成工业软件平台是一个集成仿真平台,提供了博客、研讨会和案例研究等功能,以促进仿真行业知识交流和用户互动。该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集成工业软件社区和工作台。社区论坛允许用户提问、分享经验以及访问公共项目库,包含众多可供参考和复用的仿真项目。工作台是仿真实施的主界面,包含几何树、仿真树、设置面板、场景树、查看器工具栏、方向立方体、查看器以及作业状态面板等功能组件,允许用户进行仿真设置和在线后处理操作。工作夹是用户的个人中心,用于组织和管理仿真项目,支持创建新项目、与他人共享项目以及查看活动和账户详情。该平台支持自定义几何体和体积元素的颜色,以增强可视化效果,并提供切割平面过滤器、等值面过滤器和等值体积过滤器、粒子追踪过滤器等高级后处理工具.用户可以设置时间步长,包括启用可调时间步长来保证仿真稳定性和准确性,并可选择不同的写入控制策略和处理器数量来进行高效并行计算。集成工业软件还支持势流初始化、特定的拉普拉斯设置优化和表面法线梯度处理,以确保仿真结果的质量和精度。通过在线后处理器,用户能够以多样化的形式分析和展示仿真结果,包括三维可视化、数据图表制作、数据下载和本地深度分析。工作夹提供了灵活的项目管理和组织架构。用户可以创建、编辑、移动、分享和删除项目,以及创建文件夹来整理项目内容。同时,该平台支持CAD模型上传和准备,便于各种仿真任务的展开。 a工业软件仿真技术人员0 a工业技术x软件仿真 aTP311.52v5 0a刘盼4编著 0a达文彬4编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53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1300101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102001532100034002552150016002893300709003053330097010145170031011116060015011426900016011577010043011737020013012167020013012298010023012421158-248720241230105848.0 a978-7-302-64215-2dCNY99.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软件测试b专著e探索式测试的设计思路与实践f(美)詹姆斯·A.惠特克(JamesA.Wittaker)著g陈霁,徐轩译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86页d26cm a“探索性测试”作为一个技术术语,是测试专家CemKaner博士于1983年提出的。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探索性测试主张学习,强调同时展开测试设计、执行、并从结果中获得反馈,从而持续优化测试。这是一种主张即兴发挥、快速试验、快速学习和动态调整的测试思维方式。这也是个迭代的过程,刚开始并不需要考虑地绝对充分,快速设计一些场景,然后从结果中获得反馈,再进一步优化测试,从而使测试更加丰富。这与敏捷开发“小步迭代、快速反馈”的理念不谋而合。探索式软件测试作为一种富有创新精神和现实意义的测试方法,引起越来越多软件测试人员、质量保证人员和项目经理的高度重视。本书作者结合自己二十年的经验,从多个角度结合丰富的实例阐述了探索式软件测试的使用技巧、提示和相关技术。全书共8章,3个附录,为手工测试流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技术和规划。 a本书适合软件测试人员、OA专家、开发人员、程序经理和架构师阅读,对他们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1 a探索式测试的设计思路与实践0 a软件x测试 aTP311.55v5 0c(美)a惠特克c(Wittaker, James A.)4著 0a陈霁4译 0a徐轩4译 0aCNbFHWHc20250102 0195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140519002403300857007593330017016166060021016336900016016547010015016708010023016851158-248820241224173847.0 a978-7-302-67802-1dCNY49.00 a202412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软件测试理论与实践教程b专著f丁蕊主编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23页d26cm a丁蕊,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通信委员,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黑龙江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为群智能、计算智能、多目标优化和基于搜索的软件工程。围绕软件测试开展科研工作,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项,主持教育厅科技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获黑龙江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和EI检索10余篇。出版专著3部(其中独著1部,电子工业出版社),所讲授的软件测试课程已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 a本书是一本涵盖了软件测试领域多个方面的教材,主要包括软件测试基础、经典方法、实际应用和实验四大部分,并针对当前软件测试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增加了企业案例、学科竞赛、科研的内容。可作为本科及大专院校的软件测试教材,或从事软件测试工作人员的自学资料,也可作为软件测试相关科研工作的入门参考书。第一部分讲解软件测试基础知识,涉及概念、流程、分类、策略和方法等;第二部分讲解经典的软件测试方法和过程,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中的具体技术,以及软件测试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回归测试等。其中还增加了融合科研元素的自动化测试工具设计的内容,包括插装、变异测试,随机测试等;第三部分是软件测试实际应用,讲解软件测试自动化工具的使用,包括单元测试工具Junit、性能测试工具Jmeter等,还面向具体应用和学科竞赛讲解了Web测试和移动测试;第四部分是单列的实验内容,通过实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软件测试技术。最后,在书中附录部分补充了软件测试相关的文档实例。 a软件研究人员0 a软件x测试j教材 aTP311.55v5 0a丁蕊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48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000049002423140255002913300474005463330113010206060039011336900017011727010017011898010023012061158-248920241224171628.0 a978-7-302-67816-8dCNY49.00 a202412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Python程序设计项目教程b专著f张小志主编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69页d26cm a高等学校大数据工程技术专业创新与实践系列教材 a张小志,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信息工程系副主任职务,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邢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钱孟杰,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信息工程系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多年,主参编正式出版的多本教材,发表论文多篇,主参研课题多项。 a本书以Python3为平台,系统介绍了Python编程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包括搭建Python编程环境,基础语法、流程控制语句、字符串、列表与元组、字典与集合、函数等应用,文件操作,面向对象编程,异常处理、模块应用方面的内容。本书内容从实际应用出发,内容深入浅出,每个知识点都配有小案例进行讲解。在组织编排上符合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共开发有23个工作任务。本书同时开发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配套MOOC、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件、任务源代码、习题库等。 a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职业本科、高职专科各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Python编程爱好者的参考用书0 a软件工具x程序设计x高等学校j教材 aTP311.561v5 0a张小志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38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4001482100034001922150016002262250023002423300699002653330110009646060022010746900015010967010013011118010023011241158-249020241226091919.0 a978-7-302-67823-6dCNY89.0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ThinkPHP 8高效构建Web应用b专著f夏磊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5.01 a405页d26cm2 a编程与应用开发丛书 aThinkPHP是一个免费开源、快速、简单的、面向对象的、轻量级PHP开发框架,已经成长为国内最领先和最具影响力的Web应用开发框架,众多的典型案例确保可以稳定用于商业以及门户级网站的开发。本书通过丰富的代码示例和详细的讲解,帮助读者快速上手ThinkPHP,高效构建Web应用。本书配套示例源码、PPT课件。本书内容共17章,由浅入深地讲解ThinkPHP应用开发方法,内容包括开发环境搭建、PHP8新特性及其示例、MVC模式、ThinkPHP8新特性、路由、控制器、数据库、模型、视图、异常管理与日志系统、命令行应用开发、Ubuntu服务器部署、多人博客系统开发、图书管理系统开发、论坛系统开发、微信小程序商城系统开发。本书要求读者有PHP编程基础,适合ThinkPHP框架初学者、ThinkPHP应用开发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Web应用开发课程的教材。 a本书适合ThinkPHP框架初学者、ThinkPHP应用开发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Web应用开发课程的教材0 aPHP语言x程序设计 aTP312.8v5 0a夏磊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98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6002403000035002563140442002913300693007333330153014266060043015796900015016227010017016377010015016547010017016698010023016861158-249120241218144945.0 a978-7-302-67754-3dCNY59.8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Python程序设计实用教程b专著f刘华春,郭俊,徐草草主编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69页d26cm a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系列教材 a刘华春,副教授,硕士。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工作,包括专业建设、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等。承担Python程序设计、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网络协议与网络编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编或参编教材多部。郭俊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为本科生讲授数据结构、Python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等课程。徐草草,副教授,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四川赛区)评审专家,讲授Python数据处理、数字媒体技术等课程。 a本书内容全面、注重实践,系统介绍了Python的基础知识及相关应用。全书共13章。第1-3章介绍程序的基本框架,包括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和控制语句等;第4、5章详细介绍Python独具特色的组合数据类型,包括列表、元组、字典、集合、数组等;第6章和第7章分别介绍Python的函数和面向对象编程模式;第8-10章分别介绍文件操作、字符串处理和异常处理等;第11章和第12章分别介绍Python的TkinterGUI编程和数据库编程;第13章介绍Python常用的第三方库,这些库应用于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Web开发、Python爬虫、游戏开发、文本处理等领域。本书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读者的学习需求和编程习惯,采用清晰的编程语言和丰富的实例,为读者提供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通过本书,读者将能够掌握Python相关知识,为运用Python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类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的参考用书,并可作为计算机程序设计相关行业人员的自学用书0 a面向对象语言x程序设计x高等学校j教材 aTP312.8v5 0a刘华春4主编 0a郭俊4主编 0a徐草草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89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5001472100034002222150016002563000035002723140652003073300441009593330121014006060043015216900015015647010015015797010015015948010023016091158-249220241218144930.0 a978-7-302-67752-9dCNY69.8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Python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基础开发教程b专著e微课视频版f夏敏捷,宋宝卫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69页d26cm a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系列教材 a夏敏捷,硕士,副教授,现任中原工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部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数据挖掘和可视化。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20多年,熟悉C/C++、C#、Python等开发语言和工具。在《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工程与设计》等发表期刊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厅科技项目多项,已出版30余部著作和教材,其中《C/C++程序设计》获国家教育部第二批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Python程序设计》获得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2019年度被评为校级师德标兵,2020年度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宋宝卫,硕士,副教授,郑州轻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是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20多年,熟悉C/C++、C#、Python等开发语言和工具。主持或参与省厅科技项目多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多部。 a本书以Python3.9为编程环境,从Python基础到扩展库,从编程到数据分析,逐步展开Python数据分析内容。本书首先简要介绍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相关概念,并讲解Python基础知识;然后按照数据分析的主要步骤,重点介绍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及机器学习建模过程相关的扩展库,包括BeautifulSoup4、NumPy、Matplotlib、Pandas、seaborn和sklearn等;最后通过销售业客户价值数据分析案例演示相关理论和Python应用,将Python数据分析知识和实战案例进行有机结合。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数据分析等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数据分析初学者和感兴趣读者的自学用书,并可作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0 a面向对象语言x程序设计x高等学校j教材 aTP312.8v5 0a夏敏捷4著 0a宋宝卫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299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000031002483140241002793300252005203330119007726060043008916900015009347010017009497010017009667010015009838010023009981158-249320241203133824.0 a978-7-302-67730-7dCNY79.00 a20241203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Python编程基础b专著f袁连海,刘华春,姚捃编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5.01 a360页d26cm a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系列教材 a袁连海,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数据分析、大数据、信息安全。著有《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Mysql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等。刘华春,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姚捃,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讲师。 a本教程全面讲述了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编程技术。全书共分为8章,深入介绍了Python语言的基本特点和环境配置、Python语法基础、Python语言控制结构、函数和代码复用、组合数据类型,以及文件操作和数据格式化、Python程序设计方法、Python计算生态等内容。 a本书适合作为各种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班的培训教材、高等院校的Python程序设计教材,还可作为各类程序设计爱好者的参考资料0 a面向对象语言x程序设计x高等学校j教材 aTP312.8v5 0a袁连海4编著 0a刘华春4编著 0a姚捃4编著 0aCNbFHWHc20241205 01843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050008002102100034002182150016002523000039002683140697003073300278010043330143012826060039014256900015014647010017014797010017014967010017015138010023015301158-249420240925142315.0 a978-7-302-67311-8dCNY59.00 a202409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Java程序设计项目开发教程b专著f许艳春,郑定超,汤春华主编 a3版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23页d26cm a计算机类技能型理实一体化新形态系列 a许艳春,硕士,教授,中共党员,工信部电子行业考评员,山东省计算机学会职业教育发展委员会委员,山东电子学会会员,济南市高层次人才,现任人工智能学院教学副院长。主要承担《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与测试》《数据库开发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EI收录4篇,主编教材6部,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9项。郑定超,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讲授课程Java程序设计、Java web程序开发、网页前端设计。主要研究项目及领域计算机软件、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应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发表了7篇论文。汤春华,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副教授,讲授课程Java程序设计、JSP程序设计、网络安全。主要研究项目及领域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以前出版了4本教材。 a本书以学生课程考试系统项目为开发主线,分解为11个项目,贯穿全书。本书介绍了Java基础的开发技术和理论,将知识点与开发实践紧密结合。本书内容包括Java语言基础知识、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接口与抽象类、输入/输出流、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多线程、数据库等知识点的介绍。 a本书可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网络技术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适合软件开发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作为自学参考书或培训教材0 aJAVA语言x程序设计x高等学校j教材 aTP312.8v5 0a许艳春4主编 0a郑定超4主编 0a汤春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0926 0083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8001942150016002323000025002483300170002733330039004436060033004826900015005156900012005307010017005428010023005591158-249520240914075702.0 a978-7-304-12598-1dCNY48.00 a202409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Java程序设计与AI辅助编程b专著f王寅峰主编 a北京c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d2024.09 a248页d26cm a软件技术专业系列教材 a本书为职业教育教材,涉及:变量与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输入输出,流程控制语句,数组与方法,面向对象编程与字符串操作,Java异常处理,JavaI/O操作,实现安全的数据库编程。 a软件技术专业师生,人工智能领域读者0 aJAVA语言x人工智能x程序设计 aTP312.8v5 aTP18v5 0a王寅峰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9 0230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8001472050008001852100034001932150016002273141310002433300259015533330157018126060026019696900015019957010017020108010023020271158-249620241224112225.0 a978-7-302-67878-6dCNY79.00 a2024122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C/C++程序设计b专著f张志强等编著 a2版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5.01 a269页d26cm a张志强,副教授、苏州大学东吴学院计算机系主任。长期从事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工作,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主持校级以上教改课题十余项,其中省部级教改课题2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以上竞赛奖励近百项,其中一等奖十余项。主编出版教材《C程序设计》《C/C++程序设计》《Windows编程技术》《VC++高级编程技术》等,发表教学、科研论文1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多项。褚晓敏,博士,苏州大学东吴学院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编写《操作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等教材,已在国内外会议和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朱锋,苏州大学东吴学院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思维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长期从事计算机教学和软件开发工作;参与编写《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教材。唐静武,助理研究员,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科员,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周克兰,苏州大学东吴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信息安全、计算机公共教学;参与编写了《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Office高级应用案例教程》《C/C++程序设计》《C/C++案例教程》等多部本科生使用的教材,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完成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3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5项,参与完成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 a本书基于C11、C++11标准,引入最新AI辅助编程技术,以实用为导向,全面、系统地介绍C及C++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和编程方法。全书共14章,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类型、运算与表达式、程序控制结构、数组、函数、文件、C++基本概念、C++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基于MFC的Windows编程等。 a本书既可作为普通本科院校、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的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辅导教材,亦可供编程零基础的读者自学参考0 aC语言x程序设计j教材 aTP312.8v5 0a张志强4编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28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4001472100034001812150016002153300658002313330094008896060020009836900015010037010015010188010023010331158-249720241231140626.0 a978-7-115-64514-2dCNY99.8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C语言最佳实践b专著f魏永明著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5.01 a398页d26cm a本书是魏永明近30年来开发和维护MiniGUI、HVML等开源项目的经验总结,旨在帮助有一定C程序编写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设计能力和编码水平。全书分为3篇。基础篇从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出发,阐述了如何提高代码的可读性、用好写好头文件、正确理解编译警告并消除潜在问题、定义和使用常量等,介绍了如何有效利用构建系统生成器(CMake)来维护项目;模式篇阐述了常见的C程序接口设计模式,说明了如何在C程序中解耦代码和数据、利用子驱动程序实现模型、设计可加载模块等,介绍了状态机的概念以及在C程序中如何利用状态机实现分词器、解析器等;质量篇从性能和单元测试出发,阐述了如何在C程序中避免编写低效代码、进行单元测试、使用常见的单元测试框架等,介绍了高效调试C程序的若干技巧和工具。 a本书适合从事系统软件、嵌入式或物联网开发的C程序员、计算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0 aC语言x程序设计 aTP312.8v5 0a魏永明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8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050008001932100034002012150016002353300757002513330009010086060043010176900015010607010017010757010015010928010023011071158-249920241227142826.0 a978-7-04-063675-8dCNY49.5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Java程序设计基础b专著f杨永鹏,张永主编 a3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5.01 a347页d26cm a本书是在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Java程序设计基础》第二版的基础上,遵循教育部最新发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对本课程的要求,参照最新颁发的国家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等修订而成的。本书是计算机编程的入门教材,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案例,通过简洁的语言,丰富的范例和大量的练习,由浅入深地讲述了Java语言的语法规则、程序设计方法和Java的具体特性。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Java编程起步,基本数据类型及其运算,类和对象的使用,条件转移,循环控制,文件的输入与输出,方法,数组,异常及其处理,图形用户界面,编写类,继承和多态,线程、集合与数据库。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院校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材,也适合供初学Java程序设计的读者使用。同时,本书编写结合了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还可作为五年制高职教学用书。 a高职0 aJAVA语言x程序设计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P312.8v5 0a杨永鹏4主编 0a张永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74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140331002583300623005893330133012126060043013456900015013887010017014037010015014207010017014358010023014521158-250020240913110751.0 a978-7-121-48786-6dCNY59.00 a202409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Python机器学习与项目实践b专著f唐明伟,胡节,陈晓亮主编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09 a252页d26cm a唐明伟,西华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计算机类教指委委员、四川省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主任、四川省大数据专委会副主任。第十二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软件工程专业省一流专业负责人。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50余篇(含今年被录用的)。 a本书以Python为主要编程语言,致力于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机器学习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并通过实际项目实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首先,本书从机器学习的基础概念开始,介绍了常见的典型线性模型、前馈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和图神经网络等算法。通过清晰的实例和案例,读者可以逐步掌握回归、分类、聚类等机器学习任务的关键原理和技术。随后,本书着重介绍项目实践,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的应用案例,引导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项目,包括数据清理、特征工程、模型选择和调优等内容。此外,本书关注新的机器学习趋势和发展,包括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热门领域,读者阅读本书能够了解行业内新的技术进展,为学习和职业发展保持敏锐的洞察力。 a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类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机器学习项目实践培训或自学教材,还可作为广大初级、中级计算机用户的自学参考书0 a面向对象语言x程序设计x高等学校j教材 aTP312.8v5 0a唐明伟4主编 0a胡节4主编 0a陈晓亮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9 0321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000053002583141389003113301121017003330043028216060019028646900013028837010017028967010017029138010023029301158-250120241224092726.0 a978-7-302-67856-4dCNY59.80 a2024122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操作系统高级维护与应用开发教程b专著f李贵林,吴上荣主编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5.01 a269页d26cm a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计算机学科组规划教材 a李贵林,博士,现任厦门大学信息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现任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等。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省部级以及横向项目十余项。在相关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吴上荣,高级工程师,现任兴业银行总行科技运维中心总经理,他拥有三十多年的金融科技领域的工作经验,目前领导着一个由高水平技术专家组成的IT运维团队,致力于为兴业银行的合作伙伴和客户提供高水平的安全银行服务。王晓黎,博士,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软件工程系副教授,本科就读于东北大学,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为CCF传播工委传播大使、CCF数据库专委会执行委员、DSE期刊编委、福建省高层次引进人才,厦门市高层次留学人才。已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获得国际重要学术会议APWeb2016最佳Demo论文奖、CIKM2021最佳Demo论文提名奖,获得国际/国家发明专利6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主持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5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许威,博士,现任兴业银行安全保卫部总经理助理,负责反欺诈、反洗钱领域系统和模型建设工作。拥有二十多年的金融IT领域工作经验,熟悉金融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谙熟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方法,在数据产品化驱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运营和营销方面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过十几篇专业技术文章。范瑞琦,曾任华为接入网产品线领域总经理、华为IT存储产品线总裁、华为西欧地区部企业业务解决方案总裁等重要职务。IT产业经验13年,是华为存储产业创立者,具备多产业、跨领域和地域的成功经验,对IT产业商业闭环有成功实践。 a本书以FusionOS为例将学生在操作系统的理论课中学习的内容具体化。本书主要介绍FusionOS的高级特性,即FusionOS的特色功能,包括命令行增强、性能调优、网络监控、系统监控、故障定位、故障修复、日志增强、系统安全加固、系统迁移等方面的知识。技术支持工程师和维护工程师使用系统监控和网络监控工具,可以降低日常检查难度,保障产品的可维护性。利用命令行增强和性能调优工具帮助提高服务器程序的运行效率。利用故障定位、日志增强工具可以在系统中出现故障时进行故障定位的效率和准确性。故障修复部分介绍通过打补丁等方式对故障进行修复的方法。系统安全加固一章将介绍FusionOS操作系统的加固方案、加固指导和安全加固工具等内容。系统迁移一章将从迁移概述、迁移准备、迁移实施、验收上线等方面对FusionOS的迁移进行介绍。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在操作系统出现性能瓶颈或故障时能够快速的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定位问题并解决问题。本书主要面向高年级本科生,以国产FusionOS操作系统为例,介绍FusionOS的高级维护及应用开放方法,同时会结合操作系统的理论性知识进行介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本教材配套题库、虚拟实验平台,并在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官网配备了线上教材社区便于读者进行实践和交流,所有相关的软件资源、视频、在线课程也即将在社区开放。 a本书主要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业界从业人员0 a操作系统j教材 aTP316v5 0a李贵林4主编 0a吴上荣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43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2001472100034002092150016002432250023002593140321002823300482006033330026010856060018011116900016011297010013011458010023011581158-250220240911135534.0 a978-7-111-76644-5dCNY99.00 a202409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从零开始写Linux内核b专著e一书学透核心原理与实现f海纳著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1 a388页d24cm2 aLinux/Unix技术丛书 a海纳(徐伟的笔名),华为高级工程师,精通数据库、编译器和操作系统技术,深度参与Hotspot社区维护与建设,曾开发Java虚拟机中的协程实现,维护华为Java虚拟机的发行版本(后开源至Bisheng JDK社区)。开设知乎专栏“进击的Java新人”(5.2万人关注)、极客时间专栏“编程高手必学的内存知识”(1.1万人购买),并著有《自己动手写Python虚拟机》。 a本书共8章,从逻辑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和2章)是基础知识,介绍开发内核所需的基础知识,包括开发环境和调试环境的搭建,以及i386保护模式等。第二部分(第3-6章)是核心模块,逐步实现进程、中断、系统调用、内存管理、字符设备驱动和块设备驱动等模块。第三部分(第7章)是文件系统,涵盖Minix文件系统、管理inode、管理普通文件、管理目录、文件链接、执行程序等内容。第四部分(第8章)是系统服务接口,介绍一些重要的函数,这部分不是内核的主要部分,但为了让shell程序正确地运行,这些函数也是必须实现的。 aLinux操作系统研究人员0 aLinux操作系统 aTP316.89v5 0a海纳4著 0aCNbFHWHc20240912 0125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34002032150016002373300617002533330049008706060028009196900016009477010015009637010015009788010023009931158-250320241230144356.0 a978-7-115-64360-5dCNY109.8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eBPF开发指南b专著e从原理到应用f丰生强,李泊冰著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4.12 a447页d26cm a本书详细介绍了eBPF核心技术及其应用。eBPF允许开发者在内核中动态编译并执行代码,提供了数据包过滤、系统监控,以及性能分析等高效功能。全书可分为eBPF基础知识、进阶应用和实际案例三大部分,覆盖了eBPF的编程接口、架构及其在性能分析、安全监控和网络协议等方面的应用。读者将通过C、Go和Python等语言学习eBPF编程,并掌握其在系统监控、数据分析和性能提升方面的实际技巧。本书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包括对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监控感兴趣的学生和初学者、希望利用eBPF进行内核代码调试和优化的Linux内核开发人员、使用eBPF监控系统事件和分析恶意软件的安全工程师和逆向工程师、通过eBPF收集性能数据以优化软件和系统性能的性能分析师和应用程序开发者。 a希望优化虚拟化软件性能和管理的虚拟化开发人员0 aLinux操作系统x程序设计 aTP316.89v5 0a丰生强4著 0a李泊冰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2510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7001472100034002442150016002783000031002943140940003253300688012653330149019536060039021026900017021417010017021587010017021757010017021928010023022091158-250420241220115309.0 a978-7-302-67842-7dCNY69.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b专著e基于STM32F1 HAL库和RT-Thread操作系统f杨卫波,庄友谊,阮秀凯编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69页d26cm a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 a杨卫波,温州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授权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4项,参编教材2部。庄友谊,温州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科技计划面上项目等科研课题10多项。温州市“551工程人才”第一层次培养人选,获“教学名师”“最受学生爱戴教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阮秀凯,温州大学教授,温州大学智能锁具研究院院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自主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项,参与起草中国行业标准4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80余篇。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a本书旨在培养和锻炼读者嵌入式系统应用的开发技术,以实践为主线,介绍基于STM32F1HAL库和国产RT-Thread操作系统的开发技术。本书共13章,从内容逻辑上分为三部分:基础篇(第1-8章)介绍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及STM32F1的原理,主要包括GPIO、RCC、中断、定时器、串口通信与DMA、ADC与DAC、实时时钟与电源控制的应用开发,开发方式从寄存器开发模式过渡到HAL库开发模式;操作系统篇(第10、11章)介绍RT-ThreadNano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移植RT-ThreadNano、线程管理、软件定时器、内存管理、中断管理、信号量、互斥量、事件集、邮箱和消息队列,侧重操作系统应用编程;实践篇(第9、12和13章)为综合实践,分别从HAL库、RT-Thread和物联网应用出发组织内容。各章均提供丰富示例,涵盖大量实际项目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技巧,方便读者参考和动手实践。 a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电气类、机电类、计算机类等专业本科生学习嵌入式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具有一定嵌入式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0 a微处理器x系统设计x高等学校j教材 aTP332.021v5 0a杨卫波4编著 0a庄友谊4编著 0a阮秀凯4编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71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140253002483300838005013330009013396060043013486900017013917010017014087010017014258010023014421158-250520240826143523.0 a978-7-111-76553-0dCNY59.00 a202408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嵌入式技术基础及应用b专著f任佳丽,王占奎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08 a311页d26cm a任佳丽,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副教授,中共党员,山西省交通运输厅优秀教师,全国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项目裁判,山西计算机协会会员,创新创业导师,主持参加课题多项,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光学技术》等多个核心期刊上发表十余篇论文。 a本书由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把行业、企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相关知识作为教材主体内容,以项目为纽带、任务为载体、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发展的对接。本书以智能车作为载体,共分为8个项目:项目1智能车开发环境的搭建与实现,项目2智能车灯光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项目3智能车行车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项目4智能车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项目5智能车通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项目6智能车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项目7智能车视觉传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项目8智能车停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书内容结构符合学习认知规律,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和专科的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智能交通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等专业,是为对接嵌入式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赛项和“嵌入式边缘计算软硬件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开发的岗、课、赛、证融通的一体化教材。 a高职0 a微处理器x系统设计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P332.021v5 0a任佳丽4主编 0a王占奎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9 0151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200148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140184002403300710004243330030011346060032011646900013011966900015012097010013012248010023012371158-250620241224095523.0 a978-7-121-49357-7dCNY139.00 a20241224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CANoe开发与CAPL编程实践b专著f巫亮著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5.01 a298页d24cm a资深测试开发工程师,先后在国内外知名企业担任资深测试开发和技术专家,在车载网络测试领域有着多年的一线测试与开发经验,精通基于CANoe软件和CAPL语言的车载网络通信、诊断仿真和测试开发。 a这是一本深入讲解CANoe软件和CAPL语言编程的图书。本书基于CANoe16版本,从实际工程应用出发,由浅入深地讲解了CANoe软件的功能和使用,以及CAPL语言的编程语法和技巧,力图帮助读者从零开始体系化地掌握CANoe软件在车载网络测试中的应用。本书的第1-2章讲解了CANoe软件的安装与卸载,以及如何创建CANoe工程。第3章讲解了CAPL编程的语法知识。第4章讲解了CANoe软件的常用功能,包括仿真设置、测量分析、测试功能等。第5章讲解了PanelDesigner工具的使用和Panel设计技巧。第6-8章从实战应用的角度讲解XML编程、诊断,以及CAN通信。第9章介绍了CANoe软件对硬件的控制。第10-12章介绍了CAPL常用函数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测试功能集和测试服务函数库。第13-14章讲解了如何在CAPL程序中创建和使用DLL文件,以及CANoe软件的COM编程技术在更高阶自动化场景中的应用。 a总线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人员0 a总线x技术xC语言x程序设计 aTP336v5 aTP312.8v5 0a巫亮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41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6001482050008002042100034002122150016002463300743002623330009010056060046010146900015010606900015010757010017010907010017011078010023011241158-250820241226112414.0 a978-7-04-063528-7dCNY42.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单片机原理与应用b专著eC语言版f肖春华,黎杨梅主编 a2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1 a262页d26cm a本书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以国产STC15W4K32S4系列单片机为平台,以电子产品设计为载体,以基础篇、应用篇、拓展篇三篇15个任务为构架,在第一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书主要内容包括:STC15W4K32S4系列单片机的I/O接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PWM、串行口键盘与显示模块、电动机控制、A/D转换、I2C总线技术、模块化编程技术等。本书循序渐进地将STC15W4K32S4系列单片机重要的内部资源、单片机系统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重要的总线技术与编程技术融为一体。本书为新形态一体化教材,配套PPT课件、视频、文本、图片、源程序等丰富的助学助教数字化资源,其中部分资源以二维码形式在书中呈现。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电子、电气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单片机设计与开发相关赛项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相关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a高职0 a微控制器xC语言x程序设计x职业教育j教材 aTP368.1v5 aTP312.8v5 0a肖春华4主编 0a黎杨梅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46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408002543300409006623330041010716060031011126900015011437010015011587010017011738010023011901158-250920241126105742.0 a978-7-121-49096-5dCNY59.00 a202411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b专著e微课版f张靓,陈良维主编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5.01 a300页d26cm a张靓,女,1981年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硕士研究生,副教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带头人,主要承担《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路由与交换技术》、《网页设计技术》等多门课程及实训,曾获院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任现职以来,主持《Windows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建设,发表多篇核心论文、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指导和带领学生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并获相关奖项、作为主讲人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一等奖。 a本书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以熟练掌握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为目标,介绍网络服务器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应用,力求体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和VMwareWorkstation、WindowsServer2012系统的基本配置、用户与组的管理、文件系统的管理、磁盘管理、配置与管理各种服务器(包括域控制器、DHCP服务器、DNS服务器、Web服务器、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VPN服务器、CA服务器)。 a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网络服务器技术人员0 a网络服务器x高等学校j教材 aTP368.5v5 0a张靓4主编 0a陈良维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201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9001472100034002262150016002603140549002763300795008253330021016206060033016416900013016747010013016877010013017007010015017138010023017281158-251020241225144359.0 a978-7-302-67853-3dCNY99.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开启智能对话新纪元b专著e大规模语言模型的探索与实践f蔡华,徐清,宣晓华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314页d26cm a蔡华,复旦大学理学博士。现任华院计算算法研究员,期间获得上海市人工智能高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是自然语言理解、语言生成、语言匹配与推理等。从事包括大模型、对话系统、情感分析以及认知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徐清,复旦大学数学博士,现任华院计算数据科学家,曾荣获华东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研究领域包括多模态生成、小样本学习、鲁棒机器学习算法等。宣晓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博士,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任中国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外聘教授,以及斯梅尔数学和计算研究院执行院长。 a本书深度探讨了当今科技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大语言模型相关技术,内容主要围绕大规模语言模型构建、评估和应用展开,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大规模语言模型的发展历程以及其训练相关内容,包括语言模型的基本架构、大规模语言模型的高效微调技术、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和模型的分布式训练;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大规模语言模型的推理优化技术、推理加速框架和模型的评估;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大规模语言模型扩展和应用,包括大规模语言模型和知识的融合、多模态大规模语言模型的技术介绍和其智能体扩展应用,以及大规模语言模型的垂直领域应用;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大规模语言模型研究的困难、挑战和未来潜在研究方向。本书面向技术爱好者、从业者、学术研究者和一般读者。它提供大规模语言模型相关的全面介绍,帮助从业人员和专业人士了解大规模语言模型的应用和技术原理,支持学术界研究前沿技术,并以通俗的语言帮助读者理解这一技术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a语言模型研究人员0 a语言模型x自然语言处理x研究 aTP391v5 0a蔡华4著 0a徐清4著 0a宣晓华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46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8002022150015002403140210002553300557004653330129010226060023011516900013011747010015011878010023012021158-251120241115134338.0 a978-7-5770-1230-8dCNY48.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面向文本语义分析应用的话题模型研究b专著f王佳淼著 a成都c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0 a92页d26cm a王佳淼,1993年生,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现任四川旅游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专业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发表SSCI/SCI论文5篇,国际会议论文3篇,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 a目前,有效地分析和处理海量的非结构化文本数据,迅速、精准地挖掘出有效的潜在语义信息,已成为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本书聚焦话题模型,进行文本智能处理研究以探索其在语义分析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本书主要有三部分,分别从时间信息、文本特征和用户兴趣这三点出发进行面向文本语义分析应用的话题模型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围绕时间信息的话题演化,利用分布式词嵌入表示提升短文本建模,抽取匹配用户关注点的细粒度话题这三个方面。这三部分内容针对性强,对文本智能处理和文本数据挖掘领域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与读者需求贴合度高,科学性强。 a本书适合从事文本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信息系统研究的高校师生、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以及人工智能项目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0 a自然语言处理x研究 aTP391v5 0a王佳淼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56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050008002012100038002092150016002473300833002633330149010966060015012456900016012607110024012768010023013001158-251220241231144332.0 a978-7-5226-1876-0dCNY99.8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Excel函数与公式速查宝典b专著fExcel精英部落编著 a2版 a北京c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d2025.01 a656页d21cm a《Excel函数与公式速查宝典(第2版)》是一本通过实例介绍Excel函数与公式实用技巧的图书,内容包含工作和生活中常用的所有函数,随查随用,是一本Excel函数与公式应用大全,也是一本Excel函数与公式效率手册、Excel函数与公式速查手册,一本在手,工作无忧。《Excel函数与公式速查宝典(第2版)》共12章,具体内容包括公式与函数基础、公式错误修正及常见问题、逻辑函数、数学与三角函数、统计函数、文本函数、日期与时间函数、查找和引用函数、信息函数、财务函数、数据库函数、工程函数。在具体介绍过程中,每个重要常用函数均配有实例辅助讲解,易学易懂、效率高。《Excel函数与公式速查宝典(第2版)》包含474节同步视频讲解、362个Excel函数与公式应用解析和435个Excel函数行业应用案例,非常适合Excel从入门到精通、Excel从新手到高手层次的读者使用,行政管理、财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等人员均可将此书作为案头速查参考手册。本书适用于Excel20162013201020072003等版本。 a本书适合Excel从入门到精通、Excel从新手到高手层次的读者使用,行政管理、财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等人员均可将此书作为案头速查参考手册0 a表处理软件 aTP391.13v502aExcel精英部落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70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51001492050008002002100038002082150016002463300978002623330149012406060015013896900016014047110024014208010023014441158-251320241231144312.0 a978-7-5226-1958-3dCNY108.0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Excel应用技巧速查宝典b专著fExcel精英部落编著 a2版 a北京c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d2025.01 a660页d21cm a《Excel应用技巧速查宝典(第2版)》是一本全面介绍Excel函数、Excel数据分析、Excel图标处理的Excel教程,也是一本Excel应用大全、Excel实用技巧速查手册,随查随用,工作无忧。《Excel应用技巧速查宝典(第2版)》共22章,分别介绍了工作簿操作与打印、工作表基本操作、数据输入与填充、数据定位应用、数据查找替换与复制粘贴、规范表格结构与数据、数据验证与自定义格式、表格美化设置、条件格式应用、数据筛选应用、数据排序应用、数据透视表应用、图表应用、高级数据分析、数据合并计算与分类汇总、了解公式与函数、逻辑判断与数学函数应用、统计函数应用、文本处理函数应用、日期与时间函数应用、查找与引用函数应用、财务函数应用。在具体章节的介绍过程中,重要知识点均配有实例以辅助讲解,简单易学、实用高效。本书是一本Excel应用大全、Excel实用技巧速查手册,随查随用,工作无忧。本书内容丰富,易学易懂,非常适合Excel从入门到精通、Excel从新手到高手层次的读者使用,行政管理、财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等人员均可将此书作为案头速查参考手册。本书也适用于安装Excel2019/2013/2010/2007/2003等低版本软件的读者学习。 a本书适合Excel从入门到精通、Excel从新手到高手层次的读者使用,行政管理、财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等人员均可将此书作为案头速查参考手册0 a表处理软件 aTP391.13v502aExcel精英部落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0885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41001302100030001712150016002013300319002173330055005366060023005916900015006147010015006298010023006441158-2514 a978-7-5166-6787-3dCNY38.00 a2023101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计算机辅助翻译及其实践研究f矫婷羽著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3.04 a153页d24cm a本书首先介绍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相关概念,包含发展历史、常见软件,以及译者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该书还探究计算机辅助翻译在实践中的应用,包含在文学翻译、翻译教学、校企合作、政府文件翻译及对外贸易中的应用;最后,研究如何在实践中获得发展,涉及技术升级的必要性、调整译者信息结构和学习策略,以及促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a本书对计算机翻译的研究者和学习者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0 a自动翻译系统x研究 aTP391.2v5 0a矫婷羽4著 0aCNbFHWHc20231018 0098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42002162150016002583300237002743330115005116060019006266900015006457010015006607010015006757010013006908010023007031158-251520240920150104.0 a978-7-5606-7431-5dCNY68.00 a202409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人重识别理论与方法b专著f易玉根,谢更生,罗勇著 a西安c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09 a442页d26cm a全书共6章,内容包括绪论、相关背景的基础理论、基于局部-全局关系特征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基于对颜色鲁棒特征融合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基于人体姿态估计信息引导与区域特征融合的遮挡行人重识别方法、基于人体姿态估计信息引导的半监督行人重识别方法。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类、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科研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0 a行人x识别系统 aTP391.4v5 0a易玉根4著 0a谢更生4著 0a罗勇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096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5001482050008002132100034002212150016002553300255002713330015005266060041005416060046005826900017006286900015006457010015006608010023006751158-251620241226092036.0 a978-7-302-55461-5dCNY39.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eVisual C++版i教师用书b专著f孔令德著 a3版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78页d26cm a本书是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VisualC++版)》(第3版)系列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全书与主教材的结构相同,每一章按照知识点、教学时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案例建议、教学程序、课外作业、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进行组织。 a教育工作者0 a计算机图形学x高等学校j教学参考资料0 aC++语言x程序设计x高等学校j教学参考资料 aTP391.411v5 aTP312.8v5 0a孔令德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3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3001482100034002312150016002653300406002813330043006876060017007306900017007477010017007648010023007811158-251720241226091905.0 a978-7-302-67837-3dCNY99.0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Firefly(萤火虫)全面贯通b专著e以文生图+创意填充+文字效果+颜色生成f周玉姣编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5.01 a451页d26cm a本书涵盖9大专题内容、120多个知识点,主要介绍了AdobeFireflyAI的基本功能、以文生图、创意填充、文字效果、图形着色、综合案例等,帮助读者一步步全面精通AdobeFireflyAI的绘画核心技术。本书设计了120多个典型案例并录制了100多分钟讲解视频,读者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观看,同时还随书赠送了100多组AI绘画提示词、600多张精美插图、210多个素材效果文件等资源,让读者轻松学会填充、文字、着色、插画、建筑、风光等的AI效果制作。 a绘画爱好者、电商美工人员、影视制作人员0 a图像处理软件 aTP391.413v5 0a周玉姣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7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8002062150016002443140340002603300349006003330087009496060031010366900017010677110029010848010023011131158-251820241121135621.0 a978-7-5770-1275-9dCNY80.00 a202411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Photoshop CC从入门到精通b专著f天明教育IT教育研究组编 a成都c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30页d26cm a天明教育IT教育研究组是天明教育旗下专门从事IT教育的研究部门,聘有多位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编辑人员,具有多年培训用书编写经验。 吕梦云,1991年生,郑州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现为河南天明教育图书有限公司理工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类培训教材编写。参与编写了多本计算机应用基础、Office办公、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方面的培训用书。 a本书知识内容都结合了具体的操作实例进行了讲解,并配有具体的操作插图,更直观,更实用,读者可以轻松体会PhotoshopCC的精髓,快速提升图片处理等技能。本书提供了学习PhotoshopCC从入门到精通所必备的各类知识,共包含十二章,包括初始PhotoshopCC,PhotoshopCC的基础操作,图层,选区,色彩知识,调色,文字与排版,蒙版,通道,滤镜,常用工具介绍,应用实例等内容。 a本书不仅可作为初学者、爱好者、自学者等的学习用书,还可供有需要的人员查阅、参考使用0 a图象处理软件xPhotoshop CC aTP391.413v502a天明教育IT教育研究组4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13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91001482100034002392150016002733300494002893330043007836060017008266900017008437010017008608010023008771158-251920241226091941.0 a978-7-302-67812-0dCNY99.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Stable Diffusion AI绘画全面贯通b专著e生成参数+提示词库+模型训练+插件扩展f周玉姣编著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451页d26cm a本书包含9个专题内容、90多个知识点,内容涵盖StableDiffusion的技术原理、安装部署、生成参数、提示词库、语法格式、后期处理、模型训练、扩展插件、综合案例等,以帮助读者一步步全面精通StableDiffusion的AI绘画核心技术。书中还囊括了80多个典型案例、110多分钟视频,并配有二维码,可以使用手机随扫随看,同时还随书赠送了70多组AI绘画提示词、150多个素材效果文件等资源,让你轻松学会人像、风光、建筑、家居、二次元、游戏、插画、动漫、产品、海报、包装等AI效果制作。本书内容讲解精辟,实例风趣多样,图片精美丰富。 a绘画爱好者、电商美工人员、影视制作人员0 a图像处理软件 aTP391.413v5 0a周玉姣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485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300764002583330043010226060017010656060023010826900017011056900015011227010017011377010015011547010015011698010023011841158-252020231120131603.0 a978-7-5480-8813-4dCNY80.00 a20231120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3dsmax&unity3d虚拟现实解析b专著f刘庆科,黄睿,张耀主编 a南昌c江西美术出版社d2022.09 a398页d26cm a在本书中主要学习的两个软件,一个是3dsmax2013,另一个是Unity3d。3dsmax软件是一款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广泛应用于广告、影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制作、游戏、辅助教学以及工程可视化等领域。它对于PC系统的配置要求较低,有着强大的色动画制作能力,而且它可以将建模步骤进行堆叠,使模型的制作具有非常大的弹性;除此之外其“标准化”建模,针对建筑模型等领域较其他软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3DsMAX软件未来的发展将向智能化,元化方向发展,和现代的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相迎合。Unity3D是由UnityTechnologies开发的一个让玩家轻松创建诸如三维视频游戏、建筑可视化、实时三维动画等类型互动内容的多平台的综合型游戏开发工具,是一个全面整合的专业游戏引擎。在本书中,两个软件将会相互配合,利用搭建出的场景,来制作出AR和VR场景及互动。 a三维动画软件技术人员,游戏程序设计人员0 a三维动画软件0 a游戏程序x程序设计 aTP391.414v5 aTP317.6v5 0a刘庆科4主编 0a黄睿4主编 0a张耀4主编 0aCNbFHWHc20231122 0091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8002162150016002543300253002703330025005236060017005486900017005657010017005827010017005997010017006168010023006331158-252120241105084655.0 a978-7-83002-902-9dCNY60.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Maya三维建模设计与制作案例实战b专著f邢继国,王焕东,刘子玉主编 a北京c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d2024.10 a345页d26cm a本书系统地介绍了Maya软件的众多应用知识,包括基本操作知识、初级和高级的建模应用、各种灯光和渲染技术,帮助初学者深入了解和掌握Maya的各种功能。书中包含丰富的实际案例,不仅涵盖了各种场景,还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和技巧,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进行自学和教学使用。 a三维动画软件技术人员0 a三维动画软件 aTP391.414v5 0a邢继国4主编 0a王焕东4主编 0a刘子玉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92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5001482100038002232150016002613000034002773140397003113300777007083330100014856060029015856900016016147110019016308010023016491158-252220241209144927.0 a978-7-5226-2904-9dCNY100.00 a202412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文版Creo Parametric 11.0从入门到精通b专著e实战案例版f天工在线编著 a北京c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d2024.11 a476页d24cm aCAD/CAM/CAE/EDA微视频讲解大系 a天工在线是一个CAD/CAM/CAE技术研讨、工程开发、培训咨询和图书创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协作联盟,包含40多位专职和众多兼职CAD/CAM/CAE工程技术专家。天工在线负责人由Autodesk中国认证考试中心首席专家担任(全面负责Autodesk中国官方认证考试大纲制定、题库建设、技术咨询和师资力量培训工作),成员精通Autodesk系列软件。其创作的很多教材成为国内具有引导性的旗帜作品,在国内相关专业方向图书创作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a《中文版CreoParametric11.0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是一本CreoParametric视频教程和基础教程,融合了CreoParametric草图绘制、零件建模、曲面设计、钣金设计、装配建模、工程图设计等必备的基础知识,以实用为出发点,系统且全面地介绍了软件CreoParametric11.0在工业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技巧。全书共14章,包括CreoParametric11.0入门、二维草图绘制、二维草图编辑、基准特征、基础特征建模、高级特征建模、工程特征、实体特征编辑、曲面造型、曲面编辑、零件实体装配、钣金特征、钣金编辑、工程图绘制等。在讲解过程中,每个重要知识点均配有实例讲解,既能提高读者的动手能力,又能加深读者对知识点的理解。本书适合CreoParametric从入门到精通各层次的读者使用,也适合作为应用型高校或相关培训机构的CAD教材。此外,本书还可供使用CreoParametric8.0、CreoParametric7.0、CreoParametric6.0等低版本的读者参考学习。 a本书适合CreoParametric从入门到精通各层次的读者使用,也适合作为应用型高校或相关培训机构的CAD教材0 a计算机辅助设计x应用软件 aTP391.72v502a天工在线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04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300397002603330009006576060036006666900016007027010017007187010017007357010017007528010023007691158-252320241211101648.0 a978-7-04-059876-6dCNY55.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计算机绘图b专著eAutoCAD 2020f张启光,李新华,徐瑞霞主编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2 a216页d26cm a本书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教材,是一本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本书单元一介绍AutoCAD2020工作界面及基本操作,单元二-单元十分别介绍常用绘图命令、绘图辅助工具、绘图环境的设置、图形的编辑、其他常用绘图命令、尺寸标注、块与表格、专业图的绘制、图形输出等。本书适合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制图员、CAD认证考试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和CAD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a高职0 aAutoCAD软件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P391.72v5 0a张启光4主编 0a李新华4主编 0a徐瑞霞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13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42001922150016002343300558002503330021008086060019008296900016008487010013008648010023008771158-252420240628094325.0 a978-7-312-06012-0dCNY55.00 a202406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虚拟现实中身体与技术的哲思b专著f苏昕著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06 a163页d24cm a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现阶段依然存在的眩晕症、头戴过重等问题,追根溯源回到身体与技术关系问题的原点。本书通过现象学还原法、多重视角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运用梅洛-庞蒂身体知觉理论以及“侵越”关系提法,结合唐·伊德的人与技术关系理论等技术哲学现象学理论为基础,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中的相关理论,从虚拟现实技术锚定的虚拟知觉空间出发,以身体图式为基础通过知觉来感知技术塑造的现实。本书打破了现象学理论和新技术之间的隔膜,用现象学理论来证明具象技术中的现象学经典谜题,最终再把明晰的框架理论放到虚拟现实技术前沿中讨论合理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虚拟现实研究人员0 a虚拟现实x研究 aTP391.98v5 0a苏昕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52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140422002503300425006723330101010976060031011986900013012297010013012428010023012551158-252520241120104126.0 a978-7-5766-1678-1dCNY89.00 a202411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加密流量精细化分析和识别关键技术b专著f吴桦等著 a南京c东南大学出版社d2024.11 a316页d26cm a吴桦,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博导,江苏省泛在网络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大数据专委会委员。从事加密流量分析、网络态势感知、网络公害识别、流媒体应用优化等研究工作。承担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专著6部。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2014年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5/11),2021年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5/11)。 a随着国内外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用户网络安全意识的兴起,用户隐私保护以及数字信息版权保护和网络游戏的反作弊等需求,网络流量加密呈现出必然的增长趋势。这一趋势虽然有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与安全,但是也给流量分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书面向因特网中加密流量真实场景,研究对加密流量进行精细化分析和识别的关键技术,包括加密视频识别、网站网页识别、用户行为识别等,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掌握各类技术面临的挑战、最新方法、局限性及适用范围。 a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网络安全相关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对相关领域的开发人员也具有参考价值0 a计算机网络x流量x加密技术 aTP393v5 0a吴桦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43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8001982150015002363140228002513300572004793330057010516060031011086900015011397010013011548010023011671158-252720241028135320.0 a978-7-5770-1194-3dCNY78.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软件定义网络业务传输优化技术研究b专著f周宁著 a成都c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0 a80页d24cm a周宁,1985年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现任新乡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优化、软件定义网络、电子与电气工程。发表SCI1篇和中文核心论文3篇,参与省级项目3项,主编和参编教材2部。 a软件定义网络(SDN)通过软件编程形式定义和控制网络,实现了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的解耦,创新性地解决了传统网络体系结构僵化、管理难度大、更新困难等问题,近年来已成为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的热点。本书以国家“863”计划课题“软件定义网络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研究”为依托,围绕软件定义网络业务(SDN)传输优化技术开展研究,从SDN业务传输框架、SDN业务状态感知算法、多域协同控制机制,以及控制器负载均衡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优化,详细阐述了实现基于群集运动的SDN业务传输框架、基于降维与分配的SDN业务感知算法、基于近邻情景感知的SDN多域协同控制机制、面向SDN控制器负载均衡的交换机自适应迁移策略等内容。 a本书对研究网络优化专业方向的学者有一定学习及参考价值0 a计算机网络x数据传输x研究 aTP393.0v5 0a周宁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19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5001482100034001832150016002173000031002333300600002643330009008646060031008736900017009047010013009218010023009341158-252820241231085557.0 a978-7-111-75849-5dCNY54.0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云基础与应用实战b专著f郭伟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5.01 a271页d26cm a职业教育云计算应用系列教材 a本书为云计算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入门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初步构建起云计算知识架构,理解并熟悉常见云计算服务及云服务系统的构建方法。可分为3个阶段学习本书:首先,循序渐进地学习云计算技术的演进背景、概念、原理、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等基础知识;随后,学习并掌握亚马逊云科技常见云计算服务以及典型云服务系统的构建方法;最后,结合亚马逊云科技的云转型与云采用框架、云服务与架构完善框架,以及若干云转型成功案例,理解云计算技术是如何推动组织和企业发展的。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本科云计算技术应用、网络工程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等专业云计算课程教学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希望了解云计算相关知识的各类人员的参考书。 a高职0 a云计算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P393.027v5 0a郭伟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2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000041002603300522003013330009008236060041008326900016008737010017008897010015009067010017009218010023009381158-252920241226091452.0 a978-7-115-64453-4dCNY49.8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综合布线技术b专著e项目式微课版f姜宏健,肖波,崔升广主编 a北京c人民邮电出版社d2024.07 a212页d26cm a中等职业学校工业和信息化精品系列教材 a根据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特点和培养要求,本书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讲解综合布线的必备知识和实用技能。本书共9个项目,包括初识综合布线系统、认识综合布线产品、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配线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干线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电信间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进线间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以及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测试与验收。为了让读者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本书为每个项目都配备了项目实训和课后习题。本书可作为中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综合布线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a中专0 a计算机网络x布线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TP393.03v5 0a姜宏健4主编 0a肖波4主编 0a崔升广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91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05000800196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000051002543140158003053300336004633330081007996060035008806900016009157010015009317010017009467010015009638010023009781158-253020240812145144.0 a978-7-302-66918-0dCNY79.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网络管理员教程b专著f景为,朱光明,张珂主编 a6版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08 a314页d23cm a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用书 a景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硕士。1996-2013年在西安外事学院网络中心任副主任,从事校园信息化相关工作,2013年荣获陕西省教育厅首届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称号。 a本书编者受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委托,对《网络管理员教程》(第5版)进行了改版,以适应《网络管理员考试大纲》(2024年审定通过)的要求。本书的撰写紧扣《网络管理员考试大纲》,对考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全书共分5章,分别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局域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Web网站建设、网络安全与管理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a本书既可作为网络管理员资格考试的用书,也可作为各类网络与通信技术基础培训用书0 a计算机网络管理x资格考试j教材 aTP393.07v5 0a景为4主编 0a朱光明4主编 0a张珂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51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9001482100034001872150016002212250027002373140149002643300745004133330029011586060023011876900016012107010015012268010023012411158-253120241021153027.0 a978-7-121-48945-7dCNY128.00 a202410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人工智能安全导论b专著f刘艾杉等著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10 a348页d29cm2 a可信赖人工智能系列丛书 a刘艾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安全理论与算法的研究,秉承“智能向善”的理念,致力于让人工智能更安全,人类生活更美好。 a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人工智能安全的基础知识、理论方法和行业应用,分为四个部分,共12章。第一部分为第1-2章,详细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与安全挑战,还介绍了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在内的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第3-5章,主要讲解人工智能的内生安全问题。该部分从人工智能系统的生命周期展开分析,探讨人工智能本身存在的缺陷和安全挑战,包括人工智能对抗安全、隐私安全及稳定安全。第三部分为第6-9章,主要分析人工智能的衍生安全问题,该部分详细地探讨了编辑内容安全、生成内容安全及决策安全。第四部分为第10-12章,阐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其他安全问题和智能应用安全实践。该部分与上文所述的人工智能安全问题共同形成人工智能安全技术体系。第12章对全书进行总结,并对人工智能安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此外,本书的附录给出了人工智能安全相关研究资源,供读者进一步查阅。 a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技术人员0 a人工智能x网络安全 aTP393.08v5 0a刘艾杉4著 0aCNbFHWHc20241024 01525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92001522100034002442150016002782250025002943140283003193300388006023330109009906060025010996900016011247010034011407020015011747120035011898010023012241158-253220241008164243.0 a978-7-111-76855-5dCNY89.00 a20241008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零信任架构b专著f(美)辛迪·格林-奥尔蒂斯等著g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组译g陈本峰等译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1 a208页d24cm2 a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丛书 a辛迪·格林-奥尔蒂斯(Cindy Green-Ortiz)是思科的高级安全架构师、网络安全策略师和企业家。她在思科负责客户体验工作,持有CISSP、CISM、CSSLP、CRISC、PMP和CSM等认证证书。她在网络安全领域有40年工作经验。在此期间,她曾担任首席信息官(D-CIO)、首席信息安全官(D-CISO)和企业安全架构负责人等。 a这是一本关于零信任的全面、实用性指南。零信任是一种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现代环境的复杂性和风险的新的安全模型。本书共11章,首先介绍了零信任的发展历史和零信任能力;接着介绍了零信任参考架构;然后讨论了将零信任模型应用于架构时,其在网络的不同层次(包括分支、园区、WAN、数据中心和云)上的结构变化;最后介绍了实施零信任时遇到的一些常见挑战,以帮助网络安全工程师和架构师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零信任架构。 a本书对于希望从零信任理论转向实施和成功持续运营的架构师、工程师和其他技术专业人士来说,是一本优秀的参考书0 a计算机网络x网络安全 aTP393.08v5 1c(美)a格林-奥尔蒂斯b辛迪4著 0a陈本峰4译02a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4组译 0aCNbFHWHc20241010 0210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906002543300515011603330053016756060031017286900016017597010013017757010015017887010015018038010023018181158-253320241114110325.0 a978-7-5103-5437-3dCNY79.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网络信息安全及管理研究b专著f金磊,刘艳东,张祥瑞著 a北京c中国商务出版社d2024.09 a339页d24cm a金磊,1974年6月生于新疆阿克苏,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1998年从事计算机及其相关学科教学,教龄25年,2004年起从事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教学,2008年转向计算机网络及网络空间安全教学至至今。曾先后任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中心主任和新疆阿克苏教育学院信息中心主任,负责这两所高校的校园网建设、信息化教学建设;负责通讯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双语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建设。发表科研论文12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主持编写网络专业校本教材一本,参编校本教材一本,参编高职高职“十二五”规划教材一本,担任副主编;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级课题一项(第二排名),参与省级课题一项(第二排名);获发明专利一项。刘艳东,江苏省徐州人,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就职于徐州市中医院,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主要科研成果,先后获得软著四部,公开发表论文6篇,参与计算机教材一部。 张祥瑞,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就职于大连财经学院后勤集团总经理,研究方向后勤全面工作。 a本书详细探讨了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关键问题与最新发展。内容以网络信息安全概述的基础知识作为开篇,系统介绍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进而又探讨了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与攻击手段,以及应对这些威胁的技术和管理策略。内容涵盖加密技术、身份认证、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等基础技术,并深入探讨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安全挑战与解决方案。本书不仅关注技术层面的防护,还强调网络安全政策、法规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网络安全知识体系和实用的管理方法,是从事信息安全研究和实践的专业人士的必备参考。 a本书是从事信息安全研究和实践的专业人士的必备参考0 a计算机网络x信息安全x研究 aTP393.08v5 0a金磊4著 0a刘艳东4著 0a张祥瑞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21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8002012150016002392250033002553300527002883330025008156060025008406900015008657010013008807010013008937010015009068010023009211158-253420241226083208.0 a978-7-5680-7937-2dCNY99.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b专著f张毅,石婧,王君泽著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04页d26cm2 a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丛书 a本书围绕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在当前国际网络空间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全面详细地研究了当前网络空间国际治理面临的诸多问题。一方面,在吸收国外治理经验上,从多主体协调治理、健全法律体系、创新应用新媒体技术、自由与监管并存等方面,整理总结了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网络空间治理经验,并叙述和分析了这些国家和地区近些年来加强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的举措。另一方面,又根据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的特点,将其细分为网络空间基础设施、数据治理、内容审查和行为治理。最后响应国家当前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号召,分析相关概念意义,并为其建言献策。 a互联网络治理研究人员0 a互联网络x治理x研究 aTP393.4v5 0a张毅4著 0a石婧4著 0a王君泽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72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6002403140344002563300695006003330094012956060041013896900015014307010013014458010023014581158-253520241021151248.0 a978-7-5487-6047-4dCNY58.00 a202410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融合NLP与GIS技术的自卑情绪数据管理与分析b专著f刘羽著 a长沙c中南大学出版社d2024.09 a155页d24cm a刘羽,男,1984年生,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时空大数据挖掘、空间分析、国土空间规划、地理信息语义、文献计量等研究工作。已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10篇。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余项,获软件著作权5项。 a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数据呈爆炸式增长,并被用于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的研究。本书通过挖掘社交媒体中的自卑情绪数据,结合自然语言处理(NLP)、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探讨了自卑情绪的语义特征及空间演变特征。首先,构建了自卑情绪语义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自卑原因的研究。其次,引入GIS空间分析思想,通过语义建模的方法,对自卑情绪语义空间进行二元划分,定量提取自卑情绪语义基元,以语义地图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并利用地理空间统计中的空间自相关方法,挖掘语义基元的关联程度和演化规律。最后,对自卑情绪的时空演化模式及关联因子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经济、社会及教育等因素对自卑情绪的影响。本书适合从事时空大数据挖掘、空间分析等研究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GIS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a本书适合从事时空大数据挖掘、空间分析等研究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GIS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0 a互联网络x社会心理学x数据管理x研究 aTP393.4v5 0a刘羽4著 0aCNbFHWHc20241024 01811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34002062150016002403000031002563140495002873300433007823330193012156060037014086900016014457010017014617010015014787010017014938010023015101158-253620241210102906.0 a978-7-302-67736-9dCNY79.00 a2024121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计算机网络实验实践教程b专著f王鸿运,韩芳,郑晶晶主编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5.01 a360页d26cm a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系列教材 a王鸿运,黄河科技学院,教师。在计算机专业领域拥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在教育教学、科研和生产服务等方面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其中包括多次获得黄河科技学院年度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以及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颁发的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芳,黄河科技学院,教师。先后承担了《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导论》、《网络系统设计》、《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组网与安全综合实训》等多门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授课工作。郑晶晶,黄河科技学院,副教授。 a该教程旨在帮助读者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之后,进行网络设备操作、配置、设计和综合应用的上机实战训练。本书内容涵盖了常用交换路由硬件设备认识和交换机与路由器的详细配置。每个实验均给出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环境、实验步骤等,并且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上机实战操作,能够让读者通过实验操作和实战练习来巩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本书内容详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着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书中每一个实训都经过精心挑选,并在操作步骤上给予了详细说明。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通信类专业、电子商务类专业及其他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配套实验实训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成人高校、计算机培训学校等各类院校的实验实训指导用书0 a计算机网络x实验x高等学校j教材 aTP393-33v5 0a王鸿运4主编 0a韩芳4主编 0a郑晶晶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03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50001942150016002443300445002603330025007056060023007306900013007537010013007668010023007791158-253720241115111108.0 a978-7-5646-5372-9dCNY58.00 a202411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基于宽度学习的高光谱图像分析b专著f孔毅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12 a224页d26cm a高光谱图像分析是遥感技术对地球表面分析和应用的一个关键步骤,同时也是人类认知地球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满足对分类精度和效率以及泛化性的要求,针对高光谱图像具有的复杂空-谱特性、非线性可分以及标记样本有限等特点,利用深度学习和宽度学习技术,探索监督型、半监督型、无监督型以及迁移型深-宽度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分别对应第3章、第4-6章、第7-9章和第10-12章。此外,各章内容涉及相关领域基础知识的介绍,能够为不同层次的读着与研究人员提供入门知识与参考信息。 a遥感图像处理技术人员0 a遥感图像x图像处理 aTP751v5 0a孔毅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00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8002002150016002383300289002543330145005436060033006886900013007217010015007348010023007491158-253820240531152653.0 a978-7-5369-8689-3dCNY68.00 a202405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遥感影像相位相关配准法研究及应用b专著f董云云著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5 a320页d26cm a本书主要是系统研究相位相关配准方法,从多个方面提出相位相关影响配准方法精度提升方法,促进了该方法在遥感影像配准领域的深入应用,同时还能实现多源遥感影像配准精度的进一步提升,为多源遥感影像在各行各业的广泛、深入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进一步促进遥感在各行各业的精细化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a本书主要面向于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专业遥感影像数据处理从业者及在农业、林业、渔业、城市规划等应用领域的多源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处理人员阅读0 a遥感图像x数字图像处理x研究 aTP751v5 0a董云云4著 0aCNbFHWHc20240605 0114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9001472100050002062150016002563300461002723330069007336060029008026900015008317010015008467010015008618010023008761158-253920241115100836.0 a978-7-5646-5946-2dCNY52.00 a202411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遥感专题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探究b专著f韩月娇,王爱民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09 a204页d26cm a本书从遥感信息处理技术基础出发,介绍了遥感的基本概述、发展历史、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遥感的基本物理基础。作为技术实例,本书还介绍了典型的遥感传感技术,包括遥感信息技术的分析,其中包含遥感光谱的分析技术、遥感的地形构建分析、遥感专题信息处理分析及遥感信息分析应用等技术。本书根据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等不同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结合大量应用技术分析,反映现代遥感专题信息数字处理技术与方法。本书亦可作为本科及研究生的遥感技术实践用书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a本书亦可作为本科及研究生的遥感技术实践用书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0 a遥感数据x数据处理x研究 aTP751.1v5 0a韩月娇4著 0a王爱民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14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42001942150016002363300479002523330051007316060019007826900012008017010017008137010017008307010017008478010023008641158-254020240722084621.0 a978-7-312-06026-7dCNY45.00 a202407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化工基础b专著f罗时忠,何心伟,王伟智编著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08 a244页d26cm a以化工过程开发方法为引导,系统地介绍了化学工程中典型单元操作与反应器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流体流动过程、传热过程、传质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反应工程基本原理、合成氨及硫酸生产工艺等。通过学习本书,可使学生掌握实际化工生产中化工传递工程与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知识,具有分析基础、解决化工生产基本问题的知识和初步能力,了解从化学理论知识到化工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从实际观点综合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基础课教材使用。 a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基础课教材使用0 a化学工程j教材 aTQ02v5 0a罗时忠4编著 0a何心伟4编著 0a王伟智4编著 0aCNbFHWHc20240724 0135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8001962150015002343140169002493300534004183330021009526060025009736900015009987010017010137010017010307010015010478010023010621158-254120240704114605.0 a978-7-81121-879-4dCNY42.00 a202407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化工原理实验b专著f沈王庆,李国琴,刘银主编 a上海c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d2024.06 a59页d26cm a沈王庆,男,安徽望江人,内江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工程专业。他主要从事化工、材料等的研究,《化工原理》和《化学工程基础》及实验的教学。 a教材中的实验主要包括:离心泵综合性能测定实验、流量计标定实验、伯努利利实验、流体阻力测定实验、非均相分离实验、多功能膜分离实验、萃取实验、双套管传热实验、列管传热实验、三管传热实验、压缩制冷性能测定实验、二氧化碳P-V-T曲线测定实验、填料吸收实验、恒沸精馏实验、冷模塔演示实验、反应精馏实验、釜式与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测定实验、釜式反应器停留时间的测定、管式反应器停留时间的测定、多釜串联系统混合性能测定实验、乙苯脱氢实验、催化剂评价实验、循环风洞干燥实验等23个实验。涵盖了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过滤、传热、吸收、蒸馏和干燥等内容。 a化工原理研究人员0 a化工原理x实验j教材 aTQ02-33v5 0a沈王庆4主编 0a李国琴4主编 0a刘银4主编 0aCNbFHWHc20240710 0098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38002032150016002413300287002573330021005446060029005656060013005946900015006076900015006227010017006377010017006547010015006718010023006861158-254220240611094340.0 a978-7-5723-2021-7dCNY188.00 a202406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精馏实验技术与装备b专著f徐德荣,李英利,陆铭主编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3 a313页d26cm a本书可作为理工科本专科院校精馏实验学科的教材,也可为科研院所和企业精馏实验人员提供详尽的有关精馏实验技术与装备、专用精馏实验装置、精馏实验装置辅机、精馏实验装置部件以及精馏实验装置选择、安装、调试和操作的指导说明,本书还对精馏实验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对应的解决办法作了详尽的描述。 a精馏实验技术人员0 a精馏x化工过程x实验技术0 a精馏设备 aTQ028.3v5 aTS261.3v5 0a徐德荣4主编 0a李英利4主编 0a陆铭4主编 0aCNbFHWHc20240612 0140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050008001952100034002032150016002373140384002533300409006373330021010466060033010676900012011007010017011128010023011291158-254320241010114154.0 a978-7-122-46576-4dCNY128.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化工风险控制与安全生产b专著f程春生等编著 a2版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50页d26cm a程春生,教授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国家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中化化工安全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国务院安委会危险化学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化工工艺/化工安全技术与工程研究,以工艺开发和产业实践为基础,围绕能量转化与传递的科学问题,率先组建团队,按照化学品、化学反应和反应失控分类,建立化工反应风险研究、评估与控制关键技术体系,在化工安全技术与工程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a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外最新技术前沿,补充了作者研究团队近年来在反应风险研究、工艺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研究领域的成果和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化工反应风险研究、评估与控制系统理论和关键技术,重点阐述了开展多因素耦合风险评估、深入强化风险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同时补充了化工安全相关的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要求,更新了化工安全生产及过程安全管理相关知识,为实现化工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供技术保障。 a化工生产研究人员0 a化工生产x风险管理x安全生产 aTQ06v5 0a程春生4编著 0aCNbFHWHc20241017 0181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3001472100034002302150016002643000043002803140517003233300552008403330045013926060047014376900013014847110045014978010023015421158-254420241105142813.0 a978-7-5237-0745-6dCNY50.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化工安全核心考点精讲精练b专著e2025版f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系列 a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由“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培中心”人员组成。为充分发挥我社注安教材品牌影响,辅导报名注安师考试的人员学好用好安全生产知识,使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全社会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培养有用之才,应急管理出版社研究成立了“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培中心”(简称“安培中心”),重点打造“注安课堂”线上课程服务品牌,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21年以来,安培中心致力于以扎实的专业积累为考生提供备考咨询、课程开发、学习服务等内容,专注安全领域知识服务的同时,注安课堂品牌效应逐步提升。 a本书为全国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职业资格考试配套辅导用书中的“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系列”化工安全科目。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按照专业类别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分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3个公共科目和“安全生产专业实务”1个专业科目,“安全生产专业实务”科目分为煤矿安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化工安全、金属冶炼安全、建筑施工安全、道路运输安全和其他安全专业(不包括消防安全)7个专业类别。其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为客观科目;“安全生产专业实务”为主客观混合科目。 a参加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化工安全x安全生产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TQ086v502a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22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8001842150016002223300468002383330165007066060013008716060023008846900013009076900011009207010017009318010023009481158-254520240328150342.0 a978-7-5650-6462-3dCNY58.00 a2024032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化工安全与环保b专著f王崇国主编 a合肥c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d2023.10 a265页d26cm a本教材以化工生产中的安全与环保基本知识为主线,采用案例引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材开发理念,在编写过程中突出课程思政化理念、知识更新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知识内容的系统规范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书分为化工运行安全技术、化工防火防爆技术、职业健康防护技术、化工环保技术、绿色化工等5大篇,每篇包含若干章,全书共分为14章,涵盖了化工企业安全与环保工作中应掌握的基本内容。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每章均设置了案例分析、知识拓展、章节练习等内容。 a本书既可作为化工类、石化类、制药类、材料类、安全与环保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相关类型企业在职人员、安全与环保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参考用书0 a化工安全0 a化学工业x环境保护 aTQ086v5 aX78v5 0a王崇国4主编 0aCNbFHWHc20240403 0115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4300149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300451002423330155006936060019008486900016008677010017008838010023009001158-254620241226083122.0 a978-7-122-40952-2dCNY118.0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陶瓷材料科学与工程b专著f赵敬忠等编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5.01 a339页d26cm a本书全面介绍了与陶瓷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关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主要内容涵盖陶瓷概论、陶瓷结构基础、陶瓷晶体结构、熔体与玻璃体、陶瓷晶体缺陷、陶瓷粉体的悬浮系统、陶瓷相图、固体扩散、陶瓷相变、固相反应、陶瓷烧结,以及陶瓷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导电性能、磁性能、光学性能、敏感特性等,还系统介绍了结构陶瓷、功能陶瓷以及传统陶瓷的组成、制备、性能及其与显微组织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诸多应用等。全书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和先进性,同时兼顾实用性。 a本书可供功能陶瓷材料应用与研究及其元器件生产开发的科技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先进陶瓷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材料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或教材0 a陶瓷x功能材料 aTQ174.75v5 0a赵敬忠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31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42002082150016002503300629002663330109008956060027010046900013010317010015010448010023010591158-254720240830142443.0 a978-7-312-06084-7dCNY40.00 a202408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半导体纳米催化剂的调控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b专著f何晓宇著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85页d24cm a重庆市科委面上项目成果。主要以纳米半导体催化剂三氧化钨和氮化碳为例,研究了从材料合成到光催化性能测试等一系列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三氧化钨网格结构的诱导合成;三氧化钨网格光催化活性的研究;氧化银三氧化钨异质结光催化亚甲基蓝的研究;三氧化钨网格负载Pt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质研究;钒酸铜氮化碳异质结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固氮研究;纳米半导体催化剂在结构设计上的进展对光催化性能的促进作用。本书内容详实,层次分明,涵盖了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特性,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能带理论,光催化材料结构设计技术以及光电催化技术。本书兼顾了科学性和应用性,有利于组织教学和广大读者的自学,亦可供半导体物理、纳米材料光催化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a本书有利于组织教学和广大读者的自学,亦可供半导体物理、纳米材料光催化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参考使用0 a纳米材料x催化剂x研究 aTQ426v5 0a何晓宇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27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050008001922100050002002150016002503300503002663330147007696060035009166900013009517010017009647010015009818010023009961158-254820240829165848.0 a978-7-5646-6394-0dCNY46.00 a202408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煤炭加工利用概论b专著f孟献梁,李晓主编 a4版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8 a292页d26cm a本书以各类煤炭加工利用工艺原理为主线,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重组和整合,从煤炭加工利用的生产实际出发,加入了大量的生产实例,将煤化学基础、煤的筛分和破碎、煤炭分选、水煤浆、粉煤成型等煤炭的加工技术与煤炭焦化、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煤基化学品合成等煤炭转化利用有机结合。教材在强调煤炭加工利用的基本原理外,还着重加大了煤炭加工利用技术的实际应用。本教材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煤化工、煤炭综合利用专业的教学、成人教育、职业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能源、燃气、煤化工、煤炭综合利用等有关生产技术人员参考。 a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煤化工、煤炭综合利用专业的教学、成人教育、职业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能源、燃气、煤化工、煤炭综合利用等有关生产技术人员参考0 a煤炭x化学加工x加工利用j教材 aTQ536v5 0a孟献梁4主编 0a李晓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19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7001482050008001852100050001932150016002433300498002593330123007576060019008806900012008997010017009118010023009281158-254920241231143442.0 a978-7-5646-6207-3dCNY3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煤炭气化工艺学b专著f吴国光主编 a3版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244页d26cm a本书是“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本书立足于国内外煤炭气化的现状,对于煤炭气化过程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工艺分析,进一步对不同的煤炭气化技术的特点进行了介绍。本书共8章,重点叙述了煤炭气化的基本理论、常压和加压移动床气化、流化床气化和气流床气化及其他气化生产原理,关键设备和工艺过程,煤气的净化和改制工艺。作为新形态教材,本书还配备了相关内容的动画展示。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能源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及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煤炭气化科研、设计和生产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能源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及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煤炭气化科研、设计和生产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0 a煤气化x工艺学 aTQ54v5 0a吴国光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9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50002022150016002523300591002683330093008596060035009526900013009876900011010007010015010118010023010261158-255020241115111548.0 a978-7-5646-6188-5dCNY40.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爆轰波碰撞聚能爆破技术研究与应用b专著f缪玉松等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3 a124页d26cm a提高炸药的能量利用率是工程爆破中的重要课题,虽然现有的聚能和控制爆破技术能够实现增加局部爆炸破碎作用的目的,但由于其实现工艺繁琐和应用条件的限制,难以在工程爆破中得到广泛应用。本书提出了一种在炮孔内实现爆轰波碰撞聚能的爆破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便捷、炮孔利用率高和不受炮孔内水的影响等优点,可用于硬岩开挖、巷道掘进、岩塞爆破等夹制力大的工程爆破作业,同时,也适于对爆破块度进行控制。本书以基础爆破实验、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工业应用相结合的方法,详细介绍了爆轰波碰撞聚能爆破技术的研究方法及核心技术。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供相关学科与专业的研究生和材料相关科技工作者使用。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供相关学科与专业的研究生和材料相关科技工作者使用0 a炸药x破甲性能x爆炸力学x研究 aTQ564v5 aO38v5 0a缪玉松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17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6001982150016002343140147002503300417003973330017008146060021008316900013008527010013008657020015008788010023008931158-255120241202135926.0 a978-7-5184-5225-5dCNY98.00 a20241202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凝香,手工纯露蒸馏教室b专著f余珊著g张家瑜绘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5.01 a346页d23cm a余珊,热爱植物及天然芳香植物,以深入浅出多年经验调配各式芳香配方。Jozy,出版有《猫,请多指教》系列,《噢!原来如此有趣的天文学》全书插画绘制。 a这本书写给所有想自己动手蒸馏纯露、精油的天然产物爱好者,如果你对自制纯露、精油有兴趣,在这本书里可以知道每一个蒸馏制程的步骤,了解芳香植物在哪个季节能采收或可到哪里购买,还有芳香植物哪个部位能蒸馏使用,以及蒸馏制作前有哪些预处理、铜制蒸馏器具的选择及购买等相关问题。希望这本书的经验能让读者在蒸馏纯露与精油时得到帮助,读完书后也能自制各种品项的纯露、精油,提供自己与家人更好的天然植物水,作为生活上全方位的应用。 a香精油爱好者0 a香精油x生产工艺 aTQ654v5 0a余珊4著 0a张家瑜4绘 0aCNbFHWHc20241205 0107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2250027002443300409002713330013006806060033006936900011007267010017007377010017007547010017007718010023007881158-255220231102112540.0 a978-7-5408-8726-1dCNY45.00 a2023110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食品概论b专著f韩艳霞,何军波,刘晓伟主编 a成都c四川教育出版社d2023.08 a738页d26cm2 a新时代职业教育系列丛书 a本选题介绍了食品研究领域的相关内容,主要内容有食品的品质化学成分与营养、食品与健康、食品工程原理、各类食品加工、果品蔬菜储藏保鲜、食品微生物与发酵、食品腐败与保藏、食品卫生与安全、食品添加剂、食品感官评价与伪劣食品鉴别、食品包装、食品科学研究方法、食品加工高新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内容基本涵盖了食品科学与技术的各个方面。本书图文并茂,专业性强,内容实,可以帮助食品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和了解食品科学与技术。 a职业教育0 a食品x职业教育j教学参考资料 aTS2v5 0a韩艳霞4主编 0a何军波4主编 0a刘晓伟4主编 0aCNbFHWHc20231108 0116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4001842150016002183300595002343330021008296060027008506900018008777010017008958010023009121158-255320240617160431.0 a978-7-5482-4247-5dCNY25.00 a2024061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食品工艺学实验b专著f黄慧福主编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3.01 a114页d26cm a本教材从曲靖特色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技术出发,内容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性实验,几大类食品加工技术及质量评定等;第二部分为综合性实验,主要介绍特色食品技工技术、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及控制技术;第三部分为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主要介绍对实验项目进行选题、设计、开展、总结和展示,帮助学生在验证、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综合实验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本教材以大量实例图片、原创微视频和虚拟仿真实验等数字化资源为重要载体,体现曲靖特色食品加工技术,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新形态在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支持和保障。教材内容体现科学性和实用性。 a食品加工技术人员0 a食品工艺学x实验j教材 aTS201.1-33v5 0a黄慧福4主编 0aCNbFHWHc20240619 0169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93001532100034002462150016002803140213002963300728005093330073012376060051013106900018013617110047013798010023014261158-255420241104162751.0 a978-7-5026-5460-3b精装dCNY98.00 a20241104d2024 emk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年鉴h2022卷b专著f《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年鉴》编写委员会编 a北京c中国标准出版社d2024.12 a309页d26cm a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食品评估中心),成立于2011年10月13日,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直属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成立食品评估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举措。 a本年鉴是按年度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全面、系统、准确地汇辑了2021年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年鉴集年表、图录、索引、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南于一身,具有资料权威、反应及时、连续出版、功能齐全的特点。本年鉴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主要业务,把食品安全标准、风险监测、风险交流、风险评估、523项目、重点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等几个主要业务领域在2021年的工作动态、研究进展等收录在册。在选材上力争做到系统全面、客观正确以及浓缩精炼。在结构上,包括:文件和法规、机构概况、大事记、国内外食品安全动态、统计资料、研究进展、人物志、附录等栏目。本书向食品安全领域的管理机构、科研机构、食品企业等读者提供了全面、真实、系统的事实资料,便于读者了解中心现状和研究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趋势,具有连续的参考价值。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食品安全x风险管理x组织机构y中国z2022j年鉴 aTS201.6-54v502a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年鉴编写委员会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14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4002142150016002483300527002643330021007916060019008126900015008317010015008467010017008618010023008781158-255520240419152826.0 a978-7-5026-5236-4dCNY40.00 a20240419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食品理化检测设备期间核查方法指南及实例b专著f韩深,郭铮蕾主编 a北京c中国标准出版社d2023.01 a126页d26cm a目前,检测设备的期间核查存在问题较多,如期间核查范围不合理、核查标准配置不合理、结果判定方式不合理等,导致期间核查有效性差;另外,现场评审中评审员对检测设备期间核查的理解和掌握有时也不一致,容易产生关于期间核查的不合理不符合项,给实验室造成不必要整改的麻烦。本书根据食品理化检测设备的特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该专业检测领域开展检测设备期间核查的理论基础、方案策划和实施方式,内容包含如何选择核查标准和核查范围,如何选择被核查对象和时机,以及核查结果的判定,并附有18个食品理化检测设备的期间核查案例,为实验室和评审员提供指导。 a食品检验研究人员0 a食品检验x研究 aTS207.3v5 0a韩深4主编 0a郭铮蕾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50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8001482100034002262150016002603140131002763300731004073330025011386060035011636900018011987110023012168010023012391158-255620240724162347.0 a978-7-5026-5401-6dCNY468.00 a202407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GB 5009食品理化检验系列标准汇编e2024年版h第一部b专著f中国标准出版社编 a北京c中国标准出版社d2024.07 a650页d29cm a中国标准出版社成立于1963年10月,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直属中央一级专业出版社,依法享有我国国家标准、部分行业标准的专有出版权。 a食品检验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生产水平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以食品安全为主的规范统一的国家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国际相关产品贸易经济发展和国家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大多数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是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规定而设立的。为进一步提高检验检测机构的规范性,食品检验检测行业的研究与生产企业根据行业实际,及时把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转换为标准,使食品的各个环节按标准生产,并不断强化标准在生产中的作用。食品相关标准在生产发展、技术进步、质量安全、科学管理和整顿市场秩序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汇编的出版进一步解决生产企业、研究机构等相关部门缺少标准和标准收集不全的实际困难。本书将系统和权威的指导食品检测机构规范化操作,是食品检验检测领域的重要参考工具。 a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人员0 a食品检验y中国x国家标准j汇编 aTS207.3-65v502a中国标准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0731 0189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8001482100034002262150016002603140367002763300885006433330021015286060035015496900018015847110023016028010023016251158-255720241112135858.0 a978-7-5026-5468-9dCNY46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GB 5009食品理化检验系列标准汇编e2024年版h第二部b专著f中国标准出版社编 a北京c中国标准出版社d2024.09 a650页d29cm a中国标准出版社成立于1963年10月,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直属中央一级专业出版社,依法享有我国国家标准、部分行业标准的专有出版权。主要出版范围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重要标准的宣贯图书、各类标准汇编、标准化理论著作、教材、普及读物、质量技术监督法规、质量管理类图书、标准手册、词典、目录,以及音像制品,国家标准光盘及其他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 a食品理化检验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食品理化检验检测不仅可以保障食品安全,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对食品的成分、含量等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生产企业了解产品的质量情况,从而对产品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目前,我国大多数食品理化检验检测机构是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而设立的。为进一步提高食品理化检验检测机构的规范性,食品理化检验检测的研究与生产企业根据行业实际,及时将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使食品的各个环节技标生产并不断强化标准在生产中的作用。食品理化检验检测标准在重产发展、技术进步、质量安全、科学管理和整顿市场秩序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系列标准汇编收录了截至2024年1月批准发布的GB/T5009.1-003-GB5009.299-2024等170项国家标准.具体包括GB5009食品理化检验系列标准汇编(2024年)版第二部,包括35009.88-2023-GB5009.205-2024,共收录国家标准42项。本系列标准汇编将系统和权威地指导检验检测机构规范化操作,是食品检验检测领域的重要参考工具。 a食品检验技术人员0 a食品检验x国家标准y中国j汇编 aTS207.3-65v502a中国标准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88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8001482100034002262150016002603140367002763300883006433330021015266060035015476900018015827110023016008010023016231158-255820241112135837.0 a978-7-5026-5469-6dCNY498.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GB 5009食品理化检验系列标准汇编e2024年版h第三部b专著f中国标准出版社编 a北京c中国标准出版社d2024.09 a650页d29cm a中国标准出版社成立于1963年10月,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直属中央一级专业出版社,依法享有我国国家标准、部分行业标准的专有出版权。主要出版范围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重要标准的宣贯图书、各类标准汇编、标准化理论著作、教材、普及读物、质量技术监督法规、质量管理类图书、标准手册、词典、目录,以及音像制品,国家标准光盘及其他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 a食品理化检验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食品理化检验检测不仅可以保障食品安全,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对食品的成分、含量等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生产企业了解产品的质量情况,从而对产品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目前,我国大多数食品理化检验检测机构是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而设立的。为进一步提高食品理化检验检测机构的规范性,食品理化检验检测的研究与生产企业根据行业实际,及时将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使食品的各个环节技标生产并不断强化标准在生产中的作用。食品理化检验检测标准在重产发展、技术进步、质量安全、科学管理和整顿市场秩序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系列标准汇编收录了截至2024年1月批准发布的GB/T5009.1-003-GB5009.299-2024等170项国家标准.本书是GB5009食品理化检验系列标准汇编(2024年)版第三部,包括5009.206-2016-GB5009.256-2016,共收录国家标准43项。本系列标准汇编将系统和权威地指导检验检测机构规范化操作,是食品检验检测领域的重要参考工具。 a食品检验技术人员0 a食品检验x国家标准y中国j汇编 aTS207.3-65v502a中国标准出版社4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68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42001902150016002323140467002483300591007153330057013066060023013636900015013867010017014018010023014181158-255920241212110940.0 a978-7-5116-7200-1dCNY69.00 a202412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澳洲坚果油加工技术b专著f杜丽清等主编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1 a265页d26cm a杜丽清,男,1975年9月出生,山西静乐人,研究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热带水果研究,主持或参与了农业部环境保护项目、农业部行业标准、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中央级科研单位基础科研业务费、省级等20多项研究。主编论著3部,参编2部。作为主要成员申请农作物新品种登记2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奖成果2项。主编著作或完成已发布农业行业标准8部,其中第一完成人发布标准4部、授权专利8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ISTP、EI收录论文7篇。 a澳洲坚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来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我国澳洲坚果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附加值没有得到更好地提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澳洲坚果产业的发展。研究和开发高营养、高附加值澳洲坚果油及其深加工产品是澳洲坚果深加工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本书介绍了澳洲坚果制油技术、澳洲坚果油的组成特性以及澳洲坚果油降血脂功效及应用,提出了澳洲坚果油精炼技术,同时为了进一步挖掘产品附加值,详细介绍了澳洲坚果蛋白制备技术、澳洲坚果乳饮料生产技术、澳洲坚果多肽制备技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有一定的指导做用,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本书可供食品加工经营企业以及食用油脂领域科研人员阅读。 a本书可供食品加工经营企业以及食用油脂领域科研人员阅读0 a澳洲坚果x油料加工 aTS225.1v5 0a杜丽清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01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5001472100038002222150016002603300327002763330067006036060015006706900015006857110057007008010023007571158-256520240527160301.0 a978-7-5544-5421-3dCNY49.80 a20240527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 aCNb640000 ay z 000yy ar1 a露酒酿造b专著f《枸杞产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系列丛书编写委员会编 a银川c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d2024.01 a107页d26cm a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紧密围绕“以露酒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核心”的编写理念,力求满足职业技能培训及培训考核的需要。本书是对露酒工艺和相关科研的总结,详细介绍了露酒酿造工要求掌握的最新实用知识和技术,科学系统地介绍了露酒的定义、分类、酿造微生物基础知识、主要原料、生产工艺、名优露酒生产工艺、品评、安全环保和法律法规。 a本书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师、学生和露酒酿造、营销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0 a果酒x酿造 aTS262.7v502a枸杞产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系列丛书编写委员会4编 0aCNbFHWHc20240529 0128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3001542100034002072150016002413300694002573330015009516060021009666900015009877110033010028010023010351158-256720231211153744.0 a978-7-5587-4948-3b精装dCNY128.00 a2023121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云南白茶一本通b专著f云南茶业历史资料研究室编著 a昆明c云南科技出版社d2023.07 a234页d21cm a《云南白茶一本通》采用一问一答的模式,共有200多个问题,主要划分为六大板块:历史、价值、标准篇,产区、茶园、品种篇,原料、工艺篇,产品、仓储篇,冲泡、品鉴篇,人物采访篇。每一个可题的设置,我们尽量做到客观,全面,实用: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力求直接,诵俗,易懂。全书从对白茶历史的阐释、价值的判断到对产业的分析;从自然地理、茶园、品种、工艺仓储等方面的知识,到采摘、萎凋、干燥、压制等环节都做了简明扼要的阐述;除此,还包括泡茶、品鉴等方面的知识,均能帮助从业者和消费者了解云南白茶的方方面面。在第六个板块“人物采访篇”中,我们采访了包括协会领导,专家、策划人、企业经营者在内的12人。从他们的视角来谈云南白茶,其中不乏有益的启示。此外,我们还收集到了不少白茶样品,以图片的形式放入附录部分。 a茶叶爱好者0 a茶叶x介绍y云南 aTS272.5v502a云南茶业历史资料研究室4编著 0aCNbFHWHc20231213 0109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300439002583330091006976060025007886900012008137010017008258010023008421158-256820241218112717.0 a978-7-5772-1420-7dCNY69.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基于系统生物学的卷烟危害性评价方法b专著f蔡继宝主编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1 a263页d26cm a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已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吸烟与慢阻肺、心血管功能异常有关,有些疾病甚至认为吸烟是主要的诱导因素。因此,因此,采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全面评价卷烟的危害性,在无法实现全面禁烟的前提下减少吸烟对消费者的危害,对促进烟草行业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书重点讲述运用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向读者讲述了烟气暴露动物模型建立、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免疫学、毒理学和功能学研究等相关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a本书可为烟草行业从事烟草与健康研究、烟气化学分析、烟草生物学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技术借鉴0 a卷烟x有害物质x评价 aTS41v5 0a蔡继宝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27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6002102150016002463300521002623330129007836060049009126900013009617010017009747010017009918010023010081158-256920241028104004.0 a978-7-5184-4671-1dCNY99.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香加皮多糖、细辛多糖的制取及应用b专著f刘鹏飞,席高磊主编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4.04 a346页d26cm a本书是基于作者多年对多糖提取纯化、结构鉴定、清除自由基、保润和增香,以及烟草化学、感官评吸等方面经验积累和研究结果,以此为基础进行分专题撰写。本书以香加皮、细辛等为例,包含了详细的试验方法,清晰的数据分析和多方位的讨论,从原料、提纯、结构鉴定、衍生化到最终的保润、增香应用,一步一步进行,系统性、逻辑性较好。本书不同于其他多糖类的以医药应用为主介绍,本书侧重于多糖在烟草保润、增香等方面的应用,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食品企业从事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a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食品企业从事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0 a卷烟x加料x香加皮x多糖x提纯x烟草质量化学 aTS452v5 0a刘鹏飞4主编 0a席高磊4主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47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3001542100034002072150016002413140109002573140045003663300681004113330023010926060021011156900019011367010015011557020013011708010023011831158-257020240822142708.0 a978-7-5219-2835-8b精装dCNY198.00 a202408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刘文金家具设计研究文集b专著f刘文金著g刘岸等编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4.09 a600页d29cm a刘文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家具家饰工业设计中心常务副主任。 a刘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助教,刘文金儿子。 a刘文金长期从事工业设计教育、家具设计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工作。曾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传统家具艺术史料数据库”、国家博士点基金项目“家具产品LCA研究”、国家科技部成果推广项目“松木家具产品生产技术研究”等国家级项目3项。主持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木制品设计技术的研究”、“洞庭湖速生杨木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橱柜产品设计技术的研究”等省部级课题6项。主持企业委托横向科研项目多项,产品设计13次获大型产品博览会金奖,为企业创造直接基金效益5亿元人民币以上。公开出版《当代家具设计理论研究》《家具造型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基础》等专著5本。公开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本书精选收录刘文金教授第一作者文章40篇,通讯作者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论文62篇,合计102篇,全都是家具设计理论研究内容。 a木制品设计技术人员0 a家具x设计j文集 aTS664.01-53v5 0a刘文金4著 0a刘岸4编 0aCNbFHWHc20240829 0144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8001982150016002363000029002523140089002813300612003703330087009826060037010696900013011067010015011197010017011348010023011511158-257120240812165420.0 a978-7-112-30219-2dCNY79.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西文排版设计基础与训练b专著f彭璐,曹向晖编著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08 a168页d26cm a高等院校视觉设计系列教材 a彭璐,1978年出生于湖北省云梦县。200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设计艺术学博士学位。 a这本书诚实地介绍了瑞士学者在西文字体排印领域的真知,并融合了笔者2016年以来交流访学及后续教学研究的心得。第1和第2章阐述了西文排版的基础术语及分类,定义文字大小的单位和测量系统,帮助读者厘清西文排版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框架。第3章讲解西文编排设计的基本规律、方法和原理。第4章至第6章以大量的篇幅演绎了西文编排设计的训练方法。第4章是西文编排设计基础练习,要求学生灵活应用第3章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进行编辑排版。第5章则重在编排设计的形式感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有意味的版式传达思想和情感。第6章则以“易读性”为前提,进行创意性的版式设计。希望本书在高校西文编排设计教学、研究,以及相关设计业内人员研究与实务等方面提供借鉴参考。 a本书在高校西文编排设计教学、研究,以及相关设计业内人员研究与实务等方面提供借鉴参考0 a外文x版式x设计x高等学校j教材 aTS881v5 0a彭璐4编著 0a曹向晖4编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06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9001482100038001872150016002253300433002413330077006746060027007516900016007787010015007948010023008091158-257220241225104343.0 a978-7-5625-6100-2dCNY168.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浙江特色玉石鉴评b专著f王蓓等编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0 a340页d19cm a浙江省玉石资源丰富,四大国石中的青田石和鸡血石均产自浙江省,其中的优秀作品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名扬国内外。如今,浙江省又发现大量好品种、新品种,包括与青田石媲美的泰顺石,与云南黄龙玉争艳的浙江黄蜡石。这些颜色漂亮、质地温润、雕工精湛的玉石为本专著提供精美素材。本书将从地质背景、鉴定、精品赏析等方面,对青田石、鸡血石、泰顺石、黄蜡石进行鉴评。本书可作为广大珠宝玉石行业人员学习用书,也可供广大珠宝玉石爱好者学习参考。 a本书可作为广大珠宝玉石行业人员学习用书,也可供广大珠宝玉石爱好者学习参考0 a玉石x鉴定x评估y浙江 aTS933.21v5 0a王蓓4编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15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8001882150015002263000039002413300529002803330013008096060035008226900016008577010015008738010023008881158-257320241225103847.0 a978-7-5625-6102-6dCNY36.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有机宝石学实习指导书b专著f李妍主编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1 a80页d19cm a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 a有机宝石作为自然界中的瑰宝,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广泛用于首饰及装饰之中。这些包括琥珀、珍珠、珊瑚、象牙和玳瑁在内的有机宝石,每一块都承载着自然与时间的雕琢,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书既是“有机宝石学”课程的实习的指导书,也是学生自学和复习的指导书。本书为五个实习单元,分别为琥珀、珍珠、珊瑚、其他有机宝石品种(如象牙、玳瑁、煤精、贝壳等)和综合实习(未知品种鉴定)。本书涵盖了有机宝石的基础知识、分类、宝石学特征、鉴别方法及优化处理等,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旨在培养读者对有机宝石独立分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大意义。 a高校学生0 a有机矿物x宝石x高等学校j教材 aTS933.23v5 0a李妍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29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8002082150016002463300545002623330093008076060031009006900015009317010017009467020013009637020013009767020015009898010023010041158-257420240828091024.0 a978-7-5625-5960-3dCNY58.00 a202408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首饰设计基础教程b专著f王海涛主编g朱玉,金瑛,蔡善武编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08 a160页d19cm a《首饰设计教程》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首饰艺术专业本科学生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材,也可供自学者学习和借鉴。《首饰设计教程》介绍了刻面宝石结构及基本画法、金属结构及基本画法、首饰形制结构、首饰造型的基本设计方法、首饰创意作品展示。内容还包含了首饰设计的风格、首饰的设计元素、首饰制作工艺,展现了近几年较好的首饰设计师和高校师生设计作品,并作出直观的视觉解析。本书在内容方面力求体现知识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注重全面性、系统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易于开展教学实践,便于初学者参照学习首饰制作,有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首饰设计艺术。 a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首饰艺术专业本科学生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材,也可供自学者学习和借鉴0 a首饰x设计x高等学校j教材 aTS934.3v5 0a王海涛4主编 0a朱玉4编 0a金瑛4编 0a蔡善武4编 0aCNbFHWHc20240829 0121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107001492100034002562150016002903300465003063330023007715170033007946060039008276900015008667010015008817010013008967010013009098010023009221158-257520241231143118.0 a978-7-5092-2470-0dCNY128.00  a202412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一个苗族村落的民俗民艺与手工艺产业的传承更新b专著e控拜村苗族银饰技艺与银匠研究f但文红,李亮,江钊著 a北京c中国市场出版社d2023.11 a130页d26cm a本书在文化遗产学理论的指导下,以村里文化集体记忆要素分析为框架,记录了控拜村保留的苗族聚落、民居、节日、服饰技艺等活态生活和民俗民艺。全书以控拜村列入国家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制作为对象,深入研究了控拜苗族银饰手工经济的发展变迁,以及苗族银饰錾刻和花丝技艺的传承更新。书中以控拜银匠李正云大师的作品为代表,首次详细记录了苗族银帽、银衣、银压领、银项圈、银手镯的制作技艺,并介绍了李正云大师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的银饰作品创作和大师赛作品。 a苗族金银饰品爱好者1 a控拜村苗族银饰技艺与银匠研究0 a苗族x金银饰品x锻造x研究y雷山县 aTS934.3v5 0a但文红4著 0a李亮4著 0a江钊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58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2001482100038002102150015002483140354002633300593006173330027012106060015012376900017012527020015012697110022012848010023013061158-257620241227091619.0 a978-7-5725-1501-9dCNY49.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小巧可爱的钩针蕾丝台心布b专著f日本E&G创意编著g张心璐译 a郑州c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6 a96页d26cm a日本E&G创意:以出版手工图书为主。其出版的系列手工图书,大多已有国内出版社引进(包括我社)。该社出版的图书立意新颖,实用性高,手工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较高,在日本、欧美及中国各地区都享有较高知名度。张心璐,日语翻译。接触日语20余年,曾赴日本冲绳留学,跟随拼布作家比嘉江里子老师学习拼布。10年间,已翻译图书50余本,涉及拼布、刺绣、缝纫、编织、烹饪、童书等。 a《小巧可爱的钩针蕾丝台心布》一书精选了二十余款各种花型和尺寸钩针蕾丝台心布和装饰垫,并选择了对新手非常友好、容易上手的小尺寸设计,多为直径28cm以下的小巧可爱型。在花样选择上,以菠萝花、多种编织花样和花朵花样为主,或立体生动,或可爱有趣,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都有。书中每款作品使用的都是简单易学的常用钩针技法,只会钩织锁针、短针的朋友也可以轻松尝试。每款作品都附了精美的成品图、详细的编织方法和清晰名了的编织图,需要重点说明的是,为了让朋友们在钩织的时候能更方便看清图解,本书中所有作品的图解都用了对比鲜明的颜色展示,让你在钩织时能更快地分辨针目。新手和有一定编织经验的朋友都可以轻松入手。 a钩针编织学习者及爱好者0 a钩针x编织 aTS935.521v5 0a张心璐4译02a日本E&G创意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23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4001982150016002323140203002483300321004513330103007725170021008756060025008966900019009217010017009408010023009571158-257720241023105110.0 a978-7-122-34797-8dCNY69.80 a202410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图解零基础b专著e服装配色实用手册f朱涵梅编著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12 a315页d26cm a朱涵梅,上海纳薇服装设计有限公司资深服装设计师,主要从事品牌女装的设计、服装色彩搭配,擅长服装搭配、服装设计、配色方案等整体造型设计,专注于服装配色与服装造型的创新,设计多为都市女性的时尚实用服装。 a本书以“便携、速查”为出发点,详尽解析色彩理论,全面呈现不同场合的服装配色技巧。书中涵盖了基础色系、色彩情感、服装风格、服装类型等多方面的知识,并辅以大量生动案例和图片,旨在提升读者视觉体验并加深理解。无论是资深设计师,还是初学者,都能通过本书快速掌握服装配色的关键要点和实用技能,以及各类服装风格与色系的搭配技巧。 a本书不仅适合广大服装设计师和服装爱好者阅读和使用,也可作为在校师生和服装企业的教学参考书和培训用书1 a服装配色实用手册0 a服装设计x配色j图解 aTS941.11-64v5 0a朱涵梅4编著 0aCNbFHWHc20241024 0107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140151002523300327004033330021007306060025007516900015007767010015007918010023008061158-257820240626145544.0 a978-7-307-24452-8dCNY69.00 a202406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新时代“中国风格”服装创新设计研究b专著f杨孛主编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08 a217页d24cm a杨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设计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品牌设计、文创设计等,致力于开发设计创新理论模型,构建从理论到实践的整体理论分析框架。 a本书作为一本关于“新中国风的”时尚创新设计研究专著,运用了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新中国风时尚设计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开发了设计创新理论模型。这项研究将学术理论与设计工作者的经验整合在一起,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整体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不仅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风格时尚设计补充了理论知识,还为设计工作者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a服装设计研究人员0 a服装设计x研究y中国 aTS941.2v5 0a杨孛4主编 0aCNbFHWHc20240703 0127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2001472100034001992150016002332250029002493140175002783300418004533330009008715170018008806060059008986900016009577010017009738010023009901158-257920241126154405.0 a978-7-122-46783-6dCNY59.8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服装数字化设计b专著eCLO3D表现技法f徐万清主编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74页d26cm2 a纺织与服装专业新形态丛书 a徐万清,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讲师,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服装陈列专业委员会委员,致力于服装3D设计与制作、数字服装绘画、数字服装款式设计等课程教学研究。 a本书从服装数字化未来入手,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应用,然后以CLO3D系统为平台,设置了CLO3D界面介绍、CLO3D常用工具、渲染与动态走秀、常见男女装案例应用4个项目、20个任务。其中,项目1-3为CLO3D软件基本工具运用,项目4为结合企业服装案例的拓展和综合应用。本书将项目和任务知识、技能联系密切,应用实例包括多种服装,涉及面广。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学校服装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服装企业、公司或相关专业学习者的自学用书和参考书。 a高职1 aCLO3D表现技法0 a服装设计x计算机辅助设计x图形软件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S941.26v5 0a徐万清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14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6001952150016002313000054002473300473003013330019007746060021007936900015008147010017008297010017008468010023008631158-258120241231144555.0 a978-7-5184-3298-1dCNY46.0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华饮食文化概述b专著f胡付照,徐兴海编著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5.02 a284页d26cm a中国轻工业“十四五”规划教材 高等学校通识教育教材 a本书旨在说明明中国饮食文化是如何走出一条独特之路,成为世界饮食文化中的奇葩。本书通过概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历史发展特征,把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成熟过程与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进步演化过程相结合,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独特的地方,其特点,以解说为什么说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解说饮食文化如何承载着中国人精神的、心理的诉求,饮食又怎样与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结缘,发过来极大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阐述中国饮食文化是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最好的切入点。 a饮食文化爱好者0 a饮食x文化y中国 aTS971.2v5 0a胡付照4编著 0a徐兴海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8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4001802150016002143300515002303330013007456060037007586900017007957010015008128010023008271158-258220240730131409.0 a978-7-5690-7039-2dCNY42.00 a202407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东坡饮食文化b专著f李涛主编 a成都c四川大学出版社d2024.08 a128页d26cm a本教材为眉山职业学院课程配套教材,教材以东坡精神为轴,整中有分,在梳理东坡饮食文化根植的北宋饮食文化背景和东坡宦游经历的基础上,对其美食、酒、茶、养生、哲学等模块分而述之。该教材作为东坡饮食文化普及教材,能让人系统了解东坡饮食文化和东坡先生的精神内核。该教材分为“精致多元风:东坡滋味与北宋饮食”“行走美食家:宦游东坡与老饕养成”“知味善食乐:达观东坡与平淡美食”“偶得酒中趣:快意东坡与美酒佳酿”“佳茗似佳人:惬意东坡与烹茶品茗”“饮食养生法:自适东坡与饮食养生”“东坡立身道:哲人东坡与超然物外”七个章节。 a职业教育0 a饮食x文化y中国x职业教育j教材 aTS971.202v5 0a李涛4主编 0aCNbFHWHc20240807 0103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8001782150016002163000039002323300415002713330009006866060041006956900016007367010017007528010023007691158-258320240812150830.0 a978-7-5654-5000-6dCNY36.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茶道美学b专著f张海琼主编 a大连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d2024.01 a196页d26cm a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融合创新型教材 a本教材旨在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打造一本融媒体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以茶道寻根与美学传承为魂,以道铸魂;以茶道美学与审美理论为术,展开研习茶道的方法论;以人为审美核心能动力展开对茶、水、器、艺、境的美学研习与深度体验。书稿内容由八个模块构成,具体分别为:茶道寻根与美学传承;茶道美学与审美理论;茶艺师美学与审美能力;茶叶审评与美学品鉴;水之品德与品鉴标准;茶具艺术与美学赏析;茶艺创新与美学赏析;茶空间设计与美学赏析。 a高职0 a茶艺x美学y中国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S971.21v5 0a张海琼4主编 0aCNbFHWHc20240814 0106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51001522100034002032150016002373000039002533300393002923330009006856060043006946900016007377010017007537010017007708010023007871158-258420240821141345.0 a978-7-5689-4738-1dCNY59.00 a202408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aeng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茶文化与茶艺b专著e汉、英f马颖欣,丘巴比主编 a重庆c重庆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20页d26cm a高等职业教育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材 a本书由广东省职业院校一线骨干教师和企业工作者编写而成。本书精炼了我国传统的茶文化知识,以中英文的形式对茶艺知识进行介绍推广,为茶艺师、茶业经营者和茶文化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同时,本书对于国外茶文化爱好者来说是了解中国茶文化方便、快捷、实用、易学的很好教材,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本书将英语教育教学与餐饮结合,是一本非常使用的教材,适合职业教育餐饮类学生使用,也可以作为培训教材。 a高职0 a茶文化x茶艺y中国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S971.21v5 0a马颖欣4主编 0a丘巴比4主编 0aCNbFHWHc20240822 00881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300313002443330019005576060023005766900016005997010013006158010023006281158-258520240829081326.0 a978-7-5772-1240-1dCNY98.00 a202408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茶文化溯源与南路边茶研究b专著f任敏著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08 a373页d24cm a中国是最早发现茶、种植茶、利用茶的地方。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巴蜀是最早饮用茶叶的地方。南路边茶历史底蕴深厚,被誉为“民族团结茶”、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藏汉团结的“友谊之茶”,同时,也是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内容构成:第一编中国茶文化溯源;第二编在中国茶文化进程中的南路边茶;第三编南路边茶现状与发展研究。 a茶文化研究人员0 a茶文化x研究y中国 aTS971.21v5 0a任敏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32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1001542100036001852150015002213140172002363300577004083330017009856060023010026900016010257010019010418010023010601158-258620240806155656.0 a978-7-5013-8146-3b精装dCNY980.00 a202408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宋本茶经b专著f(唐)陆羽著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06 a50页d26cm a作者陆羽(733—804),湖北天门(古称竟陵)人,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苎翁,别号竟陵子,东冈子,因幼时被遗弃,得智积禅师收养,智积好茶,陆羽为师傅煮茶,逐渐痴迷茶学。 a中国茶文化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并将茶事升格为文化艺术,肇始于陆羽的《茶经》。《茶经》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是中国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第一次系统、全面总结唐代以前与茶有关的诸多经验,推动了后世茶生产和茶道普及;陆羽提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行俭德”从此成为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对后世茶学研究也有很深的影响,对中国茶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茶经》在《新唐书》《通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书中皆有记载,古代先后刊刻过六十多个版本,但南宋以前的多种版本现已不存,现存最早的版本就是宋左圭编、南宋咸淳九年(1273)刻《百川学海》本。 a茶文化爱好者0 a茶文化y中国z古代 aTS971.21v5 0c(唐)a陆羽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17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4001842150016002183140181002343300429004153330017008446060019008616900016008807010013008968010023009091158-258720240809165551.0 a978-7-5219-2767-2dCNY98.00 a202408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云起沧江·茶出邦东b专著f王淼著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4.07 a294页d22cm a王淼,2010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生于茶乡,长于茶乡,对普洱茶有着深厚的感情,毕业几年后开始专业从事普洱茶的生产、经营、文化传播活动,任职云南荣马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a本书以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的茶山为研究样本,这是一个在澜沧江边的茶乡,茶界著名的“昔归茶山”就在邦东乡。“云起沧江”的“沧江”指的就是澜沧江。本书围绕着邦东乡的地理、人文、历史,普洱茶文化、种植、品种、加工、茶叶特色,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人物采访(以当代茶农为主),和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以故事化、人文地理式的叙述方式,多元化地呈现出邦东乡的茶文化,以及当地茶农因茶致富的经历,展现邦东乡乡村振兴之路的发展历程和典型案例。 a茶文化爱好者0 a茶文化y临翔区 aTS971.21v5 0a王淼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69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9001542100034002032150016002373140657002533300447009103330017013576060019013746900016013937010017014098010023014261158-258820240904145159.0 a978-7-5219-2852-5b精装dCNY530.00 a202409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茶全书i四川蒙顶山茶卷b专著f钟国林主编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4.08 a501页d26cm a钟国林,生于 1966年3月,四川名山人,汉族,大专学历,国家一级评茶师,名山区茶业协会秘书长、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一直从事农村经济、茶业管理工作,2004 年起每年参加筹办名山县举办的主要茶事活动,参与名山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打造、蒙顶山建设、品种选育、茶文化茶技培训与宣传等工作。从2008 年起主要负责区茶业协会工作、“蒙顶山茶”品牌建设,负责申报“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百年世博金奖”“中国气候好产品”,指导协助申报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提议与参与将茶祖吴理真石像请进成都茶文化公园。执笔起草名山县茶叶产业“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写《名山县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实用技术手册》《“蒙顶山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手册》《蒙顶山茶文化简明知识读本》等。 a《中国茶全书》是一套完整对我国茶文化、茶产业、茶技术等进行全面阐述与介绍的资料性工具书,通过“中华文化”这个体,对我化本底资源进行细致挖掘和整理,汇集中国茶文化中的精粹内容,讲好中国茶故事让中国茶文化普及大众、传播海外,让中国茶叶惠及百姓、走向世界,推动茶产业和茶文化更好更大发展。《中国茶全书·四川蒙顶山茶卷》作为四川省的地市卷,是四川茶文化不可缺少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书主要介绍了四川蒙顶山的茶文化、茶产业、茶历史、茶品茶器、茶人茶事等。 a茶文化爱好者0 a茶文化x名山区 aTS971.21v5 0a钟国林4主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49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35001552100036001902150014002263140183002403300725004233330017011486060023011656900016011887010023012048010023012271158-258920240806155723.0 a978-7-5013-8147-0b精装dCNY1980.00 a202408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宋本酒经b专著f(北宋)朱翼中著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06 a2册d26cm a朱肱,字翼中,号无求子,大隐先生、大隐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祐三年(1088)进士,曾为奉议郎,故人称“朱奉议”。崇宁元年(1102)日蚀,上疏谏言,指摘时弊,忤旨罢官,侨居西湖大隐坊。 a酒经三卷,又名《北山酒经》,是一部酿酒生产工艺学著作。上卷总结了酒的特点及历代酿酒的重要理论,并对全书的酿酒制曲做了总述。中卷论述制曲原理,并收录了罨曲、风曲、?曲三类共十三种制曲方法。下卷论述酿酒工艺理论和制作方法,后附五种神仙酒法——武陵桃源酒法、真人变髭发方、妙理曲法、时中曲法、冷泉酒法。此本半叶十行,行十八字,左右双边,白口,双鱼尾。边框及栏线较黑较粗,墨迹清晰,笔锋较锐,显是初印或较早的印本。卷上叶四“桓公”之桓字缺末笔,故当刻于南宋。刻工金敦、金章、宋琳、徐通、李忠、吴正等,多为南宋前期浙江地区刻字工人,由此判断此本为南宋前期浙江地区刻本。书中钤有“钱谦益印”、“季振宜印”、“乾学”、“汪士钟印”、“菰里瞿镛”“铁琴铜剑楼”诸印,知其曾经清代钱谦益、季振宜、徐乾学、汪士钟、铁琴铜剑楼等藏书名家递藏。 a酒文化爱好者0 a酒文化y中国z古代 aTS971.22v5 0c(北宋)a朱翼中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67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140401002423300699006433330019013426060023013616900016013847010013014008010023014131158-259020241210105124.0 a978-7-5687-1637-6dCNY62.5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豫酒文化多模态创新表达研究b专著f闻华著 a湘潭c湘潭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21页d24cm a闻华,男,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作为校学术带头人参与过河南省外办举办的河南特色词条标准化翻译项目,负责“豫酒”部分翻译工作;主持完成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中原茶文化外宣的多模态话语构建与策略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融媒时代主流媒体内容的多模态表意分析和创新表达》;主持郑州市社科联《郑州国际形象的多模态话语构建与策略》项目;参编“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领队英语》。 a本书为2023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本书以近年来销量较好的豫酒品牌(如:仰韶酒、宝丰酒,杜康酒等)做为分析研究对象,梳理整合这些品牌背后的共有的文化历史脉络和发展内涵,研究其特色化的豫酒文化阐释方法,结合中原文化内涵对河南省众多豫酒品牌文化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类,形成豫酒文化的统一表达和分众表达体系。同时本书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分析豫酒品牌在进行外宣传播时的影响因素,并对典型豫酒品牌的多模态外宣的素材进行整理和收集,利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这些素材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评价其表达效果的优劣,从而归纳整理出一个指导性的,能展示河南特色酒文化的多模态积极表意策略。最后,本书在此基础上提出豫酒传播和外宣的综合性建议,为积极推广河南特色文化传播、助力豫酒振兴、促进河南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a酒文化研究人员0 a酒文化x研究y河南 aTS971.22v5 0a闻华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641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104001522100038002562150016002942250009003103140143003193300728004623330017011905170035012076060021012426900019012637010045012827020013013278010023013401158-259120240702134239.0 a978-7-5228-3792-5dCNY89.00 a20240702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开瓶过去b专著e探寻葡萄酒、啤酒和其他酒的旅程f(美)帕特里克·E.麦戈文(PatrickE.McGovern)著g宿凯译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06 a286页d21cm2 a启微 a作者帕特里克·E. 麦戈文(Patrick E. McGover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发酵饮料和健康项目的科学主管,同时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人类学兼职教授。 a在一次环游世界的数千年之旅中,“开瓶过去”这本书讲述了人类对饮料的独创性。随着考古、化学、艺术和文本的线索,美国考古学家帕特里克·E。麦戈文(PatrickE。McGovern)是古代酒精饮料研究的专家,他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人类如何跨文化创造和享用发酵饮料的最新情况。一路上,他探索了一个关于这种酒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整体作用的挑衅性假设。例如,我们发现,现代世界的谷类主食很可能是驯化的,因为它们具有制造大量酒精饮料的潜力。其中包括中国和日本的美味米酒,美洲的玉米啤酒,以及非洲的小米和高粱饮料。人类还学会了如何从蜂蜜和葡萄酒中,从各种外来水果中,甚至从新世界的可可(巧克力)水果的甜果肉中,制作蜂蜜酒。事实证明,无论是精神改变、医学、宗教象征、社会润滑剂还是艺术灵感,饮料不仅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而且可能是人类状况本身的基础。 a酒文化爱好者1 a探寻葡萄酒、啤酒和其他酒的旅程0 a酒文化j通俗读物 aTS971.22-49v5 0c(美)a麦戈文c(McGovern, Patrick E.)4著 0a宿凯4译 0aCNbFHWHc20240710 0116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6001982150016002343140148002503300418003983330013008165170017008296060009008466900015008557010017008708010023008871158-259220241021153732.0 a978-7-5184-5161-6dCNY68.00 a202410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地中海饮食计划b专著e四季元气食单f康晓芸编著 a北京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2024.11 a208页d24cm a小红书美食博主,因在平台分享健康饮食法 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由于她创作的料理无需花费太多精力,在家就可以完成,也被更多的年轻读者和上班族所关注。 a地中海饮食,是泛指希腊、法国等处于地中海沿岸的各国以自然的营养物质为基础,包括橄榄油、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再辅以独特调料的饮食方式。饮食结构较健康,还有降糖、减脂、预防慢性病、调理体质等功效。本书将地中海饮食法本土化,分享了近100套四季饮食方案,指导人们将这一饮食法回归日常餐桌。将本书所介绍的烹饪方法延伸运用到家常料理中,比如炒菜、煮汤、拌饭、拌面等,可以让餐桌变得更加丰富,也让人民的饮食变得更加健康。 a大众读者1 a四季元气食单0 a食谱 aTS972.1v5 0a康晓芸4编著 0aCNbFHWHc20241024 0107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4001952150016002293000052002453300283002973330121005806060041007016900017007427010017007597010017007768010023007931158-259320241231085820.0 a978-7-111-77130-2dCNY49.8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式烹调师i中级b专著f袁旭超,高艳普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5.01 a138页d26cm a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材 高技能人才培养用书 a本书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式烹调师》(2018年版)的要求,按照标准、教材、试题相衔接的原则编写,从岗位培训需求出发,介绍了中级中式烹调师应掌握的技能和相关知识,涉及原料初加工、原料分档与切配、原料预制加工、菜肴制作等内容,并配有模拟题、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以便企业培训和读者自测。 a本书适用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也可作为读者考前复习用书,还可供中高职、技工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0 a中式菜肴x烹饪x职业技能x鉴定j教材 aTS972.117v5 0a袁旭超4主编 0a高艳普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27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5001472100042002322150016002743300620002903330009009106060063009196900017009827110027009998010023010261158-259420241104155009.0 a978-7-5167-6299-8dCNY25.00 a202411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烹饪(中式烹调)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b专著f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130页d26cm a为贯彻落实《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人社部函〔2022〕20号)和《关于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安排和启动第一阶段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函〔2022〕88号)要求,2022年5—7月,教材办依托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指导委员会及相关技工院校,在机床切削加工(车工)等31个专业原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及一体化课程规范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开发了第一批31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并于8月由部职业能力建设司颁布试用。现拟在充分吸收学校试用意见、借鉴第二批72个专业开发成果的基础上,由课标开发团队对第一批31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进行修订后正式出版。 a中专0 a中式菜肴x烹饪x人才培养x课程标准x技工学校j教学参考资料 aTS972.117v502a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10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5002263300503002413330009007446060035007536900017007887010015008057010015008208010023008351158-259520240517114047.0 a978-7-5697-2088-4dCNY59.00 a202405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渝味川菜标准化教程b专著f黄轶,董兵主编 a重庆c西南大学出版社d2024.05 a70页d26cm a本书根据传统川菜在巴渝地区的发展与创新,迎合市场需求,选取地域菜系中具有标志性、知名度较高、深广影响力的菜品为载体呈现其制作标准。本书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中餐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坚持以培养职业技能和专业综合素养为重点进行编写,内容从家禽、家畜、海河鲜类原料菜肴出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五十道菜肴,从菜肴文化,原料标准,工艺制作流程,菜肴特点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菜肴制作详解,其易懂、易操作的特点将是广大餐饮经营者、美食爱好者、烹饪从业者、餐饮培训机构、餐饮类职业院校不可或缺参考资料。 a中专0 a川菜x烹饪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TS972.117v5 0a黄轶4主编 0a董兵4主编 0aCNbFHWHc20240522 0134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000033002443140231002773300447005083330013009556060041009686900017010097010017010267010017010438010023010601158-259720241210115501.0 a978-7-111-77118-0dCNY50.00 a202412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西式烹调师i高级b专著f李祥睿,陈洪华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1 a172页d26cm a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材 a李祥睿,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副教授,任江苏省烹饪研究所西餐研究室主任。注册中国烹饪大师、江苏省烹饪大师、淮扬菜烹饪名师、国家西餐技能高级考评员、国家调酒技能考评员。主要研究方向,西餐工艺、韩国料理、饮品与调酒。出版图书10余种。 a本书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西式烹调师(2018年版)》的要求,按照标准、教材、试题相衔接的原则编写。本书介绍了高级西式烹调师应掌握的技能和相关知识,涉及原料加工、冷菜烹调和热菜烹调等内容,具体细分为原料腌渍、原料成型、冷菜调味汁制作、冷菜加工与拼摆、汤类制作、少司制作和热菜制作等部分,并配有模拟题、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本书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图文并茂,适用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也可供中高职、技工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a职业教育0 a西式菜肴x烹饪x职业技能x鉴定j教材 aTS972.118v5 0a李祥睿4主编 0a陈洪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19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42002122150016002543000021002703300531002913330013008226060037008356900017008727110039008898010023009281158-259820241111095111.0 a978-7-5167-6034-5dCNY30.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日式料理制作实用教程b专著f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组织编写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120页d26cm a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a1.主要内容:包括日式料理概述,日式料理从业人员的着装、礼仪礼貌,日式料理制作的烹饪技法,日式料理食材切配刀工运用,日式料理装盘技巧等日式料理厨房实用技能知识和理论知识。2.主要特点:内容齐全丰富,文字简单易懂,以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操作的形式,指导相关从业人员合理简明易懂地学习日式料理制作。3.选题价值:目前,日式料理制作从业人员素养与技术能力参差不齐,无法满足现餐饮市场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在依托本校专业优势的基础上,紧密衔接上海佐越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等餐饮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开发编写本教材,以适应市场需求。 a职业教育0 a烹饪x方法y日本x职业培训j教材 aTS972.119v502a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114 0124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0001862150016002163140309002323300365005413330015009066060019009216900017009407110019009578010023009761158-259920241111105842.0 a978-7-5168-4044-3dCNY58.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百吃不厌家常菜b专著f彦普书坊编著 a北京c台海出版社d2024.11 a192页d24cm a彦普书坊,图书选题多倾向于青少年读物、成功励志、传统文化及文化艺术等类别。成立十多年来,公司将图书出版与市场紧密结合,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设计排版等方面,经多年的用心琢磨与实践,已日渐纯熟。工作室致力于用心做好每一本图书,拒绝平庸,始终注重图书的质量,倾力打造图书品牌,力求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阅读内容。 a本书是一部菜谱类图书。《百吃不厌家常菜》一书精选数百余道深受人们喜爱的家常菜,分为“百吃不厌妈妈菜”“麻辣川菜”“过瘾湘菜”“无肉不欢”“蒸煮两相悦”“家常小海鲜”六个篇章,系统介绍了荤食、素食、烧烤、料理、海鲜等各类家常菜的做法,同时详细介绍了各种菜式所用到的材料、调料,食材易于购买,烹饪步骤清晰,操作简单,详略得当,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食物的制作要点。 a烹饪爱好者0 a家常菜肴x菜谱 aTS972.127v502a彦普书坊4编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00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25001482100042001732150016002153000027002313300407002583330013006656060035006786900016007137010015007298010023007441158-260020241230164728.0 a978-7-5167-6278-3dCNY1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美甲b专著f李安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11 a169页d21cm a就业技能培训新模式教材 a本教材针对美甲师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安排相关内容,知识内容以岗位必备知识为主叙述精炼实用;操作技能部分逐一解析岗位必备技能点。本书内容包括:职业守则、指甲生理知识、美甲工具和设备、安全卫生知识、指甲护理、手足部护理、修饰指甲等。本教材的一大亮点是采用二维码形式提供知识难点或技能演示视频,可以直接扫码观看,帮助读者尽快掌握知识难点和技能点,提高岗位操作能力。本书可供开展就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培训使用。 a职业教育0 a指(趾)甲x化妆x职业培训j教材 aTS974.15v5 0a李安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091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100038001782150016002163300363002323330017005956060015006126900018006277010015006458010023006601158-260120240531153755.0 a978-7-5369-8803-3dCNY48.00 a202405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美容师手册b专著f奚永顺著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9 a226页d26cm a本书涵盖了医学的皮肤学、内分泌学、药学、日用化工原料及工艺学、电器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技术的综合。全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分别对美丽参数、皮肤结构解构、神秘的内分泌、神奇的物质、黄褐斑与青春痘解码、瘦身有方、相关皮肤病、化妆品的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对美容前沿技术也有新的解读,旨在提高人们对美容的认知,也对长期从事美容工作的中高级人员有答疑解惑和指导作用。 a美容医学人员0 a美容j手册 aTS974.1-62v5 0a奚永顺4著 0aCNbFHWHc20240605 0135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8001472100034002052150016002393140300002553300302005553330138008575170030009956060021010256900016010467010017010628010023010791158-260220241126155644.0 a978-7-121-49119-1dCNY98.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挽云鬓b专著eBJD古风盘发与现代编发教程f是娜娜呀等著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11 a192页d26cm a董雁云,笔名“是娜娜呀”,独立BJD设计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1年BJD行业从业经验,立志分享美好的事物给所有BJD用户。姜娜娜,笔名“栗仁仁”,拥有两年假发造型经验,擅长古风盘发和饰品制作,曾受邀为新娃社设计造型刘诺,笔名“火玥儿”,擅长BJD古风盘发及发饰制作,曾与多家娃社合作制作BJD的古风整体造型。 a本书主要围绕女生的古风盘发和现代编发展开讲解,共收录16个古风盘发案例、5个现代风编发案例,随书附赠12个案例视频,可以扫描二维码在线观看。其中,第1章讲解古风盘发的材料与工具;第2章展示现代造型发的常用技法,包含烫卷手法、垫高颅顶、修剪和编辫子;第3-5章为古风盘发造型案例讲解;第6章为现代编发案例讲解。 a本书适合艺术专业的老师、学生、相关领域从业者,以及娃娃爱好者阅读和使用。本书装帧考究,印刷精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习BJD手办的优秀读物1 aBJD古风盘发与现代编发教程0 a发型x设计j教材 aTS974.21v5 0a是娜娜呀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86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0001472100038002172150016002553140375002713300839006463330019014856060017015046900013015217110031015347110025015658010023015901158-260320241203153805.0 a978-7-5228-4517-3dCNY88.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家政学研究h第4辑b专著f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河北省家政学会主编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4.11 a283页d24cm a王永颜,男,教育学博士,博士后。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石家庄市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河北省家政学会副理事长,西北联合大学联盟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在《光明日报》《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发展研究》《电化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广西社会科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等全国重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 a《家政学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交流成果、活跃学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宗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探究我国新时代家政学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家政学研究》是由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河北省家政学会联合创办的学术集刊,每年出版两辑。集刊以家政学理论、家政教育、家政思想、家政比较研究、家政产业、家政政策、养老、育幼、健康照护等为主要研究领域。本辑为第4辑,包含“热点聚焦”“国际视野”“家政服务业”“家政教育”“会议综述”五个栏目,内容涉及“物业+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构建、城乡融合养老模式构建、日本家庭科教科书的研究、威尔士托育课程体系观察、英国代际托儿所调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优化路径研究、河北省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家政进社区建设的内涵及其意义、劳动阶层子女成长经历的叙事研究、促进幼儿自信心养成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以及第二届家政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a家政学研究人员0 a家政学x研究 aTS976v502a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4主编02a河北省家政学会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38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5001472100042002322150016002743000035002903300703003253330013010286060029010416900015010707110035010858010023011201158-260520240809164258.0 a978-7-5167-5771-0dCNY38.00 a202408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粤港澳大湾区家政服务e菲式家政服务项目式教学b专著f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组织编写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197页d26cm a广东省“南粤家政”工程培训教材 a本教材属于广东省“南粤家政”工程培训教材中的一本,作为中国家政服务职业培训教材,提供给已在国内接受过基础培训的家政服务员学习,将菲式服务理念与已掌握的服务技能、知识体系融会贯通,让中国的家政服务人员也同样具备较高的“菲式”家政服务专业素养。学员通过学习教材内容,能够掌握职业化、专业化的家政服务知识与技能的培育流程,并学习到“菲佣”服务精神与服务理念。教材将简要介绍菲律宾家政服务人员的人群画像,并通过描述“菲佣”在工作中的典型场景,搭配场景图片,构成她们基本工作内容,重点体现菲式家政服务的细致与规范,传达“菲佣”的服务精神与服务理念,生动全面地描绘出“一个菲佣是怎样炼成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中菲家政服务概述、粤港澳地区文化、菲式家政职业素养、菲式家政服务的主要内容、菲式家政人才培养方法等。 a职业教育0 a家政服务x职业培训j教材 aTS976.7v502a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0814 0172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16001472050008002632100038002712150016003092250031003253140491003563300423008473330035012706060053013056900010013587020017013687110041013858010023014261158-260620241206154744.0 a978-7-112-30557-5dCNY68.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教材h1i场地与建筑方案设计:作图题b专著f全国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教材编委会编g曹纬浚主编 a3版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93页d26cm2 a全国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丛书 a本书的编写教师自1995年起就先后参加了北京市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辅导班的教学工作。他们都是本专业具有较深造诣的高级工程师和教授,分别来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曹纬浚,北京城建设计院前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本书主编;王又佳、李英、张思浩、何力、荣玥芳、侯云芬、钱民刚、樊振和、黄莉,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副教授;许萍、陈岚,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冯玲,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贾昭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教授级工程师。 a本书是依据2021年版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以及2022年全国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全新编写的,丛书构架及个分册内容调整后,更加贴近新版考试大纲的要求,内容也更丰富了。本套书每年组织专家根据考试大纲的最新要求、题型的变化思路和国家最新颁布的标准、规范、强制性条文(例如: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通用规范)对本套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本套书内容的不过时、不陈旧,甚至具有了一定的前瞻性。 a参加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场地x建筑方案x建筑设计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TUv5 0a曹纬浚4主编02a全国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教材编委会4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729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13001482050008002612100038002692150016003072250031003233140491003543300423008453330035012686060057013036900010013607020017013707110041013878010023014281158-260720241206155053.0 a978-7-112-30570-4dCNY156.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教材h2i建筑设计 建筑材料与构造b专著f全国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教材编委会编g曹纬浚主编 a3版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1 a727页d26cm2 a全国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丛书 a本书的编写教师自1995年起就先后参加了北京市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辅导班的教学工作。他们都是本专业具有较深造诣的高级工程师和教授,分别来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曹纬浚,北京城建设计院前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本书主编;王又佳、李英、张思浩、何力、荣玥芳、侯云芬、钱民刚、樊振和、黄莉,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副教授;许萍、陈岚,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冯玲,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贾昭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教授级工程师。 a本书是依据2021年版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以及2022年全国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全新编写的,丛书构架及个分册内容调整后,更加贴近新版考试大纲的要求,内容也更丰富了。本套书每年组织专家根据考试大纲的最新要求、题型的变化思路和国家最新颁布的标准、规范、强制性条文(例如: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通用规范)对本套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本套书内容的不过时、不陈旧,甚至具有了一定的前瞻性。 a参加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建筑设计x建筑材料x建筑构造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TUv5 0a曹纬浚4主编02a全国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教材编委会4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735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13001482050008002612100038002692150016003072250031003233140491003543300423008453330035012686060063013036900010013667020017013767110041013938010023014341158-260820241129095132.0 a978-7-112-30550-6dCNY166.00 a202411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教材h3i建筑结构 建筑物理与设备b专著f全国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教材编委会编g曹纬浚主编 a3版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1 a765页d26cm2 a全国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丛书 a本书的编写教师自1995年起就先后参加了北京市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辅导班的教学工作。他们都是本专业具有较深造诣的高级工程师和教授,分别来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曹纬浚,北京城建设计院前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本书主编;王又佳、李英、张思浩、何力、荣玥芳、侯云芬、钱民刚、樊振和、黄莉,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副教授;许萍、陈岚,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冯玲,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贾昭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教授级工程师。 a本书是依据2021年版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以及2022年全国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全新编写的,丛书构架及个分册内容调整后,更加贴近新版考试大纲的要求,内容也更丰富了。本套书每年组织专家根据考试大纲的最新要求、题型的变化思路和国家最新颁布的标准、规范、强制性条文(例如: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通用规范)对本套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本套书内容的不过时、不陈旧,甚至具有了一定的前瞻性。 a参加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建筑结构x建筑物理学x房屋建筑设备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TUv5 0a曹纬浚4主编02a全国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教材编委会4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733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17001482050008002652100038002732150016003112250031003273140491003583300423008493330035012726060057013076900010013647020017013747110041013918010023014321158-260920241206154935.0 a978-7-112-30556-8dCNY106.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教材h4i建筑经济 施工与设计业务管理b专著f全国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教材编委会编g曹纬浚主编 a3版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2 a493页d26cm2 a全国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丛书 a本书的编写教师自1995年起就先后参加了北京市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辅导班的教学工作。他们都是本专业具有较深造诣的高级工程师和教授,分别来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曹纬浚,北京城建设计院前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本书主编;王又佳、李英、张思浩、何力、荣玥芳、侯云芬、钱民刚、樊振和、黄莉,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副教授;许萍、陈岚,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冯玲,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贾昭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教授级工程师。 a本书是依据2021年版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以及2022年全国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全新编写的,丛书构架及个分册内容调整后,更加贴近新版考试大纲的要求,内容也更丰富了。本套书每年组织专家根据考试大纲的最新要求、题型的变化思路和国家最新颁布的标准、规范、强制性条文(例如: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通用规范)对本套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本套书内容的不过时、不陈旧,甚至具有了一定的前瞻性。 a参加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建筑经济x建筑施工x建筑设计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TUv5 0a曹纬浚4主编02a全国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教材编委会4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61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8001842150016002222250039002383140438002773300541007153330021012566060033012776900014013107010013013248010023013371158-261020241213112233.0 a978-7-112-30631-2dCNY58.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建筑中地热能利用b专著f崔萍等著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2 a168页d26cm2 a“双碳”目标下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利用 a崔萍,教授,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副院长。承担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荣获了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地热能建筑利用技术领域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工程经验,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山东建筑大学的特色优势研究方向。于明志,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教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负责人。山东建筑大学能源利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所长。山东建筑大学热物性研究检测中心副主任。中国热管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 a本书讲述了当前国内外地热能在建筑中利用的新技术。书中既有传统的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也包括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利用技术,例如桩基埋管换热器以及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的原理介绍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本书注重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部分章节将与工程设计人员联合编写,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工程案例分析。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第三章开式系统水源热泵;第四章水平地埋管地源热泵;第五章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第六章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第七章中深层地热能利用技术;第八章岩土热物性测试方法;第九章地热能系统调试、运行及维护;第十章工程案例分析。 a生态建筑研究人员0 a地热能x应用x生态建筑x研究 aTU-023v5 0a崔萍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873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49001492050011001982100034002092150016002433140522002593300617007813330105013985170023015036060027015266900016015537010015015698010023015841158-261120241230103603.0 a978-7-5477-4779-7dCNY24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穿墙透壁b专著e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f李乾朗著 a增订版 a北京c北京日报出版社d2024.11 a544页d26cm a李乾朗,1949 年出生,中国传统建筑研究者、古迹修护研究专家、画家,尤以精细的建筑解剖图独树一帜,历任台湾艺术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及古迹艺术修护学系客座教授,并主持多项古迹与历史建筑的调查研究计划。自20世纪80年代起,追随梁思成的脚步,逐步走访考察大陆古建筑,直接面对建筑速写描绘,持续30余年。1978 年出版第一本著作《金门民居建筑》,其后出版《台湾建筑史》、《台湾近代建筑》、《二十世纪台湾建筑》、《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古迹入门》(与俞怡萍合著)、《穿墙透壁》、《直探匠心》等120余部与传统或近代建筑相关的著作。 a本书为作者二十年来中国古建筑考察的心得总结。涵盖三个主要面向、十六大类建筑,深入探索五十一座经典个案。时间由秦汉以迄明清,空间遍布中华大地。无论是尺度宏大的宫殿寺院、因地制宜的民居,或是亭台水榭著名园林,还有体现藏传佛教精神的喇嘛寺、具有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唤拜塔等,作者皆以最能彰显各个古建筑特色的剖视彩图,加上实景摄影图像与特色导览,引领读者进入时光隧道,甚至穿墙破壁,领略古代匠师高超的工艺技术,体验每一座古建筑令人惊艳的空间美感。在经典个案之后,另有同类型其他实例的介绍与比较;而“延伸议题”则以简练的文字、精细的手绘线图与大量的摄影图片,归纳整理中国古建筑之基本欣赏知识。最后并附中国古建筑常见术语词解。 a建筑学者和学生,历史爱好者,旅游爱好者,艺术和设计爱好者,文化研究者,摄影师和插画师,古迹保护工作者1 a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0 a古建筑x建筑艺术y中国 aTU-092.2v5 0a李乾朗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86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1001542100038001952150016002333140600002493300643008493330017014926060031015096900020015407010015015607010013015758010023015881158-261220240913162423.0 a978-7-112-30425-7b精装dCNY238.00 a202409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潮汕古建筑营造b专著f纪传英,肖东著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0 a267页d29cm a纪传英,国家级非遗项目“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汕头市人,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古建筑营造师。原为汕头市著名版画家(1983年版画作品《岭南春雨》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奖”)。1968年开始涉足古建筑行业。1980年起,开始成立个体古建筑工程队。2006年,创办汕头市纪传英古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2014年公司更名为广东纪传英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荣获“罗哲文奖”(十大杰出人物)、中国民族建筑事业优秀人物、首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广东省传统建筑专家委员会专家、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 纪传英团队修复的新加坡粤海清庙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资产保存优异奖”、新加坡政府“旧建筑修复工程奖”。 a本书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古建筑营造师纪传英从业四十余年的古建营造艺术记录,内容涵盖古建筑、文物、古典园林的修缮与保护、仿古建筑的营建,既有丰富的照片、技术图纸的呈现,也有创作过程的回顾和经验总结,以及潮汕古建筑在构造、材料、施工和维护等方面的技艺记录。作者纪传英坚守传统建筑文化,汲取潮汕民间能工巧匠的智慧,传承潮汕古建筑的优秀技术工艺经验,作品汇集于《纪传英古建营造艺术潮汕卷》。本书内容涵盖纪传英在广东的潮州、汕头和揭阳三个地区的22个作品,包括古寺庙、古塔、会馆、宗祠、古城等。其中新加坡粤海清庙获联合国文化资产保存优异奖,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项目获广东省文物保护工程典型案例大奖。 a古建筑爱好者0 a古建筑x建筑艺术y潮汕地区 aTU-092.965.2v5 0a纪传英4著 0a肖东4著 0aCNbFHWHc20240919 02129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05000800186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000055002443140415002993140303007143300574010173330129015916060047017206900017017677010017017847010015018018010023018161158-261320240904133801.0 a978-7-5219-2864-8dCNY85.00 a202409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西方园林史b专著f朱建宁,赵晶编著 a4版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4.10 a210页d26cm a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重点规划教材 a朱建宁,男,1995年3月开始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任教至今,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承担课程包括风景园林设计(本科生)、西方园林史(本科生)、综合Studio(本科生)、风景园林设计(研究生);现任住建部科技委委员、住建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住建部海绵城市专家组成员;出版教材有《西方园林》(合著)、《西方园林史——19世纪之前》、《西方园林史——19世纪之前》(第2版)。 a赵晶,女,2012年开始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任教至今,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园林史、园林设计、园林艺术原理、科技论文写作、CHINESEGARDENART。研究领域为园林历史理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多模态技术、绿色生态网络与生态修复。主讲课程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西方园林历史与艺术”等。 a“西方园林史”是高等院校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西方园林史》(第4版)按照西方园林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系统地阐述了从古埃及到近代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及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园林艺术风格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历程、典型特征、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助于读者系统地了解西方园林的艺术特点以及蕴含的自然观和思想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读者的专业素养和鉴赏能力,丰富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园林、风景园林等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城乡规划、建筑学、观赏园艺、旅游等相关专业人员了解西方园林的参考资料。 a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园林、风景园林等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城乡规划、建筑学、观赏园艺、旅游等相关专业人员了解西方园林的参考资料0 a古典园林x建筑史x西方国家x高等学校j教材 aTU-098.45v5 0a朱建宁4编著 0a赵晶4编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01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42001902150016002323300346002483330075005946060027006696900016006967010017007127010017007298010023007461158-261420241203150805.0 a978-7-312-06140-0dCNY45.00 a202412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建筑能耗分析b专著f王海涛,成祖德主编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11 a143页d24cm a安徽省省级研究生规划教材。基于建筑能耗分析的案例教材,通过实例进解,详细介绍建筑节能主干研究方向的主要前沿研究领域,如建筑节能技术、零碳能源技术、零碳低碳工业技术等,实现广泛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内容包括建筑能耗分析概述、建筑环境数据和建筑能耗分析软件介绍、建筑能耗分析软件Designbuilder使用、能耗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平台、建筑能耗案例分析等。 a本书可作为能源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建筑能耗分析学习者阅读参考0 a建筑能耗x研究生j教材 aTU111.19v5 0a王海涛4主编 0a成祖德4主编 0aCNbFHWHc20241205 0111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6002012150016002373300514002533330021007676060027007886900015008157110031008308010023008611158-261520241031153539.0 a978-7-202-16804-2dCNY150.00 a202410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30000 ay z 000yy ar1 a河北省建筑节能志b专著f河北省城市更新促进中心编 a石家庄c河北人民出版社d2023.12 a275页d26cm a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客观地记述1988年至2015年河北省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历程。采用篇章体,篇首设概述、大事记,其后依次设墙体材料革新、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筑及其评价标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住宅(建筑)产业现代化等9章,讲述了二十七年来河北省在建筑节能工作中不断采用新技术,应用新科技的革新发展情况。本书的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河北省建筑档案,以及省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因此本书具有一定资料文献价值。 a建筑节能研究人员0 a建筑x节能x概况y河北 aTU111.4v502a河北省城市更新促进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13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81001542100042002352150016002773300443002933330025007365170025007616060029007866900018008157110033008338010023008661158-261620241106101853.0 a978-7-5713-4761-1b精装dCNY248.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智慧灯杆经典案例解读b专著e从道路照明到智慧灯杆f上海浦东智能照明联合会编著 a南京c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0 a298页d26cm a本书是一本关于智慧灯杆理念与实践的指导书,本书一共十个章节,前半部分从应用场景、产业链、运营模式、设计要求等方面进行阐述,内容详实、条理清晰的介绍了智慧灯杆的技术理念和系统架构;后半部分是智慧灯杆的经典案例解读,其中包括道路、城区、园区、公路等大量真实案例,涵盖项目现状、需求分析、项目设计、后期运营等方面,方便读者参考阅读,实用性强。全书理论与实际结合,案例丰富实用,图文并茂,既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从业人员的工作指南。 a室外照明智能技术人员1 a从道路照明到智慧灯杆0 a智能技术x应用x室外照明 aTU113.6-39v502a上海浦东智能照明联合会4编著 0aCNbFHWHc20241107 0201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2250031002583140506002893300826007953330025016215170029016466060023016756900011016987010013017098010023017221158-261720240919152714.0 a978-7-5765-1346-2dCNY98.00 a202409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建筑设计教学档案b专著e以议题开启的设计教学实践f胡滨著 a上海c同济大学出版社d2024.10 a182页d26cm2 a建筑·城规设计教学前沿论丛 a胡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建筑学学士、建筑学硕士,美国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博士。曾在东南大学任教,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意大利帕维亚大学(University of Pavia)、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访学,任访问教授和访问学者。已出版《空间的回响 回响的空间》(译著),《从大地开始 到天空之下》《空间与身体——建筑设计基础教程》《藏式住屋的变迁——拉萨地区1980年代之后乡村民居的演变研究》(专著)。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设计教学研究、地景与地域特征、民居研究。 a本书是关于建筑学本科高年级设计教学的研究,它与已出版的《空间与身体——建筑设计基础教程》(一年级教学)、《从大地开始到天空之下》(二年级教学)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大学本科设计教学框架。本书通过分析本科三、四年级4个自选题的教案设计,来探讨以议题开启设计教学的方法。书中不仅对“边·界”“身体与纪念性”“领域”“框架中的关系关系中的框架”“日常”“黑盒子、白盒子、声场”“当下家的边界机制及其空间特征研究”“图像(建筑图)作为再现的工具”等议题展开了讨论,而且也阐明了议题与教案设计、教学实施之间的关联性,并提出以抽象的专题练习来衔接议题与练习、研究与教学。同时,本书通过“纸上”设计教学计划梳理了本科各年级设计练习之间的衔接,以议题为载体确立了练习的内容和内容之间的连续性——递进且叠合的关系。设计教学计划关注的不是体系建设,而是每个练习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指向。尤为重要的是,本书通过附录中的案例索引和案例名录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线索。 a建筑设计教学研究人员1 a以议题开启的设计教学实践0 a建筑设计x教学研究 aTU2v5 0a胡滨4著 0aCNbFHWHc20240926 0109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34002202150016002543000032002703300158003023330186004606060025006466060063006716900013007346900018007477110037007658010023008021158-261820240508153940.0 a978-7-5182-1659-8dCNY49.00 a202405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供暖空调用复合塑料管选用与安装b专著f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 a北京c中国计划出版社d2024.01 a188页d19cm a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23K209 a本书内容包括:设计选用说明、施工与安装说明、PP-R复合管、铝合金衬PE-RT、PB管、PP-R稳态管、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的规格尺寸、主要性能、主要连接方式等内容。 a本书适用于民用建筑内供暖和空调输配系统(不包括地板供暖系统的末端盘管),管材公称外径不大于200mm、系统工作压力不大于1.6MPa、长期工作水温不小于20℃、不大于80℃的复合塑料管设计选用和安装0 a建筑设计y中国j图集0 a空气调节设备x塑料管材x供热管道x建筑安装工程y中国j图集 aTU206v5 aTU831.4-64v502a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4组织编制 0aCNbFHWHc20240515 0105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1001482100034002192150016002533000034002693300256003033330083005596060025006426060031006676900013006986900014007117110045007258010023007701158-261920240508153953.0 a978-7-5182-1703-8dCNY112.00 a202405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内隔墙i轻质条板h一b专著f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织编制 a北京c中国计划出版社d2024.03 a200页d26cm a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24J113-1 a本书包括8种类型轻质条板隔墙:1.混凝土轻质条板内隔墙;2.水泥条板内隔墙;3.石膏空心条板内隔墙;4.发泡陶瓷轻质条板及其复合条板内隔墙;5.聚苯颗粒水泥条板及其复合条板内隔墙;6.纸蜂窝复合条板内隔墙;7.铝蜂窝复合条板内隔墙;8.密肋玻纤水泥保温复合条板内隔墙。 a本书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地区,采用轻质条板隔墙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0 a建筑设计y中国j图集0 a隔墙x建筑材料y中国j图集 aTU206v5 aTU5-64v502a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组织编制 0aCNbFHWHc20240515 0099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4002162150016002503000032002663300149002983330115004476060025005626060053005876900013006406900016006537110037006698010023007061158-262020240508153922.0 a978-7-5182-1661-1dCNY52.00 a202405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建筑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安装b专著f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 a北京c中国计划出版社d2024.01 a200页d19cm a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24S410 a本书围绕制冷供热机房的装配式设计与安装提出了装配式设计的技术要点,并在安装技术要点中强调了装配式安装的实施步骤,列举了机房中常见模块的组合形式。 a本书适用于采用电驱动水冷式冷水机组供冷和采用换热机组供热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制冷供热机房水系统装配式设计与安装0 a建筑设计y中国j图集0 a房屋建筑设备x排水管道x建筑安装工程y中国j图集 aTU206v5 aTU823-64v502a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4组织编制 0aCNbFHWHc20240515 0095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08001482100034002562150016002903300217003063330027005236060025005506060037005756900013006126900016006257110037006418010023006781158-262120240410101848.0 a978-7-5182-1658-1dCNY168.00 a202404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i《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图示b专著e24DX002-1f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 a北京c中国计划出版社d2024.03 a214页d19cm a本书内容包括术语、基本规定、电源及用房设计、供配电设计、智能化系统设计、布线系统设计、防雷与接地设计、施工、检验和验收及运行维护,按照规范章节条款顺序,用图示、图表和文字的形式配合规范的条文说明解析规范中的正文。 a本书适用于建筑设计人员0 a建筑设计y中国j图集0 a智能化建筑x电气设备y中国j图集 aTU206v5 aTU855-64v502a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4组织编制 0aCNbFHWHc20240417 0118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7001472100034002442150016002783300428002943330037007226060025007596060057007846900013008416900018008547110037008728010023009091158-262220240410101911.0 a978-7-5182-1657-4dCNY80.00 a202404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i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道安装b专著e23S411f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 a北京c中国计划出版社d2024.03 a255页d19cm a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钢塑复合管、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和钢塑复合压力管等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的构造、规格、性能、连接技术要求、管件及管道安装。本图集在10SS411《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道安装》基础上进行修编。本次修编变化:按现行标准更新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的相关技术参数;补充钢塑复合管承插式连接、双金属焊接和压接式碳钢涂塑管压接式连接几种连接形式;增加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与其他管材管道的连接做法;补充钢塑复合压力管电磁双热熔及扩口连接形式。 a本书适用于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学习者0 a建筑设计y中国j图集0 a房屋建筑设备x金属管x给水管道x管道安装y中国j图集 aTU206v5 aTU821.2-64v502a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4组织编制 0aCNbFHWHc20240417 01425nam 0 0025317450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7001472100034002342150015002683140159002833300575004423330023010176060035010406900013010756900015010887110045011038010023011481158-262320240625144733.0 a978-7-5182-1714-4dCNY50.00 a202406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i膜结构b专著e24G543f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织编制 a北京c中国计划出版社d2024.07 a85页d26cm a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简称“标准院”),创建于1956年,前身为建设部直属事业单位——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2000年转制为中央科技型企业,现隶属中国建设科技集团。 a24G543《膜结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适用于民用与工业用膜结构建筑物或构筑物,可作为膜结构设计的节点选用和参考图集。图集涵盖了张拉膜结构和充气膜结构的常用连接节点构造及相关技术要求。共编制了六部分内容,分为通用节点、骨架支承式膜结构、整体张拉式膜结构、索系支承式膜结构、气承式膜结构以及气枕式膜结构。每种体系均通过索引图的形式,给出相同位置的多种节点连接做法,方便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选用和参考。图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深入研究了国内相关标准和工程案例,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确保了图集内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膜结构的节点设计和技术要求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参考。 a膜结构设计相关人员0 a建筑设计x薄膜结构y中国j图集 aTU206v5 aTU33-64v502a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组织编制 0aCNbFHWHc20240703 0128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3001472100034002302150016002643300469002803330123007496060025008726060041008976900013009386900019009517110037009708010023010071158-262420240410101836.0 a978-7-5182-1660-4dCNY57.00 a202404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i生态护坡b专著e23J012-5f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 a北京c中国计划出版社d2024.03 a244页d19cm a本书包括木质护坡、卷材护坡、分区固土护坡、块材护坡、格网结构护坡、综合设施六个部分。较为全面的介绍了生态护坡的有关技术及相关材料。与常规的硬质护坡相比,本图集选用的生态护坡技术突出三个层面:植物的生态性、工程做法的生态性、材料的生态性,目的是建造能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修复、对环境破坏小的护坡。图集推荐了各自然植被区域适用的植物及配置方式;囊括了当前大多数生态护坡技术,特别是将一些传统的乡土做法如活性木质护坡、荆坝护坡等;护坡材料包括再生材料、生态混凝土等。 a本书适合全国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及园林工程专业设计人员、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规划相关单位、教师与学生等人员使用0 a建筑设计y中国j图集0 a城市绿地x护坡x建筑设计y中国j图集 aTU206v5 aTU985.19-64v502a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4组织编制 0aCNbFHWHc20240417 0136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01001482100034002492150016002833300428002993330160007276060025008876060049009126060049009616900013010106900015010237110037010388010023010751158-262520240410101900.0 a978-7-5182-1662-8dCNY114.00 a202404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i制冷供热机房装配式设计与安装b专著e23R203f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 a北京c中国计划出版社d2024.03 a255页d19cm a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钢塑复合管、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和钢塑复合压力管等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的构造、规格、性能、连接技术要求、管件及管道安装。本图集在10SS411《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道安装》基础上进行修编。本次修编变化:按现行标准更新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的相关技术参数;补充钢塑复合管承插式连接、双金属焊接和压接式碳钢涂塑管压接式连接几种连接形式;增加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与其他管材管道的连接做法;补充钢塑复合压力管电磁双热熔及扩口连接形式。 a本书适用于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中DN≤600的室内生活给水系统、热水系统、消防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的钢塑复合管、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和钢塑复合压力管的设计选用和安装0 a建筑设计y中国j图集0 a房屋建筑设备x制冷系统x建筑设计y中国j图集0 a房屋建筑设备x供热系统x建筑设计y中国j图集 aTU206v5 aTU83-64v502a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4组织编制 0aCNbFHWHc20240417 0128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05000800192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000044002503300575002943330009008696060049008786900012009276900013009397010017009527010017009698010023009861158-262620241223105127.0 a978-7-301-35797-2dCNY59.00 a20241223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建筑构造与识图b专著f程宗昌,贾少文主编 a2版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25.01 a300页d26cm a高职高专土建专业“互联网+”创新规划教材 a本书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学标准中工程造价专业的基本要求,按照国家制定的新规范、新标准、新图集编写而成,专业针对性强。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建筑识图基础,主要介绍建筑制图基本知识、投影的基本知识、形体的投影、剖面图和断面图;二是建筑构造,主要讲述民用建筑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板与楼地面、楼梯、屋顶及其他构造的构造原理、构造方法、结构知识等,概述工业建筑;三是房屋建筑施工图,主要介绍房屋建筑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高等院校同类专业师生学习参考,还可作为岗位培训教材或工程造价、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a高职0 a建筑构造x建筑制图x识图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U22v5 aTU204v5 0a程宗昌4主编 0a贾少文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50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8002022150016002403300878002563330029011346060029011636900015011927010015012077010013012228010023012351158-262720240531170409.0 a978-7-5369-8845-3dCNY22.00 a202405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农宅安全宜居性能提升改造技术b专著f周铁钢,谭伟著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1 a103页d26cm a书稿共分5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全国农宅的主要结构形式与安全现状,梳理了我国在村镇房屋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阐明对农宅进行安全性提升改造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第二章“国内相关技术研究”,介绍总结了国内近年来在建筑加固改造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技术成果,按照“管用、可用、好用”的原则,对这些技术成果在农村的适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第三章“既有农宅安全鉴定”,介绍了常见结构形式农宅的危险性鉴定原则与技术、农宅的抗震鉴定原则与技术。分析了农宅危险性鉴定、可靠性鉴定、抗震鉴定之间的关系与技术方法的异同。第四章“农宅加固与改造”,介绍了常见结构形式既有农宅的加固与维修改造技术,包括保障基本安全的农村危房改造技术、提升农宅防灾性能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第五章“工程实践与案例”,介绍了课题组近年来在西部农村地区进行的各类工程实践,包括农村房屋加固改造试点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不同结构类型与安全现状农宅加固改造案例,基层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政策层面与技术层面的建议等。 a农村住宅修缮加固研究人员0 a农村住宅x修缮加固x研究 aTU241.4v5 0a周铁钢4著 0a谭伟4著 0aCNbFHWHc20240605 0162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8002122150016002503140441002663300549007073330021012566060043012776900018013207010017013388010023013551158-262820241028145626.0 a978-7-112-30468-4dCNY98.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大型综合校园项目进度总控管理理论与操作指南b专著f何维荣主编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1 a340页d26cm a何维荣,男,现就职于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管理中心,任工程三部部长一职。工程管理经验丰富,作为项目主任负责深圳理工大学建设工程项目、深圳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中心项目、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迁址新建项目、深圳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项目等数十个深圳市重大项目,期间曾发表多项论文,并取得多项专利,负责项目曾荣获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第十三届“龙图杯”全国BIM(建筑信息模型)大赛二等奖、“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应用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a在当今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大型综合校园项目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优质校园环境的使命。大型综合校园项目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进度管理,合理的进度安排和管控将直接影响项目的质量、成本和效益。因此,深入总结和研究大型综合校园项目进度总控管理技术方法,对于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对在未来大型校园项目上具有丰富参考价值。笔者通过提出对大型综合校园项目进度总控管理技术方法,结合项目案例,总结大型校园进度总控管理经验,详细描述了大型校园进度总控管理体系及管理要求,期望能够对行业及同类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控提供参考。 a建筑工程技术人员0 a高等学校x建筑工程x工程项目管理j指南 aTU244.3-62v5 0a何维荣4主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08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9001482100038002272150021002653300435002863330025007216060025007466900015007717110043007868010023008291158-262920240417161339.0 a978-7-112-29505-0dCNY118.00 a202501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平急两用医疗建筑及设施设计导则b专著f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编著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01 a2册(640页)d26cm a近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识别城市的潜在风险。需要我们将韧性思维纳入城市规划,用创新方法提高、改进或调整规划范式疗设施建设及其各项使用需求。本书阐述城市如何在重重挑战与危机中,应对各种变化保持自身的发展活力,通过应急类医疗建筑及设施的设计方法,提高城市系统面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响应和适应能力,以及对于困难情境的预防、准备、响应及快速恢复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总结了成功案例的经验,并为医疗设施改造提升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a医院建筑设计研究人员0 a医院x建筑设计x研究 aTU246.1v502a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0754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2000101000041000421010008000831020015000911050018001061060006001242000037001302100038001672150016002053300119002213330105003406060035004456900018004807010015004988010023005131158-2630 a978-7-5478-6309-1dCNY78.00 a2023110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上海空港i采购管理实务f秦云主编 a上海c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0 a170页d27cm a本书收录文章共33篇,分为制度与体系建设、合规管理、模式创新与降本增效、实务操作、项目管理、优秀采购策划案例等栏目。 a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民用航空行政监管、运营管理、科研院所、相关企业从业者以及其他对民航领域感兴趣的人员0 a国际机场x机场建设y上海j文集 aTU248.6-53v5 0a秦云4主编 0aCNbFHWHc20231108 0133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40002042150016002443000025002603140325002853300350006103330023009606060045009836900013010287010013010418010023010541158-263120240905112102.0 a978-7-5213-5715-8dCNY98.00 a202409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斯拉夫国家中世纪教堂建筑艺术与文化研究b专著f徐涛著 a北京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d2024.08 a369页d24cm a新丝路国别与区域研究 a徐涛,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俄语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俄语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俄语语法学、语义学、斯拉夫文化历史。曾获霍英东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a全书分7章,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中世纪斯拉夫国家的历史、教堂建筑学特点及建筑艺术的发展史,也点出了斯拉夫民族的语言和国家发展背景。本书不仅有助于读者从建筑美学角度了解斯拉夫教堂建筑的艺术和美学特征,还可以令读者透过教堂建筑艺术读懂斯拉夫民族的历史文化观,探索斯拉夫民族的精神世界。本书的推出,将促进中国读者与世界各族人民进行更为深入和融洽的文化交流。 a教堂建筑艺术爱好者0 a教堂x宗教建筑x建筑艺术x文化研究y欧洲 aTU252v5 0a徐涛4著 0aCNbFHWHc20240912 0147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4001972150016002313300784002473330009010316060033010406060049010736900011011226900016011337010015011497010017011648010023011811158-263220241231093034.0 a978-7-04-061446-6dCNY36.40  a202412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建筑结构与识图h上册b专著f阚柯,宋国芳主编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3.12 a204页d26cm a本套《建筑结构与识图》教材分为上、下两册,本书为上册。本套教材是湖南省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也是对接职教高考制度改革,根据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的要求编写的中职能力递进专业核心课教材。《建筑结构与识图》(上册)分为建筑结构基本知识、混凝土结构两个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初识建筑结构、建筑结构荷载及效应、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及极限状态设计法、建筑抗震基本知识、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梁和板、柱和剪力墙、现浇楼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知识。书后附一套培训中心办公楼的结构施工图。《建筑结构与识图》(下册)分为砌体结构、地基土与基础、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四个项目,主要内容包括:砌体材料认知、墙和柱高厚比验算、砌体结构构造要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地基土的基本知识、基础、钢结构用钢材、钢结构的连接、钢屋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认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 a中专0 a建筑结构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0 a建筑结构x建筑制图x识别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TU3v5 aTU204.21v5 0a阚柯4主编 0a宋国芳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47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9001482100034001972150016002313300784002473330009010316060033010406060049010736900011011226900016011337010015011497010017011648010023011811158-263320241231093202.0 a978-7-04-061445-9dCNY33.10  a202412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建筑结构与识图h下册b专著f阚柯,宋国芳主编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3.12 a184页d26cm a本套《建筑结构与识图》教材分为上、下两册,本书为下册。本套教材是湖南省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也是对接职教高考制度改革,根据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的要求编写的中职能力递进专业核心课教材。《建筑结构与识图》(上册)分为建筑结构基本知识、混凝土结构两个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初识建筑结构、建筑结构荷载及效应、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及极限状态设计法、建筑抗震基本知识、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梁和板、柱和剪力墙、现浇楼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知识。书后附一套培训中心办公楼的结构施工图。《建筑结构与识图》(下册)分为砌体结构、地基土与基础、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四个项目,主要内容包括:砌体材料认知、墙和柱高厚比验算、砌体结构构造要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地基土的基本知识、基础、钢结构用钢材、钢结构的连接、钢屋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认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 a中专0 a建筑结构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0 a建筑结构x建筑制图x识别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TU3v5 aTU204.21v5 0a阚柯4主编 0a宋国芳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3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7001482050008001852100034001932150016002273300452002433330013006956060035007086900013007437010017007568010023007731158-263420241231161048.0 a978-7-302-59870-1dCNY55.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建筑力学h上册b专著f王长连主编 a2版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50页d26cm a全书分为上、下册,共4篇19章,每篇有引言,扼要说明本篇的核心内容及整合情况;每章有学习目标,复习思考题、练习题。上册为1-12章,主要内容有:第一篇建筑静力学基础,共4章,即力与力系的基本性质、结构的计算简图与受力图、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第二篇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共5章,即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轴向拉压杆、受扭杆的内力与内力图、静定梁的内力与内力图、静定结构的内力与内力图、影响线及其应用;第三篇杆件应力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条件。 a高校师生0 a建筑科学x力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TU311v5 0a王长连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04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7001482050008001852100034001932150016002273300459002433330013007026060035007156900013007507010017007638010023007801158-263520241230110034.0 a978-7-302-59869-5dCNY45.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建筑力学h下册b专著f王长连主编 a2版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05页d26cm a全书分为上、下册,共4篇19章,每篇有引言,扼要说明本篇的核心内容及整合情况;每章有学习目标,复习思考题、练习题。上册为1-12章,主要内容有:第一篇建筑静力学基础,共4章,即力与力系的基本性质、结构的计算简图与受力图、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第二篇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共5章,即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轴向拉压杆、受扭杆的内力与内力图、静定梁的内力与内力图、静定结构的内力与内力图、影响线及其应用;第三篇杆件应力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条件,共6章。 a高校师生0 a建筑科学x力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TU311v5 0a王长连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224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3001542100038002072150016002453140463002613301167007243330025018916060031019166900015019477010015019628010023019771158-263720241218140239.0 a978-7-112-30720-3b精装dCNY168.00 a202412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深中通道钢箱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b专著f陈焕勇等著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14页d26cm a陈焕勇,男,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总工办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广东省公路学会桥梁专业委员会常委,华南理工大学校外导师。负责深中通道的全线桥梁技术管理(含主跨1666 m深中大桥)和BIM智能建造工作。发表核心及以上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本,授权专利20项,获省部级奖项10项。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成立于2015年10月12日,经营范围包括负责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的前期、融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工作。作者陈焕勇等人依据深中通道多年研究及应用成果,聚焦行业热点,编写此书。 a(1)深中通道是世界首座“桥-岛-隧-水下互通”四位一体跨海集群工程,是国家重大工程,是珠江东西两岸直连战略通道。项目全长24公里,采用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的高速公路技术标准,批复概算446.9亿元。项目于2017年2月正式开工,2024年6月30日建成通车。桥梁全长约17km,结构类型覆盖悬索桥、斜拉桥和梁式桥三种。(2)项目钢桥规模宏大,海中悬索桥、斜拉桥、110米连续梁桥的全部及超宽变宽的60米连续梁桥均采用钢箱梁,合计里程长度超过10km,桥面面积约38万平方米,用钢量达28万吨,是目前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结构种类最复杂的钢桥之一。规模巨大、加工制造工期紧、制造精度要求高,若采用传统工艺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大尺度初始缺陷(如微裂纹),难以满足高质量建设要求。这是深中通道开展钢箱梁智能制造的内因。(3)第二个是外因。深中通道位于珠江口黄金通道上,交通量大(通车首日12.5万辆、通车前三日超过30万辆),且货车比例高,特重交通荷载带来关键疲劳易损部位的累积损伤,如微观短裂纹成核、扩展为宏观长裂纹,最终导致钢桥疲劳开裂。深中通道钢桥采用的都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该结构一大“痛点”就是U肋与顶板交叉焊缝疲劳开裂,原因是传统设备和工艺不能实现全熔透焊接。因此,深中通道项目必须采用智能制造装备和配套工艺来提高钢桥抗疲劳能力。(4)本书依据深中通道多年研究及应用成果,聚焦行业热点,宣传推广前景广阔。 a智能制造系统研究人员0 a钢箱梁x智能制造系统y广东 aTU323.3v5 0a陈焕勇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63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2001482100038002202150016002583000034002743140397003083300452007053330129011576060035012866900014013217110019013358010023013541158-263820241211111411.0 a978-7-5226-2914-8dCNY100.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Ansys工程结构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b专著e实战案例版f天工在线编著 a北京c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d2024.10 a448页d24cm aCAD/CAM/CAE/EDA微视频讲解大系 a天工在线是一个CAD/CAM/CAE技术研讨、工程开发、培训咨询和图书创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协作联盟,包含40多位专职和众多兼职CAD/CAM/CAE工程技术专家。天工在线负责人由Autodesk中国认证考试中心首席专家担任(全面负责Autodesk中国官方认证考试大纲制定、题库建设、技术咨询和师资力量培训工作),成员精通Autodesk系列软件。其创作的很多教材成为国内具有引导性的旗帜作品,在国内相关专业方向图书创作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a本书以最新版的Ansys2023R1为对象,以实例演示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在Ansys中进行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思路、操作步骤及应用技巧。内容主要包括Ansys基本操作、创建或导入几何模型、生成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求解及后处理、线性静力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谱分析、屈曲分析、非线性结构分析和基于APDL的参数化有限元分析。本书既可作为理工科类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学习Ansys的教材,又可作为从事结构分析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Ansys的参考书。 a本书既可作为理工科类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学习Ansys的教材,又可作为从事结构分析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Ansys的参考书0 a工程结构x有限元分析x应用软件 aTU3-39v502a天工在线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48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7001472100050002342150016002843300691003003330089009916060043010806900012011236900013011357010013011487010015011617010015011768010023011911158-263920241115102654.0 a978-7-5646-6050-5dCNY45.00 a202411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混凝土细观尺度随机建模及其超声波无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b专著f宋雷,陈贵武,张文亮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11 a176页d26cm a混凝土是典型的复合建筑材料,其内部结构复杂且工程缺陷类型和产状多样,加之超声波的频率高,波长短,传播过程中受随机非均匀介质影响,表现为传播机制复杂和衰减过快,导致缺陷的超声波响应特征难以识别,限制了超声波方法在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本书讨论了细观尺度下的混凝土随机建模方法和各物相组分对超声波传播的影响规律,并探索了混凝土内部结构参数评价和典型缺陷的超声检测技术。通过粗骨料和缺陷的随机建模、超声波传播数值模拟技术、超声波实测与超声响应特征分析技术,研究了水泥砂浆材料、裂隙参数、骨料材料及其几何形状对超声波声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形成了较系统的混凝土内部结构及典型缺陷的超声波检测关键技术体系。本书可供岩土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和安全工程等专业技术人员及有关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a本书可供岩土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和安全工程等专业技术人员及有关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0 a混凝土结构x损伤(力学)x超声检测x研究 aTU37v5 aTB553v5 0a宋雷4著 0a陈贵武4著 0a张文亮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077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300163002583330029004216060043004506900013004937010017005068010023005231158-264020240422090111.0 a978-7-5390-8906-5dCNY58.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HC轻量化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标准设计b专著f袁志军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268页d26cm a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有关该楼板标准的设计原理、适用范围、设计要求、材料要求、施工规范、质量检验、技术参数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该楼板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a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人员0 a预应力混凝土结构x混凝土楼板x标准设计 aTU378v5 0a袁志军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18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5001482100038002132150016002513300533002673330021008006060029008216900013008507010017008637010017008807010015008978010023009121158-264120240620133623.0 a978-7-5723-1931-0dCNY268.00 a202406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数字化赋能精益建造探索与实践b专著f张挪威,汤居庭,孙震编著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01 a447页d26cm a该选题内容涵盖精益建造理论框架和建筑工程的关键数字技术应用。包括对精益建造发展趋势的描述、数字建造技术的系统阐述,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设计、施工、运维等方面的应用实践,并以瑞森新建筑有限公司所承建的项目为案例,全方位展示了数字化赋能精益建造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和效果。该选题内容涵盖精益建造理论框架和建筑工程的关键数字技术应用。包括对精益建造发展趋势的描述、数字建造技术的系统阐述,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设计、施工、运维等方面的应用实践,并以瑞森新建筑有限公司所承建的项目为案例,全方位展示了数字化赋能精益建造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和效果。 a数字技术研究人员0 a数字技术x应用x建筑工程 aTU-39v5 0a张挪威4编著 0a汤居庭4编著 0a孙震4编著 0aCNbFHWHc20240626 0155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4002162150016002503140198002663300550004643330173010145170023011876060011012106900012012217010017012337010017012508010023012671158-264220240810111643.0 a978-7-5765-1271-7dCNY78.00 a202408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软土本构关系新进展b专著e粘塑性与双孔隙结构f乔亚飞,丁文其编著 a上海c同济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39页d26cm a乔亚飞,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土体本构模型、数值算法及其在地下工程施工扰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等纵向项目5项和重大工程项目横向科研项目2项。 a本书研究对象是软土的本构关系,具体为软土的粘塑性本构模型和软土的双孔隙结构水力耦合模型,主要涵盖作者在上述两个内容的最新进展和成果。首先概述本构关系的基本概念,并介绍粘塑性本构模型和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然后并列分两个部分分别介绍粘塑性本构模型和考虑双孔隙结构本构模型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在粘塑性本构模型部分,首先介绍了非稳定屈服面理论的基本假定和拓展完善,然后依次介绍了基于该理论的粘塑性本构模型ACMEG-VP和热粘塑性本构模型ACMEG-TVP;在考虑双孔隙结构本构模型部分,首先介绍依次介绍了基于该理论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和膨润土膨胀模型STJ-DS。 a本书适用于从事土木工程、岩土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和水利工程等相关行业的研究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本书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以及对岩土体本构关系感兴趣的读者阅读1 a粘塑性与双孔隙结构0 a土力学 aTU43v5 0a乔亚飞4编著 0a丁文其4编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14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9001482100050002172150016002673300498002833330021007816060035008026900013008377010015008507010015008658010023008801158-264320241231143638.0 a978-7-5646-5018-6dCNY32.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陇东深厚黄土地基桩基础承载特性及应用研究b专著f张斌伟,滕尊莉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116页d26cm a本书是作者从事甘肃陇东深厚黄土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系列研究成果的部分凝练及总结,深入系统地探讨了陇东深厚黄土的力学特性、深厚黄土地基的原位及室内模型试验及深厚黄土中桩基动力特性分析等内容。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陇东深厚黄土地基土的力学特性试验及分析,第三章陇东深厚黄土地基桩基承载力原位试验研究,第四章陇东深厚黄土地基桩-土作用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第五章强震作用下深厚黄土地基中桩基动力响应分析,第六章黏弹性黄土地基中单桩的自振特性研究,第七章深厚黄土地基中群桩基础承载特性数值模拟。 a黄土力学研究人员0 a黄土区x地基承载力x研究y甘肃 aTU431v5 0a张斌伟4著 0a滕尊莉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7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50001922150016002423300556002583330047008146060037008616900013008987010015009118010023009261158-264420241115111224.0 a978-7-5646-6151-9dCNY54.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裂隙岩石非线性力学特性b专著f牛双建等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1 a144页d26cm a为了能够全面揭示不同应力条件下裂隙岩体的力学特性,本书对不同手段得到的裂隙岩石开展了瞬时加载、循环加载、长期蠕变、锚固加载等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得到裂隙岩石自然、饱水状态下应力-应变特征、强度、声发射特性及变形参数损伤劣化规律,获得了单三轴蠕变力学特性,并建立了蠕变本构模型。由预制裂隙岩石得到岩桥倾角、岩桥宽度对强度及变形力学特性、宏观破坏模式内在影响规律,并通过锚注加固手段,系统获得再次加载破坏的力学特性、承载特性以及声发射特性。研究成果全面系统的揭示了隧(巷)道工程围岩在多力场作用下的变形演化特征。本书可供从事岩土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a本书可供从事岩土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0 a裂隙x岩石力学x非线性力学x研究 aTU454v5 0a牛双建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28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152001522100046003042150016003503300445003663330035008115100078008466060037009246900018009617110045009798010023010241158-264520240321140521.0 a978-7-114-18657-8dCNY70.00 a20240321d2023 em y0chiy50 ea0 aengg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水运工程桩基设计规范b专著dCode for design of pile foundations in port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e英文f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编译zeng a北京c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d2023.02 a266页d26cm a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水运工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部分现行的中国标准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文版。《水运工程桩基设计规范》(JTS/T167-16-2020)是技术标准体系中的一部分,应与其他相关标准配套使用。同时,使用本规范不意味着自动免除使用者应负的责任。本规范的翻译工作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组织,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承办。如对英文版本的表述有不同的理解时,以中文版为准。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对中文版本的解释。 a航道工程桩基础设计规范研究人员1 aCode for design of pile foundations in port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zeng0 a航道工程x桩基础x设计规范j英文 aTU473.1-65v502a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4编译 0aCNbFHWHc20240327 0166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4001472100034002012150016002353140510002513300557007613330025013186060025013436900013013687010015013818010023013961158-264620241122144122.0 a978-7-5240-0016-7dCNY99.00 a202411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冻土-桩基温度场与承载力的协同演变b专著f宇德忠著 a北京c冶金工业出版社d2024.11 a410页d24cm a宇德忠,浙江树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负责人副教授,长期从事道路桥梁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尤其在冻土-桩基相互作用机理、冻土温度场演化规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Scientific Repor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Heliyon》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科技项目,先后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优秀城乡规划二等奖”1项,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 a在多年冻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其中桩基工程更是存在诸多难点。在多年冻土的环境下,桩基与周围冻土之间存在复杂的温度场耦合关系,这直接影响桩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因此,深入研究桩-土温度场与承载力的协同演变规律,对于指导多年冻土地区桩基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主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全面阐述了冻土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冻土的物理力学特性、温度场演化规律等。其次,针对桩基在冻土中的温度场分布特征及其与承载力的耦合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作者结合工程实例,在静载法基础上对高应变动测法桩-土模型中的土体参数进行修正。 a冻土区桩基础研究人员0 a冻土区x桩基础x研究 aTU475v5 0a宇德忠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41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8002122150016002503140286002663300487005523330065010396060017011046900013011217010015011348010023011491158-264720241028135306.0 a978-7-5770-1195-0dCNY88.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重矿渣集料透水混凝土关键性能与平面孔结构研究b专著f马腾飞著 a成都c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0 a110页d24cm a马腾飞,1993年生,云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现任六盘水师范学院土木工程系系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建材、固废资源化利用。主持贵州省教育厅项目1项、六盘水师范学院校级项目1项,参编教材1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EI会议检索1篇,中文核心论文1篇。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 a本书以实验研究和工程实践为基础,力求对透水混凝土与重矿渣集料的结合及其耐久性研究和应用进行综合评价,以促进可持续建筑材料的发展。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详细介绍了透水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及重矿渣集料环境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透水混凝土的性质、分类与应用,以及重矿渣集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等内容;第二部分对重矿渣集料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耐久性研究与性能评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三部分提出了基于孔隙结构的优化策略及方法,并对重矿渣集料透水混凝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价。 a本书可为从事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建筑材料专家提供参考0 a矿渣x混凝土 aTU528v5 0a马腾飞4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28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140173002383300477004113330073008886060025009616900016009867010017010028010023010191158-264820240927142229.0 a978-7-5487-6020-7dCNY68.00 a202409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沥青混凝土断裂力学b专著f宋卫民编著 a长沙c中南大学出版社d2024.09 a126页d24cm a宋卫民,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田纳西大学。近5年来,承担参与多项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改革项目以及课程思政项目,主编教材1部。 a沥青路面的裂缝病害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的病害形式,也是影响路面耐久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沥青混凝土断裂力学”是道路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沥青混凝土断裂力学》结合了沥青材料物理化学性质、沥青混凝土断裂评价方法以及断裂力学基本理论等,从材料测试和力学理论两个方面系统讲述了断裂力学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以及相关分析方法。《沥青混凝土断裂力学》可以为道路工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提供帮助。《沥青混凝土断裂力学》对土木工程研究生,尤其是道路工程研究生的力学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必要。 a本书对土木工程研究生,尤其是道路工程研究生的力学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必要0 a沥青混凝土x断裂力学 aTU528.42v5 0a宋卫民4编著 0aCNbFHWHc20241010 0225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3140897002443300707011413330021018486060021018696900013018906900012019037010013019157010013019287010015019418010023019561158-264920241104085824.0 a978-7-112-30534-6dCNY99.00 a202411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刘既漂文集b专著f彭飞,高曦,刘一蓝编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1 a312页d29cm a彭飞,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林风眠研究,国立(杭州,北平)艺专研究,中国古代书画及近现代美术史研究。高曦,建筑历史理论学者。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后研究员。2004-2013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先后获得建筑学本科及硕士学位。2014年进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并获建筑学博士学位。2021至今,在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艺术学理论研究。主要关注建筑活动中图绘的作用,特别关注近代时期中西建筑在现代转型中的媒介表现。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近代建筑史、现代建筑理论、建筑制图与建筑绘画等。文章先后在各类建筑期刊和书籍上发表,并被《时代建筑》、《住区》等建筑类核心期刊收录。并多次在各类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上汇报个人研究成果。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项。出版个人绘画作品集一部。刘一蓝,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与事业发展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青年策展人。 a刘既漂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代留法中国艺术家中,设计和建筑方向的代表人物,曾任国立艺术院第一任图案系(设计与建筑系的前身)主任,以及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刘既先生是装饰艺术在中国的开拓者,设计了1925年装饰艺术博览会中国馆、1929年杭州西湖博览会建筑以及浙江省图书馆等重要建筑。在建筑、图案、绘画的创作、理论与建筑上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本书对刘既漂先生从1920年代到1940年代发表在各类刊物上的文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为建筑、设计及艺术、他人评刘既漂三个方向,从建筑、美术、设计、工艺、艺术理论等方面全面展现了刘既漂先生的艺术观点。《从“东方拉斐尔”到“东方菲帝亚”:刘既漂设计艺术研究展》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在2024年11月即将举办的刘既漂先生大展,本书也呈现了此次展览对刘既漂先生艺术创作的研究成果。 a建筑相关专业学生0 a建筑x艺术j文集 aTU-53v5 aJ-53v5 0a彭飞4编 0a高曦4编 0a刘一蓝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436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050008002182100038002262150016002643000047002803140181003273300481005083330029009895170033010186060029010516900011010807010015010917010017011068010023011231158-265020240912122815.0 a978-7-112-30456-1dCNY58.00 a202409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建筑施工工艺b专著e工程造价与建筑管理类专业适用f魏杰,吕世尊主编 a2版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0 a319页d26cm a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 a魏杰 吕世尊,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施工技术、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发表北大核心论文4篇,普通论文20余篇,主持及参与省级重点项目4项、厅级项目10余项。 a编者力求突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之一,它主要研究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和施工中的安全技术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程序,掌握建筑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特点,了解国内外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为从事建筑工程的管理提供良好的平台。 a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师生1 a工程造价与建筑管理类专业适用0 a建筑施工x高等学校j教材 aTU7v5 0a魏杰4主编 0a吕世尊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9 0115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05000800196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300462002543330105007166060039008216900011008607010017008718010023008881158-265120241111160714.0 a978-7-04-063245-3dCNY63.00 a202411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土木工程施工hⅠi施工技术b专著f蔡雪峰主编 a3版 a北京c高等教育出版社d2024.11 a456页d26cm a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在第2版的基础上,参照最新国家规范并结合编者30余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修订而成。主要内容分为15个部分:绪论、土方工程、地基处理工程、深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脚手架工程、防水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智能建造施工技术、道路工程、桥梁结构工程、轨道工程。本次修订既保留常用、经典的传统技术内容,又充实了最新科技发展和技术内容,使教材更好地反映土木工程施工的新成果和新进展。 a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房地产管理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土建类工程技术人员参考0 a土木工程x工程施工x高等学校j教材 aTU7v5 0a蔡雪峰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82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7001472100034002342150016002683000043002843140517003273300556008443330047014006060047014476900013014947110045015078010023015521158-265220241105142306.0 a978-7-5237-0743-2dCNY50.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建筑施工安全核心考点精讲精练b专著e2025版f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系列 a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由“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培中心”人员组成。为充分发挥我社注安教材品牌影响,辅导报名注安师考试的人员学好用好安全生产知识,使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全社会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培养有用之才,应急管理出版社研究成立了“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培中心”(简称“安培中心”),重点打造“注安课堂”线上课程服务品牌,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21年以来,安培中心致力于以扎实的专业积累为考生提供备考咨询、课程开发、学习服务等内容,专注安全领域知识服务的同时,注安课堂品牌效应逐步提升。 a本书为全国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职业资格考试配套辅导用书中的“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系列”建筑施工安全科目。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按照专业类别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分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3个公共科目和“安全生产专业实务”1个专业科目,“安全生产专业实务”科目分为煤矿安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化工安全、金属冶炼安全、建筑施工安全、道路运输安全和其他安全专业(不包括消防安全)7个专业类别。其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为客观科目;“安全生产专业实务”为主客观混合科目。 a参加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建筑施工x安全技术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TU714v502a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34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4001862150016002203000041002363300709002773330023009866060045010096900015010547010015010698010023010841158-265320241028143625.0 a978-7-5689-4765-7dCNY43.00 a202410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b专著f吴萍主编 a重庆c重庆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40页d26cm a高等教育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系列教材 a本书内容如下:分部工程的每一章均列出了清单分项与定额分项、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并配有适量的建筑工程图和计量计价的详细过程,按“读图→列项→算量→套价→计费”的“五步法”基本教学原则进行计量与计价,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工程计价的概念及原理、工程量的含义及计算意义、工程计价基础、建筑面积计算等知识;详细阐述了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中的土方及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钢筋工程、屋面防水及保温工程、装饰工程、措施项目的计量与计价;并提供了一个完整工程的计量计价案例。该书理论联系实际,以便书中内容与行业发展结合更为紧密,突出“案例教学法”教学,采用真题实做、任务驱动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实践技能;具备利用宁夏地区相关计价定额能够单独编制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的能力。 a高校工程类专业师生0 a建筑工程x计量x建筑造价x高等学校j教材 aTU723.3v5 0a吴萍4主编 0aCNbFHWHc20241031 0177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5001482100038002132150016002513140510002673300592007773330027013695170039013966060035014356900015014707010017014858010023015021158-265420240906150447.0 a978-7-112-30386-1dCNY135.00 a202409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印记b专著e江西交投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成立35周年f熊小华等主编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08 a460页d29cm a熊小华 1973年3月生,江西进贤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西交投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担任过江西省昌泰公司泰和收费所所长、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北管理中心总经理、江西交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获得“2016-2017年度国际优质工程奖突出贡献者”“交通监理文化建设特别贡献奖”“江西省优秀企业家”“新时代江西杰出企业家”“交通企业管理创新卓越管理者”等荣誉称号,带领公司荣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西省优秀企业”“交通建设优秀监理企业”等荣誉,是一名综合能力强且经验丰富的优秀管理者。 a本书以江西交投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对其成立35周年来的科技发展脉络及优秀成果进行了回顾、梳理和总结,也对未来的转型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对企业乃至行业生态和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这些代表性人物、重要事件和文化成果,让读者充分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变革背景下和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江西交通咨询人是怎样自觉地将个人梦想和民族伟大复兴统一起来的,对进一步鼓舞人们敢梦、追梦和圆梦的行动自觉必然产生更大推动作用。同时,也能让人感悟中国科学家精神、厚植家国情怀,自觉担负起科技报国、文化兴国的时代使命。主要篇章包括,影像江西、模式创建、赣鄱赤子、真知灼见、文化建设、科技前沿、重点工程等篇章内容。 a工程造价咨询史研究人员1 a江西交投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成立35周年0 a工程造价x咨询业x企业史y江西 aTU723.3v5 0a熊小华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80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7001482100038002252150016002633140715002793300428009943330021014226060043014436900015014867110035015018010023015361158-265520241206145227.0 a978-7-112-30637-4dCNY109.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报告b专著e2024版f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主编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1 a311页d24cm a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成立于1990年7月,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同意,民政部核准登记,社团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100000500003806W,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本协会是由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单位及具有注册资格的造价工程师和资深专家、学者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的工程造价行业协会. 本报告基于2022年中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总体情况,从行业发展现状,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行业标准体系建设,行业结构分析,行业收入统计分析,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及展望,工程造价咨询职业保险制度专题报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立法制度专题报告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发展规划专题报告等9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此外,报告还列出了2022年大事记、2022年重要政策法规清单、造价咨询行业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简要对比和典型行业优秀企业简介。 a本报告基于2023年中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总体情况,从行业发展现状,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行业标准体系建设,行业结构分析,行业收入统计分析,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及展望,工程造价咨询职业保险制度专题报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立法制度专题报告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发展规划专题报告等9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此外,报告还列出了2023年大事记、2023年重要政策法规清单、造价咨询行业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简要对比和典型行业优秀企业简介。 a工程造价专业人员0 a工程造价x咨询业x研究报告y中国z2024 aTU723.3v502a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22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300643002463330021008896060035009106900013009457010013009588010023009711158-265620240530155617.0 a978-7-5687-1127-2dCNY38.00 a202405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研究b专著f张磊著 a湘潭c湘潭大学出版社d2023.05 a217页d26cm a本书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关于混凝土原材料以及混凝土结构、施工方面的内容;第二章是钢筋混凝土墙柱施工技术分析研究,内容包含了柱平法施工图的相关知识,并且将墙柱施工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将柱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养护以及剪力墙结构特点与构造要求进行阐述;第三章是钢筋混凝土梁施工技术分析研究,内容包含了梁平法施工图的相关知识,将梁施工技术中的梁钢筋加工与绑扎、梁模板安装技术以及梁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第四章是钢筋混凝土板施工技术分析研究,内容包含了板施工图的识读过程、板钢筋加工与绑扎、楼板模型构造与安装技术以及板(梁)的混凝土浇筑技术;第五章是钢筋混凝土楼梯施工技术分析研究,在楼梯结构与模板、制作与安装以及楼梯浇筑技术方面着重进行说明研究。 a工程施工技术人员0 a钢筋混凝土结构x工程施工x研究 aTU755v5 0a张磊4著 0aCNbFHWHc20240605 0090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5001472100038002422150016002803300197002963330029004936060039005226900018005617110033005797110029006128010023006411158-265720240422090036.0 a978-7-5390-8876-1dCNY28.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装配式双向预应力预制复合板技术标准b专著f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中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278页d26cm a本书从设计、施工、检验验收等全过程规定双向预应力空心板的应用出发,辅以必要的条文进行说明。书中共分为6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含: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设计、制作与安装、检验与验收等。 a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研究人员0 a预应力混凝土x预应力技术x技术标准 aTU757.1-65v502a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4编02a中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4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06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300441002403330027006816060021007086900016007297010013007457010013007587010015007718010023007861158-265820240508155450.0 a978-7-5704-5411-2dCNY55.00 a2024050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钢结构施工b专著f武斌,邓华,赵岩枫编 a北京c北京教育出版社d2023.05 a320页d26cm a本书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钢结构施工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特别是使学生掌握在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进行钢结构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具备从事工程建造实践的基本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设置了多种类型的典型的专业实践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且侧重新兴知识传播,结合当前新时代老旧小区改造、疫情防控、公民建设等新主题,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 a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人员0 a钢结构x工程施工 aTU758.11v5 0a武斌4编 0a邓华4编 0a赵岩枫4编 0aCNbFHWHc20240515 0164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05000800184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000035002423140428002773300547007053330013012526060059012656900011013247010017013358010023013521158-265920240926115833.0 a978-7-111-76716-9dCNY49.90 a202409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建筑设备与识图b专著f王东萍主编 a2版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09 a216页d26cm a“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a王东萍,副教授,注册公用设备(给水排水)工程师。1990年7月毕业至今,一直在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建筑设备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泵与水泵站”“排水工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业余时间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筑采暖工程、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工作。主编过《建筑设备工程》《水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基础》《建筑水暖设备安装》《建筑设备与识图》等多本教材;发表过多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参与的工程设计项目多次获得勘察设计创新奖。 a本书是“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本书依据国家现行的建设工程规范、规程及相关文件进行编写。全书主要介绍了建筑设备各系统的基本知识、各系统施工图等,简要介绍了设备系统安装知识。在内容的编排顺序上,将建筑设备中的给水排水、电气两部分必讲内容放在前面,其他几个系统可根据南北方差异、学校课时的多少酌情选用。内容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各系统的基本知识→系统施工图及识读→系统的施工安装→系统的验收),从理论到实践,逐步达到能看懂简单设备工程施工图、能做好工种间的协调配合、能依据国家现行规程进行工程验收的职业能力,实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a职业教育0 a房屋建筑设备x建筑安装x建筑制图x识图x职业教育j教材 aTU8v5 0a王东萍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94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1001472050008001782100038001862150016002243000039002403140711002793300588009903330009015786060037015876900011016247010017016358010023016521158-266020240906145422.0 a978-7-112-30394-6dCNY65.00 a202409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建筑设备b专著f刘金生主编 a4版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2 a361页d26cm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规划教材 a刘金生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设备》(第三版),本书采用了现行的国家新规范和行业标准,系统介绍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其他非设备专业所涉及的建筑设备工程的主要内容,以适用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突出了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主要介绍了建筑给水、排水、热水、消防、供暖、通风、空调、供配电、照明、防雷接地和建筑弱电等系统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简要计算方法、常用管材、设备及附件的性能特点,建筑给水排水、采暖、空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图的组成、表示方法、识读技巧及相关规范等基本知识,并附实例予以释读;并在各章中介绍了建筑设备施工安装要点及与土建施工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等方面的内容。发表了《洗车废水回用处理工艺及其应用》、《中水回用系统在校园内的应用探讨》等文章。 a本书采用了现行的国家最新规范和行业标准,系统介绍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其他非设备专业所涉及的建筑设备工程的主要内容,以适用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突出了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全书共分三篇,建筑给水排水、建筑暖通空调、建筑电气;主要介绍了建筑给水、排水、热水、消防、供暖、通风、空调、供配电、照明、防雷接地和建筑弱电等系统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简要计算方法、常用管材、设备及附件的性能特点,建筑给水排水、采暖、空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图的组成、表示方法、识读技巧及相关规范等基本知识,并附实例予以释读;并在各章中介绍了建筑设备施工安装要点及与土建施工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等方面的内容。 a高职0 a房屋建筑设备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U8v5 0a刘金生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2 0104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42001842150016002263000027002423300425002693330013006946060049007076900012007567010015007688010023007831158-266220241112112314.0 a978-7-5167-6471-8dCNY49.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暖通设备安装工艺b专著f张琦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254页d26cm a技工院校建筑类专业教材 a本教材为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常用工程材料、管道的连接方式、阀门和补偿器安装、供暖系统安装、小型工业锅炉安装、制冷设备与管道安装、空调系统安装和制冷空调新技术概述八个部分。旨在使学生掌握从事建筑设备安装所必需的安装工程材料、管道连接方式、阀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供暖、制冷、空调系统以及工业锅炉的构成工作原理、设备安装、管道安装技术要点,为走上就业岗位打下基础。 a职业教育0 a采暖设备x通风设备x建筑安装x职业教育j教材 aTU83v5 0a张琦4主编 0aCNbFHWHc20241114 0123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0002082150016002383300527002543330025007816060053008066060029008596900012008886900012009007010015009127010015009278010023009421158-266320240428150502.0 a978-7-5001-7707-4dCNY68.00 a2024042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建筑电气工程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探索b专著f王红杰,蒋勇辉著 a北京c中译出版社d2023.12 a178页d26cm a本书是一本关于建筑电气工程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书籍,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适合对此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详细介绍了建筑电气基础知识,让读者对建筑电气理念有初步的认知;深入分析了建筑电力系统供配电与运行控制、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施工、智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设计等内容,让读者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有更深入的了解;着重强调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本书重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先进性;本书论述严谨,结构合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内容丰富新颖,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指导性。 a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0 a房屋建筑设备x电气设备x建筑安装x工程施工x研究0 a电气化x自动化技术x研究 aTU85v5 aTM92v5 0a王红杰4著 0a蒋勇辉4著 0aCNbFHWHc20240508 00995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100033000101000041000431010008000841020015000921050018001071060006001252000123001312100034002542150016002883300213003043330037005176060059005546900012006137110033006257110033006587110039006918010023007301158-2664 a978-7-111-70711-0dCNY168.00 a20221025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建筑电气节能发展报告e2021版f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电气分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电气分会,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2.10 a464页d26cm a本书内容包括总则、超高层、高铁站、民用机场、客运站、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博物馆、综合体、商业、办公、剧院、数据中心、医院、旅馆、会展、援外等大型建筑的电气设计、设计要点、节能系统、创新方式和85个典型案例。 a电气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运维人员0 a房屋建筑设备x电气设备x节能设计x研究报告y中国z2021 aTU85v502a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电气分会4编02a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电气分会4编02a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4编 0aCNbFHWHc20221102 0186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4001472100038002112150016002493301232002653330021014976060033015186900014015517020015015657110023015808010023016031158-266520240417161021.0 a978-7-112-28496-2dCNY69.00 a202404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城市风环境CFD模拟技术指南b专著f日本建筑学会主编g韩梦涛译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01 a216页d26cm a本书由4篇组成,《第1篇城市风环境模拟基础知识》《第2篇城市风环境CFD模拟相关技术》《第3篇城市风环境CFD模拟指南》《第4篇CFD模拟精度验证的风洞实验数据库》。第1篇总结了CFD模拟建筑与城市风环境的所需的基本知识。包括城市风环境的性质、强弱风状况下造成的环境事件、风环境的预测手段、世界主要国家的城市风环境模拟评估标准等。第2篇详细分析、梳理了预测和评估城市风环境所需的CFD模拟技术,及开展风环境CFD模拟时应了解的基本注意事项。包括湍流模型、计算域、建筑物的模型化、计算网格、离散化方法及算法、边界条件、初始化条件、时间步长、收敛条件、模拟时间和模拟报告编写11个部分。第3篇根据作者和其他现有文献进行的基准测试详细总结了正确使用CFD技术模拟预测和评估城市风环境的要点。包括RANS/LES共通模拟指南、使用RANS湍流模型开展模拟时的注意事项及模拟指南、使用LES湍流模型开展模拟时的注意事项及模拟指南、不同计算条件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及案例分析。第4篇是一个实验数据库。介绍了13个用于验证模拟结果准确性和模拟精度的基准案例。这13个案例包含了树木、单体建筑、群体建筑、街区及复杂城市等多个空间尺度的风环境,还包括等温及非等温状态下的风环境、污染物扩散案例。本篇详细介绍了各个基准案例的风洞实验和模拟的边界条件,利于读者自行学习、模拟验证。同时,在日本建筑学会网站提供了这些案例的风洞实验详细数据下载,有利于读者在检查自己的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验证设置条件的有效性。 a建筑设计技术人员0 a建筑设计x风x环境设计j指南 aTU-856v5 0a韩梦涛4译02a日本建筑学会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67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3001472100034001802150016002142250019002303140470002493300613007193330011013326060027013436900013013707010017013838010023014001158-266620241105114634.0 a978-7-307-24667-6dCNY79.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建筑物概论b专著f高作平主编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56页d26cm2 a建筑物改造丛书 a高作平,教授,武汉大学校董事会董事、武汉巨成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创始人。从事建筑物改造的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逾三十年,获专利317项,其中第一发明人131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国内发明专利47项,主编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18部;带领巨成获工信部2015年60家“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称号,并获2016年中国“水力发电科学技术特等奖”,获2019“武汉十大科技创新企业家”,带领巨成获2022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荣誉,获2022年光谷工匠企业家。 a本书可作为建筑物改造专业的基础课教材,可用于培养建筑物改造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年轻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这本教材的推出,旨在培训建筑工程的全才,即在学通土木工程任何一个专业的基础上,阅读本书以后,就能触类旁通,够将土木工程的各个专业融会贯通。本书章节上分为民用建筑物概论、工业建筑物概论、水电建筑物概论、水利建筑物概论、桥梁工程概论、隧道工程概论、港口水工建筑物概论、新能源工程概论,每章都分为5节,第1节写这类建筑物的起源与发展,第2节是写这类建筑物的结构构造和功能用途,第3节是写这类建筑的结构型式和力学模型,第4节是写这类建筑物在改造加固中的的主要问题和方法,第5节写这类建筑物国内国外的著名案例。 a大学生0 a建筑物x高等学校j教材 aTU-87v5 0a高作平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561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9001482100034002172150016002513140393002673300473006603330013011335170019011466060037011656900013012027010015012157010015012307020015012458010023012601158-266820240919154405.0 a978-7-121-48797-2dCNY128.00 a202409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博物馆里看文明b专著e图解北京中轴线f姚珊珊,朱光千著g欧阳星绘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08 a353页d25cm a姚珊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现就职于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助理研究员。曾发表《北京中轴线,生长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北京城市雕塑政策的发展与启示》《文化和旅游的中间地带,文旅融合政策下的乡村公共空间建设》《记忆的空间—作为乡村文化记忆媒介的公共美术馆》《焦虑与建构:,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展览中的身份意识》等文章或汇报,研究领域涉及文旅公共空间研究、文艺政策研究、展览策划研究等。 a一本介绍北京中轴线的手绘科普读物,书中以极具艺术性的铜版画串联起北京中轴线的传承与发展,向读者展现出北京中轴线百年历史风貌,呈现出北京城脊梁的壮丽风采。本书以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为节点,包括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等,以小见大地讲解北京中轴线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高超绝妙的建筑设计、优秀的传统文化等,旨在让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独特的中国智慧和北京力量。 a大众读者1 a图解北京中轴线0 a古建筑x文物保护y北京j普及读物 aTU-87v5 0a姚珊珊4著 0a朱光千4著 0a欧阳星4绘 0aCNbFHWHc20240926 0197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000055002403140677002953300498009723330169014706060035016396900012016747010015016868010023017011158-266920240828142957.0 a978-7-111-76582-0dCNY49.00 a2024082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地下工程低碳理论与应用b专著f郭春编著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2 a260页d26cm a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a郭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访问学者。获评第十四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青年奖、第八届中国公路百名优秀工程师、第三届中西部土木建筑杰出工程师、第十一批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研究方向,复杂地下工程环境控制与节能技术、地下工程防灾减灾及交通控制技术,TOD规划与设计等。任教育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小组秘书,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地下铁道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反恐怖工作专家、成都市地下空间规划专家。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两次、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60余项科研项目、10余项教学改革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教材10余部,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各级科技奖励10余项。 a本书以地下工程定额体系和LCA方法为基础,涵盖了地下工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基础理论,从计算理论、设计方法、施工措施、机电控制、行车组织等角度,系统介绍了地下工程施工期及运营期的节能减排综合技术,旨在培养地下工程开发利用专业人才。全书共分10章,包括绪论、地下工程碳排放相关基础理论、地下工程施工期碳排放计算方法、地下工程施工期碳排放不确定性分析、地下工程运营期碳排放计算方法、地下工程施工期低碳节能技术、地下工程运营期低碳节能技术、地下工程新能源利用技术、地下工程碳排放计算软件、地下工程固碳技术。 a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城乡规划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土木工程等相关行业从事碳排放计算、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的人员参考0 a地下工程x节能x高等学校j教材 aTU94v5 0a郭春4编著 0aCNbFHWHc20240829 0165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9001542100038002132150016002513140532002673300493007993330041012926060031013336900013013647010015013778010023013921158-267020241112113950.0 a978-7-112-30491-2b精装dCNY246.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建造技术b专著f龚剑等编著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2 a380页d26cm a龚剑,男,1960年11月出生,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中施企协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总工程师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副理事长等职务。授权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国家标准6部,获得国家级工法6项。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参加了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468m)、金茂大厦(420.5m)、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m)、广州塔(610m)、上海中心大厦(632m)等我国不同时期最高建筑物或构筑物工程建造。 a本书从理论、实践、创新、突破等方面系统梳理了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建造的核心技术成果,重点阐述了工程建造过程所涉及的软土超厚砂层桩基工程技术、软土深大基坑支护工程技术、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工程技术、内刚外柔一体化钢结构技术、塔冠电涡流阻尼器安装技术、装饰工程绿色化技术、大型垂直运输机械施工技术、全过程工程总承包集成管理等关键建造技术,同时探索了绿色“垂直城市”超高层建筑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三化融合的新型建造模式。全书内容全面、翔实,具有较高的原创性和指导性,可供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a本书可供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参考使用0 a超高层建筑x建筑施工y上海 aTU974v5 0a龚剑4编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33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3001482100038002212150016002593300635002753330025009106060045009356900019009807010015009997010017010147110023010318010023010541158-267120241227160951.0 a978-7-112-28275-3dCNY5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徽州传统建筑现代宜居活化与实践b专著f安徽建筑大学,钟杰,张笑笑编著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2 a160页d26cm a从徽州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视角入手,研究徽州传统建筑活化动因,得出宜居营建的地域文化特征。以祁门县闪里镇磻村为实践研究对象,从价值特色、遗产保护、功能提升、宜居改造、活化利用等方面提出具体保护发展策略,对案例的实施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与总结,为徽州地区乃至全国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出可借鉴的经验。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精粹、乡土中国的活化石,是凝固的历史载体、看得见的乡愁、不可复制的文化遗存。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就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之一,更是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不可忽视的极为重要的资源与潜在力量。 a乡村规划设计研究人员0 a村落x乡村规划x建筑设计x研究y徽州地区 aTU982.295.4v5 0a钟杰4编著 0a张笑笑4编著02a安徽建筑大学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44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140327002503300467005773330081010446060023011256900013011487010017011618010023011781158-267220241022114120.0 a978-7-307-24637-9dCNY45.00 a202410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案例分析b专著f许小兰等主编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4.09 a208页d26cm a许小兰,浙江东阳人,现为武汉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于2010年获得武汉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地图学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实践的教学工作。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参编教材一部。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大创项目和学科竞赛,带领学生荣获国家奖十多项、省级奖三十多项,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a本书运用GeoScenePro软件介绍了GIS在规划中的一些应用实例,主要涉及校园专题图制作、地图投影的转换、拓扑的建立、裁剪、统计分析、宿舍的选取、可达性分析、日照分析、土地利用分析、水文分析、空间计量等方面。每个实例都包含实验目的和意义、实验内容、实验数据、实验流程图、模型结构图、实验步骤、结论与展望七个部分,突出了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科学、城乡规划、地理学等相关学科学生的实验实践教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科学、城乡规划、地理学等相关学科学生的实验实践教材0 a城市x地理信息系统 aTU984v5 0a许小兰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393nam0 2200241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140198002603300586004583330021010446060035010656900013011007010015011138010023011281158-267320240624140516.0 a978-7-5218-5958-4dCNY56.00 a202406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智慧城市建设b专著e基于河南省政策文本的实证研究f杨凯瑞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06 a235页d24cm a杨凯瑞,男,1988年3月出生,河南焦作人,汉族,201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河南省教育统计数据分析和研究。 a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新一轮信息技术的改革创新,城市发展形态逐渐向智慧化、信息化发展靠近,即由传统的城市模式逐步转变为智慧化的城市模式。而所谓的智慧城市是指以信息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全面发展的城市,其能够大力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化,城市生活的高质量化和便捷化。本研究以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公共政策系统理论和智慧城市建设逻辑出发,运用政策文本量化的方式系统地分析了2008年-2019年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政策,并将实证分析结果和智慧城市相关理论进行结合,分析了河南省智慧城市相关政策的演进情况,同时提出河南省智慧城市发展的未来政策设计建议。 a城市建设研究人员0 a智慧城市x城市建设x研究y河南 aTU984v5 0a杨凯瑞4著 0aCNbFHWHc20240626 0166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38002052150016002433040043002593140185003023300814004873330029013016060023013306900013013537010017013668010023013831158-267420240812204958.0 a978-7-112-30198-0dCNY220.00 a202408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重新发现街区b专著e更新需求与规划设计f丁志刚等编著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2 a344页d29cm a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组织编写 a丁志刚,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并获工学学士学位,南京大学人文地理专业并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a以“街区”为研究对象,系统总结了2019年至今参与的街区类更新项目实践经验,梳理了一批近年对街区观察思考形成的原创学术成果,旨在为全国街区更新实施方案编制和实施提供参照,为推动城市更新行动目前已形成《重新发现街区:更新需求与规划设计》初步成果(排版稿),主体内容如下。第一章,街区更新共识:全球行动和“中国话语”。系统梳理国内外发展理论和实践现状和趋势,具体包括街区内涵、我国街区形制的溯源和演进、国外街区更新的发展脉络、街区更新的中国图景和时代价值。第二章,场景塑造: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街区。从现实需求视角解读街区更新的未来趋势,以6组专题文章进行深入阐述,每组专题文章包含4-5篇文章,均为编写组撰写的原创文章(已刊发)。6组专题文章分别为宜居善治的老旧小区、完整美丽的街道、友好包容的场所、便捷共享的智慧服务、促进健康的多维空间、绿色低碳的韧性设施。第三章,一体化方案:无锡市南市桥街区“策划-规划-设计-建造-运营”。 a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人员0 a城市规划x建筑设计 aTU984v5 0a丁志刚4编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15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3001472100038002202150016002583300467002743330037007415170037007786060045008156900019008607010013008798010023008921158-267520241224140815.0 a978-7-5772-1431-3dCNY98.00 a202412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大数据赋能街景规划b专著e生活性街道空间视觉环境评价与优化f孙立等著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2 a373页d24cm a本书以生活性街道为研究对象,对其视觉环境展开系统研究,旨在解答不同街景要素特征对视觉感知影响程度和基于街景要素构成差异如何优化生活性街道空间。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背景及基础理论研究、生活性街道空间要素与视觉环境关联分析、生活性街道空间视觉环境评价方法构建以及实证研究。本书涉及城市规划、环境心理学、计算机视觉、大数据分析等多个学科领域,可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本书引入大数据和街景图像技术作为新的研究方法,可以丰富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方法,为相关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支持。 a数字技术城市道路空间规划研究人员1 a生活性街道空间视觉环境评价与优化0 a数字技术x应用x城市道路x空间规划x研究 aTU984.11-39v5 0a孙立4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67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01001482100038002492150016002873140408003033300566007113330035012776060043013126900015013557110039013708010023014091158-267620241213105006.0 a978-7-112-30625-1dCNY168.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变革与创新hⅣi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十周年成果集b专著f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著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2 a186页d28cm a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公司)是中规院于2014 年独资成立的国有企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综合性规划设计公司。北京公司作为中规院面向市场服务的主体,是中规院建设“国家智库”的核心力量,也是中规院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的平台以及整合社会相关机构的拓展基地。北京公司秉承中规院务实严谨的作风,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持续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为国内外城乡规划建设治理提供高水平、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 a成果集内容包含规划设计、科研课题、标准规范、业务探索、附录五部分:一、具有重要影响力或获奖规划设计项目,涵盖项目背景、主要构思、规划内容、规划特色、规划实施等内容;二、国家立项、部委委托、地方委托的科研项目,涵盖研究背景、主要内容、关键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等内容;三、主编或参编的标准规范,涵盖标准级别、编制目的、适用范围、主要内容等内容;四、北京公司学术交流会报告;五、获奖项目名录(2014-2024)等,对当前我国规划行业所面对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解决方案,可为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岗位从业人员提供第一手的技术资料,从而为他们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a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岗位从业人员0 a城市规划x建筑设计x作品集y中国z现代 aTU984.2v502a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37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8001902150016002282250025002443140176002693300495004453330091009406060037010316900017010687010013010858010023010981158-267720240705094218.0 a978-7-112-30055-6dCNY50.00 a202407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空间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b专著f景涛著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1 a172页d26cm2 a智慧人居环境建设丛书 a景涛,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城乡发展与区域规划,关注空间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国土资源实施开发控制的原理和技术等问题。 a本书利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统计数据、大数据等多源时空数据形成研究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动态研究体系。首先,识别国土空间资源,认识空间形态以及包含的特质与存在的方式;其次,以拓扑网络研究要素的空间联系以及网络组织,分析空间关系聚合体形态;最后,以劳动空间分工研究空间多元性、异质性和杂合性。综合以上对空间形成的系统认知进行互补性评价,最终形成完整的逻辑框架并通过空间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区域发展、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及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a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区域发展、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及研究人员阅读参考0 a城乡规划x研究y广东y香港y澳门 aTU984.265v5 0a景涛4著 0aCNbFHWHc20240710 01864nam0 220031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9001472100038002362150016002742250037002903140192003273140245005193140159007643300445009233330021013685170033013896060035014226900019014577010017014767010017014937010017015108010023015271158-267820240829094839.0 a978-7-112-30337-3dCNY99.00 a2024082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从公园城市到国家公园b专著e成都“全域保护利用”规划研究f刘海龙,庄优波,赵智聪编著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08 a215页d23cm2 a清华大学建筑规划景观设计教学丛书 a刘海龙,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博导,景观水文方向学术带头人,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访问学者,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瀚卓景观工作室主持人,清华大学iCenter智慧海绵城市实验室联合主任。 a庄优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博导,研究和教学方向为景观规划和风景旅游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恢复,参与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天坛总体管理规划、北京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等重要课题。 a赵智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研究,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景观规划,文化景观。 a本书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区域景观规划”课程的教学成果之一。成都作为开展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城市,市域内不仅包含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范围,还有数量众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保护地类型市,具有其独特优势。本书基于成都在公园城市领域开展的多项研究成果,从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全新角度出发,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出发,探讨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中的“全域保护利用”课题。 a城市规划研究人员1 a成都“全域保护利用”规划研究0 a城市规划x景观规划x研究y成都 aTU984.271.1v5 0a刘海龙4编著 0a庄优波4编著 0a赵智聪4编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16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4002142150016002483300527002643330063007916060029008546900015008837010013008988010023009111158-267920240806135711.0 a978-7-5219-2802-0dCNY98.00 a202408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面向生态系统服务优化的高密度城市绿色空间调控研究b专著f许超著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4.06 a236页d26cm a快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压迫城市绿色空间,影响着高密度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也暴露出较多的城市问题。城市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不断降低,人们对其数量和功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引发了严重的供需失衡。本书通过风景园林学的研究与实践,结合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以面向生态系统服务的视角,针对高密度城市绿色空间供需差异,探讨其优化调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路径。旨在通过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合理引导供需平衡,有助于科学、集约、高效的管理分配绿色资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适于园林景观、规划、生态等相关专业师生及从业者参考阅读。 a本书适于园林景观、规划、生态等相关专业师生及从业者参考阅读0 a城市规划x绿化规划x研究 aTU985.1v5 0a许超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34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300524002603330185007846060015009696060013009846900013009977010017010107010015010277010017010428010023010591158-268020241127144502.0 a978-7-5773-0286-7dCNY49.00 a202411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园林生态规划设计方法与应用b专著f栾春凤,白丹,王诗琪主编 a郑州c郑州大学出版社d2024.04 a311页d19cm a本书共4章,主要内容有园林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园林生态规划方法与应用和园林生态设计与实践。其中前两章主要为基础理论,包括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各生态因子与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与生态适应、植物种群与生物群落、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服务、园林生态系统与公园城市、城市生态系统与生态城市等;后两章包括园林生态规划概念与内涵、园林生态规划理论基础、园林生态规划应用技术、园林生态规划基本方法、园林生态规划内容以及园林生态设计概念与内涵、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矿山公园生态规划与设计、垃圾填埋场生态公园规划与设计等内容。 a本书适合风景园林、城乡规划、林学、园艺、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和城市管理等专业学生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广大园林科技工作者、生态环境工作者、城市管理人员与干部培训的参考用书0 a园林x规划0 a园林设计 aTU986v5 0a栾春凤4主编 0a白丹4主编 0a王诗琪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20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29001472100034001762150016002103000035002263140095002613300485003563330013008416060039008546900015008937010015009088010023009231158-268120241011102322.0 a978-7-111-76777-0dCNY45.00 a202410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园林美术b专著f高钰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0 a173页d29cm a职业教育园林园艺类专业系列教材 a高钰,1995—2002年,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系助教,讲师;2002年至今,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副教授。 a“园林美术”作为园林类专业的美术课,旨在培养未来的园林设计师和规划师所必须具备的绘画、造型、艺术审美能力,使设计师能够通过绘画,正确表达园林设计意图。本书结合园林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旨在设计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范图、视频操作相结合的模式,使非艺术类学生快速提升审美和绘画技巧,并将所受训练在同专业其他课程中发挥作用。本书在训练绘画技法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园林景观职业需求,培养审美情趣;学习园林设计所需要的表达方法,包括常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常用景观元素及其组合的绘制方法。 a职业教育0 a园林艺术x绘画技法x职业教育j教材 aTU986.1v5 0a高钰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70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000041002543140386002953300611006813330009012926060039013016900015013407010017013557010017013727010017013898010023014061158-268220241105103810.0 a978-7-111-76915-6dCNY42.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园林工程实训指导书b专著f易红仔,邹华珍,郑建强主编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4.10 a146页d26cm a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系列教材 a易红仔,副教授,硕士研究生,高级“双师型”教师,农业农村部“名课名师”,国家注册建造师(二级),江西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国家和江西省职业技能竞赛专家评委,现任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和项目研究。已出版,《AUTOCAD实训》 ,为 副主编,出版单位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主持的“园林工程”课程,获批2022年江西省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和思政示范课程。 a本书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园林相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赛项相关要求,参照施工员、园林绿化工等职业技能标准及《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等行业标准,紧密结合园林岗位的技能要求以及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园林相关专业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编写。本书共分为十个模块:施工放样、土方施工、管线工程、园林建筑小品施工、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照明工程、种植工程、综合应用。全书内容由单项工程实训到综合项目实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书图文并茂,配备相应的施工图纸,知识结构体系系统性强,突出岗位性、专业性、实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园林工程施工的过程和技巧。 a高职0 a园林x工程施工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U986.3v5 0a易红仔4主编 0a邹华珍4主编 0a郑建强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21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300615002443330021008596060019008806900015008997010017009147010017009318010023009481158-268320240614105010.0 a978-7-5482-5025-8dCNY48.00 a202406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30000 ay z 000yy ar1 a园林工程实践指导b专著f欧鉴基,任四妹主编 a昆明c云南大学出版社d2024.06 a220页d26cm a本书是一本高校园林学教材。本书共分三篇。第一篇为设计篇,内容涉及公园、道路、给排水、灯光照明、小品等八个内容的训练,常见园林工程的设计均包含在内,各类工程的设计原理、表现方法、思考重点等均得到系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第二篇为施工篇,内容涉及工程放线、道路、绿地排水、小品、水景、植物等项目的施工,基本涵盖园林常见工程的施工训练。第三篇为园林综合实践,让学生从场地勘探测量、设计、施工直至工程养护,涉及园林项目的整个流程,综合训练学生根据实际项目来进行设计、施工和管护的能力。本书基本涵盖园林专业学生的所学所做,为学生的实践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内容丰富,观点明确,对读者学习园林相关知识有较大帮助。 a园林施工技术人员0 a园林x工程施工 aTU986.3v5 0a欧鉴基4主编 0a任四妹4主编 0aCNbFHWHc20240619 01337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05000800200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000047002583140169003053300451004743330009009256060053009346900015009877010017010027010017010198010023010361158-268420241104171542.0 a978-7-5219-2937-9dCNY56.00 a202411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b专著f陈盛彬,张利香主编 a3版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4.12 a168页d26cm a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a陈盛彬,男,教授,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专职教师,多年从事园林建筑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曾出版专著多部,主编教材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 a全书包括基础理论(园林建筑及发展历程、园林建筑构造基础知识、园林建筑设计技法)和项目技术(游憩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服务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水体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园林建筑小品设计与施工技术、庭院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两个模块,充分考虑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可读性,重点、难点突出,图文并茂,简洁直观,易学易教。本教材可供高等职业院校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风景园林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供园林设计爱好者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a高职0 a园林建筑x园林设计x工程施工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TU986.4v5 0a陈盛彬4主编 0a张利香4主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34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25001482100038001732150016002113000017002273140131002443300627003753330019010026060019010216900016010407010015010568010023010711158-268520240725163554.0 a978-7-112-30103-4dCNY108.00 a202407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园衍b专著f孟兆祯著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0 a292页d18cm a名师经典讲义 a孟兆祯(1932年9月13日—2022年7月15日),出生于湖北武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a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和实践的发展,在追求时尚、吸收外来思潮的同时,也强调对传统智慧的继承和创新。但是,在继承的一方面,向来显得缺乏理论性的梳理和科学创新。本书对传统的梳理,可谓清晰;对学科的创新,堪称独到;对实践的指导,有口皆碑。至今日,仍然是业界企盼的学习参考书和从业手册。《园衍》是在继承《园冶》的基础上的发展。本书不是对传统造园方的一般叙述,而是加入了孟先生自身的体会,将源于中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系统化、理论化,书中结合了他自身的实践,充分体现了他倡导的“”的风景园林教育理念。本书立题构思独到,行文发人深省,体现了对中国传统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传承和创新,足以给当代以启发,是中国传统园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典著作。 a园林艺术爱好者0 a园林艺术y中国 aTU986.62v5 0a孟兆祯4著 0aCNbFHWHc20240731 0121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3001482100034001912150016002253140205002413300406004463330027008526060039008796900018009187010017009368010023009531158-268620240926150308.0 a978-7-122-46541-2dCNY198.00 a202409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净水剂配方与制备手册b专著f李东光主编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5.01 a387页d26cm a李东光,亚东集团总工程师,长期从事精细化工的科研、生产及管理工作,能够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案拟定、工艺设计、小试及中试的实验研究,同时在人员管理与市场营销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a净水剂是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废水处理过程中所必须使用的化学药剂。净水剂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水垢、污泥的形成,减少泡沫,减少与水接触的材料的腐蚀,除去水中的悬浮固体和有毒物质,除臭脱色,软化和稳定水质等。《净水剂配方与制备手册》精选近年来355种净水剂制备实例,包括民用净水剂、工业用净水剂、农用净水剂。《净水剂配方与制备手册》详细介绍了产品的特性、用途与用法、配方和制法,旨在为水处理工业的发展尽点微薄之力。 a水处理配方制作技术人员0 a净水x水处理料剂x配方x制作j手册 aTU991.2-62v5 0a李东光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04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8001932150016002313300423002473330063006706060029007336900015007627010017007778010023007941158-268720241230164812.0 a978-7-5625-5828-6dCNY78.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排水管网溯源排查指南b专著f孙东晓等编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09页d26cm a为指导城镇排水管网溯源排查及病害检测工作,规范排查技术,统一相关标准,有效指导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制定本指南。本指南总结和借鉴了国内外排水管网溯源排查的实践经验,参考相关规范、标准和研究,适用于本公司排水管网溯源工作的实施。适用于城镇排水户排查、市政和小区管线排查、市政和小区雨污混接排查、管道病害检测等,其成果可作为排水管网修复和改造、雨污混接改造等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的依据。 a本书可作为排水管网修复和改造、雨污混接改造等污水处理工作者0 a排水管道x管网x管道维修 aTU992.4v5 0a孙东晓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69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8002012150016002393140498002553300569007533330035013226060035013576900018013927010017014108010023014271158-268820240912115234.0 a978-7-112-30445-5dCNY148.00 a202409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指南b专著f安关峰主编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0 a232页d26cm a安关峰,1970年生,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同济大学博士。曾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标准化突出贡献奖标准化成就奖、市政行业“杰出工程师”、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广州市高层次人才等荣誉。获得各类科技奖项73项,主参编完成56项标准如国家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181-2012,获得授权专利59项,主持编制了《矩形顶管工程技术指南》《市政工程潜水作业技术指南》《市政隧道管廊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等专业著作15部。 a全书共十五章,主要内容包括:排水管道工程技术发展、工作方法、电视检测技术、管道潜望镜检测、管道胶囊检测、激光检测、声呐检测、电法测漏仪检测、管中雷达检测、传统方法检查、探地雷达检测、缺陷智能识别、管道评估、全景激光量化检测技术、检查井和雨水口检测与评估。每一项检测技术均按照概述、检测原理、设备类型和技术特点、检测方法和市场参考指导价等格式编写,评估涵盖了先进的缺陷智能识别技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并提供了检测实例和检测技术市场参考指导价,可以作为建设单位、管养单位、施工单位、质监单位实施城镇排水管道检测工作的依据,同时方便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理解与使用。 a城镇排水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0 a市政工程x排水管道x检修j指南 aTU992.4-62v5 0a安关峰4主编 0aCNbFHWHc20240919 0097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21001482100034002692150020003033300208003233330035005316060015005666060021005816900018006027110043006207110037006638010023007001158-268920240401103015.0 a978-7-122-44287-1dCNY328.00 a2024040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a z 100yy ar1 a2023年度灭火与应急救援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b专著f中国消防协会灭火救援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救援指挥学院编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3.11 a379页c图d29cm a本书共收录了125篇论文,涵盖了消防救援队伍建设与能力建设、火灾扑救、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灭火救援决策指挥与作战行动安全、消防技术装备与装备管理、应急救援与队伍训练、火灾理论与预防、智慧消防与消防管理等领域。 a灭火与应急救援技术学术研究人员0 a灭火j文集0 a消防x救援j文集 aTU998.1-53v502a中国消防协会灭火救援技术专业委员会4编02a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救援指挥学院4编 0aCNbFHWHc20240403 0155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7001472100030002242150016002543140315002703300543005853330057011286060043011856900018012287110045012468010023012911158-269020241119142448.0 a978-7-5029-8353-6dCNY45.00 a202411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消防安全标准化典型问题图册b专著f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全保障部组编 a北京c气象出版社d2024.11 a112页d24cm a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全保障部,包括行政保卫部、科研生产部,下设技安处、保密处、保卫处、网络管理处、行政综合处。加强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信息安全、保密安全和国家安全管理,加强运营保障工作,同时也是落实“大防务、大安全、大融合、大发展”理念,以及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客观需要。 a本书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消防安全标准化达标建设的重要参考,对消防安全标准化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精选典型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共分为11章,包括消防控制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灭火器、防火分隔设施、安全疏散设施和其他典型问题,每章都配上现场实景图片,并加以文字进行描述和说明,通过直观可视化的方式,对比展现典型问题错误与正确示范,使读者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问题所在,为消防安全标准化达标和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宝贵借鉴。 a本书可供消防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阅读参考0 a消防x安全管理x标准化管理y中国j图集 aTU998.1-64v502a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全保障部4组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31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0002162150016002463140315002623300329005773330041009066060043009476900018009907110045010088010023010531158-269120241119142126.0 a978-7-5029-8352-9dCNY45.00 a202411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消防安全标准化图集b专著f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全保障部组编 a北京c气象出版社d2024.11 a108页d24cm a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全保障部,包括行政保卫部、科研生产部,下设技安处、保密处、保卫处、网络管理处、行政综合处。加强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信息安全、保密安全和国家安全管理,加强运营保障工作,同时也是落实“大防务、大安全、大融合、大发展”理念,以及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客观需要。 a本书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消防安全标准化达标建设的重要成果,归纳了建筑消防设施重要标准条款,分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灭火器、防火分隔设施八个方面,逐条对照标准原文,配上消防设备图片和现场实拍照片,进行了详细解释和说明。 a消防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0 a消防x安全管理x标准化管理y中国j图集 aTU998.1-64v502a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全保障部4组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79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4002102150016002443140729002603300411009893330023014005170033014236060027014566900015014837010015014988010023015131158-269220241212113112.0 a978-7-5008-8550-4dCNY28.00 a202412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亓传周工作法b专著e泥沙智能取样设备的设计与制造f亓传周著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11 a127页d19cm a亓传周,1971年出生,山东菏泽黄河河务局郓城黄河河务局高级技师、首席技师。曾荣获全国最美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山东省首席技师、黄河水利委员会首席技师、齐鲁大工匠、山东好人(敬业奉献类)、等荣誉和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亓传周连续三届被水利部聘为全国水利行业水工闸门运行工首席技师,作为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带领工作室技术团队,积极探索水闸管理最新技术,无私培养闸门运行人才,总结的“感官判断启闭设备故障法”等四种独特的先进操作方法,被水闸管理单位应用于供水生产;完成技改项目40余项,其中获国家专利14项,为解决“卡脖子”难题付诸努力;经亓传周工作室培育的技能人才3267人,39人次荣获技术能手、首席技师等称号;有力践行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的伟大号召。 a河流泥沙状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洪减灾以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等具有重大影响,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获取精确的悬疑质泥沙含沙量数据,需要依靠泥沙取样设备来取样,置换法数据处理的方法,来分析泥沙含量,为编制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本书主要阐述亓传周多年来在泥沙取样设备研制过程中开发的一系列技术攻关和实施效果,以及在这一系列技术攻关过程中积累的对于泥沙智能取样的创新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a泥沙取样器设计人员1 a泥沙智能取样设备的设计与制造0 a泥沙取样器x设计x制造 aTV149.3v5 0a亓传周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69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447002543300491007013330189011926060023013816900013014047010017014178010023014341158-269320241120130626.0 a978-7-5219-2961-4dCNY78.00 a202411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水利工程环境设计b专著f肖永发等编著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4.11 a174页d19cm a肖健飞,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高级城市规划师、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1987-2001年曾从事过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城乡规划设计工作,2001-2016年主持过城乡规划编制、审批、批后管理和市政道路绿化建设管理等工作,2016年至今从事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获得过论文竞赛、省部优秀规划设计奖、湖南省改革开放40年“十佳论文奖”“十佳规划奖”,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城乡规划二维码-扫一扫生活更美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基于小型灌区规划的研究与实践》。 a本书简述水利工程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水利工程特点,分门别类地、系统地论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水库山塘、湖泊、河道、水工建构筑物等水利工程环境设计指导思想、原则、目标、设计内容、参考方案、成果图纸、案例分析等,旨在为推动水利工程环境设计创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设计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南。该书可作为乡村振兴、国土空间、城乡规划、农业、水利、生态、环境等相关专业教学的参考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乡村振兴、国土空间、城乡规划、农业、水利、生态环境等设计、建设、管理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a本书可作为乡村振兴、国土空间、城乡规划、农业、水利、生态、环境等相关专业教学的参考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乡村振兴、国土空间、城乡规划、农业、水利、生态环境等设计、建设、管理工作者的参考用书0 a水利工程x环境设计 aTV222v5 0a肖永发4编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040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51001542100050002052150016002553300421002713330031006926060025007236900012007487110027007608010023007871158-269420240508153457.0 a978-7-5646-5958-5b精装dCNY166.00 a2024050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徐州市水闸技术整编b专著f徐州市水务局组织编写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11 a596页d26cm a本书内容讲述:水闸是水利工程体系中关键一环,为重要控制性建筑物,徐州市是全省水闸工程数量最多、门类最齐全的地市之一。随着部分水闸除险加固或拆除重建、新建等,工情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还有一些重要的小型涵闸在调度运行管理中地位特殊、作用明显。对全市大中型及部分重要的小型水闸进行系统资料整编,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2021年,我市启动水闸资料整编工作,以原省厅汇编资料为基础,全面收集、梳理、分析、整理了全市新、老水闸资料。 a本书供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学习0 a水闸x技术管理y徐州 aTV66v502a徐州市水务局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0515 0140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4002112150016002452250023002613300715002843330027009996070023010266900012010497010017010617010017010787010017010958010023011121158-269520241024151610.0 a978-7-5630-8816-4dCNY228.00 a20241024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洞庭湖区防洪设计水位研究b专著f刘晓群,朱德军,赵文刚编著 a南京c河海大学出版社d2023.12 a412页d26cm2 a洞庭湖研究系列丛书 a洞庭湖区由于复杂的江湖关系及变化的水文条件,长期以来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若遇1954年型洪水,城陵矶附近仍有较大超额洪量与较高行洪水位,湖区防洪问题依然突出。本书稿旨在分析洞庭湖防洪体系现状整体防洪能力和未来防洪形势,研究洞庭湖内部各区域防洪设计水位,城陵矶设计水位抬高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影响,以及堤防建设标准。具体分为以下几项内容:(1)针对长江上游、洞庭湖主要水库调节作用下、遭遇四水及区间设计洪水条件下,讨论洞庭湖河道湖泊槽蓄能力、控制断面泄流能力以及堤防防洪能力,综合研判洞庭湖防洪形势及防洪能力。(2)根据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确定湖区堤防设防标准。(3)根据设计洪水组合情况,研究洞庭湖典型区域防洪设计水位。(4)考虑莲花塘防洪、蓄洪控制水位34.4m、34.9m、35.8m条件下湖区超额洪量变化。(5)洞庭湖现代化堤防建设规划方案。 a洞庭湖湖区防洪研究人员 a洞庭湖x湖区x防洪 aTV87v5 0a刘晓群4编著 0a朱德军4编著 0a赵文刚4编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371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1000271000041000681010008001091020015001171050018001321060006001502000067001562050011002232100038002342150024002723140203002963300461004993330021009606070029009816900015010107010015010257010015010407010015010558010023010701158-269620240801113105.0 a978-7-5598-7186-2b精装dCNY54000.00 a20240801e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50000 ay z 000yy ar1 a日本藏稀见黄河文献汇编h第一辑b专著f王卓华,侯荣川,钱振宇编 a影印本 a桂林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8 a60册(29960页)d26cm a王卓华,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清代诗歌文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清诗歌总集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侯荣川,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文献、域外汉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a《日本藏稀见黄河文献汇编》(第一辑)收录日本国会图书馆及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收藏的稀见黄河文献九种,如《南河成案》《治河汇览》等,既有刻本,也有写本、拓片,为系统阐释黄河文化及其蕴含的时代新义提供了文献支撑,具有版本学和史料学等多重价值。编排体例上先按体裁分类,同类下再按版本年月排序,成书60册。本书出版时,除原书书影外,编者还为每一种书撰写有提要,介绍书名、卷数、版本、作者、册数、行款,以及序跋、内容体例、馆藏情况等信息,为研究者了解各书内容提供方便。 a黄河水利史研究者 a黄河x水利史x文献j汇编 aTV882.1v5 0a王卓华4编 0a侯荣川4编 0a钱振宇4编 0aCNbFHWHc20240807 0134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42002082150016002503000021002663300685002873330013009726060043009856900009010287110041010378010023010781158-269720241113141900.0 a978-7-5167-6699-6dCNY56.00 a202411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流体装卸操作工b专著f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编写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291页d26cm a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a1.主要内容:流体危险货物、流体危险货物的特性、危害及安全操作、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流体力学的作用、流体力学基本概念、流体力学重要结论、船用流体装卸臂、陆用流体装卸臂、登船梯、脱缆钩、油罐、阀门、搅拌器、泵、悬臂吊、油气回收系统、制氮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工艺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流体货物储运工艺、水路运输收发油工艺、公路运输收发油工艺、铁路运输收发油工艺、油罐储运工、管道输运工艺、工属具的种类及规格、管道及其附件、计量器具、安全、健康与环保知识、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与防护知识、防火防爆与消防知识、安全用电知识、环境安全与污染防治、应急管理。2.主要特点:依据流体装卸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与港口实际岗位工作要求编写,易学易用。3.选题价值:填补了本行业领域教材空缺。 a职业教育0 a液体货物运输x装卸作业x职业培训j教材 aUv502a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114 01527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50001922150016002423300939002583330021011976060031012186900012012497010013012618010023012741158-269820240627164344.0 a978-7-5646-6287-5dCNY40.00 a202406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管道施工机械手的设计与研究b专著f王丹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06 a144页d24cm a本书研究的管道施工机械手是用于城市建设中大型地下管网施工的现代化机械设备,针对管道施工现场情况,设计了带有自锁功能、以挖掘机为载体的管道施工机械手。机械手具有4个自由度,借助于挖掘机,可以实现管道在空间范围内的姿态调整。联合采用Solidworks、Ansys、Adams软件建立机械手虚拟样机,虚拟样机采用刚-柔耦合建模方式,为了避免冗余约束的产生,创新性的提出了在模型导轮之间添加过渡轴,为了解决传统添加摩擦力方法不能准确时时跟踪摩擦力的变化的问题,采用添加外力等效运动副中的摩擦力的方法。设计开发了机械手的光电定位系统,分别建立了单靶定位、双靶定位和三靶定位时光电定位系统的数学模型,对光电定位系统进行了仿真并打靶试验。针对管道施工机械手多输入、多输出的非线性、强耦合的系统特征,设计了一种基于RBF的10输入、5输出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隶属函数和模糊控制规则进行优化,并对控制器进行了仿真与实验研究。该机械手的研究与开发能有效减少管道施工的伤亡事故,提高管道施工的效率,使管道施工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a管道施工技术人员0 a管道施工x机械手x机械设计 aU175v5 0a王丹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97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01001472100042002482150016002903000021003063140371003273300825006983330033015236060035015566900010015917110047016017110041016488010023016891158-269920241231141919.0 a978-7-113-32059-1dCNY62.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铁路基础设施维护b专著f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劳动和卫生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电部主编 a北京c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2 a129页d26cm a铁路专业融合教材 a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劳动和卫生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电部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部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以铁路客货运输为主业,实行多元化经营。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统筹安排路网性运力资源配置,承担国家规定的公益性运输任务,负责铁路行业运输收入清算和收入进款管理。 a本书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劳卫部、工电部组织编写,为铁路工电供专业融合教材。铁路工电供一体化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营维护管理模式,包括生产组织管理、生活设施管理、人员培养,以及防洪管理等多个方面。目前,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工作,主要设置有高铁基础设施段(统一负责工务、电务、供电三个专业的设备管理)和以工务段牵头组织,电务段、供电段分工负责,工务、电务、供电车间层面按照“七统一、一联合”的方式组织的管理模式。基于以上此,本书在编写上主要涵盖了工务、电务、供电三个专业分类、基础原理、基本构造、设施设备、检养修作业、应急处置及一体化作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概论,共分为四篇,有基础篇、技能篇——基本作业、技能篇——应急处置和技能篇——一体化管理,期望通过资源整合、专业强化和管理集中,提升铁路运营效率与安全保障水平,进而提高铁路基础设施维护复合型技能人才源头培养质量和铁路工电供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a铁路运输基础设施维修技术人员0 a铁路运输x基础设施x维修j教材 aU2v502a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劳动和卫生部4主编02a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电部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91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67001542100042002212150016002632250029002793140667003083300569009753330021015446060021015656900014015867110041016008010023016411158-270020241230141558.0 a978-7-113-31848-2b精装dCNY120.00 a202412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铁路钢轨探伤技术b专著f《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技术丛书》编委会编著 a北京c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3.12 a609页d24cm2 a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技术丛书 a《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技术丛书》编委会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柯在田、魏世斌、田新宇等人组成,其中,柯在田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副所长。魏世斌,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研究员,总工程师,主要从事轨道管理研究、轨道状态检测和基础设施检测装备研发工作,参与并逐渐主导了我国轨道检测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检测设备的更新换代。研制的型轨道检测系统,是我国轨道检测的主流设备;研制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是我国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状态检测的核心装备;研制了轨道状态确认车、安全综合检测车、高铁综合巡检车等基础设施检测装备;负责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和局级科研课题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项,三等奖项、一等奖项。 a“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技术丛书”包括《轨道检测技术》《接触网检测技术》《通信检测技术》《信号检测技术》《道床路基检测技术》《钢轨探伤技术》《综合巡检技术》,共7册。本书为丛书之一。在列车荷载的长期作用下,运营限流在役钢轨将产生各种类型的损伤。钢轨探伤是全面掌握钢轨内部伤损状态、指导养护维修、保障线路安全的重要手段。钢轨跨度探伤大型设备主要是钢轨探伤车。本书详细论述了铁路钢轨探伤基础知识及技术,重点介绍了钢轨探伤车节后及探伤原理,TKGT-1型和SYS1900型钢轨探伤车作业系统及探伤系统标定,以及钢轨探伤车运行、探伤作业系统检测和回放基本操作、典型钢轨伤损报警实例分析等内容。 a钢轨探伤作业人员0 a钢轨x探伤x研究 aU213.4v502a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技术丛书编委会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67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35001542100042001892150016002312250035002473000050002823140489003323300467008213330021012886060041013096900017013507010015013678010023013821158-270120241230155621.0 a978-7-113-32046-1b精装dCNY108.00 a20241230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铁路供电数字化b专著f张润宝著 a北京c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5.04 a548页d26cm2 a高速铁路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丛书 a“十四五” 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 a张润宝,1968年生,硕士研究生学历,正高级工程师,国铁集团工电部副主任,从事牵引供电技术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我国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体系,组织制定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维修运用管理办法”、“技术条件”、“技术方案”等,编制《供电6C系统数据分析技术》;研究高铁接触网生产布局、劳动组织方式、检测维修方法,参与起草完成《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研究350kmh运营高铁弓网匹配关系,组织参与京沪高铁、京津城际等高速铁路的350kmh运营标准线建设。 a本书为“高速铁路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丛书”之分册。本书全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铁路供电专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内容包括铁路供电设计数字化的数字化输入、可视化标准库、协同设计、仿真建模、交付与数据归档;铁路供电施工数字化的智能建造、数字化管理与竣工交付;铁路供电运维数字化的设备台账管理、设备状态评价、设备维修组织与设备行为追溯;供电系统数字化成果及发展展望;数字化应用案例。涵盖了BIM、GIS、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技术,为我国铁路供电数字化建设提供参考和支撑。 a数字技术研究人员0 a数字技术x应用x电气化铁道x供电系统 aU223.6-39v5 0a张润宝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49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38002122150016002503140107002663300749003733330031011226060045011536900014011987010017012128010023012291158-270220240810162400.0 a978-7-112-30233-8dCNY65.00 a202408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黄土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试验研究及工程实践b专著f朱武卫等编著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0 a269页d26cm a朱武卫,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a本书稿紧密依托西安市火车站北广场改扩建工程,深入探讨了黄土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所遭遇的复杂难题,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黄土的物理性质与强度特性研究,深入剖析了黄土的地质特性及其对基坑工程的影响;(2)黄土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特性分析,揭示了支护结构在黄土环境中的力学行为;(3)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抗拔特性研究,为提升基坑工程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支撑;(4)近接运营地铁基坑变形机制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保障了基坑工程与既有地铁线路的安全协同;(5)超大黄土基坑降水技术研究,有效解决了黄土基坑工程中的降水难题;(6)超大黄土基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为实际工程施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本书稿通过系统的试验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的实践探索,归纳总结了丰富的试验成果与成功经验,旨在为同类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推动黄土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 a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技术人员0 a黄土区x地铁隧道x深基坑x基坑施工x研究 aU231.3v5 0a朱武卫4编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65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4001952150016002293140608002453300353008533330125012066060027013316900014013587010015013728010023013871158-270320240815155250.0 a978-7-5765-1284-7dCNY198.00 a202408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地铁车站建筑功能与空间组合b专著f韩小勇著 a上海c同济大学出版社d2024.09 a317页d26cm a韩小勇,男,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建筑1所所长。从事轨道交通车站建筑设计工作。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上海市注册咨询专家,上海交通运输协会专家,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济南地铁集团专家库专家,徐州地铁集团专家库专家,大连地铁集团专家库专家。参与国内40余条地铁的设计工作,上海18号线及济南2号线设计总体负责人,担任过宁波2号线、哈尔滨2号线、济南3号线建筑副总体,徐州5号线咨询项目负责人,还曾经担任过多个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参与编制浙江省轨道交通规范、宁波市轨道交通技术标准、济南市轨道交通技术标准,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工程设计奖及省级优秀工程咨询奖多项。 a本书为地铁建筑设计理论书籍,书中论述了地铁车站建筑空间特性,提出了地铁建筑空间组合理论,提出了内部空间平衡和外部空间平衡的概念。着重阐述建筑专业在地铁车站的设计中如何起到龙头作用,引领各个专业实现专业间的相互协调与融合。强调从总体出发、把结构专业及设备专业的设计理念融入到车站建筑设计思想当中,使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和设备工程师之间实现创造性的配合。 a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人员学习和提升的工具书,也能够作为线路规划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拓展知识储备的一本书0 a地下铁道车站x建筑设计 aU231.4v5 0a韩小勇4著 0aCNbFHWHc20240822 0146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9001472050008002262100042002342150016002763000033002923140296003253300351006213330079009726060057010516900014011087110051011228010023011731158-270420241230162203.0 a978-7-113-31993-9dCNY70.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城市轨道交通变配电技术b专著f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培训中心编著 a2版 a北京c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2 a146页d23cm a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培训系列教材 a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申通集团”)成立于2000年4月,是上海承担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职能的大型企业集团。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是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企业培训机构,主要承担上海地铁员工培训的教学研发、培训管理、培训策划、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估、岗位实训等培训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a本书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二十余年运营实践为基础,并结合全国轨道交通发展状况,在第一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删除了部分过时的内容,更新了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本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培训系列教材之一,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其主要设备、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一次接线、继电保护和自动化、城市轨道交通变电站所用电系统、电气试验、电力监控与综合自动化。 a本书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职工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学参考用书0 a城市铁路x轨道交通x变电所x配电系统x技术培训j教材 aU239.5v502a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培训中心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27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4001992150016002333140183002493300429004323330075008616060039009366900014009757010017009898010023010061158-270520240918142427.0 a978-7-5487-6015-3dCNY128.00 a202409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系统联调联试b专著f张建平编著 a长沙c中南大学出版社d2024.09 a389页d26cm a张建平,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主要从事轨道交通企业管理、既有线路运营管理和网络化运营的筹备等工作。 a本书理论联系实际,以现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系统联调联试相关标准、规范及文件为依据,总结和提炼多年实践经验,形成以关键实施流程为主线的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组织指南,明确各阶段的定义、目的、前置条件、调试内容及总结评价等内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本书编写过程中,紧扣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合理组织内容框架体系,突出严谨性和适用性;在案例的选取上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和启发性。全书文字叙述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a本书可供从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调试等有关领域的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参考使用0 a城市铁路x轨道交通x工程施工x研究 aU239.5v5 0a张建平4编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24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34002142150016002483300583002643330021008476060043008686900014009117010013009257010013009387010015009518010023009661158-270620240530155509.0 a978-7-5687-1228-6dCNY68.00 a202405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研究b专著f周武,丁泽,杜风华著 a湘潭c湘潭大学出版社d2023.11 a302页d26cm a本书站在轨道交通建设的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施工与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述,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基本构成的七个建设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三部分。首先,从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入手,结合规划方法与理论,然后开展施工准备与组织工作,最后分别介绍了明挖法施工、浅埋暗挖法施工、盾构法施工、沉管法施工、高架结构施工、无砟轨道施工、无缝线路施工等七个重点工程的施工技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施工。根据七大工程的施工流程与方案,总结了七项施工安全管理要素,从理论到施工现场,再到应急预案地实施。总之,本书具有针对性和实操性,进一步说明轨道交通施工的安全生产。 a工程施工技术人员0 a城市铁路x轨道交通x工程施工x安全管理 aU239.5v5 0a周武4著 0a丁泽4著 0a杜风华4著 0aCNbFHWHc20240605 0195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33001482100038002812150016003192250035003353140496003703300595008663330051014616060039015126900017015517110035015687110059016038010023016621158-270720241112130656.0 a978-7-112-30483-7dCNY130.00 a202411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系统设备安装工艺精细化管理指南b专著f常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09 a300页d26cm2 a城市轨道交通精细化管理系列指南 a常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工程施工,房地产开发经营等业务的公司,成立于2012年12月28日,公司坐落在江苏省。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是一个有着近70年历史的学术团体,学会目前所属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会成员195人,常务理事63人,中国工程院缪昌文院士为省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长。省学会目前单位会员500余家,个人会员6000余人。下设26个专委会,7个工作委员会,涉及建筑、交通、结构、施工、给排水、园林等多个领域和专业,是一个跨学科、跨部门的学术团体,与城市规划建设、交通等部门有着密切联系。 a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安装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核心内容,其施工质量水平对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营至关重要,系统设备安装工程涵盖专业较多、施工工艺繁杂,原有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来提升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本指南对轨道交通系统安装工程的各个环节,包括通用工艺、供电、站台屏蔽门、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火灾自动报警及气体灭火、自动售检票以及安防系统,进行了详尽而精细的规定。综合运用了多个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致力于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持续提高安装工程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为城市的交通发展贡献力量。本指南适合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管理及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a本书适合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管理及技术人员参考使用0 a城市铁路x轨道交通x设备安装j指南 aU239.5-62v502a常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4组织编写02a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专业委员会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114 0147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115001482100042002632150016003053000021003213140267003423300435006093330021010446060021010656900012010867110047010987110041011458010023011861158-270820241231141621.0 a978-7-113-32058-4dCNY120.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CR200J型动力集中动车组运用维修b专著f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劳动和卫生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机辆部主编 a北京c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2 a609页d26cm a铁路专业融合教材 a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劳动和卫生部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内设机构,负责劳动和卫生相关工作。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机辆部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内设机构,其下属子机构包含货车事业部、综合设备处、安全运用处、机辆技术处、监造检修处、动车客车处、机辆调度室。 a本书共18章,内容包括动力集中动车组概述,车体与车内设备,转向架,通风系统及车内环境控制系统(动拖),高压设备及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网络控制系统,动力集中动车组安全环路系统及行车安全监控设备,动力集中动车组运用维修标准,车体、转向架及附属装置检修,供风及制动系统检修,牵引系统及高压设备检修,电气装置及控制系统检修,随车机械师乘务一次往返作业,动力集中动车组应急故障处理,随车机械师出库技术检查试验,动力集中动车组重联、解编及救援等。 a动车维修技术人员0 a动车x维修j教材 aU266v502a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劳动和卫生部4主编02a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机辆部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7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050008001942100038002022150016002403140185002563300409004413330157008506060039010076900011010467010015010577010015010728010023010871158-270920241125160228.0 a978-7-5121-5413-1dCNY49.90 a20241125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铁道车辆动态检测技术b专著f黄超,孙涛主编 a2版 a北京c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d2025.01 a288页d26cm a黄超,男,副教授,现任教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铁道车辆技术。参与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铁道车辆骨干专业建设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级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编教材1部。 a本书以满足铁道车辆检修、运用部门相关岗位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岗位需求为目标,对接关键工作岗位的作业流程和生产任务,主讲内容包括: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无损检测技术中的磁粉探伤和超声波探伤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THDS)、车辆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TPDS)、车辆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轨边声学诊断系统(TADS)、货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TFDS)、客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TCDS)等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等。 a本书适合培养学生从事车辆动态检测员、检车员等核心技能工种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养,适合用作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车辆技术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用书,也作为高校教材0 a铁路车辆x动态测定x高等学校j教材 aU27v5 0a黄超4主编 0a孙涛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49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42001962150016002383140402002543300455006563330029011116060029011406900014011697010017011837010015012008010023012151158-271020241226110858.0 a978-7-113-31880-2dCNY39.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铁路专用通信设备维护b专著f周流平,杨静主编 a北京c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4.12 a250页d26cm a周流平,1996年至2015年作为高级工程师工作于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至今工作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现为专任教师、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委会委员、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路通信与信息化专业学术带头人。杨静,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讲师,主要教授铁路通信等相关课程,曾赴海外担任铁道通信系统的培训任务。主编出版铁道通信类教材2部;主持并参与省市级教科研项目5项;近五年内发表论文8篇。 a本书主要以使学生扎实掌握基本功为目标,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按照设备认知、维护作业、安全风险提示、组网能力及发展方向五个方面进行编排,为今后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书围绕铁道通信的日常维护展开设计,共分为十三章,包括通信线路、传输系统、接入网系统、时钟同步网、数据传输系统、调度通信系统、会议通信系统、电报及电话交换系统、应急通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铁路通信电源系统、监控监测系统和防灾监测系统。 a铁路通信设备维修技术人员0 a铁路通信x通信设备x维修 aU285.6v5 0a周流平4主编 0a杨静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102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050008002052100046002132150016002593000074002753300293003493330013006426060043006556060057006986900012007557010017007677010017007848010023008011158-271120241226091621.0 a978-7-114-19485-6dCNY3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高速铁路客运安全与应急处理b专著f黄丽学,谢婉泽主编 a2版 a北京c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d2024.06 a156页d26cm a辽宁省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职业教育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系列教材 a全书按照项目“案例导人-任务引领"的模式编写,其主要内容包括高速铁路客运安全管理、高速铁路客运组织安全、高速铁路车站应急处理、高速动车组列车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理以及高速铁路旅客伤害应急处理。本书作为职业院校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及相关专业教材,可供行业从业人员培训使用,也可供相关人员学习参考。 a职业教育0 a高速铁路x铁路运输x旅客运输x安全管理0 a高速铁路x铁路运输x旅客运输x突发事件x交通运输管理 aU293v5 0a黄丽学4主编 0a谢婉泽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78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0001482100042002082150016002502250029002663140572002953300509008673330013013765170031013896060051014206900015014717010013014868010023014991158-271220241226084836.0 a978-7-119-13959-3dCNY90.00  a2024122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铁路12306密码b专著e中国铁路互联网客票系统探秘f王雄著 a北京c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5.01 a396页d26cm2 a解码中国新时代i改革发展 a王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交通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兼职教授。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学术论著多部(篇),共计750万字。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全国重点报刊刊登或转载。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阴阳碑》《传世古》《金匮银楼》(合称“汉水文化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速度——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中国智慧——中国高铁科技创新之路》《中国力量——高铁正在改变中国》(合称“中国高铁三部曲”)。作品被译为英、法、德、西、俄、阿、日、罗、波等多语种,由外文出版社与国外出版社合作出版,面向全球发行。 a12306网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铁路客票系统。井喷式的购票需求、数以亿计的访问量,给12306售票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中国铁路客票信息化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售票方式,让人们迅速进入了“拇指时代”。单杏花是中国铁路客票系统研发团队的核心骨干之一,她和团队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讲述:热爱与探索是成功的“密码”。本书就从单杏花团队的科研攻坚历程角度切入,探秘中国铁路互联网客票系统的现代化发展之路:这里讲述的故事,与每个人的火车出行有关,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信息科技发展的故事,成为生动的新时代中国故事。 a大众读者1 a中国铁路互联网客票系统探秘0 a城市铁路x旅客运输x售票x铁路自动化系统y中国 aU293.22v5 0a王雄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09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8001862150016002243300497002403330043007376060035007806900011008157010017008268010023008431158-271320240725160519.0 a978-7-5623-7779-5dCNY69.00 a202407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40000 ay z 000yy ar1 a道路工程检测技术b专著f匡丽群主编 a广州c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d2024.01 a356页d26cm a本书共六个项目,引言部分介绍了道路基本知识、试验检测数据整理方法、公路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公路技术状况评定,项目一概述土的三相组成及物理性质、检验土的物理性质等,项目二概述概述集料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性质等,项目三介绍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的组成等,项目四介绍检测水泥的基本性质等,项目五介绍沥青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沥青试验检测等,项目六介绍检测路基路面几何尺寸、检测路基路面压实度、检测路基路面平整度、检测路基路面承载能力、检测路基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路面渗水和路基路面损坏、控制施工质量的方法。 a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道路工程检测技术人员0 a道路工程x检测x高等学校j教材 aU41v5 0a匡丽群4主编 0aCNbFHWHc20240731 0183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8000271000041000651010008001061020015001141050018001291060006001472000049001532100038002022150016002403140640002563300584008963330025014806060035015056900017015407010015015578010023015721158-271420240913162839.0 a978-7-112-30246-8b精装dCNY68.00 a202409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边坡工程数据感知与智慧决策b专著f李建光等著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2 a138页d26cm a李建光,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全国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北京市评标专家。20多年来一直在工程勘察设计一线从事勘察、设计、咨询与科研工作,在主持完成多项航空工业试飞机场、基地、园区、厂房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咨询工作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珠海机场、呼和浩特机场、北京地铁6号线、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沈阳地铁10号线、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雄安新区001号总部大楼等500多项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咨询工作。近年来,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承担了巴基斯坦航空联合体JF-17飞机建线、埃塞俄比亚维修喷漆机库及停机坪等多个国外项目。 a针对边坡工程,包括自然形成的山地边坡与人工开挖的工程边坡,由于其具有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工程条件的复杂性,工程人员通常需要在危险环境中进行作业,同时其感知数据通常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这给工程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书相关研究致力于建立可以协同多源异构岩土数据智慧感知与智慧决策的综合分析体系。本书以具体的边坡工程为切入点,结合数据感知+智慧决策思想,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协同与深度挖掘,寻找既有边坡监测项目中位移变形数据与环境因子、地质巡视特征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实现复杂条件下边坡评估与未来变形发展趋势预测,为边坡设计的优化、评估、预警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a道路工程相关工作人员0 a边坡x道路工程x数据处理x研究 aU416.1-39v5 0a李建光4著 0aCNbFHWHc20240919 0144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106001542100046002602150016003063140161003223300537004833330021010205170031010416060045010726900012011177110039011298010023011681158-271520241106093416.0 a978-7-114-19840-3b精装dCNY168.00 a2024110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践行苏式养护理念 创建高效管理之路b专著e沿江高速二十年养护管理实践f江苏沿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组织编写 a北京c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d2024.10 a320页d26cm a江苏沿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作为江苏交控下属企业,长期从事高速公路、跨江大桥建设运营及养护管理工作,先后负责及参与完成交通运输部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科技课题研究。 a江苏沿江公司以党建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在深化国企改革上争当表率,在建设交通强省上争做示范,在推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本书介绍了江苏沿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二十年养护管理发展之路,重点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系、道路养护、桥梁养护以及智慧化养护的管理实践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总结,并围绕沿江高速的未来发展需求,简要介绍了改扩建规划、设计及拟开展的智慧高速、近零碳站区等科技创新方案,以及高水平的养护人才队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慧、畅、俭、翠”的沿江养护文化,为高速公路树立了节约化养护的标杆。 a工程管理研究人员1 a沿江高速二十年养护管理实践0 a高速公路x公路养护x工程管理x研究y中国 aU418v502a江苏沿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107 0138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3001482100046002212150016002672250039002833300722003223330021010446060033010656900011010987010015011098010023011241158-271620241230142343.0 a978-7-114-19560-0dCNY75.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面向新一代数字化大桥建设的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与应用b专著f董玮等编著 a北京c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d2024.09 a190页d26cm2 a跨海交通集群工程智能化运维系列丛书 a本书主要介绍了国内新一代数字化大桥建设中涉及到的相关物联网技术、方法与应用,全书共分为13章,涉及到新一代数字化大桥建设的物联网数据处理“感知-传输-计算-应用”的全流程,第一章介绍了国内外知名桥梁的数字化健康监测系统。第一篇“感知篇”包含三章(2、3、4),分别介绍了大桥上面常见的传感器,中国刚刚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桥梁监测上的应用,以及视频监测方法。第二篇“传输篇”(5、6、7)则是介绍了大桥上常用的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方法,以及近些年应用较多的5G技术在桥梁监测上的应用。第三篇“计算篇”(8、9、10)则是针对桥梁的监测数据类型和数据处理方式,分别介绍了边缘计算、流计算、视频处理三个重要技术。第四篇“应用篇”(11、12、13)则是针对桥梁监测的典型应用场景进行了介绍,主要为桥梁智能运维、结构健康监测和大桥病例发现。 a桥梁工程技术人员0 a物联网x应用x桥梁工程x研究 aU44v5 0a董玮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54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9001482100038002272150016002653300797002813330025010786060049011036060043011526900015011957010015012107010015012257010015012408010023012551158-271720240531152743.0 a978-7-5369-8694-7dCNY155.00 a202405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寒区桥梁桩基承载性能分析及服役监测系统研究b专著f唐丽云,张士兵,于永堂著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4 a186页d26cm a本书系统性介绍了寒区桩基承载力与各影响因素间的联系,通过开展环境温度变化及地下水热影响下的桩基数值模拟及室内模型试验,分析寒区冻土桩基水热力场状态演化特征,结合各因素影响及桩基力学特性揭示寒区桩基承载劣化规律及内在机理,提出寒区桥梁桩基监测方法及技术内容,研发桥梁桩基服役监测系统并在现场进行推广应用,为寒区桩基工程提供理论支撑及技术保障。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了寒区桥梁桩基的工程应用、承载性能及服役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寒区桩基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与桩基物理力学特性间的联系;第三章介绍了环境温度变化下桩基室内模型建立及冻土桩基冻胀融沉特性;第四章介绍了地下水热效应对桩土体系温度场的热扰动及桩基承载性能的劣化规律;第五章介绍了寒区桥梁桩基工作环境及服役性能监测内容及技术方法;第六章介绍了寒区桥梁桩基服役监测系统的建立;第七章介绍了典型桥梁桩基性能监测系统的案例实施。 a寒冷地区桥梁研究人员0 a寒冷地区x桥梁基础x桩基础x承载力x性能分析0 a寒冷地区x桥梁基础x桩基础x服役x监测 aU443.15v5 0a唐丽云4著 0a张士兵4著 0a于永堂4著 0aCNbFHWHc20240605 0131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000031002443300642002753330023009176060055009406900015009957010017010107010015010278010023010421158-271820241115140459.0 a978-7-5689-4900-2dCNY59.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00000 ay z 000yy ar1 a桥梁结构设计与电算b专著f赵金钢,杜斌主编 a重庆c重庆大学出版社d2024.10 a388页d26cm a高等教育土木类专业系列教材 a本书根据《桥梁电算》课程特点和本科生毕业设计要求,选取某桥位纵断面地形图为对象,分别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简支变连续梁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和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等不同桥型方案。每一章均对上述一种桥型的设计参数选取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在此基础上确定各桥型桥梁截面尺寸、制造材料等设计参数,确定各种桥型的初步设计方案;然后,根据各桥型的初步设计方案,讲解当前桥梁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桥梁博士V4.0软件的建模方法,并详细讲解如何根据软件计算结果预估桥梁配筋和配束等,完成桥梁的初步设计;最后,讲解如何采用桥梁博士V4.0软件对各种桥型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验算,并根据验算结果对配筋、配束和截面尺寸等进行调整,确定满足桥梁设计规范要求的最终设计方案。 a高校土木类专业师生0 a桥梁结构x结构设计x计算机辅助计算x高等学校j教材 aU443-39v5 0a赵金钢4主编 0a杜斌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088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8002042150016002423300338002583330081005966060041006776900018007186900014007367010017007507010015007677010017007828010023007991158-271920241223132641.0 a978-7-5772-1380-4dCNY98.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公路桥梁隧道施工技术b专著f高海宾,陈浩,李铨洲主编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2 a373页d24cm a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十章,包括绪论、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路面工程施工技术、公路附属工程施工技术、桥梁基础施工技术、桥梁结构施工技术、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技术、涵洞施工、隧道施工方法、隧道施工技术。本书在基础理论讲解的同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案例进行分析,例如江津至泸州北线高速公路项目二分部工程、天峨至北海公路第3标段工程等,内容实用性较强。 a本书可供道路桥梁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学习参考资料0 a公路桥x桥梁施工x公路隧道x隧道施工 aU448.145.1v5 aU459.2v5 0a高海宾4主编 0a陈浩4主编 0a李铨洲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099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9001472100038001862150016002243300421002403330017006616060035006786900016007137010017007298010023007461158-272020240422085856.0 a978-7-5390-8864-8dCNY68.00 a20240422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城市桥梁质量监理b专著f熊雪兵编著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2 a222页d26cm a本书包括测量监理、试验监理、各分项工程的监理三部分,全面介绍城市桥梁质量监理工作开展的全过程,从施工前的准备,监理方法的应用,各分项工程监理程序的设定,监理要点的解析及其他单位的配合,监理方法及措施的梳理等方面提出见解及可行的方法。全书把验收规范中最小的验收单元检验批按设计及方案工艺特点进行分解,设定监理程序供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执行,明确监理方法、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最终在检验批验收时达到获得全部验收数据的目标。 a桥梁工程人员0 a城市桥x桥梁工程x工程质量监督 aU448.155v5 0a熊雪兵4编著 0aCNbFHWHc20240424 0129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3001472100050002302150016002803300546002963330083008426060031009256900015009567010013009717010015009847010015009998010023010141158-272120241115094147.0 a978-7-5646-5779-6dCNY38.00 a202411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大流速渗透地层人工冻结壁形成机理及其力学特性研究b专著f王彬,荣传新,陆鹏举著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04 a152页d26cm a人工地层冻结法已经在我国两淮矿区深厚冲积层立井掘砌施工以及沿海城市地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大流速渗透地层进行冻结法施工面临着许多理论和关键技术难题,亟待开展相应的应用基础和工程技术研究,以满足工程设计与施工需要。本书以“水-热耦合”问题为研究主线,采用室内试验、模型试验、数值计算以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对大流速渗透地层冻结管的传热机理、人工冻结壁的发展规律、人工冻结孔优化布置方法、稳态冻结温度场的理论解以及冻结壁的力学特性等方面开展系统的研究。本书可供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城市地下工程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a本书可供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城市地下工程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0 a隧道施工x冻结法施工x研究 aU455.43v5 0a王彬4著 0a荣传新4著 0a陆鹏举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097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4001952150016002292250023002453300335002683330061006036060019006646900011006837010017006948010023007111158-272220241231085531.0 a978-7-111-77138-8dCNY99.00  a20241231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汽车1000个为什么b专著e彩色版f陈新亚编著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5.01 a274页d26cm2 a陈总编爱车热线书系 a本书中的1000个汽车问答是从作者20多年来与车友的上万条互动中精选而出的。所选内容涉及汽车的方方面面,都是关于汽车的基本常识,都是车友们常遇到的问题,很多都很新颖。回答采用了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并配上丰富的精美图片。这里没有枯燥的专业词汇,没有难懂的图表,更没有复杂的公式,且是车友们一看就懂的科普式介绍。一本书助您成为懂车行家。 a本书适合汽车从业人员、汽车爱好者、车主、购车者等阅读使用0 a汽车x基本知识 aU46v5 0a陈新亚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43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140187002383300591004253330099010166060025011156900015011407010013011558010023011681158-272320241205113819.0 a978-7-5026-5494-8dCNY68.00 a202412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汽车安全沙盒监管概论b专著f李艳等著 a北京c中国标准出版社d2024.12 a183页d26cm a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召回管理工作,组织起草汽车安全沙盒监管、机动车排放召回等政策法规文件,推动建立汽车远程升级安全评估、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等制度。 a本书旨在通过深度剖析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兴起背景,系统阐述沙盒监管理论基础,为我国汽车安全沙盒监管理论的建立奠定基础。通过深入挖掘德国、日本等国家沙盒监管实践经验,为我国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提供参考借鉴。通过科学分析汽车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趋势,全面梳理智能汽车安全框架与测试评价新进展,初步探索汽车安全事故深度调查新发展,为我国汽车安全沙盒监管技术目录清单的制定、深度测试的开展以及事故调查提供技术支撑。最后,对我国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的初步实践进行总结,并展望我国汽车安全沙盒监管的未来发展愿景,为政府部门制定与实施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汽车领域相关企业参与汽车安全沙盒监管试点提供参考。 a本书为政府部门制定与实施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汽车领域相关企业参与汽车安全沙盒监管试点提供参考0 a汽车x安全技术x研究 aU461.91v5 0a李艳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00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8002002150016002383300263002543330151005176060021006686900014006897010017007037010015007208010023007351158-272420241213095330.0 a978-7-5772-1361-3dCNY49.8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车辆与运载装备轻量化技术b专著f胡志力,华林编著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12 a189页d26cm a本书从车辆与运载装备轻量化国际发展趋势出发,系统介绍了轻量化材料、结构与先进成形制造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全书共分10章,在介绍车辆与运载装备轻量化研究背景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车辆与运载装备轻量化材料选用、轻量化结构设计、轻量化构件先进成形制造技术等。 a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汽车轻量化成形理论研究、工艺装备开发、生产和应用的专业科技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书0 a汽车轻量化x研究 aU462.2v5 0a胡志力4编著 0a华林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17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000044002543300339002983330177006376060035008146900012008497010017008617010017008788010023008951158-272520241125163411.0 a978-7-301-35729-3dCNY59.00 a20241125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智能汽车决策规划与控制技术b专著f崔胜民,张冠哲编著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25.01 a224页d19cm a高等院校汽车专业“互联网+“创新规划教材 a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智能汽车决策规划与控制技术,阐述了智能汽车的基本概念、技术架构、应用场景、关键技术、发展趋势、智能汽车决策规划与控制的几个问题;重点介绍了智能汽车的路径规划技术、行为决策技术和运动控制技术的定义、要求、约束条件、步骤、理论与方法等。书中内容既包括已在智能汽车上广泛应用的成熟技术,又包括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高新技术。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车辆工程专业、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的选修教材,还可作为智能汽车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0 a汽车x智能控制x高等学校j教材 aU463v5 0a崔胜民4编著 0a张冠哲4编著 0aCNbFHWHc20241128 0099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42002022150015002443000023002593300320002823330009006026060053006116900019006646900018006837010017007018010023007181158-272620241206160451.0 a978-7-5167-6474-9dCNY11.00 a202412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第三版)习题册b专著f刁鹏瑜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57页d26cm a技工院校汽车类专业 a本书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类专业通用教材/全国技工院校汽车类专业通用教材(中级技能层级)《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第三版)》的配套用书,供学生课后巩固练习使用。本习题册内容按照教材的模块、任务顺序编排,严格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练习题目,题目内容紧扣教材的教学要求,知识点分布均衡,题型丰富,难易适中,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a中专0 a汽车x底盘x结构x车辆修理x中等专业学校j习题集 aU463.103-44v5 aU472.41-44v5 0a刁鹏瑜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22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050008001922100042002002150016002423000035002583300552002933330009008456060061008546900014009157010017009298010023009461158-272720241120131939.0 a978-7-5167-5455-9dCNY28.00 a202411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汽车底盘与车身电控技术b专著f张广昕主编 a2版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145页d26cm a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模块化教材 a本书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类专业教材。本套教材不同于技工院校中、高级汽车主打套系教材的“大而全”,以“模块化”为主导,划分为基础、发动机、底盘、电气、维护与诊断、选修六个模块,既有机修、电修教材,又有实训教材。本套教材配套齐全,构建了“1种纸质资源(习题册)+3种互联网资源(电子课件、二维码视频、习题册参考答案)”的配套资源体系,大销量教材还配有纸质的教学设计方案。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汽车传动系电子控制系统、汽车行驶系电子控制系统、汽车转向系电子控制系统、汽车制动系电子控制系统、汽车车身安全性电子控制系统、汽车车身舒适性及其他电子控制系统等。 a中专0 a汽车x底盘x车体x电子系统x控制系统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U463.6v5 0a张广昕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53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8001922150016002303140421002463300499006673330021011666060027011876900015012147010015012297010017012448010023012611158-272820241227114800.0 a978-7-5591-4016-6dCNY5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10000 ay z 000yy ar1 a汽车智能座舱技术b专著f金雷,张红伟主编 a沈阳c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2 a204页d26cm a金雷,东北大学研究生毕业,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清华大学访问学者,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克强,现任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信息系主任。张红伟,车辆工程副教授,高级技师,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交通工程学院院长,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交通部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高职教育汽车专业领军人才,广东省高职教育交通运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副理事长,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技术赛项裁判。 a本教材重点讲解汽车智能座舱的车载语音交互系统、触控交互系统、手势交互系统、智能座椅系统、抬头显示系统五个系统,每个系统包括工作原理、结构组成、装备、调试、故障诊断、功能检测、调参、理实一体化教学与考核。通过理论学习,配合装配诊断等理实一体化,既培养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又培养了学生实际解决故障的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了技术基础。汽车智能座舱技术的发展,提升了驾驶员和乘客的用车体验,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智能座舱技术将会越来越智能化和个性化。 a汽车领域专业人士0 a汽车x智能通信网x座舱 aU463.83v5 0a金雷4主编 0a张红伟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44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4001882150016002223140407002383300464006453330021011096060025011306900014011557010013011698010023011821158-272920240902161011.0 a978-7-5008-8503-0dCNY98.00 a2024090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汽车商业评论h2024i春b专著f贾可编 a北京c中国工人出版社d2024.09 a217页d19cm a贾可,中国著名汽车观察家,江苏张家港人,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硕士、新闻学院博士。职业生涯开始于《工人日报》,曾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参与创办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为第一任总策划;后服务于《南方周末》经济部和《环球企业家》杂志。著有《中国汽车调查》、《强者的法则》、《新红旗》;主编“中国汽车人口述历史丛书”三部曲—《拓荒》《红旗》和《东风》和《盛世危局》《榜样》《汽车四化》等书。 a本书通过“2023-2024贾可跨年对谈”“轩辕之学跨年演讲,穿越2023”“中国车企2023大盘点”等系列文章,系统回顾了中国汽车产业2023年度十大关键节点线索和事件的风云际会,从业者一年来的辛酸与收获,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同时,通过“中国年度汽车为何这次空缺”“年度车空缺背后的轩辕十问”“用户体验到底应该怎样创新”“智能座舱亮点与未来的趋势”等文章,通过轩辕奖的评选结果,深入研究了当下中国汽车产品研发的现状和蔚来可能性。另外,也收集了对当下汽车转型时代的最新观点和文章。 a汽车工程行业人员0 a汽车工程y中国j文集 aU46-53v5 0a贾可4编 0aCNbFHWHc20240905 0130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4002012150019002353140208002543300477004623330023009396060023009626900014009857010015009997010013010148010023010271158-273020241023110545.0 a978-7-118-13516-9dCNY109.00 a20241023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高速电驱动履带车辆转向理论b专著f盖江涛,袁艺著 a北京c国防工业出版社d2025.01 a169,20页d24cm a盖江涛,男,1981年7月出生,现任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副所长。2004年7月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地面武器机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6年7月获得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15年12月获得湖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a本书主要聚焦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高速履带车辆转向动力学建模、滑移转向特性分析及其试验验证;二是高速电驱履带车辆的机电耦合转向驱动系统构型设计、参数匹配优化及特性分析;三是高速电驱履带车辆转向运动控制。具体包括:高速履带车辆转向动力学建模;高速履带车辆转向滑转滑移特性分析;转向阻力系数模型与修正;高速履带车辆最小理论转向半径分析;履带车辆机电耦合转向驱动系统设计。本书主要论述了某型车辆用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的模式切换规律和模式切换品质控制理论与技术,适合相关从业者阅读。 a履带车转向研究人员0 a履带车x转向x研究 aU469.6v5 0a盖江涛4著 0a袁艺4著 0aCNbFHWHc20241024 01018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8001842150016002223300450002383330009006886060037006976900014007347010017007488010023007651158-273120240924162153.0 a978-7-5770-0772-4dCNY49.80 a202409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能源汽车概论b专著f刘祖其主编 a成都c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4.02 a239页d26cm a本书作为高职高专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创新教材,结合新能源汽车新技术发展方向与应用编写而成。全书共6个项目,项目一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及趋势、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的基础知识,项目二介绍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基础知识、主要结构形式、能量管理、关键技术,项目三介绍了纯电动汽车的基础知识、结构、关键技术及纯电动汽车的实例,项目四介绍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基础知识,项目五介绍了其他新能源汽车,项目六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与维护。 a高职0 a新能源x汽车x高等职业教育j教材 aU469.7v5 0a刘祖其4主编 0aCNbFHWHc20240926 0184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000025002583140278002833300763005613330143013246060051014676900014015187110039015328010023015711158-273220241205094213.0 a978-7-5237-0810-1dCNY90.00 a202412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矿用重型汽车司机b专著f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技术技能培训系列教材 a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家能源集团)于2017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重组成立的中央骨干能源企业,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的试点企业,2024年世界500强排名第84位。 a本教材以传动方式分类,将矿用重型汽车分为机械传动、液力机械传动、电传动三种类型进行介绍,共十章三十一节,具体内容为:第一章介绍了矿用重型汽车司机岗位概述;第二章介绍了矿用重型汽车司机岗位安全职责;第三章介绍了矿用重型汽车分类、发展史以及各型号矿用重型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第四章介绍了矿用重型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五章介绍了矿用重型汽车的操作与作业;第六章介绍了矿用重型汽车的维护与保养;第七章介绍了矿用重型汽车的常见故障判断;第八章介绍了矿用重型汽车智能化发展、建设方向以及新能源矿用重型汽车发展概况;第九章介绍了矿用重型汽车司机危险源辨识与防范、第十章介绍了矿用重型汽车典型事故案例、事故信息报告以及事故应急处置。本教材是露天煤矿重型汽车司机技能培训教材,用于培训和提升矿用重型汽车司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也适用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和借鉴。 a本书是露天煤矿重型汽车司机技能培训教材,用于培训和提升矿用重型汽车司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也适用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和借鉴0 a矿山运输x重型载重汽车x驾驶员x技术培训j教材 aU471.3v502a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组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24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8001982150016002363300614002523330023008665170019008896060039009086900014009477010017009618010023009781158-273320241030151445.0 a978-7-5226-2254-5dCNY90.00 a202410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驾考一本通b专著e轻松学车考驾照f胡仁喜编著 a北京c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d2024.11 a352页d26cm a本书结合新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62号)以及《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内容和方法》的相关条文和规定,详细介绍了考取机动车驾驶证(又称驾照)必须掌握的全部知识,包括机动车驾考须知、汽车及交通常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科目一)、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科目二)、道路驾驶技能考试(科目三)、安全文明驾驶常识(科目四)等。为帮助读者快速掌握驾驶知识,轻松通过驾考,本书还围绕考点和真题精心编写了4500道模拟题。题型和内容覆盖驾考所有常考点、易错点,让读者高效刷题,助力考试通关。本书内容为国家相关考试题库的真题解读以及驾校老师多年实践指导经验的总结,是参加驾驶证考试人员必备的考试宝典和过关秘籍。 a参加驾驶证考试人员1 a轻松学车考驾照0 a汽车驾驶员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U471.3v5 0a胡仁喜4编著 0aCNbFHWHc20241031 0080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1001472100038001982150016002363300179002523330013004316060045004446900015004897010017005047010017005218010023005381158-273420240627161420.0 a978-7-304-12427-4dCNY39.00 a202406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汽车车身电气设备检修b专著f吴建军,冉华英主编 a北京c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d2024.06 a237页d26cm a本书为职业教育教材,涉及:汽车电源系统的检修,汽车起动系统的检修,汽车点火系统的检修,照明与信号系统的检修,汽车辅助电气系统的检修,汽车车载网络系统的检修,汽车电路图的识读。 a职业教育0 a汽车x电气设备x车辆修理x职业教育j教材 aU472.41v5 0a吴建军4主编 0a冉华英4主编 0aCNbFHWHc20240703 0103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1000271000041000581010008000991020015001071050018001221060006001402000047001462100042001932150015002353000025002503300413002753330009006886060041006976900018007387010015007568010023007711158-273520241121161608.0 a978-7-5167-6802-0dCNY7.00 a202411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汽车故障诊断(第二版)习题册b专著f商玉美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36页d26cm a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 a本习题册是全国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模块化教材(中级技能层级)《汽车故障诊断》(第二版)的配套用书,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项目一“汽车故障诊断认知”、项目二“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项目三“汽车底盘故障诊断”和项目四“汽车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主要题型包括填空题、单选题、判断题和简答题。习题册出题内容紧扣教材的教学要求,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知识点分布均衡,题型丰富,难易适当,有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a中专0 a汽车x故障诊断x中等专业学校j习题集 aU472.42-44v5 0a商玉美4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682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34002052150016002393140217002553300793004723330009012656060057012746900015013317010017013467010015013637010015013788010023013931158-273620241227141055.0 a978-7-121-49408-6dCNY36.00  a2024122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检修b专著f刘明军,胡宁,陈军主编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5.01 a192页d29cm a刘明军,男,中共党员,高级讲师,工学学士学位,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教学副校长,罗江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科带头人,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安全生产考试机械类专业专家,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官等。 a本书是一本专为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编写的教材。全书分为三大模块,分别是工作组织与安全、发动机管理系统和综合故障诊断。在工作组织与安全模块中,主要介绍了工作准备与安全操作以及工量具的使用,旨在让学生掌握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在实习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发动机管理系统模块涵盖了检修进气系统、检修点火系统和检修燃油系统三个项目,通过二十七个具体任务,详细讲解了发动机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原理和检修方法。综合故障诊断模块则针对发动机怠速不稳和发动机加速不良两种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规范汽车诊断思维、细化技术细节,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诊断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检修逻辑,学会各种诊断设备的使用,从而培养学生必备的汽车维修理论知识,并强化基本维修技能的掌握。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用书。 a中专0 a汽车x发动机x控制系统x车辆修理x中等专业学校j教材 aU472.43v5 0a刘明军4主编 0a胡宁4主编 0a陈军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96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9001472100038002162150016002543140370002703300907006403330095015476060021016426900015016637010017016788010023016951158-273720241108104230.0 a978-7-5226-2847-9dCNY98.00 a202411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动自行车维修从零基础到实战b专著e图解·视频·案例f图说帮编著 a北京c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d2024.10 a248页d26cm a韩雪涛 笔名,图说帮。2000年天津大学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毕业,中国电子学会数码维修工程师鉴定指导中心副主任,天津涛涛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我国电工电子类图书领域知名的专业畅销书作者。其编写特色鲜明,装帧精美,大都受到读者欢迎和市场认可。涛涛工作室(天津)主要负责人,工作室韩雪涛、吴瑛、韩广兴为编辑的老朋友,出版过《中老年学电脑》、《新手学电脑一点通》套系,销量不错。 a书是一本专门讲解电动自行车结构、原理、维修方法和技能的图书。本书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指导,结合行业培训规范,依托典型案例全面、细致地介绍电动自行车维修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本书内容包含电动自行车的特点与选购、电动自行车维修工具和仪表、电动自行车电路基础、电动自行车检修指导、电动自行车电动机检修、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检修、电动自行车控制器检修、电动自行车充电器检修、电动自行车电气部件检修、电动自行车机械部件检修、电动自行车综合检修案例等。本书采用全彩图解的方式,讲解全面详细,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内容由浅入深,语言通俗易懂,非常方便读者学习。另外,为了方便阅读,提升学习体验,本书采用微视频讲解互动的全新教学模式,在重要知识点相关图文的旁边附印了二维码。读者用手机扫描书中相关知识点的二维码,即可在手机上实时观看对应的教学视频,帮助读者轻松领会。这不仅进一步方便了读者学习,而且大大提升了对本书内容的学习效率。本书可供电动自行车维修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职业院校、培训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和电子爱好者阅读。 a本书可供电动自行车维修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职业院校、培训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和电子爱好者阅读0 a电动自行车x维修 aU484.07v5 0a图说帮4编著 0aCNbFHWHc20241114 0163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13001001020015001131050018001281060006001462000063001522100030002152150015002453140492002603300452007523330063012046060039012676900015013067010021013217020015013428010023013571158-273820241218132248.0 a978-7-03-080226-2dCNY48.00 a20241218d2025 em y0chiy50 ea1 achickor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全彩图解电动助力车i轮组装配b专著f(韩)黄仁宽著g鲁尚文译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5.01 a41页d26cm a黄仁宽,科技博主,韩文版、日文版、英文版皆获得了较高的评价,配套视频在youtube上累计播放量超100万。1999-2003年,就读于韩国忠康工业大学设计专业。2005年任韩国川崎摩托车俱乐部“Z-PIT”经理,2012年任“自行车大师”自行车俱乐部主席,2020年任“Mobilant”韩国自行车社区社交俱乐部经理,2023年“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大师”丛书由韩国皇冠出版社出版,2022年“电动自行车”丛书在美国亚马逊、日本亚马逊相继出版。鲁尚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项目经理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数字图像处理,数据分析。 a本书以作者多年的经验和对自行车领域的热情为基础,深入探讨了从山地车、公路车的车轮,到电动车轮毂电机和摩托车辐条车轮的组装、调校与维护。本书以3D模型图解为主要呈现形式,以电动车轮毂电机为例,介绍了各种类型自行车,包括常规自行车和电动车的轮组制作方法。全书共3章,主要内容包括辐条安装、调校、维修,轮辋校准、测试、保养和维修,初学者轮组制作、升级与双碟刹花鼓改型。同时,读者还可以通过本书配套CG视频,一步一步学习自行车或电动车的辐条维修和轮组构建技巧。 a车辆工程和新能源相关专业师生,电动车行业技术人员,大众读者0 a电动自行车x车轮x装配(机械)j图解 aU484-64v5 0c(韩)a黄仁宽4著 0a鲁尚文4译 0aCNbFHWHc20241219 0129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3001482100038002312150016002693300600002853330025008856060081009106900012009916900015010037010013010188010023010311158-273920241212112859.0 a978-7-5625-6014-2dCNY128.00 a2024121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对近接既有市政交通与管廊结构影响及管控措施研究b专著f周俊等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1 a320页d19cm a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对近接市政交通构筑物影响研究涉及多专业、多学科,不同地区、工法及标准下工程施工对周边构筑物的影响相差较大,某一工法、经验不具有普适性,且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可参考。本书结合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年来设计并施工完成的大量地铁工程案例,围绕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主要施工工法及适用性、近接既有构筑物安全风险控制标准、施工对近接构筑物影响案例(包括地铁、有轨电车、轻轨、桥梁、隧道、铁路及综合管廊)、施工风险管控措施分析与对策4个方面展开研究,总结了一套应用性极强的管控措施,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多个地下工程建设对近接市政交通构筑物影响的评估项目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全国类似工程提供示范。 a地下管道工程技术人员0 a城市建设x地下工程x影响x市政工程x交通工程x地下管道x管道工程x研究y武汉 aU491v5 aTU990.3v5 0a周俊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34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4001952150016002293140267002453300414005123330051009266060043009776900012010207010017010327010017010498010023010661158-274020241226113914.0 a978-7-121-49377-5dCNY49.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交通数据分析基础b专著f胡郁葱,刘建荣主编 a北京c电子工业出版社d2024.08 a192页d26cm a胡郁葱,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交通行为分析、交通网络建模与优化、运输经济与政策研究、交通大数据分析与运用、智慧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 a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从数据收集、预处理到深入分析的全流程,结合现代技术和实用工具,特别强调了R语言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读者将从本书中学习到交通数据的基本概念、类型、特征,以及它与概率论的关系。同时,本书还涵盖了数据描述、抽样分布、统计推断、方差分析、线性回归与Logit回归等核心分析技巧,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使用R语言进行实践操作。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本书都为读者提供了一套较完整的学习体系。 a高校相关专业师生,交通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技术人员0 a交通信息系统x数据处理x高等学校j教材 aU495v5 0a胡郁葱4主编 0a刘建荣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36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42002142150016002563000021002723300701002933330013009946060033010076900015010407110041010558010023010961158-274120241108103633.0 a978-7-5167-6679-8dCNY56.00 a202411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内燃港口装卸机械司机b专著f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编写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291页d26cm a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a1.主要内容:固体散货物料作业机械、集装箱作业机械、特种作业机械、发动机、变矩器、变速箱、离合器、万向节、驱动桥、液压泵、电气元件、车架、轮胎、属具、工作装置、液压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回转系统、制动系统、行走系统、电控系统、内燃装卸机械司机安全常识、内燃装卸机械安全操作规程、港口装卸工、危险货物装卸工艺技术要、起重机手势信号、内燃装卸机械的保养、故障率曲线及主动维护理念、内燃机械故障自诊断系统、港机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内燃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行走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2.主要特点:依据内燃港口装卸机械司机国家职业标准与港口实际岗位工作要求编写,易学易用。3.选题价值:填补了本行业领域教材空缺。 a职业教育0 a港口装卸设备x职业培训j教材 aU653.92v502a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114 0091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42002122150016002543000021002703300231002913330023005226060047005456900015005927110041006078010023006481158-274220241120111406.0 a978-7-5167-6739-9dCNY56.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内燃装卸机械修理工b专著f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编写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291页d26cm a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a本书介绍了内燃装卸操作工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涉及内燃装卸机械修理工艺、发动机的装配与维修、液压系统的装配与维修、底盘的检修与调整、内燃装卸机械的维护保养、检测技术在港口设备上的应用、新技术在内让装卸机械上的应用等内容。 a港口装卸机械修理工0 a港口装卸设备x内燃机x维修x职业培训j教材 aU653.92v502a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121 0096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42002122150016002543000021002703300295002913330013005866060049005996900015006487110041006638010023007041158-274320241114135702.0 a978-7-5167-6742-9dCNY56.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装卸机械电器修理工b专著f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编写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291页d26cm a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a本书适应当前港口的发展变化以及港口装卸(电动、内燃、流体)机械司机和维修工新颁布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坚持以培养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和满足岗位需求为目的,重点帮助从业人员了解港口装卸机械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港口装卸机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 a职业教育0 a港口装卸设备x电气设备x维修x职业培训j教材 aU653.92v502a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121 0106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7001472100042002142150016002563000021002723300395002933330013006886060043007016900016007447110041007608010023008011158-274420241114135724.0 a978-7-5167-6678-1dCNY56.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动港口装卸机械司机b专著f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编写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291页d26cm a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a为全面建设高质量技能人才队伍,大力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规范职业技能培训,有关专家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标准相关要求编写了港口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教材,适用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和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本书介绍了电动港口装卸机械司机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涉及电动港口装卸机械、电动装卸机械零部件、电动装卸机械主要工作机构、电动装卸机械操作、港口装卸工艺、电动装卸机械技术管理等内容。 a职业教育0 a电动控制x港口装卸设备x职业培训j教材 aU653.928v502a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121 0112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42002122150016002543000021002703300441002913330013007326060059007456900016008047110041008208010023008611158-274520241114140046.0 a978-7-5167-6713-9dCNY56.00 a2024111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电动装卸机械修理工b专著f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编写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291页d26cm a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a为全面建设高质量技能人才队伍,大力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规范职业技能培训,有关专家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标准相关要求编写了港口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教材,适用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和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本书介绍了电动装卸机械修理工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涉及电动装卸机械修理、机械零件的拆卸与装配、电动装卸机械机构的检修与调整、金属结构的检测和修理、液压系统的维修与装配、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电动装卸机械的维护保养等内容。 a职业教育0 a电动控制x港口装卸设备x电气设备x维修x职业培训j教材 aU653.928v502a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4组织编写 0aCNbFHWHc20241121 0113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8001942150016002323000057002483300328003053330115006336060033007486900014007817010015007957010015008107010017008258010023008421158-274620241217144034.0 a978-7-5772-1382-8dCNY49.80 a20241217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船舶流体力学b专著f刘曾,杨鹏,孙江龙主编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5.01 a151页d26cm a普通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精品教材 a本书以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流体力学工程需求为导向,厘清与“流体力学”“船舶原理”“计算流体力学”等课程的关联,将流体力学基础知识和船舶航行性能基础有机结合,并结合作者多年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经验编写。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基本概念与方程、理想流体流动、波浪理论、黏性流体流动、船舶推进性能基础、船舶耐波性能基础、船舶操纵运动基础。 a本书可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及航运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0 a船舶流体力学x高等学校j教材 aU661.1v5 0a刘曾4主编 0a杨鹏4主编 0a孙江龙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9 01322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29001482100034001772150016002113140349002273300415005763330021009916060015010126900015010277010015010428010023010571158-274720241211110845.0 a978-7-118-13513-8dCNY188.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潜艇原理b专著f方斌主编 a北京c国防工业出版社d2024.12 a436页d24cm a方斌,男,湖北武汉人,海军工程大学舰船与海洋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潜艇航行性能和海洋学研究,研究方向为潜艇声隐身技术,主讲《军事海洋概论》、《舰船原理》、《潜艇原理与结构》《舰船概论》等多门课程,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舰船海洋环境概论》教材(2020)。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海军工程大学第六届教学基本功竞赛十佳奖,海军工程大学课堂授课质量优秀奖。 a本书主要介绍了与潜艇航行性能相关的六个方面内容,第一介绍了与潜艇原理相关的潜艇总体情况,对主尺度、型线图和型值表等潜艇原理学习所需的基础知识详细阐述,并简述了潜艇发展历程。第二至四章为静力学部分,介绍浮性、稳性、不沉性。针对潜艇的特殊性,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浮性中的潜艇浮态及其表示方法、重量和重心位置的计算、贮备浮力和下潜条件、剩余浮力及载荷补偿、均衡计算等。第五至八章为动力学部分,介绍快速性、操纵性和耐波性。 a潜艇理论研究人员0 a潜艇x理论 aU674.76v5 0a方斌4主编 0aCNbFHWHc20241212 0107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4001992150016002333300441002493330073006906060029007636900014007927010013008068010023008191158-274820241227161342.0 a978-7-5773-0364-2dCNY5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具有约束的动力定位船控制方法研究b专著f梁坤著 a郑州c郑州大学出版社d2024.06 a292页d26cm a本书为学术专著。本书首先分析了动力定位船控制方法研究的现状,对动力定位船运动建模、输入饱和约束下动力定位船鲁棒自适应抗饱和控制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论述,综合考量动力定位船控制系统物理特性限制所造成的时滞约束、输入饱和约束、速度不可测约束以及模型不确定性约束等问题,在满足这些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设计控制性能约束的控制方法,从而实现动力定位船高性能的定位或者航迹跟踪控制。该著作对进行动力定位船及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的学习和科研将会有较好的借鉴。 a本书对进行动力定位船及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的学习和科研将会有较好的借鉴0 a船舶定位x动力定位x研究 aU675.6v5 0a梁坤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581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33001482100034001812150016002153140401002313300618006323330021012506060013012716900015012847010017012998010023013161158-274920241206115408.0 a978-7-118-13466-7dCNY168.00 a20241206d2025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风洞材料b专著f叶益聪等编著 a北京c国防工业出版社d2025.01 a268页d24cm a叶益聪,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普通高校材料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主持建成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简明固体物理》、湖南省一流线下课程《军用工程材料》,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三等奖各1项,入选国防科大核心课程首席教授、校级优秀教师。主要从事特种金属及其复合材料、人工智能材料学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入选学校首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和军队级人才工程计划。 a本书介绍风洞设计、建造和服役过程中所涉及关键材料的相关知识。全书共5章:绪论简要介绍了各类风洞的基本原理、结构、风洞试验测试技术及其对材料的基本需求,阐明了风洞材料的定义和内涵,分析了风洞本体材料和风洞试验材料的特点。第2章重点讨论了用于常规风洞的钢结构洞体材料与混凝土洞体材料,简要介绍了用于超高速类风洞与声学风洞这两类特种风洞洞体的材料。第3章围绕风洞动力材料展开,主要介绍了低速风洞风扇叶片材料,超声速、高超声速风洞涉及的压力容器材料,以及高超声速风洞的加热器材料。第4章重点讨论了风洞试验模型材料,然后介绍了常在风洞中考核的先进飞行器关键防隔热材料。第5章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常见的风洞传感测试技术及相关关键材料。 a风洞试验技术人员0 a风洞试验 aV211.74v5 0a叶益聪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2 0090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5001472100034002022150016002363300305002523330039005576060027005966900015006237010015006388010023006531158-275020240807145409.0 a978-7-5128-1351-9dCNY68.00 a2024080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他们如何设计飞机b专著e人类飞机设计简史f韩景峰著 a北京c中国民航出版社d2024.07 a211页d26cm a本书共分十章,以时间线为主轴进行写作,将人类的飞机设计历史分为十个不同的阶段。书中依次介绍了在飞机设计史中具有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和机型,浅析重要人物对飞机技术发展的贡献,以及经典飞机的设计理念和技术重点。与此同时,还客观分析了不同机型的设计优劣,重要机型的历史地位,以及它们对航空业的推动作用。 a本书适用于想了解飞机设计历史的读者0 a飞机x设计x历史y世界 aV22-091v5 0a韩景峰4著 0aCNbFHWHc20240814 0153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378002463300557006243330013011816060023011946900012012177010015012297010017012448010023012611158-275120241009141844.0 a978-7-5687-1567-6dCNY68.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飞机电气标准线路施工b专著f皮磊,陈军乐主编 a湘潭c湘潭大学出版社d2024.10 a302页d26cm a皮磊,现任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装备学院第二党支部书记。荣获“贵州省技术能手”“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等荣誉称号。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发表论文2篇。陈军乐,湖南中成伟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湖南中伟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30余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获科技成果奖1项,开发实训教学装备8种。 a本书是根据教育部有关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赛项规程以及飞机制造与维修专业大类对飞机电气线路标准施工的具体要求,遵循“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岗课赛证合一”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编著而成的,主要包括外场和车间的安全防护、飞机维修手册和工卡的正确使用、飞机线路图识别、常用工具和量具的使用、常用电子电气测试设备的使用、静电敏感元器件/部件的防护、线路标准施工等。全书分为飞机电气标准线路施工的整体认知、导线与导线束的修理、飞机电气连接器的施工和标准线路施工案例分析等4个项目,每个项目都配备了相应的技能训练工卡。 a职业教育0 a飞机x航空电气设备 aV242v5 0a皮磊4主编 0a陈军乐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530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2250029002543140219002833300615005023330039011176060041011566900012011977010017012097010015012268010023012411158-275220241022135753.0 a978-7-118-13519-0dCNY88.00 a20241022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飞行员航空救生与野外生存训练b专著f叶昆鹏,钱勃主编 a北京c国防工业出版社d2024.11 a200页d24cm2 a航空器飞行理论与实践丛书 a叶昆鹏,陆军航空兵学院飞行理论系副教授,长期从事直升机航空理论、应用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钱勃,陆军航空兵学院飞行理论系副教授,长期从事直升机飞行原理、航空救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a本书对飞行员航空救生与野外生存训练的理论基础、训练内容和实施方法进行了针对性的介绍。第1章从生存救生技能对飞行安全和航空发展的意义作为切入点,引出生存救生训练对于飞行员的重要作用。第2章讲述的野外急救对于飞行员而言是必须具备的技能。第3章介绍了野外遇险后的定向和联络呼救方法,从而为飞行员提供了在陌生地域脱险求生的技能。第4章对生存救生中所需的工具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5章明确了野外生物侵袭防护和野外宿营等野外生存防护训练的方法。第6章介绍了如何在野外环境下尽快找到干净的水源,如何依靠大自然的馈赠补充能量,维持生存救生所必需的物质基础。第7章和第8章分别对水上自救与互救技能和高空缺氧环境训练进行了介绍。 a飞行人员航空安全救生野外生存学习者0 a飞行人员x航空安全x救生x野外x生存 aV244v5 0a叶昆鹏4主编 0a钱勃4主编 0aCNbFHWHc20241024 0174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5001472100034001922150016002263140385002423300760006273330009013876060023013966900014014197010017014337010017014508010023014671158-275320241009141857.0 a978-7-5687-1566-9dCNY68.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飞机钣金与铆接b专著f蔡连发,肖俊哲主编 a湘潭c湘潭大学出版社d2024.10 a302页d26cm a蔡连发,现任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装备学院飞机机载设备教研室主任。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在竞赛工作方面,获国家级三等奖1次,省级一等奖2次,省级三等奖1次。指导学生荣获国家级三等奖1次,省级三等奖2次。肖俊哲,长期从事航空教学装备的研发与生产工作,先后开发了虚实结合的飞机仪表实训教学平台、飞机电气系统实训平台等,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证书2项。 a本书是根据教育部有关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赛项规程以及飞机制造与维修专业大类对钣金与铆接的具体要求,以重点领域专业课程改革和优质教材建设项目为抓手,以校企共同开发、彰显类型特色的产教融合优质教材为引领而编写的,主要包括外场和车间的安全防护、(剪板机、折弯机、气钻、铆枪等)安全操作知识、常用工具和量具的使用、钣件折弯尺寸控制、支座组合件铆装、口盖间隙修合、沉头和半圆头铆钉的正反铆接、支座密封铆接等。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包括钣金件的放样、下料、手工弯曲、收边、放边、拔缘、拱曲、卷边、咬缝、校正等10个项目。下篇包括普通铆接和特种铆接等2个项目,每个项目都配备了相应的技能训练工卡。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飞机制造与维修专业大类教材,也可作为本科院校相关专业、航空运输企业维修基地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员工的参考书。 a高职0 a飞机x钣金工x铆接 aV261.2v5 0a蔡连发4主编 0a肖俊哲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422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7001472100034001942150016002283140345002443300462005893330013010516060039010646900012011037010015011157010015011308010023011451158-275420241009141829.0 a978-7-5687-1568-3dCNY68.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30000 ay z 000yy ar1 a飞机发动机拆装与维修b专著f曹胜,张伟主编 a湘潭c湘潭大学出版社d2024.10 a302页d26cm a曹胜,现就职于贵航高级技工学校,高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技师。获得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技术能手”、贵州省国防工业工会工作委员会“创新能手”、贵州省教育厅“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张伟,现就职于中国航发贵州红林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主持或参与多型号项目攻关、产品装配调试,发表论文2篇,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9项。 a本书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赛项规程以及飞机制造与维修专业大类对飞机发动机专业教学的具体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与行业企业专家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以知识、技能、素养三维一体为主线,以涡喷-6发动机为载体,包括发动机的整体认知、发动机部附件分解与装配、发动机主要附件的拆卸与安装、发动机部附件的分解与装配等4个项目,以真实发动机维修工程实践的流程、工艺、方法、要求为范例,设计了22个典型工作任务,并配套了相应的技能训练工卡。 a职业教育0 a飞机x航空发动机x装配(机械)x维修 aV263v5 0a曹胜4主编 0a张伟4主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23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42002002150016002422250053002583300536003113330023008476060041008706900012009117010017009237010017009408010023009571158-275520241126135212.0 a978-7-5167-6725-2dCNY32.00 a202411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多旋翼无人机组装与调测b专著f陆卫国,杨国强主编 a北京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d2024.01 a166页d26cm2 a创建技工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优秀院校系列丛书 a我社于2023年承接了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创建技工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优秀院校项目”,该项目中约定出版《多旋翼无人机视距内飞行》《多旋翼无人机组装与调测》《无人机航拍技术》三本教材,旨在满足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需求,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在无人机应用领域进行零部件加工、装配、维护与维修、飞行遥控等工作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多旋翼无人机组装与调测》主要内容包含职业感知与操作规范、250穿越机组装与调测、450四轴无人机组装与调试、960六旋翼无人机组装与调试。 a无人机应用技术人员0 a旋翼机x无人驾驶飞机x组装x调试方法 aV279v5 0a陆卫国4主编 0a杨国强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15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1001472100038001882150016002263300458002423330145007006060031008456900011008767010015008878010023009021158-275620240903150305.0 a978-7-5612-9453-6dCNY66.00 a202409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航天推进热防护基础b专著f李江等编著 a西安c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d2024.08 a291页d26cm a本书的内容涵盖目前航天推进器的主要类型,包括固体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的热防护。本书内容包括绪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传热,常用热防护材料,绝热材料烧蚀机理,绝热材料烧蚀模型,C/C喉衬烧蚀机理与模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热结构,固体火箭发动机热防护设计与应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热防护,冲压发动机热防护等。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设计与研究的科研人员参考。 a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设计与研究的科研人员参考0 a航天推进x系统安全性x研究 aV43v5 0a李江4编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189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0002042150016002343000035002503140168002853300307004533330095007606060029008556900011008847010017008958010023009121158-275720241211153353.0 a978-7-03-080204-0dCNY80.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航天信息工程科研创新训练指导教程b专著f孟中杰等编著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4.12 a103页d26cm a普通高等教育智能飞行器系列教材 a孟中杰,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破格),博士生导师 国家级青年人才(青年CJ学者),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西北工业大学翱翔青年学者,已在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a本书以理工类专业不同科研训练内容为主线,详细介绍文献来源及整理方法,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科技报告、学术论文、专利的撰写方法,科技竞赛实践,实验室安全操作及防范方法,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等内容,并提供了相应的代表性论文案例。全书内容安排由浅入深,覆盖全面,可以使学生夯实基础,不断进阶。 a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本科生或低年级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供相关科研人员参考0 a航天工程x高等学校j教材 aV57v5 0a孟中杰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30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9001472100034001962150016002303140233002463300457004793330021009366060035009576900012009926900013010047010013010178010023010301158-275820241211111041.0 a978-7-5240-0023-5dCNY69.00 a2024121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型多孔材料合成与环境分析应用b专著f秦君著 a北京c冶金工业出版社d2024.10 a269页d24cm a秦君,男,山西大同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新型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新能源、环境化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0余项,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山西省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等奖励11次。 a多孔材料是一种由相互贯通或封闭的孔洞构成网络结构的材料,孔洞的边界或表面由支柱或平板构成。相对连续介质材料而言,多孔材料一般具有相对密度低、比强度高、比表面积高、重量轻、隔音、隔热、渗透性好等优点。本书主要介绍介孔氧化硅、石墨烯气凝胶、天然纤维素类多孔材料及其复合吸附、催化材料的合成、表征与应用,以上材料的应用领域包括多环芳烃类有害气体的吸附去除、CO的催化氧化、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去除、硫化氢与二氧化硫的吸附与检测、染料类环境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去除等。 a多孔材料研究人员0 a多孔性材料x应用x环境分析化学 aX132v5 aTB383v5 0a秦君4著 0aCNbFHWHc20241212 0152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67001542100028002212150016002492250037002653000066003023140285003683300452006533330067011056060039011726900011012117010015012228010023012371158-275920241121161006.0 a978-7-5088-6489-1b精装dCNY238.00 a2024112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地理环境时空格局及变化研究b专著f张树文等著 a北京c龙门书局d2024.12 a171页d26cm2 a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多学科联合考察 a“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a张树文,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遥感/GIS工作组委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微波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a深入了解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的地理环境与格局对于“一带一路”国际战略的实施,应对中蒙俄跨境生态环境安全与国际合作,以及更好的应对全球变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在经历多次俄罗斯、蒙古以及中国北方科学考察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中蒙俄经济走廊地区不同尺度的气候、土壤、地形、植被、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草地资源、水资源格局与特征,并针对经济走廊地区重要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旨在加强对跨境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认识,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共赢提供科学依据。 a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机构及从事环境、生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人员0 a地理环境x研究y中国y蒙古y俄罗斯 aX21v5 0a张树文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03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8001932150016002313300350002473330077005976060019006746060029006936900011007226900011007337010015007448010023007591158-276020241230102613.0 a978-7-5770-0357-3dCNY92.00  a2024123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510000 ay z 000yy ar1 a土壤环境及其污染治理研究b专著f周丽娜著 a成都c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3.09 a442页d26cm a本书根据作者长期的研究和积累,系统阐述了土壤的成因理论和自然属性、土壤污染的产生与迁移转化等知识,介绍和讨论了在土壤环境与工程领域中关于污染研究和防治方面的前沿问题及动态。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绪论,土壤的形成及其主要性质,土壤环境,土壤污染的产生、危害与迁移转化,土壤重金属污染处理,土壤中农药污染处理,土壤石油污染处理以及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a本书可供从事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工作的专业人员在相关研究以及工程实践中参考0 a土壤环境x研究0 a土壤污染x污染防治x研究 aX21v5 aX53v5 0a周丽娜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9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43001472100034001902150016002243140150002403300402003903330025007926060055008176900011008726900015008837010015008988010023009131158-276120240830142734.0 a978-7-109-32395-7dCNY88.00 a202408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环境规制与城市绿色发展b专著f周若蒙著 a北京c中国农业出版社d2024.08 a190页d24cm a周若蒙,副教授,高级金融风险管理师,现任职于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长期从事环境管理、区域绿色发展、区域生态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发表多篇SCISSCI文章。 a本书回顾并分析了环境规制对GTFP的现有研究结论,首先选取了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uperSBM-GML模型,测算分析了中国城市GTFP水平及其区域差异。其次,运用固定效应的线性面板回归模型和非线性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了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GTFP的影响。再次,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GTFP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自愿型环境规制对GTFP的影响。 a绿色经济发展研究人员0 a环境规划x城市经济x绿色经济x经济发展x研究y中国 aX32v5 aF299.21v5 0a周若蒙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24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300582002503330081008326060035009136900014009487110031009628010023009931158-276220240409095100.0 a978-7-5604-5196-1dCNY68.00 a20240409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环保管家技术教程b专著f陕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编 a西安c西北大学出版社d2023.08 a329页d26cm a本书主要介绍了环保管家服务的对象、服务内容、发展模式以及梳理开展环保管家工作的相关技术重点。其思路即从一个项目从开始到建设、运营过程中作为环保管家服务应该考虑的工作。具体为建设前期环境保护基本要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工程设计)、建设阶段(环境监理、环保设施)、验收阶段(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制度)、运营阶段(环保设施运营管理、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环境报告、清洁生产审核、污染治理与修复、公共卫生检测)以及其他服务(环保管理、环保档案管理、环保信用评价、环保培训、ISO体系建设)等,最后进行了环保管家服务模式的探讨和相关案例的分析。 a本书可供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参考,也可供环境类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0 a环境保护x环境管理y中国j教材 aX321.2v502a陕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4编 0aCNbFHWHc20240410 0105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8002102150016002483300397002643330021006616060029006826900014007117010017007257010017007427010015007598010023007741158-276320240418102013.0 a978-7-5390-8692-7dCNY68.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与实践研究b专著f谢广科,马小惠,范睿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1 a222页d24cm a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创造更多满足人们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下,也要满足更多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与实践研究》一书不仅阐述了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建设和体制,还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发展和保护进行了论述,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全貌,聚焦理论创新,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策略。 a生态文明建设人员0 a生态环境建设x研究y中国 aX321.2v5 0a谢广科4主编 0a马小惠4主编 0a范睿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36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1001482100034001992150016002333140282002493300464005313330025009956060039010206900015010597110029010748010023011031158-276420241010172110.0 a978-7-5509-3994-3dCNY120.00 a2024101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2022黄河研究进展b专著f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编 a郑州c黄河水利出版社d2024.09 a317页d26cm a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全国前十)建设单位。学校历经90余年的办学与发展,形成了“技术人才摇篮、创新服务基地”的办学理念、“以工为主、以水为特,一体两翼、特色发展”的专业定位,被誉为黄河流域的“黄埔军校”。 a为及时向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决策提供科技支撑,系统了解和掌握黄河保护治理的研究进展,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按年度接续编撰了《2022黄河研究进展》,本书主要依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提出的5项主要目标任务,设置了“黄河生态环境保护”“黄河长治久安保障措施”“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承”5章,同时结合水利部提出的重点任务,仍然保留“数字孪生黄河”一章,系统提炼了2022年度国内外关于这6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a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人员0 a黄河流域x生态环境保护x研究z2022 aX321.22v502a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4编 0aCNbFHWHc20241017 0108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8002002150016002383300479002543330033007336070033007666900015007997010017008148010023008311158-276520240531154840.0 a978-7-5369-8824-8dCNY88.00 a20240531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610000 ay z 000yy ar1 a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探索与实践b专著f昝林森主编 a西安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10 a414页d26cm a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人地系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仍具有重大挑战。森林草地质量不高,水资源保护压力大,产业结构与生态系统协调问题突出,绿色发展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本书共分四个章节,分别是建议议案、综合专论、调研报告、学术论文,围绕在黄河流域整合“资源、产业、资金、政策”要素的主题,全面地论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多元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内容,讨论了生态保护修复有效治理路径和模式。本书的出版对推动陕北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人员 a黄河流域x生态环境保护x研究 aX321.22v5 0a昝林森4主编 0aCNbFHWHc20240605 0249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3001472100034002302150016002643141239002803300535015193330033020546060053020876900018021407110025021587110031021838010023022141158-276620241125154641.0 a978-7-5630-9351-9dCNY98.00 a202411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2023年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b专著f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编 a南京c河海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32页d26cm a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是南京市机构改革新组建的单位,为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编制环境保护规划计划,负责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负责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环境监察和稽查工作,组织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负责固体废物、核与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负责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环境监测与科技管理,负责环保资金和重大项目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信息公开工作,指导各区(园区)环境保护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组织、宣传、统战、纪检监察及群团工作,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站成立于1979年11月,系国家二级监测站,隶属南京市环境保护局,是具有环境监控职能的事业单位。自1988年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以来,已连续10次获得市文明单位、连续5次获得省文明单位称号。2008年,该站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该站在编119人,高级职称27人,其中教授级高工6人,中级职称44人,技术人员比例为88.6%。中心站根据国家、省、市环保局的要求,对全市水质、环境空气开展例行监测,监测范围涵盖全市的水体质量、空气质量、噪声与振动、生态、土壤、固体废弃物、核与辐射,开展污染源监督监测和部分重点企业在线监控,负责全市重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以及污染纠纷与仲裁监测。同时,承担污染源评价、污染处理设施鉴定验收、环境本底调查等专项监测。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a本报告共六章,以翔实的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南京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系统总结了2022年度南京市的污染物排放状况以及环境空气、降水、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地下水、土壤、噪声、生物、生态、农村等环境要素质量状况,深入剖析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时空变化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探寻主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政府综合决策、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引入多种数据模型和预测方法,开展生态环境质量定量预测。报告书的“特色专项工作”篇和相关章节的“专栏”,突出展示了南京生态环境保护与专项监测工作的特色亮点和创新实践。 a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人员0 a区域生态环境x环境质量评价x研究报告y南京z2023 aX321.253.1v502a南京市生态环境局4编02a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4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219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71001542100038002252150015002633300541002783330029008196060051008486900021008996900019009207010015009398010023009541158-276720240909134316.0 a978-7-5625-5953-5b精装dCNY198.00 a202409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支撑服务宜昌市沿江规划区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图集b专著f姜华等编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09 a65页d26cm a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的“宜昌生态文明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所属的“宜昌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查评价”二级项目的调查研究成果及支撑服务效益进行编制。一是聚焦“化工围江”区“搬转停”地块安全利用问题,较系统地查明沿江地区水土环境现状,科学支撑污染地块准入机制研究;二是系统查明沿江规划区工程地质结构,尤其是突出具有防污性能的网纹红土和影响工程建设的膨胀土,开展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三是图集作为《宜昌市生态文明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与成果应用》的配套图集,能较为系统地支撑成果应用和推广。 a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相关人员0 a长江流域x生态环境建设x自然资源图y宜昌j图集 aX321.263.3-64v5 aX372.633-64v5 0a姜华4编著 0aCNbFHWHc20240912 0108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36002032150016002393300496002553330025007516060029007766900016008057010015008218010023008361158-276820241226084317.0 a978-7-5111-4518-5dCNY68.00  a202412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海南省生态状况变化与生态优势分析b专著f赵志平等著 a北京c中国环境出版集团d2024.06 a281页d26cm a本书从地形地貌、植被现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变化、气候变化与未来情景、火灾、生态协同等方面分别阐述了海南岛生态状况变化,并最终总结海南岛生态优势。全书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海南岛区域概况、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壤侵蚀和水热变化、植被指(NDVI)、生物多样性状况、近5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人类活动变化等因子的时空格局变化,并基于已有的气候变化来预测未来海南岛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潜在蒸散、湿润指数、植被蒸散量以及净初级生产力变化。 a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人员0 a区域生态环境x研究y海南 aX321.266v5 0a赵志平4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17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3001482100038001912150016002293300581002453330037008266060029008636900012008927010015009048010023009191158-276920230827144816.0 a978-7-5723-1609-8dCNY100.00 a20230827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实务b专著f刘洪华等著 a济南c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7 a352页d26cm a全书共分为三篇,上篇是矿山生态修复的概述,介绍了矿山生态修复的概念、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的研究现状、修复模式及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分类。中篇是矿山生态修复措施篇,介绍了矿山生态修复技术,重点介绍矿山生态修复中主要修复技术的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包括土石方工程、支护工程、辅助工程、截(排)水沟工程、辅助工程、绿化工程、监测工程及临时施工设施等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下篇是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管理篇,介绍了从施工进场技术准备、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到工程竣工、工程资料管理内容,并介绍需贯穿于项目始终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合同管理、工程成本管理等内容。书后附有参考规范及常用的施工记录表格。 a本书可供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参考0 a矿山环境x生态恢复x研究 aX322v5 0a刘洪华4著 0aCNbFHWHc20230830 01093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1001472100038002282150015002663300437002813330027007186060037007456900017007827110041007998010023008401158-277020241220110702.0 a978-7-5625-6048-7dCNY40.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建材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b专著e试行f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编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1 a32页d21cm a为实现对被破坏的建材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以及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制定本标准。本文件规定了建材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术语和定义、基础调查、总体规划与设计、露天采场生态修复、排土场生态修复、矿山工业场地生态修复、矿区专用道路生态修复、监测与管护、成效评估等指导性技术要求。本文件针对关闭的建材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生产矿山可参照执行。本文件不包括对空气、水、土壤等污染的防治,以及尾矿库调查和修复等内容。 a露天矿生态恢复技术人员0 a露天矿x生态恢复x技术规范y中国 aX322.2-65v502a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4编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10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3001542100038001972150015002353300513002503330025007636060027007886900019008157010017008348010023008511158-277120240909134230.0 a978-7-5625-5952-8b精装dCNY198.00 a202409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宜昌市自然资源图集b专著f李梦茹等编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09 a90页d26cm a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的“宜昌生态文明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综合工程所属的“宜昌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查评价”和“黄柏河流域综合地质调查”两个二级项目的调查研究成果及支撑服务效益进行编制。一是聚焦长江大保护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管控,较系统地查明宜昌市水资源与环境现状,助力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二是聚焦磷污染问题,在区域磷源识别上取得新认识,基本查明不同磷源对环境的影响,助力产业结构调整、矿业绿色发展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三是聚焦地质文化村建设,查明了宜昌市地质遗迹资源,助力打造以地质文化为内核的高品质旅游经济。 a自然资源研究相关人员0 a自然资源图y宜昌j图集 aX372.633-64v5 0a李梦茹4编著 0aCNbFHWHc20240912 01321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13001071020015001201050018001351060006001532000089001592100042002482150016002902250025003063300447003313330115007786060031008936900014009247010039009387020013009777020015009907020015010058010023010201158-277320241009095924.0 a978-7-312-06015-1b精装dCNY148.00 a20241009d2024 em y0chiy50 ea1 achiceng aCNb340000 ay z 000yy ar1 a暴露组学方法与实践b专著f(英)索尼亚·达尼诺(SoniaDagnino)著g曹佳,屈卫东,臧建业译 a合肥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d2024.09 a410页d26cm2 a公共卫生国际前沿丛书 a本书由暴露组研究领域顶级专家撰写,全面介绍了暴露组的科学和应用。这是第一本具有定义领域性质的书,提供了有关暴露组学这个非常重要且不断发展的领域的整体信息。术语“暴露组”描述一个人在一生中可从外源性暴露(环境污染物、食物、生活方式、药物、空气等)和内源性暴露(代谢、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作用、微生物组合成的化学物质等)接触到的所有暴露。本书可作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教学以及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环境卫生学、毒理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科研工作的参考书。 a本书可作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教学以及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环境卫生学、毒理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科研工作的参考书0 a环境污染x影响x健康x研究 aX503.1v5 0c(英)a达尼诺c(Dagnino, Sonia)4著 0a曹佳4译 0a屈卫东4译 0a臧建业4译 0aCNbFHWHc20241010 01444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7001472100034002242150016002583140199002743300583004733330041010566060055010976900012011527010015011648010023011791158-277420240826115221.0 a978-7-5509-3963-9dCNY69.00 a202408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10000 ay z 000yy ar1 a城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研究b专著e以黄河兰州段为例f温慧娜等著 a郑州c黄河水利出版社d2024.08 a292页d26cm a温慧娜,女,汉族,高级工程师,就职于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工矿企业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a本书系统梳理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的思路和重点,以兰州城区四座主要城镇污水处理厂为例,对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中的污水处理调查分析、纳污水域概况、入河排污口设置影响分析和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分析等重点环节进行了系统剖析。在污水处理调查分析中对承纳废污水来源与构成、污水管网布设、污水处理工艺及处理效果、中水回用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系统分析;在纳污水域概况分析中,系统回顾评价了黄河兰州段近20年水质变化情况,采用水动力模型和解析模型,结合河道断面地形勘测数据和水质实测数据,精准模拟了多个排污口叠加影响下河流水质变化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及排污口监测监控方案。 a城市污水处理厂河流排污口布设研究人员0 a城市污水处理x污水处理厂x河流x排污口x布设x研究 aX505v5 0a温慧娜4著 0aCNbFHWHc20240829 01795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3001482100034002312150016002653140602002813300489008833330031013726060045014036900011014487010017014597010015014767010015014918010023015061158-277520241223112525.0 a978-7-5630-9507-0dCNY108.00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江苏省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臭氧及其前体物特征研究b专著f郁建桥,单阳,钟声主编 a南京c河海大学出版社d2024.12 a252页d26cm a单 阳,硕士,区域地理专业,主要从事环境监测、预警与管理方向的研究工作。曾任省固体有害废物登记和管理中心主任、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局局长、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主任、一级调研员。2022年2月任省环境监测中心(省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中心、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主任,3月任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郁建桥,理学硕士,研究员,国家环境监测“一流专家”,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环境自动监测及预警、应急监测等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钟 声,南京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部部长。主要在大气环境监测、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环境应急监测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参与了10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a本书以江苏省国控站、国家区域站、省建省管站、省控(含环保模范城市)及13个设区市已建成的大气超级站等组成的空气质量观测网络为研究基础,并利用13个设区市和典型区域开展的颗粒物组分和臭氧前体物(VOCs)采样数据,分析了江苏省PM2.5及其组分、臭氧及其前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规律,以及气象条件对于PM2.5、臭氧浓度变化的影响,并针对典型臭氧污染案例开展成因分析,同时系统介绍江苏省污染来源追因预测工作,总结追因预测工作对精细化管控的支撑作用,最终给出江苏省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臭氧和前体物防治对策。 a大气粒状污染物臭氧研究人员0 a大气污染物x粒状污染物x臭氧x研究y江苏 aX51v5 0a郁建桥4主编 0a单阳4主编 0a钟声4主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716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42002002150016002423140349002583300745006073330025013526060047013776900012014247010015014368010023014511158-277620241127132401.0 a978-7-5116-7195-0dCNY65.00 a202411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典型农产品碳氮足迹时空特征h上b专著f李迎春等著 a北京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4.11 a221页d24cm a李迎春,女,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减排固碳研究。通过定量核算农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氮足迹,解析不同农产品的碳减排贡献,提出双碳目标下农产品低碳实现途径,研发农业固碳减排措施,构建农业碳中和发展路径;开展基于作物品质与产量协同提高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的研发,尝试通过施肥、灌溉、耕作、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农田管理措施调整,实现气候资源高效利用。 a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2020年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新阶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是重要的碳排放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有显著影响。此外,农业活动中的氮素流失还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本书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农产品碳足迹和氮足迹进行核算。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类农产品碳氮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还探讨了影响碳氮足迹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减排措施。研究发现,随着种植技术进步、化肥效率提高及耕作方式优化,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单位面积碳氮足迹和单位产量碳氮足迹均显著下降。这表明,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可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有效降低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a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人员0 a农产品生产x温室效应x有害气体x排放x研究 aX511v5 0a李迎春4著 0aCNbFHWHc20241128 01228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99001482100034002472150016002813300459002973330063007566060031008196900012008507110023008627110031008857110035009168010023009511158-277720241230164902.0 a978-7-5026-5001-8dCNY98.00  a20241230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全球碳标签认证制度研究b专著f深圳技术大学,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编著 a北京c中国标准出版社d2022.12 a309页d25cm a生态环境问题世界瞩目、国家重视、百姓关注。2020年,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降碳”是驱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升级的核心举措,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成“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全球碳标签认证制度研究》阐述了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的演变,介绍了碳足迹标识基本信息,碳标签的内涵和分类、时间和方法,对碳标签认证进行了专业讲解,对企业、组织开展低碳设计、研发、生产提供积极支持。可供高校师生、低碳工作者学习使用,也可供环保爱好者阅读。 a本书可供高校师生、低碳工作者学习使用,也可供环保爱好者阅读0 a二氧化碳x排气x标签x研究 aX511v502a深圳技术大学4编著02a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4编著02a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4编著 0aCNbFHWHc20250102 0125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5001482100038001932150016002313300662002473330029009096060035009386900012009737010017009858010023010021158-277820240418164211.0 a978-7-5390-8596-8dCNY150.00 a2024041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60000 ay z 000yy ar1 a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选编b专著f席细平等主编 a南昌c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d2023.06 a524页d26cm a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顶层设计政策,从纲领性意见、统领性方案两个方面梳理了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文件、重大决策部署。第二章重点领域政策,从能源领域、工业领域、城乡建设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农林领域五个方面梳理了国务院、国家有关部委制定的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政策文件。第三章保障支撑政策,从科技创新、循环经济、生态环境、统计核算、标准计量、财政税务、全民行动、司法服务八个方面梳理了国家有关部委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出台的重要政策文件。第四章省级区域政策,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四大经济区域梳理了典型地区出台的碳达峰实施方案。第五章江西省内政策,从省级层面、市级层面梳理了江西省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出台的重要政策文件。 a二氧化碳节能减排研究人员0 a二氧化碳x节能减排y中国j汇编 aX511v5 0a席细平4主编 0aCNbFHWHc20240424 01751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8002082150016002463140327002623300775005893330019013646060051013836900012014346900015014467010013014618010023014741158-277920241213134718.0 a978-7-5223-3507-0dCNY48.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碳交易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政策效应评估与预测b专著f于凡著 a北京c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d2024.12 a231页d24cm a于凡,湖北经济学院专任教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与能源经济学。近年来,在Energy economics、Energy policy、《宏观质量研究》《统计与决策》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担任PLOS One,Energy Economics等期刊匿名审稿人,曾获2023年博士生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博士论文等,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一般项目及省部级科研课题。 a中国作为劳动力大国,劳动收入份额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收入分配格局,较低的劳动收入份额还会降低消费需求、激化社会矛盾。然而,已有文献大多关注环境政策的规模性收入分配效应,而忽略了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一种市场激励型环境政策,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约束下,总量受限的碳排放权成为了稀缺性资源,企业需要有足够的碳排放权去核减企业产生的碳排放,碳排放权因此成为了企业必要的生产投入,碳排放权的价格也会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碳排放权具有了生产要素的基本属性。若将碳排放权视为新的生产要素,那碳排放权要素的投入量以及交易价格变化都会对资本和劳动要素的收入分配形成冲击,劳动收入份额也会随之改变。随着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约束逐渐加强,碳排放权总量逐渐缩减,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会逐渐凸显。因此,有必要对碳排放权交易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政策效应展开评估和预测。 a碳交易研究人员0 a二氧化碳x排污交易x影响x劳动报酬x研究y中国 aX511v5 aF249.24v5 0a于凡4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28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3140141002503300479003913330027008705170017008976060039009146900013009537010017009667010017009838010023010001158-278020241118140329.0 a978-7-5630-9352-6dCNY68.00 a2024111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排污许可b专著e从入门到精通f肖微炜,张璐璐编著 a南京c河海大学出版社d2024.10 a248页d24cm a肖微炜,硕士研究生学历,副高职称,主要研究环境规划、排污许可制度及排污权交易。张璐璐,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排污许可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a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指有关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审核、颁发、中止、吊销、监督管理和罚则等方面规定的总称。本书从中国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国外排污许可制度实施概况及经验启示、自行监测相关管理制度及技术文件、排污许可同排污权交易的联动管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排污许可协同减污降碳模式探讨、排污许可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排污许可在环境信息化披露的应用、排污许可管理同环境质量提升联动应用探讨、排污许可管理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推广研究等9个方面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排污许可证制度。 a排污许可证制度研究人员1 a从入门到精通0 a排污许可证x许可证制度x研究y中国 aX-652v5 0a肖微炜4编著 0a张璐璐4编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95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3001472100038002102150016002483140527002643300596007913330203013876060023015906900012016137010015016257010015016407010015016558010023016701158-278120241008164420.0 a978-7-5226-2807-3dCNY98.00 a20241008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活性污泥膨胀与群体感应调控b专著f李松亚,朱新锋,费学宁著 a北京c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d2024.09 a377页d24cm a李松亚,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会员、河南城建学院优秀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主要讲授《水质工程学(上)》《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专业英语》等课程,参与《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和《水质工程学(上)》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建设。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项及产学研合作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三峡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绿色低碳水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朱新锋,教授,工学博士,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a书介绍了活性污泥膨胀及群体感应调控方面的研究。系统总结和归纳了活性污泥与污泥膨胀以及群体感应调控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重点介绍了微丝菌的分离,微丝菌靶向荧光识别,并详述了在不同运行条件(碳源类型、乙酸/油酸比、进水负荷及波动负荷)下活性污泥系统运行规律、微生物群落演替及群体感应特性调控关系。此外,还介绍了实际污水处理厂中污泥膨胀与群体感应之间的调控关系,为污水处理厂污泥膨胀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本书可供从事污水生物处理、污水处理运行与调控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微生物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参考,也可作为从事污水处理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a本书可供从事污水生物处理、污水处理运行与调控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微生物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参考,也可作为从事污水处理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0 a活性污泥膨胀x研究 aX703v5 0a李松亚4著 0a朱新锋4著 0a费学宁4著 0aCNbFHWHc20241010 0192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7001482100034002052150016002393140607002553300568008623330139014306060033015696900012016027010017016147010017016318010023016481158-278220241213102457.0 a978-7-5219-2995-9dCNY238.00 a2024121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理论与技术b专著f吴海明,吴树彪编著 a北京c中国林业出版社d2024.11 a289页d19cm a吴海明,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领域为生态水质净化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湿地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兼任《安全与环境学报》、《中国给水排水》青年编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环境领域著名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全部论文被引5100余次(Google Scholar),单篇最高被引900余次,H指数35,2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等人才计划,及“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 a近年来,人工湿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污水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通过广泛调研近年来发表的中英文文献,系统梳理和系统介绍了人工湿地的概念及分类、水质净化机理及强化策略、硫-铁循环及其影响等人工湿地理论和技术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对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的设计、建造、运行与维护管理等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全书紧密结合国内外人工湿地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可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科研用书,也可供从事人工湿地技术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作参考使用。 a本书可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科研用书,也可供从事人工湿地技术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作参考使用0 a人工湿地系统x水质处理x研究 aX703v5 0a吴海明4编著 0a吴树彪4编著 0aCNbFHWHc20241219 01636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0002112150016002413140148002573300807004053330049012126060031012616900014012927010013013067010015013197010013013348010023013471158-278320240626143555.0 a978-7-03-078858-0dCNY148.00 a202406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污水生物处理热力学及自给能路径b专著f晏鹏,郭劲松,高旭著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4.06 a257页d26cm a晏鹏,重庆大学,城环学院,副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多项, 作为通讯作者。 a污水处理是能源密集型的高能耗行业,其总成本的50%以上来自能耗。以高能耗为代价实现污染物削减,形成了”减排污染物、增排温室气体”的尴尬局面。选题以污水处理碳中和为目标,从污水生物处理物质能量转化实质-微生物代谢的角度出发,首先通过污水处理微生物化学计量学,揭示污水中污染物化学能与生物质能的转化关系;通过微生物代谢能量学定量描述污水处理微生物物质代谢过程中的能量迁移特征,阐释了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热力学基础;建立了微生物微观质能代谢与污水处理宏观过程物质能量流动的映射关系,进而指出了污染物化学能高效定向转化原理与途径,基于上述知识基础,原创性提出基于污水中内部能源循环利用的零能耗污水处理厂概念与模型;并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评估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可再生能源潜势和自给能的可行性,提出以碳中和为目标的资源回收、污水厂零能耗的工艺途径。本书能为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能量回收乃至实现零能耗碳中和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a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及学生、科研工作者0 a污水处理x生物处理x热力学 aX703.1v5 0a晏鹏4著 0a郭劲松4著 0a高旭4著 0aCNbFHWHc20240703 0113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7001472100034002242150016002583300400002743330141006746060039008156900012008547010013008668010023008791158-278520240903132212.0 a978-7-301-35416-2dCNY68.00 a202409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基于生物材料构筑的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b专著e以水中Pb2+的去除为例f李翠著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24.08 a136页d19cm a本书通过对生物炭功能化改性、重金属吸附行为与机理的研究,得到了能够同时兼顾吸附性能和吸附速率的氢氧化钾活化和纳米复合两类功能化改性方法,为生物炭吸附剂的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全书共分6章内容,具体包括:绪论、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功能化改性与表征、功能化改性生物炭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功能化改性生物炭对铅离子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机理、生物炭官能团改性吸附铅离子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a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化学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知识拓展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0 a生物材料x应用x固体废物利用x研究 aX705v5 0a李翠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874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9001472100034002262150016002603140377002763300760006533330085014136060057014986900014015557010015015697010013015848010023015971158-278620240903091300.0 a978-7-5218-6258-4dCNY92.00 a20240903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影响因素建模及激励政策研究b专著f唐岩岩,张奇著 a北京c经济科学出版社d2024.08 a307页d24cm a唐岩岩,管理学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讲师、硕导;研究方向为循环经济系统分析、资源环境政策;主持国家自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中)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支持计划;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课题;在SCI/SSCI一区和中文A类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教育部等科研奖励5项。 a作为交通部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实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大规模的动力电池即将迎来集中报废退役的时间点。实现退役动力电池的高效回收利用对于降低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加速产业深度脱碳减排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梯次利用商业模式盈利性不高、居民用户回收行为机理不明、回收环节激励政策单一的问题,本书在借鉴经典的计划行为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等基础上,综合开发了模型工具,旨在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基于公共充电站项目采用Benders分解算法对储能系统等设施进行优化配置,测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经济价值;设计相关问卷量表对居民的回收行为开展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识别驱动因素、量化影响路径;构建回收系统多主体行为决策模型,动态模拟回收价格补贴政策、宣传教育政策、回收目标责任政策的实施效果。 a本书适合从事能源经济与管理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0 a新能源x汽车x蓄电池x综合利用x影响因素x研究y中国 aX734.2v5 0a唐岩岩4著 0a张奇4著 0aCNbFHWHc20240905 0112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5001472100050002122150016002623300459002783330025007376060027007626900012007897010015008017010017008167010017008338010023008501158-278720241115101307.0 a978-7-5646-5968-4dCNY47.00 a20241115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与原理b专著f葛涛,万祥龙,蔡川川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09 a168页d26cm a本书通过跟踪国内外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最新进展,以资源化利用的基本原理和工业化生产技术两个方面为侧重点进行系统整理、编写。内容主要拟包括:煤基固废的产生和理化性质,煤基固废分离分选技术及设备,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技术原理与工艺,粉煤灰在建筑领域的资源化技术原理与工艺,粉煤灰在化工领域的资源化技术原理与工艺,粉煤灰用作土壤改良剂,煤化工渣资源化技术及工艺,脱硫石膏在建材中的资源化利用,脱硫石膏在土壤中的资源化利用,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工艺及发展趋势。 a煤炭固废利用技术人员0 a煤炭工业x废物综合利用 aX752v5 0a葛涛4主编 0a万祥龙4主编 0a蔡川川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226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4002002150016002342250029002503140756002793300735010353330115017706060043018856900012019287010017019407010015019578010023019721158-278820241220165652.0 a978-7-5240-0045-7dCNY96.00 a2024122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铬镍冶金渣处理与利用技术b专著f张深根,刘波编著 a北京c冶金工业出版社d2024.12 a397页d24cm2 a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技术丛书 a张深根研究员,博导,生于1970年4月,江西人,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1998年7月毕业于中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2008年赴UCLA合作研究。1998年7月-2004年6月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从事稀土功能材料和特种合金的研究、开发和市场等工作;2004年7月调入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工作。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优秀科技新星”、第十六届“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和团中央“青年文明号”等称号。主要学术社会兼职,任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专家组成员,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专家库专家,北京市专家库高级专家,中国仪表材料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高级专家、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等。北京科技大学讲师。 a近年来,我国铬镍冶金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国防和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由铬镍冶金渣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正日益威胁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生命健康。铬镍冶金渣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可极大地缓解铬镍冶金行业的后顾之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我国针对冶金危固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研究起步较晚,行业现行技术存在解毒不彻底,协同处理能力弱,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本书在编者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不锈钢渣、酸洗污泥、铬渣和镍渣等危险固废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相关技术的基础理论、应用领域和产业化案例。全书语言精练、通俗易懂,内容详实、数据准确,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又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本书可供广大冶金危固处理、处置和再利用技术领域的学者、技术人员阅读或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大专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a本书可供广大冶金危固处理、处置和再利用技术领域的学者、技术人员阅读或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大专师生的教学参考书0 a铬x镍x冶金渣x废物处理x废物综合利用 aX757v5 0a张深根4编著 0a刘波4编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19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104001472100038002512150015002893300469003043330075007736060035008486900015008837110041008988010023009391158-278920241225110159.0 a978-7-5625-6072-2dCNY48.00 a2024122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环境调查规范b专著e试行eT/CAGHPER 089—2024f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编著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1 a38页d21cm a本规范是为指导和规范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本底调查,提高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规划设计及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提供依据。规定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环境调查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前期准备、基础调查与问题识别、调查技术方法与要求、生态环境评价、成果编制、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实施前的基础调查工作,其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可参照执行。 a本书适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实施前的基础调查工作者0 a环境生态评价x调查x规范y中国 aX826-65v502a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4编著 0aCNbFHWHc20241226 01074nam0 2200277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3001472100030002002150016002303300407002463330021006536060019006746060019006936900011007126900011007237010013007347010013007477010013007608010023007731158-279020240428150655.0 a978-7-5001-7709-8dCNY68.00 a20240428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探究b专著f王宇,王沙,高艳著 a北京c中译出版社d2023.12 a178页d26cm a环境监测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技术手段,为环境科学研究、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设计、环境保护管理和环境保护宏观决策等提供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和重要信息。本书主要研究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本书从环境监测基本概念入手,针对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土壤监测、环境噪声源监测进行了探究,对生态监测技术做了简单的讲解,最后对环境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其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a环境监测研究人员0 a环境监测x研究0 a环境管理x研究 aX83v5 aX32v5 0a王宇4著 0a王沙4著 0a高艳4著 0aCNbFHWHc20240508 0285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7001472100030002342150015002643141528002793300584018073330059023916060087024506900012025376900014025497010015025638010023025781158-279120241024115601.0 a978-7-5030-4528-8dCNY98.00 a202410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3年度报告i南北极与青藏高原冰雪变化及影响b专著f赵静等编著 a北京c测绘出版社d2024.09 a88页d29cm a赵静,1988.08-1992.07 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测量控制系通信工程专业本科,1992.07-1998.12 国防科工委指挥所通信总站,1998.12-2002.08 总装备部航天指挥控制中心,2002.08-2004.09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综合处,2004.09-2005.06 国家遥感中心国际合作处干部,2005.06--2006.05 国家遥感中心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其间获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6.05-2009.09 国家遥感中心导航定位处副处长,2009.09-2011.09 国家遥感中心导航定位处处长(其间获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11.09-2015.01 国家遥感中心导航定位与空间探测处处长,2015.01-2019.06 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副主任,2019.06-2022.06 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副司长,2022.06- 国家遥感中心主任 柳钦火,1968年生,博士,研究员,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启动项目(AOGEOSS)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组组长、CA预研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遥感辐射传输机理、建模与反演。近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高分专项项目、973项目课题、863重大项目课题、科技支撑重点项目课题等任务,现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主要学术成果包括,揭示复杂地表遥感辐射与散射机理,发展了多尺度遥感辐射传输模型系列,研发了“全链路光学遥感图像模拟系统”,应用于我国环境减灾、中巴资源等卫星地面系统;发展地表辐射平衡关键参量多源遥感协同反演的理论和方法,研发了“多源协同定量遥感产品生成系统”;生产发布了国产卫星为主要数据源的全球定量遥感产品系列,主持发布了《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等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 a本书综合利用光学卫星、测高卫星、重力卫星、雷达卫星、被动微波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以及地面观测技术,形成了2001-2020年南北极冰盖物质平衡、海冰密集度与厚度数据产品,以及青藏高原冰川物质平衡和积雪分布变化等产品,开展了南北极冰盖和青藏高原冰川物质平衡评估,分析了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各类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驱动因素,探讨了其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贡献及其相互影响。本书在前期已发布的南北极环境参数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南北极和青藏高原物质平衡变化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贡献,介绍我国在这一前沿研究领域的进展;量化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冰冻圈关键参数的近二十年变化趋势,支撑关键变化过程的理解和应对。 a环境遥感生态环境南北极青藏高原冰盖全球环境监测研究人员0 a环境遥感x应用x生态环境x南极x北极x青藏高原x冰盖x全球环境监测x研究报告z2023 aX835v5 aP343.6v5 0a赵静4编著 0aCNbFHWHc20241031 02683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91001482100030002392150016002693141528002853300396018133330061022096060095022706900012023656900014023777010015023918010023024061158-279220241024115523.0 a978-7-5030-4527-1dCNY120.00 a202410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3年度报告i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b专著f赵静等编著 a北京c测绘出版社d2024.09 a112页d29cm a赵静,1988.08-1992.07 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测量控制系通信工程专业本科,1992.07-1998.12 国防科工委指挥所通信总站,1998.12-2002.08 总装备部航天指挥控制中心,2002.08-2004.09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综合处,2004.09-2005.06 国家遥感中心国际合作处干部,2005.06--2006.05 国家遥感中心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其间获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6.05-2009.09 国家遥感中心导航定位处副处长,2009.09-2011.09 国家遥感中心导航定位处处长(其间获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11.09-2015.01 国家遥感中心导航定位与空间探测处处长,2015.01-2019.06 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副主任,2019.06-2022.06 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副司长,2022.06- 国家遥感中心主任 柳钦火,1968年生,博士,研究员,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启动项目(AOGEOSS)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组组长、CA预研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遥感辐射传输机理、建模与反演。近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高分专项项目、973项目课题、863重大项目课题、科技支撑重点项目课题等任务,现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主要学术成果包括,揭示复杂地表遥感辐射与散射机理,发展了多尺度遥感辐射传输模型系列,研发了“全链路光学遥感图像模拟系统”,应用于我国环境减灾、中巴资源等卫星地面系统;发展地表辐射平衡关键参量多源遥感协同反演的理论和方法,研发了“多源协同定量遥感产品生成系统”;生产发布了国产卫星为主要数据源的全球定量遥感产品系列,主持发布了《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等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 a本书基于全球粮食产量空间分布数据,用空间统计分析的方法,量化了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抗旱措施及农业政策对粮食产量的贡献及其对粮食增产稳产的作用。在全球、典型区域和45个粮食主产国(含中国)三个尺度上,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系统分析了2022-2023年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和区域性突发事件等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从粮食生产形势和供需形势两个维度分析了全球以及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 a环境遥感生态环境粮食油料作物生产农业全球环境监测研究人员0 a环境遥感x应用x生态环境x粮食作物x油料作物x生产x农业环境x全球环境监测x研究报告z2023 aX835v5 aS181.3v5 0a赵静4编著 0aCNbFHWHc20241031 0294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5001472100030002422150015002723141528002873300628018153330065024436060091025086900012025996900014026116900012026257010015026378010023026521158-279320241024115249.0 a978-7-5030-4526-4dCNY68.00 a20241024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3年度报告i全球土地覆盖变化对碳损失和碳吸收的影响b专著f赵静等编著 a北京c测绘出版社d2024.09 a68页d29cm a赵静,1988.08-1992.07 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测量控制系通信工程专业本科,1992.07-1998.12 国防科工委指挥所通信总站,1998.12-2002.08 总装备部航天指挥控制中心,2002.08-2004.09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综合处,2004.09-2005.06 国家遥感中心国际合作处干部,2005.06--2006.05 国家遥感中心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其间获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6.05-2009.09 国家遥感中心导航定位处副处长,2009.09-2011.09 国家遥感中心导航定位处处长(其间获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11.09-2015.01 国家遥感中心导航定位与空间探测处处长,2015.01-2019.06 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副主任,2019.06-2022.06 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副司长,2022.06- 国家遥感中心主任 柳钦火,1968年生,博士,研究员,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启动项目(AOGEOSS)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组组长、CA预研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遥感辐射传输机理、建模与反演。近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高分专项项目、973项目课题、863重大项目课题、科技支撑重点项目课题等任务,现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主要学术成果包括,揭示复杂地表遥感辐射与散射机理,发展了多尺度遥感辐射传输模型系列,研发了“全链路光学遥感图像模拟系统”,应用于我国环境减灾、中巴资源等卫星地面系统;发展地表辐射平衡关键参量多源遥感协同反演的理论和方法,研发了“多源协同定量遥感产品生成系统”;生产发布了国产卫星为主要数据源的全球定量遥感产品系列,主持发布了《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等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 a本书利用精细分辨率、长时序全球地表覆盖遥感产品,评估了全球土地覆盖变化时空特征,并重点分析了森林损毁、森林恢复和不透水面扩张的时空趋势;分析了全球森林地上生物量(AGB)、地下生物量(BGB)和表层土壤有机碳(SOC)等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储量和密度的时空特征,并构建了不同生态分区、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森林生物量和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查找表;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统计指南》,并结合全球土地覆盖变化、森林生物量、表层土壤有机碳库和全球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等遥感产品,监测了1985-2020年全球森林损毁和不透水面扩张导致的碳损失以及全球森林恢复的碳吸收,并从全球、生态分区、大洲等多个尺度分析了全球土地覆盖变化的碳损失和碳吸收效应及其时空特点。 a环境遥感生态环境土地覆盖碳循环研究人员,全球环境监测研究人员0 a环境遥感x应用x生态环境x土地x覆盖x影响x碳循环x研究x全球环境监测x研究报告z2023 aX835v5 aF301.2v5 aX511v5 0a赵静4编著 0aCNbFHWHc20241031 01034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5001482100038002232150016002613300406002773330021006836060047007046900015007517010015007668010023007811158-279420241106110707.0 a978-7-5625-5986-3dCNY150.00 a2024110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h第一分册b专著f贺小敏编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0 a400页d21cm a本书梳理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发布的监测技术标准,包括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固体废物、生物、噪声、振动、自动监测、应急监测、质量管理和综合评价等环境监测领域,涉及形势政策与法律法规、监测基础知识和实验室基础知识;不仅包含国家、行业标准,同时纳入了湖北省地方制定的排放标准和分析方法等内容。有助于对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培训、考核、上岗工作的开展和各级环境监测部门的技术交流。 a生态环境监测人员0 a生态环境x环境监测y湖北x资格考试j习题集 aX835-44v5 0a贺小敏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09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5001482100038002232150016002613300406002773330089006836060041007726900015008137010015008288010023008431158-279520240926144310.0 a978-7-5625-5973-3dCNY130.00 a20240926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20000 ay z 000yy ar1 a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h第二分册b专著f贺小敏编 a武汉c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d2024.10 a350页d21cm a本书梳理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发布的监测技术标准,包括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固体废物、生物、噪声、振动、自动监测、应急监测、质量管理和综合评价等环境监测领域,涉及形势政策与法律法规、监测基础知识和实验室基础知识;不仅包含国家、行业标准,同时纳入了湖北省地方制定的排放标准和分析方法等内容。有助于对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培训、考核、上岗工作的开展和各级环境监测部门的技术交流。 a有助于对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培训、考核、上岗工作的开展和各级环境监测部门的技术交流0 a生态环境x环境监测x资格考试j习题集 aX835-44v5 0a贺小敏4编 0aCNbFHWHc20241010 01408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71001472050008002182100034002262150016002603140333002763300459006093330029010686060031010976900015011288010023011431158-279620241217160847.0 a978-7-5237-0953-5dCNY69.00 a2024121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51个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b专著f本书编写组编 a2版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12 a272页d24cm a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读者,方便企业及个人查阅学习各自领域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推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组织安全生产领域相关专家成立本书编写组。编写组按照分工,根据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栏目给出的目录,收集整理了近两年来各行业领域制定、修订出台的51个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相关文件,共计54个。 a为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进一步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质量,持续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日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运用的主动性、自觉性,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基于此,本书汇集了近两年来制定、修订出台的51个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共计54个,便于相关企业学习、查阅。 a生产事故判定标准研究人员0 a生产事故x判定x标准y中国 aX928.03v5 0aCNbFHWHc20241219 01284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50002112150016002613300535002773330063008126060041008756900015009166900015009317010017009467010017009637010015009808010023009951158-279720241231143234.0 a978-7-5646-6266-0dCNY48.00  a20241231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应急救援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b专著f杨三军,杜吉生,吴兵主编 a徐州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4.11 a308页d26cm a本书首先介绍了中国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以及以应急救援体能概念并详细阐述了矿山、消防和危化等应急救援队伍职业表现的体能需求,此部分旨在了解各类国家应急救援队伍的体能需要特点与相关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深入讨论了应急救援行动的身体的生理特点,以及不同救援环境下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这部分内容除涉及到生理学的基本知识,还包括了如何在高压、低氧等特殊环境下维持最佳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素质,确保救援行动的安全和有效。第三部分聚焦于实际救援应用,在模拟救援需求场景下的科学化职业体能训练与指导。本书适合于应急救援战斗员、以及相关领域的管理者、研究者使用。 a本书适合于应急救援战斗员、以及相关领域的管理者、研究者使用0 a突发事件x救援x体能x身体训练y中国 aX928.04v5 aG808.14v5 0a杨三军4主编 0a杜吉生4主编 0a吴兵4主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690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61001472100034002082150016002423140597002583300457008553330039013126060019013516900015013707010013013857010015013988010023014131158-279820241115133608.0 a978-7-5237-0727-2dCNY56.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契机b专著e25个典型事故案例的多维度剖析f任韬,万邦成著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1cm a任韬,85年参加工作,92年到深圳打工,93年加入跨国公司(杜邦),10年生产运 营管理工作( 93年- 2003年),之后20年管理咨询服务(2003 -2023年)。万邦成,男,1976年12月出生,2001年毕业于武警院校“指挥与管理”专业,原山东省昌乐县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注册安全工程师,中国“双法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特邀专家、数据化“危辨识与风险评估培训能力”培训师评审专家,“科创中国”安全与应急管理专业科技服务团专家。“清华-国寿”数据化安全生产管控项目昌乐县负责人,从事安全内卫工作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30余年,参与或主导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调查130余起,历任武警部队警官(教官)、应急管理局科长、执法大队长、副局长。 a本书由25个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组成,包括爆炸篇、火灾篇、中毒篇、触电篇、坍塌坠落篇、机械伤害篇、化工装置开停车篇。每个案例研究的基本结构是事故简介、事故过程、技术信息、关键疑点探究、事故教训和行业借鉴、基本安全操作提示等部分。本书透过25个典型案例,从多层次、多纬度做剖析、总结、检讨和探索,与从事安全管理、在企业里担负安全管理责任的同仁交流、分享。本书供企业里承担安全管理责任的干部,包括:车间主任、安全员、安全生产副总、安全总监参考,作为行业的经验交流。 a本书供企业里承担安全管理责任的干部0 a生产事故x案例 aX928.06v5 0a任韬4著 0a万邦成4著 0aCNbFHWHc20241121 0182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7001472100034002342150016002683000043002843140517003273300556008443330045014006060047014456900011014927110045015038010023015481158-279920241105142950.0 a978-7-5237-0740-1dCNY60.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安全生产管理核心考点精讲精练b专著e2025版f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系列 a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由“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培中心”人员组成。为充分发挥我社注安教材品牌影响,辅导报名注安师考试的人员学好用好安全生产知识,使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全社会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培养有用之才,应急管理出版社研究成立了“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培中心”(简称“安培中心”),重点打造“注安课堂”线上课程服务品牌,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21年以来,安培中心致力于以扎实的专业积累为考生提供备考咨询、课程开发、学习服务等内容,专注安全领域知识服务的同时,注安课堂品牌效应逐步提升。 a本书为全国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职业资格考试配套辅导用书中的“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系列”安全生产管理科目。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按照专业类别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分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3个公共科目和“安全生产专业实务”1个专业科目,“安全生产专业实务”科目分为煤矿安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化工安全、金属冶炼安全、建筑施工安全、道路运输安全和其他安全专业(不包括消防安全)7个专业类别。其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为客观科目;“安全生产专业实务”为主客观混合科目。 a参加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安全生产x生产管理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X93v502a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835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91001472100034002382150016002723000043002883140517003313300560008483330047014086060047014556900011015027110045015138010023015581158-280020241105142338.0 a978-7-5237-0741-8dCNY60.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安全生产技术基础核心考点精讲精练b专著e2025版f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系列 a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由“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培中心”人员组成。为充分发挥我社注安教材品牌影响,辅导报名注安师考试的人员学好用好安全生产知识,使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全社会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培养有用之才,应急管理出版社研究成立了“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培中心”(简称“安培中心”),重点打造“注安课堂”线上课程服务品牌,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21年以来,安培中心致力于以扎实的专业积累为考生提供备考咨询、课程开发、学习服务等内容,专注安全领域知识服务的同时,注安课堂品牌效应逐步提升。 a本书为全国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职业资格考试配套辅导用书中的“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系列”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科目。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按照专业类别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分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3个公共科目和“安全生产专业实务”1个专业科目,“安全生产专业实务”科目分为煤矿安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化工安全、金属冶炼安全、建筑施工安全、道路运输安全和其他安全专业(不包括消防安全)7个专业类别。其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为客观科目;“安全生产专业实务”为主客观混合科目。 a参加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安全生产x生产管理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X93v502a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80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3001472100034002302150016002643000043002803140517003233300552008403330045013926060037014376900011014747110045014858010023015301158-280120241105142701.0 a978-7-5237-0748-7dCNY40.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其他安全核心考点精讲精练b专著e2025版f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系列 a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由“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培中心”人员组成。为充分发挥我社注安教材品牌影响,辅导报名注安师考试的人员学好用好安全生产知识,使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全社会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培养有用之才,应急管理出版社研究成立了“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培中心”(简称“安培中心”),重点打造“注安课堂”线上课程服务品牌,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21年以来,安培中心致力于以扎实的专业积累为考生提供备考咨询、课程开发、学习服务等内容,专注安全领域知识服务的同时,注安课堂品牌效应逐步提升。 a本书为全国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职业资格考试配套辅导用书中的“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系列”其他安全科目。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按照专业类别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分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3个公共科目和“安全生产专业实务”1个专业科目,“安全生产专业实务”科目分为煤矿安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化工安全、金属冶炼安全、建筑施工安全、道路运输安全和其他安全专业(不包括消防安全)7个专业类别。其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为客观科目;“安全生产专业实务”为主客观混合科目。 a参加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安全生产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X93v502a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440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37001472100034001842150016002183140191002343300594004253330101010196060029011206900011011497010015011608010023011751158-280220240805082804.0 a978-7-122-46190-2dCNY38.00 a202408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安全工程专业导论b专著f朱建芳编 a北京c化学工业出版社d2024.10 a194页d24cm a朱建芳,教授,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主任,为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讲授《矿井通风》《安全系统工程》《矿井火灾防治》《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安全预测与风险管理》等课程。 a本教材针对一些学生和家长对安全工程专业的困惑,从安全工程专业是什么、安全工程专业干什么、安全工程专业学什么和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出口有哪些四个方面对安全工程专业进行了全方位解读。教材共四章,第一章安全工程是什么,主要介绍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安全工程专业概况及知识结构;第二章安全工程干什么,主要介绍了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6类日常工作内容;第三章安全工程学什么,主要介绍了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以及课程体系;第四章安全工程专业的出口,主要介绍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后有哪些选择,以及如何选择。本书是作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与现场工作经历的基础上,以全新视角撰写的一本导论性质的专业教材。 a本书可用于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导论类课程的教学,也可供学生家长和社会相关人员参考了解安全工程专业0 a安全工程x高等学校j教材 aX93v5 0a朱建芳4编 0aCNbFHWHc20240807 01397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57001472100034002042150016002383140226002543300507004803330061009876060029010486900011010777010017010887010015011058010023011201158-280320241115133450.0 a978-7-5237-0725-8dCNY56.00 a2024111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教师培训教材b专著f王成帅,武帅主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4cm a王成帅,男,硕士,2013年9月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同年至今就职于山西省煤炭职工培训中心,主要从事煤矿开采、煤及煤层气开发、企业经营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13至今先后在《煤矿安全》、《煤炭工程》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a根据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对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及其教师提出的要求,《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教师培训教材》系统介绍了新时代安全生产培训的挑战与机遇,安全生产培训的政策规定,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的人员队伍,安全生产培训教师的角色定位,安全生产培训教学的理论、方法、组织形式,安全生产培训教材的编写与审核,出版与选用,课程设置与开发,成人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信息教学技术等内容。《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教师培训教材》知识内容常用且实用,语言表达通俗而严密,文字篇幅精练而适中,适合广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教师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使用。 a本书适合广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教师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使用0 a安全生产x教师培训j教材 aX93v5 0a王成帅4主编 0a武帅4主编 0aCNbFHWHc20241121 0184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7001472100034002342150016002683000043002843140517003273300556008443330045014006060043014456900012014886900013015007110045015138010023015581158-280420241105142840.0 a978-7-5237-0747-0dCNY50.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金属冶炼安全核心考点精讲精练b专著e2025版f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系列 a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由“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培中心”人员组成。为充分发挥我社注安教材品牌影响,辅导报名注安师考试的人员学好用好安全生产知识,使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全社会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培养有用之才,应急管理出版社研究成立了“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培中心”(简称“安培中心”),重点打造“注安课堂”线上课程服务品牌,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21年以来,安培中心致力于以扎实的专业积累为考生提供备考咨询、课程开发、学习服务等内容,专注安全领域知识服务的同时,注安课堂品牌效应逐步提升。 a本书为全国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职业资格考试配套辅导用书中的“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系列”金属冶炼安全科目。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按照专业类别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分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3个公共科目和“安全生产专业实务”1个专业科目,“安全生产专业实务”科目分为煤矿安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化工安全、金属冶炼安全、建筑施工安全、道路运输安全和其他安全专业(不包括消防安全)7个专业类别。其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为客观科目;“安全生产专业实务”为主客观混合科目。 a参加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冶金x安全技术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X931v5 aTF088v502a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83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2000271000041000591010008001001020015001081050018001231060006001412000083001472100034002302150016002643000043002803140517003233300552008403330045013926060043014376900012014806900011014927110045015038010023015481158-280520241105143035.0 a978-7-5237-0744-9dCNY50.00 a20241105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煤矿安全核心考点精讲精练b专著e2025版f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编 a北京c应急管理出版社d2024.01 a135页d26cm a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系列 a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由“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培中心”人员组成。为充分发挥我社注安教材品牌影响,辅导报名注安师考试的人员学好用好安全生产知识,使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全社会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培养有用之才,应急管理出版社研究成立了“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培中心”(简称“安培中心”),重点打造“注安课堂”线上课程服务品牌,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21年以来,安培中心致力于以扎实的专业积累为考生提供备考咨询、课程开发、学习服务等内容,专注安全领域知识服务的同时,注安课堂品牌效应逐步提升。 a本书为全国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职业资格考试配套辅导用书中的“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系列”煤矿安全科目。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按照专业类别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分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3个公共科目和“安全生产专业实务”1个专业科目,“安全生产专业实务”科目分为煤矿安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化工安全、金属冶炼安全、建筑施工安全、道路运输安全和其他安全专业(不包括消防安全)7个专业类别。其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为客观科目;“安全生产专业实务”为主客观混合科目。 a参加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生0 a煤矿x矿山安全x资格考试j自学参考资料 aX931v5 aTD7v502a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编写组4编 0aCNbFHWHc20241107 0152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74001542100044002282150016002723140203002883300719004913330027012106060023012376900012012608010023012721158-281620240809144044.0 a978-7-5731-5347-0b精装dCNY168.00 a2024080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220000 ay z 000yy ar1 a学习强国·每日科技名词h第4辑b专著f学习强国·每日科技名词编委会组编 a长春c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2024.07 a520页d19cm a本书由“学习强国·每日科技名词编委会”组编。主编裴亚军,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委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主任。编写团队成员均为相关领域专家:宾洪祥,水利水电规划勘测专家。 a《学习强国·每日科技名词(第4辑)》为融合出版图书,属于助力公众科学素养提升的科学普及读物,包含365个科学技术名词,面向广大读者推广规范名词、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图书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①主题词,包括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规范名、英文名、异名、定义、学科归属、相关名词等,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准确性;②延伸阅读,以主题词为核心的相关知识科普,每篇文章都在千字以内,帮助读者快速了解相关科学知识。该部分内容由相关领域专家撰写,以通俗的语言解读专业名词,可读性强;③音频二维码,使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可实现听书功能,读者可体验线上线下融合的阅读乐趣。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科技强国的两翼。本书面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宣扬科学精神,力求在全社会营造学习科学和热爱科学的氛围,满足读者对权威百科知识的新需求,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a科学知识学习者及爱好者0 a科学知识j普及读物 aZ228v5 0aCNbFHWHc20240814 01126nam0 2200253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4000271000041000611010008001021020015001101050018001251060006001432000045001492100034001942150016002282250021002443300499002653330015007646000017007796900015007967010021008117020017008328010023008491158-282220241227161015.0 a978-7-5607-7971-3dCNY278.00  a20241227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70000 ay z 000yy ar1 a张笃庆集b专著f(清)张笃庆撰g柏秀叶整理 a济南c山东大学出版社d2024.11 a472页d25cm2 a淄博古代文献丛刊 a本书是对张笃庆的诗文集《昆仑山房诗集》《郢中集》《明季咏史百一诗》《知北游草》《云高洞游草》《述祖德诗》《师友诗传录》《两汉高士赞》《先相国少保公年谱》《厚斋自著年谱》《五代史肪截》《班范肪截》等进行的点校整理,前言介绍张笃庆的生平、著述及贡献,书目附录张笃庆作品辑佚及相关研究资料。张笃庆身为山东淄川张氏家族著名人士,著述宏富,位列《清史稿文苑传》和《清史列传》,其文学成就不可忽视。本书有利于弥补张笃庆研究资料之缺憾,有助于厘清清前期诗歌发展环节,佐证、补充明清史料,服务山东地方文化研究。 a文集爱好者 0a张笃庆j文集 aZ429.49v5 0c(清)a张笃庆4撰 0a柏秀叶4整理 0aCNbFHWHc20250102 01514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9000271000041000661010008001071020015001151050018001301060006001482000049001542100028002032150016002312250013002473140402002603300427006623330017010896000017011066000015011236900014011387010021011527010013011737020015011868010023012011158-282320241119144255.0 a978-7-5554-2410-9b精装dCNY280.00 a20241119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320000 ay z 000yy ar1 a严玉森集b专著f(清)严玉森,严伟撰g赵阳点校 a扬州c广陵书社d2024.12 a453页d21cm2 a仪征文库 a严玉森(1838—1900),字鹿溪,又作六希,号虚阁等,世称虚阁先生,清仪征人。同治十二年(1873)顺天乡试中举,官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才气豪迈,愤世嫉俗。严伟(1881-1964),原名严谦润,字吉斋,后更名伟,字觉之,别号严山。严玉森侄。曾任奉天咨议厅副议员兼编纂国书处事务等,又曾为无锡、南汇等地知县。著作宏富。赵阳,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现为南京林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古代女性文学、清代学术等研究。 a江苏省仪征市地方文献的点校整理。本书汇编整理清代仪征地方文人严玉森和严伟叔侄两人的诗文集及其他笔记、年谱等资料,包括严玉森的《虚阁遗稿》六卷、《虚阁先生年谱》一卷,严伟的《严山文牍》二卷、《心太平斋笔记》一卷、《民国春秋》一卷、《下学斋二十议》一卷、《严山自订年谱》及所附《南窗琐记》《八年一瞬记》两种、《近代诗选》三卷。各据相关刻本、抄本和铅印本点校整理。本书对于清代仪征地方历史文化、文人交往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文献研究人员 0a严玉森j文集 0a严伟j文集 aZ429.5v5 0c(清)a严玉森4撰 0a严伟4撰 0a赵阳4点校 0aCNbFHWHc20241121 01317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5001482100034002032150016002373140181002533300477004343330073009116070023009846900014010077110031010218010023010521158-282420240923141801.0 a978-7-5205-4852-6dCNY220.00 a20240923d2025 emk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北京延庆年鉴h2024b专著f北京市延庆区档案史志馆编 a北京c中国文史出版社d2025.01 a316页d24cm a北京市延庆区档案史志馆是负责接收、征集、整理、保管区级历史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区直机关的现行档案及有关资料,并负责各部门专业志编纂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志稿审核工作的专职部门。 a《北京延庆年鉴(2024)》是在中共北京市延庆区委员会和延庆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北京市延庆区档案史志馆组织编辑的地方综合性年鉴,同时也是一部大型的综合性资料工具书和史料文献。本书旨在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延庆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基本情况,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资料,为编史修志积累素材,为宣传、研究和建设延庆区提供服务。本书分为“区情综述”“大事记”“人民团体”“法治”“军事”“农业农村”“工业和信息化建设”“旅游”“文化”等二十八章。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 a延庆区z2024j年鉴 aZ521.3v502a北京市延庆区档案史志馆4编 0aCNbFHWHc20240926 01099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47001482100036001952150016002313300461002473330073007086070023007816900015008047110027008198010023008461158-282520241127095828.0 a978-7-202-16705-2dCNY270.00 a20241127d2023 emky0chiy50 ea0 achi aCNb130000 ay z 000yy ar1 a滦南年鉴h2022b专著f滦南县地方志办公室编 a石家庄c河北人民出版社d2023.12 a393页d26cm a本书是一部综合年鉴,详细系统地记录了滦南县2021年的各项大事、重点项目及发展成就。本书分特载、大事记、滦南概况、工商联人民团体、法治、综合管理、农业农村、工业与招商引资、产业园区、商贸流通、建设环保气象、财政税收、金融、交通运输电力、邮政通信、教育、文体广电旅游、卫生健康、社会生活、乡镇街道、附录等类目。该书结构合理、内容充实、语言精练,是各部门掌握滦南县情的重要依据,也是社会各界了解滦南的年度性百科全书,是宣传当地的一部很好的图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 a滦南县z2022j年鉴 aZ522.24v502a滦南县地方志办公室4编 0aCNbFHWHc20241128 0110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1001482100034002192150035002533140021002883300323003093330059006326070023006916900015007147010017007297120045007467120027007918010023008181158-282620241225113447.0 a978-7-203-12724-6dCNY298.00 a20241225d2023 emky0chiy50 ea0 achi aCNb140000 ay z 000yy ar1 a高平年鉴h2022b专著f中共高平市委党史研究室,高平市地方志研究室编 a太原c山西人民出版社d2023.06 a22,453页,29页图版c彩图d30cm a本书主编:秦皓宇 a本书设市情数据表、特载、大事记、概况、中共高平市委员会、高平市人民代表大会、高平市人民政府、政协高平市委员会、群团工作、民主党派、人民武装、司法工作、人文环境、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管理、科教文卫、乡(镇、街道)工作、附录等21个类别,记载了高平市2020年度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 a本书适用于对高平市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情况感兴趣的读者 a高平市z2022j年鉴 aZ522.53v5 0a秦皓宇4主编02a中国共产党b高平市委员会b党史研究室4编02a高平市地方志研究室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249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1001482100034002292150039002633140019003023300421003213330083007426070023008256900015008487010015008637120051008787120031009298010023009601158-282720241225145306.0 a978-7-203-12659-1dCNY318.00 a20210329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晋城市城区年鉴h2022f中共晋城市城区区委党史研究室,晋城市城区地方志研究室编 a太原c山西人民出版社d2023.04 a19,372页,28页图版c图,地图d28cm a本书主编:贾萌 a本书详细、客观地记述了山西省晋城市城区2021年在政治、法治、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交通运输、城乡建设、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商业贸易、经济管理与监督、气象环保、教育科技、文体卫生、邮政电信、民政、乡镇建设、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此外还收录了晋城市城区县委、县政府、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县政协、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县人民检察院、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等。此书具有史料价值,为有关人员研究、了解晋城市城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a本书适用于对山西省晋城市城区2021年在政治、法治、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感兴趣的人 a晋城市z2022j年鉴 aZ522.53v5 0a贾萌4主编02a中国共产党b晋城市城区区委员会b党史研究室4编02a晋城市城区地方志研究室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191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87001482100034002352150047002693140019003163300319003353330059006546070023007136900015007367010015007517120061007667120075008278010023009021158-282820241225145005.0 a978-7-203-12441-2dCNY260.00 a20241225d2022 emky0chiy50 ea0 achi aCNb140000 ay z 000yy ar1 a阳泉市城区年鉴h2022b专著f中共阳泉市城区区委党史研究室(阳泉市城区地方志研究室)编 a太原c山西人民出版社d2022.12 a22,347页,[15]页图版c图,地图,肖像d30cm a本书主编:李伟 a本书是对阳泉市城区2021年度发展和工作情况的一个总结,全书全面、系统地记载了2021年度阳泉市城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为社会各界了解阳泉市城区2021年度城区建设和发展情况提供了最新信息,反映重要事项与发展变化,为投资者投资阳泉市城区提供了参考,同时为续修城区地方志积累了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化和史料价值。 a本书适用于对阳泉市城区2021年度发展和工作情况感兴趣的人 a阳泉市z2022j年鉴 aZ522.53v5 0a李伟4主编02a中共阳泉市城区区委党史研究室(阳泉市城区地方志研究室)4编02a中国共产党b阳泉市城区区委员会b党史研究室(阳泉市城区地方志研究室)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0947nam0 2200265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71001482100034002192150043002533140021002963300169003173330059004866070023005456900015005687010017005837120031006007120027006318010023006581158-282920241225113221.0 a978-7-203-12529-7dCNY308.00 a20241225d2022 emky0chiy50 ea0 achi aCNb140000 ay z 000yy ar1 a陵川年鉴h2022b专著f中共陵川县委党史研究室,陵川县地方志研究室编 a太原c山西人民出版社d2022.12 a24,325页,[14]页图版c彩图,地图d30cm a本书主编:王永军 a本书设特载、专记、大事记、县情概览、陵川县人民政府、群众团体、法治、军事、经济管理、农业、工业、企业等29类目,记述2021年度陵川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内容。 a本书适用于对陵川县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情况感兴趣的读者 a陵川县z2022j年鉴 aZ522.54v5 0a王永军4主编02a中共陵川县委党史研究室4编02a陵川县地方志研究室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1093nam0 220028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63001482100034002112150043002453140045002883300235003333330057005686070021006256900015006467010015006617020017006767020017006937120045007107120025007558010023007801158-283020241225151305.0 a978-7-203-12725-3dCNY198.00 a20210329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盂县年鉴h2022f中共盂县县委党史研究室(盂县地方志研究室)编 a太原c山西人民出版社d2023.02 a20,297页,[11]页图版c彩图,地图d30cm a本书主编:高峰;参编人员:武丽婷,李景妍 a本书设特载、大事记、县情概览、中国共产党盂县委员会、盂县人民代表大会、盂县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盂县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盂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等25个部类,记载2021年度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史实及各个领域的成就和发展状况。 a本书适用于对孟县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情况感兴趣的读者 a盂县z2022j年鉴 aZ522.54v5 0a高峰4主编 0a武丽婷4参编 0a李景妍4参编02a中国共产党b盂县县委员会b党史研究室4编02a盂县地方志研究室4编 0aCNbFHWHc20241226 00982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3000101000041000431010008000841020015000921050018001071060006001252000075001312100030002062150016002363300309002523330073005616060031006346900015006657110061006808010023007411158-2831 a978-7-5716-2887-1dCNY260.00 a20230906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皇姑年鉴h2022f沈阳市皇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沈阳市皇姑区地方志办公室)编 a沈阳c沈阳出版社d2022.12 a280页d29cm a本书是由沈阳市皇姑区档案馆(沈阳市皇姑区地方志办公室)主持编纂,系统记述皇姑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本卷年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客观记述皇姑区2021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基本情况,全面反映皇姑区深入贯彻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区(城市)y沈阳z2022j年鉴 aZ523.13v502a沈阳市皇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沈阳市皇姑区地方志办公室)4编 0aCNbFHWHc20230913 00992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3000101000041000431010008000841020015000921050018001071060006001252000051001312100030001822150016002123300367002283330073005956060031006686900015006997110037007148010023007511158-2832 a978-7-5716-2679-2dCNY248.00 a20230308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南芬年鉴h2022f本溪市南芬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编 a沈阳c沈阳出版社d2022.10 a244页d29cm a本书是一部全面记载2021年南芬区改革开放、政治建设、经济与社会建设成就和重大事件的综合性、权威性大型资料性工具书。设计的类目有特载、大事记、概况、中共南芬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区纪委、工商联、政法、军事、农业、工业、供电供水、城建环保、交通运输、财政税务、金融商贸、教育、文化旅游、卫生、体育、社会生活、街道办事处、工业园区、重要文件和调研报告等32个类目。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区(城市)y本溪z2022j年鉴 aZ523.14v502a本溪市南芬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4编 0aCNbFHWHc20230315 00950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3000101000041000431010008000841020015000921050018001071060006001252000045001312100030001762150016002063300337002223330073005596060031006326900015006637110031006788010023007091158-2833 a978-7-5716-2853-6dCNY230.00 a20230308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平山年鉴h2022f平山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编 a沈阳c沈阳出版社d2022.11 a255页d29cm a本书记述2021年本溪市平山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本书采用条目体,分类编辑。正文设区情综述,特载,区委,人大,政府,政协,群团组织,公检法司,军事,经济综合监督管理,农业水利,工业贸易,城市建设与管理,财政税务,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史志档案,社会民生,新区乡(镇)街道,大事记,光荣榜,领导名录,彩页等22个部类,共约50万字。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区(城市)y本溪z2022j年鉴 aZ523.14v502a平山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4编 0aCNbFHWHc20230315 01012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3000101000041000431010008000841020015000921050018001071060006001252000041001312100030001722150016002023300407002183330073006256060031006986900015007297110027007448010023007711158-2834 a978-7-5716-2854-3dCNY168.00 a20230510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溪湖年鉴h2022f本溪市溪湖区档案局编 a沈阳c沈阳出版社d2022.11 a260页d29cm a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本溪市溪湖区2021年社会政治、经济及各行各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具有年度资料的独立性、完整性和权威性。旨在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各界人士了解本溪市溪湖区提供服务,为纂史修志积累资料。全书有政治、政务、科教文卫、交通运输、商贸、金融、通讯、社会生活及各乡镇街概况等部分内容,约50万字。是全面反映溪湖区2021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党的建设成就的综合性、权威性大型资料工具书。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区(城市)y本溪z2022j年鉴 aZ523.14v502a本溪市溪湖区档案局4编 0aCNbFHWHc20230517 00822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3001482100034002012150043002353300171002783330049004496070023004986900015005217110033005368010023005691158-283520240520143729.0 a978-7-5326-6146-6dCNY328.00 a20240520d2023 emky0chiy50 ea0 achi aCNb310000 ay z 000yy ar1 a松江年鉴h2023b专著f上海市松江区地方志办公室编 a上海c上海辞书出版社d2023.12 a20,710页,[27]页图版c彩图,地图d24cm a本书设有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员会、纪检监察、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法治、军事、经济管理、农业农村等栏目,记述了2022年松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a本书适用于对松江区各方面发展情况感兴趣的读者 a松江区z2023j年鉴 aZ525.13v502a上海市松江区地方志办公室4编 0aCNbFHWHc20240522 00838nam0 2200217 450 0010010000000100033000101000041000431010008000841020015000921050018001071060006001252000045001312100030001762150016002063300229002223330073004516060031005246900015005557110027005708010023005971158-2836 a978-7-5166-6270-0dCNY233.00 a20231011d2022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贵阳白云年鉴h2022f贵阳白云年鉴编辑部编 a北京c新华出版社d2022.11 a320页d22cm a本书着力反映全区人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构建“和谐白云”的新进展、新举措、新成就,突出地方特色,并以大量的文字资料和彩色画页,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新面貌。 a政府机关、经济决策部门、年鉴研究者、社会学者和一般对年鉴有兴趣的读者0 a区(城市)y贵阳z2022j年鉴 aZ527.34v502a贵阳白云年鉴编辑部4编 0aCNbFHWHc20231018 01036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40000271000041000671010008001081020015001161050018001311060006001492000051001552100036002062150014002423300436002563330021006926060029007136900016007427110025007588010023007831158-283720241230101146.0 a978-7-5013-7832-6b精装dCNY500.00  a20241230d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云南丛书续编书目提要b专著f云南省文史研究馆编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24.11 a2册d26cm a《云南丛书续编》是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列入“十三五”规划支持,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主编的地方文献丛书,2021年2月出版。该书按全科精选原则,收录民国云南文献462种,侧重选取记载云南重大史事、边疆民族特色、特殊规章制度、科技及文艺成就的文献,用以彰显云南人民敢为天下先的开创精神和杰出贡献。《云南丛书续编书目提要》逐一介绍《云南丛书续编》所收462种文献的作者、版本、内容、价值等情况,为读者指引读书门径,是《云南丛书续编》的重要组成部分。 a地方丛书研究人员0 a地方丛书x图书目录y云南 aZ812.274v502a云南省文史研究馆4编 0aCNbFHWHc20250102 01105nam0 2200229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3000271000041000601010008001011020015001091050018001241060006001422000059001482100034002072150016002413300518002573330023007756060021007986900014008197110019008338010023008521158-283820231220164239.0 a978-7-5117-4523-1dCNY398.00 a20231220d2023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ar1 a宁波图书馆馆藏题赠本图录选h第一辑b专著f宁波图书馆编 a北京c中央编译出版社d2023.11 a575页d26cm a宁波图书馆在北京清点登记乔石夫妇藏书时,发现了一些题赠本,并做了粗略标注。在馆内进行分类编目的过程中,就要求分编人员重视这些图书,提取出来独立装箱。乔石书房阅览室开放后,场地更加开阔,时间也较充裕,宁波图书馆又渐次对上架图书进行逐册甚至逐页的翻检、清点,累计检得签名本1270册。签名者中,包括学者、文学家、艺术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以及各地方组织、机构单位等。签名本数量之多、品质之精、价值之高,弥足珍贵,几可谓“镇馆之宝”。本书撷选其中200本馆藏珍本,集图成册,作为宁波图书馆馆藏题赠本图录选(第一辑),供读者阅览。 a图书馆目录研究人员0 a图书馆目录y宁波 aZ822.1v502a宁波图书馆4编 0aCNbFHWHc20231227 01113nam0 2200241 450 0010010000000050017000100100035000271000041000621010008001031020015001111050018001261060006001442000043001502050011001932100038002042150024002423300499002663330025007656060027007906900012008177110019008298010023008481158-283920241016094635.0 a978-7-5598-6718-6dCNY21000.00 a20241016e2024 em y0chiy50 ea0 achi aCNb450000 ay z 000yy ar1 a古籍藏书目录廿三种b专著f重庆图书馆编 a影印本 a桂林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4.03 a23册(16500页)d26cm a本书收录重庆图书馆藏古籍藏书目录二十四种,大多未曾刊行,或为稀见之本。有明代孙能传、张萱编《内阁藏书目录八卷》,清代陆漻撰《佳趣堂书目》,民国林集虚编《目睹天一阁书录》,罗振玉编《续汇刻书目十卷》等,跨越明、清、民国三个时期,兼涉活字本、铅印本、影钞本等多种版本形态。本书所收录古籍藏书目录,大多都有详列书目作者、卷帙、版本、序跋、凡例、板框、行款、名人校跋及附录等信息,对作者生平、每卷内容及序跋凡例内容等多有介绍,对该书版本始末、递刻情况有详细介绍和考证,是古籍整理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 a本书适用于古籍研究者0 a古籍x图书馆目录y重庆 aZ838v502a重庆图书馆4编 0aCNbFHWHc20241017